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視點 | 普京:俄中關系正處於最佳時期

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第12次在莫斯科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就俄羅斯內政、經濟、外交關系等議題答記者問。

在記者會上,俄羅斯高度肯定了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並認為俄中關系現在正處於最佳時期。在普京看來,這種戰略夥伴關系不僅體現在政治層面上,也在經濟層面上。

普京稱,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並對雙方的合作項目如數家珍。

盡管由於油價疲軟,雙邊貿易量已經下降,但俄中高科技產業及制造業貿易量顯著上升,在飛機制造業、航空業、能源產業以及核能產業的大型合作項目很有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64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0/165232.shtml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黑智 黑智

AI新物種,存活or滅絕?戈壁創投徐晨: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寒武紀”

新物種的大量爆發,以及之後很多種類生物被自然淘汰,AI正如此。

2017年9月19日,戈壁創投和機器之心舉辦了主題為“爆破”的Gobi AI論壇,在論壇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進行了演講,就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現狀和投資風向進行了闡述。會後,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也接受了黑智的采訪。

從AlphaGo在國內掀起了關註人工智能的高潮起,人工智能創投領域的熱度持續至今。而在徐晨看來,AI發展還處於早期,而這個領域對於VC的吸引力,不在於其中出現了多少“酷炫”的公司,而是,它帶來的一個時代的改變——一個新興平臺的出現,帶來了大量從前沒有的“新物種”的爆發。這種前所未有的新生時代,被他類比為地球歷史上生物大爆發的“寒武紀”。而這個新的“寒武紀”,也將帶來商業模式和產業結構的改變,誕生更多的商業機會。

而AI領域的創投趨勢,也正從之前的算法等底層技術,向數據和場景應用改變。而徐晨認為,現在比起以前來,更大的變化在於,更多的人不是單純“創造場景”,而是去“創造需求”。

以下為徐晨的觀點總結,經黑智編輯整理:

AI的“寒武紀”時代

 

寒武紀

 

AI雖然紅火了好幾年,但從現在實際看到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來看,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而且,AI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會和我們現有的場景結合,改變和提升更多現有的行業,產生更多的商業機會。

對於VC而言,類似AI這種每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都會帶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一個新興的平臺出現,就會伴隨大量的“新物種”爆發。就像地質年代里的寒武紀,在那段特殊時期,物種豐富性增加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當你進入一個所謂的創業和新科技行業,你會發現,每次在時機成熟、到達一定的爆發點的時候,就會出現相當多新的公司,但讓我們興奮的並不是這些公司有多“炫酷”,而是在於,這個階段能創造出盡可能多的新條件和新物種、創造出更多的新機會。

我們把會議的主題定為“爆破”,因為我們也認為,AI並沒有在規劃中的爆發期,你會在突然間發現,大量新的模式和公司就這樣產生了。和寒武紀時代一樣,當那個節點來到,生物界就發生了從簡單物種到本質性物種的改變。

有很多事情,並沒有明確的演進路徑,它就是爆發。比如O2O平臺業務,它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只是信息流重組,而AI完全不同,它就是新的物種,帶來結構化的變化。當然,這也需要有很大的平臺才有爆發的潛質。而結構性的變化,會讓它在3-5年內,發生巨大的改變。

我們觀察寒武紀時代也會發現,其中大部分物種,也在之後的時間里被自然所淘汰。人工智能也是一樣,在創造出新機會之後,我們會看到,在5-10年的時間里,不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的很多現在存在的業務模式、或者新技術,將會淡出市場。因此,在這個時間節點,找到如何“存活”下去的方法,這是創業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AI是“創世紀”

多數人認為,AI的到來如同《啟示錄》一般,會破壞和取代現在的時代,建立新的社會秩序。而我覺得AI更像《創世紀》,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產生新的能量的過程。

1

(國外對整個AI生態系統進行的分析圖)這個圖告訴我們AI現在主要作用是增加商業價值、減少不確定性,並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取代很多現有的技術和產品。

