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底開盤遇割喉價:上海四大地王危機調查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05049.html

日地王今安在?

「我公司代理嘉定南翔的頂級樓盤,近期大幅降價,原價2.6萬元/平方米,直降7000元/平方米,現價1.8、1.9萬元/平方米,機會難得。」這是最近上海樓市最具知名度的騷擾短信之一。

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個大降價的頂級樓盤就是江蘇新城地產旗下的新城公館——其所在地塊,正是2009年房地產高峰時的當地地王。

地王如此大幅降價,或許是中國樓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而本報記者最新獲悉,新城公館大降後的效果並不理想,銷售表現平平。

「樓板價成本過高,當前售價確實已近開發商成本價。但就市場而言,這個價格依然不具有絕對吸引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開發商營銷負責人直言,這就是地王的悲劇。

新城公館的尷尬,正是近幾年誕生地王的共同困境。本報記者調查發現,2009年全國誕生的地王,一半在上海,而如今的上海,已成了地王危機集中爆發之地。

新城地產之外,上海證大(0755.HK)、中建地產、華僑城(000069.SZ)……多家響噹噹的地產大鱷,都正在經歷手中地王的痛苦折磨。

一直以來,開發商敢於競購地王以及地王賴以生存的關鍵市場「邏輯」在於囤地升值:拿下地王后,在當時市場價格下或許難以操作,但只要捂上一段時間,以時間換價格空間,地王依然有不菲回報。

而今,當年的高地價成了將地王們高懸在空中的十字架,而像自動扶梯一樣下行的房價已成釜底抽薪之勢。沒有了高房價墊底,地王們如何割掉套在脖子上的繩索?

年底開盤遇割喉價:上海四大地王危機調查

各有困境

2009年、2010年誕生的地王,無論單價、總價還是地王總數,都創下了中國樓市之最。但如今,曾經豪氣吞下地王的開發商發現,地王已成燙手山芋。

記者注意到,上海證大外灘地王、華僑城蘇河灣地王、中建新江灣城地王、新城地產南翔地王,這四幅上海當前最具代表性的地王,大致分別處於規劃審批未開工前期、開工節點、開盤預售初期和強銷期四大房地產項目的標誌性進展節點。

四大地王在各自節點所面臨的難題,正是當前地王困境的全面表現。

上海證大外灘地王於2010年2月1日由上海證大置業以92.2億元競得,巨額的土地款曾讓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頗費心機。

處於開工節點階段的華僑城蘇河灣地王,眼下遇到的事情也很棘手。

華僑城於2010年初地價高峰期搶得該地王,70.2億元的總價,相當於成交樓板價達52783元/平方米,刷新了之前上海黃浦區163地塊51821元/平方米的單價紀錄,成為新的全國單價地王。

不過據本報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該地王后續開發也讓華僑城傷透腦筋。由於處在傳統的居民聚集區,除了地塊周邊地區建設有較高規劃要求外,還涉及地鐵建設、蘇州河沿線保護等諸多上海地產開發中的「老大難」問題。

根據相關規定,蘇河灣地王理論上還處於規劃審批階段,但來自地王周邊居民反映的情況是,在沒有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該地王目前已經部分開工。

相對而言,位於新江灣城的中建地王在建設基礎條件方面,較前兩塊地王有著天然優勢:本身是熟地、又位於新區。政府的要求之一就是加快工程進度。而就是這一條,目前看來,中建地王其實早有違約之嫌。

2009年底,中建地產以37.2億元強勢奪地,樓板價達32484元每平方米,溢價率為117%,是當時的全國住宅單價地王。

本報記者近日在該地王現場看到,該地塊位於新江灣城絕對核心位置,處於華潤項目、仁恆項目、漢斯項目中間。而周邊這幾個項目,均已經部分建成銷售,個別樓盤已實現部分交房入住。

據當年地塊出讓的相關文件要求,「簽約之日起一年內達到預售標準」,但上海官方的「網上房地產」信息則顯示,這個名為「中建府邸」的地王項目剛在11月8日首次取得預售許可證,從拿地到預售實際上已接近兩年。

至於新城地產南翔地王項目,則處於地王項目運作週期中的最後一個關鍵階段。而該項目面臨本文開頭描述的銷售「窘境」。

上海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柴一峰直言,「過高的土地成本,整體市場上房價存在巨大的下調壓力,地王的痛苦就在於此了。」

柴表示,這四幅地王分別面對的前期土地款融資難題、規劃開工高要求、建設週期苛刻、銷售及定價壓力等,既是眼下各自所處階段的難題,也是每塊地王在整個開發週期中都要面對。

地價持續縮水

地王樹大招風,也確實令不少開發商賺足了眼球和銀子。不過土地的遊戲規則在改變,拿下地王后囤地以時間換價格空間的策略,在房價、地價市場拐點的雙重夾擊中,開始失效。

單價大降7000元/平方米的南翔地王項目依然銷售乏力,集中暴露了眼下地王市場消化能力的迅速萎縮。

過高土地成本成為眾地王的「死穴」。記者注意到,新城地產2009年底競得該地王時的樓板價高達13200元,溢價率302%,甚至超過當時所在區域在售房源的市場均價。

柴一峰分析,過高的土地成本迫使地王項目只能往高端方向運作,尋求更大的價格和利潤空間,這種模式,在不限購的上行樓市中曾屢試不爽。

而眼下,在樓市整體調控影響下,定價過高成為地王項目的最大敗筆。

外界曾一度猜測新城公館定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但由於市場低迷,開發商雖然下調定價,卻依然銷售乏力。近日新城公館聯手一二手經紀公司高調降價、全力推盤,壓力可想而知。

「大幅降價房源基本上已在其成本線,但依然沒能快速出貨。而不到最後一步,地王持有者還不會考慮虧本銷售。」一位正在全力推銷新城公館的中介人士向記者直言。

面臨類似難題的還有中建的新江灣城地王項目。據「網上房地產」最新披露,剛剛開盤的中建項目,最高售價接近16萬元/平方米,本期推出的大量房源均價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

16萬元的單價,實際上是目前新江灣城其他在售項目最高價格的近兩倍,甚至已超過上海大部分包括黃浦江、新天地、佘山的一線豪宅,接近「第一豪宅」湯臣一品的價格水平。

對於這樣的價格,業內普遍持懷疑的態度。

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經理付偉表示,考慮到目前政策大環境,對於高端物業的成交速度造成巨大制約影響,該項目一直處在長期蓄水期階段,即使現已取得預售許可證,但等到真正開盤,還需再等一個月甚至更久。

更讓地王「地主們」揪心的是,龐大土地款支付後的這段時間,不但沒有等來土地價格的上升,而是地價持續下行,地王價值縮水嚴重。

就在11月10日、12日,上海原計劃出讓5幅地塊,其中「嘉定區寶翔路以東、芳林南路以北地塊」就在新城南翔地王附近,因無人提出競買申請,出讓方為避免流標無奈終止出讓。

