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賭王爆紅最多人search 李華華

 2011-7-28  AD
 

 

 

搜尋器網站Google公佈上半年關鍵字排行榜,富豪榜首位繼續由賭王何鴻燊(圖)霸住,皆因佢單「分燊家」新聞,年初橫掃全城,至今都未有人蓋過佢風頭。反而,首季排第二嘅李澤楷,就敵唔過喺東莞猝死嘅「神童輝」羅兆輝,咁話晒神童輝都係用條命換番嚟。亞軍席位被搶,但小小超仍憑同梁洛施分手單新聞企硬第三。

至於股票搜尋榜最多人搵嘅係阿里巴巴(1688),皆因佢嘅母公司賣咗支付寶,但又冇通知雅虎同軟銀等股東,搞到一鑊泡。家陣咁多人喺淘寶網買嘢,呢單新聞當然觸動網民神經。至於排第二同第三嘅,分別係今年做藍籌嘅AIA(1299),同一掛牌即潛水嘅嘉能可(805)。

除咗股市,樓市繼續係市民關心嘅課題,長實(001)喺元朗嘅尚城,平價搶客,唔單止去貨快,仲成為網民搜尋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22

六年級生創業爆紅 愛情公寓上櫃 附中4同窗身價破億

2013-05-23  TNM
 
 

 

6月份,台北股市將再添一檔上櫃新兵—尚凡資訊。尚凡是誰?知者不多,但它的本業「愛情公寓」,可是台灣交友網站一哥,會員數破400萬,光靠會員收費,去年營收就近3億元,獲利逾9千萬元。

本刊調查,尚凡4名創辦人今年僅34、35歲,原是師大附中同窗,大學畢業後,發現台灣交友網站陽盛陰衰,因此集資百萬元創業,打造女生粉色系交友網站,待女會員增加後進而吸引男生,闖出一片天。法人預估,尚凡上櫃後市值上看20億元,4名大男生身價均破億元。

台股五月站穩八千點,在七家排隊上市櫃的新兵中,就屬六月要上櫃的「尚凡資訊」最吸睛。一般投資人對尚凡二字大多沒感覺,但提起它的本業「愛情公寓」(iPart),網友就懂了,原來,它是台灣最大交友網站!

同窗齊尋寶 創業

愛情公寓以女生免費上網聊天為號召,在眾多社群網站中獨樹一格,因而引來男生會員加入,目前會員數已破四百萬,成為網路世界的一顆新星。

更令人驚訝的是,尚凡的四名創辦人年僅三十四、五歲,而且是師大附中的同窗,十一年前在董事長張家銘號召下,林志銘、舒雨凡及林東慶等四人集資百萬元,開啟了一趟創業歷程。

十七日,本刊來到台北市羅斯福路上的尚凡資訊。「就像日本少年漫畫《航海王》一樣,家銘就是漫畫中的船長魯夫,帶領夥伴們尋找終極寶藏。雖然我們不知道航道終點的終極寶藏是什麼,但我們很享受航行在這個偉大航道上的過程。」總經理林志銘拿起魯夫的草帽,向本刊說起他們的故事。

這個團隊,由對創業滿腔熱血的張家銘領軍,交遊廣的林東慶負責找資金,最宅的舒雨凡主掌文案,口條最好的林志銘則被推出來當總經理,對內管理員工,對外負責發言。

林志銘說,附中畢業後,四人大學都在台北念,二人讀政大,另二人則讀為淡大及台北醫學大學。照理,四人大學畢業後,要找工作並不難,但張家銘就是想創業。

張家銘念的是經濟系。一位張家銘大學同窗指著畢業紀念冊上留長髮的大男生說:「像不像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朱孝天?」「以前我們交報告,頂多寫個二、三頁,同樣的報告,家銘可以寫六十頁,他在marketing(市場行銷)的分數特別高。」

