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水門事件or超級陰謀論:兩位美國總統的“戰爭”

現在華盛頓的政治氣候只用一個詞便能很好地概括——陰謀。把一個全新的陰謀論擺上桌面,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只用了4條推特。

過去的這個周末,照例在佛羅里達州與核心幕僚開會的特朗普連發4條推特,大意是,剛剛聽說前總統奧巴馬在自己競選期間在紐約特朗普大廈的辦公地點實施竊聽,特朗普大呼這是“麥卡錫主義”,並以尼克松時期的“水門事件”相比。

白宮隨即跟進,重申特朗普的主張,要求國會對此事展開調查。但緊接著,聯邦調查局(FBI)則要求司法部公開拒絕特朗普的主張。

特朗普稱奧巴馬竊聽自己

FBI局長詹姆斯·科米認為,特朗普對奧巴馬的指控純屬無中生有,而這種行為必須被糾正。科米迅速對此作出表態的原因在於,作為美國最重要的情報機構,若總統要進行竊聽,FBI必定參與實施,因此,如果指責奧巴馬竊聽總統候選人,那就意味著總統濫用情報機構,而且FBI違反法律。

“特朗普總統要求將此(竊聽事件)涵蓋在針對官員與俄羅斯關系的調查當中,國會的兩個情報委員會應該行使他們的監督職責,對2016年(的大選中)行政調查權是否遭濫用做出定奪。”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在聲明中表示,“報告”顯示了“非常令人不安”的竊聽行為。

而奧巴馬也通過發言人劉易斯進行反擊:“奧巴馬政府的首要規則就是白宮官員決不能幹涉任何由司法部牽頭的獨立調查。”

證據不足

在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後,可以得出兩個基本判斷:首先是特朗普對奧巴馬竊聽自己的指責並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其次是這樣的指責很有理由被認為是意圖將公眾的註意力從對特朗普內閣“通俄門”的調查上轉移開來,或者說是幹擾國會情報委員會的調查重點。

無論在推文上還是此後的聲明中,特朗普所提出的指責並沒有附上任何證據或者媒體報道,唯一可以被視為特朗普做此判斷的依據的,就是右翼媒體布萊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和其所引用的保守派電臺節目提及的內容,這些內容稱奧巴馬在去年10月曾發過密令,授權情報部門監聽特朗普以及在特朗普大廈中工作的競選團隊副手們的電話。

特朗普大廈

可是,布萊特巴特新聞網是由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操持出來的媒體,該網站充斥大量右翼觀點,是“另類右翼”(Alt-Right)的主陣地,而這些觀點的擁躉也多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特朗普引用如此立場鮮明的媒體做依據,說服力可想而知。

特朗普也並非首次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對政治對手言之鑿鑿地提出指責。比如,在他上任之初便提出過美國大選出現選票欺詐,即有數百萬非法選民參與了大選,存在同個選民跨州重複投票,已故選民“複活”投票,非公民投票等非法行為,有300萬~500萬非法選票投給了對手希拉里,導致他最終雖然贏得選舉人票,卻輸掉了普選票……

白宮顧問米勒也曾密集就此事為特朗普辯護,但同樣被指責拿不出選票欺詐的證據。至今,已經幾乎沒人再提起選票欺詐的事情,特朗普也仍未拿出任何證據佐證他的指責。

如果沿用特朗普的指責中所提的思路,那麽FBI必定經手過奧巴馬的密令,但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在電視新聞連線中明確表示,當時情報機構並沒有開展針對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的竊聽活動。

《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位匿名情報人士的話稱,特朗普的判斷不合邏輯,因為只有在為調查某個為他國工作的間諜或者證實某個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時,才會對某棟建築的電話線和網絡進行情報搜集,如果特朗普的指責屬實,那代表已有聯邦法官判定特朗普與某起案件或外國勢力有牽連。

特朗普與司法部長塞申斯(左)

轉移輿論註意力?

再從另一角度分析,“水門事件”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出名的政治醜聞之一,特朗普造出一個“新水門事件”的概念,可以說是在輿論場中投下一顆重磅炸彈,無論最終是真是假,但轉移公眾視線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從此前的一些事件來看,包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和司法部長塞申斯的“通俄門”,這些顯然是對特朗普內閣不利的。可以確定的是,在塞申斯的事件還沒完全發酵完之時,特朗普便拋出“新水門事件”,已經成功地轉移了輿論的註意力。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華盛頓政治角力的重點,已經從前段時間的兩黨分裂和白宮派系鬥爭,演變為對政治透明度的質疑,加上這些試圖用陰謀扳倒政治對手的手段,不斷刷新政治鬥爭下線。

