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克魯格曼:意式緊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498

兩個月前,當馬里奧·蒙蒂(Mario Monti)辭去意大利總理一職之時,《經濟學人》指出,「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選舉將測試意大利選民的成熟度和現實度。」可以推測,「成熟、現實的」意大利選民將推選蒙蒂再次上台,這一次,他將擁有真正的民主授權。

結果看上去不佳。蒙蒂的政黨似乎排在第四,不僅遠遠落後於滑稽演員一般的貝盧斯科尼,還落後於真正的滑稽演員Beppe Grillo。儘管Grillo甚至缺乏連貫的施政綱領,但這卻未能阻止他成為一股強大政治力量。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畫面,也引發了對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評論。但請讓我問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當前的緊縮政策到底給意大利和歐元區帶來了什麼?

確切地說,蒙蒂實際上是德國安排的一個「殖民地總督」,用於迫使一個經濟疲弱國家實施緊縮政策。如果緊縮政策能夠見效,這當然很好——但它們沒有起效。並且,對緊縮措施的倡議聽起來越來越像是任性和妄想,這遠談不上成熟和現實。

歐洲最初戀上緊縮之時,高層官員們駁回了對支出削減和稅收提高可能加深經濟衰退的擔憂。相反,他們堅持認為,這些政策會通過激發信心來提振經濟。

但「信心傳奇」卻並未上演。實施嚴苛緊縮措施的國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緊縮措施越嚴苛,衰退就越深。事實上,這種關聯非常緊密,以至於IMF也承認說,自己低估了財政緊縮帶來的傷害。

同時,緊縮甚至未能起到減輕債務負擔的最小目標。相反,由於經濟萎縮速度超過了債務減少速度,推行嚴苛緊縮措施的國家,其債務/GDP比例也在走高。也由於緊縮政策未能被其他地方的擴張政策抵消,歐元區經濟已重返衰退,失業率也越來越高

好消息是,債券市場已經平靜下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歐洲央行的介入意願,其表明將在必要時購買政府債券。因此,一場本來足以毀滅歐元的危機得以避免。但這對於那些數以百萬計的歐洲失業者們來說,只是無用的安慰。

基於所有這些,你可能會希望一些歐洲官員進行反思,暗示給予一些靈活性。然而恰恰相反,高層官員們已經更加固執,並堅持認為緊縮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在2011年1月,歐盟委員會副主席Olli Rehn稱讚了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緊縮計劃,並預言希臘計劃將產生「持久的回報」。自那以後,所有三個國家均出現失業率飆升。但在2012年12月,Rehn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歐洲必須堅持緊縮」。

此外,對於有關緊縮措施的負面作用遠大於預期的研究,Rehn的回應是,給財長們和IMF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們這些研究是有害的,因為這將侵蝕信心。

這讓我重新想到意大利。意大利已「盡職地」實施重大緊縮,但結果卻是經濟快速萎縮。

外部觀察人士對意大利選舉感到恐懼,理當如此:即便噩夢般的貝盧斯科尼回歸失敗,他和Grillo的強勁表現也將使意大利和歐洲不穩。但請記住,意大利並非特例:在整個南歐,聲名狼藉的政客們都在崛起。而這一切之所以發生,理由在於:「受人尊敬的」歐洲人不會承認其政策遭遇了「災難性」失敗。如果不改變緊縮政策,那麼,意大利選舉將預示著激進化危險的臨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65

時間管理大師彼得.布雷格曼的忠告:永遠別把時間浪費在鑽牛角尖上

2013-03-11  TWM  
 

 

身兼企管顧問、專欄作家等多項職務的彼得.布雷格曼,體會到「沒時間做完所有事」這個事實,他認為,惟有專心做好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才能看到人生的美好。

撰文‧蔡曜蓮

時光一逝永不回,如何妥善管理時間,是許多人永遠的課題。企管顧問專家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以往也曾困擾於,他決定要做某件事,結果一天當中花了許多時間做了其他十件事,才赫然發現,最初想要完成的那件事,早被遺忘了。

