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達向某微信眾公號索賠1000萬 侵權案在京開庭審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497.html

萬達向某微信眾公號索賠1000萬 侵權案在京開庭審理

一財網 蔡胤 2015-12-31 12:39:00

日前,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起訴微信公眾號名譽侵權案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王健林向被告索賠1000萬元。

日前,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起訴微信公眾號名譽侵權案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王健林向被告索賠1000萬元。

另據《新京報》報道,被告在庭上表示將誠懇道歉,但認為原告要求在六大網站、重要期刊登文道歉的訴求屬於過度維權。

今年11月12日,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家思維”曾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名義,發布一篇文章,題為“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並在微信朋友圈推廣傳播,文章閱讀量較大。隨後的11月14日,萬達集團官網發表聲明,稱王健林從未發表過與此相關的任何言論,該文系冒用王健林名義,嚴重誤導讀者,侵害王健林的名譽權,萬達集團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11月1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萬達了解到,萬達方面已向北京市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並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萬達相關負責人當時表示,這篇不實文章造成極壞社會影響,上述微信公眾號的行為惡劣,提起訴訟不僅為了維護企業自身正當權益,以正視聽,同時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警示那些沒有底線的網絡媒體,凈化網絡風氣。

16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通過微信搜索該公眾號,顯示其賬號主體為“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其功能介紹稱:“專註企業經營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商業最新資訊,營銷策略,親子教育,家庭幸福和諧、正能量等文章”,此外,還寫有“股權激勵”、“營銷機制”等字樣。16日下午,該公眾號刪除了所有推送過的文章,只剩下一篇向王健林道歉的文章。截至31日午間記者發稿時,該公號仍舊在微信中存在,內容也僅有那篇道歉文章。

據報道,王健林認為,12日的文章充斥著偏見、惡意和誹謗,盜用其姓名,且未經其同意、以博得粉絲數量獲取利益為目的使用其個人肖像,嚴重侵害了其姓名權和肖像權。韓商互聯公司盜用其名義大肆批判互聯網經濟模式和電商企業,甚至使用了大量誹謗、貶低或誣蔑性詞匯,給王健林本人及其所創辦的大連萬達集團的名譽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使王健林身心俱疲、精神受創。因此,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禮道歉,索賠經濟、精神損失一千萬元,其中包括經濟損失近700萬元,精神損失300萬元。而被告則表示,公眾號並非公司及其員工運營,是21歲的楊某借用該公司資質註冊了公眾號並進行運營,該公司沒有對公眾號關註和監督。對於道歉方式,被告答辯稱,得知被訴後已第一時間主動在公眾號致歉持續至今,其次,原告要求被告在六大互聯網主頁、全國發行並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報刊雜誌上刊登道歉聲明,屬於過度維權。

近兩年,隨著微信用戶數不斷增大,微信公眾號中各類“營銷類賬號”層出不窮,出現了知名企業家、影視明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營銷”的現象。早在今年6月前後,肯德基就曾起訴10個微信公眾號,原因是這些公眾號傳播了“怪雞”謠言,稱肯德基使用的雞“有6個翅膀8條腿”。據媒體報道,肯德基當時直斥謠言,並索賠350萬元。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81

全國21個公檢法公號集體預警:小心朋友圈里的紅包陷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909

春節臨近,新一輪的紅包大戰激戰正酣,微信、支付寶、QQ相繼宣布投入數以億計現金和卡券,最新加入戰團的是百度。

石家莊檢察微信公號截圖。 (微信截圖/圖)

就在紅包即將漫天紛飛時,2016年1月19日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公號發出《春節,這6種微信紅包千萬別碰》警示,文章提醒說六類紅包千萬別碰: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與好友共搶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警惕“AA紅包”;拆紅包輸密碼恐有詐等等。

臺州司法微信公號截圖。 (微信截圖/圖)

類似警示文章,在“南寧網警”、“余杭司法”、“龍巖公安”、“安陸檢察”等20多個政法類微信公號也先後發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中國法院網和多家媒體也刊發了《警方:謹防微信紅包詐騙 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的文章,提醒大家要謹慎使用微信紅包。

