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興市場將改變國際貿易流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504

週三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裡,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出口將驅動全球增長,並改變國際貿易流動。

FT援引匯豐和牛津經濟機構(Oxford Economics)的聯合報告稱,預計一直到2030年以前,新興市場之間的貿易都將迅速增長。

報告稱,印度、越南和中國的出口增長將最為強勁,未來7年裡的平均增速預計都將達到兩位數。

同時,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將更為平緩。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出口對象都是其他工業國,而鑑於它們整體仍處於掙扎中,因此未來數年進口需求料將疲軟。

新興市場的技術創新也將使得特定行業競爭加劇。譬如,中國貿易將越來越依靠工業機械、信息技術等行業增長驅動,而目前這些行業由發達經濟體主導。

匯豐的James Emmett指出:

新興市場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將在未來20年裡重塑世界貿易格局。

在一些增長更快的新興市場,其正從穀物、糖類等基礎商品貿易轉向基於這些原材料的精煉商或生產商。在發達市場,隨著企業追求更高收益,它們會越來越傾向於生產化學品和藥品等更專業化產品。

報告指出:

發達經濟體方面:對於美國而言,在那些技術創新起到重要作用的行業,如機械、汽車、飛機、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等,出口料繼續強勁增長。對於德國和法國,上述行業應該也會有不錯表現。

對發達經濟體而言,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快速工業化和工資上漲也將給它們帶來機遇,它們將能夠擴大對主要工業化國家的出口。

新興經濟體方面:隨著中國等國家轉向高附加值行業,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將迎來機遇,如越南、孟加拉國等。

而在各國之間的貿易流動方面,報告提到:

  • 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仍將是美國的最大出口貿易夥伴。
  • 中國仍將是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巴西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將是印度和越南。
  • 印度不像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那樣依賴出口。但印度在亞洲內部的貿易也將顯著增長,與中國貿易的聯繫將變得更重要。
  • 到2030年,印度將成為阿根廷的5大出口貿易夥伴之一。
  • 到2030年,阿根廷與韓國、越南、中國、馬來西亞等其他亞太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繫也將加強。
  • 由於身處歐洲、中東和亞洲接壤處,波蘭和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將因此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69

BCG稱新興市場催生越來越多的超級富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49

FT的最新報導顯示,亞洲新興市場強勁的經濟增長催生全球私人財富達到創紀錄的高點——百萬富翁和超級富豪的誕生變得越來越快。

根據BCG提供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私人財富增長7.8%達到135.5萬億美元。家庭財富達到100萬美元的家庭總數達到1380萬,而超過1億美元的「超級富豪」家庭數目則上升到12000。

個人財富的不斷增加意味著在亞洲經濟引擎的幫助下,全球經濟已經逐步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

BCG如此表示。

除日本外的亞洲國家一躍成為發展最快的地區,個人財富較2011年大幅增長17%至28萬億美元,而這個數據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接近翻番,達到48萬億美元

「隨著越來越多百萬富翁和超級富豪的誕生,看上去世界已經把金融危機拋在腦後,」BCG MD兼合夥人 Brent Beardsley說,「雖然可能還會有其他波折,但看起來確實在逐漸恢復——股票市場不斷上漲,新興市場保持增長。」

BCG對2000年以來的報告做了彙總,統計了超過130傢俬人銀行和財富經理提供的數據,還抓取了政府公開信息中的數據。報告稱,那些世界上最富有的家庭積累財富的速度比以往更快。

BCG預計截至2017年全球私人財富將會增長至171.2萬億美元,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由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貢獻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財富中所佔的比重正在逐漸趕上發達國家。

在排名方面,美國毫無疑問依然是最富有的國家,日本和中國緊隨其後,英國和德國並列第四。卡塔爾則是富豪密度最高的地區,每1000戶家庭就有143戶百萬富翁。

股票市場自去年7月開始的強勁反彈推動發達國家富豪們的財富暴漲,而新興市場富豪的財富積累則得益於強勁的經濟增長。

報告稱,那些新興市場的大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中,2007年僅有中國入圍全球最富有的15個國家;此後,印度同樣躋身中國的行列。BCG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會取代日本排名第二,而印度俄羅斯將會分別位列第九和第十一。

報告統計了財富經理管理的資產規模,結果是較上年增長13%——亞太地區增長驚人,同比增長23%,緊接著是拉丁美洲,達到18%。

有意思的是BCG對於離岸財富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離岸財富在2012年同比增長6.1%達到8.5萬億美元——中國人熟知的瑞士毫無懸念地登頂最佳目的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85

