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敗局】北大青鳥:一飛不復返!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433.html

【導讀】「北大青鳥是個悲劇!」說到曾經的IT培訓業巨頭,黑馬導師、珍品網創始人曹允東在黑馬大賽教育行業分賽上不停地惋惜。無獨有偶,另一位黑馬導師、學大創始人金鑫也發出過類似的聲音,在他看來,北大青鳥是2000年後IT培訓潮中最可惜的企業。這出「悲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它衰落的趨勢太明顯了,我甚至都覺得它快倒閉了。」談及北大青鳥,曾經的加盟商趙明(化名)不禁感慨。在大多數人看來,北大青鳥正江河日下,甚至淡出了業界的視野。從2008年的240多個校區到目前僅有10餘個校區,從IT教育市場份額佔比39.8%到被遺忘,從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到不值一提,北大青鳥用了不到5年時間。

2006年4月3日,隨著「你該充電了」的廣告片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已經蓄勢近7年的北大青鳥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北大青鳥的加盟校區在全國遍地開花,至2007年,大陸除了青海和西藏都有北大青鳥的校區。當然加盟商積極的前提是高利潤——當時一家教學中心一年很容易就招到500個人,每個學員每年學費至少1萬元,而且全是現付,沒有應收賬款。「而成本不到一半,無非是找幾個懂行的人,租個地方,做個廣告就有人來,至於培訓效果好不好,是另一碼事。」趙明向黑馬哥透露。

北大青鳥之所以風生水起,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05年之前通過高考上大學比較難。很多人上不了大學,青鳥就是針對這些人進行IT知識的培訓,為他們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問題。此外,當時高校的IT教育質量很差,學生通過在北大青鳥的學習,確實可以在實踐中更好發揮作用。

在許多人看來,如同英語培訓領域的新東方,北大青鳥在IT培訓界功不可沒,開了教育加盟的先河,包括加盟店的管理、門面設計、教室佈置以及崗位管理等。北大青鳥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IT培訓業的繁榮,華育國際和武漢思遠等IT培訓學校皆脫胎於它。另外,它也為教育培訓界輸送了大量人才,比如瑞思學科英語的創始人夏雨峰等。

但好景不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變了。一方面,IT產業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細化。學會一個最基礎的編程到哪兒都能工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近年既有JAVA、遊戲動漫和測試等,還有安卓和iOS的興起。很少有機構能覆蓋這麼大的領域,畢竟教材研發和就業體系開拓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當然,依然有人做這些細分領域的培訓,比如51test專門做測試培訓,亞嵌教育只做嵌入式培訓,千鋒僅做安卓方面的培訓。

另一方面是高考擴招。2007年,高校計劃招生567萬人,錄取比例約為50%,3年後上升至61.67%,之後更高達72.35%,這意味著北大青鳥的上游生源池被抽乾了。一位青鳥負責招生的前員工透露,原來招生一半以上都來自高考落榜生,擴招幾乎讓所有人都有了大學讀。

更糟糕的是,不像競爭對手達內專注於大學畢業生回爐再造,北大青鳥的重心一直在高中畢業生上。達內一定程度上是靠這種就業實訓在IT培訓界站穩了腳跟,因為2005年之後,大量高校畢業生因為缺乏實踐技能而遇到就業難題,進而產生了IT培訓需求。

一個公司的成功點,也往往會成為自己再次成功的羈絆。囿於過去的部門利益關係和員工慣性,北大青鳥的招生對象從高中畢業生到大學畢業生的轉變並不順利。大學畢業生的錢的確比高中畢業生的難賺,前者的消費更加理性,不易被「八千月薪」的廣告所「忽悠」。此外,目標受眾鎖定大學畢業生也存在很大硬傷,因為他們集中學習的時間也只有3-4個月,而一個培訓中心的房租交納和人才僱傭不大可能按照這種週期。

由於不注重教學內容的積累,導致眾多加盟商可以迅速脫離青鳥。假如一個加盟商學會了市場拓展和校區管理,北大青鳥就沒有特別之處了,也就沒有人再願意上交佔收入近30%的高額管理費。實力強的加盟者可以做自己的品牌,而且不一定比北大青鳥做得差。「既然大家都已經做自己的內容了,北大青鳥這塊牌子其實也沒什麼價值了,願意掛就掛。」曾經的加盟商趙明向記者說。

2008年,北大青鳥原本有一個非常好的上市條件,但抱著業內老大的心態,無法和投資人談攏估值,因此放棄了IPO計劃。

當然,一蹶不振的IT培訓公司不只是北大青鳥。2004年,從北大青鳥獨立出來的華育國際以「訂單式」培訓和高就業率為賣點迅速躥紅。在火爆的市場支撐下,華育國際於2007年獲軟銀賽富2000萬美元投資,隨之而來的狂熱擴張:半年內增加了22所分校,至2008年它共擁有50家分校,營收達到了1.5億元。軟銀賽富副總裁徐哲當時樂觀地展望—1-2年內華育國際在全國各地開100所分校,爭取兩年內在海外上市。

然而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的到來,華育國際的發展也戛然而止。經濟危機最先衝擊到IT行業,就業崗位減少,華育國際宣傳的高就業率受到質疑。再加上高校進一步擴招,能頒發文憑的民辦院校招生都頗有困難,更別提只有一張培訓證書的華育國際。除此之外,華育國際急於跑馬圈地,師資跟不上,導致培訓質量大大下降。分校的經營成本又高居不下,全國每月上千萬元的運營經費都要靠總部承擔,2010年,華育國際終於吃不消了。這年初,華育國際總部資金鏈斷裂,全國範圍內,分校倒閉了近七成。2011年後,華育國際便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即便被提到也往往是當做反面教材。

天津曾經有一個IT教育培訓界的圈子,高峰時聚集了大概近40家企業,現在基本都倒閉了。隨著整個IT行業的發展,技術更迭加速,從物聯網到云計算,再到大數據,面對如此多的歧路,「青鳥」還能找到自己的歸途嗎?

