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年土地改革實質性起步 我們將看到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01

Img388918161_meitu_1

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土地改革關乎中國9億農民的利益,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中國證券報周三報道稱,由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參與制定的土地改革總體方案已成形並提交審議,預計最快可在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推出,並在2015年安排試點。

由此看來,明年土地改革有望迎來實質性推進的第一步。往後十年,可能是中國進入城鄉一體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開端。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改革的兩大重點將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農地入市

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建設用地總量控制、低效用地開發、產業用地結構調整等。國家扶持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業、文化產業、旅遊業、設施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用地等將獲得政策支持。

在農地入市方面,涉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入市兩方面。

平安證券稱,這兩項試點都將推動土地作為生產要素的更高效配置。同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試點,將使得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多的補償,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其具體提到:

城市工業和其他建設用地的集約化利用將是土地改革第一階段的重要突破口。這包括以往一些廢棄的工業園區用地,這部分土地的土地用途可能存在調整和改善的可能。在國有土地招牌掛制度下,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供應不足,價格居高不下,而工業工地和其他用地地價較低,且供應量大,土地利用粗放,未來具有較大的集約化利用的價值。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的流轉機制的拓展也將是土地改革第一階段的突破口之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確權工作推進速度相對較快,以往中國已有的土地流轉中,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向城市建設用地的流轉方式就是存在的。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完成以後,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將給予農民更多的補償,並可以運用股份占有等方式來運作,增加農民來自土地的收入。

平安證券認為,土地改革對於基本農田的推進將不會在 2015 年全面推開。

第一,基本農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尚需時間,預計 2017-2018 年尚能完成;第二,國家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的工作已經由兩部委發文布置。因此,基本農田的改革可能還將僅限於村內和村與村之間的適度規模化的流轉試點工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24

土地改革實質性起步 兩部土地法下月有望上報全國人大審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08

《大智慧》報道,新版《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將於12月浮出水面,有望在1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行審議,法律的修訂將實質性加速這一輪土地改革進程。

參與上述兩部法律修改討論的專家稱,兩部法律修訂工作進展順利,新版本有望於下月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而修法的總方向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立”。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要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但按照現在《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都是不可以抵押的,因而要對這些法律條款按照改革需求進行修訂。

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土地改革關乎中國9億農民的利益,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中國證券報周三報道稱,由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參與制定的土地改革總體方案已成形並提交審議,預計最快可在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推出,並在2015年安排試點。

明年土地改革有望迎來實質性推進的第一步。往後十年,可能是中國進入城鄉一體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開端。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改革的兩大重點將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農地入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81

上海自貿區資本項目開放近期有望取得實質進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247.html

上海自貿區資本項目開放近期有望取得實質進展

一財網 薛皎 2015-06-11 22:21:00

業內人士分析稱,即將於本月26日召開的陸家嘴論壇,很有可能成為宣布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具體措施的重要時間窗口。

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五年一度評估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日期的臨近,我國對於資本項目開放的準備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一貫的先行先試特點,有望引領資本項目開放新格局。

6月11日,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上海自貿區近期在資本項目開放上或將有“大動作”。

該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商業銀行正進行在自貿區開立跨境貿易賬戶境外直接投資業務的測試。“以前個人購匯的上限是5萬美元,但現在跨境貿易結算賬戶可以直接進行海外投資,不受此限制。”此外,在股權投資領域也會有重大突破。

業內人士分析稱,即將於本月26日召開的陸家嘴論壇,很有可能成為宣布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具體措施的重要時間窗口。

進入6月份以來,有關上海自貿區在資本項目開放、金融改革以及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出等方面的討論越發活躍起來。

6月9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國際化與跨境並購”圓桌會議上表示,在“一行三會”的支持下,上海市政府已形成新一輪的金融改革初步方案,以實現自貿區金融改革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更好聯動,重點要在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資本市場建設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6月4日,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長張新“‘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新業態”論壇上表示,上海自貿區已經做好了率先全面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技術準備。

張新所講的技術準備可以歸納為10個方面,包括上海已經形成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政治保障、市場機制和理性文化;建立了有管理的可兌換的制度安排;建立了對外債規模、幣種錯配、短期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等。

分析人士認為,上海自貿區在這10個方面所做的準備正好呼應了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4月在IMF第31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系列會議發言時提出的六項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即要推進個人跨境投資、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外匯管理改革、資本市場開放、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和風險防控。 “這六項改革全面落地後,就意味著我國完全實現了資本項目可兌換。”周小川說道。

張新表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重點就是實現上述六方面的全面突破和全面到位,以推動上海率先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今年以來,上海自貿區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已經取得明顯進展。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關於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宣布上海市開展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的金融機構可按相關要求向區內及境外主體提供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金融服務,標誌著FT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的正式啟動。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FT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的啟動為賬戶內本外幣資金兌換帶來便利,同時降低了融資成本和匯兌成本,防止匯率風險,真正有效地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作用甚至不亞於降息、降準,因為資金可以更加高效直接地流向企業,省去了以前不必要的環節。同時也利於監管,當資金兌換找到了正規途徑時,可以有效杜絕地下錢莊等非法現象。”

