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貼:如何在股市暴跌時不恐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uc.html

如何在股市暴跌時不恐慌    

    文  週年洋

    

    

這幾天全球股市的同聲暴跌,後來的上串下跳,不知摧毀了多少人美好睡眠,又讓多少人生活在恐慌之中。如果不是有信念的話,這樣動盪的金融市場會讓人崩潰。

 

    自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股市的波動頻率越來越頻繁了,希臘債務危機、日本地震、美國主權債券評級下調,每次都引發了全球股市的暴跌。當然,這次美國主權債券評級從AAA級下調到AA+,這是美國這個帝國的里程碑式的負面事件。作為一個導火索,未來它還會頻繁地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如果每次動盪都會讓你在睡夢中驚醒,在恐慌中逃串,那麼作為投資者的人生該是如何慘淡呢?

    在這幾天的金融動盪中,跟不少人交流過,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惶恐不 安,意識到他們對未來的徬徨。但恰恰在這些時候,讓我想起自己在湖南偏僻老家的山溝裡自學西方哲學史的日子,特別想起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 (Parmenides)。我讀了好幾本西方哲學史,每一本都會從希臘哲學講起,雖然有一些書沒有讀完,但是書的開頭總是讀完的,所以巴門尼德的哲學觀點 我是爛熟於心,當朋友們談起這種動盪的市場,我自然想起巴門尼德的觀點:世界的本質是不變的、永恆的,你看到的變化和運動只是幻相而已。把這個抽象的道理 用於看待股市的話,我們就會冷靜很多了。

    每一個投資的人(不是投機)買入股票時是基於公司的價值,價值會 不會因為美國主權債券評級下調而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呢?如果不是,那麼市場股價的波動變化只是情緒性反應,不會損害公司價值一絲一毫。我們要以公司的本質作 為評判的標準,而不是公司股價變化這類現象作為評判標準。

    讓投資的思考上升到哲學層面,才能真正認清股市的本質,認清了本質,你就能平心靜氣地對待股價的運動和變化,金融市場暴跌不會擾你清夢,更不會讓你恐慌。

    但我知道,如果不是能遵守一些起碼的規則的話,這裡面難免有盲目的樂觀者:

    如果你的買入不是基於獨立思考得出的結論;

    如果你的買入並不是自己完全弄懂的公司;

    如果你的買入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

    如果你一年買入的公司股票超過5只;

    如果你的資金是馬上要急用的錢;

    。。。。。。。。

    真正能讓你高枕無憂的持股是很難尋找的,在A股市場上要找出5家可能都很難。

    看得見的好公司,股價炒得高高的,比如消費類的酒類、醫藥等;

    看得見的低價公司,也許你難以搞懂,因為它涉及太多的變化因素,比如銀行和地產;

    要好公司還要在你能懂得範圍並且低估,那樣的公司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被普遍誤解,你才能撿到便宜。要從普遍誤解中超脫出來,不僅需要獨立的思考,更要限制自己的研究範圍。

    很顯然,嚴格限制自己的投資範圍,讓其僅限於自己能力圈,深入地長期地研究和實地考察終端消費者,不僅在抽象思考中得到合理的結論,還要能從實際的消費中得到終端的銷售狀況,以避免那些以造假的業績撐起美好的概念的那些詐騙公司的陷阱。

    只有通過勤奮辛苦地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極為優秀的投資機會,不僅在短暫的全球股市暴跌中不用恐慌,就是未來很多年都不用太操心,而利潤則會源源不斷。但那樣的機會極少見到,有機會碰到的人,因為理解不徹底,很難持有足夠長的時間。

    要得到任何時候都高枕無憂的公司股票,你需要有拋棄95%的看起來是機會的機會,只從剩下5%的機會裡尋找,這是查理.芒格的教導,但要實施真是不易!

