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馮永祥藉快意「復出」
|
|
被 監管機構視為「股壇壞孩子」的馮永祥,透過大中華科技(8032)重出江湖。大中華以總代價8935萬元,收購空調熱水器生產商快意集團66.58%,讓 快意借殼上市,並將易名為快意節能,馮永祥保持大股東地位,正物色其他環保節能項目,並指自己「未離開過張枱(市場)」。受消息刺激,大中華昨復牌後急漲 78%,收報0.166元,升41%。快意由梁顯庭於93年成立,中山設廠,去年收入1521萬元,蝕9.2萬元;產品集合空調與熱水器,透過空調排出的 熱氣製造熱水。馮永祥私人在薄扶林的服務式住宅大廈Domus U在去年中,斥資50萬元購置其產品,較普通空調加熱水器貴兩成,但每月省煤氣費1.5萬元,一年省20萬元。 快意借殼大中華科技上市 快 意的產品概念跟餘熱發電相近,利用被廢棄的能源產生另一種能源,達到環保節能效果。馮永祥拍檔馮耀輝坦言,快意的產品不是高科技,值錢在於已在中國註冊擁 有廿年專利權。馮耀輝指快意用戶包括國泰航空(293)旗下國泰飲食服務、美心食品及中環寶湖海鮮酒家,工商客為主;借殼上市後將北望神州,正與若干內地 地產商洽商,希望為他們的內地物業供應產品;打響名堂後,擬大量生產,向家庭用戶推銷。 續物色環保節能項目 根據交易,大中華 向梁氏支付現金2000萬元,另以每股7.3仙,發行9.5億新股,梁氏將持有大中華28.85%,成第二大股東。同時,大中華以每股0.15元,向不少 於六名獨立投資者配售3億新股,等於擴大已發行股份9.11%,作價較停牌前收市價有27%溢價,集資淨額4388萬元,撥作營運資金。馮永祥的持股量將 由52.65%,攤薄至32.66%,仍是大股東。馮永祥是新鴻基證券創辦人馮景禧之子,以提出一仙收購而聞名,近年趨低調,07年向禹銘(666)購入 港投資物業,翌年辭去主席後沒大動作;主要透過私人的禹銘物業管理投資中港地產。 |
首度曝光 科技富豪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 林百里 祕密花園
|
|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砸4億多元,買下台北市郊荒廢10年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大片山坡地,共2萬多坪。 他親自設計園藝造景,種植有機蔬菜,身體力行他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徜徉山林溪谷間,林百里說:「自在生活最重要。」63歲的他,已經為退休生活提前準備。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賴琬莉、李建興、梁任瑋 研究員‧蔡曜蓮 攝影‧聶世傑秋高氣爽的午後,開車順著台北故宮往外雙溪的路上去,約莫十分鐘,路邊停業的明德樂園大門緊閉,偶見工人、貨車進出,從高處往裡望,可以瞥見有人在樹林後走動的身影。 站在入口斜坡,看著遠處恬靜的山景,耳邊傳來潺潺流水聲,四隻台灣藍鵲飛過樹梢,園內小徑旁擺放新盆栽,恍若世外桃源;園區內似乎有保全巡邏,還設有監視器,門禁森嚴。 附近的住戶表示,這座山已被國內某大老闆買下,外人不能任意進出。根據本刊調查,包括荒廢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停業的溫泉會館,大約二萬多坪的山坡地與農地,在二○一○年被常樂開發公司買走,而該公司負責人,正是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 ○九年九月,林百里透過他與太太何莎的千宇投資公司,成立「常樂開發有限公司」,資本額約四.七億元,負責人是林百里,設籍內湖的地址,目前是一家高級音響店。隔年,林百里就用常樂名義買下明德樂園的大片土地,這半年來,企業圈就有耳語:「林百里在故宮對面買下一整座山。」仲介圈傳出這一整片山林土地以四億元成交。 根據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公布二○一二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林百里以三十七億美元身價,位居台灣第五大富豪,名列全球第二六九名。今年七月,他用全球海外存託憑證(GDR)方式在海外出售一.六七%(六.五萬張)廣達股票,約新台幣四十六億元入袋,而出售這些股票只占他個人持股的五%。 買土地 打造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然而,這位科技富豪近來最鍾情的事,是在這片他坐擁的山頭,打造祕密花園。林百里私下稱其為「山莊」,他在裡面搭起兩座網室蔬菜棚,種植有機蔬菜;喜歡蒔花弄草的他,還買了很多園藝盆栽種植造景,打算退休後隱居於此。 周末午後,我們來到林百里口中的「山莊」,驅車直入大門前。山莊位於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環繞綠意盎然,走過小橋、流水;門內花木扶疏,是一座日式造景的庭園。據傳當時會館業主花了二億元打造「春櫻舞、夏綠然、秋楓紅、冬椿開」的四季風情。一位旅遊業者表示:「會館讓人有到日本京都的感覺。」周末下午,剛下飛機的林百里直奔「山莊」,跟著設計團隊開會,討論山莊的園藝造景,他充當起藝術總監,提供很多意見。 中國宋朝文人李格非在其著作《洛陽名園記》,所描述的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及眺望的宋代庭園的細膩風格,是林百里心中所嚮往。他想要仿造宋朝庭園,利用自然景觀與地形,融合山水、建築、花草、書畫等元素,布置出一個層次堆疊、移位換景,而且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 林百里穿著黃色薄外套、映襯出臉上的好氣色,只是體態略為發福,看見我們到來,他熱情地打招呼,中氣十足地說:「歡迎來山莊玩,你們隨意看看。」會議結束,林百里領著我們到菜園拔菜,邊走邊說:「我小時候住在漁港邊的村莊,喜歡自然生活,還走田埂上學。」當我們訝異繁華的香港也有農村景色,他說:「我年紀已經很大,今年都六十三歲了。」下山來到明德樂園入口不遠處,有兩座網室蔬菜栽培棚,種植有機蔬菜,用明德樂園旁的青礐溪水灌溉。青礐溪發源自陽明山的擎天崗,附近的農友說:「這裡的水質送檢驗,沒有汙染。」林百里也很自豪地說:「這邊的溪水加上陽明山的土壤,種出的蔬菜又大又漂亮。」 樂田園 自種有機蔬果 張忠謀、蕭萬長都吃過進到蔬菜網室棚內,要經過兩道門,主要隔離蟲害;棚內一畦一畦的菜圃,種著高麗菜、茴香、茄子、絲瓜、彩椒、萵苣、空心菜、芥藍菜、青花菜、紅蘿蔔等時令蔬菜,林百里開心地說:「這個白蘿蔔回去用排骨煮湯就很好吃。」一邊說,他手上也沒閒著,拔白蘿蔔又摘彩椒,很熟悉農事的架式。 兩座蔬菜棚生產的無毒蔬菜,除了自吃外,林百里用「百里農場」的紙箱,裝箱送給朋友分享,「張忠謀、蕭萬長都吃我的蔬菜。」一位吃過林百里蔬菜的友人,讚不絕口地說:「又脆又清甜。」○五年,林百里檢查出罹患肺癌,求助上海名醫邱佳信,邱佳信建議他蔬菜最好吃時令和本地生產,少吃進口和以人工調整產季的蔬果。○九年,前副總統蕭萬長驚傳罹患肺腺癌,林百里還分享他的抗癌經驗:「飲食要有機無毒,要均衡,要培養最好的抵抗力,心情要保持樂觀。」去年,廣達股東會上,小股東表達對林百里健康的關心,他表示現在很注意身體,「從腦到腳都有進行固定的健康檢查,沒有一百分,也有九十分。」 勝病魔 買二萬坪土地 打造退休養生祕居「山莊」內除了種植蔬菜,平日就喜歡園藝的林百里,也買了大量盆栽,像是各色的九重葛、紫藤花、醉芙蓉、丹桂、羅漢松、楓樹、茶梅花等,先放置在山坡上的「假植區」,日後按照規畫栽種在山莊各處。 據了解,溫泉會館未歇業前,林百里就買下這一大片土地,後來溫泉會館慘澹經營,林百里乾脆向業主買下整個會館;因此會館內外保持原樣,包括供住宿的十九個房間,甚至廚房的鍋碗瓢盆都還留著。 但除了溫泉會館外,明德樂園早已殘破不堪。