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千奇百怪,好的名稱容易上口,產品因此多賣幾件,股票rating可能高一些,基金青眼加多一加。搞笑名稱則貽笑大方。
■昨日問題,全球上市公司,有無名為White Elephant的,答案是沒有。上市公司英文名稱第1個字是White的,有逾150家,有White Horse、White Lion、White Tiger,就是沒有White Elephant。
在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不是好東西。早年,本港水荒,港府在青山興建海水化淡廠,最後證明海水化淡成本高,擱置不用,但仍要人管理保養,經常開支不菲,這就是 White Elephant。沒有上市公司用White Elephant做公司名,非常合理,正如無人將自己公司名稱為「区佬公司」。(在泰國,白象是罕有大笨象。泰皇對有功人士頒贈勳銜,有「白象」勳章,屬 極高榮譽。盤谷銀行董事長陳有漢(662亞洲金融主席陳有慶胞弟),就曾在78年獲頒「三等白象勳章」,83年獲頒「一等白象大綬勳章」。)
■有公司名稱為Hilarious,屬於搞笑。此字解作狂歡、滑稽。如屬馬 戲團、遊樂場公司,倒也貼切。它是新鴻基公司(086)旗下主要附屬公司之一,尚幸並非上市公司,全名為Hilarious(Nominees)Ltd, 主要業務是「控股投資」(見年報P.118)。由於屬於金融機構成員,名稱始終有欠莊重。
1家現無掛牌,在84年前後上市的電子公司,當年招股章程主要附屬公司中,有1家名為「六嬸」的,若然再有「三姑」、「八婆」,則熱鬧多了。
輸到「啪喇霹靂」
■上市公司名稱最奇形怪狀的,可以隨便由創業板找出幾家。「霹靂啪 喇」(Billybala)控股(8117),01年底招股上市,當時主席是鄭裕彤兒子鄭家成,業務是銷售電子遊戲機,公司名稱勉強貼切。當年招股價 0.30元,5合1折合1.50元,現價0.39元,原始股東輸到「啪喇霹靂」。現已換殼,改名「中國宏達」,似樣得多。
「36.Com」(8036,已易主及改名「流動廣告」)原本寓意「三三不 盡、六六無窮」,或者「六六大順」。00年7月以0.36元招股,兩年後20併1,即折合7.20元招股,現時停牌,停牌前股價2仙,下瀉99.72%。 「三十六」的意思原來是「三十六覑,走為上覑」。
■公司名稱改得不好,易有「花名」。胡應湘兄弟胡應濱,七八十年代擁有上市 公司「大寶地產」,英文名稱Trafalgar Housing,本屬高檔(倫敦有蒲區Trafalgar Square,當年英國上市地產公司有Trafalgar Housing),曾有基金經理「慕名」買入,但讀音似「大煲」。83年,公司出現財困,《信報》曹仁超老兄大作寫了幾句「大煲」又名「Big Pot」,即時接獲大寶律師信,最後沒有下文。
大寶再無上市,當年「092」的電腦代號,由冠軍科技使用。冠軍92年8月 掛牌,至93年12月,16個月內憑中文傳呼機打出名堂,股價由3.10元升上21.75元(經調整),升幅6倍,在當時科技股中,表現即使不是「冠軍」 也可能已入三甲。只是當年高價至今跌至1.20元,跌幅高達94%,「冠軍」名實不再相符。
搞笑的新上市-亞洲木薯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98 由於業務同味丹類似,因此我想細閱其招股章程,看看有沒有味丹業績的提示味丹就看不到了,反而看見證監會玩世不恭的態度亞洲木薯的總股數3億股,出售7500萬股,但當中90%配售比機構,只有10%售予公眾,一開始就處於貨源歸邊的狀態,根本沒有任何公眾持股量可 言,幾乎可以肯定它上市後的價格走向是隨心所慾的,另外其招股價最低1.02同最高2.04相差100%,簡直聞所未聞,亦代表多出的100%完全是冇特 別用途的(地上執到寶,問天問地囉唔到)公司的生意是買賣木薯,而本身不種木薯,即係批發商,其利潤可以想像不過其招股章程不斷強調再生能源政策,酒精的用途,泰國的木薯產量,木薯的用途等,但是....