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NM
| ||||||
近期香港財經媒體「一致」看好內 地A股,而投資A股之中,最活躍的安碩A50股價急升,令股價相對資產值罕有地出現溢價。出現溢價的原因不甚正常,因為A股表現疲弱,而追踪A股表現的 A50股價卻上升。財經媒體的解讀是A股已見底,即將展升浪;而我的解讀是當財經媒體對某股票有「一致」看法,通常代表兩種情況:一、該股票的管理層在 「做嘢」;二、財經媒體全部看錯。A50是上市交易基金,是讓海外投資者參與A股的工具,基金本身沒管理層,因此A50股價上升的原因應該是後者。 財 經媒體看好A股的原因分高、低層次。低層次指當股價不停地跌,跌到某一地步,通常到底後會反彈,理據是物極必反。我認為這理據站不住腳,物極未必反。 A 股表現確實令人摸不着頭腦,內地經濟持續向好,第一季GDP勁升11.9%,是全球大國中經濟表現最好,反而令內地政府頭痛,應怎樣冷卻過熱經濟。年初至 今,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中國排第五,排第一是面臨經濟危機的希臘。A股從年初至今下跌逾一成,接近過去一年的低位,經濟越來越好,股市越來越差,何解? 大部分財經媒體沒認真解答這問題,只懂搬出物極必反的說法,因此我形容為低層次。 少部分財經媒體提出較高層次(但未必準確反映事實)的理據 去支持看好A股,例如A股和H股的差價,跌至近年新低、A股市盈率已從幾年前的數十倍跌至現在的15、16倍等。若不加思索的話,以15、16倍市盈率買 受內地強勁經濟環境帶動的A股,似是便宜,但稍加思索,即發現有問題。 我記得幾年前A股股價高企,市盈率升至四五十倍,相比在香港上市的H 股出現大幅溢價,內地財經專家搬出「中國不同論」。專家解釋,中國的情況跟香港的健全金融體系不同,A股市場的內地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散戶都不太成 熟,上市公司管治水平參差,再加上中國經濟正處於起飛階段,高市盈率屬於正常。今日內地投資者仍不甚成熟,企業管治水平似是越來越差,內地經濟未曾停下半 步,環境沒變,為何市盈率忽然成為準確的A股估值工具?股票升的時候,市盈率冇用;股票跌的時候,市盈率好好用,輸打贏要的思維,太茅了。 財經媒體一面倒看好A股,引用的理據不是流於表面,便是歪理連篇,忽略了問題的重點:為何A股未能反映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中國經濟令全 球既羡慕又敬畏,但股市表現卻是最差之一。要預測A股的未來,一定要拆解經濟和股市背道而馳的原因,進一步了解A股特性。 A股不能準確反映 內地經濟實況,我認為最大原因是內地股市是政策市,政策和市場之間的界限模糊,企業須為政府實施政策效勞,而這效勞未必對企業短期盈利有利,特別是國企, 肩負眾多的使命中,只有一項是為股東賺錢。舉例,內地政府認為經濟過熱,一聲令下,內地銀行立即收緊貸款,這樣做可能損害銀行盈利。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這 情況不可能發生,銀行依法經營,按照自己策略行事,偶而幫政府一兩個順水人情或可考慮,精忠報國則免問。年初香港政府擔心樓價過熱,香港銀行有哪一間自動 限制按揭貸款?不論大小,每一間銀行都搶過你死我活。 內地企業對政府唯命是從,屬正常現象,因為政府是不少企業的大股東。另外,還存在一個 理性計算,內地政府所實施的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太大,官員記性好,企業今日聽話,明日有糖派,相反,後果不堪設想。 今年A股表現差,是因為國 策首要為過熱的經濟降溫,股市成為Collateral Damage,而首當其衝的是銀行股和地產股。內地的經濟決策者最關注的是,09年投入四萬億救市之後,出現經濟過熱現象,決策者擔心物價通脹和社會不 穩,至於股民和地產炒家是否有錢賺,完全不在考慮之列。看好中國經濟的香港投資者,若弄不清楚政策和市場之間的關係,最好不要接觸A股。若讀者同意我的分 析,但不同意我的結論,買受政策影響較小的股票。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 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
||||||
搞咗差唔多兩個 月既國美「陳黃對決」前日終於有賽果,曾經當選今年世界最具影響力囚犯之一嘅黃光裕,今次隔空發功迫宮失敗,罷免唔到主席陳曉(圖),又委任唔到親信入 局,淨係阻止到國美響嚟緊呢一年唔可以發新股攤薄佢嗰份,真係贏唔到粒糖兼輸埋間廠!咁呢啲爭權奪位嘅嘢最後梗係有人歡喜有人愁啦,正當黃光裕係獄中黯然 神傷嘅時候,保得住個位嘅陳曉,梗係即時去風騷快活!聞說陳曉為首嘅一班「國美人」一知道win咗,「詐詐淋」開埋個董事會就拖行馬殺落金鐘北京樓慶功。 據有份在場暢飲嘅老友透露,當晚成班「國美人」好似總裁王俊洲、執董孫一丁、總裁助理高群,同埋貝恩嘅代表等等,全部飲到貓晒,有啲仲要人抬番上酒店房, 有人就飲到唔識番屋企,更勁嘅係,成班友仲要hyper到現場大合唱公司係今年初推出嘅主題曲「國美之歌」! 呢首歌唔係講笑,一聽真係成個人醒晒,再嗒真啲歌詞,真係有理由懷疑陳曉早有預謀同黃光裕反枱架!(有興趣不妨上網search嚟睇睇) 股東會開就開完,但好多人都覺得呢單嘢仲有手尾,大部份券商噚日都率先唱衰話「未解決」,黃光裕隨時可以再玩嘢,370幾間非上市門店可能要分家,對上市公司點都有影響。 李華華 |
|
||||||
