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位餐廳主廚的良心告白:這是做給客人的 師傅叫我千萬別吃!

2013-05-20 TWM
 
 

 

台灣以美食聞名全球,台灣廚界的水準更是傲視群倫。

但美味的背後卻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致命陷阱,端上桌的山珍海味又摻雜著多少光怪陸離的手法?

一位縱橫業界二十年的主廚,現身道出料理食材幕後的黑暗面。

整理‧李建興、林麗娟

你確定要知道那麼多?一旦美食被揭開糖衣,醜陋的真相赤裸裸地攤在面前時,任憑再怎麼令人垂涎三尺的山珍海味,就算是老饕,恐怕也會倒胃口。

所謂「美味的真面目,廚房裡不能說的祕密」,對一般人來說,頂多讓「吃」這檔事變得戰戰兢兢,但對於拿了一、二十年鍋鏟的我,卻是一再衝擊我對廚師專業原有的價值觀。

速成美食當道 馬步功夫逐漸消失從年少到現在,我待過北、中、南好幾家知名餐廳,中西餐、冰品、養生藥膳料理都做過,一開始我也跟你們一樣,以為所有的美食都是廚師硬裡子功夫創作而成的藝術,但這只是一開始,很抱歉,現在的我,可不這麼想!

回憶起十幾歲時,滿腔熱血的我,雖不是餐飲科班出身,但憑著對美食的愛好,從最低層的學徒做起。我崇拜那些餐廳的大廚,廚技總是比自己的婆婆媽媽好上好幾倍,怎麼能夠讓原本乾澀的炸排骨變得軟嫩保水、歷久不衰?又如何在一天要料理好幾十道菜之時,還能燉煮出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我想像,跟在這些大師身邊,能細膩地磨到三天三夜細火慢燉的馬步功夫。但,事實並非如此。

記得第一次上陣時,師傅就叫我在醃泡的肉排裡加入了一瓢瓢的白色粉末,我再怎麼菜,也知道這是小蘇打粉。我疑惑地問,「做菜要加這個?」老師傅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冷冷地說:「這就是料理的程序啊!不加,肉怎麼會嫩?」後來,師傅教我滷紅燒肉,只見師傅拿出一罐名叫「爌肉精」的東西,一打開立即就有撲鼻的香味,這味道香得很不自然,卻儼然是爌肉的味道。神奇的是,師傅滴了幾滴下去,不一會兒工夫,整鍋的清水就化為鮮嫩的湯汁,而喝起來正是爌肉的滋味。

添加物被濫用 美味淪為健康殺手身為學徒,不敢問太多,只能默默地學著這些標準流程,但我這才驚覺,原來廚房裡的瓶瓶罐罐都有令人咋舌的魔力,這也正是所謂門後的「不傳之祕」。我終於了解,以前學不會,吃起來連骨頭都入口即化的蔥燒鯽魚、南蠻漬香魚,有了冰醋酸當軟化劑加持,二十五分鐘就能迎刃而解;糖分、水分、火候、時間要拿捏恰到好處的煙燻鵝,也只要一瓶「煙燻油精」就能快速上桌。

什麼嫩精啦、雞粉啦、香草精啦……這些名字很美,美到讓很多廚師都理直氣壯地認定這就是做菜的必要程序。因此在這約定俗成的業態中,我開始幻滅,原來許多絕世珍饈,說穿了,就是灶內的一場魔術!但我擔心的是,若魔術本身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障眼法和捷徑,也就算了,然而真的這麼單純嗎?

拿廚界做沙其瑪、饅頭、叉燒包時,用來讓麵皮蓬鬆最常用的碳酸氫銨來說,內行人叫它「臭粉」,光俗名聽來就令人不敢恭維,雖說,這和讓菜炒起來會翠綠的小蘇打粉一樣,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這不也就是平常我們拿來洗廚房的用品嗎?

或許有人會振振有辭地說,食用的和工業用的不一樣!但誰能保證不會被誤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廚房中唾手可得的鹼粉,是做鹼粽、卜肉時的絕佳助手,無色無味,讓食物變得黏稠,所有人都認為這可以用,能不能用我不知道,但既然無害,又何必在瓶身標示著「請勿誤食,一旦誤食,不要催吐,立即送醫」?

我們當廚師的不是學化工的,更不是醫生,對於五花八門的食用級添加物,也只能麻痺自己相信「這是政府掛保證吔,是安全的!」但界限的拿揑,誰又能抓得準?還記得有一次在做醃黃蘿蔔,照道理講,傳統上應該用薑黃粉去醃,但我用了老師傅給的黃色食用色素,一不小心多加了一些,整個蘿蔔變成詭異的橘紅色,我足足用了三倍醃醬的水量,才將它還原成正常的黃色。

像我這樣一時手誤也就罷了,但有多少大廚用料是不超量的?瓶瓶罐罐的可怕,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它神效背後,到底藏了些什麼?一般做廚師的不想知道,也很難探究,只是當我們還是學徒時,在「變」出料理後,師傅總會耳提面命,「這是給客人吃的,你們最好少吃!」其實一開始台灣人還好,用的添加物都很單純,一種菜用一種,但香港人就厲害了,把添加物當菜色一樣開發,在不同的添加物裡,藉由排列組合化學反應,研究出更多更神奇的配方,坦白說,許多香港師傅少了這些法寶,還真的不曉得怎麼做菜!

共犯結構成形 添加物為食界共業與其說這是廚師的沉淪,倒不如說這是從供貨商、餐廳經營者、廚師以及消費者串聯起來的共業!

就拿「瞬間變滷汁」的爌肉精來說,在油電雙漲的今天,一瓶三百公克只賣二百多元,在一五○公升的水裡,只要加一小茶匙就成形,精打細算的老闆,誰還跟你浪費瓦斯熬個三天三夜?再說,食物速成也讓廚師出師速成,師傅不想教,徒弟也變得不想學,經營者更樂得請位便宜的半吊子廚師,畢竟一瓶在手,萬事搞定。據我所知,很多餐廳,在排排站的廚師群中,會做菜的師傅大概只有四成;但其實會不會做菜不要緊,你們消費者要的,不就只是端上桌的「好菜」色香味俱全嗎?

在做菜的過程中,所添加的可以靠著我們的良心來把關,但有些添加劑早在原料端就做過手腳了。有次我在同業的「現撈仔店」看到飼養在魚缸裡的吳郭魚身上都長蟲了,還以為老闆買了不新鮮的魚,沒想到他氣定神閒地說:「該下藥了。」我才知道,吳郭魚撈上岸養在魚缸,活動範圍變小,抵抗力變弱,就開始病變,因此現撈仔店的供應商都會提供業者藥水,一下立即﹁回光返照﹂。而且,魚貨在運送過程中難免耗損,有的供應商還乾脆打上麻醉劑,等送到店了再打解藥。

在廚界打滾了幾年,開始要外出採買,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見識過養殖業口中的「仙丹」|| 孔雀石綠(三苯甲烷)的神效。有一次去參觀一座養殖場,池中養著紅魽、花蟹、龍膽石斑等魚種,我就親眼看見業者在這如同游泳池大小的池中,加了大概一個湯碗大小的孔雀石綠來殺菌,沒想到整池原本身上已有潰爛,準備「出局」的魚,三天後傷口就癒合了。

或許你會說,孔雀石綠這種含有劇毒的殺菌劑,不是禁用了嗎?但可怕的是,就是有人偷用,這連我們當廚師的都未必知道。更令人擔心的是,在農委會漁業署禁用後,原本廉價的孔雀石綠變得奇貨可居,售價每份(約二百公克)飆漲到一萬六千多元。但台灣人就是那麼聰明,又有人立刻發明了和孔雀石綠功效類似但廉價的替代品,只改了孔雀石綠其中一種被禁的成分,就能化暗為明。

雖然嚴格來說,這屬於動物用藥的範疇,但同樣是吃下肚,不也一樣危險?身為廚師的我們,無法替消費者把關,內心如何能安?

擺脫食品添加物 標榜﹁原汁原味﹂看著這些積非成是的業態,我常在想,「難道不用食品添加物就不能做菜嗎?」我就不相信,真正的廚藝無法戰勝化學外力。於是,這些年我漸漸地拒用化學添加物,開始研究如何用物理手段就能增添美味。例如我會幫熱炒快起鍋的青菜滴少許優質橄欖油,或在選取牛排時,先去掉粗筋,好凸顯它的嫩度。

總之,對廚界再怎麼幻滅,我相信還是有像我這樣願意多做一道功夫,不被化學添加物綁架的傻子。其實越來越多主廚與我想法一樣,我期待台灣的料理界,未來會以標榜「原汁原味」為傲,當客人上門時,都能問心無愧地說:「歡迎光臨!」

良心主廚

年資:近20年

經歷:曾擔任中西餐、養生料理等餐廳主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4

不想創業失敗?那就千萬別做這16件事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44.html

編譯:Jensen

要如何避免犯了走向失敗的錯誤呢?Mashable 作者Lauren Drell 蒐集了來自於創業公司創始人、 CEO 和投資者的意見,整理出了16 點新興新創公司最容易犯的錯誤。創業者們要時時檢視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誤,從前人的錯誤中學習,就是避免失敗的關鍵。一起來看看這16 項要點:

1. 別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開發產品就是像是在打包行李一樣,把你覺得需要的都放進皮箱裡,然後把再其中的一半拿走。