2

(AI行業熱力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最容易被相關機構、創業者關註的是高毛利、有大量數據沈積、人工被取代可能性巨大的行業,如健康、BI方面。

攻殼

很多人,比如馬斯克,會覺得,AI會把人類單向推向所謂的下行弧線當中。但我在這里推薦一個電影《INNOCENCE:攻殼機動隊》,它就很好的探討了人和機器的關系:AI起初就像一個小孩,它一無所知;受到什麽樣的訓練方式,它就按照什麽樣的方向發展,AI本身的結果取決於訓練。

伊索寓言里背著鹽的驢子偶然跌進了河里,發現這樣會讓背上的負擔減輕,於是日日為之;但是當有一天它背著棉花過河時也故技重施,就再也沒有起來。對於從事AI領域的人來說,現在AI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多人喜歡拿別的行業的經驗經驗,應用於自己現在做的事情。

但是,AI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機會,它意味著不同的商業可能。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它可能創造出和以前不一樣的商業邏輯,來應用於業務。如果沒有對所做的業務有深入、細分的了解,一味沿用舊方法,下場很有可能就是“背著鹽的驢”。

AI需要更多耐心

徐晨

電力從1870年出現到1910年才廣泛地被使用,期間花費了40年,才真正走向歷史舞臺的主流。要歷經如此漫長的過程,正因改變使用者的原始習慣難度很大。AI在這個時間點出現也是一樣,雖被大多數人看好,被認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它的成熟期遠遠要比我們想象的慢得多。

在AI大道上,仿佛早上在北京三環路上開車。整條路況擁堵且緩慢,原因有很多:來自車本身機器老化,來自於客戶對技術的認知程度。在這條賽道上,不管是開蘭博基尼還是保時捷,都不能開出多快速度。但如果開特斯拉,昨晚沒充電的話,可能就要擔心能不能開到四環路以下。

在這條路上,要從優先級考慮燃料的量和節省情況,這要遠遠大於效率和速度,而不能像多數人一樣,只管開足馬力就以為能殺出一條路來。對於AI創業者而言,在這個節點,是否能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能在長而不穩定的時間里,合理地使用能量和客戶資源,以有效的方式來使用這一切才是關鍵。

AI創業,從算法到場景

人工智能創業,經過數年時間的磨練,已相對成熟。從之前一波創業者主要以算法切入,到現在更多地以數據和應用場景為主。而現在比起以前來,更大的變化在於,更多的人學會了,不是單純創造一個場景,而是要去創造一個需求,以這樣的目的切入。

在過去兩年里,AI還是全新的行業,很多人抱著做算法、做基礎的想法來創業。但在更多的巨頭進入之後,他們意識到,基礎設施的投入時間長、資源消耗大,很多人開始尋找不同的節點,做細分領域。特別從去年開始,有數個行業取得了較大突破。

一個是教育。有很多公司成功地把人工數據和原有的數字資源結合,和機器結合,同時產生收益。

對教育而言,更大的場景不是應試性教育,而是人格和性格培養。在這個領域里,資源相對缺乏,而大眾的需求正要被挖掘,這對中小公司來說,是個很好的切入機會。例如說,在美國已經有很多針對兒童閱讀障礙和自閉癥等治療的產品,可以記錄兒童的行為和交互數據,並進行定向分析。

第二個是工業物聯網和工業4.0場景。這個行業本身具有產生數據的特點,但一直沒有太多的人去做收集和分析。如果有人能夠切入行業,把更多的數據累計起來,把算法和更多的企業結合起來,會有可能形成新的品牌。

另一個則是今年大熱的Fintech金融科技。有些領域政策方面的風險雖長期存在,但是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其中機遇也是挑戰。

在這些領域,AI切入的思維邏輯,實際上和大數據有些類似。在沒有廣義數據存在的情況下,或者缺乏結構化數據情況下,可以從數據的流量入口,或者從數據本身的清洗來做切入,先占據資源。在這些數據豐富的細分行業內,也很少有所謂的大型企業的壟斷,可以做大的算法或者場景化解決方案。

