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籌碼安定 景氣惡化才大跌

2011-8-8  TCW




台塑連續工安事件,首次波及到七人小組成員辭職下台,台塑集團旗下股價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四寶股價開盤就直接跌停鎖死,近期內台塑四寶股價都將告別百元俱樂部,成為大選前最悲情的傳產集團股。

長線仍有投資價值! 景氣沒崩盤,股價下修不逾三成

短線上,永豐金證券分析師陳昆仁認為,除非是全球景氣崩盤導致紐約油價跌破每桶九十美元,或中國通膨再度惡化等大利空相繼發生,台塑四寶股價才會出現超過三成以上的大幅度下修,否則長線還是有其投資價值。

對 想要長期投資、賺取穩定股利配息的投資人,他建議可觀察訊號為出現單日三萬張以上成交量時,或者台塑集團宣布實施庫藏股,因為依照過去經驗,台塑集團總會 在集團遭遇特殊、不可測利空時進行護盤,二○○四年第二季時中國重拳打壓通膨,導致台塑四寶大跌時,台塑集團就一口氣砸下數百億元交叉護盤,後來證實果然 為股價最低點,去年大火時也傳出台塑集團內部實施護盤。

而這次停工事件是否會讓台塑集團股價就此從天堂掉入地獄?從先前經驗來看,八月一日之前,連續意外大火的確讓外界對台塑集團工安信心指數盪到谷底,但台塑四寶股價(還原權值)卻倒吃甘蔗。

就算六月二十日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喊出,下半年集團營收恐比上半年減少兩成到三成,對比台股大盤指數,台塑四寶不僅率先突破年初高點(南亞除外),連董座與總經理請辭下台的台塑化,股價七月二十五日盤中更創下歷史新高一百一十二元,似乎火越燒,四寶股價越旺。

這弔詭現象也讓不少國內外分析師或研究員跌破眼鏡,對比去年跟今年六輕工安意外時,國內外分析師當時都一致性看壞集團營收、下修股價目標價,但事後驗證分析師短線營收衝擊看對、但目標價卻都遠遠低估。

例如今年五月南亞公用管線起火時,造成多個廠區處於停工狀態。

據 外資券商花旗當時估計,台塑四寶停工每天損失超過五千萬元,當時國內券商大華投顧就預估南亞海豐EG廠停工,將導致第二季營收較上一季減一八.五%;而七 月初外資券商花旗環球證券更搶在台塑集團公布上半年業績前,下修四寶台塑化、南亞、台化,以及台塑目標價分別為八十、八十四、九十二、一百零三元。

事後財報數據公布證實,比分析師預估的更糟。南亞第二季營收季衰退高達一九.四%,稅前淨利更是較上一季衰退五○.五%,但台塑、台化、台塑化股價,卻同步創下還原權息後歷史新高,突破分析師的目標價。

台 塑集團股價「意外」上漲也不是第一次,去年七月台塑化六輕煉油廠發生大火,遭吳揆勒令六輕煉油二廠停工時,導致七月底當週市值跌掉六百七十四億元,當時外 資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小型股分析師陳建名就因為復工時間未定,加上中東和中國地區新產能提前開出,認為台塑化當年度獲利恐受到嚴重衝擊,股價不排除下探至四 十八元,但股價反而十月底卻逆向上漲到八十四元。

工安衝擊不會太久! 公司派高持股撐盤,只怕油價波動

陳昆仁認為,台塑集團股價利空不跌,最可能的解釋理由就像是德國股神科思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所說「是當籌碼多數掌握在固定的投資者手中,就會出現利空不跌。」

翻開台塑四寶年報可發現,公司派持股都維持在兩成到三成之間,其中台塑石化公司派持股更高達八三%,象徵市場散戶籌碼的融資餘額,在四寶中幾乎都是不到一%,這將有助於台塑四寶股價在下跌時不致出現恐慌性的賣盤。

由 於台塑集團已經躋身全球前幾大主要石化、塑料生產大廠之一,加上在新加坡、美國、大陸等設廠,單一工安事件對於整體營收衝擊不會太久,反而是油價高低對營 收衝擊才大,因此,當去年七月爆發工安意外之後,雖然台塑化營收遭看衰,但紐約油價從第三季起,由低點每桶七十美元附近,又衝上百元大關,帶動今年第一季 營收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陳昆仁則認為,除非是全球景氣全面衰退,導致各項產品收入同步下滑,否則當外資因單一意外事件而下修基本面預估時,「股價可能已經開始要反映未來旺季需求!」