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布雷格曼第一個想到的方法,也和多數人相同,到書店找有關時間管理的書來學習。但他廣泛閱讀後卻發現,市面上竟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所有時間管理的書都受同一套迷思影響,就是:只要你夠努力,就可以完成所有事;如果你找到對的方法,如果你適當地分類事情,就可以完成所有事。」布雷格曼說:「這不是真的。因為有太多事要完成,而你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有策略地選擇如何分配時間,但更重要的是,排列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自己『不要』做什麼,才會有更多的時間與精神,投注在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

找到最重要的五件事

正因為自己以前對時間管理有非常大的障礙,讓布雷格曼動念寫一本時間管理書,他笑說:「我不是過著完美生活的時間管理大師,下凡訓誨各位執迷不悟的凡夫俗子。」相反的,他是自己一邊實踐,一邊從錯誤中修正,才體悟出「關鍵十八分鐘」的理論,以及列清單的方法。

所謂的「關鍵十八分鐘」,指的是一天只要花十八分鐘,就能事半功倍。他每天早上花五分鐘,擬定當天的計畫;之後每一小時花一分鐘,檢視剛剛自己的表現;晚上再花五分鐘,自省一整天的生活。

計畫要怎麼訂?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正是訂定計畫的良機。布雷格曼建議大家在一年之初,列下五件最想要完成的事,而這五件事就是往後每天生活的基礎,每天專心地把時間投入其中。

他的方式是在紙上畫下六個箱子,前五個箱子各裝一件重要的事,然後將所有難歸類又無法逃避的生活瑣事,統統掃進第六個箱子。至於目前他這五個箱子的內容,分別是服務現有客戶、開發未來的客戶、寫作及演講、與家人和朋友相處、做些有趣的事並照顧好自己。這些箱子占了生活中九五%的時間,最後一個箱子則是付帳單、買新印表機等其他雜事,只花五%的時間。

有時,計畫會趕不上變化,一旦出現任何新增的工作,布雷格曼會先思考這份工作應該被丟進哪個箱子裡。實行這方法幾天之後,他就發現,幾乎大部分的事情都會被放到第六個箱子。有了清楚的界線,他就能把時間花在對他最重要的五件事上,不再為了瑣事忙到焦頭爛額。

接下來,就是回頭看先前的時間是否過得有意義。檢討自己並不意味著自我打擊,重點是要檢視過去這一小時,以及過去的這一天,但不必鞭笞自己的過錯。「我從來不會對自己說,你一事無成」。那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時間。「不要打擊自己,不要陷入自我否定,如果你犯了錯,承認它、注意它,下一個小時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檢討的標準也不必太嚴格。布雷格曼不認為凡事要追求完美,「與其空想完美,不如做些實際有用的事」。十八分鐘的意義在於讓你發現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永遠不要浪費時間鑽牛角尖,想著自己為什麼失敗。」許多人訂計畫卻總是無疾而終。遇到這種狀況,問題恐怕不是時間管理,而是出自內心。這時候不要質問自己為什麼半途而廢,而是問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愛這件事?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再度拿起行事曆,實際花時間去做,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周兩周,只要專注地投入時間,最終你會戰勝心底潛藏的不安,完成所有事。

「猶太教裡有個說法:每件事都是上天恩賜。你起床、睡覺、吃飯,甚至能自己上廁所,都值得感謝老天爺。因為有些人已經失去了獨自處理生活起居的能力,而我們還能健康生活。十八分鐘最好的一點就是,晚上當我一個人,回顧一整天的生活,想到那些美好的時刻,我真心感激。」十八分鐘的關鍵並不在於過有效率的生活,而是過一種值得回味的生活。

把過程當作計畫目標

訂定計畫還有一個訣竅,就是「不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最終目標」。布雷格曼解釋說,我們太常設定目標,而且我們幾乎以為,只要設定目標,事情就會水到渠成,但這種事不會發生,事情不會自然完成。

