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毅行出哲學:身體與我

1 : GS(14)@2012-06-23 14:16: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2/16449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47

毅行出哲學:仍在跑

1 : GS(14)@2012-07-07 17:52: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6/164897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123

毅行出哲學: Sports Writing和 Sportswriting

1 : GS(14)@2012-07-20 16:40: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8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91

毅行出哲學:能者居之運動

1 : GS(14)@2012-08-03 13:34: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03/16572530
參加奧運是運動員的終極目標,運動員在全世界面前,跟最頂級運動員較量,同時為國家爭光。各國選拔參賽者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些運動由體育機構選出參賽者,有些運動的參賽資格由一場比賽決定,例如長跑,最先過終點便可代表國家出戰奧運。世界紀錄保持者因傷在奧運遴選賽成績欠佳,對不起,四年後見。
肯去跑已是勝利
有人會覺得這種遴選方法不公平,一些選手實力明顯高一籌,因為偶發事件,影響遴選賽成績,落選不合理。有些國家容許體育機構酌情處理,有些無情講,一場比賽決勝負,無得上訴。我喜歡鐵面無私一場定勝負的方法,可能因為我不信任黑箱作業「選出」參賽者的方法。所謂偶發事件,其實未必偶發,奧運比賽時或者也會出現,偶發是比賽一部份。大部份國家奧運長跑遴選,是一場定勝負,我認為合情合理,因為我認為跑步是一項能者居之的運動。
跑步不需名師指導,不需高科技器材,只要一對跑鞋(最近流行赤腳跑,鞋也不需要)。不管天氣多壞,最近工作多忙,跑步者需要一早起床,走出門口,跑。跑步成功與否,看自己。對於頂級運動員,第一個過終點便是冠軍;對於普羅跑步者,肯出去跑,跑到自己定下的目標,便是勝利。
可是,世上真的有意外發生,例如頂級運動員比賽前受傷,一場定勝負始終有點不對勁。近年香港跑步者流行參加海外馬拉松,增加參加比賽機會,我親身遇過或聽過不少關於跑步者比賽前患感冒或腳傷的例子,跑步者大呼不公平,辛辛苦苦操練,最後因為傷病而跑不出應跑到的成績。
我不認同這態度,因為我不認同這是「不公平」,因為管理身體是跑步的重要部份。比賽前受傷,代表跑步者操練過度劇烈,而操練過度劇烈的成因,很大可能是跑步者挑戰一個自己身體未能負荷的目標。比賽前感冒的原因,很可能也是操練過度劇烈,身體防禦系統失靈,這不是天意,也不是運滯,而是過度進取,是跑步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頂級運動員更加不值得同情,他們長時間劇烈操練,怎樣減少受傷可能性是操練的一部份。在高水平劇烈操練,運動員在受傷和康復之間不停游走,帶傷上陣司空見慣。我幾敢肯定,頂級運動員跟我們其中最大分別,是忍痛能力。
跑步真好,讓我們體驗能者居之精神的真諦。平日我們姓賴,有事發生一定不關自己事,錯在人家,多數是政府。跑步是一個付出和收穫成正比的交易,在其他跑步者面前姓賴,只會引來笑話。
在能者居之這座大山面前,避免失望的方法,是管理自己的期望。首先,不要為自己定下太進取目標,日操夜操,受傷是必然,忍痛能力較低的人一定要循序漸進,然後不停告訴自己,肯去跑已是勝利。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12

毅行出哲學:你有冇贏?