切入越簡單的業務,包括做中間的所謂流程處理,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門檻相對較低,長期維持高毛利可能性也比較小。你會發現,今年很多公司業務收入還不錯,但是它們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算法或技術本身,更多的是基於所謂的銷售能力,或者針對不同的企業客戶定制方案的能力。但是這個這個業務維度和AI創業本身是錯位的。這一點也是值得大家考慮的。現在看起來火熱或者很好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中小創業者切入的最優點。

戈壁創投主要關註的垂直行業領域,除了前面提到的健康、金融,其次更主要的,我們還是會從用戶本身使用場景來看行業。AI本身來說,擁有大量用戶的使用場景,一個是和“車”相關的;其次,出行領域;第三,家庭;第四則是辦公環境。在這幾個領域內,我們最近在看的幾家公司,有基於大的物聯網,還有環境感知等。

其中讓我覺得比較興奮的是,大的辦公場景一直是被忽略的對象。多數人是把企業看成一個客戶,從來沒有把企業內部看成是所謂的場景。最近,很多人已經慢慢開始意識到,商業主體本身來說也是一個消費的終端,對AI更是這樣。很大程度上,你服務企業客戶本身可以為你產生收入,而其實它內部產生的需求量更大。

其次,在“車”這個領域來講,這幾年是爆發點,包括像無人駕駛,人車交互,都創造了非常多的場景。但在這塊,中國和美國還有非常大的技術性的差異。交互和識別領域中美的技術發展路徑差別非常大。從中國下一步無人駕駛大的發展路徑來看,因為中國基礎設施的情況和美國差異非常大,不管是交通路況也好,駕駛習慣也好,還有包括整體城市的狀況也好,中國都有非常多的機會。

AI“泡沫”並不重要

在AI領域里,有關於“泡沫”的說法,以及投資熱度也帶來了部分公司的高估值。但我認為,AI的“投資熱”其實對市場影響是很小的。

技術類領域和零售行業不同,即使再補貼,用戶也不會因為這個來使用,他們對價格敏感性其實並不高。但是,對於資本而言,仍然是願意對其投入的。對於AI的長期發展,業內多數人的共識是,在5-10年內,AI將面臨井噴的機會。而從以前科技領域領先型公司的發展周期來看,無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都是高估值公司。這是一個巨大的賭註,很多人願意去下註在這個領域,產生新的巨頭的機會。

技術類投資,不管這項技術最終是否成功,都會給市場帶來正向的教育。這是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而且,AI的“泡沫”對市場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它是技術的變革,而對商業終端不會帶來大的影響。它的投入影響是有邊界的。而在AI公司內部,盡管有人說它們投入成本高、燒錢,但在這個階段,做這個投入並不是浪費。正因為反複試錯,才使得產品走向成熟期,讓更多人看到其中存在的機會。

而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在現在的AI投資中,大公司的可投入的資金更多,它在數據、場景等方面擁有的資源也更多,如果它選擇封閉心態,對市場將產生負面的影響。但現在,部分大公司的觀念也走向開放。至少在現在,AI的整體發展是有利於市場、有利於創業者的。

目前多數AI公司業務還是以2B為主。因為目前看起來,還是技術為主的公司,跑的比平臺更快;或者說,多數技術類公司,還沒有辦法利用平臺做更多的商業應用。多數企業采用的,還是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的方式。而C端業務,更多要到大平臺出現以後。這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演進的路徑差不多。當競爭到達一定程度以後,2C的業務會發展得更快,更多的企業處於商業模式創新期,包括對於客戶的抓取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對用戶的感知上。同時,很多企業可能會成為真正意義上B2B2C的合作商。AI行業到了後期,也會能夠在更廣泛意義上服務用戶。

