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低迷熱點缺乏 “萬科傳言”下A股繼續尋底
盡管經歷了恒大買入萬科A(000002.SZ)股票真假消息事件的侵擾,但A股的弱勢反彈走勢仍在繼續,而恒大系個股和萬科A的大幅上漲則給A股的反彈平添了一絲助力,只是不知其持續性如何,不過A股整體較為萎靡的成交量則顯示,股指在弱勢反彈之後或仍將繼續尋底!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深市全天走勢要明顯強於滬市,萬科A午後的拉升漲停更是帶動股指午後整體回暖,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82.43點,上漲3.97點,漲幅0.13%,成交1533億元;深成指報收10366.50點,上漲85.25點,漲幅0.83%,成交2515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29.65點,上漲21.34點,漲幅1.01%,成交703億元。
周四早間市場傳出恒大購入萬科2%股票的消息,刺激恒大系個股嘉凱城(000918.SZ)快速漲停,廊坊發展(600149.SH)也繼續大漲,午後盡管恒大方面對此予以澄清,但萬科A仍在資金的推動下強勢封於漲停,成為周四股指繼續小幅反彈的最大動力來源,而更為狗血的情況則是,恒大後來又撤回了相關澄清,準備發布正式的公告了,真可謂“神一樣”的劇情。
對於這樣的走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認為,像這樣的消息流傳於市場,從實際效果來看,恒大的股票和萬科都漲停了,不過股價最後還是要靠基本面支撐的,靠傳言漲起來的股價,最後還是會回歸基本面的,只是近期市場可謂熱點缺乏,使得短線遊資聚焦在這些市場熱點方面,萬科能夠漲停,說明短線遊資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股指要起來關鍵還是市場要有賺錢效應,能吸引場外資金流入。
東興證券策略分析師鄭閔鋼等則認為,過去的半年多時間可看作是年初急跌後的“災後重建期”,到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消化整理期”。震蕩市中,指數整體漲跌變動幅度收窄,倉位選擇已非策略重點,獲得超額收益的關鍵在於行業選擇及持有期限的把握。對未來市場環境,其認為經濟基本面將短期企穩,而資金面寬裕和低利率環境不變,但金融監管環境明顯趨嚴。綜合分析,下半年A 股大概率延續震蕩格局,維持指數在2800點至3100點間震蕩的預判。
在A股具體投資策略方面,東興策略建議關註財政刺激方向及漲價兩條投資思路。未來財政政策會繼續支持環保、新能源、半導體三大領域。而2016年以來,資本市場紛紛上演“漲價盛宴”,總體看商品價格反彈受益於供給改善而非需求的擴張,高附加值工業品的漲價則與行業寡頭協同調價有關。部分商品漲價趨勢依然能夠繼續,具備主題投資機會,投資者可密切關註漲價產品的相應生產企業及漲價聯動收益企業。
破6.73後尋底人民幣? 不如一探“美元大頂”
10月1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7296,連續第7天下調,較前日夜盤跌96點;相較之下,美元在各種利好之下氣勢如虹,一度突破了98。眼下,在人民幣更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與其挖空心思探尋人民幣的底部,不如來分析一下——美元究竟何時見頂?
資深外匯交易員顧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指數一度已突破98關鍵點位,那麽之後離99、100就已經不遠了,近期極限看到105。”
“100問題不大,要是加息的話,美元指數就直奔105了。”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多重利好助推美元
之所以近期美元氣勢如虹,其實主要有幾重利好因素推動,央行、政治、外圍因素等都在“推波助瀾”。
就美聯儲而言,其內部對於加息的分歧愈發嚴重,已不再是鴿派占據上風。
10月13日淩晨,美聯儲公布了其9月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有幾位委員希望等待,幾位委員希望加息,更有少部分票委擔心決議聲明中對“目前”推遲加息的表述感到擔憂(扭曲資產價格、通脹超調)。美聯儲認為,9月按兵不動是一個勢均力敵的選擇。
主流觀點認為,12月將迎來美聯儲在危機後的第二次加息,即使經濟數據未達標,但美聯儲為了自身的信用也不會再度推遲。目前,期貨交易暗示投資者估計的12月加息可能性為大約67%,而在會議記錄公布前,11月加息的可能性略高於20%,美聯儲可能不會在美國大選前“搶鏡”。
就政治因素而言,美國大選對於美國經濟和匯率的利空似乎正在減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對女性出言不遜的錄音在上周五被泄露後引起軒然大波。調查顯示,在上個周末特朗普在布什廣播節目上對女性評論的相關視頻被曝光後,希拉里的領先優勢增長了一倍,達到了11%之多。目前,希拉里的支持率為46%,而特朗普為35%。
此外,就外圍因素來看,跌跌不休的英鎊無一給了美元被動升值的動能。
英國脫歐後,最近的一次英鎊暴跌發生在上周五。10月7日亞洲早盤,英鎊閃崩,跌幅一度達到6.1%,錄得自1985年3月26日以來的最低點,隨後英鎊/美元維持在1.24。然而,本周英鎊並沒有反彈,截至10月13日19:15第一財經記者發稿前,英鎊/美元報1.22。
“當‘硬脫歐’開始之後,英鎊的底部誰也無法預測,可以確定的是,目前遠未到底。”富達國際基金(Fidelity)全球首席投資官Dominic Rossi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維穩近3個月後,突然在10月初於執政的保守黨大會期間宣布,英國將於明年3月底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序。意識到這點的投資者也開始大肆拋售英鎊,眾多交易員都對記者表示,目前幾乎看不到英鎊的買盤,甚至不能排除英鎊/美元跌至1:1平價的可能性。