— Jonathan Wegener,Timehop​​ 和ExitStrategy創始人

2. 等到天荒地老才決定要發佈產品

別小看「最小化可用性設計(Minimum Viable Design)」的重要性。產品的初步面貌可能會有點醜醜的,但那沒關係,只要讓產品能夠盡快地進入市場,才能瞭解客戶對你產品的看法。

但也不要急著推出產品,而忽略了要達到讓產品看起來還不錯的基本門檻。我第一間公司開發的產品,在當時獲得使用者的喜歡,但因為設計和視覺表現太差了,使用者們都不願意將我們的產品分享出去。當我們發佈The Muse 的時候,經過之前的教訓,這次有25% 的使用者,通過過社交媒體分享The Muse 給他們的朋友。

— Kathryn Minshew, The Muse創始人兼CEO

3. 不願意招聘人才

有些新創公司會認為請一個有會計、金融或其他專業的人材是件花錢的事,但請不要害怕在公司早期時投入行政資源的投資。

如果沒有人來處理這些事情,那就會是「你」來處理,最終你都把時間花費在不是公司發展最重要的事務上。

— Matt Salzberg,Blue Apron 創始人兼CEO

4. 死腦筋,不靈活

很多創業公司都在早期就設定了一個明確的最終目標和如何達成的步驟,這不是不好,但這不是創業公司早期該做的事;反而應該是保持開放的心態,靈活的隨機應變。

— Jeff Jackel,BuzzMob CEO

5. 產品概念是個秘密

有許多新創團隊都將他們的產品概念保護的死死的,都認為這個想法只有自己有,是個寶藏,如果被別人知道,就會被搶走。

其實第一,你的想法一定有人想過了。第二,有個想法不表示能夠成為產品,把它變成產品,去執行才是真正的開始。最後,你會非常需要那些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和指導,所以請開心地將你的想法分享出去吧!

— Jeff Jackel,BuzzMob CEO

6. 不夠專注

我想許多的新創團隊都很難達到專注這一個要求,因為在同時間有太多事情在進行了,你們有數不完的決策要決定,還得要保持快速的發展。

要從第一天開始就專注於你的產品、目標客戶和策略是非常難的;但你必須要學著去適應,並記得你的初衷。

— Alexa von Tobel,LearnVest 創始人兼CEO

7. 以為產品能輕易地被發現、分享

很多的創辦人都覺得只要我開發了一個產品,使用者自己就會靠過來用了。但我要和你說,如果你不去營銷產品,使用者是不會來的。

要讓服務、產品能夠像病毒傳播般散佈出去,從早期的產品設計就得開始著手計劃了;花點時間好好思考為什麼人們會想瞭解和分享你的產品,然後照著那樣去做。

— Jeremy Fisher,Days and Wander CEO

8. 過份把注意力放在找資金上

很多年輕的創業家都把找到資金作為是否成功的標準,這不是件好事;應該專注在建立一個可行性高,有發展性和獲利能力的企業才對。

— Brian Garrett,StyleSaint 及Venture Capitalist 聯合創始人

9. 接洽投資者的方式錯誤

創業公司普遍會犯的錯誤就是無策略地追著VC 跑,這絕對不是個好方法!

你應該透過那些已經獲得投資的創辦人們,去認識投資人;而不是不斷地寄Email 或是LinkedIn VC。那些受投資的新創公司的認同和推薦,對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Sam Teller Launchpad LA 總經理

10. 過度完美主義

許多新創公司的創始人都力求每個決策必須完美,但這會讓公司前進的步伐變得緩慢。

我和我的共同創始人也犯過這個錯誤,有時候只需要打個電話,下決定,然後讓事情快點有新的進展。

— Matt Salzberg,Blue Apron 創始人兼CEO

11. 被其他人的意見、回應搞得無法專注

將會有一大群人不斷地和你分享他們對你公司、產品的看法,接著你會很想快點就那些回饋來調整公司或產品。

但請記住,那些回應、意見都是根據那些人的知識和經驗,而你的工作是要接收這些訊息,再加入你自己的看法,才能做為調整公司的建議。

— Allison Beal,StyleSaint 聯合創始人兼CEO

12. 找到錯的聯合創始人

在早期,你很能找到對的聯合創始人、投資者和工作同仁;理想的合作夥伴是能夠和你互補或是擁有你沒有的專業,但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們是否能夠分享一致的價值觀。像是願意共同承擔多少的風險、能夠同意對方的道德判斷嗎?

— Kathryn Minshew,The Muse 創始人兼CEO

13. 想討每個人的歡心

我早期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想要把每一個非用戶都變成我們的死忠粉絲,試圖說服每一個不認同我們Greatist 的人。但我很快就學到了,去尋找那些已經肯定你產品的投資人,並思考怎麼讓他們變成我們最大的擁護者,才是有意義的。

— Derek Flanzraich,Greatist 創始人兼CEO

14. 不聽使用者的聲音

新創公司在早期都會很沉溺於他們的產品想法,難去接受市場的反面聲音。如果你的產品無法得到市場的接受,你將無法真正擁有一間公司,或是擁有一間讓你無時無刻都處於掙扎狀態的公司。

— Nicole Glaros,Techstars 總經理

15. 草率做決定

在你還沒面試完應徵同一職位的十個人前,不要決定你要錄取誰;保持客觀,不要沉溺於某事。

在你決定把有潛力成為聯合創始人的人帶進團隊前,一直要好好地瞭解他。我看過太多因為和聯合創始人有問題而搞得公司分崩離析的例子了。

— Jay Levy,Zelkova Ventures 和Uproot Wines 聯合創始人

16. 不維護關係

要時時地和那些能夠給你指導或是對公司發展有益的人士保持互動關係,把你的行事曆設定好,並執行它;不管是短至每週或是長到每季都安排固定的會面。

每次當你出現想要取消這些會面的念頭時,請想想取消的結果就是寄出一封在信首寫下「自從上次和你見面,已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這種讓你頭痛不己的Email,還有之後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吧!

— Ally Downey,WeeSpring 聯合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36

月入不到五萬別存錢?所學與興趣不符怎麼辦?戴董接招 犀利八年級生 妙提十二問

2013-06-24 TWM
 
 

 

戴勝益被今年即將進入職場的八年級生,選為心目中成功典範,《今周刊》邀請全台大學生,對戴勝益提出他們最想了解的問題,透過採訪進行精采的紙上對談。

撰文‧許瓊文

編按:王品集團創立二十年,推升台灣餐飲服務業整體形象功不可沒,並因獨特的企業文化與良好的福利待遇,受到青年及大學生青睞。戴勝益還因此獲選台灣八年級生心目中最成功典範之一,同在榜上的還有五月天主唱阿信及知名導演李安。

因此,《今周刊》邀集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的大學生,透過學生會組織,邀約學生對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提問,從收到的超過六十個問題中,篩選出十二個問題,由《今周刊》直接向戴勝益提問,進行一場「八年級生偶像戴勝益與大學生」的紙上對談。

由於戴勝益行程忙碌,在台北往台中的高鐵上,不到一小時,戴勝益受訪回答問題,就連引起熱烈討論的「月入五萬元不要儲蓄」,戴勝益也不厭其煩地說明原委。

全文摘錄全台六所大學、十二個問題,戴勝益的精采回答。

談把握青春

﹁年輕人不該在最關鍵時刻宅在家﹂1.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在中興大學畢業典禮上,提及月入不到五萬元就別存錢,應多花錢和朋友交際,您有怎樣的看法是要對家長說的?

戴勝益答(以下簡稱答):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對剛出社會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要求他們儲蓄,又要寄錢回家,試想,只有兩萬八千元,光付房租、三餐、生活費,在台北就要一萬多元,如果還要儲蓄、寄錢回家,就只能節省與朋友出去聚餐、交友的費用,只會讓自己愈來愈退縮,走不出去。一個月五千元,十年六十萬元,只有存下六十萬元,但是消逝的青春卻永遠追不回來。

如果這十年你認真地與人互動,也許有朋友說,我老闆缺一位特助,你可能有機會,薪水馬上多六千、八千元;當家人有醫療需求,如果你平日不與朋友往來,他們會告訴你哪裡有好醫生嗎?我很勇敢地這麼說,因為覺得年輕人不應該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把自己封閉變成宅男宅女。

2.淡江大學統計系四年級王郁綺問:如果自己大學四年所學與興趣落差很大,該如何選擇?

答:這樣很好啊!恭喜他!因為這表示他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很多人大學畢業,連自己喜歡什麼都搞不清楚。通常所學與工作興趣都會不一樣,我們公司的高階主管中,沒有一位是念餐飲管理或是連鎖店管理的。在大學時期應該是拓展人脈關係,累積生活經驗,找到自己的興趣,如果大學畢業都茫茫然,不知道要做什麼,才是打擊,這位同學找到自己的興趣,值得恭喜!

談職場建議

﹁先在台灣磨兩年、

學好英文,較易成功﹂3.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國外打工旅遊是一個滿夯的話題,也是很多人畢業就想去做的事,對於剛畢業的我們,適合馬上去國外打工旅遊嗎?

答:我認為國外打工之前,先在國內打工吧。若沒經過工作壓力的試煉,年輕人到國外會受不了,所以先在國內打工兩年以上,再出國比較合適,否則一下子就出國,加上思鄉的情緒,會更辛苦。

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二許欣媛問:鼓勵台灣剛畢業的年輕人前往海外工作嗎?現在去大陸工作是時機嗎?