當我們設定一個目標,往往會為了完成最終目標,而忽略了其間最應該被注意的事。「舉例來說,一位原本一年業績只有個位數的業務員如果設定目標:今年要做到業績百萬美元。對他來說,要達到那樣的目標相當困難。設定了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目標,除了容易半途而廢外,許多研究也指出,太過強調成果,往往提高人們說謊作弊的機率。」事實上,要達到同樣的目的,有另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重視過程更甚於目標。這位業務員不要設定業績目標是百萬美元,而是改成「每天聯絡十位客戶」,相形之下,不僅難度較低,而且掌控權在自己手上。

又如親子關係,設定目標為「達到親密的親子關係」,與聚焦在過程的「每周花多少時間和孩子相處」並不一樣。如果只想著要和孩子有好的關係,可能導致父母亂買糖果給孩子或過分溺愛的行為,無力施行適當的管教。明明是費盡心思地經營親子關係,卻比不經營還糟。「不如把目標設定為每周多少時間陪小孩,心思專注在小孩身上就好,就像人生中其他的挑戰一樣,如此一來,達到目標的機會會高出許多。」當我們越洋專訪布雷格曼時,在他回答的間隙,常可以聽到他的喘氣聲。他笑著說:「我正在度假。我一邊接受訪問,一邊爬山。我知道這通電話一定得完成。但我想,與其待在房間裡等電話,我不如戴上耳機,穿上雪靴,一邊爬山一邊和你們說話。」與其懊惱度假仍被打擾,或延後工作,不如積極思考讓工作與志趣結合,絲毫不浪費時間。陪家人共同享受山頂美景的同時,也完成了工作,正是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

彼得.布雷格曼

(Peter Bregman)現職:布雷格曼公司執行長、

專欄作家

經歷:合益集團、Accenture等公司企管顧問學歷:哥倫比亞大學企管碩士

你也可以試著這樣做

——彼得.布雷格曼的6個「生活箱」

時間分配95%

服務現有的客戶 幫公司規畫戶外策略會議安排前往波特蘭的行程?

開發未來的客戶 打電話給保羅,回覆保留授權一事寫作及演講 寫作本周部落格文章和演講經紀人約見面時間?

與家人和朋友相處 規畫和伊蓮娜的晚餐約會6點前回家,幫忙安頓小孩上床睡覺?

做些有趣的事,照顧好自己 上瑜伽課5%其他 付帳單 找蘋果筆電的套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2

克魯格曼:中國撞上了一面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559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中國正面臨大麻煩,過去三十年裡驅動經濟實現驚人增長的經濟系統已經到達極限。

他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中這樣說:

如果把中國跟其他大多數經濟體作比較的話,你會立即發現,它除了經濟高速增長外,消費和投資之間存在失衡。所有成功的經濟體都會投入一部分當前收入用於投資,以擴大未來消費能力。但中國的投資似乎只是為了擴大未來投資能力。美國把70%的GDP用於消費,這誠然有些偏高;但在中國,消費僅佔GDP的50%,近一半的GDP是投資而來的。

那麼,這怎麼可能呢?是什麼使得消費如此之低,又是什麼使得在投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收益沒有急劇遞減?這引發了激烈爭論。在我看來,經濟學家亞瑟·劉易斯(Arthur Lewis)的理論最能說明問題,他認為,一國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通常由一個小規模的現代行業和一個大規模的傳統行業構成,而傳統行業包含了大量「剩餘勞動力」,即大量未充分就業的農民。

這種剩餘勞動力有兩個效果。首先,這類國家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大量投資於新建工廠和建築,而不必擔心收益遞減,因為一直能夠從農村獲得新的勞動力。其次,即便經濟改善,這種過剩勞動力大軍的內部競爭也會使得薪酬維持在低位。實際上,中國消費低迷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家庭沒有從國家經濟增長中獲得多大收入提高。一些收入流向了精英階層;但大多數隻是停留在企業中,而且許多是國有企業。

以我們的標準來看,這非常奇怪,但它在中國已經起效了幾十年。不過現在,中國已經達到「劉易斯拐點」——或者直接地說,中國的過剩農民正在耗盡。

下圖顯示,中國的農業就業人口正在減少:

那麼,中國剩餘勞動力耗盡的後果如何?克魯格曼繼續指出:

這應該是件好事。工資正在上漲,最終,普通中國人也開始分享經濟增長的果實。但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突然面臨重大的「再平衡」需求。投資現在出現了收益大幅遞減,並且無論政府採取何種措施,收益都將急劇下降;消費者支出必須大幅上升,來彌補投資空缺。但問題在於消費者支出是否上升得足夠迅速,來避免嚴重衰退。

而問題的答案,似乎越來越傾向於:不能。再平衡的需求明顯已存在多年,但中國一直推遲必要的改變,只是通過維持人民幣低估和大量廉價信貸來促進經濟。這些措施推遲了清算之日的到來,但也使得這一日最終到來之時事情變得更難以應對。而現在它已經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94

克魯格曼:泡沫時代的真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13

以下內容主要來自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專欄文章

又一塊「磚」撞牆了,而且是「金磚」——「金磚國家」之一的俄羅斯。

嚴格來說,俄羅斯基本上就是石油經濟體,和其他三塊「磚」的差距是天上人間的那種。

但我們很難否認,印度、巴西和其他很多國家現在也面臨著和俄羅斯相似的問題。這些共同的問題就是這場經濟危機的特色。

現在是什麼情況?是浪子回頭、覺得「情人還是老的好」的情況。

幾年前,因為歐美的投資回報低,西方投資者找了「新歡」,把大筆資金投入新興市場。現在,他們撤回「老相好」那兒去了。

所以,我們這些天就看到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印尼盾、南非蘭特、土耳其里拉等新興市場貨幣跌跌不休。

這些投資者「回心轉意」會不會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威脅?不會。

現在跟1998年亞洲金融海嘯時不同,那時很多亞洲企業背負巨額美元債務,所以本幣一下跌,他們的債務就激增,金融形勢自然加速惡化。

眼下企業債務問題還沒有當年那麼嚴重。

不過,以目前的形勢,富有經濟體還在竭力擺脫蕭條,印度等發展中經濟體的消息確實讓人不省心。

新近的金融動盪不由人這樣發問: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泡沫?

別說只有新興市場這個能推動巴西雷亞爾上漲近40%的大泡沫,上世紀80年代就有商業房地產泡沫,90年代中期是亞洲泡沫,接著是互聯網泡沫。

但再往前追溯,20世紀50、60、甚至是70年代,幾乎沒有出現泡沫的傾向。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變化

現在流行的解釋是怪罪美聯儲。都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他的前任格林斯潘拿出一套那麼寬鬆的貨幣政策。

過去幾年,美聯儲確實努力用盡招數壓低利率,常規和非常規的兵器都使上了。結果是低利率慫恿著投資者另尋新歡,把錢投往新興市場。

可美聯儲作為美國的央行,也只是在完成本職工作。在美國經濟蕭條、通脹也低的時候,美聯儲就該把利率降下來。

那在此之前早期的泡沫又算怎麼回事?


以上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聯儲的圖表顯示,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的實際利率高於歷史水平。圖中的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前一年核心PCE通脹得到的結果。

那二十年裡,不也存在會導致通脹上升的過度印鈔跡象?

事實是,整整一代人都經歷了連續泡沫,而通脹還比泡沫興起初期要低。

所以,美聯儲的超級寬鬆並不是罪魁禍首。

真正的問題在於金融監管失控,而且不僅是美國,全球都在放鬆監管,各國政府撤消了控制資本國際流動的措施。

銀行就肆無忌憚地在上世紀80年代和本世紀的2007年導演了房地產泡沫的大戲。

跨境熱錢也因而能在1997-98年的亞洲危機漩渦中心興風作浪,之前到歐洲引爆債務危機,如今又在新興市場張牙舞爪。

印度、巴西和其他新興市場又一次交了學費。

這次,泡沫時代的教訓正是在提醒他們:放鬆對金融業的管制,金融機構就會煽風點火,惹出一場接一場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1