巴西迎今年全球第二大IPO,試水新興市場情緒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70

本週以後,巴西股市所融得的資金預計將高達106億美元,創下該國歷史上上半年的最高紀錄,而這一切都要看銀行家們能否成功的打造今年全球市場上第二大IPO。

巴西最大的水泥製造商Votorantim Cimentos將在週三上市,募集高達49億美元資金。全球都非常關注這單上市的結果,因為其將體現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態度。

根據全球數據處理公司Dealogic,如果上市成功達成目標,那麼這家從Votorantim Cimentos企業集團中分拆出的主體就將幫助巴西打破2007年上半年100億美元的融資紀錄。

然而,過去幾週裡由美聯儲縮減流動性擔憂而引起的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可能會讓這家家族企業集團推遲上市計劃。

瑞信拉丁美洲證券負責人Marcelo Kayath表示:

「一個月以前,世界對於聯儲行動的看法與現在還很不同,認為其不會那麼快動手。」

自Votorantim上月底的路演以來,巴西股指大盤Bovespa下跌約10%,使市場中對該股的上市產生了一定負面情緒。

標普本月對巴西主權評級前景的下調以及幾乎每週出現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使情緒更加惡化。

Votorantim超過其全球競爭者的高估值也受到了質疑,其定價在16-19巴西里爾。

一位看過相關文件但尚未決定是否購買的買方人士表示:

「不僅僅由於巴西大盤Bovespa的下跌,而且該上市計劃明顯開價過高。」

儘管Votorantim的上市面臨困難,銀行家們依舊對巴西未來幾個月的IPO前景表示樂觀。

該國今年已經通過6單IPO融資66億美元,是去年巴西整年融資額的兩倍。但這依舊遠低於2007年上半年的33單IPO。

Kayath表示:

「IPO市場的復甦是真實的,隨著由中國帶領的大宗商品牛市走向尾聲,市場現在正在尋找大宗商品以外的其他投資。」

創下歷史新低的利率也促使巴西投資者購入股票,本地投資者的認購額佔了總認購額的一半。

投資銀行Itaú BBA總裁Jean-Marc Etlin認為,投資者們依舊挑剔,但會買入「可預測性高並且擁有良好現金流歷史的公司」。

今年巴西IPO絕大多數的份額來自於BB Seguridade,國有銀行Banco do Brasil的保險分支。該上市共融得114.8億巴西里爾,是將近六個月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65

