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公眾滿意度最高,堪稱“模子”的上海家庭醫生你約了沒

在上海,家庭醫生正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從中受益。

“我經常服用的三個藥——泰嘉、可定、47.5毫克的倍他樂克,在三甲醫院每個月配兩次需要511.2元,按三甲醫院30%的自費標準,自己要承擔153.36元;而社區醫院只要付10%,配這三個藥我只需要付41.7元。” 71歲的李峰老人說。他居住在閔行區龍柏四村,由於血壓方面等問題,需要長期服藥。

李峰補充說,過去每次跑三甲醫院開藥,路上和等候的時間不算,車費、掛號費、診療費加起來也不少。“一年12個月,就近到社區醫院可以省下1628元,我和我老伴兩個人加起來節省了3500元左右。”

同時,相比去三甲醫院看病時經常由不同醫生接診,簽約的家庭醫生由於是固定的,對老人的病情也了如指掌。現在,社區醫院還推出了延伸處方和長處方,李峰在簽約的家庭醫生這里就可以配到好多以前只能在三甲醫院配到的藥。這些措施,都給社區居民帶來了極大便利。

上海自2011年起啟動家庭醫生制度構建,已覆蓋全市所有社區,簽約居民超過1000萬人。在此基礎上,目前,上海有2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1+1+1”組合簽約分級診療體系,即居民在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和一家市級醫療機構進行簽約。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在指導社區居民日常用藥。

上海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上海市衛計委”)主任鄔驚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有些居民擔心一簽約,就診範圍會被限制,其實這個是誤解。李峰告訴記者,他平時根據身體情況可以自行選擇醫院,不存在限制之說。閔行區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玉昌也表示,分級診療簽約其實是“軟簽約”,意在引導社區居民形成合理的診療秩序。

近日發布的上海市行業服務質量測評結果顯示,2016年社區衛生行業的公眾滿意度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為86.24分,位居上海十大服務行業首位。

“貼心”的家庭醫生

“原來作為全科醫生,只要坐門診,解決掉病人當次的訴求就可以。但做了家庭醫生後,我們更多地要跟病人建立起類似朋友之間的關系,我要對病人的病情有階段性的了解,有時候病人來就診之前,我們之間都有可能事先已經溝通好了。”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翁立立表示,家庭醫生與原先的全科醫生在服務模式上有比較大的區別。

目前,馬陸鎮有4000多名居民簽約翁立立。對這些簽約居民,翁立立根據情況采取分門別類的方式。

比如,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穩定期病人,他更多采取預約門診和長期跟蹤的模式,平時也會進行電話溝通;對殘疾人、長期臥床而需要導尿服務的病人或者因為手術需要換藥服務而出不了門的病人,他就需要上門服務;在他這4000多人里,有2000多人是沒有病的,針對這種未病或者亞健康狀態的簽約居民,他會定期到小區里進行健康宣教,以提高他們對健康的認識,起到防病作用。

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給翁立立配了兩名助理,這兩名助理承擔預約病人、控制穩定的慢性病人,以及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傳、輸入檔案等文字資料的處理等工作。

76歲的沈德斌是翁立立的簽約病人,有30多年的糖尿病歷史,去年從靜安區搬到了嘉定區馬陸鎮。原先習慣在瑞金醫院總院看病的沈德斌,現在強烈地感受到了家庭醫生的好處。

除了可以免去跑大醫院的費時費力,沈德斌表示,家庭醫生現在成了他的健康守門人。“一年接觸下來以後,確實拉近了我和醫生之間的感情。我有一段時間沒來,翁醫生會主動打電話問我最近身體的各方面情況,我覺得很貼心。而我以前到大醫院看病拿藥,醫生也不知道我姓甚名誰。”

滬上著名三甲醫院的排隊長龍。

簽約家庭醫生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據鄔驚雷介紹,簽約居民享有簽約就診的各項優惠傾斜政策。

比如,簽約居民可在簽約機構內預約優先轉診至上級醫院,上級醫院拿出50%的專科和專家門診預約號源,提前50%時間優先向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開放。目前,上海每天拿出超過1萬個市級醫院的專家專病號源優先預留給家庭醫生,實現簽約居民優先轉診。

此外,各區縣以二三級醫療機構為依托,建立區域內的影像、檢驗、診斷技術支持中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整合與下沈。

同時,試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延伸處方和長處方的服務。延伸處方服務即對簽約居民延續使用上級醫院專科醫生處方藥品,並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實現藥品的針對性供給。

