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護漁有解》第一線保育人員向漁業署喊話 搶救本土魚種三件事不能再等



2015-08-10  TCW

希望以後的台灣餐桌,也能繼續嘗到本土野生海鮮滋味?

專家與第一線保育人員呼籲,科學護漁、支持執法、培養海洋公民精神,這三件事不能再等!

撰文•何欣潔

四面環海的台灣,竟出現主要漁獲量歸零的警訊!

同樣身為漁業重鎮、民眾一樣愛吃海鮮,為何阿拉斯加的漁業得以生生不息,台灣卻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對於過度捕撈危機幾乎束手無策?想要年年有野生海魚可吃,海洋政策不能再空轉。

今年二月掛牌上路的「海洋事務委員會」,已改善過往各海洋主管機關權責不一的困境,新官上任,應盡速落實科學護漁、支持前線執法,民眾也該扛起「海洋公民責任」,讓台灣海洋恢復生機。

解方一 憑科學數據說服漁民進行海洋基礎調查 捕撈限額不再「喊樂透」許多專家都想索取完整的台灣海洋資料,作為研究與倡議的工具,但與主管機關交涉的經驗,令所有人灰心不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向《今周刊》抱怨,「拒絕我們的理由千奇百怪,從研究成果尚未發表、敏感保育物種不能公開、資料的智慧財產權有爭 議,甚至是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怎麼說就是不願公布詳細的漁業統計資料。」目前學者據以研究的漁業資料,多數是由漁民自行填寫,雖然仍能觀察到大致的 變化趨勢,卻與真實情形有所出入,更缺乏完整持續的海洋經濟基礎統計資料,要用來制定有效的漁業政策時,捉襟見肘。

缺乏科學根據的禁捕政策,讓保護區的捕撈限額數字形同「喊樂透」,一點也無法讓漁民服氣,遑論誠心遵守休漁規定。

一名東北角的漁會總幹事透露,漁業署數字亂喊,「早就被漁民看破手腳。」以近年來熱門料理「飛魚卵」為例,根據經驗,過往飛魚卵的產量多落在六百到一千噸 左右,漁業署卻訂出年捕三百噸的限量政策,讓漁民紛紛質疑:「為什麼是三百噸,不是五百噸、七百噸?有確實調查飛魚族群數量嗎?如果沒有,要人乖乖遵守保 護區、休漁規定,很困難。」台灣少數成功的保育魚種,每日限捕二○九公斤的東港櫻花蝦,就是科學護漁的最佳案例。被稱為「櫻花蝦之父」的水試所前研究員陳 守仁,精準計算櫻花蝦的最適漁獲量,才讓漁民服氣,「漁民對大海最熟悉,要說服他們,就是要拿出專業數據!」解方二 前線執法有後盾升級漁船監控設備 官方態度更有魄力浩瀚無邊的海洋,最容易成為執法死角,阿拉斯加為了解決非法捕撈的問題,要求每一艘漁船都必須裝設VMS(漁船監控)系統、讓觀察員隨船 監督,甚至規定「騷擾觀察員」者必須負刑事責任。

對照台灣沿近海漁船多數未強制裝設VMS系統、執法人員必須承受恐嚇與民代「關切」壓力,連巡邏船隻都要向民間租借的窘境,漁業保育成果不如阿拉斯加,並不令人意外。

「人家上了外太空,我們卻還在殺豬公!」曾經遠赴挪威、美國阿拉斯加考察的共生藻協會理事陳盡川,發出了無奈的評論。

「很多同仁都有守護海洋、和漁民溝通的熱忱,只要長官、社會願意添購必要設備,重點是支持我們嚴格執法,態度不要搖擺不定,民代不要太『關心』,前線士氣就不會被打擊!我們相信,海洋保育還是大有可為。」保七總隊第七大隊南方四島小隊長蕭再泉信心滿滿地說。

解方三 推動餐桌上的革命公民意識抬頭 發揮「抵制魚翅」精神自二○一三年「洪仲丘事件」開始,「公民覺醒」就是台灣社會最夯的口號,是否也能成為守護海洋的力量?

海洋公民基金會理事吳雙澤樂觀地舉例,以社會運動方式拯救海洋,台灣人早已有成功的小革命經驗:「就是現在年輕人婚宴時,幾乎都強力抵制魚翅!」而觀察阿 拉斯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以健全的商業模式支撐生態保育的理念,消費者願意多花錢購買永續認證的漁獲,也抵制來路不明的水產品。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資料顯示,即使在嚴格的捕撈限制之下,阿拉斯加漁業仍為當地帶來一年近十九億美元的收入。

阿拉斯加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從小培養「從餐桌保護海洋」的海洋公民文化,減少漁獲捕撈量,並不必然使漁民收入降低。

亦即,除了嚴格執法之外,「消費者學著了解海洋,搞清楚現在什麼魚該吃、什麼魚不該吃,建立永續漁業的良性循環,才能確保台灣年年有魚。」邵廣昭語重心長地說。

讓海洋永續發展,政府與社會大眾,都有必要加把勁!