這公司既不種木薯,又不整酒精,連木薯磨粉都不會,說所有野都是同自己冇關的事既然業務同味丹類似,當然可以類比: 亞洲木薯 味丹倉庫大小(平方米) 少於27000 多於50000運輸 租船 自有車隊船隊碼頭 木薯量 年經手50-80萬噸 年加工30-40萬噸 廠區面積(平方米) 打算買入48萬 已經超過200萬07年營運數字 營業額8億 買貨成本20億 員工數 68人 4000人固定資產 1800萬 16億公司的有形資產合計為8000萬,出售公司的25%集資7650萬-1.53億,市值3.06-6.12億,這就是只有個位數毛利率的生意的出價了味丹的規模是它的25倍,市值僅6億先不管這些,亞洲木薯有幾個有趣的特點,舉少少例: 06 07 08 08年5個月存貨(億) 1.57 1.41 0.59 0.54應付賬款 0.87 0.47 0.13 0.15現金流 0.12 0.07 0.13 n/a利息支出 0.15 0.15 0.15 0.06純利 0.15 0.34 1.01 0.05融資現金流 0.75 0.08 -1.83 -0.59流動資產 3.18 3.42 1.89 1.69現金 0.24 0.55 0.45 0.09公司年年賺錢,但存貨賬款卻都顯示公司正在縮水,利息支出龐大,余下的些微現金會立即食清光,不知是誰抽資,其中現金流出令人側目,那人發達了,但公司卻有即時破產的危險同三林的背景一樣,都是上市救亡的,不過三林出價較低,而佢出天價咁解無論盈利定財政,都不應具有上市資格,能夠比佢上市,證監會果神人也味皇吟曰:"我食的東西是香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臭的,他食的東西是臭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香的"
investor的所言盈警股搞笑篇
今日街上沒有人派經濟一週,我多麼失落,然後立馬回去上網看看有甚麼笑話。點知今日佢講盈喜股,但是自己卻是不夠會計知識,誰不知就變成笑話,先自己答自己問題 (1) A新股是哪一隻?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3545 根據我分析後,盈警新股A有以下特徵: 1. 根據招股書的回顧,該公司收入由2007年的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09年的4億元,年複合增長接近100%,股東應佔溢利亦由同期的2,100萬元增至8,000萬元。 2. 以這隻半新股為例,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之間的收入和盈利,都是呈倍數增長,試想,這盤生意這麼好做,應該很快有競爭者來搶生意。但這三年內,增長如此平穩,絲毫看不出有同行欲攤薄其盈利的跡象。 3. 回顧該公司的現金流量表,在收入和利潤呈現倍增的情況下,其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淨額,竟有兩年為負數,2009年更為負3,000萬元。年終的銀行結餘及現金,由2007年的250萬元增長至2009年的1,200萬元。 4. 一間年生意額達到4億元的公司,至2009年底這三年間,也只有1,200萬元現金結餘。 5. 資產負債表上的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帳面價值僅4,200萬元,但到了09年,就忽然變成1.4億元。 6. 07至09年公司的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3,000萬元,7,000萬元及1億元。
其實經翻查多本招股書,查找呢隻新股唔難,因為高營業額和盈利增長的股票其實很少,實際上經我約略計算,它把數字所謂調整,只是把數字除2就算。請參看盈警公告及會計師報告。另外,亦可參看下面的tag。 (2) 有甚麼不對? 雖然他說的東西都有些合理的地方,但我就不多談了,只列出有問題的地方,留給有知識的讀者在壇內找出答案吧。 1. 試想,這盤生意這麼好做,應該很快有競爭者來搶生意。但這三年內,增長如此平穩,絲毫看不出有同行欲攤薄其盈利的跡象。 (提示: 問題著眼點是否在此? 如果生意額是大了,低利潤並且還在下降快於營業額的話,你會不會搶生意?) 2. 但是由於實際上只做了1,000萬元的生意,故現金流只有1,000萬元,而剩下的1,000萬元款項只能計入貿易及應收賬款。造成了A公司的貿易及應收賬款劇增。以半新股A的帳目為例,於2007年應收賬款只有4,500萬元,但到了2009年,就增加至1.9億元。2009年來說,相對4億元的收入,其有將近一半的帳款都未收回。 (提示: 如果營業額大幅增加的話,那這樣的應收款是否正常,收款有沒有逾期呢? 如上面那項你答是的話,這才算是收款惡劣。自己看看2010年的年報吧。才想想自己正不正確。) 3. 一味做大應收賬款的數字,帳面上一定不好看。故還可以用固定資產來消化這些虛假利潤。即該公司可對外聲稱,動用了利潤來購買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再找專業人士做估值,誇大其帳面數值。 (提示: 自己睇番呢間公司有沒有重估過。