美元見頂仍需時日
人民幣對美元也在10月13日一度跌破了6.73,此前在人民幣尚未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時,各界仍預計6.7將是近期底部,因此國內投資人士也開始擔憂後期匯率走勢。
關於未來的美元和人民幣走勢,有兩大基本邏輯需要明確。
首先,美元的頂部在哪兒?由於人民幣匯率現在更取決於一籃子貨幣,而美元在其中仍占到了近30%的權重,因此對人民幣匯率起到很大作用。“美元指數的頂明確,本輪加息峰值在98-100左右。根據美元加息的彈力球效應,本輪加息推升的美元峰值很難突破第一次加息峰值(2015年12月美元第一次加息落地前美元峰值100,上一輪美元指數長期超過100尚在2000年初),本次峰值大概率在98-100之間,過強美元對於美國經濟自身的損害不言而喻,因此,美元指數如若過高,美國會比中國更擔心。”民生證券海外研究組負責人張瑜告訴記者。
不過,諸多交易員表示,由於英鎊可能持續下跌,意大利公投將使歐元承壓,一系列風險因素都可能使得美元進一步升值。
此外,人民幣究竟會不會大幅貶值?國內外專業人士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今年美元/人民幣將至6.85,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則認為,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占比不斷加大,這意味著中國外部競爭力加大,預計美元/人民幣在2016年末料為6.67,2017年則為6.66。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人民幣貶值5%或者是10%,出口一定會有起色,這會推升經常賬戶順差,而這又成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基礎。目前,人民幣慢慢接近了它的均衡價值。
縮量反彈受阻年線 A股仍需再次尋底
盡管有著“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召開以及央行放水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但A股市場整體的反彈走勢仍然較為羸弱,滬深兩市股指周一雙雙縮量小漲,盡管盤中一度突破年線,但上證指數收盤仍回落至年線下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金融監管強化、流動性趨緊的背景下,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預計短期股指仍將以尋底走勢為主。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股指在開盤之後即快速沖高,但市場人氣的低迷使得股指很快沖高回落,此後股指基本呈現窄幅震蕩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90.23點,上漲6.72點,漲幅0.22%,成交1583億元;深成指報收9845.60點,上漲57.61點,漲幅0.59%,成交191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778.64點,上漲4.01點,漲幅0.23%,成交54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49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盡管滬指反彈至年線附近,但以目前的成交量水平要想成功收複年線難度不小,預計這次反彈只是超跌之後的反抽走勢,後續股指還將再次尋底。
愛建證券分析師侯英民就認為,綜合來看,“一帶一路”峰會召開但市場不為所動表現平平,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預期開始下降。為了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管理層減少貨幣投放收縮流動性、監管嚴查委外投資套利、金融去杠桿和央行縮表等一系列金融風險常態化措施。因此在市場流動性趨緊,金融去杠桿監管風暴等系統性風險沒有完全化解之前,投資者的整體做多意願極為有限。IPO新股發行速度不減,在增量資金有限僅依賴存量資金博弈的大環境下,市場供求已經明顯失衡,股指連續下跌尋求新的多空平衡。
從技術面分析,股指自跌破中短期周均線後已經預示市場中期明顯轉弱。目前股指仍在3050-3250點的箱體區間,上周股指快速探底回升,股指跌破年線市場人氣盡失。同時日線延續空頭排列,雖然權重股有所護盤,但個股下挫幅度很大,成交量連續萎縮表明投資者參與意願明顯下降,預期短期股指仍將延續寬幅震蕩考驗箱體底邊支撐,多空雙方圍繞年線必有一番爭奪,輕倉觀望以靜制動。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等則認為,預計宏觀經濟緩慢下行。其中出口繼續複蘇,投資緩慢下行,消費較為穩定。下半年房地產銷售投資將受到信用收縮負面影響。信用中性偏緊將使得金融市場利率向實體利率傳導有所加快。金融市場利率和實體利率有分層,短期對實體經濟融資結構的影響大於融資成本的上行。A股盈利能力在充裕現金流及構建固定資產支出上升下仍處於修複階段,但增幅將逐漸步入扁平化階段。從杜邦分析上看,PPI高位回落,銷售凈利率增速放緩,總資產周轉率有所恢複,杠桿率水平變化緩慢,A股非金融企業的ROE高點或在2018年Q1後出現。
在市場波動率下行的過程中,市場交易逐步集中,龍頭股將繼續享有稀缺性溢價。1)IPO發行增速突顯優質龍頭的稀缺性;2)龍頭公司在信用收縮的過程中享受相對較低的貸款利率,在利率上行的大環境中突顯融資成本優勢;3)政策稀缺性,很多龍頭企業處於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風口。
