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5/5NMDAwMDIxMjc5NA.html
张红雨所从事的工作跟投资做打算生意根本不搭边,但是偶然的机会,这位来自河南的乡镇医生,和各路资金一样,投入到山东的大蒜生意中。
2006年,在一个大蒜主产区上冻当地朋友的鼓动下,毫无经验的张红雨拿出12万元,交给这个朋友一起合伙做大蒜生意,哪成想过不多久,12万元都打了水漂。
经历最初的投资血本无归,张红雨终于在2009年一年打了个翻身仗。他不仅把之前赔进去20多万捞回来,同时也让自己跻身投资大蒜成功者之列。虽然按照他的话说“只是一个小户”。
同样来自河南的冯湛民已经在大蒜买卖市场驰骋了10多年,冯湛民告诉记者,“做得最好的时候,是2009年,投入100万左右的本钱,做完一年能赚到100万元。”
这一切得益于席卷全球甲流疫情,疫情成为大蒜收储商们继续拉升价位的心理支撑。而且当时市场很“给力”,尽管卫生官员、医学专家都出面澄清“吃大蒜可预防甲流”的说法证据不足,但仍挡不住大蒜炒做的狂热。
“蒜你狠”经历了2009-2010跌宕起伏,各路资金,在此演绎,成则王侯,败则落寇。而2010年成为大蒜炒家们的分水岭,来年已经不再看好。
输赢之间
第一笔投资血本无归后,张红雨一直没搞明白,“钱是怎么没的”。
这12万元对于他这样一个乡镇医生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倍感郁闷的他一直没明白是怎么赔进去的。“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赔,2007年,我自己赶到山东那边去找原因。”
后来他了解到,2006年,当时大蒜的价格比较高,他投资的12万元都是每斤3-4元收购,但是后来因为价格下跌的比较快,他的朋友没来得及出货止损,12万元就交了学费。
没有经验的他尽管由当地朋友的帮助,仍是没有摸着门道,结果还是亏。
2007-2008年连续赔钱后,张红雨找出了赔本原因:当时缺少经验,不懂得市场行情变化,收购后,不知道何时出手,结果在随大流中没抓住机会。
张红雨表示,“当时的市场行情是供大于求,价格比较高的时候进货,没多久就下来了,这样出现2007-2008年连续亏损。”
为找到门道,这两年张红雨先后投入的15万元资金,比2006年好的是,他收回来5000元。
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他认为赔掉的钱永远不可能靠工资挣回来。
2009年,国内甲流疫情刚刚在国内流传,5月20日,张红雨出手收购了50吨的湿大蒜,当时收购价为0.3元/斤,转眼到了9月份的时候,甲流疫情扩大,他手上的大蒜每斤涨到2.1元,升值了7倍,他当即选择出手,结果赚了18万元,前期的亏损几乎都能弥补上。
两个月后,张红雨为他的很快出手感觉后悔,因为到了11月18日,金乡县交易市场每斤大蒜价格已经超过3.7元,如果多等两个月,他可以多赚将近20万元。
中国大蒜网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直径为5.0cm的大蒜头当年11月18日成交价已涨至3.75-3.8元/斤。在山东农贸市场上的零售价攀升至5元/斤。
不过,他坚信,只要甲流疫情还在,接下来这个冬天,他还有机会。
2009年的时候,整个平均收购价在1.6-1.7元/每斤,张红雨经手买卖的大蒜利润在50%,最高时他出手一次收购过100吨。
相对于张红雨的经历跌宕起伏,同样来自河南的老乡冯湛民凭借10多年的摸爬滚打,则是做的相当平稳。即使是亏也是亏损较少。
冯湛民投入的本钱相对比张红雨的大,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元进行大蒜买卖。冯湛民最初是给河南省外贸公司做,后来发现做大蒜有利可图就出来给自己做。“最开始的时候,手里只有五六万元本钱,一步一步的做,每年行情好了也就能赚一些。”
不过,也有赔的时候,2002年,冯湛民以0.4元收购的大蒜,到后来,价格下跌,连本都要赔进去了,最后再用仓库的大蒜抵价。
目前,冯湛民主要是在河南当地做大蒜生意,他表示,“行情好了,在河南做与山东一样赚钱”。
但是作为大蒜买卖的行业老手,他同样经历了张红雨2008年的失利,回想起当年的经历,他表示,“赔的惨得很,收了100吨大蒜,最后行情不好,只能赔本卖。”
借甲流翻身
在张红雨们的眼里,2008年是个不祥的年头,而转过年头的2009年,则是他们收储大蒜狂欢的“嘉年华”。
200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甲流疫情也在中国爆发,从而催升了大蒜行情。大蒜具有消毒杀菌效果使其在全国各大城市旺销,但是,当时没有证据表明其可以预防“甲流”,也没有迹象表明会被炒家疯抢。
2007-2008年的赔本没有阻止张红雨再放手一搏,凭借敏感的判断让他抓住机会。5月20日他开始收购了50吨湿大蒜,价位在0.3元/斤。8天后的5月28日,湿大蒜已经从从0.3元/斤攀升为1.2元/斤。当时,国内刚开始闹甲流。
2009年11月份,张红雨判断,“年初看到一些数据,说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35%以上,就感觉行情要回升。”然后5月份甲流在全球暴发,想到大蒜有杀菌消毒、预防感冒的功效,就更坚信2009年定会有个好行情。
7月20日,张红雨以1.4元/斤收购干蒜,到8月初,干蒜价格就涨过了2元。“大蒜商们就像打仗一样紧张,都在抢大蒜。”张红雨说,最高时他出手一次收储130吨干大蒜。
2009年的时候,张红雨的大蒜收购整个平均收购价在1.6-1.7元/每斤,他经手买卖的大蒜利润在50%。经过2009年一役,他不仅弥补了之前的亏本,同样又赚回超过前三年亏损之和。
看准机会的他,手里的存货不再轻易出手,那都是些直径为6.0cm的精品大蒜。当年11月份,甚至有买家开价7200元/吨,胸有成竹的张红雨不为心动,“不涨到8000元一吨以上,我是不考虑的。”
在经历了2008年的亏损之后,冯湛民同样迎来2009年的甲流行情狂欢。
2009年冯湛民大蒜收储价基本上在1.2-1.3元、1.5-1.6元,一般是入库后,到10月份就可以卖,一直可以卖到来年的4-5月份。
冯湛民收储的价位很关键,在当时的金乡县很有代表性,当时蒜商们建仓价位大都在这个区间。中国大蒜网调查显示,2009年大蒜收储商平均入库价格在1.5元-1.8元/斤。
当大蒜行情涨至2元/斤时,温州、福建、东北的不少炒家在金乡县大量租用冷库进行短期炒作。
谈到去年的行情,冯湛民显得比较开心,“去年还可以,投入100万左右的本钱,收购价便宜,能赚个100来万元。”
跟冯湛民很熟悉的中国大蒜网市场部经理王浩说,冯湛民每次收储都在200-300吨,入库以后只存2-3个月就已经出货,赚了一笔后再次出手,做得很灵活。
而与此相比,2008年10月大蒜市场惨淡的时候批发价格每公斤只有0.15元,而到2009年11月22日,金乡的6公分大蒜交易价格已经突破每公斤7.8-8元。从最低点到新高,价格翻了52倍,时间只用了1年时间。
11月中旬的大蒜每吨出库价与9月25日时相比已上涨了2000元,与7月中旬相比则上涨近1倍。
11月23日,国际大蒜贸易网公布的中国10个主要大蒜交易市场的价格6公分大蒜每公斤均突破7.6元,出口大蒜每吨均超过7600元,江苏邳州市场甚至高达每吨8850元。
尽管甲流疫情催生大蒜行情,但张红雨认为,当时供不应求则是蒜价飙升主因。
王浩表示,表示,2008年由于大蒜价格扭曲,蒜贱伤农,致使作为大蒜主产区的山东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产量减少40%左右。
金乡当地市场,2007年入库是200万吨,2008年是158万吨,2009年只有90多万吨。
炒蒜热退潮
经历了2009年的疯狂后,进入今年大蒜价格虽然仍然在飙升,但是高潮来临,低谷也至。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1日到6月1日,新发地普通大蒜的批发价格为3.3-5.5元/斤,而在2009年同期,仅为0.2元到0.87元,平均上涨了8.22倍。
5月10日,北京八里桥批发市场大蒜价格12元/公斤,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的大蒜零售价格20元/公斤;5月11日,济南某超市大蒜价格19元/公斤。而一两个月前,大蒜零售价还只是每斤4-5元。
2009年轻而易举就能大赚特赚,转过年头,继续火热的蒜价让大蒜收储商们炒红了眼。中国大蒜网市场部经理王浩告诉记者,“今年大蒜收购价格炒得高,当地存储商多少钱都敢去收购。”
以至于有蒜商兴奋地喊出“2010年大蒜看涨到10元”的口号,但是当山东金乡等主产区蒜价一路涨至每斤约8元的顶点之时,市场开始出现“有价无市”。
进入8月份后,热烧的大蒜价格开始掉头。8月20日是今年大蒜的最后入库时间,小商贩和农民手中的大蒜开始集中抛售,山东金乡、江苏邳州与河南中牟等产区的大蒜价格纷纷跳水。炒蒜热开始逐渐退潮。