我都懶得答。) 4. 第一種是購買原材料回來,然後誇大原材料的帳面價值來填補收入與現金流之間的差額。 第二種是虛減成本。由於損益表中,只記錄已經售出的產品成本。故公司可以將已售出產品的成本報少數,拉高毛利,並將虛報的這部份數字「撥」去未售出的製成品存貨中。 由於製成品的存貨價值只計入資產負債表而不計入損益表。故在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價值偏高,而損益表中的毛利亦亮麗。據該財務總監表示,這個虛減成本的方法,核數師難以察覺。因為他們的專業乃核數,而上市公司才是製造該產品的專家。當公司提供一條計算成本的公式時,只要不是太過分離譜,核數師無法挑戰公司,就會給了某些公司做假的空間。 (思考方向: 1. 是否只要高估存貨就得? 如果存貨高估,售出的價值就會高,毛利就不會好看,所以前面他也不敢說它毛利率好,只敢說它營業額增加。但正如我第1個提示所稱,如果毛利率持續跌,營業額的增長慢過跌的速度,有沒有作用。無論是購買原材料,還是在製成品期間多計員工工資下功夫,都是一樣有問題。 2. 虛減存貨雖會使盈利大增,也會使存貨偏高,也符合現金流存貨大增,導致現金流入減少的問題,但是照他所指這公司的例子來說,他的推說並不成立。 但這方法會使成品存貨偏高呢,所以可能減緩了在製品變成製成品的速度,使數字更好看。不過這財務約總監咁講,是咪想打爛飯碗?) 總而言之,這本野是開始慢慢有點水準,但是如果再好似搞些吹水稿,又請埋我睇唔起的財經公關寫文,真是為你們的未來擔憂。我仍是認為,經濟日報的智富周刊現時是做得最有水準的一本,但是為了市場,仍要放些股票貼士入去,真是有點悲哀。
大村股市的故事-如有雷同,純粹搞笑。(1)股市的開端 可以慢慢滾但是雪球大
http://xueqiu.com/7980872802/22524104地球村有個大村,大村有本雜誌叫《故事會》賣的挺火,可見大村人民還是很愛看故事的。話說大村在地球村其實歷史挺悠久的,無奈大村領導覺醒的比較晚,安穩的小日子過了很久,在出村考察了太陽村,星旗村後發覺大村落後了。受了刺激後,決心迎頭趕上。大村領導大頭頭回村後,想大干一番,遺憾的手上沒錢啊。大村有很多村有資產,可惜大都經營不善,不但拿不出什麼錢,還經常要大村合作社拿錢補貼。這時候大村合作社也沒多少錢了,過慣了看看報紙喝喝茶的日子的領導們怎麼也想不出辦法。這時候,跟村領導大頭頭一起出國考察的年輕人開始想起來,那時候去星旗村發現星旗的村企業會搞個企業份額交易所(stock exchange),就是把村企業分成很多份,然後可以賣給村民換現錢。村民買了企業的份額之後變成了村企業的小合夥人,可以拿拿分紅啥的,如果企業好了大家都搶著買份額,還能買進賣出這企業份額倒個差價。星旗村的份額交易所生意紅火,培養了很多村內500強企業,而且村政府還能收收交易稅讓大村更是眼紅,這麼好的事情為啥大村不能搞呢?於是年輕人打了報告上去,大頭頭看了以後覺得挺好,大紅筆一批,大村企業份額制改革就開始了。大量的村企把份額搞出來後就開始推銷了,年輕人覺得把這個事情搞好就可以陞官,帶頭拉了幫人開始大肆推廣村企份額。可是村民大都不買賬,自己就在這破村企上班,年年虧錢,買了不是傻逼嗎?除了閒錢太多,被當做政治任務完成的村企會計勉強買了點份額,份額根本就沒人要。年輕人很聰明,他想了想後明白了,大村有大村的特點,不能照搬星旗村的東西,必須結合大村的實際特點,要搞有大村特色的份額交易市場,這樣才能得到成績,自己才能陞官。。。。。。
大村股市的故事-如有雷同,純粹搞笑。(2)年輕人的智慧 可以慢慢滾但是雪球大
http://xueqiu.com/7980872802/22524698年輕人想起了大村村民大部分都很窮,星旗村搞來的大道理也聽不明白。村借條好歹每年有個利息,還有人買。村企份額這種東西太新鮮,太抽象。年輕人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決定用大村人最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故事來好好包裝這個村企份額。年輕人跑到大頭頭家裡商量這個事情。 年輕人:大頭頭,您也知道村民挺窮,咱的村企又不賺錢,常理來說卻是沒人要。話還沒說完,大頭頭急了:你這不是廢話嗎?除了我大舅子(存企會計)個傻逼為了保個位子,誰來買這個廢紙呢?年輕人微微一笑,回答道:大頭頭,這個其實不難。我看了星旗村很多村企一開始小小的規模,也不一定賺錢,但是他們這幫洋崽子(大村村大員都鄙視外村人)比我們還會吹牛,只要把這個存企說的前景遠大,未來前景一片光明,說不準就有人相信啊。你看他們的村借條死的就那麼點利息,但如果村企將來發展好了,怎麼是那麼點破利息能比的呢?