克魯格曼:蘋果今後可能比微軟問題更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10

本週五,微軟突然公佈首席執行官Steve Ballmer將在12個月內退休。宣佈這條消息當天,微軟股價大漲7.3%,投資者用行動表示他們對這位從進入21世紀就執掌微軟的「大老闆」有多不滿。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則是借此機會吐槽另一大業內巨頭蘋果。

克魯格曼觀察全盛時期的微軟和如今的蘋果,得出的結論是,蘋果看起來非常像微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和微軟不同,蘋果沒有出售較低檔的產品,但它出售的產品即使優於其他競爭對手,溢價也很低。

那能怎麼辦?就要又一次利用網絡效應,主要來自實力更強的應用。

那麼,蘋果統治的前景和微軟的相比如何?

我們別忘了,微軟實際上已經是難以置信的成功典範了,幾十年來都雄霸個人電腦界,其實直到今天也還是霸主,不過如今的市場形勢在變。

我印象裡,蘋果的統治地位還沒有那麼穩固,這部分源於它依靠的是個人客戶的忠誠度,這與微軟截然不同。

微軟主要依賴企業IT經理的忠誠度,那些經理人本質上更保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3

克魯格曼:亞洲不大可能重演90年代危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909

當前的新興市場拋售令人回憶起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亞洲不大可能重複90年代的危機,更不大可能出現希臘式的無休止的危機。

他在其NYT專欄中寫道:

過去幾個月來,像許多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一樣,印尼盾已大幅下跌。上次印尼盾大跌是在1997-98年,當時印尼是亞洲金融危機的震中。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危機只是10年後席捲發達世界的另一場更大危機的綵排。因此,我們是否應該再次對亞洲抱以恐懼呢?

我不這麼認為,原因一會兒我再做解釋。不過,當前的情況的確令人回憶起當時——並且特別地,它們提醒了我們,從16年前的那場危機中學到的教訓是多麼的少。我們並沒有改革金融業——相反地,我們在全速放鬆管制。對於如何應對危機來襲,我們也沒有汲取正確的教訓。

來看一些背景:亞洲危機的產生,與目前困擾希臘、西班牙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危機有其「家族相似性」。在這兩種情況下,危機的根源都是由於私營部門過度樂觀,巨額外資主要湧向私營部門。而隨著樂觀急劇轉為悲觀,危機也突然到來。

但不同於希臘等國,1997年的危機國家有自己的貨幣。起初,貨幣貶值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困境。例如,在印尼,許多企業有大量美元債務,所以當印尼盾兌美元重挫之後,這些債務就相對於資產和收入大幅膨脹。其結果就是,經濟出現了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收縮。

幸運的是,壞時光並沒有持續多長。貨幣貶值給出口帶來了極強競爭力,很快,所有這些國家——包括受危機打擊最嚴重的印尼——迎來了強勁出口導向型復甦。

我們當前的表現要糟糕得多。只需要對比一下當時的印尼和如今的希臘。

印尼經濟在1998年收縮了13%,但到2003年已超過危機前峰值。去年,印尼經濟規模已經比2007年高出72%。

相比之下,希臘自2007年以來經濟產出已收縮20%,並且仍在下跌。沒人知道復甦何時會開始,並且我猜沒有多少人預計希臘經濟這個十年內將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為什麼這一次情況會惡化?一個答案是,印尼擁有自己的貨幣,印尼盾的下滑最終成了一件大好事。但同時,希臘被歐元所困。此外,上世紀90年代的決策者比今天要更靈活。IMF起初對亞洲要求嚴苛的緊縮措施,但很快就轉變了做法。這一次,對希臘和其他負債國的要求非常嚴厲,並且緊縮措施越是失敗,要求就越是無情。

所以,亞洲會是下一個倒下的嗎?很可能不是。相比於90年代,印尼當前的外債佔收入比例要低得多。印度的債務更低。因此,亞洲不大可能重複90年代的危機,更不大可能出現希臘式的永無止境的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6