而山东寿光中远期期货电子盘10月大蒜合约价格从7月创下14440元/吨的历史新高之后就开始掉头向下,并连续跌停;龙鼎电子盘交易市场10月大蒜合约价格更是从14698元/吨的天价连续5个跌停,并在12000元/吨附近振荡。
在2009年大赚一笔的张红雨却感叹,“今年行情不好,每斤3块钱收购大蒜会赔钱,人工费、仓储费用等加在一起,成本高。”
“今年赚钱的蒜商不多,赔钱的占60%-70%,赚钱的只占20%-30%。”现在张红雨手头上没有大蒜了,不过,由于感觉今年行情不好,他没有透露今年的战果。
而中国大蒜网市场部经理王浩认为,相对于去年,今年由于收储价格高,大蒜收储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40%的人赚钱,20%的人不赚不赔,剩下40%的人赔钱。”
王浩认为,在上半年比较早收储的蒜商赚钱机会比加大,“6月25日后收购大蒜的蒜商不赚钱也不会赔本;7月份以后收储的蒜商就要赔钱了。只要超过5.5元每斤收购的,就会赔本。”
在张红雨现在重新回到他的老本行做医生的同时,冯湛民仍然继续着他的大蒜生意。
经验老道的他说,“今年收的价格高一点,卖的价格也稍微高一些,赚的不太多,在二三十万元。”
冯湛民今年的入库价一般在6000-7000元/吨,出库价高的时候达到11000元/吨,这个价位上,每吨还能赚到4000-5000元毛钱。“今年100万成本也就能收购100-200吨大蒜,放在去年,至少能收购400-500吨”。
2009年低价收购,出售价动则翻好几倍的情形难以再现。由于大蒜收储价已经被炒得很高,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大蒜价格落到7000-8000元每吨时,市场价格即使便宜,他也就选择出手,冯占民说,“如果库存量大了,风险就很大,说赔钱就赔钱”。这时的出售价有可能会赔本,因为当时,大蒜收储人工费、仓储费都是最高时。
冯湛民周围的朋友有亏得很厉害的,2008年过了之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本钱去做了。
相对来讲,冯湛民比较知足,“只要能赚一部分钱我就会卖了,我个人心态好。”就是这种能赚就收手的心态让他10多年的炒蒜生意上,赚多赔少。
不过,谈到今年的行情,他也感叹“今年的价位做的没有意思”,“5-6年前,大蒜价格一般是5-6毛钱,今年价格高的离谱,整个大蒜行情不正常。”
12月中旬大蒜的价格直径6厘米精品的大蒜,金乡当地市场价价格为5.6-5.7元/斤,直径5.5厘米的大蒜价格为5.2-5.3元/斤。“现在市场上一些收储商由于要还贷款,而且租用仓库也是一年一结清,月底前都要出货”。王浩说。
炒蒜热潮已经在散退,伴随大蒜热产生的大蒜期货交易市场也已经曲终人散。王浩说,“听说山东寿光大蒜期货由于资本金问题关门了,金乡两家期货交易公司也都关了”。
不止这些家关门,徐州中国果品交易中心、山东龙鼎电子交易市场、青岛国际橡胶交易所四家大蒜电子交易盘已经纷纷关门。
这最新一轮的调控物价政策中,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取缔非法交易”。
在今年大蒜价格最高的6月份,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曾经出手监管大蒜炒作,王浩说,当时发改委在金乡蹲点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炒作大蒜的游资。
不过,国家出面监管,对张红雨和冯湛民他们二人却没有多大影响。冯湛民说,“正常做大蒜生意一般来说,没有人管”。张红雨说,“大蒜只是调味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与蔬菜不同。”
现在,张红雨正在原单位上班当他的医生,冯湛民库存的大蒜早已清空,二者都在看来年的行情,但是经过今年的蒜价高居不下之后,他们不太看好来年的行情。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6673&time=2011-05-07&cl=115&page=all
非常引人注目,5月以來的第一週,納斯達克中國指數(NASDAQ:China)下挫了5.46%。幾天時間內,中國概念的代表個股新浪 (NASDAQ:SINA)、搜狐(NASDAQ:SOHU)和百度(NASDAQ:BIDU)股價分別下挫了9.27%、13.48%和5.61%。同 期,大盤指數跌幅僅為2%左右。
對於下跌,摩根士丹利負責策略分析的董事總經理婁剛認為:「漲得多跌得多。這屬於市場正常的獲利了結。未來中國概念股的泡沫化程度會更高。」
賣在5月
「Sell in May and go away。」一位紐約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全球配置的基金經理用這句格言描述5月市場。
5月5日,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原油期貨跌幅超過10%。國際金價跌穿1500美元/盎司關口,白銀期貨價格本週亦累計下挫超過20%。
4月28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佈,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將於6月30日結束。
2008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美聯儲為刺激經濟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的後遺症是資產的升值和股票市場過熱,道指和納指距離經濟危機到來前 的高點只有10%的咫尺之遙。去年9月以來,美股迎來一段小陽春。道指和納指自去年8月底始,一路平穩上漲到4月底的高點,漲幅分別達到28%和36%左 右。
同期美國經濟的數據顯示,復甦步伐正在放緩。各界預期,美聯儲雖然不至於馬上轉向加息,但也很可能不會再推出QE3。
宏觀基本面和資金面的負面消息,馬上轉變為5月以來全球股票市場不同程度的下跌。而自今年3月以來,在美中國概念股的漲勢遠遠超過大盤。納斯達 克中國指數從3月18日到4月28日的一個半月內,漲幅高達18%。中國網絡股漲勢更為強勁。以最早上市的新浪為例,從2月末到4月末,股價共上漲 65%。
前述基金經理認為,這一輪中國概念股的上漲與下跌,從更大的範圍看,是新興市場週期和地域輪動的結果。「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新興市場的表 現很弱。」她分析道,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一直籠罩在通脹陰影下,市場普遍預期這些國家的政府將會採取緊縮政策。而自中、印連續加息後,市 場的擔憂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釋放,資金流向相關股票。美國本土個股卻由於美聯儲政策仍然未見明朗,暫時未受青睞。
啟明創投合夥人童士豪認為,美國資本市場資金供給依然充裕,但是否加息會直接影響市場供應,具體變化仍需拭目以待。
中概股之春
雖然市場風雨欲來,5月4日上市的人人網卻仍然大獲成功。
即使上市前先後出現數據修正和審計委員會主席辭職兩大紕漏,美國市場依舊笑納了人人提高後的發行價——14美元/ADS。
自命為中國版Facebook的人人,再次正中一批概念投資者的下懷。一是中國增長,二是Facebook。後者在全美及全球的風靡程度,足以觸發最謹慎投資者的熱烈想像。
「大多數美國人相信美國經濟雖然在緩慢復甦,但是公司盈利的增長在未來五年內會相對緩慢。因此,他們希望將投資分散到成長型的股票——很自然, 中國幾乎會受到所有類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智治基金創始人埃裡克·傑克森(Eric Jackson)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相對於中國製造業股票而言,中國互聯網股票更容易被美國投資者理解。」他說,「中國目前有4億網民,但與西 方國家相比,市場滲透率還很低。未來十年內,會有更多在線廣告收入和電子商務收入。這滿足了美國投資者對增長機會的需求。」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婁剛分析認為,本輪上漲主要是板塊的擴容聚集了市場人氣。
「中國故事一直存在。原來中國網絡股在美國雖也可稱一個板塊,但規模有限。去年四季度開始,新上市的公司節奏較快,行業相對新穎,觸發了對2000年左右美國互聯網早期發展時期的類比,造就了比較大的遐想空間。」他說。
2010年12月8日,優酷網(NYSE:YOKU)與噹噹網(NYSE:DANG)同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打的是中國版YouTube和Amazon的概念。