已經有一部分勇敢的公司開始做SaaS類的服務。SaaS目前看挑戰非常大,做第一個搭建業務平臺的,或者把數據對第三方開放,都有比較大的難度。但是從人工智能長期發展來看,我覺得基於所謂平臺的服務、SaaS的服務,應該是主流的趨勢。哪怕企業現在需求是封閉的,但多數企業,最終都會選擇SaaS的方式。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意義上給AI帶來更廣義的優勢,形成來自於整個行業、各個不同公司的更大的數據池,同時對這個行業和你的業務產生影響。

談到中美的科技創業領域的對比,很多人說美國AI人才的儲備比中國大很多,但從人才質量而言,兩國的中間差異越來越小;其次,從企業客戶采用新技術意願來看,國內比國外更強,在大的政府型采購的方向上,中國比美國政府更加勇敢,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某種程度來說,在為AI創造更大的市場。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現在從底層技術來看,很多企業已經采取多種技術做融合性的開發,很多國外企業也在中國做了很多業務,在技術上,國家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黑智簽名檔

 

戈壁創投 徐晨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34

中國直播出海記:正處市場早期,網紅生態尚未建立

結束了一天在冰沙餐飲店的工作,紮著一頭嘻哈臟辮的AmberTiana拿起手機,切換到另一個身份——主播。

坐在沙發上的她對著手機攝像頭聊了聊白天的經歷,偶爾哼唱幾句,還向新加入的觀眾打個招呼。很快,一波小禮物飛進屏幕,一件心形的裝飾自動戴到了她的頭上。這個平臺上還有更貴的禮物——88888金幣的金色城堡,需要充900多美元才能贈送。

這個27歲的主播,每周為她的51萬粉絲直播音樂、電影,或是脫口秀。每個月的10至16小時的直播時間,為AmberTiana掙得800至1200美元。

如果不是屏幕里的金發碧眼的主播們,你可能不會覺得這和國內的映客、花椒直播秀場有什麽區別。

AmberTiana的經歷是美國直播的一個縮影。和國內直播行業風生水起相比,美國的直播業還處在發展早期,撒幣答題也沒有像中國那樣火爆,崇尚獨立自由的美國主播們喜歡單打獨鬥,工會模式還有待興起,直播文化和生態還在搭建過程中。

而中國嗅覺敏銳的出海者們早已開始撒網布局。你或許想不到,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直播平臺其實來自中國。

最難的是冷啟動

繼續做CleanMaster,還是從零開始做直播?

2015年,這個問題一度令獵豹移動CleanMaster負責人Yuki很糾結:明星產品CleanMaster是公司最主要的用戶和收入的來源,但當時她已經看到直播的機會。

觸動她的還有一件事,由於上市公司資金流動的複雜流程以及內部決策等原因,獵豹與映客失之交臂,後者的估值此後3個月內漲了好幾倍。

最終,下定決心Allin直播的Yuki,放棄了手上管理的所有業務線,以內部創業的方式,帶領十幾個人組建了LiveMe團隊Allin直播。沒有和風頭正勁的映客、鬥魚以及花椒等正面競爭,LiveMe決定直接在海外上線。

在她看來,如同當年的CleanMaster一樣,占據了美國制高點,LiveMe有機會真正做成一個全球的產品。

獵豹移動CEO傅盛有自己的判斷,他說越來越覺得文化的壁壘、用戶的習慣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設限而已。“在網絡和通信日益發達的今天,全球年輕人的差異正在日漸減少。”

和當年出海的CleanMaster不同,工具類產品很直接,產品功能有剛需,體驗做得好用戶就愛用,產品體驗就是產品本身。相比之下,社交娛樂類產品更重運營。

在美國上線,“最難的就是冷啟動。”Yuki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時一些國內直播平臺如歡聚時代的BigoLive選擇出海東南亞,當地有不少華人基礎,很容易找到經紀公司,經紀公司的生態很快就能建立起來。

但當時的美國市場上,Facebook還沒有上線直播功能,Twitter旗下已有直播應用Periscope但不支持虛擬禮物,Twitch只是一個遊戲直播平臺,類似於虎牙、鬥魚,直播經紀生態更無從談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LiveMe沿用了中國的秀場形式。主播在平臺上表演才藝,用戶可以購買虛擬禮物送給主播,主播實現提現。這種形式不僅讓主播和觀眾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也為LiveMe建立起了商業閉環。

產品的架構搭建起來後,如何撬動第一撥種子用戶?