新興消費品投資機會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4545568
傳統行業消費類大牛股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吃、住、行方面,美股在過去的50年和港股近十年來出現,如巴菲特重倉股可口可樂(51年150倍)、寶潔(43年131倍)、沃爾瑪(41年1731倍),港股中的青島啤酒(13年58倍)、恆安國際(12年39倍),這類大牛股其實與這段時間美國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密切相關,更與大眾消費行為密不可分。41前如有人買一萬美元沃爾瑪股票持有至今的話,就升值至1751萬美元成為富豪,看起來增長倍數有一千多倍很高,其實折算每年複合增長才19.9%,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未來這些公司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和這些行業是否還有機會出現此類大牛股,我的看法是這些大公司全球業務開拓得差不多了,如可口可樂近15年來股價只增長30%,遠跑輸通脹,我的理解幾十年來當可口可樂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亞洲市場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不斷的開拓後,全球市場已基本覆蓋,只有朝鮮和伊朗等少數國家沒進入,且原喝可樂的人有些也轉喝茶和其它飲料,原來的高速成長變成近年來非常緩慢的增長。像我二十多年前看TVB劇集時經常看到劇中演員從冰箱拿出可樂來喝,當時的可樂對我來說是奢侈品,當年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長大以後家裡有台冰箱,裡面裝滿可樂隨便喝,這是我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夢。我想當年應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夢想,這些夢想變為現實的同時也造就了可樂在國內這些年業績高速增長,當今天人人都可像呼吸空氣一樣普通地消費可樂時,這家公司或這類行業的天花板已到來。在成熟市場,這些傳統消費品牌深入人心和有規模的生產成本優勢後,同類行業往往較難有這些巨頭那麼大的成長空間,投資人從這類股中挖掘大牛股的機會也就更少。過去幾十年解決大眾吃喝方面產生了很多大牛股,那除吃喝以外,大眾還有那些需求?
    我分析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過去四十年間巨大的複利收益,主要是他們找準這四十年處於黃金週期的行業如消費、醫藥、金融、汽車類公司,然後投資其中龍頭股或優秀成長型公司。今天這些行業已從2到9發展成為天花板的行業,有些企業每年的增長由原來的30-50%變為6%甚至負增長,所以我們不要盲目抄他們投資標的,而是學習他們的投資哲學,結合每個人的能力圈去挖掘今天處於黃金週期行業的潛在大牛股。
    與過去巴菲特年輕時代人們主要看報紙和電視不同,今天全球用戶娛樂和社交的方式以電腦和智能手機作為普及的生活方式,甚至說和水與電一樣成為必需品也不為過。這些處於黃金週期的網絡或電子類股票,我稱之為新興消費品,難道只有吃喝才叫消費?因為如QQ或微信,淘寶,360雖為虛擬產品,但已融入為我們生活的重要部份。
    2000年科網股泡沫讓很多人傾家蕩產記憶尤深,甚至一輩子再不碰科網股,但當年行業不成熟很多公司只有概念而不賺錢,而今天很多網絡巨頭如GOOGLE,騰訊等成為現金最多業績增長很快的公司,騰訊上市9年上漲100倍。我實在搞不懂人們印像中最賺錢的銀行和地產行業為何要每年要不斷進行各種融資,如果沒有這些融資,他們的利潤會怎樣?老巴也說過不投科網股,讓很多他的信徒也對望而生畏。我的理解是他不投科網股是在堅守自已的投資哲學,他一直說只投自已看得懂的公司,他不用GOOGLE更不用QQ,如果他跟風買了這些股票,那他就不是巴菲特了。(插曲:我們班幾十位同學在09年底成立了一個基金,去年淨值在0.75時我和負責操盤同學見面或電話推薦過三次以上將所有股票賣出全倉買入QIHU,並說一年後基金很大機會漲一倍有1.5淨值,我剛折算下如當時全倉買入按昨天QIHU收市價計基金淨值有1.95元了,但我剛查看2月底的基金淨值已變為0.65,到今天淨值可能更低了,因為重倉茅台。當時我這同學不肯買360和我說的原因是巴菲特為何不買科網股,而茅台是存在上千年了是國酒,未來還在存在上千年之類云云,我暈,投資是否要搞得那麼複雜,今年1月初也給他強烈推薦過Tesla,也沒有買入)投資人應不斷學習和總結,與時俱進,更多關注當下普通大眾的生活更需要什麼,從生活中發現大牛股。現在80、90這些年輕人很少看報紙看電視了,他們都是用電腦或智能手機,我堅信未來5年內這類TMT行業會巔復更多傳統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的出現更方便用戶。舉幾個例子,以前我們在書店買書,現都在淘寶或噹噹買了。我年輕時是用索尼隨身聽錄音帶成長的,現在的90年估計不知錄音帶為何物了,因為現在有免費且海量的MP3,隨便下載在手機上便可聽。我當年玩的任天堂(紅白機)魂斗羅,超級瑪麗及後來的PS2及XB也早給網絡遊戲所取代.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其實你會發現人們需要的東西沒有變化,只是渠道或體驗的方式改變了,也就是在這個時代的變革中美國的網絡時代巔復了日本的電子時代。淘寶成立至今十年從零到一萬億的銷售額,讓更多傳統零售商驚醒,Tesla汽車花一個多小時充滿電後可跑480公里,現已在測試900公里了。360讓人人都可免費享受安全衛士和殺毒的保護,在前幾年,我的電腦有時因有一些插件或木馬連收費殺毒都無法殺除,連我這樣的IT創業者也只能做格掉C盤重裝的方式來解決,現有360我相信不用像我以前那種苦逼和無奈了。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新興消費品黃金週期初始階段,就像十年前聰明的資金選擇以中國等新興市場投資獲得巨大回報一樣,如投資者忽視這類新興行業,就會錯失良機。本人未來五年重點關注和研究TMT、新能源和醫藥行業中的龍頭和優秀成長型企業。
     投資說複雜也複雜,悟透了也就很簡單,就像太極或詠春,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附我朋友@金眼投資 統計的美股及港股近年來大牛股: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3

該撤離新興市場嗎

2013-07-29  NCW
 
 

 

投資環境即將改變,中國結構性改革被視為破局催化劑◎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戴甜 文“萬科A(000002.SZ)跌了5%!”這是7月3日上午,消息讓位於香港中環的一家對沖基金辦公室忙碌起來——萬科最近並沒有基本面的問題,事出突然。