當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拿走台灣電信市場逾九成市占,亞太、威寶、大眾電信都在夾縫中求生存,統一超商電信挾著通路龍頭的威力揮軍電信市場,究竟有什麼贏的祕訣? 撰文‧翁書婷 「叮咚!」一個家庭主婦走進統一超商,這天她不是要來買零食、飲料,更不是要來繳電費、水費,「我要辦門號。」你沒有聽錯,統一超商變身電信商,從去年四 月開始,在統一超商也能辦門號,還是統一超商電信自己的門號,超商龍頭跨進電信業的消息席捲業界,大家無不睜著眼睛看,在三大電信巨頭占據多數電信市場 下,大眾電信、亞太、威寶等二類電信商生存空間已有限,統一超商電信能走出什麼新出路? 策略一:租頻寬 省基地台成本 覆蓋率也高想知道統一超商電信葫蘆裡賣什麼藥,得先知道虛擬行動通訊(MVNO),這是一種二類電信執照,統一超商電信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取 得執照後,不花半毛錢建置基地台,靠著向遠傳電信「租」設備和頻寬,照樣能有與遠傳相同的訊號覆蓋率。 當二線電信商積極用低價資費吸引消費者的同時,最大的難題還是基地台覆蓋率不夠,難免被消費者抱怨收訊不好。統一超商電信為了不走亞太、威寶的老路,拿MVNO執照反而成了三大電信巨頭壟斷台灣電信市場下的另一條生路。 一談到統一超商電信的起源,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戴著眼鏡的雙眼直發光,「我們想做這一塊很久了,很多人都找過我們,想談合作。」確實,為了讓統一超商營 運更多元,謝健南每天都在觀察消費者行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門號數卻有二千七百萬個,手機門號普及率高達一一七%,我們一直覺得,這裡面一定有機 會。」剛好遇上了門號可攜政策,謝健南心想:機會來了! 為了了解國外作法,統一超商還蒐集了許多國外成功案例,像是英國維珍(virgin)、英國特易購(TESCO),「他們一樣不用龐大設備成本,走 MVNO的方式。」謝健南深知,在智慧型手機興盛前,三大電信商手中的頻寬是過剩的,倒不如統一超商出面向遠傳承租,遠傳可以賺上一筆頻寬出租費,統一超 商也擁有與遠傳一樣的覆蓋率。 比起大眾、威寶、亞太還在燒錢建置基地台,統一超商電信這一招,輕鬆贏在電信事業的起跑點。 策略二:拚便宜 走低資費市場 還送購物金然而,光是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三雄就囊括逾九成市占,還有亞太、威寶等二線廠夾縫中求生,統一超商電信光靠一張MVNO執照就能有在電信市場與其他對手一較高下的優勢嗎? 謝健南一點也不擔心,「我們不是跟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正面競爭,我們要的是他們手中那塊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在電信市場裡,高通話量、高 數據傳輸的高月租費顧客,在電信巨頭們眼裡就像金雞母,因為他們每多講一分鐘的電話,多使用一分鐘的網路,電信商就多了一份營收進帳,「可是,那些連最低 月租費都講不完的民眾,平均用戶貢獻度(ARPU)很少,對電信商來說哪有什麼賺頭!」建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高資費的顧客永遠是被電信商照顧得服服貼 貼的一群,也是享有最多電信商補貼的消費者,低資費的顧客就成了電信商眼中的「雞肋」,「我們想做的,就是把這些雞肋聚集起來,一根雞肋食之無味,若聚集 了一堆雞肋,那就不一樣了。」謝健南說,就像當初代收帳單,銀行代收一筆帳單的成本超過五十元,可是統一超商二十四小時都營業,也都有店員站櫃台,於是這 個銀行業者眼中「雞肋」的服務移到統一超商,卻增加了統一超商單店獲利率。 謝健南認為,在電信市場上,一定有一群消費者老是打不完月租費,每個月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塊錢月租費,而在打電話、傳簡訊。統一超商電信決定逆向思考, 走低資費市場,他們在大街小巷做市調,就為找出最符合民眾需求的月租費價位。此外,一般電信業者都是在資費方案、通話費用、手機選擇上大作文章,統一超商 電信不玩這套,而是使出一記「贈送購物金」絕招,讓消費者除了有電話可以打,還賺得一筆購物金。 謝健南氣定神閒地說,「我們送報紙、牛奶,甚至是一整套公仔吸引顧客,這些是一般電信商無法做到的,因為顧客總會在商店裡消費,搞不好還會超過我們贈送的 金額。」就這樣,申辦統一超商電信的消費者,每個月繳的月租費成了購物金,但消費者又回到統一超購物,購物金就這樣流回統一超的口袋。 挑戰:規模小 目標抓住一成超商顧客 不過,想用MVNO執照跨進電信戰場的,統一超商並不是第一人,早在二○○八年,家樂福便與中華電信合作,打出「○元手機」策略,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反倒是後進者統一超商電信做出成績,「亞馬遜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謝健南說。 儘管統一超的行動電信大藍圖已躍然眼前,但還在學習階段,尚未有經濟規模,也還有問題待解決,例如客服問題。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認為,英國特易購之所以成功,是因英國地廣人稀,申辦門號並不容易,因此民眾會在大型超市申辦,可是台灣地狹人稠,手機門市林立,在零售通路申辦門號的需求相對低。 雖有以上挑戰,謝健南還是很有信心,「現階段就是要讓民眾知道我們有電信服務,目標就是在統一超商的顧客中,抓個五%到一○%,五%就有一百三十萬人,我 們又不是只做電信,沒有包袱!」低資費網外最便宜!──各家電信業者資費比較業者 統一超商 遠傳 中華電信 台灣大方案 177型 377型 165型 365型 183型 383型 200型 300型網內價格(元/秒) 0.11 0.1 0.08 0.08 0.08 0.07 0.08 0.08 網外價格(元/秒) 0.11 (最低價) 0.1 (最低價) 0.14 0.12 0.14 0.14 0.14 0.12 資料來源:統一超商電信 |