「土地市場的冬天已經來了。」付偉說。據統計,僅在11月這幾天裡,上海就有3幅地塊終止掛牌。

閒置爛尾危機

中房信分析師楊晶晶指出,房地產市場不利因素的增加使年底重點城市市場壓力凸顯,四季度將成為今年全年最困難的時期,尤其是今年業績指標未有保證的房企,有必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囤地升值「金身」被破,眾地王的危機或許就在眼前。不僅僅是地王,根源於開發商手上龐大的土地儲備,新一輪的土地閒置、項目爛尾危機,正在悄然醞釀。

上海之外,北京等多個城市,同樣各類地王眾多。而這些城市眼下的地市、樓市,均不約而同出現房價、地價雙雙下行的走勢,地王命運與上海地王極為雷同。

而中短期內,看不到新地王誕生取代老地王的可能。

記者注意到,政府有關部門也正提升對新一輪土地危機的警覺並著手提早預防。

近日有消息披露,國土部正在對《閒置土地處置辦法》進行修改,已徵求地方政府的意見,正在進一步完善。

完善的方向包括「使之更加規範,更具可操作性,在閒置土地的認定、閒置責任如何確定、查處的流程上做出了更具體的規定。」

國土部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共清理整治房地產閒置用地13萬畝,處置近10萬畝。處置清理現有閒置用地的同時,防範大量新的閒置土地出現,尤其是地王地塊閒置或地王項目擱置爛尾,顯得更為迫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0

潘石屹:融資渠道卡死 開發商年底有道「坎」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07781.html

來房地產市場喧囂不斷,太多的房價走勢預測並無實質意義,而開發商降價銷售的背後根本邏輯,只為一個字「錢」。

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辦的2011中國高峰論壇上,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從銀行貸款到IPO再到 房地產信託乃至發債,面向開發商的各種融資渠道幾乎被卡死,對許多開發商而言,隨著年前工程款結算日期的臨近,今年年底將是第一道檻。

不過,潘石屹也表示,SOHO中國並不缺錢。「現在賬上還有200億現金,我覺得有錢了心裡就踏實了!」

缺錢!

融資渠道卡死 二級市場乏力

在中國,房地產項目幾乎是被現金流綁架的產業。潘石屹感慨創業初期最大的壓力就是缺錢,而今缺錢的壓力非但沒有改變,甚至更大。

「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融資特別難。」潘石屹對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年,開發商最優質、最有效的融資渠道是上市IPO,趕上這班車的房地產企業都實現了比較好的融資效果,而這些企業也大多成為了國內地產行業的龍頭開發商。

「比如我們SOHO中國當時就通過IPO融到了127億港元。」潘石屹說,二級市場融資不僅成本低,而且錢是「無限期」的,和現在市場上的地產融資 成本相比,性價比簡直太高了。在潘石屹看來,年利率15%的地產融資成本已經非常高了,之所以還有開發商願意承受,只緣「攸關生死」。

但是,隨著之後監管機構對內地房地產企業上市喊停,開發商IPO融資窗口已被關閉。

對於在港上市的SOHO中國目前股價,截至週四收盤報5.19港元,潘石屹認為「還可以」,同時也不否認「即便已經上市,但當前二級市場的融資功能幾乎已經失效」。

至於銀行貸款,潘石屹表示:「銀根收緊就是限制房地產開發商貸款,也不期望從緊政策會在短期內有所改變,而之前銀行和房地產開發商組合做房地產信託貸款,也隨著傳言『綠城破產』,基本上目前房地產信託融資的管道也漸漸被封鎖,國外發債基本也沒有可能性。」

 

潘石屹表示,對於開發商來說,回籠資金最根本的還是通過銷售。當下,在明年2、3月很多房地產信託融資產品的到期還款壓力之下,開發商只能下調價格,促銷賣房。在此之前,由於年前要結算工程款,今年年底就是許多開發商面臨的第一道檻。

不缺錢?

算著過冬 兼併談何容易

那麼,寒冬當下,地產開發商如何過冬?潘石屹把開發商分成三類:跑路的「大雁型」、冬眠的「烏龜型」和膘肥的「北極熊型」。

「現在,有些開發商撐不下去了,就索性清盤移民走人;有些採取收縮策略,停止擴張,進入休眠;或者是資本實力相對較強,就能挨過這段艱難時期。」潘石屹說,SOHO中國努力成為第三種「北極熊型」。

「現在我們賬上還有200億現金,估計還能收一兩個項目。」潘石屹表示,會非常謹慎地處理這筆資金,因為「還有很多在建項目仍然會有成本支出」。據透露,SOHO中國計劃繼續收購上海、北京的高檔優質商業物產,此前已經在上海收購9個項目,投資總金額達到180億元。

對於未來地產行業可能出現的兼併重組機會,潘石屹認為,「對實力雄厚的大開發商來說,當然是個機會,但是具體操作上也並不是很容易。」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6月,SOHO中國獲得匯豐、渣打、工銀澳門等十家非境內銀行共約6億美元貸款,期限三年,利率為Libor加每年3.55釐。

對於這筆「比較划算」的融資,潘石屹透露:「由於種種原因,錢始終沒有進入境內,已經被用於收購項目了,由於項目股權都在境外,整個交割也都在境外完成。」

對於市場近日盛傳的「索羅斯在港基金公司欲抄底中國房地產」,潘石屹認為分析上是認同的,「因為索羅斯不看好歐洲和美國,所以他比較關注新興市場」,但具體操作方面卻依然存在技術性壁壘。

至於這股房地產行業寒流中可能出現的倒閉潮,潘石屹對記者表示:「由於中國目前仍然處於高度的城市化進程中,內地並不會重演香港在90年代末『幾百家開發商變成幾家』的房地產風暴。」

最後,潘石屹稱「近幾個月的商業地產租金回報率在持續上升」,並強調「SOHO中國不會降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9

年底造業績系列(1): 魏橋紡織(2698)篇(更正)

又到一年的年底,相信大家都在聖誕的喜悅中,祝大家聖誕快樂。

但時近年尾,很多公司都準備作年結,根據Webb-site.com的資料,香港1,494間上市公司中,創業板加主板合共有1,045家公司是以12月年結的,但這些時間,卻有很多上市公司進行交易,目的可能是因生意較差,所以業績亦不太好看,故需要找一些地緣或關係相近的公司做一些買賣交易,製造盈利,以在美化帳面,使業績看來較為平穩,不致過份損傷其投資價值,這系列暫時會分為3個系列,定期放送給大家。

