📖 ZKIZ Archives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瘋牛收尾,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629.html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瘋牛收尾,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一財網 李秀中 2015-07-08 16:20:00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CHFS)8日發布的《2015年二季度家庭股票投資報告》顯示,炒股家庭盈利持續下滑,未持股家庭普遍看跌股市,這一波“瘋牛”行情已經收尾,與此同時,股市資金助推房市跡象顯現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CHFS)8日發布的《2015年二季度家庭股票投資報告》顯示,炒股家庭盈利持續下滑,未持股家庭普遍看跌股市,這一波“瘋牛”行情已經收尾,與此同時,股市資金助推房市跡象顯現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2015年6月15日至7月2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對全國有代表性的5000戶家庭進行了季度電話回訪。根據CHFS統計結果,2015年二季度,我國有8.8%的家庭參與了股市,持股家庭約為3700萬戶,如此龐大的群體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形成了維護我國股市穩定的重要支柱。因此,CHFS認為,後期的救市政策應充分保護普通散戶的切身利益。

報告顯示,2014年一季度到2015年一季度,我國炒股家庭的盈利比例不斷上升,但在2015年二季度首次出現下滑。6月19日股市暴跌前有73.8%的炒股家庭盈利,而6月19日到26日股市再次暴跌前, 該比例降為56.2%, 6月26日後, 該比例已降為40.5%。隨著股市的進一步調整,炒股盈利家庭的比例將繼續下降。

另外一方面,從2014年三季度開始,未持股家庭普遍看漲股市,大量新股民進入股市,2014年四季度未持股家庭的股市預期指數上升到113.5,但2015年一季度該指數出現下滑,到了二季度則進一步下降至90.5,說明目前未持股家庭已經普遍看跌股市,後市缺乏新鮮註力。

與此相吻合的是,近期滬深兩市新增投資者開戶數也出現明顯下降。

基於以上數據分析,CHFS認為,始於2014年下半年的這一波“瘋牛”行情已經收尾。另外,調查還發現,股市資金助推房市跡象顯現,兩市之間再次出現蹺蹺板效應。

報告顯示,在這波牛市行情中,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普遍小於100,表明持股家庭看漲股價的同時對房價持看跌態度。但到了2015年二季度,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上升到了111.8,而股市預期指數下降至110.0,說明受到近期股市暴跌的影響,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家庭股票投資行為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房價預期上,也體現在其購房行為中。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炒股家庭的購房比例由一季度的2.3%大幅上升至3.7%,而未持股家庭的購房比例弱有下降。總體來看,股市資金撤出轉而流向房市的跡象已經顯現,或將成為助推房市發展的又一動力。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85

投資導航:三大指標顯示港股未陷瘋牛

1 : GS(14)@2017-08-06 18:40:19

■港股連升7個月媲美2007年。 資料圖片




【本報訊】港股連升7個月媲美2007年,走勢劍指2015年大時代,惟市場對升市半信半疑,有人勇字掛心口高追,有人卻擔心市場過熱或迎來大跌市。今期「投資導航」綜合三大指標比較三大升市,均顯示大市或未陷瘋牛。

【超買日數少 市場未亢奮】

從2007年及2015年兩大升市中,市場的明顯亢奮可從技術指標中顯示,以反映市場超買超賣情況的恒指9日相對強弱指數(RSI)觀察,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大牛市,恒指由第二季起步至當年10月均處長時間狂牛,全年多達57個交易日的9日RSI超過70的超買水平,佔全年交易日23.1%。相較今年雖然一樣已有7個月升市,但恒指只有不足一成日子超買。