|
||||||
走出校園,社會新鮮人蓄勢待發,但是職場與學校大不同,多數人往往要經過一番波折,才能摸索出自己的路。百度總裁李彥宏、職場﹁自慢﹂達人何飛鵬、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多元職涯達人李偉文、思科總裁錢伯斯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議,希望為年輕人省一趟冤枉路。 百度總裁李彥宏: 選定方向就去做 不跟風、不動搖百度總裁李彥宏認為,年輕人應該盡可能地增廣見聞,多聽各種不同聲音,從中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撰文‧楊卓翰 畢業季到來,準備走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心中多少彷徨。二○一一年《富比世》雜誌評選的中國內地首富──李彥宏,恰在此時由高寶出版了《人生可以走直線:百 度總裁李彥宏給年輕人的二十九則提醒》一書,淬鍊了他從初踏入業界以來的職場智慧。《今周刊》特別專訪李彥宏,讓他以當初新鮮人的心情,和台灣新鮮人分享 心得,透露青年創業的成功關鍵。以下為訪談內容:《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請問總裁,你在完成學業、踏入職場時,是否有過掙扎?你認為最重要的選擇是 什麼? 李彥宏答(以下簡稱答):在美國,我讀的是電腦專業的碩士學位,因為跨了一個專業,所以那時讀了很多新的課程。但是讀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發現相較於學術 界做的東西,我從心底裡還是希望我做的東西能夠讓世界上千百萬人、幾億人使用,那個時候我慢慢地意識到,我自己應該走什麼樣的路,於是做了一個選擇:放棄 博士學位,盡早進入工業界。這是我人生路上第一次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做的大選擇。 選擇公司 不能只看表面條件但應該進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在當時也是我比較猶豫、或者是說花時間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學電腦的人進的公司,基本上都跟IT有關,於是我申 請了一些公司,有矽谷的,也有華爾街的。矽谷和華爾街的公司,文化差異其實很大,看重的東西也有很多不一樣。 當時我對矽谷的認識還不夠。我到矽谷的時候是三月,到處鳥語花香,但是我看到一些跟我一樣的技術人員每天工作非常辛苦,開的車還更破,要錄取我的公司也不是很大。 而華爾街對我來說有一種神祕感,我覺得這些人是玩錢的,到這些公司面試,大家很講排場。來接我的都是很豪華的車,到非常貴的餐館裡頭去吃飯,各方面都非常講究。然後我看他們每個人工作,也不是很辛苦。最後華爾街給出來的工資比矽谷給我的工資,要高出一萬多美元。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的這個選擇是不對的,只是看了一些表面的東西,而沒有去分析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其實我真正在乎的,是能依靠自己的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在後來的選擇中,我一直以這個目標作為判斷的標準。 起步階段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問:職場的第一個十年被稱為學習的黃金十年,將奠定一輩子的職場基礎。請談談你進入職場的第一個黃金十年,有過哪些職涯上的轉折?應該在這十年發展什麼樣的能力? 答:在我畢業後的頭十年,第一個轉折是從華爾街到矽谷。在矽谷每個人都有理想,或者說夢想,每個人的夢想都是要改變世界,我在矽谷工作時每天都很興奮,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時候,也有人會問我,你大概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從幾點到幾點?你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很難說清。因為對我來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工作,什麼時候在放鬆。因為我的工作和愛好是一樣的,做的東西自己很感興趣,做了之後看到很多人在使用,自己就很高興。 另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就是放棄綠卡回國創立百度。十幾年前,搜尋引擎在中國並不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產業,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放棄近百萬的美國股票 期權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我有自信能夠做出大家也能夠很喜歡的搜索工具。我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變成自己使用的東西,這才是我的人生理想,而不是掙 錢。 幸運的是這個產業最後變成一個巨大的產業;但是即使它不是這樣一個巨大的產業,我覺得我這一生會生活得非常幸福,非常開心。 