再說了,大頭頭您想想,咱村民都沒錢,但是誰不想發財?咱的村企份額要麼不弄,。弄了就得有您大頭頭的氣魄,咱也驚天地泣鬼神一把,把這事徹底搞大!大頭頭一驚,打量著年輕人,那你說說咋搞?年輕人說咱得像樣板戲一樣的樹幾個典型,好好的把這些村企的未來描述成精彩的故事,然後大頭頭您帶個頭,買點村企份額,當然您不用出錢,讓您的大舅子會計做個帳,意思意思,主要是大夥都相信領導,您給帶個頭。然後那麼多村企都賣份額肯定不行,先找個8家最大的集中優勢兵力嘛,靚妞先嫁。最後得找全村有錢的山寨街道和下海街道,辦個大大的集中宣傳,把各種動人的故事都講了一遍,再鼓動各地的小頭頭們買進份額。這些故事越傳越離奇,在大小頭頭們的帶動下,還真賣出了一部分的份額。村企拿到了錢,大頭頭的大舅子會計也拿到了錢,馬上神采煥發,這真他娘的好,發借條還得給利息,這狗娘養的份額就像個白條,啥都沒有就講講故事直接就換來了錢。大舅子會計激動的像發情的狗,衝到大頭頭家裡匯報:大頭頭啊,這個白條,哦,不不份額實在太好了。咱一下子發了,大頭頭一聽,啥? 就這破玩意你現在已經發了?大舅子回家以後,大頭頭一夜不眠,夢裡都是錢,原來講講故事就能換錢,原來不用給利息不用還錢就能從自覺自願的村民手裡拿錢,他夢見自己躺在錢堆裡,外村的美女一排排陪他躺著數錢,大頭頭高興的手舞足蹈一不當心從床上掉了下來,夢醒了過來。他奶奶的,一定要搞大。。。等老子有錢了,在星旗村村長面前好好顯擺顯擺。哈哈哈哈,大頭頭又進入了美夢,夢裡面都是錢。。。。。。。。。。。。。。。 待續
【讀詩】社會在搞笑詩歌的時候,說明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04

余秀華在臥室里翻看以前的詩歌(1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圖)
社會在搞笑詩歌的時候,說明什麽呢?說明大眾的欣賞水平高了,覺得梨花體、烏青體呀,把詩歌寫成這樣怎麽能叫詩歌呢?
當他們自認為知道如何判斷詩歌,正好來了一個余秀華,他們認可余秀華,他們發動起來推廣余秀華,實際上是這樣的一些人推廣余秀華。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詩歌草根時代和余秀華的草根性。
李少君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詩歌的朋友,他在主編《天涯》雜誌時,跟朋友一路開車在江蘇浙江地閑逛,很多草根詩人,從楊鍵、江非到後來的雷平陽,都是這期間遇上的。他給這些工農底層的詩人開研討會,隆重地大篇幅推出作品,篇幅都不小於現在的余秀華。
李少君也把余秀華歸入“草根”詩人之列,不想遭到不理解的人的批評。李少君仍堅持他的判斷,中國現代詩歌經過向西方學習一百年來發生了一個轉折,即從自上而下的啟蒙,到自下而上的生命噴薄。正如中國電影在1990年代的低谷時期大規模建設院線一樣,文化高速公路的詩歌基礎建設也準備好了——網絡時代的傳播方式,而余秀華,就是一個臨界點。
以下為李少君自述:
詩人是精神貴族,何來草根?
余秀華是第一次在《詩刊》上發表詩歌,她以前在別的雜誌上發表過一些,但在《詩刊》上的發表,是她被熱議的主要起因。
《詩刊》2014年9月的下半月刊,一共九首詩。配上她自己的創作談,加上劉年的一個推薦,“雙子星座”欄目主要是推年輕詩人的,前面有她的照片簡介,有六頁。發了以後當然是在一個圈里面還是引起了註意,因為當時劉年寫的這個評論比較激動,讓人比較註意這組詩,應該說看過的都還是有些印象,有些反應還比較激動。
余秀華的詩歌,還是情感的沖擊力特別強,因為我覺得她的感情比一般人要強烈,與她本身外在條件受制有關,很多積壓的情緒化為一種感情噴發出來了。再一個可能就是這種反差引起大家關註,很多人開始讀時不以為然,但讀了之後很激動。我碰到過好幾個人跟我這麽說,他們就是讀了激動。
我寫過一篇文章給《新京報》,實際上是非常客觀公正的一個視角,重點從余秀華看當代詩歌的“草根性”。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很不高興就批評我,說詩人本來就是精神貴族,何來草根?他說誰規定詩歌誰來寫誰不能寫,整個就把我批了一頓。我覺得這個人應該是詩歌圈外的,對詩歌界的情況本身不熟悉。
最早有一年是2003年,我當時做《天涯》雜誌的主編,當時和一幫詩人,就是杭州的潘維他們搞了一部車,我們就開著車從杭州到蘇州,一路上隨便轉一轉,就不斷地碰到一些詩人,有的詩人甚至在村里面的,有的詩人可能就是一個縣城里面一個普通的小學老師什麽的,當時很奇怪的就是這些人我完全沒聽說過,見面就送上詩稿,那個時候詩稿都是打印的。