不過長期來看,A股將從買龍頭確定性和持續性溢價的Beta選股策略向Alpha選股策略轉變。即優選能夠穿越經濟周期,成為未來行業領航者的優勝龍頭,同時也是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中最大的受益方。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新三板做市指數連跌23天創紀錄 尋底路遇各種低於預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6/1106635.html
每經記者 冷輝 王小璟 每經編輯 畢陸名
4月10日到5月11日,三板做市指數連跌23天,刷新了三板做市指數連續下跌的歷史記錄。自三板做市指數2015年3月18日正式發布以來,從未有過如此長時間連續下跌的情況出現。究竟什麽原因導致新三板市況再度惡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專業人士。
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奔赴IPO,提前布局至關重要。關註公眾號“NBD財訪”進入微信平臺,獲取最優質新三板公司董事長的深度訪談,在此前專訪的企業中,金宏氣體等公司的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確成矽化等6家公司已進行IPO輔導。
多因素疊加致指數下滑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此長時間的持續性下跌並不意外,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無論是創新層股票還是做市股票,這些“績優股”2016年報情況不如預期,落差比較大;其次是“精選層”等政策預期並未如期而至,投資出現了波動;再一個就是整體監管環境趨嚴、去杠桿明顯、市場的流動性收緊,不僅是新三板市場,A股、債市、房市等都在跌,新三板也受到波及。
付立春還特別提到,做市板塊的凈利潤2016年同比下滑了20%,加之不少優質的做市企業因為IPO等因素轉為協議轉讓,從三板做市指數成份股、做市板塊中離去,也影響了做市板塊的整體行情。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表示,擬IPO集郵、扶貧集郵、“精選層”等概念炒作暫告段落,以及主板整體下跌等外圍的影響,是做市板塊下跌的兩個重要原因。
另外,周運南補充到:一是不少優質做市股票紛紛轉為協議轉讓,進而退出做市指數成份股;二是政策預期逐漸減弱,從去年底、兩會期間、五一期間等時間點,預期政策遲遲沒有落地;三是年報“變臉”太多,很多公司的業績大幅縮水甚至突然虧損,更嚴重的是,年報甚至無法正常披露。以上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市場整體下滑。
一家東南地區大型券商的新三板首席研究員告訴記者,年報披露、業績被證偽,政策進度不達預期,監管去杠桿、A股下跌等多個因素都是三板做市指數下跌的原因。上證指數近期也有19個交易日連續低開,新三板之所以連反彈都沒有,是因為市場流動性較差,在這個情況下不會有人“接飛刀”。而且做市板塊的跌法往往是“一步到位”,因為投資者只能和做市商做對手盤,還不設漲跌幅,沒有博弈空間,往上拉股價只會帶來更多拋盤和踩踏。
市盈率已不足22倍
在23連跌之前,三板做市指數也經過了一輪大漲。今年1月19日至3月28日,三板做市指數從1091.88點上漲至1162.23點,上漲70.35點、漲幅達6.44%。這是自2016年以來,三板做市指數出現的最大漲幅,創出近9個月以來的最高點。就在大家都認為市場終於要脫離底部的時候,三板做市指數又用23連跌為這場短暫的上漲行情畫上了句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6年至今,三板做市指數曾有過兩次行情低點,分別是去年9月1日收盤的1075.94點和12月20日的1082.92點,此後都迎來了15天左右的反彈,分別上漲了22.69點和32.51點,幅度分別為2.11%和3%。目前,三板做市指數在1090點一線,接近此前兩次的歷史低點。
股價漲跌的本質是估值的變化。記者還發現新三板做市板塊的市盈率中值同三板做市指數表現出高度同步的特征。
從做市板塊市盈率中值(剔除負值)來看,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出現在去年12月15日,做市板塊的市盈率中值為21.37倍。而截至今年5月12日收盤,做市板塊的市盈率中值為21.81倍,不足22倍,距離歷史低點相差不多。部分行業平均市盈率(剔除負值)甚至跌破20倍,比如電信業務、房地產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分別只有15.4倍和17.8倍。
比較新三板做市板塊與創業板、中小板的市盈率中值,盡管做市板塊的市盈率在逐漸“變貴”,但截至5月12日,也僅有創業板的3.3折和中小板的4折。2016年末到2017年初,做市板塊之所以相對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在“變貴”,一方面是因為這段時期三板做市指數持續上漲,另一方面則是後者在擠壓泡沫、整體市場估值回調。此消彼長,做市板塊與後兩者之間的估值差距相對縮窄,未來如有創業板、中小板繼續回調等因素,二者之間估值差距仍有可能繼續縮窄。
一家華南知名券商的新三板做市部門總經理對此表示,不少優質做市股轉為協議轉讓或停牌,拖累了三板做市指數表現。目前1090點的位置、做市板塊22倍不到的市盈率中值,從歷史的角度來判斷是否低位不太適合,畢竟這個歷史太短。但這個位置肯定不能說高,說已經到了底部也難下判斷。而A股有可能會再度下跌,也會對新三板產生影響。
不過該人士同時提到,對於機構來說,該入場還是會入場。目前的位置不乏基本面穩固、經營發展良好的企業,估值也不高,機構還是會進行一些布局,挑挑揀揀也會有一些不錯的標的,就像A股“熊市”中的“漂亮50”。而如果制度改革提速、預期政策落地,比如再分層政策落實的話,那些有望進入新的層次且業績優良的企業估值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結構性機會仍存在
23連跌之後是否可以說市場已經見底或者接近底部了呢?投資者又該如何布局?
