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1/145599.html
【第一爭議】ATM轉賬延時防詐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650

資料圖:消費者在北京一家銀行的ATM機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公磊/圖)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從2016年12月1日起,銀行和支付機構應向存款人提供實時到賬、普通到賬、次日到賬等多種轉賬方式選擇,存款人在選擇後才能辦理業務;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個人通過自助櫃員轉賬的,發卡行在受理24小時後辦理資金轉賬;在發卡行受理後24小時內,個人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ATM轉賬延時是為了多一道屏障防範詐騙,值得嗎?
正方:
根據該通知,從今年12月1日起,你通過ATM向別人轉一筆錢,發卡行在受理24小時後才辦理資金轉賬,資金到賬會推遲一天,這是以降低資金流動效率為代價,給防範電信詐騙築起一道可能並不堅固的防線。這個措施的代價是施加於所有人的,是確定的,但因這個措施而免於被電信詐騙的受益者應只是極少部分人,效果誰也不敢打包票,以犧牲整體效率換取可能的效果,是否值得?防範與打擊電信詐騙,應該尋求效果確定、成本合理的治本之策。
反方:
ATM轉賬延時極有針對性。如果有人信了騙子的話,要去銀行櫃臺給騙子匯錢,那櫃員會有口頭與書面警示;有櫃員在場,騙子企圖通過電話指揮讓人把錢轉到“安全賬戶”的騙局也很難玩下去。但ATM轉賬,輕信的人就很容易著騙子的道,聽騙子的指揮轉錢。將ATM轉賬延遲24小時,你在這段時間內就有後悔藥可以吃。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金額達1762.02萬億元,同比增長31.5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為77.76%。所以要防範電信詐騙,交易便捷、沒有櫃員經手的非櫃臺業務還真是重中之重。
正方:
想象一些場景吧。譬如,你是家長,每個月要通過ATM機給讀大學的孩子打生活費,從12月1日起要比過去晚一天才到賬,孩子著急用錢怎麽辦?又譬如,現在一些大城市房市火爆,買二手房一般要交付定金,賣家才會把房子留給你。如果資金不能及時到賬,你看好的房子可能被別人買走,那損失就大了去了。但從12月1日起,ATM轉賬要延時那麽久,錢急需到賬就不能走這條渠道,但去櫃臺轉賬要排隊,手續又比較繁瑣,同樣可能誤事而損失慘重。
反方:
個人轉賬並非僅ATM一個渠道。如果想更快到賬,可以選擇櫃臺、網上銀行與手機銀行等渠道辦理,然後選擇實時到賬不就行了?櫃臺業務可能需要排隊,但網上銀行與手機銀行是非常便捷的。對於緊急資金需求,例如子女在學校急需用錢、需要給賣家一筆錢以敲定一個房產交易等,可以選擇實時到賬;對於不太緊急的資金需求,可以選擇普通到賬或次日到賬。
正方:
好吧,ATM轉賬延時是量身定制的,因為以ATM為場景的騙局很多。問題是,騙局也會進化,騙子發現針對ATM轉賬的騙局不那麽好騙了,那可能會把重點轉向以網上銀行與手機銀行為場景的騙局,這類騙局多了,是不是網上銀行與手機銀行將來也搞轉賬延時?搞來搞去,如果所有的電子支付都不快捷了,錢都不能實時到賬,豈不有違電子支付快捷的初衷?
反方:
轉賬的快捷性與安全性本來就有一定的矛盾。一味追求快捷,就得犧牲一定的安全性。反過來,一味講求安全,就得犧牲一定的快捷性。社會只能在快捷性與安全性之間求得一個比較好的平衡。現在輿論對防範打擊電信詐騙的呼聲很高,反映了大家對安全性的強烈需求,政府不可能不回應這種聲音與這種需求。最終應該能夠達到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快捷安全水平。
【點評者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騙措施會不斷出臺,但騙局也會不斷進化,這場貓鼠遊戲不會有偃旗息鼓的一天,所以要認識到防範電信詐騙的長期性,別指望畢其功於一役。
先騙現金後撤銷轉賬、ATM無卡存現 這些新型詐騙手段你要知道
為了遏制電信詐騙,針對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261號文”)與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落實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的通知銀發〔2016〕302號從12月1日開始實行。
新規落地以來,對於以往電信詐騙ATM轉賬、異常開戶、堵截冒名開戶都起到很好的防範作用。這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央行相關人事處了解到的信息。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2月1日-12月4日,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也發現了新型詐騙手法。
先騙現金後撤銷轉賬