兩記鐘聲,喚醒了美國市場對中國網絡股的高度關注。當日,優酷網大漲160%,創造了百度之後美國新股上市首日的最高漲幅。雖然優酷尚未實現盈利,但是近五個月的股價漲幅卻高達77%。
這兩隻股票的IPO,幫助中國概念股提升了整體空間。美國智治基金創始人埃裡克·傑克森也持此看法。
中國概念瞬間走熱,幾乎造成雞犬升天的局面。一家在杭州做移動應用的美國上市公司斯凱網絡(NASDAQ:MOBI),雖在中國名不見經傳,並在沒有任何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況下,從4月14日開始的兩週內,從13美元翻番至約25美元。
質疑的陰云
人人公司CEO陳一舟在上市當天在紐交所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試圖對所有的敏感問題打太極。上市當日,人人公司收於18.0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9%。但次日開盤不到一小時即走低,最終收盤於16.87美元,下跌6.33%,表現亦弱於大盤。
在人人公司上市之前,美國已開始有輿論質疑中國概念股的諸多做法,並表示,那些認為人人網是中國的Facebook的人,注定要收穫失望。
自去年底以來,美國市場多只中國概念股曝出財報醜聞,遠的如已退到粉單市場的綠諾科技(PINK:RINO),近的如福建分眾傳媒(NASDAQ:CCME)。
在今年1月的一次中國投資會議上,中國公司誠信不誠信、可投不可投成為全場美國人的熱點議題。至今,市場傳言美國證監會(SEC)對中國公司的調查仍在繼續深入,這是籠罩著中國概念股頭上的一片陰云。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Rydex SGI資深基金經理吳謙立預計,SEC調查只是開始,後面還將有許多動作。同時許多律師事務所會發起集體訴訟。這些對於本身財務狀況有問題、曾經想打短平快來圈錢的公司會是個噩夢。不過,他也認為,這對優質公司未必會有多大影響。
吳謙立舉例說,很多資金確實在做空部分有缺陷的中國公司。截至4月15日,中國高速頻道(CCME)位列NASDAQ所有上市股票中賣空量比率 最高,佔其流動股票的73.64%。綠諾比率為32.82%,中國生物製品(CBPO)24.26%,但同時盈豐科技(NASDAQ:CREG)賣空量比 率只有7.52%,百度為0.58%,新浪為1.23%。
「在美國市場已經比較清醒地認識中國概念股時,已經無法僅靠『中國』二字圈錢,公司的基本面成為了最重要的因素。以後想靠後門上市走捷徑的路大概走不通了。」吳謙立說。
5月2日和3日兩天,前述斯凱網絡就跌回13美元。
焦急的後來者
美國市場的中國網絡股泡沫何時破裂?
對這個問題,市場人士各執一詞。吳謙立認為,由於美聯儲的數量寬鬆,整個市場都存在泡沫。中國網絡股相對於整個市場的泡沫更大,隨著後門上市公司問題的曝光,可能已處在破裂階段。
婁剛的看法則相對樂觀:「如果有泡沫,也是一個初級階段的泡沫。」他認為,此輪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要遠高於互聯網泡沫破裂時 的美國企業,二者可比性不高。一是大部分企業保持了某個領域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子行業裡不是數一數二,也是出類拔萃的。此外,早期外資的進入,已經幫助 他們建立了比較像樣的管理團隊、治理結構和發展戰略。大部分企業生存下來毫無問題,不可能出現美國當時的問題,無非是日子過得好一點和壞一點。「這輪正在 發酵的泡沫,至少還要經歷三年到五年的時間。」婁剛表示。
人人公司之後,還有多家排隊等待上市的後來者,如世紀佳緣、開心網等。「從估值的角度來說,現在依然是上市的時間窗口。」婁剛說。
不僅如此,連上市才半年的優酷也在5月5日宣佈第二輪融資。根據申報文件,優酷可能發行部分新股,也有涉及部分主要股東的存量發行,稱募集資金將用於「技術、基礎設施和產品開發方面的投資」「視頻內容的購買」以及「銷售和市場的擴張」。
但市場還能心甘情願為此埋單嗎?答案並不樂觀:再融資消息發佈後,優酷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5.57%。
http://www.eeo.com.cn/2011/0813/20876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雷 王斌很少去體育場看球。但8月6日下午,作為AC米蘭的忠實球迷,他提前了4個小時來到鳥巢。當晚8點,鳥巢湧入了近8萬名觀眾,欣賞這場由米蘭雙雄對決的意大利超級杯。
作為主辦方的合力萬盛自然是賺了個盆滿缽滿。雖然沒有明確統計,相關人士稱,預計票房收入將突破億元。減去兩隊出場費、其他各項成本支出等,合力萬盛一家的盈利就在千萬之上。
曾經參與2009年超級杯贊助的中國沃天體育管理集團董事長郭傑稱,單從足球賽事角度看,從2009年開始,兩屆超級杯在北京的成功舉行,標誌著中國商業足球賽事已經跨越到新的階段。
郭傑稱,那種單純依靠豪門走秀,賣票房的商業表演賽已經不再具有市場空間,取而代之的,是真刀真槍對決的職業化的頂級賽事。
不可複製
在郭傑看來,本屆超級杯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意大利超級杯是一項每年一度由意大利甲級聯賽冠軍對陣意大利杯冠軍的足球錦標賽。至今已舉行了21屆。
但AC米蘭和國際米蘭兩支球隊的米蘭德比出現在超級杯的比賽中,卻是20多年來的首次。對於合力萬盛來說,如果不是2011年初和意大利職業聯盟簽署了一份從2011年到2014年,4年有3次超級杯在中國舉辦的協議,這場米蘭德比也就無從談起。
郭傑說,由於是米蘭德比的特殊意義,這兩個隊在中國擁有雄厚的球迷群,今年的超級杯門票要比前兩年高出很多。此次門票銷售從70元到3999元不等,以票房總收入以及8萬人數計算,一場比賽票房就達到1億元。
不僅如此,德比概念引發的贊助金額也較2009年多出了一半。這次僅僅依靠贊助商的贊助費用,就直接能抵消兩個球隊的出場費用。但在郭傑看來,雖然 今年超級杯不可複製,但2009年超級杯的巨大成功,為今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樣的頂級賽事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而不是單單的依靠票 房收入。」郭傑稱。
跨越
雖然認定本屆超級杯的不可複製性,但郭傑認定,中國商業體育尤其是足球賽事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第一個時代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那個時候,中國足球還處於職業化的起步,包括桑普、阿森納、AC米蘭、格雷米奧、博卡還有英格蘭國家隊等的到來,讓中國球迷久旱逢甘霖。國安工體不敗,國家隊94黃金一代的傳說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那個時候,運營商光賣票就夠吃的。
進入21世紀初,包括皇馬、曼聯還有巴薩等「球星走穴」式的商業比賽不斷增加。當時中國體育市場伴隨著整體國力的增強正在進入個性需求滿足的萌芽階段,中國球迷也開始進入揠苗助長式的胃口提升期,一直至2008年奧運會。
在郭傑看來,中國足球商業的「純淘金」格調正在被這個時代拋離,因為中國人越來越表現出對新鮮感的刺激需求,他們需要一種新的觀賽、購買和正面談論的理由。
實際上,去年的巴薩、2009的曼聯、今年的阿森納、利物浦等球隊來華的純商業比賽,讓運營者和贊助商都賠不起。郭傑稱,在職業比賽引入中國的新時代,贊助商和運營商要具有投資實力,城市戰略結合、國際視野與資歷、完全市場化、強勁團隊五大要素將成為市場進入的標準。
舉例說,現在球隊來華,運營商不能單單依靠賣球票,而要把資源用透,要把賽事做飽滿。以今年皇馬來中國為例,在廣州,皇馬不僅參與比賽,組織者還安排皇馬球員參觀恆大訓練基地、交流等等。通過這些賽事周邊的宣傳,才能讓比賽本身的票房變得更好。
郭傑稱,從落地選擇層面看,中國目前的體育市場成熟程度以及城市發展的綜合實力決定了超級杯、游泳世錦賽、奧運會等頂級賽事資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只能選擇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
他同時強調,頂級賽事資源與城市之間的良性互動目前都還是理論上的,僅在模式示範引領這個功能層面,它就面臨著項目品質良莠不齊、投入分散、目標不夠清晰等問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wNMDcyXzM1ODIwNQ.html
Android帶頭大哥谷歌花錢買通信專利,追隨者三星、HTC們開心之餘,卻心存苦惱,因為谷歌沒買那個擁有1.8萬個專利的InterDigital,而選了摩托羅拉移動。
對於所有Android終端製造商而言,摩托羅拉都是競爭對手。現在Android帶頭大哥谷歌的面孔模糊起來,它是敵是友?
