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頻炒不聽話注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606/02584954238.shtml每經記者 古暘 發自上海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佈2007年報審計情況快報透露,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這幾乎占到深滬 兩市公司總數的1/10。其中,有2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後,被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發生了變化,其中8家2006年年報被出具了非標意見審計報告, 2007年卻被出具了標準審計報告。 上市公司為何頻換會計師事務所?從非標到標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每日經濟新聞》為此展開調查。 更換“注會”成風 “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總比找一家不聽話的要來得實際。”一位券商評述。 目前,不止擬上市企業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甚至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已上市公司也已通過行動來表達了他們同樣的願望。 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最新的年報審計快報顯示,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事務所,幾乎占深滬兩市公司總數的1/10。而在2003和2004年,這一數字是75家和86家。不過,2005年和2006年則驟然升為142家和154家。 該數位連續三年維持高位,可見上市公司“炒注會”已蔚然成風。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錢逢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他認為,現在大部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屬於正常調整。 根據中注協公佈的快報顯示,事務所變更的主要原因包括:按照國資委要求,國有上市公司實行招投標選擇事務所,中央企業集團統一財務審計機構,審 計機構滿5年強制輪換事務所,有4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約占全部變更事務所的1/4以上;由於地域(距離遠、溝通不便)、時間(前任事務所繁忙)等限 制更換事務所,約15家;由於公司重組、大股東變更、實際控制人要求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的有13家;專案審計人員轉所引起的事務所變更,例如,中准所吸收 海南從信大部分審計人員,承接了海南從信12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其他原因中,包括前任事務所連續審計多年,聘期屆滿,A、B股審計統一審計機構變更 事務所等。 事務所競爭慘烈 “但是,現在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競爭導致的更換也不在少數。”錢逢勝說,“四大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國際)進來 以後,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衝擊很大,他們還和優秀的內資事務所合併,搶奪我國客戶資源。由此,國內事務所丟失了很多客戶,生存狀態堪憂。當然,這跟國內事 務所自身的實力和能力也有一定關係。” 雖然“四大”的收費遠高於內資事務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擁有最優質的客戶資源,來華的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和其他優秀本土公司都傾向於把業務交給“四大”。那些打算上市的企業請了“四大”後,上市之路相對就要輕鬆許多,畢竟市場對他們的認同度將大為提升。 “現在的國內事務所,兩極分化很嚴重。好的事務所忙都忙不過來,客戶自己找上門來;沒有品牌的小事務所則是到處挖客戶,甚至不惜靠打折、返點等手段來搶單。”上海某上市公司董秘這樣形容。 可以說,“競爭慘烈”是當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將近5000家,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5萬人,非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7萬人,而上市公司不到1600家。雖然事務所還有其他生存途徑,但A、B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業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從中注協最新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4月30日,為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出具了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只有64傢俱有證券資格。可見,集中度還是比較高。這樣,其他事務所的生存空間更小了。 為了生存,那些實力偏弱、品牌度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只好通過其他非正規手段來達到招攬生意的目的。而擁有著眾多選擇餘地的上市公司,則可不緊不慢地找到自己“滿意”的事務所。“狼狽為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就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土壤中逐漸生根發芽。 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很多很複雜,比如事務所之間競爭激烈,上市公司與事務所的合作‘不愉快’,大股東要求更換等。但是,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則是一個普遍的原因。”PWC(普華永道)的一位審計經理說。 據瞭解,在目前的審計市場上,由於牽涉到各方利益團體,因此這些具有關鍵作用的方面有時候卻有著非正常的需求。他們有時候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不是高品質的而是低品質的乃至虛假的審計報告。 “用我們的行話說,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買會計政策。這個意思就是指,上市公司更換與其在會計政策上意見不一致的事務所,轉而聘用意見一致的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DTT(德勤華永)的一位做過多家上市公司IPO和年報審計專案的審計經理則向記者分析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市公司的收買會計政策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我們按照慣常的審計原則和審計方法進行審計時,客戶可能會提出他們自己的一種想法或審計方式。