付立春對於前者的回答是“沒有”。付立春告訴記者,去年至今,從總體的行情上來看,市場交易量並不是特別的大。特別是做市成交的量,處於一種比較冷清的狀態,這種情況可能還會長期存在。新三板二級市場無論是漲還是跌,都是需要價和量的配合,如果沒有量的支撐,跌也跌不動,漲也上不去。二級市場的狀態現在是一種低位、低量的平衡,短期之內很難改變。
付立春還表示,某些板塊和概念還是會湧現,類似“精選層”等預期的脈沖式行情,在今年可能還會有。除了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7月1日實施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創新層審計新規,這些政策推出和實施對市場都會產生一些正負面的影響。
另外,上述券商研究員也表示,就目前市場狀況而言,是否是底部“不好說”。新三板不像A股,不宜拿A股的點位、支撐位等技術指標直接套在三板上,兩者之間的交易制度、流動性不一樣,能看的只有市盈率。目前,市盈率確實到了之前的低位水平,但如果炒短線,結局並不好說,很可能會“踩雷”。
“我個人感覺還沒跌完,投資者的情緒很差。”該人士同時稱,整體市場大環境不是很好,政策預期落空。先撇開這些不談,僅從基本面來看,2016年的財務狀況表現不佳,下降得很快,也許會導致大家對2017年的預期打個“折扣”。業績“變臉”對投資者的傷害很大,三板企業又不像A股企業抗風險能力強。仔細觀察,其實做市指數漲跌幅不算太大,主要還是底部有一些IPO概念股等結構性機會在帶動。
周運南的看法也類似。他說做市板塊是否到了底部,取決於新三板二級市場流動性的狀況。如果政策能及時跟進,市場流動性好轉,那麽可能底部為時不遠;如果流動性保持目前的狀況,那麽以目前三板做市板塊21~22倍之間的市盈率中值來看,還是不算低。
同時,周運南認為對投資者布局優質個股來說,目前可能是機會大於風險了。一是年報的“雷”已經炸得差不多了,二是很多集郵概念股和“精選層”概念也回調到底部了,三是交易制度改革的政策預期又逐漸明朗化。


中環巴菲特:業績期後再尋底
1 :
GS(14)@2015-07-27 15:53:3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h1.htm
【明報專訊】隨中央加大救市力度,即使中港股市成交額從高位回落,惟上證指數及恒生指數已分別從低位回升20.7%及10%。在價升量跌的不明朗市下,今期《Money Monday》專訪有「中環巴菲特」之稱的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為讀者分析後市。
譚新強認為,雖然外資對內地救市評價一般,惟中央近日估計已斥資約2000億美元(約1.24萬億元人民幣)買入A股,預料可支持A股在短期持續反彈,並且利好港股,當中航空股及電訊股更可看高一線。由於大部分中資股業績料遜市場預期,他擔心業績期過後,中港股市將再次尋底,認為短炒博反彈要睇位適時落車。
過去三星期港股表現落後A股,而且成交額顯著下跌,據譚新強分析,原因是主導港股的外資不滿中央干預股市,認為此舉增加市場不明朗因素,於是離場觀望。而外資持股僅佔內地股市市值比例3%至4%,在中央連番出招救市下,即使外資「靠邊站」亦無阻A股短期反彈。
不滿中央干預股市 外資離場觀望
譚新強表示,外資眼中中央是次眾多救市招數中,最難看是7月第二周逾千家上市公司以不同的牽強理由申請停牌,但監管機構均來者不拒,讓人感覺十分兒戲。他比喻:「一家小學突然有七成學生請病假,向學校遞交醫生紙,學校應該審查醫生紙是真或假,否則就是未盡責任。結果在最差的一日(7月9日),有六成多掛牌的A股停牌,有兩成多A股跌停板,真正在市場交易的A股只有一成多。」
據譚新強分析,逾千家A股停牌不單影響監管機構形象,亦嚴重干擾中港基金的實際操作。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有份投資的海峽產業投資基金於7月7日收市後,低價減持5.69億股海通證券(6837)H股,蝕近20億元。他估計,事件起因是該基金當時面對贖回壓力,在眾多A股停牌下,唯有蝕沽H股套現。影響所及,港股於下一個交易日(7月8日)出現恐慌性拋售,海通及其它中資券商股股價曾大跌近兩成,恒指當日亦曾大跌2100點。
惟隨人民銀行於7月8日開始向官方的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動性入市買A股,加上其他監管機構多管齊下限制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沽貨後,市場供求被人為扭曲,上證指數連續三周按周上升,上周五收報4071點,與7月9日低位3373點比較,累積升幅達20.7%。
估計已擲1.24萬億元救市
譚新強引述部分外資評估,近日中央料已斥資近2000億美元(約1.24萬億元人民幣)買入A股,若有需要救市資金更可增至4000億美元;美國聯邦儲備局於2008年金融海嘯高峰期曾向當地銀行注資7000億美元,考慮到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美國約一半,故是次中央斥資最多4000億美元救市,救市資金對比GDP的比例與美國7年前救市時相若,可見事態相當嚴重,故外資目前對中資股仍然充滿戒心。