克魯格曼:投資比特幣首先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06

經濟學家Brad DeLong近日對比特幣投資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支撐黃金的是其身為一種儲值的好工具,如果你的投資都失敗了,手上持有的黃金依然是的你避風港;支撐美元的是你可以用它支付稅款,美聯儲發行這些票據並承諾在未來回購他們,並且如果美元在貶值,聯儲還會以利息的形式補貼你。 黃金的開采難度和儲量限制給黃金價值提供了區間。美聯儲作為美元的“供應商”,其對承諾不允許美元出現通縮的出現構成了美元的價值區間的基礎。 比特幣的價值區間來自於電腦技術及複雜的算法...還有2100萬總量的限制。這些給比特幣的價值勾畫出了一個區間(假設),但這些因素似乎並不能給人們滿意的答案,比特幣的實際價值到底是什麽?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對此評論道: 我曾花了半天時間和數位熱衷比特幣的科學工作者聊天,但是當我問道他們比特幣為何是一種可信賴的儲值工具時,他們的解釋總會跑題,然後大談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優越性。 我可以理解為何比特幣是一種優秀的交換、支付工具,但是比特幣本身的價值從何而來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認為任何對比特幣(或是其他電子貨幣)抱有信心的人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有一種理解是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什麽價值,但是網絡上的投機炒作者(願意交易這些貨幣的人)對這種貨幣提出了需求,這種需求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也使更多人想要使用它作為通貨。 換句話說,願意將比特幣和現實貨幣來回交換並為此承擔風險的人們,支撐了實實在在利用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的人們。但這並不是一個100%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沒人能保證投機者們會一直對比特幣抱有興趣,這點就不同於現實貨幣,因為法律規定了一部分人或機構必須持有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8

魏格曼:巍然屹立八十年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e3d2.html

   為什麼在同一個環境下,有的企業成功了,有的企業卻衰落了?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或許有人將其歸結於運氣,但僅憑運氣顯然不足以解釋其中的問題。就比如零售業,一直以來零售業都屬於慘淡經營、殘酷競爭、低利潤的行業,就是沃爾瑪也不例外。但是卻有那麼一家連鎖超市巍然屹立了八十多年,它就是魏格曼食品超市。

   魏格曼是一傢俬人控股企業,成立於1930年,最初由約翰·魏格曼和沃爾特·魏格曼兄弟在紐約州西北部羅切斯特發起。上世紀三十年代,食品零售業充斥著商店合併、連鎖擴張、零利潤銷售以及成本節約等的趨勢,為了獲得更大的銷量,各個商店不惜任何代價。而魏格曼一開始就與眾不同——不願跟隨行業的主流。比如,首次採用配有製冷機的食品展示窗,首次利用水蒸氣噴霧保持蔬果新鮮度。這些舉措迅速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1950年至1976年,魏格曼實現了緩慢而穩定的增長,這段時間由沃爾特的兒子羅伯特·魏格曼領導。羅伯特·魏格曼密切關注新出現的行業趨勢,並努力趕在前面,他喜歡與競爭對手唱反調,稱自己的銷售哲學是「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為顧客提供他們當時不具備的選擇」。有人曾經這樣描述魏格曼:說它真的跟其他商店,跟其他所有東西都不一樣。每一家魏格曼商店的面積都達到了12000平方米以上,相當於普通超市的三倍。一走進商店,就看到高高的屋頂、柔和的燈光,一列列新鮮的農產品向遠處延伸,一邊是一排排烘焙得噴香的面包,一邊是陳列在冰櫃裡的半成品食物。確實,魏格曼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僅用於陳列普通食品的貨架走廊就多達26道,還沒算上展示農產品、肉類、魚類、烘焙食品、熟食、速凍食品、預加工食品、奶酪、橄欖等各種產品的寬敞區域。其貨品種類豐富得令人驚嘆,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形容。光是袋裝蔬菜類食品就多達9種,水果的種類幾乎齊全,有幾十種壽司,9種不同的蘑菇,14種不同的橄欖,300種不同的奶酪。