它有朋友一般的表態。7月下旬,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公開力挺被蘋果訴訟困擾的HTC,聲稱對HTC勝訴有把握。
收購消息公佈後,佩奇第一時間站出來也安慰了HTC們。他說,收購摩托羅拉不會改變Android的開放立場,谷歌期望與它們繼續合作,摩托羅拉移動以後會獨立運營。
但谷歌確實已經具備傚法蘋果垂直整合的能力。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摩托羅拉未必能威脅到蘋果,但首先會威脅其他Android廠商,後者的擔心並非多餘。如果角色不明,或迫使三星、HTC、華為、中興等夥伴擁抱微軟。
「谷歌肯定考慮過這些因素,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台灣地區拓撲研究所分析師何泰慶說,收購或將帶來反效,引發Android陣營動盪。
但谷歌確實需要移動業務,63%的溢價透露著迫切心態。《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卡拉·斯韋什認為,開源陣營過於分散,谷歌不能僅僅依靠HTC們來建設Android生態系統。
HTC、三星們都各自為戰。相比封閉整合的蘋果系統,Android陣營產品終端商規格和UI五花八門,自建軟件應用後台分散了有限的資源。無法保證用戶良好體驗,也給軟件開發者帶來不少困擾。
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被普遍認為最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受益者。因為他們眼下已是目前僅剩的不涉足終端產品品牌的系統提供商。
實際上,此前三星、HTC就已開發出了一些微軟WP7系統的終端產品,但數量很有限。不過,從現在開始他們或許會考慮提升這一產品線的權重。
Android能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爆髮式生長,靠的是強力終端商的支持。現在,三星、HTC們的「新念頭」則或將為WP系統帶來同樣的飛昇機會。
何泰慶認為,可見範圍內谷歌仍會刻意保持與摩托羅拉移動的距離,繼續保持開放以獲得終端商的支持。
他 特別指出,最為典型的垂直整合者三星在其中將扮演尤為重要的角色。從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看,蘋果份額為20.3%,三星為19.2%已非常接近。谷歌此 前對三星也著意拉攏,將被稱為「親兒子」的Nexus品牌的第二代產品Nexus的代工由先前的HTC交予三星,還放棄了原先自行銷售的方式,可謂足夠示 好。後續看Nexus品牌歸屬是否會轉移至摩托羅拉移動部門,或將是檢視谷歌態度有否變化的細節之一。
李開復認為,谷歌會儘量讓Android和摩托羅拉中間有防火牆,就像微軟Windows和Office一樣,才不會失去HTC、三星等重要的合作夥伴。
http://www.eeo.com.cn/2011/1221/218460.shtml
經濟觀察網 傅兆翔/文 11月11日「世紀光棍節」五折搶購的熱潮還未退去,電子商務巨頭們再次瞄準12月12日,自造電子商務盛宴,再掀促銷狂潮。眼看聖誕節即將來臨,電商們 又開始摩拳擦掌,多主題營銷活動同時進行、產品涵蓋多個領域成為了今年電商聖誕促銷的共同點。京東商城、噹噹網、卓越網、紅孩子、拍拍等網站均已開始推出 聖誕主題促銷頁面,備戰聖誕促銷。
據淘寶商城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12日零時,淘寶商城銷售額突破33.6億元,同比增長2.6倍;淘寶網與淘寶商城總交易額為52億元,是「購物 天堂」香港一天零售總額的6倍。與此同時,京東商城單日訂單量超過了40萬單,同比增長超過290%;拍拍網借光棍節促銷5天的銷售額共計突破7.18億 元,同比增幅超過300%。
在電子商務行業促銷潛規則已經逐步形成的今天,一輪又一輪的集體促銷給電子商務企業帶來了可喜的銷售數據。然而龐大的銷售數據讓各大電子商務企業欣 喜的同時,能否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能否提高消費者體驗滿意度,能否帶動物流、支付等相關行業穩定發展等問題,是每個企業、每個消費者都要面對的 問題。
電子商務企業扎堆促銷,網購平台建設尚存瓶頸
早在11月1日,京東商城的圖書「全場滿額立減」活動既受到大量讀書愛好者關注,然而活動當天,卻因點擊量驟增導致網購平台系統故障,下單失敗、付 款失敗等問題屢屢皆是。儘管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其認證微博上立即表示:「增加三倍服務器,活動再搞一次,持續時間不能低於三小時!」但京東商城的網絡 平台難以支持突然暴增的點擊量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淘寶商城亦難逃同樣的問題,由於光棍節當天大量消費者同時登陸下單,導致系統短暫故障,出現訂單商品顏 色、尺寸等屬性缺失,以及部分消費者付款後實際並未購物成功等問題。同時,網銀系統也相繼出現崩潰現象,建行、招行、中行等諸多銀行網銀相繼短時間內均無 法付款。
電子商務企業進行重磅促銷卻遭遇系統癱瘓,凸顯了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儘管支付寶系統在光棍節當天增加了比平時多10%的服務器,仍 然出現支付緩慢、支付故障、支付失敗等問題。因此,根據自身實際負載能力來制定促銷計劃,對網絡購物平台系統不斷進行優化升級、技術提升,提高突發性事件 的應對能力,是目前各大電子商務企業需要正視並解決的問題。
物流困境依然存在,4萬快遞員仍難解困
一直以來,物流問題都是制約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包裹丟失、貨物送達不及時,送錯地址等問題,都讓商家與消費者大為頭疼。去年「光棍 節」後,快遞爆倉事件還歷歷在目。為了防止去年爆倉事件重演,淘寶商城與申通、圓通、郵政EMS、順豐等9家一線快遞企業達成協作,共增調約4萬名快遞員 應對光棍節促銷,要求所有參加促銷的商家必須在7天內發貨。儘管如此,由於「光棍節」快遞業務量暴增50%左右,部分快遞公司仍然爆倉現象嚴重,難以保障 及時送達貨物。
目前,網絡購物對於快遞的依存度基本是100%,電子商務企業在火熱促銷的同時,因為物流快遞的發展遠遠趕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頻頻出現送貨 慢、送錯貨等現象,使得服務質量大大降低、網購滿意度難以提升,對於電子商務整個行業的發展將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應 該充分考慮物流快遞的承受能力,有計劃、分階段的合理促銷。
貨不真價不實,消費者更需理性消費
早在11月11日之前,「全場五折」、「物價回到十年前」的廣告標語就已經掛在網絡購物平台首頁,但是商品價 格虛高,商品質量下降等問題成為消費者購物時的重要障礙,嚴重影響客戶滿意度。儘管淘寶對參加促銷的商家提出了較高的門檻,但是仍有不少商家渾水摸魚。以 服裝類為例,淘寶規定線下品牌在吊牌價基礎上打五折,淘品牌則根據前兩個月交易的平均價打五折。而線下品牌的吊牌價是不受淘寶商城系統控制的,這一規定甚 至導致部分商品價格在促銷當日比平時更高。
同時,網絡購物中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也層出不窮,而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消費者利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商家參與打折促銷,其本質 是為了擴大宣傳、吸引流量、增加利潤。在不違反促銷規則的情況下,將新款下架、與實體店款式錯開、將舊款重新上架等,都是行業內默認的做法。因此,面對各 大商家集體狂歡,消費者更需保持清醒,理智購物。
一年一度聲勢浩大的光棍節落下帷幕,各大電子商務企業在集體狂歡的同時也暴露了高速發展中的不足。在注重發展速度的同時,質量更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 展的核心。與此同時,物流、支付等相關行業也要不斷提升以迎接日益龐大的電子商務消費。而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需要在商家強大的促銷戰面前保持理智,避 免衝動消費以及陷阱消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xOMDcyXzM5ODgxOQ.html
融資50億美元,市值1000億美元,Facebook創造又一個互聯網神話。
投資者厚愛Facebook。2011年Facebook收入規模為37億美元,運營利潤為17.5億美元,淨利潤10億美元,此次IPO預計估值1000億美元。谷歌收入規模為379億美元,淨利潤97美元,目前市值約為1800億美元。
這不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願景。他在上市「公開信」中這樣說道:Facebook的創建目的並非成為一家公司,是為了踐行一種社會使命,讓世界更加開放,聯繫更加緊密。
此番以1000億美元估值計算,扎克伯格擁有28.4%的股權,股權價值284億美元,在《福布斯》雜誌,可排名第九。
不 以賺錢為目的的Facebook完成了一個造富神話。《福布斯》估計,Facebook股價將輕鬆突破100美元,其中員工將通過行使期權買入1.38億 股Facebook股票,均價僅為0.83美元。138億美元均攤至3100名員工身上,平均每人獲益超過400萬美元。
扎克伯格說,上市是為了惠及僱員和投資者,他兌現了承諾。
目前,Facebook股票代碼為FB,未確定交易所。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美林、巴克利和Allen擔任承銷。
2012年春天,資本市場依然寒冷,facebook上市這把火,將溫暖這個春天,這是排隊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也是所有互聯網創業者的期待。其對社交網站類股票表現的提振可見一斑。
然而採訪中也有互聯網人士稱,雖然該消息短期影響國內相關企業的市場表現,但中國的社交網絡還是會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受其影響不會太大。
「Facebook是大洋彼岸的狂歡,與中國互聯網無關。」立方網CEO熊萬里預言。
Facebook魔力
Facebook 招股書提供了一系列輝煌的數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的過去三個月,每天平均有超過2.5億張照片上傳至Facebook;在全球擁有逾8.45 億用戶;日活躍用戶4.83億人,朋友聯繫次數超過1000億次;每天平均發表27億次「贊」(Like)和評論。
這使得Facebook成為一個高效斂財的利器,其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與遊戲分成,其中廣告佔85%。
夢想兄弟公司副總裁劉飛稱,以前推廣「憤怒的青蛙」時,曾經在facebook上以「內容植入」方式推廣,即將「憤怒的青蛙」以視頻、文字的形式將內容展示在「憤怒的青蛙」的官方主頁上,吸引網上訪問。
Facebook擁有的各類粉絲量令人矚目。可口可樂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是Facebook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擁有超過3500萬名粉絲。
此 外,劉飛認為社交類遊戲推廣效果比較好,zyga就是一個依託Facebook發展的遊戲運營平台。2011年,Zynga為Facebook貢獻了 12%(4.45億美元)的收入。去年12月上市,成功融資10億美元;截至2月2日,zyga當日市值仍然超過74億美元。
Facebook的收益來自於頁面下方的贊助鏈接,廣告主可以把自己的內容放在這裡,用戶瀏覽頁面時,廣告即獲得了展示機會,廣告主為這些展示機會向Facebook付費。
雖然Facebook收入中廣告佔比逐年下降:2011年為85%,2010年為95%,2009年為98%;但過去三年,Facebook營收高速增長,2011年為37.1億美元,2010年為19.7億美元,2009年為7.77億美元,且增速尚無放緩的跡象。
Facebook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尚有巨大的贏利空間,一是尚未開啟巨大的中國市場,Facebook在中國、伊朗、北朝鮮、敘利亞四國受限,Facebook在持續評估進入中國的可能性。
扎克伯格的「中國女婿」身份讓人對其進入中國充滿期待。但招股書表示,由於政策與法律的限制,Facebook在中國的突破幾乎為零。
二是移動互聯網。在上月登錄Facebook的8.45億用戶中,有超過一半(4.25億)使用手機登錄,Facebook在招股書中顯示,目前尚沒有手機端顯示廣告,但這種情況很快將會改變,手機將成為更重要的廣告顯示平台。
立 方網CEO熊萬里認為,Facebook上市,受兩種力量的推動,一是投資人、創業團隊已經為Facebook付出了七年,到了獲得回報的時候了,在公司 市場上交易比之以前更易流通;二是投行的力量,投行除了賺取佣金外,還希望Facebook上市拉動投資者的熱情,推動其他互聯網企業上市,為疲軟的美國 資本市場注入「興奮劑」。
Facebook上市,還與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相關規定有關:根據SEC現行規定,私營企業股東數量 一旦達到或超過500人,就必須披露公司財務數據,即使公司的股票沒有公開交易。此前,Twitter 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Gilt Groupe CEO凱文·賴安(Kevin Ryan)和其他36位公司高層和投資人都對這一規定提出了反對意見。
無關中國互聯網?