一名中國分析師匆匆撥通股票銷售的電話尋求答案 : “有沒有大單賣出?”“有 ! 似乎一家對沖基金在清倉。 ”股票銷售說。

清倉者正是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知名對沖基金 Citadel。Citadel,其香港辦公室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盡管其香港辦公室仍將會正常運行,但在7月初,公司即裁減了約六名亞洲股票組員工。

這不是孤例,近月來,陸續有香港的歐美資基金經理面臨裁員或“回撤” 。

據路透社報道,華爾街另一知名對沖基金——SAC Capital 的香港辦公室,今年4月也有七名員工離開,另有五人被派回紐約和倫敦。

“由於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乏弱,對沖基金在其中很難賺到錢。現在的情形是 Who Cares About China!(誰還在乎中國) ”一名位於香港的美資對沖基金人士向財新記者說。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本身快速增長,加上美國量化寬鬆帶來的充沛資金,曾經是令歐美資金對新興市場趨之若鶩的原因。現在,這兩大利好因素,隨著美國量化寬鬆的退出預期,以及新興市場經濟體自身的問題,好景不復。兩個最顯著的特徵是,全球對沖基金在新興市場投資團隊的縮減和資金大量流回成熟市場。有據可查——上半年,美、日股票基金分別累計流入644.38億美元與322.36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地區。相較于美日市場的資金流入,是新興市場的資金出逃。自5月22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釋放未來將逐漸削減購債計劃以來,新興市場即現震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連續五周共計流出245億美元,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五周流出額。

今年前兩個月還流入32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市場,截至6月全年淨流入額已銳減到40億美元。據彭博統計,截至7月17日的過去八周里,投資者從新興市場債券、股票基金贖回403 億美元,而2012年共計有1110億美元投入該類資產。

指數方面,MSCI 新興市場指數6 月下挫6.8%,整個二季度下挫9.1%,分別跑輸 MSCI世界指數4.2%和9.1%。

6月,土耳其、埃及、巴西和秘魯股市表現最差,跌幅均在10.3% 至14.1% 之間。而表現較好的匈牙利、南非和中國台灣,亦分別下跌0.7%、1.8% 和2.2%。

新興市場外匯的拋售情況亦較為凶狠。二季度,巴西雷亞爾共下跌了9.4% 印度盧比下挫8.7%, 南非蘭特下調6.5% 匈牙利福林以及人民幣,是新興市場內 惟一升值的兩個貨幣,分別上升4.8%和1.2%。

新興市場還能“玩”嗎?

轉型開始了

黑石(Blackstone)副董事長拜倫 ·韋恩(Byron R. Wien)今年6月展開為期兩周的亞洲行。行程結束後,他得出結論 亞洲已到轉折點。

拜倫 · 韋恩的旅行首站是新加坡然後是吉隆坡、台北、香港、北京、首爾和東京,在亞洲轉了一大圈。期間拜倫 · 韋恩同主權財富基金經理和其他重要投資人有過交談。他用“大開眼界來形容這次經歷。他感慨,過去幾年中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一種樂觀情緒。但是現在,他從憂慮不安中感到不確定性。

悲觀情緒也正如烏雲籠罩香港維多利亞港。

“今年市場真的真的很難做,甚至比2008年還困難。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他個子不高,但語速快,聲音頗有力量而連用兩個“真的” ,更凸顯今年市場的複雜性。

在市場上,陳昌華屬於比較熊派(Bearish)的賣方策略師,然而他卻說“我的客戶(基金經理們)比我還要悲觀。 ”陳昌華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時 因為市場恐慌,中國一些好公司的估值跌得很厲害,可撿的“便宜貨”不少。但現在的局面是,由於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自下而上能夠選出的符合未來“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好公司(Bottom-Up)比較有限,而這些好公司又受到市場一致的追捧,估值都比較貴,即便“回調” ,也都跌不深。小的公司則常常因為管理層因素、政策或是經濟周期影響,令基金望而卻步。

香港市場的投資人面臨的境遇是尋找不到投資機遇,進入了一個悶局“買也不是,賣也不是。 ”陳昌華說, “一些好公司都變成了僵屍股。如果沒有一個新故事,看不出投資人為何還要迷戀中國市場。 ”不止一名外資共同基金人士向本刊記者說,今年結構性調整的壓力和傳統的周期力量交織在一起,導致市場對經濟複蘇預期一再推遲,過去若干個市場周期中,尋找周期低點的傳統投資模式受到很大挑戰。 “這樣的市場做得很辛苦,因為投資模式和思路也需要同步磨合和轉型。 ”在悶局之下,市場甚至擔心,資金回流成熟市場,加上新興市場國家本身雙赤字、資產泡沫、依賴外資等問題 亞洲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個“迷你”的亞洲金融危機。