展望A股後向,譚新強相信,中央是次強力救市,預料可支持A股短期繼續反彈。
可是,他亦指出,內地21間券商於7月初與監管機構開會後,宣布共同出資最少1200億元人民幣買入藍籌股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並且承諾在上證指數在4500點以下,券商自營股票部門不減持股票,故4500點可視為是次短期反彈的頂部;由於個別投資者傾向偷步沽貨,故上證指數在4200至4300點便會出現初步阻力。
譚新強亦強調,上證指數由6月12日高位5178點跌至7月8日低位3373點後,不少股民損失慘重,故現屆政府的蜜月期已告一段落:「蜜月期即是最盲目、最不睇基本因素的時間,今年首5個月中央每逢出台政策,例如一帶一路、混改制、中國製造2025等,相關股份便炒上。但蜜月期後重看基本因素,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例如國企股在一帶一路政策及亞投行配合下走出去投資,到底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抑或經濟目標呢?若只為政治目的,會否出現很多壞帳及其它後遺症呢?」
市盈率太高 現價不值
因此,譚新強預測,中央是次救市對A股只有短期支持作用,日後決定A股股價走勢的,將是其盈利表現。從基本因素分析,他指剔除佔上證比例三成的銀行股,上證成分股其餘七成主要是工業股,目前2016年平均市盈率逾30倍;若有關市盈率回落至25倍,上證料回落至3500點附近。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下稱GE)是全世界其中最好的一間工業股,其生產的飛機、火車及發電設備行銷全球,但GE目前的預測市盈率亦只有約18倍。A股工業股何德何能值25倍預測市盈率,是否其盈利增長較GE快呢?若國企真的勵精圖治改革提升股本回報率(ROE),A股工業股當然值得享有較高估值。總之,25倍預測市盈率的估值已不低,但即使這樣,上證亦只值3500點。」
因此,譚新強擔心隨A股上市公司於8月陸續公布業績,若業績表現未符合市場預期,上證將從目前高位再次向下尋底:「從技術圖表去睇,應該再試多次底,目前只得一個底不夠穩陣。夢醒後睇業績就要見真章,見真章就痛苦,很多上市公司業績可能交唔到功課。」
因此,譚新強預測,上證指數在業績期後有機會下試3500點,拖累港股從高位回落。惟由於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預測市盈率分別只有約10倍及8倍,估值不高,若後市不再出現7月上旬基金被迫沽貨的局面,預料恒指跌至24000點附近便有支持。
下季看A股入摩SDR納人幣
綜合上述分析,譚新強認為,進取投資者若希望追逐短期反彈浪,可優先考慮中期業績有保證的航空股及電訊股。保守投資者則可等港股於業績期後隨A股調整後始再出擊。另外,一旦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為特別提款權(SDR)貨幣,預料短期可分別吸引外資的1000億美元買入A股及1萬億美元買入人民幣,均有利中資股估值上調,是港股能否於第4季重展升浪的關鍵。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攝影 劉焌陶
2 :
GS(14)@2015-07-27 15:53:5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h2.htm
金融板塊薦內銀
2015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譚新強於去年12月9日以「非銀行金融板塊、中國牛市領頭羊」為題撰文,指有關板塊具增長潛力,更披露旗下基金持有中國平安(2318)、中國人壽(2628)及中信証券(6030)的財務權益,結果該三隻股份此後半年股價至少升近四成。
非銀行金融股已炒完
不過在是次專訪中,譚新強表示,已不再看好非銀行金融股,指隨A股蜜月期已過,該板塊股份已「炒完」:「 券商、港交所(0388)、保險及資產管理股也好,上半年已轟轟烈烈地炒過一場,目前股價從高位回落後,要再炒上去很難,很多蟹貨等鬆綁啦!」
在金融板塊選股,譚新強寧買內銀股。他解釋說,以8%資本充足率計算,銀行是以本身資本的12.5倍進行貸款,故貸款呆壞帳高低對其業務有決定性的影響。目前內銀股估值吸引(見表),若其呆壞帳比率過去幾季持續上升後,隨著近月內地房地產市場回穩,日後見頂回落,有利內銀估值上調。
3 :
GS(14)@2015-07-27 15:55: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i1.htm
歐美日股仍強 慎新興市場撤資
2015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Google於7月17日爆升逾16%,市值單日急升逾650億美元(約5100億港元),帶挈Nasdaq指數當日急升至5210點;上周一納指曾進一步造好創5231點歷史新高。