我看到這些詩嚇我一跳,我說這個詩寫得蠻好的。最後見到了楊鍵、江非,他們當時已有一定詩名,生活很清貧,但詩歌別開生面。楊鍵當時是一個下崗工人。江非當時的身份就是一個農民,是農村戶口,在務農。
我們以前認為詩歌、詩人都是高高在上,像早期的詩人北島、芒克這樣的;但突然發現這樣一批詩人,寫得這麽好,身份卻不符合我們對詩人的想象。當時我就感覺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我們到常熟後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我當時就比較沖動,想到一個詞,就叫“草根性”。江浙這一代當時鄉鎮企業比較發達,鄉鎮企業認同草根,我就用“草根性”命名這樣一種詩歌,從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帶著本土的、地方性的經驗,而且很有個人的那種特性的詩歌。
以前的詩歌傳統是從上而下的,詩人要啟蒙大眾,朦朧詩實際上也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你看一批高幹子弟,比較早的接受到西方現代文學,現在過程反過來了,是自下而上的。
我本身也一直在編詩歌,就有意識的推一些類似這種情況的寫的特別好的詩歌。當時在底層或者基層的這些詩人中,有一個叫雷平陽,雷平陽一次性給了我二十多首詩歌,當時我就在《天涯》給他發了,我接著開了一個關於雷平陽、潘維的研討會,研討會爭論很激烈,《羊城晚報》用了八個版來討論雷平陽的詩歌,雷平陽就開始廣受關註。余光中當時都寫了短文章,臧棣、我,也包括徐敬亞都參加了討論。後來陸續有了鄭小瓊、謝湘南這樣的“打工詩歌”。
雷平陽最早是縣里面的一個寫材料的,後來跑到昆明一個建築報當記者,慢慢寫了一些東西之後,調到《滇池》雜誌,我印象中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正準備往《滇池》調。研討會對他影響特別大,當時《詩刊》下半刊用了十個版轉發有關討論,不比余秀華的規模小。

余秀華在電腦上查看自己博客上的網友評論(1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圖)
當代詩歌需要余秀華嗎?
我認為,自新世紀以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當代詩歌借助網絡及BBS、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和新媒體的力量,進入了一個全民寫詩的時代,也就是一個詩歌的“草根性”時代,人人都可自由地表達,任性地寫詩,用一句話來說,是“天賦詩權,草根發聲”。
實際上像“去睡你”這首詩,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女性寫的,很可能這個女性會身敗名裂,但是余秀華那麽寫就變成一個精神的象征了。總之,余秀華這個現象是不可複制的,有一種橫空出世的感覺。
這個現象起碼有一個好處,當代詩歌第一次相當廣泛地被肯定,前面有幾次詩人和詩歌在網絡上都是被惡搞,被調侃,這次基本上還是褒多於貶。也可以說是當代詩歌終於被當代接受了。
1980年代,整個社會有一種精神的需求吧,有點像物質一樣,從一個極度匱乏到一個強烈需求,所以很多東西被拔高。當時的詩人是從上而下的一個啟蒙,像北島、芒克,他們身份本身也是工人,但他們實際上跟現在的工人、農民還真不一樣,他們都是高幹高知子弟出身。而且他們底子也不一樣,他們小時候都是在北京受到教育的,實際上那是一個跟五四時期差不多的草創階段,實際上帶一種身份的光環。北島他們作為一個詩人出現在大眾面前,顯得很高,大家都是對他仰望的。包括到了1980年代的第三代詩人,還是主要在學校里面。
1990年代突然進了一個物質化洶湧的一個時代,詩歌一下被邊緣化,大家就把詩歌這個事情忘記了,從精神需求突然轉到了物質需求。
1980年代,啟蒙時代只有精神的自我,沒有物質的自我;1990年代只有物質的自我,沒有精神的自我。可能現在到了一個新的時期,物質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兩者都需要的時候。
社會在搞笑詩歌的時候,說明什麽呢?說明大眾的欣賞水平高了,覺得梨花體、烏青體呀,把詩歌寫成這樣怎麽能叫詩歌呢?尤其經過在教育普及之後,人們文化素質和各方面的水平都提高了,他們自認為知道如何判斷詩歌,正好來了一個余秀華,他們認可余秀華,他們發動起來推廣余秀華,實際上是這樣的一些人推廣余秀華。