Facebook上市產生了蝴蝶效應,使中國互聯網莫名興奮。
人人公司董事長兼CEO陳一舟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正如谷歌上市對搜索引擎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Facebook 的上市也標誌著社交網絡行業高速發展和商業化時代的到來。
Facebook上市,社交類網站受益。1月28日凌晨消息,Facebook今日傳出即將上市交易,提振社交網站類股普遍走高,Zynga上漲6%,Linkedin上漲6%,新浪上漲12.13%,人人上漲27%。
Facebook的消息給那些排隊等候上市的中國企業以希望,去年,由於資本市場不景氣,包括拉手網、窩窩團、迅雷、多玩等企業在內的一系列企業中止或改變上市進程。
金山網絡CTO徐鳴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互聯網行業大佬林立,但互聯網仍然是創新驅動,通過創新仍然可以講類似facebook的「大故事」。
與上述樂觀期待相反,熊萬里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悲觀:Facebook是大洋彼岸的狂歡,與中國互聯網無關。
熊萬里認為Facebook上市不會給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或融資提供幫助,是利空:傳言已久,終於上市,相當於利好出盡,再加上2012年經濟形勢不好,中概股此前的誠信危機,做空機構對中概股以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抹黑,中國互聯網上市之路將更加曲折,融資將更加困難。
雅虎前CEO謝文接受本報採訪時也認為:中國排隊上市的互聯網,無一可以與Facebook相提並論,Facebook上市不會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
謝 文認為Facebook上市證明創新還是驅動互聯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熊萬里則認為,因為Facebook是一個「大故事」,因而判定互聯網創業期尚未結 束,創新還是一切的想法已經過時,不論美國還是中國,互聯網資源的集中,造成數家大公司壟斷的格局,將阻礙互聯網創業。
熊萬里認 為,Facebook在美國的成功,是因為美國人在互聯網進行聯繫與溝通的需求沒有形成,早期美國互聯網是諮詢、郵件等,而中國則是聯繫與溝通。他 說:2004年,扎克伯格創業那一年,騰訊就是中國的Facebook,因此中國再也不會出現Facebook,這也是人人網、新浪沒有成為 Facebook的原因,畢竟網民需求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中國互聯網和美國互聯網發展路徑相反。
開心網(微博)CEO程炳皓2日下午表示,Facebook啟動IPO是全球互聯網行業裡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短期影響國內相關企業的市場表現,但中國的社交網絡還是會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受其影響不會太大。
就運營模式看,雖然人人網、開心網也有類似facebook的廣告推廣方式,但劉飛認為,除非粉絲眾多,否則這種推廣方式並不好。人人公司首席營銷官江志強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通過「官方主頁」進行營銷必須與促銷、線下活動相結合,發展粉絲。
狂歡與騷動:facebook上市的財富地圖
那些賺大錢的人
Facebook上市,讓投行也瘋狂。
Facebook此番IPO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開發行之一,為了成為此次IPO的主承銷商,華爾街各大投行進行了激烈競爭,承銷的投行提出願意以1%的佣金比例承銷此次IPO,也創下了佣金比例的新低。
事實上,承銷的投行並沒有少賺,以1%比例計,也賺取了5000萬美元。
Facebook創立於2004年2月,最初靠Paypal聯合創始人彼特·泰爾資助的50萬美元創辦;八年後,Peter Thiel的投資回報驚人地高達2萬倍。Peter Thiel在其間曾出售過不少股份,但回報依然驚人。
位於硅谷的風投公司Accel也是大贏家,回報高達1000倍。2005年4月,它投入了1370萬美元,當時Facebook估值是1億美元。
2006年4月,Greylock Partner和Meritech Capital Partner兩家風投,按5億美元估價,投入2000萬美元。它們一直沒有減持,Facebook上市後,它們的投資回報高達200倍。
2007年10月,微軟以2.4億美元的投資獲得1.6%股權,當時Facebook估值150億美元;微軟的回報是6.67倍。
隨同微軟一同投資的還有李嘉誠,2007至2008年期間,李嘉誠先後兩次共以1.2億美元買入facebook0.8%的股份。按照Facebook上市後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李嘉誠所持有的股份價值將達到8億美元,為其當初投資額的6.67倍。
2009 年11月,投資公司Elevation Partners投資Facebook9000萬美元,當時的facebook市值僅為90億美元,這使得該筆融資投資回報高達11倍;2010年6月 Elevation Partners又以230億估值追加投資1.2億美元,按千億美元市值計算該筆投資回報也為4.35倍。
2011年1月,Facebook按500億美元估值,通過高盛售出了14.5億美元的股份。短短一年後,高盛承銷的這些股份價格即已翻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4/yNMDcyXzM5OTIyNA.html
一場頂級資本盛宴,亦展示著硅谷刀鋒的兩面。
「硅谷人才競爭非常激烈。我在硅谷呆了20多年、做了三家公司,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才 好招但難留。」舊金山時間2月2日晚,硅谷最大華人科技協會華源科技協會主席、網絡安全公司FoRTinet(納斯達克:FTN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Ken Xie在接受本報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指出:「現在,硅谷人的平均跳槽時間已經不到兩年。」
對於因IPO在即而即將解開「金手銬」的Facebook員工來說,這種硅谷式跳槽效應可能更有一番意味。
Facebook 創始人、CEO馬克·扎克伯格說,上市為惠及公司僱員和投資者。他兌現了諾言:Facebook計劃融資50億美金,這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 IPO交易,市場預計其估值可望達到750億美金至1000億美金。由此,27歲的扎克伯格可躋身《福布斯》去年全球首富的第九位,身家超過280億美 金。同時按該雜誌預計,這家最大社交網站還將造就上千名的百萬美金富翁員工,這一數值預計佔Facebook公司總人數的近三分之一。此外,它還將造就不 少千萬美金的富翁以及若干億萬富豪。
但是另外一方面,夢幻般的Facebook也正舞在硅谷的刀尖。硅谷有著全球幾乎最豐腴的資金、人才 和創業環境,卻沒有哪個公司能真正把人才留住。來自剛剛結束的達沃斯論壇消息:美國創業者的平均年齡已由20年前的37歲變成27歲。在硅谷,員工一旦跳 槽,投身早期公司的價值最大。
換句話說,Facebook的榮華已經超越Google,但恐怕即將經歷Google曾經歷的考驗,當年大 量Google人才跳槽前往Facebook的遷徙波很有可能即將上演。「從另一個角度看,創下科技公司IPO之最的Facebook,也創下全球互聯網 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套現。」有接近Facebook的投資人向記者戲稱。