答:中國市場大,競爭也很激烈,今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約六百萬人,是創新高的一年,當地人環境熟悉,又有人脈,你怎麼拚得過?我建議先在台灣磨練,經過兩年的養成期,扎實地學習,累積人脈後,再去海外工作。而且,前提是在台灣做得很好再去,若是在台灣被淘汰,到大陸「必定被淘汰」,淪為台流,沒有工作又不敢回來更慘。試想,如果在自己熟悉的場合,你都不能成功,在海外不熟悉的場合,怎麼可能會成功?

5.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二許欣媛問:關於台灣薪資結構,對於剛要入社會的畢業生,該如何合理要求理想待遇?

答:我認為先把英文弄好,這是關鍵,在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因為台灣正在走向國際化,不論什麼產業,英文好,就比較可以和雇主談到好的薪資條件,這可以讓你很快地提升待遇。

6.交通大學電機系四年級林東岳問:對於非餐飲本科系的同學想從事餐飲服務業,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答:其實這一行很辛苦,但這是有機會從小而大、自己獨立的一個行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能吃苦,每天八小時拿盤子、洗碗的磨練,要一萬小時,剛好五年,才有出人頭地的基礎。

我認為你如果對餐飲業有憧憬,那就來吧,年輕的時候來嘗試看看,一輩子不會遺憾,說不定因此喜歡服務業的種子萌芽。

但是,至少要待超過一年,因為到新場合,前半年都是磨合期,一定要經歷過這段時間,才能論定自己適不適合。

談王品經營

﹁好吃永遠存在,關鍵在新的服務感受﹂7.台灣大學園藝所碩一吳宗憲問:當顧客已習慣王品的餐飲模式,漸漸有喜新厭舊之感時,該如何因應?

答:關鍵就在於讓顧客隨時有新的服務感受,不會喜新厭舊。

在美國紐約,有一家超過一百二十五年的牛排館叫作「Peter Luger」,天天客滿,生意好到只收現金,不能刷卡,在美國是非常少見的,那證明好吃的東西會永遠存在,就像你的故鄉若在彰化,每次都會去吃的肉圓,就不會有喜新厭舊的問題,因為這就是經典。

8.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五年級辛曜宇問:現在的科技管理很盛行,王品集團有沒有什麼祕訣?

答:如果要做連鎖店,IT是很重要的基礎,一開始王品就用電腦記錄,慢慢地隨著品牌擴張,愈來愈成熟。現任的資訊部主管,很厲害,部門不到二十人,可以承攬公司所有的系統,別人ERP系統花一億元,我們只花五百萬元,很厲害吧!外面的人來參訪,以為我們IT部門至少要五十到一百人,結果我們不到二十人,他們的貢獻非常大。

談個人生涯

﹁若人生重來,我仍會選擇餐飲業﹂9.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是一位喜歡旅行的人,想請您分享在旅途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答:到目前為止,我去了一○七個國家,印象最深刻的是非洲肯亞,因為有很多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個幾乎有半個台灣這麼大。特別是在馬賽瑪拉部落保護區,可以看到馬賽族牧羊,另一邊看到獅子老虎,卻不會跑來亂咬人,人與動物協調地生活,大家彼此相安無事。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凶猛動物不是我們的敵人,只要用合理的方法對待牠們,彼此就能相安無事。人與動物可以結合得這麼好,這是一個很棒的典範。

10.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在旅途過程中帶給您的啟發是什麼?

答:每次旅遊,我都會寫超過五十則小故事,很多是我對餐飲的啟發,然後回來集結成書。例如前年,我去了印度洋的賽西爾群島,入住一家飯店,隔天電話morning call竟是一位中國女生,飯店因為知道是台灣人入住,特地找會說中文的人morning call,這樣細微的貼心,讓我很吃驚。

同一次旅行,我記得入住一家很差的旅館,清晨六點的飛機要離開,必須四點起床,沒想到飯店已經為我們準備很完整豐盛的早餐,我真的很感動,表示他們大概凌晨兩、三點就開始準備。當一個人很努力地表現出一個優點,其他缺點就不太重要;但是如果連一個優點都沒有,缺點就會被放大。

11.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面對壓力,會如何處理?

答:我相信透過運動紓壓。運動的時候,腦內會釋放出一種腦內啡,可以讓你感到舒服。平時不能天天登山,所以我日行萬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天會走很快,讓自己流汗,這樣的規律性運動,不但可以紓壓,還可以讓你平常想不通的事情想通。

規律運動很重要,同樣走路,我都喜歡繞學校或國父紀念館,因為沒有紅綠燈,就可以不中斷一直走,這樣腦袋想的事情才不會中斷。很多時候走路會產生靈感,稍縱即逝,所以要趕快用手機、紙筆立刻寫下來。

12.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董事長還是會選擇餐飲業嗎?

答:絕對會!因為這是快樂的行業。

我向同仁說,下輩子我們還是選擇餐飲業,只是你們當董事長,我來當員工,這樣比較公平啦!(笑)餐飲業是面對人,比起面對死板板的機器、數字有趣;餐飲業可以磨練心志、鍛鍊意志力。第二個原因是,餐飲人都很快樂,因為每個人來用餐,都是抱著快樂而來,沒有人不開心。

王品不可思議

作者:陳芳毓

政大新聞系、英國史特林大學媒體管理研究所畢業。2004年加入《經理人月刊》,曾專訪60位領導品牌及上市櫃公司CEO,現任《經理人月刊》主編。

出版:巨思文化(2013年6月2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4

A咖區殺價三成 超過一千五百萬別追

 
2014-02-17  TCW

 

「買方,勇敢開價!」永慶房屋房產事業群總經理葉凌棋,一語道破今年的房市買賣氣氛:二○一四年,將是買方崛起的一年。

今年正式開啟三年選舉年,加上政府近來以「萬萬稅」拉高買賣成本,造成市場上泡沫化、房價反轉等口語消息不斷。氣氛轉空,已讓國內住宅市場的銷售率,自去年下半年起逐漸下滑。

雖然房市寒冬將至,但對觀望多年的自住客買家而言,卻可能相對是近年來最好的時機。

葉凌棋認為,中古屋市場進入獲利了結潮,但買盤不旺,象徵市場情勢終於反轉,站到買方這一邊。也就是說,當買方競爭者變少,真正有需求的自住、置產客,反而能趁亂入市。

但是,趁亂入市,並不代表就能輕鬆撿到便宜。

「上有天花板,下有支撐,」國泰建設協理陳仁澤對今年房市的預估,描繪出建商與賣方現在的開價心態:不上不下,靜觀其變。

房價到頂,賣方卻沒在怕已趁多頭賺飽,寧撐在天花板不動

過去十年多頭,不只讓建商賺進一、兩個股本以上,投資、置產客也在其中大嘗甜頭,所以,即使心裡知道房價已觸頂、短期內難再有攀升動力,但因已有儲糧過冬的條件,賣方「沒在怕」,價格硬,造成房價居高不下。即價格真正的「支撐力」,不是需求,而是賣方的心理素質,和口袋深度。

那麼,房市明明利多出盡,房價撞上天花板,但賣方卻不願降價,今年要買好房,這場心理戰究竟該怎麼打?

不降價不買房,不增值不進場。

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認為,今年房價波動將不再直線向上,而是時漲時跌,震幅比往年來得明顯。也就是說,若今年買方再追高,很可能下一秒就被套牢。更何況,未來三年都是選舉年,政黨輪替的變數可能讓房價急轉直下,因此,選擇有增值潛力的標的,才是真正的護身符。

根據房屋增值空間、投資潛力,由強至弱,今年可分為A、B、C三種購屋區塊,選擇標準、交易戰術都略有不同。

A咖區:適自住、投資挑「前店後廠」、交通建設半完成區

談到A咖區,許多人都會聯想到蛋黃區台北市。但是,由於台北市房產持有者是最有實力的一群,不怕持久戰,預計房價仍會高到一般人難進去,也不容易獲利出場。因此,今年最適合進駐的區位,將是基本面強、價格又合理的蛋白區。因其符合中產階級、首購族的自住剛性需求,不只抗跌,且因需求暢旺,轉手時也有增值空間。

要進駐A咖區,必須注意兩個原則:半完成、一千五百萬。

房產要增值,首重夢想面,也就是未來將實現的交通建設、公共工程等利多。但是,若期望自住客接手,沒有生活機能、「全是空想」的重劃區也不行。因此,在A咖區挑屋時,一定要秉持「半完成」的原則:

第一,「前店後廠」:也就是該區域的成熟商圈、重劃區各半。前有人潮與生活機能,象徵自住買盤;後有新建案拉抬價格,代表資金湧入。介在其中的過度地帶,最能各取其重,並避開前者開價過高、後者若釋出量大容易造成價格跌幅的缺點。如新北市土城、高雄鳳山。

第二,「要通不通」的交通建設:畫在紙上的交通計畫最危險,但已經確定通車時程的區塊,價格又在高點,因此,區域內若有交通建設已經動工,但時程一再延宕,可能動搖房價,是進場的好選擇。如受惠機場捷運的桃園中壢。