台塑集團面臨創業以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未來的觀察點,除了停工時間長短、國際油價波動,最重要台塑能否讓股東心安,否則即使股價在基本面、籌碼面有強勁支撐,仍難挽回投資市場對於該集團長期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27

工程機械三巨頭資產質量惡化 上市公司互動平台

http://xueqiu.com/1191579772/25067367
工程機械行業依靠激進的信用銷售來粉飾業績的遊戲越來越玩不下去了。即使毫無底線地延長還款期,$三一重工(SH600031)$$中聯重科(SZ000157)$$徐工機械(SZ000425)$ 三巨頭的銷售收入仍然加速衰退,而急劇惡化的資產質量更在大幅吞噬其利潤。

  最新公佈的半年報顯示,$徐工機械(SZ000425)$ 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的回籠時間已從去年的154天躥升至驚人的251天,中聯重科從114天上升至193天,原本相對謹慎的三一重工也從101天上升到156天。資金鏈危機已成為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雖然三家公司的營收都出現了近三成的同比降幅,但應收賬款規模有增無減。其中,徐工機械的應收賬款達到204.5億元,相當於其總資產的42%;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較年初升近三成至244億元,佔其總資產的27%;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更是較年初激增近五成半,至233億元,佔其總資產的33%.

  從上半年的淨利潤情況來看,徐工機械同比下降46%,中聯重科同比下降48%,三一重工同比下降49%.

  違約風險一觸即發

  工程機械企業通過提供極低首付的分期付款、融資租賃等激進的信用銷售方式來幫助開拓市場,一方面帶來了迅速膨脹的應收賬款,另一方面也令其面臨著危險的違約損失。

  其中,應收賬款膨脹最快的三一重工面臨著最為迫切的違約風險。截止2013年6月30日,三一重工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客戶按揭貸款餘額高達236.79億元,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融資租賃相關餘額則達到人民幣113.08億元,而公司代客戶墊付逾期按揭款、逾期融資租賃款及回購款餘額合計為35.28億元。按此計算,三一重工的違約損失率高達10%,而去年同期的測算違約率為7.64%.

  與此同時,儘管公司聲稱「已將代墊和回購款項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壞賬準備」,但事實上,公司半年報顯示,其「按揭及融資租賃貸款回購準備金」期末數僅為1.75億元,相當於按揭貸款餘額的0.74%,較其10%的實際違約率差距懸殊。

  中聯重科同樣值得警惕。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承擔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達到132億元,本期支付由於客戶違約所造成的擔保賠款1.2億元。

  不過,為了回收應收款,中聯重科本期採取無追索保理終止確認應收融資租賃款69億元——即公司把這些應收款轉讓給了銀行,從而收回相應金額的現金。即便如此,中聯重科上半年產生的經營現金流也不過是11.5億元,而且銀行保理業務並非真的「無追索權」。相對而言,三一重工上半年經營現金淨流出近14億元,徐工機械則淨流入1.4億元。

  徐工機械也壓力重重。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為客戶提供擔保的按揭貸款餘額為23.4億元,若考慮控股子公司在內,當前累計對外擔保金額更高達59億元,佔公司淨資產的比例達32.2%。

  值得警惕的是,截至去年底,徐工機械的對外擔保中尚「沒有逾期擔保的事項」,但本期已出現對外逾期擔保金額1.8億元,測算其違約率為3.1%.不過,半年報中顯示徐工機械似乎並沒有為上述龐大的按揭貸款計提回購準備金。

  壞賬計提標準挑戰底線

  事實上,三家公司均採取了過於寬鬆的壞賬計提標準。

  其中,三一重工98.06%的應收賬款按照賬齡分析法去計提壞賬,但應收賬款之中有86.35%屬於一年內,僅按1%的比例計提壞賬。中聯重科同樣是採取一年內賬款按照1%計提準備金的標準,並且公司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佔比也與三一重工幾乎一致。

  徐工機械則直接挑戰會計準則的底線。其99.1%的應收賬款按照賬齡分析法去計提壞賬,但應收賬款之中有82%屬於一年內,完全不計提壞賬;另外按照單項計提的雖然全額計提,但僅佔總金額的0.06%。(全景網/陸澤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70

《政策解析》獨家揭露最新草案 企業濫用恐惡化五大解方 終結人力派遣亂象


2013-09-30  TWM
 
 

 

延宕十多年的《派遣法》草案,終於在今年六月又重啟研議大門,此次修法,有關企業使用派遣比率無上限、僅排除六大行業用派遣等規章,讓勞工團體和學者跳腳。針對台灣派遣亂象,到底該如何解?