我始終認為年輕人在剛剛起步階段,一定要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其實我們都需要聽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並不是你認為社會期望你這樣做,父母期望你這 樣做,朋友期望你這樣做,你才會選擇這樣做。只有這樣,你才會越工作越開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會沮喪,不會被擊倒,而是全身心地去享受整個過 程。 問:兩岸經濟互動越來越頻繁,你認為台灣和內地的年輕人相較之下有什麼特色?該怎麼發揮? 答:兩岸同文同根,台灣在高科技領域也積澱很深,我在美國接觸過一些台灣高科技人才,素質非常高。這一代的台灣年輕人獨立性和自主意識很強,對大陸文化也已經不陌生,兩岸的高科技人才很有互補性,如果攜起手來,一定會有很大的作為。 大陸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職場人才競爭也會日趨激烈。在充滿機會的市場下,年輕人有志向,就應該珍惜當下,勇於創新,把握好自己的發展方向。 領導特質 最重獨立思考能力問:你認為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年輕人如何從工作中學習及自我磨練,來具備這些特質? 答: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首先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判斷,因為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這樣的能力需要大家在職場起步期間,甚至在大學以及更早的時期去培養。比如在大學的時候,除了學好專業的課程,建議大家去多見一見世面,多聽一聽各方面的 講座,開拓眼界,和不同的群體交流。不同的聲音聽得多了,慢慢的就不會輕信任何一個聲音,而是加入自己的獨立判斷;有了判斷的能力,你以後的路就會走得非 常順。 問:如果要給新鮮人最重要的一句話,你會怎麼說? 答: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句一直陪伴著我的話: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一旦你選定了方向,你認準 了這個是代表未來的,而且別人還沒有看到你看到的這些東西,那你一定要專注,去把它做到極致,做到最好,這樣才能夠成功。 與此同時的話,正因為你看上的是很多人沒有看上的,你要耐得住寂寞,而不是什麼東西熱鬧,你就去做什麼,而是說你真的相信自己的想法,並且一直堅持把它做下去,唯有如此,我覺得才有成功的機會。 李彥宏 出生:1968年 現職:百度董事長兼總裁 經歷:Infoseek資深工程師、《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即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師、道瓊斯金融公司高級顧問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腦工程碩士,北京大學資訊管理學士 |
| ||||||
小琉球船長追著鮪魚跑遍世界三大洋,還要面對日本、西班牙與美國這些海上強國對手,這是一場海上競賽。這些煮飯囝仔不僅會吃苦,還變成海上CEO,懂得比速度、比管理,還比資訊零時差與績效分紅,用最少成本,創造最高獲利。 比速度:魚艙當油艙回程滿載漁獲,跑得比日本船快 十三世紀時,蒙古騎兵一人騎兩匹馬,確保長期征戰與快速反應能力;海洋版成吉思汗的台灣船長,則是一艘船兩套油艙,讓海上主要對手日本人都搞不懂,小琉球船怎麼能跑得久、跑得快。 釣高級鮪魚,要比誰釣的鮪魚大、比誰的新鮮,這是一場速度與反應之爭。因此,台灣漁船設計出可以魚、油兩用的魚艙:出海時魚艙是裝滿油的,先用魚艙的油,魚艙洗乾淨後來裝魚。健富造船董事長曾耀鋒說,魚艙當油艙是特殊設計,要方便清洗,且乾淨到裝魚沒有油臭味。 這樣一來,當釣況不好時,台灣漁船可以堅持到最後,當周遭日本漁船因為油料耗盡必須返航,台灣漁船還有油可在海上作業。釣滿鮪魚之後,比的是進港速度,越新鮮越高價,船的馬力全開耗油量就大,還剩一套油艙的小琉球漁船,自然可用最快的速度回程,新鮮的鮪魚售價自然高。 比準度:依天象變化給餌有月亮下秋刀魚,沒有月亮下虱目魚 不僅速度要快、釣魚還要準,海上釣魚的成本很高。台灣船長的鮪延繩釣法,傳承自日本人,是用阿根廷魷魚釣鮪魚,魚餌一箱動輒上千元,因此釣鮪魚是學問,是成本高低的競賽,台灣人在三大洋打敗日本人,背後靠著是研發創造,跟市場行銷學一樣,給海上鮪魚不同的服務。 企業的客戶是消費者,海上成吉思汗的客戶就是鮪魚。日本人教台灣人用秋刀魚、魷魚釣鮪魚,台灣船長則是自己發展出用虱目魚釣鮪魚。船長林漢德說,用什麼給鮪魚吃,還分成了白天與夜晚,有月亮跟沒有月亮的晚上。 林漢德說,沒月亮的時候,靠虱目魚閃閃發亮,鮪魚會去追逐發亮的目標;反之有月亮時,鮪魚視覺好,用普通魚餌如秋刀魚就可以,至於近年來越來越高價的魷魚,只能給最高價的客戶黑鮪魚吃。 雖然他們只有小學學歷,但用資訊產品卻絲毫不落後,海銘峇里水產董事長、僑委會僑務委員陳媽興,帶我們走進他的峇里島公司辦公室,打開電腦,螢幕竟然出現了一艘艘漁船,每艘漁船的方位與動向,全都即時反應。 比資訊零時差:用iPhone管船隊掌握每週漁獲,比對行情定出貨期 陳媽興說,發現洄游魚群,船團立即集結,聯合作業提高漁獲量。不僅如此,林漢德的iPhone,每週一都會收到旗下漁船一週來的漁獲量與漁場狀況,同時跟日本市場行情做比對,以決定何時進港何時出貨,讓茫茫大海中的漁船能同步跟國際市場連線,做到生產線與國際市場零時差。 