明德樂園曾經風光一時,是台北市議員陳建銘家族經營,一九八二年開幕後,造成轟動,依山而建、占地近三萬坪的園區,有三六○度的高空旋轉「嚇嚇叫」、摩天輪、雲霄飛車,還有小丑表演;往裡走還有儷人瀑布森林區,溪谷風光明媚。 明德樂園曾是台北市最大的遊樂園,更是台北人必遊景點之一。○二年,明德樂園因法令限制,設施無法汰舊換新,黯然關園,空蕩蕩景象宛若廢墟。陳建銘表示:「當時受制法令無法升級遊樂設施,每個月要賠好幾百萬元。雖然樂園內二萬多坪土地,但多數是三十度坡度的山坡地,可利用的土地不到一成。」這一年來,林百里請人打理,拆除雲霄飛車、咖啡杯與旋轉木馬等腐鏽的遊樂器材,還要剷除一人高的野草整地,工人表示:「每個人都遇過粗大的青竹絲、龜殼花,還有老鷹撲下獵雞。」經過整理後的山莊,終於比較像個樣子,林百里有空就來種菜、賞花、放鬆心情,他對記者說:「這裡空氣很好又安靜。」問他是否有退休時間表,林百里笑笑說:「這麼希望我退休?」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五年,林百里一度因健康問題而交棒,跨過生死關頭後,他重返商場,只是心境已有很大轉變。與林百里情同兄弟的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曾說:「Barry(林百里英文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做事,三分之二的時間思考。」過去,林百里全力衝刺事業,但後來他說:「我四分之一時間用在公事、四分之一養生保健、四分之一興趣,另外四分之一做公益。」 返商場 把人生分為養生、公事、興趣、公益一向注重隱私的林百里,向來行事低調,雖然他大手筆買地一事,在企業界已不是祕密,但他不願張揚,可以看出他正身體力行自己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而在這「四分之一養生保健」的生活之外,他另外四分之三用於公事、興趣、公益的時間,表現也毫不遜色。 林百里一九四九年出生在上海,隨後舉家逃難到香港,住在收容難民的調景嶺,他從不諱言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十七歲時,他自國民黨辦的德明中學畢業,跟著同學擠貨船來台灣,一路讀到台大電機研究所,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一九七二年,他與同學溫世仁共同設計出台灣第一台自製電腦,隔年,他們兩位因為電腦的設計,同時榮獲台灣第一屆青年獎章,展現研發的天分。當年,誰也沒想到窮得一件襯衫、一條褲子穿四年的香港僑生,日後會寫下台灣科技界一頁傳奇。 向來深信烏龜終究會贏過兔子的林百里,在創業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出走得慢、卻看得遠的經營哲學。他企圖心強,眼光準,一九八八年成立廣達,搶先專注筆記型電腦代工,跑遍歐美爭取訂單,與戴爾搭上線,又取得IBM、蘋果、惠普等國際大廠訂單,在一九九九年上市後,迅速躍為股王,股價一度高達八五○元。 拚雲端 廣達轉型見效 傲視NB代工廠同業前幾年,鴻海殺入做筆電代工,林百里感慨地說:「當初做筆電,廠商捧著現金在公司門口排隊領貨,這也不過十多年前的事情。」眼見筆電代工毛利下滑,身陷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林百里意識到危機。 多年前,林百里挾全球NB市占率三成的威風,切入手機、光碟與面板,成立廣明與廣輝,自稱「三廣總督」。不料幾年下來,因步伐落後, 一度從電子一哥淪為三哥,○九年,仁寶的筆電出貨量超越廣達。 林百里早就看出「製造業賺不到錢,要靠服務業」。他另闢戰場,搶先同業布局雲端運算新事業,並親自操盤,要讓電腦變成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取用,提供雲端運算、連結、消費端載具,還要導入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的一條龍式方案,跳脫代工思惟。 什麼是雲端?林百里解釋:「就像我們到醫院看病,以後透過雲端,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家醫院,取得病歷資料,不像現在,換個醫院,還要回原來醫院調病歷;還有像iPhone,其實就是一個小雲端的觀念。」烏龜緩步慢走,最終還是奪下錦標的贏家。當同業深陷泥淖、痛苦裁員之際,去年廣達的轉型見成效,除了美國政府機關的訂單,也接到Google及Facebook雲端伺服器訂單。法人預測廣達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會超過六元,傲視其他NB代工廠同業,並逼近鴻海。 游於藝 廣雅軒藏二千珍品 「保存人類文化資產」林百里除了在全球科技業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收藏界也是重量級人物。 今年四月,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賣會上,他以近港幣二.○八億元(約新台幣七.七億元)的高價買下北宋汝窯〈葵花式洗〉,令人咋舌。而在五月底的佳士得香港春拍會上,他再以億元港幣標下兩件古董,出手闊綽相當驚人。 汝窯是十二世紀北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與鈞窯」中最稀有的,因其產品為北宋宮廷使用,且利用瑪瑙上色,有文人以「雨過天青雲破處」形容其色澤。〈葵花式洗〉為一對,原收藏家在一九三六年將其中一件贈與大英博物館,另一件輾轉被林百里在拍賣會場買下。 林百里對藝術品的興趣與他父親有關。林父在香港大會堂工作,會堂美術館掛有張大千、傅抱石的畫作,林百里中學時三天兩頭跑會堂,耳濡目染下,對中國字畫產生興趣,當時他心想:「有朝一日有能力,一定要想辦法擁有。」林百里事業有成,收藏不少中國古字畫,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收藏張大千名畫至少七十幅,尤其對張大千仕女圖幾近成癡;更在廣達總部頂樓闢建「廣雅軒」,以存放並展示近年來購買的二千多件珍品。 不過,林百里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是收藏家,他自認為是「幫全人類保存文化資產」。幾年前,滿腦點子的林百里,覺得藝術品語彙有商機,利用雲紋圖騰,先在電腦繪圖,然後設計成花瓶,預計做九十九個送給朋友。不過,他做了一個後就因忙碌沒有下文,但他堅信「這是個嘗試,創意文化產業絕對有商機。」 勤公益 贊助藝文活動 關注最新教育趨勢除了藝術品收藏,曾是台大攝影社社長的林百里,也醉心攝影,不僅收藏很多古董相機,還自設暗房沖片,完全是專業級的架式。他每次到香港,總要花一整個下午流連攝影器材店。幾次在公開場合,他還好奇地拿起攝影記者鏡頭把玩。 林百里看到本刊攝影記者拿著厚重的攝影器材,他建議說:「你買Sony的NEX,那個一千多萬畫素,輕便又實用。」林百里認為,攝影可以呈現不同人生面向,攝影對他而言不是記錄,而是創作。幾年前,他到雲南香格里拉,為了等適當光線拍攝一座寺廟,在戶外守候了一個下午,問他最近的攝影作品,他搖搖頭說:「拍得不好。」林百里病癒後,每年會安排幾次海外旅遊兼攝影,工作對他而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前一段時間,他還考取潛水執照,問他下次是不是要挑戰小飛機執照,他開玩笑說:「先嘗試高空跳傘好了。」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陳浩就說:「奇怪,董事長忙工作,還有體力做其他事,雖然我比他年輕十歲,可是趕不上他。」林百里在社會公益也未缺席,○三年,他捐助台大電機學院建成「博理館」,並贊助館內地下室構築為「博理藝廊」;而他也成立「廣達文教基金會」,推廣中小學美育活動,輔導偏鄉地區孩童,並以廣藝基金會贊助藝術活動。