黑馬導師金鑫點評:

2008年,北大青鳥本有機會上市,並且已經完成了路演,而當時創始人因為股票定價比較低就撤銷了IPO申請。後來形勢就更急轉直下了,一方面是源於IT培訓的大衰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資本市場窗口期關閉。北大青鳥現在已經江河日下了,但青鳥體系確實出了不少人才。

黑馬導師曹允東點評:

2006年要上市的時候,因為股權糾紛一直沒解決,北大青鳥就拖了兩年,然後就吵架,之後因為估值問題,又沒成功上市。現在,大家很少聽見北大青鳥的聲音了,所以有時候機遇抓住就在,抓不住就沒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86

央行高層變動 上海銀行董事長範一飛任央行黨委委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65

央行人士調整的大幕已經逐漸拉起,最新的一起人事變動是現任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和上海銀行董事長的範一飛已經出任央行黨委委員。

根據央行今天發布的一則新聞稿,範一飛為央行黨委委員之一,排在易綱、王華慶和潘功勝之後。

747BB1C2-D6D0-497E-BB61-B502B6C46595

澎湃新聞報道稱,51歲的範一飛正式公開以央行黨委委員身份亮相央行內部會議,意味著其正式加入央行。據了解,其出任副行長為大概率事件。

不過在央行網站的領導人欄目中並未出現範一飛的身影,中投公司官網上,範一飛仍為副總經理。

8E556063-2F6E-4916-A43D-1DE757409C7B

澎湃還提到,範一飛自1982年起便供職於建行。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範一飛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國際經濟學碩士學位。回來後他短暫地在三峽辦工作,於2004年回歸建行,以行長助理身份和當時的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及行長常振明一起,並稱“三駕馬車”,推動建行成為四大行第一家成功上市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6

一飛沖天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9.html

巴黎:

剛剛寫完一篇看來「像歸故里」的文後,大市馬上一飛沖天,唯有轉個話題配合大市情況,擇日再談有關指數基金。

筆者組合幾支近期加入和固有的股票昨天也升狂,雖未至像上年A股拾拾聲上,但也有6,7,8,9%,最大註的建行也上升5%,只有工行A和互太上升唔夠1%,整個組合上升接近5%,超過恆指,好像要筆者繼續玩這跑勝和跑輸大市遊戲下去。

為了預先動用股息,筆者在3月份向銀行借了大約相同組合股息的5%現金,並在當月低潮時入了些貨。

其中最勁是川河,第一註回報超過兩成,最後加碼的也有接近十%,諗起又有5厘幾息的現金收,真係非常快樂,另外永利和美高梅也有不錯升幅,但筆者對賭業股認知有限,買入純只因和兩年高位有50%相差的投機操作而已。

還記得筆者說的牛市不要問幾多點嗎?這兩年自己常說見三萬點,不過年年港股也無聲氣,所以我今年就不說了,只希望大市一湧再湧上,人人都能賺大錢!

————

另外AH股價不斷收細,隻中國中鐡A等了幾個星期也無貨借,從AH股相差二百%到今天收窄到五十%,唉,有一次見到只得幾百股借,坐了兩成資金於A股市場又無貨沽,平白失去大幅領先指數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67

黃金多頭紛紛出逃 一飛沖天的金價已見頂?

年初至今,黃金價格大漲28%,在負利率當道的大環境下,黃金耀眼的漲勢吸引全球投資者蜂擁而至。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流入黃金ETF資金創歷史新高。

8月16日,COMEX黃金報1354.7美元/盎司,小幅上漲0.53%。自6月24日黃金價格站上1300美元大關後,近兩個月一直在高位徘徊。然而,隨著以美國為代表全球股市的回暖,黃金多頭信心有所動搖,近期拋售黃金的投資者的明顯增加。

對於黃金短期內走勢,目前投資者最為關註的是即將公布的美國7月份多項宏觀數據。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旦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發生較大轉變,黃金市場必將掀起波瀾。

黃金多頭轉向?