這麽多善意的提醒並非是“談紅包色變”。由北京市公安局與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聯合打造的獵網平臺發布了《2015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社交工具是網絡詐騙信息傳播的最主要途徑,占比59.3%。報告認為,有人利用微信這一社交工具進行詐騙是互聯網詐騙的新趨勢。

南方周末記者用“微信紅包”+“騙局”等關鍵詞在互聯網檢索發現,被紅包詐騙的案例並不少。在眾多新聞中,媒體報道比較集中的有兩種:在紅包鏈接植入木馬病毒和冒名詐騙。

據《青島早報》報道,市民邱先生在微信群里點開某公司的紅包鏈接,搶到了200元的現金禮包。不過對方要求,如果想要兌換取現就必須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信息。當邱先生輸入個人信息後,很快他便收到了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原來他點開的不是紅包而是手機木馬病毒。

除了木馬病毒這麽高級的技術詐騙外,還有一些假冒的欺詐。據騰訊相關報告稱,“目前越來越多的網絡黑產分子開始借助社交關系鏈來進行假冒欺詐”。原來一些騙子在黑市上購買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和通訊錄後,會盜用用戶的頭像和名字,假冒成本人在其社交圈內行騙。

因為單個紅包有200元錢最高額度的限制,很多騙子開始利用微信轉賬詐騙。被冒名騙的最慘的就是福州的陳女士。一天之內,她被詐騙了449萬。

2015年5月,福建某公司財務陳女士收到公司“董事長”添加微信好友的請求。因為頭像顯示是董事長何某,陳毫不猶豫地添加該人為好友。之後,“董事長”通過微信告知陳女士,他正要參加一新的招標項目,需要繳納49萬元保證金,並發了一個銀行賬號要求陳轉賬。不久,陳將向董事長的賬戶上轉賬49萬元。當天“董事長”又以其他借口,向陳要了400萬元。陳後來打電話向老板核實情況,才發現被騙。

福州警方對此解釋,是騙子通過計算機木馬病毒盜用該公司財務人員的QQ、微信等互聯網社交工具賬號,刪除賬號內的公司負責人頭像後,又用與該負責人相同的頭像、網名等資料重新添加財務人員為好友,達到以假亂真、冒充老板的目的。

如果你給朋友發的紅包被陌生人領走了,那很可能是遭遇了類似的紅包任意領取的漏洞。2015年年初,烏雲網曾公布了微信紅包的漏洞。漏洞的名稱為“微信紅包隨便領”。發布者說,經過程序寫入一分鐘就領取了200塊的微信紅包。

微信每個紅包地址都有一個ID。這個ID的前10位是固定的,中間是日期,後面10位是紅包ID。只要修改後面的數字就能打開其他任意用戶的紅包。烏雲網公布後,騰訊作為廠商回應這個漏洞的危害等級高,兩個月後漏洞被修複。有人利用微信紅包詐騙現象還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被微信紅包詐騙也絕非個案。2016年1月,騰訊研究院發布了《移動支付網絡黑色產業鏈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新增的支付類病毒超過32.6 萬,全年被支付類病毒感染的用戶高達2505萬,平均每天就有81000 多人遭受支付類病毒的侵害。但針對微信用戶,因為微信搶紅包被詐騙的具體數據,微信方面並沒有公布。

河南省公安廳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督總隊有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原本僅作為社交平臺的微信,用戶多聊天互動,缺少防備意識,實名機制亦不完善。如今進軍支付領域,資金來往漸密,安全隱患便凸顯了,用戶對“微信紅包”習以為常後,之前無意間的聊天就可能成為騙子實施騙局的新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99

微信公號刷量調查:每百次閱讀只需1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9/159009.shtml

微信公號刷量調查:每百次閱讀只需1元
黑馬哥 黑馬哥

微信公號刷量調查:每百次閱讀只需1元

半小時內刷1000個閱讀量的價格高達258元,慢的則是50元。

昨晚是很多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的不眠夜。9月28日晚,一張微信朋友圈截圖在社交網絡上廣泛流傳,“今晚是營銷號和軟文號的難關,因為刷點擊的工具據說都壞了。鄉親們,快去看看你們關註的或投放的大號的真面目吧。。。”

這個消息迅速得以發酵,人們紛紛前往潛在的刷單公眾號一探究竟,結果卻令多數人瞠目結舌。

閱讀量泡沫有多大?

