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企業這麼看 藥廠、金融、房仲業率先接招 科技精進效能 把人用在更有價值的位子

2014-11-03  TWM
 
 

 

網路、通訊軟體、機器人已成為現代職場上的得力工具,但也逐步取代某些人工作業。

企業要如何因應趨勢,才能鞏固「人」的價值,提升競爭力?

撰文‧鄭淳予

西裝筆挺的喬治克隆尼拉著一卡輕巧的行李箱,穿梭在美國各機場與企業間,他的工作就是代替企業主對員工委婉說出:「You've been let go.(你已經被要求離開了。)」這是電影《型男飛行日誌》的劇情——企業力求精簡,連裁員都可以外包給顧問公司代勞。而且,這項任務到後來甚至不需要資深顧問長途跋涉,只要透過一顆視訊鏡頭就能完成。

「所有的科技對人類工作都具有威脅性!」輝瑞製藥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薛光揚直言,他說:「例如當office軟體出現,無形中就取代了一部分祕書的工作。」當然,你或許認為庶務性工作不具競爭力,但若是有一天,連公司行號必備的「會計」也被取代,是不是超出你的想像?

「我們公司帳務作業早就外包出去。」薛光揚指出,「我們把所有的單據和發票蒐集起來,一起寄給承包單位做簿記整理,將來,發票和消費紀錄都存在雲端,下載更容易、整理更快速。」他再舉例:「未來醫師只要上網閱讀藥廠發布的研究報告,再直接線上訂購,藥廠還需要雇用業務員嗎?」台灣最重視業務價值的行業非房仲業莫屬,但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最新報告中卻預測,二○三三年,房仲經紀人的消失機率高達八六%。面對這樣的趨勢,永慶房屋人力資源處協理李明宗表示:「科技的確會取代許多工作,尤其是規格化的作業。」近年國內房仲業積極拓展網路服務,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快捷掌握購屋資訊。然而,包括永慶房屋在內的多家業者都在擴大徵才,李明宗解釋:「因為房仲經紀人提供的服務無法規格化,他們最大的價值在於配對,而不只是賣房子。」對此,緯創資通暨訓練發展中心訓練經理鐘嘉欣也點出人工智慧的盲點:「如果你今天面對一個機器人銷售員說yes,它能感覺到你其實猶豫了一秒嗎?」「真人的智慧就是做出對現在可能不好、但對未來好的決策,人工智慧就沒有這種遠見,它的判斷會僵固在對現在不好的事不能做。」韜睿惠悅人才獎酬諮詢總經理魏美蓉比喻。

強化溝通:加值專業,第一線仍靠真人智慧薛光揚也呼應:「任何產品的買賣交易都可由系統代勞,但如果做銷售的人能將專業能力提升,強化諮詢,還有提供服務的能力,自然就有競爭力。」過去一向仰賴人力作業的金融業,近年也面臨與科技結合的挑戰,但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表明,「第一線的人才需求還是很缺。」她指出,「金融業的人力結構或許在近五年有些調整,後端的比重會減少,但是金融業的核心價值還是提供服務,這都必須靠理專、企金業務當面打點,才能做出精確的投資性向分析和資產配置策略。」此外,陳昭如也提到:「科技化趨勢下,擁有跨領域專業的人絕對是企業徵才的首選,像是能在IT部門負責風險控管的人員,或是具有數據分析能力的人,都很吃香。」李明宗指出,「現在房仲經紀人可透過各種載具展示,不僅幫客戶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讓員工做更有價值的事。」他表示,永慶房屋近年積極推動育才計劃,「未來第一線的房仲經紀人會增加,第一線管理人員(如店長)的角色也會相對吃重,員工省下來的時間,就可安排交叉訓練,深化管理能力。」跨界吃香:輪調、培訓,員工職能更多元永慶房屋也意識到「視覺化溝通」的重要,對第一線房仲經紀人的訓練,不再只是印教材、喊口號,從一○年底開始,增設「拍攝微電影」的形式教育員工如何提供「感動服務」,還能提升團隊凝聚力。

同樣是加強員工的溝通技巧,緯創資通就全力栽培員工的英語力。例如,集合多益英語成績超過九百分的員工,組成「九百俱樂部」,讓英語能力好的人分享心得,並定期舉辦單字比賽,帶動整體氣氛。

薛光揚表示,科技化的一項精神,就是讓組織層級減少,朝扁平化發展;過去企業大多激勵員工「向上競爭」,如今也應轉變成「網狀競爭」。他解釋:「好的企業會提供員工彈性學習的空間,讓員工擁有多元能力,要做到這樣,首先就必須確保所有職位透明開放,相關的輪調系統和培訓機制也建立完整。」「未來的人才,一定要是能考慮企業核心價值的人,對企業來說,如何把核心價值轉換成每個職位上的核心職能,絕對是重要任務。」薛光揚如是說,「就像《型男飛行日誌》一樣,資遣員工可以外包,但還是需要人的溫度來執行。科技再怎麼發展,還是離不開人的價值啊!」備妥3法寶,企業競爭力更升級

號召

網狀競爭

提供彈性學習的空間,讓員工擁有多元能力。

深化表達能力

加強諮商服務能力是第一步,投資視覺化溝通跟上潮流。

培訓科技奇兵

讓員工善用數據分析,強化諮詢與服務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4

微商比淘寶更有價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80.html

i黑馬註:微商,是基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來建立關系,店主和客戶之間的信任關系依然是保障和根基,誠信一旦坍塌,就意味著店主的個人信譽徹底完蛋。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閆建剛
================================================================
微盟CEO 孫濤勇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麽看好微商》。分別談了微商的定義和微商發展趨勢。其中部分內容認同,部分值得商榷。
 
在討論之前,先看一些微商現狀,因為這些現狀將對微商的定義和發展趨勢的論證產生影響。目前的微商,60%在做面膜,在線交易的不是用戶和商家而是小代理商(或者分銷商)和商家,這些小代理商再通過朋友圈完成銷售。
 
那麽誰是微商?從這樣的現狀來看,廠商、小代理商(或分銷商)都是微商。廠商通過微信做分銷,小代理商用微信做銷售。很多人都知道一些微商刷微朋友圈和加好友來進行暴力銷售。而實際上做的好的微商,都是依賴於各人良好的朋友信任關系。因此現在誰都不是傻子,我跟你不熟,憑什麽接受你頻繁的刷屏?
 
微商中的小代理商通常以女性為主,容貌氣質姣好,身邊聚集著很多姐妹淘。這些姐妹們相信她的推薦和建議,這就解釋了為什麽面膜在微商上大行其道:簡單、高利潤、安全、效果明顯。如果做過化妝品的都知道,這是所有面膜的特點,國產面膜的差異化僅僅停留在宣傳資料上。這是典型的C2C。
 
孫總在解釋什麽是微商時,有這樣一段話“最終的模式是C2B2C,實質其實就是B2C”。我同意這個論點,但不贊同他的論據。
 
孫總的論據是:“C2C發展到最後最終都會面臨洗牌。產品的質量、品類的選擇,物流、維權都至關重要。“
 
而我的結論是,由於微商的價值在於用商戶和顧客在商品品味和審美的共鳴、商戶和顧客的信任關系構建的具有一定感情基礎的B2C,在這樣的條件下,物流和維權在商戶和顧客彼此信任的上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所以,暴力刷屏和賣假貨的微商,一定會死。但在基於朋友信任關系的微商,則不會死。這些微商反而有機會變成B2C模式。而這樣的微商又會極度珍惜自己的信譽,因此不會輕易地做出傷害信譽的事兒。這與第三方的維權或者誠信機制無關,這與個人信譽掛鉤。在熟人網絡中不想眾叛親離的成本是最高的。這也就是為什麽社區商業如果做得好的,總能做成老店;而做得不好的,一兩個月就被口碑淘汰。這個過程里不需要任何維權手段。
 
那麽當有了高品質的商品,有了基於信任關系的朋友和粉絲作為基礎,微商自然而然會走向B2C的模式。這時候,微商的供應鏈就會跟傳統方式一樣,有各種渠道的廠商(供貨商)。
 
所以我同意孫總的這個論點“微商同樣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我認為微商的發展必然會沿著個人——團體(機構)——公司這樣的一個規模效應去發展。”但我不認同“占據前端的B一定是有實力的廠商、品牌商或供貨商。”因為你會發現,有價值的微商,消費者是跟微商,甚至是微商的老板建立起的信任關系,而不是跟他所銷售的品牌建立起的信任關系。這也是我認為微商的價值所在。即微商通過自己的某些擅長的知識技能,與客戶建立起了穩定的信任關系,並通過產品和服務的方式,服務客戶。​這是,廠商、品牌商,甚至供貨商的價值就不一定那麽大了。試問,在目前商品同質化那麽嚴重的市場經濟下,還有哪個品牌商敢說自己有忠實不移的粉絲?
 
所以,我認為微商會有兩種方式出現。一種上文討論的現在的微商,通過一款產品,與用戶建立起穩定關系,在以後通過選品和定位,變成B。還有一種是那種實體店,他們通過微信電商的方式完成同類消費者在空間層面上的擴展。
 
我和妻子運營了一家外貿服裝店,已做了4年左右。由於準確的定位、良好的品質保證和妻子在銷售中的準確的搭配建議,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用戶。現在80%的銷售額來自於老客戶,這些老客戶還把店介紹給他們的同事和朋友。通過統計發現,我們的老客戶基本住在這個店的附近,同時他們具有同樣服裝風格偏好、消費能力、甚至生活喜好。這不就是最簡單的興趣圖譜嗎?那些最初的老客戶不正是互聯網行業所謂的種子客戶嗎?
 