港股恐慌指數低水平

至於2015年港股大時代,真正大升市時間僅約一個月,恒指9日RSI超買日子只佔8%,但錄逾90的極嚴重超買水平日子卻多達三日,當年4月13日錄得逼近95的30年最超買水平。而大市今年9日RSI從未錄得超過90。另一指標有港股恐慌指數之稱的恒指波幅指數(VHSI),2007年及2015年市場普遍預測後市會有大波動,VHSI日均分別錄27及22的高水平,前者多達一成的交易日VHSI更錄逾40。相反,今年VHSI最高亦不足15,日均只有13.2,意味即使面對連升7個月的10年來最長升市,市場情緒卻明顯平淡得多。


【資金捧藍籌 創業板反跌】

三次大市升最明顯分野,是投資者對細價股的熱情有天淵之別。市場對細價股最瘋狂的升市是在2015年,當年4月起港股進入大時代,全年日均成交額逾千億元,巔峯時曾單日成交2,915億元,但全年藍籌成交佔整體比例不足三成,熱錢蜂擁進入細價股,在恒指一個月升15%之際,創業板卻兩個月飆近七成,細價股炒賣情緒明顯較高漲。


千億元成交日數少

至於2007年的日均成交額874億元,藍籌成交比例雖然稍高,有35.4%,但當年大價股細價股幾本上係齊齊炒,恒指3月起步至10月累升約七成,同時創業板指數亦有近五成升幅,是盲買亂掃都幾乎可以賺大錢的時代。相反今年大市無論成交抑或對細價股的情緒均與上兩次大升市相距甚遠。今年首七個月大市日均成交額只有768億元,逾千億元成交只佔8個交易日或5.6%,而多達36.1%的高比例資金選擇買入藍籌,6月初更曾試過有多近五成的成交集中在藍籌股。更重要是,在恒指今年捷捷上升累飆25%的同時,創業板反而累跌25%,走勢完全背道而馳,炒賣風氣明顯處弱勢。


【兩次大升市 多民間股神】

市場對大市狂升後見頂急瀉的另類指標,是檢視傳媒對「民間股神」出沒的報道,過去兩次大升市完結的經驗,「股神」出沒的確需要注意。而大市今年雖已連升7個月,但因升勢集中大價股,爆升細價股幾近絕迹,仍未造就機會誕生平民股神。加上是次升市更連正名也沒有,市場對升市未有統一原因,或意味狂牛仍未蘇醒。



少女股神Michelle成熱話

2007年升市因市場憧憬港股直通車,大市3月起開始緩升,散戶股神及元朗股神等的報道在6月起出現,10月爆出學界股神如盧其釗、周文泰及現已變身分析員的王雅媛等。無獨有偶,大市當年在10月底11月初見頂回落,及後爆發金融海嘯。2015年4月起被指為港股大時代的升市,市場憧憬的是北水南下,但真正升市只維持一個月,在及後牛皮之際,深圳股神、赤柱股神及元朗股神相繼再「蒲頭」,excel股神郭基富曝光率大增,以及7月大台時事節目訪問少女股神Michelle亦成熱話。恒指在同年6至8月發生多場股災,大時代極速玩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6/201129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44

譚新強:白馬股小股災 阻港股變瘋牛

1 : GS(14)@2017-11-26 14:52:22

【明報專訊】周三恒恉升至30,000點,本擔心慢牛馬上要變身為瘋牛,「好彩」昨天又回落近300點。A股的跌幅更是今年最大的,上海股市跌2.3%,深圳跌近3%。恒指30,000點本距離2007年的32,000點的歷史高位一步之遙,就只差6%。今年恒指已升了36.5%,雖然升得很有秩序,但確已開始考驗健康慢牛的定義。

跟所有投資者一樣,我內心也有點糾結,一方面希望市場升快點就賺快點,但我又更希望這次牛市能維持一段很長時間,幫助經濟轉型。從基本面來看,港股仍不算貴,恒指才14倍P/E,如用明年預測盈利來計算,更是不到13倍。H股指數就更低,今年9.5倍,明年只約8.2倍,對比全球市場,仍近榜末。跟A股比,港股仍有頗大折讓,上證指數今年P/E約17倍,明年15倍多,深圳那邊就更昂貴多,主板今年P/E 32倍,創業板更高達40倍!