記者從中國銀行四川省樂山分行了解到,該行營業部大廳內員工正在核查當日賬務準備下班,自助設備區一位客戶在ATM取款機上取完錢正準備離開時,突然湊近兩名男性人員,向剛取完錢的客戶詢問:“你好,因我的卡今日取現額度已用完,能不能幫個忙,我馬上把錢轉給你,然後你再取現金給我。”
這一幕引起了銀行業務經理的懷疑,立即走上前去詢問詳情。兩名男性人員開始表現出一絲緊張,回答得含糊不清,業務經理感覺此事有詐騙嫌疑,於是立即通知保安和監察人員到場,兩名男性人員發現詐騙行為暴露,隨即轉身離開了大廳。
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新規落地以來,大部分銀行在處理客戶“聲稱”被電信詐騙後,大致流程是大堂經理反映給運營主管,之後運營主管派人指導客戶填寫“撤銷轉賬申請”。由於按照新規,24小時內ATM轉賬可申請撤銷,銀行接到報案後大都立即核實客戶身份並為客戶辦理了ATM轉賬撤銷業務。
這就給別有用心冒充被騙客戶的犯罪分子鉆了空子。詐騙分子利用部分民眾對“ATM轉賬可撤銷”規則不熟悉,通過先騙取現金或交易對手貨物,後撤銷轉賬的手段達到詐騙目的。
ATM無卡存現詐騙
其他的騙術在銀行賬戶管理新規落地後也如雨後春筍冒出,利用ATM無卡存現詐騙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12月1日,韶關南雄市發生了一起電信詐騙案件。事主被自稱是警察的來電以威脅恐嚇的手段要求其將13000元存入指定的賬戶,事主通過銀行網點ATM機以無卡存款的方式存入現金,資金到賬後立即被詐騙分子轉移,導致13000元資金損失無法追回。
同樣的案例在銀行賬戶分類管理辦法落地後的第三天再次上演。2016年12月3日,工商銀行山東省臨沂蒙陰支行營業部報告,支行營業部堵截一起無卡存款電信詐騙。一客戶在詐騙分子電話誘騙下,通過網點自助設備將卡中款項全部取出,並準備進行無卡存款。
由於客戶使用老式諾基亞手機,話筒聲音很大,恰好被旁邊的大堂經理聽見“千萬不要告訴工作人員”這句話。大堂經理高度警覺,懷疑客戶被詐騙,立即向客戶進行提醒。客戶不信並跑出網點,但半小時後客戶又悄悄返回網點,準備再次通過自助設備存款。大堂經理認出,再次向客戶說明情況,並使用電話錄音和免提,用客戶身份和詐騙分子通話。最終詐騙分子放棄,客戶才意識是詐騙。
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這種情況,通常詐騙分子利用銀行ATM無卡存現功能,且實時到賬,開始將詐騙方式由ATM轉賬改為ATM無卡存現。
別了,ATM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10/167312.shtml
別了,ATM機!
金融家
從“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到“手機在手,啥也不愁”。出門連錢包都不帶的我們,只能朝著ATM揮揮手再見。
來源 | 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者 | 劉學輝
又到年底,ATM機等了十分鐘,終於有了熟悉的插卡、取現聲。
以往,到了年底,ATM機高傲到取一千塊錢都能讓你跑好幾個網點,畢竟排隊取錢的人太多了。
ATM機早已習慣這樣的冷清。手機支付前排起的隊伍,就是ATM機曾經的光景。
據報道,多個銀行短短一年內撤走了在很多地方布設的ATM機,主要原因是現金的交易量完全不如以前,現金交易被電子支付限制,成本過高。
2017年,當50歲的ATM機門可羅雀時,馬雲的支付寶宣布:要用3到5年時間,帶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ATM企業廣電運通宣布加入“無現金聯盟”。
從“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到“手機在手,啥也不愁”。出門連錢包都不帶的我們,只能朝著ATM揮揮手再見。

一
ATM機的“滑鐵盧”
“現金支付的不用排隊啊!用現金的來這邊結賬!”盡管當天商場信號不好,顧客還是在電子支付的窗口排起小隊。
沒帶現金,又不想排隊?去取吧!
結果一到樓下傻眼了,熟悉的商場一角,已經沒有了熟悉的ATM機!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從2017年開始,所有的銀行都在撤,因為現在現金的交易量完全不如以前了,而且現在現金交易被電子支付限制,所以成本過高。”
占地不到兩平米的機器,成本卻不低。熱門地段,ATM機在商場一年場地租金要一萬多,以前有交易量、有手續費等收入,現在機器流水達不到,最後銀行決定撤了。
一臺ATM機,成本十萬元。日常的運營成本包括通信費、電費、安裝裝飾費,網點租賃費及雇運鈔車、相關人力的費用、折舊費等費用。
沒有利潤,而客戶早已習慣更方便的移動支付,ATM的存在宛如雞肋。
這樣的結局,早就被其發明者巴倫看穿。
2007年,他接受BBC的采訪時說:“傳統金錢的運輸也是需要金錢成本的,所以我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人類揮別現鈔的時代就要到來。”
十年過去,一語成讖。
據報道:由於各種支付手段的不斷豐富,ATM機現金交易量已經進入下降通道,2017年下降幅度超過10%。
而與此同時,一臺機器壽命在五到十年的ATM機,出現了故障大部分都會被收回,也不會有下一班機器接崗。ATM機市場保有率在2015年增幅達到峰值,緊接著在2016年呈現出斷崖式下跌。
移動支付來了,ATM機器的滑鐵盧也來了。

二
二維碼打敗了現金
周末,跟朋友約好的王曉往包里塞了把鑰匙就出門了。走到樓下,發現沒帶手機的她與好友不可思議地笑了:“我居然會忘記帶手機!”