今日這集的主角是魏橋紡織(2698)。

其實大家都知道2011年的棉花價格大跌了不少,根據中國棉花訊息網的資料,中國棉花價格由2011年初的約一噸27,000人民幣,降至現在的19,000人民幣一噸,跌幅約30%,由此可以見到不少用棉的企業的存貨受創不少。在此背景下,魏橋紡織也成為受害者。

但是在上半年,當擁有約17.26億人民幣的存貨的同業天虹紡織(2678)為存貨撥備7,949萬人民幣,即約4.4%的同時,魏橋紡織可能規模較大,所以有社會任務在身,需要保障棉農的收入,故需不停購貨,但同時因為棉價下跌,加上海外出口不振,買氣下降,所以銷售減少,在兩者的影響下,在營業額下跌的同時,存貨卻大增59.29%,至93.52億人民幣,但存貨還只是撥備1.54億元,只是1.6%,如果按照天虹紡織的撥備,金額需增加至2.70億,為上半年盈利的一半,故為平衡盈利下,故作出較保守的存貨撥備,希望下半年棉價回升,可追回損失,甚至可能有回撥。

但是,下半年棉價仍繼續下跌,天虹紡織在2011年10月終於發出盈警,承認「然而棉花價格自二零一一年第二季度起下滑,並於二零一一年第三季度續處於較低水平。由於本集團的產品售價與棉花價格息息相關,棉花跌價對本集團產品售價帶來沉重壓力」,導致2011年盈利大幅下跌,2011年11月,甚至指出全年最差情況或會錄得虧損,以下半年營業額約為上半年1.2倍計,其預計營業額約66億,正常純利率約8%,盈利約5.28億人民幣,假設這公司損益平衡,撥備大約達這個數字,相等於佔上半年存貨比例30%,和棉價跌幅相若。

以魏橋紡織其上半年存貨及作存貨撥備30%計,大約需撥備28.06億人民幣,以其下半年盈利約上半年的1.15倍計,正常盈利率為8%計,約達13.81億人民幣,可見撥備金額約為2年的盈利,如果作全額撥備,業績當然會錄得大額虧蝕,對股價的影響亦很大,所以魏橋紡織在年底進行一次交易,製造特殊利潤,以使業績平滑化。

2011年12月14日,魏橋紡織出售濱州市鄒平縣鄒平經濟開發區閒置物業予山東鄒平開達房地產有限公司,作價6.89億人民幣,並錄得約5.16億的特殊利潤。

據公告,山東鄒平開達房地產有限公司是由山東省鄒平經濟開發區機關工會委員會及耿憲彬先生分別持有鄒平開達的94%及6%權益,前者持有的鄒平高新鋁電有限公司是同一家族的上市公司宏橋鋁業(1378)的最大供應商,依賴其平價電力,這家公司才可以取得較平價的鋁加工產品,獲利較為豐厚,成為其產品的優勢之一,亦為上市賣點。而大股東登記的住址亦巧合地在該區,所以山東省鄒平經濟開發區機關工會委員會有多獨立,很成疑問,至少是關連人士非關連化。

2011年12月16日,魏橋紡織稱因「主營業務則因根據謹慎性會計原則及相關會計準則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從而預期可能錄得虧損」,「但預期仍能錄得盈利」,故估計撥備少於18.97億,即預期盈利及一次性利潤之總和,相對利用其上半年存貨計算於估計撥備28.06億少,但其稱「截止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本集團存貨較二零一一年上半年度略有增加。」,所以金額應更大,故撥備不足的情況應更嚴重,故預期未來仍有撥備的可能,或會拖累業績

總結來說,天虹紡織處理業績較務實,可以輕裝上路,但魏橋紡織則較不乾脆,需要利用關連方支持業績,因種種因素,未來盈利仍需背上這項積累下來的負擔,導致盈利會不如預期,所以在未來棉價如反彈,前者業績表現應會較好,相信投資者會作適當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4

【2011經濟表情】地產商年底大動員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090

熬年關,過錢關,焦急兩字寫在腦門上

年關將至,地產商卻進入了最難熬的時刻——既要應付到期的銀行貸款、信託融資,又要為未盡的項目融資。而他們的選擇並不多,要不承受高昂的利息,要不就只有斷臂求生——賣項目。

一傳,二傳,三傳。深受「資金鏈斷裂」傳聞所擾的綠城中國,終於在2011年底走出了「賣項目求生」這一步。

按照12月25日媒體爆出的消息,綠城正在洽談上海外灘地王和無錫地王的出讓事宜,買方可能是SOHO董事長潘石屹和昔日地產黑馬孫宏斌。綠城隨後否認了首席財務官馮征曾跟媒體提過這事,但承認「綠城是在尋求轉讓一些項目的股權,都在進行中,隨時發生變化,無法透露」。

其實,不僅是綠城年關難過。其同城兄弟「浙江金都置業」,已經在12月28日把旗下一個項目的五成股權賣了。買方也是浙江上市房企——濱江集團,賣價1億元。

另一家以高品質中高檔房蜚聲業內的知名房企——星河灣,如今順便賣起了白酒,操刀的是副總裁樑上燕。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樑上燕強調,上海星河灣賣得還不錯。「白酒,不過是我們集團新開發的一個業務,我負責集團所有業務的銷售,自然也要去賣白酒。」

風水輪流轉。兩三年前,白酒業的幾名老將——水井坊、酒鬼酒等——相繼殺入房地產業。水井坊一度有三成收入來自房地產業務,但11月22日,水井坊也發佈公告,打算剝離一塊地產項目出來。

進去的,出來的,進去又出來的。說到底,導演這一切的還是個「錢」字。

開發商究竟有多缺錢?「焦急兩個字都快刻在他們臉上了。」一位做信託、短期過橋貸款等融資業務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感慨道。

最近有個地產商來找他融資。他開發的項目位置不錯,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心的中高檔樓盤,蓋了10層,錢不夠了,還差2個億,才能保證原計劃的明年春 節開盤,於是想做一個信託計劃或者尋求房地產私募基金。「他們主動提了25%的年資金利率。」這位融資圈人士並不想接這個項目,就沒提更高的價碼,「可是 看他們著急的樣子,恐怕抬到30%都沒問題。」

銀行開發貸款之門幾近堵死,往年平均30%的增長率,2011年是沒有一個月超過十位數。

上述石家莊開發商之所以著急,是因為有一筆銀行貸款,2012年1月就要到期了。要是不還這筆錢,倒是可以不用停工,但等於在自己的銀行信用記錄上抹了一筆黑,往後再也別想從任何銀行拿到錢了。

合肥一家中小型國企背景的開發商,甚至為了如期還貸,生出了跟高利貸合作的念頭。11月合肥接連爆出數家開發商跑路消息時,當地一位投資人士憂心忡忡地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個消息,他說,已經跑路的一家開發商,被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財務公司上門催債。

當時,駭人的10分月利息暫時讓這家企業卻步了,可他們手上的項目完全銷售不動,也發不了信託計劃,沒有任何正常途徑來還銀行貸款,進退維谷。「最後,要不就高利貸,要不就賣股權了。」