Velocity隨北水慢升 健康發展

所以我對港股的擔憂暫不是估值太高,而是技術性上升得太快,和更重要的投資者情緒是否變得太亢奮?每日成交額最能反影投資者的情緒。先看A股的成交額(圖1),今年至今一直很平穩,平均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跟2015年的情况很不同,到了6月最瘋狂的時候,最高每日成交額接近20,000億元人民幣!港股方面,近日成交額確逐漸增加,已連續10多天過千億元,但增加的速度仍遠低於2015年(圖2)。况且大家要記得傳統上港股的velocity(全年成交額跟總市值的比例)一直嚴重偏低,現在隨着北水流入而慢慢上升,是健康的發展。去年的velocity不到50%,今年回升至約75%,但仍遠低於亞太區大部分其他市場(日、韓都超過100%,A股更高達250%,美國約95%)。

股市非全城焦點 風險不大

今次牛市主要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包括傳統海外基金和愈來愈重要的新勢力──北水。最近確多了一些香港本地散户參與,在街上亦多了些人討論股票,但距離全民皆股仍很遠。傳媒仍更喜歡報道哪一個樓盤的價錢更誇張,西環200方呎納米樓索價1000萬元,山頂MOUNT NICHOLSON呎價超過13萬元等等。這證明兩件事,第一就是樓市的泡沫風險已頗高,第二就是焦點仍不在股市,所以風險反而不大。

近日港股的IPO市場熱起來。申請閱文(0772)的人數達30萬和鎖定金額5200億元,都是近年最高的。但比起2008年的中鐵建(1186)IPO,申請人數高達90萬,還差很遠,金額亦是更高的5300多億元。見過一些外電評論,指出每次港股IPO熱起來,就是股災的先兆,今次他們預計泡沫的高潮可能就是螞蟻金服上市的時候。我部分贊同這說法,但既然大家都知道要小心留意,那麼這效應就可能消失。

况且,最近幾宗IPO雖熱,但仍算理性,雷蛇(1337)縱有李氏力場但表現也只是一般,連易鑫(2858)有更厲害的騰訊(0700)光環都未有幫助,表現簡直令人失望。投資者頭腦仍然非常清醒,還識分閱文才是親生仔。所以我一點都不擔心螞蟻金服上市,一來時間還很遠,二來有信心投資者是理性的,如果是好的就升,如果不好就跌,對大市亦未必有影響。

新股倒跌 證投資者仍清醒

從升市龍頭股的選擇都能見到今次牛市的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最優質的騰訊,一隻股票已供獻了恒指今年近35%的升幅,第二位的平保(2318)亦供獻了約一成,大部分垃圾妖股根本沒人理會。A股的情况也差不多,升的全集中在數十隻白馬股,就是基本面不錯,有盈利且市盈率不算太高的股票。過了大半年,業績足以支撑股價繼續上升的白馬數目愈來愈少,最後只剩下海康、大族、茅台和平保幾隻。然後近日官媒又抨擊茅台的升幅太過分,跟2015年時說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有強烈對比。

港股升至30,000點,稍作休息,非常健康。騰訊升了120%,今年P/E超過50倍,就算明年盈利再升五成,P/E仍將高達30多倍,怎樣說都不廉宜。近期平保亦升了不少,短期獲利回吐亦合理,但保險業長期增長空間仍很大,利率上升亦利好保險公司,再加上平保的Fintech創新和管理都是最好的,中長線仍然看好。原來平保已成為全球第二最高市值的保險公司,僅次巴菲特的巴郡,現時差距仍超過一倍,但中國人口大,未來超越巴郡都是有可能的!