目前,Facebook尚處緘默期,該公司公關部門和普通員工均拒絕發表任何評論。不過,據記者從不同渠道獲得的消息,確實已有不少Facebook員工計劃在賬面資產實現後離開,或暫休一段較長時間的年假,抑或投身新項目的創業。
人才流失風險
從 2004年創立,到2012年啟動IPO,Facebook的過去8年,用夢幻來讚譽並不過分。這幾乎就是一個夢幻般的公司。與去年底上市的團購網站 Groupon截然相反,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展示了真正的利潤、數十億美金的現金流和投資,3000多名員工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效率,它的用 戶參與度也讓人聞所未聞。招股說明書幾乎沒有會計噱頭或可疑指標,甚至都沒有硅谷創新企業經常會面臨的一疊高過一疊的各類法律訴訟。
當 然,在之前的創業期,Facebook為招攬人才,在股權計劃上亦可謂慷慨。據此前的公開報導,一位Facebook前招聘負責人曾經透露,2009年, 該公司曾授予工程師15年期期權,可以6美元價格購買6.5萬股公司股票。2010年Facebook實施拆股計劃後,這批工程師的期權規模達到32.5 萬股。而據該前招聘負責人透露,三年前加盟Facebook的工程師可獲得幾千到幾萬股不等的受限股,按拆股比例及預計融資規模,這些工程師的持股價值
都將超過百萬美元。
「但 百萬和千萬富翁也是最難管理的。」上述投資人士指出。而上市後Facebook還將面臨人才流失的挑戰。Facebook招股說明書顯示,很多 Facebook老員工有望在公司上市時獲得400萬至2000萬美金不等的賬面資產,而等到IPO後6個月的禁售期過後,這筆賬面資產就可以套現。
硅谷居住著這個地球上智力指數最高和最愛冒險的人種,其人來人往的人才遷徙波素來蔚為壯觀。這是硅谷特殊的區域文化,也與硅谷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鼓勵冒險和創新的政策一脈相承。據記者瞭解,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政策甚至不允許公司僱主與員工簽署競業禁止條款。
「競 業禁止」條款是指公司僱主為保護其商業機密、知識產權和商譽,限制其僱員在離開公司一定時間內加入競爭對手的法律條款。這種條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自由競爭 的限制,也是對僱員勞動權利的限制。美國法律界並未對此達成共識,因此美國沒有通過相應的聯邦法律,而採取各個州有各自不同法律的做法。
以 高科技企業云集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就明確反對這項法律。加州商業和職業條例(California Business and Professions Code)第16600款(Section 16600)明確規定:限制某人進行合法的工作、貿易或商務活動的合約都為無效。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過去法律訴訟案例中,如果新僱主在加州或者得州,而外州 的舊僱主以競業禁止合約為由要求新僱主放棄僱傭關係的訴訟往往都不成功的原因。
飽和的美國市場
Facebook 的另一大挑戰是,其美國市場已經趨向飽和,沒有太多的用戶增長空間。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中指出,其公司業務已幾乎涉及全球所有的國 家,月活躍用戶超過8億人。這的確是一個驚天的市場規模,但是如果與當年Google的招股說明書相比較,Google首次公開募股時間發生在2004年 8月,當時,Google還達不到美國上網人口的40%,今天Facebook已經達到73.7%。
另外一方面,根據互聯網統計公司 ComScore的統計,目前,所有Google業務所涉及的美國用戶總量(包括郵箱服務gmail和視頻服務youtube)已達美國互聯網用戶總盤的 84.9%,如果把這一數值和Facebook的73.7%相比,也意味Facebook的天花板已經不遠。
「Facebook在美國市 場的用戶增長只能到此為止,它的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將依靠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來實現。目前看來,Facebook已在這麼做,包括不斷推出新產品、獲得更 高的廣告份額等。」投資資訊網站VentureBeat的分析師Rocky Agrawal認為,「Facebook往海外進一步擴張是一個必然方向,但讓人遺憾的是,Facebook的國際用戶價值體現還十分低。」
記者查詢eMarketer發佈的2008年至2014年美國互聯網用戶規模數據顯示,預計到2014年,美國的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2.51億,普及率達77.8%。換句話說,目前Facebook的用戶量已經有接近6億來自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
Facebook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其月活躍用戶為8.45億人,同比增長39%;日活躍用戶4.83億人,同比增長48%;移動月活躍用戶超過4.25億 人;Facebook平台有1000億對好友關係,日均贊和評論數量為27億次。而其海外用戶增長量也確實迅猛,與美國市場16%的增長率相比,其用戶在 巴西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8%,在印度則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2%。
不過由於文化隔閡等因素,海外擴張素來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大難題,而從 利潤貢獻率來看,Facebook的國際用戶價值體現還十分低。根據VentureBeat分析師Rocky Agrawal的計算,Facebook每年每位用戶平均貢獻的收入是5.09美金。在美國,這一數值是13.99美金,而在其它西方國家地區,這一數值 是2.81美金。「儘管Facebook並沒有展示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收入情況,但是我猜測,這些數值將會更低。」Agrawal說。
Agrawal 認為,這裡的原因主要是:其它國家的網絡廣告市場欠發達;美國之外的用戶更少在互聯網上投下錢幣,這也意味更少的錢被投放於廣告市場;發展中國家移動設備 會是更為普遍的計算設備,而Facebook目前還沒有進入移動設備上的廣告市場,即使進入,移動廣告的市場目前也還遠遠低於網絡廣告市場的發展等。
扎 克伯格在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及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三點:未來網站會放緩增長;若不能維持目前用戶數,若用戶參與程度減弱,公司業務營收將受 到衝擊;若廣告主削減支出,會嚴重影響公司未來業績;目前移動廣告暫未跟上,用戶日益通過移動平台登錄也會影響Facebook的營收。
此 外,Facebook還面臨競爭的威脅。扎克伯格在招股說明書文件中表示,社交平台Google+和其他國家的本地社交產品也給公司業務帶來了威脅。 2011年推出的Google+目前用戶數已經超過9000萬人,而按Google+目前的增長步伐計算,預計年底用戶數將達到3.45億人。
互聯網史上最大套現:Facebook狂歡B面
誰是「下一個大東西」?