「誰敢不還銀行的錢啊,企業徵信系統現在可是全行業聯網的,一筆定終身。」民生銀行企業貸款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如今,銀監會對房地產 貸款的要求是半年還一次本金,一個季度還一次利息。每年一季度都是房地產開發貸款發放比例最高的,眼看著到春節了,銀行貸款成為壓在眾多房地產企業心頭的 最重的一塊石頭。

不過,在這位民生銀行人士看來,現在還能在銀行貸款的房地產商都是最幸福的房地產商,至少曾經是。2010年他手上還有少數做房地產項目的客戶,還都是國企背景的,今年壓根一家都沒有了。

在這個宏觀調控持續近兩年導致的銷售寒冬裡,開發商對「錢」的飢渴也正在邁向頂點。眾所周知,銀行開發貸款之門幾近堵死,往年平均30%的增長率,今年是沒有一個月超過十位數。民間資本、地產信託、房地產私募基金變身救命稻草。

信託業賭局

「我們在賭,房地產企業也在賭,賭的都是將來能銷售得好。我們還多了一個砝碼,就是賭行業裡總會有不差錢的主接盤。」

「房地產企業最危險的時候,是我們最忙,也是收益最高的時候。因為只有這時候,我們才敢要更高的融資成本。」剛剛從信託業排名前三的中融信託離職的郭牧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個成本可能要達到三成。也就是說,發行10億元的信託,開發商到期要還13億。

信託業不用主動出擊,要錢的項目也是雪片一樣飛來。「只要我願意,我可以一個月30天,天天在外面看項目。」這樣的日子,郭牧其實已經過了兩年多 了。中融2009年發行信託2600億,其中2000億都是房地產的。不同的是,2009年他操刀的北京一個項目的資金成本還只有16%,如今卻是 「25%以下談都別談」。

兩三年前信託業尤其是房地產信託開始超速發展時,郭牧就很擔心中國的信託是在給房地產業吹泡沫,今年已經吹到快破了。「融資成本太高了,只要房子開始不好賣,償付就會出問題。」

好在銀監會終於開始監管了,往年不用報批,做幾個發幾個,今年是報上十個項目,監管機構至少打回來六個。2011年6月份,發行的地產信託佔信託業 整體的比例,還是半壁江山,11月的時候,只佔20%了。當然,全年來看仍然是地產信託拔得頭籌,佔了超過四成,達到2500萬元。

但是償付危機還是迫在眉睫,2009年集中發行的房地產信託正迎來集中兌付期。據信託第三方機構「諾亞財富管理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底到2012年第一季度,到期兌付的房地產信託有168億元之多。

2011年11月,天津一家開發商星耀五洲就因為信託償付問題陷入「破產」傳聞,儘管後來作出了澄清,但3年來連續發行10億元以上大額信託的做 法,更令人懷疑是否「借新還舊」。「圈裡人說,讓他們陷入破產傳聞的那筆中信信託現在倒是還清了,可是用的卻是另一家信託公司的錢。」郭牧告訴記者。

「我們在賭,房地產企業也在賭,賭的都是將來能銷售得好。我們還多了一個砝碼,就是賭行業裡總會有不差錢的主接盤。」

誰來接盤

2011年,人民幣房地產私募基金發展迅猛,總規模已達千億,是去年的一倍,前年的數倍。

接盤開始了嗎?或者說,本應在上一輪調控就出現的房地產行業洗牌併購開始了嗎?

苗頭正在顯現。在黃金灣投資集團董事長申威的印象中,2011年上半年來找集團尋求合作的人中,還是尋求融資的多,轉讓的少,比例大約七比三;下半年就徹底掉了個,意圖轉讓的項目至少佔了6成的比例,尋求融資的不到4成了。

申威已經做了十幾年的開發投資,以前一直專注於北京及環首都經濟圈的房地產項目開發,今年卻開始著力於房地產金融投資服務領域,做了一個土地融資信 息服務平台——「K8黃金灣」,蒐集、篩選、發佈各種土地、項目轉讓、投融資信息;原本只給自己公司找項目的團隊,轉換成信息平台的投融資分析團隊。

「這個行業的信息渠道太傳統太不透明了,找土地找項目七成靠人脈和圈子,很多手握重金的投資人,不知道該往哪裡投。」對申威來說,一年來的調控,是 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如今在「k8黃金灣」的會員數據庫裡,有6萬多家開發企業,活躍的就有2萬家。「這2萬家可能將逐漸發生股權變化,明年會是中國房地產 歷史上最大的整合年、調整年。」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大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房地產項目正在急劇增多。2011年以來,在四大產權市場掛牌出售的房地產企業或項目總數超過600宗,而去年同期則不足一半。

而一小撮有著地產業或者金融業背景的人,正在利用房地產私募基金這種新的金融工具,尋找樓市調控中的「便宜貨」。他們有的是背靠大型房地產企業或金 融機構,有的是從民間資本募集,而後尋找價位合適、缺錢但優質的項目,以股權的形式進入,獲得超過20%的收益。上一輪調控時,這樣的基金公司,十個手指 頭數得完;今年,在天津註冊的,就達到了上千家。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12月份發佈的報告顯示,2011年,人民幣房地產私募基金發展迅猛,總規模已達千億,是去年的一倍,前年的數倍。

儘管當下遠沒成氣候,儘管這一千億元相比每年數萬億的房地產資金需求,只能算杯水車薪,但在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看來,這卻是對沖中國巨大民間資本泡 沫效應的一個正規途徑。炒房子的錢、高利貸借給開發商的錢,一定會推高房價或者加速房價下跌;如果能用基金把這些民間資本聚起來,交給專業人士在低谷時投 出去,熨平波動曲線,對行業和整體經濟發展都有好處。高和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做商業地產私募基金的公司。

更多的接盤者,仍然是自身資金實力雄厚或者能夠獲得資金支持的大中型房地產企業。不過當下的樓市銷售一落千丈,恐怕即使是業內人,也還是看不懂。誰知道是撿了便宜,還是接了最後一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8

年底造業績系列(2):奧普集團(477)篇(更正)

上一篇,我們提及了魏橋紡織(2698)造業績的情況,至於第二篇的主角就是奧普集團(477)。

奧普集團是我曾經持有的股票之一,主要業務是安裝在廚廁的浴霸,主要功能可參考味皇的文章。其實,根據公司最近的訪問,這家公司的銷售原來是以零售為主,不過受到房市轉冷、及中國電器大企美的開始進攻這個利基市場,此外亦受到更多功能產品集成吊頂的進攻,再加上仿冒其品牌產品的影響,業務開始走入高原期,浴霸銷售開始疲軟。