銀行股料接力招行工行表現突出

休息後如港股繼續升上去,接力的火車頭應輪到銀行板塊。除招行(3968)和工行(1398)表現較突出,其他連建行(0939)和匯控(0005)都相對有點落後,但他們估值確廉宜,中國四大行的H股,全部的明年預計P/B仍然低於1倍,重估空間很大;匯控的上升空間亦不少。三桶油今年大落後,明年可能逆轉,主要看油價和沙特王儲還會搞什麼花樣。

昨天A股的大跌市是挺有意思的,原因有好幾個,有人說還是跟上周出的規範資管行業新政策有關的;另外亦有新政策規管現金貸和各種小額貸款有關。此外,有傳聞安邦將被迫退出民行(1988)和招行的股份,市場擔心還有其他集團將被迫賣資產。10年債息因為這些種種措施升穿4厘亦是這次A股調整的催化劑。整體來看就是中央執行去槓桿和防風險的决心還是非常大,亦剛好幫港股降降温。

這次白馬股小股災簡直是延續港股健康慢牛的及時雨!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平保、匯控、建行、招行、工行、閱文、海康、大族、茅台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76&issue=20171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15

譚新強﹕防範瘋牛(一):為何恐懼股災?

1 : GS(14)@2018-01-15 02:29:10

【明報專訊】近日港股牛氣冲天,恒指破紀錄(1964年成立以來)連升13日,美股標指也從新年開始連升6日,到周三才微跌0.1%,也是1987年以來最好的開局表現。

港股的大牛市局勢已成,是毋庸爭議的事實。一如所料,今年由金融板塊帶頭,期待已久的銀行股重估過程已重新出發,建行(0939)、工行(1398)率先突破,農行(1288)和中行(3988)都開始上升。匯控(0005)亦破位輕易升至84元。平保(2318)反而整固了一周才反彈,其他保險股亦蠢蠢欲動。連港交所(0388)都發威,升至270元的多年高位。恒指4萬點不止不是夢,簡直被很多人視為囊中物。大家愈來愈關心的問題反而是如何防範健康慢牛mutate(變種)成為一頭瘋牛(情節有點像喪屍電影)。就算市場力量太大,阻止不了這次變種,投資者最少希望能夠及時察覺到此基因突變。

專業投資者壓力大 比散戶挑戰更大

如不幸股市真的變成瘋牛,投資者如何自處是下一個課題。瘋牛市况有如牛仔比賽中最難和最危險的騎狂牛項目,就算功力最好的牛仔都只能騎在牛背十來秒,如何安全落地,不要讓狂牛踩死才是最考技術的。在瘋牛的初段賺錢不困難,難在知道甚麼時候收手,成功把賺到的錢留在口袋裏。

其實這個問題對專業機構投資者比業餘個人投資者更困難,因為專業投資者可說被迫「長賭」,很難清倉離場。業餘投資者,最少理論上是沒有每天都要「賭」的壓力,可以隨時cash in(套現)離場的,夠不夠discipline(紀律)去做到是另一回事。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錯誤理解股市真的同賭場一樣,在經濟和數學理論上,兩者有很大分別。大部分賭場遊戲是靠運氣的零和遊戲(尤其百家樂,如賭神般捽牌是冇用的),加上賭場在賠率上抽佣,所以長賭必輸是對的。但經濟理論上,隨着經濟發展和盈利增長,股市的長期趨勢應是上升的,ERP更應保持正數,如美股般長期跑贏債市(ERP高達6.7%),如能跑贏GDP(美股長期跑贏GDP一倍以上),甚至樓市就當然更好。

所以如果大家相信股市是長期上升的,再加上相信市場高效率的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的話,亦即是相信捉摸market timing(市場時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passive investment(被動型投資法),跟著指數走就是最好的話(數據顯示跑贏近七成主動型投資者),那麼其實就算短暫的股災也沒有甚麼可怕,接近無法預測又極難避免,亦未必真的對長期回報有很大影響。

全球大股災 測中市也沒用

那麼為甚麼要恐懼瘋牛、泡沫和股災這三部曲呢?我認為害怕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是人的本能,為了求生,經進化而演變出來的。有如觸摸到燙熱的鍋子,是一定會放手的。在投資也一樣,如感覺到危險,就算沒有用,本能上還是想逃避的。除此,人類心理一般都有個通病,就是自視太高,以為人定勝天,更可打敗市場和大部分競爭對手。明顯這想法是不合邏輯的,試問怎可能每個投資者都能跑贏平均投資者的表現?但如果每個人都是講邏輯的話,就根本沒有人會踏進澳門的賭場!