但是,在價位選擇上,不能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天花板。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認為,對中產階級、首購族來說,地段再怎麼好,總價一千五百萬元已是極限。他舉例,雖然去年下半年起買氣趨緩,但在新北市,總價一千五百萬元以下、兩房、公設比低的物件,仍「跑得很快」。

因此,即使是在A咖區,買大坪數、高總價的「假豪宅」都是不智之舉。房地產專業部落客紅色子房建議,受奢侈稅兩年閉鎖期,與未來三年選舉口號影響,較適合先轉作出租投資、兩年後出脫,因此「好地段、舊房子」將成指導原則,除了總價較低外,也能確保穩定的出租需求。

不過,A咖區因為有自住買盤支撐,價格也相對易守難攻。因此,要逢低搶進A咖區,最好的方法,是等賣方自亂陣腳,而此類機會,最快今年三二九檔期後就會出現。

蘇啟榮分析,目前業界普遍認為上半年仍能維持榮景,加上許多建商將全年業績壓寶在三二九檔期,因此,若三二九買氣不如預期,象徵市況比想像的還要差,「要趕快換一套劇本才行,產品規畫也都要立刻調整。」

所以,若三二九出師不利,即使是有實力的賣方,心理都會受到動搖;加上推案餘屋多、成屋待售案量亦大,預計在三二九後、十一月底大選前、後共三個波段,市場將呈現多殺多現象,降價速度加快、議價幅度增大。

「中古屋七折不是問題!」《我在房市賺一億》作者、投資客月風(本名李傑)預估,在軍心大亂的時候,原本成交價約是賣方開價八三折到八五折的中古屋,最低可以超過七折成交。

在亂流來臨前,買方可先行接觸、勇敢朝中古屋七折以下、新成屋八折以下開價。雖一定會受拒絕,但只要等到市場負面消息一出,買方便可再次釋出「解救賣方」的善意,難保不會有人棄守。

蘇啟榮也建議,買方可善加利用政府近來「大力做空」,大舉查稅、加稅的話題,做為談判籌碼。

從去年十二月,許多賣方為趕在公佈土地公告現值前成交,造成求售量大增來看,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認為,政府有意提高買賣成本、持有成本,將讓稅負成為今年左右交易的關鍵。也就是說,一有調高稅率的風聲,賣方心態便容易動搖,屆時也是議價的好時機。

B咖區:適投資搶進大建商新建地附近,跟著推案漲

若想小賺一筆,可「跑在巨人前面」,搶先進入大型建商主力推案區,或今年的話題建案聚集區,坐享建商帶來的漲價保證。但因脫手風險相對高,故列為B咖。

紅色子房認為,今年房價易跌難漲,要製造房價波動,另一種方法就是人為造價,參考大型建商的推案計畫,是策略之一。他分析,如遠雄、興富發等知名建商,因案量大、推案戶數都在五百戶起跳,又有固定粉絲追隨,「蓋到哪裡,漲到哪裡」,具創造當地價格的能力。

加上此類建商資金雄厚,即使去化速度慢,在短期內仍有籌碼「ㄍㄧㄥ」住,不隨意壓低開價,因此能在推案初期推升當地房價。

但是,在這些區域,「搶先」進入是最高指導原則,當建商正式推案時,價格通常已在高點,獲利空間不大。

不過,紅色子房也強調,因推案釋出量大,若基本面不足,短時間將難以脫手。因此推案地點,還必須同時具備:一、該區域具三年內可完成的公共建設;二、有已經動工的交通幹線,才算安全。

房產專家Sway則認為,主力推案區若位處重劃區,腹地是優先考量。也就是說,若當地空地有限,搶先才有意義;且最好搶先在前三個建案就進場,如此一來不只當地發展速度較快、建設黑暗期短,因供給量有限,未來轉手也能賺取價差。

C咖區:適首購可能政黨輪替的縣市,選後就進駐

最後,對預算有限、純自住的首購族來說,「體質虛弱」、容易受市場風吹草動影響而房價下跌的C咖區域,將是搶便宜的好去處。

因應營建署的建築容積獎勵新制將於明年七月上路,未來容積獎勵將限縮,已經掀起建商搶照潮,因此,當房市供給量過大,又遇上利空消息干擾時,將成為今年的房價未爆彈,而當炸彈爆炸時,就是自住客低價搶進時。

至於哪些地方有「崩盤潛力」?業界人士點名,近兩年漲幅超過兩成的桃園青埔、新莊副都心、洲子洋、塭仔圳和淡海新市鎮等市郊重劃區,都有上述問題:建設還「沒個影」,房價就已經被炒到高點,將五年後的利多提前反映在價格上,為「虛漲體質」,房價崩盤效應非常可怕。

但是,搶進該區,該如何確保自己買在低點、不會再跌?月風建議,若想進駐的是「政黨輪替」可能性高的縣市,選舉後是最佳時機點。因縣市首長通常與區域建設有關,換人做做看,等於前任承諾的利多可能跑票,此時通常是價格最亂的時候,新成屋可直接從八折往下砍。

不過,大聲行銷顧問總監田大權提醒,在剛開始發展的重劃區裡,一片荒涼是最大問題。因此,自住客最好先確定該區域內是否有便利商店、幼稚園,此兩者一旦出現,代表生活機能開始起飛;區位選擇以五個紅綠燈內可達幼稚園的範圍為佳。

紅色子房也建議,因重劃區聯外交通是一大問題,小家庭又多有開車、推嬰兒車需求,區位選擇必須遵守「2、4、6、8」法則,住起來舒服,也較容易脫手:

一、2 Ways Out:至少兩種主要聯外交通建設(高速公路、主要幹道、捷運等)。二、4m Width Walks:四米舒適步道(騎樓)可達上述聯外交通建設。三、6m Width Raods:面六米道路,保障車輛出入無虞。四、8 Mins Walk:走八分鐘接大眾聯外交通工具(捷運、公車站等)。

【延伸閱讀】空頭氣氛下,也能挑到增值房 ——房產A、B、C 咖比較

A咖:

特色:˙議價空間小˙不跌價且增值空間大˙轉手容易區位:˙都會區周邊的蛋白區˙交通建設將完成、公共建設將落成˙仍有推案腹地ex.土城、中壢、鳳山現況分析:投資客退場,中產、首購族成市場主力。但因蛋黃區已在高點,此處價格合理、生活機能強,迎合自住買盤,且有增值議題

B咖:

特色:˙議價空間中等˙保證增值10%˙轉手不易區位:˙大型建商推案區˙北部建商南下推案區˙話題建案集中區ex.竹北、台南、台中七期現況分析:大型建商或北部建商的造價能力,成為增值保證,預計可在當地造成一波漲幅

C咖:特色:˙議價空間極大˙增值體質虛弱˙可逢低搶進區位:˙2年內漲幅超過2成˙建設未到位的重劃區˙利多預先反映在房價ex.青埔、洲子洋、淡海新市鎮現況分析:建商爆搶照潮,未來5年房市將爆量,遇上選舉變數,超額供給、建設進度落後的重劃區首當其衝,房價下修幅度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94

【觀點】 為什麼說這幾類投資人的錢千萬別拿?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43842

Why take money?

首先,雖然不是本篇的重點,但我還是要先嘮叨一下,募資前請記得先清楚定義為什麼拿錢 ─ 常見的好理由是為了加速產品或商業模式的規模化,或是綁定策略性股東等等;相對的,只是因為可以、對方很積極,或是人情等非攸關公司體質的因素,則往往不是很好的理由。

開始募資後很容易被各方力量拖著走,大家也會開始給你很多建議,如果一開始沒有定義好明確、健康的目的,在後續的拉扯中迷失了方向是很常見的。

無法跳脫製造思維的投資人

台灣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奇蹟,可以說主要是奠基在「製造東移」的這個全球大勢上,也因此培育出了一大群很懂研發、管理的菁英,以及對於產線、良率、上下游關係很有掌握的機構投資人。但製造思維跟網絡是格格不入的,製造面對的是數以十、百計的有限客戶、明確定義的需求、訂單與採購預算,靠著擠壓內部與供應鏈來產生出利潤。

相對的,網絡面對的是數以百萬、千萬、億計的各種 TA (Target Audience 目標客戶) 族群、不明確且經常變動的需求與預算,靠著建造網絡或平台效應來創造價值,透過付費、自有與贏來的引擎成長,再用廣告、電商、Freemium 等方式來產生出利潤,並且還必須每天不斷與時俱進。

卡在製造業思維的投資人,無法全然瞭解網絡效應的價值,有些甚至會認為 Google、Facebook、Line、WeChat 這些東西只要有錢就能複製。他們常認為研發只是先期的投入,而把廣告也只是短期的費用。他們會花很多時間研究產業報告、成本、專利、技術門檻、財務模型,且由於沒有很好的 TA (Target Audience) 觀念,常常胡亂幫團隊介紹些其實重疊性很低的合作夥伴。

當然,在投資製造業時,這些東西都是重要的,但換成網絡公司,跟這樣的投資人合作,我們的經驗是,通常是非常痛苦的。

一頭熱的投資人

當然投資人必須對你的團隊、產品,或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熱情,但投資畢竟是很理性的工作,如果他過分熱情,卻沒有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投資你的公司,那也是非常危險的結合。新創公司往往必須醞釀 3 年、5 年,甚至 10 年才能到達被收購或上市的彼岸,在這漫漫長路上,創業團隊的財務狀況常常是忽高忽低。現在一頭熱的投資人,未來隨時可能會受不了這雲霄飛車,轉而成為難搞的恐怖股東。

