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文化解碼】買書,支持一下實體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69

這兩年,幾個開人文社科書店的朋友紛紛說做不下去了。有的關了店面,有的還開著:精靈點的及時轉向,減少人文書籍,增加教輔、財經和管理讀物;也有固守本位的,也不知能堅持多久。

實體書店生存日益困難,據說和網絡書店的衝擊有些關係:網上買書,一來便宜,二來方便,三來品種廣泛,選擇面廣。面對新的競爭手段,傳統書店反應越來越遲鈍,應對越來越吃力。當然,有時也越來越富有創造力——據說一家全國知名書店附設的咖啡館都開始賣炒菜了。書和茶、咖啡似乎還有點關聯(雖然這關聯多半也還建立在習慣之上,經不起多少理性分析),可是和炒菜放一起,就有點怪異。這不禁使人懷疑,實體書店是不是遲早會消失。

我自己偶爾也在網上買書,不過大部分時候,還是堅持在實體書店買書。這大半還是出於習慣。四十歲後,人已到了不易改變的年齡,而且覺得,「保守」雖不好,也不定就壞。忘記《世說新語》裡是誰說的了:「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狡獪可喜。研究歷史的人,自然知道有時「歷史的車輪滾滾」,是「習慣」抗不住的。可是,作為個人,總還應該有點保守的權利。這種「個人」多了,或者「歷史的車輪」會繞道而行,也未可知。

當然,這問題絕非「習慣」這麼簡單。在實體書店買書,總可以先翻一翻。一本書的內容、表述,有無插圖、索引、文獻目錄,甚至一些純物質性因素,如字體、版式、紙張,皆可摸得到,看得著,令人踏實,而且常常成為買書時的決定因素。在網上就不然。電子服務再便宜和快捷,書的物質形式給人的微妙感受,也是難以取代的。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另一方面。我們逛書店,不僅是為買書,還把它看作一個休閒和社交場所。閒時散步,到附近書店走走,不一定要買,卻可半日偷閒,比上網好。因為再大的書店也有個範圍,不比網絡,無邊無際,五色繽紛,倏忽來去,使人欲罷不能,閱讀的快感因而也麻木起來。書店不同,刺激是適度的、靜態的,但有歡愉無怠惰。其次,在校園和社區書店,時時會遇到熟人,交換一點信息,飲食男女之外,也會談及學術一類正經話題,觸媒多是手頭上的書;又因不是研討會,「大膽假設」,不必「小心求證」,心情要輕鬆很多。這種真正面對面的交往,也是網上書店不能提供的。

所謂真正的「面對面」,我說的是活生生的人之間的交往,不是網上那種無法觸摸的「面對面」。今日很多人的生活似已太過依賴網絡。我聽到的一個極端例子是,同處一室的同學相約打開水,自始至終通過網絡,直到一起出門,沒說過一個字。這種相處方式會對這一代人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在網絡之外,會不會生活得更為低能?一個明顯現象是,今天青年人的休閒方式似乎頗為單調。二十年前大學校園裡的諸多遊藝活動越來越少,許多學生沉迷於網絡。這使他們越來越「個人化」,同時又越來越困惑於個人的意義。一個年輕人隨時通過微博發佈自己的活動,未必因為他自戀,而是因為他不知道除了發微博外,還有什麼「活動」更有意思。

我在這裡說的,自然也不只是書店遇到的問題。電子商務對傳統店舖的衝擊比比皆是,不過書店更為脆弱和敏感而已。站在個人立場上,當然希望買東西廉價和方便,可在此之外,購物也是我們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對商人來說,提供這一需求也許只是「副業」;但對社會來說,其重要性有時還超出了商品的實用價值本身。尤其是當我們把眼光擴大到更廣泛的網絡世界的時候,便不能不考慮到公共生活的危機及其對個人生命意義的損害這一嚴峻問題。個人的意義離不開健康的公共生活,意在「標新」而越來越「個人化」的個人,由於可運用的資源太過貧乏,心理壓力無處排遣,走向的是孤立,而不是深刻。

當然,公共生活一定會繼續,會有新的社會交往方式出現,譬如網絡本身。不過,公共生活的發達有賴於更豐富的文化資源,生活方式也是其中一部分。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某種生活方式確有流行與否的差異,但即使那些看來已「過時」的東西,也應得到有效保護。新的生活方式是對舊生活方式的補充和提升,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和摧毀。選擇面更寬一些,應付各種意想不到的局面時,才會遊刃有餘。在電子商務已經威脅到傳統商業形式的情況下,多支持一下實體店,有利於我們的社會生活更有彈性、更加活潑。

(作者為四川大學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91

【書展開鑼】去旅行前還需買書嗎?

