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線上租片龍頭 漲價氣跑百萬用戶

2011-10-24  TCW




市場龍頭真的就能喊水結凍嗎?線 上租片龍頭一哥網飛(Netflix)的近況卻說了另一個故事。

七月中,網飛突然用郵件通知會員漲價,幅度介於三○%至六○%;九月下旬又宣布DVD業務分拆計畫,成立全新品牌Qwikster。不過,兩項創舉都惹惱 用戶,招致「人財兩失」的嚴重後果。

不划算!股價重跌六成

以漲價為例。儘管用戶原本僅付月費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元),就可以電視劇、電影「統統吃到飽」,但即使最多才從用戶口袋中再掏出六美元,卻足以將 至少一百萬名用戶「奉送」競爭對手葫蘆(Hulu)與紅盒子(Redbox)。

但這還僅是前奏,Qwikster才是讓消費者與投資人信心垮台的重招,因為網飛循著漲價政策,進一步切割電影和電視DVD出租業務,等於是先調漲「吃到 飽」的價格,然後再劃分為兩個專區,若用戶還是想要享受無限觀賞服務,無論是接受加價要求或採行分開購買的方案,都得多付錢。

更糟的是,為網飛鞏固八%收視群的內容供應商星光(Starz),宣布明年二月不再與網飛續約。繼用戶以出走宣示不滿「付更多錢卻看更少內容」的政策,投 資人也以拋售股票表達前景黯淡的憂心,三個月來,網飛已從高點三百美元重挫至一百一十美元左,跌幅逾六成。

澆怒火!高層承認搞砸

僅僅是差不多一季時間,網飛就從北美最大網路流量來源的雲端,鼻青臉腫的摔下凡間,創辦人暨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趕緊在部落格貼文認錯:「我搞砸了。(I messed up.)」沒多久後又宣布中止分拆計畫,以平息民怨。

首席服務內容長薩蘭德斯(Ted Sarandos)對路透(Reuters)說,管理階層「非常相信分拆有利於業務長期健康及品牌識別度,但最終還是要傾聽客戶的聲音,」因此才決定回歸 提供消費者單一網站、帳號、密碼的簡化服務。

這個戲劇化的過程最終只有網飛輸得難看,原先看似受害者的用戶卻是大贏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說,網飛向來以客服一流的名聲爭取今日的地位,但儘管是龍頭,「惹毛客戶絕對沒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2

移動互聯用戶突破4億五大產業引上市公司瓜分

http://news.imeigu.com/a/1326501426170.html

本報記者 姚博海 北京報導

忽如一夜春風來,在傳媒文化和新媒體被熱炒之後,移動互聯網成為了市場中蓄勢待發的下一個熱點。以中國移動為核心,分佈於其上下游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們構成了一張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版圖。

人民網IPO成最大亮點

「在電子商務行業過於臃腫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成為替代它的最好投資選擇。」一位TMT行業PE投資經理坦言。

在近期最為熱門的IPO公司人民網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三大領域,首當其衝便是2.88億元用於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項目建設。此外1.46億元用於技術平台改造升級和9243.3萬元用於採編平台擴充升級,也同樣與移動互聯網有著聯繫。

所 謂移動互聯網通常是指以智能手機為終端,以開放式應用為主的無線互聯網。在產業鏈中主要包括五個部分:一是硬件設備環節包括通訊設備和光纖設備;二是以應 用為主的服務類公司;三是手機產業鏈包括智能手機、周邊觸摸屏等配套設施;四是與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相結合的移動支付產業;五是移動增值業務,主要指內容提 供商。

根據易觀智庫EnfoDesk數據顯示, 2011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4.3億,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851億。其中,2011年移動購物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規模佔比從 2009年的3%增長到11%,此外,2011年移動互聯網流量費佔比低於50%,已經從2009的58%減少至42%。易觀國際認為,2012年移動互 聯網用戶數有機會突破6億,並且超過互聯網用戶數量,成為增長最快的TMT細分行業。

背靠大樹好乘涼

中國移動與銀行之間有關移動支付的角逐也反映出其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重視。在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幾乎所有與移動互聯網有關的上市公司都與中國移動有著一定關係。

在 終端市場,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的關係可謂極為鞏固。借助中國移動的3G網絡建設,其TD手機銷售量一直穩居國內市場前列。2011年三季報顯示,截止到三 季度末,公司營收與淨利潤分別達到582.8億元、10.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6.5%、-21.5%,三季度單季收入與淨利潤增長分別是 36.6%、-38.5%,在收入增速繼續提高的同時,淨利潤的下降主要源於大額匯兌損失。

港澳資訊研究員徐波在其報告中指出,智能終端 (手機)是中興通訊再次騰飛的推手。中興通訊上半年終端的業務佔比超過30%,上升近5個點,同比增長高達43%,已經成為其增長的主動力。而基於 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機發展速度更是驚人,以智能手機為先鋒的終端業務的高速增長將成為引擎,帶動其他業務增長,有望成就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再次 騰飛。

終端之外,增值服務是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細分領域。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早在2000年之後,因市場盛傳3G概念而興起了一批基於移動增值服務的公司,但隨後便紛紛「胎死腹中」。

北緯通信是目前新興一代移動增值服務公司代表。從1月6日開始,北緯通信連收五根陽線,一位通信行業分析師認為,公司的強勢表現主要源於與三大運營商良好的合作關係。

「目 前移動互聯網正在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只要有一款產品研發成功並投入市場,收入都很可觀。北緯通信在2012年會有幾個新產品問世,市場可能是對 此作出了一個提前預期。」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公司與四川航空合作的掌上川航業務預計2012年5、6月開始運營,這也將成為其在2012年新的利潤增長 點。