“大家的悲觀預期可能有點過頭了。 ”瑞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笑眯眯地對財新記者說。這位年初還是悲觀的經濟學家,現在是悲觀雲團中的一抹樂觀亮色。

這位精通歐洲經濟的經濟學家7月剛從西班牙和瑞士度假歸來。 “西班牙通縮得厲害,一大盤豐盛的海鮮飯只要5歐元,比香港便宜多了。 ”沈建光說,歐洲經濟遠沒有到樂觀的程度,與他們的投資人和政策制定人交流,他們對 新興市場相對比較樂觀。 ”沈建光說,全球流動性的拐點沒有到來。一方面因為美聯儲退市步伐不會太快,目前一些重要數據如失業率等,和美聯儲的退市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德國出口數據不是很樂觀,其它歐洲國家的情況更不盡如人意,歐洲的量化寬鬆也還會持續。而日本也剛開始量化寬鬆。而由於亞洲國家吸取1997年金融危機教訓,早做準備,因此“這次的情況是可控的” 。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宏觀及投資策略環球主管 Philip Poole 認為1997年式的危機不會重演,因為不平衡情況沒當時 嚴重,現在央行的外匯儲備更多,匯率更為靈活,較之固定匯率能更好調節。

Philip Poole 說,全球經濟仍在增長, “我們已經渡過了金融危機,現在只是上次危機的連鎖反應。但因為一些需要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之前被過多的流動性掩蓋了,現在隨著流動性減少,問題得以展現,全球的投資環境即將改變,投資者在考慮這些問題。 ”

中國所失誰所得

投資者的確正在摸索新興市場的新的投資邏輯。一些投行經濟學家甚至開始計算新興市場間的得失較量,其中以“龍象之爭”的話題最為引人注目。

花旗經濟學家西尼· 馬爾卡尼Rohini Malkani)稍早前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中國所失,印度所得”China's pain,India's gain) 。馬爾卡尼的論調是,由於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關聯度有限,印度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敞口比較小,因此很有可能從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中獲益。

中國被認為是新興經濟體中最重要的國家。2012年,中國在多種大宗商品全球性需求的增長中占比53% 到111% 不等。因此,中國需求的下降將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帶來下行壓力,對印度這個大宗商品的淨進口國來說將是正面的消息。因為大宗商品占據了印度經常賬戶赤字中的絕大部分份額,印度全部原油需求中的80%都來自進口。

但這種宏觀經濟“套利”的邏輯仍須在市場中打磨。摩根士丹利印度經濟學家Chetan Ahya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所失,印度所得”通常來講不能成立,因為中印兩國同處亞太,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放緩對印度還是不利的。印度經濟周期與全球一致,所以雖然和中國不是直接的貿易聯繫,也還是有間接的影響。

“如果說中國損失,印度只是相對損失較少,這主要是和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 ”Chetan Ahya說。

Philip Poole也向財新記者指出,印度和中國經濟迥然不同。中國是產品出口國,印度是服務出口國,印度進口原材料和製造成品,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食物。他們相同的地方在於,都需要石油和原材料大宗商品,並受這些商品價格的影響。 “中國出口的是製造業,即使變壞,印度也不能補上。 ”Philip Poole說,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應該是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巴西與中國貿易往來是逆差,巴西出口原材料,但是進口製造成品,巴西很依賴中國。俄羅斯受中國的影響和巴西是一樣的。俄羅斯也出口原材料,出口燃氣、石油和金屬。

野村的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7月23 日發表報告說,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滑落到6% 左右,那麼實體經濟受打擊最嚴重的是亞洲,另外也包括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國家,德國是在歐洲國家中對中國風險暴露最多的國家,而美國的相對風險暴露較小。

在市場方面,中國需求的減小無疑會拖累全球投資市場,但是最大的風險可能不在亞太的股市,而是在資源豐富的拉丁美洲國家股市,以及東歐、中東與非洲國家(EEMEA)和英國。日本的股市則相對安全。

下一個催化劑

在根本上,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被認為是打破新興市場股市悶局的催化劑。中國中央政府可以下多大的決心,備受海外投資者關注。如果只是隔靴搔癢,則對 市場並不會帶來提振作用 。

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7.5%,香港市場觀點多認為這數據已經觸及了決策層今年增長率目標下限。

