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關創業板機制的斷想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76.html
昨天上證大盤只漲了0.2%,而創業板又大漲了1.49%,達到1112點,距離歷史最高點1240點只差一步之遙了!

   年輕朋友P戰戰兢兢篡著一隻創業板股票,昨晚他又來電話,欲求安慰。

   「這、這個創業板總不可能一直這麼漲下去的吧?」P問。

   樹哪能長到天上去呢!」我答。

   「你說現在創業板的價格到底高不高啊?」P又問。

   他這一問,徹底把我秒殺問倒!

   關於催生創業板這波大漲行情的關鍵因素,現在恐怕一時難以確知,即使事後也未必能夠輕易找到,股市就這麼詭異。不過,創業板本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目前的創業板實質上是個落後的單邊市,只有上漲才能賺錢。而在這麼一個沒有充分可套利做空機制的市場中,要對其股票進行合理定價就難以做到了。

   套利具有發現不合理價格的功能,只要定價一旦出現不合理,套利投機立馬就會跟隨而來,企圖撈取其偏離差價,這樣經過反覆博弈,直到套利機會消失為止,於是合理價格隨之浮現。

   假如創業板具備融資融券、股票期權、指數期貨以及其他豐富的衍生產品,又假如還有一個很完善的國債市場作配合,使得各種套利組合能夠隨時隨地建立起來,那麼創業板運行必將大大理性。

   反觀A股主板市場,就是因為有了幾個對沖工具,相比之下,好像就理性得多了吧?

   由於創業板沒有套利條件,在當前行進過程中,根本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判斷依據可循,我們也就無法證明價格究竟是高估,只能眼巴巴地等到事後再說了。很遺憾的吧?

   由上可知,股市的制度建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改革,相信創業板機制也將逐步完善

   「只有等到創業板必要的市場套利機制建立起來,屆時我們才有可能早一點知道其價格到底是不是高了。哈哈!」我最後答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32

不可承受之輕----無退市機制,任何改革都是迴避核心問題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iom9.html

體態臃腫的股堅強臥在病榻上,向新晉的主治醫師肖主任問道:主任,我的排泄問題.......,肖主任舉起手,做了一個打住的手勢,輕撫股堅強的臉頰說:堅強,我給你的營養餐已經做了重大改革,過去的多種肆無忌憚已經被遏制了,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股堅強原本閃過一絲亮光的眼神即刻又變的渾濁起來,那因浮腫而幾乎快看不見的喉結上下游動了一下,便又懨懨的不再有說話的意願了,二十多年以來,這個「人」幾乎沒有排泄過,過去負荷量不大的時候,尚能承擔,而今如此大的體量,他再無能力消化了,他臭氣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倒下倒下再倒下。

 

偉大勤勞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天道,懂得循環往復,知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但凡一件活物,或者是一種機製程序,都必須有進出,有代謝,此為王道!但是在建立了自己的資本市場後,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逆天創造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東西,就是一個公司可以在資本市場永生不死,它的設計師很天真,要求凡來上市的企業必須具有三年良好的盈利記錄,而這個美好的初衷實際上是給市場輸送了大量在生命的巔峰期上市套現的企業,同時,在這個市場,它還執行了一種類似藏傳佛教裡那種轉世靈童的制度,公司經營隨便做,做爛掉不要緊,因為永遠可以金玉其外,撤掉敗絮,再添新絮,製造一個又一個暴富運動,而置真正的資本意志於不顧,長期堅定的讓劣幣驅逐良幣。

 

二十多年來,這些市場根本機制上的重大缺陷,從來都是被視而不見的,與之相比,今天所謂的新股IPO發行制度改革,根本就是抓小放大,漠視市場機制中最關鍵的環節,給一個將死之人做保健性治療,因此不管IPO制度如何改,或者什麼優先股新政如何有效激勵企業發展,抑制套現衝動,都不是從根本上能徹底解決市場最致命病根的良藥。

 

離開複雜的資本市場,僅僅用常識來判斷,在這個世界上,宇宙裡,有沒有在相對時間裡只生不死的物事,或者沒有新陳代謝能活的非常健康的體系?

 

如果沒有,中國資本市場憑什麼能夠這樣活?

 

實際上想穿了,中國股市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在是否建立和貫徹退市制度上,建立資本市場,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社會發展服務,還是為企業集團獲得股權保值服務,如果為前者,那麼尊重資本意志,資本聰明的很,自然知道哪裡去得,哪裡去不得,他將像一條歡唱流動的河流,不斷展現其勃勃生機;而為後者,那就扭曲的很,它將會被斷流成一灘一灘的小水渠,絕無有靈動的浪花閃現,而今天的中國股市,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下談什麼新股IPO改革,根本上就是迴避最核心的問題。

 

退市機制一旦被貫徹和執行起來,新股IPO就成為市場的新鮮活力之源,不管你多大市值的企業,生命週期到了就退出,生老病死最正常不過,對企業和公司尤其如此,人的平均壽命可以到七十八十,而公司的平均壽命要低得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在這個數字面前,中國上市公司基本上一直活的依據在哪裡?上市要求三年連續盈利並要承諾繼續保持的依據又在哪裡?

 

按照企業的平均壽命,每年退市企業和上市企業長期以來是可以保持出一個平衡狀態的,只要符合條件就退市,和只要符合條件就上市一樣,完全可以在一定的量化標準下相對精確的把握,這是我個人理解下,中國股市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單向的在所謂IPO改革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是沒用的,說的難聽點,要想股市有井噴,先讓他屎噴,指望一個沒有代謝和排泄系統的活物蓬勃昂揚,簡直痴人說夢,創業板能跳起來,和它的身材小巧精瘦有關,和它的業務新型有關,更和它最可能率先執行退市制度有關,至少在體制上,創業板是最接近成熟股市的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61

香港內地進口藥價差距大 與藥品加成機制有關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63

綜合《人民日報》、《中新網》報導,目前內地與香港藥品價格存在較大差距,不少內地人都去香港買藥。香港西環一家大藥房的老闆介紹,該店一天銷售額有10萬港元,其中內地人約佔一半。銅鑼灣一帶的藥房,這一比例更高。

什麼樣的藥品差價導致了這樣的比例?以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為例,其在香港的價格比內地便宜近萬元。440毫克的赫賽汀在北京價格為24500元人民幣。而在香港藥店可以用18500港幣(約合人民幣14800元)的價格買到,價格相差近萬元。

此外,愛必妥、多吉美、力比泰、格列衛等多種抗癌藥在兩地的差價在437元至7740元間不等。

內地的進口藥價為什麼高?

同樣一種藥品,為何香港與內地間的差價這麼大?

