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0832&time=2011-06-18&cl=115&page=all
投资者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保集团)A+H股上市前的两大疑虑,在6月上旬得以明朗。
![]() |
|
全国社保基金、财政部和人保集团6月15日签署协议,前者出资100亿元入股人保集团。钮一新/CFP
全国社保基金、财政部和人保集团6月15日签署协议,前者出资100亿元入股人保集团。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向财新《新世纪》表示,目前仅引入了 全国社保基金一家投资者。但这已满足《公司法》“股份公司成立必须有两家发起人”的规定,改制之后的人保集团此前只有财政部一家股东。
6月8日,人保集团将其所持的“华闻系”两笔股权在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解决“华闻系”资产处置问题进入尾声。“华闻系”泛指广联(南 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旗下企业。经由对“华闻系”资产的收购,人保集团的金融牌照收集日趋完善, 但事后人保集团发现对“华闻系”的整合其实举步维艰。
吴焰将人保集团上市前扫尾工作的终点定在今年夏季。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引资上市的固定化套路,“华闻系”股权转让更富于变数。要在这两个赛道之间自如“切换”,对人保集团而言无异于是个考验。
社保百亿入股
按照全国社保基金、财政部和人保集团签署的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在人保集团董事会拥有一个董事席位。全国社保基金入股的具体价格及所占股权比例 尚不清楚。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此前双方商定的战略投资股权占比约8%-10%,以及人保集团总股本306亿元估算,社保基金100亿元入股,则每股 约在3至4元。
人保集团股份公司于2009年10月挂牌,同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准其择机在A+H股两地上市。人保集团2010年实现总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37%。但人保集团未公布整体的盈利状况,只称集团整体利润创下新高。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和全国社保基金的谈判接触在2010年开始。他介绍,最初双方对人保集团的估值和相对应价格的看法差别很大,“谈判后期,大家对价格没有异议,围绕派出董事、锁定期等问题又谈了一阵”。
全国社保基金正式入股之后,人保集团的上市工作可以进一步推进,另外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资本金补充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当前,财险行业连续数年出现的行业亏损情况已经得以扭转。人保集团财险子公司——人保财险的盈利状况大幅改善,主要是靠利润和发次级债来补充偿 付能力。而人保集团的寿险子公司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有增资需求,近期也启动了下一轮增资的程序。市场人士点评,人保集团引入社保之后,将会对旗下子公 司的发展大有助益。
“华闻系”追求者众
前述人保集团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两笔股权分别是: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控股)55%的股权,挂牌价格12.68亿元;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投资)54.21%的股权,挂牌价格8.67亿元。两项交易的挂牌期满日均为7月5日。
华闻控股、广联投资分别持有上海新华闻投资50%的股权,而后者则是上市公司新黄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新黄浦13.48%的股权。新黄浦旗 下持有多家期货、券商、信托等金融公司股份,其中的核心资产即中泰信托及中泰信托所持有的大成基金48%股权,被视为重要的金融牌照资源。
此次两项资产挂牌转让互为条件,意向受让方必须同时对两项股权提出报价,方才有效。如能同时拿下华闻控股和广联投资,则掌握了对中泰信托、大成基金的实际控制权。
两项股权的总挂牌价为21.35亿元,此外,华闻控股和广联投资还涉及特定债务本息及违约金16.5亿元,也要买家日后承担,这意味着,取得“华闻系”的成本接近38亿元。
不过将上述“华闻系”关联资产简单评估并将其加总,可轻易超过38亿元的“底价”。正因如此,慕名而来的“追求者”颇为不少。光大集团、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开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已经早期介入。
其中,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8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成都市市属大型国有企业。截至2010年9月末,这家集团注册资本金 为50亿元,账面总资产达119亿元,实际控制资产超过2500亿元。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8日,是武汉市大型国有投资 公司之一,注册资金40亿元,集团公司下属全资、控股企业42家。
挂牌资料上网之后,询问者及有意向者很多。不过,也有投资者分析,“华闻系”旗下一干公司持股层次众多,如将处于股权结构底层的大成基金出售,层层纳税之后,到手的现金远不如想象中多。
谁在参与博弈
前述挂牌文件规定,意向受让方应为金融企业;或应拥有金融企业投资管理经验,至少直接或间接持有一家非银行金融企业不低于5%的股权。项目挂牌期满,若征集到两家及以上意向受让方,则以招投标(评审)方式确定受让方。
根据挂牌资料附件《评分标准》,投标人对两个标的的报价之和在总体评分中占90%的权重。
此外,投标人的资产财务状况;投标人支持标的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承诺;投标人受让标的后,支持人保集团受让中泰信托所持大成基金48%股权的承诺分别对应2分、2分和1分的得分。