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7家金融機構可以開立FT賬戶,截止2015年6月1日,企業通過FT賬戶辦理各類跨境資金結算1600億元,按照新規則開展跨境融資700多億元。

近日,浦東新區副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重點之一,就是深化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功能,擴大境外融資渠道和規模,開展境內外雙向投資試點,從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此外,他還表示,上海自貿區將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作為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的突破點,並會在今年實現實質性突破。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16

自欺欺人 申報競選經費上限只有「道德規範」無實質罰則 誠實觸法 總統候選人帶頭說謊

2015-06-01  TWM


一套自欺欺人的總統選舉經費上限規範,讓候選人被迫在違法與說謊之間做出抉擇。

但多數選民對這樣的亂象視若無睹,彷彿早已習慣了眼前的虛假世界。

撰文•鄭閔聲

一位稱職的總統,應該具備哪些條件?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不過,想必多數選民都能認同,誠實、守法,是國家元首最基本的要求。但你大概不知道,虛有 其表的總統競選經費上限規定,讓有志角逐中華民國總統的政治精英,只能被迫在違法與說謊之間抉擇,沒有其他替代選項。

現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替同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競選經費訂出最高金額限制;這項數字也是候選人收受競選經費捐贈的上限。最高金額的計算方式,是 由全國人口七○%乘以二十元後,再加上一億元。以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為例,每組候選人的法定競選經費上限約四.二四億元。

為什麼說這些規定虛有其表?因為就算候選人接受捐贈或開支金額超過法定上限,法律也沒有任何罰則;也就是說,經費上限只是「道德規範」,沒有任何強制力。 同樣以一二年大選為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申報的支出是四.四億元,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蘇嘉全則是七.一億元,兩陣營同時違法,卻不必承擔後 果。

鼓勵造假?

超過法定上限 行政機關無稽查能力儘管根據《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進行民調,有六四%的民眾認為,四.二四億元的選舉經費足以當選總統;但是,從一四年台北 市長選戰的經費規模,就足以證明,法定經費上限與實際選舉需求差距太遠,即使政府祭出罰則,也無法達到約束效果。

一四年的首都市長之爭,無黨籍的柯文哲雖強調「小成本選戰」,不辦大型造勢晚會、不濫買電視廣告,選後結算的支出仍高達一.三億元,大約是法定總統競選經 費的三分之一。然而,台北市的人口大約只有全國九分之一,假定人均開支需求相同,總統大選至少需要十億元資金;更何況首都市長選戰終究只是地方選舉,經費 需求無法與全國性選舉相提並論。

事實上,歷屆民選總統主要候選人事後公布的競選花費,幾乎都曾被懷疑有低報狀況。例如馬英九一二年連任後申報的競選經費︵四億四千萬元︶,幾乎等於法定上 限,就被對手質疑「比一九九四年陳定南選台灣省長(四億五六○○萬元)還少,有可能嗎?」直到最近,柯文哲仍持續挑戰上屆總統大選經費有申報不實之嫌。無 論真相為何,民選總統連任之後,就立即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口水戰當中,絕非國家之福。

「沒人相信選總統用這點錢就夠了,門檻反而像是鼓勵候選人造假,行政機關也毫無稽查能力。」立委李俊俋指出,就算總統候選人「個人支出」符合法定門檻,這 些錢也不等於所有開銷,因為法律規定政黨捐助候選人的資金不列入競選經費,企業或個人「自發性」替候選人辦活動、買廣告也不算競選支出。

誠實被罰?

曾因照實申報 陳定南被裁罰四十萬元至此已能確認,總統競選經費上限不僅無規範意義,不食人間煙火的最高金額,只是迫使候選人違法,甚至有誘使人謊報的可能,形同陷國家未來元首於不義。我們不得不問,如此詭異的制度,究竟從何而來?

故事得從一九九四年台灣省長民選說起。我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在一九八三年制定競選經費上限條文,超支者將處以罰鍰。九四年省長選舉,法定經費上限為 一億四九八○萬二千元,以過半得票當選的宋楚瑜,選後申報經費與法定上限一模一樣;落敗的民進黨候選人陳定南,則申報四億五六○○餘萬元,遭裁罰四十萬 元。

即使是民主化剛起步的年代,也少有人相信坐擁國家機器與黨產奧援的宋楚瑜,花費只有對手的三分之一。這起被輿論視為「獎勵偽善、懲罰誠實」的事件,讓社會首次意識到競選經費限額的不合理。