1 : GS(14)@2012-08-10 14:06: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0/16591450
「你有冇贏?」這是我參加完長跑比賽,回家後小男孩問的第一個問題。前一晚我告訴他參加比賽,他今日期望我帶一個獎盃回家,但我只帶回一塊號碼布,小男孩立即走回自己的世界。遇到這些時刻,身為人父,不想錯過這機會,希望教導兒子贏輸不代表一切,為參加比賽定下目標,過程中付出努力,也是一種成就……小男孩不耐煩再問:「咁你即係輸咗?」
小男孩長大之後,將有自己的獨立生活,我可能不會知道父母對他的影響實際有多大,但我慶幸他成長時接觸過跑步。跑步是教導子女的好工具,我幾肯定小男孩長大後會記得,父親曾經愛好跑步,雖然從未贏過獎盃,而贏不到獎盃後,總是跟他講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
跑步教仔 自己得益
跑步重點是以身作則,不是用口講,而是身體力行。每次跑完回家,小男孩看到我不是全身濕透,便是滿腳泥濘,他知道這是一件難事。他親眼見到我不怕辛苦去做一件難事,過程中全力以赴,雖然贏不到獎盃,仍開開心心回家,然後重複做這件事。小孩子未必完全理解到箇中奧妙,但這些影像和回憶不容易磨滅,因為我不是做一兩次,而是不斷地做,很多時邀請他做啦啦隊。
有時候我會受傷,他會好奇問長問短,我會跟他解釋,受傷是我不小心或者過份進取,做一些自己未有能力做的事情。這不是跑步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不過從受傷中我學到多一點東西,下一次盡量不再犯,但我不會因受傷退縮,康復後我會再跑。
小男孩會記得我為了操練,生活上作出調整。星期日他睡醒時見到我,我已操練完畢,我告訴他,6點未夠我已出門口。他遲一點會了解,這些時間安排不是巧合,為了跑步,我要作出特別安排。重點是,跑步要坐言起行,走出門口,不管天是多黑。
小男孩會知道跑步對身體好,我感冒頻率比他少。他開始知道早睡的重要,前一晚睡得不夠,第二日上課時力不從心,他開始感覺到遲睡跟體力之間的關係。他好像明白我早睡早起的原因。
我當然知道,跟小男孩講解一些對他來說深奧的概念,他不可能完全吸收,但我相信他會記得這些資料碎片,即使在他記憶中,父親的跑步哲學,總是又長氣又難明。我以跑步教仔,其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自己也在學習,我是同時說給自己聽。跑步讓我去想,只想不做是太浪費,我的方法是我一面跑,一面跟小男孩講道理,一人跑,二人學,多化算。我更大的期望是,不久將來,二人跑,二人學,可以互相交流。因此,我要確保自己身心長跑長有。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52