同樣護漁,一個被毆、一個受保障——兩國海洋永續政策與環境比較台灣 美國阿拉斯加州部分巡邏艦艇須租用 執法設備 巡邏艦艇、直升機人工登記、雷達掃描 漁船監測系統 每艘漁船配備VMS(漁船監控)系統執法人員常被民眾恐嚇或民代關切,甚至遭暴力毆打 執法情形 每艘漁船配置觀察員監督,騷擾、威脅觀察員可判處六個月徒刑或罰款13萬美元不夠了解海洋生態,常因追求美味而吃下族群瀕危魚類 消費者意識 漁業教育從小做起,消費者支持永續漁法認證產品

整理: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7

第一樁山林保育案勝訴 中國環保種子 緩緩扎根 第三站.中國

2016-04-25  TWM

二○一五年,中國的新《環保法》通過後,第一樁環境公益訴訟案勝訴。福建南平市一群非法挖礦造成二十八.三三畝林地被破壞的人,被判要立刻清除機械設備,還要種樹恢復被毀壞的山林,這樁案子判決結果,被視為中國環保運動一場重要的勝利。

根據法院判決書指出,○八年七月,被告人謝某、倪某、鄭某,在未經批准狀況下,從李某手中購得南平市延平區葫蘆山砂基洋恒興石材廠礦山的採礦權,三被告人在未辦理採礦許可延期手續和未取得占用林地許可證情況下,開採礦石並擴大塘口,將棄土和廢石向山下傾倒,共造成十九.四四畝林地原有植被嚴重破壞。

非法挖礦,破壞植被總體環境惡化,釀生態災難一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四被告五個月內清除礦山工棚、機械設備、石料和棄石,恢復被破壞的二十八.三三畝林地功能,補種林木,並撫育管護三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內恢復林地植被,則共同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一一○.一九萬元人民幣;共同賠償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服務功能損失一二七萬元人民幣,用於原地生態修復或異地公共生態修復。

在判決當中,最令環保團體振奮的,莫過於法院要求被告共同支付在訴訟過程中所支出的評估費、律師費,以及為訴訟支出的其他合理費用,共計十六.五萬餘元人民幣。中國森林保育至此跨前一大步。

中國森林消失原因,與馬來西亞不同。在馬來西亞,森林消失主要肇因於伐木業的侵蝕、盜採猖獗;但對中國來說,森林消失是總體環境惡化的冰山一角,農地開墾、工廠進駐,種種像南平案般的汙染是更大因素。

森林損耗,全球第六奇特野生動物,均瀕臨絕種根據Global Forest Watch統計,○一至一二年間,中國森林的損耗面積高達六一一.三萬公頃,排名全球第六。影響所及就如常到中國進行自然生態觀察的荒野基金會董事長徐仁修所說:「中國有很多奇特的野生動物,都瀕臨絕種,像西藏的金絲猴、雲南的白眉長臂猿……。」環境公益訴訟制度逐漸成熟,才有南平案的勝利,這背後是十年來許多先行者的開拓與犧牲所換來的。

現任綠色營的理事賴芸便是先行者之一。○二年的某一天,他習慣性地上網看看各論壇的帖子,突然有一張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照片上是一輛藍色四輪農用拖拉機,頂棚上赫然豎立著一塊紅紙黑字標語的大牌子,在屏南街道巡迴宣傳著一個令當地村民充滿希望的口號:「榕屏化工廠被國家環保總局定為違法企業。」側面寫著:「堅決擁護國家環保總局的決定。」看到這張照片的賴芸隨即打電話給帖子的主人:屏南「村醫」張長建。

接到電話的張長建十分驚喜,「因為這個事件在互聯網發布之後,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他口中的「這個事件」,正是後來中國環保運動與公益訴訟史上重要的案件,發生在福建屏南的「榕屏化工」汙染案。

屏南縣位於福建省東北方,是一處偏遠寧靜的小山城,不但有鴛鴦獼猴的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居民多以務農為生。但自一九九二年開始,福州市為了轉移汙染企業,以「支持落後地區發展經濟」為名,將許多鉻鹽生產企業轉移到屏南縣的溪坪村,稱為福建榕屏聯營化工廠。

根據建廠資料顯示,該廠是「亞洲最大的氯酸鉀生產基地,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但自九四年開始營運後,卻成為周邊居民無止境的噩夢:廠區直接排放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導致溪水嚴重汙染、河流魚蝦絕跡,農民也發現,工廠周邊的山坡農田、菜地、水果開始枯萎、變異,終至無法收成。

工廠廢水,汙染山林農地無法收成,居民提訴訟村裡的醫生張長建發覺不對勁,「我當時覺得這情況實在太可怕了,如果不趕快加以阻止,後果真的不堪設想!」他開始協助居民,向化工廠與各級單位提出陳情,他的小小診所成了居民的集散地,來討論訴訟策略與進度的居民不絕於途。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賴芸踏上尋訪屏南的旅程,並引介廈門綠色營的支持與聲援。○四年八月,由廈門大學綠野協會組織、全國七所大學學生組成的廈門大學生綠色營,到屏南進行為期二十天的環境考察。

雖然面對警察、當地學校領導與地方政府的盤問、「關心」與干擾,綠色營最後仍成功交出一份五十多頁的專題調查和訪談報告,遞交到國家環保總局。「屏南立縣兩百年來,第一次迎來這麼多天之驕子。你住進農家寒舍,打地鋪、自煮飯菜,彷彿又讓我們看到當年下鄉的知青。」這是當地居民劉仙斌寫給綠色營的信,文字背後,滿是農民對綠色營真誠的感謝。