撰文‧賴若函

台灣的派遣勞工高達五十七萬人,卻無「法」可管!原本只該作為短期彈性人力需求的派遣方式,現在都已經變質。不但企業濫用,非短期職缺也用派遣,而原本應該保護勞工權益的政府,更帶頭作「表率」,成為使用派遣人員的大本營。

相較於部分工時(打工族)、承攬(外包)、約聘雇這三種常見的非正職工作,派遣形式對勞工更沒有保障。由於派遣人員每天上班的地方(要派單位),所面對的主管並不是雇主,派遣公司才是雇主,以致於一旦發生職場糾紛時,派遣公司與要派單位往往互踢皮球,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根據勞委會○九年至一一年的專案調查發現,派遣業者違反《勞基法》的比率平均高達八五%!日前媒體報導,一位台電派遣人員在工作現場遭遇性騷擾,結果因台電堅持不是雇主而躲掉罰則。另有一位十九歲莊姓學生,由雍興派遣公司安排到第一銀行工作,月薪僅一萬八千元,卻被第一銀行以「未即時幫副總開門」及「穿著牛仔褲」等理由違法解雇,事發後第一銀行表明和莊同學無聘雇關係,而派遣公司也撒手不管。

理論上,政府可用《勞基法》向派遣業者開罰,實際上卻難以執行。因為派遣業沒有專法管理,一遇到糾紛,業者就惡性倒閉落跑,讓受害者求訴無門,無怪乎派遣人力被視為勞工界的「孤兒」。

○一年,台灣第一次提出《派遣法》草案,至今已經過了十二年,卻還無法通過執行。雖然部分勞工團體擔心《派遣法》會讓「派遣」合法化,但是無法可管,只會讓派遣問題愈來愈嚴重。

今年九月底,勞委會擬再提出新版《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今周刊》獨家取得這份研擬中的草案。如果派遣勞工要得到合理保障,建議修正以下五點。

解方

正面表列行業別 避免濫用首先,到底誰可以使用派遣人力?

目前,在無法源情況下,台灣各行各業都在使用派遣工,連媒體機構也不例外,像是公廣集團在全員不到八百名的人力編制中,就有兩百多位派遣勞工,比率超過四分之一;原住民電視台則幾乎所有人員都是派遣勞工,也就是說,從台下導播到台上的主播,每一個人的工作都可能朝不保夕。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說,主管不願納編的心態,造成長期高比率派遣,像是客家電視台的情況就好很多,願意適時將派遣轉正職。

許多學者不約而同表示,應採取「正面表列」的方式,在法律中明訂哪些行業別,以及該行業的何種職缺,符合「短期人力需求」。目前在勞委會的草案中,台灣採取「負面表列」,也就是列出不能使用派遣的行業,沒有列入者都可以使用派遣人員。

而台灣規定不能使用派遣的業別為:醫事、保全、航空、大眾運輸業駕駛、漁船船員以外的船員和遊艇駕駛、採礦六大類別,遺憾的是,許多大量使用派遣工的行業,都未列入規範。

政治大學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說,德國採取負面表列,是因為工會很有影響力,可以制衡雇主濫用派遣工;然而,台灣工會力量相當薄弱,加上《派遣法》草案中,沒有明訂企業使用派遣人員比率上限,照現行草案執行,只會造成情況更惡化。

同樣是工會力量微小的日本,最初使用正面表列,二○○○年起改用負面表列後,整體派遣狀況惡化,去年又改回正面表列,就是因為嘗到此苦果。

解方

公部門不使用派遣 防公僕失能值得注意的是,被勞工團體和學者點名大量使用派遣人力的公部門,竟完全不在《派遣法》草案限制內。

在勞委會○六年的調查中,公部門雇用派遣勞工的比率高達四成。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說,某一次他帶著來自德、日、韓的學者拜訪勞委會,當時主委王如玄提了一個問題,「貴國公部門如何運用派遣人力?」結果在場學者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因為在他們的國家,政府是不使用派遣人力的。

「我反對公部門使用派遣人力,」成之約毅然表示,政府並不需要因應景氣變化而有彈性運用人力的需求,最好直接雇用,不然就公辦民營,使用外包的方式。

至於「人事預算凍結、無法增加正式人力」的說詞,也是台灣公部門僵化的制度使然。在美國,公部門要用多少人是看績效,所以要檢討的是制度上的僵固性,而不是給予政府使用派遣人力的正當性。

成之約也提到,去年年初,行政院要求各公部門控管派遣人數,勞委會今年看似派遣人數大幅下降;但其實只是以偽裝外包方式,找內部的正職人員出去管理他們,形成「假外包、真派遣」的局面。