毅行出哲學: Peak at the right time

1 : GS(14)@2012-08-17 11:59: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7/16612000
我很喜歡用這詞語── Rise to the occasion,對自己和同事都有這期望,不但要做得好,還要在最應該做好的時候做得好。這詞語的重點是 Rise,意味著要比現在做得更好,甚至是創造自己最好成績。在運動,甚麼時候到達高峰,決定運動員成敗。高峰是 Peak,運動界 Peak可作動詞用,最理想情況是 Peak at the right time,在最重要賽事到達高峰。
我喜歡睇奧運,因為是四年一次,四年一次令奧運變成獨一無二競技比賽,性質變得矜貴,每一個參賽者都帶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比賽過程製造出澎湃感情。運動員日練夜練,為了四年一度的一場大賽,稍有差池,四年後見,運動員承受外人沒法理解的壓力。奧運選手要準確計算自己的表現,希望自己在奧運期間 Peak,創出自己最佳成績。
奧運百米決賽 五人創佳績
以最多人關心的男子100米短跑為例,看運動員在奧運期間 Peak能力。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牙買加飛人保特身上,保特在牙買加遴選賽輸給師弟比歷克,賽前不少人質疑保特能否衞冕。結果保特以9秒63奪金,刷新奧運成績,時間比四年前京奧奪金更快,是他三年來最佳成績。保特不愧為地上最強, Peak at the right time,衞冕成功,可牙擦多四年。
能夠出席奧運男子100米短跑,在分組賽出線,晉身決賽,最後八強肯定可稱之為世界飛人。所有人注意力集中在保特身上,我細看其他選手成績,看其他選手有否 Peak at the right time的本領。
決賽八位選手,其中牙買加鮑維爾比賽中受傷。第二名比歷克9秒75,平個人最佳成績;第三名美國基寧9秒79,刷新個人最佳成績;第四名美國基爾9秒80,刷新個人次佳成績;第五名美國賴恩庇利9秒88,平個人最佳成績;第六名荷蘭馬天拿9秒94;第七名千里達李察湯臣9秒98。八人之中,五人以自己最佳或平自己最佳成績完成比賽,這就是 Peak at the right time。其他人做出最好成績,也敵不過保特,賽後大家笑著識英雄重英雄。
不能早不能遲 講容易過做
另外,男子800米賽金牌得主肯雅魯迪沙創出世界紀錄,決賽八位選手中,七人刷新個人最佳成績,另外一位創個人本季最佳成績,這些表現都不是巧合。
Peak at the right time講容易過做,特別是奧運運動員,需要在不同時間 Peak多次,例如奧運選手大都要參加遴選賽, Peak一次不夠,最少要兩次。不少奧運運動員犯的大錯,是早了 Peak,到了奧運,做不出最佳成績。
我好清楚甚麼是 Peak at the right time,因為我接受自己的 Peak已過。我要挑戰自己的 Peak,需要的投入,今日我可能不能付出,或者身體根本負荷不了。今日我仍在跑,其中最大驕傲,是我可能永不能再闖高峰,但我仍認真、開開心心地在跑。
蔡東豪
http://trailwalkerasphilosoph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83

毅行出哲學:三代香港人

1 : GS(14)@2012-08-31 11:15: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1/18004538
剛於8月26日出征北海道馬拉松,賽前操練不足,因為懶,因為忙,因為感冒,因為香港夏天太熱,無得練,現在發現北海道夏天也很熱。馬拉松不變,變的是跑手,這道理我已掌握。賽前同TC商量策略,一致同意我不可能以我正常速度跑完42K,我要接受會慢,接受要行。賽前調整自己心理,我以為一切會順利。
我知道雙腳只有25K的力,前段慢一點,減少帶酸,希望把跑程拉長一點。可能受大賽氣氛影響,怎慢也不夠慢,(20K時間是2小時8分),跑到25K雙腳開始投降,又硬又痛又抽筋,我開始行多過跑,這時候我在計數,即使我又行又跑,也可以在五個多小時完成,這時候我的心情仍頗輕鬆。
冇睇Cut-off時間 險遭抬上車
到34K左近,我聽到後面有警車作廣播,警車後面有由幾輛旅遊巴組成的車隊,我聽不懂,沒理會,不過廣播聲量越來越大,即是警車越來越逼近。我跑到35K之際,工作人員突然手拉手攔在我面前,這剎那我恍然大悟,警車和巴士是掃人上車,我面前的人鏈是攔阻參賽者繼續前進。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奉公守法停下腳步,接受現實,一是……我加速衝破人鏈,工作人員試圖追我,但此刻我保特上身。捱了35K上車?No way!
心想過了35K Cut-off,應該安全,慢下腳步回氣兼定驚,但過了不久,我又聽到討厭的警車廣播。我覺得整件事好怪,我已經過了35K,還有7K,即使行回終點,一定可在六小時內完成。賽前參賽者都有一本Program,我揭了幾頁沒認真看過,一來是日文,唔識睇,二來就算睇,也不會留意Cut-off時間。喂,老友,我假假哋兩年前也以三字頭完成香港馬拉松,研究Cut-off時間是我老友Vivian才會做。我記得早幾年她選擇東京馬拉松而不是香港馬拉松,就是因為Cut-off時間較長。北海道馬拉松不可能兇狠至5小時完成吧!
警車廣播又接近,我在想,一架車以最慢低速向前行,速度怎慢應該也慢不過一個人行,即是我不能行,要跑餘下7K。想到這裡,我想放棄,我能夠跑的話,就不會出現在這困境,但山長水遠來到北海道,跑了大半路程上巴士,我接受不到。
我在警車廣播聲浪下,拼盡力跑36K、37K、38K、39K,我不是說笑,過了40K,才聽不到廣播。大家試想,跑40K才被掃上巴士,我一定瞓唔著。最後我以5小時04分過終點,過了終點我崩潰至坐下不能動,幾分鐘後我見到終點拉閘,工作人員趕我走,他們要清場。
回酒店拿本Program看,人家寫得清清楚楚,只是我沒有留意,果然最後一個Cut-off Point是40K,總完成時間不可慢過5小時05分。發夢也想不到,在日本有一個五小時要完成的馬拉松。
獎牌掛在頸上,我滿足至難以形容。兩年參加了四次馬拉松,完成時間試過三字頭、四字頭,現在五字頭,橫跨三代。我是驕傲三代香港人。
PS:精B成績:Tommy:4小時16分;Nelson:4小時36分。北海道夏天溫度是30幾度,七成賽程在無遮無擋的公路上跑。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32