○五年四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確認被告榕屏化工有限公司造成環境汙染損害,但僅要求賠償原告山場林木、果樹、毛竹和農田等損失人民幣二十四.九七萬元,並限期清除堆積於廠內的及傾倒於後山的工業廢渣,至於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則予以駁回。原、被告均表示不服,同時上訴,○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大致維持了原有判決。

屏南案引起中國環保界與法律界注目,更被《法制日報》社、中華律師協會、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等單位共同評選為「二○○五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件」之一,為當年十大影響訴訟中,唯一一起環境訴訟案。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教授江平這麼點評,「這個案子很具有典型意義,也極具現實意義。在環境受到損害時,運用司法程序啟動賠償制度,在現階段要廣泛推廣仍具有相當難度。」新《環保法》,醞釀十年若損害環境,法律適時制裁○五年三月,自然之友創辦人梁從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分,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正式提交《關於盡快建立健全環保公益訴訟制度的提案》,呼籲當局盡速著手建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身為提案人的梁從誡,不但是全國政協委員、知名環保人士,更是民初思想家梁啟超的孫子、建築師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兒子,被譽為「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在他帶頭的努力下,各地前仆後繼的奮戰與倡議聲浪中,一五年,新《環保法》通過。同樣位於福建的南平案,成為新法下第一個勝訴案例。

從屏南案到南平案的十年之間,汙染受害者的眼前總算出現一線光明。

「過去我所做的一切並不後悔,也盡力了。如今看到南平案的勝訴,只能說環境公益訴訟的環境,真的有所改善吧!」張長建不無感慨地說。作為環境運動的「先行者」,張長建長期以來面臨警告、毆打、恐嚇,他也因為投入環保運動後,被刁難、吊銷村醫執照,至今仍為回復自身工作權而準備上訪申訴。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環境公益訴訟將會是中國環保工作的重要出口。尤其是綠色營、自然之友等機構,長期以來更培養不少年輕尖兵。「從綠色營離開之後的小夥伴,確實有一部分投入環境公益訴訟這一塊。」綠色營自然教育指導老師張冬茜表示。

就像徐仁修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我常常說,只要讓孩子愛上自然,等他長大以後,就不會放任環境受到破壞而坐視不管。」隨著新《環保法》通過,綠色營、新中國之友等投入,正讓中國的環保種子慢慢開花,奮力與各地的汙染企業角力,讓好不容易「富起來」的中國,能找回大口呼吸、安心喝水、綠意盎然的環境。

撰文 / 《報導者》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65

置富居民保育百年牧場

2016-09-15  NM

你知不知道,一百多年前,香港曾經有一個為本地居民提供新鮮牛奶的牧場?牧場的遺址位處薄扶林置富花園附近的一片山谷,鄰近居民叫那裡「置富山谷」。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後,其布局和原貌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裡面還孕育出珍貴古樹和一些瀕危物種。然而,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卻被「盲搶地」的梁振英政府盯上,可能快將消失於推土機前,變成一幢幢樓房。

朱凱廸競選立法會時,以「城鄉共生」、「復興農耕」作為政綱,不少人說他癡人說夢,認為香港作為一個高廈林立的國際大都會,並沒有農耕的條件。然而,香港曾經是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不論是肉類、蔬果、白米,抑或是新鮮牛奶,都是「本土製造」。

人跡罕至別有洞天

談到牛奶,就當然要有養牛的牧場。置富花園有一條街叫利牧徑,之所以得此名,就是一百三十年前,置富附近的一片山谷是一個牧場。牧場一九八三年關閉後一直空置,有市民在山谷進行了實地勘察和研究,不單尋獲昔日牛奶公司的相關文獻及歷史檔案,更發現山谷具有極高生態價值,乃瀕危物種短腳角蟾、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棲息地,山谷內也有至少三十五棵古樹。可是,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被梁振英政府列入住宅用地項目。政府兩年前宣布計劃重建香港仔華富邨,建議在區內劃出五幅用地安置居民,其中兩幅圍繞置富山谷,和毗鄰的雞籠灣綠化地帶。若推土機一到,置富山谷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為保住山谷,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及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上年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將置富山谷一幅約三點四公頃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生態古蹟公園。

乳牛牧場遠東最大

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召集人仇志澄(Steve),廿一年前被薄扶林一帶的樹林環境所吸引,搬到置富花園居住。平日愛好行山的他,一直誤以為置富後方的一片山谷只是一片普通山林,直至有日與行山友閒聊,才得悉山谷的前身是牛奶公司牧場,於是他聯合一眾置富街坊,跟着這點線索追尋下去,果然發現該處別有洞天。Steve形容牛奶公司的遺址保存完整,用作儲藏象草的草廬、儲存牛奶的小屋、養牛的牛房、斜角石級、牛糞池、石砌豬欄、水槽等設施,猶如被凍結在一個世紀前的時光。熟讀歷史文獻的Steve像個說書人般,把牧場的歷史娓娓道來:「唔好以為依家牛奶係必需品,其實飲牛奶都有段古o架。」話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支二百五十盎司的牛奶賣兩毫半,即是高級公務員日薪的十分之一,並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如果不想付錢,你就只能在英國或荷蘭海運乳牛到港,然後在自己的花園飼養。蘇格蘭醫生白文遜(Patrick Manson)是傳染病的權威,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由歐洲遠道來港工作的他,實在不習慣沒有牛奶喝的日子,更認為牛奶供應的重要性僅次於食水,於是一八八六年他決定在薄扶林開設牛奶公司牧場,並購入八十頭英國及澳洲乳牛,用以生產牛奶,乳類飲品才開始在香港普及。到二戰前高峰期,牧場養牛更逾千頭,成為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乳牛牧場。Steve認為,牧場的存在是重要的歷史見證,標誌着香港最早期的工業發展。「難得香港有個保存得咁好嘅牧場,點解唔開放佢俾大家重溫歷史,而要剷咗佢用嚟起屋?」