1 : GS(14)@2015-07-23 00:21:17

這幾年我也奇怪,還有人去書店買有關旅行的書本呢?坦白講,自己也買少許多,甚麼guide book早早在網上見到了,看blog、forum、facebook、instagram,甚麼也有,還要出書呢?今日書展開門就衝入去一探究竟。芸芸書檔中,標榜賣旅遊書着實不多,還見大堆頭的指南放在當眼處,只是來來去去是例牌內容,反而,一些稍稍另類的遊記,更加吸引。



《為什麼還要在香港生活?中東空姐流浪印度非洲的快樂尋夢生活》


書名已經完勝,為何還要在港生活,實在說了不少人心聲。年初時認識了曾任職中東航空公司的空姐OD,那時她剛從非洲回來,高佻身材,樣子黑黑,露出雪一般白牙齒。那時,她已說不想再在香港生活,節奏快又急促,早計劃往別處定居。可能她也快離開了,就在書展推出新著作,講述她以背包方式遊走印度、斯里蘭卡和非洲諸國,有盧旺達、烏干達,她不單睡沙發,還做了女童院義工,做手工藝在賣物會籌錢等,飛出不一樣境界。作者:中東空姐OD攤位:一代匯集講座日期:7月18日,12:30pm-1:15pm



中東空姐隻身去非洲,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去到女童孤兒院做義工。

印度南部的屋。



《京都零導低碳旅遊指南》

年資甚長的旅遊作家陳俊偉,他早已擱筆多年不再做guide book,奈何今翻又在書展捕獲他,原來再度下海寫指南。「這幾年,我推了好多要寫指南的出版社,但這次不行了,因為他們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題,與京都生活不謀而合。」他的新指南主題全是可持續發展、環保和秉承傳統,全書128頁,介紹京都可食買玩得來又能保持延續傳統的行業,著名如一澤信三郎的手做布袋、素食人要吃的精進料理、音樂人要搵黑膠碟的地方、還有開化堂的茶葉筒。這指南以約A5大小面世,因這樣剪裁最能善用一整張紙,連layout都想得如此細緻。作者:陳俊偉攤位:於7月18日,2:30pm舉行講座時發售,每本$108



書內有介紹京都手職人的古老工業,如做蠟燭。



《辭職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陳綺貞寫?」當我正在掀前香港雜誌旅遊記者、日台混血兒上田莉琪首本旅遊書時,背後傳來這句話,然後,兩男子各拿一本細看,「啊,唔係陳綺貞,係話南美。」此書都早早出了約半年了,先在台灣賣,再回流香港,所以不少名字都是台譯。上田於幾年前辭掉工作,先去西班牙學西班牙語,再到南美遊歷,從墨西哥往下走,到古巴、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爾到秘魯,還到了動物收容中心做義工,浪遊387天,明白旅行不是一個消費行動,關心地球關心身邊事才是王道。作者:上田莉琪攤位:里人文化講座:7月18日,12:45 pm–2:15pm



在哥斯達黎加做動物義工,與樹懶一起睡午覺。



《小明踢拖上神山》


90後自認廢青的陳小明,膽粗粗一個人去了印度和尼泊爾,然後在高登寫了「小明一個一去了印度+小明一個二去了印度」及「小明一個人去了尼泊爾+小明一個人去了尼泊爾行山」遊記而集結成書。書似是小明自己寫,又往往又以第三身去記載,行文攪笑兼耐人尋味,因他在印度如何在沒有紙巾情況下清潔身體、跌銀包、中電腦毒、誤服大麻、喝完可樂後肚屙、看燒屍、與印度人一齊奔喪,更有電話肉麻騷擾,江湖閱歷非淺。之後,他獨自去了尼泊爾,但心不死,竟然在缺糧、缺衣和缺錢情況下,着住拖鞋上了Annapurna的basecamp,足足4,130米,都咪再話小明係廢青!作者:李小明攤位:亮光文化



真是只着拖鞋上了Annapurna,還稱為「廢青」?




《出走人妻之呼吸南美》

人妻La La拋夫隻身闖獨南美,實現童年夢想,旅遊巴西、阿根延、智利和秘魯,在她的序言中說到「出走是任性的」來描述身為人妻是否應安守本份與夫同行,奈何夫婿不隨,難道抱憾終生?我覺得想法是多餘的,又不是去了不回來。終於,她提起背包踏上旅途,看到的,是在營營役役的香港城市中完全不同。我欣賞其勇氣之餘,她所拍照片也不錯。作者:La La攤位:紅出版簽名會:7月16日,6pm-7pm




《韓國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韓國文化,我們認識多少?究竟韓國人是否愛吃狗?為何韓國男人一上cafe就除鞋將腳放在椅上?為何初次見面要先問對方年齡?韓國男人全部大男人打女人?女人日日以淚洗面?作者:太咪攤位:中華書局




《中亞之心‧烏茲別克》

台灣人剛於七月才出版的旅遊書,烏茲別克究竟何模樣?早於唐代,這是古絲路行經點,千百年來,由駱駝牽頭跨過中亞往歐洲經商,作者一個女子,與維吾爾維家庭度過多個夜晚,聽他們娓娓道出祖先如何跨境謀生實況。作者:郭麗敏攤位:遠景