經調查發現,造假刷閱讀量的現象非常嚴重的存在。包括有微信公眾號在前兩天的推送還有超過2萬的閱讀,但昨天晚上的文章卻只有五六百閱讀量。更有甚者,原本平均5萬閱讀的公眾號在昨天也只有數百閱讀。當然,也有聰明者,幹脆在被發現之前就已經把昨天的文章刪除。

人們平時看到的熱文或許靠著造假火起來的。i黑馬在淘寶上輸入“微信刷閱讀”,出現的商家達19頁之多,每頁44個店家。而這些商家的刷量價格也相差懸殊,從每百次閱讀最低只需1元。而排在前面的商家交易量已經有上百單交易,甚至有商家交易量已經達到了數萬筆之多。

據知情人士透露,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因為有利可圖,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i黑馬在某刷單平臺上進行過測試,發現只要填上需要刷量的微信網址鏈接,選擇刷的數量,可以選擇1000閱讀量搭配多少個“贊”,甚至可以選擇刷量的時間和每分鐘刷單的數量。

很快,神奇的一幕就出現了,一個幾乎沒有人關註的微信公眾號,在數分鐘後,閱讀量開始迅速增加,而且增加的頻率都比較均勻。最終在設定的閱讀數中停了下來。

隨著刷閱讀的紅利被越來越多人發現,刷閱讀量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據某位刷過閱讀量的用戶透露,之前的微信閱讀量的價格大多是1元100個,幾分鐘就能完成刷量。不過,根據i黑馬從淘寶咨詢到的價格,這個數字已經遠不止這些。根據店小二介紹,半小時內刷1000個閱讀量的價格高達258元,慢的則是50元,不過慢的有可能一天都刷不完。店小二特別註明:刷量開始後不支持暫停或者退款。

註水之大令人錯愕。

紅利不再

微信閱讀量造假的行為盡管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當這個謊言被戳破之後,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而造假的背後則是另外一種畸形的商業模型。

刷量的微信公眾號以營銷號和自媒體居多,他們的營收模式建立在廣告和軟文上,每推送一篇軟文的報價從數千元到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不等。但這類文章的閱讀量往往不盡如人意,為了給客戶“一個交代”,不得不采用造假的方式,獲得面上的光鮮亮麗。

另一方面,內容創業的熱潮也在助推造假橫行。幾乎所有的大V都選擇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主陣地,希望從中掘得一桶金。然而微信公眾號的紅利已經消耗殆盡,沒有持續的原創能力和切入角度,已經很難從這波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那些寄希望通過一個微信號打造IP的想法越來越不現實。只是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技術故障,使得這麽多假冒“大V”浮出水面。

不過也有評論認為,這一波技術意外是件好事,虛假被戳穿,空氣開始得到凈化,刷量造假的行為或許將有所收斂,真正安心做內容的人得到公平的環境。對於內容生產而言,這一次的潮水褪去,也在祛除浮躁和泡沫。

作為平臺方,微信就曾對刷閱讀量進行過表態:對於用惡劣手段刷閱讀量的行為,微信團隊已經制定嚴格的防範措施和處罰機制。“刷量”者一經查實,將嚴格懲罰,不排除微信後臺采取封號措施。

然而,從效果來看一直不盡如人意,這個頑疾幾乎與微信推出公眾號平臺同時存在,但在此之前,文章閱讀量造假的行為一直沒有得到微信公眾平臺的有效整治。

無處不在的造假

造假刷量並非微信公眾號獨有的產物,早在微博時代,刷評論和刷粉絲的現象就曾廣泛存在。2011年微博“刷粉師”造富神話被頻繁曝光,這些依托在這種灰色領域里的人們也賺得缽滿盆滿。新浪微博甚至不得不數次大規模清理僵屍粉。當內容風向轉向微信公眾平臺時,這些刷單機構很快就轉戰到了微信。

淘寶也被刷信譽和刷訂單的行為搞得焦頭爛額,阿里巴巴集團甚至專門成立了平臺治理部,打擊造假刷單行為,馬雲也屢次被這個問題責難。而如今,這種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包括朋友圈和QQ空間里,淘寶刷單的服務依然在明目張膽地進行。