古樹群生氣勢不凡

置富山谷不僅收藏了香港歷史的碎片,更孕育了不少稀有珍貴物種。有生態專家說,該處生態價值極高,甚至媲美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同是廿多年置富居民、自稱「植物人」的Joe是樹藝師,機緣巧合之下認識Steve,兩人一拍即合,多次結伴到置富山谷進行勘察。Joe憶述第一次進入山谷,即時被古樹群的氣勢震懾:「我相信嗰度嘅古樹密度係全香港最高。我做咗三十幾年樹木調查,從未見過密度咁高嘅古樹群。我最多最多都係見過兩棵古樹喺一個地盤出現,但呢度有三十幾棵。」記者曾親訪置富山谷,最令人難忘的一幕,是看見古樹的盤根與牧場的古蹟互相交纏,偌大蒼翠的樹木群長於古老石牆之上,恍似在訴說着城市與自然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Joe又分享說,有一晚他與Steve等一行幾人夜探山谷,突然聽到一種奇特的動物叫聲,循着聲音搜索,竟在河溪邊發現了瀕危的短腳角蟾。值得一提的,是短腳角蟾為香港原生物種,一旦在香港絕跡,即意味在全世界絕跡。另外,關注組提出的申請書提到,山谷不單有多達三十五棵達古樹標準的細葉榕,還有八棵受保護的廣東紫薇。除了短腳角蟾,生物專家也在山谷發現了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蹤跡。

另類規劃專家襄助

這是香港首次有居民組織向城規會遞交改劃土地用途的申請,及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評級申請,作為組織者的Steve坦言過程並不容易。一來政府一直予以冷淡態度,即使他們召開記者會,政府也是不聞不問;二來他們只是一般市民,要憑一己之力做好搜集數據、撰寫專業分析、作出評估、給予建議、整理龐大資料等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幸得生態學家、保育建築的專家、歷史學家、攝影師等街坊朋友的協助,整份報告書最終得以完成。候任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也是置富人,對於置富居民入紙城規會一事,姚一直鼎力相助:「置富山谷不單只係香港嘅寶藏,更加係世界嘅珍貴遺產,所以必須要保護。」早於去年,姚已就房屋署關於華富邨重建的文件,初步制定出一個替代方案:「當時我透過我自己嘅學術研究同專業經驗,分析出只要用區內嘅棕土就已經足夠重建華富邨,而且可以俾居民原地安置。」其後,姚松炎在地區發表方案,獲居民熱烈支持,於是便拿着民意授權約見房屋署高級官員:「當時有十個官員一齊見,清楚咁樣交代咗替代方案,但係佢哋就話唔關佢哋事,因為依家其他部門做緊可行性研究,所以唔關佢哋事。咁我約其他嘅部門,佢哋都話唔關佢哋事。」

部門卸責閉門立諫

政府部門互相卸責,姚在無可奈何之下建議關注組居民去信城規會修改土地用途,及向古物古蹟辦事處遞交牛奶公司牧場古蹟評級申請。九月五日,姚松炎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他透露當選後第一件事就是就該議題約見運輸及房屋局長和房屋署署長,惟兩邊都拒絕與他見面。姚批評政府不願意聆聽民意,閉門立諫:「之前原本係想同政府直接展開討論,一段咁珍貴嘅地段應該要保育係人都會同意,又有替代方案,而且居民都同意,又可以增加到一定數量嘅居屋,其實係三贏。政府拒絕與民間溝通,連候任立法會議員嘅約見都全面拒絕,一種拒絕與民共議嘅態度,其實係會導致香港撕裂。」姚認為保育置富山谷有三重意義,第一,不論是古蹟還是古樹都是寶藏,它們不屬於這一代人,若這一代執意剷除這些寶藏,下一代人就要承受苦果;第二,山谷的生物多樣性高,當國際各界都在談生態保育,香港不應反其道而行;第三,保留綠化地帶能有效紓緩熱島效應,減少惡劣天氣及傳染病的傳播,改善城市人的生活。該申請現時正作公眾諮詢,諮詢期將於本月十七日結束。關注組成員連日來都有到處收集市民簽名,冀收集民意並向政府上達。

置富山谷今昔

一八八六年,牛奶公司牧場落成,最高峰時飼養逾千隻牛,並於薄扶林山頭放牧。其後,政府開始發展薄扶林一帶,華富邨、置富花園等住宅相繼落成,直至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原址一直空置。至今,牧場已被植被覆蓋,隱沒於山林間。

保育與發展不能共存?