內部權力結構不穩定的投資人

我們還碰過一種投資人,投資的時候都很好,剛開始成為股東時也合作非常愉快。但突然間股東的公司內部出現鬥爭、權力大幅轉移,導致股東代表換成了當初反對這樣投資的一方,接著便開始處處找團隊麻煩。碰到這樣情況新創公司當然是啞巴吃黃蓮,不過如果一開始對方的權力結構就不太穩定,那麼拿他的錢之前恐怕還是要三思。

沒有投資過網絡公司的投資人

這點當然是有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不過當白老鼠的人總是風險比較大。我們的經驗是,第一次投資網絡公司的股東,投資後在董事會上大概要 12-18 個月才能真的上軌道,到了第二次以上,情況就會好很多。所以有選擇的話,當然要傾向已經投過網絡公司的人。

基金將到期的投資人

最後,創投基金通常有 7-10 年的壽命,因此到了後期,負責管理基金的創投們 (所謂 GP) 會受到他們的股東 (所謂 LP) 越來越大的壓力,要趕快出脫持股、獲利了結。所以假設他投資你時基金還有 4、5 年壽命,那你可以想像 2、3 年後,他會開始感受到壓力,因此推動你往退場、上市走的強度,會不斷的增加,這時可能會讓公司陷入困難的抉擇。

結語

當然,實務上在募資時,最理想的投資人不一定想投資,想投資的也不一定是最理想。但身為創業者,除了努力當好金城武,增加自己的選擇之外,更深入的去瞭解各種投資人會帶來的價值與風險,也是很重要的功課。最終,你不需要全世界都愛你,只需要得到最適合的那一、兩個股東,就夠了。

來源:站長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18

下折潮又至 千萬別買這些分級B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528.html

下折潮又至 千萬別買這些分級B

一財網 黃玉婷 2015-07-28 19:44:00

7月27日大盤創近8年單日最大跌幅,兩市無一行業上漲,28日依舊大跌。

關於此次暴跌的原因,眾說紛紜卻無明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數次的驟然下跌已經讓投資者成了驚弓之鳥,風險承受能力極低,一有不慎便爭先恐後地出逃。

截至7月28日收盤,市場上共有121只分級B下跌,占比94%。其中,34只杠桿基跌停,另有41只分級B跌幅超過9%。在8只實現正收益的分級B中,健康B(150220.SZ)由於倉位低而抗跌能力較強,恒生B(150170.SZ)與H股B(150176.SZ)均投資於港股市場。

分級B市場是每次大盤下挫的重創區,不僅因為天然的雙倍杠桿,還因為交易機制設置上的問題。凈值的漲跌無限制,交易價格的漲跌幅卻不能超過10%。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容易出現母基金整體溢價的現象,而此類溢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假象。舉個例子,信息B(150180.SZ)昨日凈值跌幅深至21.61%,而信息B昨日跌了9.97%,因此母基金存在很高的溢價,存在較大的補跌空間。果不其然,今日信息B仍跌停,但整體溢價率還是高達8.54%,後續還會有補跌動作。

此外,今日又出現了大量距離下折較近的分級B,有10只分級基金母基金凈值距離下折不到10%,投資者在搶反彈時切忌選擇這類品種。其中,一帶B(150266.SZ)距離下折最近,母基金凈值僅需下跌0.14%即可觸發向下折算。很有意思的是,早在7月15日時,一帶B就面臨著下折的危險,基金公司通過清倉使其凈值無法隨著指數的波動而下跌,因此得以幸免。然而,此次市場的急跌令人措手不及,一帶B恐怕很難再次逃脫下折的厄運。

表格:距離下折最近的10只分級B(數據截至2015年7月28日)

代碼

名稱

漲跌幅

成交額(萬元)

基金凈值

溢價率

價格杠桿

整體溢價率

150266

一帶B 

-9.98%

12093.57

0.273

61.23%

3.115

7.21%

150316

工業4B 

-10.01%

2300.61

0.38

84.95%

2.163

13.11%

150065

同瑞B 

-10.08%

505.66

0.323

47.21%

2.132

9.25%

150302

證券股B

-10.04%

4423.02

0.3056

32.07%

2.921

3.29%

150144

轉債B級 

-10.02%

2129.38

0.677

45.32%

3.017

1.96%

150153

創業板B

-10.00%

67832.97

0.429

47.90%

2.488

4.66%

150226

證保B級 

-10.02%

2764.12

0.3448

42.48%

2.578

3.65%

150288

鋼鐵B 

-9.95%

899.45

0.412

47.28%

2.474

7.29%

150236

券商B級

-10.07%

13189.25

0.361

28.52%

2.841

-0.79%

150322

煤炭B基 

-9.90%

3636.18

0.422

15.79%

3.124

6.16%

 

 

編輯:黃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46

徐小平:創業者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3/152627.shtml

導讀 : 11月3日,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來到TC 北京峰會,略帶調侃地談到,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面對投資人提出的無限連帶責任,要站起來譴責,絕不能簽這樣的合約。

i黑馬訊(蒲鴿)11月3日,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來到TC 北京峰會,略帶調侃地談到,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面對投資人提出的無限連帶責任,要站起來譴責,絕不能簽這樣的合約。

徐小平還指出,頂級人才一定要事先儲備,不然到時候就晚了。老板要做的,是鼓勵年輕人最大地發揮他的個人價值,這樣才能得到最偉大的員工,最偉大的合夥人。他強調,這不是胸懷,是一種先進的價值觀。

以下內容由i黑馬根據徐小平現場訪談整理:

我一直都挺興奮的狀態,這麽多來自全世界的創業者,深感中國創業氛圍的濃厚。同誌們,創業者是不孤獨的,我們有TechCrunch這樣的盛會,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支持、激勵。

如何看待投資的魚龍混雜

先談談無限連帶責任和有限責任兩者的區別吧?

有限責任是你公司倒了公司就倒了,你的房子,你的妻子,你的孩子,家庭不會受到任何損害,這是有限責任公司。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偉大的發明,創業者的風險就止於這件事,投資者給你錢,公司成了他就跟著你賺錢,公司失敗了他就認輸。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人跟投資人簽過無限責任關聯的合同,就是公司倒了,你的房子,你的家產要搭進去。這不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如果有人這樣做,大家一定要站起來譴責他,絕對不能簽這樣的合約。我們提到過,絕對反對對賭,認賭服輸。

真格基金為了改變這個狀態,我們最初推出一頁紙的合同,很簡單,精準到就是一句話,投300萬占10%,有後續投資的時候我們有權跟投,就這麽多。跟投是以後面的價格來投。

我們今年又推出了2頁紙的投資合同,一目了然,有什麽權利、責任,絕沒有一些你看不出來、看不懂那樣的東西。

最近我們出現一個事,有一個創業者融到B輪了,打開A輪的合同發現A輪合同上面寫著投資人有權利任何時候要求他把股份賣掉,如果公司的錢不足以還債,這個創業者家庭的財產,房子什麽的都要跟進去。他們正在解決中,而且我相信能夠解決掉,我覺得這就是把現代商業的文明拉近了500年。莎士比亞有一個喜劇叫《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不是《夏洛特煩惱》,借了一個人3000金幣,如果還不起就要割肉給我,最後夏洛克還是失敗了,說要割肉不能流血,現在讓創業者不僅割肉還要流血,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做創業者最好的朋友,做創業者真正的合夥人,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跟一個特別喜歡的人在一起聊,如果你的公司倒閉了,你公司的財產,計算機、存款什麽的要讓這個投資人先拿走。他說投資人給了你錢,讓你去造船,這個船如果閃掉了,他當然有權利拿回來一些木板。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理。我說投資人給錢是一起來造船的,而創業者拿到錢,他付出了精力、智慧,一生的時間在造這個船,他的權利應該跟投資人是一樣的。不能說我投錢了,我就有權利把最後一塊木板拿走。當時我這位朋友也認為這有道理,這就是商業文明,這就是我們把投資人的身份地位,把錢的價值放到智慧、時間,你的精力的付出同等地位說,真正的做創業者的中國合夥人。

你想賺錢當然可以了,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資本不要太傲慢,資本不要對創業者太苛刻或者太貪婪。人家願意付出3年的時間創業,你付個三、五百萬的美元,丟就丟了,人家付出的是青春。我強調的是這一種新的價值觀,新的意識,新的思維方式。雖然我是搞投資的,一直過於傲慢,我覺得這個現象必須改變。贊成的鼓掌,我不能得罪了投資人,又得不到創業者的支持。

創業本身就是偉大的價值觀

敢於創業,相信自己,追求未來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價值觀。想一想當年俞敏洪創業的時候,我不說馬雲,因為我跟他不熟,我跟俞敏洪很熟。當年俞敏洪創業的時候沒有人看好,當時有一個女生對他看好,這個女生也會很好,你懂得。無論在20年前還是在今天大家都不看好,你怎麽就知道這個人不能成功。陳勝吳廣說了,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馬雲、俞敏洪他們必將老去,這個時代還是年輕人的時代,這句話是滾滾的濃濃的雞湯,但是當你創業的時候,有什麽問題嗎?沒有什麽問題,因為不創業你的工作也是拿著別人的錢,反正是拿別人的錢,還不如拿來自己花。如果你能創業,並且能找到錢,為什麽不能呢?

