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inn石油初步分析報告 投資女學徒

http://xueqiu.com/8941123866/37032122
各位新年快樂,又開始更新一些美股公司的報告的時候。非常感謝給位的支持,祝大家年年行大運。
之前寫了一版誰知道電腦被斷電報銷了,所以發出來比較慢了,希望大家諒解。

一、公司簡介
公司屬於上游的頁岩油氣開採商,是在2006年上市的,當時市值為7億刀。經過多年的併購整合以及出售資產之後(公司自己統計交易額為180億刀),經過這段油價大幅度下滑之後,現在約為40億市值的一個公司。

當前成為每天產量約為11億cfe,也算是在美國部分主要頁岩油氣產區都有其身影。
公司也是屬於被油價下跌而打擊的比較嚴重的股份之一,已經被打掉65%的股價相比去年最高點。但近期由於油價從低點稍微反彈並穩固在50刀每桶的水平之後,公司也是相比於一月的低點反彈最高接近40%,現在約為20%的樣子。

二、資本開支
關於資本開支現在是各大和各小油氣公司最為頭痛的問題,但是總體來看還是減少,主要在於減少的程度。Line是屬於減少非常多,之前2015年的指引的資本開支為7.3億刀,然後最近將資本開支削減到了5.2億刀。由於公司還需要話約8000萬刀用於工廠、管道以及一些項目上面,所以總的開支是在6億刀。
但是這個資本開支不要認為只是減少20%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和2014年對比,因為公司在2014年的資本開支是在15.5億刀,所以2015年的資本開支被削減了超過60%。
從這一點可以基本上認為公司在2015年
1、不怎麼會進一步的擴產,甚至產能會下跌
2、公司認為未來油價會往上,所以犧牲近期利益來換遠期的利益。
特別是第2點是公司特別認可的,因為公司曾經認為2015年的平均油價會在65刀,並給出了上述的7.3億刀的資本開支。很明顯公司再進一步削減資本開支,也就從公司自身認為在2015年油價是不可能維持在均價65刀。
這個那個OXY公司CEO Steve Chazer(是最近比較看空的一樣人物並且公司也做得比較好規避本次油價下跌風險,詳情可看本人之前的關於OXY的文章)指出很多美國國內的油企總是假設WTI價格相對實際油價要高,這其實是「whistling in the graveyard"在墓地裡面吹口哨(估計下一句就是」找死「)並且是對現實的否定。
其實像LINE一樣資本開支削減的那麼多公司估計就只有$康菲石油(COP)$ 和$EOG能源(EOG)$   。

三、債務水平
剛才說資本開支要減少,那就說明收入、現金流等就減少,也就是說公司很可能就換不了債了。
就這一點而言,大家可以相對放心,跟筆者研究一小部分企業一樣(筆者的陰謀論),這公司都已經把債務做了重組,最早要還的一筆錢是在4年之後的2019年。難怪公司寧願不生產,公司也有底氣去降低近期的產能。


但是2019年70億的債務,已經超過公司的市值,要還起錢來看來要比較辛苦了。
但是短期不會出現公司垮台的風險。

四、油價方面的對沖
看了那麼多成本方面的數據,筆者再看看產能方面的數據,從下圖看很明顯


天然氣還好,油價不行,NGL價格也下滑



乍一眼看了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知道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公司還是做了比較好的一個對沖。油是接近79%而氣是62%,也就總體差不多30%的產能沒有被定價期貨合同所覆蓋,這一部分的油方面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但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小插曲,公司只公佈其覆蓋了油和氣,但實際上公司並沒有對從NGL的價格。而是佔了14%的收入的業務,是完全被暴露在低油價當中。有很多同學認為NGL價格也會隨著油的價格走低,更有甚者預計會在17-18刀的樣子跟公司平均價格是在27刀還要再低。所以可能會影響公司一定的業績。


公司的coverage ratio是比較草稿的,特別是在價格在50刀的情況下,公司基本未能cover。只能勉強達到1x的樣子。

五、結論
公司股價跟油價密切相關,如果大家覺得油價會到60刀,對於公司的股價彈性會是比較大的,筆者初步認為能達到16刀的樣子。但是油價如果繼續低迷,再加上之前已經說過的其實公司已經錄得一個比較大的上漲,股價在近期內應該是到了一個頂部。筆者還是建議衡量自己的風險能力及資金使用週期來進行適合的投資決定。


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489

宜芝多砸一億 還找來微熱山丘大將操刀 屏東麵包學徒 打造上海烘焙王國

2015-08-17  TWM

屏東囝仔蔡秉融,打造上海第一家獨棟三層樓複合式麵包店,請來台灣品牌大師、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為他注入品牌DNA,讓烘焙業也時尚!

撰文•黃家慧

上海繁華商圈徐家匯地鐵正上方,全上海首家獨棟三層樓式的複合式烘焙店在八月十日開幕。耗資兩千萬人民幣(近一億元新台幣),請來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注 入品牌DNA,打造與周圍百年歷史的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天主教堂等古建築相輝映的紅磚建築。這裏,是宜芝多的第一家旗艦店,背後靈魂人物,竟是來自台灣 的屏東囝仔蔡秉融。

創業十六年 今有七十五家開幕典禮這天,蔡秉融的父母與姊姊們從高雄遠赴上海,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也在會場,親自調整每張貴賓席的名牌。蔡秉融特別選擇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做全場配樂,也是他遊子他鄉創業艱辛的心情告白。

十六年前,蔡秉融在上海徐家匯美羅城商場,砸下一百萬人民幣,開創第一家宜芝多麵包店,如今全中國共有七十五家店,光上海就高達五十五家,去年全國業績達三億元人民幣(約十五億元新台幣)。

雖然,宜芝多並非是連鎖店數最多的台灣烘焙品牌,但在這幾年中國消費力道減弱下,即便是擁有近千家連鎖店的克莉絲汀,去年虧損一.五億元人民幣,但宜芝多居然純益率有八%,且積極拓展Ichi-Go(地鐵快捷店),顯示他穩紮穩打的經營本質。

但為什麼在這時候,突然大手筆開起旗艦店來?

「我們面臨瓶頸,以前來得早,賺的是機運財,現在要賣品牌!」蔡秉融這樣表示。他驚歎微熱山丘在日本東京精品大道開幕的實力,透過朋友介紹終於請來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操刀,希望打造出宜芝多精品麵包的形象。

其實,謝禎舜來之前,宜芝多旗艦店已蓋了兩年,但謝禎舜一句:「這種玻璃帷幕現代建築,無法跟環境融合。」蔡秉融當下決定砍掉重練,全權交給謝禎舜設計, 再花一年多光景重建,每月四十萬人民幣租金照付,可見其對完美主義的追求。謝禎舜笑說:「我這麼龜毛,他能配合就很不容易!」一九九二年,當時二十四歲的 蔡稟融隻身前往上海知名的「瑞金賓館」,擔任蛋糕技師,「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去上海,就只是因為薪水Double啊,哈哈哈……」今年四十七歲的蔡秉融發出 爽朗的笑聲。

出生屏東東港的他,十七歲時從高雄高工電工科休學,長他十二歲的大姊蔡幸如問他「未來做水電工,常常要爬高,你覺得你可以嗎?」經過深思熟慮,怕高的他決定休學。母親將他送去自家店對面的蛋糕店做學徒,開始他的烘焙之路。

改變台灣思惟 進駐百貨當時,蔡秉融聽說上海麵包師傅薪水六萬元新台幣,包袱款款地就前往上海「瑞金賓館」。九九年,已在上海當地成家立業的他,決定在上海落地生根,向 屏東老家的父母和三個姊姊籌了一百萬人民幣,選在人氣鼎盛的美羅城商場打造第一家宜芝多。「他是唯一的弟弟,他想創業,我們家人當然要支持他!」長姊蔡幸 蓉說。

「當初用台灣人的思惟,想說美食街開麵包店可被接受,但在當時的上海就是不行!」蔡秉融為了拉升第一家店業績,不惜花重金八十萬人民幣重新裝潢兩次,以為 店變漂亮了,客人就會上門,卻仍提不起業績。蔡秉融四處走訪後,才發現白領階級都上高檔百貨公司買麵包。第二年,宜芝多進駐上海繁華區淮海太平洋百貨設 櫃,終於找到客源,才開始打出知名度。