廣達內部還設有研究香港、台灣、美國、英國等大學線上互動教學計畫的小組。 陳浩透露:「董事長花很多心血,了解世界最新的教育趨勢,包括遠距教學與互動教學這兩塊;還到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考察。」至於具體作法,他表示:「目前都還在進行中,不方便透露。」林百里買下故宮附近二萬多坪土地,當成退休養老的地方,甚至也想過把藝術收藏放到該處,但後來因為冬天潮溼作罷。 一九七二年跨出台大校門之後,林百里算算自己衝刺事業已經四十年,問他此刻的心境,是否反璞歸真?他笑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屋外山林美景隱沒在夜色中,但此刻,林百里對未來的人生,內心一片明亮。 林百里 出生:1949年,出生於上海,逃難香港,貧民窟長大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 經歷:三愛電子總工程師、金寶電子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電機系碩士、學士家庭:已婚,育有兩子 林百里人生智慧語錄 1. 從小我就不容易相信一件事,除非我明白那個道理。 2. 一個人的精神面需要去引導,除了工作之外,也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3. 懂得給自己一些工作以外休閒空間的人,通常也是比較懂得思索的人。 4. 為希望而努力、為希望而快樂,沒有永遠的貧苦與逆境。 5. 以感性右腦輔助理性左腦。 6. 成功=許多人+社會環境+運氣。 7. 看對方向是最重要的,然後要有眼力、魄力與毅力。 |
非凡中國(8032): 快意節能的高買低賣
2014年1月24日,公司以523萬人民幣(約676萬)出售中山市快意空調設備有限公司76.9%股予少數股東中山市神灣鎮房地產開發公司,估值約680萬人民幣(約878萬),出售可獲得大約400萬的利潤,即大約516萬。
但回憶起4年前仍是稱大中華科技時,以中山市快意空調設備有限公司作為核心資產的Coolpoint Ventilation Equipment Limited的作價分別為收購
66.58%的8,935萬,包括2,000萬現金和7.3仙發行的9.5億股,
以及33.42%的以10,183,451.2元,即是合計9,953.35萬,但當年卻是虧錢的,當然到現在也是虧錢,不過在短短4年間貶值超過91.79%,還未計當中的虧損,加起來可能超過1億,可說這項投資是完全失敗。
但當年出售的股東卻是盤滿砵滿,其中當年賣方
梁顯庭的股票的出售限制是在李寧入股後已解除可出售1億股,
其後他已經在2010年7月至10月間出售5,000萬股,以當時最低價67仙計,估計套現3,350萬以上,其後在2010年11月股權已低於5%已不用披露,其後估計把股權出售,相信那9億股,也可套現超過億元,過著優厚的日子。至於少數股東刑貽春也接受
股權代價9,220,437股,相信獲利也不錯。
做生意虧1億元,但賣股票就賺1億元,當然梁顯庭曾經說「
其實不是他追我,是我真的好想嫁。」,但不久完全為股票賺得的錢把業務放在一旁,可能今次是由他利用非關連人士購回,但在這過程中股壇上誰敢說自己是想嫁的真心? 在錢面前,人的價值可能很渺少。
操作口訣 靠自營商買賣技法 謝晨彥享快意人生 練就技、籌、財、策四字訣 每年穩賺七位數
|
|
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 他將過去在券商自營部學到的操作技法,成功複製到個人日常操作上,創造穩定報酬,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 技、籌、財、策。 撰文‧歐陽善玲 「若要比喻,自營商操作模式,就像靈活的游擊兵;股價還未發動前,嗅覺敏銳、高竿的人會慢慢買進,一旦個股發動攻擊,追價買進也會相當迅速。且所有射擊動作,都必須瞄準後再發射,絕不能輕易浪費子彈,否則很快就會連拿槍的資格都喪失。」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上午操盤,下午講課,閒暇時寫書,周末假日騎著帥氣的哈雷機車遊山玩水,五年下來,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羨煞不少人。這樣怡然自得、生活無虞的背後,正是嚴格專業的券商自營部訓練出來的成果。 「二○一○年,我在自營部負責期貨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參與股票研究。」謝晨彥回憶,雖然在券商自營部只有一年多,但從中學到的操盤經驗與「眉角」,卻成為日後維持「大賺小賠」的關鍵。 深刻體會 在極小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經過自營部洗禮,讓他體會三件事,那就是產業分析、分散投資及嚴格停損;前一項,決定投資獲利大小,後兩項,則與風險控制能力有關。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極小的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而這也正是一般投資人不斷提升、自我修鍊的目標。 「過去,在自營部能夠一戰成名的,都是產業嗅覺靈敏,能搶先卡位布局的人。重視產業基本面及發展,也是自營部操作的重要原則。」謝晨彥說,不要看自營商平常好像都在短線交易,當市場不安時,要能看出眼前不好只是假象,甚至深入分析,挖掘出基本面轉好的產業,才是大賺背後的真本事。 他舉例,一三年金融股獲利大爆發,當時對金融產業掌握較好的自營商,早在獲利數字出爐前,就已預先布局,等到一四年財報公布,成績確實亮麗,不過股價卻在之前就已反映完畢。對看到獲利才準備進場的投資人來說,都為時已晚。 紀律操作 分散投資、嚴控停損是最佳寫照至於風險控制部分,「以前做股票,容易看好一檔就集中重押,可能目標設定要買一百張,就一次買進。不懂分批進場,也沒有停損觀念。」但受過自營部訓練後,謝晨彥改變交易習性,就算某產業或個股再看好,也不會單買一檔,重視投資組合的分散性。 「自營部除了每天就當日盤勢進行溝通外,每周五下午還會針對各產業及全球概況做分析報告。同時也會檢討當周績效,同事間可看到彼此操作成績,壓力很大。」為避免在檢討會上被「修理」,最佳防衛機制就是嚴格執行停損,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過去操作最難的地方是,明明看好的個股,卻因短期下跌較多,而被迫停損出場。自營部風控要求嚴格,不論是績效掌握或下單額度,都嚴密監視。一切交易都是目標導向,只要個股目標價位一到,就開始調節;或走勢不對,就馬上砍單出場。」在這樣紀律嚴明的操練下,謝晨彥養成習慣,寧可錯過未來獲利可能大爆發的潛力股,也要維持停損機制,一旦個股回跌五%,就忍痛出場、絕不戀棧。 以風險控制為前提,爭取最大投資獲利,也是謝晨彥個人操作最佳寫照。「自營商與基金公司,或其他機構法人最大差異,在績效與分紅、獎金掛鉤,所以個股進出場時機掌握很重要,不像ETF或共同基金,是依照比例及配置進行布局,不必太在意進出時點。也因此,現在養成只做強勢股的操作習慣。」相較過去是一支隊伍,打的是團體戰,如今少了專業分工與機構法人資源,卻因掌握其中訣竅,個人作戰成績也毫不遜色。他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技」、「籌」、「財」、「策」。 「技,就是先從技術面找出突破整理,或形態漂亮的強勢股。」他坦言,技術面一定會先引起大家注意,強勢股代表市場人氣高、夠熱門。在資金簇擁下,投資效率也會提高。簡單確認線形後,再來就要釐清是誰在買股,追蹤「籌」碼;若有外資、投信法人蹤影,投資興趣就會增加。 「法人思惟較好掌握,會買進某檔個股,代表事前一定先經過會議討論,有詳細的研究及拜訪報告,跟著買進風險低。或有特定券商,過去買股票時機都很精準,有高手在裡面,也相當具參考性。」