一口氣爬上七樓,把手機帶上,刷二維碼上了小區門口的公交。在商場,她全都是用手機支付!
這年頭的沒有安全感,不是銀行卡掉了,而是我的手機只剩下98%的電了。以前不是這樣的。出門不帶點現金,逛商場不帶張銀行卡,那是不敢去的。
“銀行業唯一有用的發明是ATM機。”2010年,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公開表示。
曾經的ATM,是方便、快捷的另一個代名詞。24小時不打烊的ATM機,不僅開到了伊麗莎白女王的白金漢宮,還開到了南極科研站。
在機場、車站、各個商場、醫院,都有ATM取款機。曾經的我們,出門帶張卡就可以。
減少了去銀行排隊辦理業務的煩惱,也減少了出門帶太多現金的風險,更讓我們可以在銀行不上班的情況下取到急用的錢。
ATM的這些優點,讓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他所有的不足。
所以,盡管我們異地跨行取款時,每一百塊錢有可能就因為一次取款少了四塊錢,我們也在用ATM。
盡管ATM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我們也會安慰自己那只是運氣使然。比如說,吞下去的錢,它幾秒就不認人表示操作未成功,打電話則需要幾個工作日才能處理;又或者,好好的1000元,存進去賬戶成了900元,只能繼續等工作人員處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我們買菜、坐公交、停車都可以拿出手機掃一掃,錢包里的100塊放了一個月也不會動一動時,ATM也隨之被我們拋棄了。
連曾經只敢把錢存在銀行的我媽,也早就學會了用微信支付;路邊賣紅薯的大爺,也會隨身帶著兩個二維碼:一個支付寶收款碼、一個微信收款碼。
1978年,被暴風雪席卷的紐約,銀行的服務因40厘米的積雪陷入癱瘓時,花旗銀行因為ATM機重現生機,當時他們的廣告語是:花旗銀行永不眠。
一場暴雪讓ATM機進入了春天,讓你崛起的,跟打敗你的,往往都是想不到的。
40年過去,一部手機、一個二維碼,讓ATM機的春天迅速進入寒冬。

三
無現金社會真的來了
按照國際ATM行業聯盟的測算,ATM機運營的盈虧平衡點在於,每臺機器每24小時,有效取款平均至少每8分鐘發生一筆,每天取款交易180筆以上,才能達到保本。
然而,就算是天生就得往熱鬧地走的ATM機,也已經開始愁這每天的180筆交易了。POS機、二維碼等電子支付業務,代替ATM機成為銀行的新寵。
這都是時代的選擇啊!
前幾年,北歐國家如丹麥、挪威率先跨入了以銀行卡為主要支付方式的無現金時代,2016年澳洲區的花旗銀行宣布,在60%的營業機構里停止現金服務。
在瑞典,現金交易只占經濟活動20%,基本上使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大銀行超過一半分行沒有準備現鈔,甚至不接受現金存款。
而在印度,那場浩浩蕩蕩的廢鈔運動,也有莫迪藏在里面的推動無現金社會的小心思。
而作為全球第二大ATM市場的中國就更不用說了。現金紅包被微信紅包打敗、現金支付被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支付打敗。
而現在,支付寶的海外戰場還在進一步擴大,手機在手,天下我有,只是時間的問題。
數據顯示:40%的人在出門的時候帶的現金會少於100元。而且,60、70後、80後、90後出門平均攜帶現金分別為:557元、479元、328元、172元。
據研究機構 IHS 的預測,在 2020 年,全球擁有智能手機人數將突破 60 億。毫無疑問,手機帶動下的移動支付市場會迅速到來。
5年進入無現金社會,你覺得馬雲是在癡人說夢嗎?過去5年,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額 從0增長到如今的 5 萬億美金。
2017年,超過30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都先後支持支付寶,不少網友感嘆“出門帶錢包的最後一個理由也沒了”。
無現金社會真的來了!曾經,機器打敗人工櫃員。半個世紀後,二維碼打敗機器。
無人公交、無人便利店、微信身份證……這些統統都將成為現實。時代在發展,而我們,只有迅速地做出反應,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本文作者麥濛,金融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金融家(ID:ijrji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ATM機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