「我創業過程真的很多貴人!」剛起家的宜芝多店面小,半成品還得借放酥油原料供應商南僑的研發室。與他差不多時間進軍中國打拚的南僑副總裁陳正文笑著說: 「我們是患難之交啊!」蔡秉融最感謝的是,一位在日本認識的麵包廠廠長藤本富美雄,他回憶當年生意不好,逢年過節,藤本富美雄都會向他進些蛋糕、月餅等, 支持他。「他算是我日本的爸爸,創業過程都他在幫忙,還會告訴我日本的麵包業趨勢……」蔡秉融提起這位恩師,充滿感謝。

「憑良心講,日本烘焙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做了十六年老闆,蔡秉融不忘「麵包師傅」初衷,每年仍定期到日本學藝,知名的日本烘焙大師伊原靖友等都是他敬重的師長。

八年前他甚至親自調配用鮮奶熬製的香濃吐司,一天可以賣出八千條,是一般吐司的兩倍銷量,一年占據總業績兩成。謝禎舜這樣形容這位職人師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環視上海品牌烘焙業,連鎖店動輒上百家店,宜芝多開分店的速度堪稱龜速,陳正文分析,蔡秉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不隨意接受財團投資,小心翼翼的拓店。其實宜芝多至今背後股東僅有自家人,唯天津、北京兩家分店與台灣大成長城合資。

「我期望未來一兩年可以回台開宜芝多!」這位來自屏東的囝仔這樣表示。雖然在上海落地生根,仍心繫家鄉,期望未來,宜芝多能成為兩岸的交流平台,讓上海人學習台灣服務業的敬業,也讓台灣青年能見識上海的規模與先進。

宜芝多

創辦人:蔡秉融(1968年生)

實質資本額:3億新台幣

(1000萬美元)

年營業額:3億人民幣

(純益率8%)

旗下品牌:Ichi Backery、

Ichi go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4

公主當學徒 磨出一二○分成功學 佐登妮絲 從台中家庭式SPA變兩岸美容王國

2016-01-11  TWM

從台中發跡的美容SPA店佐登妮絲,上市後隨即登上百元俱樂部,創辦人陳正雄身邊最重要的幫手,便是大女兒陳佳琦。將父親的指令做到一百二十分,就是她的必勝精神。

我從來不說『不』!爸爸要我做一百分,我會要求自己做到一百二十分。」佐登妮絲總經理陳佳琦今年三十六歲,但她十八歲就跟著父親陳正雄(佐登妮絲董事長)拚事業,今日她站在一群美容師間講課並示範技術,架式十足。

「我永遠記得那天晚上,」陳佳琦陷入回憶,一九九六年夏天,小女生剛從高職畢業,準備考商專,「但爸爸說,二專念完還不是要進佐登妮絲,乾脆早點來學一技 之長。」不要念書、早點回家裡幫忙,是父親扭轉陳佳琦人生的最重要指令;個性乖順的陳佳琦也沒有反抗,直接進店當學徒,每天下班回家後,由媽媽教技術,她 日日練習至凌晨,當時第一家店才開幕兩周。

三十天 複製一位美容講師當時的佐登妮絲和一般家庭式SPA店沒兩樣,沒想到,十年內快速在兩岸擴張。一二年初,陳佳琦又在父親一聲令下接任總經理,一手導入店內管理系統;一五年,公司以「F-佐登」掛牌上市,完成父親長久的夢想。

雖說是乖順的女兒,但陳佳琦骨子裡的不服輸,與父親特別相似。跑業務出身的陳正雄在一九八九年創業,將印有「佐登妮絲」名稱的保養品賣給國內各大SPA店 或工作室,高峰期客戶一度達一千兩百店,不料九六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陳正雄說:「短短六個月,客戶死的死、逃的逃。」經歷慘痛教訓之後,他從直營店重新 做起,且推出「體驗價」與「教育中心」兩套制度,整個打掉重練的決定,奠下佐登妮絲的基礎。

二十年前根本沒有體驗價,佐登妮絲一開店即打出「一九九元可做九十分鐘SPA」,對婆婆媽媽吸引力爆棚,首店會員數大爆滿,第二、三、四家店隨即展開,但到第五家店時,遇上人力不足問題,因此成立教育中心。

「我們三十天就能複製出一位會做臉、做身體、看皮膚搭配產品的美容師,講師全部無藏私傳授,不像以前還要偷學。」經歷學徒時期的陳佳琦特別有感。緊接著, 陳正雄成立五組「精英部隊」,每組由一位店長帶領,搭配四至五位「能做又能講」的美容師,至新店坐鎮,展店三個月後,就一個個抽走,再展新店。

陳佳琦與精英部隊的人一樣,隻身拎著一卡皮箱,每個月換城市駐店,「我們每晚就睡在美容床上,一周只休一天假。」這樣辛苦的生活過了三、四年,五組人馬衝出五十家店。

走一圈 就能抓出營運問題在快速擴展時期,陳佳琦才算遇上真正考驗,「老闆的女兒」是她永遠撕不掉的標籤,陳正雄也因此對她特別嚴格,常向員工說「我的女兒絕對沒 有特權」,甚至在公司掛牌後,還在主管會議上公開說:「如果總經理做得不夠好,我可能會找更優秀的專業經理人來。」事實上,陳佳琦是佐登妮絲唯一所有工作 崗位都待過的人,每一次輪調,都是陳正雄的指令。佐登妮絲業務副總林金燕說:「她做得再好,還是有人會說因為她是老闆的女兒,真正相處過的團隊才知道,她 是憑績效。」而拳頭硬的人才有資格大聲說話,可說是陳佳琦歷練後的職場哲學,有兩個小故事能印證。

十年前,陳正雄派陳佳琦到中國擔任講師,要她熟悉新環境;但對中國員工來說,只知道「老闆的女兒」要來了。

「我一上台,台下那一股不服氣的浪啊!每雙眼睛都在掂量我的實力。」但憑著一支粉筆,陳佳琦不看講義就上完一整天的課;巡店時,更是走一圈就抓出營運問題,給出實際建議,讓大陸主管心服口服。

回台灣後,陳佳琦接管高雄南區、屏東與台東的十五家店,但對新團隊來說,她就是空降的老闆女兒,直屬的區經理都躲著她,並將「以前的主管都如何如何」掛在嘴邊,最終,竟讓她帶出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名的區域業績。

「這可能是我這輩子以來,成就感最高的三年。」當時陳佳琦懷孕五個月,輪班、諮詢、做臉、講課等仍親自上陣,同時用電話遙控所有店面的來客情況,遠遠超出 區域營運主管該做的事,三個月後已無人不服,「管理團隊就是要贏得認同感,自己也做,下屬就不會在我面前說做不到、很辛苦。」如今,陳正雄耕耘中國,陳佳 琦負責台灣,登上資本市場的近程目標已經實現了,接下來,父女檔能不能將這個發跡台中的品牌帶到國際,勢必要用「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再戰一回!

佐登妮絲

成立:1996年

資本額:5.84億元

董事長:陳正雄

總經理:陳佳琦

業務:美妝產品、美容SPA

店數:兩岸603家

業績:2015年前三季營收12.32億元、獲利2.56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4.96元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47

13歲輟學當學徒的童工,如何成為中國服裝業首富,打造出服紡界“富士康”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543&summary=

13歲輟學當學徒的童工,如何成為中國服裝業首富,打造出服紡界“富士康”
小七
2017-06-06

國服裝紡織業,近年可謂一片蕭條。一些曾備受追捧的明星公司,也是境遇生變。美邦服飾(002269)近3年關店1500余家,2016年靠5.5億元出售子公司才扭虧為盈,但利潤僅有3616萬元;優衣庫代工方之一的德永佳集團(00321.HK)以2.5億元低價賣掉家喻戶曉的休閑服飾品牌班尼路;被稱為“巴菲特禦用服裝(西裝)企業”的大楊創世,借殼給圓通速遞(600233),落寞退場……

 

行業增長乏力的疲軟環境下,為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以及彪馬代工的申洲國際,卻跑贏了同行。近5年來,申洲國際拉出了華麗的增長曲線。2015年中國紡織業銷量總體下滑6.4%,申洲的銷量反而創歷史新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26.39億元,稅後凈利潤同比增長14%至23.5億元。2016年,申洲國際總營收繼續上漲19.46%至150.99億元,凈利潤上漲25%至29.47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表1)。



拉長時間來看,過去10年,申洲國際的收入與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7%和22%,股價相比上市時翻了20倍(圖1)。2016年,其以613.82億元市值,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服裝上市公司。其當家人、自詡為“童工企業家”的馬建榮,不僅因此在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的名次提升至32名,還以355.5億元身家成為今年的服裝業首富。

 


馬建榮帶領申洲國際實現高成長,傲視同行的秘訣究竟是什麽?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這家服裝紡織界的“富士康”,為何能打敗其他利潤更高的自主品牌企業?

