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新工場汪華:早期創業常見的思維誤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21/160980.shtml

創新工場汪華:早期創業常見的思維誤區
汪華 汪華

創新工場汪華:早期創業常見的思維誤區

我們創業的本質到底是在尋找什麽?

本文系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汪華。

1、不存在藍海市場

我們創業的本質到底是在尋找什麽?

找到一個巨大的市場,能夠成就巨大公司。在如果的互聯網年代,你就算建立了壟斷,隨時也可以被抹平。Peter Thiel說我們要建立壟斷,我們要當小池塘的壟斷者,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沒有把後面的話說出來。小池塘的壟斷者並不能讓你成為一家巨大的公司。

越小的池塘,你能建立的堤壩越小,越小的池塘,你的壟斷地位越不牢靠。越大的池塘,你建立的壟斷地位才有可能允許你建更高的堤壩,你才有可能建立更大、更牢靠的未來或者公司的願景。

所以成為小領域的壟斷者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說以小領域的壟斷者作為根基,不斷的去擴張你的壟斷,成為更大的壟斷者。

在互聯網年代就算你從一個小的垂直市場進入,背後其實是可以有一個更大的市場或者需求,在我看來在互聯網年代沒有所謂大藍海的概念,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你打下的只是一個藍色小池塘,它也就這麽大了,你會發現它四周都是懸崖絕壁,你被困在這里面。

要麽你就發現這可能真的是一片藍海,但是如果你這個事真的非常好,又掙錢,市場又大,發展速度又快,不會超過三個月,撐死半年就有一堆人沖進來,跟你融一樣多的錢,迅速就把藍海升級到紅海。

所以市場上從來不存在真正的藍海,要麽是藍色小池塘,要麽就是短暫的藍海。而我們就是要找到那短暫的藍海,真的是海,不是池塘,趁它還是藍海的時候,把我們養的足夠壯、足夠肥,然後再影響接下來的紅海。

Peter Thiel他的判斷是對的——要建立壟斷地位,盡量避免競爭。但現實的情況就是真正大的壟斷是要靠血淋淋的競爭產生,所以你不可能避免競爭。

669224192049398786

*彼得·泰爾,著名風險投資家,投資的對象包括Facebook、LinkedIn、Yelp和Friendster等知名企業。

2、追逐短期的變化

什麽叫足夠大的市場?這是大家創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支撐一家十億美金的公司需要多少的用戶數,銷量,銷量額、利潤,支撐一個五十億美金的公司又需要多少?各行各業都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查。但如果你一開始從一個很小的出發點開始切,一開始不做那麽大,但最後也終會到達一個大的市場。

像新東方最早是很小的,它是做托福GRE,托福GRE到現在為止也是那麽小的市場,但是別忘了托福GRE背後連接了英語教育的市場。而托福GRE的優勢可以延伸到英語教育,而英語教育的優勢最後可以延伸到整個K12應試教育,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再比如Airbnb一開始說什麽背包客,住別人家,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但你別忘了全球的Homehotel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大家想自己的業務和自己未來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將來真正對應的那個大市場和需求又是什麽

其實世界上大的市場也有很多,比如說石油市場,但有些大的市場不代表是我們能做的,我們要攻進去一個大市場,一個巨大的前提是這個市場有沒有變化,它短期出現的新技術、新平臺,我能不能有優勢。

雷軍是很厲害,但是你認為他如果是在2007年做小米還能做成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因為2007年從銷售渠道來講並沒有電商,傳統的手機廠商最大的優勢就是線下銷售渠道,巨額的鋪貨能力,雷軍沒有資格跟他們打的。安卓、iOS智能手機潮也沒有發生。類似於像諾基亞公司的塞班,諾基亞的這些品牌,所有的東西也是不可能一下子被顛覆的。

但隨後正是因為智能手機,電子商務,互聯網品牌的建立,這些新的變化才允許雷軍從那個時間點來做小米。而且這個時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

比如電子商務這件事,誰都知道這件事是一個巨大的變化,99年亞馬遜就建立了,2000年中國就有一撥人去做電子商務,那時候有易國,有8848這些東西。

你不能說這撥人各方面的能力真的就比06年、07年之後的去做電商的那撥人就差,但是很簡單,就是太早了。世界上最終會發生變化的,人也終究會死亡,但是這事對你沒意義。所以我們能追逐的變化,真的是在最近一到兩年內就會發生的變化

當然也有可能性是我追逐一個比較長期的市場,起碼我選擇的這個方向在頭一到兩年這些變化也足夠造成一個相對比較小的子市場或者立足點,先讓我立足,然後再讓這個變化去推平更多變化的時候,讓我能有機會可以擴大。

3、一定要找到杠桿

當你找到這樣一個市場的時候,你需要自己想一想這個市場本身能不能給我提供杠桿。當然這個杠桿有很多,打法的杠桿,資源的杠桿,資本的杠桿,因為我們就那麽點錢,那麽點人。

我們那麽快的發展,一定要抓住一個大的市場,讓我們去稱王稱霸的,而這里必須要存有一個巨大的借力。

就像小米這件事,如果雷軍要自己建廠去造手機,他根本不可能發展的那麽快。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富士康,英華達已經把造手機的技術,生產勞動力等都已經準備好了,所以雷軍就可以借助他們。

再比如優步本身他的打法就是利用了杠桿,撬動了現有私家車的存量資源。我們回過來看,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這個時代鮮明的杠桿。前一撥的互聯網公司,無論是58同城、汽車之家等等,他們早年都是做搜索引擎,本質上是靠搜索引擎杠桿起家的,包括去哪兒,早期他們的原理、運營和針對市場選擇變化機會都不一樣,但最初起量的原因就是承接搜索引擎對應的垂直領域的流量。

還有美國前段時間一大撥的公司迅速起來,甚至包括一些社交電商的公司,其實他們本質上都是借助了同一撥杠桿,利用Facebook,利用通訊錄的傳播和擴散的杠桿起來的。

去年我們看到有一波O2O的公司,他們的這些打法也都是所謂的共享經濟,但本質上也是用互聯網去召集大量的社會閑散勞動力,提供相對來說非常彈性的供給,也都有杠桿效用在里面。

當然你可以利用這個時代大趨勢的杠桿打法,你也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杠桿,但是如果你在進入一個市場,或者你在思考平時打法的時候,發現你找不到任何杠桿資源或借力的時候,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順著這個時代的趨勢走下去了,或是你要調整自己的起飛姿態。

之所以創業公司能以小博大,本質上都是投機取巧,我們在正確的時間點去尋找已經被汽油浸染的那張紙,然後我們再去做打火機,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源、上下遊的資源將它點燃。

