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NSE隨筆150807早期基督教思想 (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07/sense%e9%9a%a8%e7%ad%86150807%e6%97%a9%e6%9c%9f%e5%9f%ba%e7%9d%a3%e6%95%99%e6%80%9d%e6%83%b3-%e4%b8%8a/

SENSE隨筆150807

早期基督教思想 (上)

執筆人:Kan

 

和今天一樣,希臘羅馬時代的哲學是獨立於宗教的,當時的宗教團體既無法影響也無權控制思想家。 但是從西羅馬覆滅到中世紀結束期間,西方哲學卻成了一種在教會庇護和指導下的活動, 這就是所謂“哲學是宗教的婢女” 的 時代。

 

在羅馬帝國覆亡前夕,傳統的“神皇合一”機制已經分裂成兩股勢力。 基督教由 君士坦丁大帝解禁,而由 提奧多西大帝定為國教,教會接管了所有涉及神與宗教的事務,而皇帝則負責世俗事務。 直到「宗教改革」堅持信教屬於個人行為,從而否定了教會壟斷之前,教會的權威在原則上是不容置疑的

 

進入了黑暗時代,意大利本土的貴族式學術傳統茍延殘喘,漸次雕零;而盤據北方的野蠻部族則沒有任何學術傳統可言。 讀書識字漸漸成了教士階層的專利。 傳統的某些倖存部分被教會保留了下來,而古典哲學則變成了一種為基督教及其衛道士們提供辯護的學問,只要它的教義大體上能被人民接受,教會就能獲得並保持其權勢。

 

緊隨著文化和政治權威的「二元化」(一個是代表上帝的教皇,一個是皇帝),其他潛在的二元現象也相繼出現了

首先是 拉丁與條頓”二元性的客觀存在。 教會勢力仍舊是拉丁族的;而帝國卻落到了野蠻的條頓族入侵者及其後裔手中。直到被拿破崙覆滅之前,日耳曼人的帝國都稱為 “神聖羅馬帝國”。

其次,人也被劃分成 “教士和俗人”兩類。 教士是正統教義的護衛者,教會成功地經受住了各種異端的考驗,教士的地位在社會中大為提高。

 

此外,還出現了 天國與俗世”的對比。雖然野蠻部族能夠摧毀城市,但神的城市卻是無法摧毀的。

最後是 精神與肉體”的二元對立。 這種對立更為古老,其根源可追溯到 蘇格拉底的“肉體與靈魂”理論。 這些概念以「新柏拉圖主義」的形式變成了 「保羅派教義」的核心思想,從而開啟了早期基督教的「苦行及禁慾主義」。***

 

天主教哲學在世界範圍發展成熟是靠 奧古斯丁的努力,此人主要受了柏拉圖的影響;而 阿奎那則使基督教神學達到了巔峰,將之建立在 亞里士多德理論的基礎上面,教會的主要辯護者們至今還在為這一基礎辯護。****

 

主宰西方後世的基督教本來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而那時的猶太教又是希臘與東方思想的混合物。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認為上帝有自己的寵兒,盡管兩者對祂的選定對象意見不同。 它們堅持同樣的歷史觀,認為歷史開始於神的創造,並將走向某種神預訂了的結局。

 

但兩者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分歧,例如 彌賽亞(救世主)究竟是誰?

在猶太教看來,救世主必將到來,並賜予他們塵世的勝利;而基督教徒卻認為救世主就是 拿撒勒的耶穌,他的天國不在我們這個世界。

基督教接受了猶太教的正義概念,並將其作為幫助同胞和篤信教條的指導思想。從本質上説,後來的猶太教與基督教都贊同 新柏拉圖主義的「彼岸(另一個世界)」概念。不過,希臘理論是哲學理論,不容易為每個人所理解;而猶太教與基督教更註重對來世的企望,正義者將升上天堂,而邪惡者將下地獄受煎熬

 