我們都知道,種子用戶通常會具有較強共性,他們是一個社群組織的根基,對企業和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感興趣。有一段文字這樣分析興趣圖譜:“興趣圖譜的來源,首先是因為一個群體對某一類行為或者某一類愛好,形成了共鳴,作為基礎。這個共鳴,可能來自於某個東西,某個活動,因為這背後反映了這類人的共性的持續性的行為。有基礎不夠,基礎是不可控的。必須有足夠的內容(服務和產品)作為支撐,才能讓形成某一類興趣圖譜或者多種興趣圖譜。因為內容會使得有共同興趣的用戶將產生追隨行為。而追隨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內容和行為的延伸,才能形成圍繞某一核心興趣的圖譜。”我想這就是所謂“老客戶”的傳播價值和影響價值,老客戶會主動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完成這樣的傳播。
 
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老客戶基本住在這個店的附近,因此實體店會存在地域限制。但​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同一屬性和特點的社群不再被地域所局限。這就降低了共性社群組織和管理的成本,所以讓小眾也可以不小眾。而通過種子用戶的自發的微信分享,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在這個過程里,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是建立關系的基礎,店主和客戶之間的信任關系依然是保障和根基,誠信一旦坍塌,就意味著店主的個人信譽徹底完蛋。
 
因此我覺得微商比淘寶更有價值,它的經營和傳播模式,實現了商業社會的自我約束並將誠信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而這個過程,不會有像孫總所說的“做好微商的三個必要條件”,而是不需要評價,不需要複雜交易平臺,更不需要什麽流量入口。需要的就是商家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合理的定價,以及一顆真誠的心。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歐洲頂級智庫:離開歐元區 希臘這次更有底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01

歐洲頂級智庫Open Europe首席經濟學家Raoul Ruparel近日撰文表示,從經濟層面來看,希臘銀行業和經濟已經觸底回升,這讓希臘在選擇是否退歐上有更多的選擇。

Ruparel首先建議讀者回顧他們在2012年6月歐元區危機時有關希臘是否會退歐的文章。當時涉及經濟、政治以及技術性問題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讓Ruparel相信希臘在當年不會選擇離開歐元區。但是這一次,情況可能會大為不同。

2012年的時候,希臘銀行業對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依賴十分明顯。而最近的數據顯示這種依賴度已經大幅降低。希臘銀行業對於本國國債的持有比例也大幅減少。

1111

換句話說,即便現在出現退出歐元區的狀況,希臘銀行業也可以做到全身而退。這就會讓希臘發行本國貨幣更加容易。

當然希臘銀行業本身並非毫無瑕疵。壓力測試顯示,希臘銀行依然十分依賴遞延稅收借款作為一級核心資本。此外,希臘銀行盈利能力不佳也一直沒有改變。

除了銀行業,還有一點十分值得註意。希臘2014年已經錄得基礎財政盈余——經常帳小幅盈余,經濟也出現增速。這就意味著希臘經濟已經可能已經築底,或者說正在築底的拐點上。

2222

如果希臘選擇債務違約並不支付利息的話,希臘政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被視為希臘應該留下來的理由,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不再依賴外部資金流入也讓希臘更加“來去自由”。

當然,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希臘一定會離開歐元區。包括失業率高企,工業增速緩慢和商業氛圍脆弱等問題依然存在。而通過發行本國(希臘)貨幣並大幅貶值的方式到底能夠給希臘帶來多大的利好也很難判斷。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困擾希臘的經濟問題已經成為歷史。政治、技術性和法律相關問題可能才是決定希臘去留的關鍵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85

更有尊嚴地死去

2015-01-05  NCW

 

在醫療盡頭,如何面對死亡?被世衛組織推薦並在數十個國家推廣的緩和醫療,

在中國剛剛起步

◎ 財新記者 趙晗 文zhaohan.blog.caixin.com 在中國,高官的悼詞中,往往有一句“經積極搶救醫治無效” 。臨終時動用一切生命維持器械,似乎代表著惟一正確而有尊嚴的死法。

然而一些目睹父輩歷經痛苦搶救過程的“紅二代”們,卻有另一種感受。

“我們能不能讓患者在臨終的時候享受緩和醫療,按照自己的意願,更加舒服而有尊嚴地離世?”開國將帥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和陳毅之子陳小魯,從組建一個圈內的“不插管俱樂部”開始,成立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建立“選擇與尊嚴”網站,推動緩和醫療,力圖闡釋 一種新的“生死觀” 。

至今,已有2萬多人在網上簽署“生前預囑” ,交代自己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等“五個願望” 。

羅點點和陳小魯呼籲的緩和醫療,並非獨創或新潮流。在世界範圍內,癌症緩和醫療早已是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癌症預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戰略目標之一。但在中國,仍舊鮮為人知。

“是關注緩和醫療的時候了。 ”寧曉紅說。作為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寧曉紅一直致力于如何減輕病人的痛楚。她從接觸止痛藥物開始,關注到姑息療法,後來加入了推廣緩和醫療的北京抗癌協會癌症與康複姑息治療委員會。

寧曉紅並不滿足于為患者暫時止痛,她聽說台灣的“安寧療護”做得很好,就在2012年組團去台灣取經。 “簡直是一次洗腦,人還可以這樣死?”寧曉紅說,一些年紀大的醫生表示“希望自己以後來台灣死” 。

原來,緩和醫療的魅力在於,它照顧到患者和家人“身、心、社、靈”四個層面,力圖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後一程遠離痛苦,有尊嚴地離去。

在中國踐行緩和醫療的先行者們看到,目前人口深度老齡化,惡性腫瘤成死因之首,衛生資源短缺,末期病人生活悲慘。如此現狀下,人們對於這種更有尊嚴、更溫暖、更經濟的死法,需求極大。

然而,甫進入中國的緩和醫療,同樣面臨由於政策空白、指引缺失而帶來 的諸多限制。

什麼是緩和醫療?

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作為一門學科,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

現代緩和醫學起源於一場基督教人士發起的臨終關懷運動。1967年,英國聖公會護士桑德斯(Cicely Saunders)啓用了聖克里斯多夫臨終關懷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Houses ) , 專 門收治生命不超過六個月的病人,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得以儘量舒適、有尊嚴、有準備和平靜地離世。

這一以專業間合作、義工參與、家屬哀傷撫慰為要素的現代緩和醫療典範,引領了世界性潮流。

上世紀70年代,英國政府首先承認緩和醫學是一個獨立的學科。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緩和醫學的原則: “維護生命,把瀕死認作正常過程” ; “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 ;“提供疼痛的緩解服務”; “提供支持系統以幫助家屬處理喪事並進行撫慰” 。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對緩和醫學的定義進行了修訂。特別考慮到“軀體、精神心理、社會和靈魂” (又被簡稱為 “身、心、社、靈” )的需求。

在亞洲首先進行緩和醫療的是日本。納入醫保後,99% 的日本人選擇通過緩和醫療步入死亡。

亞洲緩和醫療排名第一的是台灣。

緩和醫療在當地又被稱為“安寧療護” 。

當醫生判斷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個月時間,就會啓動法律程序,病人預立醫療相關遺囑,放棄有創搶救,進入安寧療護階段。

在實地考察了台灣經驗後,回想起父親陳毅的臨終歲月,陳小魯感到幾絲遺憾。他記得屢經各種搶救措施的父親曾開玩笑說, “我現在都成機器人了” 。

心跳停止的時候,電擊使人從床上彈了起來,非常痛苦。

陳小魯曾經提出“能不能不搶救了”?醫生只說了兩句話 : “你說了不算。我們也不敢。 ”陳小魯理解醫生的未盡之言,畢竟對待老幹部是個“政治問題” ,國家會不計代價地搶救。至於患者,尤其是老共產黨員,忍受疼痛是“非常勇敢和優秀的表現” 。

令他稱羨的是,安寧療護中的音樂治療師、營養師、精神醫師、宗教師會彼此配合,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照護。

此外,每個安寧療護病房的臨終告別室還設有可以轉換的十字架或菩薩像,可根據病人的信仰需求進行不同的宗教告別儀式。

緩和醫療在中國

在中國,緩和醫學又被稱為“姑息醫學” 。 “姑息醫學”指的是減輕患者疼痛而非消除病因的關懷方法。

在中文翻譯上,究竟使用“緩和”還是“姑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認為 “緩和醫療”更加“優雅” 。寧曉紅也認為, “姑息”二字似乎暗示著面對死亡束手無策。 “事實上,緩和醫療非常積極。 ”寧曉紅介紹,緩和醫療是在臨終關 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為科學的醫學分支,內容可能相似,但階段與任務卻不同。

而緩和醫療更不是安樂死,安樂死又可以理解為是在醫生協助下的自殺。

“二者的目的和方法都不一樣。 ”複旦大學研究顯示,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老年人口將超4億。高齡患者增多,勢必會帶來一系列醫療和社會問題。

大醫院床位相當緊張,只能接受新發並有機會積極治療的病人。對於已進入生命末期階段,不能再接受任何手術和化療、放療的臨終患者來說,由基層醫療機構繼續進行“姑息治療”或採取居家臨終關懷和心理輔導是最佳選擇。

然而社區醫院一床難求。北京市年均腫瘤死亡人數是4.036萬人,西城區腫瘤死亡人數是3000人。但北京市僅有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家社區醫院有自己的床位,也僅是22張。

2013年,上海市臨終關懷服務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共有癌症病人24.25萬人,每年因癌症死亡3.76萬人。而臨終 關懷機構的床位少于234張,僅占總需求量的0.28%。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院長席修明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胸科學會(ATS)就對危重救治做出了定義:第一是救人 ;第二是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不忘給病人提供康複和回歸社會的機會; 第三是當發覺已經無法治療時,要讓病人儘量安靜和有尊嚴地離去。

協和醫院的嘗試

在患者眼中,寧曉紅親和力強,言談中流露著真誠的關懷。她在協和醫院進行了緩和醫療的大膽嘗試。然而她所處的大背景是 :缺乏政策支持和醫學教育指南,全民認可積極搶救,逃避死亡。這樣的情況下開展緩和醫療談何容易?