解方

簽訂正常聘雇契約 保障勞工權益當勞工與派遣公司簽約,應該規範簽訂「正常聘雇契約」,而不能簽「定期契約」。派遣公司必須負責引介勞工到不同的公司進行一段期間的工作,然後期滿再由派遣公司轉往下一個工作。

「台灣政府好像人格分裂,法和現實是兩回事。」林佳和說,政府宣稱,派遣業者與勞工簽的是「不定期契約」(意即長期雇用),但是○八年,當奇美電子以要派公司的身分,用簡訊方式解雇三千多名派遣勞工時,也不見派遣業者出面或政府介入,導致這些人一夕間斷了生路。

文化大學助理教授李健鴻指出,中國過去的派遣勞工一度高達兩千萬人,但當中國政府意識到派遣的氾濫後,○八年修改《勞動合同法》,明訂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即勞務派遣期不得超過半年,不然就得用正式員工。五年下來,有效抑制企業「假派遣、真雇用」的狀況,派遣勞工降到六十四萬人。

在《派遣法》的草案中,針對類似狀況,並未強制要求雇主一定要改聘為正式員工,只在第八條說到當派遣勞工在同一要派公司工作滿一年,可以書面方式要求成為正式員工;要派公司如果十日內沒有回覆,就視為同意。也就是說,要派公司只要在十日內拒絕,還是能繼續以派遣方式雇用,所以,此機制等同虛設。

解方

採許可制 提高派遣業素質有關對於派遣業者的管理,也是關鍵的環節。政府應該仿效各國採取「許可制」,而非「報備制」,要求業者須具有一定的資本額、定期回報其派遣人力的狀況。李健鴻表示,惟有許可制才能廢止派遣亂象,派遣業者必須每一季回報人數給主管機關,若勞委會覺得人力不足,可下放權力給地方主管機關。

成之約表示,目前台灣的派遣業者良莠不齊,有外資色彩的業者,通常較會慎選要派公司,不去惡性競爭、壓縮利潤空間,相對保護到派遣勞工的權益;但林佳和也指出,台灣兩千多家派遣業者中,有很多「一人公司」,由於無法可控管,每當勞工發生職災,要派公司不理,派遣業者便惡性倒閉、逃之夭夭。

舉一個悲慘的案例,一○年,六十三歲的蘇先生透過派遣業者轉介,到高速公路局承包商興安營造底下工作,沒想到上工第一天就發生意外遭活埋。事發後,營造公司將責任推向派遣業者,但派遣業者卻只投保意外險,沒有勞保職災保險,導致被害人得不到職災補償,「一雇二主」又無法可管的派遣工作形態,使勞工在遇到職災經常求償無門,告上法院又耗時費神。

解方

落實同工同酬 以價制量此外,雖然此版草案提到需要給予派遣勞工薪資平等的保障,但也沒有把話說死,派遣單位仍可依據績效、工作經驗或其他理由,排除同工同酬的規定。

林佳和說,在歐洲各國的立場,為了不鼓勵派遣工作過多,所以要求一樣的薪資、抑制企業使用派遣的數量;站在人權的角度,和正職人員既是做同樣工作,就應該給予平等待遇。

過去的《派遣法》草案,都讓學者搖頭,認為只是順應現狀,沒有改善的企圖,特別是在訂定企業使用派遣人數上限的部分,六月的草案中,有一版本更完全放寬、沒有比率限制,讓許多學者和勞工團體氣到跳腳。勞委會勞資關係處代理處長王厚偉則表示,近期最新的《派遣法》草案即將出爐,目前正在修正討論中。

若不正視派遣亂象,遲早有一天,台灣會成為下一個美國,派遣成為常態雇用關係,更多年輕人從進入社會,就只能和隔壁同事做著同樣工作,卻在薪資、福利上矮人一截,長此以往淪為窮忙族,台灣的經濟動能恐怕也將減緩。

同工同酬、職災補償有譜?

——勞委會研擬中的《派遣法》草案,可解決什麼問題?

派遣人力目前困境現行草案是否解決?