追溯這些宗教的早期發展,「耶和華」最初是閃米特人的主神,他保護自己的人民,還有別的神則主宰著其他部族。 耶和華是一位愛妒忌的神,不能容忍他的子民同時信奉別的神靈。 古代的先知都是政治領袖,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制止族人崇拜他族的神,怕招致耶和華的不快,擔心威脅到猶太人的社會凝聚力。***

 

公元前722年,亞述人攻陷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將大多數居民驅逐出境。百餘年後,巴比倫人摧毀了亞述帝國並征服了南方的猶太王國,在佔領 耶路撒冷後燒燬了神殿,再將大量猶太人流放到巴比倫。 一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擊滅巴比倫,猶太人才獲準回到巴勒斯坦重建神殿。 正是在一系列的民族災難期間,猶太教的教義和民族特性得到了加強。

 

亞歷山大死後,亞細亞的 塞琉西王朝與埃及的 托勒密王朝之間發生了曠日持久的鬥爭,猶太人必須想方設法守住自己的地盤。 除了宗教之外,一切都很快被希臘化了。 希伯來文的《聖經》也不得不譯成希臘文,從而產生了《聖經》的《七十士譯本》。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傳説有70位翻譯者獨立工作,卻譯出了完全一致的文本。

 

當塞琉西國王 安提阿古四世在公元前2世紀試圖強迫猶太人按希臘方式生活時,猶太人以巨大的勇氣和毅力,為爭取以自己的方式敬神的權利而戰鬥。 結果他們贏了,馬喀比家族以大祭司的身份統治國家,猶太教得以倖存下來,為後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 正是在這一時期,猶太教產生了「彼岸」的概念,因為起義證明人世間的災難總是首先光顧那些最有德行的人。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羅素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3

SENSE隨筆150813早期基督教思想 (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3/sense%e9%9a%a8%e7%ad%86150813%e6%97%a9%e6%9c%9f%e5%9f%ba%e7%9d%a3%e6%95%99%e6%80%9d%e6%83%b3-%e4%b8%8b/

SENSE隨筆150813
早期基督教思想 (下)
執筆人:Kan

早期的基督教實際上是一種經過改革的猶太教,正如新教起源於舊教會內部的某種改革運動一樣。 公元前4年,猶太國由羅馬總督直接統轄。但猶太人並不喜歡羅馬的“神皇合一”機制,當然,基督教徒也是如此。 不過後者至少在原則上贊同謙卑的傳統;而前者卻在總體上顯得自大,這點頗像古典時代的希臘人。除了自己的神以外,猶太人頑固地拒絕承認任何其他的神。

公元66年,猶太人發動反抗羅馬的起義,經過四年殘酷戰爭之後,耶路撒冷被攻陷,神殿再次被摧毀。 這使得猶太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散落到各地。正如被放逐巴比倫時一樣,正統派變得更加苛嚴。***

公元1世紀之後,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對方看做完全不同的、勢不兩立的宗教。在西方,基督教煽起了一種反閃米特族情緒,使得猶太人從此生活在社會的邊緣,飽受迫害和剝削,這種情況直到他們於19世紀獲得政治權利才結束。只有在穆斯林國家,尤其是西班牙,猶太人才得以興旺起來。當穆斯林最終被逐出西班牙時,古典傳統和阿拉伯知識才通過通曉多種語言的猶太思想家大量傳授給了基督教士。

羅馬帝國的希臘化公民還是不承認基督應該是猶太人之神的兒子。*** 「靈知主義」彌補了這個缺陷,它是與基督教同時出現的一種宗教調和運動。按照靈知主義的觀點,可感知的物質世界是耶和華創造的,但耶和華實際上只是一位小神,它與最高神鬧翻之後,便出來作惡。終於,為了推翻《舊約》中的錯誤教義,最高神的兒子化做凡人降臨人間。這些觀點再加上一些柏拉圖思想,構成了靈知主義。它把希臘傳説的成分、俄耳浦斯神秘主義的因素、基督教義以及別的東方思想結合了起來,然後採取一種混合妥協的哲學方式變得完整。

而由後期靈知主義發展出的「摩尼教」則幹脆把 “精神與物質”的差異混同於 “善與惡”的差異。在藐視物質事物方面,他們比「斯多葛學派」走得更遠,禁止食肉,並宣稱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是罪惡的。