《评分标准》的最后一项,打分高达5分。这一项的是“投标人2008年6月30日后与标的企业的融资合作情况”。“报价很接近的情况下,这5分就会成为左右结果的关键。”某一潜在买家的调研人员这样说。
从挂牌文件上看,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北国投)为华闻控股的债权人。而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北国投也有洽购前述“华闻系”股权的意向。
不过,根据北国投2010年年报,其截至2010年底的总资产为26.59亿元,所有者权益24.21亿元,与挂牌文件中要求受让方资产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2010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的规定尚不完全符合。
“不知道北国投有无可能发一个信托来参与竞购。”一位潜在买方人士说,“从法律上说,单一信托是可以的,但背后受益人的资格也必须满足挂牌条件,如果是发集合信托,就应该是不符合‘不接受联合体受让’的规则。”
但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关人士认为,以信托方式受让股权不太可能被批准,所有条件以备案为准,没有其他附加条款,受让条件并非为北国投量身定做。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在《评分标准》中只占1分分值的大成基金相关项目,是人保集团舍不得放手的。但因保险公司直接持有基金公司在中国尚无先例,人保曾操作大成基金股权上翻未果。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人保集团在约定时间之内获得了监管许可,可以持有大成基金,则人保集团会出一定的对价,将大成基金购回。潜在买家不仅自己要乐于出让大成基金给人保集团,还要配合人保集团做通小股东的工作。
他介绍,此番“华闻系”股权交易的另外一个重大变数,是华闻控股另外两家股东并未放弃对华闻控股55%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人民日报社与深圳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华闻控股25%和20%的股权。
财新《新世纪》记者郑斐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218.html
京石武客運專線年底開通已經無望,據多位參與人士估計,最快要明年年底才能通車。
今年年初,51歲的老何和幾位駐馬店老鄉一起來到京石客專項目某分部打工。京石客專原本已到收尾階段,今年年底通車;但目前項目進展遠遠落後於預期。
而據中鐵十四局一位人士透露,京石武客專目前收尾不順,一是「北京段拆遷難度大」,二是資金短缺。
京石武客運專線北起北京,南至武漢,根據鐵道部《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方案》,它和武廣高鐵一起構成「四縱」客運專線之一。
京石武客專本應於2009年底完成橋樑、路基等下部建築,2011年4月完成軌道鋪設,然後用四個月時間進行軌道精調和聯調聯試,今年10月起 試運營,2011年年底之前通車。京石武客運專線在項目招標時分為京石客專(北京至石家莊)和石武客專(石家莊至武漢)兩部分,其中京石客專於2008年 8月開工,比石武客專早三個月,但其工程進展反而遠遠落後。石武客專今年的主要工作只剩下軌道調試;而京石線直到目前整個線路尚未貫通。
京石客專分為四個標段,其中由中鐵電氣化局承包的JS1標段以北京西站為起點,往西南依次跨越北京四環和五環路,在豐台區盧溝橋鄉橋西街村附近,連綿不絕的高架橋被幾所低矮的平房突然截斷。
盧溝橋鄉負責橋西街村拆遷的張主任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橋西街村原本住著大約320戶人家。地方政府負責拆遷,補償價格為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拆遷從2009年開始,目前只剩十戶。
據上述京石客專項目分部負責人士透露,「這十戶都是北京市公安局一個處級單位的退休職工,他們提出要兩套豐台區的房子來置換,但政府不同意」。
「現在只要我們一到他們房子附近施工,對方就出來擋。其中有一個坐著輪椅,據說一禮拜要去醫院做兩次透析,這種人我們不敢惹,惹上了可能兩個橋 墩的錢都不夠賠的。」上述項目負責人稱。這幾所房子產權屬於市公安局,鄉鎮政府沒有權拆。「現在整個京石武客專高架橋就剩下這四五個橋墩空著,不到40 米,連不起來。」
資金不足是困擾京石武客專的另一大難題。
參與修建京石武客專的多位業內人士反映,今年2月劉志軍倒台和「7·23」溫州動車事故是鐵路在建項目資金變化的兩個節點。
「劉志軍倒台後,鐵道部撥款速度明顯變化,感覺一下子就沒錢了,原來一月一次的匯款也難保證……溫州事故後,很多銀行提高貸款利息,取消了原來給鐵道部貸款利息下浮10℅的優惠,也不給新貸款,資金一下子斷了。」
據中鐵十四局的一位工程師透露,因鐵道部回款困難,整個石武客專的調試費用均由各標段承包商自己墊付。而石家莊新站因為資金問題施工滯後,造成原先準備的石武客專線路聯調聯試計劃擱淺。
「石家莊新站作為北京和武漢之間的大站,如果不與京石和石武一起調試,從線路安全角度來講不合適;而如果先開通石武,只能從武漢開到石家莊南的一個小站,不但會給旅客造成很多麻煩,也會讓小站不堪重負。」
京石客專線的調試預計最快也得推至明年。中鐵電氣化局京石客專項目部第二分部一位工程師表示,冬季將至,鋪軌工作得明年3月後才能重新開始, 「高架橋建完後,還得先鋪無砟軌道,鋪完之後估計得明年6月了,再進行靜態驗收和聯調聯試,最後還得至少兩個月試運行,算下來就明年底了。」
對高鐵基建項目承包商來說,延期竣工意味著成本大幅增長。額外的後期維護費用是其一:「一段68公里的標段需要80人來維護,工程沒有竣工,項 目管理部門也不能解散,一月下來一個標段需要100多萬元,整條線路的維護費每月1000萬元左右。」上述中鐵十四局工程師介紹。
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京石客專一項目分部工程師稱,上個月初就向業主京石客專項目公司打了申請變更報告。
工期的延誤並非全因宏觀調控所致。據上述中鐵十四局工程師介紹,國外高鐵建設施工之前,拆遷和圖紙設計工作都已完畢;而在國內,拆遷和圖紙設計時間最難保證。
以石武客專為例,2008年10月份項目舉行開工典禮,但年底承包商才拿到圖紙,因為國內大量高鐵項目同時上馬,設計人手嚴重不足,負責的中鐵 三院要同時設計七個標段。但劉志軍下台前,鐵道部要求提前完工,施工單位為縮短工期,只能在短期內增加設備和人員,「造成目前已經完工的施工單位難以退 場」。
重壓之下,施工單位紛紛採取各種措施縮小開支,「中鐵電氣化局部分職工已被暫時安排休假,有些項目從年初就沒有發過工資」。
鼎盛時期,位於豐台區永定河西岸的施工現場有700多名工人,但從今年9月底起,大部分民工已被遣散回家,「現在就剩80來人了」。