而當下最為火爆的直播也是造假的重災區。此前,有用戶發現,只要開一個直播,即使黑屏,依然有21個用戶在不離不棄地觀看。而隨著真實的用戶進入,在線觀看人數在劇增。甚至有人已經測算出了直播刷用戶的公式。水分之大可見一斑。

微信 微信閱讀 造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38

微信公號到了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時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7/161277.shtml

微信公號到了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時候
吃瓜船長 吃瓜船長

微信公號到了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時候

僅僅馬化騰的一個微信留言回複,微信公眾號的付費服務可能很快推行的消息就刷了屏。

本文系吃瓜船長(ID:nfzhuxunyao228)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朱迅垚,系南方周末資深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

81785297933617397

僅僅馬化騰的一個微信留言回複,微信公眾號的付費服務可能很快推行的消息就刷了屏。這說明兩點——

第一,微信公號底部沈澱之大可以管窺,僅僅是公號的一個功能開放都引起相當的騷動;

第二,微信公號既成格局形成太久,改革紅利已經釋放差不多,微信公號的新興力量在既成格局中被壓抑得太厲害,他們眼巴巴地註視著微信官方的動作,在每一次可能的調整中密切尋找機會。

對騰訊來說,馬化騰的有意無意透露似乎也反映了騰訊的某種緊迫感——

今日頭條兵臨城下,百度默默調整了半年後終於撕開窗戶紙高調宣布將戰略重心調回內容分發的老本行。此外,網易客戶端將網易原創號視為網易今年最重要戰略之一,一點資訊迎回陳彤,微博在兩年調整後,重新確立了在商業娛樂營銷等領域的話語權。

種種跡象都顯示內容爭奪的白熱化,微信公號正面臨嚴峻挑戰。

303248702243333675

無論從外部壓力來說,還是從微信公號內部的訴求來說,微信公號都到了不得不進行調整的時候。這個判斷目前國內一線互聯網觀察媒體都在說,我再說也不過是拾人牙慧。但我想在這篇文章里做一個我的判斷。

首先,我認為,極端唱衰微信公號的言論不值一提。我是張小龍迷弟,微信資深擁躉。但我對微信公號的前途仍然看好,並不是基於粉絲的崇拜,原因有三點。

其一,微信公號依存的根本是作為一個整體產品的微信,只要微信短期內不衰退,微信公號就不可能短期內衰退,而從任何指標來判斷,微信的霸主地位未來三年受到根本動搖的可能性很小。

其二,微信公號雖然依存於微信,但高明的是,微信本身的價值同樣也依存於公眾號的發展。

微信公號和微信雙方是互為發動機的關系,微信公號絕不只是微信的附庸和裝飾。很多人說微信公號成功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那是對張小龍智商的低估,也是對微信運營水平的低估。微信公號的看似無為而治其實是掌握了優質內容生產的根本規律,它的運營理念也相當考究。在對互聯網產品與用戶之間關系的把握上,在平臺運營水平上,短期內我看不到哪個平臺可以超越微信公號。

其三,微信公號具有其他平臺都暫時難以超越的社會價值。它刺激了優質原創內容的生產力大爆發,造成目前各種公號百花齊放、蔚為大觀的局面,同時,它還是互聯網有史以來內容生產者最有尊嚴感的平臺。

465977528957382775

大部分內容平臺和內容生產者之間是競合、對立乃至零和關系,它們掠奪了內容生產者的主體性,目的是增加自己的主體性,而微信呢,它不僅不掠奪,還要強化每個內容生產者的主體性,將他們扶植起來,既在內容上扶持,也在經濟上扶持。無論其他平臺怎麽蹦跶,微信毫無疑問是目前互聯網領域的最佳原創內容平臺,而且比較起來,數量級和質量級根本不是一個段位。在可見的未來,只要微信公號不出重大戰略失誤,微信公號仍然是第一內容平臺。

極端唱衰微信公號不值一提,但這並不意味著微信公號當下沒有問題,未來沒有危機。相反,我認為,幾大巨頭紛紛挑起內容領域新戰爭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內容領域整體成為封口,另一方面就是看到了微信公號的某些缺陷和漏洞。

在我看來,微信面臨的挑戰,看上去來自外部,根本上來自內部,或者說,來自外部的對手發現了其內部的缺陷和問題,認為有機可乘。

他們認為的機會在哪里?