(責任編輯:丁慎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5

在線視頻用戶規模達3.25億人 各取所需看不同

http://news.imeigu.com/a/1327803184002.html

隨著寬帶的普及、光纖入戶和無線WIFI熱點建設的推進,網民已經習慣了通過互聯網收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和綜藝節目。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已達到3.25億人,同比增加14.6%,在整體網民中所佔比例提升至63.4%。

與此同時,隨著版權管理的進一步加強,在線視頻的版權市場運營也趨於規範化,這也使廣告主對視頻行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發佈的數據,2011年我國在線視頻廣告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42.5%,在線視頻前景大好。

2011年被稱為在線視頻行業發展的「黃金之年」,在2012年,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看什麼?寬帶時代舉辦的倫敦奧運會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細分市場有的放矢

北京公司職員林元鑫有個8歲大的兒子,他告訴記者,兒子最喜歡的視頻網站並不是優酷、土豆這樣的大型視頻網站,而是很多網友並沒有聽說過的淘米視 頻。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專門給孩子看的在線視頻網站,除了兒童動漫還有科普節目和在線課堂,網站上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層對推薦視頻進行細分。」

不光有給孩子們看的視頻網站,還有專為老年人服務的視頻網站。影視點播平台風行網在春節前發佈了親情版PC客戶端,以滿足50歲以上老年人的在線視 頻觀看需求。據風行網產品總監付亞平介紹,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親情版在功能上的改進包括增大字體、排版佈局更加清晰、推薦更適合老年人口味的影片,新增 「求片」功能,幫助老年人找到他們想看到的電影。

隨著在線視頻收看用戶規模的擴大,視頻網站開始針對不同收視人群尋找自己的機會,這些創新服務正是在線視頻網站對細分市場的深度挖掘。土豆網也投入 巨資和日本東京電視台簽訂了兩年協議,包括《火影忍者》、《銀魂》等在內60多部日本動畫片,在日本播出1個小時後,土豆網就將播放帶中文字幕的原聲節 目,以此來吸引廣大動漫愛好者的流量。

另一個細分市場「藍海」是手機在線視頻,儘管目前移動視頻市場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網絡條件來支撐起用戶需求,但企業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趨勢,通過開發 移動應用程序、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等方式來試圖搶奪移動視頻領域的先機。隨著無線WIFI熱點佈局的日益廣泛,移動互聯網的對在線視頻的流量門檻也正在降 低。

進軍上游帶來新節目

在線視頻網站主導的電視劇評選成了一件新鮮事。2011搜狐視頻電視劇盛典評出了最佳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等12項大獎,優酷所打造的影 視盛典則根據影視劇在優酷上的播放量,評選出各類獎項。視頻網站為什麼熱衷於給電視劇頒獎?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揭出個中緣由:視頻網站近兩 年以版權為核心的競爭熱度將逐漸回落,搜狐舉辦這樣的評選,正是希望能以此建立強大的視頻媒體影響力,使之滲透至上游電視劇產業鏈。

這種滲透其實正是視頻運營商試圖打造自有平台核心競爭力,提升在線視頻平台在產業鏈中的控制力。在線視頻網站一方面和電視台深入合作,以台網聯動的 方式幫助電視台進行電視劇推廣。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在線視頻運營商、傳統電視台以及其他存在差異化的資源,以視頻運營商為平台,形成整合和互補。從內容上 看,則是通過曝光、人群、地域的互補以及播放週期的延長,促進收視率提升,獲得更優化的傳播效果。

另一方面,它們也在直接介入電視劇生產環節,隨著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的攀升,在線視頻網站希望能在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議價權,以此獲得上游產業的分 利機會。優酷推出《泡芙小姐》和《十一度青春》系列劇,還有最近推出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搜狐直接參與了湖南衛視2012年開年劇《落跑甜心》的聯 合投資;騰訊宣佈將和華誼兄弟在2012年共同投資拍攝1到2部電視劇,並負責這些電視劇的新媒體版權經營;土豆網成立了動漫製作公司,意欲打造首席國產 動漫視頻平台。

寬帶上的奧運視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歷史上首次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全程參與直播的奧運會,不過限於帶寬、用戶習慣等因素,當時新媒體的參與主要通過文字和圖片報 導來體現。經過3年多的發展,在線視頻消費已成為網民的普遍網絡行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尚有數月,各大視頻網站早已在這個戰場上競爭得硝煙瀰漫。

如果單說網上看比賽,那自然離不開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作為倫敦奧運會的官方互聯網、移動平台轉播機構,其新媒體報導的策略是將電視節目的 網絡延展和網絡自身的原創內容採用最新的新媒體技術手段,運用多終端平台進行新媒體傳播,也就是說電視上來不及呈現的比賽和賽前賽後花絮,到時候都能在網 上看到。

沒有賽事視頻直播和點播權的其他在線視頻網站則把目光投向了賽場之外。騰訊瞄準了運動員,聘請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開辦原創欄目《中國茶館》,視頻 欄目在倫敦奧運新聞中心附近租下演播室,騰訊網絡媒體總裁劉勝義介紹說,騰訊已與181位運動員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將在賽前和賽時為觀眾呈現精彩的談 話節目,「在實時網絡時代,運動員本身已經成為播報賽事的重要資源」。

搜狐推出的原創奧運視頻欄目則形式多樣,在「7」電影項目第二季中,將有七位女性導演去倫敦拍攝奧運相關短片,此外,還有關注運動員家人的「人生故 事」等等,搜狐網總編輯劉春表示,視頻報導將是搜狐此次奧運報導的一大亮點。「搜狐將創新、研發一系列視頻欄目,包括評論、脫口秀、紀錄片、微電影、網絡 劇等。」(經濟日報 陳 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2