在傳統經驗中,醫生看到末端病人呼吸困難,理所當然就選擇插管。 “醫生首先不知道除了插管還能怎樣。醫生是無助的,因此病人更加無助。 ”寧曉紅介紹,在緩和醫療的處理中, “用嗎啡能夠幫助呼吸困難的病人是肯定的,但國內很少有人這樣做。 ”緩和醫療的知識並不是多麼複雜,但是中國沒有老師教,學生就不敢做。

2013年,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American Society of Cancer Organisation)的年會上,公佈了一項調研結果 :使用臨終鎮靜劑並不會加速病人的死亡,但會令病人死去得更加舒服。在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 (NCCN,Nat ional Comprehens ive Cancer Network)上,可以直接看到對於使用臨終鎮靜(sedation)的指南。 “中國沒有,我們缺的東西太多了。 ”寧曉紅說,沒有指南,醫生就不敢用,病人就要承受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從台灣取經後,她的一些“創新”做法難免招致傳統習慣的抗拒。一位長輩善意地勸告她 : “曉紅,這個年代做事還是要小心一點。 ” 對於這種擔憂她表示理解,因此她格外希望看到從政府層面推行緩和醫學。

在醫患緊張的今天,大家都有著穩妥先行的路徑依賴。 “誰也不願意惹上官司,都想著病人千萬別在我手上出現問題。 ”自下而上的努力並不容易,不過寧曉紅的團隊還是一步步組建起來,來找她會診的大夫也越來越多。她的嘗試 得到了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的支持。協和醫院的研究生課程已開設了“舒緩醫學” 。未來她希望可以讓本科生也接受“舒緩醫學”教育, “在他們還沒被固化的心,種下一顆人文關懷的種子。 ”聽到國內同行誰在做緩和醫療,寧曉紅不免打探: “你的病房怎麼掙錢?”得到的答案是,根本不掙錢。

從臨床層面來看,緩和醫療的花費肯定比普通醫療要低。據她瞭解,採取緩和醫療的患者住一次院月均花費,通常在1萬元以內。由於缺乏緩和醫療的政策,目前的費用也都走醫保。 “從長遠來說,這不利於資源的節約” ,她解釋說, “推行緩和醫療不僅是病人獲益,國家更會獲益。 ”

一個社區醫院樣板

除了寧曉紅所在的協和醫院,北京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堪稱緩和醫療典範,也是北京惟一一家提供居家緩和醫療的社區醫院。

路琦永遠難忘她上門進行居家止痛的第一個病人。那是一位鼻咽癌末期的老教授,獨生子定居海外,他的妻子四處求告,已經找不到可以收治這位教授的醫院。

路琦和團隊來到老教授家,看到眼前這位著作等身的老者,在病痛的折磨下, “面部扭曲,眼睛凸出快要掉下來,耳朵一碰就有血水混合物流出來” 。路琦很快為他進行疼痛評估並採取止痛措施。這位教授在人生的最後歲月,享受到了居家止痛療護,得以安然辭世。

2009年,路琦在一次社區調查中發現,類似老教授這樣遭遇的癌症末期病人還有很多。路琦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區德外轄區總計4.12平方公里,共有12萬人。在團隊走訪的80戶社區人家中,竟有20余戶有著癌症晚期病人。

其中有一位中年母親,處於肺癌晚期骨轉移,已經無處可去。她形容枯槁,每天躺在床上,直勾勾盯著面前的台歷。

她告訴路琦, “我活著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台歷提醒著她,一定要熬到兒子高考結束。

正是這次調查,徹底改變了路琦的醫療軌跡。路琦出身血液科,曾是老德外醫院的一名全科醫生。改為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她擔任中心副主任。

中心主任韓琤琤曾前往英國和挪威等地考察緩和醫療。當她目睹德勝社區的巨大需求後,開始組建臨終關懷科和生命關懷病房,委任路琦擔任臨終關懷科主任,開展以社區居家為主的臨終關 懷服務。他們服務的對象,是沒有治癒希望的癌症晚期患者(經醫師明確診斷 為晚期惡性腫瘤病人,預期存活期不超過180天) 、高齡患有嚴重慢性疾病的臨終病人,以及臨終病人家屬。

臨終關懷團隊提供入戶疼痛評估服務,根據情況把患者轉介給家庭醫生或生命關懷病房。如有需要,也可以安排和專家的遠程視頻會診。此外,服務模式還包括哀傷撫慰、死亡教育和志願者培訓。

路琦為這位中年母親進行了疼痛評估。這是一種從1-10的疼痛量表。0代表無痛,10代表劇烈疼痛。經評估,這位母親的疼痛幾乎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也不是單一的麻醉可以解決的。

為了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這位母親入住了生命關懷病房。很快,她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沒幾天,氣色明顯好轉。路琦誇她漂亮,她打趣說“我年輕時更漂亮”!說罷,還讓丈夫找出手機里自己年輕時照片給大家看。

這種輕鬆的狀態,是一家人久違了的。

沒過幾天,這位母親平靜離世。相較之前的度日如年,她臨終時的放鬆,是大家最大的安慰。

雖然生命關懷病房窗明幾淨,有敞亮的心理咨詢室,有鮮花,沐浴的地方貼著暖色的瓷磚,漂亮又講究,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死在這裡。 “離休幹部還多是死在大醫院,一來家屬覺得好聽,二來一切費用都可以報銷。 ”

社區發展瓶頸

幾年過去了,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服務模式,建立了訓練 有素的志願者團隊。他們希望自己的模式可複制,可推廣。不過, “沒有政策傾斜,誰願意做呢?”2006年,北京出台了一個政策,絕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消了病床。

這使得社區內相當數量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晚期腫瘤患者的就醫愈加困難,只能湧入鄰近早已不堪重負的三甲醫院。

在主任韓琤琤力挺下,德勝社區衛 生服務中心最終得以保留22張床位,也成為之後開展生命關懷病房服務的基礎。德勝社區的居民,就算可以幸運地入住關懷病房,也不得不面臨政策的限制。由於沒有單獨的臨終關懷病房政策,病人住20多天就要周轉。

編制和經費同樣困擾著路琦。目前,臨終關懷團隊只有兩人,另外一名醫護工作者是80後大夫金琳。她倆負責社區內150人的居家照顧,加上病房人數,共計300人。她笑稱, “我一提臨終關懷就好像打了雞血,但我回到家會感到非常疲憊。 ”作為北京市社區衛生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單位,在服務中心工作的大夫並沒有創收的壓力。但在每次北京市績效考核中,他們都沒有編制。 “仍舊按照北京市全科醫生標準考核我們,我們進 行臨終關懷的工作量無法得到體現。 ”沒有編制就沒有經費。目前路琦團隊出診嚴格按照北京市物價標準,根據職稱收費。主治醫師一次40元。然而上門疼痛評估、哀傷撫慰等,則完全免費,“沒有收費標準。但這些投入是巨大的,哀傷撫慰往往需要好幾次。 ”路琦希望政府可以購買服務包,因為“如果我們提供的服務一直免費,就不可持續” 。在她看來,政府支持社區醫院搞臨終關懷,可以避免許多過度治療和不當治療,節約社會衛生資源,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路琦給財新記者算了一筆賬。據她統計,癌症患者臨終階段在德勝社區衛 生服務中心的日均住院費是243元,在北京市二三級醫院的日均住院費是3126 元。在臨終日均住院費層面,大醫院花銷是社區病房的13倍,差額為2883元。

中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病例達270 萬。如果以2883乘以270萬,就是77億8千萬元的經濟效益。路琦感嘆 : “這麼大的經濟規模,政府不應該不重視。 ”也有數據表明,緩和醫療能夠更加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一個人一生的衛生支出,有70%-80%在臨終階段。一份關於美國的緩和醫療資料表明,一個病人使用“延命治療”的花費,大概等於進入緩和治療三到五個月花費的總數。

路琦心目中的社區醫院,應該肩負起“從生到死的全套服務” ,應該得到政策的扶助。然而政府目前對於社區醫院的投入還遠遠不夠。北京市衛生局曾有調查顯示,社區衛生工作人員中,36.9% 有離職意願。北京社區衛生機構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僅為 29.69%,低於全國36.43% 的平均水平,僅高于西藏、青海。

啓動死亡教育

“在醫療的盡頭,如何面對死亡?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教育。 ”北京軍區總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劉端祺認為,緩和醫學說到底是個移風易俗的醫學。 “要把醫生從匠人的心態解放出來。培養對人的關心,而不僅是對瘤子的關心。 ”在寧曉紅的經驗中,很多人認為盡 孝是“多活一秒也行” ,是“不能說出真相” 。她遺憾地看到,一些患者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狀態,把本該去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寶貴時間,用在了痛苦的插管、呼吸機上。