前述中新網報導指出,內地與香港藥品差價最大的是進口特效藥,而這類藥品多數未被納入醫保範圍,屬自費藥物。而且,罕見病或腫瘤、癌症令內地家庭承受經濟重擔,這也促使大批旅客選擇赴港購藥。

前述《人民日報》報導援引北京大學醫學部藥事管理教研室史錄文教授介紹,進口藥品定價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一類是單獨定價,包括原研藥、專利藥和獨家品種,享受發改委的單獨定價權利,赫賽汀就屬於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國內的藥品定價方法相同。

而據《新京報》報導,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表示,「造成國內進口藥品價格虛高的原因,是國內藥品的定價機制決定的。」據他介紹,作為藥品流通終端的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制度,藥品成本越高,醫院的盈利越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醫院對成品藥的售價一般是在全市統一藥品中標價的基礎上加收10%左右。該工作人員查閱醫院內部藥品價格,發現赫賽汀(440毫克)、格列衛(120片/盒)的中標價分別是:21613元、23500元;對應的零售價格則為24854.9元、25500元。

牛正乾認為,藥品加成制度帶來三大問題,一是購進藥品價格越高獲利越多,所以公立醫療機構不可能去採購低價藥;二是使醫生索取回扣的行為與醫療機構銷售高價藥品的利益驅動高度一致;三是讓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不開展「高定價、大回扣」的畸形競爭。

此外,他認為,流通環節各個審批環節和藥品公關賄賂的灰色成分,最終也都加在價格上。

而據前述《人民日報》報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香港藥價之所以便宜,得益於藥廠到患者之間極其精簡的銷售鏈,沒有中間盤剝。而且政府管理的醫院,由醫管局採購藥品,不能有佣金,公立醫院用藥費用由政府負擔,藥品都是原價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7

創業企業如何建立激勵機制?周鴻禕的答案:建股權池!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02.html

早期的一批創業者,開了一個局,這是一個「1」,但能做多大,在1後面能做出多少個0出來,這需要以後加入的很多能人一起創造出來。企業要發展,要做大做強,一定要引入人才,把企業的骨幹力量持續做大。但一個問題來了:能人引入進來,如何和最初的團隊達成融合?這是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在這裡,我有一個建議:要突破這個瓶頸,需要在激勵制度的設計上下功夫,就是要準備一個大的股權池,無論老員工還是後來者,都能企業價值的持續增長中獲益,這樣才能保證一個良性循環。

創業首先是一個馬拉松,沒有十年八年,是出不了結果的。創業又像是一個接力賽,需要新鮮血液產生一波一波的動力。所以,創業就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一波接一波地跑馬拉松。如果沒有這些新人加入,永遠是那一批老人去跑馬拉松,那不是沒跑多遠被淘汰,就是半路累吐血了。所以,企業要有一種良好的激勵機制,使得你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夠有一批人,能接過這個接力棒,繼續往下跑。

如果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新老團隊的磨合就會出問題。新的力量進入老的團隊,就像把牛奶注入咖啡裡,如果不能很好的攪拌,咖啡永遠是咖啡,牛奶永遠是牛奶,喝起來肯定不是個味兒。很早進入了公司的人會把自己看成最早一批的「元老」,擔心新人會取代自己的地位,可能會對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情緒。新人會覺得自己能力更強,為什麼元老們能夠心安理得的享受股權,自己只能掙那份年薪?這兩種想法一直不解決,會在公司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團體,讓兩撥人漸行漸遠。

所以,我覺得企業要建立一種價值觀。首先,我們認可早期員工的價值,你可以拿到最早期的股票期權,你的條件是最優惠的。但是你一定要認可後面進來的人,不能把他當成對手。其次,後面進來的新人,公司也給他們分享股票期權,他們的努力工作一樣獲得相應的回報。

在這裡,我有一些建議和創業者們分享。

首先,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權,預留出很大空間,不要殺雞取卵,剛開始創業就一下子分個底兒掉,就把它都分完了。我們創辦360的時候,還沒有開始融資,我們先拿出了40%分給員工和團隊。後來雖然因為多次融資而稀釋,但是到上市的時候,還有超過20%的股份是分給員工的。360員工持股的比例在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公司裡面,應該是最大的。

其次,創始人要勇於犧牲,不能獨佔股份。須知「人聚財聚,人散財散」。360的員工是公司最大的持股人。我的情商也不高,脾氣也不好,但還有很多人願意跟我合作。在360,一直和我合作的人,有十五年以上的,也有十年以上的,七、八年的更是比比皆是,可能就是因為我捨得跟大家分股票。

最後,要給未來留機會,有長遠意識,保持一定股份激勵。就算是拿出40%來分,也總有分完的一天。股份分完了,難道我們就不需要人才了嗎?一個企業對人才,永遠是飢渴的,永遠是需求的。所以在上市之前,我們做了一個計劃,一旦我們的股票分完了,我們可以隨時再增發5%,會永遠保持5%。

360的員工能保持很好穩定性,也很有創造力,這與360的股權池設計是分不開的。有很多骨幹力量不斷加入進來,一是因為他們有夢想,想找到實現夢想的平台;另一個原因,不是虛的,是能夠得到更好的經濟回報。所以,建立一個合理的股權蓄水池,才能不斷的有「源頭活水」注入進來,有新的力量來帶動革新,這是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98

樓市再現瘋狂,調控長效機制還要多長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351

在愈來愈高的房價逼迫下,人們猜測政府會做點什麼。樓市調控長效機制不斷被專家、官員提及,似乎成了一劑秘而不宣的靈丹。

京城再現搶房潮

2013年10月20日的清晨,近萬人湧進了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在觀眾席上,他們的表情隨著體育館內的變化而變化:忽而喜形於色,忽而情緒激動。

但體育館內並沒有比賽,也沒有運動員,只有一群被購房者「圍攻」得狼狽不堪的樓盤銷售員,和一排貼著密密麻麻紅色已認籌標識的內銷控表——這裡是珠江四季悅城的開盤現場,1000套房源竟然吸引了5000個購房者事先報名,這讓開發商竟然不得不史無前例地租一個體育館來賣房子。

在放盤的四小時之內,價值兩三百萬的房子像大白菜一樣,迅速被搶購一空。房源清空後現場很多購房者都不願離去,一邊抱怨一邊拉著售樓員打聽下期開盤的情況,「找什麼關係下期能選房?」到後來連開發商的銷售員都來安慰購房者要冷靜:「買房要理性,不要跟風。」

似乎2009年年末令人驚悚的搶房潮重演,在經過連續四年的房地產調控後,中國大城市高漲的房價不僅沒有絲毫回落,反而在近兩個月迎來新一輪全面上漲的浪潮。北京是其中的「領頭羊」,在過去一年,北京多個區域房價暴漲了60%以上。

旭輝E天地推出500套房,兩小時內被秒殺。華潤公元九里三小時內所有房子被一搶而空。一位好不容易買到了珠江四季悅城的購房人嘆道:「現場都像瘋了,買房原來和買彩票一樣要運氣。」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22日公佈的數據亦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9月份房價在加速上漲。北京9月平均房價同比上漲16%,漲幅高於8月份的14.9%。廣州房價上漲20%,8月份漲幅為18.8%。上海房價上漲17%,8月份漲幅為15.4%。深圳房價上漲19.7%,8月份漲幅為18.1%。

在這種背景下,調控升級的確存在可能。各方面的跡象表明,決策層對房地產調控的思路會跟過去不同,將會更著重於中長期的市場的培育和建設。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參與過房地產長效機制的討論,他稱該方案已經幾易其稿,參與討論的專家都簽署了保密條款。任志強曾經在2012年年中預測北京樓市在「2013年3月會暴漲」。

北京市國土局的負責人亦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住建部牽頭的長效機制討論稿是絕密文件」。在高漲的房價倒逼下,十八屆三中全會後,這個披著神秘外衣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或將浮出水面。