年初黃金表現出驚人反彈動力,全球蔓延的負利率以及英國公投意外脫歐等“黑天鵝”事件點燃投資者避險需求。然而,隨著美國經濟複蘇步伐的加快,全球股市的回暖,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回歸令金價面臨“失寵”的考驗。

近期金價漲勢開始減弱,8月份以來,金價下跌約1%,相較於7月6日創下的兩年高位1377.5美元/盎司,金價下跌約2.5%。

(今年二季度以來黃金價格走勢)

8月12日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美7月非農就業增加25.5萬人,大幅增長遠超預期,令市場樂觀預計,今年下半年強勁的就業市場將支撐消費者支出,美國經濟有望加快複蘇,而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也再次升溫。

據悉,美國7月非農數據公布後,有投資者在歐洲收盤時大幅拋售50億美元黃金,約3.6萬手;在此前一次美國非農數據公布後,10分鐘內市場上也出現2.2萬手拋單,金價跳水20多美元。業內人士分析稱,近期有大資金逢高位拋售黃金,多頭持有黃金的信心受到影響。

近日,國際投資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大幅拋售黃金的消息引起市場警惕。8月15日,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最新備案報告顯示,由索羅斯創建的索羅斯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削減黃金有關公司的倉位。

一季度,索羅斯基金將重倉股——巴里克黃金(Barrick Gold)的持倉大幅削減掉94%,從一季度的1835萬股削減至二季度的107萬股,約合2290萬美元。此外,該基金還將SPDR黃金信托股份大減77%,從一季度的105萬股買入期權減少到24萬股約合3040萬美元。

在索羅斯大幅削減黃金有關公司倉位時,正處於國際金價直線上漲階段,據境外媒體統計顯示,受投資需求暴增影響,黃金價格在今年上半年創下自1979年以來同期最大漲幅。這刺激了索羅斯此前重倉的巴里克黃金股價飆升,一季度狂漲56%,7月大幅攀升至三年新高,並在二季度創下該公司2013年以來最高盈利。面對如此誘人的回報,“老謀深算”的索羅斯對於黃金“見好就收”的策略,令越來越多的人懷疑黃金持續上漲的動力還有多少。

“人們不相信黃金會持續反彈”美國環球投資者(U.S. Global Investors)總裁法蘭克(Frank Holmes)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美國就業數據非常好時,可以預期到黃金的下跌,“每當較好的經濟數據出爐時,利率上升,金價下跌,反彈不是持續”。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8月12日公布的周度報告顯示,截至8月9日當周, COMEX黃金投機凈多頭頭寸減少1.1萬手,至25.6手,這也是對沖基金和投資者連續第四次削減了黃金的多頭頭寸。

此外,黃金ETFs基金也出現投資者撤離跡象。8月12日,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黃金持倉量減少1.22%,大幅流出11.87噸至960.45噸。

值得註意的是,年初至今價格飆升45%的白銀,上周也出現國際對沖基金和基金經理連續第二周減持Comex白銀凈多頭頭寸的現象,此前白銀凈多頭倉位連續六周刷新紀錄。

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基本金屬及貴金屬交易部門主管Tai Wong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看到投資者已經更加積極地削減礦企倉位,其中包括一些今年上半年大幅跑贏大盤的指數,“或許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一定看跌黃金,更可能的是在止盈。”

金價已接近頂端

與投資者今年以來增持黃金熱情不斷高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在6、7月份,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站出來“潑冷水”,紛紛預計金價已接近頂端,現在投資者想要入場做多黃金並非明智選擇。

“金價並非只升不降的單向投機。”瑞銀的大宗商品和貨幣策略師高登(Wayne Gordon)日前表示,除非美國進入衰退或者美聯儲完全放棄加息,否則金價的漲勢已經接近峰值,並不具備可持續性。瑞銀建議投資者在每盎司1310美元附近時可考慮減倉。

彭博金屬與礦業行業分析師朱軼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處不勝寒,未來黃金下跌的空間大於上漲。”

朱軼分析稱,黃金市場的供需基本面並不支持價格像此前那麽快速地上漲,黃金礦山的產量仍在不斷增加,全球需求雖然穩中有升,但漲幅有限。彭博統計賣方觀點時發現,目前市場普遍預計2017年黃金價格為每盎司1220美元左右,意味著較目前水平將出現約10%的下跌。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分析師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短期來看,預計未來2個月金價會在每盎司 1250~1400美元區間波動。在主要驅動因素中,利好金價的因素包括利率水平下降(美國除外)、美國通脹最終上升、歐洲政局再呈不穩導致避險需求增加等。不過,美聯儲漸進的加息對金價終究會有抑制作用。

渣打預計,出現下面這幾種情況,黃金才可能持續上漲。一方面,美國經濟顯著放緩,以致美聯儲要轉向中立甚至放寬政策的立場。此外,英國脫歐公投的政治余波比預期更大,金價亦可能會顯著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5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綜合經營是金融業融合創新必由之路

範一飛撰文稱,必須承認,金融業綜合經營使得金融體系的關聯性增加,對金融規制提出了挑戰。但不能因為金融創新而采取簡單回歸分業經營的監管“懶政”。客觀看,分業經營是管理規制,綜合經營是行業選擇。

第一,我國金融業要不要開展綜合經營?

