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有著“北京南大門”之稱的保定對北京的感情異常複雜,一方面他們對北京的資源湧入而歡欣鼓舞,另一方面,自己培養的人才又多流向了北京,難以留人。

i黑馬 常皓靖 2月16日報道

古城保定的求變之路

保定在古代叫“幽州”,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西大街等古城特色突出的地方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保定曾是河北省省會,河北省許多的的輝煌歷史故事均和保定有關。遙想過去的保定,也曾“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

近年來,保定的發展思路卻頗為中庸,經濟被省內其他城市陸續趕超,風光不再。網上公布的2015年城市GDP數據顯示,2015年保定GDP增長6.7%,在河北省11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在全國位居第66名。保定是一座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數據顯示,2015年保定第二產業比重占到了整體的一半,第三產業成為2015年保定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保定有一些全國知名的企業,如長城汽車、晨陽水漆、樂凱膠卷、英利集團等,但這些都敵不過一個驢肉火燒在全國的知名度。

保定餐飲業發達,有驢肉火燒、白運章包子等當地特色小吃,還有各種保定老字號,保定人大多也愛吃、愛享受,人們會為了買一枝糖葫蘆而排上很久的隊。保定生活節奏很慢,老商圈裕華路晚上6點之後人流量驟減,很多公交車8點之後就停運了。

保定市民大多生活安逸,在思想上戀家,認為當公務員、進事業單位里謀個鐵飯碗才是人生正途,有一些想要出去闖蕩一番的年輕人大多去了北京和天津。保定市民對創業的認可度不高,他們大多認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會去創業,因為這是一件“不太穩定”的事。

保定人對外喜歡驕傲地稱保定為“大保定”,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也讓他們頗為興奮,《北京南邊有座城》、《大保定》等歌曲被廣為傳唱。每次有北京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要來保的消息時,總會有人評論上一句,“壯哉我大保定”。

去年3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經審議通過,後來有“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的口號喊了出來。一切似乎開始發生轉變。

保定深知機遇難得,這種機遇可能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東。抓住這次機會,或許有重振保定的可能。

緊接著,保定有了一系列大動作。

2015年4月,籌備一年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揭牌,這是全國首家由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創新中心,引入了碧水源、中國網庫、中國技術交易所、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館等知名企業和機構入駐。半年後,京津保創新創業大街正式啟動了。在這條全長約3公里的大街沿線建成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多個不同層面的孵化器、加速器、創新中心等,孵化面積超過了20萬平方米。

但是可能由於創業離普通人的生活較遠的緣故,保定人對這條街認知較少。而除了這條創業大街,保定其它地方鮮能感受到創業的氛圍。中關村創業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這也正是創業中心設立的重要原因,“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引入什麽樣的企業,而是建氛圍,要把保定創業創新的氛圍帶動起來。”

離北京近,是喜是憂?

在創業項目方面,保定沒有北上廣那樣“高大上”,反而是顯得十分接地氣,本地化現象明顯。

趙紅專在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入駐了豆芽創客空間,他們也成了首個入駐的農民工團隊。豆芽創客空間為原本銷售停滯的黑小麥提供產品設計包裝,並進行品牌化運作,。現在,該黑小麥品牌不僅進入了保定商超,還在本地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

在豆芽創客空間,像這樣將保定特色食材進行創新後再銷售的還有很多,比如“感謝酒”、“爆料”等等。

還有一些“北漂”的保定人看準了家鄉的發展機遇,索性回家創業。在北京的奮鬥經歷,往往因為理念新、平臺高,令他們受益匪淺,加上在北京積累的各種資源,這都成為他們回保定創業的堅實基礎。

趙曦鵬曾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一名公務員,辭職後回到保定,在中關村創新中心開了一家公司,專為企業做專利服務。趙曦鵬對i黑馬說,原單位也有公務員下海創業,但是回到自己故鄉的則不多,他回到保定原因有二:一是源於對保定的熱愛,“我是土生土長的保定人,對保定有很深的感情。我不喜歡別人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說保定怎麽不行。”二是保定企業的專利意識差,服務人員水平不夠。

何巖曾在北京一家跨國公司做設計工作,後來他選擇了離開,回到保定以眾籌的形式開了一家電影主題酒店,填補了市場空白。何巖認為,保定距離北京和天津高鐵僅40余分鐘,這家酒店有望吸引這兩個地方的人前來消費。

比起一些人選擇回保創業,更多的,是人才流入北京。

“我現在都招不到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就算招到了也要重新培訓。公司現在的策略是,負責運營和商務的人在保定,做技術的人依舊在北京總部。”中國網庫保定分公司總經理許振偉說,他們於去年12月搬到了保定的中關村創新中心。

許振偉還透露,很多從北京到保定來開分公司的企業都面臨著招人的困境,有些企業即使開出一萬左右的薪資,也難以招到合適的技術人才,而據i黑馬查閱到的資料顯示, 2014年保定的平均月薪資為3706元,一些企業給技術人才開的薪資是它的三倍。

保定有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生約有25萬人,約占保定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相較於其它市級城市,保定的高校數量和大學生數量均不低,怎麽找人會如此之難?

對此,許振偉解釋:“保定辛辛苦苦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學生,但是一些優秀的大學生都去北京了,因為北京待遇更高,發展機會更好啊!”

或許可以用“虹吸效應”一詞來解釋保定招人難的困境:城市間出現發展梯度落差,中小城市逐漸向中心城市單向轉移。也正因為北京更容易實現夢想,而且離北京近,交通也愈加便利,使得一些保定人選擇去北京追夢。

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大樹底下不長草”,保定離北京近有地緣優勢,但另一方面卻是留不住人才和項目的隱憂。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幫企業對接人才,還將中關村軟件園的人才基地培訓中心引入了該創新中心。

迎風前行

保定若想乘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東風起飛,首先要改變保守的城市氣質。

以電商為例,保定的企業對電商認可度比較高,他們深知在倒閉潮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做電商是唯一的出路。困惑的保定企業家們會去聽各種電商課程和講座,但是聽完了專家們的“造夢”,卻不知道如何“解夢”。現在的他們,迷茫又仿徨。

融資難是三四線城市共同的難題,保定也不例外。

據IT桔子公布的2015年投資數據顯示,北上廣是投資最熱的地區,加起來占比78%,接下來比重較大的是浙江、江蘇、四川、福建。保定的投資機構不太多,再加上有的投資者對新生事物接受度不高,使得保定的創業企業融資較為困難。以豆芽創客空間為例,幾十家創客團隊僅有少數幾家獲得融資,而且是從北京對接的投資人投的。

為了解決融資困難,保定政府撥給豆芽創客空間500萬種子基金,對孵化的“金豆芽”進行投資。中關村創新中心於去年在北京設立了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

創業大潮來襲,很多人都一擁而上。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沒什麽經驗。這座離北京如此之近的城市,它的未來在哪里?

保定的現狀或許是全國很多三四線城市創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在大批的年輕人離開家鄉遠赴北上廣時,他們也希望家鄉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是否有一天,當他們青春逝去、重新歸來時,可以為家鄉這些年的發展感到自豪,並最終選擇留下來,開始滿懷激情地建設家鄉?就像當年在他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