有了法人買進背書,接著就要檢視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相稱,或題材面是否具亮點,所謂「財」,除了財報表現外,也有題材性概念。「基本面若由虧轉盈,或月營收、接單量確實逐步成長,股價就不容易只漲兩、三天。以長期獲利保護短線波動方式,也較能參與到大波段行情。」經過以上三步驟檢視,最後決定是否買進,取決於「策」。「當個股利多消息浮出枱面時,股價易漲難跌,此時就必須靠『策』略評估股價基期,本益比太高,就算前三步驟過關,也無法買進。」謝晨彥解釋,股價評價方式,一般以本益比評估。但散戶不像法人,要預估個股獲利不容易,對產業合理本益比也未必有概念,只能以簡單方式,大概抓個區間,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操作。 例如大盤長期本益比約在十七、八倍間,可約略抓個區間,以十五倍至二十倍當作可操作範圍。若本益比超過二十倍,就只能拿一部分資金進場,若超過二十五倍,就不要再追高。反之,本益比在十五倍以下可大膽買進,若連十倍都不到,就更應全力布局。 堅守原則 儒鴻一檔獲利逾二○○%依照四字訣操作,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紡織股儒鴻。「一一年四月,儒鴻股價只有四十多元時,我就注意到這檔個股,當時股價從最低三十元,上漲超過五成,股價有明顯攻擊力道,吸引市場目光。」接著,謝晨彥觀察籌碼,發現有投信持續買進,增強他的投資興趣,並開始留意儒鴻的營收獲利表現。 「相較前一年,儒鴻營收確實明顯成長,當時估計每股獲利有機會賺到七至八元,換算本益比才八倍。後來又打聽了一下『機能布』用途,確認題材價值,研究後覺得相當有看頭,就大膽進場。」他說,剛開始操作並不順利,常因跌破停損價位而得暫時離場。後來,又在五十元附近承接,一路抱到一六○元,獲利逾二○○%漂亮出場。 對謝晨彥來說,超過一六○元的儒鴻,已超出自己設下的本益比天險,與其追高買進,不如回頭尋找價格被低估的個股,才不違背安全交易鐵律,而這也正是自營部歷練下來,教會他最重要的事。 在自營商學會四招每年獲利百萬—— 以儒鴻為例50元布局,160元附近出場,2年獲利逾200% 財 透過財報確認,營收數字也較2010年同期成長25%。 技 2011年4月中旬,股價帶量大漲。 策 預估EPS可能上看8元,股價僅50元附近,本益比低,值得大量買進。 籌 經過籌碼追蹤分析,發現投信法人陸續進場布局。 謝晨彥 出生:197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北社區大學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通大學財金所 著作:《神奇五四三選股法》 |
快意節能 意馬國際絕地重生 解構股壇兩大高手財技
1 :
GS(14)@2010-08-01 23:51:142010-7-21 EW
李寧入股快意節能(8032),梁伯韜夥鍾楚義拯救意馬(0585),是今年上半年財經市場兩宗矚目的收購,前者藉李寧招牌,刺激股價節節上揚,後者將瀕臨破產的意馬起死回生,市值翻了幾番,兩項收購均展現財技高手教人歎為觀止的技巧。
兩家公司幕後的財技高手,均有能力將公司點鐵成金,他們的高超財務技巧背後更重要是有一套永不言敗的理念。
快橋王李華倫
意節能原稱大中華科技,有「股壇壞老爺」之稱的禹銘(已易名為新工,編號0666)前主席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輝,兩人於○九年入股,轉營環保業務;今年引入李寧成為大股東,股價三個月內上升達四倍,升幅之急及高,教市場人士嘖嘖稱奇。
整項收購背後的軍師是馮耀輝的徒弟李華倫,李現任新工主席,過去十年來,策劃過多宗買賣,包括力阻當時任太平洋興業(已易名為新時代,編號0166)主席的蔣麗莉出售公司股權、以一仙狙擊中巴(0026),以及藉清盤繞過法規達到私有化南太電子(已私化及除牌)目的。李華倫予人印象是深懂在證券法則上鑽空子,遊走於法規之間,雖離經叛道,卻又合乎法規要求,出奇制勝,教對手徒呼奈何。
何事皆可能
橋固然重要,但單單靠橋並不足夠,談到他的財技,李華倫不以為然,反而更重視背後的信念:「最重要有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也有可能),是他工作的精神指導:「行內許多人也有挺多的計謀或想法,偏偏他們沒有堅持,稍為碰壁就言退;我就不一樣,度橋遇到阻撓,我會嘗試衝過去。」「做事千萬別因有人話唔得就算數,不要人云亦云,難道別人話兩句就氣餒?我不會認同,更絕對不會因為別人說唔得就放棄。你要去諗,要分析,要去突破。」確實,當年為南太電子進行私有化,因未獲足夠票數支持而被否決,換了別人,早就放棄,或等一年後再捲土重來(證監會守則規定私有化失敗後,一年內不可以進行)。然而,要等一年實在太長久,李華倫沒有因此而束手待斃,反之不斷鑽營,終被他想到自動清盤這一妙着(清盤所需支持票數較私有化為低),雖然外界批評,卻完全合法,監管機構亦無可奈何。
財技如獨孤九劍
由於長期與證監機構交手,對於交易所的條例法規,李華倫可說滾瓜爛熟,但他認為太熟不一定是好事:「你太熟悉規條,就容易被規條影響判斷,容易有偏差。我深信在熟悉規條後,你要放棄固有概念,然後才可以在規條中鑽,找出當中的問題。」金庸武俠小說中,《笑傲江湖》內的絕世劍術獨孤九劍破盡天下武功,其精粹就是學懂獨孤九劍後,再將超卓的劍招渾忘得一乾二淨,你才可以發揮出超凡入聖的劍術,以無招勝有招,將劍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想不到財技高手的訣要,跟獨孤九劍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深深慶幸自己跟了一位好師傅馮耀輝,減少碰釘子的機會:「我一加入新鴻基證券,馮生已經獨當一面,跟了位好師傅,給我很多啟發。而且,當年隨馮生出出入入,那些大人物見過我,知道我是誰,對自己後來工作也有莫大幫助。」
快意節能三部曲
在財經市場打滾多年,經歷大大小小戰役,要數到最滿意一仗,李華倫想也不想,首選快意節能:「快意節能好像拍電影三部曲,首集由馮生從前大中華科技大股東手上買下來,續集是將節能項目注入,第三集引李寧入股,往後股價即接連上揚。可以說愈拍愈勁,一集比一集精采。」過程中碰過不少困難,收購時停牌整整一個月,當中的樽頸是被質問為何快意股價在兩毫二,李寧的作價卻是七仙三,差距實在太大,表面看好像佔了便宜。監管機構一定會問:「點解價錢咁平,點解要作價七仙三?」「說實在,李寧願意入股,以他的名氣、人脈及在商界的成就,他本身就是一件寶貴的資產,為公司帶來價值,所以作價較低我們也可接受。經過一輪解畫,最終落實以一角二作價收購。」談到這宗交易,李華倫愈說愈起勁:「整項交易最難能可貴的是於買賣完成後,確實為股東創富,股價拾級而上,並不是那些炒股,升了幾倍後就突然散下來。事實上,快意節能原大股東沒有沽貨,所有新發股份也落在李寧手上,街貨不會因而驟增,股價因而可以穩定下來。」財技高手也有挫折之時,○二年一仙收購中巴,雖然失敗而回,卻迫使大股東顏氏家族大派高息,收購縱未完功,已為股東帶來可觀的股息。想起那一場戰役,李華倫仍有遺憾:「當年有中間人找我,說可以解決,但我們自視過高,也不希望靠別人,所以一口拒絕。事後回想,我們也確實太自我,其實試試由他作中間人也無妨。」要數土炮財技猛人,絕對少不了「紅籌之父」梁伯韜一份。
現身兼意馬國際(0585)主席及私募基金CVC大中華區主席的梁伯韜,玩得最爐火純青的財技,莫過於炮製一個又一個「概念」,讓股民如癡如醉,炒個不易樂乎。他最新的代表作,非意馬莫屬。
今年二月,梁伯韜夥拍資本策略(497)主席鍾楚義,從「上海姑爺」羅康瑞及「股壇高手」洪錦標手上,接過陷入財困的意馬爛攤子。二人以總成本約三億二千萬,分別認購意馬的新股和認股權,悉數行使後合共取得五成九擴大後股本,每股平均成本僅需七點三四仙。
意馬變「癲馬」
與此同時,梁伯韜要求意馬將現有股份「十合一」,再按「一供四」比例供股,供股價較當時股價大幅折讓九成,集資一億零八百萬元。散戶若果在意馬復牌後追入,供股後的平均總成本高達三角二點六仙,足足貴梁伯韜三倍有多!