互聯網領域的一個通則是:通常,最可怕的對手並不是來自直接競爭者,而是完全不同領域反向包抄殺入的鯨魚。從更硅谷的角度講,上市後的Facebook恐怕一點都不能輕鬆。
「一個熱門應用或者一家公司引發的熱潮,通常會維持三至五年。現在大家也都在看,互聯網領域接下來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大東西。」Ken Xie告訴記者。
互 聯網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應用,最終目的是如何實現人與信息的有效鏈接和整合。從雅虎開創的門戶模式開始,互聯網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應用已經歷了三輪重大類目的 發展,這包括採集數據和信息的門戶和電子商務,可對數據與信息進行分析和檢索的工具搜索,以及將「人」引入的Facebook。
事實上, 去年夏天,對於「誰可能是Facebook的殺手」這一疑問,Facebook創始人之一、扎克伯格創建Facebook的重要領路人Sean Parker則對記者這樣戲稱,能真正殺掉Facebook的下一個大東西將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 工智能是一種可能。不過我覺得,計算機和人還是有很大區別,這個跳躍不會那麼快。」Ken Xie說:「下一波浪潮很有可能會誕生在與圖像處理相關的領域,即不僅僅是體現在對數字、符號、文字等信息的處理上,還會有圖像、聲音、影視、超媒體的處 理等。圖像(包括視頻)以後會慢慢改變互聯網,它將超越數據而更多融入生活,比如手機和電腦的融合已經得到一定展現,而電視機和電腦的融合領域,接下來會 有更多的發揮。」
註:我沒持有民生銀行,但在考慮是否買少量銀行。
4年前,阿里巴巴開始發起「雙十一」網銷打折活動,此後每年的11月11日,漸漸變成了消費者的購物節,也成了電商的激烈戰事。
在消費者與電商聯手製造一個又一個驚人數字之後,將是實體零售店來品嚐寥落。
2012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邀請了一眾商界好友,到杭州參加「雙十一聚會」。其中包括銀泰百貨董事局主席沈國軍、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健和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等。
這一天是光棍節,也是阿里巴巴4年前一手推動發起的購物狂歡節。
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這一天,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淘寶商城)和淘寶集市(淘寶C2C業務),分別賣出了132億元和59億元的商品。加起來191億元,這幾乎相當於京東商城2011年全年銷售額的一半多,相當於蘇寧易購2011年全年銷售額的數倍之多。其中,參與購物的有2.13億獨立用戶訪問,佔據中國網民人數的四成。
其中,服鞋和家居類企業銷量最大。總共有三家店舖銷售過億元,分別是傑克瓊斯、駱駝服飾和全友家居。另有217家店舖單日銷售額破千萬元。按照天貓規則,天貓將依據不同類別按3%-5%從銷售額中提成。
2009年,淘寶系的「雙十一」當日交易額為5000多萬元,2010年為9.36億元,2011年天貓33.6億,淘寶集市19.4億,合計53億。
僅僅一天,天貓就能賣出一百多億的商品,反映出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狂熱追捧,同時也是網上購物方式深入人心的體現。與此對比鮮明的,是實體零售店裡寥落的人影。
像除夕夜的「守歲」
11月9日,週五的晚上,王玉濤已經期待很久的光棍節促銷活動還有一天就要開始了。但她的購物慾望已經按捺不住了。當看到蘇寧易購「3天3夜超級0元購」,並且滿300返300通用券的促銷廣告時,她果斷進入蘇寧易購網站。
王玉濤買了301元的產品,準備支付的時候才發現,蘇寧易購要求只能用蘇寧開發的易付寶進行支付,否則不能享受返券。
「易付寶用戶體驗很差,不斷要求我下載插件,客服還讓我換了好幾個瀏覽器,最後還是沒支付成,客服說是支付的人太多了。」王玉濤一氣之下打開了京東商城的網站。這時候已經是10日凌晨了。
11月10日,是京東商城「沙漠行動瘋搶三天」活動的第一天。京東商城宣佈,11.10-11.12滿99元送1010元禮券。
「光棍節是天貓創造的節日,京東的品類不如天貓和淘寶全,禮券不能直接買商品,只能抵扣,不太吸引人。」王玉濤說。
終於等到了11月10日深夜。
「搶紅包,秒殺,這可都是技術活和體力活。」擺上一堆零食,王玉濤開始等待11·11零點的到來。
她打開了一家老早之前就收藏過的淘寶店舖,這個店舖銷售各種型號的手機外殼。王玉濤之前看好了一款iPhone 5的手機殼,賣26元,當時是想等到11·11再下單的,指望著能降價或者包郵。但她發現看好的手機殼並沒有降價,而且只承諾滿100元才包郵。
買完手機殼後正好是0點。在0點後的第一分鐘,有1000萬人左右湧入天貓和淘寶,這幾乎是北京市常住人口數的一半多。
王玉濤打開了美即面膜在天貓上的官網。她發現這一天有很多美即產品都是半價且包郵,於是她開始支付,但頁面提示說:親,很多人支付,請稍等。
這時候是一個交易和支付的洪峰。根據天貓員工微博的描述,辦公桌上擺著一堆紅牛的支付寶大廈當晚燈火通明。由於要熬夜,有的員工乾脆把小孩帶到公司,給小孩打個地鋪睡覺。不遠的地方,天貓公關部的員工買來上百個包子做夜宵。
為配合這次光棍節的活動,天貓公關部推出的一些微博被廣為轉發,比如,「街上沒有人,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逛街」、「陪你看失戀33天的那個人今天是否陪你逛天貓了」。同時配發了一個視頻廣告,在這個廣告片中,一個購物袋在風中飄舞,一隻女士高跟鞋在滑梯上滾落,意在揶揄傳統商場的冷清。
2012年的光棍節恰好趕在了週末,網民們週六晚上就開始守候在電腦前等待零點的鐘聲,買家們自我調侃說,這真像除夕夜的「守歲」。尤其是北京,整個週末都是雨雪大風天氣,很多人都選擇窩在家裡購物。
王玉濤注意到,自己的閨蜜張亦弛在11月11日當天的簽名是「趕緊搶啊」。
據張亦弛說,她的妹妹在上大學,整個宿舍女生那一天全趴在淘寶上不斷刷新。而四川省金堂縣職業高級中學為了學生的購物方便,決定11月10日晚上宿舍不斷電。
購物洪峰湧來
王玉濤說,她總共為11·11貢獻了256.5元。11月13日,她再次核算了一下自己購買的這些商品,發現價格回升並不大,總共才省了14元。
她發現,參與11·11活動的商品,在「我的訂單」裡,有一個舉報虛抬價的按鍵。這是天貓為了杜絕商家價格作弊,先把價格抬升,再以五折名義調回到原來價格。不參加11·11活動的商品就沒有這個按鍵。
「這個事太火了,連我三姨都知道這個活動。」王玉濤的三姨是在一個小縣城工作的中年婦女。她從在大中電器工作的年輕親戚那裡得知了11·11活動。親戚告訴她,生意很冷清,大家都在網上買東西去了。
11月11日11時18分,支付寶總交易額達到79億元,超越去年美國「網絡星期一」(感恩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在線銷售市場中一年裡銷售額最高的一天)的銷售額(12.51億美元)。