過去供應商千方百計擠入高鐵建設行業,都願意先提供材料後收錢,「現在施工單位沒錢,在費用控制的前提下,材料費和工資排在最後」。
而且,越是正規渠道進來的供應商越拿不到錢。據前述內部人士介紹,「高鐵招標工作一直不太規範,很多供應商都是領導打過招呼的,現在資金緊張之後,有錢結算的話要先確保那些領導打過招呼的。」
慢下來已成定局,據悉,過去幾年國內高鐵每年都有五六條新建項目招標,國內今年前三季度只有新建蘭新線一個項目招標,原定今年招標的石家莊至濟南、濟南至青島的項目招標均已取消。
===============================================
央廣國際連線嘉賓,江蘇電視臺財經評論嘉賓,反錘聯盟發起人,微博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公眾號jrxwzx、qiaozhong1206,歡迎交流互動。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上黑馬專欄和導師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4171
本文來自一財網,作者為覃蓀,文章授權發表。
“錢到賬後,趕緊去買華銳債。”一位債民在看到12月17日晚間發布的“11超日債”兌付公告後喜上眉梢,一時間忘記了華銳債已經停牌。
另有一位債民則直呼,“還是債市好,夠有錢夠任性,閉眼投機吧。”
“11超日債”的全額兌付盡管對持有該債券的債民而言是好事,但對於債券市場的發展而言卻並非如此。剛兌一天不破,投資者正確的風險意識就不會建立。
“11超日債”完美兌付
12月17日晚間,*ST超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2014年12月22日作為還本付息日,對每手“11超日債”面值1,000元派發本息合計 1,116.40元,其中甚至包含了欠息引發的複利和罰息,扣除個稅後個人債券持有人實際每手面值1,000元派發本息合計1,093.12元。
公告規定,兌付對象為截至2014年12月19下午15:00時交易時間結束後、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記在冊的全體“11超日債”債券持有人。
“11超日債”原定的5年存續期也將提前終止,自2014年6月26日上海一中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之日起視為到期。
一位專註於垃圾債投資的債民對本報記者表示,“還是債市好,連罰息都給,有錢任性,再去搞點城投債。”
另外一位現在的“11超日債”持有人則開玩笑說,“等錢到賬就要入點華銳債,性質一樣。”一時興奮,這位債民甚至忘了“11華銳債”已經停牌。
錢到賬的日子也不遠了。
公告稱,債券登記日為2014年12月19日,還本付息日為12月2日;也就是說,對“11超日債”投資者的還本付息將在重整實施完畢的當日火速實施。
國家隊救火
原本“11超日債”的違約已是板上釘釘,除了超日債所有人之外幾乎所有的債券市場人士都在為中國債市向著成熟邁進一步而歡呼。
但2014年終究沒能成為中國債市違約元年。
2014年3月,*ST超日由於無法按時支付“11超日債”8980萬元利息、付息資金僅落實400萬元“11超日債”實質性違約發生,4月8日,*ST超日申請破產重組,隨之債民的抗議之聲風起雲湧。
在國慶節的前夕,“11超日債”在中國債券市場上的“歷史地位”因為兩位天使擔保人的出現而被徹底改變。
這兩家天使擔保人分別是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投資管理中心,這兩家擔保公司在2014年9月29日分別致《保函》給超日公司管理人稱,如債權人會議等各表決組表決通過 重整計劃之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且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將合計在人民幣8.8億元額度範圍內為“11 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而經管理人測算,根據重整計劃及《保函》,如重整計劃獲得執行、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承擔相應保證責任,“11超日債”本息將全額受償。屆時每張“11超日債”合計受償約111.64元。
另外除了這兩大擔保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的調差發現為重組*ST超日,協鑫牽頭,引入的另外8家私募股權中有多家突擊成立的公司,在層層撥開股權結構後就會發現這些公司背後一個共同的性質是“國家隊”。
所以從整體來看,“11超日債”最後完美兌付還是國家隊在救火。
“超日債都能全部償付了,垃圾債可以閉著眼買了。剛剛培育起來的一點風險意識又毀了。現在各方面估計還是擔心出現大面積違約,所以才會出現國家隊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接盤的情況。”一位債券分析人士表示。
“這非常不利於債券市場的發展,因為很多“11超日債”的投資者是在該債券大幅度跌價的情況下接手的,就是為了賺取高收益,而這種高收益本身應該對應的高風險,但現在卻對應的是無風險。”一位在恐慌之前拋售了“11超日債”的投資者憤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CHFS)8日發布的《2015年二季度家庭股票投資報告》顯示,炒股家庭盈利持續下滑,未持股家庭普遍看跌股市,這一波“瘋牛”行情已經收尾,與此同時,股市資金助推房市跡象顯現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2015年6月15日至7月2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對全國有代表性的5000戶家庭進行了季度電話回訪。根據CHFS統計結果,2015年二季度,我國有8.8%的家庭參與了股市,持股家庭約為3700萬戶,如此龐大的群體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形成了維護我國股市穩定的重要支柱。因此,CHFS認為,後期的救市政策應充分保護普通散戶的切身利益。
報告顯示,2014年一季度到2015年一季度,我國炒股家庭的盈利比例不斷上升,但在2015年二季度首次出現下滑。6月19日股市暴跌前有73.8%的炒股家庭盈利,而6月19日到26日股市再次暴跌前, 該比例降為56.2%, 6月26日後, 該比例已降為40.5%。隨著股市的進一步調整,炒股盈利家庭的比例將繼續下降。
另外一方面,從2014年三季度開始,未持股家庭普遍看漲股市,大量新股民進入股市,2014年四季度未持股家庭的股市預期指數上升到113.5,但2015年一季度該指數出現下滑,到了二季度則進一步下降至90.5,說明目前未持股家庭已經普遍看跌股市,後市缺乏新鮮註力。