我認為,機會就在於他們發現,微信公號的缺陷和問題正在讓相當一部分新興內容生產者望而興嘆,一眼看到天花板,從而萌生退縮之意。註意,內容生產的江湖和任何領域的改革一樣,新興力量永遠是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而既得利益力量永遠是守成、保守乃至排斥、打擊新興力量的。今日頭條、百度、網易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們想方設法,要把原本對微信公號有意的新興力量爭取過來,讓微信既得利益力量走上保守派的老路——活力喪失、坐吃山空。

所以,微信公號在當下要做什麽,答案也就呼之欲出,那就是,和很多改革領域一樣,微信公號應當勇敢地砸掉捆綁自己的鎖鏈,革自己的命,打破已經日趨僵化的微信公號既得利益格局,包容和釋放新興力量的活力,打擊不進則退的老派既得利益者,給微信公號重新註入活力。

當前微信既得利益格局的問題在哪里?

根據新榜《2016年微信500強報告》,500強中超過半數(52.8%)的老號是2014年所設立,2015年創立的公眾號爬到500強的有37%,2016年創立的新號,只有10%有機會進500強,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寄卡片祝福的工具號。

889074282319364597

- 微信500強總榜前14 (截至2月3日)數據來源:新榜 -

事實上,2015下半年開始,微信公號流量的成長率就大幅萎縮,2016年的粉絲增長率已經相當低落,公眾號的有效流量集中在大V身上,就像結塊一樣,進入大V的流量無法分流出來,形成了新號的進入門坎。

老號割據地盤也就算了,由於他們獲得了大量流量紅利,他們反過來一方面不思進取,內容水準下降,另一方面致力於通過各種方式掠奪、打擊新號,阻止新號興起。

314767391112863058

- 2016年微信500強總榜前14,與截至目前的總榜前14幾乎沒有變化。數據來源:新榜 -

很多有誌於做優質內容的新號都在感嘆,現在的公眾號太難做了,投入越來越大,而既成格局越來越趨於封閉和保守,用優質內容沖擊既成格局難度非常之大。

這種格局出現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微信公號非常成功地用好了看不見的手,卻沒有用好看得見的手。

看不見的手,就是很多人贊揚的,微信的克制、內斂、無為而治,它的本質是遵守平等、自由競爭的市場化機制。在微信的很多細分產品上,合理使用看不見的手都是一種智慧,比如,除了出於政治安全和維護內容純粹性考慮不得不做的懲治行為,微信很少會在訂閱號里去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它很少介入內容本身,也很少瓜分掠奪流量以獲得經濟受益,應當說,這就是微信公號令人尊重的原因,也是它成功的原因。

但微信可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歸根結底,內容不是普通的商品和服務,其價格、價值以及市場占有量全部可以由市場自發機制決定。

內容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要有三觀,有超驗的審美和價值認定,有甄別、篩選和褒貶。換句話說,一個優秀平臺除了讓每個生產者自由發揮之外,還要起到一定的引導和控制作用,否則公號市場就會出現壟斷霸權以及泥沙俱下的局面。

怎樣用看得見的手?在內容平臺上,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功能重新設置或者調整,二是建立公平合理優勝劣汰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

實際上,無論是微博、百度、今日頭條還是國外的臉書,手段早就一目了然,比如,分發中心、社交推薦、算法推薦之類。

668832120057908780

對於微信公號來說,他們就像政府發展經濟,用好看不見的手為主,用好看得見的手為輔,但看得見的手要謹慎使用,要用好。

對於微信來說,最大的難點根本不是用什麽手段,而是這些手段用哪個,就算用,用到什麽程度。每種不同的程度都可能帶來的意料不到的效果,比如,假如要引入分發中心,微信怎麽建分發團隊,分發中心放在幾級菜單里,這些都有可能改變微信的形態,甚至改變微信的基本基因,因此對微信來說,一切當然應慎之又慎。

我以為,調整是肯定要的,但微信仍然要保持克制、內斂、謹慎的個性,做好充分的內測和評估。肯定要改,但不是亂改。當然,看得見的手也必須明確它的伸手範圍,遏制自身的權力沖動,避免手伸得過程。以騰訊的基因,以張小龍的智慧,做到以上幾點並不難。若能做到,微信公號中興可以期待,而百度、微博以及今日頭條的挑戰也就不足為慮。

*本文首發朱先生個人微信公眾號“吃瓜船長”(ID:nfzhuxunyao228),本網獲授權編輯發表,轉載請聯系出處。

微信公眾號 馬化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19

為何周和泰這樣的“評論狂魔”都很少打開微信公號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5/162944.shtml

為何周和泰這樣的“評論狂魔”都很少打開微信公號了?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為何周和泰這樣的“評論狂魔”都很少打開微信公號了?