隔年,行政院為因應首次民選總統,研擬《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草案,處理到競選經費上限條文時,為避免民選總統一上任就面臨超支經費被處罰,或為了合法而造假,雖然仍制定上限,但決定不立罰則。只要候選人誠實申報,超支也不處罰。

然而,行政、立法兩院協商出的經費公式,從一開始就只有宣示性意義。九六年總統大選的法定經費是三億零四百萬元,甚至比陳定南競選省長的開銷還少;「誠實申報」等於違法,也就成了一路延續的現象,所有主要候選人幾乎都在違法競選。

「設定選舉經費上限,是民主化過程中為落實公平政治競爭,不讓擁有黨產優勢的國民黨得以藉強大財力鞏固統治權,但卻沒阻斷政黨捐贈候選人這個後門;超出選舉經費上限也沒有罰則,一切規範都只是假象。」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瞿海源分析。

中研院法研所助研究員蘇彥圖認為,《總統副總統選罷法》雖修補了「獎勵偽善」的法律漏洞,卻沒有處理不符合現實的「經費上限」造成的違法與造假問題,也未 回應社會對政治獻金公開透明的期望;甚至○四年《政治獻金法》立法後,《總統副總統選罷法》政治獻金相關條文並未修正,因此出現總統候選人收取政治獻金的 規定較其他選舉嚴苛,違法卻無相應罰則的荒謬。

重視誠信!

超過六成民眾期望修法調整「這就像個寓言故事,有個醉漢在燈光下彎著腰焦急地尋找失落的鑰匙,一位路人好心地問:『你確定是掉在這裡嗎?』醉漢卻說:『我 不知道,只是這裡有光比較好找。』」蘇彥圖說,整套有關競選經費的法令,就是政府用最方便的手段,營造出「有管理機制」的假象。

這套虛假無效的法規該如何修改?根據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民調,當受訪者得知現行總統競選經費上限不敷候選人使用,但超支也不會受罰後,有二八.九%支持 放寬上限並對超支者開罰;二二%則認為應直接開罰,總計超過六成民眾期望修法;主張維持現狀者為二一%。但對未誠實申報競選經費者,有四五.四%主張加重 罰鍰,更有三九.三%認為應比照韓國法令,由法院宣判當選無效,可見民眾重視國家元首的誠信。

「談到修改制度,要先回答,該不該設競選經費上限?用意是什麼?上限多少才算合理?」蘇彥圖分析,競選經費上限是為避免富人利用金錢發揮政治影響力,破壞 了票票等值的民主設計;但過度管控也有限縮人民自由參政的疑慮,因此世界各國並沒有一致的標準。例如,美國最高法院曾宣判競選經費上限違反《憲法》保障的 言論自由,但日本與多數歐洲國家仍設競選經費上限。

師法他國!

美國採即時揭露資訊 日韓罰則嚴峻蘇彥圖指出,設競選經費上限的另一項目的,是候選人資金來源透明化,杜絕枱面下利益輸送;但上限與透明並不能畫上等號,因為獻金就像流水,會 自行找出滲透方式,「相對於美國採取即時揭露資訊,台灣的事後申報多了『修改』的空間;從過去幾年的政治獻金裁罰案件也能發現,監察院幾乎沒有獨立核對查 帳的能力。」他說。

以政府預算支應選舉開銷的「公費選舉」,是學界認為最能杜絕不當政商關係,並維持平等參政權的方式。台灣選後發放每票三十元的補助款,就是參考公費選舉精神。然而選後發放意味著錢極可能不是用在選舉上,反而成為政治人物的「私房錢」。

罰則部分,同樣實施總統直選的韓國,對於政治獻金申報不實的罰則最為嚴峻,《公職選舉暨選舉舞弊防止法》規定,包括總統在內的候選人,競選經費若超過公告 限額的兩百分之一,或是競選總幹事、會計負責人受有期徒刑宣告,候選人當選無效。日本《政治獻金法》則規定,若不實申報或收受非法獻金被法院判決有罪,未 來五年將被剝奪選舉及被選舉權。

李俊俋也認為,在強化行政部門稽查能力的前提下,適度放寬或取消不合理的競選經費上限,才能讓總統候選人不必面對違法或造假的兩難;對於申報不實者雖不必 一味強調嚴懲,但至少要有具體可行的罰則,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獻金文化,日本的「未來褫奪公權」制,就是可以我們可以借鏡的方向。

「扭曲的競選經費制度,造就了偽善、沒有社會正義感的政治人物,嚴重傷害了台灣的民主化發展。」瞿海源認為,人民的疏離與冷漠,是虛假的競選經費上限、二十年來始終未能改變的主因。

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又將到來,面對自欺欺人的荒謬法令,你還能沉默嗎?

揭開選舉經費5大假象

假象 1 只用這點錢 哪選得上總統?