與此相吻合的是,近期滬深兩市新增投資者開戶數也出現明顯下降。
基於以上數據分析,CHFS認為,始於2014年下半年的這一波“瘋牛”行情已經收尾。另外,調查還發現,股市資金助推房市跡象顯現,兩市之間再次出現蹺蹺板效應。
報告顯示,在這波牛市行情中,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普遍小於100,表明持股家庭看漲股價的同時對房價持看跌態度。但到了2015年二季度,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上升到了111.8,而股市預期指數下降至110.0,說明受到近期股市暴跌的影響,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
家庭股票投資行為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房價預期上,也體現在其購房行為中。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炒股家庭的購房比例由一季度的2.3%大幅上升至3.7%,而未持股家庭的購房比例弱有下降。總體來看,股市資金撤出轉而流向房市的跡象已經顯現,或將成為助推房市發展的又一動力。
北約本月13日正式啟動了部署在羅馬尼亞南部的導彈攔截站,這令俄羅斯大怒,認為北約此舉對俄羅斯構成了直接威脅,因此,便在邊境地區增加兵力部署作為應對。外界的不安在於,雙方為了爭奪軍事存在的你來我往,將導致軍備升級,造成新的冷戰恐慌。
在羅馬尼亞啟用的導彈攔截站位於該國南部軍事基地代韋塞盧(Deveselu),該項目從2013年10月開始動工,耗資8億美元,設計意圖為抵禦中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北約在歐洲的第一個陸上導彈攔截站。
據北約網站的介紹,設計這種代號“陸上宙斯盾(Aegis Ashore)”的導彈攔截裝置目的在於“偵測、追蹤、進攻和摧毀飛行於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是宙斯盾導彈防禦體系的組成部分。
更令俄羅斯坐不住的是,第二天美國還宣布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波蘭軍事基地瑞茲科沃(Redzikowo)的另一個導彈攔截站開工建設,並將於2018年完工。這意味著,北約在兩年後將在歐洲擁有兩座陸上導彈攔截設施。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北約這一系列的動作,意味著美國在歐洲的導彈防禦體系進入收尾階段。
美國下的一盤大棋
從小布什政府到奧巴馬政府,在歐洲構建導彈防禦體系一直是白宮和五角大樓的一項重要任務。2009年,美國設計出了“歐洲分階段適應性方案”(European Phased Adaptive Approach, EPAA)。
該方案實際上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地中海永久性地部署裝備海基“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的軍艦,並在土耳其東部部署陸基防空雷達,對以色列的雷達進行補充。第二階段正是在羅馬尼亞的德韋塞盧空軍基地建設陸基導彈防禦系統,部署了雷神公司的地對空導彈,而第三階段則是剛剛宣布在瑞茲科沃空軍基地破土動工的第二個陸基導彈防禦系統。
導彈防禦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衛星偵測到導彈發射,然後利用雷達跟蹤導彈路徑,再利用反導系統發射攔截導彈,在空中擊毀目標。
目前,北約還在土耳其境內設置雷達,在西班牙部署了4艘美國的導彈驅逐艦,德國的拉姆施泰因還有北約在歐洲最大的空軍基地,還在丹麥和荷蘭的多艘軍艦上都安裝了雷達裝備。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稱,羅馬尼亞在建立北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兩個基地“將提升北約戰略部署和操作的能力”。這兩個基地分別是位於東南部的多國部隊總部和布加勒斯特的北約一體化部隊。
除了羅馬尼亞,北約還在立陶宛、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都擁有上述一體化部隊。這是一種非軍事化基地的小型軍事指揮部,主要任務是協助訓練和演習,為集體防禦計劃及北約聯合部隊的快速部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準備。
北約強調,該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衛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受侵犯,針對的是來自伊朗和中東國家的威脅,而非俄羅斯。按照計劃,到2018年,北約的反導系統將覆蓋所有成員國,最終於2022年全面建成歐洲反導系統,包括雷達、陸基和海基的導彈攔截系統。
北約在羅馬尼亞南部軍事基地代韋塞盧的一處雷達設施
北約俄羅斯各執一詞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歐洲擴張軍事存在的做法長期以來被俄羅斯認為是一大心腹之患,俄羅斯對北約的主要訴求是,應該清楚地告知所部署的導彈和雷達的數量、型號和地點等具體信息,並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固定下來,但是這些美國都沒能做到。
一方面,奧巴馬對俄羅斯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顯示“日漸增長的進攻性”而表示擔憂,另一方面,普京指責北約的導彈防禦體系並非意在保護歐洲,而是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斯托爾滕貝格給出的理由是,無論是從地理還是物理角度上講,北約的反導彈防禦系統都不具備射落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不僅因為反導系統的數量少,也是因為它們離俄羅斯邊界要麽太遠,要麽太近”。
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稱:“毫無疑問的是,反導彈防禦系統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因為即便羅馬尼亞的反導系統威脅較小,但是北約的反導網絡不止這一個基地。
早在2012年,莫斯科就在安全會議上提出,在波蘭建設的導彈防禦系統足以構成對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威脅。而且,有專家認為,到本世紀20年代,更美國一旦研發出更先進的導彈攔截武器,則能從美國本土的西部地區發射,攔截俄羅斯的戰略導彈。