這時,能說服客戶的,我們就儘量說服,如果雙 方溝通不了,我們往往會兩種方式都計算。如果計算結果相差不大,不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原則問題,我們會通過流程進行適當的變更;如果改動的結果會產生很大的 風險,我們則會拒絕客戶的要求,甚至拒絕這個項目的繼續更進。”該審計經理說。 浙江杭州的一家內資事務所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四大”因為有著自己的品牌和優質客戶,所以在碰到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時,往往不會處於弱勢低位。但是,內資的小事務要被動很多,有時候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還表示,上市公司需要虛假的審計報告,其實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著同樣的需求。有時為了政績或其他利益,一些領導人甚至會直接干預,於是,事務所就只好按上市公司要求,出具一份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公司與事務所的博弈 “說到底,這實際上是上市公司與事務所之間的博弈。”錢逢勝副教授說:“上市公司有自己的要求,而事務所為了聲譽,則想把審計報告儘量做到符合標準。所以,誰最先妥協,這就要看誰最退不下去了。” 就在這場博弈中,上市公司的“炒注會”數量在逐年增加,雙方抗衡的格局也顯得愈發具有火藥味。“從提高風險意識方面來說,這可能是個好現象。”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丁瑞玲教授如此評述。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雙方並不想頻繁“分手”。 隨著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越來越透明和制度化,上市公司“炒注會”的隱行成本和風險也在提高,畢竟管理層並不想看到頻繁更換事務所。 事務所也不太願看到同行被解聘,如果無正常理由就解聘,就意味著有審計風險,一般也不願意接手。 證監會幾年前就已明確表示,上市公司不按規定程式就更換事務所,或要求事務所出具指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行為,均屬違規之列。 綜上所述,不到萬不得已,雙方都不會輕易“分手”。 “這就要看雙方各自的底牌在哪里了。比如已經兩年虧損,第三年審計出來還是虧損就要被退市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底牌就是,第三年的審計報告認可該年度扭虧為盈。否則,在出年報之前,可能就要找個理由炒掉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會計師事務所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對於上市公司,帶來的也許就是公司治理上的一定進步。這何嘗不是廣大投資者所願意看到的呢? 中注協:密切關注 中注協發佈的快報顯示,在出具的非標報告中,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中,有60份審計報告是針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 重大不確定性的;有19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存在的關聯方擔保、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有11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及要求整改的。 從保留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審計範圍受到限 制,無法就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專案實施函證,無法確認應收款的可收回性;無法核實長期股權投資及 投資收益專案;存在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無法就壞賬準備、子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合理性做出合理的判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從無法表示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範圍受到限制,無法判斷公司按照持續經營能力編制的財務報表是否適當,無法證實公司債務重組、資產重組能否成功,無法判斷關聯方佔用資金的可收回性、預計負債計提的充分性等。 中注協表示,將密切關注事務所變更情況,要求後任事務所在發生變更後5個工作日內向協會報備,並向9家未及時報備的事務所發出了提示函,要求事 務所及時向中注協報備變更情況,謹防“炒魷魚、接下家”的行為。涉嫌“炒魷魚、接下家”行為的事務所,中注協將在2008年執業品質檢查中重點關注,並將 對2007年年報審計情況進行更深入分析。 案例·擬上市企業 找個聽話的事務所,難! “沒想到,花錢找會計師事務所還這麼費事。”昨日,上海一家從事新能源開發和生產的民營企業董事長老葉告訴記者,他為了能儘快上市,正四處與各 類仲介機構談判。“我和不下十家會計師事務所談過了,能答應我一些條件的事務所,可惜沒有做上市審計的資格,有資格的事務所,卻不願意輕易答應。” 老葉的企業是典型的家族式民營企業,主營業務轉到新能源開發和生產還不到兩年。現在趁牛市還未遠去、創業板即將推出的大好時機,老葉加快了企業上市的步伐。 不過,相關政策規定卻阻礙著他快速上市的腳步。“雖然企業已存在了近10年,可擬上市那塊資產的主營業務需要至少連續三年的盈利經營資料,而我轉到新能源上還不到兩年。急啊!”老葉私下向記者訴苦。 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找好了一家據說“能量很大”的財務顧問公司幫他實現上市夢。不過這家公司暗示說,他必須有一份拿得出手的財務審計報告。言下之意,便是要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 這正是令老葉最近頗感頭痛的事情。“雖然現在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但我想總會找到,大家都是受益者,何樂而不為呢?” 案例·上市企業 連夜趕制財務報表,忙! 一位交往多年的券商朋友,私下向記者講了一個他曾經親眼所見的故事。 那還是在幾年前的某個傍晚,他正好有事去找某上市公司證券部的領導朋友。湊巧的是,第二天就是這家公司上一年度年報的公佈日。他走進辦公室,看到裏面一片繁忙。因為都是老熟人,對方也沒回避他。 “明天就要出年報,今天再加加班,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一開始也沒特別在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就看到他們在不停打電話,又不停修改各種財務資料。我就隨便問了一下朋友,都什麼時候 了,還要改那麼多數字。朋友直接告訴我說,主要是為了把去年的年報和今年的一季度報表都同時做好,把相關賬目調整好,前後都能對上就行。我們也並不知道很 多,反正這是老闆最新的意思。” 他又問:“那審計報告怎麼辦?” “今天他們也要加班了,直接發傳真給他們確認就行了。審計報告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問題不大。”對方回答。 第二天,一份修飾過的財務報表就出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