4、切入點只是手段

創業從戰略上來講是可以追求不確定性的機會,但是從戰術上來講要追求高度的確定性,否則你就會死

下面我將按照投資階段跟你分享下初創企業找切入點的問題。

其實在天使,A輪,包括小A輪的時候,你的本質就是尋找你的灘頭陣地,不是做增長,不是做數據。而是你想明白你做的第一個大市場是什麽,想明白這個大市場有什麽子市場,有什麽垂直市場可以切分,我能用什麽樣的打法來切入,這個打法比現有的競爭對手和已有的方略來說是不是好五倍。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創業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本質上就是搶灘登陸,找到自己起始的大市場,找到自己第一個立足點和切入點。

先說為什麽我們要搶灘登陸找第一個切入點,你自己需要想明白目的。我們找到第一個切入點,或者說我們做從0到1,目的真的不是只為了做一個1,否則我們也不用付那麽大代價來創業了。所以本質上我們做從0到1是為了從1到N做準備

我們做搶灘登陸本質上是為了尋找到真正的需求,我們要解決這個需求,去印證我們找到的那個打法,累積團隊的執行力,找到可以大規模複制的方法論,確保我們將來進行大規模的複制和增長。

所以找到切入點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之所以反複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大家在日常做事的時候,很容易忘了真正的目的,把手段當做目的。

要想找到這樣一個切入點,你需要參考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找切入點本質上是找我們能贏的,不只是為了找需求,說白了就是在一個巨大的市場或者領域里找到一塊暫時的藍海,確保我們能贏,所以別去找一個我們打不贏的搶灘陣地

5、從你自身去突破

《從0到1》這本書在去年非常火,看完之後,大家都說避免競爭。

但我老實說在中國市場上藍海是暫時的,紅海是永恒的。壟斷是通過競爭最後獲取的,你如果覺得你自己在一個藍海市場,要麽這個藍海藍不了多久,與其等著,像早年的易到比滴滴快的殺進來,還不如在這之前主動殺出去,主動奔赴紅海。要麽你這不是海,而是藍色的小池塘。

所以本質上來說,我們在做搶灘陣地第一個目的是為了找那個點,然後在這個點上磨合,為將來真正的打仗和競爭做準備

在我看來搶灘陣地就靠這一個要素:

其實,很多創業者無外乎,自己定位一個市場的需求或者一個問題,然後找到一個與以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新打法,有優勢的新打法,再選擇一個子市場或者子雲層,或者子客戶群,然後開始做起。

這貌似是這個事的本質。但這里面還有更加本質的,就是為什麽是你,為什麽是你這個團隊?就像我剛才說的你充其量只能成為抓住一個新變化的第一批人,而不是唯一一個人

你能成為第一批發現這個事情的人,如果本身你對這個領域,或者某個打法並不是特別熟悉,憑什麽你要比別人早發現一個變化或者一個需求?甚至如果你或者你這個團隊並不是很擅長某個打法,所以你憑什麽能贏?

所以最終你還是要從你的團隊特點來出發

有人經常說偉大的想法在一開始階段顯得是比較荒謬或者不可思議,但這點我認為是不對的。偉大的想法之所以一開始顯得比較荒謬或者不可思議,就只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有偉大的想法從出現的第一天就是合理的

舉一個例子,2009年創新工場打算投身於移動互聯網,那個時候我們就說諾基亞撐死五年就完蛋了,現在看大家覺得是常識,但在2009年的時候大家還覺得這個是吹牛,是反傳統的。

所以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常識的東西,對於其他人來說好像顯得非常荒謬和驚天動地。

再比如Airbnb的第一波用戶,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這個創始人對他的第一批潛在的用戶群非常了解,因為他自身就是那個用戶群里的成員。但像我這樣的商務用戶和相對來說收入比較高的用戶,我在出行的時候反正公司報銷,我是不會遇到並理解那個需求。

所以有一點是最根本的,你是不是真的很熟悉,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和你要選擇的那個大市場,還有這當中所選擇的打法

因此,我切身建議各位創業者要選擇自己了解的領域,千萬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或者不了解的東西。

6、找到普世的需求

接下來我們聊聊需求,其實需求本質就是一個問題,既然是問題就需要你去解決。一般正常情況下需求不是被創造出來的,你最好解決的問題和需求就是已經存在的,而不是被你去創造出來的

比如Airbnb,他所在的旅館和出行市場本來已經存在了,大家也願意為此付錢。或者Uber所在的出租車市場,本來已經存在,哪怕微信所針對的手機市場,用戶之前也是用短信。所以對於創業公司來講,創造新的需求或者教育市場一般壓力都太大,最好的情況是選擇一個市場上已經存在的需求,而且直接從需求本身出發

一般來說有機會去解決的需求,最好是大領域里面的關鍵問題,比如我選擇一個大的領域,里面肯定有非常多的需求你可以去解決。但是問題是有的需求重要,有的需求不重要。比如我解決供應鏈需求,我解決的問題在他整個成本里面只有3%的效果,這可能並不是關鍵性的問題。

因此你解決的需求最好是原來有非常大的問題,有非常大的劣跡,或者有非常大沒有被滿足的供給,或者本來有非常高的成本,有非常高的鏈條,或者有非常高的不對稱性,越是這樣的問題,你解決起來將來的空間就會更大,而你將來的成就就會更大

從這點來說,比起最早的團購市場和現在的打車市場,團購也是有真實的需求可以解決,但它解決的利益鏈條相對來說比較薄,解決的問題價值相對來說比較小。

團購本質上來說只是解決了部分新開張企業的早期攬客過程,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只是提高一些用戶的複購率,甚至把已有的用戶本來可以產生的原價定單被替換成了折價定單。所以打到最後,在美國出來的這個公司(Groupon)就只值40億美金。

Uber別看他那麽高的市值,它歐美、舊金山那些公司一年已經有上億美金的利潤,它的這個市場里面提供大量全新的供給。所以他解決的問題核心程度要遠比團購這件事大很多。

所以我們要解決問題,第一我們要解決普適性的問題,要選擇單個問題去解決,不要做跳板

7、拒絕改善性的嘗試

那什麽叫我們要解決的普適性問題?