比如,在國會演講中被認為“開始有總統樣”後,特朗普便奮起反擊,在推特上稱將對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arles Schumer)和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與俄羅斯的關系展開調查。他還稱奧巴馬與“通俄門”事件核心、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Sergei Kislyak)一共見過22次面,僅去年就有4次。

在隱瞞了和俄羅斯大使之間通話的事實被揭露後,弗林被迫辭職,但此後,塞申斯也被曝出與基斯利亞克有過兩次會面,最近一次是10月份在自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辦公室里。很快,塞申斯為自己辯護稱,他從未在特朗普競選期間與任何俄羅斯特工或者與俄方有關系的中間人進行會面,否認與俄方“不斷交換信息”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76

水門翻版?

"I hope you can let this go,"
一句說話,既成為全球茶餘飯後討論熱點、七段英文字,不單牽動全球市場,更隨時成為改寫歷史重要的一句。

美媒爆出,前FBI局長科米筆錄會議記錄顯示,特朗普曾親自提出,希望停止FBI調查牽涉秘密跟俄羅斯聯繫而被辭職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之後無耐,科米就被解僱。

期間,曾經有美媒更披露,特朗普要求科米效忠投誠,美國政壇於是懷疑,弗林由於與俄羅斯有秘密聯繫而下台,而科米領導的FBI正在調查事件。

但特朗普為免揭出更多不為人知事情,先軟後硬,炒科米以為為後患忠消除。

並且在社交平合一句語帶恐嚇留言,當日提醒對方確保無被錄音,到今日,有記錄在案的並非錄音,而是文字。

呢單美國各大媒體形容為White House Crisis大新聞,重點在於,特朗普可能已經構成濫權及防礙司法。

而後者,正正可以觸及國會啟動彈劾門檻。

查實,從老Trump上台後,博彩公司對特老爺任內被彈核賠率一直大熱,而科米事件後,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四成八受訪者支持彈核老Trump。

但要留意,負責民調機構Public Policy Polling,屬於民主黨陣營。

如果特朗普事件越鬧越大的話,科米,幾乎肯定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政壇歷史最重要及最傳奇的一員。

希姐當日敗選,矛頭直指科米,希姐至今仍然耿耿於懷,恨科米程度,力逼最年對萊溫!

現在,老Trump政權被現危機,主角亦是科米。

美元急跌,美股期指全日捱沽。聰明如華爾街大鱷深明,政治市已經確立,而政治市亦是最容易製造過份恐慌,及希望假象的工具。

以後,更多消息,更多分析當消息的資訊,完全可以令股市及其它市場一切盡在掌握中。

而同一時間,Trump trade已經被交易員改為 Trump bump; Trump Slump: Trump Dump,去到尾,風向標高盛已經改口,六月加息機會仍高,但機會下跌。

美國國會對上一次彈核總統,要數九十年代末的克林頓,而最震憾,當然是水門事件令尼克遜辭職下台。

當年,尼老爺正正詳涉防礙司法,但跟福特協議,獲得特赦。

綜合美媒及評論,老Trump有望過骨,未必出事。但由於對主流媒體,及一線大報樹敵太多,Trump只會繼續被死咬不放。

以美媒關係網,利益分配不平衡的一日出現,政商界勢必更多Trump累材料爆出。

紐約時報今日社市呼籲共和黨提早止蝕,似乎仍為時尚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70

水門事件尼克遜獲特赦

1 : GS(14)@2016-11-11 08:07:15

【話你知】美國總統特赦政治盟友,過去有不少具爭議的先例,經典例子是1974年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辭職後,繼任人福特在同年宣佈特赦他。福特當年頒佈的特赦令,涵蓋尼克遜於1969至1974年在任總統期間,「已干犯或可能干犯」的任何罪行。福特解釋這是為了避免水門事件引發的龐大訴訟進一步傷害國家。當時尼克遜尚未被落案起訴,沒向福特要求特赦,也沒表示接受,但根據最高法院在1927年的案例,無條件特赦無論是否得到當事人接受亦屬有效。希拉莉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在2001年卸任前,特赦了利用家中電腦儲存機密資料的中央情報局局長多伊奇(John Deutch)。當年多伊奇有簽署認罪協議,但未被正式起訴。另外,克林頓又特赦涉嫌逃稅的民主黨金主里奇(Marc Rich),事件令聯邦調查局起疑,但經調查後最終沒有人被起訴。美國Politico網站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90