長效機制如「四不像」

不出意外的話,中國政府年初制定的年度房價調控目標,又只能掛在牆上了。

通脹預期、土地稀缺、城市化進程、首都經濟圈、軌道效益、價值窪地、政策調整或者不調整、宏觀經濟復甦或者不復甦……不管多少世界級經濟學家唱衰,中國一線城市房價依舊如脫韁野馬,而所有的理由還在邏輯性地歸於一條:房價會一直漲下去。

最新的唱衰者還包括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席勒成功預測了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2005-2007年美國樓市危機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他發表評論稱,從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看,中國房地產存在嚴重泡沫。

但作為全國風向標的京滬穗深四地房地產市場,自調控以來又一次在集體飆升,9月房價創4年調控以來的最高漲幅。

「貨架大掃蕩」的背景是,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北上廣一手房市場陷入嚴重供不應求,北京市住建委官網數據,10月20日北京可售住宅套數總計58370套,這已經接近歷史最低點。

更為嚴峻的是,「二手房交易徵收20%個人所得稅」的新政,讓二手房交易環節產生了極為高額的稅費,反而將一部分剛需擠到了新房市場,加速了供需矛盾。

北京市有關部門將穩定房價的希望寄託於「限房價、競地價」的招掛拍新政。北京市住建委2013年10月22日宣佈,2013年北京將推出2萬套自住型商品房,2014年計劃推出5萬套左右,此類住房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北京市國土局負責人稱,「因為涉及房屋分配問題,此政策還在觀察中,但毫無疑問是一記猛拳」。

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亦被加速推向前台。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公開稱,業界都在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能有一個說法,「屆時,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會面市,如房地產直接融資、房產稅、土地供給制度、保障房、城鎮化整體佈局和規劃,最後都將給出答案」。聶梅生曾擔任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房地產商會會長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產處處長趙路興則表示,房產稅試點擴大存在很大可能,試點城市將選擇房地產市場比較發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但具體內容尚難確定。

儘管分析師和政府研究人員都呼籲中央加快推出更多的可持續性措施,例如土地改革、資本利得稅和房產稅等,而不是依賴限購令等行政手段來遏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但作為涉及經濟改革的系統方案,該長效調控機制的出台也受到各方掣肘。

有消息稱,房產稅的出台、金融政策的縮減等都已基本確定,但核心的土地政策幾乎不會做調整,最終出台的或又是一個「四不像」。一位參與過討論的央企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13年有多次消息稱房產稅試點將擴大,但最後都沒有推出。

該高管稱,長效機制重點討論了房產稅、集體土地確權和工業用地流轉,但公眾關心的土地改革未有涉及,「三中全會定樓市長期政策方向,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細則,最快2014年才會出台政策,不會有更猛的政策出台。」

周其仁、許小年等經濟學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國房價的快速上漲與貨幣超發關係緊密,而超發貨幣的嚴重分配失衡,又造成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資產泡沫則加大了貧富懸殊。

「調控現在是在一個沒有導航儀的大巴上駕駛,方向永遠在探索中,且選擇空間將越來越狹窄,越來越難以控制。」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南方週末記者感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87

中國將取消大豆及棉花收儲機制 改為直接補貼農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80

據路透援引新華社消息稱,中國將取消具有爭議的大豆及棉花收儲機制,改以直接補貼農戶。收儲機制遭外界指責為扭曲市場,導致加工廠進口棉花成本低於國內棉花。 中國是大豆和棉花的最大采購國。國際棉花價格今年已上漲約12%。由於中國的政策改變,將釋出更多國內生產的棉花,短期內將沖擊中國的棉花進口量,國際棉價可能遭遇壓力。 新華社引述財政部長樓繼偉稱,財政部將制定目標價格,試行補貼大豆及棉花農戶,但他並未提供時間表細節。 市場原本即普遍預期明年將結束棉花、大豆、菜籽收儲。 據報導引述,樓繼偉周四與財經官員開會時表示,財政部也將設立一套機制,以進口商品充實國家收儲,以確保國內供給無虞。 據轉述,樓繼偉表示,中國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擴大某些農產品交易量。 中國過去兩年收儲約1,000萬噸棉花,占全球庫存60%,中國大豆庫存目前約400-500萬噸。 停止收儲後,這些庫存可能釋出至國內市場,但這不會影響中國的大豆采購,因為沿岸省份的多數加工廠已經在依賴進口大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09

【書摘】投資者的退出機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3/58608.html

一、投資者退出的實質

風險投資者的做法通常是看到退路才進去。以資本賺取利潤是投資行為的本質。風險投資是追求高回報的,這種回報不像傳統投資那樣,主要從投資項目利潤中得到收益,而是依賴於在這種「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斷循環中實現自身價值增值。所以,風險投資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於資本的高度週期流動,它通過不斷進入和退出風險企業實現資本價值的增值。因此,一個順暢的退出機制是擴大風險投資來源的關鍵,從源頭上保證了資本循環的良性運作。可以說,退出機制是風險資本循環流動的中心環節。

風險投資與一般投資相比風險係數偏高,其產生與發展的基本動力在於追求高額回報,致使風險投資項目和非風險投資項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一旦風險投資項目失敗,不僅獲得資本增值的願望成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將成為很大的問題。風險投資者最不願看到的就是資金沉澱於項目之中,無法自拔。因此,投資者必然要求通暢的退出渠道。例如利用公開上市或將股份轉讓給其他企業以及規範的破產清算等,以儘可能將損失減少至最低水平。風險投資是一種循環性投資,其產生的意義在於扶持潛力頗大的企業成長,那自身有限的資產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流動性,才能不斷地扶持新企業。如果缺乏退出機制,即使風險投資者投入到企業的資金達到預期增值目的後,卻還是難以套現,將會使風險投資者的資產陷入停滯狀態,無法再去尋找新的投資對象,這樣風險投資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風險投資者投資的往往是比較「新」的企業(包括重組、併購等),或者說是高新技術的新興產業,這類企業的無形資產佔有很高比重,而市場缺少對這種產業自身價值評估的度量標準,所以按照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投資者所獲得的資產增值恰恰可以作為一個比較客觀的市場依據,如此,市場也將更成熟與規範。

二、投資者退出方式

(一)通過股票上市退出企業

首次公開發行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是國際投資者首選的投資退出方式。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外商同樣可以通過股票上市的方式退出在華投資,而且已被一些投資者改採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實踐,股票上市的退出機制可以採用境外控股公司上市、申請境外上市和申請國內上市三種途徑。

1、境外控股公司上市

在國際投資的實踐中,投資者通常不會直接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投資,而是首先在一些管制寬鬆的離岸法區如百慕大、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國特拉華州和中國香港等地註冊一家控股公司,作為一個項目公司對華進行投資,而投資者通過該控股公司間接持有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投資者這樣做的目的是規避上市門檻過於嚴苛,能夠使暫時不具備上市資格的企業借由市場上存在的殼公司進行上市運作。以控股公司的形式申請上市是國際上通行的上市模式,被大部分國家和證券交易改採用,如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和創業板均接受控股公司的上市。

案例分析:「盈科」借殼生蛋,成功運作上市

盈科數碼動力有限公司是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幼子李澤楷創立的投資公司。1999年5月,盈科集團採用資產注入的方式將其資產注入「得信佳」,獲得控股權,並將「得信佳」的一部分資產和負債回售給「星光電訊」(即資產剝離),完成了借殼上市。具體步驟如下:

(1)「得信佳」發行新股29777億股,自己持有173億股,佔「得信佳」總股本的5%。

(2)盈科集團包括了數碼港項目和部分物業項目的資產淨值為278億港元,將其作價為246億港元(折讓了116%)出售給「得信佳」,「得信佳」支付盈科集團240億股(每股006港元),獲得「得信佳」總股本的75%。同時,盈科集團還獲得10億港元的3年期公司可轉債(約1667億股)。購買股權的代價是注入資產,購買可轉債的代價是注入現金,既購買股權又購買可轉債的目的在於不僅可以達到避免全面收購要約的目的,又可以在公司股權被稀釋後通過行使轉換權,以固定的價格將債權轉換成股權,保持控股地位。

(3)向其他市場投資者出售5777億股份(每股006港元),佔「得信佳」總股本的178%。

(4)「得信佳」同意除了中國香港的辦公通訊器材業務外,將出售所有業務及中國香港債務給「星光電訊」,出售代價是將「得信佳」對「星光電訊」的負債減少到1000萬港元。

(5)盈科集團向「得信佳」和配股承銷商做出不可撤回承諾,「得信佳」將作為盈科集團與中國香港政府就數碼港項目簽署全部協議及有關文件的唯一機構,即數碼港項目入住「得信佳」,「得信佳」將成為盈科集團發展科技業務的唯一機構。這表明盈科集團準備將「得信佳」作為整個「盈科系」的旗艦企業,目的是提高股價,為後續的資本市場運作提供條件,例如配股、換股等。

(6)收購「得信佳」之後,1999年8月,「得信佳」改名為「盈科動力」。

很多人對此就有了疑惑,為什麼選擇境外控股公司上市呢?

儘管世界各地不同證券市場對上市資格和條件的審查是不盡相同的,但總的來說,對於通過IPO進行上市交易公司的要求都很嚴格,上市過程也將耗費大量的時間。而風險投資者的盈利模式就是「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斷循環,以實現的自身價值增值。因此,借殼上市就成為首選的方式。對境外投資者而言,通過境外控股公司上市而退出對華投資,是最為理想的退出方式之一。

2、申請境外上市

申請境外上市,是指外商投資企業通過重組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後,經國務院證券監管部門批准,直接申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和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途徑。中國的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境外上市主要有發行H股、N股、S股和L股等。外商投資企業,根據中國證監會1999年發佈的《關於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境內企業申請到香港創業板上市審批與監管指引》的相關規定,經過重組後,申請到境外主板或創業板上市並沒有法律障礙。

外商投資的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境外上市中和上市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退出在該股份公司的投資,即在股份發行的時候發售一部分現有股份和公司上市後向其他投資者轉讓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但該種出售或轉讓須遵守有關法律和交易所上市規定並履行相關的法律程序。

例如,福建聯合動力集團成立於2003年,集團業務涉及中小型通用發電機、通用發電機組、水泵及清洗機等家用中小型機電產品。2010年5月,蘭馨亞洲投資集團向「聯合動力」投資2,450萬美元。至「聯合動力」上市前,「蘭馨亞洲」持有其1,303,440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30%。2011年6月10日,聯合動力科技股份公司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230萬股,每股發行價900歐元,共募集資金2,070萬歐元。上市之後,蘭馨集團持股比例被稀釋為87%。以「聯合動力」發行價900歐元計算,「蘭馨亞洲」的賬面投資回報率為069倍。「蘭馨亞洲」以「聯合動力」申請境外上市的方式獲得收益。

3、申請國內上市

申請國內發行上市包括發行A股和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1)B股上市。發行上市前屬於中外合資企業的B股公司在國內已經比較多,並且就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問題,中國證監會及外經貿部先後於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發出三份《通知》。根據《通知》規定,凡發行上市前屬於中外合資企業的B股公司,應就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的問題徵求原中外合資企業審批部門的意見,在獲得原審批部門同意後,向中國證監會報送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的申請方案。經中國證監會核准,B股公司外資發起人股,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後,可以在B股市場上流通,外資非發起人股可以直接在B股市場上流通。允許境內上市外資股(B股)和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實際上也是國家為外資發起人提供了一個理想和暢通的退出渠道。

(2)A股上市。就當前而言,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以戰略性投資者(Strategic Investors)居多,所以他們尋求的是在中國的長遠發展。近幾年來,不少外商投資企業立足中國市場,並迫切希望在中國境內證券市場發行上市。中央政府也表示支持致力於在我國境內進行長期業務發展、運作規範、信譽良好、業績優良的外商企業進入證券市場。另外,一些國際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利用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實現更好的發展,使我國企業得到較多的投資,有利於改善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為此,中國證監會與外經貿部於2001年11月8日聯合發佈了《關於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對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發行上市A股做出了規定。根據該文件的規定,符合產業政策及上市要求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中國境內發行A股,外企上市後,其外資股佔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與B股公司一樣,外商投資企業作為A股公司上市,也是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一種有效的退出機制。

(二)通過股份轉讓退出企業

股份轉讓是指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份讓渡給他人。在中國現行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下,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向外商投資企業的其他股東或第三方轉讓所持有的股權而退出原有的投資。根據進行股權交易的主體不同,股份轉讓的退出機制包括離岸股權交易和國內股權交易兩種情況。

1、離岸股權交易

如前所述,境外投資者對華投資的時候,通常首先在一些管制寬鬆和稅負較輕的離岸法區註冊一家控股公司,作為一個殼公司進行對華投資,而投資者通過該殼公司間接持有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

這種殼公司的設置為投資者日後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重組提供了制度方面的方便,如果投資者決定退出在外商投資企業中的投資時,無須出讓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和取得中國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而只需將用於對國內投資的境外殼公司或持有的殼公司的股權出售給其他投資者。這種股權交易通常稱為「離岸股權交易」。

在上述的股權交易安排下,發生股權變更的是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而非外商投資企業本身,所以只適用境外殼公司所在司法區的法律和接受該司法區的監管部門的管轄。

2、國內股權交易

股份轉讓的第二種方式是投資者通過直接出售所持有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而退出在中國的投資。對於股權交易的相對方,可以是其他境外投資者,也可以是國內的投資者。

對於外商投資企業的股份轉讓,有關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相關法律、法規都有明確的規定,在履行相應的審批和變更登記程序後即可完成股份轉讓。例如中外合資企業的股份轉讓,合營一方向第三者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的,須經合營他方同意,並報審批機構批准,向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合營一方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時,合營他方有優先購買權;合營一方向第三者轉讓股權的條件,不得比向合營他方轉讓的條件優惠,否則轉讓無效。

我國的外商投資實踐中,已有多次外商出讓股權的案例,如中國農藥行業的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天津羅素·優克福農藥有限公司」的外方投資者原為羅素公司,後來由艾格福公司收購了羅素公司在「天津羅素·優克福農藥有限公司」中的股權變更為「艾格福(中國)有限公司」,2002年外方股權又被德國拜耳公司所收購。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外商投資的不斷增加,外資收購國內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將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之一。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國家為了規範涉及外商投資企業合併與分立的行為,保護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定了《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合併與分立的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合併與分立方面的重組做出了全面的規定。與外商投資企業合併經常會伴隨著股權交易,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在公司合併與分立的同時向國內外投資者出讓股權的方式退出在外資企業中的投資。

(三)其他方式退出企業

除了上述的退出機制之外,還有一些退出機制經常為一些境外投資者,特別是一些創業投資者(即風險基金,Venture Capital)在投資時作為退出機制條款列入投資協議。這些退出機制主要有管理層收購(MBO)、股權回購和公司清算等。