我們往往會從垂直市場起步找需求,希望這個需求將來被應用到更廣大的市場,所以我在這個垂直市場把這個需求解決的很好,我可以用同樣的需求去影射更大的人群。比如美圖,雖然它是修圖片的工具,但所有的人都有拍攝或展現圖片的需求。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普適性需求,哪怕它是從小市場開始做起。

另外我們要試圖解決0到1的問題,而不是1到1.2的問題。很多創業者容易犯這個錯誤,這個就是喬布斯陷井。大家總是覺得我要做一個特別完美的產品,並且在上面不斷的去堆疊技術,讓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改善性的需求,往往市場爆發力不大。當年的雅虎曾經有一段時間搜索質量比谷歌還要好,好20%。但是對於谷歌的市場份額沒有那麽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這樣在早期是很翻盤的,依靠比別人好一點是沒有用。如果這件事原來是0,現在是1,我去做的就一定要比原來好五倍、十倍,百分之二三十的改進型需求不足以贏得市場。

8、找到自己的打法

創業者需要避免多邊市場、避免跳板思維,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避免變數和避免複雜性。原因有幾個。

第一,假如你每做完一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功效都只有50%,你多繞一個環節成功率就降低數量級。舉一個例子,在前幾年市場上有特別多做餐飲CRM軟件,或者後方管理軟件,他的美好想法是先把幾萬個餐廳鋪開了,然後再把餐廳的客戶挖上來,然後可以做外賣送餐。然後你那幾萬個餐廳還沒鋪下來,餓了麽已經把你想做的事情抄完了。所以你如果是有跳板思維,你一定要將跳板去掉。

另外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新的打法,光靠我們定位的需求是沒有用的。我們本質上來說是要換一種打法,至於這個打法是什麽樣子,各行各業新的打法都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怎麽去做新的打法。但判斷你是不是找到一個新的打法,可以直接從結果來看。

一個新的打法是不是效果好,就是看它跟原來的打法比,是不是有絕對的破壞性。最大的破壞性體現在成本極大降低。就是所謂的性價比,這個成本是廣義的,如果是一個具體的商品,用戶花錢減少,也有可能不是用戶花錢減少,而是原來代價高,現在代價極大的降低。

有一點大家不知道,我說的成本極大降低也不代表是絕對的低價,很多人都喜歡說蘋果,如果我說蘋果很便宜,你同不同意。iPhone一代剛出來的時候,那麽大屏幕的手機,600赫茲的處理器,大家還記得同樣的年代,諾基亞的高端機長什麽樣嗎?最早出來的iPad大家記得嗎?還有現在的Macbook air,我隨便找一臺跟Macbookair一樣設計、一樣重量、一樣配置、一樣硬盤速度的一臺Windows電腦,任何一臺都比蘋果的要貴很多。

便宜有可能是說你把價格做的絕對的便宜,也有可能是說把原來奢侈的東西拉到正常的價格,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東西。這個便宜必須是你選的這個方法是從理論上和結構上能產生的,並不是補貼帶來的

第二,惠及範圍擴大。以前因為市場的區隔或者壁壘,或者很多原因,有些服務並沒有到達很多的用戶。

第三,極大的提升供給。比如Airbnb和Uber這兩家代表性的公司,它在根子里並不是因為它降低的價格,就算Uber和Airbnb沒有降低價格,他也會很厲害。去年在杭州那個地方一共才一萬輛出租車,但是專車已經有三萬輛。而且這個供給可以是波動的,並不是一天24小時供給,只需要在高峰期來出現,可以隨時消失,以非常低的成本維持極大的供給。出租車一方面是價格問題,更多的在很多情況下只是供給問題。

第四,是擁有特別強的擴張彈性。新的模式如果只是降低價格,提供了供給,但本質上來說,沒有擴張性,新的模式比舊的模式好的有限。在很多情況下,特別優的模式並不是說最終最完美的優勢,而是從理論上來說擴散性更強的模式,無論是互聯網年代還是非互聯網年代都是如此

第五,就是可複制性,或者說壁壘。這一點上,我們一開始要選擇一個方法做事的時候得保證一定的安全性,這個事情是有一定壁壘的。我經常會聽到一些言論說,創業有時候要做一些難的事情,不要去做太容易的事情。

因為容易的事情別人很容易複制,這里面有一個小的邊界,首先大家要認清楚一件事,創業公司從骨子里根本就做不了太難的事情,讓我們去做特斯拉根本不可能。

所以本質上來說,我們做的這些難的事情,真正難是體現在找到那個全新的方法和找到新的打法,找到那個點。但一旦真把這個事給做了,並且這個市場證明了,這個時候別的巨頭可以會來抄你,所以我們本質上來說,跟巨頭競爭,最重要的就是學它的成本結構化壁壘。

9、自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早期創業還有一個方向的誤區,就是所謂的快速叠代。小步快跑和快速叠代,這聽起來絕對是正確的一件事,但它是有前提限制條件的。

快魚吃慢魚,真正快的含義是什麽?不是說別人工作八小時,你工作十二小時,所以你比別人快50%。快魚吃慢魚真正的含義,是說你選擇的打法從根子里就比別人快5倍

Airbnb每次新開一個旅館,只要花幾天的時間就可以開了,七天新開一個旅館可能要半年,七天連鎖的人就算一天工作85個小時,也趕不上跟Airbnb之間的差別。

所以在你已經找到最初打法之後,你可以用快速叠代,迅速的拉開即將抄襲你和跟你采納同樣打法人的差距。但是你在找到那個點之前,你千萬別把自己落入到叠代陷井里面去。

你要想明白你現在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找到那個更快的方法,而不是在現在的方法里不停的把自己叠代來叠代去,最後叠代完了發現我叠代進入一個死胡同

還有很多的陷井,包括所謂的用戶創新、數據驅動的陷井。

我們拼命的去市場上收集信息,拼命的去了解市場反饋,然後根據所謂的用戶反饋來確定方向,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陷井。這個也是屬於你在找到正確方法的時候,你在快速改進的時候是有用的,但是你在確定方向的時候,沒有意義的。

確定一個方向要靠你對整個市場和用戶的理解,去找出真正的點。你獲得用戶反饋和初期反映只是用來驗證你一開始找到的那個點或者你的方法是對的錯的,但是並不是讓用戶告訴你,你該去做什麽。

還有很多的錯誤,比如說沈迷於低質量的增長,沈迷於堆疊式的增長,隱含的給自己定一些指標。什麽叫堆疊式的增加,這也是來自於精益創業的方法,我開一個餐館,將來是要做成麥當勞的,為了讓這個餐館每日營業額上升很多,中餐現在不夠了,我再開一個早餐,早餐開完了之後,我發現這不行,我再增加菜品,甚至再不行我就在餐廳里里增加兒童樂園。

可能是一點沒錯,你的每一步叠代或者你做出來的增量事情,都能讓你的量獲得一定的增長。但是這些增長本質上說沒有任何的意義。

你去找那個點是為了滿足一個單獨的需求,而你這樣的增長某種意義上是自己騙自己,你可能解決了很多人很多的需求,把這個量累到這個程度,第一不可複制,第二不可擴張,最後只是把你的投資款和時間全部浪費掉了,還浪費掉你的創業黃金時期窗口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我們在早期階段和天使階段真正的目的是什麽。從根子里來講,就是從我們的優勢出發,找準自己擅長的切入點、選擇一個熟悉的打法。