 

童工出身,13歲輟學當學徒


馬建榮的財富故事,要從他的父親馬寶興說起。

 

1985年寧波為開發建設港口,撤銷鎮海縣,設立濱海區(1987年更名為北侖區)。征地帶來的農轉非,導致區內勞動力特別是女性勞力豐富,居民就業問題凸顯。為此,北侖區政府決定建立一家輕紡企業,但因財政實力有限,決定拉合作找投資方。

 

他們先是聯系到了在澳大利亞從事服裝貿易的仲盛集團董事局主席葉立培,後又引進了國企上海針織二十廠,1990年3月,由葉立培的澳大利亞五洲織造有限公司、上海針織二十廠和北侖區第二工業局工業公司(簡稱“第二工業局”)共同投資的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簡稱“申洲織造”)建立,三方出資比例分別為25%、25%、50%,合資總額為295.7萬美元。其取名“申洲”,“申”是為了突出上海特色,“洲”是葉立培的提議,即把生意做到“五洲”。

 

三方股東中,第二工業局負責基建及部分設備購買,上海針織二十廠負責培訓和派遣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澳大利亞五洲織造有限公司則負責協助選購原料和銷售。因為在日本受過培訓、技術能力過硬,擔任上海針織二十廠技術副廠長兼余杭臨平針織廠副廠長的馬寶興,作為高級管理人才被引進申洲擔任副總經理。

 

25歲的馬建榮,隨著父親馬寶興舉家搬遷到北侖,並進入申洲織造的針織和編制部門。馬建榮在13歲就輟學做了學徒,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童工出身”。而跟隨父親一起進入申洲織造,也讓他順理成章成為這家公司的開山元老之一,這也為後續的子承父業埋下了鋪墊。

 

1997年對於馬建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申洲啟動了MBO,馬寶興家族開始分批收購原三方股東的股權,父子共同創業之路開始起步。當年32歲的馬建榮,也接過父親馬寶興的衣缽,正式接管申洲織造。

 

在此之後,申洲國際迎來了快速發展,2004年銷售額達到了21億元。2005年馬建榮開始謀劃上市,6月成立了申洲國際集團(簡稱“申洲國際”),並出任董事長。其後申洲因中美紡織品糾紛延遲了上市。5個月後中美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申洲國際正式在香港IPO,成為浙江第一家以紅籌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

 

上市時的申洲國際招股價範圍由原來的2.63-2.99港元,調低5%-12%至2.5-2.625港元,籌資金額由此前的最多8.97億港元降至7.88億港元。雖然IPO吃了點“虧”,但2016年12月30日,申洲國際的股價已經漲到了49.05港元/股,相對於剛上市時翻了20倍,登頂國內服裝紡織企業市值第一名。以2017年5月31日的收盤價53.35港元/股計算的話,申洲國際總市值已經達到746億元。馬建榮和父親馬寶興、妹夫黃關林則持有申洲國際53.63%股權(圖2)。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寧波一個普通紡織廠,做到如今國內第一大服裝供應商,馬建榮和他的父親馬寶興是如何做到的?是什麽讓申洲在行業普遍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跑贏同行?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這些國際品牌,為何會長年保持和申洲國際合作?

 

全產業鏈運作,保證唯快不破,打動優衣庫


申洲織造剛成立的時候,還是中國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時代,出口的紡織品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主要通過中外聯營的外貿公司出口。鑒於國內低端的代工市場已經飽和,馬寶興決定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將申洲定位在“中高端”市場。而因為國內對“中高端”需求低,再加上自己對日本市場的熟悉,馬寶興將目光瞄準了日本。

 

因為發現嬰兒制衣對紗線用量要求不高,但成衣價格卻高於成人汗衫,申洲織造開始生產嬰兒服裝。但因日本嬰兒制衣對面料、甲醛殘留和染色的要求較高,馬家父子當時為了承接訂單也經歷了不少周折。馬建榮回憶稱,曾經有一批衣服沖水後褪色,被日本客戶質疑,自己緊張得煙也不抽飯也不吃地找問題,並把這批貨全部燒掉了。

 

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為申洲織造帶來了穩定的訂單。到了1997年,申洲拿下了它的第一個大客戶——日本休閑服裝品牌優衣庫。

 

優衣庫早在1990年就開始將服裝主要生產基地放到中國,到了1997年開始按OEM基準跟申洲合作,主要生產針織休閑服裝,並迅速成為申洲最大的客戶,在申洲上市之前為其貢獻了約占80%的收入。2005年上市的時候,申洲國際生產的休閑服裝,90%出口日本,其中優衣庫占80%。

 

可以說,有了優衣庫的青睞,申洲才實現了穩定的業績並能如願登陸資本市場。時至今日,雙方的合作已經長達20年。而讓申洲長期保持這一訂單的,則是其標準化、模塊化生產的全產業鏈,從而擁有更高效的供應鏈和更短的訂單交付時間。

 

大部分的紡織企業會將業務專註在產業鏈上的某一環(圖3),例如,中糧旗下中紡集團為大股東的福田實業(00420.HK)專註於面料生產(紡織業),聯泰控股(00311.HK)專註於代工(服裝業),德永佳集團(00321.HK)和申洲國際則為全產業鏈模式,甚至德永佳集團的產業鏈更長,它擁有班尼路(2016年4月出售)、ebase、S&K、IPZone 等多個服裝品牌。

 

 

申洲國際的業務鏈,簡單來說就是覆蓋“面料+服裝”兩大流程;具體來看,則包括“面料制造以及針織、染色及整理、印花及刺繡、剪裁及縫制”4個流程,前兩個流程涉及面料制造,後兩個流程涉及制衣。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做紡紗、坯布以及面料的利潤是遠低於全產業鏈的,產業鏈越是完整,企業價值流失就越小。

 

較早意識到這一點的馬建榮,在MBO啟動的1997年,同時開始嘗試對申洲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從產業鏈中下遊的服裝向上遊的面料領域延伸,從OEM向ODM延伸。如今申洲國際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主要體現在面料生產環節,根據客戶對功能和設計的要求來研發面料,成衣環節仍是OEM模式。

 

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為申洲帶來了對各生產環節的控制力,從而擁有了更快的響應速度。

 

作為快時尚旗艦之一的優衣庫,以快速周轉、接近零庫存聞名,其要訣正在於對服裝從設計、生產、銷售環節的嚴格控制。同樣以“快”聞名的西班牙時尚快消品牌ZARA,一件衣服從設計下發至門店,平均只需15天,庫存周轉天數低於一般的服裝品牌。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也不例外,甚至致力趕超ZARA,2017年3月,其宣布計劃把從設計到出貨的時間周期壓縮到 13 天。身為其代工廠的申洲,如今承接4000件-200萬件的訂單,從接單到交貨,都能控制在15天左右。而給阿迪達斯和維多利亞的秘密做代工的聯泰控股(00311.HK),出貨時間是它的6倍(90天)。當然,這與不同類型企業的要求也不無關系。

 

快速交貨,也為申洲國際帶來了議價能力。2016年上半年,申洲國際平均銷售價格上漲5%,就是由於大量來自優衣庫的短期訂單所要求的交付時間都非常嚴格,而申洲國際憑借自己快速交貨的優勢留住了訂單。

 

全產業鏈模式還為申洲國際帶來了更高的毛利率。對比4家不同業務模式的香港上市服裝制造商可以發現,全產業鏈的申洲國際的毛利率比天聯泰控股和福田實業高一倍有多(表2)。

 


2017年2月日本迅銷集團公布的全球代工廠名單顯示,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已經多達88家,申洲國際並不是一家獨大。但這88家代工廠中,唯有申洲國際成了中國市值第一的服裝紡織企業、服裝OEM界的傳奇,這與其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不無關系,也與其對技術的投入不無關系。支撐申洲國際一體化產業鏈順利運轉的,正是其對技術更新和設備升級。

 

加碼技術革新,留住耐克


上市之前,申洲的產品中,休閑類服裝占了100%,優衣庫為其貢獻了高達80%的收入。2005年上市以後,馬建榮開始有意地分散客戶和產品過於集中的風險,落實多元化策略,以保持業務的穩健。

 