額度上限規定不符合競選需求,讓候選人只能選擇誠實申報卻違法,或說謊低報,但超支經費也沒有罰則。

歷屆民選總統主要候選人申報選舉經費狀況選舉年分/上限 候選人 收入

(億元) 支出

(億元)

2008/4億元 馬英九、蕭萬長 6.77 6.39 謝長廷、蘇貞昌 4.40 4.27 2012/4.24億元 馬英九、吳敦義 4.46 4.44 蔡英文、蘇嘉全 7.56 7.09 資料來源:中選會、監察院假象 2別人買單的 都不算競選經費競選經費規定未包含政黨捐助候選人、私人與企業出資舉辦活動或買廣告等方式,規範形同虛設,收受超額捐贈也無罰則。

假象 3能捐給總統的錢

比捐給議員的還少

個人最多只能捐助總統候選人2萬元,捐助其他候選人卻能到10萬元;企業捐總統30萬元,其他候選人100萬元。

假象 4隨便報 政府也查不到只看格式、單據,從來沒有總統候選人被查出低報競選經費遭罰。

假象 5補助 不是花在選舉上名義上為競選經費補助,卻在選舉結束後才支付,錢不一定是用在選舉上。

選總統 4.2億不夠?!——《今周刊》「總統大選競選經費」民調6成民眾竟覺得 選總統4.2億夠用!

目前法律有規定總統選舉候選人的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例如2012年候選人依法最多只能用4億2400萬元,而且包括候選人自備、政黨捐贈、後援會贊助、政治獻金等。你覺得4億2000多萬元對競選正副總統來說,是否夠用? 單位:%

很夠用 34%

還算夠用 26.4

有點不夠用 5.8

很不夠用 14.8

不知道/未回答 19

6成民眾贊成修法改變

法律雖有規定總統候選人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但多數候選人都會超過且未被處罰。你認為是否有必要修改法律去改變這種情形?

單位:%

超過競選經費要加重處罰 22 放寬競選經費的最高金額 6 放寬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但是有超過就加重處罰 28.9 不用修法,維持現況 21 不知道/無意見/未回答 18.3 取消對競選經費的限制 3.8 4成5民眾認為未誠實申報應加重罰款若總統選舉候選人未誠實申報競選經費帳目,或競選經費開銷超過規定,有人說應加重罰款,也有人說應規定當選無效。你比 較贊成哪種說法? 單位:%應該加重罰款 45.4% 應該規定當選無效 39.3 看情況的輕重而定 1.2 不知道/無意見/未回答 14.1 註:本調查是由台灣指標調查在5月11至12日進行,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完訪1004人,在信任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62

請調降印花稅,7月反彈須有實質利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443.html

請調降印花稅,7月反彈須有實質利好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7-01 15:49:00

管理層要趕緊行動起來,拿出實質性的利好。趁著空方還在猶豫期間,多方仍存一絲信念,把提振股市的舉措用足用實。暫緩IPO、調降印花稅,大招猛招趕緊出來吧,讓股市重獲生機。

筆者昨天的《A股絕地反擊,7月翻身需謹慎》就提出:連續大跌之後,投資者都是惶恐不安的,宛如驚弓之鳥,隨時都準備出逃,尤其是恢複一部分收益之後,這種短期離場的情緒可能更濃,所以大家千萬註意。

從周二晚到周三早上,大部分股民恐怕都期望早上高開,然後逢高了結,等待盤中下探,如果行情尚可,那就玩一回T+0。當然,大家都這麽想的時候,行情就比想象中更難看。

周三的大盤是低開,隨後高走,隨後遭遇了第一波拋壓,再行反彈,等第二波創出反彈新高後,站上了五天線,但是隨後遭遇更劇烈的拋壓。午後,股民沒有迎來昨天中午那種利好的呼喊,消息面上的平淡,讓所有期待強勁反彈的股民失望。

等失望彌漫開來,很多人選擇了相信這次大跌可能還會二次探底,既然還要探底,那麽還不如現在出來,等低位再行買進。股市的反身性再次強化了這種效應,尤其是近來兩點之後的盤面都極容易出現跳水行情。

果然,越擔心什麽就越會發生什麽。在尾盤的一個小時里,大盤再度跳水5.23%,也幾乎沒有反抗之力。創業板作為周二的領漲板塊,大半時間都處於紅盤狀況,但是在大盤加速跳水的瘋狂半小時,也一頭紮了下來,收盤下跌3.47%。

從技術上說,周三非常難看的盤面,還有一點點慶幸,那就是收盤點位4053.70,比周一的收盤點位4053.03高了0.67。這意味著什麽?假如周三的收盤低於上周五的點位,那麽周二3847.88的此輪下探的最低位置還將會被打破。慶幸就在於尾盤,能夠略作反彈,守住了要命的0.67。周二反彈224點,周三下跌223點,算是給唱多做多者留下1點顏面?兩天漲1點,這算是慢牛?