   現任的CEO是丹尼·魏格曼,這是魏格曼家族的第三代領導人。魏格曼經營的道路並不平坦。2008年經濟危機時,在丹尼的領導下,魏格曼主動降價,為顧客提供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折扣。其實經濟衰退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因為在此期間,商品和燃料價格一般會呈下降趨勢。但是,「像現在這樣的困難時期,我們少賺點錢是應該的。」丹尼·魏格曼如是說。至2010年底,魏格曼食品超市已經擴張到77家。魏格曼的魔力讓人無法抗拒,2012年,魏格曼收到了7000多封連鎖店未能覆蓋的地區的來信,要求公司到那裡開設分店。有行業分析師稱,魏格曼正掀起食品銷售行業的改革大潮,推動整個行業向「全品超市」方向發展。

   著名的管理學家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總結了魏格曼形成魔力的六大行為方式:

   1、魏格曼能夠減少或消除產品與服務中的不便、昂貴、令人不快和厭煩的種種問題。比如,每一個去超市購物過的人都能體會到收銀台前排隊又慢又長的煩躁,而魏格曼設置了比同行門店更多的收銀台。有人觀察到,一個週日的下午,全部26個收銀台中有19個在工作,每個收銀台前排隊的顧客數量不超過兩人。即使是半夜,依然還有6個收銀台在工作。羅伯特·魏格曼會親自監測收銀台前的排隊情況,如果顧客等待的時間過長,他就會十分緊張。

   2、魏格曼懂得如何調動客戶情感上的興奮度,來強化卓越的產品性能。每家超市都有寬大漂亮的食品加工區,在魏格曼,其世界級廚師會手把手地教顧客烹飪技法,當眾展示烹飪訣竅和他們的拿手好菜,許多美食家對魏格曼讚不絕口,這還真是聞所未聞。店中隨處可見介紹菜系搭配和正餐規劃課程的標誌、宣傳品。魏格曼的庫存商品平均達6萬種,比行業標準高出42%。這使得顧客在這裡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家人做出花樣百出的菜餚,成為富有創造性樂趣的休閒娛樂方式,全家人都能夠參與進來,充分享受魏格曼的購物之旅。

   3、魏格曼能夠為每一位員工賦予創造需求的力量。羅伯特·魏格曼在1950擔任總裁的第一天,就給所有人加薪。在過去 20 年中,魏格曼為17500 多名全職和兼職員工支付了共計 5400萬美元的大學獎學金。對公司來說,派奶酪部的經理去倫敦、巴黎和意大利,花上十天的時間對奶酪生產商進行考察,這樣的事再正常不過了。總體來說,魏格曼公司的人員成本要佔到銷售額的15% 到 17%,而在其他大部分超市,這一比例是12%。「在魏格曼,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我們不會紙上談兵,而是用實際行動證實。」因此,魏格曼總是高居「最佳僱主」榜單的前幾名。

   4、魏格曼擁有足夠的膽識,能夠認真聽取顧客的建議。2008年,魏格曼推出一個在線購物工具。顧客可以用它列出自己的購物清單,以便在購物不會忘記需要購買的物品。顧客很喜歡這個工具。但沒過多久,有些顧客抱怨說,他們碰到了軟件故障;有些顧客則希望能夠獲得其他幾項新功能。魏格曼認真聽取顧客的意見。最終在一所大學的幫助下,對網站和在線購物工具進行了改進,增加了許多類似的功能。有人盛讚這個工具是「用過的最了不起的軟件」。傾聽顧客的建議並不容易,但帶來的回報卻很神奇。

   5、魏格曼是孜孜不倦的實驗者,永遠保持對新趨勢的敏感。魏格曼是食品銷售業的創新者,基本上每一次食品零售領域的重大技術進步,都是從它開始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便開始使用條形碼。1999年,魏格曼開創了用於貨品供給規劃,預測和補充的零售商製造商聯合項目。2002年,發起了首個食品行業第三方質量認證項目。2007年,加入首批試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使用隊伍,為了讓食品更新鮮更快速到達客戶手中。只要食品行業中出現令食品超市更富魔力的創新思想,魏格曼就會懷著開放的實驗精神去做。

