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截稿前,Victoria喜歡光顧的小肥羊(968),公佈了業績。業績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好,中期業績截至○九年六月三十日止,營業額為六億二千六百萬元,比同期升了百分之十八點五,不過盈利卻錄得三千九百一十五萬元人民幣,較上個財政年度同期的倒退百分之七點二。 回顧業績期內,小肥羊收購了九家特許經營餐廳,令自營餐廳總數於○九年六月三十日增至一百四十六間,而特許經營餐廳合共擁有二百七十六間。自營餐廳的數量 跟特許經營餐廳的數量是大概一比二,我想跟一些知名的連鎖餐廳去比較,小肥羊的特許經營餐廳比較是絕對不多的。不過因為小肥羊是以火鍋為主業,涉及了更多 的服務過程,因此我認為到了此刻,小肥羊已經控制不了特許經營餐廳的質素。Victo-ria說的並不是小肥羊的食物,而是小肥羊的服務和環境等。 Victoria幾乎每次去深圳玩,都會去吃小肥羊。去比較接近市中心的小肥羊,有時排隊就要排上一個鐘頭,但為了一飽口福,都照樣等。可能是享受慣了香 港的服務,雖然我覺得小肥羊的食物是五星級的,但服務、環境等,確只有三星級。所以如果在上海,相比小肥羊,我會選擇環境及服務都好很多的豆撈坊或者海底 撈火鍋店。舉些海底撈優質服務的例子,吃火鍋的時候服務員看你戴着眼鏡,會遞上眼鏡布,看女生披着長頭髮吃火鍋不方便,又會遞上橡筋,甚至你打個噴嚏,就 會有服務員送來一碗薑湯。這聽上去有點做作,但確實給我感受到他們非常注重服務的特色。 其實做特許經營,但控制不了質素這個問題,除了在餐飲業上會發生,在其他行業也同樣會發生。比如在香港上市而大部份業務都是在內地的自然美(157),去 年都遇上同樣的問題。二○○九年上半年,公司便有二百一十九間店舖結業,關閉的主要原因是加盟者違反了加盟條款,如銷售非自然美產品。以加盟店去搶佔市場 佔有率無錯是非常有用,不過中國企業離開外國麥當勞這個管理水準,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 |
|
||||||
林朝榮打造「歹銅舊錫」的富豪傳奇一九八四年,林朝榮創立晟楠,累積超過五十億元身價;去年底掛牌上櫃,他看準十二五規畫的回收商機,投資設立金屬資源回收公司,為他的百億人生再邁進一步。 撰文‧方沛晶 位在桃園龜山的晟楠總部,外表跟一般公司沒什麼不同,主要買賣焊錫用各類錫條、錫球及錫絲,應用在PCB(印刷電路板)及組裝加工,但它的客戶來頭都不小,除了PCB大廠精成、健鼎,電源供應器大廠全漢,以及光寶集團外,還包括富士康旗下的鴻富錦。 比起其他上市櫃公司,晟楠規模並不大,董事長林朝榮更是行事低調,不愛曝光的企業人,也很少對外談及成長背景,業界幾乎沒人知道林朝榮的崛起過程和身家,但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億萬富豪。 翻開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明細表,林朝榮和家族持有晟楠近七成持股;另外,他和妻子魏素珠也分別是飛宏和龍邦的大股東,加上林朝榮自己持有國揚股票超過四千張,因此,單是有價證券市值就將近三十七億元,包括土地等其他資產,身價初估超過五十億元。 三不政策行事始終低調 這位神祕富豪,自創媒體應對的「三不政策」,就是不拍照、不給名片、不接電話,他勉強接受本刊專訪,仍堅守不拍照原則,還要總經理邱錫欽出面「頂替」,只是提到晟楠中國大陸的布局,他又眼神一亮,滔滔不絕地說明。 二○○九年,中國政府開始進行十二五規畫,林朝榮觀察到中國政府預備在江西建造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基地,他心想:「焊錫同業昇貿沒做回收;金屬回收精煉廠如 佳龍科沒有錫製成品。如果把兩個行業合併成一家公司,不就能整合料源、精煉、加工和製成品嗎?」於是他大膽投入一千萬美元(約三億元台幣),買下二百畝土 地(約六千坪),在江西設立晟吉金屬資源回收公司,今年四月拿到執照,成為當地取得錫金屬類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唯一外資,正式從焊錫本業跨進金屬資源回 收業,躋身當紅的「回收概念股」。 林朝榮身價不菲,但這些財富都是林朝榮自己努力打拚來的,在深圳台商界算是一位傳奇人物。 