第二,美團和點評合並了,但是美團創業的時候,有多少年輕人加入了他們。一個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要認真做事,好好做人,贏得市場的認同,合夥人的尊敬,客戶的贊揚,哪怕這個事業不成功,你一定能夠在整個中國創業的生態體系中找到你的獨一無二的位置。所以創業者不存在失敗,除非你不敢。你不創業,你最好的出路是什麽?到工作,你當然要創業了。

老板該幹的事是尊重人才

創業有點成就做老板了,那麽老板應該鼓勵年輕人最大地發揮他的個人價值,這樣你才能得到最偉大的員工,最偉大的合夥人。如果這個合夥人在你那幹了一段時間,因為你的橋梁通向了他的未來,通向了他夢想的那個平臺上去的話,他會感謝你,你就創造了一個商業平臺。

我在這兒講一個故事,真格基金有一個投資合夥人,一個副總裁、VP,搞遊戲的。我作為老板,我告訴你,你在自己能夠創業的時候,能夠去做基金的時候,我會給你錢,投你,我會成為你的一部分。他聽了很感動,在今年上半年就加入了另外一家公司,條件好的已經不可抵擋了,是人就不可抵擋。這個公司現在是110億的市值,大家上網去查公共信息的話,他是最牛的股東之一。我說你一定要去,不要安慰我,結果他就去了,他跟老板商量,給了真格基金很多投資的機會,他在我這兒創造的價值還不如他出去為我創造的價值更多。

這就是尊重人才、幫助人才、鼓勵人才自我成功,因為創業本身是實現個人價值的終極事情。你有一個創業團隊,無論是合夥人,還是員工,就是鼓勵他們發揮他們的終極潛力。至於說是不是留在你的團隊里面,我覺得不重要,這種結果就是中國的創業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不是胸懷,而是一種價值觀,有這種價值觀的人你的公司就會做到非常非常大。敬愛的俞敏洪老師,俞敏洪創建了新東方,我加入了新東方,某種意義上是以一個雇員進去的,王強也是後來加盟的,我們一起奮鬥。俞老師作為偉大的老師鼓勵我們創業,然後我們就成長起來了,這對整個中國青年人,整個中國社會來說,對我個人來說是一件好事。當未來有人為你打工的時候,你也要鼓勵他們追求他們的夢想、實現他們的夢想,把他們的個人價值通過你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達到極限。

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都到奇大無比

關於要不要國際化和要不要做大兩個問題,來看第一個,國際化。中國的BAT都沒有國際化,他們的生意還都在中國的家里,但是在中國出現了另外一批公司,比如說大疆,他們一開始目標就是國際市場。他們也許還沒有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司,但是他們的國際化帶來的是什麽?一開始的質量就是世界第一的。比如說當他一開始就是以國際市場為質量標準的時候,為各種價值標準的時候,一定能夠反過來占領中國市場。這是國際化的概念,但是不幸的是中國還沒有一家公司真正的能夠達到那個程度。我希望微信能夠慢慢的讓全世界的人都來用,總而言之,到今天為止我們連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公司的機會都沒有。Facebook一個小小的工具就成為了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中國的市場夠大,不論你做什麽,螺絲釘、打火機,領帶、鞋子,還是做機器人,還是高大上的東西,說實話你一開始就是在全球競爭。像四川臥龍熊貓能活到今天,因為熊貓沒有天敵,你一開始就有天敵,哪怕你不想占領國際市場,你也必須要瞄準國際的質量,從而發起你的競爭。

做大這件事,我認為最小的公司也要想怎麽做大,你應該有做大的野心、夢想和布局。當然一開始你也可以說我就想做一個小小的咖啡店、面館,最終我把它做成味千拉面、星巴克。真正好的創業者一開始的布局就是按照人才布局,整個思路格局。

小米一開始有7個聯合創始人,我那個時候才幾千個學生,但我們想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們有格局,因為我們有理想主義,我們還真的做成了一個偉大的機構,真格基金。一開始真格基金只有3000萬美元,但是我們有一個口號,真格基金要做什麽?世界最大的小基金。大在夢想,大在對創業者的熱愛,大在對行業的顛覆。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概念。

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都奇大無比。美團一開始做的時候我不知道是怎麽做的,我說另一個美餐是真格基金投的解決餐館供應鏈的問題,小夥子是窩窩團的創始人,他的口號就是讓天下做菜的人再也不用買菜。我相信他能做的很好。無論你做什麽,一定要在你這個領域做到最好,你能做到最好,堅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做到最大。

誰都想成為獨角獸,很多公司做了三、四十億美元也可能崩潰,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福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我們有一家公司,絕對是一家一百億美元的公司,這幫人居然說他們做的是非常顛覆性的業務,他居然在這樣一個顛覆性的領域里說我們悄悄做,不要引起政府的註意,結果他沒有註意到政府,政府註意到了他,政府禁止他這種模式。三個月以後,這個行業另一個巨頭崛起,也許他們公關做的好,也許他們政府關系做的好,他做了最好的占領先機的工作,但是就是缺少這種格局觀,我要顛覆一個行業,我怎麽能不跟政府管理部門溝通,這個詞叫政府公關。他們覺得很遺憾。

如果你真的會顛覆這個產業的話,你一定要使公司的各個主張部分要齊頭並進。比如我們有的電商發展的極快,營銷做的好,但是倉儲跟不上,當然這些公司往往都能夠度過難關。也許你創業的第一天不一定說非要做一個一百億美元的公司,我要把這個事做起來,一旦把這個事做起來,市場上得到證明的時候你得準備好,為滾滾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儲備人才。所以我經常跟創業者開玩笑,我說看你嚇的這個樣子,想著會有20億美元的身價,嚇的都不敢活了。要敢於成功,敢於成功的方法就是樓越高地基越深,樓越高結構必須越強。對公司來說,那些地基或者結構主要是人才結構。

提前儲備頂級人才,到時候就晚了

創業者一定要找頂級人才,那種能夠支撐起10億美元、50億美元的人才。這是所有創業者共同的問題。你一定要提前儲備人才。靠工資高、股份多嗎?NO,創業者什麽都沒有,有的是什麽?股份。你只要敢於給,你就讓他在那待著。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美國對標公司是100億美元,結果發現他就一個人,做產品,產品經理,高科技,我花了2個小時跟他說了一件事,立刻找一個消費,他說我還沒有產品怎麽找銷售。我說這個銷售像IBM、甲骨文的銷售請過來,跟你一起開發產品。他會跟客戶接受,我們有這個產品,吹吹風,下下雨,讓別人知道你的東西呼之欲出,等你的東西出來讓潛在的用戶測試你的產品。所以作為創業者你要有一個胸懷,你要有預見性,人才儲備一定要先於你的公司的需求,等到你的公司急需要人的時候,頂級的人才起碼需要三個月,三個月就能離職的人一定不是什麽好人,不是什麽牛人。公司朝著幾十億美元、幾百億美元目標走的時候,那個時候再儲備人才就晚了,你要儲備影子人才,起碼讓把知道這個機會有可能出現。

如今,中國創業者和矽谷創業者的整體素質正從差距較大到差距較小,到一點一滴迎頭趕上,甚至超過矽谷創業者。比如說中國人copy  to  china,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過去幾年中國也有很多創業公司,中國有人才,甚至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業者就在美國創業了,甚至在美國沒有讀過研究生的人就直接在美國創業。這證明中國創業者的素質越來越高了,正在趕上世界最優秀的創業者。由於中國的機會,由於中國市場的巨大,由於中國發展的不足,所以中國的這一批創業者恰到好處的,恰逢其時的趕上的中國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就憑你現在的素質你就能創造真正偉大的創業的故事,實現你自己的終極的奮鬥的夢想。

大家現在都在聊資本寒冬。創業者不要擔心資本的問題,天使階段的錢仍然很多。第二,你要1億美元估值,打個對折,5000萬,也足以讓你往前走。所以不要在乎估值,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給他1、2億美元的投資,他嫌估值少不要,結果其他的公司投資了他的競爭對手。所以,只要你的產品好,你最接近商業本質,什麽商業本質?有客戶、能賺錢,我相信再寒冷的冬天都會過去。我是08年、09年過來的投資人,中國許多偉大的公司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所以資本的寒冬跟創業者無關,你只要低頭做好你的事,資本自然會狂熱的來找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779

他用400天時間換來這個教訓:千萬別和好友創業 | 小敗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6/0314/154693.shtml

導讀 : 希望你能從創業本質出發,以案例為鑒,看到團隊內部矛盾對創業本身的影響與傷害。

編者註:本文系全民優點創始人王斐文口述,我們並不能保證文章中每個細節的真實度。因此,我們也不希望你被表象所迷惑,僅希望你能從創業本質出發,以案例為鑒,看到團隊內部矛盾對創業本身的影響與傷害。 

【案例資料】

試錯人:王斐文

項目名稱:全民優點

主營業務:新聞資訊類APP

試錯時間:2015年1月~12月

i黑馬 麻策 3月14日報道

一股腦創業靠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本期小敗局主人公王斐文,從慷慨激昂的開山起航,到悵然若失的關門歇業,僅用了400天的時間(實際公司化運作時間不到一年)。這似乎有點“來得突然,又走得太快”。

王斐文告訴i黑馬,這 400 天得來的全部教訓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課,這一年也是他成長最快的一年。

對於創業而言,團隊“內耗”可能不是導致項目失敗最核心的原因,但是這個原因會讓一個企業走向失敗,並且越到後期,它產生的影響越大。

他和技術合夥人之間有著看似深厚與穩固的感情堤壩,但在創業過程中被分歧一點點侵蝕殆盡,脆弱的合夥人關系猶“潰於蟻穴”,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人不和,事不成。一個成功的公司,除了需要在一個合適的環境與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確的選擇行事”。王斐文在反思中強調。

以下為王斐文口述(i黑馬編輯整理):

我是香港籍,但從小在大陸長大。在做全民優點之前,我有過一些創業經歷。

大二那年,我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做設計,並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起初,店鋪經營非常順利,在兼職做的情況下,我依然可以月賺2萬。2008年門店受到淘寶的沖擊,滑坡非常厲害,關店前每個月的利潤只剩幾百塊。

關店後留下了大量庫存,於是我就想把庫存弄到網上去賣,註冊了一家淘寶網店,取名一站衣褲。網店的經營情況很好,每年的流水在200多萬,最好的時候達到250萬。

大學期間,我逐漸把兼職做成了一項事業。畢業後,我一邊做網店一邊在新華社任采編記者,堅持了八九個月後,我決定離開新華社去創業。

“註定失敗”的項目?