2006年開始,申洲國際與耐克與阿迪達斯合作,涉足運動服裝行業。到了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的助力下,國內體育用品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當時國內的龍頭運動品牌李寧也業績登頂,2009年申洲國際的運動類收入占比超過了50%。到了2015年,申洲國際的主要客戶已經變成了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4家,這四大客戶的產品占比在2015年接近80%。

 

 

申洲國際的研發能力,為它帶來了耐克這樣的新客戶。

 

近年,鞋類科技不斷革新,一些面料、設計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如耐克的Flyknit、阿迪達斯的NMD等,都受到鞋迷熱追,帶動了這些運動品牌的收入增長。Flyknit鞋與傳統鞋面最大的區別在於,沒有鞋舌、鞋面、後跟等部位,整個編織鞋面就是一塊完整的布料,這種一體成型、帶有伸縮彈力的鞋面更利於貼合不同的腳型。但其制作複雜,在控制機器編程部分有不小的難題,最初也不能做到大規模生產,只能批量實驗。

 

2011年,耐克邀請其供應商豐泰作為Flyknit鞋面技術落地生產的合作方。豐泰最開始購入了150臺編織機為耐克試產了700雙Flyknit運動鞋。但是由於Flyknit生產工藝難以掌握,豐泰認為Flyknit技術是否能夠推廣存在不確定性,且Flyknit生產機器無法用於生產除此以外的產品,因此在2012年放棄了Flyknit量產訂單。

 

而申洲國際卻接下了這個棘手的訂單,並在2012年購入2000臺設備用於這一訂單。申洲國際的底氣,來自這家身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一直以來對技術投入的看重。

 

申洲國際全產業鏈中,涉及面料織造的前兩個流程對技術設備的依賴較重,其中“面料制造以及針織”需要全自動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生產,而“染色及整理”的部門依舊需要在設備上花費大量支出,並且需要面臨汙水處理等難題。這一特性決定了申洲要在技改和設備升級上花費較大的經費。

 

馬建榮從1997年接手企業後,便不遺余力地砸錢做技改換設備。1997年,申洲拿出3000萬元做了汙水處理廠,並引進意大利、德國機器進行了設備改造。到了2000年,申洲的凈利潤達到了2.1億元,是1997年的19倍。其1998年購買的意大利拉毛機所生產的面料,2000年已成為了申洲的主打產品。

 

在享受到了設備改造和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後,馬建榮越發加重在技改上的投入。2005年11月,申洲國際上市後,馬建榮又投入9億元更換了廠里老舊的染色機和織布機等設備。

 

申洲對技術設備重視到了什麽程度呢?2016年有媒體報道稱,申洲的工廠幾乎不對外開放參觀,其生產設備、管理流程、運作模式等,都是企業的核心機密。像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高科技項目,都是像申洲這樣的大企業在著力推進的研發項目。

 

中國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至2016年,申洲國際總共申請了188項專利,其中面料開發91個,技改以及設備研發97個。其技改以及設備研發集中的2014-2016年,3年共申請95個。在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紡織業中,申洲國際對研發的投入著實不小。

 

在這個看似準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的紡織行業中,馬建榮通過主動加碼技術革新讓申洲國際成功領跑於其他競爭者,並獲得了優質客戶。截至目前,申洲對Flyknit鞋面供貨量仍占總量的70%以上。2016上半年,Flyknit對於申洲的營收貢獻也已經達到6%。

 

代工界的另一個巨無霸富士康也有類似的經歷。追求完美的蘋果公司對代工廠要求嚴苛人盡皆知,其在2012年推出的iPhone 5要求“鋁合金邊框及後蓋的劃傷、凹陷標準是0.02mm”,很多企業難以生產出合規格的產品,最終只有富士康能完成,蘋果訂單還是落在了它手中。

  

試水自有品牌服裝,最終出售股權給網易


上遊面料和下遊成衣業務的垂直整合,是申洲成功的關鍵。在目前馬太效應顯著的服裝行業中,申洲國際為代表的生產規模大、產業鏈完善的服裝加工企業實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但靠專註於代工,即使工廠設備高端、生產流程先進,走“薄利多銷”的代工業務,在毛利率上依然是無法與自主品牌的企業相比。

 

比如,憑借自主品牌 ZARA,Inditex集團在2016年9月8日股票上漲了2.5%,使其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的個人財富增加了17億美元,凈資產達到了795億美元,曾超越了比爾·蓋茨則為785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寶座。即使2016年Inditex集團毛利率跌至過去8年最低,但仍然高達57%,而近年來明顯衰落的美邦服飾,毛利率也要高於申洲國際(表4)。

 


雖然申洲國際靠低成本高效率來提高利潤,但其始終無法享受品牌溢價的利潤,無法像ZARA那樣掌握定價權和價格分配權。

 

而從成本結構上來看,服裝行業的成本主要由原料及人工成本(或者加工定制成本)、品牌費用和零售渠道費用構成。招商證券研報也顯示,一件 400 元的服裝,原料與人工費用是占比最低的部分,上遊制造廠(接單生產)利潤微薄,而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利潤則相對豐厚(圖4)。


 

為此,2010年馬建榮再次決定延伸申洲國際的產業鏈,推出了自主品牌馬威(Maxwin),開始涉足服裝零售市場。背靠申洲的馬威,最大的優勢在於面料開發、服裝制造,馬威的產品面料在選材和做工上跟優衣庫、阿迪達斯、耐克都是相同的工藝,但其銷售價格要低於前者。

 

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馬威品牌經營6年以來發展僅僅局限在浙江、安徽、江蘇等地,截至2016年6月底,馬威門店數為51家,其店鋪數量遠沒達到利潤平衡點,這對申洲主營業務多少有些影響。

 

試水服裝零售市場收效甚微的馬建榮,最終選擇了回歸熟悉的主營業務。2016年9月1日,申洲國際將馬威49%的股權出售給網易香港,並表示自己會按原OEM方式將其資源集中於加強制造針織品的核心業務。由此看,申洲國際未來還可能逐步減持馬威股權。

 

馬建榮選擇將馬威出售給網易,意在利用網易線上渠道的優勢,為發展滯緩的馬威帶來動力。那麽,遊戲業務做得風生水起的網易,何以要購買一個服裝品牌?

 

近年,網易門戶轉型的一大目標是變現流量,為此,其內部的門戶和郵箱部門分別孵化了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兩個電商平臺,電商業務也成為網易在遊戲之外的新增長點。其中,2016年4月成立的網易嚴選即為ODM模式的電商品牌,這種模式相比傳統電商模式不僅擁有定價權,還有更高的利潤空間。選擇馬威,或許也是丁磊在為其電商平臺布局服裝零售業務。

 

馬建榮的服裝首富能當多久?


馬建榮曾說,很多企業如今都不願做供應鏈和生產,一窩蜂去做品牌,所以申洲所專註打造的供應鏈反而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把“一輩子做精一件事”作為人生信條的馬建榮,將代工做到極致,成就了服裝紡織業的“富士康”,也成就了自己的財富故事。

 

今年以355.5億元的財富登上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馬建榮,排名已經升到了第32位,相對於去年提升了10名。不僅如此,做代工廠的馬建榮還超越了諸如安踏、森馬、美邦等做自主品牌的服裝業富人,成為了2017年的行業首富(表5)。

 


不過,代工業務毛利率較低,人口老齡化、環境成本上升、資源供應受限等問題也將持續影響中國服裝紡織產業,當中國做OEM的優勢不再明顯的時候,申洲國際的增長會不會達到臨界點?馬建榮如何保持申洲國際的增長,維持其首富地位?