最後我由衷地奉勸各位創業者,對於正在天使階段和A輪階段你,真正要幹的事情是什麽?就是每隔一段時間要三省五省,而不只是機械般地陷入到日常的運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深刻的思索和反省自己所有的打法。

汪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24

商業產品經理入門——10分鐘了解在線廣告的邏輯和常見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8/161288.shtml

商業產品經理入門——10分鐘了解在線廣告的邏輯和常見模式
三節課 三節課

商業產品經理入門——10分鐘了解在線廣告的邏輯和常見模式

廣告產品,對於廣大產品同學而言,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

本文由三節課(微信 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

廣告產品,對於廣大產品同學而言,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

熟悉是因為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比如你在使用百度搜索時所看到的廣告:

840400346587806993

比如你在應用商店下載應用時,所看到的首頁的應用:

501755060753044776

陌生是因為很多人不了解廣告產品——這個互聯網最主要的商業產品——背後的邏輯,他主要的參與者都有誰,他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麽?特別是近幾年,產品經理作為一個熱門的職業發展方向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文章以及書籍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產品經理,我們能從網上學習到如何去畫原型,如何去挖掘客戶的需求,如何讓交互變得更為流暢。

345770958370390422

那麽在基礎的產品技能之上,如何才能在產品的商業化之路上往前走呢?一個互聯網產品要真正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存活下去,商業化是必要的,而廣告以及泛廣告形式的商業化,已經成為了多數產品的選擇。

在2016年Q3季度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收入構成中,廣告收入已經占據了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甚至是公司的收入核心。

285976699619522799

數據來源於以上各公司2016年的Q3季度財報

一、廣告產品參與角色的演進

一個產品,參與方可能不止一個。比如電商類的產品,就有出售商品的賣家和購買商品的買家;一個問答類的產品,就有提問者和回答者以及獲取信息的人。那麽對於一個廣告產品,它參與的角色都有哪些呢?而在廣告產品中,主要的收費模式又有哪些呢?

1. 廣告主、媒體、受眾

在廣告的最初期,角色比較簡單,只有廣告主、媒體和受眾

廣告主,就是想要給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做廣告的人,我們身邊使用的任何一個商品,都有生產商。理論上每一個商品或者服務背後的公司或個人都有可能是廣告主,因為他們有推廣自己商品或服務的需求;

媒體,就是可以提供廣告位的載體,負責展示廣告主的廣告。傳統的媒體有戶外廣告公司、雜誌、報紙,而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則換成了網站、APP等;

受眾,就是看到廣告的人,是他們在“消費”廣告。

32904464733201132

2. 廣告代理商

廣告行業主要對接的兩個主體是廣告主和媒體。既然有參與活動的雙方,就必然會產生一些專門促成交易的人。這些人的本質,就是中介,他們成為了廣告代理商。和房產市場一樣,有買房的人,有賣房的人,也就自然會產生房產中介。

658254990629169811

3. ADN

一個廣告主或者代理商要投放廣告,一般都會選擇大型的媒體進行投放。但是互聯網上的媒體數不勝數,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媒體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媒體,而一些中小媒體的受眾是非常優質的,比如地方上的新聞網等。

我們在互聯網中的行為被不斷的碎片化,受眾除了會訪問大型的媒體之外,也會在自己感興趣或者相關的中小媒體上花費自己的時間。而廣告主要想自己的信息觸達更多的受眾,往往要和大量的媒體進行談判,不僅效率低,也增加了廣告觸達的難度。

此時,產生了ADN(Ad Network,廣告網絡),ADN的作用就是聯合眾多的中小媒體,統一和廣告主進行談判,相當於是媒體的中介。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廣告主的時間,也使得中小媒體能夠聯合起來,有更多談判的條件。ADN進行廣告定價,廣告主把廣告需求給ADN,ADN再發布到合適的媒體中,ADN在其中賺取一部分費用。322066311553665181

4. ADX

對於ADN而言,一方面,它需要獲得更多廣告主的認可;另一方面,它需要更多的媒體加入。但是對於媒體而言,定價權不在自己手中,而一些ADN做大之後,媒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收入,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ADN,質量以及能給到的媒體的價格都良莠不齊,選擇加入哪個ADN變成了一件難以確定的事情。

由此,則又發展出來了一個平臺,這就是ADX(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類似於股票交易市場,AND以及一些媒體把自己的“股票”(也就是廣告位)登記在ADX平臺上,由購買“股票”的廣告主或者代理商自主選擇購買。

314436267024614334

5. DSP

一開始,ADX上的廣告位不是實時的。隨著技術的發展,ADX上的廣告位交易也基本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交易。由此,對於每個廣告位價格的選擇則成為了一大難題。就和股票交易市場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是專業的交易員。在使用ADX的過程中,不僅界面操作複雜,而且需要挨個去找自己想要的廣告位,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那麽由此,DSP平臺(Demand Side Platform,即需求方平臺)則開始發展起來。DSP平臺對接了主流的ADX,並且把廣告位的具體概念,改變成了受眾的人群。也就是說,我要的不是這個廣告位,是目標受眾。DSP平臺提供多樣的人群標簽,而能夠觸達這些目標受眾的廣告位則由DSP來負責挑選。

188201072448127306

6. DMP

在DSP不斷通過技術手段去優化自己的人群標簽的時候,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區分開來,有一些人群的數據在DSP平臺上無法拿到,因此,又出現了專門提供數據的DMP平臺(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臺),他們通過專業的數據收集的方式,收集各式各樣的人群數據,並且分類處理,並提供給各個DSP,供其平臺使用。50271922566921126

7. SSP

同樣,既然有針對廣告主的平臺,那麽是不是就應該有為媒體以及ADN提供專業服務的平臺?SSP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SSP幫各個供應方提供統一的界面以及通用流程,來管理自己的廣告位,同時一方面又對接DSP平臺或者ADX。

905123728004975920

8. 中國程序化廣告技術生態圖

所有這些角色互相發生連接,互相演化,便形成了如下的生態圖:

717421061751146472

圖片來源於RTBchina

二、主流收費模式的演進

其實互聯網上的廣告,也是由線下發展而來的。廣告,簡單而言,就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向公眾傳達的信息。

1. CPT(cost per time)

在報紙或者雜誌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會有一個一個的廣告。在互聯網廣告的初期,大家把網站理解為和報紙一樣,賣的是展示位置。想要投放廣告的廣告主,把錢給媒體,媒體則通過自身的流量,傳達給用戶。