梁鍾兩大財技高手入股,刺激意馬復牌後猶如脫韁「癲馬」急升,皆因散戶憧憬二人必有後着。梁伯韜果然不負眾望,概念一個緊接一個,首先大談當炒的「三網融合」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意馬包裝準備發展大中華動畫市場食「大茶飯」;繼而暗示長實(001)主席李嘉誠或會入股。
其後他以CVC主席身份,出席新鴻基公司(086)記者會時,突然「自爆」已加入中信泰富(267)前主席榮智健的私人投資旗艦隆源企業,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市場即時憧憬榮智健借殼意馬東山再起。
三大概念
勁賺百億
「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為意馬火上加油,除權後股價短短四日炒高六倍。按完成重組後發行的總股數計算,意馬的市值一度高達一百七十八億。散戶固然炒得瘋狂,梁伯韜和鍾楚義更是賺個盤滿缽滿,以二人最終持有的股數和入股成本計算,兩個月內帳面狂賺過百億,回報超過三十倍!
善玩概念的梁伯韜深明熱潮一退,意馬股價隨時打回原形。對於意馬股價暴升,他說:「這些不過是紙上富貴!」既然是帳面富貴,套現落袋方才實際。梁鍾二人趁供股上板前貨源歸邊,以每股四角大手減持約一成八股份,套現約四億,閃電收回成本封了蝕本門,同時仍然掌握意馬的控股權,可說立於不敗之地。
高追的散戶目送意馬股價拾級而下,走避不及者紛紛被蟹綁。
紅籌概念煞食
老一輩股民不會忘記令梁伯韜聲名鵲起的「紅籌股熱」。八十年代末梁跟前戰友杜煇廉創辦百富勤,得到一班大孖沙鼎力支持,包括李嘉誠、榮智健、合和(0054)主席胡應湘和已故「股壇大俠」香植球。這些超級富豪人脈,成為梁伯韜日後最重要的資產。
在九三年到九四年初,以及九六年初到九七年十月,百富勤先後兩次炮製紅籌熱潮。梁伯韜趁投資者憧憬內地經濟高增長,回歸後紅籌股可獲母公司注資,分別推出「中國概念」、「買殼概念」、「分拆概念」、「注資概念」和「省市窗口概念」,每次都掀起一片熱炒狂潮,招招見利。
在梁伯韜的包裝下,百富勤成功保薦多隻紅籌股,包括中信泰富、粵海投資(0270)、越秀投資(0123)、香港中旅(0308)、北京控股(0392)和上海實業(0363)等。百富勤一度成為日本以外亞太區最大的投資銀行,梁伯韜亦變成名噪一時的「紅籌之父」。
轉戰細價股
做慣大「刁」的梁伯韜去年加盟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後,先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自然美(157)、奧思(1161)及新鴻基公司等。今年上半年港股「炒股唔炒市」,擁有當炒概念的細價股被輪流炒起,「梁伯韜入股」亦成為細價股的熱炒概念。若然把握到上車落車的時機,回報遠較藍籌國企股和味。可見梁伯韜「概念之王」當之無愧!
梁伯韜財技史
2010年 入股財困的意馬國際。借「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大幅炒起,高峰時兩個月帳面勁賺過百億。
2009年 加盟私募基金CVC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和奧思(1161)等,股價一度被大幅炒高。
2000-2002 時任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先後借科網概念和生科概念,成功保薦Tom集團(2383)和長江生命科技(775)上市。
1996-1997 97年市場熱炒回歸概念,由梁伯韜保薦的北控(392)錄得1276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逾2,000億,刷新多項新股記錄。
1993-1994 梁伯韜看好改革開放後的內地資本市場,帶領百富勤成為首家進駐上海的外資投行。第一單「刁」是保薦上海石化(338)。
李寧系-李寧(2331)、快意節能(8032,前大中華科技)新聞專區(關係:0666、0086)
1 :
GS(14)@2011-05-15 00:06:5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14&sec_id=15307&art_id=15252382
李寧料末季定單轉佳
2011年05月14日
2 :
idsdown(1658)@2011-05-24 15:17:12李寧公司三名高管離職 人事震蕩或與業務調整有關
2011-05-24 10:12:2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4/1OMDAwMDI0MDE1OQ.html
3 :
onesee(1238)@2011-05-25 13:31:50李寧三高層離職 股價挫8%
2011年5月25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25/News/eb_ebc1.htm
4 :
GS(14)@2011-05-25 22:03:57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83721
李寧三高層突跳船
股價瀉逾 8% 分析員看淡前景
2011年05月25日
5 :
GS(14)@2011-05-25 22:04:0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83722
事件曝光
傳媒踢爆投資者失信心
2011年05月25日
6 :
GS(14)@2011-05-25 22:04: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83723
神話破滅
高增長不再 恐成思捷翻版
2011年05月25日
7 :
GS(14)@2011-05-25 22:54:24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525148_C.pdf
本公司亦注意到近日媒體有關本集團三位管理人員離任的報導並僅此聲明,該等人員是基於其個人發展需要,在過去近兩個月的時間內個別請辭,屬於管理人員的正常變動。本集團已就該等人員的職位和負責的工作安排適當內部資源接任或
8 :
greatsoup38(830)@2011-05-29 16:21:05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5/1OMDAwMDI0MDI1OQ.html
李寧最嚴重人事危機: 渠道「高壓」,三高管離職
自去年開始,李寧就不斷推進內部改革。
2010年,李寧公司宣佈銷售組織由總部控制變為三個大區(北區、東區和南區),各大區獨立負責其區域內的營銷、分銷,大區負責人地位陡升。此外,李寧公司內部原來功能性、平面的組織結構變為按照運動品類來劃分管理業務,比如羽毛球、跑步、籃球等,橫向的部門則有產品開發、市場、銷售、供應等,李寧公司內部管理上變成矩陣式組織架構。
此舉,被認為削弱了郭建新等管理團隊的職權。對於該種說法,離職管理成員並未予以回應。不過,方世偉稱,理念和內部溝通上的原因,導致了其作出離職的決定。
郭建新等人則以不便表態為由,拒絕評論。年初離職的王世永則表示,其離職並非出於理念上的原因,完全是個人的選擇,對於過去4年在李寧的工作經歷,他個人表示滿意。
李寧公司北方地區的一家大型代理商表示,「目前來看,與李寧合作過程中,該公司並未有何來自運營商的大變化,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人事變動。」
有離任高管稱,高管團隊關於渠道和銷售方面的壓力比較大,與內部的溝通使其倍感壓力。因此李寧高管離職,被認為是理念不合。
不過,王一鳴分析認為,此一批高管離職,是李寧公司需要有人為並不成功的品牌升級買單,所以,離職的高管都與「營銷、市場相關」。
王一鳴的說法,與李寧的渠道商說法相近。該李寧的渠道商稱,「與以往相比,這兩年的門店業績增長是慢了一些,經營馬馬虎虎。在換標之後,門店銷售業績並沒有多大增長,所以一些經銷商並不太滿意。」
2010年,方世偉主持了李寧公司的標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品牌傳播理念升級。當時,作為李寧公司CEO的張志勇稱,新標識是為了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需要,尤其是90後群體不斷變化的心理。
不過,該品牌升級引來市場諸多非議。方世偉稱,大家實際上對換標以及品牌升級有所誤讀,李寧不可能僅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為90後的消費群體,當時,李寧希望在傳播上,表達的一層主要意思是李寧是1990年出生的公司,並非全部是滿足90後群體消費需求之意。
渠道之困
渠道問題,成為了李寧公司頗受詬病的成長之痛。
有離職高管稱,李寧的渠道建設,一直處在最初建立時的狀態,過去幾年一直沒有作出改變,渠道上的問題,最終會影響到公司很多層面的狀態。這與郭建新指李寧公司「通過新開門店增厚業績的路徑,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的說法相印證。
2010年,李寧公司給本報記者的數據顯示,該公司擁有有129個經銷商及超過2000個分銷商。大部分分銷商規模都比較小,平均經營2家店。其實,超過1700個分銷商僅經營1間店。
這種「小而散」的分銷隊伍背後,則是參差不齊的管理能力。「我們留意到大部分的分銷商的零售管理能力、貨品採購能力及產品生命週期的管理都比較弱,導致他們的單店效益及經營利潤率都不理想。」李寧公司曾表示。
自2010年開始,李寧公司就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傳統分銷渠道。李寧公司曾表示,未來計劃對其超過2000個分銷商進行整合,將有500-600個分銷商會被淘汰出李寧的分銷體系。