笑稱「從小吃貴金屬(錫灰)補身體」的林朝榮,父親創立東輝錫業,主要以回收金紙上的錫箔,收集後煉成錫錠再轉賣出去。林朝榮上有三個哥哥、五個姊姊,二 十六歲那年分家時,身為么子的他無法繼承家業,只分得一棟中華路上的房子,從此必須自謀生計,他只好把房子拿去抵押,在一九八四年創立晟楠。 因為沒錢打模,林朝榮只能做買賣業,就是三哥製造的錫錠得先賣給同業昇貿科技,製成錫條、錫球等產品後再賣給晟楠,然後由林朝榮轉賣給大同、歌林、大霸、致福等電子廠賺取價差。 買賣業的利潤微薄,晟楠一開始也很「迷你」,林朝榮是老闆兼業務,每天騎著一輛摩托車跑客戶,公司只請一位會計接電話、算帳。創立第一年虧損八十幾萬元,第二年營業額就衝到七百多萬元,第三年,林朝榮就賺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開始在(新莊)化成路租工廠生產錫條,因為錫條需求少,所以都是星期一到六跑業務,星期天到老三的工廠自己打模具、自己做。」林朝榮笑說,認識妻子魏 素珠之後,兩個人的約會行程就是一起到工廠做錫條;而當時工廠總共才七個人,卻可以做出年產量三百多噸的焊錫材料,年營業額高達五千萬元。 林朝榮拓展外銷,把產品賣往香港,透過客戶李姓港商,他發現大陸焊錫業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一九九一年,他背著一台無線電,到黃沙滾滾、杳無人煙的深圳橫崗設立當地第一家焊錫廠,進行來料加工,算是當地台商元老。 「早期到大陸設廠最大的風險,不是政治因素、發展落後,而是被搶!」說到過往,林朝榮仍心有餘悸。一九九八年之前,公司平均一年被搶一輛車,當時一卡車可載三噸錫條,市價約三十萬人民幣,司機常常串通跟貨員把貨賣掉,再把卡車隨地一丟。 甚至有一次,林朝榮帶著公安要把貨取回,沒想到對方叫了一堆爛仔(粵語:混混)守著倉庫,當地公安看勢頭不對先溜走,他和對方打了起來,還因此住院十幾天。 搭著巨人肩膀共同茁壯 雖然寫下一頁台商西進血淚史,但林朝榮除了搶先卡位,他更懂得搭著「巨人肩膀」壯大。 一九九三年,晟楠開始供應富士康旗下鴻富錦焊錫料,在年銷量一千一百萬噸中,目前光是供應鴻海集團就占了全年銷貨淨額的四二%。林朝榮直言,「和鴻海做生 意不一定能賺錢,但它的地位不同,對晟楠開拓市場有加分的作用。」有鴻海加持,是晟楠規模變大的起點,而資源回收則是爆發的機會點。總投資金額三千萬美元 (約十億台幣)的江西晟吉,將在第四季正式量產,不僅減少一五%的採購成本,提煉出來的金、銀、銦、鎳等貴金屬,也可開拓焊錫材以外的市場。 林朝榮信心滿滿地說,「等到回收量占目前銷量的三○%時,整體毛利就可以增加八%到一○%,順利的話,三年後回收廠可以百分百供應集團所需,到時候毛利會 比現在增加三成。」以全中國每月生產十三萬噸金屬廢料來看,這些「歹銅舊錫」或許會是林朝榮進一步成為百億富豪的開始。 晟楠科技 成立時間:1984年 負責人:董事長林朝榮、總經理邱錫欽 資本額:7.2億元 年銷量:1,110公噸 晟楠近三年營收獲利 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年 2010年 2011年(估)營收 9.47 14.64 20.7 稅後淨利 2.19 2.20 3.82 |
鏈入網友:價值樂園的博客
按照現代經濟學方法論,證實是不重要的,關鍵是證偽。
年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淨資產 |
10.0 |
11.5 |
13.2 |
15.2 |
17.5 |
20.1 |
23.1 |
26.6 |
30.6 |
35.2 |
40.5 |
利潤(15%) |
1.5 |
1.7 |
2.0 |
2.3 |
2.6 |
3.0 |
3.5 |
4.0 |
4.6 |
5.3 |
6.1 |
淨資產 |
10.0 |
12.6 |
15.9 |
20.0 |
25.2 |
31.8 |
40.0 |
50.4 |
63.5 |
80.0 |
100.9 |
利潤(26%) |
2.6 |
3.3 |
4.1 |
5.2 |
6.6 |
8.3 |
10.4 |
13.1 |
16.5 |
20.8 |
26.2 |
年份 |
1970 |
1972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8 |