1、管理層收購(MBO)

管理層收購(MBO)被視為減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機會風險成本的可行手段得到迅速發展,作為一種有生命力的金融制度,對創業性企業的管理層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就外資創業投資者在我國的投資情況來看,他們經常將管理層收購作為選擇性的退出機制之一。在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下,由于禁止國內的自然人作為中方的合營者參與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所以如果由公司的管理層成員直接收購外方合營者的股權,將違反法律的有關規定。但如果公司的管理層通過先設立一家投資性公司(殼公司)來受讓外方合營者的股權,將會避開現有的法律障礙。

2、股權回購

鑑於國內現行法律禁止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本公司的股票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合營期內不得減少其註冊資本的規定,境外投資者通過外商投資企業對投資者進行股權回購有一定的障礙和難度。但從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國家並沒有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隨著中國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國家將通過修改有關法律而使股權回購制度合法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新的退出渠道。

3、公司清算「盛大」私有化

2011年10月17日盛大網絡集團公司宣佈,其董事會已於10月15日收到公司創始人、董事長、CEO兼總裁陳天橋提交的收購「盛大網絡」所有已公開發行股份的初步建議函。陳天橋提出以每個美國存托憑證(「ADS」)4135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盛大」已發行的股票中非由陳天橋、陳天橋妻子雒芊芊(現為盛大董事會成員)以及陳天橋弟弟陳大年(現為盛大COO及董事會成員)持有的所有股份。如果陳天橋的建議被採納,這意味著「盛大網絡」將完全由陳天橋家族全資擁有。陳天橋以這樣的方式收回了「盛大」剩餘的股份,從而完全擁有「盛大」。一旦成功,無論是風投還是其他投資人,都會退出「盛大」。這種方式就是股權回購,為投資者提供了退出方式。這也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新興起來的現象,企業私有化。

通過公司解散和清算來退出投資是投資者最後的選擇,因為任何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時都不希望日後公司解散、破產和清算。但如果所投資的企業因經營失敗等原因導致其他退出機製成為不可能時,對公司解散和清算將是避免更大損失的唯一選擇。

現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14章、《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實施細則》第8章和《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12章對三類外商投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做了原則性的規定。1996年7月9日,外經貿部制定發佈了《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的普通清算和特別清算兩種制度做出了全面的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03

【模式】韓國最大經紀公司SM造星運作機制分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1/59730.html

1998年,S.M.公司把旗下的HOT、SES介紹到中國、日本,掀起了亞洲「韓流」熱潮。2000年4月,S.M.公司登記註冊了KOSDAQ,發行股票,成為韓國第一個娛樂文化股份公司。2001年,S.M.培養的寶兒又在日本躋身最受歡迎的歌手行列。2002年12月,S.M.公司與日本的FANDANGO JAPAN(YOSHIMOTO集團和KDDI的合資公司)、YOSHIMOTO集團以及AVEX共同創立了網絡娛樂公司---FANDANGO KOREA,在網絡與移動通信迅速發展的時代,將主要負責為大眾開發數字信息資源。今年為了方便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與2001年成立的S.M.日本分公司一起,共同構建亞洲地區的娛樂網絡。S.M.公司不懈努力,把世界知名的美國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娛樂集團,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希望成為亞洲地區最強的娛樂集團。

S.M.公司下設部門:發覺「未來之星」的選秀部;訓練新人的「Starlight Academy」培訓部;把握市場走向、體現歌手風格、營造逼真視覺感的唱片生產部;進行錄音和後期製作的唱片製作部(A&R);進行宣傳銷售的市場營銷部;聯繫媒體對歌手進行推廣的宣傳部;以及發掘歌手的潛在價值、企劃廣告演唱會的代理部。其實韓國的娛樂公司不下數十家,其中包括JYP Entertainment、DSP Entertainment、Laful Entertainment、DR Music、Music Factory、Good Media和C.I Media等,之所以SM能在諸多強勁對手中獨佔鰲頭,還是憑藉公司領導層的獨具慧眼和完整專業的運作體系,才創造出HOT、安七炫(KANGTA),神話,寶兒(BOA),文熙俊 ,S.E.S , FlytotheSky,Trax,東方神起! ,天上智喜這些享譽亞洲歌壇的著名歌手。

第一步:選秀&培訓(選秀部、培訓部)

在90年代初的時候,S.M.公司還是把這兩個環節分得十分清楚。在HOT組建時,金京旭代理走遍全國的高中,搜索所謂的「有才氣」 的人才,從而吸收了KANGTA,文熙俊,李在元。李秀滿理事選擇了在美國的TONYAN,張佑赫則是在舞蹈大賽中的出色表現而引人矚目。到組建紅遍亞洲的神話時,公司開始建立選秀機制。96年公司通過美國選秀挑中了之前就曾跟HOT一起訓練過的andy,主唱申彗星以及曾獲美國舞蹈大賽冠軍的eric,在韓國本土選秀中挑中了金東萬,而李玟宇則因自組樂團並且獲得過韓國舞蹈大賽冠軍而受到S.M.公司的青睞,junjin因有著很好的藝人天賦被KANG TA推薦給SM公司。通過一系列的選秀,在97年初步確定了公司想要培養的人。隨後才開始魔鬼訓練,而且人員不會變動。但是隨著韓國青少年明星慾望的增長,湧現出了越來越多有潛質的孩子,這也意味著競爭愈加激烈,於是,S.M.公司漸漸把這選秀和培訓合為一步。通過選秀進入公司並不代表成為藝人,而此時也並沒有與公司簽約,在進一步的培訓中,公司還會淘汰一些人。目前,公司每年要舉行兩次大規模的選拔大賽,每星期要舉行一次內部選拔會。以04年剛剛組建今年就紅遍亞洲的男生組合「東方神起」來說,其5個成員全部是通過S.M.的新人選拔訓練機構被挖掘和培養出來的。起初,他們分別在5個不同的組合中擔任隊長,通過不斷地培訓與選拔,才得以形成現在的夢幻組合——「東方神起」。

在這一步驟中有幾個特點凸現出來。

首先,明星低齡化。偶像低齡化已成為全球的普遍現象。從行業利潤上說,低齡出道可以為公司多演幾年多賺錢,而且識才越早,包裝的成本越低,可塑性強,利於公司培訓;從行業特色上分析,娛樂業是年輕人的行業,只有年輕的才是新鮮的奪目的。比如1997年,SM公司擬定了一個戰略——培養一位能代表亞洲的大牌明星。因為從韓國狀況來看,進軍海外市場還是女孩方面有更多便利條件,所以當時在韓國被千挑萬選出的未來明星就是寶兒(BoA)。當年她只有11歲,面試時才小學5年級,但她所展現的歌舞,證明她已具備了明星才質。當時試唱的三四首歌曲都是S.E.S的經典,舞蹈也是當時最時興的hip -hop人氣舞步。她的出色表演讓在場的評論員讚不絕口,在唱片公司的強烈要求下,父母只好同意。而從面試合格時起,寶兒就開始接受了專門的訓練。而最近推出的韓國新星,大多是18、19歲,可想其出道年齡得有多小。

雖然明星低齡化已成為一個成名必要條件,並不是沒有缺點。由於成名太早,年紀太小,過早地戴上皇冠,雖有這些偶像歌手們為此付出了本應純真的花季和健康成長的環境,這是一筆難以挽回的青春預支。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了名利就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特點。