普京增兵應對
面對北約咄咄逼人的態勢,普京稱,俄羅斯“將會盡全力維持戰略平衡,這是避免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最可靠保障。”此前,普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約東擴和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受損的主要原因。
於是,為了達到這種“戰略平衡”,俄國防部正在西部和南部邊境增派軍力,但不妙的是,美國和北約也表示將在中東歐地區加強部署以維持平衡。
根據北約的官方信息,目前北約在28個成員國內共有10個指揮和控制中心,其中就有5個集中在德國、比利時和荷蘭。、智庫、國際戰略研究院(IISS)2014年的數據來看,北約一共在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部署了1萬多人的兵力,以及將近500臺導彈發射器。但另一方面看,當時俄羅斯在西部和南部部署了14萬兵力、1600臺導彈發射器、1200架坦克和320架飛機。
2015年2月,斯托爾滕貝格又公開表示將可能把當時1.3萬的快速反應部隊兵力增加到3萬。近日,北約又放出消息,可能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等地增派4000人的部隊。
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本月初也表示,到今年底,俄羅斯將在西部和南部共新建3個師來制衡北約東擴,每個師約為1萬人。
最妥當的權宜之計
目前來看,北約正在按照其既定計劃完善著歐洲導彈攔截系統,最後和美國本土的導彈攔截系統對接之後,很大程度上講,五角大樓的這盤大棋就算下完了,無論是來自伊朗和朝鮮的導彈,還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導彈,都將被覆蓋在美國主導的攔截系統之內。
而俄羅斯多年來的強硬指責和制衡,正是為了遏制這一局面。不過,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來,俄羅斯正深陷於由油價下跌而導致的衰退中,恐怕難以負擔大規模軍事沖突產生的巨額成本,增加兵力部署是目前來說最妥當的權宜之計。
烏克蘭危機為北約的擴張提供了機會,目前的俄羅斯正在努力維持不斷被北約侵蝕的勢力範圍,尤其是在波羅的海三國這樣反俄情緒較重的國家,北約擴張幾乎沒有阻力。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對話窗口越來越窄,閉塞的溝通非常不利於二者共同致力區域安全。不過,北約畢竟有多個成員國,相互之間都各有訴求,任何北約的決定還需要成員國表態,這一點客觀上約束了二者走向冷戰態勢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講,7月將舉行的北約峰會將十分值得期待。
“各省市要在9月15日前把第一階段的摸底報告匯報上去。”上海一名參與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監管部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第一階段的摸底排查要把屬地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數量及性質都摸清,為後面的具體整治工作開展提供基礎數據。眼下,各地第一階段工作都已收尾。
從上海最後統計的數據來看,口徑嚴格意義上互聯網金融公司共計約有“大幾百”家,其中逾三分之一是P2P網貸平臺。上海的摸底排查是下發到各區縣分別進行,之後匯總到市金融辦形成的最後標準。
從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地摸底的情況來看,P2P網貸是風險最高發的領域,也是第二階段整治工作的重點領域。
至於有多少P2P網貸將面臨整改,本報記者采訪多地專項整治工作小組人士,得到的判斷大都超過90%,個別表示將有95%以上的P2P都需要整改。其中甚至包括不少“第一梯隊”的P2P。
“重點之一是監管要求的‘限額管理’,一批網絡借貸的‘龍頭企業’首當其沖大量超限了。”上述在滬監管部門人士表示,這些平臺對於借款項目、納入資金的審核都要系統再造了。
根據上個月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這是讓P2P平臺回歸本源,為小微服務,讓網絡借貸金額以小額為主。”該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當前罕有P2P平臺,願意將業務局限在幾萬元的借貸項目。
此外,本報記者此前也從接近保監系統人士處獲悉,對互聯網保險類平臺的整治重點之一是“資質問題”,推動未取得資質的優良平臺申請並取得保險資質,最後將對未申請資質且不合規經營的平臺進行清理。
摸底排查之後將進入分類整治階段,再之後進入驗收及總結階段。
11月23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雲南省反饋督察情況。至此,2016年第一批環境保護督察8個督察組已全部完成督查任務。
統計數據顯示,從7月12日至9月30日,8個督察組共計交辦群眾來電來信舉報13316件,地方已辦結13074件,其中責令整改9617件,立案處罰2659件,共計罰款1.98億元;立案偵查207件,拘留310人;約談2176人,問責3287人。
有專家表示,“督察組在各地進駐時間雖只有一個月,但力度前所未有,對地方環境保護帶來的影響將是深刻的、長遠的。”
這場治汙問責風暴最大的特點就是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現了督企、督政向黨政同督的轉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蒙古、河南、雲南采訪時,明顯感受到環保督察對當地的“震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表示:“對督察組反饋的所有問題都不等不拖、立即整改、全面整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遺憾。”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也表示:“對督察組反饋的問題,誠懇接受、照單全收”“整改一個、銷號一個,一抓到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媒體表示,中央環保督察此次“措辭嚴厲”,一方面點出具體環境問題倒逼地方積極整治,另一方面也向全社會傳遞了中央鐵腕治汙的決心。
督查組留下哪些“狠話”?