銷售額(百萬) |
30.9 |
78 |
236 |
1248 |
6400 |
25810 |
82500 |
165000 |
281500 |
374500 |
經營利潤 |
2.2 |
5.6 |
11.5 |
74.3 |
501 |
1707 |
4262 |
8710 |
17300 |
22000 |
經營利潤率 |
7.1% |
7.2% |
4.9% |
6.0% |
7.8% |
6.6% |
5.2% |
5.3% |
6.1% |
5.9% |
淨利潤 |
1.2 |
2.9 |
6 |
41.2 |
271 |
1076 |
2681 |
5324 |
10267 |
12731 |
股東權益 |
6.2 |
10.7 |
36 |
165 |
984 |
3965 |
12726 |
25878 |
49396 |
64608 |
淨資產回報率 |
19.4% |
27.1% |
16.7% |
25.0% |
27.5% |
27.1% |
21.1% |
20.6% |
20.8% |
19.7% |
年份 |
1970 |
1972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7 |
銷售額(百萬) |
|
31.3 |
50.5 |
97.7 |
|
|
|
|
|
383 |
經營利潤 |
|
4.2 |
11 |
16 |
29 |
|
|
|
|
82 |
經營利潤率 |
13.4% |
21.8% |
16.4% |
|
|
|
|
|
21.4% |
|
淨利潤 |
|
2.1 |
5.1 |
7.5 |
14.5 |
|
|
|
|
40 |
股東權益 |
|
8 |
|
|
|
|
|
|
|
40 |
淨資產回報率 |
26.3% |
|
|
|
|
|
|
|
100.0% |
註:很多年份沒有數據,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數據。
| ||||||
高鐵財改案再度闖關立法院,不能否認的事實是,運量預估一開始就嚴重失準,才是導致今日財務困境的元兇。若要解決眼前難題,第一步方案,勢必得延長高鐵特許經營期。 撰文•李冠佑、周岐原 五月二十一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即將再次審議高鐵財改案。這項攸關民生交通的重大改革,已令一位交通部長及一位高鐵董事長下台,此次能不能取得實際進展,或是歹戲拖棚,答案即將揭曉。 交通部所提的改革計畫,雖然一開始就爭執不斷,但輿論聚焦在條件寬鬆、有無圖利,對高鐵的經營現狀從無異議;顯而易見的是,大眾對高鐵的營運價值有共識,都認為應該繼續經營、值得進行財務重組。 然而,在解決問題之際,不能否認,現今高鐵財務問題與錯估高鐵運量息息相關。而台灣高鐵正對此提出仲裁,認為當初政府運量預估誤導,致使規畫出過於樂觀的營運方案。 用超樂觀預估爭預算 令財務深陷困境 回顧一九九○年至九三年間,共有五個單位進行運量研究,首先進行的法國顧問公司Sofrerail,態度最保守,預估長期日均量「僅」有十八.七萬人;其餘如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等四大機構,評估運量結果都是節節走高,分別高達二十五萬至四十八萬人次。 換句話說,經濟、人口等條件相同下,短短兩年,專業機構評估竟相差達一.六倍;如此巨大差距,反映出當時交通部為了爭取預算的「企圖心」,希望能打動立法院,但沒有成功。之後,整個高鐵計畫改成BOT,並以此樂觀的運量預估給民間單位參考。 事實上,九七年底、高鐵BOT案申請期末時,全球最早投入營運的日本高鐵,已經營三十年,顯然可以作為參照基準。找一個基礎條件最接近的建案,算出可供參考的基本率(base rate 東海道新幹線之營收,占所屬的「東海旅客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JR東海)」九成,結構與台灣高鐵公司較類似,是最直接的比較對象。 東海道新幹線連接東京、新大阪兩大人口密集都市,總長五一五.四公里,當時沿線居民約四五五七萬人,日平均運量達三六.七萬人;相較於台灣當時人口二一五二萬人,以九六年的人口成長率○.八%推估,至二○一一年,西部走廊涵蓋的人口約二一五○萬人,約為東海道新幹線的四七%。