2010年業績中,已經看到下半年銷售開始放緩,在2011年年上半年,雖然主打地區二線城市銷售增長,但是大城市銷售下降更快,浴霸銷售亦減少足可證明此點。

在這個時間下,公司積極開拓新業務,以發展新利潤來源,例如新開發環保灶汽車產業園投資創投基金,但近年這些業務仍在投入階段,尚未到收成期。

因為如此,由管理層為首的大股東思時寰宇有限公司亦因為從事其他業務回報利潤較高,故此亦在2010年12月及2011年7月陸續出售3,800萬股1億股,分別作價1.18元及0.86元,合計套現1.3084億元。

另外,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及執行董事柴俊麒亦在2011年8月亦辭任,換上林曉峰及李瑞山,前者具資本經驗,後者具電器研發經驗。在此之前,由上市開始擔任公司祕書的梁華,由新的公司祕書陳家發擔任。他亦是擔任近期被發現帳目問題的福和集團(923)的公司祕書,再找回上一張福和集團委任公告,又發現他擔任一間經常進行財務運作、早期也被發現財務問題的亞洲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的財務總監及執行董事職務,可以見到大股東對公司前景可能有分歧,擔任財務總監的可能發現他在減持時難以發現大股東的動態,所以或者為了更好地處理其事,故此辭任需要代理公司溝通往來的公司祕書職務。

(2)

交代完公司的各項背景後,開始進入正題。

在中期業績公告中,已經提及了「未來公司可能會考慮尋求其他業務的潛在機遇作為公司戰略突破的發展方向。」,而這項造業績的行為,也在2011年底開始啟動。

1. 2011年12月16日,公司宣佈兩項企業活動。

(a)  附屬公司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把空置廠房出售予現時部分廠房物業面積承租人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作價4,000萬人民幣。

(b) 另一家附屬公司杭州奧普衛廚科技有限公司向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購買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人民幣1,496,970元之股本,即1.1334%股權,作價同為4,000萬人民幣。

海興電器主要從事儀器儀表及配件、測試設備、模具、嵌入式軟件、電力系統控制軟件及工程的研發、生產、銷售、成果轉讓及技術服務,近年業績不斷增長。根據公告資料,海興電力由2008至2010年年間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54.92%,溢利淨額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6.98%。

在此交易後, 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持有比例如下,而奧普集團在2012年上半年產生賬面利潤淨額約1,500萬人民幣。

(按: 公告可能排版錯誤,在第4頁估值是人民幣16,179,000元,但第9頁卻指出該物業之估值約為人民幣161,790,000元,我相信前者為正確。)


(3)

此交易的利潤為2011年上半年的利潤40.67%,假設2012年上半年與2011年相同,可以預料到對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影響非常重大。這可能反映了奧普集團預料2012年房市將繼續轉冷,銷售下降,競爭激烈,會導致盈利下降,所以先作好準備,製造利潤,使帳目上不致受到過大影響。

根據其提供的資料,推算出購入的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估值為35.29億人民幣,以2010年盈利推算出市盈率為23.99倍,可能略高,但是如果2011年業績能保持這增長速度,市盈率為13.55倍,價錢可能較為合理,但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是要上市的話,業績無論如何都會保持增長,所以價值應該在兩者中間,故應該是合理略貴水平,所以造盈利的情況其實很明顯。

但是,根據公告稱,「長遠而言,海興電力具備進一步增長及發展的潛力,而本公司預期其於海興電力的股本權益將對本公司有禆益。」,從公告資料得悉其盈利可見,其有上市的資格,以2011年A股首發市盈率46.06倍計算,也可能有1倍以上獲利空間,所以也未算是吃虧。

另外,在合併層面上,交易實際上對奧普集團的現金並無影響,但今次出售的盈利應集中在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根據公告提供的資料,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是虧損的,所以今次是利用其累積虧損來降低因此出售的獲利帶來的稅務開支,目的在盈利最大化。

另外,如果以交易層面上,現金只是從附屬公司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奧普集團的公司過過手後,然後就變成控股公司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錢,可見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此交易亦有其所求。

總的來說,上市公司求利潤,賣方母公司也求錢,附屬公司況且亦有擴產需要,購買現成廠房擴張也是實際之舉,總算是一單公平的交易,但作價較為誇大,合不合理就由看官自行判斷。

延伸閱讀:

1. 海邦投資網站

http://www.hbvc.com.cn/index.php

2. 海興電力網站

http://www.hxgroup.cn/ch/aboutus.aspx?cid=788

3. 升華集團網站(浙江浙科升華創業投資控股公司)

http://www.shenghuagroup.com/html/s-001-5.htm

4. 啟明創投投資海興電力資料

http://www.qimingventures.com/cn/portfolio/protfoilo.aspx?type=6&infoid=270

5. 杭州海聚投資資料

http://www.xaxgy.com/content.aspx?id=264784044155

6. 李小青資料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10/12/23/01718746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0

年底造業績系列(3):易寶(8086)篇(寫作中)

2011年12月16日,易寶(8086) 中國保綠投資(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出售位於沙田的都會廣場部分樓面物業,作價5,250萬,並錄得67萬的帳面收益。這物業是在2010年10月以5,000萬向一位盧麗娟小姐購得

這物業位於港鐵馬鞍山線第一城站附近約10分鐘路程,位置可參看Google 地圖

這交易看來好像兩間上市公司不相關交易,但這交易其實背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包括多家主板及新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一會我們再慢慢細說。

這故事,應該在1985年說起。

1985年,現任易通訊(8031)榮譽主席經過多年任職於美資及港資科技企業凌炤鑫的工程師及管理階層後,決意自立創業,成立易寶(8086)前身易寶系統有限公司,以從事分銷電腦產品。兩年後,其取得迪吉多的授權,從事總批發,並主力銷售該品牌的產品,業務蒸蒸日上。

1988年,為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引入從事電子產品分銷、現台灣上市公司聯強電子(2437)旗下雷射電腦有限公司作為策略股東,持股40%,凌炤鑫股權降至44.3%,而事業繼續發展。

1990年,凌炤鑫把分銷業務發展至中國及新加坡等地,同時亦與有7年經驗、當時在星光傳呼機有限公司(383,後易名星光電訊、中國網絡訊息)高層、現時為易通訊集團主席黃偉漢合作,發展傳呼易通訊(8031)業務的前身易寶通訊服務有限公司。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4

從現在開始到2013年底,中國股市將出現一個小牛市,請狂歡吧! 黃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h3k.html
  從現在開始到2013年底,中國股市將出現一個小牛市,請狂歡吧!