這也就是最開始的CPT模式(Cost per time),按時長計費是包時段投放廣告的一種形式,廣告主選擇廣告位和投放時間,費用與廣告點擊量無關。采用這種方式出售廣告,網站主決定每一個廣告位的價格,廣告主自行選擇購買時間段,目前可按周或按天購買,成交價就是網站主標定的價格。在CPT模式下,大家看到的廣告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2. CPM(cost per mille)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廣告主的要求更深入一步,想要針對特定的人群投放廣告,而媒體則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收益,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對互聯網廣告技術上的要求,希望能夠把人群進行區分。比如最基礎的把人群進行地域的區分,進而演化成了按照展示向廣告主收費的CPM(Cost per mille,千人展示成本)模式,我只要向特定的人展示了部分次數之後,就收費。在CPM的模式下,把受眾按照不同的條件分為了不同的種類,大家看到的廣告,是不一樣的

3. CPC(cost per click)

在互聯網環境下,除了一些知名的流量大戶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媒體,他們流量變現的需求同時也催生了廣告網絡ADN(Ad Network,廣告網絡,統一運營廣告位),廣告網絡把中小媒體的廣告位集中售賣,按照之前人群分類,或者關鍵詞等聯系信息賣給廣告主。

而此時,衍生出了CPC(Cost Per Click,廣告每次點擊的費用)模式,對於廣告主而言,因為是集中售賣,廣告主並不知道自己的廣告的具體位置,廣告位置對廣告展示影響巨大,而如果是按點擊計算的話,其實只要保證點擊,問題就解決了;對於ADN而言,則可以充分的利用中小媒體量的優勢,把CPC估計模型做好,並且給出一個合理的報價;對於媒體而言,中小媒體則有一個良好的變現的方式

4. CPS&CPA(cost per sale&cost per action)

一些強勢的的廣告主,以及一些按照最終效果來衡量效果的廣告漸漸衍生出了CPS和CPA的計費方式。最為典型的,比如一些遊戲APP,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用戶註冊APP,甚至是試玩幾分鐘。而電商類則以淘寶客最為典型,每賣出一件商品,淘寶客將會從中獲得自己的一份利益。

三、總結

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廣告行業中的各個參與者,各個玩家,了解了互聯網廣告中的各個收費模式。當然,這只是互聯網廣告行業中知識的冰山一角。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也可以看一下《計算廣告》這本書,這本書深入淺出地把廣告的各種知識說的清晰且全面。

註:相關名詞解釋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入產出比

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 ,電子郵件營銷

GD:guaranteed delivery,擔保式投送

CPM:cost per mille,按千次展示付費

GSP:generalized second price,廣義第二高價

ADN:ad network,廣告網絡

CPC:cost per click,按點擊付費

RPM:revenue per mille,千次展示收費

TD:trading desk,交易終端

ADX: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

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臺

RTB:real-time-bidding,實時競價(程序化交易)

PMP:private market place,私有交易市場

eCPM:expected cost per mille,千次展示期望收入

CTR:click through rate,點擊率

CVR:conversion rate,轉化率

CPS:cost per sale,按銷售訂單結算

CPA:cost per action,按轉化結算

CPT:cost per time,按獨占時間結算

DMP:date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臺

NFP:north foot print,北區廣告平均條數

ASN:average show number 廣告平均條數

MRP:market reserve price,市場保留價

SSP:supply side platform 供給方平臺

DE:data exchange,數據交易平臺

到此,這篇文章就結束了,不知道你是否喜歡?如果你還想看到更多關於商業產品的系列解讀,也歡迎通過留言評論告訴我,我會考慮繼續圍繞著“商業產品”這個領域來做一些系列性的普及和解讀。:)

廣告產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67

投資私募常見6大“坑” 手把手教你如何防騙

經過兩年的蓬勃發展,私募基金規模在2016年10月超越公募。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已在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18306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8626只,認繳規模11.35萬億元,實繳規模8.55萬億元。

盡管行業規模已經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但私募行業違規行為和亂象卻時有發生。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某地方證監局獲得一份私募典型違規案例學習文件。文件內容顯示,當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典型的違規行為包括,借托管增信挪用基金財產,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通過收益權拆分轉讓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等募集行為方面的違規行為;同時也有私募在產品設計上做文章,如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掩蓋利益輸送等。

另據記者梳理,自2015年9月基金業協會建立起“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以來,截至2017年4月,協會共計公布了十三批、274家失聯私募,這些失聯私募多涉及非法集資、兌付危機、高管跑路等問題。

“私募機構要意識到,在監管從嚴、打擊違法行為的嚴峻形勢下,合規經營才是正道,違法違規將難逃恢恢法網。”該證監局相關人士表示,私募機構需要確保合規風控措施發揮真正的作用。同時,投資者也需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正確認識私募,遠離非法集資的陷阱。

私募常見6大“坑”

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銷售機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報刊、電臺、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短信、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在現實中,違規公開宣傳、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成為私募機構的典型違規行為。

第一種坑: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

以深圳轄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A公司為例,A公司的控股股東為B集團公司,B集團公司下設多家子公司,涉足融資擔保、小額貸、P2P、產業並購、私募基金等多領域。其中,B集團下設的C互聯網平臺是B集團所有產品展示和推廣的互聯網平臺,並在A公司私募業務開展過程中扮演集資和銷售的關鍵角色。

深圳證監局在對A公司的專項檢查中便發現,A公司通過C平臺公開宣傳推介銷售A公司私募產品,並通過簽訂回購協議的模式違規向投資者承諾高收益。不僅如此,A公司還在未經投委會決議的情況下,隨意將募集資金拆借於關聯企業及個人。

第二種坑:通過收益權拆分轉讓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

與變相公募性質類似,也有不少私募機構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將私募產品收益權拆分轉讓給投資者。2015年,上海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關註到,轄區某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將私募產品收益權拆分轉讓給投資者的方式,銷售私募投資基金,引發多起投資者投訴。

在該案例中,上海某金融科技有限公司(“J公司”)的全資控股的SPV公司(“Y公司”)作為合格投資者,先行購買相關私募產品,比如,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公司或子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以及私募機構發行的私募投資基金等。然後,由Y公司將其持有的私募產品收益權分拆後,通過“××寶”轉讓給註冊用戶。註冊用戶為增加所持收益權的流動性,可以通過“××寶”再向其他註冊用戶轉讓收益權。

這個名為“xx寶”的產品突破了有限合夥私募單只基金不超50人,契約型私募單只基金不超200人的投資者人數限制。同時,投資金額起點分別為1000元(固定收益類)和1萬元(權益類),遠低於私募產品100萬元的起投金額。