客觀看,分業經營是管理規制,綜合經營是行業選擇。我國最嚴格的分業經營可以追溯到計劃經濟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的專業 銀行時代,例如工商企業短期流動資金和長期基本建設投資來自不同的金融機構貸款。專業銀行導致了市場人為分割和行政壟斷,形成了低效率和高成本。最初的金 融改革實際上秉承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精髓。商業化改革以後,銀行從壟斷轉向競爭,服務從單一化轉向多樣化,產品從信用中介轉向資產管 理,可以說是勢在必行。抓住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一對看似矛盾的現象——為什麽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確立了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但是金融業的 跨業融合創新從來沒有停頓?究其原因,是因為更為根本的金融改革目標是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以及“安全 性、效益性、流動性”。上述“四自三性”實際上決定了金融機構必須通過降低交易成本、開展服務競爭以贏得生存和發展。而綜合經營往往是金融機構取得競爭優 勢的必要手段——服務更多更全更新,因而更具吸引力。自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相繼提出“穩步”和“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以來,金融 業綜合經營步伐明確加快。目前,綜合經營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允許開展綜合經營,還是退回到分業經營,對此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我看來,允許金融業開 展綜合經營是尊重市場的現實選擇,而回歸分業經營已無現實可能。

一是從尊重現實的角度看,綜合經營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客觀存在。目前,絕大多數大中型銀行、證券公司和主要保險公司都 已通過設立、並購其他金融行業的子公司和以資產管理業務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業務,跨行業跨市場開展綜合經營。同時,金融控股公司也在快速發展,投資控股了 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等機構的一些金融集團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都已成為實質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一些地方政府也組建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在產品方面, 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0多萬億元,與銀、證、保金融業表內總資產相比,比例達到1:4,已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貨幣供應 量波動也產生了明顯影響。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使得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化,一些互聯網企業陸續進入金融領域,在支付、小微貸款、 金融產品銷售等方面快速發展,部分企業已構建了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業的綜合化金融平臺。

二是從提升金融業競爭力角度看,綜合經營是實現收益與風險平衡的創新方向。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機構的主要缺陷是業務結構 單一、經營方式粗放、金融服務水平不高,金融產品的深度和廣度難以滿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在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業有效管控風險實現可持續增長 的壓力日益突出。綜合經營促進金融機構的業務和收入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更好地抵禦周期性風險,提升跨周期經營能力。

三是從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看,綜合經營是實現金融結構調整、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必要措施。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 實“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任務,金融業肩負著以金融創新推動企業去杠桿、補短板的重大使命。從去杠桿看,一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發展結構失衡,融資方式以銀 行間接融資為主。“要發展找貸款、要貸款去銀行”造成企業債務持續攀升,杠桿率高企。在經濟上行期,資產負債水漲船高,企業效益掩蓋了債務壓力;當經濟下 行壓力加大,高杠桿則凸顯為經濟金融領域的突出風險。去杠桿需要創新思維。資產證券化和市場化債轉股等必要手段客觀上要求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密 切配合,聯動創新。從近年來綜合經營的效果看,一些金融機構整合不同行業子公司的優勢,通過交叉銷售、合作營銷、聯合投資等方式,滿足了部分企業的多元化 融資需求,有利於改變融資過度依賴銀行體系的狀況。從補短板看,我國企業長期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土地和資源取得比較優勢,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小微企 業發展缺乏後勁。補短板同樣需要新思維。針對科技創新企業和小微企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殊性,各類金融機構應該共同采取采取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等方式,多 渠道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引進大數據技術,在高效率管理風險的前提下補足銀行在長尾客戶服務方面的短板。實踐中,部分金融機構也已通過綜合開展銀行、信托、 金融租賃、投資銀行、保險等業務,在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保障房建設、扶持中小企業、支持縣域經濟與“三農”等方面改進了金融服務。然而,受制於創新 能力不足和現行監管約束,我國金融機構開展綜合經營總體上還停留在追求金融全牌照的層面,不同金融業務的相互補充和聯動仍然有限,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子 公司之間的協同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儲蓄資金向股權投資的轉化十分不足。金融業通過綜合經營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還需要大幅提升。

實踐表明,金融業綜合經營增加了金融產品、服務供給的多樣性和競爭性,使企業和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促進了社會經濟發 展,也助推了金融業自身的改革開放,提升了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雖然其間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監管體制不相適應的矛盾日趨嚴重。但總體來 說,繼續發展綜合經營符合金融業風險和收益平衡需要,也是當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尊重規律,敬畏市場,因勢利導,應作為改革的基本 原則。

第二,國際上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步伐停滯了嗎?

從世界範圍看,綜合經營一直都是金融業的主要經營模式。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導致了美國銀行業與證券業的嚴格分離, 但與此同時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實行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ing)制度。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英國進行金融大爆炸(Big Bang)改革,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的金融集團廣泛出現。受其影響,日本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通過立法,由此也帶動了韓國、臺灣等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金 融業綜合經營。1999年,美國頒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允許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開展綜合經營,標誌著綜合經營在全球範圍內徹底取代了分業經營。這背 後的驅動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金融結構更加市場化,資本市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商業銀行很難完全不介入證券業務中;二是金融機構有追求規模效應、範圍經 濟從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內在動力。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均允許金融機構開展綜合經營。從具體模式看,相當多國家主要通過 控股公司結構實現綜合經營,同時,銀行、證券、保險的業務和產品交叉情況也很普遍。

從最新發展趨勢看,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金融業總體方向是優化綜合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危機爆發後,有人認為金融業綜 合經營使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過於複雜,加劇了金融風險的識別和管理難度,是危機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應限制金融機構的規模和經營範圍。但國際社會經過不斷 反思,認識逐步由淺入深,由直觀轉入理性。一些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與討論。