送報兼擺攤 醞釀

正是大三這一年,張家銘為了參加政大「企業經營模擬比賽」,找來其他三名附中死黨一塊參加。後來,這場比賽沒得名,張家銘跑去敦南誠品前面擺地攤,四人每週五就在誠品前討論創業,開網咖還是紅茶店?讀藥學系的林東慶還曾建議賣中藥,但都因成本太高而作罷。

其實四人家庭都算普通,沒有經濟壓力逼著他們賺大錢。不過,他們各自有賺錢的門路。

舒雨凡從讀附中到政大廣告系,連續七年清晨起床送報,沒有請過假。林志銘在淡大念資管系時,便接案子寫程式,月入達五萬元,但卻套在股票上,他第一張買的是被動元件股國巨,最後賠了二、三十萬元。

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後,四人討論創業的同時,也上網把妹,後來看到美國交友網站match.com可以做到股票上市,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就做這個了!」於是,四人集資,拿出大學時打工的存款,或跟親朋好友借錢,甚至向銀行借小額信貸,湊足一百萬元。 誘女客進站 轉機

因為是張家銘起的頭,辦公室就設在師大附中附近、張家老公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也就是張家銘的房間裡。「同學都進金融業,我就是想先開個公司來玩玩。」張家銘曾說,「若失敗,大不了回去上班。」一派nothing to lose。

四人成立「尚凡」後,到光華商場買電腦設備,自己組裝,再請學弟寫程式,「May-be」交友網站二○○二年十月就這樣開張。為了省錢,每天的午飯,就在辦公室裡煮白麵拌醬油。

沒想到,第一個險境在創業後第一個月就出現,台灣最大入口網站雅虎也推出線上交友。四個大男生一頭的創業熱情急凍,眼見創業資金已燒掉一半,根本打不過雅虎,一度落魄到淡水去吹海風,本想算了,就此收手。

但認輸前,他們以網友身分上網瞧,發現雅虎交友裡面陽盛陰衰,「我們自己上去都找不到妹。」林志銘分析,這給他們上了一課,「如何吸引女生上站」,因此他們依學校教的市場調查課程,土法煉鋼,到西門町發問卷,看看女生喜歡什麼樣的網頁及功能。

他們還上網搜到韓國最大社群交友網站Cyworld,以公寓為主題,吸引愛侶築巢同居,二○○三年七月便將May-be改版為iPart,以粉紅色系的「愛情公寓」重新出發。

「一般交友網站都是功能性取向,使用者自己貼照片、興趣等,但我們有花園、寵物、虛擬圖像,很快就擄獲少女的心。」林志銘說。四個宅男每天在電腦前,到各大論壇、網站張貼相關訊息,主打「網路同居」口號。

網路上同居 收費

這口號,被一名電視記者看到。「他在台大PTT上看到我們貼的網路同居介紹,就跑來採訪,沒想到當晚七點一播出,我們網站就湧入大量網友,幾分鐘內上線人數從幾百人暴衝到數千人,電腦馬上掛點,只好重新開機,隔天,還奔去光華商場買記憶體(RAM)、添設備,以應付龐大的流量。」林志銘回憶。

女生一多,男生自然就會上網點進來。「就像開酒吧或pub的,以淑女之夜(Lady's night)免費讓女性客戶光臨,就能吸引更多的男性客戶上門來消費。」業內人士形容。

二○○四年初,一百萬元創業金全燒完。沒了錢等於玩完了,若收費,又怕會員跑掉,最後,四人決定賭一把,從月費九十元收起。好在會員沒跑掉,還有增無減,四人便一步一步開始收費,從入會收費,要看交友對象資料收費,聊天收費,加上「網路同居」的居家布置、養寵物、澆花,一路都要收費。

雖然收費不多,單項月費二、三十元,但一名會員要布置一個美美的家,一個月得花上二、三百元。半年不到,尚凡就單月損益兩平,四人立刻變更策略,開放男生也有自己房間,同住者從情侶放寬到兄弟姊妹,這一轉向,會員數立刻翻倍破百萬,年底就全年轉虧為盈。