第三種坑:高收益誘惑投資者,股權轉讓逃避監管

當私募機構因為違規公開宣傳或變相公募被采取監管措施時,有不少私募會采取股權轉讓,不向基金業協會更新備案信息等方式逃避監管,這也成為私募機構另一種常見的違規行為。

廣州某私募機構(“Y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4年4月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Y公司通過國內期貨市場的投資操作管理基金產品。期貨市場的杠桿率較高,波動性較大。2014年10月,該公司管理的4只基金產品,全部因凈值跌破基金合同約定的清盤條件而被產品發行方清盤處理。

“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夢想”,Y公司在公司官網首頁刊登上述違規公開宣傳的標語之時,卻對公司旗下4只虧損產品清盤的事實避而不談。不僅如此,當監管部門要求對公司進行場檢時,Y公司兩位原高管劉××、馮××卻以公司股權轉讓、業務停滯為由拒絕接受現場檢查。

第四種坑:借托管增信挪用投資者的基金財產

除了公開宣傳、變相公募之外,也有不少私募機構借托管機構增信、非法挪用投資者的基金財產。2015年3月,四川轄區內的私募機構Y投資公司與托管公司G證券公司簽署“××對沖基金”托管協議,G公司向Y私募提供多份蓋有公章的空白基金合同文本。

但同年6月,2名投資者卻無法從G公司查詢到基金凈值,同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合同中約定的托管賬戶未收到客戶認購款。經查發現,Y公司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基金合同文本中原募資托管賬戶頁替換為Y公司白有銀行賬戶頁,並違規將客戶投資款580萬元劃轉至公司高管及關聯自然人銀行賬戶挪作他用。據總經理配偶D某(負責管理公司銀行賬戶和公章)交代,被挪用的資金用於民間借貸。

除了前述四類設計私募產品募集層面的違規行為之外,也有私募機構在產品設計上做文章,典型違規做法包括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來掩蓋利益輸送等兩類行為。

第五種坑: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掩蓋利益輸送

以武漢某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A公司為例,A公司代銷其其關聯方深圳市M公司發行的M1和M2兩只基金產品。M1和M2兩個產品均由M公司作為普通合夥人,出資額為總募集規模的5%,余下的資金通過設立多期有限合夥形式的股權投資企業,募集資金,每期股權投資企業又分設多級合夥企業。通過這種嵌套式投資結構,兩個私募產品向眾多個人投資者募集。合夥期限為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投資金額為20萬元起。

不僅如此,A公司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之後,投向其關聯公司的兩個地產項目中,但並未向投資者如實披露。最後,A公司的非法集資風險爆發,武漢市公安局對A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

第六種坑: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和利益輸送

北京某私募Y公司僅備案了1只產品,但其實際投資運作了27個產品。

經查,Y公司發行了多只私募產品(M系),設立多個有限合夥企業(A系)。合同約定,M系產品由A系作為資金募集及運作主體,但實際由A系代理。合同約定M系產品投向信托產品劣後級,但實際投資中為規避監管,Y公司將資金匯人某個人賬戶並以其名義投資於信托產品。合夥企業之間與管理人賬戶之間存在多筆資金往來。M系產品成立後,資金轉入合同未約定的其他單位賬戶。

Y公司的主要銷售合作方是B公司,B公司負責資金募集。B公司又與Y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由B公司進行項目投資,所得收益在B公司與Y公司之間分配。經查詢工商信息,B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與Y公司在法律上並無關聯關系,但其關聯公司的股東等個人卻以合夥人的身份多次參與Y公司的基金運作。

私募防騙指南

私募違規行為時有發生,而“失聯私募”的頻頻出現,更是使投資者索賠無門,血本無歸。

2015年9月,中國基金業協會建立起“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截至2017年4月,協會協會共計公布了十三批、274家失聯私募。

據記者梳理,這些失聯私募大多數都有“前科”,多涉及非法集資、兌付危機、高管跑路等問題,例如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六寶(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望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巨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以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2年前被爆出深陷兌付危機,募集資金涉嫌被挪用,法定代表人王維奇在2015年9月失蹤。

2016年4月21日,國內P2P大型理財平臺望洲財富爆出消息稱,望洲集團、望洲財富董事長楊衛國失聯,卷款約10億元人民幣。4天後,楊衛國“現身”朋友圈,稱自己沒有失聯只是去旅遊因此關掉了通訊。後期,公司成立了維權監督小組處理事務,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望洲集團立案調查。

另一家處於失聯狀態的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包括蘇國美、上海炳恒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而蘇國美正是2016年5月公告出現兌付危機的上海炳恒財富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炳恒集團”)的總裁,上海炳恒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也是炳恒集團的子公司。

按照炳恒集團發布的初步兌付方案,炳恒集團預計在2018年5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客戶的本金兌付,也就是說,在未來2年內完成兌付。不過,其旗下的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卻處於“失聯狀態”。

私募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私募“一言不合”失聯逃避責任,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對私募行業的亂象,投資者還需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正確認識私募,遠離非法集資的陷阱。

中國基金業協會也曾推出了投資者教育主題撲克牌,具體內容按照黑桃、方塊、梅花、紅桃四個花色分為四個主題:“保護自己”、“謹防騙局”、“學會提問”和“識別遊說”。

基金業協會提醒,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要審慎查證,到協會公示平臺核實管理人是否已依法備案登記;要持續關註,核實購買的私募產品是否已依法備案,做到”保護自己“。

另外,也要“學會提問”。在投資私募基金時,務必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詢問基金管理機構收取哪些費用,如何收取,是否有收益分成,分成的基數和時間如何計算,計提方式是什麽。如有數據查詢需要,可至協會授權的私募基金數據查詢檢索手機平臺“私募匯”APP了解更多信息。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謹防騙局”。投資者應該警惕非法私募“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夢想”、“保證固定收益8%”等號稱保本保收益、高收益、無風險、穩賺不賠、賺錢才是硬道理的虛假宣傳。

同時,由於行騙者通常“哪里有錢”就去哪——這意味著許多非法私募行騙對象是臨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對父母不停地提醒就是孝與愛。”基金業協會表示。

最後一點則是要“識別遊說”,警惕熟人心理,即在面對親朋好友等熟人的推薦時,投資者往往出於對熟人的信任,不仔細查看格式化的基金合同,不仔細核查基金管理人和產品,造成損失。另外還有禮品陷阱,不少非法騙局通過發放免費禮品誘惑投資者,特別是是老年投資者。

而當投資者一旦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則需要收集保存證據,及時向監管部門投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01

常見的騙人財技

1 : GS(14)@2010-12-20 22:49:34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6&tid=5478

【明報專訊】財技的手法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合法的,一些是騙人的。其中一種頗為常見的騙人方法是﹕