關注組召集人 Steve人同自然應該天人合一,和諧相處,人類應該取之有道。

關注組成員 Danny屋可以重建,但珍貴資源一旦消失就唔可以重建。

關注組成員 Joe人一定要尊重大自然,樹木比人類早於地球上生活,人類唔尊重佢,就要承受苦果。

關注組成員 梁先生人唔好以為自己係萬物之靈就大晒,咁只會搞到地球愈嚟愈差。

姚松炎人同自然共生相繫,一直都係人類自己分咗條線離開自然。你試諗吓你可唔可以喺冇咗自己嘅環境生存?人冇可能同大自然脫離,繼續破壞生態,子孫就會滅絕。

撰文:張馨文、黃偉恆攝影:翁少陽攝錄:鄒潔珊[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9

別做保育狂 荃景圍街市值得保留? 方 象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4/06/%e5%88%a5%e5%81%9a%e4%bf%9d%e8%82%b2%e7%8b%82-%e8%8d%83%e6%99%af%e5%9c%8d%e8%a1%97%e5%b8%82%e5%80%bc%e5%be%97%e4%bf%9d%e7%95%99%ef%bc%9f/

荃景圍街市的餘波未了:政府打算關閉街市之際,工黨就聯同荃威花園業主立案法團,在云云萬多名居民中,收集了400多名居民的意見,得出「逾77%居民」反對關閉荃景圍街市的「主流意見」。究竟荃景圍地區內有多少居民,對荃景圍街市有殷切需要,根本無從考究

食環署引述顧問報告,解釋荃景圍街市人流少的原因,不外乎人口結構改變、同區零售地點競爭;但工黨代表就指食環署未曾研究過荃景圍街市,指責署方「為方便達到目的,胡亂堆砌理據」,有「講大話」之嫌,豈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政府委托的獨立顧問公司,在2015年發表報告,內容的確沒有提及荃景圍街市的研究,因此署方引述顧問報告的解釋,筆者尚有保留。但是,這不代表荃景圍街市人流少,是政府憑空捏造的數字:報告當中指高峰期間,荃景圍街市的人流每日只有680人次,相比同區的楊屋道街市近30,000人次少得多—宏觀而言,人流少反映居民對荃景圍街市需求較低。此外,不少商戶自90年代尾也搬至楊屋道街市,近年亦有團體調查顯示,荃景圍街市空置率達88%,顯示荃景圍街市的人流量,其實無法支持部分租戶經營。

公眾街市的檔口的租金雖然低廉,但並不能幫助減低物價,租戶也只能依靠低租苟延殘喘。事實上,上月有調查發現,部份公眾街市平均貨品定價,比領展街市高出25%。無可否認,領展街市人流較多,自然可以「薄利多銷」,貨品價格可以較低,同時又能保持貨品質素;反之,人流較少的公眾街市,租戶無法「薄利多銷」,貨品定價不能太低,就更難以吸引顧客。

不過,工黨代表指政府「無心改善街市環境,陰乾街市」,筆者倒是認同。筆者上一篇文章就提及過,街市空置率高、人流少,除了是環境欠佳及租金低之外,署方欠靈活的管理方式也是一大死罪。署方文件指,荃景圍街市現時實際檔戶只有 29 個,而其中部分租戶並非每天經營,且檔口分散在樓高三層的街市,令街市更冷清。

因此,署方及區議會早於十年前,討論將街市檔口集中一層;但在工程展開前,食環拒絕為檔戶重置攤檔設施,而令計劃在2012年6月擱置。加上署方7年來從不招標競投,寧可將檔口丟空,「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令營運繼續虧蝕—這種官僚心態,絕對是街市管理的一大弊病;換著是私人公司管理,任由珍貴檔口長期空置,負責員工應該早已被換掉。既然食環署不諳經營之道,無法改善經營環境;引入有效率的私人管理制度,又會弄得爭議處處;那乾脆關閉街市,減少虧損,就是最理性的做法。

傳媒都喜歡找來居民或租戶,訴諸「小店人情味」,堅持保留一個缺乏人流的街市;但要耗用公帑,繼續補貼房委會虧損,以支持社會一部份不善經營的「小店」,恕筆者不能苟同。更可笑的是,有傳媒為了指出人流數字不代表社區需要,找來個別居民,當中一位自稱受家長所托,從街市購入大批食材,製造飯盒售予小學學生,說沒有荃景圍街市就不方便她做生意;若那位居民沒有食物製造廠牌照,很可能已觸犯法例,也難怪她本人不願上鏡。

也許,比起訪問不見得光的居民,記者最應該問的問題,第一條應是:「浪費土地資源維護『小店』、鼓勵不法勾當,是運用公共資源的適當方法?」;而第二條應是:「作為傳媒工作者,為了點擊率,立場可以多偏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80

自然保育區變私人樂園 貨櫃大王南丫建碼頭養孔雀 批地自動續約

1 : GS(14)@2010-09-20 22:11: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468293'

【本報訊】南丫島模達灣一幅臨海用地,被「貨櫃大王」林良成興建作私家花園,飼養孔雀等多種珍禽異鳥,長達 10年。私家花園四周正是瀕危的盧文氏樹蛙棲息地。政府不但未有阻止,地政總署 99年起更已將毗鄰的保育地帶,以短期租約方式批予林良成興建私人碼頭與網球場,約滿後無限期按季自動續租。保育人士狠批政府黑箱作業,令自然保育區淪為富商私人樂園。
記者:黃偉駿