如水門案「周六晚大屠殺」揭施政混亂

1 : GS(14)@2017-02-02 02:33:51

美國總統特朗普怒炒抗令署理司法部長耶茨事件,令人聯想起當年水門醜聞中,有類似一幕。尼克遜總統1973年為掩飾下令在華盛頓水門大廈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裝偷聽器,先後命令時任正副司法部長理查森(Elliot Richardson)和拉克爾肖斯(William Ruckelshaus),罷免水門案特別檢察官考克斯(Archibald Cox),兩人抗命,同一晚「被辭職」,被稱為「周六晚大屠殺」(Saturday Night Massacre)。尼克遜後在國會彈劾前辭職。現年84歲的拉克爾肖斯向《西雅圖時報》表示,「總統是民選的,你不是」,當年抗命是因為認為尼克遜命令「根本是錯誤」,「無法過良心一關」,抗命時已準備被辭退。他說不清楚耶茨的法律爭拗點,但指「總統下令應小心,因為弄到如斯田地,無助履行職務」。有份揭發水門醜聞的名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指特朗普有權炒耶茨,但不明智,反映施政混亂,又認為特朗普雖不像尼克遜那樣妨礙司法公正,跟水門案不同,但指他以「威權公告」妨礙美國原則。


邊防人員阻移民見律師

英國《衞報》有評論則指,法庭雖向受影響移民發出人身保護令,但多個機場的邊防人員被指拒絕被扣移民接觸律師,如證實白宮命令他們違抗法庭命令,美國將法治無存,陷憲制危機,特朗普可被彈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西雅圖時報》/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1/199145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19

水門翻版 總統干預司法調查

1 : GS(14)@2017-05-13 02:04:03

特朗普炒科米,輿論和民主黨隨即指有水門事件影子,總統明目張膽干預司法調查,就像尼克遜1973年下令辭退查水門案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Archibald Cox),導致抗令的正副司法部長辭職的「星期六晚大屠殺」那樣。



■考克斯

CNN:最危險的舉動

《紐約時報》指出,此後美國總統都沒有開除查自己的調查負責人,就算開除FBI局長都要三思,唯一一次是克林頓1993年炒濫用公帑的威廉.塞申斯(William Sessions),都被批有政治動機,繼任局長的弗里(Louis Freeh)雖力撐查克林頓性醜聞的獨立檢察官,克林頓都不敢開除他。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特約編輯西里薩(Chris Cillizza)指這是特朗普當總統後最令人意外又最危險的舉動,即使炒科米的原因真的與通俄調查無關,亦令人覺得凡是調查結論不合他意的人,特朗普都會手起刀落,就算十年任期只過1/3的FBI局長也不例外。《紐時》指特朗普或認為民主黨人痛恨科米令希拉莉敗選,會支持或默許他炒科米,但若他這樣想就失算,因為民主黨人隨即倒轉槍頭譴責特朗普炒科米,並要求獨立調查「通俄門」。尼克遜圖書館前館長納夫塔利則指,事件與「星期六晚大屠殺」略有不同,因科米並非專責查通俄,沒有他FBI仍會查下去,指這是特朗普另一失算,令人加深懷疑他有事要隱瞞。美國有線新聞網/《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1/200176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95

白宮錄音揭尼克遜掩飾水門案

1 : GS(14)@2017-05-14 10:50:51

特朗普警告科米他們之間的對話或已被錄音,是「水門案」後首位公開暗示白宮有秘密錄音的總統。但前總統尼克遜(圖)的前車可鑑,在白宮錄音猶如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小羅斯福後,美國歷任總統都會在白宮進行對話錄音,包括在錄音中表現超卓危機處理能力而獲讚譽的甘迺迪,以及其繼任人詹森,但這習慣到間接被錄音推下台的尼克遜為止。


總統錄音屬民眾所有

1972年,當時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所在的華盛頓水門綜合大廈,被發現遭不速之客潛入安裝偷聽器,聯邦調查局(FBI)其後發現他們受時任共和黨籍總統尼克遜的政治捐款資助,更有白宮幕僚挺身指出尼克遜在整個白宮設置錄音系統,促使聯邦最高法院下令尼克遜交出足以證明他掩飾水門案的錄音,最終令他在1974年辭職。專家認為,水門案對尼克遜後歷任總統的教訓是-別錄下橢圓形辦公室中的對話,因這只會令自己惹麻煩,尼克遜後各總統甚至不敢拿白宮錄音開玩笑。而水門案後訂立的《總統紀錄法》亦列明總統錄音屬民眾所有,最終可以公開,銷毀更是罪行。聯邦法例容許對話在至少一名參與者知情下錄音,特朗普大廈所在的紐約州亦然,其馬拉阿歌別墅所在的佛羅里達州則要求錄音在所有參與者同意下進行。據悉特朗普從商時偶爾會為電話通話錄音,競選期間相信亦有錄下團隊成員電話對話。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4/20020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