“美國用戶更關註的是你的產品酷不酷、好不好玩,而不是給不給錢。”Yuki對記者說。

剛開始,美國的網紅生態並沒有建立起來,LiveMe只能和一些比較傳統的MCN合作,為了招攬人氣,LiveMe簽約了一些YouTube網紅並圍繞他們培養粉絲。例如網紅RomanAtwood,在LiveMe上他常常和好友在直播中做一些有趣的挑戰,比如讓朋友坐上他自制的小皮筏,在幾秒內穿越池塘等,這直接為LiveMe帶來了很強的粉絲效應。

意想不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惡意刷屏、語言攻擊等都嚴重影響了直播的穩定性,LiveMe專程派人員去美國全程零時差解決主播的問題,此後又在洛杉磯建立了一支幾十人的本地化團隊。

此外,LiveMe還通過參與美國網紅節VidCon等活動來吸引網紅。除了直播,LiveMe已經開始嘗試尬舞機、直播間PK等,並且啟動了遊戲直播新品類,和短視頻Cheez的嘗試。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抖音上火爆的尬舞機玩法其實是LiveMe原創的,剛推出的時候,LiveMe的產品經理發現有人在用,對方就是抖音的產品經理,沒多久,抖音推出了尬舞機玩法。

不過,盡管秀場模式在國內直播市場早已遍地開花,但要讓美國用戶接受打賞,還是花了很大功夫進行市場培育。

Yuki舉了個例子,剛開始美國用戶不知道什麽是虛擬禮物,她曾經去給用戶刷禮物,沒想到反被用戶拉黑,當客服告訴用戶虛擬禮物可以換錢後,連客服也被拉黑了。

在花了三四個月啟動,培育第一撥種子用戶後,LiveMe在2016年夏天步入正軌,並於2017年5月獲得經緯中國、IDG資本、戈壁投資和獵豹等的6000萬美元A輪融資;又在同年11月獲得今日頭條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

Yuki告訴記者,當時被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海外用戶是不是認可打賞?”好在,用戶的虛擬禮物的大數據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

AppAnnie最新數據顯示,LiveMe連續一年居GooglePlay美國社交暢銷榜榜首,2017年9月LiveMe在GooglePlay美國收入榜排名第六。截至目前,LiveMe未公布過活躍用戶數,但稱在過去這兩年有6000萬的全球用戶量。

直播生態仍待搭建

“在美國,光讓用戶掙錢是不行的,得讓他們感覺到社區的氛圍以及存在的價值。”在談到中美直播平臺的差別時,Yuki這樣舉例。

伴隨著直播用戶規模的增長,LiveMe慢慢湧現出一批從平臺上成長起來的素人直播網紅。

LeanGreen就是其中之一。這位素食主義者在LiveMe上擁有29萬粉絲。每次開播前都會做厚厚的一本筆記,研究觀眾的心理和熱點話題,把每一次直播都當做自己的作品去打磨。

當她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直播平臺上的土豪打賞模式時,她告訴記者,如果直播只是為了掙錢,太金錢主義了,會被人認為貪婪、自私,會有挫敗感。主播也要講究回饋,例如曾有用戶打賞了她8000美元的禮物,她也回送對方3000多美元的禮物。

要知道,美國“土豪”用戶打賞起來也毫不手軟。一位曾經卸載又重新安裝了直播應用的用戶Syed是醫生,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過去兩個月里,贈送虛擬禮物就花費12萬美元,業余時間,他喜歡在直播平臺觀看才藝表演、廚藝展示等等。