隨著漁船裝設了衛星定位、衛星網路,現在海上作業要遇上颱風的機會變得非常小,最大的風險變成了海上喋血,特別的是隨著海洋資源越來越稀少,必須延長海上的作業時間、卻可能會造成船員的工作壓力,尤其是出海一趟作業時間長達九個月,才會返港一次,風險變得更大。 一旦船員有任何問題發生,決不能讓事態嚴重。陳媽興說,每個月都有運補船出海,除了攜帶補給品,也會帶著替補船員出海,將船隊中的問題船員帶回港口,盡可能避免海上喋血發生。 最重要是分紅制度,跟蒙古騎兵席捲中亞,按照戰功分配戰利品,海上成吉思汗也是一樣,船長是不領固定薪水的,所得高低全靠船長自己的本事,每一趟出海後回港,先扣除該航次所花費的餌料、油料、漁工薪水以及補給品的成本,之後賣魚所得,由船長與船東對分各得五○%。 更嚴格是,該趟航次釣不到鮪魚或賣魚所得,根本不敷成本,船長還要自行負擔餌料的費用,少則十幾萬多則數十萬,不僅領不到薪水還可能倒賠。印尼峇里島台商會財務長蔡順福說,有年薪千萬的船長,也有負債百萬的船長。 嚴格的分紅制度下,賠錢的船長自然被淘汰,因此能在海上作戰的、能征服三大洋的,自然就是最驍勇善戰的台灣小琉球船長。 【延伸閱讀】小琉球模式,把每一尾鮪魚價值極大化——峇里島基地垂直整合5大事業 上游 飼養魚餌養殖虱目魚,做為釣鮪魚的魚餌 維修漁船省去往來台灣1個月的時間與油費 中游 經營漁船200艘漁船,專門釣高價鮪魚 下游 代理鮪魚外銷鑑定鮪魚等級,到日本銷售,可能賠本,須負擔風險 開鮪魚加工廠收購次級鮪魚,切割不同部位賣往歐美,次級品再內銷印尼 資料來源:陳憲明著:《印尼巴里島台灣漁業基地的區位分析》、峇里島台商會 整理:呂國禎 |
若說柯P核心幕僚林錦昌是為柯文哲出謀獻策的諸葛亮,那麼精準執行每一個網路策略的王景弘,就像是三國裡的趙雲。今年二十八歲,大學都沒畢業的王景弘,是如何在這場高張力選戰裡,扮演送柯P進北市府的關鍵小螺絲? 撰文‧何佩珊 「這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在發表勝選感言時,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如此說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柯文哲陣營中,讓網路戰略得以一一順利執行的那顆關鍵螺絲釘,是一位年僅二十八歲的年輕人──王景弘。 舉凡柯文哲官方網站、線上募款的大小專案,就連在網路圈打出開放口號的野生官網等,「幾乎都是他(指王景弘)一個人做的。」柯文哲選舉團隊文宣部人員張少濂說。 沒念完大學的漁村囝仔 用二十萬搏ㄧ次讓台灣更好相較於王景弘這個有點陌生的名字,「TonyQ」這個網路代號更為眾人所知。而這樣一位活躍於資訊圈的網路名人,其實從小是在嘉義縣東石鄉的小漁村長大,十八歲以前沒到過大都市,中學時代一再轉學,一路從資優班念到放牛班,後來考上元智大學資管系,也只念到大三就休學。 接受採訪當天,王景弘穿著格子襯衫搭配休閒褲和涼鞋,和宿舍剛睡醒的大學生沒什麼兩樣。看起來,王景弘不折不扣是鄉民口中的「魯蛇」(loser)。 但與多數人不同的是,因為大二那年家中經濟忽然出狀況,王景弘被迫提早經濟獨立。形容自己瘦弱到連去超商應徵都會被拒絕的王景弘知道,他只能用僅有的資訊技能接案養活自己。 而對於一個曾經覺得「快要活不下去」、時常得借錢度日的窮學生,好不容易熬到一份正職工作,為自己拚出百萬元年薪,卻選擇在今年五月辭去工作,一古腦兒地投入選戰,而且,他選擇的還是當時看來勝率不高的陣營。 「我那時準備了二十萬元現金,辭掉工作,打算接下來半年就靠這筆錢過活。」說起這項破釜沉舟的選擇,王景弘眼神很堅定,「因為我相信,資訊人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曾經,王景弘和一般上班族沒兩樣,沉浸於自己熟知的資訊圈,政治,在當時還離他很遙遠。然而,三一八學運讓他驚覺,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緊繃,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王景弘說,他不在意政府崩潰,但不希望台灣就這樣走進死胡同。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跳出來參與改變,也相信資訊人有能力解決問題。 今年五月加入柯P團隊時,陣營裡只有一位即將去服替代役的工程師。當時柯辦即將召開海選記者會,網站卻只做了一半,政治獻金專案也有些狀況,這些都是王景弘一進去就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我們擬定的選戰策略無法在第一時間推出,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柯文哲選舉辦公室文宣部主任李厚慶談起王景弘的效率,只有「兵貴神速」四個字可以形容。 就拿柯文哲推出的「台北調」專輯募款網站為例,一開始內部討論時,只拋出幾個大方向,諸如希望可以開放民眾來投稿歌曲、要讓這些歌曲可以線上收聽,並且開放民眾投票,但對於要怎麼做,卻沒有任何細節。 可以想像,一個網站從無到有,包括資料處理、後端伺服器架設、網頁設計等,其實需要四至五人分工,一般快則一個月、慢則二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得出來。但王景弘全力投入的態度,讓張少濂看傻了眼,「他幾乎是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做出來的。」李厚慶也說,「我們其他人還可以輪班,但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全時工作。」類似的故事,在這場市長選戰不停地上演。 