西進陷歧異 激辯

此時,張家銘又蠢蠢欲動,想前進大陸、日本。這大膽想法讓四人首度「意見紛歧」。張家銘希望成為海中的大鯨魚,四人中最宅的舒雨凡卻認為,只要成為在草原上快樂奔跑的小獅子。

林志銘撇清當時大家沒吵架,「只是激烈地辯論,那時候辦公室很小,公司只有十個人,怕吵到員工,我們就到樓下的丹堤咖啡繼續討論。」

後來,他們想到尋求業界先進意見,最佳諮詢人就選定遊戲橘子董事長劉柏園。不過,這些宅男哪認識劉柏園?他們坐在電腦桌前,只想到可寫e-mail,卻不知劉的email帳號,只好從他的英文名字Albert Liu,猜想各種組合,寄了好幾封出去。

沒想到後來真的收到劉柏園回信。「那時全公司的人都圍著電腦看著這封郵件,高興的程度可能比我們通過上櫃審查還開心吧!」林志銘笑說。劉柏園並非客套,他帶著一級主管到尚凡附近的日本料理餐廳,對四個年輕人說:「要問什麼都盡量問。」隔天還帶他們去參觀遊戲橘子。

貴人領進門 增資

這趟請益,讓四人對海外事業經營有了初步的認識,回到公司後,開放員工投票,結論是贊成前進大陸。二○○五年三月,愛情公寓進駐上海,由張家銘營運,林東慶找資金。一開始,籌資並不順,「當時,大家被二○○○年網路泡沫嚇怕,怕是來騙錢的。」一位創投業者說。

隔年,愛情公寓在大陸順利吸引九百萬會員,施振榮的智融集團智基創投上海公司決定投資一百萬美元,有了大咖背書,日本媒體投資集團 Cyber Agent、JAIC等創投資金也跟著加入。滿手現金的尚凡,便在大陸拍攝《愛情公寓》同名電視劇。二○一○年更有餘力整併頭號勁敵雅虎交友。

同時,為了讓公司財務數字更精確,張家銘找來另一個附中同學張立管帳。張立念的是政大財政系,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做過稽查。

「家銘那時給小立非常低的薪水,沒想到他還是來了,處女座的小立非常嚴謹細心,有一次家銘和Gary(林東慶)從大陸回來把飛機票根弄丟了,小立也不通融,只說不能報帳就從你們薪水裡扣。」林志銘回憶。 切割陸業務 下莊

募不到錢很煩,募到錢更煩。張家銘很清楚,一般創投投資後三到五年,基金到期也有變現壓力,尤其交友網站公司,在大陸只能砸大錢做廣告,衝大市占率,但很難收費,最後入不敷出,有可能拖垮台灣的母公司。

為此,尚凡去年上興櫃前,張家銘壯士斷腕,決定將大陸業務切割,交給中國最大網路電視PPStream代理營運,把尚凡的風險和成本都降到最低。

台灣網路教父詹宏志因而盛讚:「愛情公寓是台灣網站進軍中國發展後,少數還能活著回來的。」這趟大陸行,可說有驚無險。「雖然大陸做得不算成功,但如果沒有進軍大陸,就不會找到國際創投資金,更不會有今天的格局,還可以回台上櫃。」一路看著愛情公寓成長的巨思文化社長陳素蘭分析。

如今,四名宅男已是網路新貴,董事長張家銘、總經理林志銘、資深副總舒雨凡和林東慶,各個身價都破億元,其中又以張家銘為最,身價逾六億元,舒雨凡更是從自家網站找到另一半。 上櫃責任重 挑戰

對於億元新貴的新身分,穿西裝搭牛仔褲的林志銘不大習慣。他笑說:「除了一台Lancer國產車以外,我買過最貴的東西就是電腦了吧!」「家銘的摩托車是剛上大學時買的光陽金豪邁,到現在沒換過,現在他住離公司比較近,就騎腳踏車,舒雨凡還搭公車來上班呢!」