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後,靈知教派的影響力日漸減弱。「幻影教派」宣稱釘在十字架上的不是耶穌本人,而是他的某種幻影或替身。 穆罕默德承認耶穌也是一位先知,盡管無法和他自己相提並論,後來他也採納了幻影教派的觀點。

隨著基督教根基的日益牢固,它與《舊約》宗教的紛爭也愈演愈烈。*** 它認為猶太人沒有承認古代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所以是罪惡的。 從君士坦丁往後,「反閃族主義」變成了基督教狂熱的一種體面的形式,盡管宗教並不是狂熱分子唯一的動機。 反諷的是,曾經慘遭迫害的基督教一旦翻了身,竟然會同樣殘暴地對付一個堅持自己信仰的少數派。

教會的集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起初,主教是由各個地方教會成員選舉產生的。 羅馬主教權力越來越大,那只是在君士坦丁統治之後的事情。通過救濟窮人,教會有了一群依附者,這很像昔日羅馬元老院家族的作風。

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充斥著教義鬥爭,因此也給帝國帶來了不少騷亂。 阿利烏斯是亞歷山大的祭司,「阿利烏斯派」認為聖父的地位高於聖子,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最終獲得了勝利的「正統派」撒伯留斯則為相反的觀點辯護,認為聖父與聖子只是同一個神的兩個方面,兩者是 “同體異位”。****

在西羅馬帝國晚期和基督教時期,出生於四世紀中期的 安布洛斯、傑羅姆和奧古斯丁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加強了教會勢力,他們死後都被頌為聖徒。 在這三個人中,奧古斯丁是唯一的哲學家。 安布洛斯是一位無所畏懼的教會勢力的捍護者,為國家與教會的關係打下了基礎,這種關係盛行於整個中世紀。 傑羅姆是《聖經》最早的拉丁文譯者。
奧古斯丁進行的是神學和形而上學的思辨。 宗教改革前的舊教神學架構和改良宗教的主導原則主要歸功於他。宗教改革領袖 馬丁·路德本人就是「奧古斯丁教團」的僧侶。

修道生活始於四世紀的東羅馬帝國,起初它與教會並沒有什麼關係,後來終為教會所控制。 西方修道生活的決定性人物是 本篤,「本篤修士會」就是因他之名創建的。
本篤出生於羅馬貴族家庭, 20歲時對貴族安逸奢華的生活強烈反感,跑到一個洞穴裡隱居了3年。 公元520年他在 蒙特卡西諾建了一座修道院,該院成了本篤修士會的活動中心。 本篤制訂的教規告誡會員,要發誓保持 清貧、順從和貞潔。 但本篤並不喜歡東方僧侶的那種過於刻苦的修行,認為他們機械地理解基督教關於肉體有罪的觀點,才會互相比試,看誰能達到最高的捨身境界。 對於這些有害的怪觀念,本篤教規予以堅決制止。

出生於540年的 格里高利被譽為西方教會的第四位博士。 他在33歲時擔任城市行政長官,感覺到神的召喚,於是辭去官職,捨棄財產,當了一名本篤派僧侶。格里高利後來被選教皇,當時正值西羅馬政權崩潰後的混亂時期,意大利遭受 倫巴底人的踐踏,孱弱的東羅馬政權為 摩爾部族困擾,西哥特人和法蘭克人正在高盧交戰,撒克遜入侵者把不列顛變成了異教徒之地,異端繼續困擾著教會,道德的普遍淪喪開始損害那些應支配教士生活的基督教原則。 聖職交易泛濫,失控了近五百年之久。

正是席捲西方的極度混亂狀態使得格里高利能夠在前所未有的基礎上,建立起教皇的權威。 他主要通過給教士和世俗統治者大量寫信,並發布《主教法規》,為羅馬在管理一般教會事務的至上權力打下了基礎。*** 這部綱領性讀物在整個中世紀受到高度的推崇,還以希臘文譯本傳入了東正教。 受格里高利神學的影響,聖經研究轉變成象徵性的解釋,而忽視了純粹的歷史內容,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重新註意聖經的歷史內容。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羅素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49