派遣業者與勞工簽訂定期契約(登錄型派遣),導致要派單位解雇勞工後,派遣業者不須負擔解雇成本,也不會代為轉介下一工作。是連續做了好幾年同樣的工作,卻無法要求由派遣轉正職。 否派遣勞工無法享有年假、病假及育嬰假等權利。是發生職災時,要派單位和派遣業者都不負補償責任。是同工不同酬。是各行各業都在濫用派遣,包括公部門。 否要派單位使用派遣人數無上限。 否假外包、真派遣。 否資料來源:《派遣法》最新版草案法案延宕12年,派遣人力沒保障 ——派遣相關法案大事紀1999年經濟部商業司開放「人力派遣業」。

2001年《派遣勞動法》草案正面表列共23種業務可用派遣;派遣期間凡超過一年,就可轉正職。在立法院胎死腹中2005年《勞動派遣法》草案從正面表列轉為負面表列;派遣業者需要申請執照;要派單位應負起派遣工的職災責任。立法院一讀未過

2010年

《勞基法》增訂派遣專章

放寬定期契約;派遣比率不得超過受雇員工的3%(經勞資會議同意可至5%、工會同意可至20%)。此案進立法院,但仍未通過2013年《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取消企業使用派遣人數的上限;必須同工同酬。

勞委會正研擬送行政院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8

安全局勢惡化增加伊拉克石油增產難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6589

過去兩周,伊拉克安全形勢急劇惡化。不幸中的大幸可能是,恐怖主義組織ISIL領導的遜尼派武裝,控制的只是幾乎沒有原油生產和相關基建設備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因此當前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並未受到沖擊。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專家Kenneth Pollack認為,伊拉克北部和西部的快速淪陷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這些地區都是遜尼派的集聚地,以什葉派為核心的伊拉克軍隊在這些地區缺乏抵抗的決心。然而,鑒於巴格達和巴格達以南地區是什葉派的集聚地,而且巴格達部署了更多的兵力,ISIL不大可能繼續高速推進,戰事很可能出現長期的僵局(除非強大的外部力量打破這個均衡):

當前最可能出現的局勢是,快速推進的遜尼派武裝很可能會在巴格達或巴格達北部陷入對峙。他們可能繼續往前推進一點,但看起來不大可能有能力打下巴格達,更不可能定都巴格達。與以下兩種可能出現的局勢(遜尼派武裝攻占巴格達,繼續向什葉派聚集的南部推進;什葉派聯軍強力反擊,把遜尼派武裝驅逐出他們最近占領的地區)相比,這種局勢看起來發生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雖然伊拉克當前的石油生產看起來並沒有出現什麽重大風險,但伊拉克局勢的發展仍然牽動著石油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因為伊拉克北部油田預期是全球石油市場未來增產的關鍵一環。那麽,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將會如何影響伊拉克未來的石油生產呢?Pollack繼續解讀:

恐怖主義/破壞:過去幾年,ISIL和其他Salari聖戰主義組織一直在嘗試通過攻擊伊拉克南部的石油基建設施,打擊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正如上面提到的,他們在襲擊北部基建設施上已經取得了莫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在南部取得類似的成功。鑒於他們已經與什葉派的敵人卷入了全面的常規戰爭,他們很可能會加倍努力襲擊石油基建設備。畢竟,當前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是什葉派聯合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這與兩伊戰爭期間,巴格達和德黑蘭相互都在嘗試切斷對方石油出口的原因是一樣的,所以遜尼派武裝這次也將作出相同的努力。此外,鑒於他們控制了伊拉克北部的一大批地區,他們這麽做的能力可能增加了。

分神的官僚機構:就算在內戰(大規模動亂)再次爆發前,伊拉克也遭遇到了提升石油產量的眾多問題。伊拉克政府是低效、腐敗和嚴重集權的。石油企業(和其他西方企業)在獲取簽證和牌照上,在轉移人力資源和設備上,在獲取預期伊拉克人會提供的資源上,都出現了問題。一些對伊拉克和其石化產業至關重要的大型項目,已經遭遇到眾多雜亂無章的官僚問題,延誤了項目的完成。這包括捕獲被直接燃燒浪費掉的伊拉克天然氣的關鍵企業,和把海水運送到南部註入油田替代淡水來源減少的關鍵企業。鑒於內戰全面爆發(以及很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內部問題),伊拉克政府的註意力將變得更為分散,可能比之前變得更為低效。

違法事件:在過去6-8個月,伊拉克政府一直都在把伊拉克軍隊和警隊調離南部地區,派往西部的Anbar省與已經占領了Fallujah並威脅到Ramadi, Abu Ghraib和Samarra城市的ISIL作戰。從南部轉移了這麽多維持安全的人力(比如說,駐紮在南部Basra省的17支伊拉克部隊有11支已經被轉移),正在令南部的安全形勢複雜化。現在已經出現了更多部落暴力事件的報道,有組織犯罪,地方政治暴動也增加了,整體的犯罪活動量在增加。從那以後,巴格達更變本加厲地把軍隊和警隊調離南部,派往北部與新的遜尼派武裝對抗。一段時間以後,伊拉克可能有能力為南部建立新的安全部隊,但只要內戰持續,前線總會競爭更多的軍力,從歷史上說,前線的優先權高於後方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4