這得到了來自體育用品分銷商方面的印證。該從事體育用品的分銷商稱,「李寧自從渠道調整之後關店挺多,可能是因為業績原因。一些經銷商就不做了。市場上,對於該代理品牌也有很多看法,有部分觀點認為,代理該品牌銷售增長空間收緊,不如『年輕品牌』來錢快。」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9 16:21:30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4/1OMDAwMDI0MDE1OQ.html
李寧公司三名高管離職 人事震盪或與業務調整有關
10 :
idsdown(1658)@2011-05-31 14:26:31李寧CEO否認發生“人事震盪”
2011-05-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30/5NMDAwMDI0MTE5NA.html
11 :
idsdown(1658)@2011-07-01 20:19:08據傳李寧將投2億成立娛樂經紀公司
2011-07-0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wMMzIxXzM0ODIwMg.html
12 :
onesee(1238)@2011-07-08 14:32:10李寧老化 預警半年利潤減半
股價瀉16% 跌近海嘯價 2011年7月8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8/News/ea_eaa1.htm
13 :
onesee(1238)@2011-07-08 14:32:32對手主打二線市 表現佳
2011年7月8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8/News/ea_eaa2.htm
14 :
idsdown(1658)@2011-07-08 18:45:20李宁今年收入预计降5% 十年高速增长戛然而止
2011-07-0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8/4OMDcyXzM0OTU4OA.html
15 :
idsdown(1658)@2011-07-12 20:25:53李寧股價跳水 三天市值蒸發37億
2011-07-1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2/wMMzIxXzM1MDEwMQ.html
16 :
idsdown(1658)@2011-07-14 19:05:47環保組織稱李寧、耐克、愛迪達“同流合污”
2011-07-14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4/zMMDcyXzM1MDYzMQ.html
17 :
idsdown(1658)@2011-07-18 21:09:07李寧669萬股購股權重金激勵高管
2011-07-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8/wMMzIxXzM1MTIwMw.html
18 :
GS(14)@2011-07-21 23:16:0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50848
報告指兩公司共須購回 20億存貨
李寧、動向 大摩插多刀
2011年07月21日
19 :
GS(14)@2011-07-23 20:18: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53816
體操王子一個後翻變小販
李寧旗艦店 亂過雜架攤
2011年07月22日
20 :
idsdown(1658)@2011-08-23 22:57:04綠色和平: 阿迪達斯李寧2/3產品含有毒物質責令信息公開
2011-08-2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3/xMMDcyXzM1OTMxMQ.html
21 :
GS(14)@2012-02-11 11:32:31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58100
該外資基金經理說:「我又唔敢話今年市場環境一定差過舊年,但好多(體育股)都講咗今年第二季訂貨會條數唔得,所以家啲體育股只有下調風險,暫時真係見唔到有上調嘅可能喎,啲大行無啦啦調高(目標價),可能佢哋見到啲我哋睇唔到嘅嘢啩。」
另一基金經理表示,近日李寧及一眾體育股大升,說到底只是「錢太多」,「據我理解,因為歐洲唔掂,今年到家不停都有錢流入香港,部份入咗股市……呢水大價股升得七七八八,咪要玩番啲舊年唔得嘅股份囉,李寧當然係首選啦。」
...
一外資分析員估計,當李寧 3月底公佈去年全年業績後,很多證券行會再下調盈利預測,「內地運動產品嘅存貨問題,到 2013年都唔知搞唔搞得掂,回購力度只會不停增加,試問盈利又可以升得去邊呢?呢個仲要係整體行業問題㖭!」
他又表示,整個板塊累計已上升不少,現時才「入場」風險很高,並不建議投資者現階段買入。
22 :
greatsoup38(830)@2012-03-17 16:16:04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20315103_C.pdf
8032
財務摘要
• 營業額增長令人鼓舞,收益較去年大幅增長六倍至80,100,000 港元,主要
是由於體育業務的表現改善所致
• 純利實現轉虧為盈,本年度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為39,500,000 港元(二零
一零年:虧損63,000,000 港元),主要由於體育業務的表現改善,以及收
購交易錄得105,000,000 港元的收益所致,年內每股基本盈利為0.21 港仙
• 資產淨值基礎有所改善,股東權益為2,100,000,000 港元,較年初增加4%,
每股資產淨值則為11 港仙
• 資金充足,有空間提升資本負債比率,本集團於年末錄得現金及銀行
結餘淨值(現金減借貸)1,100,000,000 港元,資本與負債水平接近零
實際蝕1億2,5仙現金
4. 前景及展望
隨著2012 年市場環境的變化,非凡中國要重新調整其業務發展策略。作為
一家年輕及新進的公司,我們將重點推進體育業務的拓展,積極把握中國
體育市場的發展商機,提升我們在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
隨著我們將在體育業務的持續發展,非凡中國亦將面對如管理專才緊張
等重重挑戰。可是,我們仍然深信,體育產業在中國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此外,政府政策更趨向支持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將對本集團的策略
作出適當的調整,繼續邁步向前。
利潤淨額
議價收購一間附屬公司之利潤105,498 —
衍生財務資產及負債公平值利潤41,696 41,330
終止確認一項衍生財務負債之利潤— 4,181
匯兌利潤淨額985 —
148,179 45,511
161,906 47,794
23 :
greatsoup38(830)@2012-03-18 14:24:5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j6.html
延益2012-03-16 11:10:50 [舉報]
品牌廣度和高度可以分開來看。耐克有高度,毫無疑問這是極大的優勢。安踏、李寧也具備了廣度,至少大半個中國都知道了。當廣度是雙刃劍。
品牌廣度即是良性發展的基礎,但同時也是限制了價格錨點。當需要高度的時候,等基礎弄好,還不如直接買一個具備高度的牌子。
361、匹克、特步等牌子,廣度差一點點、高度也差一點點、新股水分也有一點點、再加上行業過剩,也難怪落得此等股價了。不過,我還是繼續持有安踏,因為暫時還看不出安踏策略上有啥問題。 至於是否增倉,看看奧運會情況和價格;至於是否減倉,就只看分紅回報率,做好行業低迷兩年的準備。
24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6:18:23http://xueqiu.com/wangjilu
$李寧(02331)$今天飯桌上碰到一個李寧的員工,聊了幾句。
1,李寧去年銷售目標100億,完成了90億,所有事業部之中,只有電商部門完成了指標;
2,目前李寧有6億多庫存,據他所知,361、安踏都有10億以上庫存,凡客有幾十億,說倒就倒(我認為他說自己公司的可信一點,其他公司的情況,當做一家之言吧)
3,李寧的鞋子銷售額超過60%,其餘的衣服、器材加起來不到40%;
4,電商在李寧整體銷售額中佔大概3%;
5,電商之中,份額最大的來自名鞋庫(
http://www.s.cn/),不到20%,天貓也不到20%,比名鞋庫少,他們有意識地控制渠道的量,不讓任何一個渠道超過20%,自己官網10%多一點;
6,天貓的佣金大約5%,不過計算方式比較複雜。
@莫欣 @劉薈 @盧山林 @塞北草民收起
25 :
gundamlotte(13580)@2012-03-29 19:25:352331 末期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3291816_C.pdf
26 :
GS(14)@2012-03-31 00:03:28AR、存貨大增,財務一般
27 :
GS(14)@2012-03-31 19:13: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04470
【本報訊】預警純利會大倒退的李寧( 2331),去年全年純利勁跌 65.19%至 3.86億元(人民幣.下同),遜預期兼不派末期息,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劇減 98%至 1557萬元。