毅行出哲學:大話精

1 : GS(14)@2012-09-07 12:41: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07/18010073
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瑞安(Paul Ryan)42歲,年輕有內涵,體格弗到漏油,有料兼有型,被譽為羅姆尼最有威力武器。瑞安最近接受《Runner's World》雜誌訪問,指年輕時曾參加馬拉松,最佳成績是2小時50幾分鐘,記者翻查紀錄,發現瑞安的成績是4小時1分。瑞安承認記錯,指賽事是22年前,他弄錯了。這件事在政界和跑步界掀起滿城風雨,大家的疑問是,瑞安是記錯抑或講大話?
瑞安支持者指這是小事一宗,記錯22年前的事有何稀奇,他完成馬拉松,比大部份肚滿腸肥的政客積極得多,代表領袖最需要的毅力和行動。把記錯馬拉松成績上綱上線,是可恥行為。
我認為瑞安講大話。2小時50多分對任何業餘跑步者來說,都是了不起的成績,當事人不可能記不清楚時間,他的「50幾分鐘」已露出馬腳。2小時50幾分完成者不但記得分鐘,甚至可能記得秒鐘。對於未參加過馬拉松的讀者,我要解釋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的分別,不是數字上的20%,更貼切可能是100%,即分別是天與地。
馬拉松成績難記錯
《紐約客》記者找到多位參加同一個馬拉松的參賽者,他們成績跟瑞安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記得完成時間,記憶和實際時間出入最多是三兩分鐘。對於跑步者,馬拉松成績不是一個普通數字,瑞安把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弄錯,不管是22年前,對跑步者來說,是難以置信。
跑步者不會容易忘記馬拉松時間,因為時間代表了跑步者的身份,他怎看待跑步這回事,怎練習,怎面對比賽壓力,所有故事都藏在數字之中。跑步者跑步時想著時間,跟跑友談話內容圍繞著時間,時間在跑步者生活中無處不在。記錯22年前的事情不稀奇,把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弄錯,我不接受,我認為瑞安不是記錯,而是講大話。
我更想分析,是為何瑞安要講大話。在美國人眼中,瑞安形象健康至無人能及,他曾跑馬拉松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為何要作大?再者,吹水認叻這些事情所有人都做,不過重點是背景,在酒吧幾個男人鬥噴口水是一回事,接受記者訪問作大卻是另一回事。馬拉松風波後,瑞安最令人擔心的地方,可能是他的判斷。羅姆尼和奧巴馬選情勢均力敵,羅姆尼隨時勝出,他有甚麼三長兩短,瑞安將成為美國總統。
我認為瑞安是一個大話精。瑞安是政壇金童子,政途一帆風順,他一直被傳媒視為叻人,他習慣了其他人對他的說話照單全收,因為他是瑞安。政治環境容易製造自我沉醉的大話精,這些大話精講大話不一定是想搵錢、認叻、上位、脫險,他們講大話純粹是因為他們知道其他人無條件不相信他們,即使有人提出懷疑,他們總有辦法以他們的語言偽術過關。瑞安不幸的地方是,他走進跑步這不容大話精的地方。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53