美媒爆奧巴馬後院起火 與本黨高層議員關系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11

奧巴馬, 美國國會, 民主黨, 參議院,里德

美國民主黨人開始疏遠本黨推舉上臺的總統奧巴馬只是時間問題。國際地緣政治危機當前,上周奧巴馬才被局勢所逼下令美軍重返伊拉克戰場,與民主黨高層議員的關系不睦又讓他腹背受敵。(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國內對奧巴馬的不滿情緒直接體現在支持率上。本月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和全國廣播公司聯合發布的民調顯示,7月奧巴馬的支持率創執政以來新低,僅有40%。超七成受訪者表示,美國經濟正在錯誤的軌道上前行,71%的受訪者將經濟不振歸咎於“政府無能”。六成受訪者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感到不滿。

連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內部高層也和他關系欠佳。《紐約時報》昨日報道稱,關系惡化源於今年6月奧巴馬和國會領袖討論伊拉克局勢的一次會議。

開會時,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向坐在自己身邊的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抱怨,共和黨參議員惡意阻撓國會認可奧巴馬提名的幾十人任美國駐外大使。他希望奧巴馬支持自己,敦促麥康奈爾放棄強硬立場。

可奧巴馬很快打消了里德的念頭,冷靜地打斷了所有相關爭論,對里德說:“你和Mitch(麥康奈爾)來解決。”

四位此後和里德談過此事的知情者分別向《紐約時報》透露,奧巴馬說了那番話以後,那次會議里德就一言不發,生悶氣。會後那天下午,里德告訴其他參議員和下屬,奧巴馬那樣事不關己的態度讓他震驚。畢竟麥康奈爾妨礙的是奧巴馬本人提名的大使,美國國務卿克里幾個月來一直催促國會通過提名。

里德一向被視為奧巴馬在國會最堅定的同盟。《紐約時報》的上述爆料無疑很讓人意外。它意味著奧巴馬與國會的好朋友漸行漸遠,面臨失去他們鼎力支持的威脅。

《紐約時報》采訪了一些批判奧巴馬的民主黨議員。其中一位參議員Claire McCaskill將“和民選官員扯皮”比作家常便飯。一些民主黨人認為,奧巴馬並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修補與國會之間受到影響的關系。

不過,《紐約時報》采訪的白宮助理不同意上述看法。他們認為,里德在那次會上的言論讓奧巴馬“沒有防備”,後來奧巴馬也致電麥康奈爾,在確認大使任命問題上施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63

摩根大通警告:烏局勢若惡化,俄羅斯將面臨“雷曼時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595

摩根大通的俄羅斯研究主管Alex Kantarovich認為,如果烏克蘭沖突繼續惡化,俄羅斯股市將會面臨雷曼時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他在報告中稱,這意味著俄羅斯股市將會猛跌50%。

今年以來俄羅斯Micex指數累積下挫6.6%。7月7日MH17客機在俄烏邊境被擊落,隨後歐盟和美國增加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7月俄羅斯股指的月跌幅創2012年以來最高。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到,歐美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裁,令俄羅斯經濟損失2萬億美元。未來該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5%。盧布貶值、俄羅斯通脹飛漲、資本加速逃離。

2008年Micex指數暴跌67%。Kantarovich認為,俄羅斯當前的境況與08年金融危機時期存在顯著的差異,油價相對穩定,經濟萎縮程度可能沒有那麽嚴重。

此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商品需求劇烈波動,烏拉爾原油在2008年12月24日跌至32.34美元一桶,相對當年年7月的高點142.50美元大跌了77%。當前的原油價格在94.96美元。

摩根大通建議投資者減少對俄羅斯的投資,因為俄羅斯市場可能不再對沖突采取快速簡單的解決措施,情況在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

Kantarovich還提到,金融市場對制裁和經濟形勢尤為敏感,貿易戰正在升級,最好的防禦性交易就是出口商不帶任何政治立場,在盧布走低的情況下,他們還能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98

中國樓市風險加大 前8個月主要指標全線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6

China-housing-2

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加速放緩,樓市出現進一步惡化跡象。

主要指標全線下滑:

今年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回落0.5%。

房屋新開工面積114382萬平方米,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面積649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擴大0.7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額41661億元,下降8.9%,降幅比1-7月擴大0.7個百分點。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