11月14日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查組到達鄭州,一出火車站就被濃濃的霧霾裹挾,空氣令人窒息。
鄭州的大氣汙染形勢已經十分嚴峻。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鄭州市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中,從2013年倒數第10,一路下滑到2016年上半年倒數第3,成為全國汙染最重的省會城市之一。
2015年,河南省PMl0濃度均值135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均值80微克/立方米,兩者濃度在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一。
“由於認識存在誤區,導致環保壓力傳導不夠到位,推進落實不夠有力。”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王萬賓說。督察組發現,2015年,在全省環境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鄭州市考核結果為未完成,在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中,鄭州市考核結果為優秀。
督察組僅在河南一個月間,就督促河南省按照邊督邊改的要求,嚴查嚴處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案件,責令整改1614件,立案處罰188件,拘留31人,約談148人,責任追究1231人。
記者註意到,自7月16日督察組進入後,河南也打響了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但大氣汙染防治積重難返,短期內難以見效。
河南省使出的第一招就是“敲腦袋”,讓一些“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推進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人醒一醒。
在8月4日河南省召開的全省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第一次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河南省副省長許甘露就點名了5名官員,分別是省商務廳副廳長高翔,新密市市長張紅偉,焦作市副市長喬學達,周口市委常委、鹿邑縣委書記朱良才,新鄉縣環保局局長田克傑。
“省委省政府明確對加快淘汰重汙染企業提出了要求,但一些地方和企業重視不夠,其中焦作市工業汙染突出,但截至目前重汙染企業淘汰關停力度不夠。在全省空氣質量整體改善的同時,焦作市的空氣汙染指標卻居高不下,拖了全省後腿。”許甘露說。
對鹿邑縣委書記朱良才的批評是,“沒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的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措施”。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鹿邑縣的PM10平均濃度和PM2.5平均濃度均高於省直管縣(市)平均濃度,其中PM10濃度和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差距很大。”
而新鄉縣由於“去年的藍天工程不少治理任務沒有完成,煤質管控、餐飲油煙治理、渣土車管理等處於失控狀態。今年7月1日至23日,新鄉縣的PM10和PM2.5平均濃度仍居高不下。”
對於河南省商務廳副廳長高翔的批評,則是因為商務廳放松了對違法違規加油站點監管。
在寧夏,有群眾向督察組舉報“永寧首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長年排放煙塵”的問題,但永寧縣上報督察組並公示的查處結果為“經查,該企業因市場原因已於2015年8月停產至今”。
經過督查組查證,2015年至2016年7月,該企業一直處於正常生產狀態,這與永寧縣向督察組反饋的情況嚴重不符。對此,銀川市紀委責成永寧縣委、縣政府向自治區和銀川市作出深刻書面檢查,並對永寧縣縣長給予誡勉處理,相關責任人被責令公開道歉或免職處理。
“寧夏自治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產業倚重倚能。生態、大氣、水等方面一些環境問題凸顯,環境保護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對推進綠色發展的艱巨性、緊迫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存在重開發、輕保護問題。”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寧夏反饋督查情況時,留下這兩句“狠話”。
在內蒙,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翟青說,“不少同誌不僅沒有認識到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反而認為全區環境容量大,環境不會出問題。”而這也是全國許多地區的共性問題。
“一些地區生態破壞情況令人心痛。發展煤化工、電解鋁、火電等產業有利於發揮資源優勢,但在產業空間布局、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研究不夠,在產業環境風險控制方面措施不多,已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翟青說。
本報記者註意到,在各省區的反饋會上,督察組還留下了許多“狠話”:在黑龍江,督察組的反饋意見說,黑龍江“存在降低標準、放松要求現象”“部門監管責任不履行、不落實”;在廣西,督察組的反饋意見說,“一些地方環境保護工作被動推進多,主動作為少”“環保為發展建設讓步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江西,督察組的反饋意見說,“環保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在寧夏,督察組的反饋意見說,寧夏放寬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自行減壓”。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將啟動
環境保護督察是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有別於以往對企業和重點汙染源的環保監查,中央環保督察層級高,督察的對象主要是各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並且要下沈到部分地市級黨委和政府。
更重要的是,督察結果將作為對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重大問題和重點案件還要及時向中央匯報。
去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確定,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將被先期督察,黨政領導有可能被同時追究責任,以體現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的要求。
中央深改組確定,“近期要把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抓住了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牛鼻子”。
中央高層多次強調,“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不僅要“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沈重的代價”,也要“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
根據中央安排,7月12日至16日,8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8省區。此次環保督察重點是了解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等情況。
據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介紹,2016年第一批環境保護督察期間,8個督察組共與195位省級領導、136位省級有關部門和地市黨政主要負責同誌進行個別談話,走訪部門和單位155個,調閱各類資料2.3萬余份,對84個市(州、盟)開展下沈督察或補充督察,現場抽查各類點位1500多個,制作筆錄1680余份,梳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100個。
“督察進駐期間,國務院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微信群,采取‘三天一調度、五天一匯總’等措施加強督察協調調度,較好地掌握各督察組工作進展,為各督察組平衡、平穩開展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劉長根說。