上周的小反彈,好歹還持續了兩天,這次諸多利好出現,居然反彈都僅能持續一天。股市中的熊味肆虐,多方疲於應付,沒有任何一個版塊能持續引領上漲。昨天領跑的券商金融等股,今天都出現了大幅資金出逃。這種沒有誠意的快閃資金,最終讓反彈再度夭折。沒有穩定龍頭領漲的A股,就像群龍無首,只能上下亂竄。

問題在於什麽?周二下午的大舉反彈,是因為利好信息集中釋放。包括國家隊出手,監管部門曬誠意,還有私募大佬齊唱多。一時間,股市熱鬧紛紛,漲停數百個,一掃兩周來的頹氣。然而,等喧囂過後,大家才恍然有悟,大量唱多的消息其實口惠而實不至。

 

養老金入市的消息盡管挺好,但是按照最快速度,其建倉也需要在一個月後。私募大佬門的唱多呼喊,不過是一紙空文,他們所在機構是否真的看好後市,不斷增倉個股,外界無從得知。配資市場的檢查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增量資金被堵在門外,依靠這潰不成軍的存量,想再拉出幾根長陽的牛氣,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實際利好的還是中央匯金增持上百億藍籌ETF,但是這點籌碼相對於兩市上萬億的成交額,確實杯水車薪。而且,中央匯金也不是慈善機構,顧大局可以出手,但是也不能頻頻出手。等大家看清楚了這一點後,就發現牛市的反彈不可能光靠幾張嘴皮就能實現,它需要更多實質性利好。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以為股市自主修複後,就成為慢牛了,股民已經聽到了熊的嚎叫,沒有大招,它正不容易被趕跑。

筆者在6月29日的文章《維系牛市急需暫停IPO》就提到這個實質性建議,當然,有不少人名義反對,認為會耽誤那些企業融資。其實,文中的觀點是相對溫和的,即可以暫停也可以減少IPO,比如將每月兩次的IPO恢複成前幾個月的每月一次,還可以讓排隊的那些企業補齊半年報材料,給七八月的新股發行一個平靜期。那些被推遲上市的企業也未必願意在熊意十足的氛圍里上市,此前東方證券上市收了十個漲停,現在國泰君安只有三個漲停就歇菜了,而且在第二天就打開漲停。推遲IPO也意味著股東們利益能夠最大化,何樂而不為呢?

盡管股民都相信管理層股市維穩的意圖,但是這種維穩不是幾句表態就能實現的,必須對股市有著十足的利好。這里面既包括暫緩IPO或減量IPO,還可以包括印花稅的調降等。這些看多的市場力量必須形成合力,不要七零八落地拉出來,更不要在市場再次大幅下滑時才急急出手,人心動搖了,再好的政策都會大打折扣。

更麻煩的是,一旦手中的幾塊好牌都沒有在好的時機用出,那麽下一步的走勢,其恐慌程度可能更甚於前。要知道一年前的此時,大盤的點位才2000點,此前中途不停歇、不調整的上漲大家沒有見過,那麽此後中途不停歇、不反彈的下跌是不是會讓股民親身經歷呢?

所以,筆者再次呼籲:請管理層趕緊行動起來,拿出實質性的利好。趁著空方還在猶豫期間,多方仍存一絲信念,把提振股市的舉措用足用實。暫緩IPO、調降印花稅,大招猛招趕緊出來吧,讓股市重獲生機。(一財網-禪宗七祖)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7

「大數據」實質統一台灣?

2015-07-20  TWM


若中國日積月累掌握台灣社會的大數據,不管透過晶片台胞證,或中國製手機、通訊App,它可以用來做什麼?用此來收服台灣可不可以?

發表〈中國免簽 台灣天真到蠢〉(《今周刊》九六六期)之後引起網路對「晶片版台胞卡」的熱議,本以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世代比較有感,沒想到對資訊國安最無感的正是這一世 代。因而,不得不再續〈立院應立即推動《晶片國安法》〉一文(九六八期),其中敘述了現代晶片(IC)遙感竊取他人電子設備中數據的能力。

年輕世代不了解這問題的嚴重性,出自兩層原因:一、以為晶片能夠竊取的只是自己的數據,只要自己「無不可告人之事」就OK了,而不知道現在的技術已可以竊 取周遭所有人的數據。二、不了解什麼叫「大數據」,以為即使很多人的數據被竊取,也只不過是一堆「資料庫」罷了。可懼的是,連資訊科技系畢業或現在正在從 事資安工作的年輕人(年長者就更不用說了),都意識不到五年、十年後,大量被竊取的個人零碎資料,可以用來遂行什麼樣的破壞性目的。

如同朱敬一教授一再指出的,台灣上自內閣下至學者,多半以為「大數據」(Big Data)就是海量數據,甚至把「大數據」誤認為五十年前就發展出的「數據庫」(Database)。稍有了解者,也常弄不清楚「大數據」和「海量資料統計分析」的差別。

冒著過分簡化的風險,一句話來說明「大數據」的技術含義,那就是「從一堆無關聯、無採樣、無固定形式的零碎數據中,看出意義」。過去只能靠「直覺」或「第六感」察覺的趨勢,現在可以用電腦實現了,不須諸葛亮,不須達文西。

回到主題,若中國日積月累掌握台灣人民、社會的大數據,不管是透過晶片台胞證,還是中國製手機、穿戴裝置、即時通訊App,它可以用來做什麼?藉此收服台灣,甚至用來「實質統一台灣」可不可以?