在詳細數據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0%。住宅銷售額在前8個月下滑10.9%,較前7個月10.5%的跌幅有所擴大。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該數據顯示,樓市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而在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6月末增加802萬平方米。

業內認為,房地產市場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點,甚至在中國政府試圖刺激整體經濟增長時也是如此。

近幾個月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普遍在趨於疲弱的住宅銷售、高庫存和緊繃的信貸環境中掙紮。很多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下滑的壓力下開始放松房地產限購政策,以期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確保完成全年GDP增長目標。甚至連中國央行、銀監會等高層機構都呼籲銀行放松首套房信貸。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截至目前,超過30個地方政府已相繼以各種形式放松限購政策。然而,在這種樓市管控放松的預期下,住宅消費者因期待房產進一步降價而觀望,令住宅銷售在疲軟中陷入拉鋸。

許多房地產開發商曾在半年報中表示,他們預計將在9月和10月銷售大量房產。因這兩月通常為樓市銷售旺季,一般被業內稱為“金九銀十”。

1-8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4.4%。前7個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2.8%。

新屋開工面積降幅收窄,這或許暗示不遠的將來中國工業部門難以明顯複蘇。因房地產行業牽涉全國近40個產業部門,比如銅和水泥等原材料、加工、建材等。而新屋開工面積下滑,就意味著前述諸多行業消費需求並未回暖,令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憂慮加深。

據《財經網》9月13日報道稱,華遠地產董事長任誌強日前表示,從目前形勢來看,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還將是下降的趨勢,中國房地產行業難複蘇。

他稱,在經濟發展出現下滑時,房地產市場發展一定會出現下滑,全世界都是如此,經濟發展步伐放慢的時候,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費能力必然下降。按照目前的銷售量計算,全年或將減少近3000億元的銷售額、近4000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這對一個全年超13億平方米銷售面積的房地產行業來說只是一個小問題。

統計局公布的部分數據如下:

2014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0159億元,增長12.4%,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1%。

W020140913445185207124_r75

其中,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529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5%,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65243萬平方米,增長8.3%。房屋新開工面積114382萬平方米,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0174萬平方米,下降14.4%。房屋竣工面積49759萬平方米,增長6.7%,增速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8036萬平方米,增長4.8%。

商品房銷售和待售情況

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9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0%,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8.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6.4%。商品房銷售額41661億元,下降8.9%,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0.9%,辦公樓銷售額下降19.5%,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7.5%。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590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227萬平方米。

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88

一張圖看全球制造業現狀:六成國家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44

全球各國陸續公布了制造業PMI調查。如下圖所見,迄今已有25個國家公布了9月PMI,其中8個國家的制造業正在改善,15個國家惡化,另有2個國家維持不變。

50為PMI的榮枯分界線,讀數在50以上表明制造業擴張,50以下代表萎縮。

Global PMI heatmap

美銀美林在報告中寫道,

這25個國家里,有8個國家制造業陷入萎縮,17個處於擴張。特別是,奧地利、德國、希臘、韓國和挪威,這幾個國家從擴張陷入萎縮,而意大利和南非則從萎縮重回擴張。

我們的中國經濟學家認為,部分歸因於上個月的寬松措施,中國制造業PMI企穩,但並未反彈

我們的歐洲經濟學家表示,歐元區制造業疲軟主因是德國。此外,他強調歐元區制造業PMI(以及德國PMI)與歐元區經濟三季度溫和擴張相一致。

而英國經濟學家則稱,英國制造業PMI下滑主要因英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增長放緩,該數據創2013年5月以來最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10

服務業新訂單創9個月新低 歐元區經濟或繼續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00

10月,歐元區服務業放緩。服務業商業活動以及新訂單指數分別創下7個月和9個月來新低。

歐元區商業活動指數終值10月報52.3,低於9月的52.4。商業活動連續第15個月增長。德國、西班牙和愛爾蘭產出增長強勁,意大利產出重回增長。然而,法國的收縮速度開始加快。

QQ圖片20141105170235

歐元區綜合PMI連續16個月高於50的枯榮線。愛爾蘭和西班牙依然是推動歐元區增長的主要力量。德國經濟有所增長,意大利也重回擴張。相比之下,法國收縮的速度創下4個月新高。

在低迷的歐元區經濟之下,潛在的新訂單增長放緩。愛爾蘭、西班牙和德國報告新訂單有所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意大利和法國的收縮。

10月,歐元區經濟擴張速度與9月基本持平。歐元區經濟增速在9月創下10個月新低。歐元區10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1,較上月的52.0有所上升。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