一是理性認識分業經營、綜合經營與危機爆發的因果關系。2009年5月,美國國會授權6名民主黨成員、4名共和黨成員組 成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目的是調查美國本次金融危機的成因。該委員會走訪了700余位證人,舉行了19天聽證會,給出的危機成因是:監管失敗、系統 重要性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失敗、過度借貸和高風險投資、應對危機準備不足與政策前後不一致、問責缺失、住房抵押貸款門檻過低、衍生品失控、評級機 構失靈等八大原因,其中並無綜合經營。實踐證明,在金融危機的暴風驟雨中,相比單一化經營,綜合經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據麥肯錫公司統計,中小型單一 業務銀行占了金融危機中失敗金融機構的絕大多數,在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國149家失敗金融機構中綜合經營集團只有3家。

二是優化綜合經營格局。危機後,美國“沃爾克”規則、英國“威克斯規則”、歐盟“利卡寧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在商業銀行的 儲蓄業務和高風險業務之間建立防火墻,目標是提高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並非禁止或限制綜合經營。特別是,由G20引領、IMF和FSB等國際金 融組織推動的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更好地優化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頂層設計。危機後,一些金融機構也全面優化了綜合經營格局。如花旗集團將保險、證券經紀等集中 納入旗下的“花旗控股”,以減輕資本金壓力。摩根大通仍然保持多元化業務結構,大力發展交叉銷售和業務協同,降低投資銀行經營成本。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在轉 型為金融控股公司後,重新樹立起在投資銀行領域的優勢地位,摩根斯坦利還由此進入商業銀行業務領域。目前國際前20大銀行集團、前20大保險公司都擁有多 元化的業務結構和經營模式。在此可以做一個比喻:假如洗澡水是風險管理失控,嬰兒是綜合經營優勢,倒洗澡水而不扔掉嬰兒就是各國興利除弊的良好實踐。

三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危機後,各國並不否定金融業的融合創新,而是從如何解決監管失敗的角度構建著力防範系統 性風險、有效管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新框架。宏觀審慎管理制度隨之建立並不斷完善,在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方面正在構建一套更加清晰而嚴格的監管 規則,金融業綜合經營將遵循新的監管要求進一步規範發展。

第三,在承認金融業綜合經營是大勢所趨的前提下,怎樣建設良好的制度環境?

我們面臨金融業融合創新的道路選擇。綜合國際實踐經驗、我國實體經濟需要和金融業發展現狀,發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穩妥推進 金融業綜合經營的基本方向。可以按“集團綜合經營、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股權、子公司分業經營”模式設計並規範我國的金融機構跨業發展基本框架。這就要求我們 全面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落實風險管理主體責任,減少套利投機,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及內控機制和信息數據平臺,提高持續的風險管控能力。

我們面臨金融業融合創新的規制選擇。必須承認,金融業綜合經營使得金融體系的關聯性增加,對金融規制提出了挑戰。如:金 融控股公司監管真空導致層層控股和整體杠桿率上升,單體風險傳染至整個系統,跨市場監管套利活動以及複雜而難以管理等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金融創新而 采取簡單回歸分業經營的監管“懶政”。建立面向所有投融資行為的功能監管以保證監管全覆蓋,建立立足嚴格的消費者保護的行為監管以確保創新負作用最小化, 建立穿透式監管以確保杠桿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才是合理的規制選擇。同時還要建立良好的監管問責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指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明顯加快,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複雜的產品 結構體系、信息化的交易體系、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特別是綜合經營趨勢明顯”。為此,明確要求我們“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 金融控股公司”。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通過不斷的融合創新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三去一降一補”,努力防控風險,是我們應該而且 必須堅持的方向。

剛剛結束的G20杭州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可以說,不論是經濟還是金融,長遠發展的 動力都源自創新,良好的體制機制都立足於鼓勵創新。綜合經營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在設計合理的政策環境下,我國金融機構必將藉此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成為全 球金融體系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流砥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90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貨幣政策將適時微調 為降杠桿營造適宜政策環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10月10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就如何營造有利於降杠桿的貨幣政策環境等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範一飛表示,為了積極穩妥實現降杠桿的目標,貨幣政策還是應該做到松緊適度。如果過度寬松,會造成全社會的債務規模在高位繼續攀升,降杠桿很難實現。如果過緊又可能使經濟增長滑出合理區間,同樣不利於降杠桿。因此,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健的基本趨向,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為降杠桿營造適宜的貨幣政策環境。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新社記者:請問範行長兩個問題。第一,如何營造有利於降杠桿的貨幣政策環境。第二,降杠桿和債轉股會怎樣影響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央行會相應做出哪些安排?謝謝。

範一飛:剛才連副主任已經簡要介紹了這次降杠桿的主要舉措,降杠桿過程中需要適當的貨幣政策環境。為了積極穩妥實現降杠桿的目標,貨幣政策還是應該做到松緊適度。如果過度寬松,會造成全社會的債務規模在高位繼續攀升,降杠桿很難實現。如果過緊又可能使經濟增長滑出合理區間,同樣不利於降杠桿。因此,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健的基本趨向,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為降杠桿營造適宜的貨幣政策環境。