在百餘坪的辦公室裡,四、五十名員工上班,算是擁擠,沒有裝潢,和「愛情公寓」裡的豪華金屋的差別,簡直像陽春麵攤對比三星米其林餐廳般懸殊。「現在他們還是最喜歡到公司附近的漫畫店吃簡餐或炸物拼盤,順便看漫畫。」員工透露。

儘管四人生活照舊,但上櫃後,他們肩頭壓力更大。創投圈人士說:「尚凡股本一.二億元,去年營收二.九億元,賺了快九千五百萬元,算是小而美,但營收九成五來自收費,廣告收入僅五%,如何擴大獲利基礎,將是最大的挑戰。」

愛情公寓 4創辦人小檔案

★張家銘

.年齡:34歲

.婚姻:已婚

.學歷:政治大學經濟系

.現職:尚凡資訊董事長及執行長

.身價:約6億元

★林東慶

.年齡:34歲

.婚姻:已婚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現職:尚凡資深副總裁、副總經理

.身價:約1.46億元

★舒雨凡

.年齡:34歲

.婚姻:已婚,在愛情公寓覓得嬌妻吳承穎

.學歷:政治大學廣告系

.現職:尚凡資深副總裁、副總經理

.身價:約1.03億元

★林志銘

.年齡:35歲

.婚姻:未婚

.學歷:淡江大學資管系

.現職:尚凡資深副總裁兼總經理

.身價:約1.3億元 愛情公寓大事記

2002:張家銘等4人湊足100萬元,創立尚凡資訊。

2003:推出交友網站愛情公寓,以吸引女生為策略。

2004:推出收費會員制度,會員破50萬人。

2005:會員數破百萬人,進軍中國。

2006:施振榮的智融集團、日本JAIC及Cyber Agent等創投業者,共投入逾億元資金。

2010:整併Yahoo!奇摩交友會員,台灣會員人數突破225萬,轉虧為盈,年獲利3,053萬元。

2011:會員數破300萬,工研院注資,當年獲利9,668萬元。

2012:尚凡在興櫃掛牌交易,成興櫃股后,年獲利9,465萬元。

2013:切割大陸業務,6月將上櫃。

老師怎麼看

淡江大學資管系資訊長黃明達,受學生林志銘邀請擔任尚凡獨董;他對本刊說:「我十分看重他們做事的態度與精神。如果經營者不健康,想玩capital game(資本遊戲),就會比較麻煩。千萬不要把老師給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94