微信公號的失誤可能正在於,沒有結合人性進行足夠的產品叠代。

來源 | 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

文 | 熊少翀

瞅著一大片永遠看不完的微信公號,連周和泰也有些厭倦了。

微信公號界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周和泰”的傳說——這究竟是人,還是軟件程序?為什麽微信公號評論區里,到處都有他的身影?難道真有這樣的人,整天什麽事也不做,只盯著手機看公號文章嗎?

1

4.webp

2.webp

3.webp

5.webp

周和泰的確是個活生生的人,而且最近一直忙於公益活動。這位“微信公號評論狂魔”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他有三個微信賬號,原因是每個賬號只能最多關註1000個微信公號——這並不能滿足他的需求。

他對自己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在看公號這件事上,並沒有概念。

“有時間就看”,他說。

倘若只看不評,還算不得深度用戶。就像批閱奏章,周和泰每天會在大量公號文章下方評論區留言,但只有一部分會被精選。

他說,每天精選的評論在50條左右,最多一次將近100條。

而且,周和泰強調說,他每條評論都是看過文章之後才留的。“不看怎麽留言?有的看了也沒留言,因為無話可說。”

然而最近,周和泰對刺猬公社說,這陣子連他也看得少了,而且已經取關了很多公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看不過來”,二是“沒什麽好內容”。

7.webp

像周和泰這樣逐漸淡化看微信公號習慣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漫山遍野幾千萬微信公號,打開率不斷下滑——目前業內普遍提起的數字是,打開率為4%-5%,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低。

“號太多、內容太差、朕也太忙”

你為什麽沒有打開微信公號的沖動了?刺猬公社前幾日問了問票圈好友的意見,吐槽蜂湧而來。

有吐槽公號實在太多的:

@Healer:因為太多了,眼花繚亂,通常喜歡的都置頂了。

@李穎:公號內容太多太長了,刷微博更方便點。

@夏若特和樹:因為號太多,希望公號也可以分組。

@不汙先生:紅點點太多,反正也看不完。

@Sebastien:信息太多,懶得選擇……然後就懶得看……想看嚴肅話題,但是覺得手機不是用來看嚴肅話題……太長,懶得刷,然後就幹脆不看了……

@李尚瑾:關註太多了,感覺自己日理萬機,心累,不想打開。

有說太忙的:

@刺猬:太忙,看的號都收縮成兩個類型,一個是與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的,一個是工作相關。

@南風:關註太多,沒時間,信息重複,不乏標題黨。

@玉鑒田:關註了200多個號,每天時間有限,看不過來。

內容同質化讓人不爽:

@宋北北:一些公號內容重複讀太高,標題審美疲勞。

@Mildred:主要還是內容不行,同質化嚴重。好的號我還是會留著看的。有些文章看看標題就飽了。

@Gufra:內容同質化嚴重,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公眾號可以看到五六次。

很多內容也沒啥吸引力:

@楊書偉:因為不深入人心,好多都是套路。

@老北京:300多個公號,除了幾個主要內容做的很好很有深度的看之外,其他都不看了內容做的不好,看感覺浪費時間。

@閃閃:1,越來越多的公號同質化嚴重,甚至是直接洗文,內容堪憂;2,很多文章是標題黨,只是吸引眼球,內容不好。

@The Bliss:是因為很多內容都是為了能保證每天發硬湊出來的,或者一個話題轉發來轉發去,這樣就覺得不值得打開了。

@陽光零落指尖:文章好長都看好累,眼睛酸。

@rabbit:有的公眾號看久了,已經知曉它的宣傳點大概就那麽幾類,內容再換也提不起興趣,或許這也是手機媒體的短板。內容長了人不想看,短了又缺失內容。

有人厭惡標題黨,但還有人覺得標題還不夠吸引人:

@Gufra:標題黨你騙我一兩次可以,三四五次我還會上當?