在用戶需求中找到真正的創新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355.html

要達到極致就必須要專注,要專注則要先克服自己的貪心和慾望。

對一個產品來說,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有些產品經理做出一個產品來,說自己是基於LBS的什麼服務,是O2O的什麼什麼產品……你要對自己的產品負責,要找到真正的用戶需求,而不只是把一些概念掛在嘴邊。

「概念為先」是一種有害的思路,可罪過並不在產品經理自己,而是被兩類人害了。一類是進行馬後砲式總結的人,比如Facebook帶動了社交網絡的 風潮,國內所有做這樣產品的人都給自己掛上兩個標籤,一個叫SNS(社交網絡),一個叫六度空間理論。可是,Facebook是因為有了六度空間理論、有 了社交網絡這種認識才成功的嗎?實際上這種總結過於抽象,它把真正成功中做產品的那種細節全部給抹掉了。

當你在網上看別人的總結,看得特別熱血沸騰,什麼基於手機地址簿的即時通信應用,什麼Push to Talk對講,你按照這個概念去做產品,實際上我覺得是違背了一個做產品的規則。

再回到Facebook,它真正最早做起來打中了什麼點?哈佛大學的男生要泡女學生,他們有太多的荷爾蒙和太多的時間,他們要看看今年新進來的女生長什麼模樣,就這一個需求解決了,打動了第一批用戶。

模式是做出來的

任何一個產品的模式都是做出來的,不是總結出來的。尤其在產品的早期階段,產品經理不能被各種模式束縛了自己的頭腦和創造力,應該忘記這些東西,回到產品本質。

那產品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用戶為什麼用你的產品?你的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給用戶帶來了什麼價值?

所以要從用戶的角度去看問題,忘掉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自我,都認為我們應該給個什麼功能給用戶、有個什麼技術應該可以教育用戶來用,其實越是普通用戶,他們的想法越是和產品經理的想法差異很大,連雙方腦子裡的詞彙都大相逕庭。

用戶不會因為你給自己加了個SNS或者LBS的標籤就明白你是什麼,更不會因此來用你。比如說百度當年起步時超越了Google,其中MP3搜索起 到很大作用,可對一個普通用戶來說,他甚至不懂「搜索」這個詞代表什麼,不懂什麼叫MP3,他只知道百度上有免費的歌可以聽,他絕對不會說,「因為百度有 強大的搜索引擎技術所以我使用它」。

你要做的是在市場上為你的產品找到切入點,你個人的髮型可以酷一點,你的思想一定要土一點——要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出發,用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的思維去看問題,發現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談論產品的。

很多產品經理生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平常接觸的也都是同行居多,這種所謂「白領」階層在中國不超過3000萬,使用產品時容易形成一種自我加強。當你看見周圍人都在「偷菜」時,其實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遊戲,只有當騰訊做它時,它才真正擁有了全中國的用戶。

所以行業裡太多的馬後砲式總結和標籤化的模式,會讓我們離用戶越來越遠,最後變成一幫人弄一個小圈子,大家互相吹捧,談論出來的產品一定脫離實際。

國內有一些小的創業公司非常草根,他們有可能在後繼的發力階段做不上去,缺乏商業運作的經驗,可是他在早期的時候會比一些所謂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在大公司混過的人更能看到用戶的本質。他們可能笨拙到不能用語言描述出這種模式,可他能描述出用戶有一個強大的需求。

在廣大用戶面前,我們要把自己當成什麼也不是,才能把自己清空之後,屁股決定腦袋也坐到用戶那端。當你把自己變成一個沒有耐心、不懂互聯網、要求非常簡單、對太複雜的產品也不會用的用戶之後,你再來看自己的產品,會發現過去覺得很俊的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不那麼漂亮了。

敢於忍受用戶的罵

當用戶對你的產品不滿意的時候自然會罵你,我剛開始被罵的時候也會很難受。這時候生氣總是難免的,你會覺得他們很傻,很不可理喻,已經免費把產品給他們用了結果還罵你;你會覺得用戶沒有耐心,你做了10個功能,有一個功能不好用他都能罵你。

其實,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產品是用戶一邊用一邊罵的,用說明他離不開你,罵說明他對你有期望。群體智慧很牛,如果只是靠公司裡這些人,腦子還是會有不好使的時候,會忽略很多細節,可是靠用戶反饋給你提意見,經常能捕捉到很多需求。

最極端的時候有幾家公司特別恨我,雇了成批的水軍來罵我,可他們不能純粹造謠啊,所以也要先用放大鏡看我,挑到毛病再放大。這些水軍的進攻對我就是最好的幫助,因為他們一點都不寬容,你就想能不能產品做得更完美,讓他們一點都罵不出來。

我們有個開機小助手,這個功能真不是大家在屋子裡通過什麼創新的模式做出來的。它怎麼出現的呢?特別簡單,很多人電腦慢,第一反應就是中了病毒,結果用360的產品處理不了,於是很多人過來罵我們:我電腦很慢,用360一個毒都沒查出來,你們做的什麼垃圾軟件!