今天的精神需求和1980年代的精神需求不一樣了,就相當於詩歌這個市場開始有了。我拿電影來做比較,有一段時間大家不去看電影,是因為受制當時各種原因,就是大家的追求轉向了物質追求,看不看電影無所謂。就在大家不註意的時候,在低潮的時候,把電影院線建立了,相當於高速公路建立了,可以跑車了,開始填充電影產品了,詩歌也是這個情況。
畢竟教育在普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相對好的教育人越來越多。他們閱讀水平和各方面平均水平還是提高了一些,這些人慢慢成長起來之後,他們自認為對詩歌也有自己的判斷力和發言權,他們有自己的標準。這一次,他們找到了余秀華,他們認為這個詩是不錯的。所以在詩歌邊緣化的時候,表面上大家遠離了詩歌,但是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上,隨著教育普及,社會普遍文化素養提高,詩歌這個基礎擴大了。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臺灣吧」挑戰敏感二二八 蔡英文也推薦 這群90後搞笑講古 五百萬人次按讚
| | 新媒體公司「臺灣吧」以動畫影片推廣台灣歷史,已經突破五百萬點閱率,成為新世代最夯的話題之一。除了敏感的歷史議題,幾位年輕的創辦人,要持續在各個領域說自己的故事,打造台灣品牌。 撰文‧何欣潔 「超級民主的臺灣騙你的啦」、「震驚全世界、網路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二十八個你二十八歲前應該要知道der二二八事件」,看完這些標題,不常使用網路的人可能會皺起眉頭問:「這是什麼玩意兒?」但在善於使用網路的年輕世代中,由新媒體公司「臺灣吧」所推出的這些幽默、輕快又能傳遞歷史知識的影片,全站突破五百萬點閱率,讓沉悶的台灣歷史,成為新世代最夯的話題之一。 「臺灣吧」由四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謝政豪、張佳家、林辰、蕭宇辰共同創辦,由謝政豪(DJ Hauer)負責音樂剪輯、張佳家做動畫繪製,擔任高中歷史老師的蕭宇辰撰寫腳本,再由林辰(Buchi)輕快又清楚地念出口白。影片設定在一家名為「臺灣吧」的虛擬酒吧中,「講古」台灣歷史,每集七至八分鐘。 以台灣史出發 年輕人超愛明快流利的風格,不但成為高中歷史老師上課的熱門教材,甚至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大力推薦,在臉書上呼籲粉絲們,「趁著清明假期,來看支風格輕鬆、內容卻值得省思的影片。」並稱讚他們勇敢面對困難的歷史詮釋工作。公司成立三個月內,周邊商品銷售額就高達二五○萬元,如今已經損益兩平,開始獲利。 「對我而言,臺灣吧最重要的精神,其實是『自學』。」謝政豪一坐下來,便鄭重澄清:「請不要說我們是動畫公司或製作公司,我們是一家自產內容的新媒體公司。」謝政豪從小自學音樂,上網看國外影片吸取新知;歷史系出身的張佳家也靠自學成為動畫師,後來才到英國進修藝術課程。幾位創辦人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成長,卻勇於走上陌生道路探求新知,也希望「臺灣吧」能成為台灣學生習得新知的新窗口。 謝政豪在台大農推系就讀期間,就曾參與PROJECT 10團隊,連五月天都找他們拍MV,在畢業前夕製作影片,以跑車、街舞、籃球、俊男美女的元素拼貼台大生活,十分吸睛;雖然引來部分學生吐槽「台大學生哪會開跑車上學」,但影片技術,已展現出超越學生水準的製作實力。 這幾位有能力的年輕人,原不乏在國外就業、定居的打算;但在一四年三月學運之後,謝政豪看出,「歷史有市場,是台灣社會需要、也想要的主題。」找上長年合作的夥伴張佳家,與對教育抱有想像的蕭宇辰,再透過網路找到善於製作議題影片的林辰,在一四年底創業。第一波影片以台灣本土歷史為主題,擊中台灣年輕人抗拒中國史觀、亟欲追問自身歷史的心情,果然一炮而紅。 但在二二八前夕,臺灣吧推出「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二二八事件」,卻引起部分網友強力批評,認為他們以KMT─ROC(國民黨─中華民國)史觀來詮釋二二八,淡化國民黨的屠殺色彩,甚至連元凶蔣介石的名字都沒有提及。積極參與洪仲丘案的律師、網路名人沈伯洋當時甚至抨擊,「如果不是掛著臺灣吧,如果不是最後提到所謂巨大二二八,我還以為是國民黨新來的前導車做宣傳呢。」成功吸眼球 引發後續討論網友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臺灣吧」沒有因此亂了陣腳,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先抓住觀眾眼球、引起討論」,而非對複雜的歷史給出一槌定音的結論。