“身、心、社、靈四方面,我們對 靈性的強調是最少的。 ”寧曉紅意識到,有宗教信仰的人,溝通死亡問題更加容易。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照顧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的靈性痛苦。 ”劉端祺認為,我們從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開始,就避諱談論死亡,這是漢民族的一種心理弱勢。在給六歲的孫子講故事時,一個國外繪本感動了他: 浣熊爺爺抱著孫子看落日。爺爺說,有一天他也會消失。不久,父母告訴小浣熊爺爺死了,但他仍活在村子里,不信你去每家問問看。結果這個說你爺爺 幫我蓋了房子,那個說你爺爺給我做過烤餅。小浣熊從這些述說中感到,爺爺雖然“走了” ,但還在自己身邊。在劉端祺看來,這種辭世教育,將逐漸改變迴避死亡的社會風氣,促使民衆走出“把死亡看作醫生和醫學失敗”的誤區。

在香港,有一間叫白普理寧養中心的地方,是專為末期病人提供善終服務的院舍,成立于1992年。這個寧養中心坐落在沙田亞公角山路,依山望海,清幽美麗。

曾經有親人在白普理平靜離世的Jackie 告訴財新記者,她對於院舍入口的一句話印象深刻: Add life to days(活好每一天) ,而不僅是 Add days to life (多活一天)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310

60、70、80、90四代同堂話創富:誰更有優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5/148993.html

 

哪個時代的創業者占優勢?60後表示有壓力,70後表示很欣慰,80後表示無所謂,90後表示很任性。1月24日,由勁霸男裝和創業家聯合主辦的“勁霸·創富匯”年會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在最精彩的論壇環節,跨越四個時代的12名創業者進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鋒和觀點碰撞。

\不同的代際,不同的創富者

 
全球化和互聯網化在拉近世界距離的同時,也縮短了中國人從窮到富的過程,把過去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漫長財富累計過程,濃縮到了3-5年的時間。“我有錢了”這件事已經從一個小概率事件變成群體狂歡。尤其從2008年開始,天使和VC在中國逐漸活躍,一群VC下的蛋都變成了白天鵝。相對的是,更多傳統行業的創業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增長百分之幾,企業發展速度趕不上GDP,更跑不贏CPI。
 
面臨財富的增長,我們需要反思,我們需要總結,我們需要回到初心。如何創富和應對財富是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也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如同火車提速一樣,從綠皮車到直達快車我們已經驚嘆了。現在進入了高鐵時代,速度眩暈所帶來的種種不適已經讓我們陣陣心悸難以承受。當無法駕馭自己的內心時,人是痛苦和瘋狂的。
 
那麽由於創富的時機、時間和手段不同,每個不同年代的人對創富的理解又是否會不同呢?
 
60後創富代表:
太茅酒莊董事長 劉東明
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所長 孔華威
杭州碧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抒
 
70後創富代表:
大樸網創始人 王治全
三極傳媒創始人 高連民
九軒資本總裁、合夥人 劉億舟
 
80後創富代表:
攜車網創始人 章正超
夏娃的秘密創始人 傅文娟
上海萌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尹慶
 
90後創富代表:
禮物說創始人 溫城輝
91車夢網創始人 張達
醬遊創始人 張益民
 

\現場觀眾舉牌對嘉賓的觀點表態 

我的創富觀
90後:要賺錢,也要有責任感
溫城輝:90後創富有不同的觀念,我們覺得不應該跪著賺錢,而是蹦蹦跳跳地賺錢。
張達:我很認同勁霸洪總的觀點:獨善其身則窮,兼濟天下則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你解決了天下人的痛點,能夠兼濟天下,不富則天理難容。
張益民:我對創富的觀念就兩句話:第一句話,能夠解決用戶需求的痛點的,那麽你就可以創富;第二句話,能夠解決社會需的求,那麽你就能更上一層地創富。 
60後:更在乎精神創富
夏抒:富不一定有錢,有錢也不一定是富。我要多講兩句,今天下飛機的時候,空姐們列隊歡送我們走說再見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人說謝謝你們辛苦了。你們覺得這些人都很富嗎?特蕾莎修女並沒有錢,但是她內心是富有的。
劉東明:我認為創富是一種生活方式。
孔華威:富涉及到價值和長度的問題。我們要考慮富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還得考慮富是不是可持續的,不能拿健康來換。
80後:創富關乎價值
尹慶:我是很贊同60後的意見。最開始我覺得創業肯定要賺錢,現在我慢慢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做事,我們把事情做成了,賺錢也是水到渠成的。
傅文娟:富包括物質富和精神富,同時還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小富,即創造價值。第二是大富,就是分享價值,讓工作團隊得到財富上的改變,讓家庭更幸福。第三是巨富,也就是剛才90後講的,我們去解決一個行業、解決社會的需求。
章正超:提到創富,我特別沒資格站在這里。因為我雖然創業了但還沒有富。我的理解是先創業,富不富再說。 
70後:對得起光陰
劉億舟:70後是伴隨改革成長的一代,我們既有保守也有開放的一面,我們對創富的態度是,用市場的法則來掙錢,掙的錢越多,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因此我們在場的所有人,應該在誠信經營的情況下,盡可能掙更多的錢,掙得錢越多,才有更大的能量做更多的事情。
高連民:如果創業成功了,物質財富多一點,如果創業失敗了,精神財富會更大一些。
王治全:我們這一代受的教育就是守規矩,我的創富觀是做點事對得起光陰這件事情。

\ 
我的第一桶金&我靠什麽賺錢
 
溫城輝:我的第一桶金在是高中的時候,當時覺得學校的雜誌做得太差了,然後就寫一些很叛逆的文章印成雜誌,賣了1000多本,賺了幾千塊錢。第二次賺錢是在大學的時候,學校的風景很漂亮,我就用畫筆畫成Q版的漫畫,一張2塊錢,我在一個學校可以賺1萬。我跑了100所學校,賺了100萬。然後現在做禮物電商,這個產品現在還沒賺到錢,已經拿到了300萬美元的投資。
 
尹慶:公司賺錢和個人賺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創業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公司賺錢,公司賺錢了員工就會賺錢,然後合夥人賺錢了,最後才輪到我們創始人賺錢。我是2011年開始做手機遊戲,幾乎是最早的一批,遇到的市場時機也比較好,做好了利潤就會很高。
 
傅文娟:我想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然後要問清楚自己要什麽。現在的市面上,找不到我想要的內衣,於是我就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我們將要搭建一個用戶和設計師都可以參與的平臺,讓用戶找到他自己想要的產品。
 
章正超:我們做的是汽車售後O2O的業務,通過互聯網修車。這是一個信息高度不透明的行業,然後我們圍繞解決痛點做我們的業務。
 
高連民:第一個階段是個人創富,跑保險跑了10年。第二個階段是家庭創富,開了一個門市。現在就想靠大家一起創富,這是三步曲。
 
夏抒:我是生於60年代的90後。在2000年之前我就利用用互聯網思維賺到錢了。我是新西蘭第一個通過免費送警報的方式收取服務費,然後就成為了行業的標桿。
 
創富的核心要素
 
80後:最重要就是想法,就是腦子要好使。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然後滿足用戶的需求,再帶領一群人同行才是我們的核心。
 
70後:經驗最重要。這是創始人他所能到達的高度和對這個行業所思考的深度。然後我的理解就是,跑得足夠長,引擎足夠強大,團隊足夠牛逼,產品足夠尖叫,最後資本市場保證你的資金充足。
 
60後:到這個地方來的人,骨子里面都是有激情的人,最重要的是用戶心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對創富來說,理想也很重要。什麽叫理想?我告訴團隊,獨立思考挑戰權威,本公司的權威就是我,要挑戰我。
 
90後:我覺得創業最重要就是死都不放棄,我上海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德邦物流的董事長,他跟我聊天的時候說,一定要堅持。他畢業到廣州開一個小小的倉庫,做航空運輸。那家航空運輸的庫存點經常有客戶投訴,無論客戶怎麽罵他都不掛電話,他說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第二個好朋友是晨光文具的,他說無論如何也要見到經銷商,就是死都不放棄。我曾經破產過,我去擺地攤,被趕來趕去,就找一個空隙去賣,然後堅持到今天特別不容易。現在很多人抄我們的生意,怎麽辦,堅持做下去。
 
關於“勁霸·創富匯”
 
2014年,勁霸男裝聯合著名商業財經媒體《創業家》成立了中國首個關註創富微力量的組織——“勁霸·創富匯”,該組織以“聞道、授業、解惑、維新”為宗旨,致力於匯聚具有共同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創富群體,構建充滿正能量和夢想的創富圈子,並著力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共同學習、資源共享的平臺,相繼在北京、廣州、三亞、合肥和西安等地開展了沙龍活動,針對性的為各行各業的草根創富者們搭建學習平臺,聘請導師傳授創富經驗,打造共同學習的“朋友圈”。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28

三歲前上幼托的孩子更有韌性


 

2015-10-05  TWM

從培養孩子到鍛鍊自己,德國暢銷二十萬冊的韌性訓練計畫,讓你的心靈穿上堅強武裝裝備,培養出怎樣都能生存的強大內力。

給父母的孩子韌性訓練計畫

萊娜早已習慣異樣的眼神。這位慕尼黑聖德林區托兒所導師很感嘆的表示,每當她帶著班上的小朋友搭乘六號車,總會有些充滿愛心的乘客用遺憾的口吻說:「年紀這麼小就要上幼兒園!」

子女年滿三歲前都該由母親照顧,這種想法在德國依然盛行。世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像德國這樣,如果母親在子女三歲之前就將他們託付給別人照料,母親自己便會深感內疚。

二〇〇六年,由「歐盟民調處」做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德西地區仍有六〇%的人同意「如果母親是職業婦女,學齡前兒童可能會深受其害」這樣的說法。這種觀念同樣反映在母親的實際行為上。

職業婦女,孩子反而更抗壓這樣的擔憂真的有理由嗎?