早在「大數據」成為顯學前,中國就已全面實施類似精神的事了。扼要地說,自手機及互聯網出現,中國就開始建構一套覆蓋全國(九六○萬平方公里,台灣的三百 倍大)的「輿情系統」,運用數據採集及統計學加上現場直覺,預測各方人士的政治動向,以及何地何時會發生多大的群眾事件。

這套日益精進的系統,眼下還不太能用到台灣,因為數據採集不易。然而,若能在多數台灣人的隨身裝置中植入一枚台灣政府沒有權利、能力安檢的晶片,加上大數據技能,中國可以「比台灣政府更了解台灣」,從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 商人、教授到鄉里長,而且過程完全自動化。這就是立法院應該立即推動《晶片國安法》的理由。

「不受控管的晶片+大數據」將來足以實質統一台灣。台灣少數真正了解晶片技術和大數據的人士,出來說句話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0

天威英利新能源中票實質性違約 10億僅還7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6512.html

天威英利新能源中票實質性違約 10億僅還7億

一財網綜合 2015-10-13 19:53:00

保定天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由於連續虧損、拆遷補償工作進度緩於預期,應於2015年10月13日到期兌付的10英利MTN1未能按期足額兌付。

13日晚,保定天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由於連續虧損、拆遷補償工作進度緩於預期,應於2015年10月13日到期兌付的10英利MTN1未能按期足額兌付。

截至目前,天威英利利用拆遷補償資金償還到期中票本息總計7億元,其中,本金6.43億元,利息0.57億元。該中期票據發行總額10億元,本計息期債券利率為5.7%。原評級主體債項均為AA,當前最新評級為BB。

早在9月30日,英利綠色能源宣布,計劃將於今年底前通過旗下六九矽業拆遷補償金償付大部分資金,其余部分將在一年內償付完畢,資金主要來源為應收賬款現金回流及其他資金來源。

對於出現兌付危機的原因,天威英利表示,受過去幾年光伏行業整體形勢影響,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降,虧損面逐年收窄,但仍未轉虧為盈,2012-2014年共計虧損14.05億元,由於連續虧損,公司難以利用自身現金流覆蓋即將到期的中期票據本息金額。在上述情況下,公司計劃通過關聯方處置閑置土地與廠房拆遷可取得的補償資金償還部分本息,剩余資金通過其他途徑(如正常銷售回款)解決。現因拆遷補償工作進度緩於預期,公司未能按期足額兌付到其中票本息。

天威英利表示將通過加快資產變現工作進度、加強企業自身經營等多途徑努力推動償款盡快返還。

一位資深債券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債券發型一般都是信用方式,很少做抵押擔保。發行人一旦出現違約,除了通過法律方式,對違約企業實施並購等,引入新的資金,償付本息的機會就比較大些。今後,各參與機構應當通過更細致的盡職調查,盡量選擇優質企業發債,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一財網綜合中國證券網、新浪財經、網易財經等報道)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508

實質工資談

對於工資調整經常有一似是而非的論調:將工資變化率與物價指數作比較時,例如通漲率為5%,當薪金加6%時被說成彷彿僱主豪爽得很曰“跑贏通漲”,若增加4%時卻常常被說成雖“跑輸通漲”但也有增加;


相信熟悉經濟學尤其通漲的朋友可立即指出這報導方式的謬誤:增幅有所謂名義與實質之分,例如加幅若是6%時,扣除通漲後實質購買力其實只增加了1%,至於加薪4%者雖然名義上薪金增多了,但實質購買力卻是下降,說白一點其實是懲罰!

若以2012年10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增幅為3.8%而論,若薪金調整者低於此數的僱主還請勿宣稱自己恩德浩蕩,因貴公司所付出/員工所得實質可是縮水、尤其對於表現出色的員工可真是因功得罰了!