SENSE隨筆150813早期基督教思想 (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3/sense%e9%9a%a8%e7%ad%86150813%e6%97%a9%e6%9c%9f%e5%9f%ba%e7%9d%a3%e6%95%99%e6%80%9d%e6%83%b3-%e4%b8%8b/

SENSE隨筆150813
早期基督教思想 (下)
執筆人:Kan

早期的基督教實際上是一種經過改革的猶太教,正如新教起源於舊教會內部的某種改革運動一樣。 公元前4年,猶太國由羅馬總督直接統轄。但猶太人並不喜歡羅馬的“神皇合一”機制,當然,基督教徒也是如此。 不過後者至少在原則上贊同謙卑的傳統;而前者卻在總體上顯得自大,這點頗像古典時代的希臘人。除了自己的神以外,猶太人頑固地拒絕承認任何其他的神。

公元66年,猶太人發動反抗羅馬的起義,經過四年殘酷戰爭之後,耶路撒冷被攻陷,神殿再次被摧毀。 這使得猶太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散落到各地。正如被放逐巴比倫時一樣,正統派變得更加苛嚴。***

公元1世紀之後,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對方看做完全不同的、勢不兩立的宗教。在西方,基督教煽起了一種反閃米特族情緒,使得猶太人從此生活在社會的邊緣,飽受迫害和剝削,這種情況直到他們於19世紀獲得政治權利才結束。只有在穆斯林國家,尤其是西班牙,猶太人才得以興旺起來。當穆斯林最終被逐出西班牙時,古典傳統和阿拉伯知識才通過通曉多種語言的猶太思想家大量傳授給了基督教士。

羅馬帝國的希臘化公民還是不承認基督應該是猶太人之神的兒子。*** 「靈知主義」彌補了這個缺陷,它是與基督教同時出現的一種宗教調和運動。按照靈知主義的觀點,可感知的物質世界是耶和華創造的,但耶和華實際上只是一位小神,它與最高神鬧翻之後,便出來作惡。終於,為了推翻《舊約》中的錯誤教義,最高神的兒子化做凡人降臨人間。這些觀點再加上一些柏拉圖思想,構成了靈知主義。它把希臘傳説的成分、俄耳浦斯神秘主義的因素、基督教義以及別的東方思想結合了起來,然後採取一種混合妥協的哲學方式變得完整。

而由後期靈知主義發展出的「摩尼教」則幹脆把 “精神與物質”的差異混同於 “善與惡”的差異。在藐視物質事物方面,他們比「斯多葛學派」走得更遠,禁止食肉,並宣稱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是罪惡的。

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後,靈知教派的影響力日漸減弱。「幻影教派」宣稱釘在十字架上的不是耶穌本人,而是他的某種幻影或替身。 穆罕默德承認耶穌也是一位先知,盡管無法和他自己相提並論,後來他也採納了幻影教派的觀點。

隨著基督教根基的日益牢固,它與《舊約》宗教的紛爭也愈演愈烈。*** 它認為猶太人沒有承認古代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所以是罪惡的。 從君士坦丁往後,「反閃族主義」變成了基督教狂熱的一種體面的形式,盡管宗教並不是狂熱分子唯一的動機。 反諷的是,曾經慘遭迫害的基督教一旦翻了身,竟然會同樣殘暴地對付一個堅持自己信仰的少數派。

教會的集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起初,主教是由各個地方教會成員選舉產生的。 羅馬主教權力越來越大,那只是在君士坦丁統治之後的事情。通過救濟窮人,教會有了一群依附者,這很像昔日羅馬元老院家族的作風。

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充斥著教義鬥爭,因此也給帝國帶來了不少騷亂。 阿利烏斯是亞歷山大的祭司,「阿利烏斯派」認為聖父的地位高於聖子,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最終獲得了勝利的「正統派」撒伯留斯則為相反的觀點辯護,認為聖父與聖子只是同一個神的兩個方面,兩者是 “同體異位”。****