2014年初,我和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全民優點技術合夥人)決定一起做創業項目,取名“全民優點”。

之前我就已經有了關於這個項目的初步想法。在互聯網新聞資訊泛濫的情況下,我們想針對時下的爆炸信息,提供一個評論聚合平臺。

我們調研發現,新聞資訊聚合平臺很多,熱門資訊下的評論很熱,但當時市場上沒有一款產品專門針對熱點評論進行垂直細分的產品出來,我們決定從這個口切入。

全民優點要做的就是把時下最新最熱話題、事件的高質量、有價值的評論整合到平臺上提供給用戶,消遣娛樂或是引發思考。

“全民優點” APP從2015年1月一直拖到11月11日光棍節當天才上線。主要是因為外包的原因,拖了非常長的時間。

早期對項目的技術評估都是我的技術合夥人完成的,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目前APP開發的技術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術叠代方面的工作。

但是,在項目開展後不久,我們發現這個事情背後其實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外包的方式不合適,我們也因自身缺乏技術能力感到無力。

另外,在11月產品上線的前兩個月,我們的資金就剩的不多了。彼時,我們已經開始考慮融資,但明顯感受到資本市場的寒冬來了,所有的投資人都表現很謹慎,對項目的要求很高。10月,我們資金斷鏈,後來都是自己貼錢在維持生存。

整個項目中後期,我和技術合夥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到12月中旬,內部矛盾不可調和,我們最終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項目。後來,我也做了很多失敗原因分析和反思。

瘋狂的內耗

我認為,最終導致這個項目無法繼續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我和技術合夥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到後期,我跟他根本沒有辦法合作。

我們是同學兼好友,本以為合作起來會非常融洽和順利。但是,合作之後才發現,在項目計劃、公司管理以及執行層面,我們的理念不合。

起初,外包工作完全由技術合夥人負責,但之後,我發現外包執行監督工作松散、拖工期問題嚴重,我要求他做出相應的調整,制定詳盡的外包監工計劃。但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設定嚴格的目標。為此,我們發生爭吵,彼此有了抵觸情緒。

我們的矛盾還體現在執行層面。

項目早期,我們有幾次機會可以獲得融資。我們和一家投資機構前後約談了7次,對方在前幾次的談判中指出我們缺乏技術的痛點,也提及因為缺乏技術失敗的案例,希望我們通過吸納新的技術夥伴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的技術合夥人先後找來了兩個目標人選。見面後,我發現,第一個人存在學歷造假的問題,而且在交談中牛皮連篇。我認為這和執行態度有關,難道找人前不應該做些基本的背景調查?

之後,我們鎖定了第二個目標,他是另外一個創業項目的CTO。聊過之後,我們認為這個人各方面都還不錯,就決定讓他參與進來。我再三叮囑我的技術合夥人要跟此人詳細講解我們的項目,增進了解。但最終結果令我很不滿意。

我的技術合夥人帶著新夥伴去見投資人,投資人問,“你為什麽加入全民優點,你覺得這個項目怎麽樣?”他非常沒有情商的回答:“我覺得還行吧。”這句話對融資流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投資人覺得公司自己人看上去都沒信心。

我覺得,我們的矛盾更多地體現在執行力層面。執行力包含三個方面:1.是否用正確的方式做事;2.是否具備時間的高效性;3.事件的結果如何。

在我們的合作關系里,我們兩個的關系比較特殊,之前彼此之間具備感情基礎,但也正因為這層過於親近和信任的關系,給後來潛藏的不穩定因素提供了基礎。

當然,造成如今的結局,我也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首先,我認為我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我說話比較尖銳,在實際交流中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其次,在團隊內部開始出現不和諧現象的時候,我沒太在意或者說沒能采取有效妥善的方式,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和解決。後來,我有考慮過中途結束兩個人的合夥關系,但又顧及太多朋友情面的因素,最終問題不斷惡化成為死結。

事後來看,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同學、好友一起創業。熟人之間的信任非常廉價,因為它“多泛濫,低溢價”。與此相比,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因為隨手即逝,卻顯得更加珍貴。正因為我們和陌生人之間有一層無法捅破的紙,所以才可以保證一種穩定的合作關系。

說到底,創業根本還是看人看團隊,團隊不和,項目談何成功。但是一個項目走向失敗,會有多種原因,不會只是因為一兩個人或是一兩件事。除了團隊之外,其他方面也會遇到很多教訓和坑。

擦亮雙眼理清思路

我後來思考,在創業過程中,我們也因為很多事情沒有考慮清楚,導致在切入點選擇上有點“繞遠”。換句話說,產品的最終形態可能我們想到了,但我們沒能走上一個有效、可持續的路徑。這需要你對項目有時刻清醒的把握和認知。

不僅如此,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陷阱”。

初期,我們錯誤的判斷了產品的技術實現難度,認為找個外包就可以實現我們的預想目的和效果,但其實不然。

這里面有很多坑:

1.產品的工期無法控制。我們原定與外包方簽訂的產品最後交付期限是 2015年8月20日。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拖到11月11日才得以上線,足足推遲了有3個月的時間。

2.產品的質量無法控制。在對外包提供的產品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大量BUG,部分原因則是由於底層技術架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以致於後期對這些BUG進行修複,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3.產品運營的後遺癥。早期,全民優點是一個以 PGC 內容為核心的“瀏覽器”式APP,這需要一個具備發布功能的後臺系統支撐來維護我們的內容。但外包出來的產品後臺設計非常不合理,導致原本簡單的排版工作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成。這又增加了我們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

其實,投資人對我們缺乏技術能力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由於自身沒有技術能力,我們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甚至因為技術缺乏,也會使一些需要技術支撐的營銷工作面臨困境,導致市場局面難以打開。環環相扣。

所以我認為,創業不只是靠一個想法。在互聯網創業公司里面,技術、產品、運營必須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警惕“支票型投資人”

資金則是創業中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第一筆錢,來自一個深圳的天使投資人。在一次創業活動中,我的技術合夥人偶然結識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在簡單評估了我們的項目之後,他決定投資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的考慮,認為有了錢可以讓項目快速運轉起來。從接受投資到最後公司清算,我和我們的種子輪投資人僅僅溝通過三次。

但我們的投資人是一個投資新手,我們只是拿到了他的一點錢,但沒能得到錢之外的任何指導和幫助。

我仍然清楚記得在11月底最後一次與種子輪投資人的會面。當時,由於團隊技術能力匱乏導致產品叠代停滯。會面時,我們明確提出了需求技術援助的想法,但沒能獲得有效幫助。

在尋求資金方面,種子輪投資人曾委派一名FA與我們對接下一輪融資事宜,但在簡單兩通電話交流後,也不了了之。後來,我與投資人反映此事,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理。

創業者有時候會感覺孤獨和迷茫。特別對於早期團隊來說,錢的支持只是其中一方面,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些引導和鼓勵,保證不會迷失方向。

投資人對於創業者來說就像是再生父母,“投後”就好比父母對子女的後天教育和培養。作為創業者,我建議謹慎接受“支票型投資人”的投資。

獨裁比民主更好

最後你會發現,如果只是一股腦去創業,後期會發現有太多問題沒有考慮周到。

當時,我和技術合夥人股權比例是非常不合理的,40:40:20,我們各自占40%,另外一個內容合夥人占20%。

這也直接導致了話語權比重不清的結果。

在公司運作的過程中,“民主”可能導致許多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部分可實施方案被無限擱置。方案始終停留在討論和爭辯上,大家都無法說服對方,而不了了之。

我後來回想,創業者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快速試錯。作為公司的 CEO ,他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將一些方案落實下去,去發揮試錯的最大效能。尤其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我認為獨裁要比民主的方式好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5

創業者,千萬別忘記商業本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5/155045.shtml

導讀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句話里其實就蘊含著商業所有的本質。“初心”,是盈利,是創造價值,要時刻牢記。“始終”,是一種綿長的延續,作企業,應該放眼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作為投資人,我一直提醒自己盡量不要過多幹預投後項目,不管創業者是用怎樣的思路和行動,面向成功的方向,條條大路都走的通。但是,有一件事是我一定要提醒他們的:千萬別忘記商業本質。