    股市起點將從銀行股開始上漲,銀行股的盤子實在大,大漲後必然帶動股指往上翻,這一輪股指會漲很多很多,估計到3600點不成問題,但小盤股未必會漲得那麼爽。理由是銀行的壞賬在2012,2013年都不會體現出來,並且盈利會持續上漲,並帶動股價大漲。下面是詳細分析:

 

    我以前一直說我不喜歡銀行股,現在,我還是不喜歡銀行股。因為銀行股賺錢的根源在於20%的M2漲幅,錢發放到市場上第一個過手的人就是銀行,所以銀行賺錢的速度將保持和M2 接近的漲幅。

    但是請注意,持續十幾年20%的M2對應於10%的GDP漲幅,這種日子注定不會長久,盛宴落幕時也就是銀行還賬的時候。

    我本以為今年是銀行還賬的年份,還完賬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買進銀行了,但現在希望落空了,銀行還會大漲一輪,而這種大漲是浮沙上的高塔,並是我的投資標的,所以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銀行股往上漲。

    眾人最擔心銀行的問題是壞賬:地方債引起壞賬;房地產蕭條上下游企業的大量壞賬;緊縮引起消費不振導致其他企業的批量壞賬。但歸根結底就是緊縮持續一段時間後各種連鎖反應導致銀行壞賬。

    但現在國家開始放水了,《發改委:適度溫和物價上漲無法避免》,這一篇文字為放水奠定了理論基礎,說只要CPI增長「遠」低於GDP增長就是適度增長,是 無法避免的,是可以接受的,是為了社會發展所必須承受的一些代價,這就暗示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家不會以嚴控CPI為導向。同時實際上前三個月銀行放貸 是逐月提高的,三月份更達到了萬億。

    只要有放水,房地產企業就能借到錢,縱使不能直接從銀行借到錢,也可轉幾個彎間接從銀行弄到錢,那就不會有批量壞賬,房地產企業都不會有壞賬,其他企業更是難以有批量壞賬了,沒有壞賬, M2又漲,銀行自然大賺其錢。比方說比較進取的民生銀行吧,估計到2014年盈利會翻一倍,若股價不漲的話,那就是三倍市盈率,在沒有壞賬的情況下,銀行盈利連續十年的上漲,而股價保持不漲,似乎已經不可能了。

 

    再有就是「狼來了」這個故事,我們換個角度再講一遍,從2008年放水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狼來啦,銀行壞賬將大漲,拋啊!」,每喊一次,銀行市盈率就大跌一次,到現在4,5年過去了,銀行盈利都翻了翻,但壞漲呢?沒見影啊。股價沒漲,甚至還跌。

    2008年開始喊狼來了,喊啊喊,喊啊喊,喊過了2009,喊過了2010。到2011,狼真的快來了,這時候大家已經不麻木了,或者是不相信了,或者是相信狼會來但不信狼會咬死人了。

    狼是真的快來了,農行在2011年的年報中都體現出來了,但恰是在狼還若隱若現的時候,就又被我黨給趕跑了,終於又放水了,銀行及房地產迎來了新生。

   「狼來了」還會繼續喊下去,但是相信的人會越來越少,尤其是在銀行股連續盈增20%持續多年的情況下。

    但持續十幾年20%的M2對應10%的GDP的問題怎麼解決?通過CPI增長來解決,4%,5%,6%,7%,8%……。中央的底線在哪裡?人民群眾的底線又在哪裡?

 

     最後,我估計2014年或2015年,狼可能就真的會來,但現在,2012到2013,將有一個牛市出現,民生銀行15塊將不是夢。

 

註:我沒持有民生銀行,但在考慮是否買少量銀行。

    狼是快來了,但是M2這麼兇猛。狼來了到底會有多凶?會吃人嗎?我都受影響了。
    比方說2005年的北京房價,中關村才8K,我就覺得很高很高了,後來漲到3,4萬,那就更高了,現在就算跌,會跌到8K嗎?似乎不可能了,主要是M2發行太多太多。
    銀行之類的公司,只要不倒,日後M2反正只會越來越多,狼來了後遲早會被打跑,打跑後銀行還是可以賺很多很多的錢的啊,那麼現在買也許是划算的,因為就算狼來了,它也不一定吃人,最多咬得鮮血淋淋,反正我們國家會救的。
    那麼花2014年的3倍市盈率買銀行,劃得來不?哎,糾結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5

巴比饅頭廠的連鎖傳奇:拒絕VC年底開店3000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2MNDE5XzU0NzY2Mg.html

記者走進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巴比饅頭的兩層廠房時,彷彿進入了一個包子世界。這家擁有500多人、半自動化的包子工廠,每天消耗10來噸肉,是上海最大肉類 供應商愛森的主要採購商之一;每天消耗15噸蔬菜,是雙橋味精、金龍魚油、海天醬油的大客戶。它年設計產值5億元,但實際上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4.9億 元,成千上萬個包子每天由100多輛車源源不斷地送到長三角1000多家巴比饅頭店,其中700多家分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某些區域的密度直逼便利店。

這是巴比饅頭的大「後廚」。「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主人劉會平描繪著巴比饅頭的未來:「巴比五年內門店要開到3000家,投資3億元建全自動化生產的新廠。」

14年前,劉會平從南寧坐火車到上海灘闖蕩,捨不得買臥鋪票,躺在火車硬座椅子底下,雙手緊緊地捂著口袋裡的4000元錢,那是他在老家和南寧賣了3年包 子的所有積蓄。如今,劉會平靠包子闖出了一片天地:他是年銷售約7億個包子的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飲)掌舵人,他在2003年創立的巴比饅頭 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包子連鎖品牌。

來加盟開包子鋪吧

劉會平是安徽懷寧江鎮人。據稱,兩萬江鎮人在全國各地開包子店,年總銷售額超40億元,純利近20億元。出生於包子之鄉,劉會平自然而然地選擇賣包子為生。「看到親戚朋友都在做,發現也能賺錢,於是夫妻投點錢開個小店。最開始還不是店面,只是在飯店門口擺個攤點。」

1997年,19歲的劉會平來到廣西南寧,以5000元價格租了個門店,開始帶徒弟做包子。1998年他又輾轉來到上海,到2003年積累下自己第一個100萬元,他拿出50萬元註冊公司,並投入80萬元,在2004年投產自己的包子工廠,加快開店步伐。

劉會平說,他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就是:做什麼產品,怎麼賣。只要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不存在區域侷限性,接下來就是考慮怎麼賣的問題。在他看來,肯德基、麥當勞無非就是賣漢堡加可樂,包子也是標準化程度很高的產品,為什麼不能去做一個連鎖品牌呢?