「不」,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妮.耀爾許(StefanieJaursch)表示,所有與托兒所兒童身心健康有關的最新科學研究都顯示,「在『母親就業』這個 議題方面的政治口水,基於意識形態多過於基於事實。」二〇一〇年,多位美國心理學家將過去五十年托兒研究相關文獻做了總整理。重新仔細檢視一九六〇至二〇 一〇年六十九份相關研究之後,發展心理學家瑞秋.盧卡斯.湯普森(Rachel Lucas Thompson)總結說:「母親在他們年滿三歲前就返回職場的兒童,日後並不會比有全職媽媽照顧的兒童更容易在課業與行為方面出現問題。」這些研究中有 不少並非短期紀錄,某些甚至從童年一路追蹤到成年,「生產完後很快重返職場的母親,完全毋須擔心此舉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耐人尋味的是,總 結所有資料後,居然得出一項具有統計說服力的差異:母親是職業婦女的兒童,甚至比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的兒童更少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前者更少為自我懷疑、憂 鬱症或恐慌症所苦。

來自杜林根的莉斯洛特.阿聶特(Lieselotte Ahnert),數十年來,這位發展心理學家致力於研究公共托嬰對幼兒心靈有何影響。她從研究中得出一項原則,並且樂意一再強調,那就是:「媽媽們,放輕鬆!」養兒育女其實不必盡善盡美。

阿聶特表示,迄今仍有許多人認為,子女出生後的最初兩到三年裡,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會不可逆轉的奠定孩子日後所有的基礎。實情並非如此。

母親們真的不必奉行「日日夜夜、寸步不離的守護好自己子女」這種教條。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母親陪伴年幼的子女在家中成長是理所當然的,母親與幼兒是彼此相屬的。阿聶特認為,在幼兒教育方面,這點不容易下定論,從世界上某些原 始民族就能看出。像是喀拉哈里(Kalahari)的昆人(Kung),子女出生後的最初三年,母親幾乎無時無刻不將他們帶在自己身邊,母親與子女處於近 乎共生的狀態。

上托兒所,有益兒童大腦初期發展

另一種極端例子則是中非的艾維族(Ewc),他們把自己的嬰兒不斷交給別人帶。每個艾維族的寶寶平均擁有十四個保母,其中有些甚至會幫寶寶哺乳。有時幼兒一天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親生母親身邊。

對那些無法享受母親全天照顧的兒童,將更有機會從托兒所獲益。相較於全職媽媽照顧的兒童,母親投身職場的兒童較不具有攻擊性或過於膽小。

湯普森同樣發現此點。她指出,提早與家庭以外的世界接觸,讓單親或低收入戶家庭的兒童獲益良多。對他們來說,上托兒所可說是種恩賜。

托兒所與幼兒園不僅有益於兒童的行為,更有益於兒童的心理發展。正是在人生的初期,刺激特別能夠發揮許多影響。如果大腦在幼年階段錯失發展良機,日後幾乎無法迎頭趕上。

海德堡發展心理學家莎賓

娜.保恩(Sabina Pauen)表示:「社會擔負著保證兒童有個好開始的重責大任。我們必須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激勵的環境。」這正是許多待在家裡的幼童缺乏的。在持續開著電視或沒有對話發生的地方,寶寶的大腦只能徒勞無功的渴望有益的輸入。

在曾經參與「啟蒙計畫」的寶寶身上,同樣可見幼兒教育對於智力的良好影響。研究人員追蹤這些參與計畫的幼兒直到二十一歲,其中,待過日間托兒中心的兒童, 智力測驗的成績明顯優於待在家裡的兒童。到了中小學階段,他們在閱讀與算數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好,日後就讀大專院校的比率同樣比較高。

滿週歲後,「擴大與社會的接觸」可促進幼兒發展。幼兒應當朝這個世界跨出第一步,這樣他們才能脫離母親,進而創造各種屬於自己的經驗。

托兒所不僅對於來自社會底層的兒童很有助益,發展心理學家保恩補充:「就連對於受到過度保護的兒童也一樣。」幼兒叛逆,

反而是孩子自信表現

保恩認為,上日間托育中心,可以提供大多數兒童在家裡無法獲得的正向刺激。

心理學家亞歷山大.葛羅伯(Alcxander Grob)也表一不:「孩子們可以認識不同的教育方式,學習適應團體生活,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經驗。」特別是對於家中的第一個孩子而言,托兒所對於訓練社交能力相當有益。

不過,反對者還是喜歡擷取這項研究的部分成果,做為反對提早將母子分開的論據。

這結果乍看下的確有點驚

人:四、五歲大時,上托兒所的孩子會出現一種異常行為,他們顯然比待在家裡讓母親或保母照顧的孩子,來得叛逆。

蘭伯強調:「異常行為並不必然是負面的。」這位發展心理學家表示,若孩子敢於和老師或父母發生衝突,或許是因他們比其他孩子來得有自信。

耀爾許在艾爾朗根研究裡同樣發現這項微小效應。她表示:這段微幅升高的叛逆期很快就會再度消逝。」無疑的,幼兒需要母親,可是他們不必總是與母親膩在一起。這是當代親子關係研究的結論。保恩表示,責無旁貸的母親」這種神話,早已被束之高閣。

什麼對一個孩子是正常的,完全取決於父母的需求與決定。父母不應那麼害怕在教育子女上犯了什麼錯。

給成人的

自我韌性訓練計畫

心理抵抗力多半很早形成。

然而,如果一個人到了二、三十歲,或更年長時突然意識到,自己比別人來得敏感,例如很難承受就這麼與朋友斷交,他還是可以強化自己的韌性。即使年過三十,每個人還是可以積極增進自己的心理抵抗力,而較不具韌性的人,甚至比較具韌性的人更有潛力。

人格心理學教授威利巴爾

德.魯赫(Willibald Ruch)表示:「訓練性格力,可以讓人變得更幸福。」他做的一些相關研究同樣顯示,短短一週的訓練,效果就能長達六個月。只不過,每個人的訓練強項皆不 同。魯赫表示,如果人們能夠想起自己的好奇、感恩、樂觀、幽默或熱情,並進一步強化,便可以得到最大的成效。

美國心理學會發展出一項名為「通往韌性之路」的計畫,並透過網路,提供給民眾利用。這十種增加心理抵抗力的

方法分述如下:

一、與社會接觸。

與家人、朋友及其他人保持良好關係是很重要的。請你接受那些來自關心者的支持與幫助,萬一這些人需要幫助時,你也該伸出援手。那些參與社團、宗教團體或政治團體的人,可以從中獲得強韌。

二、別把危機視為無法解決的難題。

即使發生一件我們自己無能為力的壞事,還是可以藉由對危機的詮釋與反應,改變它所造成的影響。請你想像一下,將來一切會再度好轉。請努力試著挖空心思想一想,萬一再次遇到這樣的不幸,下回哪些部分至少會比較順利。

三、接受「改變是人生的一部分」。

處在人生的逆境,某些目標會一時無法達成,請接受你無法改變的部分,並且將注意力聚焦在你可以改變的部分。

四、嘗試達成目標。

請為自己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的夢想你根本無法達成的事情。請下定決心,並有規律的做點什麼,即使那件事看來微不足道,積少成多,可幫助你朝目標推進。

五、果斷的行為。

請盡自己所能克服困境,不要把頭埋進沙子裡,妄想困難很快就會過去。請採取主動,積極解決問題。

六、找尋自己。

請期待各種可以認識自己的機會。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從困境中獲得了成長。許多經歷過悲慘時光的人,都在事後表明,自己不僅與他人建立更密切關係,也覺得自己變得更強韌。縱然他們覺得自己受了傷,往往還是獲得更多自我價值感,並更珍視自己的人生。

七、以正面的觀點看待自己。

請相信自己的直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關注未來。

即使身處困境,請試著從長期著眼,以較大的格局去審視自己當前的處境。請不要將事態誇張。

九、抱持最好的期待。

請試著培養樂觀的態度,你才有能力抱持正面的預期。

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去想自己怕的是什麼。

十、照顧自己。

請留心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做些自己感到有趣,且可以讓自己放鬆的事。請規律運動。

好好照顧自己,有助於強化可以克服困境的身體與心理。

(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四

章)

來函照登

貴周刊一四五三期一百

零八頁所刊載……「別人吃的是導遊司機賺走一半,一桌二干五百元,實際上只有一千二百元品質的菜載……」,本公會會員不會有此行為。

∼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馬上測驗》你的心理抵抗力有多強?