假設人口結構、通勤習慣、所得水準類似,則台灣高鐵的日平均運量,應為十七萬人。 此十七萬人仍比一三年高鐵日均運量十三萬人來得高,但顯然已經比當初台灣高鐵預估三十萬來得保守。若當初以十七萬人當基礎,自償率恐不到四成,那時若要吸引民間投資,拉高政府的負擔比例、延長特許期恐怕都是方法,也就是現今廠商所爭取的存活條件,都是基本配備。相形之下,當年中華高鐵規畫票價、運量都較低,因此要求政府出資一四九五億元,然並未得標。 搶救破產危機應付代價 降價淪為民粹思考 一條快要養不起、但多數人都迫切需要的高速鐵路,究竟能否順利改革?端視這次高鐵財改方案的八項具體措施,效果如何而定。增資及延長特許經營期,都是對症下藥的治本方法。不過增資幅度太小,若以興櫃股價約四.五元認募,總金額還不到一五○億元。相較於高鐵的長短期借款累計超過四千五百億元,對改善財務結構的效果勢必極為有限。 至於站區地上開發權返還政府、放棄仲裁求償申請等措施,這二項作為營運期限延長的交換,對高鐵有利無弊,有助於聚焦本業,且與政府從敵對回歸合作。 至於調降票價,實在是流於民粹的舉動,絲毫看不出道理。以收費水準而言,台灣高鐵每公里費率為四.八一元,僅為東海道新幹線的六三%;以人均GDP平減後,台灣高鐵的票價仍僅約日本的七成,換句話說,高鐵較新幹線的票價,還便宜了三成。 若以最樂觀的運量估計(十七萬人次),高鐵財改方案才有成功機會,後續也才談得上降價,若低於十七萬人,調降票價恐入不敷出,繼續賠錢營運的話,降價更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八項財改措施,真正有實效的,只有延長經營期限。顯然,台灣高鐵與交通部都認為,這就是財務困境的核心癥結。只要取得足夠長的經營期限,台灣高鐵應能擺脫償債力不足的質疑。 台灣高鐵誕生自偏差的運量評估,卻發展為一個優質服務,可謂「美麗的錯誤」。我們期待,美麗可以持續,錯誤可以免除。這有賴決策者回歸本質:台灣能供養得起一條高速鐵路,只要有良好的財務結構,就可自償無虞。延長特許經營期,只是個起點,路還有得走。 |
在過去的一周,中聯重科(000157.SZ)連續宣布兩項並購計劃,在國內國外分別出手收購環保產業類企業。
一直以來,外界給中聯重科的標簽更多是工程機械企業,但最近兩年,公司強調其長期戰略是未來重點發展三大板塊,包括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環境產業。這些連續收購,顯示中聯重科開始著意由環境設備提供商向環境整體方案和投資運營商轉型。
跨國收購
6月1日,中聯重科宣布,當日,公司聯合曼達林基金,就收購意大利LADURNER公司75%股權與其股東達成協議:雙方擬共同投資75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5.08億元,通過收購老股和增資擴股兩種方式獲得意大利LADURNER公司(下稱“納都勒公司”)75%股權,其中,中聯重科擬投資57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86億元,獲取意大利LADURNER公司57%的股權。
中聯重科披露的信息顯示,納都勒公司成立於1990年,在意大利及全球其它國家投資、運營的環境項目超過30個,業務領域涉及城市固廢處理、汙水汙泥處理、可再生能源、土壤複墾、環境咨詢服務等。納都勒公司在環境產業工藝、工程總包、運營、管理及創新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多種類型項目的成熟運營經驗和良好的工程業績,焚燒發電技術、厭氧、好氧技術、汙水處理技術及RDF技術等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環境產業工藝、工程總包、運營、管理及創新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不少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
安信證券認為,此次收購將實現中聯重科由設備提供商向環境整體方案和投資運營商轉型。此次收購成功之後,公司將整合納都勒多年來在環境產業積累的國際領先技術和項目運營經驗,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迅速拓展環境產業市場,將國外成功運營經驗複制到國內,在國家環保產業大力推動PPP 運營模式下,公司將迅速實現從環衛機械領域向環境產業領域的拓展,實現從設備提供商到環境產業整體方案和投資運營商的轉型。同時,納都勒公司擁有境外超過30家環境運營項目,給公司獲得穩定的利潤來源。