當時,開一家包子店只要投入3萬元左右,到2005年,劉會平已經在上海擁有七八家直營店。為消化工廠產能,他從2005年開始大規模發展巴比饅頭加盟店,當年即發展58家加盟店。目前所有新店全部是加盟。

劉會平解釋做加盟而不做直營的好處:其一,少交稅和社保。以一個單月銷售額10萬元的門店計算,直營店每月光6%營業稅就是6000元,還有員工社保約 3000~4000元;加盟店可以以個體戶形式繳稅,每月僅需100~300元。其二,管理簡單。直營店需給店長和普通員工很好的激勵才能不斷地提升業 績;加盟店自負盈虧,店主必須想方設法提高營業額。此外,「巴比饅頭有1000多家門店,如做直營,按每個店配5名員工算,員工就得5000多人,這些員 工流動性較大,管理難度顯而易見。」

其實加盟更是巴比饅頭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法寶。一家20平方米的標準巴比饅頭店,裝修約3.5萬元,設備約2萬元,店舖廣告和工裝等約1.5萬元,這還不包括店租等一次投入成本。如按開一家直營店約需30萬元投入計算,每年新開400家店就得1.2億元投入。

反之,如果採取加盟方式,每家新店需向中飲繳納一次性8000元(成品配送)或1.28萬元(現制現售)加盟費,每月500元管理費,以及 1000~3000元培訓費。被中飲評估為A類和B類的門店可享受優惠,比如加盟費減少一半或1/4。此外,合計約5.5萬元的裝修、設備費用開支都由中 飲指定的供應商統一提供服務。

巴比饅頭自稱是國內唯一掌握冷麵糰技術的公司,速凍的成品包子在門店稍加加工即能食用,口感跟手工做的包子差距不大。很多加盟商為了圖方便,都直接從劉會 平的工廠進成品包子。不過劉會平對這項從2005年開始研發的技術還不是太滿意,因為口感不能做到跟手工包子一模一樣。

巴比饅頭去年試驗過提供油條之類的油炸食品,結果這些新品過了上午10點後就沒人買了。而加盟店因賣油炸食品反而弱化了主要的包子產品。試點半年後,劉會平果斷停掉。

對於外界詬病加盟店難管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問題,劉會平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不同的品類應該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對於包子,加盟是較好的模式。在食品安全方面,巴比饅頭採取中央廚房統一供貨的方式,從源頭進行把控。

每天,經過加工包裝後,巴比饅頭的產品以餡料和成品包子兩種形態送到各個門店。擁有更多熟練的包子師傅的門店,只需採購餡料;有些加盟商完全是門外漢,他 們採購成品包子,毛利稍低於前者。也有部分門店既採購餡料也採購包子,一般他們配備一到兩位包子師傅。劉會平認為,巴比饅頭對加盟店最大的吸引力是價格。 如果單店每天材料需求是20公斤,「他不可能從我這要十公斤,然後去別處要十公斤,無論是價格和勞力成本都不值當。」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原巴比加盟商告訴《創業家》,有些加盟商會在餡料到店後摻雜一些其他成分。這也給品質保證和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

對此,劉會平說公司有一套監管和懲罰標準,「發現一次罰款2500元,再犯則取消合同,勒令賠償。」他承認,這個行業之前很多是髒、亂、差的夫妻店,想要一夜之間提升到跟肯德基、麥當勞相當的水平不現實,「只有等附加值、利潤率不斷提高後,管理的難度才會越來越小。」

據劉會平介紹,公司一年從1000多家門店獲得的營收在3億元左右,毛利25%-30%。巴比饅頭還有另外一塊重要的收入是給醫院、學校等團體客戶供貨。 這項業務於2010年推出,目前有50個客戶。該業務的負責人說:「目前工廠產能有限,在保證門店運營的前提下,我們才會逐步拓展該項業務。」

包子全產業鏈

2008年,劉註冊成立中飲,巴比餐飲成為旗下子公司。改名的緣由是,劉覺得巴比饅頭只是一個品牌,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在劉會平的設想裡,3億元投資的新廠預計2014年中期投產,每年可帶來15億元產值,屆時所有門店都能實現成品配送。「等新廠投產後,巴比饅頭就會著重 發力團體業務」,劉說,「未來和大型團餐公司合作,簡單易操作,可以快速遍地開花。」 他宣稱,巴比現在佔有上海100億元規模的早餐市場份額的6%,新廠投產後「巴比將佔據上海20%的早餐市場」。

除了建廠,劉還將投資建自己的養殖中心和農業基地。肉類是公司最大的採購品類,今年來自愛森和雨潤等供應商的採購量可突破一億元,未來將達數億元。而青菜價格波動大,損耗不易控制。

中飲還投資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飲物流。劉會平希望此舉除了保證門店配送,還能綜合利用資源,因為目前配送工作都是在晚上完成,白天車輛閒置。按照他的規劃,新廠佔地100畝,其中70畝為工廠用地,另外30畝為物流用地。

顯然,劉會平要打造的是一條從農場養殖、種植到工廠加工、物流配送,到最後門店終端的完整包子產業鏈。他甚至準備將廣告預算拿出來搞點新花樣,與動漫廠商合作,推出巴比形象的動漫。

包子是劉會平事業的核心,但他表示「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為了配合巴比饅頭的發展以及減小單個品牌的風險,中飲在今年推出了全新休閒類快餐品牌— 樂兒心吧,首家實體店落戶上海浦東東昌路。樂兒心吧以賣標準程度高的麵食為主,主打休閒,店裡的餐桌上放有iPad,顧客可以用它來下單或消遣。劉希望樂 兒心吧可以開到1000家門店,並在十年內成為上市公司。

公司成立至今,巴比饅頭既沒有風投注資,也沒有貸款,完全依靠自有現金流不斷擴張。有不少風投曾與劉有過交流,但被一一拒絕。劉說:「現在公司不缺錢,引進投資做什麼呢,除了做包子,其他的事情我也做不了啊。」

劉會平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佔86%,其餘股份他贈送給了公司其他幾位高管。從一開始,劉就沒有讓他的親戚朋友加入公司,甚至是他的妻子。「中國很多家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難免出現內耗,所以從源頭我就杜絕了這種可能的發生。」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38

移動互聯網最大泡沫幻滅:Color年底徹底關閉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70175.html

據Techcrunch報導,Color的部分核心資產已經被蘋果以7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Color的20多名工程師將加盟蘋果公司。Color這個曾經被譽為「革命性社交應用」的APP從備受熱捧到最終幻滅,只用了21個月,成為硅谷近年來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泡沫。

創立

Color可謂含著金湯匙出世,剛剛創立便獲得4100萬美元融資,其中紅杉資本2500萬美元、貝恩資本9百萬美元、硅谷銀行的風險貸款700萬美元。融資之後對Color的估值達到1.67億美元。

幾位創始人也都有著極好的背景。其中,Bill Nguyen曾經創立音樂分享服務Lala.com,之後被蘋果以800萬美元收購。另一名創始人Peter Pham曾經創立金融服務工具BillShrink。產品負責人DJ Patil則是Lindedin的首席科學家。