第二,嚴格訓練。

這是孩子們成名必須經過的階段。

韓國的任何一個娛樂公司在製造偶像時,不僅要求藝人具備成為偶像的天分,同時還要求藝人接受嚴格的後期訓練。在SM公司更是如此。拿引起中國「韓流」的HOT來說,在出首張專輯之前,每天12-16小時的超強度訓練就使張佑赫落下了一跳舞肩膀就痛的毛病,有時大家會累得倒在地板上起不來。今年迅速走紅的「東方神起」的訓練過程,幾乎是地獄式的,其中的團員細亞更是受訓超過七年才讓他站在幕前。有時,這五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餓著肚子從下午練歌一直練到晚上11點多,當他們認為唱得差不多時就去唱給公司的負責人聽,但是負責人聽後還是不滿意,5個男孩就繼續練,而公司所有相關人員也全都陪著他們。當初HOT就是每天12小時學舞蹈與唱歌。他們在練習中必須捆著大腿內側跳舞,這是為了讓他們正確地熟記動作。此外,為了積累舞台經驗,讓他們成為當時歌手劉榮稹(現SM理事)的伴舞。不僅在歌舞方面公司對他們嚴格訓練,還在語言表達,表情等方面訓練,使他們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攝影機拍攝都能從容的說話。他們這樣度過兩年後才於96年在韓國出道,2000年在中國初次表演,引發「韓流」。而對於面向亞洲的明星培養方面,除了這些之外還要訓練語言。

第三,大量組合出擊。

組合是經紀公司最喜歡也最擅長製造的娛樂產物。S.M.公司就曾成功推出多個組合,如HOT、SES、神話、東方神起、天上智喜,以及經過3-4年選拔淘汰最新推出的12人組合super junior。之所以推出組合,是因為組合能夠攜幾個人的合力滿足「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需求,確保公司投資不全部沉沒。同時成軍後公司可以根據組合中的人氣確定出下一步重點推出的巨星。所以韓國組合合的快分的也快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而且當初組成組合是由公司決定統一配置,解散也是公司的決定,很多時候並不是組合成員決定的了的。神話就因為成員去留問題與S.M.公司意見不和才集體跳到GOOD去。這還算好的,當初HOT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被公司強行拆散。由此可見,組合是韓國娛樂界的一個常用策略,作為市場的試金石。

第四,足夠的重視。雖然訓練十分嚴格艱苦,但是公司對新人的重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在資金方面,S.M.公司不惜花大量金錢對藝人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在人力方面,公司會配備最出色的老師、詞曲作者,歌謠界元老級的人物對新人進行指點。比如為了讓寶兒成為十全十美的實力派歌手,S.M.公司邀請了很多位藝術專家做她的專署老師。擔當寶兒舞蹈指導的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作美和數。此外,她的出道專輯也請到了韓國著名作曲家劉榮鎮、金興錫、姜原象和方詩旭等通力相助。

第二步:製作(唱片生產、製作部)

從造星機制中產生出的韓國藝人一般是沒有多少個人自由,由於很小就接受公司培訓,他們的演唱風格根據個人特點在培訓的時候就已確定下來,不太能根據個人喜好更改。尤其在剛出道時,就算十分有創作天賦,也不會發佈歌手自己創作的作品。每首歌,每個造型都是公司根據發展目標精心打造。

製作精良,融入多種流行元素。S.M.公司從一開始就致力於製作適合整個亞洲市場、符合亞洲年輕人追求的音樂。在包裝和推廣藝人之前,公司通常會不惜花費時間仔細分析當地基本文化、音樂等各種流行元素,把它們融入到韓國藝人中,從而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這裡我想從反面證明。04年中國某音樂公司發行了一張《2004國語最強原唱大合輯》,其中13首華語人氣歌曲的韓版原唱終於在國內浮出水面。粗略算來,近些年竟有80多位名聲在外的華人歌手翻唱了百餘首韓國歌曲。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明星,鄭秀文,張學友,莫文蔚,劉德華,謝霆鋒,黎明,趙傳,張惠妹,徐志安,SHE等一大批天皇天后都與韓樂有過親密接觸。回顧中國港台歌手,「新人+翻唱韓國音樂=必然走紅」似乎已經成為一條不敗的規律。而內地人更偏重原創,只有孫楠、孫悅、那英和陳琳等為數不多的幾位歌手有過翻唱經歷。由此可見,韓國流行音樂在製作上已屬上層之作。

融入當地元素。如果公司決定讓某藝人進入亞洲市場,首先是訓練語言。例如,S.M.公司旗下藝人在上海開演唱會時,「東方神起」和「天上智喜」的成員們均用中文向觀眾問好,並介紹自己。其次就是用推出當地語言的歌。可以是原來韓語版歌曲的重新翻唱,也可以重新作詞作曲,推出適合當地的新歌。比如為了進軍中國市場,神話、寶兒都曾推出過中文歌曲。對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韓國人準備工作的細緻與充分。

第三步:營銷(市場營銷部、宣傳部)

我把所有關於包裝宣傳的工作都歸為營銷。其實在整個造星機制中,明星的製造過程就與普通產品從選料、加工、成品、檢驗合格到營銷、交易、確立品牌效應的過程完全一致。而營銷應該是整個造星過程中的重中之重。S.M.公司在這藝人的商業推廣上也是奇招百出。

一、確定目標消費者。

這一過程包括三個步驟: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以及市場定位。市場細分是將市場分為具有不同需要、特徵及行為,因而需要不同產品或營銷組合的不同購買者群體的過程。細分之後,公司會進行目標市場的選擇。當市場選定時,公司還必須決定在這些目標市場中要取得什麼樣的地位。市場定位是指為使產品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相對於競爭產品而言佔據清晰、特別和理想的位置而進行的安排。在這方面韓國娛樂公司做得非常到位。S.M.公司在推出每一位新人之前,都會制定詳細的計劃,比如對於寶兒的出道,公司是打算讓她進軍海外市場,先是在韓國本土市場站住腳,隨後大舉進攻日本市場,目前看來也取得了驕人成績,接下來寶兒將要攻入中國市場,可以從她開始出中文歌看出。而安七炫(KANGTA)自從HOT解散後就主攻中國市場,由於之前HOT在中國已有了相當大的知名度,所以安七炫(KANGTA)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十分順利,今年也在中國開了個人演唱會。當公司選定了目標市場,進行了市場定位後,就會通過培訓等多種手段增加或改善藝人某方面的能力,以適應這個定位。比如學習語言等。

而我國在這一步上基本空缺,大多數娛樂公司並沒有制定很詳細的計劃,多是跟著感覺走。所以導致其包裝藝人時有更多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資失敗的風險。