截至2017年3月20日,全市已開具延伸處方超過24萬張,金額近5000萬元。慢病長處方服務則是慢性病簽約居民可一次性配到1~2個月藥量,從而減少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

“軟簽約”無礙病人選擇權

“經常會聽到有些病人會有顧慮,怕簽約以後就束縛住了,不能自己轉出去看病,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李峰目前也簽約“1+1+1”,除了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還有兩家區級和市級的簽約醫院——閔行區中醫院和華山醫院。李峰表示,其實他現在也很少去三級醫院了,因為沒必要。平時他需要做一些大的檢查,或者現在他的社區醫院還沒有的像心臟彩超之類的檢查,他就會去華山醫院。除非是一些目前還不在延伸處方範圍內的藥,他的簽約醫院閔行中醫院好多藥都可以配,他就不用跑別的醫院了。

“跟我們簽約了,還可以到別的地方去看病。”劉玉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分級診療簽約是“軟簽約”,並沒有限制性,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這一便利服務,來引導社區居民逐漸形成合理的診療秩序,把常見病、慢性病留在社區醫院來解決,把三級醫院、二級醫院更多的號源和醫生讓給真正有需求的、疑難危重的病人。

那麽,簽約病人在突發危重疾病時,是否會有轉診醫院的次序之分,比如先轉二級醫院,再由二級醫院判斷是否需要轉到三級醫院?很多居民會擔心這樣可能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從而拒絕簽約。

“我們沒有轉診的次序之分,首先主要還是根據病情判斷,有些病情很危重的患者,我們為了爭取搶救時間,會就近轉院。”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楊建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選擇醫院方面,這些病人有充分自由的選擇余地和知情權。

“比如來了心梗的病人,現在基本上我們的二級醫院也有實行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能力了。在保證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會建議家屬先送最近的醫院。”楊建玲詳細解釋道,如果病人的病情不是十分兇險或危急,就會和病人家屬商量,看他們希望轉到哪一級醫院,而醫生也會給出推薦意見,根據病人的情況適合到哪家醫院去接受進一步的診治。

家庭醫生的收入也漲了

翁立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家庭醫生這兩年來,能明顯感覺到收入比原來高了,而且高了不少。“2014年我的年收入在12萬元左右,2015年我做了家庭醫生以後,這一年的收入為17萬元左右。”

據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朱傑介紹,2016年該中心的家庭醫生人均薪酬水平19.17萬元,最高的達到25.42萬元。

朱傑表示,中心建立了基於標化工作量的內部目標薪酬分配體系,對家庭醫生實行責任目標年薪制,通過統一家庭醫生的工作內容,標化基本服務項目工作量作為考核分配的基礎依據,逐步建立與標化工作量、服務質量、服務效率相匹配的績效考核體系。

在完善績效工資制度方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本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滬府辦發〔2015〕6號)規定,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定位、工作性質、勞動強度確定社區衛生績效工資水平,建立科學的內部分配激勵機制,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並向家庭醫生與遠郊地區傾斜。

同時,在家庭醫生的職業晉升和教育方面,上海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和改革。

據鄔驚雷介紹,在職業通道上,上海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的職稱晉升專門開辟了“通道”。

“過去,全科醫生如果要跟三甲醫院的醫生競爭評主任,大概永遠評不上;而且在編制序列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沒有高級職稱。現在,在這一點上上海率先改革突破,單列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級職稱序列,同時專門編制了序列。”鄔驚雷表示,最初的編制序列中高級職稱占全部人員的比例為2%,現在這個占比大概在8%,中級職稱的比例也從原先的20%提升到現在的40%。

全科醫生的梯隊建設也跟上了節奏。目前,複旦大學和同濟大學均開設了全科醫學系,上海還專門組建了上海健康醫學院。對於如金山、崇明、奉賢等遠郊區,還開展定向免費培養。

居民在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治療護理。

在家庭醫生的繼續教育方面,上海設立了很多國內外的繼續培訓項目,比如選送優秀的全科醫生到英國、澳大利亞等在全科醫生方面有更多經驗積累的國家進行培訓學習。

鄔驚雷表示,此舉是為了讓這些家庭醫生能夠不斷接受新知識、新理念、新服務模式,使得他們的服務始終跟上居民所需,與基本的衛生服務一起提升。

上海市衛計委副主任吳乾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推“1+1+1”簽約。“今年,我們希望對老年人和慢性病人這種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達到60%,對普通人群的簽約達到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