富商私人樂園位於南丫島模達灣,由香港仔乘船出發,約 20分鐘便抵達。一般船隻只能泊在模達灣公眾渡頭,但林良成的私人樂園設有私人碼頭。模達灣村民表示,每逢假期林良成都會跟家人乘坐私人遊艇回來度假,樂園建成十多年,近日聽聞他打算擴大樂園範圍,在附近興建別墅出售。
放大圖片
孔雀遊園
私人樂園內飼養了多隻孔雀,四處活動。漁護署表示,園內的孔雀不屬受規管的瀕危物種,所以只須入口領牌。

孔雀遊園
私人樂園內飼養了多隻孔雀,四處活動。漁護署表示,園內的孔雀不屬受規管的瀕危物種,所以只須入口領牌。
12345678910

記者日前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私人樂園探秘。樂園位於山上,有一條滑行道連接海邊的私人碼頭。從公眾渡頭上岸,沿鋪了地磚的小徑而行,未進入私人範圍,已接連發現「內有惡犬」警告牌。快抵達樂園時,便看見三隻孔雀在小徑上覓食。
樂園內建有豪華別墅、網球場、泳池及花圃,並有多個巨型鳥籠,養着多種珍禽異鳥;籠外有水池,供四處活動的孔雀飲用。附近又停泊了一部小型挖土機,旁邊堆滿紅磚等建材。日常大小雜務由居於園內的數名南亞裔員工打理。
10萬呎樂園 別墅區劃作住宅

整個私人樂園估計面積達 10萬平方呎。根據「南丫島分區計劃大綱圖」,樂園四周分別是自然保育區與海岸保護區,私人碼頭與網球場也是在自然保育區範圍內;惟獨由別墅、鳥籠、泳池等組成的樂園主體,劃作低密度發展的住宅(丙類)。
地政總署證實,私人碼頭、部份花園、起落架及網球場,分別以兩份短期租約租予林良成。碼頭由 00年起租,首兩年約滿後按季自動續租;網球場由 99年起租,首三年約滿後同樣按季自動續租。至於政府為何租地給林良成、毋須招標又無限期自動續租,以及准許承租人者在官地興建私人碼頭,署方一律無解釋,只表示承租人需繳付市值租金。兩幅短約土地面積估計逾 5萬平方呎。

南丫島一直是生態天堂,南丫島分區計劃大綱圖註明模達灣一帶是本港獨有的瀕危物種盧文氏樹蛙的棲息地;海岸保護區則有極具景觀價值的海岸景物。
城市規劃委員會前成員詹志勇表示,南丫島是數年前訂出分區計劃大綱圖,按慣例盡量不影響現有設施,不排除十多年前落成的私人樂園,因此獲「優待」在自然保育區中,仍准許劃為住宅(丙類)。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批出短期租約黑箱作業,質問「點解唔招標」。他指該帶有豐富生態價值,政府不但沒有好好保育,反而出租予富商擴建私人樂園,「呢啲係公眾財產,唔係曾蔭權口袋嘅私人土地」。促請政府盡快交代。
2 : GS(14)@2010-09-20 22:12:01

低調商人
隱形富豪「潮州系」馬主 雷曼兄弟生意拍檔
2010年09月20日

從事貨櫃業務的富商林良成,是作風低調的隱形富豪,唯一在媒體曝光的是其馬主身份。他跟行政會議前成員陳智思的父親陳有慶熟稔,共同擁有馬匹「勇士」。
與陳有慶關係密切

被模達灣村民形容為「貨櫃大王」的林良成,貨櫃業務遍佈內地,根據內地媒體報道,早於 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已經透過補償貿易方式,率先進軍內地市場,而且投資業務越來越廣泛,除了貨櫃業,還有金融、房地產、醫藥及航運等。
林良成在政治上並不活躍,多年來沒有出任公職,惟無礙他在商場上長袖善舞。
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他已跟特大國企中遠集團成立多間子公司合作做生意,又曾跟已破產的美國雷曼兄弟成立合營公司,為投資於中、港兩地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
平日林良成甚少出席公開場合,唯一露面是在馬場。他名下擁有多匹「潮州系」馬匹,包括「潮州大兄」、「潮州英雄」及「潮州勇士」,並跟陳智思父親陳有慶關係密切,兩人共同擁有馬匹「勇士」。本報記者
3 : GS(14)@2010-09-20 22:12:24

生態危機
收購土地擬建住宅項目 發展商覬覦南丫島
2010年09月20日

生態價值豐富的南丫島,近年逐漸被發展商入侵。由建旺集團與雅居樂等發展商組成的博寮港有限公司,早前以推廣本港成為國際帆船比賽基地為名,要求港府的發展機遇辦事處支持該公司在南丫島興建大型住宅酒店項目,結果被拒。博寮港在林良成的私人樂園旁邊持有多幅土地。
博寮港項目被打回頭

博寮港有限公司今年初曾向機遇辦提出,要求協助該公司在南丫島東澳發展遊艇會、酒店及住宅的綜合發展項目,作為國際帆船比賽基地,以及精英運動員的水上訓練設施,另建會所及會議場地。
由於項目主要範圍均是農地,須跟政府換地及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機遇辦當時將建議書先交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審議,惟被委員會質疑發展密度太大而「打回頭」。
事實上,林良成私人樂園旁邊的多幅土地,早前已被博寮港從村民手上收購,暫時仍是自然保育區的土地用途。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擔心,南丫島有明顯發展壓力,是被發展商入侵的高危地帶,要求政府加緊把關。
本報記者
4 : 龍生(798)@2010-09-20 23:23:24