二、設計營銷組合。

為了在目標市場製造它想要的反應而採用的一組可控制的戰術營銷手段。經典理論提出了4個變量,即4P理論:產品、定價、分銷、促銷。

先來說產品這方面。娛樂業的產品跟電視等媒介產品一樣具有特殊性。首先藝人是娛樂公司的產品,其次藝人的唱片也是公司產品。而唱片的銷售依賴於藝人本身。所以,藝人是第一重要的產品。首先質量是第一位的,通過嚴格的培訓這一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最好的例證是在韓國的各種娛樂節目中藝人都能即興唱歌或者即興改編。其水平可見一斑。其次,針對這一產品,公司需要設計不同路線,對其進行包裝。針對前面提到的目標市場,根據市場定位設計每位藝人的路線,突出特點以區別於其它產品。所以很多形容詞都成為藝人的代名詞。比如性感是李孝麗的代名詞,由於她的成功,現在很多女藝人都開始走性感路線,而大部分是公司所決定。前幾年可愛是S.M.公司旗下dana的代名詞,因為dana出道時只有15歲,但是這一策略並沒有獲得很大成功。因此,S.M.公司公司馬上轉換策略,把dana編入去年推出的女子四人組「天上智喜」中,這也開了出道時為獨立歌手而後加盟組合的先河。從目前的成績來看,S.M.公司的這一策略還是正確的。在設計好路線後,就要對其外貌穿著精雕細琢。如果地位在偶像歌手,則對外貌要求很高。比如男生沒有180釐米以上的身高一律免談,女生身材不過硬的全部PASE,鼻子不夠挺,眼睛不夠大,臉部輪廓不夠好的不予考慮。而那些已經出道的歌手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也不停得在臉上動刀子。當然並不是說現在韓國沒有長相稍差而具有超強實力的歌手,YGfamily娛樂公司旗下就擁有很多這類實力派唱將,他們在本土的行情也十分好,但是並沒有在海外市場有所作為。除了外貌外,韓星的衣著髮型也十分考究,公司花大價錢對其進行包裝,有專門的服裝顧問,對於出道久一些的前輩,都擁有自己的美容室,專門負責美容和髮型。因此,韓星經常引領時尚潮流,是青少年模仿的對象。從這方面引起注意,也增加了藝人的知名程度。在我國的「韓流」中,衣著髮型方面佔有大的比例。

對於第二產品——唱片。包裝就在於編曲以及唱片的封面海報,附帶內容等等。為了進一步發掘潛在產品,SM每逢寒、暑兩季都會發行一張合輯,合輯中公司全體藝人共同演唱的主打曲及MV,都成了歌迷們在寒、暑假期間最期待音樂作品。MV中,藝人們快樂地打鬧、玩耍,展現出一幅其樂融融的「SM全家福」。

定價方面。

還是分成兩部分。首先是藝人。這完全體現在藝人的身價上,就是簽約公司時的價格。一般藝人的身價決定於自己在市場上的知名度,但是這個知名度具有事後性,所以公司在簽約時佔據有利位置,所以大多數是不平等的。為了防止藝人走紅就跳槽,一直以來SM公司和所屬演員簽定合同時都明確規定,若是演員違反合約必須交納違約金和賠償金,而且該規定被韓國娛樂圈內普遍接受。其他公司也採用這個規定或類似的規定。但是SM公司的違約金和賠償金數額龐大。甚至高出通常規定的3-5倍之多。所以給所屬演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簽約期間跳槽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是唱片。唱片是普通商品,所以其定價按一般方法進行。對於唱片收益分成方面,值得提一下,普通的韓國歌手賣出一張唱片可得100韓元,但組合就需要平分,因此HOT當年賣出一張每人只得20韓元(人民幣0.16元 )再減到扣到的版稅官稅,只剩下七韓元(人民幣五分錢)。可以看出在韓國藝人掙錢還是不太容易的,還要受到所屬公司的「剝削」。當然之前公司的投資也是巨大的。

分銷方面。這主要是針對藝人的產出品而言。例如賣唱片的渠道,如何鋪貨,在網絡上的渠道如何。在各大唱片銷售商店上貨,並根據回扣,讓此商店把唱片放到醒目位置,張貼海報等。一般而言對於S.M.這樣的大公司,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唱片銷售渠道,定期上貨。隨著網絡的大力發展,網絡mp3下載也成為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因此網絡成為各大唱片公司的新渠道,新戰場。S.M.公司也意識到了,於2002年和日本的FANDANGO JAPAN、YOSHIMOTO集團以及AVEX共同創立了網絡娛樂公司---FANDANGO KOREA,在網絡競爭中搶佔先機。

促銷方面。

對於公司而言,不僅要創造優質的商品,還應當把產品的優點告訴顧客,認真地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該品牌的形象。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巧妙的運用廣告,銷售促進和公共關係這些大眾傳播手段。也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宣傳。

方式一:廣告。

參加電台電視台(主要是韓國三大電視台KBS、MBC、SBS)各種節目,增加曝光率。藝人走紅的主要途徑就是在娛樂媒體上曝光,包括打進排行榜。由電視台控制的榜提供了一種衡量組合是否流行的可見的準繩。而多上電視,新歌才能躋身這些榜單中。有些人認為這些榜單是有利於那些經常在電視上露面的歌手CD的銷售量和歌迷的投票只佔少部分韓國的榜單。這一切都顯示上電視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出現在韓國3大電視公司MBC、KBS、SBS的20個甚至更多的電視節目中,有時只是在幾大電視台播放歌手的MTV。這裡的節目主要包括這麼兩種。首先是歌謠節目。據調查結果顯示,S.M娛樂、YG、I-STAR、國際音樂、IVY音樂SIDUS等前10家企劃公司所屬歌手在KBS《音樂bank》、SBS《人氣歌謠》、MBC《音樂營地》等歌謠節目中出演次數就超過了全體歌手出演次數的40%。其中又以S.M公司所屬歌手出演次數最多。其次是娛樂節目。現在比較有名的是《情書》、《X-MAN》、《Happy Together》、《夜心萬萬》、《萬元的幸福》、《女傑》、MBC電視台的情景系列劇、《NonStop》SBS的反轉劇等等。明星參加電視台的娛樂節目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一方面,藝人通過節目提高了知名度,宣傳了唱片。韓國的娛樂節目作的相當成熟,明星也相當配合,自然的狀態讓大眾可以進一步瞭解明星的性格,人品,特長等方方面面。我就是因為看到了韓國娛樂節目才知道了韓國歌手,並對他們產生了興趣。另一方面,電視台通過藝人的知名度來提高收視率。由於明星的出演,FANS們必然每期都看,所以用這種方式可以鎖定觀眾群。電視台能夠和藝人這樣全面的合作,而最根本的是他們都有營銷理念,明白現在觀眾或者說歌迷是他們生存的根本。因此,不管在節目設置上還是明星的配合上都很注重從觀眾的角度出發考慮。通過合作的方式,雙方都可以達到各自目的。當然在雙方的利益驅使下,行賄是在所難免的。因為向那些高收視率或者高收聽率的電視和廣播節目進行賄賂,可以讓那些無名的天才獲得更多成長為超級明星的機會。事實上,隨著競爭的加劇,基本上20位新人中只有一位能成功上位,公司為維護投資不致浪費,花錢買曝光率已變成必需。在行賄的同時,大的娛樂公司亦逐漸掌控電台的節目。當初HOT解散後,S.M.公司就曾封殺另外三名隊員,並警告電視台等傳媒,如果敢讓JTL出現,自己公司的歌手就絕對不會來相關電視台。除了傳統媒體外,對新媒體的關注越來越多。各個娛樂公司在網絡上都加大了藝人的宣傳力度。幾乎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的個人主頁,在這裡不僅有最新的官方消息,而且還有藝人自己的留言,可以通過網絡與大家進行互動交流。此外還要把一些新歌放到網上,進一步擴大宣傳的範圍。