【南方名記】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531

林欣禾(視覺中國/圖)

DCM成立於1996年,投資種子期、早期和中期的創業公司,專註於移動技術、消費者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目前管理著超過 30 億美元的資金,曾發起過全球第一個專註於 Android 生態圈的風投基金。

在中國,DCM以“準和少”的投資風格著稱。投資過快手、易車、優信拍、丁香園、好大夫、人人網、前程無憂、快錢和當當等項目。

作為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此前是新浪的聯合創始人,投資過唯品會、58同城、快手、途牛旅遊網、豌豆莢、51Talk 無憂英語、紛享銷客和貨車幫等項目。

南方周末:很多投早期項目的機構都在廣撒網,你們卻很克制。為什麽?

林欣禾:要投得準,就要投得少。投得多,容易出問題。

DCM比較專註,只投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傳統行業和偏重技術的項目,比如醫療、硬件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我們基本沒有碰。事實上,這些領域過去火了一陣子,但後來沒發展起來,比如清潔能源。

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讓你有時間對一個項目看久一點、看清一點。

我們不僅投得少,人手也少,目前只有8個人,相比其他VC少太多。很多比我們募資規模少的機構,都是幾十甚至上百人。

人一少,我們的溝通成本就很低,做項目的效率就很高。判斷項目時可以閃電速度,當天看中的項目,當天就可以投,不用反複上投決會。

我們八個人,經常相互否定對方看好的項目。有時候我否定的項目又被他們翻過來。這樣的互動很重要。現在很多投資機構內部決策非常僵硬,不同投資部門缺乏相互了解和溝通,反而相互攀比。投資人群體相對高學歷,普遍比較傲嬌。你的團隊今年投了三個項目,我就得投四個。這就導致很多投資人錯過了行業第一名後,為了怕兄弟部門責備,去投行業第二、三名,這是不理智的。因為第二、三名的失敗率遠高於第一名。

南方周末:人這麽少,怎麽做投後服務呢?

林欣禾:做VC和創業最重要的是三點。

一是怎麽融下一輪,這是我們突出的能力。我們跟被投公司管理層聊,永遠是談怎麽上市。

二是戰略怎麽定。很多投資人不敢得罪被投公司的管理層。公司好的時候,不敢說壞話。公司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指責管理層。我們恰恰相反,你好的時候,我們說你的不好。你不好的時候,我們想辦法幫你渡過難關。

我經常跟被投公司CEO說,你們是在長安街上開車,你只能看到長安街的路況,但我們同時投資了很多行業,能看到好幾條街道的路況。你的街道很堵,我們會建議你換個跑道試試。

三是幫他們招人,尤其是CTO和CFO級別的人才。

我們只提供上述三項服務,其他投後服務不太管。我自己創業過,知道創業者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喜歡被VC說三道四。你派個投後人員去人家那指手畫腳,告訴創業者怎麽做銷售、渠道和PR,很容易遭到創業者厭煩。他會覺得你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天天都在琢磨這些問題。

南方周末:你們的投資風格是怎麽形成的?