沈建光分析說,這個數據足以引起警惕,畢竟如果考慮到被高估的出口增速,真正的經濟情況恐怕更差于此。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倘若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難有作為,今年7.5%的增長率下限無疑將被突破。因此或迎來宏觀政策的拐點,中央政府有望對防止經濟硬著陸作出更大的努力。

此前巴克萊曾經創造“李克強經濟學” (Liconomics)的名詞,其核心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結構性改革。這曾引發市場關於“休克效應”的擔憂。不過,李克強在最近的經濟形勢座談會議上的講話,則被海外投資人解讀為“李克強對策” (Li Keqiang Put,即“經濟增長底限” )存在的確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這次會議上說, “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7.5%的目標,如果我們定一個過低或者很難實現的高目標,市場和社會是不會形成穩定預期的。 ”沈建光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理解是,第一是要素市場化改革,水電煤、土地、勞動力、匯率等,第二是准入門檻(Entry Barrier)的問題,審批放權,都是圍繞市場化的,打破壟斷,增加活力,第三是攻堅改革,包括財稅、土地流轉改革。

在政策空間上,發展中國家仍有可為之處,在採訪中,多數經濟學家更傾向于積極的財政政策。沈建光說,現在地方政府有接近2萬億元的存款在中央銀行不能用,如果可以用活財政存款的存量,可以穩增長同時減少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影子銀行的問題。

沈建光說,中期看,三中全會的全方位改革藍圖很值得期待,尤其是以城鎮化為核心的經濟振興計劃,圍繞戶籍制度,農村土地流轉,以及財政體制改革,為今後五年至十年的可持續增長提供條件。

陳昌華則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上的負債端,而核心改革一定要觸動資產端,就是在國有資產改革方面有重大的突破。現在對於准入問題等改革只是邊緣改革。 “只有啓動了核心的改革,市場才會有明確的方向。 ”“現在,悲觀是有道理的。如果要開展一個大的意識形態改革,現在應該 已經有輿論準備。如果2013年秋天三中全會出來改革仍是不溫不火,市場就going nowhere(無所適從)了。 ”陳昌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4

地方債務負擔下的新興產業之困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4705286


當市場在擔憂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償還能力問題時,絕大多數注意力被放在了銀行的貸款能否收回、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能否償付上。但是,有一個並不那麼直接的領域,市場並沒有注意到,或者在盈利數據的驅動下進行了選擇性忽視。這個領域,就是一些與地方財政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的應收賬款與存貨問題。

近幾年,大量業務與地方財政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公司登陸A股市場,如城市綠化、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污染處理、市政建設,等等。在這之中,許多細分子行業的收入和淨利潤取得了非常高的增長速度,一般年化增速都在30%以上,甚至不少能達到50%到70%、乃至100%。在這種增長速度的刺激下,這些公司的估值都非常昂貴,PE估值一般在50到100倍左右,PB估值則一般在8到12倍之間。

由於這類公司多為新進上市,而上市的時候其淨資產回報率又很高,導致它們募集的資金相較原來的淨資產額的比例非常高。如果考慮到上市新募集資金只能被給予1倍的PB估值,則它們的實際PB估值會比現在看到的更高。

從產業的發展角度來說,這類公司一般同時享受來自兩個方面的利好。其一,這些細分產業多為新興產業,在人均收入水平增加的時候,經濟體對它們的需求呈現爆發性增長,如環保類行業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二,這些公司所處的行業集中度很低,同時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大多很小,使得有資金優勢的上市公司可以快速進行全國性擴張。這兩個因素導致這些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快速增加,估值也就達到了我們剛看到的地步。

但是,這種增長並不是毫無瑕疵的,一個巨大的問題來自於,這些公司的客戶太單一。雖然從表象上來看,它們的客戶分佈在全國,很多也分佈在幾個不完全相同的領域,比如生態修復之於城市綠化。但問題是,它們的款項基本都從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台收來,最後的根本來源都是地方財政。看似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其實源頭很單一。

在地方政府財政充裕的年代裡,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事實上,在美國,地方政府債是評級最高的債券之一,地方政府的信用也不比大企業差。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嚴重、投資遠超經濟所需而回報率低下的時候,由於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支付企業現金的速度就慢於以往。這種單一的收入來源,就給這些新興產業公司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銷售回款速度過慢。