而美國直播平臺主播們的盈利方式除了主要通過禮物和平臺分成,還包括通過直播播放廣告、鏈接到電商等。例如,一位單親媽媽用戶“PrincessUK”表示,她開始在LiveMe上播放自己的廣告以賺取更多的消費,並聲稱在過去兩個月內賺取了1萬美元。

而網紅AmberTiana也早已間接通過直播賺錢。成為平臺大V後,LiveMe允許有面向外部的鏈接。她選擇鏈接到她的商品頁面,售賣名牌T恤、iPhone周邊、枕頭和杯子。她有時改成鏈接到自己的Instagram賬戶,這樣她就可以在那里建立她的追隨者,從而獲得新的品牌交易。

不過,總體來看,直播這一形態在美國仍處於早期。

和國內成熟的“工會模式”相比,崇尚獨立的美國主播們更喜歡“單打獨鬥”。例如,LeanGreen盡管幫助LiveMe培訓了一些新人主播,但她自己卻沒有經紀人,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她並不認為經紀人能為自己帶來多大幫助,他們看起來更像是“吸血鬼”。

“中國工會模式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和性格而創造的,但對於美國人來說對於很多東西並不接受,相比之下美國人思維更加自由、發散,不喜歡規模化做事。”Novalandmedia&filmproduction創始人Beryl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Beryl告訴記者,目前美國經紀公司正在向中國“工會模式”學習,采取中國工會培養主播的方式,每個月進行幾次篩選,然後把選出來的主播進行培訓,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格進行直播。對於一些培訓中成績優異的主播,平臺在流量分配上會有所傾斜。

而Yuki也對記者坦言,現在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還是要去教育市場,尤其是整個產業沒有起來。“中國有好多圍繞著直播的經紀公司、內容公司,生態起來了,但美國直播生態沒有像中國那樣發展起來,因此LiveMe今年的一個重點會在生態上布局。”

區塊鏈會改變直播嗎?

在美國市場,LiveMe的競爭對手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巨頭Facebook推出直播功能,曾經發力東南亞市場的Bigo也開始暗暗耕耘起了美國用戶,今日頭條收購的Musical.ly

也曾推出自己的直播Lively。

在Yuki看來,和競爭對手相比,LiveMe的一個競爭優勢是專註在直播,而不像很多巨頭平臺,直播只是標配功能之一。“但有競爭是好事。”她說,雖然看似大家競爭激烈了,但是好處是多家一起做,生態更容易起來。

目前Facebook直播看上去主要是好友與好友之間的互動,而非秀場模式的直播。而YouTube曾在去年調整規則,稱為了打擊不良視頻以及對系統的濫用,要求視頻創作者必須吸引到一定的觀看量和觀眾人數,才有資格獲得營收分成。這導致一部分較小頻道所有者的廣告受到損失。

規則調整背後,一個原因是YouTube背後的盈利壓力,它希望更多把流量轉向PGC,把更多更大的流量給到專業機構做出來的視頻,而不是像RomanAtwood這樣的播主。

這也讓RomanAtwood這樣的網紅不得不思考其他的路徑。

在Yuki看來,未來幫助用戶實現共同的自我追求,或許就是社交產品新一輪的原動力,而AI、AR、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的產生、更好的互動玩法則將帶來新的機遇、創造新的價值。

目前,用戶圍繞社交內容領域的痛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隱私數據的泄露問題,另一個則是內容收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Yuki認為,基於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未來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都在自己手里,可以得到安全的保護。

“RomanAtwood這件事情事實上是有辦法通過區塊鏈解決的,因為它是透明的,是可以P2P地去連接,就是在創作者跟他的粉絲直接有溝通。”LiveMe的戰略合作夥伴Contentos聯合創始人Mick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區塊鏈能改變長期以來以內容平臺為中心的生態結構,真正地賦能給用戶,在公平、公開的生態環境下進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當前的內容生態結構中,平臺與平臺之間是相對隔絕的關系,但是在區塊鏈打造的內容世界里,所有人可以共建一個開放的生態,自由地和每一個平臺、用戶平等交流。