 

布局海外和升級智能制造,或是兩大重點。

 

在申洲國際全產業鏈中涉及制衣的後兩個流程中,“印花以及刺繡”和“剪裁以及縫制”都是需要大量人力參與的。目前來看,馬建榮很早便順應產能升級轉移邏輯,積極布局海外,相繼在越南和柬埔寨建廠,利用當地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及低價外棉攤薄總成本,一定程度上為申洲國際的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申洲國際的柬埔寨縫紉與剪裁工廠早於 2005 年 9 月投產,而在 2007 年建成配套印繡花工序工廠,形成完整的成衣制造生產基地。越南的生產基地,面料工廠 Gain Lucky(VN)首期、二期分別於 2014 年、2016 年投產,成衣工廠 Worldon(Vietnam)也於 2015年末建成投入使用。布局東南亞生產版圖,為申洲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爭取了一定的過渡時間。

 

不過,順應產業潮流布局東南亞並不是申洲國際的專利,諸多紡織企業也早在全球第四次紡織業轉移中進行了海外布局。真正讓申洲國際能保持領先優勢的,還應當是其一體化運營模式形成的競爭壁壘。特別是在2015年“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後,其他的成衣制造企業向上遊擴張時面臨的排汙指標申請難題,讓他們在產業鏈延伸上困難加大,一時半會兒無法超越申洲國際目前已經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

 

而未來智能制造是傳統服裝紡織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產品設計的智能化、關鍵工序自動化、供應鏈優化管控的實現,則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對於有條件進行智能化改造的企業來說,突破這一瓶頸的話將會實現新的飛躍。相比資金不足的服裝紡織企業,一向重視技術的申洲國際無疑更有條件實現這一革新,來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50

13歲輟學當學徒的童工,如何成為中國服裝業首富,打造出服紡界“富士康”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543&summary=

13歲輟學當學徒的童工,如何成為中國服裝業首富,打造出服紡界“富士康”
小七
2017-06-06

國服裝紡織業,近年可謂一片蕭條。一些曾備受追捧的明星公司,也是境遇生變。美邦服飾(002269)近3年關店1500余家,2016年靠5.5億元出售子公司才扭虧為盈,但利潤僅有3616萬元;優衣庫代工方之一的德永佳集團(00321.HK)以2.5億元低價賣掉家喻戶曉的休閑服飾品牌班尼路;被稱為“巴菲特禦用服裝(西裝)企業”的大楊創世,借殼給圓通速遞(600233),落寞退場……

 

行業增長乏力的疲軟環境下,為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以及彪馬代工的申洲國際,卻跑贏了同行。近5年來,申洲國際拉出了華麗的增長曲線。2015年中國紡織業銷量總體下滑6.4%,申洲的銷量反而創歷史新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26.39億元,稅後凈利潤同比增長14%至23.5億元。2016年,申洲國際總營收繼續上漲19.46%至150.99億元,凈利潤上漲25%至29.47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表1)。



拉長時間來看,過去10年,申洲國際的收入與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7%和22%,股價相比上市時翻了20倍(圖1)。2016年,其以613.82億元市值,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服裝上市公司。其當家人、自詡為“童工企業家”的馬建榮,不僅因此在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的名次提升至32名,還以355.5億元身家成為今年的服裝業首富。

 


馬建榮帶領申洲國際實現高成長,傲視同行的秘訣究竟是什麽?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這家服裝紡織界的“富士康”,為何能打敗其他利潤更高的自主品牌企業?

 

童工出身,13歲輟學當學徒


馬建榮的財富故事,要從他的父親馬寶興說起。

 

1985年寧波為開發建設港口,撤銷鎮海縣,設立濱海區(1987年更名為北侖區)。征地帶來的農轉非,導致區內勞動力特別是女性勞力豐富,居民就業問題凸顯。為此,北侖區政府決定建立一家輕紡企業,但因財政實力有限,決定拉合作找投資方。

 

他們先是聯系到了在澳大利亞從事服裝貿易的仲盛集團董事局主席葉立培,後又引進了國企上海針織二十廠,1990年3月,由葉立培的澳大利亞五洲織造有限公司、上海針織二十廠和北侖區第二工業局工業公司(簡稱“第二工業局”)共同投資的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簡稱“申洲織造”)建立,三方出資比例分別為25%、25%、50%,合資總額為295.7萬美元。其取名“申洲”,“申”是為了突出上海特色,“洲”是葉立培的提議,即把生意做到“五洲”。

 

三方股東中,第二工業局負責基建及部分設備購買,上海針織二十廠負責培訓和派遣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澳大利亞五洲織造有限公司則負責協助選購原料和銷售。因為在日本受過培訓、技術能力過硬,擔任上海針織二十廠技術副廠長兼余杭臨平針織廠副廠長的馬寶興,作為高級管理人才被引進申洲擔任副總經理。

 

25歲的馬建榮,隨著父親馬寶興舉家搬遷到北侖,並進入申洲織造的針織和編制部門。馬建榮在13歲就輟學做了學徒,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童工出身”。而跟隨父親一起進入申洲織造,也讓他順理成章成為這家公司的開山元老之一,這也為後續的子承父業埋下了鋪墊。

 

1997年對於馬建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申洲啟動了MBO,馬寶興家族開始分批收購原三方股東的股權,父子共同創業之路開始起步。當年32歲的馬建榮,也接過父親馬寶興的衣缽,正式接管申洲織造。

 

在此之後,申洲國際迎來了快速發展,2004年銷售額達到了21億元。2005年馬建榮開始謀劃上市,6月成立了申洲國際集團(簡稱“申洲國際”),並出任董事長。其後申洲因中美紡織品糾紛延遲了上市。5個月後中美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申洲國際正式在香港IPO,成為浙江第一家以紅籌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

 

上市時的申洲國際招股價範圍由原來的2.63-2.99港元,調低5%-12%至2.5-2.625港元,籌資金額由此前的最多8.97億港元降至7.88億港元。雖然IPO吃了點“虧”,但2016年12月30日,申洲國際的股價已經漲到了49.05港元/股,相對於剛上市時翻了20倍,登頂國內服裝紡織企業市值第一名。以2017年5月31日的收盤價53.35港元/股計算的話,申洲國際總市值已經達到746億元。馬建榮和父親馬寶興、妹夫黃關林則持有申洲國際53.63%股權(圖2)。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寧波一個普通紡織廠,做到如今國內第一大服裝供應商,馬建榮和他的父親馬寶興是如何做到的?是什麽讓申洲在行業普遍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跑贏同行?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這些國際品牌,為何會長年保持和申洲國際合作?

 

全產業鏈運作,保證唯快不破,打動優衣庫


申洲織造剛成立的時候,還是中國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時代,出口的紡織品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主要通過中外聯營的外貿公司出口。鑒於國內低端的代工市場已經飽和,馬寶興決定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將申洲定位在“中高端”市場。而因為國內對“中高端”需求低,再加上自己對日本市場的熟悉,馬寶興將目光瞄準了日本。

 

因為發現嬰兒制衣對紗線用量要求不高,但成衣價格卻高於成人汗衫,申洲織造開始生產嬰兒服裝。但因日本嬰兒制衣對面料、甲醛殘留和染色的要求較高,馬家父子當時為了承接訂單也經歷了不少周折。馬建榮回憶稱,曾經有一批衣服沖水後褪色,被日本客戶質疑,自己緊張得煙也不抽飯也不吃地找問題,並把這批貨全部燒掉了。

 

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為申洲織造帶來了穩定的訂單。到了1997年,申洲拿下了它的第一個大客戶——日本休閑服裝品牌優衣庫。

 

優衣庫早在1990年就開始將服裝主要生產基地放到中國,到了1997年開始按OEM基準跟申洲合作,主要生產針織休閑服裝,並迅速成為申洲最大的客戶,在申洲上市之前為其貢獻了約占80%的收入。2005年上市的時候,申洲國際生產的休閑服裝,90%出口日本,其中優衣庫占80%。

 

可以說,有了優衣庫的青睞,申洲才實現了穩定的業績並能如願登陸資本市場。時至今日,雙方的合作已經長達20年。而讓申洲長期保持這一訂單的,則是其標準化、模塊化生產的全產業鏈,從而擁有更高效的供應鏈和更短的訂單交付時間。

 

大部分的紡織企業會將業務專註在產業鏈上的某一環(圖3),例如,中糧旗下中紡集團為大股東的福田實業(00420.HK)專註於面料生產(紡織業),聯泰控股(00311.HK)專註於代工(服裝業),德永佳集團(00321.HK)和申洲國際則為全產業鏈模式,甚至德永佳集團的產業鏈更長,它擁有班尼路(2016年4月出售)、ebase、S&K、IPZone 等多個服裝品牌。

 

 

申洲國際的業務鏈,簡單來說就是覆蓋“面料+服裝”兩大流程;具體來看,則包括“面料制造以及針織、染色及整理、印花及刺繡、剪裁及縫制”4個流程,前兩個流程涉及面料制造,後兩個流程涉及制衣。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做紡紗、坯布以及面料的利潤是遠低於全產業鏈的,產業鏈越是完整,企業價值流失就越小。

 

較早意識到這一點的馬建榮,在MBO啟動的1997年,同時開始嘗試對申洲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從產業鏈中下遊的服裝向上遊的面料領域延伸,從OEM向ODM延伸。如今申洲國際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主要體現在面料生產環節,根據客戶對功能和設計的要求來研發面料,成衣環節仍是OEM模式。