第二個原因是很多所謂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交易員等,他們其實是打工的,在被動型投資大行其道和人工智能愈來愈厲害的年代,存在意義和價值都經常受到質疑。在牛市中跟不上指數已是問題,如連股災都避不過,或最起碼波動率都不能降低一點點,那麼不如執定包袱,等着炒魷魚好過!所以沒辦法,就算明知不可為都要勉力而為,企圖留意瘋牛出沒,但其實都是closet indexers(未出櫃的指數跟隨者)。但此種羊群心態,再加上被動型投資的崛起,還有各種結構性產品的knock-out和止損線之類條款,會否萬一股災發生時反加劇跌勢,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過去多年經濟復蘇 只靠印銀紙

我認為最值得恐懼的是第三個原因,就是整個金融系統的超高槓桿情况。你可能以為只要自己的投資組合沒有用上槓桿,那麼就算出現股災,最多就只暫輸在mark-to-market上罷了。不是說長遠股市是會上升的嗎?那麼只要有耐性就總有回升的一天,有甚麼可怕?這個想法基本上是對的,但問題是10年前的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全球金融危機)已教懂我們一件事,就是一個真正超嚴重的系統性金融危機,是有連鎖性的骨牌效應的。就算你洞悉先機,料到股災即到,賣掉所有股票(我在2007年就已清倉),然後把資金轉到債券(我當時的策略)或甚至現金,如果只是一個普通股災,這做法有效,但在2008年那一役,這部署都失效。

我當年拿着的債券,到期時每一塊錢都收足,證明我們對每隻債券的信用分析是正確的,但金融海嘯時有段時間,因債券交易的主要券商,如美林、花旗,甚至大摩和高盛都自身難保,所以無法開價,我們唯有保守地把債價mark低,蒙受雖短暫但也非常痛苦的mark-to-market損失。就算當時拿着現金都未必夠安全,如不幸現金和資產是放在雷曼的話,那麼就被無辜牽連,不少客戶雖最後能拿回大部分東西,但不少基金和公司早已倒閉了!况且當年出問題的銀行何止雷曼一間,如美國政府沒有拯救AIG,可能連高盛都早已沒頂(但亦不會分拆優秀的AIA來港上市,算有失有得)!

從歷史經驗可學到很多東西,今天的金融狀况亦當然跟2008年金融海嘯有直接關係。無可置疑過去近9年的美股牛市是由金融海嘯後、前所未見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所推動出來的(當然亦有科技發展和其他因素)。中國過去10年大量投資在高鐵等基建項目,偉大地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亦是重要原因,但這亦是靠大量舉債所打造出來的。歐洲和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搞到負利率,鈔票印到停不了(對不起,叫量化寬鬆好聽一點)。

染上「科技毒癮」 未來衍生更多問題

過去10年全球的總債務最少增加了數十萬億美元,單中國總債對比GDP就翻了一倍,美、歐、日都增加了不少。如果說美國人因過度按揭來買房而引發GFC,那麼諷刺地所謂的解決方案是借給政府、央行、企業和個人更多更多的錢(因為認為金融危機純粹是流動性問題)!這情况有點類似因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問題,例如空氣污染,或未來AI衍生的各種問題,唯一的所謂解決方法肯定是更加多的新科技,而非停頓發展或回歸較原始生活方式。說得白一點,我們早已上了easy money和倚賴科技的毒癮,根本無法自拔。