還有龍生的村屋投資旗艦....正一步步入侵南丫島...新聞報漏了呢smiley
5 : GS(14)@2010-09-21 21:50:49

4樓提及
還有龍生的村屋投資旗艦....正一步步入侵南丫島...新聞報漏了呢smiley


幾時龍生建設集團登陸?
6 : 龍生(798)@2010-09-22 00:01:44

指日可待, 哈哈哈哈smiley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25

東涌研填海增土地 人口倍升 憂損東涌河生態 環團促保育

1 : GS(14)@2010-10-09 10:37:20

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d-062100&category=m


隨着新市鎮發展,本港不少河流都已被渠道化,包括東涌逸東邨另一邊的黃龍坑河道,亦為防洪被渠道化,已失天然河道的美景。 (綠色力量圖片)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指出,東涌河口擁天然美景,政府不應填海破壞。 (王嘉嘉攝)




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料對樓市問題落藥。據了解,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就維港以外填海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於東涌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填海後東涌可容納的人口,將較現時增加1倍,達22萬人。
然而,環團關注填海工程將令本港碩果僅存的天然河流——東涌河受影響,導致生態不保,變成儼如城門河等的石尿河,最近已去信特首,促正視保育東涌河。
逸東邨對開 東涌灣部分填海
據政府07年發表經修訂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已劃定逸東邨對開東涌灣填海,成為新市鎮發展區。
環團消息獲悉,土木工程拓展署正進行有關填海可行性研究,但發展局接受查詢時拒絕證實,只強調政府會就東涌新市鎮擴展部分填海規模、及未來規劃布局,邀請公眾參與討論。
事實上,2年前已有消息傳出,政府最快09年底委聘顧問,進行東涌餘下發展計劃可行性研究,預計2012年完成;新增土地除供應私樓外,亦會提供公屋地,以解決公屋地荒。
發展局:基建敲定 再研發展
發展局發言人回覆表示,東涌未來擴展部分發展,與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綫、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基建工程有密切關係,要待有關項目敲定詳情後,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才可根據有關結果,展開東涌進一步發展的規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以評估建議進一步發展的各方面影響,包括環境、景觀、空氣流通量及交通等。
綠色力量關注東涌河的天然河口,受填海發展影響,生態不保,上月已去信特首及林鄭月娥,表明保育東涌河口的重要性。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強調,東涌河口一旦填海發展,將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河口部分被填作用地;二是但凡河口有發展,為防洪必須將河口渠道化,否則沒有足夠抵禦力,尤其是東涌河口水流較急,一定要有足夠防洪能力,結果令東涌河變成一條石屎河。
碩果僅存天然河口 恐渠道化
鄭說,東涌河口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天然河口,其他河流均先後因新市鎮發展,難逃被渠道化的厄運,包括大埔林川河、屯門河、城門河等;而東涌黃龍坑下游亦已因逸東邨發展,為防洪而渠道化。
他強調,東涌河口的可貴之處,在於本港天然河水已很少,且具高生態價值(見另文——「蘊藏珍貴物種 僅次大蠔河」),更是市民可到達到接觸的:「拉姆薩爾濕地生態價值也高,但不是市民可以近距離接觸的,東涌河起碼讓下一代有機會認識何謂河流,知道有何生物。」
鄭睦奇強調,當年大嶼山發展機場,也特意保留東涌灣,保持河口水質,但政府確有向東涌「埋手」的意向,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圖則,便清楚列明逸東邨對開填海地,會發展新市鎮。「既然土木工程拓展署已進行研究,政府必須慎重考慮保育東涌河的因素。」
鄭坦言,並非完全反對填海,但政府並非別無選擇,起碼新發展區如古洞北、粉嶺、坪輋等新市鎮,應先加快上馬;另外河套區規劃亦可提供住宅地,可應付未來土地和住屋需要,並非別無選擇要填海。

撰文:王嘉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56

保育地首擬改劃建私樓 毗鄰海星灣 環團轟得寸進尺

1 : GS(14)@2014-08-13 16:52: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3/news/ec_gma1.htm

【明報專訊】政府過去兩年大規模改劃地皮興建房屋,除改劃綠化地帶外,最近更罕有地申請在更具生態價值的自然保育區邊緣建私樓。發展局證實,已向區議會建議,將馬鞍山白石一幅坐擁吐露港海景的地皮改劃作興建私營住宅,該地皮部分面積屬於自然保育區,毗鄰擁有豐富海洋生態的海星灣。多個環保團體批評政府「搶地」時「得寸進尺」,堅決反對政府在自然保育區建樓,要求撤回。

政府未來5年目標要改劃152幅地皮轉作住宅用途,以提供超過21.5萬個單位,截至今年7月底,發展局已就超過100幅用地諮詢各區議會,涉及10個地區。當局上月底向沙田區議會提出改劃區內11幅地皮作住宅用途,其中一幅位於馬鞍山白石,按當局規劃圖顯示,涉及地皮範圍包括「政府、機構或社區」和「自然保育區」地帶,計劃興建私營住宅,預計於2015/16年度可發展,是當局首次提議將自然保育區改劃作住宅。