    

    2011年8月10日於多倫多,約克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2

宏觀:經濟下滑和通縮風險如期而至,放松貨幣條件時不我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51

【宏觀】3月經濟數據點評:經濟下滑和通縮風險如期而至,放松貨幣條件時不我待
作者:陳健恒 範陽陽

【事件】

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7%,符合市場預期的7%,略高於我們預期的6.9%,季調環比折年率5.3%。

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較前2月的6.8%繼續大幅下降;前3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3.5%,較前2月的13.9%繼續放緩;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10.2%,低於市場預期的10.8%,扣除物價後,實際的增速為10.2%。

【點評】

► GDP延續下行勢頭,平減指數轉為負值,通縮風險上升

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7%,符合市場預期的7%,略高於我們預期的6.9%,季調環比折年率5.3%。受工業產出大幅下行影響,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加速降至政府目標附近,僅略高於2009年一季度的6.6%,實體經濟疲軟程度超出預期。受消費價格和工業價格同步大幅回落影響,一季度名義GDP增速降至5.8%,僅略高於2009年一季度的5.7%,大幅低於去年全年的8.2%,平減指數轉為負值,顯示經濟中已經出現通縮風險。

名義經濟增速加速下降,一方面直接制約居民收入增長,從而不利於居民消費和服務業產出,另一方面大幅拖累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限制積極財政增長空間。從生產法看,受豬肉產量下降拖累,第一產業產出放緩;受規模以上工業產出大幅回落影響,第二產業繼續下行;工業下行和外貿放緩拖累交通運輸產出,疊加房地產疲軟而消費低迷,第三產業產出同步放緩。從支出法來看,消費方面,居民收入增速仍在低位,居民消費沒有起色;投資方面,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拖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疲軟;外貿方面,出口增速大幅放緩,疊加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影響,外貿對經濟貢獻顯著回落。

► 工業增加值超預期下滑

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較前2月的6.8%繼續大幅下降,低於市場預期的6.8%,也低於我們預期的6.2%,季調環比折年率3.0%。受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拖累,3月工業增速繼續超預期大幅下降,即便不考慮春節偏晚對工業產出的負面影響,剔除春節因素的季調環比折年率僅3%,經濟增長動能異常疲軟。

分企業類別看,國有及其控股企業增速從前2月的2.2%降至3月的0.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速從前2月的4.5%降至3.3%,工業產出放緩普遍反映在各類型主體上,即便是可以發揮穩增長作用的國有企業產出也接近零增長,這反應穩增長力度不足,難以有效對沖房地產下行。分行業類別看,黑色金屬從前2月的3.5%升至5.5%,有色金屬從前2月的12.7%降至9.6%,非金屬礦物從前2月的10.4%降至3%,中上遊行業總體加速下行;通用設備從前2月的4.8%降至2.4%,專用設備從前2月的3.1%降至-0.2%,房地產持續疲軟加速影響下遊行業產出;工業出口交貨值從前2月的4.2%降至0.9%,外貿相關工業行業產出加速回落,這與出口大幅下降一致。

短期經濟核心焦點依然在房地產,盡管隨著政策放松力度加大房地產市場邊際改善可能性大,房地產弱勢格局難以顯著改善,工業經濟繼續弱勢運行可能性大。考慮春節偏晚對工業影響結束,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升,但依然是非常低的增長。

► 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滑拖累整體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

前3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3.5%,較前2月的13.9%繼續放緩,低於市場預期的13.9%,符合我們的預期,3月季調環比折年增長13.2%。從分項看,盡管基建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但房地產投資加速下降,而制造業投資依然疲軟。從資金來源看,國內貸款增速大幅下降,預算內資金增速放緩,資金來源增速保持低位。

(1)房地產方面,盡管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收窄,但土地出讓金繼續大幅下降(土地購置面積當月同比負增長34%,降幅提高),房屋新開工面積繼續大幅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從前2月的10.4%降至6.6%。我們維持房地產銷量邊際改善但房地產投資維持弱勢的判斷,由於企業拿地和新開工意願不足,從資金來源看,前3月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同比增速從前2月的1.6%降至-2.9%,房地產投資仍有下行壓力。