範一飛:你剛才問到在降杠桿過程中,由於企業兼並重組、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包括銀行業加大不良資產處理力度等,這些都可能會減少存量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出現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降並低於預期的情況。如果用還原的方法和可比視角來測算,也就是說在計算貨幣信貸增長時,把債務清理、債轉股部分還原考慮,將看到貨幣供應量增速、信貸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以保持基本不變。發展股權融資的確也會在不增加合理信貸投放的情況下,增加社會融資總量,但是要看到,總量變化的同時,隨著股權融資增長,社會融資結構會更加優化。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以更準確地反映總量和結構上的變化。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於債務結構優化、存量資產盤活,會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實際上相對慢一些的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能夠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範一飛:總之,我們在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政策、調控貨幣和信貸供應總量時,會充分考慮降杠桿的需要及其影響,既要為降杠桿創造必要的貨幣政策空間,又要用還原方法和可比視角來計量貨幣信貸變化,更加精準地把握貨幣信貸調控力度和節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23

範一飛:支付行業發展要兼顧安全和效率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清算支付行業進入了快車道,但是近期敏感信息泄露和電信詐騙事件頻發,新興電信詐騙手段頻出,給行業發展敲響警鐘。

10月20日,第五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在北京舉辦,"安全和效率"成為來自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以及行業專家們強調的重點。

該論壇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該協會是中國支付清算服務行業自律組織,主管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論壇中表示,安全和效率是始終貫穿支付行業發展的主線。從支付的本質和特點來看,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如果犧牲一點安全,必須有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有足夠的風險補償能力,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農業銀行副行長林曉軒表示,在看到支付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行業蘊含的風險因素也在不斷地積累,支付創新所帶來了紅利以及風險的隱蔽性,使得一些從業機構形成支付風險的積累和對市場秩序的破壞,一旦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之前積累的隱藏的風險可能會集中的爆發,危機從業機構的生存,損害行業的信譽。

具體而言,一是新興支付的安全性需要高度的關註。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新興的支付業務在開放環境當中,目前全行業尚未形成一個穩定、完善的安全論證的體系和風險管理的體系,場景與支付的深度融合,使得基於支付的關聯平臺和各類的應用日益的多樣性和複雜。由於這些多樣性更複雜,也便於不法分子實施欺詐等犯罪手段層出不窮,成為支付風險的高發地帶。在過去假卡、偽卡基本上以線下為主,現在假卡、偽卡這些欺詐70%左右目前已經轉移到線上去。

二是客戶信息的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個人身份、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的泄露、竊取事件時有發生,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騙取民眾的信任,安全的危害百姓的人生和財產安全。

三是信用卡的安全問題。由於價格體系不同,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價值機制調整以後,仍然保留了行業的差別,形成了價格剝離的空間,對市場形成潛在的沖擊。同時,市場上虛假商戶套現等違紀違規行為高發,給不法分子實施犯罪活動下了隱患。

近期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在此之前,人民銀行還發了《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6〕261號),進一步規範我國支付清算行業的管理,這標誌著支付產業已經進入規範發展和優化調整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在支付產業發展中,安全和效率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需要我們科學認識、正確處理。”範一飛稱。

範一飛介紹,將安全和效率的關系體現和落實在業務和決策之中,也是政策制定和發展導向的一個重要考量。比如,人民銀行實施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的分類管理,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據了解,在分類管理措施實施以前,支付機構由於作業方式的限制,在開立支付賬戶時,難以達到與銀行一樣的審核要求。另一方面,網絡銀行等新興業態在開戶上也難以達到傳統銀行的審核要求,如果簡單從安全角度出發加以限制,那麽對銀行和支付機構的業務創新和生存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而如果只註重便攜和效率,賬戶實名制根基可能發生動搖。因此,人民銀行對個人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實施了分類管理。

與此同時,範一飛也指出,安全和效率的平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支付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甚至在某些特殊情況發生時,不同的行業主體、社會群體對安全和效率的需求都是不斷變化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50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6/159809.shtml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趙二把刀 趙二把刀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本文系趙二把刀給i黑馬的投稿。

11月初,創業板影視傳媒明星公司之一的華錄百納發布的Q3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8.68億元,同比增長27.46%,但凈利潤同比下滑6.5%。

股東拋、利潤降

明星股遭遇業績“天花板”了?

11月11日,全民狂歡剁手之間,在財報之後華錄百納又發布公告,胡剛於11月10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票288.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36%,按照近期股價,套現將近7000萬。創業板公司的高管拋售套現,已經屢見不鮮。但華錄百納還是被很多中小投資者吐槽,以及股價近期也相當不給力。

在之前公布的財報中,華錄百納的營收還不錯,但利潤增長不多;官方口徑是回款的後置導致的。但通過對華錄百納最近兩年營收和利潤的變化曲線來看,華錄百納似乎變成了一家“季節性”公司。

從財報可以看出,每年的Q1/Q2財季都是華錄百納的低潮期,到了Q3/Q4財季似乎就是收割期,營收和利潤都是向上的曲線。

這和很多人印象中的,影視傳媒產業是不受季節性影響的特點想相違背的。讀娛君認為這可能和采購方以及品牌廣告主的回款賬期有關吧?

當然,賬期放在Q4是很多行業的慣例,但作為行業的觀察者,從這兩個曲線可以看出華錄百納的總營收和純利潤在2015、2016兩個財年里並沒有特別的變化。

讀娛君在想一個問題:作為創業板曾經的明星股,華錄百納遭遇到了“天花板”了嗎?