 

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為申洲帶來了對各生產環節的控制力,從而擁有了更快的響應速度。

 

作為快時尚旗艦之一的優衣庫,以快速周轉、接近零庫存聞名,其要訣正在於對服裝從設計、生產、銷售環節的嚴格控制。同樣以“快”聞名的西班牙時尚快消品牌ZARA,一件衣服從設計下發至門店,平均只需15天,庫存周轉天數低於一般的服裝品牌。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也不例外,甚至致力趕超ZARA,2017年3月,其宣布計劃把從設計到出貨的時間周期壓縮到 13 天。身為其代工廠的申洲,如今承接4000件-200萬件的訂單,從接單到交貨,都能控制在15天左右。而給阿迪達斯和維多利亞的秘密做代工的聯泰控股(00311.HK),出貨時間是它的6倍(90天)。當然,這與不同類型企業的要求也不無關系。

 

快速交貨,也為申洲國際帶來了議價能力。2016年上半年,申洲國際平均銷售價格上漲5%,就是由於大量來自優衣庫的短期訂單所要求的交付時間都非常嚴格,而申洲國際憑借自己快速交貨的優勢留住了訂單。

 

全產業鏈模式還為申洲國際帶來了更高的毛利率。對比4家不同業務模式的香港上市服裝制造商可以發現,全產業鏈的申洲國際的毛利率比天聯泰控股和福田實業高一倍有多(表2)。

 


2017年2月日本迅銷集團公布的全球代工廠名單顯示,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已經多達88家,申洲國際並不是一家獨大。但這88家代工廠中,唯有申洲國際成了中國市值第一的服裝紡織企業、服裝OEM界的傳奇,這與其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不無關系,也與其對技術的投入不無關系。支撐申洲國際一體化產業鏈順利運轉的,正是其對技術更新和設備升級。

 

加碼技術革新,留住耐克


上市之前,申洲的產品中,休閑類服裝占了100%,優衣庫為其貢獻了高達80%的收入。2005年上市以後,馬建榮開始有意地分散客戶和產品過於集中的風險,落實多元化策略,以保持業務的穩健。

 

2006年開始,申洲國際與耐克與阿迪達斯合作,涉足運動服裝行業。到了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的助力下,國內體育用品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當時國內的龍頭運動品牌李寧也業績登頂,2009年申洲國際的運動類收入占比超過了50%。到了2015年,申洲國際的主要客戶已經變成了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4家,這四大客戶的產品占比在2015年接近80%。

 

 

申洲國際的研發能力,為它帶來了耐克這樣的新客戶。

 

近年,鞋類科技不斷革新,一些面料、設計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如耐克的Flyknit、阿迪達斯的NMD等,都受到鞋迷熱追,帶動了這些運動品牌的收入增長。Flyknit鞋與傳統鞋面最大的區別在於,沒有鞋舌、鞋面、後跟等部位,整個編織鞋面就是一塊完整的布料,這種一體成型、帶有伸縮彈力的鞋面更利於貼合不同的腳型。但其制作複雜,在控制機器編程部分有不小的難題,最初也不能做到大規模生產,只能批量實驗。

 

2011年,耐克邀請其供應商豐泰作為Flyknit鞋面技術落地生產的合作方。豐泰最開始購入了150臺編織機為耐克試產了700雙Flyknit運動鞋。但是由於Flyknit生產工藝難以掌握,豐泰認為Flyknit技術是否能夠推廣存在不確定性,且Flyknit生產機器無法用於生產除此以外的產品,因此在2012年放棄了Flyknit量產訂單。

 

而申洲國際卻接下了這個棘手的訂單,並在2012年購入2000臺設備用於這一訂單。申洲國際的底氣,來自這家身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一直以來對技術投入的看重。

 

申洲國際全產業鏈中,涉及面料織造的前兩個流程對技術設備的依賴較重,其中“面料制造以及針織”需要全自動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生產,而“染色及整理”的部門依舊需要在設備上花費大量支出,並且需要面臨汙水處理等難題。這一特性決定了申洲要在技改和設備升級上花費較大的經費。

 

馬建榮從1997年接手企業後,便不遺余力地砸錢做技改換設備。1997年,申洲拿出3000萬元做了汙水處理廠,並引進意大利、德國機器進行了設備改造。到了2000年,申洲的凈利潤達到了2.1億元,是1997年的19倍。其1998年購買的意大利拉毛機所生產的面料,2000年已成為了申洲的主打產品。

 

在享受到了設備改造和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後,馬建榮越發加重在技改上的投入。2005年11月,申洲國際上市後,馬建榮又投入9億元更換了廠里老舊的染色機和織布機等設備。

 

申洲對技術設備重視到了什麽程度呢?2016年有媒體報道稱,申洲的工廠幾乎不對外開放參觀,其生產設備、管理流程、運作模式等,都是企業的核心機密。像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高科技項目,都是像申洲這樣的大企業在著力推進的研發項目。

 

中國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至2016年,申洲國際總共申請了188項專利,其中面料開發91個,技改以及設備研發97個。其技改以及設備研發集中的2014-2016年,3年共申請95個。在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紡織業中,申洲國際對研發的投入著實不小。

 

在這個看似準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的紡織行業中,馬建榮通過主動加碼技術革新讓申洲國際成功領跑於其他競爭者,並獲得了優質客戶。截至目前,申洲對Flyknit鞋面供貨量仍占總量的70%以上。2016上半年,Flyknit對於申洲的營收貢獻也已經達到6%。

 

代工界的另一個巨無霸富士康也有類似的經歷。追求完美的蘋果公司對代工廠要求嚴苛人盡皆知,其在2012年推出的iPhone 5要求“鋁合金邊框及後蓋的劃傷、凹陷標準是0.02mm”,很多企業難以生產出合規格的產品,最終只有富士康能完成,蘋果訂單還是落在了它手中。

  

試水自有品牌服裝,最終出售股權給網易


上遊面料和下遊成衣業務的垂直整合,是申洲成功的關鍵。在目前馬太效應顯著的服裝行業中,申洲國際為代表的生產規模大、產業鏈完善的服裝加工企業實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但靠專註於代工,即使工廠設備高端、生產流程先進,走“薄利多銷”的代工業務,在毛利率上依然是無法與自主品牌的企業相比。

 

比如,憑借自主品牌 ZARA,Inditex集團在2016年9月8日股票上漲了2.5%,使其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的個人財富增加了17億美元,凈資產達到了795億美元,曾超越了比爾·蓋茨則為785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寶座。即使2016年Inditex集團毛利率跌至過去8年最低,但仍然高達57%,而近年來明顯衰落的美邦服飾,毛利率也要高於申洲國際(表4)。

 


雖然申洲國際靠低成本高效率來提高利潤,但其始終無法享受品牌溢價的利潤,無法像ZARA那樣掌握定價權和價格分配權。

 

而從成本結構上來看,服裝行業的成本主要由原料及人工成本(或者加工定制成本)、品牌費用和零售渠道費用構成。招商證券研報也顯示,一件 400 元的服裝,原料與人工費用是占比最低的部分,上遊制造廠(接單生產)利潤微薄,而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利潤則相對豐厚(圖4)。


 

為此,2010年馬建榮再次決定延伸申洲國際的產業鏈,推出了自主品牌馬威(Maxwin),開始涉足服裝零售市場。背靠申洲的馬威,最大的優勢在於面料開發、服裝制造,馬威的產品面料在選材和做工上跟優衣庫、阿迪達斯、耐克都是相同的工藝,但其銷售價格要低於前者。

 

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馬威品牌經營6年以來發展僅僅局限在浙江、安徽、江蘇等地,截至2016年6月底,馬威門店數為51家,其店鋪數量遠沒達到利潤平衡點,這對申洲主營業務多少有些影響。

 

試水服裝零售市場收效甚微的馬建榮,最終選擇了回歸熟悉的主營業務。2016年9月1日,申洲國際將馬威49%的股權出售給網易香港,並表示自己會按原OEM方式將其資源集中於加強制造針織品的核心業務。由此看,申洲國際未來還可能逐步減持馬威股權。

 

馬建榮選擇將馬威出售給網易,意在利用網易線上渠道的優勢,為發展滯緩的馬威帶來動力。那麽,遊戲業務做得風生水起的網易,何以要購買一個服裝品牌?