(2)基建方面,由於房地產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政府穩增長意願較強,基建投資從前2月的20.6%升至25.1%,對固定資產投資形成一定支撐。不過,考慮名義經濟下行拖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房地產下行拖累土地出讓金收入,而地方債務問題不確定性,基建資金來源面臨較大約束,基建投資增速難以繼續顯著上升。

(3)制造業方面,基建投資難以有效對沖房地產下行,疊加外需持續疲軟,需求低迷繼續抑制制造業投資,3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從前2月的10.6%降至10.3%,考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情況依然較嚴重,企業實際融資利率高企,而盈利增速加速下行,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仍將弱勢。

► 消費繼續走弱,貨幣條件偏緊以及股市分流等因素制約消費

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10.2%,低於市場預期的10.8%,扣除物價後,實際的增速為10.2%。RPI為0,顯示經濟某種程度上出現了通縮。

從分項數據來看,漲跌互現,部分改善,但部分明顯惡化。居民的日常消費,如食品飲料、衣服鞋帽、化妝品等較1-2月份升幅有小幅的回升。但這種回升更多是季節性因素的體現。由於雙十一和雙十二電商促銷,最近幾年都是11-12月份這些大眾消費品增速提升,但透支部分需求後,1-2月份回落,3月份一般比1-2月份小幅回升。

與房地產相關的消費,如家電、家具、建築和裝潢材料等在3月份也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主要是去年11-12月份的房地產銷量較為火爆,購房後推動部分家電、家具和建材等需求的釋放。但在消費中占比較高的石油制品以及汽車的增速則明顯下滑,尤其是汽車銷量增速降至負值,主要受大城市限購和城市擁堵等因素的影響。

總體來看,消費並無太多亮點,偏強的匯率和偏高的實際利率仍在抑制消費,不少消費需求開始轉移到海外市場。國內市場中,銀行理財利率居高不下,打新股收益率誘人,加上股市火爆,居民在目前市場環境中更願意投資、儲蓄而非消費。此外,反腐和居民收入放緩也是抑制消費的重要因素。在可預期的未來一段時間,消費都難以有明顯起色。

► 經濟下滑和通縮風險如期而至,放松貨幣條件時不我待

從3月份和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已經開始加速惡化,未來將波及就業狀況,不少產能過剩企業開始裁員,而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錄取率也並不理想。在總理以及各部委密集調研各地經濟狀況後,政府已經逐步達成加強刺激政策力度的共識。包括貨幣政策未來也將進一步放松。我們發現去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和央行流動性投放的關系,央行流動性投放規模滯後工業增加值約1個月,且明顯負相關。由於3月份工業增加值超預期下滑,意味著貨幣政策在4月份將加大基礎貨幣投放力度。近期央行開始引導貨幣市場回落是個明顯的信號。預計未來還將有更進一步的放松,包括降息、降準和定向流動性投放。我們一直認為,在貨幣增速回落、實際有效匯率偏強、實際利率偏高這三個貨幣條件仍收緊的情況下,經濟難以出現好轉,所謂經濟觸底企穩並沒有堅實的基礎。必須先看到實際利率下行後才有可能看到整體貨幣條件放松帶動經濟回升的可能。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經濟差和貨幣政策放松抑制了收益率上升空間。但收益率如果要更為明顯的回落,還需要看到股市的適度降溫以及央行對地方債置換的配套方案。我們認為這兩個因素在二季度也會看到對債市積極的變化。經濟下行壓制利率和金融脫媒推動無風險利率上升這兩個因素推動的利率收斂的新常態最終還是會被經濟下行這一更為主導的因素所打破,未來整體利率水平仍有下降空間,債券牛市尚未走完。

(來自中金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19

時不與你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3.html


歐智華算老實,業績報告第二段,開宗明義承認Profits disappointed!