像是柯文哲的官方網站,從開始規畫到預定召開官網上線記者會,時間只有不到一周,但王景弘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直到記者會召開前半小時完成目標。 設計政策小工具 打破常人與政治、資訊隔閡而且不只是快,熟識王景弘多年的友人一律優共同創辦人Ryan Wu說:「就算是三更半夜的網友建議,他也一樣重視。」他讓外界明顯感受到柯陣營團隊的用心。王景弘憑著專業與熱情,大大壓縮工作時間,深受李厚慶肯定,「他絕對可以說是這次選戰很關鍵的角色。」真正引爆資訊人認同的,是王景弘與Unfold創辦人吳逸文共同發起的野生官網。野生官網主打開放的概念,他們將官方新聞、影音、照片API︵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對外開放,讓所有設計師、工程師,甚至是一般人都可以來發揮創意,像是有網友就利用開放的相簿資料,開發「柯P明信片」,或是利用開放的政策內容,設計成只要點到關鍵字,就能看到柯文哲相關政策的小工具,在無形間打破了一般人與政治和資訊之間的隔閡,讓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我們讓資訊人知道,你們重視的價值(指開放),我們這裡也有,我們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王景弘說。 轉貼效應驚人 多層次網路戰略立下功勞 不過吳逸文坦言,「一開始也曾擔心大家會對『開放』這個議題冷感?」但結果證明是多慮了。 王景弘認為,多數人都低估了資訊人對台北市的影響力。有些人認為,野生官網了不起可以打動幾千名工程師,在上百萬的選票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但他知道實際數量遠勝於此。 王景弘記得,當時就連平日鮮少對政治表態的資訊圈朋友,也都紛紛在臉書上分享了野生官網的消息,而這些資訊人在團體中又經常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透過他們的轉貼訊息,散播給更多人,影響的是背後數千、數萬名的追蹤者,效果十分驚人。 一個專案接著一個專案而來,王景弘在選舉過程中,卻從未主動向朋友求助過,原因無他,「牽涉到政治,如果我主動找人來幫忙,就好像要他出櫃一樣。」他不願意因此造成朋友的困擾。 但每當他做完一個成果,就會丟到臉書上,如果朋友願意聲援就幫他轉載,願意幫忙就與他聯絡。誰能想得到,一場被號稱以資訊戰勝的市長選戰,背後是這樣的運作方式。 柯文哲能打贏這場選戰,資訊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但王景弘不居功,他感謝柯陣營對專業的尊重,也認為柯文哲官方臉書經營才是這次選戰最重要的核心,而官方網站、野生官網都只是周邊戰線的補齊。但他也相信,就是這樣多層次的網路戰略,才能為柯文哲塑造出完整且堅實的人格。如果沒有在網路上下工夫,他相信大眾對柯文哲的印象很容易流於表層,輕易就會被流言蜚語給擊垮。 選舉結束前,王景弘就曾這麼對外說過,「就算這次選輸,我也沒有遺憾。」因為他以一個資訊人的身分參與了這場選舉,讓政治人物意識到資訊人的存在,也讓外界看到資訊人的熱情,他相信已經成功立下了典範。 選舉結束,一切回歸平靜,王景弘選擇放自己兩周大假,然後就像柯文哲說的,「我們開始工作!」著手找新工作的王景弘,生活將重新回到常軌,但不變的仍是那股初衷:用資訊人的力量,讓台灣更好! 王景弘 出生:1986年 現職:JavaScript.tw社群創辦者經歷:5945呼叫師傅、威聯通、 普奇科技 學歷: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系肄業王景弘助攻, 網路專案成績亮眼 「台北調」線上募款專案 2天完成官網;82首歌投稿;逾4萬人投票;1個月完成專輯。 「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桌遊」 線上募款專案 1周出貨超過4000份。 柯文哲官網 1周內完成;同時在線人數最高突破2000人,1天達24萬人。 野生官網 衍生出「與柯P合照」、「大字版官網」、「柯P滑出來對你說政見」、「柯文哲明信片服務」、「柯P語錄」、「柯P挑戰小遊戲」等二十多種野生官網和工具;開辦實體的野生官網工作營。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12 09:30 編輯 小米帝國的擔憂:雷軍如何打贏自己的莫斯科之戰 作者:蟲二 ![]() 清晨的薄霧中,拿破侖驅馬踏過俄羅斯晚秋的曠野,在一處高崗之上,用望遠鏡靜靜觀察著遠處舍瓦爾季諾的俄軍棱堡,這里距離莫斯科只有125公里,大約3個月前,他率領50萬歐洲聯軍深入廣袤的俄羅斯大地,去追尋20年戎馬生涯的最高榮譽,將法蘭西的版圖延伸到世界的盡頭。 剛剛過完45歲生日,春風得意的雷軍與莫斯科城下的拿破侖一樣,正攀上事業的頂峰,卻不耽於享受自己創造的光輝歲月,相反他們醉心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名將與企業家至少有一點相通的,無論贏得了多少戰役,他們永遠都有下一場必須打贏的決戰! 1812年的歐洲與今天的手機江湖 對稱帝已有8年的拿破侖來說,1812年的歐洲是一只馴順的羔羊,意大利匍匐腳下,普魯士和奧地利噤若寒蟬,法國皇帝目光所及的對手只剩下英國,1807年的《米蘭敕令》和1810年的《楓丹白露敕令》規劃了大陸封鎖政策的藍圖,拿破侖制衡對手的思路與朱元璋的“片板不能下海”異曲同工,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微妙態度讓鐵板一塊的歐洲大陸出現了“俄羅斯潰瘍“,這成了拿破侖揮師東進的導火索。 