可是,用戶的罵一定要分析他背後的東西,他表面是罵殺毒不行,可電腦裡我們發現沒病毒,原來這時候用戶想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電腦開機太慢。中國有很 多軟件開機都自動運行,而且經常有彈窗廣告,當用戶電腦裡有幾十個軟件開機啟動、彈好幾個窗口之後,啟動自然很慢。可它們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病毒和木馬, 它們是用戶需要用的軟件,那怎麼辦?把軟件從加載項裡去掉。需求解決,這就產生了開機小助手。

極致是專注的結果

人的本性實際上都是貪、嗔、痴的,我們恨不得做無數的功能,恨不得什麼產品都干。包括我在內,稍不注意也會忍不住在產品中堆砌功能。

所有的方法論,還是歸結到之前我所說的:換位思考。我們認為很花裡胡哨的功能、很重要的技術,為此編了十萬行代碼,用戶那兒可能感覺不到;可我們有個不起眼的功能,可能對用戶帶來很大的改進,用戶的感受是非常強烈的。

李開復的書裡講到過微軟Windows Vista失敗的例子,那個產品中很多東西都是微軟的想法,不是用戶的想法。為這些東西微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用戶不買賬。與此相反,用戶使用iPad永遠不知道什麼叫睡眠,用戶一按就開了。

很多人希望我告訴他們一個一招制敵的功夫,可很慚愧,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試出來的。不要想每次都給產品發一個大版本,而是在一個個小版本的嘗 試中,每次提供一個主打的功能。之後反覆看數據,一旦發現用戶覺得好,找到了正確的突破口,迅速加大投入、趁勢追擊;用戶如果反映不好,最多浪費了兩週或 者四周的時間。

做產品和發現極致需求,是一個小步快跑、不斷嘗試和調整的過程,不要害怕失敗。實際上我也做過很多失敗的產品和很多不怎麼樣的功能,只是這些功能沒有發佈出來,或者發佈出來不成功大家都不知道。你今天看到的功能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背後至少有1:10的關係。

其實極致是結果,達到極致的手段是專注。任何一個公司,不管規模多大,真正的領軍人物或者說能擔當一個產品的人是極少數的,他決定了你公司的帶寬。所以,帶寬和廣度、深度是不能兩全的。尤其是很多初創公司,資源特別有限,只有聚焦在一些點上才能把它做到極致。

回頭再來看蘋果公司,我們再怎麼神話喬布斯,其實他最近10年來就一類產品,那就是以iOS為核心的產品。連蘋果這麼偉大的公司實際上都很專注,喬布斯回到蘋果的時候把產品砍得不剩幾個,只有兩條主產品線、4個型號;iPhone主要也就兩個版本,16G和32G。

要達到極致就必須要專注,要專注則要先克服自己的貪心和慾望。

奇虎360董事長 周鴻│口述  夏勇峰│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2

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495.html

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發展模式可以歸納為「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雙模模型。在這個「雙模模型」中,一邊是用戶模式,包括用戶規模、用戶體驗、用戶黏性三個要素;另一邊是盈利模式,包括前向收費模式、後向收費模式、衍生收費模式。

移動互聯網正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深入分析了互聯網行業的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及其商務模式,結合移動互聯網正在產生的新的生態模式,總結了移動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分析框架。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發展模式可以歸納為「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雙模模型。在這個「雙模模型」中,一邊是用戶模式,包括用戶 規模、用戶體驗、用戶黏性三個要素;另一邊是盈利模式,包括前向收費模式、後向收費模式、衍生收費模式。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的傳統商業模式中,「用戶模式」往往不在考慮範疇之內。傳統的商業更多從「盈利模式」開始考慮,所謂無利不起早,一定是有利可圖、 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會去做這個生意。但在互聯網業務,企業首先要集中精力考慮用戶模式,首先考慮怎麼發展客戶,怎樣以某種方式獲得客戶,以某種方式獲得很 好的用戶體驗,進而形成一定規模的客戶平台,等到形成了一定的用戶規模和用戶忠誠度(或稱黏性)之後,再來考慮如何開發這些用戶資源來賺錢。比如 YouTube,在網站開辦之後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確定的盈利模式,但它的網絡視頻給了用戶全新的體驗,用戶規模迅速擴大,成功地創造了自己的用戶模式, 而為相應的盈利模式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移動互聯網的「雙模模型」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同時考慮用戶、客戶發展和盈利模式,但是應該明確兩者要分開考慮,並考慮 好它們之間的時間發展順序——先建立「用戶模式」,通過聚集人氣、黏住客戶,形成巨大的用戶空間;然後建立「盈利模式」,即在這個已經形成的用戶空間裡尋 找合適的商業價值,來達到商業目標。

用虛擬空間映射實體世界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是一個由眾多個人組成的社會化網絡空間,根據消費者在這個社會化網絡空間中的商業消費行為的兩大類,我們可以把社會化網絡中的這個虛擬空間分成兩個子空間:數字消費空間和實體生活映射空間。

先來看數字消費空間。這個空間裡的產品是純數字化的消費品,聽音樂、讀書都是可以數字化消費的。傳統的書籍和唱片,那些有形的東西其實都只是載體, 我們真正消費的是音樂本身和文字所帶來的信息,而不是光盤和紙張。所有這些信息產品現在都已經數字化,所有這些信息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都可以在網上實現, 不再需要建立任何一個有形的載體。

再來看實體生活映射空間。我們現實生活的許多消費行為,比如吃飯喝酒,沒有辦法放到虛擬空間去進行,還必須讓我們的真身到實地去消費,但即使是餐 飲、娛樂、旅行這些實體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信息映射到網絡空間,我們把這個空間稱為做實體生活映射空間。我們通過映射到這個虛擬空間的信息, 去驅動和影響我們在實體世界中的行為。比如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都是通過網上信息去驅動的一個個消費行為。

當我們尋找移動互聯網業務機會的時候,應該清楚移動互聯網究竟給我們帶來什麼。本質上,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真實地、完整地映射我們的實體世界。