而九哥喺致員工嘅信,亦多次強調前景有挑戰,較早前定落多項三年目標、要面對現實

炒房出身嘅九哥,舊年近乎被炒房打垮,全年有關業務稅前盈利跌37%,第四季更輸錢。

若細心一睇,炒房業務地區分佈表現嘅話,歐洲更大吃市場一驚,全年歐洲炒房稅前虧損近15億美元。

炒房為昔日嘅歐智華,帶嚟自信,但今日嘅歐智華,就係敗於炒房、敗於外圍經營環境、更加敗於監管制肘!

股價表現證明市場投下不信任一票。

即使按年報第314以及315頁,獨立委員會給予匯豐、以及九哥舊年嘅評分,集團得分僅僅合格,而歐智華表現評分,八大指標當中:有三個零分!

包括股本回報、成本收入比率控制、同埋收入增幅大於成本漲幅,至於兩項滿分:嚟自漸進派息、以及資本實力,兩項都係大象家檔!!!

2011年上任以來,九哥領導嘅大象,舊年稅前盈利、股本回報都係四年來最低,成本開支就係上任後最高,比紀勤年代更驚人。

的確,公佈一份上任以嚟最差業績,九哥字裏行間表現出鬥誌已經今非昔比,責任未必係佢本人,而係耶倫、德拉吉、以及歐美一眾監管機構。

匯豐年報最新假設,係利率每季上升二十五點子,集團額外利息收入,有8億8千5百萬美元,低過舊年假設,如果要利率平均每季上升25點子,怕且、仲難過中六合彩!

反而,匯豐最新假設,如果包括債息在內、利率平均每季再下降25點子的話,匯豐整體利息收入,會額外減少21億美元,相當於每季可能減少五億美金

年報上述有關部份,道出匯豐基本盈利增長空間無望,而業績報告第23至31頁,變相宣佈大象未來仍要面對大量額外開支。

印象中,匯豐報表內用九頁紙篇幅披露潛在訴訟風險實屬首次,而單單舊年,涉及英美等監管撥備開支或罰款,已有31億美金,按年升55%

範智廉強調,目前環球環境有變,經營以及監管情況亦都不盡相同,不幸嘅係,範智廉點出咗問題,但未有解決辦法,用現實為理由、修訂股本回報目標,市場都預咗。

但市場心嘅是,範、歐配、稍後再以現實之下嘅更現實對策,係咪要修訂漸進派息政策!?

而事實上,歐智華喺員工信明言,漸進派息政策維持,但亦都要符合監管不穩定因素以及資本要求上升的大前題,留有一定伏筆!

環境既然不盡相同,匯豐在在有需要秉棄舊思維向市場低頭,並且承認環球金融只有痛苦滋味,完全沒有智慧可言。

正如德銀話,保守如匯豐,豈可保證全球72個市場,26萬名員工唔會觸及任何監管陷阱?

該行認定,大象今明兩年每年監管相關撥備及開支都要每年30億美元以上,匯豐不是iBank,但業務比重貢獻越嚟越大,令到大象比一般商業銀行,額外要投放多150點子資本,而且英國註冊,各式其式嘅監管要求而且被列為系統性主要銀行,瑞銀計算,額外拖低匯豐股本回報九十點子。

既然係咁,匯豐或者需而回歸91年模式,放棄或者降低ibank 比重、遷冊、甚至攪投行最愛嘅股價催化,例如分拆!係時候向匯豐講一句:時不與你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65

時不與我 vs 天時地利

今集的財經透視有鍾兄訪問,看見身邊一個個卧虎藏龍的blogger開始經常在各大傳媒中出現,訪問、出書、專欄、開班分享,每次看到都感振奮。鍾兄提早退休了,時間多,身體力行去幹這些事情,平衡一下市面上部份歪風邪氣,絕對好事。