統計數據顯示,8個督察組及相關工作人員共計190余人,帶動地方投入查處整改工作人員近4萬人。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種各樣的督察較多,不僅中央層面有,省級層面也有。層層督察,壓力層層向下傳導。對於2016年第一批環境保護督察,地方政府官員和百姓怎麽看?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認為,“在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江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問診把脈、評卷打分,開出環保‘診斷書’,十分及時、非常對癥。”
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說:“誠懇接受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不講條件、不講理由、不折不扣地抓好督察反饋意見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表示:“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反饋意見,自治區黨委、政府主動認領,照單全收。”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也表示:“用好督察成果,做到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
本報記者從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了解到,督察進駐後期,各督察組均收到群眾來電來信表示感謝。江蘇一些群眾表示,有關舉報問題得到迅速整改,但擔心進駐結束後汙染反彈,希望督察組能夠常駐江蘇。內蒙古許多群眾來電感謝督察組,包頭巿一名退休工人還專門寫詩對督察組工作進行點贊。
此間有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督察組的督察對象、督察內容對於地方汙染防治均具有導向性。在下一步的督察中,督察內容也應根據地方特色有所側重。這位專家舉例說,如對於一些大中城市,近年來機動車汙染日益嚴重,已成為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督察組在加強對傳統汙染物防治督察的同時,也應加大對機動車汙染防治的督察。
“一旦所有的省區都有大問題,都難以整改,不僅各省區就要反省,國家層面特別是發改委、環保部也要反思改革的戰略部署是否適度,是否接地氣,是否與發展階段相適應,部門之間追求的目標是否協同共進,然後對改革與建設方法和措施進行調整。”常紀文對本報記者表示,“用現在的要求和理念,督過去發展中帶來的歷史問題是對的。但需要一定的耐心。”
根據安排,從2016年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對全國各省區市全部督察一遍。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也將在近日啟動。
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八省份分組情況
環保督察人員在觀察企業排汙情況。攝影/章軻
環境保護督察重點是了解各地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攝影/章軻
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情況反饋會。攝影/章軻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從奧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
“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並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投資界“醫藥一哥”匯添富周睿近日在BIO4P,2016精準醫療創新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本期基因濤略梳理了目前A股上市公司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30多家公司,發現參股或並購是上市公司布局精準醫療的主要方式,切入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且因精準醫療行業本身仍處於發展初期,並不能短期內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經過兩年熱度期,精準醫療的故事紅利已近第一階段的尾聲,未來兩三年,精準醫療領域將進入並購高發期。
上市公司布局尚未成體系
美國精準醫學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一脈相承。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為精準醫療以及基因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2011年以來,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商業化之路的展開,基因產業走上發展之路。但這個行業確實年輕,以至於行業龍頭公司華大基因也才在一年前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等待證監會的上市審核。而2010年成立的貝瑞和康,今年8月也借殼天興儀表等待審核,以彎道超車的速度和華大基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無疑,未來兩三年內將有更多公司把登陸資本市場提上議程,而傳統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在精準醫療方向布局。第一財經記者粗略統計,A股至少有30多家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上市公司,布局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如測序儀研發及耗材,全自動POCT分子診斷領域、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等。基因測序服務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耳聾基因檢測等,而最熱門的領域莫過於針對腫瘤診斷、治療的液體活檢和細胞免疫療法。
周睿表示,精準醫療概念較新,純粹的精準醫療公司大部分在商業模式探索階段,美國也是一樣,基於二代測序在腫瘤診斷、預防的公司,還只是在某一具體方向做精做透,沒有成體系。
從上市公司具體操作來看,大部分公司在精準布局集中在基因測序服務以及細胞治療上,測序儀研發相對較少。從時間來看,多數公司布局在2015年到2016年涉足精準醫療,距離收獲期尚遠。
在測序儀研發方面,紫鑫藥業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研發國產測序儀,但目前尚未量產。共進股份也在2016年1月宣布,和上海小海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半導體高通量測序儀,共進股份持有小海龜科技15%的股份。另外,山東海化在生物芯片研制銷售方面設立了控股子公司。
在基因大數據方面,榮之聯依托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榮之聯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
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達安基因在2012年1月和和美國生產測序儀的公司Life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的中國區全資子公司英濰捷合作成立立菲達安診斷公司,進行基因測序平臺推廣。迪安診斷也於2014年5月建立一代、二代基因測序平臺,當然未來是否能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有更多發展,也依賴於腫瘤液體活檢技術提高以及測序成本降低等因素。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增資入股創業公司的方式切入精準醫療,北陸藥業2014年8月21日公告稱,公司擬向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增資3000萬元,認購其增資後20%的股權,世和基因主要從事開發、運營、銷售與癌癥用藥有關的基因檢測技術服務。
2014年3月,千山藥機擬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增資擴股完成後,占宏灝基因52.57%的股權。2015年8月,廣生堂稱擬和北京博奧醫學檢驗所合資成立“福建博奧醫學檢驗所”,廣生堂占49%股份,新公司圍繞先天性耳聾、癌癥兩項檢測開展工作 。2015年9月,湯臣倍健稱,將投資8760萬元入股上海凡迪,獲取逾19%股權;同時,湯臣倍健擔任有限合夥人的廣發信德健康基金持有上海凡迪增資完成後的7%股權。上海凡迪擁有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資質,主要業務是推廣無創產前胎兒DNA檢測和“單基因遺傳病”,以及個體化用藥等基因檢測。
也有一些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精準醫療的標的。2015年5月7日,麗珠集團公告稱擬出資1000萬美元認購從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的美國CYNVENIO公司的B輪優先股,將持有其18.03%股權。2016年3月,西隴科學公告,公司境外孫公司Xi Long USA擬以自有資金2256.47萬美元投資Fulgent Therapeutics LLC,獲得其15%的股權。Fulgent公司是美國CLIA及CAP認證的臨床分子診斷標準化基因檢測服務機構。