所以我的擔憂是現今全球金融系統的槓桿比10年前更高了許多,如出現下一次的股災,會否牽動一場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海嘯?上次還勉強可修修補補,拉扯渡過,下次會否真的需要全盤推倒重來?會否成為世人加速採用比特幣和其他各種不受央行控制的加密貨幣的催化劑呢?更或革命性採用某種高科技bartering(以物易物)?我覺得ICO已有一點這個味道。

槓桿大升 下場金融風暴不堪設想

上述系統性災難只屬假設,成真概率仍頗低。中國去槓桿力度正加強,美國繼續加息縮表,連歐、日都或將放緩量寬,希望能及時逐步改善槓桿情况。我對未來幾年港股表現仍非常樂觀,但確需加強警惕性,未來將繼續探討對瘋牛的一些想法。

(中環資產持有建行、工行、農行、匯控、平保、港交所、花旗、大摩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74&issue=20180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68

譚新強:防範瘋牛(二):如何建立有效的憂慮之牆?

1 : GS(14)@2018-01-22 04:53:42

【明報專訊】港股氣勢如虹,升勢加速,恒指終於升穿32,000點,創下歷史新高。美股也「如常」地幾乎每天創新高,道指升穿26,000點,標指升至2800點。

唯獨H股指數,現只約13,000點,距離歷史高位2萬點仍很遠,仍需努力。我認為今年有望一洗頹風,有機會跑贏恒指,因為近八成已是最有價值亦是最強勢的金融板塊,單四大銀行:工行(1398)、建行(0939)、農行(1288)、中行(3988),再加上平保(2318)和中壽(2628),已佔指數五成。至於其他大型國企工業股,如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以至中鐵建(1186)和上海電器(2727)等,雖然我並非他們最大粉絲,但都要承認大都受惠於供給側改革,估值便宜,舉例如鞍鋼(0347),自由現金流率高達17%,但市淨率才0.84倍。且工業H股對比A股折讓超大,三成至超過五成都有,隨時可發力追上來。

H股大落後 隨時爆升

前幾篇文章已嘗試用P/E、CAPE和PEG等不同方法來分析過港股和美股的估值,美股受惠於大幅減低企業稅,P/E馬上降低2倍或更多,從21倍回落到19倍以下。標普33倍CAPE,確實高,但仍未到2000年時的44倍,PEG 1.4倍,也不便宜,但仍低於最高的1.7倍。港股就更根本跟泡沫沾不上邊,預計2018年P/E僅13倍不到,CAPE約17倍,也不算貴,PEG更低於1倍,仍顯示極大投資價值。

為甚麼過去一年多,全球股市那麼好,尤其美、中(以港股為代表)呢?我認為最大原因是在經濟上,其實中國和美國政府都已開始作出一些IMF以至很多專家如前大摩亞太區主席Stephen Roach等人呼籲多年,很需要亦很適當的政策再平衡(policy rebalancing)。兩年前當很多國家息率減至零或負,所有主要央行瘋狂QE,近三成的西方國債(甚至某些企業債如雀巢)跌至負利率,但實體經濟還是提不起勁時(流動性陷阱),IMF就警告所有國家,各央行主導的貨幣政策已走到盡頭,繼續刺激經濟復蘇的球必須拋回到政府的財政政策手中。

特朗普奉行凱恩斯 靠財政刺激

美國聯儲局果然從2015年底開始緩慢加息,去年亦開始縮表,逐漸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另一端,總統特朗普雖是共和黨人,但上台後奉行的其實是經典凱恩斯財政刺激政策,先推動稅改,大幅減企業稅,企圖刺激投資。下一步,據說本月底前就將提出萬億美元基建方案(將大量利用PPP),如通過亦將有助再平衡經濟發展模式,拉高投資對GDP比例,可能亦相反稍為壓低消費比例。