方式二:銷售促進。

現場簽售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能夠與明星親密接觸,得到明星的簽名,對歌迷來說無異於商場打五折,其誘惑力是十分大的。此外,在唱片中附贈藝人的寫真也是一個常用的促銷方式。精心打造的限量版唱片對忠誠的歌迷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往往在限量版中都會有些從未發佈或者更加隱私的東西來滿足歌迷的慾望。

方式三:公共關係。

可以通過公益活動、特別活動來實現目標,但最主要的是利用好新聞。前兩個比較容易理解,一般來說出新專輯的的時候會有專輯發佈會,年末會有歌迷見面會,生日時也會舉辦小型的生日派對,有時是和歌迷一起的。通過一些慈善義演或者捐助等義舉可以樹立良好形象,留下好的口碑。國內目前這兩種公關形式都沒有很好的開展起來。歌迷見面會十分隨機,而義舉則完全依靠藝人的覺悟。顯然是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公共關係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新聞。不僅要利用好現有新聞,必要時還需製造新聞。這裡不是說要造假新聞,而是通過行動引起觀注,從而達到製造新聞的目的。比如傳緋聞,就某事進行炒作。在這點上就要對網絡無比重視,因為網絡新聞的更新速度最快,目前許多消息都是網絡最先爆出來。

方式四:參加各種獎項的評選。

這一方式是這一行業所獨有的促銷方式。首先,權威獎項對歌手來說是實力的充分肯定,通過這些將項可以讓觀眾的關注度增加,確保人氣。各個娛樂公司也對此十分重視,其中也不乏黑幕。2002年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神話又將奪得大獎,連BoA都知道。但在那天,SM公司對M'net和Seoul awards表示:不要把這個獎頒給神話,給在海外發展的BOA,以免BOA本地的人氣下滑,所以最後的贏家變成了BoA。

與韓星這樣複雜多樣的商業推廣相比,我們本土明星就顯得清閒很多。一方面國內媒體還沒有這麼大量製作精良的娛樂節目,另一方面娛樂公司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娛樂節目的重要性。我在韓國娛樂節目中經常會看到明星的手上纏著紗布,也說明韓星經常是一個通告接著一個通告的趕,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正是這樣全面的宣傳和他們不懈的努力工作才使得他們有今天

第四步:回收投資的印鈔機(代理部)

通過上面一系列的措施,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造明星。當然其成本也是相當大的。一個未來的超級明星在未成名前,公司最少要有5萬美元去推銷他們,而對於重點培養對象的曝光就要大約花35萬美元,這還只是用在電視上的。最終這些錢需要通過讓歌手走紅而賺回來。與其他產業規律一樣,高成本勢必意味著高收益,韓國人在不惜花費高昂運作成本包裝偶像之時,同樣獲得了羨煞旁人的收益。SM公司旗下藝人HOT的第四張專輯《I YAH》全球大賣,銷量突破1200萬張。寶兒在打入日本市場後,發行的三張專輯銷售都超過100萬張。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四張專輯收錄了寶兒用漢語演唱的《My Name》和《My Prayer》,預定銷量為20萬張。偶像組合「東方神起」賺錢的實力同樣驚人,僅最近3個月的廣告拍攝費用就高達3億5千萬韓元,其出道一年光廣告費即有約14億韓元進帳。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若沒有公司盡心盡力的培養哪會有明星們大賺的今天。所以一般韓星們賺到的錢大部分是歸公司所有的。

藝人被捧紅後其自身價值變得相當大,當公司擁有這樣的資源時是絕對不甘寂寞的。在韓國幾乎所有的娛樂公司都更看重開源,就是相關產品的開發。名氣是娛樂公司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各個公司都是想盡辦法把他的效用發揮到極致。比如每年推出各種限量版、改版唱片,讓歌迷反覆購買;在國內國外開各種演唱會;讓藝人接拍各種廣告,成為產品代言人;在可能的情況下接拍韓國偶像劇;到電視台當主持人等等,而這些活動的收入當然是公司拿大頭。隨著藝人名氣的進一步提高,又可促進唱片的收入。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至此,一個完整的韓國造星運作機制就呈現出來了。從各個環節的對比上,我國的娛樂業都落後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也很多。畢竟這是流行音樂,是變數最大的娛樂業。要想在這個領域裡有所作為,就必須不斷更新理念,跟上時代潮流,以至於引領時代潮流。從娛樂公司的角度來看,理念的更新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不再適合快餐式的娛樂業。全方位的借用營銷等其它行業的管理理念會給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對藝人而言,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他們的專業化程度還很低,歌手也不是只唱唱歌就可以了,其工作質量和工作強度都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我國對於文化產業的逐步重視,相信不久之後,中國也會出現像韓國S.M公司一樣出色的娛樂經紀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14

發改委今年二次上調油價,汽油升回新定價機制後最高點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29

2012年至2014年4月國內油品價格調整走勢圖。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4月24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上調。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55元和14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11元和0.12元。

發改委消息稱,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是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4月24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計算,並累加上個調價週期未調價金額確定的。4月中旬以來,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上行,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有所上漲。

此次為2014年以來的第二次油價上調。2014年至今,油價已經歷三次下調、二次上調和三次擱淺。

2014年第一次上調為2014年2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205元和2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75和7660元。2014年1月10日和1月24日、3月26日油價進行了下調,1月10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25元和120元,1月24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0元和125元,3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5元和130元。2014年2月12日、3月12日和4月10日油價不作調整,約每隔一個月油價擱淺一次。

2013年3月26日發改委發佈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此後根據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從上圖可以看出,此次油價上調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至今的第9次上調,按照10個工作日一調的週期,油價已歷經了21輪調整週期,共9次漲價9次降價3次擱淺。2013年3月以來為「七漲六跌」,2014年至今為「兩漲三跌三擱淺」。2013年9月13日油價上漲至最高點,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90元和8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955元。之後一年內油價漲跌起伏,不過進入2014年以後,4月24日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其中,汽油價格達到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2013年9月13日的最高水平。

新京報消息稱,對於後市走勢,隨著夏季汽油消費高峰期的來臨,歐美煉廠開工率和原油加工量增加,將對後期原油市場提供較強支撐。不過,美國原油庫存升至歷史高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美經濟數據忽冷忽熱,將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油價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58

央行將強制啟動分層機制 銀行間債市遊戲規則全面改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107

中國銀行間債市即將啟動全新的交易規則。 據財新《新世紀周刊》報道,央行將強制啟動債市分層機制——希望仿照國際成熟債市的經驗,以做市為核心,打造一個分層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包括做市商分層和投資者分層,即小的投資者直接和做市商(Market Maker)交易,做市商再與經紀商(Broker)交易;同時通過限制交易方式、縮小交易對手方範圍等,最大程度地降低利益輸送空間。 其提到,做市商和投資者分層機制創新堪稱去年債市風暴中一系列債市規則重整中最根本、最動筋骨的重頭戲。繼去年4月的債市風暴後,央行全面梳理了銀行間債市的多個環節,從丙類戶資格、債券發行、異常交易監測、信息披露、網上交易、DVP結算制度,一直到從業人員資格等,幾乎等於全面再造債市交易規則。 “這次做市商分層機制的核心作用有兩個:一是提高流動性,完善定價機制;二是解決之前銀行間債市一對一詢價的道德風險。這是此前銀行間債市最大的兩個問題。”報道引述一位國開行人士說。 報道原文請點擊這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