看了訪問內容,主要講述有關電腦市場被智能手機替代了,而聯想的手機業務發展又不是特別亮麗,業績差也是無可厚非的。

智能手機的面世,實際上衝擊了多個行業,除了電腦行業,還有電子相機、手提式收音機、mp3、手提式遊戲機等,相信不用解釋太多,大家都會明白的,這些行業可謂時不與我,天要亡之,非戰之罪。反而,一些傳統相機與黑膠碟市場又還可以,在電子年代,突然有更多人喜歡懷舊,生意反而好起來。

市場需求每天在轉變,多得Steve Jobs讓我們有今天的智能手機,亦使不少科創企業有海量的創業空間。今天只要能捉到市場需求,在家中寫個app,隨時會變成億萬富豪,當然成功率不會高,但成本也不高,年青人何樂而不為呢?

不久前看過gogovan創辦人的訪問,他們亦是走這個科創方向。我也用過一次gogovan,當時與家人一起拿著旅行箱,希望從銅鑼灣回家,整個過程感覺不錯,尤其叫車時我們不太清楚自己在哪,司機聽到我們指身後的大樓是哪一座,便即能準確知道我們的位置,叫我們站著等他一會就是了。未幾,車就駛到我們身旁。

只不過最後下車時有點誤會,因為我與家人的落車地點不一,當我下車之後,家人希望司機能繼續多走幾個街口,大約只是數百米路程。可是司機堅持不載,指這不是的士,只能有一個下車點,除非多加50元,這算是我這個客貨車的新客人經一事長一智的事件。

話說gogovan的創辦人原本於外國留學,畢業後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於是回港創業。起初在飯盒上賣廣告開始,意思指免費向食肆提供印有廣告的盒子,使飯盒不再是單調的白色,而生意的收入來源就是向下廣告的客戶收費。

這個飯盒生意漸漸搞大了,卻出現運輸問題,起初向客人送幾百個有廣告的飯盒還可以,但之後每天需要送的飯盒數量以萬計,每天打電話安排客貨車也花了兩小時,有時由於太混亂,安排車的指令也重覆了,處理不來。

之後,他們就聰明地把司機連絡組合成一個whatsapp群組,又把不同司機的過去工作優良與否都記錄一下。當時他們在想,如果他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其他人應該也有同樣問題的。後來飯盒生意沒有搞下去,反而發展出gogovan這個模式,這個app可算是誤打誤撞而生。

今天不少人都會認識gogovan,可能以為他們都富甲一方,是透過app賺了過億年青富豪。原來其創辦人的生意路不容易走的,他們表示起初有年半時間也是沒有人工的,之後靠融資平台,才可以開始資薪。他們指雖然一直有天使投資者注資,但其實每次的過程都不容易的,可以想像,要人把數百萬元投到這些未有盈利的生意上,會被挑戰得多厲害呢?願景計劃又要有多周詳?這絕對不似向政府申請什麼基金般寫個報告就行的情況吧,而且,一旦融資不成,生意立即玩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比較擔心gogovan的財務情況,始終到訪問當日,這個生意還未能不靠融資而達至可持續,創辦人指每月需要花100萬美金,而他們剛開始嘗試收錢,經考慮後希望向「大旗」(即長途客)收取車資的一成作為服務費。

今天我不清楚gogovan的運作如何,情感上很希望這幾位香港年青人可以成功,之後更能像uber一樣發展到全世界,為香港人爭光。當然,生意發展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難,例如生意重心在於一個app或一個點子的話,其可抄襲性很高,希望他們能應付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70

社論:地方機構改革時不我待

繼今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之後,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地方機構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並且強調:地方機構改革要抓緊啟動、壓茬推進。

按照《方案》,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而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從出臺《方案》到各級黨政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只有一年的時間。面對複雜的改革局面,尤其是改革關系到許多方面的利益,這個時間表從客觀上說有點緊;但從主觀方面看,如果充分認識到中央在改革上的巨大魄力及改革的迫切性,看到改革帶來的政治、社會、經濟效益,從而主動作為、敢於擔當,這個時間表完全可以實現。