譚新強分析,Google是次業績理想,主要原因剛從摩根士丹利過檔的財務總監Ruth Porat深明如何討好華爾街投資者,甫上任便大幅減少投資超長期始有回報的項目。與此同時,Google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表現出色,成功收窄與facebook的差距,加上Google Glass及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業務發展理想,季度業績勝市場預期,支持股價造好。
「過去5年美股最容易拉升股價的方法是回購,但目前這招已經行到盡頭。由於美國聯儲局加息在即,預示經濟復蘇在望,市場目前覺得回購太消極,反映上市公司業務無新發展空間。若只靠繼續回購股份這一度板斧,股價亦會走到盡頭。像Google的Ruth Porat 便做得恰到好處,減少不必要的投資,但亦有新業務發展帶來增長動力。」
四大金剛領經濟復蘇 美股料穩升
同一時間,由於iPhone銷量回落,Apple於上周二(21日)公佈業績未如理想,拖累股價於周二周三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7.6%。譚新強並不擔心Apple長遠股價表現,指集團具備強大創新能力,日後料可推出新產品再次帶動盈利增長。譚新強形容,Apple、Google、facebook及Amazon為美國科網股「四大金剛」,加上藍籌股迪士尼,在全球TMT(Technology、Media & Telecom、科技、媒體及電訊)市場具備超卓的核心競心力,是美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Google績佳 資金流美
他認為,納指花了長達15年時間,近月始突破2000年高位5132點創歷史新高,技術走勢相當利好;成分股平均預測市盈率只有22倍,遠較2000年逾100倍為低,很大機會續升,故目前買入納指龍頭股下跌風險有限,料整體美股亦屬穩中有升。
美國聯儲局料於今年9月開始加息,為過去七年的低息周期劃上句號,是該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重拾升軌的明證。譚新強指出,在地球另一端,新加坡作為亞洲最開放的經濟體,是區內新興市場的領先指標,惟其第二季GDP按季收縮4.6%,樓價亦從高位回落近一成,反映亞洲新興市場一場完美金融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上周Google公布理想業績,進一步引證美國科網股及整體經濟的實力,料進一步吸引環球資金回流美國。
「美元匯價過去一年持續破頂,金價及油價反覆尋底,一切都配合新興市場金融風暴的發生,故市場早已開始將資金由新興市場轉移至成熟市場。今年以來,意大利、日本及納指分別上升23.7%、17.7%及7.4%,不計被政府救市扭曲的A股,是全球表現最佳的主要股市(見圖)。相對之下,印尼及新加坡股市早已見頂。目前投資亞洲新興市場一定要小心。」
4 :
GS(14)@2015-07-27 15:56: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i2.htm
估值漲 美上市中資科網回歸A股
2015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譚新強管理的旗艦基金CAI Global Fund目前近五成資產投放於美國、歐洲及日本三大發達國家股市。另外,該基金亦持有奇虎360等在美國上市的內地科網股,因為他相信科網股始終是內地經濟最有活力、增長最快板塊,而且目前有關股份正出現私有化潮,存在不少賺錢機會。
譚新強分析指,過去除了騰訊控股(0700)外,最好的內地科網股均在美國上市。惟中央近年積極發展內地A股,在政策支持及資金追捧下,目前深圳創業板科網股王樂視網市盈率近250倍,遠高於美國上市的內地科網股,有足夠誘因鼓勵後者私有化後回歸A股上市。
「樂視網目前市盈率近250倍,它以如此高估值印股票集資,收購同業很容易。例如奇虎360本來與酷派有合作關係,惟近日樂視網斥資20多億元買入酷派18%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並可派兩名代表入董事局,這等於變相已控制酷派。」
「奇虎360大股東周鴻褘很年輕很有鬥志,視小米董事長雷軍為同級對手,但目前卻被樂視網捷足先登,我覺得周心裡肯定很不服氣。但目前奇虎360在美國上市,預測市盈率僅10多倍,市值600多億元亦只是樂視網一半,難以即時反擊。我相信周鴻褘不會這麼容易放棄,若他不認輸要再逐鹿中原,便唯有回歸A股。」
奇虎私有化 具示範作用
奇虎私有化,鋪路回歸A股。譚新強指奇虎360是迄今為止最大型的美國上市內地科網股私有化活動,具標誌作用,一旦成功對百度、阿里巴巴及京東等同業有示範作用。
5 :
GS(14)@2015-07-27 15:56:1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i3.htm
受惠油價跌 南航股價