所以在考慮通漲後,不少僱主宣稱其恩德浩蕩為其僱員加薪百份一二,實質購買力其實是下降了;

當然總有表現出色的如立法會議員包括尊敬的掃議員在2012年3月便獲增薪10%,大幅“跑贏”通漲(網上圖片)。



     *          *          *          *


近日因為會計師公會五年來首次加會費一百大元,引來大批痛入心裡的會計師義憤填膺,指責會計師公會職員薪金“跑贏通漲”為公會帶來財政壓力更令他們破財,不但在討論區破口大罵,甚至坐言起行發動會內公投力抗每年多付一百大元的厄運;

道聽途說不可行,仔細看香港會計師公會2012年年報,的確2012年度公會職員平均薪酬增幅比通漲稍高(見65頁note 18);

2012年:薪金開支 = HKD121,758,000,平均人數 = 219 + 225/2 = 222人,平均每人薪酬 = HKD548,459

2011年:薪金開支 = HKD108,215,000,平均人數 =201 + 219/2 = 210人,平均每人薪酬 = HKD515,310

增幅 = 6.43%

2012年10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增幅 = 3.8%

當然這計算方法忽略了職位構成、變化、對專業職位的人才需求、新增職位性質等因素而略為粗疏,但也可見到大概情況,而且此計算方法亦是廣為成本會計所採用,相信會計師們也不會有太大異議;

若從上述“傳統”看法,的確會計師公會職員平均薪酬增幅比通漲多了一點(2.63%)但也不算誇張,若說其表現還可,實質加薪2.63%可絕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恐怕還是絕大多數會計師性格使然,要他們多付100大元寧可讓你斬他們100刀吧?

(改篇自吾友benjiwong老兄名句,叫他請一客20大元大餐他反建議“斬他20刀,可好?”,當然這習慣也廣見於會計師;)


     *          *          *          *


當然會計師們力抗五年加費100大元是否合理只能說句見仁見智,但他們反對的其中一理據倒也言之成理:公會決定薪酬過程有點透明度不足;

當然作為日常運作公會總不會亦不宜事事公投,不然單是公會二百多職員每年薪金調整每一會計便要投上二百票,加上其他決定恐怕每年投的票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這問題實也不難解決:將平均薪金與業績掛鉤,以會計師公會而言,最簡單解決辦法莫如將平均薪金變化與會員人數變化掛鉤,若是年會員人數增加1%,平均薪金調整即為3.8%(通漲) + 1% = 4.8%,當然若員工們希望多得便要多勞了;

當然這只是平均指標,總要因應每人表現、工作性質而調整,但若有如此指標,表現好的加多於4.8%、差的便低於此數,通漲率、會員人數絕對是公開資料,完全沒有透明度的顧慮;

會計師公會雖是非謀利團體,但會員人數不但與分擔總開支有直接關係,更是影響力指標之一,作為薪酬調整的標準不但相關更是客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67

常修澤:調結構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46.html

常修澤:調結構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一財網 邵海鵬 唐樂融 2016-02-28 07:23:00

常修澤稱,當前中國經濟領域有三個矛盾,一個是結構性矛盾,一個是體制性矛盾,還有一個是周期性矛盾。不過,周期性矛盾屬於經濟運行的問題,嚴格不屬於轉型領域。就轉型來說,就是“結構關”和“體制關”或“制度關”。

25日,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在《轉型闖關——“十三五”:結構性改革歷史挑戰》新書發布會上稱,中國經濟領域的轉型闖關,是結構性的改革還是結構性的改良,有三個試金石,分別體現在微觀基礎、市場、政府三個層面。

具體來說,在微觀基礎上,是堅持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特別是主動妥善淘汰僵屍企業,還是搞國有企業一股獨大,默認目前國內嚴重存在的僵屍企業;在市場層面,到底是市場決定,還是政府駕馭;在政府層面,是主動簡政放權,還是權利任性、加強管制。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下稱“中改院”)遲福林認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一個歷史關節點。他說,“十三五”轉型升級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機遇,是歷史拐點。是否能夠抓住這個趨勢,突出優勢,出好牌,對於中國的宏觀經濟,對於“十三五”的發展至關重要。

以相應指標為例,遲福林稱,在“十三五”需要體現的數據包括,服務業主導是否可以達到56%-58%,甚至有可能達到60%?規模城鎮化率是否可以到60%左右?消費能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5%左右?服務貿易能否從2014年占對外貿易比重12.3%提升到20%左右?

遲福林認為,轉型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經濟轉型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轉型需要“闖關”。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重在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矛盾。

那麽,“關”在哪里?

常修澤稱,當前中國經濟領域有三個矛盾,一個是結構性矛盾,一個是體制性矛盾,還有一個是周期性矛盾。不過,周期性矛盾屬於經濟運行的問題,嚴格不屬於轉型領域。就轉型來說,就是“結構關”和“體制關”或“制度關”。

他說,“結構關”,實際上,中央提了很多年的調結構,但是至今為止,有進步但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這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以及要素投入結構都存在問題,而且問題比較嚴重。

然後是“體制關”。只不過,在常修澤看來,“結構關”難闖,“體制關”更難闖。中國結構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問題是根深蒂固的體制問題。如果這種“體制關”過不了的話,那麽前邊的“結構關”就很難順利地通過。