在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環境中尋找新定位

在整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生態中,大家沒有必要一窩蜂地都去追App store這個熱潮。應該看到,蘋果的App Store只是蘋果自己這個半封閉的生態中的一個部分。但這個部分是最值得倣傚的最重要部分嗎?我們認為,在開放的移動互聯網生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網上 社區。在這個網上社區中,用戶能夠把用戶個人為中心的社會關係、社會活動、行為、偏好等都真實而完整地映射出來,創造出全新的數字化生活,從而為增值業務 帶來巨大的創新機會。

移動互聯網給運營商、給服務提供商(SP)/內容供應商(CP)等行業參與者的機會和挑戰在哪裡?無論是對個人移動互聯網還是對於企業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會,我們都需要研究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圖,只有理解了整個生態環境,我們才能找到機會和定位。

在個人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中,其價值鏈主要是四個環節:內容生產、內容聚集、內容發送、內容接收。內容生產部分包括音樂、電影、新聞、體育、電視節 目、網絡視頻等各種內容形態,其提供者主要是各種電視節目、電影視頻及音樂等製作方和發行方;內容聚合部分包括內容管理、內容編排、內容轉碼、內容呈現、 標準變換等,其典型參與者有YouTube、優酷網、土豆網、Facebook,新浪微博等互聯網企業;內容發送部分則是把聚合後的數字化內容分發到移動 終端的網絡,包括有線/IPTV/衛星,下一代無線網(4G,LTE),無線電,平面等,這其中包括中國電信、東方有線、Comcost和 AT&T等運營商。最後是內容接收部分是各種移動終端,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DA等,其典型參與者,包括蘋果、諾基亞、索愛等終端製造商。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企業只參與價值鏈其中的一個環節,而有些企業則參與了價值鏈的多個環節。如索尼公司,在內容生產和內容接收環節都有參與。

以上便是由不同的層次所形成的整個個人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環境,其中各個層面,從終端、應用、開發社區到運營商的能力開放,都有非常多的商業機會,原本完全不同領域的不同角色在新的價值鏈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

移動互聯網應用在企業信息化領域,正在產生一個全新的ITC(IT and Communications – 信息通信)生態,這將會給整個IT和通信行業帶來新一輪創新機會。在這個新的生態中,個人或者中小型公司的創新力量會得到更好的價值體現。中小規模的 SP、CP或AP(Service Provider,Content provider, Application Provider)公司,只要在新的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能強有力發揮作用的位置,都會找到很好的商業機會,獲得巨大的市場回報。以前做SP和CP的,都是 將面對個人消費者的服務產品放到運營商的平台上運行,然後跟運營商分成,現在簡單產品放進去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收益。如果從企業信息化移動應用當中找到服務 企業所擅長的應用,哪怕是簡單的應用,只要在某一方面能發揮創意,把移動性和創造性很好地利用起來,企業都會得到很多很好的機會。在企業移動信息化方面, 中小型企業乃至個人相信都會有潛在的巨大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是用戶為王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用什麼來概括?以前有人說是內容為王的時代,現在有人說是應用為王的時代。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應該是用戶為王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是給每一個個體都獲得更多的能力;所有的信息化手段都是帶給我們一種全新能力,這些能力讓人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移動互聯網將是一個用戶為王的時代,而開發者作為應用的供應商,決定了運營商/互聯網公司想打造的平台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並帶來收入。企業面對 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的需求,信息化技術生態需要更加多元,IT系統架構需要更加開放、動態,才能讓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其中,讓更多人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贏 家。

(本文摘自埃森哲最新著作《地平線2015:中國商業洞察與展望》。作者為埃森哲大中華區副總裁黃百業,以及埃森哲大中華區戰略諮詢總監丁佐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2

大眾點評網:用戶評價的壁壘與延伸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yNNDE5XzQxMDAyNw.html

Yelp上市,讓人們不禁關注起大眾點評網來。

大眾點評網甚至比Yelp還早成立一年,這是一家奇特的「慢」公司,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溫不火,卻在全國範圍內擁有無可置疑的同業龍頭地位。它被諸多互聯網業內人士評價為非常低調,但又有著極強的嫁接能力,一個例子是,去年進入團購領域,它在一年內就已穩居行業前四。

壁壘

大 眾點評網的商業模式並不複雜,同時為生活服務商戶提供整體營銷方案,包括提供關鍵字推廣、電子優惠券、品牌推廣、互動營銷等單個或打包營銷建議。其中,電 子優惠券和關鍵字推廣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去年,它們開始殺入團購,打開了新的營收渠道,這也可以被視為它的商戶們在營銷工具形態鏈條上的順延。

商戶們為什麼願意在大眾點評網的平台上花錢?因為這裡有龐大而忠實的用戶群體,而這些群體正是被豐富多樣的點評內容吸引而來。

由最初的餐飲出發,大眾點評網創造出一個垂直的互聯網生態環境。不同的是,在這裡它既是門戶又是百度,還是商城,形成了內容、流量、用戶三位一體並直指消費的平台。

很多巨頭曾想挑戰它。強如阿里集團,曾扶持口碑網與之競爭,但一直幾乎只能偏安杭州一隅。奇虎也曾在北京佈局過類似業態,但很快便放棄撤出,當年曾負責這一項目的人士說,親自去操作後,才充分體會到大眾點評網設置的壁壘之強。

累積

光速創投董事總經理宓群此前對本報說,大眾點評網多年來形成優勢壁壘,UGC點評內容積累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大眾點評網資深副總裁龍偉說,創業之初,他們就面對著UGC內容和商業價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UGC點評必須有一定規模,否則沒有意義。為了度過艱難的最初,創始人團隊甚至發動自己所有的家人、親友去撰寫點評。

隨著人氣逐步聚集,大眾點評網實行了會員星級激勵制,調動其精神成就感。「我們從未考慮過直接給用戶物質性激勵,而是選擇滿足他們精神上的參與感、榮譽感。」龍偉說,從一星到五星再到鑽石級別,用戶可以享受作為明星美食家的擁戴。