事實上,中聯重科的環衛機械多年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穩居第一,尤其是餐廚垃圾處理、建築垃圾處理、垃圾分選設備產業化實現了突破。
首個特許經營項目落地
中聯重科或許希望自己盡快完成由環境設備提供商向環境整體方案和投資運營轉型。
繼6月1日後收購意大利納都勒公司後,6月5日,中聯重科再宣布就收購淮安晨潔公司96%股權與其股東達成協議。該筆交易中聯重科投資4573.76萬元,獲取淮安晨潔公司96%股權。
中聯重科稱,此協議的簽訂標誌著公司向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轉型後首個特許經營項目的落地,該項目也將是中聯重科引進國際先進環境治理技術後在國內的首個項目試點,快速實現國際領先技術與國內重點項目的完美接軌。
淮安晨潔公司在淮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公開招投標中標後於2014年7月與淮安市城管局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特許經營期從運營開始日起計二十五年,淮安晨潔公司在特許經營期內獨家處理淮安市行政區域範圍內包括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淮安區、經濟開發區、市生態新城、市工業園區、洪澤縣、漣水縣的餐廚廢棄物。淮安晨潔公司享有對餐廚廢棄物的收轉運處理處置的項目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管理、技術改造、設備維護並取得餐廚廢棄物政府補貼的權利。同時,淮安市政府在特許經營期內將協助淮安晨潔有效收集餐廚廢棄物,並按月支付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政府補貼。
《特許經營協議》同時約定:淮安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特許經營項目建設內容為“集中收集、運輸+預處理+厭氧消化+餐廚廢棄物處理後的‘三廢’處理”,建設規模一期為:設計處理能力95噸/天(含地溝油處理),項目目前正處於前期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前開始試運行。
根據不完全統計,淮安市目前的餐廚垃圾產生量遠超於95噸/天的設計處理規模,“垃圾圍城”的壓力較大,預計後期還將繼續擴大投資規模,提升餐廚垃圾處理量。
中聯重科先期是以環境裝備制造方的角色進入淮安項目,在公司打造環境產業戰略思路的指引下,決定主動出擊,對淮安餐廚處理項目的承接主體淮安晨潔公司提出了收購要約。
中聯重科董秘、環境產業公司副總經理申柯表示,“通過本次交易,中聯重科將以淮安項目作為試點平臺,在技術上加速整合納都勒公司的國際領先技術和項目運營經驗,從預處理——厭氧處理——汙水處理全過程使用中聯重科和納都勒公司的技術;在管理上推動公司由環境裝備制造商向集技術、裝備及運營為一體的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的轉型,迅速成為集環境核心裝備制造與環境運營於一體的國際化一流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公司。”
7月10日晚間,烤鴨第一股全聚德(002186.SZ)連續發出5份公告,聲稱,7月8日,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董事會秘書施炳豐、董事張冬梅因工作變動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職,董事會秘書施炳豐先生的辭職申請,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仍保留董事職務,董事會秘書施炳豐仍留任副總經理。對於公告中提及因工作變動的辭職原因,有分析師猜測是為全聚德母公司首旅集團為“備戰”此前針對麥當勞中國特許經營權的收購。