事實上,中央層面的機構改革已經呈現出勢如破竹的良好局面。國家監察委及國務院新設立和整合之後的新部門陸續掛牌並開始運轉。地方機構改革也在積極探索、快步推進。比如上海正在積極推行的“一網通辦”,就契合了地方機構改革方面要“著眼於服務方便人民群眾、符合基層事務特點,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的要求。

遼寧也在本月4日召開省委深化機構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全省事業單位改革相關文件起草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小組設“雙組長”,從黨政兩個方面共同推進機構改革。

地方機構改革,“抓緊啟動”是要確保改革目標按時實現;“壓茬推進”則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機構設置方面,要與中央及地方的上級機構實現職能上的對接,保證在優化職責的基礎上,上下職責要能打得通、銜接得上,確保政令暢通;二是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

其實,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這正反映出在“全國一盤棋”的原則下分類指導的重要性。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各自的積極性始終是工作的重點。為此,就要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構建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體系。

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地方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的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及其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這也是地方機構改革的重要一點。

在保證地方機構改革自主權的同時,中央也設定了“高壓線”。所有改革的難點,基本都是人的問題。這次中央明確規定:堅持總量控制,嚴禁超編進人、超限額設置機構、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結合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編制進行整合規範,加大部門間、地區間編制統籌調配力度。

總之,地方機構改革的時間表是確定的,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方向也是確定的,這就是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允許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嚴格各級黨政機構限額管理,強化編制管理剛性約束;著眼於服務方便人民群眾、符合基層事務特點,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下面要看的就是地方上的決心和具體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38

四戰全敗 方國珊:時不與我

1 : GS(14)@2016-10-17 08:06:37

■四戰新東卻四敗,方國珊惟有帶淚告別這個四年一次的舞台。



【立會戰後】【本報訊】個多月前的立法會選舉成為無政黨方國珊的最後一次,她直言每次得票都有增長,奈何「時不與我」,四戰新東卻四敗,惟有帶淚告別這個四年一次的舞台。2008年尚在自由黨的方國珊首次參選新東,排在田北俊名單第3名,當年票數僅2.8萬。四年後以獨立人士落場,同區有田北俊外,還有當年被視為西環契女的公民力量龐愛蘭,方獨力取得2.4萬多票,比龐更多,但未能入局。今年初新東補選,她一舉取下3.3萬多票,換屆選舉時再增至3.4萬多票,9月選舉亦微增至3.5萬票。


「使晒啲姑婆本」


方國珊認為這是選民對其工作的肯定,「好實在呢班市民係期望我呢個方國珊議員,係能夠入到立法會幫佢哋手」。雖然選票持續地增長,卻終究與議席無緣,方慨嘆「時不與我」:「可能有啲根本(參戰)幾個月嘅候選人,經驗都未有,議事規則或者成個議會運作都唔知嘅,用一個口號式、概念式嘅議題就可以入到立法會。」她強調非西環契女,暗示2012年選舉過後,一些政黨及中聯辦曾向她招手,但一直未有入黨或「埋堆」,認為無包袱地為市民服務令她更舒服;而自己之敗,或因不「埋堆」而得罪人,同時亦或源於其他陣營都搞配票,如建制派有同鄉會配票、民主派則有雷動計劃,而現時社會氣氛趨向兩極化,導致她這類走中間路線的人受影響。她稱不再參選立會,亦因資源問題,始終參選需大量人力物力,她指即使當了9年區議員,不少資源都花在補貼助理,而參選數次更令她「使晒啲姑婆本」,未來要為退休後生活籌謀。被問到參選多次都落敗有何遺憾,譬如感情方面,50歲仍然單身的她委婉稱:「都冇呀,唔諗喇」。■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7/198031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