在影視產業成為風口的這幾年,讀娛認為其和華誼兄弟、華策等影視公司在市場的動靜相比,華錄百納是一家相對低調的公司,但也有近20億並購藍色火焰的大手筆,但在看到財報數據的曲線後,小讀不得不感慨到:1+1大於2,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

登陸創業板、進軍綜藝

得失之間,華錄百納錯過風口了嗎?

在IP、電影票房暴漲、明星資產化、網生內容(網劇、網綜和網大)的幾大風口加持下,影視傳媒板塊在股市上也是備受矚目的明星題材。但在2016年大部分影視傳媒公司都在新三板打滾的時候,華錄百納作為第一批登陸創業板的文創類企業,應該說是享受了比當下的影視公司更多的“資本紅利”。

和華誼兄弟、藍色光標等明星股一樣,華錄百納2014年登陸創業板後,也是盡享百倍PE和百億市值的紅利的,所以華錄百納的融資渠道相當通暢,這也是其能夠以20億左右的資金全額收購藍色火焰的原因之一。創業板確實比新三板厲害…

2014年,華錄百納是以一股“清流”登陸創業板的,那時候輕資產的概念正式最火的時候;華錄百納的招股說明書就是透露著輕資產的特質。在招股說明書中,以52個員工,平均近90萬的利潤成為第一批創業板的明星公司。

華錄百納當時的業務模式比較簡單明了,既不簽導演也不簽明星,就是做項目..所以對人員要求不高,利潤也相對很高——需要註意的是,2014年,現在流行的諸多的綁定明星、搶購IP等概念並不熱。所以華錄百納還是相當受中小投資者歡迎的…

在登陸創業板之後,華錄百納借並購藍色火焰之際,進軍綜藝市場。應該說華錄百納確實看到了綜藝市場要火的趨勢… 而綜藝制作公司,到目前為止在資本市場上能夠登場亮相的並不多。所以這樁交易直接提升了上市公司華錄百納的業績和利潤。

牌面上看,華錄百納成功上市、並購藍色火焰進軍綜藝市場…市值也長期在百億以上,但為什麽近兩年來華錄百納似乎離“明星股”有點遠?

回顧這兩年影視傳媒題材市場的熱點,都是什麽?互聯網資本大軍進入電影產業、明星的資本化、IP大潮如火如荼、網劇熱、網大熱、網綜熱..

在這期間,湧現出相當多的新興公司,或以明星為背書,或以超級大IP為背書,或以新模式為背書;雖然沒有湧現出估值百億的公司,但在輿論場上,獲得的關註和矚目度相當之高。

而這些熱鬧的背後,華錄百納似乎錯過了諸多的風口,成為輿論場的失語者。

缺爆款缺大IP錯過電影熱

作為上市公司的華錄百納似乎更值得期待嗎?

作為輿論場的失語者,華錄百納既不像華誼兄弟那樣激進的綁定明星大導演進軍線下渠道,也不想光線傳媒前進買“貓眼”押註票房市場;也不想新興的影視公司們,押註某一位爆款大明星,比如唐德和範冰冰、暴風和吳奇隆…在這些喧鬧的背後,華錄百納顯得沒有爆款、沒有搶購超級大IP、沒有趕上電影熱.. 但這些不一定是壞事吧?

錯過電影熱。近年來,華錄百納主導過《痞子英雄2》等大電影項目,但總體來看,華錄百納仍然是一家將主要力量放在電視上的公司,所以在電影市場紅紅火火這幾年,應該說主要是跟投了一些項目,總體來看,電影市場的起起落落並不影響華錄百納的業績和成績。

缺大IP。電視(包括網劇)市場,近年來最火的IP熱中,華錄百納似乎沒有特別的跟進,在能夠看到的大IP項目中,主導方中也罕見華錄百納的身影。在2016年中報中提到的電視劇雖說品質應該還算不錯,但也沒有爆款出現。《亂世麗人行》、《獵人》、《臥虎》、《愛情萬萬歲》、《老公們的私房錢》、《長江往事》.. 等劇集,小編是知道《獵人》和《愛情萬萬歲》的,但並沒有成為爆款的現象劇。

缺爆款。上面提到的電視劇領域,在綜藝領域,藍色火焰應該說是一家相當有實力的公司,但和燦星、歡樂傳媒等對比,華錄百納是保守和穩定的,《最美和聲》《跨界歌王》《旋風孝子》等,都算精品綜藝節目,但離爆款還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但值得關註的是,在低調失語者,華錄百納近期似乎要發一個大招,中國版《深夜食堂》據聞將於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映。黃磊、海清在《小別離》後再聚首,趙又廷、劉昊然、徐嬌等諸多明星也將加盟…

這部劇是典型的IP劇,《深夜食堂》也是深入人心的漫畫和日本IP;也有明星陣容和小鮮肉加持;不知道能否成為華錄百納的“爆款”。

綜上。華錄百納是一家在電視劇、綜藝領域有相當強的實力的,但在熱點跟進上顯得有一些吃力;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風口下,華錄百納並不想一些擁有互聯網資本背景的公司顯得“光鮮”。尤其是其,相對保守的資本運營方式,也不會使得其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股”。

但也有好消息,搶先登陸創業板、市值過百億都使得華錄百納短期內的融資成本較低;而因為不用特別綁定平臺和明星,華錄百納和藍色火焰和主流衛視,湖南、上海、浙江和北京衛視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讀娛認為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傳媒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43