又要回購存貨 又要開店
更匪疑所思的是,李寧一邊大手回購存貨,分店數目「一日開一間」,大增至 8255家。
有外資分析員直言,真不明白李寧繼續開店的邏輯在那裏。他說:「要買番啲存貨,即係啲嘢唔賣得啦,咁正路嚟講公司必然會關店縮減規模,李寧舊年居然係再開多啲……我明白佢要開工廠店散貨,但我好懷疑,真正原因係要保住營業額囉。」
截至去年底止,李寧共有 8255家分店,較 2010年時增加 340家,差不多是「一日開一間」。
李寧全年營業額約 89.29億元,按年倒退 5.8%,每股盈利為 36.7分。綜合 17家證券行數據,平均預測全年純利約 5.04億元。
5億應收賬 逾期未減值
伴隨着開店,去年存貨金額升 40.62%至 11.33億元,應收賬亦升 29.9%至 20.94億元,減值撥備大升 6倍至 1140萬元。通告更指出,逾 20億元應收賬中約 5.19億元經已經逾期,不過,期內並未作出減值。
由於去年借了 5.29億元,令集團截至期末的現金僅降至 11.96億元,按年減少約 2.74億元。負債比率由 2010年的 9.3%大升至 24.1%。
李寧亦宣佈,第三季訂貨會定單數字又再轉跌,金額按年錄得中單位數下降,較第二季時持平的表現再度轉差,反映復蘇勢頭未算穩健。今次公告更加上「溫馨提醒」,指「定單不完全反映公司最終收入」。早前有運動企業就曾將已公佈訂貨數字調低。
28 :
GS(14)@2012-03-31 20:08: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07951
【本報訊】李寧( 2331)最新一季定單又再轉跌,首季同店銷售表現疲弱,略遜市場預期,昨日股價應聲急挫 4%。對於李寧是否已重上穩定復蘇之路,行政總裁張志勇表示,未來第二、第三季的零售表現最為關鍵,今年首要目標是繼續清減存貨,更會力爭全年銷售有輕微增長。 記者:吳綺慧
李寧能否順利步入復蘇,有分析員覺得「未有咁快」。「見唔到好強烈的訊號,我估哋佢唔會再有大惡化,但短期亦都唔會有驚喜,今年盈利應該同舊年差唔多,有排都未返到去 7、 8億元(人民幣.下同)水平啦。」他又認為,李寧現時估值不算平宜,尚未屆「博反彈」時機。
...
於李寧第三季定單,按年有中單位數下跌,拖累首 9個月整體定單轉跌 1.7%;如果全年要回復增長,則公司在 5月舉行的第 4季訂貨會,生意要至少有低單位數升幅。張志勇表示:「第三季定單是差一點,但符合我們的期望。鞋類產品的單價及銷量都在回升,只是服裝仍需要一點時間。」
張志勇強調,今年他們的首要目標仍是清減存貨,並改善現金流,不會強行催谷定單。「第二、第三季的零售表現最關鍵,因為我們改善的產品及策略調整,要下一季才開始在零售終端顯現。只要表現沒問題,那就代表李寧最糟糕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下月與 TPG開會洽策略
張志勇透露,首季同店銷售仍是按年輕微下跌,但相信情況會改善,目標全年有低單位數增長。去年李寧回購存貨共用了 3.1億元,張志勇指今年金額會大幅減少,並會增加工廠店及折扣店各 100間來清貨,正常店舖數目將會略為減少 5%以內。
李寧日前宣佈委任了兩名 TPG基金成員進董事會,張志勇表示下個月會和他們開會,為今年策略作最後確認, TPG主要會協助公司降低採購成本,目標把毛利率升 0.5至 1個百分點,並控制其他營銷費用水平。至於裁員計劃,張志勇表示已全數完成,今年不會再裁員。
非凡中國 (8032,前大中華科技、快意節能) 專區
1 :
GS(14)@2014-08-12 00:22:05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907
前專區
2 :
GS(14)@2015-07-13 17:18:57buy land
3 :
greatsoup38(830)@2015-08-14 02:18:443個月虧降8成,至3,800萬,6個月虧降54%,至1.38億,5.1億現金
4 :
greatsoup38(830)@2015-08-16 22:40:25中信入團入股公司地產業務
5 :
greatsoup38(830)@2015-08-17 13:51:2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17/news/ww_ww1.htm
非凡中國增資中信置業
2015年8月17日
【明報專訊】非凡中國(8032)昨公布,將透過旗下子公司以現金方式對中信集團旗下地產公司中信置業增資,認購其擴大後股本29%的股權,涉資3.21億元人民幣。公告稱,交易可提升集團在房地產相關事業實力,有利於與不同城市的政府人員或投資者就旗下體育社區項目進行磋商。主席李寧亦在公告指,看重中信置業有意重建北京中央商務區部分房產所帶來的投資回報。
6 :
Clark0713(1453)@2015-10-26 11:19:26 《經濟通通訊社26日專訊》李寧(02331)公布,與非凡中國(08032)訂股份
轉讓協議。公司擬向非凡中國出售上海紅雙喜一成股權,代價為1﹒25億元(人民幣﹒下同)
。
完成後,公司持有上海紅雙喜股權將由57﹒5%降至47﹒5%,其不再為公司附屬。紅
雙喜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紅雙喜」品牌之乒乓球及羽毛球器材以及其他體育配件。
公司指交易所得現金所得款項為約1﹒25億元,將用作「李寧」品牌組合產品開發之額外
投資、進一步擴大公司之分銷渠道及一般公司用途。此外,交易預期將會帶來除稅後收益淨額超
過2億元,部分來自重估公司於紅雙喜之餘下47﹒5%權益。
非凡持有李寧15﹒88%股權。(sh)
7 :
greatsoup38(830)@2015-10-27 02:06:162331 出售,8032購入紅雙喜10%股權
8 :
greatsoup38(830)@2015-12-29 01:39:33講垃圾
9 :
GS(14)@2016-07-08 14:53:31盈利預喜
10 :
greatsoup38(830)@2016-08-21 03:09:45賺600萬,輕債
11 :
greatsoup38(830)@2016-12-06 04:22:12發1億票據
12 :
GS(14)@2017-03-01 10:31:08內幕消息
盈利預喜
本公告乃由非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創業板證券上市規則(「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7.10條以及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內幕消息條文(定義見創業板上市規則)而發出。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之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初步評估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以及管理層的評估,本集團預期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將錄得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約80,000,000港元至110,000,000港元(「轉盈」),而二零一五年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則約為179,657,000港元。
根據二零一六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本公司於截至二零一六年九月三十日止九個月已錄得本公司
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24,095,000港元。本公司將繼續竭力提升其經營業績。
董事會認為轉盈主要歸功於(i)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收益及毛利相較二零一五年
有顯著增長,及(ii)分佔本公司之聯營公司李寧有限公司之業績預期錄得增長,其於二零一五年下半年已成功實現轉盈。
13 :
GS(14)@2017-04-26 01:30:33轉盈6,300萬,輕債
14 :
GS(14)@2017-04-30 00:16:56內幕消息
盈利警告
15 :
greatsoup38(830)@2017-08-13 23:51:50虧,輕債
16 :
GS(14)@2017-09-19 12:35:05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一七年九月十八日,有限合夥人2及普通合夥人(均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
公司)與有限合夥人1訂立有限合夥協議,以成立體育文化產業基金,出資總額為人民幣15億元。
17 :
GS(14)@2018-01-15 17:52:05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已於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五日,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9A章及創業板上市規
則有關規定向聯交所遞交建議轉板上市之正式申請。建議轉板上市不會涉及本公司發行任何新
股份。
董事會相信建議轉板上市將會提升本集團的企業形象,並增加股份的交易流通量。此將加強本集
團在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地位,以及提升本集團保留及尋找客戶、業務夥伴、利益相關者及專業員
