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生仔基金表現勝獨生子 陳茂峰
1 :
GS(14)@2015-01-19 16:14:1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9/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公募基金主要投資者是大眾散戶,通過集腋成裘,由基金經理代表散戶參與資本市場,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但基金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監察有限,情就像小股東對公司大股東兼管理人的監察。
散戶買「孖生仔」 如搭便車
近年公司治理問題受到關注,但基金治理問題乏人理會。基金投資者最有效的自衛方法,就是以腳投票,贖回基金。Fama和Jensen這兩個金融學大師在1983年研究委託代理問題(agency problem)經典論文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中提過,基金投資者可每天以單位資產淨值贖回基金,是對投資者利益最好的保障,較什麼治理機制更有效。話雖如此,能及時用腳投票的散戶,畢竟是少數。
美國大型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很多會有給散戶的A/B/C類基金和給機構投資者的I類基金。不同類別基金,投資組合相同,差別是在最低投資金額、申購贖回時間和各種費用。機構投資者可享較低管理費。研究發現,散戶投資者選擇投資有機構類的基金(姑且稱為「孖生仔」基金),是有搭便車的好處,所投基金的表現會較好、整體費率會較低。
學者Richard Evans及Rdiger Fahlenbrach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分析1996至2009年2660隻美國股票基金,其中345隻同時有散戶和機構類別的「孖生仔」基金。研究首先發現,機構投資者明顯有能力追蹤表現(經調整風險後回報)較佳、費率較低的基金,散戶這方面能力不明顯。研究進一步發現,「孖生仔」基金回報較只有散戶類別的「獨生子」基金為佳。如果一切條件相同,經調整風險後,「孖公仔」基金平均一年回報較「獨生子」基金多1.5%。
研究比較基金在提供機構類別前後的表現,發現基金增加了機構類別,基金規模快速增大,但相對只有散戶類別的「獨生子」基金,「孖生仔」基金表現更穩定、更突出。多數研究認為,基金績效會隨基金規模壯大而下滑,「孖生仔」基金的表現,打破這個常規。
低間接費用 成基金超額回報
研究不單發現「孖生仔」基金的直接費用如管理費等較「獨生子」基金低。這是因為有經濟規模好處。「孖公仔」基金的間接費用(如交易佣金、無形的交易成本)也較「獨生子」基金低。這個較低的間接費用貢獻了「孖生仔」基金三分之一的超額回報。
研究比較「孖生仔」基金和「獨生子」基金的基金經理用功程度,發現管理「孖生仔」基金的基金經理比較盡責、勤力。「孖生仔」基金持有活躍買賣股票比重較高,而且所持股票的券商研究報告較少,投資的個股多是基金經理自己做功課挑選。
香港的公募基金部分也有「孖生仔」基金。投資者可自行發掘、比較,看是否和美國一樣「孖生仔」勝「獨生子」。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 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