在投入上,Color也一點也不含糊,僅購買color.com域名就花費了35萬美元。這已經相當於幾家創業公司的啟動資金。

Color究竟是什麼呢?它是一款移動圖片應用,無需用戶名和密碼,用戶打開之後就可以發佈照片、查看附近用戶發佈的照片、進行「贊」或者評論,也可以加入附近的人創建的群組。

為了更好的宣傳,Color還創造了一個新詞「彈性社交網絡」。所謂的彈性,意思是,Color會根據環境的燈光強弱、距離、朝向、速度甚至聲音將用戶自動分入不同的小組。例如,附近有三個用戶,兩個人在屋裡,一個人在屋外,那麼屋內的兩個人將自動成為一個群組。

幻滅

Color的開發團隊當時在正式發佈後表示,希望這款軟件的移動特性能夠創造一種與眾不同的「後PC時代」社交網絡。Bill Nguyen強調,後PC時代是一個巨大的根本性變革,用戶需要實時分享越來越多的信息,Color將在PC之外的社交通訊領域與Facebook一決高下。

紅杉資本曾經這樣評價Color:「硅谷每10年就會出現1~2個改變世界的公司。Color就是其中之一。」據紅杉合夥人Doug Leone披露,紅杉是在Color正式發佈前幾天才得以投資Color,「能夠投資他們,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充分的市場宣傳,讓Color成為備受期待的APP,無數網友等待這個「革命性的」產品發佈。但是在2011年3月24日正式發佈後,卻迅速遭遇了滑鐵盧。很多用戶進入Color後被搞的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怎麼使用,而且Color也沒有提供任何新手指引。

無數用戶在App Store的評論中憤怒的大罵Color「坑爹」,甚至常常閃退,不能正常運行。在發佈後的幾天中,超過60%的用戶給了Color一分的最低評價。

隨後Color又爆出團隊不和的傳聞。一名員工甚至將創始人Bill Nguyen告上法庭,稱Bill經常恐嚇、騷擾和懲罰員工,甚至多次用暴力手段對待他的兒子。

經驗

科技博客PandoDaily總編Sarah Lacy評價說,當下創業理念上的領先已經不是很明顯的優勢了,擁有成功的產品、穩定的用戶群和極具潛力的增長前景,商業化才會成功。「沒有優秀的產品,一個偉大的抱負最終只是一個幻象。」

「Color的問題在於因為過度自信,在太多層面同時想與眾不同。」豆瓣創始人楊勃在創新工場一次分享會上如此評價Color。他舉例說:

Color在市場和公司層面想做Next Big Thing, 所以豪華式啟動;在產品層面想做全世界最大的用戶移動數據收發挖掘器;在功能層面想做第一個規模化的臨時性移動社交網絡;在設計層面想顛覆現行的UI/UE習慣。

楊勃說:「如果每個層面勝算的幾率是50%, 最後乘起來成功率只有6.25%。所以能成功倒是奇蹟了。關鍵問題是『同時』。如果確保最核心的創新在其中一個層面已經成功,再去顛覆別的東西,會好一些。」

在他看來,「用戶至少需要在產品、功能、設計三個之中至少一個層面上能夠參照他已經熟悉的東西來理解一個新的產品。全都顛覆了,用戶沒有參照物,會沒有信心來弄懂這個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91

藍港王峰自述:年底移動遊戲行業將「橫屍遍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126.html

我算了一下自己在遊戲行業打拚已經十年,這十年基本上驗證了中國遊戲從自有研發的端游到頁游再到手游的全過程。

「請叫我們移動遊戲公司」

如果你問我們藍港現在是什麼公司,請叫我們移動遊戲公司。目前,我們整體收入有2/3來自移動遊戲收入,還有一部分來自PC端游。其實,如果我們把人員壓縮,專注在一兩款端游上,一年保持1億多元的營收,讓兄弟們HAPPY,我們可能比現在更滋潤。但這不夠,有很多人士說藍港在線恐怕是目前唯一一家從端游成功轉型頁游,再轉型手游的公司。有投資人問我如果將來要幹什麼?我說我幹的事都是不靠譜的。

但為什麼我能夠堅持到今天?後來想了想主要是因為我們不甘心,想在這個行業證明我們存在的價值,證明我們做的東西對玩家是有價值的。所以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在6年內完成了3次轉型,總體來講這個過程讓人痛並快樂著。

截止去年年底,我們已經成立了類似於工作室編制的6個項目組,完全轉型手機遊戲研發,只留下相應的團隊在維護端游等老產品的更新和後續研發。我們下了這麼大的決心,是不是能夠做的很好呢?我認為沒有什麼是可以讓我們想像後面沒有風雨。但有一點想告訴大家,過去6個月我們的手游《王者之劍》下載量在2千萬,我依然有信心這個勢頭可以保持到今年下半年。

有人說《王者之劍》怎麼一下子成功?很簡單我們把做動作的兄弟們拿來做了手游,所以我們做了格鬥手游。過去6年的轉型期間,我們沒有挖一個團隊來,都是讓土著兄弟們一仗仗地打過去。如果這樣的團隊可以保持不敗,可以保持在不敗的過程當中思考自己走得更廣闊的一條路,所以把產品做好很重要。

此外,我們研發了幾款足夠努力的手機遊戲,我個人對手機遊戲的看法是不能一窩蜂地去搶卡牌,我現在我看中的是格鬥、塔房對戰及SRPG類的手游。我們不會一年發佈幾十款遊戲,我認為遊戲行業只能專注下來做精品。

大家說藍港不斷轉型是投機,錯了,不斷轉型過程當中我們堅持一件事情:做好遊戲。我曾經談過所謂的牌桌論,只要牌桌不下就能做出好產品,講的核心產品是要堅持下去,要像打麻將一樣堅持下去,打麻將不是為了贏錢,是為了快樂,順便贏錢。

「移動遊戲市場比PC遊戲市場慘烈十倍」

我想發自內心講的話是:移動遊戲市場將會比PC遊戲市場慘烈十倍。所以,我絕不看好今天一大批的移動遊戲創業者和一大批移動創意公司,他們以為做五六款遊戲就可以賺到錢,這難度太大了,有產品成了,但接下來的面臨的問題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踏踏實實做精品。

我認為手游面臨的第一個困難是分發瓶頸。你可能有5款遊戲被平台分發嗎?頁游的模式有可能簡單複製到移動遊戲上嗎?我認為很難很難,PC的流量要有足夠多的過剩,可是在今天手機上,一般的APP很難有分發能力。這為什麼呢?用戶在手機上更加挑剔,如果某一個APP天天談遊戲廣告,結局是被卸載。第二個困難,許多移動遊戲公司都會面臨大量的山寨和簡單抄襲。

不要以為移動遊戲公司很牛,大部分很難活下去,到年底一定會橫屍遍野。說實話,我什麼項目都不想投了,過去曾經投資過比較賺錢的遊戲,可是我真的清楚要想做好一個遊戲公司太難了!凡是抱著投機的想法都很難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