例如,在日本一個很小的創作者做了一個15秒配樂,在美國有一個很會做視頻的創作者,他想要找這個配樂,過去二者是沒有連接的,就算有連接,他們不相信共享也沒辦法工作。但是未來區塊鏈在這上面,大家有公開透明的信譽體系,平臺變得很容易讓二人的兩端連接起來,二人合作內容產生的廣告收益公正地得到分配。

Yuki則認為,對社交娛樂類平臺而言,更需要深入了解人性底層的需求,抓住人性的變化和那些還沒有被滿足的痛點。例如,美國社交平臺上存在的關系鏈其實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著美國社交達人們更傾向於對身邊最平凡的人“點贊”,這與國內“中心化”的頭部流量聚集的情況完全不同。她認為,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內容生態值得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80

香港正處大時代轉折 施慧雅

1 : GS(14)@2012-08-31 10:54: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近日慧雅提到港股正處於關鍵時刻。向好和向淡雙方各有理據,這是大時代的特徵。記得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裏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從某角度看,大時代轉折期間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好壞參半。我們可以解釋,這是反映覑兩股大勢力在角力,最後要看究竟誰會勝出。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經說過,泡沫是否出現要事後回看才能知曉。毋庸置疑,從壞的一方面看,香港今天的問題是有很多,但另一方面,香港亦並非沒有前景,若中國晉身世界經濟大國,其金融中心的體量應該無可限量。若香港有覑10億人口的財富和生產力在支撐,理論上香港可以比今天繁榮富庶得多,問題是香港的基建,人力資源等等可否配合得來。
香港「換血」 本地人怕被邊緣化
從某角度看,香港目前發生所處的景,有點像「換血」,有一批有財富和有收入的人進駐了香港社會,這似乎已不可逆轉,但同時亦引起不少社會和經濟問題。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是,這個趨勢會否持續?重要的是,對香港不少大公司而言,若這趨勢可以持續固然最好,但即使出現一些波折,也未必有什麼大問題。基本上,只要這大方向不變,香港應可繼續繁榮,問題是本地人會否從此被迫到一角,這亦是本地社會面對的一大挑戰。金融中心的波動性很大,一旦金融業出現問題,香港可以經歷一段很困難的時間。從這角度看,香港未來的挑戰,是能否在把握時代契機,令本地人和本地社會不致失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24

陳德霖:亞投行正處理港申請

1 : GS(14)@2016-12-21 23:35:20

【本報訊】金管局與銀行公會昨日結束一連三天上京拜訪行程,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與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會面後表示,亞投行正處理香港加入亞投行的申請,惟未有具體的時間表。陳德霖認為,香港資本市場成熟,能夠成為發債融資的平台,希望亞投行會考慮。金立群回應表示會積極考慮。


夥國開行推動基建發展

金管局昨日與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簽署諒解備忘錄,透過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平台建立策略性合作框架,透過訊息互換和分享項目評估經驗、推廣活動和促進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推動香港基建投融資市場和「一帶一路」發展。截至今年10月,國開行在香港的營運規模超過500億美元,並已透過香港完成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項目,累計投資規模超過50億美元。陳德霖表示,透過國開行與IFFO平台的更緊密合作,有助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到香港的金融平台進行境外投融資。胡懷邦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首要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在一帶一路具有獨特優勢,是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絡人,未來將透過IFFO平台與金管局加強進一步合作。另一方面,陳德霖與國家外管局局長潘功勝會面後表示,在美元強勢下,內地的確有跨境資金流出壓力。當局將會在現有的外滙管制框架不變下,加強監管及打擊違法跨境資金進出。陳德霖又引述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指,今年內地經濟「穩中有進」,經濟增長、就業及物價表現穩定,相信「穩」及「進」的情況未來可以持續。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滙率波動在所難免,但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及國際樞紐的地位不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1/198721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