除此之外,大幅減稅將擴大財赤1萬億美元以上,本非好事,但似乎對美元的影響力比收緊貨幣政策更大,結果美元走弱,對出口更有點幫助。明顯這一系列政策非常利好股市,所以特朗普最近發明了一句他說對重選很有用(不幸是真的)的口號:「How's your 401K doing?」意思是問國民是否滿意退休基金的表現。在股市上賺了錢,亦等如儲蓄率提升了,對貿易赤字亦有幫助。

中國強項打組合拳 經濟再平衡

中國人行並非獨立,也是政府下的部門,貨幣和財政政策沒分得那麼清楚,但好處是能打出組合拳,對經濟再平衡可能更有效。首先推行中國式的供給側改革(中式算財政,美式算貨幣),然後逐步收緊貸款和流動性,M2跌至低於名義GDP的9%,再加強金融監管,開始打破剛兌和清理其他金融亂象。最近又幾乎叫停所有PPP,將有助減低投資對GDP比例,間接推高消費比例。這些政策再平衡非常利好股市,更利好人幣,亦有助減少貿易磨擦。

恒指兩年內升了七成多,年化IRR約32%,雖然或未算瘋牛,但絕不能再算慢了,已變成一條步速頗急的快牛。且今年有再加速迹象,不禁令人有點擔憂。我上周已討論過,從投資者角度,預測和躲避股災是極難的事,如ERP能長期如美股般保持5%至7%水平,其實股災也未必那麼可怕。

政府立場不一樣,從前只重視GDP和通脹,現在防範瘋牛,防止資產泡沫可能更重要。如要延長牛市壽命,就必須拖慢升速(美國9年來的升速是IRR 17%),就必須要有一堵頗高的憂慮之牆(wall of worry)。套用小布殊年代的前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的名言(其實是兩位心理學家Joseph Luft 和Harrington Ingham 發明的):憂慮可分為兩大類——known unknowns和unknown unknowns。

已知的憂慮說太多會失效

我認為有效的憂慮之牆並不是靜態的,意思是不變的known unknowns是沒有甚麼作用的。舉個具體例子,今年最多人講的憂慮是通脹重臨,逼使美聯儲過度加息,導致股市大跌。這故事已講了一段時間,市場已消化得七七人八,除非短期內有實證通脹嚴重惡化,要不然就將失效。反過來,如中國停頓大量PPP項目,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回落,全球通脹維持溫和,那麼清除通脹憂慮就反將成為攀升憂慮之牆的動力。

朝鮮半島的憂慮也一樣,核試試過,飛彈都忘了射了多少次,老嫩兩胖子隔空對罵又罵過,再沒有新鮮感,已變成狼來了(當然在童話中最後狼真的來了)。投資者已有共識核戰是無法對冲的,所以就索性不理。近日朝鮮更釋出善意,想積極參與平昌冬奧,鴿派的韓國總統文在寅更表示無任歡迎。結果是憂慮之牆又失去一塊磚頭。

中央決心去槓桿 或成有效的憂慮

我希望較有效的憂慮應仍是中央的去槓桿決心。我知道他們想防止過程中反引發出系統性風險,但針沒兩頭利,演出必須很逼真才起阻嚇作用。目的不應只是減少債務,亦應包括防範股市瘋牛。處理那些萬億級危企不應像過去那麼仁,隨便找些人去接盤,堅決不讓企業全盤破產;這一輪應讓某些資不抵債、現金流不行的企業直接破產倒閉。不止企業,小銀行都可以出事,如人行官員建議,連某些地方政府都是可以破產的。除此,我亦預期有更多過度借貸的萬億級集團將出現問題。

最有效的憂慮其實是unknown unknowns突然曝光而變成known unknowns,殺個投資者措手不及。但by definition(定義上),unknown unknowns是無法猜測和預備的,是憂慮之牆上最堅固的磚頭。就算我有些想法也不可分享,以免失效,抱歉!

(中環資產持有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平保、中石油、中石化、大摩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9&issue=20180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