在很多歐洲君主眼中,拿破侖是個異類,小米亦如此,蘋果公開指它抄襲,華為和聯想宣稱“靠營銷只能贏得一時”,“外包生產環節”是投機取巧,其他廠商則忙著對小米進行“像素級”(雷軍語)的克隆。夾縫中求生的小米如同石頭里蹦出來的孫悟空在神魔兩界都不受歡迎,這也說明了為什麽雷軍富於挑戰、進攻和顛覆精神了。 完成5輪融資的雷軍如同挫敗了5次反法同盟的拿破侖,正處在勝利和榮耀的巔峰。小米過早攫取了全球智能手機三甲這個頭銜,這不僅讓聯想、華為這些老牌巨頭深感屈辱和不安,也讓蘋果和三星側目。不管願意與否,現在的雷軍都回不去以往的平和與謙恭了,他更像是不得不寫下《讓縣自明本誌令》的曹操,他的騎虎難下,他的進退兩難,他對團隊的責任,他對事業的期盼,全都化為向友商和老師開火的自信,所以才有“十年內取代蘋果和三星,成就全球第一智能手機廠商”的豪言。 在手機江湖中,聯想和華為的地位有如1812年的普魯士和奧地利,小米在一些戰役中打贏了他們,但後者的綜合實力並未受損,仍有機會發動致命一擊;體量巨大而軟實力匱乏的三星很像是俄國,它是小米攫取市場份額、威懾對手必須面對的BOSS;拿破侖在征俄時泥足深陷於西班牙,小米也有一條下沈的競爭輔線,對手既有那些二線手機品牌,也有叫嚷搬到南方繼續戰鬥的周鴻祎等等;蘋果的微妙地位則相當於1812年的英國,它始終遊離於安卓機海的競爭之外,卻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所有人。 人們通常都喜歡用熟悉的方式應對挑戰,1812年的拿破侖決定發動一場統一歐陸的戰爭,雷軍則要把手機打造為連接一切的中心,盡管馬雲在一旁冷嘲熱諷:“空氣不行,手機再好有什麽用?”雷軍控制著4家上市公司,在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里,迫不及待地投出了70多億美元,包括投資似乎是回應馬雲的空氣凈化器……雷軍和他的小米義無返顧的構建著移動生態系統的護城河。 在這條競爭之路上,不斷提速的雷軍面臨著一場與莫斯科城下的拿破侖相同的危險決戰,他們制定了不易達成的目標,決意去挑戰看來可行實際卻難於戰勝的對手。小米和拿破侖帝國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組織、體系、結構和運作方式決定了他們無法承受失敗,必須不斷進攻,不斷取勝。 雷軍的三點擔憂 戰略上如臨深淵,行動上不惜一戰的雷軍,或許有三點擔憂: 1、體系內出現生態缺口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此迅猛,無人準確預判下一個風口,能否成為挺立風口的那只幸運豬,一半靠敏銳的洞察,一半靠運氣,而雙重身份的雷軍則多了第三種選擇:投資。2004年成功將卓越轉手給亞馬遜的雷軍就完成了從創業者到天使投資人的轉型,在2008到2010年這段時間,辭去金山CEO一職的雷軍一口氣投資了大約20家公司,其中既有YY語音、UC瀏覽器這樣的成功項目,也有凡客誠品這種需要持續補倉的大坑,更有事後看來具有踩點性質的探營魅族,“委屈”的黃章心中那口怨氣至今郁結不散,但雷軍絕不後悔,因為BAT的陰影無處不在,不知何時就會突然祭出殺手級的產品或應用。 如今也是這樣,商業地位仍然脆弱的小米沒有任何時間可以揮霍,只有用投資覆蓋智能家居、知識產權、O2O、內容平臺和周邊硬件等所有視野內的創新領域,才能達到“深挖洞、廣積糧”的效果。 2、加速與BAT融合 450美元估值的小米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中國互聯網的第四極,從入股美的就可看出小米對周邊行業的滲透和渴求已沒有邊界,這不僅意味著小米從那些傳統或新興的產業中充分汲取營養,還可如某些人所說的體現在財務報表上,繼續釋放利好的資本信號,但“硬件公敵”雷軍並不願意過早與BAT駁火。 ![]() 雷軍正在為小米新品發布會排練,這句話他最近在多個場合說起,引用自毛澤東 小米豪擲18億投資愛奇藝則釋放了另一個信號,除了給新浪空降的陳彤提供子彈之外,它說明小米正在加速跳出單純的手機業務進入與BAT你中有我的融合時代,對於暫時無法跨越的對手不如合作,這是雷軍的遠見。小米已經通過對優酷和UC的投資拉近了與阿里的關系,馬雲旗下的雲峰基金則加入了小米的投資人行列。現階段BAT的主營業務與小米並沒有太多交集,阿里的雲OS曾有意叫板MIUI,但因為缺乏品牌機支持,僅靠刷機很難克隆MIUI的成功模式,MIUI起碼在二線手機或山寨手機中還有一批擁躉,當然雲OS的受挫也可能讓阿里投入更多的資源發動反攻,雖然小米並不害怕這種競爭,但暫時避免與BAT正面交鋒仍是明智的。 3、心氣怠惰和創新激情 雷軍曾經表態,小米在2017年之前不會上市,這也許是基於合理的商業考量,但對於長期透支生命撐起小米未來的年輕人並不公平。眾所周知,公司創始人和VP團隊可以通行上市、出售、控股等多種方式變現,但絕大部分員工的權益只能通過IPO得以保障。 小米在營銷、公關和資本市場上的成功放大了員工的心理預期,因此在長時間的創業拼搏之後,內部形成某種心氣的怠惰和迷惘的空窗期是必然的,並非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所能解決,亦是任何國家和任何企業都不能避免的發展陣痛。拿破侖踏上漫漫征俄之路時,他手下那些功成名就、紛紛受封為親王和公爵的元帥們雖然仍舊忠心耿耿,但已不再像往昔那樣意氣風發,豪氣幹雲了。 既沒有馬雲的“出口成湯”,又不似李彥宏儒雅氣質的雷軍所使用的絕招是不斷制造驚喜,與董明珠的對賭如是,控股美的亦如是,這很像是拿破侖的戰略,人們每次預言科西嘉小個子要完蛋了,拿破侖就用一個新的勝利去辟謠,而勝利的後遺癥則需要另一場勝利去彌補。 打贏一場決戰與贏得一場戰爭 莫斯科之戰也就是史學家所稱的博羅季諾戰役,是在交戰雙方都不情願的情況下發生的,拿破侖的心理極為矛盾,他遠涉千里來到莫斯科城下,當然是想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署城下之盟,但1812年6月24日進入俄境之後,法軍的減員速度就超出了預期,原有的40個步兵師和25個騎兵師的51萬大軍,在一個月中減員15萬人,由於戰線過長,拿破侖的兵力也高度分散。 