有些日子我們會覺得自己堅強,有些日子我們會覺得自己軟弱;就連那些特別具有韌性的人也會有這種感覺。我們可以借助下面這項測驗來確定,我們的心理抵抗力 到底多有強。以列普特為首的耶拿大學醫院的學者們設計出以下這套測驗,提供民眾自我進行測試,結果相當可靠。借助以下「RS.13」韌性量表的13 道問題,每個人都能測量出自己擁有多少心理抵抗力。

請分別針對以下每個陳述給予1到7分的評分。如果陳述與你的現況越相符,描述的內容與你平常的思想及行為越接近,請給予越高分。

在這當中,1分=「我完全不同意」,7分9「我完全同意」。

父母的確不該將孩子帶入困境,不過千萬別忘了,人生是孩子最重要的學校。

能夠讓子女變得強韌的父母,只會在必要時做些引導性的干預。

長期普遍抱持鴕鳥心態的確有害,不過偶爾針對性的來點壓抑,不僅很有意義,還是很重要的保護機制,因為這樣的舉措有益於生存。

有越來越多人格心理學家得出一項相同的結論,我們的本性要比一般所認為的更少受到雕鑿;換言之,人其實可以讓自己做出很大的改變。

書名:韌性:挺過挫折壓力,

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mdt)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6曰

伯恩特簡介

生於1969年,先後為《明鏡週刊》、德意志新聞社及南德廣播公司撰寫醫療及學術相關報導,2000年起擔任《南德日報》編輯。

曾於2006年獲頒歐洲青年科學作家獎(The European Science Writers Junior Awards),也曾因揭發器官買賣醜聞獲得守護者獎(Wachterpreis)提名。

2013年不僅榮獲亨利南恩(Henri.Nannen.Preis)「調查獎」提名,更獲選為年度3大科普寫作記者。

整理.編輯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58

台灣七年級白領為何瘋東協? 《比中國更有潛力的賺錢新天地》

2015-12-28  TWM

一條湄公河,連結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今,它已不再是外配、外勞的來源地,也不僅是台灣年輕人下南洋端盤子的等號。一群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等 知名學府的七年級生,紛紛離開台灣的舒適圈,選擇在這裡上班!《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深入東南亞四大城市,追蹤這些年輕人的海外奮鬥經歷。他 們,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賺錢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成為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選項。

東協 未來就業黃金地!

25歲至35歲,職場的黃金10年,有一批年輕人卻以東南亞為拓展事業的重鎮。

有人一心想外派,有人在當地求職,也有人創業。

過去是推力,台灣薪資凍漲17年,大學生平均起薪25K,年輕人淪為苦勞;如今卻是拉力,東協共同體今年年底成立,6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為年輕人帶來新機會。

在這片湄公河流經的廣袤地域,包括泰國、越南和緬甸,以及南方的馬來西亞,我們遇見許多來自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的七年級生,其中有台大財金所、清大科管所、政大企管系……。

這些年輕人來自國內知名學府,有著亮眼學歷,卻沒有留在新竹科學園區、台北市信義區的金融中心,也沒有待在熟悉的家鄉安居樂業,反而選擇遠赴二、三千公里外的東南亞國家,在陌生的地方從頭拚搏。

他們,不是到東南亞端盤子的服務生,也不是拓展餐飲連鎖店的小老闆;他們都是高學歷的優秀白領,有人甚至為了到東南亞工作,不惜貸款到當地念書,以取得在地求職的競爭優勢。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優秀的年輕人選擇離鄉背井,遠赴異地上班?

第1站 泰國.曼谷

鋼鐵廠業務 姚俊吉

賺經驗「外派最好趁年輕」從台北飛行二千五百公里,我們來到了曼谷。入夜時分,這座國際觀光城市在燈火璀璨下,閃閃生輝,看在姚俊吉眼中,生機盎然。他在一年多以前落腳,成了外派到泰國的台灣幹部。

「我喜歡外派工作,可賺比較多錢,還能賺到海外生活經驗。」三十一歲的姚俊吉,畢業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這是他第三份工作。

身為台灣一家鋼鐵貿易公司駐泰國的業務,加上外派加給等福利,姚俊吉年薪超過台幣百萬元,相較於台灣同業約六十萬至八十萬元的年薪,在異鄉打拚的報償是以倍數計。

除了曼谷之外,姚俊吉所屬的公司在印尼雅加達、新加坡、越南胡志明市也有辦事處。「如果讓我選,我的首選還是曼谷。」姚俊吉認為,新加坡生活水平比較高,會影響到存錢計畫;曼谷物價相對便宜,並且是國際化的都市。

東協服務業需求

是去年的三.八倍

在曼谷生活了一年三個月,姚俊吉自言沒有太多適應上的問題。「泰國人都很善良,唯一不友善的,大概只有計程車司機,他們會繞路或亂喊價。」他打趣說,即使不會講泰語,在曼谷還是可以過得很好,就連路邊賣炸雞的小販,也會講上幾句英文。

即使平常工作以英文和中文為主,但姚俊吉仍把握講泰語的機會。「語言能帶來親切感。姑且不論你講得好不好,至少別人覺得你很有誠意。」根據一○四資訊科技 的調查顯示,過去海外職缺需求最強勁的,通常是電子業、一般製造業及批發零售業,但今年整合行銷、客服助理等未特別歸類的「一般服務業」卻異軍突起,甚至 擠下批發零售業。由此可見,過去台灣認為東協是世界工廠,如今大家把東協當成內需市場看待,服務業從業人員的需求是去年的三.八倍。

業務,正是台灣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先鋒。採訪這天,姚俊吉早上六點就出門,拜訪曼谷市區以外的客戶。出差一趟,車程兩個多小時,加上塞車,常要忙到晚上六、七點才回到曼谷。

正因如此,姚俊吉認為,外派最好趁年輕,原因是「你比較有體力,適應能力也比較好。」同期外派的四名同事之中,姚俊吉年紀最小,年輕、沒有家累,對於外派的顧慮沒那麼多,也更容易融入當地生活。

相反的,其他年紀較大的台灣同事,單單飲食就無法適應泰國的酸辣食物。姚俊吉說,台灣同事們每天都想找台菜或中國餐廳,但在曼谷,中國餐廳還容易找,台灣餐廳卻極少見。

離家千里,他最想念的台灣食物是五十嵐的茶飲,但問他有想家嗎?姚俊吉聳聳肩,搖頭。

建築設計師 林順曼

赴泰念書工作「進可攻、退可守」相較之下,同樣在曼谷上班、二十七歲的林順曼,顯得感性許多。雖然在曼谷待了三年,發展也很順遂,但回想這段心路歷程,她不禁喟嘆:「如果可以,誰會想要離家呢?」離家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當初選擇泰國,就算最後沒有成功,回去一樣進可攻、退可守。」為了在泰國求職而鋪路,林順曼背了百萬元學貸,毅然到泰國念碩士,選了系上最嚴格的論文指導教授,卻也是班上第三個、只花兩年就畢業的研究生。

長她四歲的哥哥,曾罹患血癌。「我更要努力讓父母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有所依靠。」在泰國排名第一的朱拉隆功大學取得建築碩士之後,林順曼如願在泰國最有名景觀設計公司P Landscape找到工作,年薪近百萬元。

華人背景加持

搞定中國客戶需求

事實上,林順曼及其他台灣七年級生選擇離家、到東南亞上班,折射出的真相是台灣長期積弱不振的經濟,給不起年輕人一個可以擘畫的未來。

生長於台北的林順曼不禁感嘆說:「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北人,長大後被迫離開家鄉,原因是買不起房子。想到房價,就很厭惡,因而不想待在建設公司,覺得自己好像幫凶。」回想起當初離開台灣建設公司的理由,她忍不住訕笑自己年少熱血。

更反骨的是,她選擇了到泰國念碩士和工作。近年來,泰國的建築師事務所湧來許多中國客戶,正好能讓中、英文俱佳的林順曼發揮所長。

「我們公司講求品質,若設計未臻完善,寧可重做。但中國客戶的案子都很急,只求做出來就好。」她說,「我的華人文化背景,能理解中國客戶的反應,也能理解公司對品質的堅持。」語言優勢與認真的工作態度,讓主管一再向人事部提議要幫她加薪。

語言文化隔閡

深入交流仍有困難

工作上如魚得水,生活上也算適應,唯有生病這件事,讓她較難掌握。有一次,她因支氣管炎、發燒到四十度,醫生要她住院。「住院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以前我看 急診,都要媽媽陪!」百般無奈,又怕家人擔心,事後才輕描淡寫告訴媽媽說:「啊,上個月生病了,不過已經好了。」「我的泰語沒有很好,泰國同事會跟你開開 玩笑、打嘴炮,可是真的要深入交流,語言還是沒有辦法。」至於台灣朋友,大半是台商二代,「他們多半在家裡的公司工作,也不會有跨國職場的壓力問題。」言 語間,透露著人在他鄉的孤單。

畢業迄今,林順曼努力在異鄉打拚,存錢、還學貸,雖然未來不可知,但她仍選擇繼續在曼谷待下來。

第2站 越南.胡志明市

科技管理專才 王佑鑫

捨竹科南進「快速累積資歷」離開曼谷之後,我們來到曾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這裡是東南亞最多台商聚集之地,也是台幹外派的大宗。

三十三歲的王佑鑫,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畢業,當同學們多半進入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他卻決心要找外派工作。

「我曾經為了考研究所而大學延畢一年,加上當兵,想要追趕失去的時間,透過外派來快速累積資歷。」

自學越南語

與同事拉近距離

退伍後,王佑鑫應徵上台灣及越南市占率第二大的凱撒衛浴,成為儲備幹部。在台北受訓三個月之後就到越南,一待就六年多,現在已經升為越南總營業處經理,年薪大約一百一十萬元,公司每年提供五張來回機票、返台假三十九天。

「在台灣生活得好好的,跑去那邊(胡志明市)幹什麼?」來自高雄單親家庭,王佑鑫的媽媽和妹妹剛開始聽到他要到越南上班,不免擔心。直到家人從他臉書上的照片發現,胡志明市「跟台灣差不多」,而且看他發展得還不錯,才慢慢接受他的選擇。

剛開始,王佑鑫負責進出口貿易和國外採購,兩年後轉到營業處,開拓越南市場。「最大差別在於以前講英文,現在都要講越南語。」他說,以前貿易部下屬僅四名,現在七十多名,管理人數增加二十倍。