毅行出哲學: 一個人的毅行者:HK-100 TC

1 : GS(14)@2013-01-27 15:38: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125/18145963
我和Tony的精B隊,原班人馬連續五年參加毅行者,不知是否一項紀錄。我們經歷過「掛靴」及「復出」的掙扎,知道條條心路通毅行,所以去年底毅行者賽事之後,立刻「續約」。跟著來的四季生活安排,再度圍繞著這件四人一起做的事。
一次跑步時,我提起HK-100個人毅行者賽事,隊友同聲說,「一個人走100公里?沒有隊友支持,會辛苦及慢很多。」要知道,毅行者成績是最低公約數。四個人一起走得比個人快,是傳說中的「四人八腿一條心」境界,原來隊友都一致認同。那一刻很感動,亦好奇:獨自走100公里,是怎樣的體驗?於是,除了Tony無暇操練,精B決定參加今年的HK-100。
HK-100是正式國際超長馬拉松賽事,今年是第三屆。賽道前半程環繞西貢半島,時平坦時崎嶇;後半程接回麥理浩徑,橫跨幾個山嶺,最後才上最高點,在大帽山腳完成,是挑戰耐力和智慧的設計。我們操練了三課小半程,摸熟麥徑以外的新路。我還獨自預演一課,評估能力,訂下17至18小時的目標。
惡搞孤星淚 哼歌向前行
比賽那天,早上如常完成當天的工作。這幾年習慣了忙裡偷閒地「玩山」,穿的、吃的每次一樣,出門前才準備,遺漏了甚麼,就用隊友的。今次個人比賽,不敢怠慢,細心點算賽會規定的隨身用品,然後在腦海沿著地圖預走一次,就是比賽的熱身。出發途中,在面書留言:
「第一次個人100k。未來16至18小時,將會是自己同自己守望相助,理性和衝動的激辯,興奮和絕望的起落。這一刻我知道,只要完成就是成功,希望不會忘記。」
來到起步點北潭湧,遇到很多面善的朋友。千多位參賽者聚在一起,嘉年華氣氛和毅行者無異。
比賽開始。在爽冷的好天氣下,沒有隊友互相提點、沒有精B特色的「吹水限速」機制,前半程比預計快了半小時。在支援站見到Tony和Tommy時,跑步的體力已用完。仰望橫在眼前600多米高的馬鞍山,不敢多想,接過止痛藥,心裡哼著惡搞孤星淚的苦力之歌〝look down,look down,the road keeps going up;look down,look down,you'll never see the end.〞一步一步踏上山巔。
開始入黑,山路上選手之間距離漸遠,各自獨行。途中多次撞牆(體能衰竭),頭昏腳浮不為外人道,難忘的是揮不去的恐懼。現在已是這樣辛苦,剩下的高山怎辦?定下的目標,達不到怎辦?沒有隊友的開解,漆黑中看不到景物來分散心神,惟有提醒自已,〝Many fears are born of fatigue and loneliness〞,不要胡思亂想。
然而,Tony在這裡寫過,感覺由大腦這個中央指揮官決定,它除了不斷發出警告、痛感,以保護身體不會過勞,亦會在適當時候令人振作、興奮。不知過了多久,腳步漸覺輕柔。我知道,second wind(體力耗盡後復原)來了。經過體能和心情的大起大落後,開始心安理得,不再恐懼。
那夜還會有第三風、第四風。在山和高牆面前,只能關掉iPhone,放下計算、虛妄,記著「只要完成」,look down, look down……
終於來到大帽山最高點。環望山下景色,心想,明年再見。然後放開腳步,讓重力送我到終點。
後記:多謝KK
好友KK(毅行者先生)比賽前用按摩法助我放鬆繃緊的膝蓋,讓我下山能跑。他還再三叮囑,亂石路上一定要選平位落腳。多年前和他一起比賽時,我做不到,總是求方便踏著石面跳過。現在年紀大了,不得不老實地每步看清楚才踏下去。今次雙腳終於找到節奏,告訴我,這才算是跑山。比賽成績比預期快了一個半小時,全靠KK。
編按:今期毅行出哲學由蔡東豪好友TC執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98