稱只小部分 不損保育價值

該幅「政府、機構或社區」地皮面積逾4600平方米,位於落禾沙里及耀沙路交界,坐擁吐露港海景,附近是私人住宅項目「迎海」。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幅住宅地大部分屬「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只有小部分土地屬「自然保育區」地帶,主要是已平整或曾用作臨時用途的邊緣土地。發言人認為,發展不涉及有保育價值的自然景觀。

整片自然保育區現有大量樹木,鄰近海星灣,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海星灣現時仍擁有豐富海洋生態,可以發現波子蟹、招潮蟹、海星等海洋生物,若鄰近地皮興建住宅,勢破壞海星灣生態,質疑政府發展該處只是興建豪宅,無助解決房屋供應,要求政府擱置計劃。

環團:工程勢污染海洋生態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亦認為,涉及自然保育區的地皮根本不應發展住宅,「將鄉郊地石屎化後,建屋工程所產生的地面污染物,有可能入海水,污染海洋生態」。

該區區議員羅光強反對政府發展該幅地皮,批評政府為發展不斷犧牲自然生態,「8年前發展迎海時,已犧牲部分自然保育區生態,現時又在自然保育區上建樓,當區居民很不滿,認為政府沒有重視區內配套不足問題,反而不斷破壞自然環境」。

發展局回應,正檢視該地皮改作住宅的技術細節,並會評估生態影響等,以確定擬議發展的界線及面積,現時未確定該用地的地積比率、地皮面積及預計單位數量等,當局會待完成評估後,再諮詢區議會,屆時提供進一步資料。漁護署稱,會就生態方面提供專業意見予當局一併考慮。

明報記者 黃俊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91

海洋公園稱劇場表演助保育

1 : GS(14)@2016-03-19 22:15:30

香港海洋公園早年曾以殺人鯨作海洋劇場的台柱,但1997年「海威」歿後已不再飼養,改由海豚、海獅等擔大旗表演。公園發言人表示,近年園方不斷改進訓練動物的方式,表演動作講求順應動物的自然天性,不會懲罰及強迫動物。



只採用「正面獎勵」方式

發言人解釋,海豚在劇場做出跳躍、在岸上短暫停留等動作,都是牠們同類在野外常做的自然行為,如訓練員用手勢鼓勵海豚「吹口哨」或擺尾,其實等同野生海豚溝通和覓食的舉動,又強調訓練時亦只會採用「正面獎勵」的方式。至於年長的海豚,則會安排牠們參與低運動量的研究及教育活動等。面對國際保育要求取締動物表演的呼聲高漲,海洋公園堅持在水族館或劇場展示動物是有效的保育方法,又引前年做的一項調查,稱81.8%受訪者認同觀看海洋劇場後,提升了對支持保育的承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5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64

徐子淇露腰籲保育

1 : GS(14)@2016-03-31 14:48:59

■徐子淇只穿bra top暴露在寒風中,呼籲關注全球暖化。互聯網圖片


恒基千億新抱徐子淇近日與家人去了美國過復活節假期,連日都有貼相上Ig與網民分享,前日她在滑雪場拍片分享飄雪景色。子淇昨日早上再出動行公園,她一身黑褸、黑leggings及波鞋,襯配LV Twist手袋,擺出如模特兒般的甫士。之後,她更除下長褸,原來內有乾坤,入面只穿了一件白色黑邊運動bra top,大晒豐滿上圍及纖腰,生了四名子女的她依然好有睇頭。不過,子淇並非賣性感,原來她感嘆全球氣候暖化,表示早上出發白雪朦朦,到中午已溶了一半雪,更引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早前言論:「我們是最後一代對抗天氣轉變,我們是有義務去執行。」撰文:唐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31/19550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81

疑麻醉獅子俾遊客合照動物園保育定娛賓?

1 : GS(14)@2016-04-12 18:16:03

印尼茂物野生動物園裡的獅子睡在椅子上和遊客拍照,有動物保護團體在facebook發放影片,懷疑園方將獅子麻醉,再向遊客收取約12港元,讓遊客和獅子拍照。雖然園方解釋,獅子是剛吃完午餐想睡覺。但這件懷疑虐待動物的事,再次令人反思動物園的真正意義。片段所見,因為遊客想拍照,原本睡着的獅子被工作人員弄醒擺姿勢拍照,就算被人撫摸都好像沒有反應。整個過程獅子沒有反抗,任人擺布,最後再次忍不住睡起覺來。片段中的獅子一點不像萬獸之王,發佈片段的動物保護團體懷疑園方將獅子麻醉。遊客只要付出約12港元,就可以和獅子拍照。有網民認為,動物園和遊客都應感到羞恥,還呼籲其他人杯葛該動物園。動物保護團體指,動物園應有教育意義,並不是為了娛樂遊客,要求動物園不要再這樣做。不過動物園指,片段中的獅子只是吃午飯後太睏,又指獅子每天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不過,人類將動物困在動物園裡的行徑其實一直頗具爭議。有關注動物權益的人士指,動物園的環境其實並不適合牠們居住。野生動物被人類觀看,更可能會發怒。只有回到屬於牠們的大自然,牠們才可以活出真正的生命。英國《每日郵報》/thedodo.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2/195679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