13時38分,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據支付寶統計,花錢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四川、山東、湖南、湖北、福建。
18時47分,傑克瓊斯天貓官方旗艦店支付寶成交額破一億元。
晚飯過後,買的人又多了,第二個峰值來了。
當天22點,天貓電商家居協會,組織了大約100家店舖一起給全友家具的店舖做流量。
「這等於是白天的競爭對手,晚上開始免費給我們輸入流量,在他們的店舖首頁擺放我們店舖的廣告欄,幫我們衝刺到了一億元的銷售額。」全友電商總監倪國濤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全友為此給了天貓不少廣告費。
11月12日,傑克瓊斯的單日銷售額回落到幾百萬元左右,這依然是平時銷售額的好幾倍。平時,這個店舖在天貓上的每日平均銷量為百萬元左右。
除了大賣家外,中小賣家的收益並不算大。
一位要求匿名的電商公司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們也在天貓上參加了光棍節促銷,11月11日那天,他們一半的銷量來自天貓。但這個戰績比預期差很多。「我們預期是30多萬單,實際上是5萬多單。天貓給我們的預測是一天3000萬元左右的銷售額,實際上是一千多萬元」。
「11·11那天我們這些小賣家的店舖,流量和銷售額其實都沒太多變化。」祝譯是淘寶集市上一個店舖的賣家。她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淘寶集市上的很多賣家大都是自主參與價格戰,只有稍大點的賣家才是買了廣告來參加11·11促銷。
在新浪微博上,有不少懷疑一些天貓賣家作弊的截圖。其中一張截圖顯示,為了刷高銷量,某家紡品牌價格在1萬以上的某款產品,在11日當天由同一用戶以每次50件的購買量,重複下單,累計交易額達數百萬之巨。另一知名家紡品牌部分6000元單價以上產品,也有動輒500件的大訂單出現。
不過,很多知名家紡品牌對經銷商的售價是5.5折,這次品牌商在天貓上五折銷售,自然吸引了大量經銷商到天貓上批發。
對於服裝企業來說,馬云的「雙十一」購物節最大的功用是,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清理庫存的「下水道」。
「今年服裝和鞋類企業,無論傳統企業還是電商公司,都囤積了太多的貨。年初過於樂觀造成的盲目吃貨,總要有出口來清理。」一位要求匿名的服鞋類電商公司創始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管你來自何方,什麼職業,什麼膚色,這個時代,集體狂歡其實可以創造的,孤獨者是可以形成聯盟的。
被稱為「手機裡的KTV」的移動互聯應用「唱吧」的走紅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它上線不到一週,就躍至App Store中國區總榜第一名。直到現在,也依然紅得發紫。想像一下,每天數百萬人擠進一家KTV唱歌的場景是怎樣的?
業界人士已經從不同角度解讀了「唱吧」走紅的原因。用「唱吧」CEO陳華自己的話來說,他和團隊當初開發軟件前,研究了美國移動互聯網所有走俏的產品,發現Square依靠在手機的耳麥插孔插入一個讀取信用卡信息的小設備完成移動支付而成為美國最大的線上支付系統; Instagram利用了手機攝像頭的拍攝功能並輔助以各種美化技術創造了一個圖片社交傳奇, Foursquare利用手機GPS定位讓用戶分享所在地理位置附近各種商家信息……「智能手機上的每一個小部件,都可能開拓出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這是一個洞察力超強的產品經理的思路。
實際上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如今人和人的聯絡變得異常簡單,但人們的壓力和孤獨感也前所未有。他們懷揣理想,又總被現實敲打;他們也曾心生倦意,但又不能半途而廢。如果說「憤怒的小鳥」其實是讓都市人找到了一個發洩心裡壓抑和憤怒情緒之渠道的話,「唱吧」則是一種無拘束的集體狂歡,榜單這種中國式加冕程式的設置使這一狂歡達到白熱化。
我這樣說有些老生常談。現在許多好的產品,其實都是迎合了一種社會心態;需求決定供給。本文要討論的,則是另一個話題,供給可以創造需求嗎?
2009年的時候,美國作曲家埃裡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的一位粉絲Lucy,清唱了一段他寫的曲子,錄成視頻放到了Youtube上。Lucy有些不修邊幅,頭皮很隨意披在肩上,唱之前很緊張。但歌聲一出來,埃裡克就被折服了。 「人不可貌相,一定有許多像Lucy這麼有歌者」,他想,他們富有感染力,有想法,有主見,但在人群中可能並不起眼甚至常被忽略,「為什麼不組織他們一起歌唱?」埃裡克萌生了辦「虛擬合唱團」的想法: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成百上千互不認識的網友,將自己演唱的視頻放到Youtube,最後合成「在一起」放聲高歌的樂團效果。
令埃裡克沒想到的是,第一期「虛擬合唱團」的參與者是185人,第二期的時候,Youtube上收到的作品已經超過2000份,來自近60個國家。第三期的時候,參與者已經超過3700人。
無獨有偶。一部名為Life In A Day的紀錄片,也是在Youtube上完成的。由美國導演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發起,邀請全世界的網友,錄下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的生活片段,並簡單回答一些問題。他們最終收到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總計近4500小時的視頻!這部紀錄片一出來就引起轟動,無論出現在片中的,還是未出現在片中的更多的參與者,抑或是以千萬計的觀眾,都一一被打動:任何時候你都不是孤立的一分子,所有人其實都是共呼吸,為生計、理想或是信仰而奔走,而最平淡的生活卻也是最有力量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及常拿「享受孤獨」來撫慰自己的作家或藝術家等專業人士。現在,需要重新思考的一個命題是:孤獨是創作的必要條件,還是擔心在喧囂中找不到同道中人時的一種逃避?埃裡克和德利們其實告訴我們,一切皆可以很酷很熱鬧很好玩!不管你來自何方,什麼職業,什麼膚色,這個時代,集體狂歡其實可以創造的,孤獨者是可以形成聯盟的!
美國著名的BigThink博客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個人的獨奏,就一定無法擁有與他人一起演奏時的那份喜悅心情嗎?看過埃裡克的『虛擬合唱團』表演後,我對之前的定論產生了一些疑問。就算所有的歌手他們都是單獨錄音的,但是他們仍然獲得了巨大的快樂。」
誠哉斯言。我們平時一說 「氛圍」,首先想到的是一個物理或說是空間概念。其實最重要的,是情緒氛圍。埃裡克「虛擬合唱團」的大獲成功,就得益於諸多獨立個體在投入演唱時的情緒,並不比參加一個真正的合唱團差多少,反而因為新鮮刺激和有所期待,可能更興奮。「唱吧」的走紅,和其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