「或許我們給那些完全不知道的人,一點時間或一個機會,讓他們對這些事情從『產生興趣』開始。」在二二八當天舉辦的「共生音樂節」舞台上,謝政豪對台下觀眾如是說。 臺灣吧所欲達成的目標,顯然已經達成。不但在網路上引起正反激辯,太陽花學運後成立的青年團體「臺左維新」,甚至舉辦了一場「從臺灣吧爭議談轉型正義諸問題」,讓爭議由網路虛擬空間化為實體座談,邀請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陳翠蓮來討論相關爭議。吳密察在會中分析,臺灣吧所引起的爭議,是源於它採取「全知觀點」來敘述歷史,引起不同意識形態的觀眾反對;但所有與會者仍肯定,影片確實讓更多人開始探求歷史真相。 以台灣歷史系列成功打響名號,謝政豪卻提醒,「你們的報導不要太聚焦在歷史,否則會搞錯方向。」今年六月,臺灣吧的《動畫台灣史》系列即將完結,下一部將推出什麼作品?謝政豪不願透露,僅說團隊對哲學也有濃厚興趣。正如公司的正式名稱「臺灣各種吧」,預告團隊跨足各領域的野心。 群眾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林大涵,曾協助臺灣吧擬定策略與財務建議。他認為,臺灣吧成功地實踐新媒體的價值,從吸引眼球到引發討論,「可以看得出理想性,又不會脫離現實。」林大涵認為,臺灣吧證明「不是大製作才能做出好的動畫作品」,小公司也能打出漂亮好球。 「我們的創業夢想,就是說自己的故事,做自己的品牌。」謝政豪感嘆,台灣長期擔任美國和日本的動畫代工廠,卻從未被世界記住,「臺灣吧要做燈塔,一是照亮別人,另外是告訴全球各地的台灣人才:回家吧!」從「自學」精神出發,臺灣吧正要把自身閃耀的光芒,投射給全世界。 臺灣吧 成立:2014年12月 創辦人:謝政豪(左)、 張佳家(右)、 林辰、蕭宇辰 作品:《動畫台灣史》、 《故事台北》 臺灣吧點閱率前3名影片 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https://youtu.be/UxSq7tDEAYw 鬼島現代化! 劉銘傳與蔣經國,的中間https://youtu.be/ye_VrUHSJ4E 賣台?後藤桑の如意算盤 淺談日治初期的「台灣賣卻論」https://youtu.be/eHTV_Xdrkp8 |
搞笑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數千萬人民幣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5/155224.shtml
i黑馬訊 近日,創立於2011年的娛樂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據媒體報道,投後估值為4億。
據悉,“百思不得姐”是一個主打段子、圖片、視頻等搞笑內容的娛樂社區,內容主要由用戶UGC生成,覆蓋的主要是90後、00後年輕群體,其成立至今獲得過包括天神互動的天使輪,華映資本的A、B輪共4100萬人民幣融資。據創始人透露,目前其 App 的日活已超 200 萬用戶。

娛樂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投資
文創領域新聞求報道/我有料,請聯系黑馬哥(註明事由):heimage0001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獲千萬元天使融資,分子互動如何將傳統神怪的搞笑日常“非人哉”孵化成爆款IP?|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30/160614.shtml
獲千萬元天使融資,分子互動如何將傳統神怪的搞笑日常“非人哉”孵化成爆款IP?| 每日黑馬
朱丹
正如非人哉簡介里所描述的——“就算是建國前成的精,建國之後也要與時俱進才行!
當傳說中的神仙妖怪脫離“在很久之前”開場白的介紹,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搞笑日常會產生什麽樣的化學反應?“非人哉”正在書寫答案。
非人哉是一部條漫,即適合手機閱讀的豎長圖形漫畫。作品講述的是傳說中的神仙妖怪隨著時代一起融入現代,在北京生活的搞笑日常。白龍馬化身為暖男,玉兔則成為軟妹,哪咤成為憂郁男孩,觀世音“大士”變得腹黑……非人哉的漫畫將二次元屬性賦予傳統神仙鬼怪,內容形成了天然的“反差萌”。而正如非人哉簡介里所描述的——“就算是建國前成的精,建國之後也要與時俱進才行!”