拿破侖的對手庫圖佐夫同樣猶豫不決,他不想冒險與歐洲第一名將廝殺,可怕的冬天即將到來,他寧願靜待法軍自己在俄羅斯的嚴寒中解體,但莫斯科的象征意義(當時的俄國首都是彼得堡)又使得他承擔不起未經一戰就輕言放棄的政治責任。 於是,這場戰鬥還是發生了,而且是19世紀流血最多的戰役之一,庫圖佐夫保存了他的軍隊,拿破侖贏得了一場皮洛士的勝利,這場決戰的很多細節都值得小米深入研究: 1、小米有本錢發動一場決戰嗎? 這也是當年拿破侖最為躊躇的一個問題,近在咫尺的莫斯科是勝利者的最好酬傭,但他的兵力並不占優,中間還橫亙著庫圖佐夫這樣危險而難於消滅的對手,這是一場無論願意與否都非打不可的決戰,雷軍所面臨的抉擇則比拿破侖複雜和痛苦得多。 對大眾消費品來說,銷量和利潤是兩個決定性指標,一直以來,小米奉行的蘋果精品戰術比三星的機海戰術更有效,雷軍按時叠代單一旗艦機型使得小米用戶擁有更穩定、更具成長性的ARPU,這種經驗又被強勢的營銷所放大,成為小米之道的精髓,但與此同時,嚴重依賴高估值的小米為了維系資本神話,保持出貨量的絕對增長也有其重要意義,這就註定了小米不會放棄紅米這樣利潤微薄的低端機。 2015年,小米是帶著一種極為矛盾的心理發動這場決戰,在沒有一款2000元以上旗艦機型的情況下,僅憑數量沖擊三星的霸主寶座,抵禦聯想、華為等一眾國產廠商的圍追堵截,這不僅史無前例,更意味著小米的品牌定位進一步由中低端向下沈降,而在小米科技之外,體型越發臃腫的小米集團正加速將自己變為相撲選手,以為步履蹣跚之下僅憑慣性仍可產生令人生畏的勢能,果真如此嗎? 決戰的意義在這里已變得模糊而抽象,莫斯科城下的拿破侖拒絕了達烏元帥以4萬兵力發起側翼突擊的建議,堅持強攻俄軍的堅固陣地,因為此時的拿破侖不再是法國革命軍的將領,而是帝國之師的統帥,他想的是如何萬無一失的全師制敵,不願再兵行詭道、行險出奇的心態背後是功成名就的拿破侖輸不起了,從燈火闌珊處走到聚光燈下的雷軍和小米何嘗不是如此。 2、找準對手了嗎? 雷軍新年的第一條長微博名為“去到別人連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自勵的同時,竭力傳達著小米在正確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正能量,但在這條夢想之路上他和小米找準對手了嗎? 是三星嗎?這是一家特別奇葩的公司,它擁有最完備的手機產業鏈,生產了2014年數量最多的智能手機,握有海量的硬件專利和技術,觸角伸向科技創新的各個角落,卻從來不是任何人或公司的偶像或目標,即使如此,複制或摧毀一個三星傳奇又談何容易。 僅從銷量上說,致力開辟國外市場的小米、收購擴產的聯想、多管齊下的華為確實有可能在兩三年內趕上或超過三星(當然更容易超過蘋果),但營收和利潤就另當別論了。2014年,三星以手機為核心的IM事業部雖然利潤較2013年大降,但一個季度的利潤仍有96.4億人民幣之多,而小米科技2014年的含稅收入(雷軍的創造性提法)為743億人民幣,利潤雖然不詳,但參考2013年的總利潤只有3.47億人民幣,以理忖之亦不樂觀,更遑論放大到小米集團和三星集團的全面對比了。即使考慮到三星手機均價正處於下降通道這一趨勢,小米在2015年也需要至少銷售3億部手機才有可能與三星拼營收,這是什麽概念?僅一個小米就要掏空富士康的全部產能了! 然則是蘋果嗎?成為蘋果那樣集仇恨與膜拜於一身的科技圖騰,大約是很多人的夢想,小米對蘋果的亦步亦趨是眾所周知的,而所有成功的手機廠商克隆蘋果的雄心都是從開發自主操作系統開始,諾基亞從Symbian到Meego甚至聯姻Wiinphone都不向Android低頭,三星在Bada上屢遭失敗,仍然執著於Tizen,瘋傳的小米MIOS也是如此,它是小米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個體現。 華為有海思芯片還有5G的概念,小米則想利用積累的用戶口碑研發操作系統與之抗衡,但MIOS成不了IOS,因為蘋果除了系統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系列芯片。剝離了所有生產要素,知識產權體系又極為薄弱的小米,甚至都不一定有膽氣直面董明珠的“掌握核心科技”了。 這是一個樂視做手機,小米做電視的年代,所有的對手都在快速進化,小米的互聯網手機模式在黎萬強之後也不再獨具營銷優勢,它的手機均價在紅米邊入之後持續下降,不得不加快產品叠代的速度,從小米1到小米3都是每年一部新品的節奏,而雷軍微博最近爆料,2015年1月15日又會召開旗艦產品發布會,這也許意味著小米5即將問世,距離2014年7月22日小米4的發布,時隔僅僅半年。 如今的小米就是一個偽手機公司了,雷軍在小米集團的外殼下塞滿了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投資,但小米會因不斷變胖而變強嗎?還是相反削弱了爆品的優勢?1812年,拿破侖是帶著統一歐陸的夢想發起那場征俄之戰的,並在莫斯科城下做了接近成功的努力,敗歸之後的他留下一句名言:“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只差一步”,2014年雷軍對小米體系做了所有可能的填充和補強,並在新年之初許諾帶領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去到別人連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嗯,2016年等他的新雞湯了。(來自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