 

近年,網易門戶轉型的一大目標是變現流量,為此,其內部的門戶和郵箱部門分別孵化了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兩個電商平臺,電商業務也成為網易在遊戲之外的新增長點。其中,2016年4月成立的網易嚴選即為ODM模式的電商品牌,這種模式相比傳統電商模式不僅擁有定價權,還有更高的利潤空間。選擇馬威,或許也是丁磊在為其電商平臺布局服裝零售業務。

 

馬建榮的服裝首富能當多久?


馬建榮曾說,很多企業如今都不願做供應鏈和生產,一窩蜂去做品牌,所以申洲所專註打造的供應鏈反而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把“一輩子做精一件事”作為人生信條的馬建榮,將代工做到極致,成就了服裝紡織業的“富士康”,也成就了自己的財富故事。

 

今年以355.5億元的財富登上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馬建榮,排名已經升到了第32位,相對於去年提升了10名。不僅如此,做代工廠的馬建榮還超越了諸如安踏、森馬、美邦等做自主品牌的服裝業富人,成為了2017年的行業首富(表5)。

 


不過,代工業務毛利率較低,人口老齡化、環境成本上升、資源供應受限等問題也將持續影響中國服裝紡織產業,當中國做OEM的優勢不再明顯的時候,申洲國際的增長會不會達到臨界點?馬建榮如何保持申洲國際的增長,維持其首富地位?

 

布局海外和升級智能制造,或是兩大重點。

 

在申洲國際全產業鏈中涉及制衣的後兩個流程中,“印花以及刺繡”和“剪裁以及縫制”都是需要大量人力參與的。目前來看,馬建榮很早便順應產能升級轉移邏輯,積極布局海外,相繼在越南和柬埔寨建廠,利用當地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及低價外棉攤薄總成本,一定程度上為申洲國際的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申洲國際的柬埔寨縫紉與剪裁工廠早於 2005 年 9 月投產,而在 2007 年建成配套印繡花工序工廠,形成完整的成衣制造生產基地。越南的生產基地,面料工廠 Gain Lucky(VN)首期、二期分別於 2014 年、2016 年投產,成衣工廠 Worldon(Vietnam)也於 2015年末建成投入使用。布局東南亞生產版圖,為申洲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爭取了一定的過渡時間。

 

不過,順應產業潮流布局東南亞並不是申洲國際的專利,諸多紡織企業也早在全球第四次紡織業轉移中進行了海外布局。真正讓申洲國際能保持領先優勢的,還應當是其一體化運營模式形成的競爭壁壘。特別是在2015年“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後,其他的成衣制造企業向上遊擴張時面臨的排汙指標申請難題,讓他們在產業鏈延伸上困難加大,一時半會兒無法超越申洲國際目前已經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

 

而未來智能制造是傳統服裝紡織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產品設計的智能化、關鍵工序自動化、供應鏈優化管控的實現,則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對於有條件進行智能化改造的企業來說,突破這一瓶頸的話將會實現新的飛躍。相比資金不足的服裝紡織企業,一向重視技術的申洲國際無疑更有條件實現這一革新,來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69

冒泡:又一个Foursquare学徒

1 : GS(14)@2010-10-23 13:42:5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1/158255.html
      不久前,北京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去美国出差,在当地用餐时发现一个服务员不停地摆弄着手机,问她玩什么呢。“先生,我正在签到(Check-in)。”服务员告诉他。这位股东立即明白了,她正在玩Foursquare,一款基于手机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这正是活力天汇正在做的事情。
  回国后,这个股东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活力天汇的CEO王江,感慨道,“连服务员都抢着在自家饭馆签到,可见这个服务有多么火。”产品在美国火,模式必然在中国火。“目前国内至少有几十家类似于Foursquare模式的创业公司,像街旁、玩转四方等,”王江说,“活力天汇的产品叫冒泡。”现在冒泡的用户大概是1万人左右,而Foursquare在美国的用户已经突破300万。“这个模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没有霸主,大家基本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王江说。
  准确地说,活力天汇算是王江的二次创业。2001年,王创办岩浆数码;2005年,这家游戏公司被当时的华友世纪收购,王江获得第一桶金,从此开始了天使投资人的生涯,UCWEB便是他投资项目中的一员。
  现在的活力天汇有三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分别是冒泡、航班管家和搜吃搜玩,后两个最初由王江所投的两家公司分别开发。“最初投资这两家公司,一是看好他们的项目,二是我和它们的老总都是清华校友,彼此太熟悉了。”王江说。
  2009年,王江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整合这两家公司并出任CEO。但他差点就错过Foursquare模式在中国的早班车。
  在冒泡之前,活力天汇的布局是搜吃搜玩。这是一款手机软件,用户可以随时搜寻附近的各种吃喝玩乐场所,并能直接电话订位。“它的核心是什么?是商家,”王江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通过搜吃搜玩,某家餐馆我去过一次,接下来可能就不用这个应用了,因为我把餐馆电话收藏到通讯录里面就行了,用户没有粘性。”
  这就意味着用户下次去的时候可以不用搜吃搜玩,而是直接从手机通讯录里给餐馆打电话,当然,如果还想了解商家的进一步信息,包括地图信息和简介信息,还可以再回到搜吃搜玩,但它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产品。
  这并不能让王江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感到兴奋。王江对于搜吃搜玩的思考,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一是位置服务;二是人际关系。但由于前两年一直住在澳洲,远离创业第一线,王江当时还没有听说过Foursquare,他只是想到了这两个点,并不清楚怎么切入。“移动互联网很有意思,看似在提供同类的服务,一旦切入点不同,那么你吸引的用户就会不同,而不同的用户就会带来不同的价值,最后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商业模式。”王江说。
  2009年11月,王江正式从澳洲搬回北京。一天晚上,王江和清华大学的小师弟、先后创办饭否、校内的王兴一块吃饭。席间,王江谈到了搜吃搜玩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人际,一个是位置。“那不就是Foursquare么?”一直低头吃饭的王兴很淡定地说道。随后,有“C2C大王”(Copy to China)之称的王兴给王江从头到尾讲了一通Foursquare模式。听罢,王江问,你为什么不做这个?王兴答道:“我已开始做一个团购网站,类似美国的Groupon。”最后,王兴把早已注册好的域名送给了师兄,并为这款产品起了一个更上口的名字:冒泡。
  冒泡的基本功能与Foursquare类似: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冒泡”(Check-in),记录自己的足迹、留言,与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计划等,还可以基于位置信息给自己喜欢的场所(比如餐厅、影院、商场等,甚至月球广寒宫等)添加信息、评价等。这也是国内的街旁、玩转四方等同行的基本模式。但是,冒泡的切入点不同,它强调的是熟人社区,也就是说,在冒泡里,你的好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熟人,相互信任和了解。
“虽然都与人际关系有关,但冒泡强调的是有质量的人气,不是陌生人社区。每个人都有两个圈子,一个是朋友圈子,一个是生活圈子,这两个圈子合在一起就是去哪儿看电影、去哪儿吃饭,去哪儿洗澡,只要你有这两个圈子,你一定会是冒泡的用户,因为你愿意在朋友圈子里去共享,你愿意在这个生活圈子里去享受或者消费。”王江说。
  “我们公司有位同事,每次去餐馆都把点的菜单记下来,放在冒泡里这个餐馆的留言板上。”王江说,“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个感觉:我们不但要决定去哪个靠谱的餐馆,进了合适的餐馆之后还需要知道如何点菜,菜又如何搭配?这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有一个我信任菜能力的人留下了合适的菜单,我就可以直接让服务员copy一份,又省事又保证了质量。”王江总结道:“这就是不同所在了。”
  与众多Foursquare中国学徒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活力天汇并不是仅仅只有冒泡这一款产品,除了之前的搜吃搜玩,王江手里还有一款名为“航班管家”的产品:同样基于手机、为高端商务人群提供从订票到查询,再到接机的全程服务,“用户数已达到100万左右”。王江说,活力天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不同产品线打通,让冒泡与航班管家更为有机地结合。不出意外,活力天汇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47