來到距離胡志明市逾半小時車程的凱撒衛浴營業處,只見王佑鑫忙於交辦工作給越南同事。「越南人做事節奏慢,很重禮儀,即使認為不可行,嘴上不說,後來也沒做出來。」他有時會納悶,明明三、五分鐘就可以做完事情,為何拖拖拉拉?後來他決定調整心態,順利和越南同事磨合。

六年多下來,王佑鑫的越南語講得相當好。「現在反而是中文退步了,因為不常用,有些中文字會一時想不起來。」當初面試王佑鑫的凱撒衛浴副總經理陳威志指出,「我們工廠不配翻譯,所以每位台灣員工都要強迫自學越南語。」

落地生根

在當地娶妻生子

對王佑鑫來說,胡志明市最難適應的是交通。

以前他在台灣會暈車,但來越南之後,出公務都必須搭車,很多地方看似很近,但開車就要花上半小時。「幾年下來,暈車好像變好了。」剛開始來到越南,王佑鑫 也會很想家。回想外派胡志明市之後的第一次返台,他記憶猶新:「去到胡志明新山一國際機場,領到登機證那一刻,想到要搭飛機回家了,心裡非常感動。」「一 開始還有點徬徨,但是現在越來越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兩年前,王佑鑫娶了越南籍妻子,目前已經有了六個月大的兒子,算是在越南落地生根了。

第3站 緬甸.仰光

財金高材生 黃子耘

創設泡麵工廠 沒水沒電當練兵從胡志明市飛往仰光,時間彷彿凝固了二十年。

「如果說,越南是二十年前的中國,緬甸則是二十年前的越南。」當同學都在倫敦、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國際金融中心上班,台大財金所畢業的黃子耘,卻選擇到緬甸披荊斬棘,走上一條迥然不同的路。

打造自有品牌

要克服交通、物流的不便

現年二十九歲的黃子耘直言,「台灣真的沒什麼搞頭了。」在海外,他遇見很多和他一樣遠走他鄉的台灣年輕人,大家都有同樣感覺:不要留在台灣。「你要留在台 灣可以,但你的公司一定要拓展其他海外市場。」黃子耘認為,就算是再有利基的產品,倘若只押單一市場,尤其是中國,很容易被取代。

來緬甸之前,黃子耘曾在租賃公司中租迪和當過兩年業務,原本他業績名列前茅、發展順利,兩年前卻被緬甸台商打動:「人生再也沒有機會,能夠回到什麼都沒有的環境(緬甸)。」於是決定到仰光協助台商創設泡麵工廠。

如今,同學都笑稱他是「征緬大將軍」,黃子耘卻感嘆,相較於台商前輩「一卡皮箱走天涯」的拚勁,他說,「我們這一代,從小到大生活不虞匱乏,會失去那種打 拚的意志力。」回想兩年前,他剛到緬甸,工廠沒有電、熱得要死,洗澡用地下水,沒有網路,非常克難,「比當兵還慘!」他說。

但兩年來,黃子耘從無到有,開發了泡麵自有品牌,主攻內需市場,期許成為緬甸的「康師傅」品牌。

「緬甸最缺中階幹部。」緬甸曾鎖國六十年,教育水平落差大,他曾面試一名應徵會計的大學畢業生,連基本的借貸平衡都不會。黃子耘的工作包山包海,從財務、 會計、原料進口、行銷到管理等,「就連公司網站也是我做的。」想要打造自有品牌、做內銷,就要克服交通、物流上的不便。他曾為了辦活動到仰光以外的縣市, 客運就搭了十七個小時,「 這是在台灣無法想像的。」「滾石不生苔,我覺得人生還是要多一點累積。」雖然目前吃人頭路,但黃子耘抱著既是「練兵」,也是「練心」的態度,有一天,他也 想自己創業開公司。

只是每一回,從仰光機場回到工廠,車子走小路,路況很爛,晃啊晃啊,老提醒他,又回到緬甸了。會堅持下去嗎?「希望。話都不敢講太滿,因為這是很考驗人的地方。」言談間,依然展現七年級生面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第4站 馬來西亞.吉隆坡

留美碩士 徐芳雅

外派當跳板 五年內拚創業十一月下旬,最後一站,我們來到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東協峰會在毗鄰雙子星塔的世貿中心舉行,美國的歐巴馬、中國的李克強、印度的穆迪,以及東協十國領袖都聚集於此,正式宣告東協共同體(AEC)的成立。

從政治領袖、商人到年輕白領,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塊六億人口的市場。

早在一年前,活潑外向的徐芳雅,就已帶著大同電鍋,從台灣飄洋過海而來。這不是她第一次離家,念書時,她曾在美國住了六年多。

七十四年次的徐芳雅,目前擔任微星科技派駐吉隆坡的行銷部經理。一年多以前,從美國研究所畢業的她,應徵上微星科技的海外儲備幹部;一心想要派駐中東的徐芳雅,第一次得知被分派到吉隆坡工作時,「心裡是在滴淚的。」她不好意思地大笑。

她坦言,以前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就是「很落後」,因此很羨慕同事被分派到埃及、中東等地,覺得很酷。當時,她沒到過東南亞,更沒去過馬來西亞,有點擔心;反而父母很鼓勵她到海外發展,「他們希望我去看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修跨國市場學分

朝百萬年薪邁進

剛來時,徐芳雅坦言,前三個月都十分不習慣,因為台灣人比較重感情,而馬來西亞卻不是如此,「在這裡,不是搏感情就能做成生意。」此外,她也感受到馬來西 亞同事對外來者,有一種莫名的防衛心,下意識地拉開了無形的距離。不僅是同事,就連客戶端也一樣,「我好像是敵人,很難找到可以講話的人。」剛出社會的徐 芳雅,外派資歷還不到一年,月薪四萬多元,但公司提供住宿和汽車,還許諾未來的成長性,將能讓她達到年薪百萬元的目標。只不過,薪資以馬幣支付,今年來馬 幣重貶逾二成,也讓徐芳雅叫苦連天。除了醫療問題之外,劇烈的匯率波動風險,也成了東南亞工作必須考量的變數。

儘管如此,徐芳雅卻開始對東南亞改觀。

「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潛力大、成長快速,超乎我們的想像。」她認為,台灣是很棒的地方,但如果東南亞有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機會,年輕人也應該把握。

「我們為何不先來這裡做功課?說不定,以後這塊土地就有我們的市場,能夠分到一塊餅。」轉念一想,眼前的磨練,都成為徐芳雅未來創業的資本。「我希望三十五歲能創業。」說時,徐芳雅眼睛發亮。未來五年,她將繼續在海外工作,累積跨國市場的經驗,朝夢想前進。

從泰國、越南、緬甸到馬來西亞,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選擇勇敢闖蕩東協,出社會不久,就獲得年薪百萬的機會,站在比同輩視角更寬廣的位置。

隨著二○一五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成立,金流、物流、人流,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於此。未來具有潛力的工作機會,就在距離台北三至四小時航程的東南亞,而你,是不是東協需要的人才?

撰文 / 鄧麗萍、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5

【立言】反腐更有可操作性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594

刑法修正案九實施近半年後,與之配套的貪汙賄賂犯罪司法解釋終於揭開面紗。2016年4月18日,最高法、最高檢發布《關於辦理貪汙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將貪汙受賄犯罪的一般入刑門檻由5000元調至3萬元,明確了數額“較大”“巨大”“特別巨大”的認定標準分別是3萬元、20萬元、300萬元,明確了貪汙受賄犯罪死刑、死緩及終身監禁的適用原則,可圈可點之處頗多。

中國的司法解釋不是傳統意義上對法律條文的“文義解釋”,而是公訴機關與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說明,具有法律效力,幾乎等同於立法。

司法解釋發布後,關註度最高的是量刑起點的變化,從以往的5000元提高到了3萬元。但這並不意味著對貪汙受賄的縱容。5000元的量刑起點是1997年定的,距今已經有近二十年時間。想想這二十年內國民收入的增加和通貨膨脹情況,就知道脫節的程度了。

此次司法解釋將過去的量刑標準改為“數額加情節”,比如,其中規定了三個檔次,“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並且這三個檔次之間都有一個相對具體的情節描述,這樣把情節和數額結合起來看,可操作性增強了。

提高量刑起點並不意味著小貪就可逃避刑罰。司法解釋雖然將量刑起點提高到3萬元,但貪汙數額在1萬到3萬之間的,仍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只要其滿足司法解釋規定的六種情形,比如貪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等。換句話說,貪汙一萬元也可能坐牢。如果這些落實為司法實踐,就不僅不是縱容小貪,甚至是從嚴治貪。

新司法解釋中還規定了一些具體概念的認定,例如“財物”,除了傳統的貨幣、物品之外,還規定了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遊等。

後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這也是對社會生活中新生犯罪手段叠出現實的應對,也是法律解釋的與時俱進之舉,不給貪腐犯罪分子鉆空子的空間。

值得註意的還有關於終身監禁的適用問題。終身監禁是介於死刑立即執行與一般死緩之間的一種執行措施,但又比一般死緩更為嚴厲。司法解釋明確,對那些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過重,判處一般死緩又偏輕的重大貪汙受賄罪犯,可以決定終身監禁。凡決定終身監禁的,在一二審作出死緩裁判的同時應當一並作出終身監禁的決定,而不能等到死緩執行期滿再視情而定。這樣的規定實際上是將終身監禁作為貪汙受賄罪的死刑替代措施看待,而不適用於因犯有貪汙受賄罪原本就應該判處死緩的人,從而防止終身監禁的不當適用。

總之,新司法解釋給反腐事業奠定了牢靠堅固的法律基礎。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依法治國在國家社會各領域深入,新司法解釋是依法治國進程的又一個路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44

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就算脫歐,歐洲也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84.html

英國周四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舉世矚目,對英國、歐盟乃至全球市場都影響深遠。那麽投資者怎麽衡量這一事件,未來的歐洲還是否具有投資的吸引力。華爾街的明星基金經理羅格(Edwin Lugo)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退歐的具體影響很難衡量, 對於歐洲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 並且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歐洲的公司要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羅格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科林鄧普頓基金集團(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高級副總裁和基金經理。管理著Franklin European Small Mid-Cap 以及Franklin International Small Cap Growth Fund和Global Small Mid Cap總值53億美元的基金。其中European Small Mid-Cap 已關閉,不再接受新投資。羅格掌管的基金在歐洲非常活躍,在2011年歐債危機最甚時大舉投資其中。

第一財經:您覺得英國退歐的幾率大嗎?會不會對英國和歐洲造成巨大沖擊?