   6、魏格曼對自身的獨特性倍加珍惜。魏格曼認為,把事情做對,要比把事情做快更為重要。魏格曼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它不受制於很多上市公司面臨的盈利增長的壓力。魏格曼絕對禁止快速擴張,在這方面它表現出非凡的自我約束能力。按照吉姆·柯林斯所說的,只保持日行二十英里的速度。雖然各地顧客經常強烈要求魏格曼到當地開設分店,但魏格曼還是將新店開張的速度控制在每年2家。與其他超市相比,這樣的擴張速度十分緩慢。即使要開張新店,如果沒有完全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魏格曼也絕不會允許新店開張。而一旦開張,顧客會覺得新店好像運營了很多年一樣,一切都是有條不紊。

   根據財富中文網的一篇文章《魏格曼之道》報導,僅僅到2005年,魏格曼在紐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弗吉尼亞等州才設有 67家超市,2004 年的總銷售額達到 34 億美元。其經營利潤約為7.5%,相當於四大食品公司利潤的兩倍,甚至超過了天然食品銷售商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魏格曼每平方英呎的銷售額比業內9.29 美元的平均值高出50%。其實環境對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但是優秀的管理者並不認為環境能夠決定他們的結果。在他們看來,積極的行動或準備會改變環境的作用,從而把命運緊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這一方面,魏格曼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當然,魏格曼成功的原因肯定不止這一些,但這些卻是這家百年老店卓越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21

克魯格曼:俄羅斯可能重演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87

俄羅斯,違約,普京,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俄羅斯經濟增長本已趨於停滯,今年地緣政治風險、西方嚴厲經濟制裁和國際油價暴跌又一再使俄羅斯經濟危機四伏。華爾街見聞今年10月的文章就曾提到,西方分析人士警告,俄羅斯可能重演1998年震驚世界的債務違約。一個多月過去,有關俄羅斯經濟的警報信號有增無減。本周一,俄羅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2.67%,今年年初還不足8%。

俄羅斯經濟與金融的現狀讓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想起了1982-83年的拉美債務危機。在本周發表於《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中,克魯格曼提到:

當時的委內瑞拉就像現在的俄羅斯。委內瑞拉是石油經濟大國,經常項目一直都是順差。可它也是脆弱的債務國,因為所有的經常項目順差和其他盈余實際上都流入了腐敗的精英階層荷包,成為他們的海外資產。

當然,委內瑞拉沒有核武器。

有人可能會問,俄羅斯經常項目順差規模很大,總體來說是債權國,不是債務國,為什麽說俄羅斯的經濟不堪一擊?克魯格曼認為,俄羅斯也有很多外債,這體現了私人部門借款的規模。俄羅斯的外儲之所以迅速減少,部分原因就是私人資本外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19

克魯格曼獨樹一幟:美國明年不會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88

iScLxSTDwTh4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周末表示,美聯儲明年不太可能升息,因美國通脹難達2%的目標加上全球經濟成長依然疲軟。

克魯格曼14日在迪拜表示:“壓力來臨時他們(Fed理事)將面面相覷然後表示‘全球經濟依然相當疲弱,也看不到通脹,若升息後發現做錯了,那樣風險太大了’,他們當然可能照樣升息,但也有可能不會。”

克魯曼表示,他與金融市場的看法一致,認為美聯儲官員將延後升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12日的跌幅創2012年6 月來最大。而五年的通脹預期(5 year breakeven)降至2010年來最低。

克魯格曼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恐惡化,歐洲央行恐避免不了通貨緊縮,而中國可能無法提振內需,“歐元區和中國是2大恐懼點。”

美聯儲北京時間本周四淩晨3時將公布最新利率決策,料維持利率在0~0.25%,素有“美聯儲通訊社”稱號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日前指出,近日多名美聯儲資深官員暗示考慮移除將低利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給予市場明年中將開始升息的心理準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