在西羅馬帝國晚期和基督教時期,出生於四世紀中期的 安布洛斯、傑羅姆和奧古斯丁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加強了教會勢力,他們死後都被頌為聖徒。 在這三個人中,奧古斯丁是唯一的哲學家。 安布洛斯是一位無所畏懼的教會勢力的捍護者,為國家與教會的關係打下了基礎,這種關係盛行於整個中世紀。 傑羅姆是《聖經》最早的拉丁文譯者。
奧古斯丁進行的是神學和形而上學的思辨。 宗教改革前的舊教神學架構和改良宗教的主導原則主要歸功於他。宗教改革領袖 馬丁·路德本人就是「奧古斯丁教團」的僧侶。

修道生活始於四世紀的東羅馬帝國,起初它與教會並沒有什麼關係,後來終為教會所控制。 西方修道生活的決定性人物是 本篤,「本篤修士會」就是因他之名創建的。
本篤出生於羅馬貴族家庭, 20歲時對貴族安逸奢華的生活強烈反感,跑到一個洞穴裡隱居了3年。 公元520年他在 蒙特卡西諾建了一座修道院,該院成了本篤修士會的活動中心。 本篤制訂的教規告誡會員,要發誓保持 清貧、順從和貞潔。 但本篤並不喜歡東方僧侶的那種過於刻苦的修行,認為他們機械地理解基督教關於肉體有罪的觀點,才會互相比試,看誰能達到最高的捨身境界。 對於這些有害的怪觀念,本篤教規予以堅決制止。

出生於540年的 格里高利被譽為西方教會的第四位博士。 他在33歲時擔任城市行政長官,感覺到神的召喚,於是辭去官職,捨棄財產,當了一名本篤派僧侶。格里高利後來被選教皇,當時正值西羅馬政權崩潰後的混亂時期,意大利遭受 倫巴底人的踐踏,孱弱的東羅馬政權為 摩爾部族困擾,西哥特人和法蘭克人正在高盧交戰,撒克遜入侵者把不列顛變成了異教徒之地,異端繼續困擾著教會,道德的普遍淪喪開始損害那些應支配教士生活的基督教原則。 聖職交易泛濫,失控了近五百年之久。

正是席捲西方的極度混亂狀態使得格里高利能夠在前所未有的基礎上,建立起教皇的權威。 他主要通過給教士和世俗統治者大量寫信,並發布《主教法規》,為羅馬在管理一般教會事務的至上權力打下了基礎。*** 這部綱領性讀物在整個中世紀受到高度的推崇,還以希臘文譯本傳入了東正教。 受格里高利神學的影響,聖經研究轉變成象徵性的解釋,而忽視了純粹的歷史內容,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重新註意聖經的歷史內容。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羅素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00

IS中國人質遇害疑因傳播基督教

1 : GS(14)@2017-06-11 16:08:59

兩名中國男女上月在巴基斯坦被武裝人員綁架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承認已殺害兩人。內媒昨揭露箇中內情,指兩人表面在當地任中文教師,實情是在南韓人帶領下在當地傳播基督教。而他們所處地區是穆斯林聚集區,疑因宗教因素成為IS的目標。


11人安排回國

報道稱,遇害的李欣恆(譯音)和孟麗思(譯音)均為90後,去年11月隨一名南韓人,前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達的真納鎮地區,一家由南韓人開辦名為ARK Academy的語言學校,校內一共有13名中國人。據稱,他們除了學習烏爾都語外,還進行宗教活動,並會以3到5人為一組分頭外出,拜訪當地居民、邀請參加基督教活動。曾參與活動的當地人表示,活動基本是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宗教儀式」。中國人在當地宣講基督教的經典、播放具基督教色彩的音樂,但當地人基本都是伊斯蘭教信徒,俾路支省更加是長期極端主義勢力活躍地區。兩人被綁後,另外11人在當地警方和中國使領館人員安排下返國。報道指,南韓多年來向海外派遣基督教傳教士,在中東伊斯蘭國家傳教很早就成為關注焦點。中國外交部曾表示,了解及查證兩人是否已遇害。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1/20051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