為此,大眾點評網一直設有專門團隊負責吸引用戶參與點評。他們甚至還將盈利工具也用於此,效果還不錯。

2004~2005 年間,他們還曾遭遇了一些訴訟。有消費者寫出不利商家的點評後,商家將大眾點評網訴至法院,認為其無權將點評內容未經許可置於網上。最終法院認定了大眾點 評網的權利,理由是餐飲系面向公眾服務,有義務接受公眾監督。「這對於公司發展有決定性意義。」龍偉說,這認定了商業模式的合理合法,同時也使得更多人認 識了大眾點評網。

隨著業務領域從餐飲滲透進生活服務全行業,大眾點評網的內容團隊也不斷擴大,「我們需要學習更多不同的行業。」龍偉介紹說,目前已細分為社區運營、信息核對、內容審核等多個分支小組,總人數約有100多人。

核心

滲透讓大眾點評網進入了廣闊而富饒的行業生態中,但如何在攫取商業利益和維護這一生態的健康之間取得平衡?這一問題從一開始就擺在大眾點評網面前。

創業初期,他們就為自己立下了鐵一樣的規矩。「在公司內,內容團隊有絕對的話語權,其他任何部門都無法干涉。」龍偉說,客觀、公正是內容壁壘以及整個公司生存、發展的核心基礎。

的確曾有很多商戶表示願意付費刪除其認為不利的點評內容,但大眾點評一律予以拒絕。同時,他們規定內容與銷售團隊各有各的考核指標,兩個團隊的成員被規定不許有關於業績任何形式的私人溝通,以防出現全局混亂的局面。

規則的梳理與健全還有更多維度。也有商家僱用第三方在點評網上假冒用戶為其增加好評,對此大眾點評網則通過技術手段予以鑑別。

龍 偉說,這樣的現象近年來有所增加,在一些「威客」類網站上常有相關任務懸賞,大眾點評網自兩年前開始加強了懲罰措施。這曾經引發一些商戶的反彈,此前曾出 現過大眾點評網被圍攻事件,但他們堅持了下來。「我們分兩批各處罰了幾十家嚴重違規商家。」龍偉說,去年9月大眾點評網實施第二次「零容忍」計劃,當時的 政策是對違規商戶發出警告,讓商戶在規定期限內刪除炒作點評,過了規定期限仍沒有主動刪除炒作點評的商戶正式實施「零容忍」,清除所有歷史點評,並暫停收 錄3個月。

新問題

如今,在嫁接團購和移動互聯網LBS(基於位置的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元素後,大眾點評網的內容運營又將面臨著新的課題。

相對商戶點評,團購業務可能將會更集中於具體團購商品的評論,進而具有時效性。對此,大眾點評網的對策是在標籤標註後將團購點評與商戶點評進行整合。

此外,移動互聯網應用可能帶來更多的變化。目前,在移動端用戶習慣更傾向於轉發分享,長篇精細點評行為比之PC端較少。如果這一現象逐漸增多,可能會使得大眾點評網的內容優勢弱化,龍偉說他們正在通過與商戶合作提供優惠吸引用戶及簡化移動點評方式等應對。

相比PC端上類似於垂直門戶的靜態展示內容形態,移動客戶端上內容更顯碎片化和分享形態,整合方面將會增加更大難度。龍偉說,他們也正在摸索相關的後台計算公式以配比PC端、移動端點評的整合權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1

《你畫我猜》被Zynga收購10天後用戶數下降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03/225364.html

來自AppData的最新數據顯示,熱門遊戲《你畫我猜》的用戶數正出現下降。

Zynga此前宣佈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你畫我猜》的開發商OMGPOP。然而在收購10天之後,這款遊戲的用戶數就開始出現下降。 OMGPOP CEO丹·波特(Dan Porter)可能找到了一個出售公司的最佳時機。在《你畫我猜》之前,OMGPOP的遊戲從未引起過較大反響。

業內人士認為,這款遊戲的用戶數下降可能是由於遊戲太浪費時間,或是用戶逐漸對這款遊戲感到厭倦。此外也有可能是由於,在用戶玩遊戲的過程中,出現的重複單詞越來越多。

有報導稱,《你畫我猜》即將推出一些新功能,這有可能重新吸引用戶的興趣。這些新功能將包括保存並分享繪畫作品、「撤銷」按鈕,以及新的單詞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0

56網稱視頻原創用戶已達3億

http://news.imeigu.com/a/1337671500105.html

來自DCCI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6月,UGC已超過網站專業內容的流量,佔比50.7%,Web2.0時代已經全面來臨。這一浪 潮席捲了如火如荼的視頻行業。創辦於2005年的56網以其強大原創能力在視頻網站中獨樹一幟,作為一家領先的中國視頻分享網站,它為網民提供視頻的上 傳、存儲和分享服務。在內容上,短視頻和原創節目是56網的優勢所在,在56網所有的視頻中80%以上均來自用戶的原創內容。

基於強大的用戶原創性基礎,56網得以推出眾多特色服務,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的創造和分享中,與其他視頻網站形成差異化競爭。在突出原創短視頻 的基礎上,56網針對國人拍照習慣,推出的相冊視頻在同類產品中處於市場領先地位,彌補了靜態相片無法動態展示的遺憾。「56首映禮」正在成為原創導演和 影視工作室發表優秀原創視頻作品的首播平台。56網的「美女主播」和「我秀」打造了一個才藝展示平台和在線演藝社區,幫助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展示自我。 此外,56網還精心打造四檔原創欄目,圈點娛樂勁爆明星八卦的《娛樂快報》,麻辣點評網絡熱點搞笑事件的《微播江湖》,抒情文藝的《音樂下午茶》,聚焦每 週熱話的《HOT週刊》,深受網友的追捧與喜愛,其中大量的自制節目內容都實現了單期過百萬的播放量記錄。