歐元區PMI顯示出歐元區經濟步履蹣跚,經濟的下行風險較大。盡管產出指數較9月有所回升,但近期新訂單增長的停滯意味著接下來數月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惡化。

在歐元區大型經濟體中,法國的表現最為慘淡。PMI顯示,法國經濟依然處於收縮之中。意大利也是一大擔憂,PMI數據顯示意大利經濟處於停滯。

相比之下,德國和西班牙經濟前景較為明亮。PMI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增速為0.4%,西班牙經濟增速為0.5%。各國情況的差異給歐元區的政策制定者出了一道難題。

QQ圖片20141105174731

歐元區PMI數據公布後,歐元一度跌破1.25關口,後反彈至1.2503。

eu,w_640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歐元區10月服務業PMI終值 52.3,預期52.4,初值52.4。
歐元區10月綜合PMI終值 52.1,預期52.2,初值52.2。 
德國10月服務業PMI終值54.4  ,預期54.8,初值54.8。
德國10月綜合PMI終值53.9  ,預期54.3,初值54.3。
法國10月服務業PMI終值48.3 ,預期48.1,初值48.1。
法國10月綜合PMI終值48.2 ,預期48.0,初值48.0。
意大利10月綜合PMI 50.4 ,前值49.5。
意大利10月服務業PMI 50.8 ,預期49.4,前值48.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05

“安倍經濟學”教父:日本超級寬松是“龐氏騙局” 不推遲加稅會惡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29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經濟領域的一位重要幕僚濱田宏一近日警告,日本必須推遲上調銷售稅,若執意第二次增稅,日本“龐氏騙局”形勢將惡化。濱田的言論印證了日本政府增稅舉措面臨的巨大壓力,此前推遲增稅的傳聞更有可能成為現實。今日稍早日本媒體報稱,安倍將在今日稍晚宣布推遲增稅並提前舉行眾議院選舉。

耶魯大學名譽教授、經濟學家濱田宏一是設計“安倍經濟學”理論的關鍵人物。安倍曾依靠濱田的權威批判日本央行未能全面對抗通縮,呼籲實施“大膽的貨幣政策”。在安倍就任首相將近兩年之際,濱田向《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

“今年4月日本政府上調銷售稅已導致國內經濟大動蕩,它可能已使‘安倍經濟學’產生的收益喪失了三分之二。至少這場偉大實驗三分之一(的收益)已蕩然無存。”

據彭博報道,今日另一位安倍的重要經濟顧問本田悅郎也表示,日本消費稅上調應該延遲。本田認為,應推遲18個月上調消費稅,應在日本消滅通縮後再增稅。

昨日公布的日本第三季度GDP初值年化環比下降1.6%,明顯不及預期的環比增長2.2%。而且第二季度GDP環比降幅下修至7.3%。安倍推遲既定的明年10月增稅計劃或已成定局。濱田認為:

“我們應該在未來中期上調消費稅。”4月增稅帶來的首次沖擊與日本政府超級貨幣寬松的效力截然相反,這次超級寬松抵消沖擊影響,但不能冒險再經受一次沖擊。

濱田完全支持日本央行購買資產的QE項目,但他認為,QE持續得越久,帶來的回報就越少。他說:

“我完全同意(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的政策方針,以及他(在行動以前)保持平靜然後震驚市場的策略。當然,如果你重複同樣的行動,其影響力就會減弱。”

曾準確預測2007年次貸危機導致美股崩盤的“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此前指責,日本政府在實行“龐氏騙局”,因為日本央行在大批購買日本政府發行的債券。濱田同意麥嘉華的“龐氏騙局”提法,稱日本創造了一場“輕微的龐氏騙局”。他還說這是“可行的”,因為日本擁有龐大的外儲,

“在龐氏騙局中,貸款提供者最終會告罄。日本的納稅人當然可能反感(這麽做)。但總會有新的納稅人加入,所以這是可行的龐氏騙局,不過我不會說這是好事。”

濱田認為,關鍵是日本的決策者要明確表示,政府願意竭盡所能消滅通縮,為數百萬勞動者工資上漲奠定基礎。濱田對日本國內工資上漲感到樂觀,但不確定會持續多久。因為企業還在懷疑安倍經濟學會不會持續。如果他們確信會持續,出口企業的利潤的確會增長,他們就會開始將收益與員工分享。

安倍經濟學,CPI,通縮,QE,安倍晉三

安倍經濟學,日本國債,通縮,QE,安倍晉三

安倍經濟學,日本國債,通縮,QE,安倍晉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