,現在有一家上市公司,年賺約5000萬元,以10倍市盈率計算,市值大約是5億元。如果主席持有75%,賣掉了5%,可以得回2500萬元。如果用這2500萬元來作為本錢,造一盤假帳,方式是作為訂單,購買自己的產品。為了計算簡單,我們不妨假設這樣做之後,它的利潤也增加了2500萬元,於是,它的總利潤也變成了7500萬元,如果維持市盈率不變,公司的市值變成了7.5億元了。

變賣股份造假帳 令身家暴漲
本來嘛,這位主席持有5億元的75%,即是有3.75億元的身家。現在他持有了7.5億元的70%,即是有5.25億元的身家,即是多出了四成。

於是乎,這個遊戲還可以再玩下去,每玩一次,主席的身家都可多出了四成。更有甚者,由於這家公司的盈利不停的高增長,變成了高增長公司,因此其市盈率也會增高,可能從10倍變成了20倍、30倍,那麼,主席的身家便升水一倍也不止了。

假設這位主席不停的玩這遊戲下去,他的身家將會比李嘉誠更多,但是,他手頭的股票是有限的,只把這遊戲玩上十次八次,但有十年八年的高增長,這間上市公司的表面價值已經不得了。

當然了,如果不停的玩這遊戲下去,這位主席的身家將會變成零。但是,如果他每次沽出股票時,都拿走三分之一作為自用,只用三分之二來造假帳,10年之內,賺上一百幾十億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了,到了最後的階段,這公司的盈利將會大幅倒退,股價也會陸續跌回原狀,但到了這時候,主席已把手頭所有的股票沽光了,真的是關人鬼事了。

撰文:周顯
2 : GS(14)@2010-12-20 22:51:17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0731

價值人:
零售股 大多是這樣的 !!!!!!!! 打莊 注資埋 假盈利...係 :inv168_31: 先信有growth :bbs14:

...

增長奇快嘅工業股同早年嘅民企都係。

rookie

古漢雲:
咁點解咁多銀行落叠?? e.g 泰興/聯洲 :bbs33: :bbs33:

rookie:
現金流,客戶集中度,應收賬日數(變化太快太好),貨存變化等等。。。都可以睇出有無蠱惑。


價值人:
有人常道 股仔邊值高PE, 一來盤數可能係自己注資, 二來可能係週期性剎那光輝, 夾硬將冇持續性的東西 count growth factor落去真係 :inv168_31:
...
VP 成個倉都係呢d股, 係呀...呢個世界真係有金手指 ???? 夾埋d股仔大股東 做數搵飯食

greatsoup:

KelvinY:
  我都中過一隻..... 0092



呢隻是左手打盈利,右手買空氣...但是大股東成日唔夠錢,搞到個雞棚無人信
3 : 培少(3241)@2010-12-20 22:54:43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4 : GS(14)@2010-12-21 21:22:00

3樓提及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可以咁講gar,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錢redeem的話,其實話之你有幾多股票都是0
5 : 培少(3241)@2010-12-21 23:05:01

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可以咁講gar,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錢redeem的話,其實話之你有幾多股票都是0


ja 係要有足夠既錢比股東套現就真係值千9萬啦?


咁又係 如果穩定唔到個股價. 一野套左都無野好講
6 : 亞力士(1473)@2010-12-22 01:01:28

我第一時間諗起330
7 : GS(14)@2010-12-22 07:04:11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可以咁講gar,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錢redeem的話,其實話之你有幾多股票都是0


ja 係要有足夠既錢比股東套現就真係值千9萬啦?

咁又係 如果穩定唔到個股價. 一野套左都無野好講


套了又不關我事,這個不用理...

所以要打開銷路才是功夫...
8 : 培少(3241)@2010-12-22 10:42:14

7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可以咁講gar,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錢redeem的話,其實話之你有幾多股票都是0


ja 係要有足夠既錢比股東套現就真係值千9萬啦?

咁又係 如果穩定唔到個股價. 一野套左都無野好講


套了又不關我事,這個不用理...

所以要打開銷路才是功夫...



希望上市公司各位主席個理念, 應該由"套現" 轉番" 新開始"


做得更好!
9 : GS(14)@2010-12-22 22:02:37

還是做好本業啦
10 : 亞力士(1473)@2010-12-22 22:21:05

3樓提及
其實咁樣炒法, 係對社會都有好處.
起碼係比散戶借d 機會搵下錢. 對公眾都有所交代呀.

市盈率其實都有d 係自己吹下吹下.
好似話你買間鋪係尖咀要5千萬, 每個月收16萬租.
一年就有一百9十萬. 如果我注資入上市公司到. 又話10倍市盈率.
咁市值咪有又一千9百萬?


培少 兄 你張相真係實在十分之有動感
11 : GS(14)@2010-12-22 22:25:52

幅相是好正,但有人投訴ga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56

學者:航權閒置常見

1 : GS(14)@2016-04-13 16:39:13

【本報訊】經濟發展及勞工局以強硬措辭批評港聯閒置航權,有航空學者及民航處前高層均指,航空公司申請了航權但因商業理由未使用情況常見,政府亦鮮有施壓或懲罰,甚至在牌照期內未有營運亦可獲續期。


■馮永業

未聽聞會受罰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羅祥國指,航空公司閒置航線常見,因取得航權後,航空公司尚要向民航處申請升降時段,由於跑道運作幾近飽和,航空公司或申請不到合適或足夠時段,最終或因商業原因放棄營運。羅又指由於申請航線成本低,航空公司都會先申請,再按情況營運哪些航線。他指如取得民航處升降時段但使用率不足八成,就有機會被收回;但如果只是閒置空運牌照局發出的航線,他則未聽聞過會有懲罰。有民航處前高層亦指空運牌照局雖有權力向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沒收航權,但甚少執行。他指如有公司取得航權但又沒飛機營運,而該航權又有其他公司爭奪,政府或會收回再分配,否則航權在牌照期閒置,當局甚少施壓。翻查港聯刊憲牌照,列明航空公司有權以任何次序經營獲批航點,並可取消香港以外航點;如港龍最新牌照,雖獲批來回齊齊哈爾、烏蘭巴托、烏魯木齊等航線,但未有營運。■記者林偉聰、李雅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3/19569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57

合作取代競爭 旅遊網常見

1 : GS(14)@2016-08-07 09:32:29

【明報專訊】Uber選擇以其苦苦經營的中國業務,換取中國召車軟件龍頭滴滴出行的股份,這種以合作取代競爭的策略,在旅遊中介網站是常見的手段。

Expedia和Booking.com母公司Priceline Group多年來一直試圖透過入股中國競爭對手,從而打入中國市場。不過中國網上旅行預訂服務的價格戰,也導致Expedia和Priceline損失擴大,卻未撼動攜程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