@一塊夾心:內容沒有insight。標題太長,看完標題都不知道重點是什麽。

@Spotlight:一是很多公號看到標題就明白想說什麽,沒興趣點開;二是公號提供的內容,很多時候並不如新聞客戶端的推送吸精,通知欄新聞比公號文章更吸引我。

當然,微信公號自身設定有問題,競爭對手也多了:

@Odd:獲得消息途徑太多,不想點開。

@楊翹楚:如果變成微博那種信息流,還會再打開。現在每篇文章藏的都太深了,步驟太多了。

@沿著你的軌跡飛翔:不想陷入碎片化閱讀的陷阱唄,嚴格來說就是自己不想養成淺閱讀和走馬觀花的習慣,還是要多多思考,做札記和標註!而公眾號提供的可能性小。

@驚鴻:90後的喜新厭舊。

還有想要直接丟開手機的:

@Veronica_N:大多數文章太爛了,我不想浪費時間,不想浪費做事的時間,不想浪費玩耍的時間,不想浪費休息的時間,不想浪費活著的時間。

@不結冰的江公子:有的純粹浪費時間啊,有的內容太重複,還有就是,真的想放下手機做點別的事情。

@闊少穎:慢慢發現還是看書更能讓心平靜。

@周健:遠離手機,回歸自然。

@[馬頭]:信息爆炸,需要清凈。

@永魚:微信都不太想用了。

@Luzy:朋友圈就夠了,誰能幫我把朋友圈關了。

@0.9:沒有一定要看的理由。

眾人槽點各不相同,上述列舉恐怕也是掛一漏萬。但最後這條還是值得警醒——有什麽一定要看的理由呢?這個問題恐怕是前兩年微信公號風光鼎盛,引發自媒體內容創業高潮,熱錢瘋狂湧入時,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期,一大波微信公號紮紮實實地俘獲了成百上千萬的用戶,影響力之大覆蓋面之廣,讓那些傳統大報大刊也望塵莫及。

而如今,無論是對於用戶還是內容創業者,微信公號還具有什麽不可替代性嗎?

是微信做錯了?

還是生命周期的必然?

拋棄微信公號的,不僅是用戶,內容創業者也早已感受到危機,越來越焦慮。微信公號文章這一內容形態,早已出現了天花板,用戶增長極為緩慢,想象空間越來越小。所有的內容創業者都在想,如何“去微信化”?如何才能盡量占有更多傳播渠道,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微信這一個籃子里?

所以,當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大魚號、網易號等眾多平臺紮堆出現時,許多內容創業者想也沒多想、連規則都沒有搞清楚就急急忙忙前去入駐。尤其當這些平臺紛紛土豪地拿出十幾上百億現金用來給原創內容生產者發紅包,趨之若鶩者更甚。仿佛一夜之間,微信公號已是明日黃花。

微信到底做錯了什麽?

對於內容創業者而言,微信公號的槽點主要集中在發送次數少、推送後不能修改、不能添加外鏈、不允許跨號支付等。前二者限制了微信公號在傳播上的操作空間,後二者限制了它們的商業空間。

盡管嚴格來講,這也並不能稱之為“錯”。作為一款市場化的互聯網產品,微信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產品理念和商業利益訴求,自主設計遊戲規則。

只是,微信公號在為內容創業者提供商業化土壤層面,並不周到。譬如付費閱讀遲遲未推出,大大削弱了微信公號對內容創業者的吸引力。

而在用戶層面,有人可能認為,微信其實也沒做錯什麽。

用戶們的槽點主要集中在內容同質化、缺乏吸引力、標題黨等等,這更多的是內容提供者的問題。而現在微信公號太多了、太忙了看不過來,以及想丟開手機,這更多的也是用戶自身的問題。

畢竟,微信作為一個平臺,理應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至於選擇哪些,取關哪些,都是用戶自己的事,沒有誰強逼誰。既然不想看,為啥不取關呢?