林欣禾:過去我是創業的,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就像一個小孩進了糖果店,什麽項目都想投,結果吃下去肚子痛。剛開始那幾年,投了很多傳統行業的項目,造成失敗率很高。後來就回到自己比較懂的領域去投資。

南方周末:如何說服出資人(LP)相信並接受你們的投資風格?

林欣禾:一開始他們也擔心,我們投那麽少,會不會錯過很多項目,質疑聲不少。但LP主要是看結果和數字,我們的回報率可以,他們就高興,繼續給錢。

有些LP過去說,有好的跟投機會一定叫上他們。當時唯品會有跟投機會,我們找他們溝通,但沒人敢投。所以說服LP其實很難。

南方周末:投得項目越少,意味著風險越大,畢竟籌碼太過集中。

林欣禾:確實風險挺大,但投資回報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這是我們決定玩的遊戲。我們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風險,從而得到更多回報。

過去十年我們在少而精上,殺出了一條路。10年里投了63個項目,11個實現了美股IPO。當然也有失敗的。比如我們投資過女性內衣項目蘭謬。再比如,我們投資過一個叫麥包包的電商公司,在市場上基本沒有聲音了。

其實大家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差不多。很多機構投得太多,合夥人連被投公司CEO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我們投得少,逼著我們跟被投公司走得很近,我們的團隊成員甚至經常到被投公司去辦公,臨時幫幫場子。

有的CEO個性比較強勢,很多人會喜歡投這樣的創業者。但我們認為,投資就跟結婚一樣,大家要在一起走很長的路,太強勢的性格沒法長久,所以我們寧可不賺一些容易的錢。每次決定投資一個公司,我們都會問自己,能不能跟他們的CEO一起過個5年的日子?如果心里沒底,那就不投。

當然,CEO也要認可我們,這樣才能避免以後董事會的沖突。如果大家相互認可,以後遇到困難會相互包容。

南方周末:你如何把握投資節奏?比如是否跟投?跟投到哪一步?

林欣禾:我們投得少,所以我們更有耐心晚一點退出。很多機構投了一大堆,一有風吹草動就琢磨著套現走人。

最重要的是看得準,看準了,事情就成了一半,剩下一半是你跟被投公司管理層的互動。互動能增進你對被投項目的了解,進而提高你判斷退出時機的準確性。

比如我們投資過唯品會,當時上市很艱難,但我們了解這個公司,臨上市之前又追加了一千萬美元。上市後,唯品會股價大跌,圈內很多人覺得我們笨,但後來它的股價翻了幾十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25

港元拆息近9月新高 市場關注會否增發票據

1 : GS(14)@2017-10-29 22:24:23

【明報專訊】1個月港元拆息連升6個交易日,昨日報0.61143厘,比上個交易日微升0.0057厘,超越本月初高位,創出9個月以來新高。累計6個工作日,合共上升0.092厘。金管局早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今日是最後一輪投標,市場關注今日會否再宣布增發票據。

銀行水浸,金管局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抽走資金,於8月22日和9月26日兩次各增發400億元票據,自8月22日至昨日銀行體系總結餘減少719.1億元至1876.62億元。

分析:倘金管局增發 料港匯升穿7.8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上次2015年增發規模超過1000億元,今次只發行800億元,因此本月底至下月初會再增發。8月增發的票據將於11月到期,林俊泓認為下次不會增加發行量,但有機會發更長的票據。

林俊泓表示,拆息上升主要因為近期有多隻大型IPO集資,以及美息上升。他認為增發對匯率的影響大於拆息,如果今日增發票據,港匯將上穿7.8水平。截至昨晚9時,港匯報7.8033,升14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

金管局回應稱,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是因應市場強烈需求,會不時因市場動力考慮是否需增發。在聯繫匯率下,港美息差會使港匯下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26&issue=2017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