第一階段故事紅利已到尾聲
上市公司可講的故事和精準醫療領域的賽道密切相關,圍繞腫瘤開展預防、診斷以及治療是市場蛋糕中最大的一塊,而細胞治療成為繼傳統藥物、生物制劑之後的新支柱,很多上市公司也講起了細胞治療的故事。
安科生物公告稱,與CAR-T細胞治療領軍企業博生吉聯手,致力於CAR-T實體腫瘤臨床突破,並探索細胞免疫治療的產業化,主要業務在環保領域的開能環保也在2014年投資設立原能細胞,並稱,原能在國內建立多個合作醫院平臺,積累了DC-CIK,NKT,CART,CRISPR-Cas,iPSC,mAb等技術和資源。
2015 年7月,恒瑞醫藥(600276)江蘇恒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源正細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恒瑞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細胞治療方向主營免疫治療產品開發,資金主要投向MASCT、PD-1 和實體瘤TCRT。冠昊生物與北京大學合作成立北昊幹細胞研究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靶向T細胞治療腫瘤。佐力藥業全資孫公司佐力創新醫療擬投資人民幣8910萬元增資科濟生物,本次增資後,佐力創新醫療持有科濟生物7.85%的股權,科濟生物是實體瘤CAR-T細胞治療的企業。
2015年被稱為精準醫療元年,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紅利效應很快傳導到A股,加上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股市的牛市效應,精準醫療概念在資本市場廣受追捧。
但是隨著2015中期中國股市節奏的轉換,精準醫療相關概念股也有所回調。2016年,精準醫療概念在市場中表現稍弱,相關概念股一直處於震蕩區間。2016年5月,受到魏則西事件的影響,免疫治療概念在市場中受挫。A股市場受沖擊最多的莫過於中源協和(600645.SH),公司曾公告稱擬定增募資15億元收購從事細胞免疫技術治療的“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隨後,衛計委也召開緊急會議明確,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
目前,市場從細胞免疫治療的風波里逐漸恢複,但是從精準醫療行業自身發展趨勢來看,從上遊的儀器、耗材到下遊的檢測服務的應用被幾百家公司占據,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多數公司拿到天使或A輪融資,或已經實現和上市公司的鏈接,受資本追捧,一級市場項目估值普遍較高,但是測序成本仍待降低,以腫瘤基因檢測等相關技術靈敏度仍需提升,市場還要科普、開拓,精準醫療領域第二階段的故事需要一些新的熱點。
周睿認為,精準醫療是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的系統,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知道這是一個方向,嘗試從產業鏈的接入口找到自己的切入口,針對腫瘤的企業嘗試布局液體活檢,心血管藥物的企業入股藥敏芯片的公司等。大家只是在一些點上突破,還沒有形成集團化運作。“很期盼華大、貝瑞等擬上市公司有所突破。”周睿說。
一直關註精準醫療一級市場投資的松禾創新投資總監王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精準醫療發展未來的想象的空間較大,早已不單局限在檢測,診斷,治療領域當中,還涉及到藥物研發,保險,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當中。比如,很多保險機構的上市公司也在布局精準醫療,未來可以通過精準醫療結合商業保險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而不只是把基因檢測作為禮品送給客戶而已。
2017年春運開始收尾,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7春節假期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運送旅客984萬人次,航班準點率提升。鐵路返程客流持續高位運行,2月13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980萬人次,同比增長9.8%。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拿到的數據顯示,2月12日,春運第三十一天,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8253.2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91%。其中鐵路發送旅客1010.1萬人次,增長9.9%;道路發送旅客6987萬人次,增長1.68%;水路發送旅客106.12萬人次,增長15.56%;民航發送旅客149.99萬人次,增長9.48%。
1月12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公交集團51路駕駛員郭秀梅在擦拭車窗。攝影/章軻
民航局數據顯示,2017春節假期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同比增長11.9%;運送旅客984萬人次,同比增長15.1%;提供座位數1283萬個,平均客座率83%。除夕(1月27日)和大年初一(1月28日)是旅客運輸最低谷,正月初二至初五(1月29日—2月1日)旅客運輸量逐步攀升,初六(2月2日)開始進入旅客返程高峰。
根據飛常準數據統計,節日期間,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中國國際航空實際到港航班量分列前三。春節期間全國平均航班正常率85.6%,同比提高3.1%。春秋航空以94.10%準點率、吉祥航空以93.85%準點率、中國國際航空以92.14%準點率拿下準點率前三。
隨著航班量的增加及性價比提高,越來越多人熱衷春節出門過年。春節大數據顯示,2017年境內出行熱門航線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西雙版納嘎灑飛昆明長水,深圳寶安往返上海虹橋,北京往返四川成都。
境外出行也以短途為主,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日本大阪等亞洲城市,其中選擇出境的國內機場主要是上海浦東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假期國際(港、澳、臺)航線中,上海浦東飛往中國香港、日本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最多,實際執飛香港航班量為210架次,飛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量為144架次。
從全國千萬級機場出港情況來看,相比去年同期,2017年出港準點率有所提升,延誤時長也有所改善。其中,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出港準點率最高,達到91.97%,廈門高崎機場的準點率最低,僅為60.47%。
延誤方面,大連國際機場起飛平均延誤時長12分鐘,延誤時間最短,同時也是延誤情況改善進步最大的機場(去年同期延誤時長高達63分鐘),其次是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延誤時間最長的海口美蘭機場,起飛平均延誤時長達到39.77分鐘。南方熱門旅遊目的城市機場成為延誤的重災區。
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連日來,全國鐵路返程客流持續高位運行,2月13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980萬人次,同比增長9.8%。
2月12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10.1萬人次,同比增加91萬人次,增長9.9%,運輸安全平穩有序。其中,上海鐵路局發送旅客180.4萬人次,同比增加12.6萬人次,增長7.5%;廣鐵集團發送旅客123.5萬人次,同比增加13.4萬人次,增長12.2%;成都鐵路局發送旅客93.9萬人次,同比增加7.7萬人次,增長9%;南昌鐵路局發送旅客89.8萬人次,同比增加11萬人次,增長13.9%;武漢鐵路局發送旅客77.7萬人次,同比增加5.3萬人次,增長7.3%。
中國鐵路總公司介紹,為應對持續客流高峰,鐵路部門增加運力方便旅客出行。2月13日,全國鐵路預計增開旅客列車840列,其中,跨鐵路局中長途旅客列車465列,鐵路局管內旅客列車375列。沈陽鐵路局增開長春至北京、沈陽至齊齊哈爾、烏蘭浩特至北京等熱門方向的旅客列車16列;西安鐵路局增開宣漢至上海、廣州方向務工專列,方便陜南外出務工旅客出行;南昌鐵路局增開南昌至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始發旅客列車27列;成都鐵路局增開去往北京、上海、廣州、福州等方向旅客列車59列。
鐵路部門提示廣大旅客,返程客流保持高位運行,已成功預訂但尚未取票的旅客,請盡量提前辦理取票手續,以免在取票高峰時因取票不及時而耽誤行程。春運期間,鐵路車站和列車加強了實名制車票查驗工作,請廣大旅客妥善保管好車票,在進站、乘車時保證票、證、人信息的一致性,以免影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