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毅行出哲學:三代香港人

1 : GS(14)@2012-08-31 11:15: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1/18004538
剛於8月26日出征北海道馬拉松,賽前操練不足,因為懶,因為忙,因為感冒,因為香港夏天太熱,無得練,現在發現北海道夏天也很熱。馬拉松不變,變的是跑手,這道理我已掌握。賽前同TC商量策略,一致同意我不可能以我正常速度跑完42K,我要接受會慢,接受要行。賽前調整自己心理,我以為一切會順利。
我知道雙腳只有25K的力,前段慢一點,減少帶酸,希望把跑程拉長一點。可能受大賽氣氛影響,怎慢也不夠慢,(20K時間是2小時8分),跑到25K雙腳開始投降,又硬又痛又抽筋,我開始行多過跑,這時候我在計數,即使我又行又跑,也可以在五個多小時完成,這時候我的心情仍頗輕鬆。
冇睇Cut-off時間 險遭抬上車
到34K左近,我聽到後面有警車作廣播,警車後面有由幾輛旅遊巴組成的車隊,我聽不懂,沒理會,不過廣播聲量越來越大,即是警車越來越逼近。我跑到35K之際,工作人員突然手拉手攔在我面前,這剎那我恍然大悟,警車和巴士是掃人上車,我面前的人鏈是攔阻參賽者繼續前進。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奉公守法停下腳步,接受現實,一是……我加速衝破人鏈,工作人員試圖追我,但此刻我保特上身。捱了35K上車?No way!
心想過了35K Cut-off,應該安全,慢下腳步回氣兼定驚,但過了不久,我又聽到討厭的警車廣播。我覺得整件事好怪,我已經過了35K,還有7K,即使行回終點,一定可在六小時內完成。賽前參賽者都有一本Program,我揭了幾頁沒認真看過,一來是日文,唔識睇,二來就算睇,也不會留意Cut-off時間。喂,老友,我假假哋兩年前也以三字頭完成香港馬拉松,研究Cut-off時間是我老友Vivian才會做。我記得早幾年她選擇東京馬拉松而不是香港馬拉松,就是因為Cut-off時間較長。北海道馬拉松不可能兇狠至5小時完成吧!
警車廣播又接近,我在想,一架車以最慢低速向前行,速度怎慢應該也慢不過一個人行,即是我不能行,要跑餘下7K。想到這裡,我想放棄,我能夠跑的話,就不會出現在這困境,但山長水遠來到北海道,跑了大半路程上巴士,我接受不到。
我在警車廣播聲浪下,拼盡力跑36K、37K、38K、39K,我不是說笑,過了40K,才聽不到廣播。大家試想,跑40K才被掃上巴士,我一定瞓唔著。最後我以5小時04分過終點,過了終點我崩潰至坐下不能動,幾分鐘後我見到終點拉閘,工作人員趕我走,他們要清場。
回酒店拿本Program看,人家寫得清清楚楚,只是我沒有留意,果然最後一個Cut-off Point是40K,總完成時間不可慢過5小時05分。發夢也想不到,在日本有一個五小時要完成的馬拉松。
獎牌掛在頸上,我滿足至難以形容。兩年參加了四次馬拉松,完成時間試過三字頭、四字頭,現在五字頭,橫跨三代。我是驕傲三代香港人。
PS:精B成績:Tommy:4小時16分;Nelson:4小時36分。北海道夏天溫度是30幾度,七成賽程在無遮無擋的公路上跑。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