期貨收盤:商品一飛沖天 鉛鋅白糖封漲停

期貨內盤下午收市,滬鉛、滬鋅、白糖封漲停,滬鉛繼續創2011年開市來新高,滬鋅創九年來新高,白糖創五年來新高。橡膠收漲5.2%,螺紋鋼漲4.7%,焦炭、熱卷、鐵礦石、菜粕漲逾3%,矽鐵、滬鎳、豆粕、滬銅、玻璃、大豆、鄭油、滬銀、焦煤漲逾2%,滬錫、塑料、瀝青、鄭棉、棕櫚、雞蛋等漲超1%。PVC跌1.49%。

消息面上,洲際交易所(ICE)原糖期貨上周五從上一交易日觸及的近三個月低點反彈,部分受實貨需求增加提振,近期價格下挫有助於短期供應收緊。上周五夜盤,鄭州白糖期貨價格突破關鍵點位強勢上行。其中,鄭糖1701合約大漲158元/噸或2.28%,報7087元/噸,盤中一度上探至7093元/噸,再創多年新高,活躍度也保持高位。

基本面上,目前臨近春節,下遊用糖企業已經開始節前采購,但11月初廣西糖會上預期2016/2017榨季糖產量在870萬噸左右,遠無法滿足國內年近1500萬噸的消費量,供不應求成為當前主要邏輯。11月中下旬雖然有新糖陸續上市,但尚不足以形成規模,糖企的陳糖庫存也不多。因此,糖企和中間商挺價意願都較強。

華泰期貨研究所徐盛認為,雖然原糖繼續走弱,但近期投機資金利用感恩節休市進入市場托市,打破了白糖震蕩的格局,突破了7000元/噸的整數關口,也打破了之前對於回調的預期。徐盛認為在當下資金瘋狂的情況下,白糖短期將具有上漲的動能,本周將以強勢震蕩為主線,當然我們也要提防類似棉花11月11日秒殺行情出現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16

範一飛:全國已清理239家無證非法從事支付業務機構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就第三方支付監管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範一飛指出,第三方支付產業經過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業績”,但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其中客戶備付金成為當前風險的重災區,部分機構將客戶備付金用於炒房、炒股、個人賭博等用途。與此同時範一飛強調,未來將進一步加強監管。

針對當前行業積累的問題,範一飛表示,共集中於兩方面。第一,由於市場參與者眾多,導致目前總體而言市場供給和需求存在失衡狀態,供大於求的情況較為嚴重,由此競爭過度也存在於行業之中;第二,包括機構內部內控薄弱、風險管理放松等原因導致對消費者保護力度不夠。

在第二個問題中,範一飛進一步闡釋到,具體表現為兩個突出的現象。一個是消費者個人隱私,特別是關於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出現一些信息公開在網上買賣的情況;另一個則是,用戶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較為嚴重,部分機構將客戶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嚴重。“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人數可能數以萬計。”範一飛說。

周小川對此補充到,部分支付機構的動機不純,並不是想用新的網絡科技手段做好支付產業,而是盯著客戶的備付金,想要通過資金賺取利差甚至打起個人算盤,例如自身缺錢時從中挪用。“我們支持的支付產業是真正把心思撲在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安全和客戶服務至上,而不是在備付金上打主意。”周小川表示,對支付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也要實現這一點。

範一飛表示,針對上述問題近兩年在整頓方面做了多件事。

第一,針對前期累積的風險進行化解和處置,盡量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為此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強化基礎設置建設。目前,整個非銀支付產業的發展尚屬新興事物,起初對該行業作一些觀察,包容行業的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對客觀規律認識清楚後再加以規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015年底,央行公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在強調堅持支付賬戶實名制的同時,建立支付機構分類監管工作機制,個人網絡賬戶分為三類;,2016年央行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對支付機構實施了分類評級;2017年年初,央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央行支付清算司有關負責人曾指出,目前,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達70個。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機構吸收客戶備付金合計超過4600億元。同時,許多支付機構通過擴大客戶備付金規模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了提供支付服務的主業,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務市場的無序和混亂。

上述央行支付清算司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指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建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通過該清算平臺的支撐,未來支付機構只需開立一個銀行賬戶即可辦理客戶備付金的所有收付業務。

第三,加強監管。範一飛表示,監管共分為兩方面。一方面,當前市場上除持證機構外,還有大量的機構無證從事支付業務。範一飛披露,截至2017年1月份,全國共清理出239家無證即非法從事支付業務機構,對此進行了清理、整頓,部分已經移送給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於“亮劍”,進行處罰。

經過多方面努力,支付產業並沒有停滯,而是仍在快速、健康地發展。範一飛給出的“數字成績”顯示,自2013年至2016年,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億筆增加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90%。其中,網絡支付業務增長更快,2016年支付機構業務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2%和87.6%。“我國支付業務的產業規模、普惠程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都是比較好的。”範一飛說。

周小川進一步表示,央行認為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支付產業帶來巨大的改變,央行高度鼓勵,同時也和業界合作,共同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特別強調的是,網絡科技以及數字貨幣的發展,其中包括區塊鏈等新技術會在未來產生一些當前人們不易想象或者預測到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