Expedia購藝龍 失敗告終

Expedia曾在2011年收購了中國旅遊中介網站藝龍的多數股權。藝龍目前在中國有3%市佔率。但由於長期失利,Expedia去年也把這部分股權出售給攜程在內的競爭對手。

Priceline攜程互控股權

Priceline則選擇與攜程互相合作,並成為對方的股東。2012年同意將Booking.com上列出的數萬家酒店和攜程對接。兩年後,Priceline向攜程投資了5億美元。去年底Priceline再向攜程投資5億美元,現在持有15%攜程的美國預託證券(ADR)。

Priceline進入中國的策略值得其他網上企業借鑑。旅遊研究公司Phocuswright表示,相比其他網上企業,Priceline的策略無疑比較審慎,至少避開了燒銀紙的階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95&issue=201608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46

黑客思維--最常見錯誤:非黑即白思考模式

1 : GS(14)@2016-10-24 04:19:53

自小我們就被教導要給標準的絕對答案,「紅色還是綠色?」又或「對還是錯?」因為這些問題容易評分,但這同時培養了我們二元的思考方式──即非黑即白的思維。不用擔心,二元思維不是甚麼大壞蛋,而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然而使用不當就會令我們作出錯誤判斷。古時人類生存在野外,每天都要面對各種要脅生命的危險,二元思維尤其重要,例如遇上獅子的話,逃走還是抗敵?瞬間就要做好決定,如果還多加思索,性命就不保了。所以選擇不會多,一不逃走,一不抗敵,每多一個選擇/可能性,就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令風險增加。如此快捷、簡單、直接的思考方式,對短期和危急情況而言,尤其有用。時至今日,雖然人類已不在野外生存,但二元思維依然重要,例如:駕駛時路人突然橫過馬路,司機要立即決定:馬上煞車還是「扭軚」?不過,在今天的社會,人類要面對的問題更加複雜,如果每每都以二元思維解決的話,問題必定會有增無減。以保育和發展為例,如果我們用二元思維,就只有兩個選擇:完全保育或完全發展,想保育的會要求所有發展停下來,想發展的就會將所有自然景觀夷為平地,走向兩個極端,沒有任何取捨的餘地。再來一個生活化點的例子,情侶間,如果墮入二元思維的阱陷,一天睡醒突然覺得另一半其實有很多討厭的地方,就會得出「既然我不是喜歡他的所有,那我根本不愛他吧」;又或是,你無意地做了一些事令另一半不快,如果他/她用二元思維分析,就會得出「既然他這樣做,一定是不愛我吧」的結論,導致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爭執。二元思維的可怖之處,就是把所有其他可能性抹煞掉,把我們推向極端。看電影和電視劇,要分辨好人/壞人很容易,但現實生活可不是如此簡單,我們沒有一條明確界線,斷定一個人是好是壞,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面,而好人壞人的定義也因人而異,即使當你肯定一個人是壞人的時候,也只是基於一個層面和角度,如果可以那麼簡易地區分,恐怕那就不是現實生活了。說起來簡單,真正實行時卻陷阱處處,尤其在工作上。例如說在做一個項目,成效好像不夠大,那麼要不放棄要不堅持?還是有第三個選擇,可以將好的部份留下來,再加以調整?下一次當你認為你只有兩個選擇時,務必提醒自己在黑與白之間,依然有一整個光譜任君選擇,千萬不要墮進二元思維的陷阱。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3/19809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35

批核需兩年 侵權常見

1 : GS(14)@2016-11-16 04:51:32

【話你知】在中國註冊商標,可直接到各地商標局辦理,也可委託國家認可機構代理。外國人或外企在中國註冊商標須委託代理,但在中國有固定居所或營業所的外國人或外企除外。商標分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兩大類,前者34個類別,後者11個類別。在中國,一件商標從申請到核准約需2年時間,從批准日起有效期為10年。每件商標註冊費為1,000元人民幣,10個以上每超過一項另加收100元。法律禁止惡意搶註,但實際過程中侵權事件經常發生,與主管部門和官員水平低相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5/19833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11

【完美笑容】公平咩?研究:女性擁有完美笑容較常見

1 : GS(14)@2016-11-18 17:58:23

「1:1.618」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黃金比例,完美的臉型都必須符合這種比例,但對於「完美笑容」又是否這樣呢?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Minnesota University)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刊登最新的一份研究指出,一個完美的笑容不需要有完美的牙齒,相反笑容是否與眼睛平行更為重要。


美國演員Julia Roberts亦擁有完美笑容,瞳孔和犬齒的水平角度只有0.3度的差距。(資料圖片)

研究使用了兩組人的相片,第一組比較了108名著名男女明星的相片,當中32個是男性,62個是女性。而第二組就比較了200名男女學生的相片。由於「完美笑容」是透過計算瞳孔的水平線,和犬齒的水平線是否平行而定,故相片看不到其犬齒,相片便不會被使用。透過運算程式計算,結果發現,明星瞳孔和犬齒的水平角度只相差0.97度,而學生的水平角度則有1.33度的差距,這可能是明星比較「順眼」的原因。研究亦發現,女明星瞳孔和犬齒的的水平角度,比男明星的水平角度有更大的對稱性,同樣的現象亦出現在學生身上。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一再證明美貌和對稱的關係。資料來源:Dailymail記者:盧逸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8/198372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63

內地莊家股常見官商勾結手影

1 : GS(14)@2017-02-09 23:43:29

【本報訊】莊家股是指股價升跌或成交量被莊家控制的股票,A股莊家股常見官商勾結背後手影。有指肖建華控制的明天系為A股最大莊家,而集團在內地股壇則有三大旗艦股,分別是明天科技、華資實業及西水創業。內地在上世紀90年代曾湧現三大莊家,分別為財政部下海官員魏東創辦「湧金系」,利用大量內幕消息買賣,高?時曾持有6家上市公司,但魏東在2008年跳樓身亡,有傳是受到中央調查。另一大莊為德隆系,高?時控制5家上市公司和19家金融機構,之間以大量關聯交易和股份互相質押,並吸引大量國有資金。2004年德隆系股價大冧,全線爆煲火燒連環船,創辦人唐萬新本人以「非法集資」罪名被判入獄8年。而明天系本來被視為三大莊家中碩果僅存者。內地近年崛起的最知名莊家為私募一哥徐翔,旗下澤熙基金曾連續十年回報率超過100%,創下神話。至2015年9月,在A股發生股災情況下,澤熙基金的收益率仍高達250%。徐翔在2015年11月因內幕交易罪受查,之後被判監5年半,罰款金額達100億人民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9/199224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