今年3月,麥當勞宣布其將在亞洲主要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充分釋放市場的發展潛能,並進一步推進公司的未來發展。而麥當勞所說的亞洲主要市場是指中國市場(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
麥當勞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放出後,吸引了多家公司參與競購。第一財經記者6月23日從三胞集團獲悉,該集團確定參與此次麥當勞的競購,而且三胞集團並非一家“孤軍奮戰”,其將聯合數家相關企業一起競購。有傳言稱,與三胞集團聯手的包括首旅等,三胞集團對該消息不予置評。
公開資料顯示,首旅集團是北京的大國企,旗下擁有共有80多個餐飲品牌,除了傳統的京味餐飲、滿漢全席和涮肉,還有特色西餐廳等國際美食。其中就包括國內很多老字號餐飲,例如全聚德、東來順,以及豐澤園、仿膳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全聚德門店達到80家左右;“東來順”品牌累計開業門店據稱已達到200多家。
並購經營麥當勞必須有餐飲管理運營經驗,具有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經驗。據外媒消息,麥當勞目前已經收到幾份收購提議,有意買家包括北京首都旅遊集團(Beijing Tourism Group)、三胞集團(Sanpower)、和中國化工集團(Chem China),價值約30億美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麥當勞將為買家提供期限20年的盟主特許經營協議,但同時設置了條件,阻止一些私募股權公司參與收購。而全聚德這幾位老總正好組合成一個管理運營團隊,具有資本、財務、管理等經驗。如此興師動眾,或許首旅集團勢在必得。
對於目前市場傳聞及分析,麥當勞中國公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的確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對於那些投資者參與競購暫時還不能透露,同時對於外界的傳聞我們無法做任何點評。
食品行業研究專家李誌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巨頭在中國發展多年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去簡單地將海外的模式搬到中國來的做法已經無法滿足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他們心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已經不及老一輩心目中那樣“高大上”,他們對餐飲有這更高的訴求,甚至很大一部分在遠離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認為屬於“垃圾食品”。
不僅如此,這幾年食品安全事件屢有發生,麥當勞、肯德基也屢屢被卷入,也加劇了麥當勞、肯德基轉型的壓力。
“麥當勞或者肯德基下一步亟需轉型,扭轉形象,但單靠自己是很困難的,需要尋找強有力的戰略投資者幫助扭轉形象,完成轉型,並分攤風險。”李誌起表示。
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紐約時報在內,多家外媒日前報道稱,一個名為“Fancy Bears”的黑客組織入侵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服務器,然後曝光了一系列有關美國體育明星曾在該機構允許下使用“用於治療目的”的“禁藥”的信息,其中包括4名美國運動員:在里約奧運會上贏得4金的體操名將拜爾斯、網球明星威廉姆斯姐妹,以及籃球明星艾蓮娜·多恩。目前,WADA發表聲明該黑客組織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家網絡間諜機構。
美國運動員“持證”服禁藥?