《非人哉》漫畫人物圖
自2015年8月上線以來,非人哉堅持以兩個四格的方式,按一周三發的頻次,每周一、三、五定期更新,截至目前非人哉在微博上已聚集了133萬粉絲。
而這一切背後的支撐者是一家新媒體營銷傳播公司——分子互動。
從做營銷到做條漫
分子互動成立於2012年,在今年獲得了EMC(Evolution Media Capital)的 1000萬元天使投資。據i黑馬獲悉,分子互動最早是一家專門做社交媒體營銷的公司,去年開始IP孵化業務。
當i黑馬問及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改變時,分子互動創始人徐博說,“從團隊基因上來說,我學的是創意傳播,另一位創始人徐丁是美術背景,我們希望做內容。但2012年開始創業的時候,做原創內容的大環境不是很好,因此我們先將做內容的能力做成營銷賣給客戶,讓公司運轉起來。在2015年,公司自身有了一定積累,做原創內容契機也比較成熟了。”
原生內容有多種形式,譬如輕小說、視頻、網劇、網綜等,分子互動則選擇了條漫。“我們的優勢在社交媒體上,而條漫就是為社交媒體而生的一種內容形式。輕小說、網文、視頻媒體都有自己的平臺,它們雖然都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傳播,但綁定程度和貼合度不如條漫深刻。”徐博對此解釋說到。
基於條漫對內容閱讀平臺依賴程度不高,非人哉采取全網發布的傳播方式,即以微博為核心,同時在有妖氣、快看等漫畫平臺上以非獨家授權的方式進行發布。
“少而精”的內部孵化策略
在非人哉的IP商業化上,徐博表現的很謹慎。在沒有放開商業合作的情況下,非人哉第一年實現了一百萬元的營收,主要通過非人哉圖書版稅、眾籌以及販賣周邊來獲取。
近期非人哉也將逐漸放開商業合作,還組建了動畫團隊,進行動畫方面的嘗試。對其形式,徐博表示想做三五分鐘的“泡面番”。綜合來說,泡面番與目前的非人哉條漫四格的敘事以及頻繁與粉絲見面的表達方式相吻合。
對於推出動畫的緣由,徐博認為,動畫對於IP來說的核心目的是使其熱度更高。此外,他還表示,當條漫的粉絲增長到一定量的時候,勢必會達到天花板。非人哉要趕在觸頂之前,將其他內容形態做出來。“目前我不認為非人哉觸到了天花板,但需要更多的內容形態來刺激。”
從IP商業化角度來講,徐博表示目前二維動畫屬於IP孵化的過程,盈利空間小。非人哉希望通過在動畫中進行廣告合作和商業植入實現收支平衡。此外,針對動畫制作成本高、周期長的特點,非人哉未來將通過自己解決或與外部合作的方式解決產能問題,在明年進行固定周期更新。
在IP孵化的策略上,與傳統漫畫公司“廣撒網、多捕魚”的方式不同,分子互動的戰略是爭取“少而精”。分子互動采用內部孵化IP的做法,即內部人員提供選題,團隊綜合判斷選題在世界觀上是否有想象空間,在內容上是否接地氣等,通過團隊來把關選題質量。
在推出IP的速度上,分子互動並不快。距非人哉推出一年之後,今年10月4日分子互動推出第二個IP——《1031》。以準備時間長、投入力度大的方式推出IP則意味著分子互動所要承擔的風險更高。《1031》的名稱取意為10月31日即萬聖節前夜的意思。作品講述是西方的神怪在北京生活的搞笑日常,即西方化的《非人哉》。徐博表示《1031》和《非人哉》是同一個世界觀下的IP,未來也將實現聯動。

《1031》漫畫人物圖
“與傳統漫畫公司不太一樣,我們不是一個走IP量的公司。在選題層面,我們希望它具有足夠宏大的世界觀,可以支撐起一個IP體系。”徐博說。
相比《非人哉》從0到1的進行成長,《1031》在《非人哉》的基礎上起步則更容易一些,截至目前《1031》在微博上已吸引了28萬粉絲。面對內容的成功複制難度高的問題,徐博表示分子互動通過招才納新、團隊機制探索以及人才培養等方式來來解決。對於創意和內容不穩定輸出的問題,分子互動則盡量通過公司機制和氛圍來保證作品的產出。
在版權問題上,分子互動的IP作為團隊合作的作品,版權歸公司所有。兩部作品由近20人的團隊共同完成。據悉,分子互動去年實現收入700余萬,今年實現了1000多萬的營收。
談及分子互動的發展願景,徐博表示其核心定位是一家新媒體傳播公司。從近期的發展目標來講,分子互動一方面是穩步發展營銷業務;另一方面則是推動IP業務在縱向和橫向層面不斷發展。縱向來說是深挖已推出的作品IP,譬如通過遊戲化、影視化進行變現。橫向層面是以一年1到2個速度穩步推出新IP。
黑馬檔案
所屬公司:北京分子互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所屬領域:文化娛樂
所屬地區:北京
融資狀況:獲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本文作者朱丹,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內容創業
非人哉
IP
分子互動
贊(...)
分享到:
鳩山由紀夫「個仔」是誰?(搞笑)
1 : GS(14)@2011-02-22 22:15:33答案可在此找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000403 2 : ksw(1423)@2011-02-22 22:22:48這部份內容己被隱藏,讚好或分享後即可觀看。 鳩噏二四郎
 3 : GS(14)@2011-02-22 22:33:31真是好好笑 4 : fineram(806)@2011-02-22 22:43:2424 朗 5 : GS(14)@2011-02-22 22:46:02點解會咁ga? 6 : ksw(1423)@2011-02-22 23:06:37應該是廿四不是二四, 俗語的亂噏廿四變出來的.
當場的人可能笑了  7 : GS(14)@2011-02-23 07:32:07我都笑了幾次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