工之競爭優勢。董事會亦認為,股份於主板上市將對本集團的融資能力、業務發展和增長前景有
利,且符合本集團及股東的最大利益。
18 :
GS(14)@2018-03-24 10:05:34虧,輕債
19 :
GS(14)@2018-05-01 22:16:56本公司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之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
據初步評估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之
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及目前可得資料,本集團預期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將錄得本公
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约30,000,000港元至40,000,000港元,而二零一七年同期虧損
103,900,000港元。
預計轉盈主要是歸因於:(i) 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之收益及毛利相較二零一七年同期顯著
增長; (ii) 分佔本公司之聯營公司李寧有限公司(「李寧公司」)之業績預期增長。 於二
零一七年同期,本集團錄得因李寧公司之可換股債券持有人於二零一七年二月兌換有關
債券導致本集團所有之李寧公司股份權益被攤薄而產生視作部分出售李寧公司權益共
67,700,000港元之虧損; 及(iii) 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期間行政及其他經營費用下降,包
括非現金的購股權開支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對比二零一七年同期減少约28,400,000港
元。
20 :
GS(14)@2018-05-01 23:52:28本公司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之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
據初步評估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之
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及目前可得資料,本集團預期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將錄得本公
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约30,000,000港元至40,000,000港元,而二零一七年同期虧損
103,900,000港元。
預計轉盈主要是歸因於:(i) 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之收益及毛利相較二零一七年同期顯著
增長; (ii) 分佔本公司之聯營公司李寧有限公司(「李寧公司」)之業績預期增長。 於二
零一七年同期,本集團錄得因李寧公司之可換股債券持有人於二零一七年二月兌換有關
債券導致本集團所有之李寧公司股份權益被攤薄而產生視作部分出售李寧公司權益共
67,700,000港元之虧損; 及(iii) 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期間行政及其他經營費用下降,包
括非現金的購股權開支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度對比二零一七年同期減少约28,400,000港
元。
21 :
GS(14)@2018-07-18 01:39:57failed
22 :
GS(14)@2018-07-21 03:18:35又來過
23 :
太平天下(1234)@2018-07-24 22:28:51greatsoup在22樓提及
又來過
應該要比佢轉ge,雖然d 業務好睇唔好食,同股價好虛高
24 :
GS(14)@2018-07-24 22:37:59太平天下在23樓提及
greatsoup在22樓提及
又來過
應該要比佢轉ge,雖然d 業務好睇唔好食,同股價好虛高
隻野都有幾塊地
25 :
GS(14)@2018-08-25 02:51:58轉盈5,000萬,輕債
26 :
GS(14)@2019-01-20 19:16:12又失效
27 :
sunshine(3090)@2019-03-03 18:22:06should be okay finally on changing board
28 :
GS(14)@2019-03-03 18:29:25呢隻普通啦
29 :
GS(14)@2019-03-25 11:49:388032 SELL 2331
30 :
GS(14)@2019-04-02 16:34:34非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董事會會議將於二零一九年四
月九日(星期二)舉行,以考慮向本公司股東宣派及派付特別股息以及根據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發
行之可換股債券相關條款及條件向盈利能力可換股債券持有人支付按轉換基準計算的等值金額。
本公司將於董事會會議後刊發進一步公告以載列特別股息及派付(倘獲董事會批准)之詳情。
由於特別股息及派付未必於董事會會議上獲董事會批准,本公司股東及有意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
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31 :
GS(14)@2019-04-07 15:23:24轉盈6,500萬,輕債
32 :
GS(14)@2019-04-09 18:26:00為回饋本公司股東(「股東」)的持續支持,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九日(星期二)舉行
之董事會會議上,經計及本集團之業務、財務及現金流量狀況後,董事會已宣派特別股息每股本公
司股份0.148港元(「特別股息」),共計約1,311,000,000港元。特別股息將於二零一九年五月十日(星
期五)向於二零一九年四月三十日(星期二)名列本公司股東名冊的股東派發。
王弼:快意短期見頂可食糊
1 :
GS(14)@2017-08-29 01:26:27【明報專訊】最近和銀行客戶經理會面,她跟王弼匯報名下一個戶口年初至今回報約12%,當然跑輸恒指,原因很簡單,因為投資組合中有近半是高評級債券和現金。這反映管理資產最大難題是如何讓資產每一分錢都發揮錢搵錢的作用。但我們亦須明白,為了有錢應急,或在大市大調整時有子彈入市,有些資產必須忍受較低回報。
老實說,碰着今年恒指大旺,要組合總回報跟得上恒指的25%回報,我覺得是一種奢望,能有12%回報,也挺滿足。我反倒問自己,如何到年底還保持這12%的勝利果實?
上周《明報》財經沙龍聚會,有讀者於會後上前幫王弼計數,說我在2015年大時代前後推介過快餐股大家樂(0341),我心想:「死啦,這股完全不升,是否找我晦氣?乜讀者咁好記性,咸豐年的推介都記得?」原來,她想問我為何大家樂在大跌市跌幅也不多。更高興的是,她沒有完全聽我的,而是經過研究之後,選擇了大快活(0052)。讀者聽了推介,沒有盲目跟風,而是自己研究再作選擇,我當然高興。不過她也跟我說,自己買了許多無名腫毒股票,累她輸了很多錢。和許多港人一樣,她大部分的財富,都是買樓賺回來,但股票卻是輸多贏少。
港人財富 買樓賺來買股蝕去
由於她知道我曾叫人分散風險,不要把100%的財富都放在房地產,總要有些股票在手,她問我這樣說,怕不怕令人輸錢。我再次強調,從沒叫人不要買樓,我只是說,若然投資者已經有樓,比方說4個物業,又沒有其他資產,是否可以沽出一個投資其他東西。有人沉醉於數字上的勝利,縱然租金平均回報不斷下降,堅持不熟不做,當然沒問題。但這個世界,也有富豪像李嘉誠,敢踏出一步,衝出香港地產,到世界每個角落收購其他產業。
真正有錢人 看重長期現金流
有人想做過江龍,有人滿足於做地頭蟲,不能說過江龍一定勝過地頭蟲。不過,以我認識的有錢朋友為例,他們不太在意短期身家的波動,而是長遠資產能穩定產生多少現金流。所以,他們看準一隻有潛力的股票,就會大大注買下去,更加能抵得住股價的短期波動,不會因為股價跌一兩成就止蝕沽出,最後獲得巨大升幅。他們的成功,關乎他們懂得分辨什麼是良好資產及資產的本質,他們不會隨便買入垃圾股,買入好股又懂長揸,自然贏多輸少。
有一位從事資產管理的朋友,最近留意一隻美國正在私有化的股份,他說,私有化可能過不了。如果真的被拉倒,意味股價下挫,他便會考慮購入。我問他的理由,他說,看好公司最終還是會成功私有化,這只是時間問題,他預計只需等一年時間,就有兩成回報,去哪裏找?我說,散戶要求的,是一天有兩成回報!他用我的說話回應:「你也說過,過大海買大細,一秒回報達100%。」朋友不明白,處身「財經演藝界」,自然要考慮觀眾口味,須定時提供有娛樂性的建議,娛樂性就是回報夠快。
快意賣盤料未成事 持低價Call博突破
王弼好彩,十天前聽到大陸車廠有意收購快意(Fiat)車廠的資產,在上周《明報》財經沙龍推介該股,個人以每股價12.8美元購入,上周四曾高見15.2美元,我於周五14.8美元左右食糊,只留下一些很低價買回來的Call博短期有突破。但我預期,快意賣盤或拆骨,短期內機會不大,正股先行食糊較划算。這類推介,算是迎合大眾化口味,王弼會努力多加發掘,希望觀眾收貨。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74&issue=2017082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