2015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隨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油大幅減少入口石油,國際油價於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幅下滑,譚新強預測,有關趨勢將會持續,國際油價料將跌至每桶30至40美元,利好油價佔營運開支頗高比例的航空股。
本港上市的三大中資航空股,中國國航(0753)及東方航空(0670)先後於6月30日及上周四(7月23日)開始停牌,南航(1055)成為目前唯一出擊之選。
總部設在廣州的南航,去年是內地運輸飛機最多、航線網絡最發達、年客運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期內集團營業額達1085.8億元人民幣,營運開支達1060.3億元人民幣,而盈利僅17.8億元人民幣,換言之,淨利潤率僅1.6%。若成功改善營運效率或控制營運開支,盈利有很大改善空間。
在南航去年1060.3億元人民幣營運開支中,燃油成本佔377.3億元人民幣,佔比達35.6%,是最大營運開支(見圖)。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同比大跌,南航已顯著受惠。
上半年虧轉盈賺逾34億
事實上,南航早前已發出正面盈利預告,料上半年業績轉虧為盈,盈利可達34億至36億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期內民航運輸需求旺盛,營業收入同比增加:國際油價低位震盪,公司航油成本大幅降低;公司成本管控能力增強,成本水平同比下降,毛利率大幅提高。集團將於8月28日公布業績。
6 :
GS(14)@2015-07-27 15:56:3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7/news/eb_ebi4.htm
3大中資電訊 聯通最吸引
2015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譚新強在訪問中預測,航空股及電訊股即將公布的中期業績料理想。《明報》投資理財版在該兩大板塊貨比三家,分別精選出南方航空(1055)及中國聯通(0762),作為是次業績期短炒出擊之選。
中國聯通(0762)早前公布首季盈利下跌4.2%至31.6億元人民幣,主要受內地稅制「營改增」政策所影響;不過,集團期內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按年增長5.6%至253.5億元人民幣,EBITDA佔服務收入百分比為42.1%,按年提高4.5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節省了互聯互通、網絡營運和手機補貼等費用;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淨現金流入上升4.6%至190.5億元人民幣。綜合來說,聯通首季核心業務表現不錯。
3G及4G上客量 6月激增500萬戶
反映3G及4G上客量的移動寬帶業務近月是聯通增長亮點,有關新增用戶數目今年首五個月維持在數十萬戶,6月份更大幅增加500.1萬戶,令用戶總數增加至1.58億戶,可望成為集團即將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增長催化劑。有關數據於上周一(7月20日)收市後公布,聯通股價周二(21日)最多彈升8.4%至11.84元。
中銀國際指出,由於聯通將逐步向4G FDD服務轉型,未來還有大規模佈局計劃,尤其是移動服務收入增長將在下半年恢復。該行亦認為,聯通是三大中資電訊股共用鐵塔的受惠者,這將為集團節省大量4G的資本開支,令集團在提高網絡質量的同時還能降低建設成本,有利加快網絡佈局。因此,該行予聯通「買入」評級,目標價15.2元。
另外,根據《彭博》數據,聯通2015年市盈增長率(PEG)為0.96倍,與中國電信(0728)的1.73倍及中國移動(0941)的2.18倍比較,估值在三大中資電訊股中屬最吸引。
堅城企業楊范儀:港樓剛開始尋底 轉戰美國
1 :
GS(14)@2016-05-07 23:29:24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505/paa01/lah1.txt
堅城企業楊范儀:港樓剛開始尋底 轉戰美國 文章日期:2016年5月5日
廣 告
廣告
【明報專訊】堅城企業行政總裁楊范儀認為,本港樓市正處於下行周期,而港股則有波幅無升幅,建議可將資金轉投由2012年開始見底回升、升勢方興未艾的美國樓市。當中,佛羅里達州是美國GDP第四大的州份,當地又受惠美國與古巴恢復外交及經貿關係,前景尤其可以看好(見另稿)。
恒指於上周四(4月28日)高見21634點後,至昨天短短4個交易日由高位大跌1108點或5.1%,傳統的「五窮月」看來挑戰重重。楊范儀分析,假如某一資產沒有長期上升的趨勢,參與者純粹希望低買高賣炒波幅,賺錢十分困難,「金融教授炒股票都賺唔到錢」。作為比較,他認為,樓市上升或下跌周期一般長達數年,普羅投資者只要捕捉到有關周期,賺錢不難。