而在線下,56網的分享力量也在不斷擴大。例如,56網推動的《城事拍客》就是致力於建立城市拍客體系,擴大56拍客在各地的分佈率,通過發佈拍客 獎金任務調動拍客積極性,籠絡重點用戶,快速取得獨家一手資源,並大量包裝拍客內容,挖掘百姓趣事,報導社會廣角,實現社會信息的共享。資深拍客好孩子、 漢魂雄風的獨家軍事視頻片段創造了過百萬的點擊,除了獲得網友的大力追捧,並多次成為包括央視、鳳凰衛視等在內的多家電視台以及熱門網站的推薦轉載。

土豆優酷合併源於視頻行業競爭成本壓力過大,需要不斷增強資金能力對抗來自騰訊、搜狐等對手的競爭,在這種競爭模式下,必定有視頻網站被淘汰。但是 在Web2.0時代,互聯網上的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產生,用戶佔據視頻網站的主導地位,56網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已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善的UGC產出呈現體 系,開拓了視頻行業新的藍海。

人人公司副總裁、56網總經理周娟表示,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服務面前,消費者的力量越來越突顯,新的互聯網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人人創造、人人擁 有」。就在最近,56網攜手人人網推出了「分享+」計劃(ishare.56.com),通過一系列56網與人人網的產品、服務對接升級,挖掘用戶的原創 力、創造力和分享特性,讓視頻分享體驗更加完美。促進用戶創造價值,將繼續成為56網發展重點。

毫無疑問,56網正在秉承「分享視頻,分享快樂」的創始理念,致力於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的創造和分享。隨著56網與人人網整合,「分享+」計劃 正在全面實施,分享屬性正在成為56網原創特色之外另一個重要特徵,基於用戶的龐大需求,56網也正在為3億視頻作者打造更具良好體驗的頂級視頻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4

(原創)用戶基數是個偽概念 雨楓

http://xueqiu.com/7947659357/21900491
有一種很弔詭的邏輯,最近正在被許多人奉為真理。就是所謂的用戶基數決定論。

近的,有關於Facebook與Google基數和營收的對比,結論貌似是既然FB有不少於Google的用戶基數,所以前者未來一定也能賺到後者那麼多的錢;遠的,有360和QQ的對比,既然周鴻禕掌握的用戶基數與馬化騰相當,那麼奇虎理應成為第二個騰訊,云云。

這個論調並不詭異,詭異的是,真的有很多人相信這事兒。

好吧,我們來聊聊用戶基數的話題。全球用戶基數最大的硬件製造商是誰?英特爾?錯,蘋果?錯,戴爾?還錯。要我說,應該是富士康。

是吧,此刻你的電腦上就有某個它們製造的東西在工作,或者是機箱,或者是主板,或者是整個的一台主機。你為這些東西付了錢對吧?我說你是富士康的用戶,你不反對吧?

當然會有人跳出來說這是偷換概念、或者是詭辯,不過別急,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定義所謂的用戶。不同的定義下,其含義其實千差萬別。

用 戶基數的定義,取決於服務商與最終用戶之間的關係的存在形態,有關連的才能叫用戶,而這種關聯的方式千差萬別、強度也各不相同,這種情況下,用戶基數是不 可能拿來橫向對比的。有意義的對比只存在於相同的服務類型、面向於相同的受眾群體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說百度的用戶基數是搜狗的5倍,但你跟我說騰訊的用戶 基數是淘寶的5倍,這是沒有意義的。

問題是互聯網行業有一種常見的狂妄症,他們認為,只要我能有辦法能接觸到某個用戶,那麼我就可以讓他 在我這裡做他曾經做過的任何事。打個比方:淘寶的用戶幾乎100%是QQ的用戶,那麼,QQ就可以做個拍拍網,去搶淘寶的生意;360的裝機量和QQ相 仿,那麼360做IM就一定會成功;甚至於,因為facebook的用戶群比google還要大,所以未來facebook的搜索一定會消滅 google……對不起,以上這都是些笑話。

大互聯網公司的CEO們,經常幻想著,用戶基數是不是可以像銀行裡的存款一樣,在需要的時 候,從A賬號轉移到B賬號,頂多支付一點手續費。可是他們沒有明白一個道理:用戶基數是基於業務而存在的,但業務並不純粹基於用戶基數而存在。所謂用戶基 數,是基於特定業務而言的,代表在某種特定業務形態下,與服務商保持某個互動頻率的活躍用戶數。業務形態一旦改變,用戶基數就跟著變了,想著把A業務的用 戶「倒入」到B業務當中的想法,通常都很悲劇。原有的大用戶基數的業務,可以成為孕育新業務的低成本促銷手段,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神 奇的魔法,能讓使用google搜索的FB用戶一夜之間放棄自己的Facebook,反過來也一樣。

基於這樣的論述,我們可以推演一些其 實顯而易見的事實:譬如FB不會很快干掉GG,360無法成為QQ的終結者,甚至於,新浪微博暫時還消滅不了任何人,等等。所有把用戶基數等同於銀行存 款、認為這東西可以任意捏來捏去隨便放到哪兒都能用的人,可以說,是一定不瞭解互聯網行業的規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94