由於銷售回款過慢,導致這些收入來源實際十分單一的新興產業公司的經營淨現金流入持續的小於它們利潤表中所反映出來的利潤額,通常只有後者的70%上下。在這種現象持續發酵的情況下,這類公司的應收賬款、長期應收賬款、存貨等項目就越變越大,而經營淨現金淨流入則很難得到改善。同時,由於承接業務越來越多,投資淨現金流出難以得到控制,導致它們的自由現金流相較經營現金流更為難堪。

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公司在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付款速度降低的情況下,有了越來越多的應收賬款和存貨 - 其中一些的兩項之和甚至與淨資產數額相當、甚至更多,以及越來越少的流動現金和擴張潛力。

當然,目前基於地方財政收入的債務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違約,這些公司的持續經營,以及依靠新興產業自身的朝陽特性維持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仍然是可以期待的。但是,當這些公司的擴張能力因為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拖累而停滯時,它們的盈利能力會較以往下降,它們的增長速度會降低。問題是,那時候,這些公司還能在資本市場上享有如此高的估值嗎?

此外,這類新興產業公司雖然依靠上市的力量,在自身所處的行業內屬於龍頭企業,但總體體量普遍較小,其與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的議價能力、以及落實回款的能力也遠遜於其競爭對手,即大型國有企業、銀行、公開發行的債券持有人,等等,這從另一方面更加重了這類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

中國需要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仍將為投資者帶來機會與希望。但是,當這其中的一些以財政收入為源頭資金來源的企業,可能即將面臨一個長達數年的困境時,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它們的股票估值是不是太高了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1

摩根大通:撤出新興市場,投資歐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900

過去幾週,新興市場國家公佈了疲軟的經濟數據,這令摩根大通堅定了它們的觀點:現在重返新興市場國家還為時尚早

CNBC報導稱,實際上,該銀行建議投資者持有更多的歐洲資產。

摩根大通建議「低配」新興市場的所有資產類別,因為市場對於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的預期強化。

雖然許多評論和分析是針對中國經濟將於今年以1990年以來最低速度增長的,但是摩根大通在其報告中強調,該公司就在本週削減了其在墨西哥和俄羅斯市場的敞口。

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儘管經濟放緩持續,但受限於通脹仍然過高、或者貨幣匯率壓力,中央銀行難以放鬆利率,這些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不會提供支持。

該報告表示該行不會永遠低配新興市場國家,但是發達國家市場的良好表現「應該會將新興經濟體拖出泥潭」。

日本也是另一失望之處,摩根大通自2012年11月份以來就超配該國股票。雖然開局良好,但是上個月摩根大通開始虧損,因為公佈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

報告寫道:「我們將日本2013年經濟增長從2.2%調降至2.0%。」

報告顯示,「這主要是投資倉位管理,同時我們長期內仍然看好日本復甦和看多該國股市。」

針對歐洲,摩根大通對其頭寸的超配感到滿意,尤其是在良好的經濟數據公佈後。

摩根大通表示,歐洲政府「提供更多的貨幣政策支持,並調整了破壞性的緊縮政策」。

但是該銀行的確擔憂歐洲經濟增長的強度:「我們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歐洲會成為經濟增長的龍頭,因為供給端的經濟性和宏觀刺激還嚴重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34

思考的碎片--20130826 新興市場危機來了嗎?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chl3.html

最近新興市場的波動很大,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從證券市場到匯率,這是一次危機的序幕?


我想我沒有能力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可以通過過去的危機 給出一個判斷的思考模型.


希臘危機時,我剛看完魯賓的《不確定的世界》,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政府的動作遲緩,甚至呆板,但是一旦政府決定某些事項那麼幾乎是單向的不可逆的。so也就很容易判斷,德國只要給出第一筆經濟援助就會給第二筆第三筆。so希臘是不會退出歐元區的。

當然希臘的問題比較麻煩,是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需要改善的時間可能超過我們想像。金額也會很恐怖。

慢慢來吧。


最近在看沈聯濤的《十年輪迴》 主要針對的是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

他的解釋也很簡單,就是匯率波動,主要是日元對美元貶值30%導致的東南亞國家貨幣對美元的貶值,然後衍生出一系列問題,

匯率變動--資金流向發生逆轉---脆弱的金融系統受到衝擊。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