楊解釋,中原城市指數1997年10月高見102.93後急跌,2003年8月跌至31.77始見底,累積跌幅達69.1%,惟2003年第三季中央推出自由行及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政策,本港經濟回升,加上當時租金回報率普遍逾5厘,實屬買樓長線投資的好時機,「如果投資者在2003年夠膽入市買樓,再在去年高位沽貨,勁賺幾倍亦屬等閒。」
料港樓價高位至少跌三成
往事已矣,在目前全球不同地區的樓市中,有哪些賺錢機會呢?楊范儀分析,首先要避開已進入下跌周期的地區,例如本港樓市,「去年9月本港樓市見頂前已有兩大徵兆,第一,投資者普遍視港島、九龍、新界區為一線、二線及三線地區;當港島已經升到好高,便轉買九龍,最後才炒新界,而去年新界個別新盤呎價與港島區住宅差距很小,反映升浪已屆水尾;第二,在升市初期,發展商逾1000方呎的豪宅銷情較理想,但隨著升浪進入後期,有需要置業的市民,連500至600方呎的單位也買不起便要將貨就價,轉買200至300方呎的細單位,這是危險訊號,反映樓價已經太高。那為何去年第四季樓價才開始轉勢下跌呢?因為泡沫形成後,要有外來刺激出現才會被刺破,而今次外來刺激便是美國聯儲局加息。目前市場普遍認同本港樓價跌勢已成,但跌幅多少則未有共識,坊間有人估計跌三成,我覺得是比較樂觀的睇法,屬『基本消費』,要留意樓價跌三成後,會否令消費受壓,拖累經濟,令樓價跌勢加劇。」
相對本港樓價於2003年起大漲小回12年後,剛開始尋底,楊范儀認為,美國樓價上升周期於2012年始展開,遲來的復蘇令升浪更長,「美國經濟在2009年開始穩定,美股由第二季亦回升,但當地樓價在2012年始見底,原因是需時解決次按危機的後遺症。因為在2006年美國樓市泡沫期間,業主不需要付首期也可向銀行借錢買樓。2008年當地樓價大跌,原業主索性放棄供樓,變相將物業賣給銀行,令銀行積累大量銀主盤,需要3、4年時間消化,故美國樓價於2012年始見底回升。」
堅城企業首席投資總監(華南)黃兆輝指出,聯儲局去年12月加息,是美國經濟回復增長動力的明證,料可吸引環球資金流入美國。楊范儀則分析,美股近年屢創新高後,目前估值已屬偏高,美債則因利率見底吸引力下跌,故當地房地產已成為美元資產配置的最佳選擇。
巴菲特認同美樓市無泡沫
事實上,標普/Case Shiller樓價指數2月報182.79,較2012年3月低位134.07回升36%,惟較2006年7月歷史高位206.52仍低11.5%(見圖),可見過去4年美國全國樓價升勢尚算溫和,有利牛市延續更長時間。綜合上述分析,楊范儀說,「如果持有本港物業作自住用途便無得講,但如果是投資物業,我建議(在香港)減磅,因為在美國有更好投資機會。」
股神巴菲特上周在巴郡股東會上表示,雖然目前買美國樓的時機不及2012年好,但他認為當地樓價現仍偏低,並不存在泡沫,而下次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再由房地產市場觸發的機會已不大。連股神也看好美國樓市,故楊范儀上述觀點亦值得參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人幣尋底 離岸價跌穿6.89
1 :
GS(14)@2016-11-17 11:10:56■人民幣近期越跌越有。
【本報訊】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九連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強美元氣勢下人幣越跌越有,滙商指「冇乜人行干預蹤影」,亦是人幣跌不停原因,離岸價昨早及昨晚分別跌破6.88及6.89關口。繼滙豐、澳新及瑞銀等大行,相繼下調人幣預測後,渣打亦睇淡今明年底人幣展望,料明年度「穿7」。中間價昨報每美元兌6.8592人幣,跌97點子,早上十時多,離岸價最低見6.8825,期後稍為回穩至6.87水平,但之後一直插水,晚上7時跌穿6.89,報6.8923,單日貶值0.18%;在岸價4時半收報6.87,跌170點子。每百港元滙價兌89元人幣。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美滙指數太強,歐元因意大利公投及成員國明年陸續大選,前景必弱,日圓一周急跌達7、8%相當駭人,加上市場「無乜人行蹤影」,令人幣似乎無鐵底下挫。
渣打估明年「穿7」
外界估計,人幣近期大幅走弱,不排除是預留子彈,待明年特朗普上台後再出手撐滙,以抗衡被指操控滙率低估,但倘若今年底人幣已觸及7算,他相信人行仍有機會出手維穩。渣打報告指,特朗普當選令美元兌人幣看法出現大轉變,故將原來預測今年底在岸價目標,由6.75調低2.22%至6.9,明年底估算則由6.78下調4.13%至7.06。報告謂人行已減少市場操作,除非今年底人幣已跌至7算,才會促使當局作出較顯著干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7/1983650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