但恐怕任何一款有野心的產品都不會置用戶的想法於不顧。微信公號的失誤可能正在於,沒有結合人性進行足夠的產品叠代。

早年間,人們聚集在豆瓣、飯否。2011年微博興起後,陣地就轉移了,茶余飯後沒事就刷微博,而聊天的工具是QQ。再後來,是微信的時代,人們將學習、工作、生活統統搬到了這個新的平臺,刷朋友圈取代了刷微博。讓人意外的是,如今不少人又再一次回到了微博,甚至連QQ也大有複興之勢。

就如同人們對時裝的審美趣味不定期掀起一陣複古風潮一樣,人們對同一件事物的興趣似乎總難持久。所以,產品的及時更新叠代是必要的——即使像蘋果手機這樣偉大的產品,現在外界對它的批評也是覺得叠代不夠革命性。

此外,微信公號的打開路徑是否過長,過於間接?將訂閱號內容整合開發成一款信息流產品是否更能迎合用戶?在置頂功能基礎上,添加分組功能是否更能增強用戶獲取信息的便捷性?

騰訊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張誌東也覺察到了這些問題,尤其是內容過載,他去年在微信內部會議上說:我在訂閱十來個訂閱號的時候,每日一條推送的體驗是很愉快的。但是,當我有大幾十個,上百個訂閱號的時候,我就陷入了“內容過載”。

“過載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感受,紅點密集讓人產生焦慮和失控感。 貪多是人性的弱點,雖然微信早就有右劃退訂的功能, 但依然不足以體驗平衡,用戶還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點帶入坑里。 微信這里還需要更多友善的創新, 幫助用戶擺脫這種不愉快處境。”張誌東說。

他批評了微信的遲鈍:外界媒體人對微信比較有好感,批評會較為客氣,這容易讓團隊產生錯覺,容易讓我們自我感覺過於良好,“而事實上,我們還有不少蠻遲鈍的Bug。” 

每一個互聯網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微信公號從2012年8月推出至今,走過了將近五個年頭。但在這五年時間里,微信公號似乎並沒有做出太多的叠代和改變,以不斷刺激用戶的興奮點,增強哪怕只是維持用戶黏性,滿足他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盡管他們的需求似乎永遠也無法被滿足。

洞察人性是微信最大的命題

微信公號所面臨的困境或許還不止於此。移動互聯網的確給人們帶來了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變,培養了新的行為習慣。但現在看來,這些習慣並不牢固。就像全球化之後出現逆全球化,人們似乎也在移動互聯網深度普及之後,開始出現抗拒移動互聯網的情緒。

譬如,移動互聯網下的碎片化閱讀,養成了用戶越來越浮躁的閱讀心態。沒有看長文章的耐性,和對文章深度的追求,形成了矛盾。

所以,盡管碎片化閱讀是客觀存在的需求,卻只是一種相對於傳統閱讀場景的補充。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真正的閱讀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的事,在移動端可能並不適合深度閱讀,人們需要拋開移動互聯網,回到線下。

信息過載所導致的心理壓力甚至激起了部分人群的“複古心態”——拋下手機,回到沒有網絡的“史前時代”。他們認為,這是“回歸自然、回歸生活”的途徑。

這種極端化的情緒固然有失偏頗,但也必須承認,都市的快節奏已使得這種情緒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高昂。這個問題太複雜,並不單單是微信所能解決的。但微信有接近9億月活,有“連接一切”的野心,洞察人性恐怕是它最大的命題。

這點也正如張誌東說言:微信發展到6億用戶之後,用戶群開始接近中國總人口的社會的複雜度了,微信團隊的同事們,除了產品思維之外,還要大力強化“社會化” 思維。 將社會各人群和階層的複雜性,作為主要的研究課題。 對這種變化還要更加敏感。

對於內容創業者來說,他們要探索的是真正適應於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用戶需求的內容產品。從長視頻到短視頻,從圖文報道到直播,從搜索閱讀到算法推薦,這樣的探索正在進行,但還遠遠不夠。

今天,出現體力不支的是微信公號。毫無疑問,接下來還會不斷有新的內容業態出現,但它們又能堅挺多久呢?

當然,作為用戶的人們並不太關註這些——只要有人提供服務就行,管它是微信、快手還是今日頭條。從一個島奔襲到另一個島,人們的焦慮和孤獨始終沒變。

內容傳播 微信 周和泰 輕閱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