《好好好女遊 釜山‧濟州》

又是一個前記者出的書,主要讓女仔認識如何獨自去旅行,所以資料詳盡,尤其車程安排和如何自駕,今回還有短片介紹。作者:Rebec HOHOHO攤位:知出版



書的開首幾頁有介紹幾日玩勻釜山和濟州的攻略。



香港書展日期:即日至7月21日網址:http://hkbookfair.hktdc.com記者、攝影:梁佩芬



一入場還見到堆積如山的旅遊guide book。

書展首日,十二時前都未見人流。

現場所見,以國家論,日本是全勝的,其旅遊書多到鏡頭也影不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6/192207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40

銅鑼灣書店事件掀白色恐怖 內地大追查境外書籍 網上買書 公安上門

1 : GS(14)@2016-07-09 06:21:43

董橋



【本報訊】銅鑼灣書店風波未了。本報獲悉,內地公安最近搜查網購境外書籍,重點是深圳網上書店「壹仁網」在內地(包括在淘寶網)所售,由銅鑼灣書店供應的書籍。公安根據網店記錄買家資料作全國大追查,拘捕賣家、約談買家,並逐本收書,連與時政無關的文化類書籍亦不能倖免,內地文化界瀰漫一片白色恐怖。知名作家董橋指「網上買書,警察上門,確實稀奇,讓人大開眼界」。中國組


有本港資深出版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近日他收到不少內地讀者抱怨,指他們在內地網上買書受到公安騷擾。其中安徽蕪湖網民繭齋桑在微博透露,他在淘寶網買了一本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董橋著作《夜望》,公安竟上門收書,被他拒絕,因他是合法在網上購買的。其後再三交涉,公安准他以「學術研究需要和善意第三方權益」為由,讓他暫時保留書籍。



「不交書就是妨礙公務」

北京某出版社編輯Te5la也在微博表示,近日收到派出所警察致電,指他去年在網站買了書,「日子說的挺準確的,我的姓名以及地址說得都很清楚」,公安直言「賣書人已經被處理了,要我拿着書去派出所,好像是要備份拍照留存資料」。該編輯稱,應是他網購的兩本境外出版書《儲安平傳》和余華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出事。內地網民aller亦有同樣遭遇,「派出所的人說不交出書就是妨礙公務。警察把讀書人都當賊了!」他直言淘寶網等有不少賣港台書籍的店主被查,公安按買書記錄找買家收書,「京津滬粵都有,波及全國」。香港知名作家邁克也表示,有內地讀者告知,買他的書也被當局要求「交代」。身在荷蘭的北京知名作家章詒和昨對《蘋果》指,「內地現在亂得很,查書查得要命,真是的,太過份了!」章指有網友告訴她,警方查到該網友網購了境外出版的一本中國著名律師張思之回憶錄《行者思之》,命令他上繳,要他帶身份證和打印買書紀錄去派出所。章怒斥警方「這屬於憲法哪條!」



深圳壹仁網負責人被捕

知情人士指,今次內地公安「大收繳」境外出版物,仍是銅鑼灣書店事件一部份,與一家名叫「壹仁網」深圳網上書店有關。該店售賣的境外書籍是由銅鑼灣書店供應,壹仁網除自行設網售賣,也在淘寶網開店賣書,今年4月被查封,住深圳南山區的女性負責人被拘捕。當局今次白色恐怖疑似針對銅鑼灣書店,而非針對作家。但有消息指,一些海內外知名作家,如董橋、夏濟安、高華、章詒和等,作品首當其衝被查。知名作家董橋向《蘋果》記者說:「中共明裏暗裏從來排擠異己,主政之前之後都如此,我這樣的老一輩人看多了,一點不訝異。這陣子香港不聽話的人越來越多,乾脆掀開鍋蓋讓你看看燉的是甚麼材料。網上買書,警察上門,確實稀奇,讓人大開眼界。禁我的書就禁吧,我還能怎麼樣?其實我的書大陸版老早不准出版了。」但記者昨在內地淘寶網搜尋,仍見有董橋其他的書籍售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7/19684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20

逛書局為女兒買書嘆廣州巨變

1 : GS(14)@2016-12-29 08:16:09

【本報訊】23年後再度踏足內地,蔡耀昌最深刻的是「可以自由喺街度逛」,「睇吓一啲之前(遭沒收回鄉證後)睇唔到嘅嘢,上晝、夜晚都睇吓?家中國嘅民生情況,覺得中國變咗好多」。蔡耀昌指,由於此行十分倉促,事前並無任何特別景點想參觀,大部份時間只去了廣州天河商業區的書局流連,「主要買啲兒童書畀個女」,亦有約非維權人士的廣州朋友聚會。


或到訪深圳祖家

80年代末曾多次到訪中山大學,在該處住過不同廉價宿舍的蔡耀昌稱,今次坐地鐵經過「中大站」時,已不能道出當年自己住過位置,他稱20多年來當地變化很大,「以前冇地鐵,我嗰陣搭巴士,天河區附近?家全部起晒高樓大廈,當年啱啱發展,記得只係爛地一塊」。此次短短22小時到訪內地後,蔡耀昌不諱言,未來還會有很多到訪內地的機會,包括一如不少港人般到內地旅行購物,亦可能到訪自己在深圳的祖家。對於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和部份民主派人士對取回證件反應冷淡,蔡耀昌認為並無問題,認為無必要全部人一致行動。■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29/198797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