毅行出哲學:馬拉松Flaneur 蔡東豪

1 : GS(14)@2013-04-13 16:48: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412/18225514

                在東京跑完馬拉松後兩日,腳開始痕,約朋友朝早跑步,他婉拒了,他的解釋令我愕然,他說他其實不太喜歡跑步。不喜歡跑步,但他每年參加多項長跑比賽,尤其喜歡參加外國馬拉松。我想深一層,身邊有好幾個人跟這位朋友一樣,不太喜歡跑步,但很喜歡四處跑馬拉松。我稱這些人為馬拉松Flaneur。
Flaneur解作浪遊者,以自己一套方式,漫遊觀察城市文化。浪遊者混在人群中,保持一種速度、一種距離,觀察四周的人和事。馬拉松浪遊者的觀察工具,除了是眼睛和心靈,還有一雙在跑的腳。
很多人形容參加外國舉行的馬拉松,為一場多姿多采的盛宴。這幾年香港人三五成群出外參加馬拉松,已成風氣,多間旅行社專辦外國馬拉松旅行團。我跑齡淺,但也逐漸明白盛宴的意義。到外國參加馬拉松,多數是一班朋友一起去,在計劃階段已很熱鬧,朋友七嘴八舌,意見多多,很多時跑完會相約在當地觀光三幾天。

藉跑步感受城市文化

                                    馬拉松跑手在比賽前一日,須領取號碼布,主辦者一定會把握機會,把這過程變為一個嘉年華。我只去過兩個地方,但氣氛同樣熱鬧。比賽前一日,有人選擇休息,也有人不放過遊覽城市的機會,我認識的馬拉松浪遊者,已開始浪遊熱身。
這場盛宴開始,由主辦者的安排,到跑手的百態,到賽道兩旁人群的反應,馬拉松浪遊者在自己的步伐中觀察。
以我所知,除了香港,大部份在外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主辦者都是希望展現城市面貌,設計馬拉松賽道來說城市故事。每一個城市其實都是一件有生命的藝術品,馬拉松比賽當日,跑手便是用家,這個觀賞過程歷時幾個鐘頭。
對於馬拉松浪遊者,跑步變成一種方法或手段,目的是能夠舒服地完成觀賞過程。馬拉松浪遊者可能分開不同種類,有些留意其他跑手,有些享受人群的熱情,有些融入城市的美感。在一個陌生地方享受一場盛宴,這感覺特別美妙。我開始理解馬拉松浪遊者的心境,剛嘗完盛宴,比賽後兩日,可能真的提不起勁跑步。
假如我對馬拉松浪遊者的看法成立,全世界也有這種人。我特別理解香港馬拉松浪遊者的心情,他們特別有走出去的衝動。香港馬拉松是以主辦者、而不是以跑手為中心,主辦者固執地認為香港就是不同,紐約和倫敦做到的,香港做不到。港馬展現的,是杳無人迹的大橋和隧道,代表香港最不吸引的一面。香港出產特別多馬拉松浪遊者,因為他們受夠氣,能力許可的話,設法逃離香港。
我對海外馬拉松浪遊者的忠告是,除非你們鍾情觀賞大橋和隧道,否則不用來香港參加港馬。這不是盛宴,是純跑步,而且賽道頗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