北島︰師傅與學徒

1 : GS(14)@2013-07-14 11:42: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714/18333363
一線線陽光穿透鐵皮屋頂,若下雨漏水,小桶裏叮噹敲響。在工棚昏暗的背景中,僅有一小窗,玻璃污濁,如盲目的獨眼。在夯實的泥土地面,剛灑過水,塵埃落定。合閘,鼓風機轟鳴,烘爐灶頭的煙煤升起濃煙,轉瞬間呈火紅色。
這是我五年當鐵匠的生涯。
閻師傅五十多歲,個頭兒小,精瘦,工作服褪了色,到處是火花飛濺的破洞和汗鹼的印記。浸透汗水的帽檐皺巴巴的。他主管小榔頭──這是技術的關鍵所在。
我和小王都是學徒,從早到晚,主要工作是掄十四磅大錘。按輩份兒,我多幹了兩年鐵匠,小王是我師弟。他虎背熊腰,當過架子工,不小心從高處掉下來,摔斷脊椎,癒合後改了行。
待鐵塊燒紅,閻師傅左手用鐵夾轉動,右手用小榔頭指點。那把魔術般的小榔頭,落點多變,輕重緩急,引領兩把大錘輪流擊打,火花飛濺,劃出弧線。
閻師傅不愛說話,偶爾自言自語,嘟囔,啐口唾沫,表示滿意與否。小榔頭是權威的語言,大錘是聆聽與重複的語言。在鐵砧上,閻師傅如音樂指揮,擊打的力量瞬息萬變,深淺高深,風卷路轉,神秘莫測。
工間休息靜下來。閻師傅用報紙捲「大炮」,在玻璃瓶沏好濃茶,別的師傅路過搭訕,他咧嘴齜牙,語義含混,權當友好的表示。在師傅和學徒之間,除了打鐵,語言極少溝通。我和小王一邊聊天,一邊掰腕子,他精力過人,雙手抬起三百斤的鐵砧──我敗下陣來,扭傷了腰。
剛掄完大錘,滿身是汗,我溜回附近的工人宿舍,讀書做筆記寫詩──這是我多年秘密的愛好,偷走時光,汲取愉悅的源泉。我的書和他的小榔頭達成默契,閻師傅給了我特權──上下午各一個小時,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快到時候了招招手,我繼續掄大錘。
閻師傅默默寡言,或許是小榔頭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我掄着大錘寫詩,那節奏,那沉默,那心跳,那熱情,多少與鐵砧的鍛造相仿,所謂言說不可說,在這個意義上,追求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完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09

學徒制與最低工資 周顯

1 : GS(14)@2017-10-01 20:07:22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0890
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邱福龍」,是大師級的漫畫家。他十三歲入行,一個月後,因家庭極力反對,終告離職,重返校園。十五歲時再度入行,一直在漫畫界工作至今。他的兄姐均在香港大學唸書,哥哥更加是醫生,但是論到賺錢能力,和影響力,均及不上這個小弟弟。有趣的是,他的哥哥也是個漫畫迷,對漫畫瞭若指掌,只是沒有投身此行,不握筆而握手術刀而已。

話說當年邱福龍「二進宮」,當時1980年,估計一般非技術工人的月薪大約是一千元至一千五百元,但他作為助理,薪水只有三百元,數目只夠乘車,吃飯也很勉強。

這價格是公價,因為幾乎每個新入行助理,薪水都是這麼低,如果不是對漫畫有熱誠,實在挺不下去。一個新入職的少年人,甚麼也不懂,非但幫不上甚麼忙,反而要抽調人手去教導他,簡直是負資產了。

邱福龍做了三個月,薪水迅速漲了兩倍,但也只是正常工人的收入而已。但不可不知的是,當時當漫畫助理,試用期過後,薪水暴漲一倍以上是常態,邱福龍天份高,加得比人多,但是其他人也不會相差太遠。

上世紀八十年代,漫畫是專業,而且快速冒起,人才缺乏兼搶手,人人水漲船高,人工暴升,不在話下。邱福龍從助理繼而主筆,出版了《鐵將縱橫》、《龍神》等漫畫,大受歡迎,暫且不表。

本文想講的主題,是當年的學徒制度:入職薪水點很低,皆因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去看,學徒只值很低的薪水。看歷史,在古時的日子,師傅只是管吃管住,頭三年還不包薪水呢!然而,為人師傅者,也不是沒有付出。他有責任要教導徒弟,也要給徒弟向上進的機會。一旦學徒掌握了技能,薪水便會漲得很快,甚至可以自立門戶。

日本和其他的先進社會一樣,有最低工資,現在東京好像是每小時九三二日元。但是,十八歲以下,六十歲以上,就職前的試用期,薪水不受最低工資限制,有一些職人行業,如壽司、木工等等,就以這樣的形式,聘請少量學徒。反過來說,當學徒成熟了之後,師傅便會帶學徒出身,例如說,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大弟子水谷八郎,第一間壽司店便是用上了其師傅的店名:「すきやばし次郎橫濱店」,提攜之情,可見一斑。

現時的香港,並沒有職人的傳統和相關豁免法例。正如前言,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去看,專業的學徒只值很低的薪水,根本不值最低工資。既然有了最低工資,老闆便會要求新人有着一定的基本知識,第一天上班,便能投身工作。

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就是:年輕人在唸完書之後,先花幾萬元,甚至是十幾萬元,去唸相關課程,例如美容、wedding planning之類,唸完之後,他們便可以去專業機構,賺取最低工資了。

沒有了壓榨勞工的低薪學徒,換來了付錢唸書的最低工資,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81

【飲食籽】總廚變啤酒學徒 手工啤酒吧只賣香港啤

1 : GS(14)@2018-01-22 05:45:58

Cheers老闆黃崇稀(Cruz)捨棄高薪總廚去做啤酒學徒,其後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


【飲食籽:出嚟飲嘢】在香港,要放棄優厚薪酬,拋開生活負擔去長知識,未必人人有勇氣做到,偏偏黃崇稀(Cruz)捨棄做閒閒哋月入三、四萬元的總廚,而去做一個起薪只有一萬多元的啤酒學徒。他移民過澳洲,輾轉又返港定居,更當上餐廳總廚,但他認清了這只是一份工作,而非推動他繼續奮鬥的事業,為了改變這種既定的生活模式,他踏出了這一步。黃崇稀十七歲就入行做西廚,之後以技術移民去了澳洲三年,本來也一心想在那邊落地生根,怎料媽媽身體情況突然轉差,「不是病重,但媽媽要做手術,所以我要去照顧她,身為兒子也想留在媽媽身邊。」Cruz說。即使差一年就可以成為正式的澳洲公民,他都斷然決定返港,將三年來在澳洲建立的所有東西都放棄了。
Cruz於二○一五年年尾回港,曾經在一間法國餐廳做總廚,「但我發覺自己的生活模式,為何會跟未離港之前一模一樣呢?」剛巧那時他接觸到手工啤酒,知道香港本地手工啤逐漸成為一股熱潮,「那時候的我很無知,也不知道香港原來有出產手工啤酒。」直至有次敍舊,朋友帶他去飲酒時,他試過香港出產的手工啤酒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就立即決定辭去了總廚的職位,由低做起去學甚麼叫手工啤酒。由總廚變學徒,身份由高山跌到落谷底,以前是發號施令,每個人都在聽他說話,現在則要完完全全放下自己的身段,「要得到一些長知識的機會,就一定要付出,不可能仍然一副我是大廚的模樣。」Cruz笑說。



栗子車500ml$88(限量)釀酒廠:門神啤酒酒精度:5.5%風格:Winter Ale

毅行者480ml$78(限量)釀酒廠:獅子山啤酒精度:5%風格:橡木桶陳porter

Cruz做啤酒學徒學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就膽粗粗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


十二款啤酒龍頭 「純香港」品牌

除了要倒垃圾、抹地,做些最卑微的工作之外,學徒起薪頂多只有一萬多元,但以前做總廚,他的薪金起碼都有三萬多四萬元,甚至有大公司出到五、六萬元不等。不過,比起做到身水身汗,才得到的那些薪水,他更加着重的是學習新的知識,「當初只不過是想多學一樣知識,去認識這件事,也沒想要將香港主題放在這裏,或者想要開一間酒吧餐廳。」Cruz說。結果學了差不多半年之後,他就膽粗粗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而且在揀酒方面都很有他自己的一套,即使是本地品牌的酒廠,他也會先看看老闆及釀酒師是否香港人,因為現在行內的香港手工啤酒廠,大約總共有十五、六間,但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純香港」,有些其實是外國人投資的酒廠。所以雖然酒吧只得十二款啤酒龍頭,但款款都是香港品牌,香港人團隊,香港人釀製。或者,就是因為他離開過香港生活,才令他這樣堅持那種香港人做出來的本土味道。
Cheers 旺角黑布街13號地下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9/202785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