經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我國已進入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促進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之前,常修澤曾在著作《人本型結構論——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新思維》中提到,“中國經濟結構長期失衡且難以得到有效調整的深刻根源,在於現行體制的掣肘和制約。如果沒有經濟體制乃至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經濟結構的改造、升級、轉型,都是不可能的。”

在發布會上,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魏禮群說,改革和結構調整是個長期過程。他說,20年前參與第九個五年計劃制定的時候,提出來兩個根本意義的轉變:一個是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意義的轉變,一個是經濟體制根本意義的轉變。不過,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魏禮群認為,嚴格意義講,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就是結構調整變革的過程。不同時期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現在提出供給側改革,就是根據現在經濟社會當中發生的問題提出來的。目前將供給和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實現供給和需求雙驅動,就是創新。所以需要把結構調整和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結構轉型升級。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10

綠地控股擬發行中國房企最大規模REITS 房企"輕資產化"獲實質性突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1/990555.html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綠地控股獲悉,3月11日,綠地控股(600606.SH)與榮耀基金旗下Amare投資管理集團在新加坡簽署協議,設立酒店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並擬在新加坡證交所主板上市。

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綠地控股獲悉,3月11日,綠地控股(600606.SH)與榮耀基金旗下Amare投資管理集團在新加坡簽署協議,設立酒店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並擬在新加坡證交所主板上市。

綠地控股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酒店業投資信托計劃向綠地集團收購19家位於中國境內總計價值約210億元的酒店物業。

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房地產企業發行的最大規模REITS,綠地控股方面稱,此舉標誌著中國房企資產證券化、輕資產化邁出重要一大步。對綠地控股而言,此舉亦有利於強化在大型商辦開發運營領域的優勢,通過房地產金融化,加強資產流動性,加快資金周轉率。

1,攜手榮耀基金發行中國房企最大規模REITS

推進房地產金融化呼聲日益高漲,綠地控股"輕資產化"戰略終於有了實質性突破。

3月11日,綠地控股與榮耀基金旗下Amare投資管理集團在新加坡簽署協議,設立酒店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並擬在新加坡證交所主板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根據此次簽署的協議,綠地集團將與榮耀基金旗下的Amare投資管理集團合作,以綠地集團位於中國境內的19家酒店物業作為基礎資產,發起設立Amare-綠地酒店業房地產投資信托。該酒店業投資信托計劃向綠地控股收購的19家酒店物業總計價值約為210億元。

根據綠地控股方面披露,第一批投資組合將包括位於上海、南京、濟南、西安、鄭州與揚州的6家酒店。綠地控股將在信托中認購30%份額,並且以適當的方式繼續參與對酒店的管理。此外,該酒店業投資信托亦有計劃收購綠地在其他國家開發的酒店物業。

綠地控股方面稱,實現酒店資產證券化的同時讓廣大投資者共同成為綠地酒店資產發展的受益人。

事實上,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房地產企業發行的最大規模REITS,綠地控股方面稱,此舉標誌著中國房企資產證券化、輕資產化邁出重要一大步。

對綠地控股而言,此舉亦有利於強化在大型商辦開發運營領域的優勢,通過房地產金融化,加強資產流動性,加快資金周轉率。

綠地控股方面透漏,該房地產投資信托的發行符合新加坡相關機構的政策導向,綠地控股將與各方加快工作推進,近期內將在新加坡證交所主板正式上市。

2,"輕資產化"獲得實質性突破

綠地集團一名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內地市場上大多數發行的還是類REITS產品,此次綠地與榮耀基金的合作模式,從產品設計、投資屬性、運作安排等方面來看,真正回歸REITS及"輕資產化"本質,對房企探索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成立REITS,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綠地對推進房地產金融化籌謀已久,此次與榮耀基金擬合作發行房地產信托基金,對綠地推進'輕資產化'戰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綠地希望成為中國房地產金融化的先行者,為房企商業模式變革探路。"

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REITS市場,國際化程度也較高。張玉良稱,基於對新加坡REITS市場成熟度、專業度和競爭力的充分信心,市場競爭力強。他同時表示:"若試水成功、條件及模式成熟,綠地還將積極推進旗下境內外更多優質大宗資產的金融化。"

記者註意到,綠地控股近年來一直將"輕資產化"作為戰略方向。在綠地集團的中期發展規劃中即明確,"不論是存量業務的創新,還是增量業務的開拓,都盡可能堅持輕資產、快成長的原則,始終確保企業資產結構合理、現金流狀況良好。"

其中具體做法就包括,大力探索和推進房地產金融化,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加大力度引入金融力量和金融手段進行房地產開發,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比如本次與與榮耀基金設立酒店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張玉良認為,當前市場新常態下,中國房地產的金融化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商業地產和產業地產領域,不僅影響企業的融資方式,更重要的是對房地產行業包括銷售模式、盈利模式、運作模式在內的商業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李俊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