“Fancy Bears”組織在其網站上表示,參加奧運會的美國運動員表現不錯,但其間卻充滿不公平的行為,因為他們在不同年份、在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允許下使用了“用於治療目的”的“禁藥”。
根據“Fancy Bears”在網上曝光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資料,拜爾斯曾在今年8月的里約奧運會期間興奮劑檢測呈陽性。此外,她在2012-2014年期間多次被獲準使用禁藥用於治療。而大、小威廉姆斯都在最近幾年被允許使用含興奮劑成分的藥物。此外,“Fancy Bears”還聲稱在美國女籃隊員艾琳娜·戴勒·多恩的藥檢中查出了安非他明,而且從2014年開始,多恩就開始使用氫化可的松,這同樣是一種違禁藥物。
拜爾斯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上拿下了4金。
該黑客組織還暗示,他們手中還有更多資料,稱目前已經曝光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美國的運動員能以治療為理由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給予特定的“禁藥”豁免權。
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則反擊稱,這些被曝光的運動員沒有任何違規行為,都是根據國際通行的規則、合法地使用了用於治療的藥物,並稱黑客的行為是“懦夫”和“卑鄙的”,是試圖詆毀幹凈的運動員的名譽的行為。
目前,拜爾斯、威廉姆斯姐妹和多恩都已在社交媒體上對此給予回應,紛紛表示她們都是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使用了藥物,她們一直都在捍衛體育的幹凈和純潔。
克里姆林宮:黑客行為與俄羅斯政府或俄羅斯特工機構毫無關系
針對此事件,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迅速發表聲明對此予以譴責,稱他們的數據庫系統的確遭到黑客入侵,而該黑客組織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家網絡間諜機構,代號為APT28,又名“Fancy Bears”。
WADA在官方聲明中稱:“俄羅斯的黑客組織竊取了里約奧運會的一些運動員資料以及醫療數據,並將之發布在網絡上。對於運動員的機密信息被黑客組織掌握並造成的泄露威脅,我們深感遺憾。”
WADA官員尼格利表示,這樣的“犯罪行為”將不利於俄羅斯體育恢複因禁藥風波而受損的名譽。但是,WADA暫時未給出關於四位美國選手任何豁免服用藥物的解釋。
目前,美國政府已開始調查此事,並稱他們認為這些黑客和俄羅斯政府有關,不過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
大威、小威能否證明自己的清白?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隨後表示,任何對俄羅斯政府或秘密機構介入了這次黑客行動的猜疑都是毫無根據的,這絕無可能。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也表態稱,有關黑客行為與俄羅斯政府或俄羅斯特工機構無關。
WADA官網已多次被黑客攻擊
BBC如此報道:“俄羅斯黑客開始報複行動,他們黑進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數據庫,肆意公布運動員的信息。”
實際上,自從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公布了俄羅斯興奮劑醜聞,導致國際奧委會作出禁止大批俄羅斯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後,他們的官網就多次受到了黑客組織的攻擊。
早在9月3日,WADA曾公開聲稱:“從里約奧運會開始,我們就發現自己被黑客連續襲擊,在過去三周時間里對方每天都在尋找網站漏洞。”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總幹事奧利維耶·尼格里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有足夠的證據懷疑這些黑客來自俄羅斯。由此,過去一段時間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甚至對內部賬戶進行訪問限制,以防止黑客在運動員藥物測試結果數據庫上進行非法操作。
至於俄羅斯黑客的行動是不是一次“報複”行為,被公布的文件是否真實存在,一切仍未確認。但毫無疑問的是,隨著“Fancy Bear”披露更多信息,世界反興奮劑領域或將面臨新一輪的風暴。
另外,“Fancy Bears”的聲明中透露,他們先會公開美國奧運代表隊的資料,之後再輪到其他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