羅格:如果退歐將會對歐盟市場和英國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很難具體去衡量這個後果。這里有些數據可以簡單說明問題的嚴重:上周市場開始擔憂脫歐,股票開始下跌,而上周英國一位議員不幸被刺身亡後,脫歐聲勢下滑,市場開始反彈。今天英鎊對美元漲幅擴大至2%。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情況。

我們看了不同的民調,最近的一個民調顯示,44%的人支持退歐,44%支持留下。在英國你可以就任何事情下賭註,如果你去看這些博彩公司的數據,67%的可能性會留下,33%的可能性英國會退出歐盟。這些數據相比民意調查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一財:如果英國退歐,你認為會對英鎊造成什麽影響?

羅格:如果英國退歐勢必會對英鎊造成很大影響。美元會變得更強,人們會傾向於投靠更安全的資產。結果是資金會從英國流出,繼而給英鎊施加壓力。你也知道,在過去幾天里英鎊浮動得很劇烈。美元會變得更強,英鎊在短時間內會變弱,大家可能會紛紛拋售持有的歐盟股票。還有一個原因是,英國退出歐盟,對於歐盟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變成了一個先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對於英國退歐持消極的態度。

一財:喬治·索羅斯說,如果英國退歐,將可能觸發黑色星期五,英國經濟會陷入衰退。

羅格:很難說他是如何得出的這個結論。英國退歐肯定不會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即便周四公投退歐,也需要一個大概3年的過程,到2019年完成退歐。現在市場出現了各種擔心,我想索羅斯指的是這種衰退的趨勢。如果英國退歐,一開始肯定會受到沖擊,但過幾個月後,一切都將變得正常。因為最終英國會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在貿易、移民及其他規則上達成協議。

至於貿易,(脫歐)是會給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進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會是愛爾蘭,它出口英國的貿易量占總出口的比重很大,我記得是50%左右。荷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過一段時間英國會和歐盟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有很多國家不是歐盟成員國,比如挪威他們和歐盟就有特殊的貿易協定。

很多我們看中的公司在英國經營得非常好,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繼續持有的原因。如果英國退歐,短期內他們肯定會受到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公司應該都會沒事。

一財:即使英國可以和其他歐盟的國家協商制定協議,但是和歐盟成員相比,簽署的貿易協定層次肯定是不一樣的。

羅格:像你所說,他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相同的準入條件,而且他們要和每一個國家去談貿易協議,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也更艱難。但是現在還很難說英國退歐將直接且馬上產生什麽影響。

一財:作為一個基金經理,你的基金投資大量的歐洲公司。那麽英國退歐的行為是否會對你的投資增加風險?

羅格: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我們以基準參照的指數小基金指數(Small Fund Index)也會受到影響。英國和歐洲市場的股票下跌,意味著參照指數也會下跌,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受挫得比指數更嚴重。

一財:不論結果如何,這場公投將改變歐盟。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個國家也采取類似的行動。所以當你以後再投資歐盟的企業時,會不會有一些別的考慮?這個事件會否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羅格:的確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歷過類似的事了。在2010和2011年的時候我們是很激進的。那時候歐元債務危機日益嚴重,人們在討論歐元區要解體,當時的導火索是希臘。隨後人們開始質疑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們曾陷於非常艱難的情況之中,最後也都順利度過了。每次危機出現時,歐洲央行都承諾去盡其所能來解決。歐洲中央銀行昨天和今天都發表了聲明,說他們會竭力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一財:很多人認為歐洲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歐洲面臨著恐怖襲擊和移民危機等問題。作為投資者,你覺得歐洲的未來是怎樣的?

羅格:有些人是在議論這些,但是事實上很多歐洲國家和公司都在從中慢慢恢複。我們看到了愛爾蘭的經濟在強勢反彈,已經達到了歷史巔峰,愛爾蘭現在已經是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了。在去年,愛爾蘭實現7%的GDP增長,這非常振奮人心。西班牙經濟也在提升中。現在希臘也終於穩定下來了,我們也希望希臘能夠通過與歐盟的協定。意大利的經濟也在緩慢提升,荷蘭的經濟雖然沒有戲劇化的好轉,但是也在緩慢回升。我們看到了歐洲國家的經濟改善。不單單是國家,而且我們投資的一些歐洲公司的表現也都不錯。以Page Group為例,這家英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有26%的銷售額在英國,有40%的銷售額在歐洲,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歐洲的市場正在慢慢複蘇。現在歐洲部分地區的經濟在慢慢好轉,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看到全球經濟都在緩步回升。我們還處在歐洲經濟複蘇的早期,總是被其他事情分散註意力,因為現在的經濟複蘇還是有一些拖沓,每次在剛開始複蘇的時候就有一些事情發生,例如希臘總是在糾結是否退出歐元區。這就是為什麽歐洲總是看起來很糟糕。

一財:看起來你對於歐洲和歐盟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羅格:我主要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歐洲有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價格。還有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國,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正在向亞太地區的發展投入資金,例如日本、香港(地區)、新加坡。投資要考慮公司的估值,要有很好的回報又必須要有低廉的成本。歐洲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不像美國,很多公司都被估值過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0

民資增速7倍於全國,然而更有重要數據讓外貿一哥廣東“心里苦”

在26日召開的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二十七次會議上,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作的《關於廣東省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上半年廣東經濟發展呈現不少亮點,但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民間投資增速大幅跑贏全國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萬億元,增長7.4%,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比全國同期水平高0.7個百分點。

其中,財稅收入、工業利潤等幾個重要指標均大幅領先全國。上半年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38.63億元,增長17.1%,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9.9%,稅收占比達81.4%,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21.52億元,增長15.8%,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

尤為值得關註的是,在今年以來全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廣東的民間投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廣東民間投資8591.07億元,增長19.6%,比全國增速高出了16.8個百分點,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63.1%,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對整體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0.0%。

19.6%是什麽概念?全國同期增速是2.8%,北京是-10.4%,上海是5.3%,被譽為民營經濟大本營的浙江是4.5%,廣大的中西部省份滑落在6%左右,東北地區滑落最為嚴重,平均降幅高達31.9%。

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得益於樓市的大幅回暖。上半年,廣東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大增20.8%,而全國平均水平是6.1%。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區今年的銷售勢頭都非常好,因此廣東樓市大幅跑贏全國,對區域經濟的貢獻也比較大,而樓市回暖能帶動建材、鋼筋等上下遊產業的發展。

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上半年廣東有效釋放農業轉移人口城鎮購房需求,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支持合理住房消費。6月末全省商品房庫存面積14881萬平方米,比上年底減少1866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得益於實體制造業的走強。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7%,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3%;電子行業增長11.0%,汽車行業增長12.8%,鋼鐵行業增長16.2%,專用設備行業增長10.8%。其中,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3.8%,分別比國有、外資企業高12.8、12.4個百分點。

加工貿易加快向外轉移

報告也指出,雖然上半年廣東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經濟運行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首先是經濟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增速同比均有所回落,其中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增速均低於全年預期目標。21個地市中,有17個市GDP增速未達到年度預期目標。

其次,上半年廣東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投資增速回落幅度較大。基礎設施投資僅增長3.4%,同比大幅回落10.8個百分點,回穩基礎還不牢固。受部分項目審批進展慢、征地拆遷難度大、建設資金籌措壓力大等因素綜合影響,鐵路、公路投資分別下降9.7%、12.7%。

企業投資意願不強,工業投資增速同比回落12.1個百分點,影響經濟發展後勁,工業投資還需要創新政策,繼續挖潛。

第三,目前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外貿市場尚未恢複,外需依然疲軟,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為降低成本、規避潛在貿易壁壘加快向外轉移,上半年廣東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13.9%,加工貿易進口大幅下降16.6%,預示下一階段加工貿易出口仍將乏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對第一財經分析,過去占據廣東外貿出口很大一塊的加工貿易,在珠三角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很多產能已經轉移到內陸和東南亞等地。另外很多加工貿易的產能本身也在轉型升級,向一般貿易轉變。

他認為,從目前外部環境來看,並沒有明顯的改善,未來外貿出口形勢還是不容樂觀,今年廣東外貿出口能跟去年基本平衡就已十分不錯了。

報告指出,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複蘇疲軟,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動蕩、國際貿易低迷的外部環境短期內難以改變,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4%下調至3.2%,世界貿易組織(WTO)將今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從3.9%下調至2.8%。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傳統產業調整的陣痛在陸續釋放,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四是經濟運行存在不確定性。互聯網金融及民間借貸風險頻發,風險開始顯露。房地產市場持續暢旺存在不確定性,或將逐漸平複,部分市房價過快上漲存在虛高風險。財稅收入增收渠道相對單一,增長可持續性的基礎不牢固,6月當月,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7.3%,其中稅收下降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