抓住女人心思 創造四千五百萬用戶 讓LINE一夕暴紅的幕後功臣

2012-7-23  TWM



「用LINE打電話、傳簡訊統統都免費」。今年二月,LINE才在電視密集播送廣告,不到半年,LINE已經在亞洲掀起熱潮,幕後推手是今年才三十五歲的舛田淳。

撰文‧翁書婷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廣告中的氣質女星桂綸鎂,抖動頭部對著手機大叫,讓人一頭霧水,原來這是免費通訊App(應用軟體)LINE的廣告。

LINE是NHN Japan公司開發,可跨越蘋果、谷歌、微軟平台的免費應用軟體。若你和朋友的智慧型手機中裝有這個程式,互傳簡訊或打電話完全免費。

LINE在全球已經有四千五百萬用戶數,每個月還以五百萬人的速度增加,光在日本就有兩千萬用戶,在台灣也有六百萬用戶,每兩支智慧型手機就有一支裝有LINE。

不過這種通訊軟體並非創新技術,如美國推出WhatsApp、中國推出的微信,比LINE還早上市,預估用戶數破億,但LINE以後起之秀的態勢直追,引起市場注意。

為此《今周刊》專訪LINE開發靈魂人物、NHN Japan網路服務部策略行銷長舛田淳(MASUDA Jun),看他如何帶領團隊後來居上?

他,讓LINE後來居上LINE和當紅的WhatsApp有明顯的市場區隔。「打開WhatsApp,你會發現畫面單一,線條俐落簡單,適合男性和商務, 而不是針對女性和休閒使用。」舛田淳看準女性比男性愛講電話、愛傳簡訊,有使用免費通訊軟體的需求,他想專為女性設計能傳遞情感的軟體。

有趣的是,十幾人創始團隊中,大男生居多,為了揣摩女性細膩微小的心思,舛田淳逼迫團員們整天想著「假設我是女性,會有哪些需求?」團隊發現女性心思敏 銳,易察覺到情感變動,「但這些微小的變動,很難用言語表達,表情符號剛好派上用場。」LINE團隊設計了饅頭人(Moon)、熊大(Brown)、兔兔 (Cony)及詹姆士(James)等可愛卡通角色,每個角色都表情豐富又逗趣可愛,女生可選用這些圖案傳遞心情。

「貼圖創造一種KUSO(惡搞)、塗鴉式的表達方式,讓LINE在同類型的軟體中異軍突起。」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分析。

現在LINE內有一二○款貼圖,甚至成立貼圖商店,兩個月已經創造三.五億日圓的商機。而LINE不僅在線上販賣貼圖,在線下也操作可愛元素。

「LINE賣起可愛的熊娃娃,設計周邊商品,貼圖還結合實體照片發布到臉書,讓LINE的品牌流通更快,曝光率更高。」台灣創意工場合夥人兼投資長,也是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何明彥觀察。

他,曾是李彥宏手下的大將領導這一切的幕後靈魂人物舛田淳,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學系,今年三十五歲。在進入NHN Japan之前,是日本百度董事會成員,也是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手下重要大將。七年前,李彥宏進軍日本,忙著尋覓人才,他對媒體透露,「日本百度高階主管, 一定要是日本人,並且要擁有年輕、親和、善學、明決條件。」而接過大大小小無數行銷案,對於市場需求敏感度高的舛田淳,剛好符合這些條件。不過,在雅虎與 谷歌雙重夾殺下,日本百度發展並不如預期順利,後來舛田淳遞出辭呈,沒想到就在低潮期, NHN Japan向他招手。

NHN Japan除了看上舛田淳行銷與趨勢觀察專長,還有他對網站使用者細緻的觀察,以前李彥宏就常稱讚舛田淳,「你真的很會為用戶著想。」而舛田淳本身是個網 站迷,從一起床張開眼睛開始,到閉上眼睛睡覺前,都盯著網站或App看,「我喜歡逛各式各樣的網站與App,就算語言不通也沒關係,在上面我可以調皮、自 由自在發言,網路是我的遊樂場。」他瞇著眼睛,笑得甜甜沉醉地說。

舛田淳所帶領的LINE團隊則是日韓混血,雖然來自NHN Japan,但母公司則是NHN Korea,是全球第五大、韓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占有七成市場,一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五六七億元。

他,是讓電信公司頭痛的人物有富爸爸相挺,LINE團隊銀彈足夠,據估在台灣砸下的電視廣告費用就達新台幣二千萬元以上,還跨足發展相關商品。「大公司的 資源充足,讓競爭對手WhatsApp相形失色。」何明彥說。相較於LINE,WhatsApp成立於○九年,由兩位從雅虎出走的主管所創辦,沒有富爸爸 加持。

舛田淳雖然得到母公司的全力支援,卻沒有忘記保持創新公司的彈性。為了搶開發速度,LINE沒有繁瑣的會議和沉重的業績壓力。「十幾人的團隊,座位聚集在一起,有問題時就走到夥伴身邊七嘴八舌地討論。」就是這樣的彈性,讓LINE在短短一個半月內就開發完成。

噗浪創辦人雲惟彬就說,「LINE有大公司資源,卻保有新創公司的速度和彈性,很不容易。」隨著LINE不斷成長茁壯,LINE也成為讓電信公司頭痛的對 象。「打電話、傳簡訊免費的趨勢已不可避免,電信公司要考量,是要自己提供這樣的服務,還是要和LINE合作,否則電信公司可能成為dumb pipe(指辛苦砸大錢架設基地台,卻連打電話、傳簡訊的錢都收不到)。」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加值處科長謝嘉吾說。

不過,對擁有四千五百萬用戶的LINE來說,能否如預期將LINE延伸成臉書這樣的平台,讓數位內容上架,並從中獲利,將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舛田淳

出生:1977年

現職:NHN Japan網路服務部策略行銷長經歷:IT專業智囊班子研究員、日本百度董事兼副總裁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