這個提醒並非無中生有,過去我們看到太多創業者做出了很多跟商業本質背離的事情,在潮水一樣的趨勢面前左顧右盼,最後背離商業初心;我們也看到了太多創業者一開始載著滿滿的情懷,一遇到商業上的拷問立刻人仰船翻;我們還看到大量的創始人沈浸在自己過往的經驗和思維模式里,開口閉口都是自己的專業重要性第一;還有一些創始人,幹脆沈醉在自己的“勤奮”里,朋友圈里對各種活動、會議白天曬了晚上曬,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重心應該在哪里。

過往我們投項目的時候,除了要詳細了解每一個“夢想”的由來,我會更多的關註它的商業邏輯和可行性。我們尊重每一個夢想,但我們更看重如何將它實現。這種理性有時候不怎麽討喜,但我覺得對投資人來說,讓創業者喝一萬鍋雞湯也不如一個“負責任”。一方面創業者要對投資人負責任,另一方面投資人要對LP負責任,這些“負責任”的關鍵,都是商業本質。

商業的本質是什麽? 其實很簡單,就像當代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說的那樣:商業的本質是盈利。我知道這個“殘酷”的、毫不性感的說法會嚇壞一大批情懷創業者,但,這就是創業者需要學會的第一課。創業即使被包裝的再性感,我們也要意識到它的骨子是一門“生意”,像做生意一樣的去對待你的創業項目,項目才有可能獲得生命力。

真相往往是這樣的:一個看不到盈利希望的項目,再有情懷的投資人都不會投。大量的項目在初期有錢可以“燒”,是因為大家能看得到後面更大的盈利和回報。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流量”,還是創業者們迷戀的“入口”,不管是出席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PR,還是快速叠代,大家一定不能忘了,最終的目的是什麽,明確了最終目的,在前進的道路上很多抉擇就會好做的多。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創業者走到一半,完全“亂花漸欲迷人眼”,漸漸忽略了要去的大方向。毫無節奏和目標的做市場,一味沖流量,要麽就是沈浸在已有的成績里,遲遲不敢變革。這些都是忘記商業本質的表現,當你時刻銘記著商業這件事的本質,踏踏實實的像我們的上一代創業者(現在大家把他們叫做傳統企業家,而恰恰他們更理解商業的本質)那樣,創業之路也許會發生些不一樣的變化。

有人也許會說,我創業之初,並沒有想那麽多,我只是有一顆改變世界的心。很好,但在你真正能通過商業改變世界的同時,你會發現,你也一定會實現一個大大的“盈利”。盈利不是商業的唯一本質,但它一定是必要的本質,否則,這一定不叫商業。

我知道,在這樣熱火朝天的情懷創業年代大談商業和盈利是讓人掃興的。好在,商業的本質並不是唯一的,在盈利之外,商業還應該創造價值、長期存在。

以“創造價值”作為創業初心和商業本質,創業過程會變得豐富而有趣,但在這里提醒大家的是,我們一定要時刻問自己,我們的項目為誰創造了價值?創造了哪部分價值?我們創造出來的究竟是不是真的價值?很多項目在最早期,創業者就是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專註於自己“臆想”和“過癮”,將一些偽價值、給自己的價值作為了TA認為的“創造價值”。我想說的是,創造價值並不是個人自嗨,而是服務於普羅大眾的。

長期存在也是商業很重要的一個本質,因為只有持續存在一段時間的商業才能完成一個真正的運轉周期,才能真正的跑完規劃中的跑道。現在很多項目都是那種曇花一現式的成功,流星劃過天際連個影子都留不下。從前期的戰略規劃到品牌打造,從產品運營到用戶維護,全都有一種“幹一票就跑路”的架勢。現在特別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商業模式ToVC”,拿到融資就是創業成功,這種真是太可怕了。喧囂的創業市場上,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今天獨角獸,明天C輪死。還是那句話,不要忘了商業的另一個本質:長期存在。對於一個創業項目來說,沒什麽比一直活著更了不起了。因此,我從來不鼓勵我們的項目湊各種各樣的熱鬧,我只是告訴他們:要一直活著,活著比什麽都重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句話里其實就蘊含著商業所有的本質。“初心”,是盈利,是創造價值,要時刻牢記。“始終”,是一種綿長的延續,作企業,應該放眼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04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7/157689.shtml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思佳 思佳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股權分配不是單一的錢的問題,股權的背後對應的是創業成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公司資源的分配,要把股權合理的分配給對的人,才能使創業公司發展的更長遠。

股權分配是所有創業公司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不合理的股權分配會讓合夥人之間的合作變得愈發艱難,同時也會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致命的隱患,因此創業初期分配股權應該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

可是有的創業者卻意氣用事,忽略了股權分配的重要性,草草地將公司股份隨便劃分,沒過多長時間就發現種種問題,股東們為了個人利益爭得頭破血流,嚴重創傷了創業企業的元氣,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創業者在分配股權時太隨意,結果埋下了禍根。

不合理的股權分配是個隱形炸彈

股權分配可以反映出合夥人對公司的貢獻值,同時股份的數量也代表了合夥人在公司說話的分量,公司的重大事件需要按程序征得合夥人的同意,公司的盈利要按照合同里面的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因此股權分配和合夥人的個人利益息息相關,而不合理的股權分配無疑是個隱形炸彈。

律師Gary Schall曾經見過不少創業公司的合夥人因為股權分配問題最後鬧的不歡而散,他表示:“很多創業公司願意將公司的股份平均分配給每一位合夥人,認為這意味著‘公平’,然而事實往往會給這種行為一記響亮的耳光。”

Gary提出合理的股份分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明晰合夥人的責任和權利

當公司股份被平均分配時,合夥人之間的分工與回報就變得十分模糊,出力多的人卻和出力少的人獲得同樣的回報,這種情況下,看似‘公平’的分配機制其實是不公平的。

美國波士頓的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家創業公司由三個合夥人組成,其中兩個合夥人是全職的,負責處理公司的大小事務,另一個合夥人則是兼職的,負責技術研發這部分,三個人在創業初期采用的是平均分配公司股份的方式,然而隨著公司的發展,全職的兩個合夥人認為兼職的合夥人並沒有對公司做出很大的貢獻,而兼職的合夥人則經常行使自己的權利幹擾公司的運營,這時合夥人之間出現了問題,大家為了各自利益開始不顧公司的利益去爭奪股權…

6

這個案例其實映射了很多創業公司的真實情況,對此,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在分配股份時,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到每個合夥人的責任和權利,就像Gary說的:“分配股份時多問問你自己,這樣的分配方式在6個月後甚至是1年後是否還能保證公平。”

2、股份激勵機制實現利益捆綁

很多創業公司會建立一種共贏的股權激勵機制,通過股權激勵,把公司不同立場的群體比如股東和高管、股東和骨幹員工的利益捆綁到一起,因此很多創業公司會給早期骨幹員工不少股份,但是很多創業公司在初期就將公司的股份一下子全分配完,卻沒有考慮公司未來加入的員工的股份分配問題,試想一下,公司發展到第二年第三年有了行政、財務、商務等職位之後,這些職位上的骨幹員工的股權分配怎麽辦?因此,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實行股份激勵機制是件好事,但要預留10%-15%的期權池,為後期加入公司的骨幹員工做考慮。

股權這塊大蛋糕應該怎麽切?

一群人合夥創業,需要的不僅是創業的決心,還需要能力資源上的互補,合夥人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有的則提供銷售和人脈…各個合夥人的貢獻不同,似乎難以通過貢獻值進行合理的股權分配,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分配方式,股權分配將會永遠是個跨不去的難題。

Mike Moyer在《Slicing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書中首先提出,將合夥人在創業過程中的貢獻值換算成相應的市場價值,然後按照不同的比例折算成各個合夥人的股權比例,比如合夥人在工作時間上的投入、現金和實物、場地、想法、知識產權和專利、資源等,這些都可以換算成市場價值,然後根據市場價值所占的比例分配股權,雖然這種方式比較繁瑣,但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來說,省去了公司後續發展的很多問題,同時還能保證相對的公平。

7

Bill和Frank按照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的比例進行股權分配

同時對於那些股權架構不穩定的創業公司,盡量做到定期評估各個合夥人的股權比例,然後進行適當的調整。

拿科技創業公司舉例,在公司發展前期,負責技術的合夥人貢獻值會比較大因此會分配到較大比例的股權,而由於市場還沒開拓,負責市場營銷的合夥人的股權比例會比較小,隨著公司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技術成果後,需要負責市場營銷的合夥人進行擴大市場需求,此時隨著負責營銷的合夥人的貢獻值變大,相應的,他的股權分配比例也應該變大。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初創企業在準備融資的階段,則需要相對穩定的股權構架,否則的話投資人看到合夥人之間不斷動態變化的股權結構,會給投資人一種團隊不穩定的印象,從而不願意投資。

因此,對於初創型企業,除了要考慮市場、融資、人才招聘等各種情況之外,還不能忽略了股權分配的問題,如何分配股權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都是因各個公司還有合夥人的情況而決定的,股權分配不是單一的錢的問題,股權的背後對應的是創業成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公司資源的分配,要把股權合理的分配給對的人,才能使創業公司發展的更長遠。

股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