按照這個思路來分析下這波的新興市場可能的危機



QE預計9月縮小規模=資金流動性回收==資金回流美國==資金流向發生逆轉(美元國債利率提高)==新興市場抽血。===衝擊金融系統。導致金融危機。


上次是匯率劇烈變動,這次是輸血到抽血。


這大概是這次可能發生的新興市場危機的邏輯吧。


那麼可能的危機會從哪裡開始。

這個應該從兩方面 分析

1.高估的資產 主要是房地產和股市

2.脆弱的金融體系


1.高估的資產


任何一次破滅的泡沫 先要發現泡沫,泡沫就是高估的資產。

高估和低估永遠是相對的,所以要找到可能的爆發點應該找短期漲幅過高的。或者短期是是2-4個季度房地產和證券市場的指數上漲最高的國家和地區。

我只給出思考模型 我有時間會找一下那個國家漲幅高了。


這裡說幾句印度房地產。

印度德里的房價之高可能超過上海。

是否合理我不清楚,我能觀察到的是兩點

1.貧富差距太大,地區差異大 人口極多應該超過中國 人口密度。

2.德里沒高層建築,這和日本的陽光法案好像有的一比。陽光法案也是導致日本房價高企的一個原因吧。


這兩點只是說德里的房價高有一定合理性。是否合理 我沒能力判斷。


2.脆弱的金融體系


變動的匯率 碰到僵化的金融體系那就是崩盤。


變動的匯率碰到富有彈性和自洽的金融體系衝擊會小很多。甚至就是一個所謂風波。


東南亞金融危機中脆弱的金融體系是危機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脆弱還要區分

內向的金融體系 即可外匯管制嚴格的應該比較少受衝擊。

比如98年的中國除了B股以外衝擊還是不大。


外向性的開放外匯管制的金融體系衝擊會大。

比如泰國。最後危機就是沒有美元了。

後來馬來西亞宣佈外匯管制好像也挺過危機。


所以如果有危機會從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開始。

具體那一個不清楚。

我知道印度好像外匯管制比較嚴格。年初和他們印度人討論過去新加坡或者跑到日本去做carrytrade結果說外匯管制錢進不來。。。日元利息低,盧比的利息好像15-18%我記得當時。



對脆弱金融體系 的定義大概三層意思 自由競爭程度,資本充足率,經受過考驗與否。





以上就是可能發生的新興市場危機的思考


補充二點

1.如果發生危機對天朝應該是好事情,我們有1.威武的萬億外匯儲備2.外匯管制。

2.金融危機都是因為債。。。無論是內債外債,個人債企業債 而且大多是錯配導致的。好像無一例外。



good bless RM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4

新興市場暴跌另一原因:企業預期利潤崩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646

美聯儲接近收回QE促使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撤,引發當地股市,貨幣和債券市場大幅下跌,但有投資者認為除了外部不利因素之外,不能忽視新興市場企業自身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Yardeni Research總裁和首席策略師Ed Yardeni說:

最近新興經濟體外匯,債券和股票市場大跌。在對美聯儲收縮QE的預期下,投資者認為新興國家受到的衝擊要大於發達經濟體。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面。事實上在2011年8月4日,MSCI新興市場綜合指數中企業的盈利展望達到了頂峰,自此之後一路下跌。分析師對2013和2014年盈利預期普遍下降,而在最近幾週這勢頭出現加速。過去30個月中新興市場盈利調整呈現負面趨勢。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年初以來新興市場的利潤預期的崩潰,預期利潤率從當時的8.5%下跌至目前的6.5%

雖然新興市場企業收入繼續在上漲(包括MSCI EM指數中企業在內),但是2011年以來收入增速相比2009-10年期間的復甦速度也已經顯著放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9

新興市場8月份遭拋售,中國股市一枝獨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834

8月份,新興市場國家市場遭遇了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拋售,但是中國市場的表現卻一枝獨秀。

因預期美聯儲很快削減QE,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和股市遭遇了嚴重拋售。但是上證綜指本月卻累計上漲約5.0%,使其成為亞洲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市場。

最近幾年,美聯儲的寬鬆政策令現金大規模湧入了巴西、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但是,對美聯儲可能很快縮減寬鬆政策的預期令這些國家的市場陷入動盪。

WSJ表示,中國的金融系統受到嚴格限制,這令資金很難進入該國。在上半年經濟增長下滑後,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也清楚的表示將支持經濟增長,這也支撐了市場情緒

Nikko Asset Management固定收益經理Leong Wai Hoong稱:「人們今年一直擔憂中國。但是,印尼和印度的問題更大。」中國市場更加不容易受到外部的衝擊

中國市場樂觀的部分原因是,在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企業也取得了成功。二季度利潤超預期的中國企業高於亞洲其它地區:

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部門的資深投資策略師Adrian Zuercher稱:「中國看起來像是新興市場中『最後站著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