【案例】《中國好歌曲》為何能爆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645.html

四位導師,劉歡、楊坤、蔡健雅、周華健,推屏。導師預告片,每個選手故事的剪輯,甚至連節目logo,和《中國好聲音》好像沒有兩樣。這可以理解,因為這臺節目本來就是《中國好聲音》的制作方燦星制作的新節目。不妨不懷好意地揣測,這是燦星為了賺更多的錢――既然《中國好聲音》已被加多寶、觸控科技等品牌冠名了,那麽就再做一檔類似的節目來撈金,畢竟還有那麽多有錢的消費品贊助商。當然,這種本土化的改造也是為了避免將來最壞的情況:《中國好聲音》海外版權方如果不跟燦星合作了怎麽辦?《中國好聲音》已成為燦星最有價值的品牌了,燦星一方面要縱向深度榨幹《中國好聲音》的價值――更高的冠名費用,好聲音導師、學員的演唱會、唱片、代言、彩鈴等開發;一方面當然要橫向開發新的產品系列,《中國好聲音》――主打流行音樂;《中國好歌曲》(唱自己的歌)――主打原創音樂;《中國XXX》……我看到央視3套播出的《中國好歌曲》預告片的時候就覺得這個節目會火,昨天這個節目首播,可惜要加班沒看到,今早起來一看回放,更堅定了它會火的判斷!它會是2014年最火的音樂秀節目之一,它的爆發力可能比《中國好聲音》都要強!在這里,要恭喜娃哈哈營養快線和藍月亮洗衣液的市場團隊了,你們賭對了一個好節目。這不容易,你看,2013年有《我是歌手》、《全民星戰》、《快樂男聲》等音樂秀節目,還比較火的是《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這種類型的節目冠名費用動輒上千萬元,一個搞不好就砸了。下面說出《中國好歌曲》會火的10大理由,歡迎大家拍磚:1、 定位精準:現在市場上所有的音樂秀節目,包括《中國好聲音》,都是草根、大牌唱流行歌曲,翻唱別人的歌,《中國好歌曲》的口號是,唱自己的歌,一下子就跟別的音樂秀節目區隔開來,成為市場的獨一無二。2、 極致才能火:《中國好聲音》能火是因為它就一個賣點――只憑聲音來判斷一個歌手和歌曲好不好,《我是歌手》能火是――大牌歌曲唱別人的歌,《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能火是――少男少女的歌和人生,《中國達人秀》能火是――老百姓的大秀場。在這個時代,一個產品只有把一點做到極致才能火。陌陌是約炮神器,唱吧是手機K歌神器,快的、嘀嘀是打車神器……《中國好歌曲》也具備這樣的特色,導師、選手,都只一個賣點――原創,唱自己的歌!這樣強調極致的節目不火沒道理。3、 原創爆發力強:每個音樂創作者做自己歌曲的時候,都是一種心聲的流露,當一個舞臺讓這種心聲的流露匯聚,不裝、不端、有點二,其力量難以想象。《創業家》和i黑馬在報道創業公司的時候,強調用口述體,原生態地記錄創業者的思考,創業者的悲歡離合,已顯現出巨大的力量。我們也相信《中國好歌曲》原生態展示的力量,從第一集的幾個選手的故事來看,不用包裝就很吸引人了。4、 吸引90後一代:《中國好歌曲》節目方精選了新一代的創作者,大都是90後,“唱自己的歌”這句非常個性化的話就表達出了90後一代人的心聲,中央3套能跟星燦這樣結合,難得啊!80後已成為社會中堅,90後代表了未來,國家電視臺能通過這樣的節目重新抓取代表未來的人群,湖南衛視要“亞歷山大”了。5、 導師更有知名度:《中國好歌曲》選的4位導師有兩個是《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導師,知名度夠高,而另外一位――周華健知名度更高,被稱為唱k必選歌手。蔡健雅弱一點,但不影響。這幾位導師知名度高,原創能力也很棒,真是有名有才的類型。導師成功就保證音樂秀節目成功了一半。6、 更強化師徒制――跟導師一起出唱片:《中國好聲音》等音樂秀節目都號稱要包轉歌手,但承諾比較虛,並沒有直接跟出唱片結合起來,《中國好歌曲》一上來的吸引力就是,只要是好選手,可以直接跟四位導師出原創唱片,擁有自己的產品,這種吸引力會讓很多潛伏的原創歌手冒出來,歌手質量更好,這些人也更具可包裝性,更易打通演唱會、彩鈴等鏈條。7、 制作方是星燦。理由無它,有《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經驗,知道一個音樂秀節目怎麽做到最好,保證產品的品質。8、 贊助方夠大牌。《中國好聲音》第一季能火,跟其贊助方是加多寶有很大的關系,那會加多寶正跟王老吉打得一塌糊塗,加多寶切換品牌,需要一個電視節目來助力,它也用自己覆蓋全國的渠道去推。那種力量,跟電視、線上營銷結合,真是天羅地網。哇哈哈是中國最強的快消品企業,其渠道覆蓋和營銷力量,比加多寶只強不弱。藍月亮也是很強的消費品公司,推力也不差。春節期間,兩家快消品一起發力,不得了。9、 央視3套:《中國好歌曲》跟央視3套合作,現在播出第一集,擺明來要打春節檔,這個時間段,哪個電視臺最有覆蓋能力,自然是央視。當所有人放假在家,最常見的場景是,一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這個時間段電視的到達率是最高的!而央視連中國最邊遠的山區都能看到,這可不是任何一個地方衛視能比擬的!10、 騰訊視頻發飆:2013年《中國好聲音》跟搜狐視頻合作,搜狐使用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等資源大推特推。呵呵,2013年的《中國好聲音》比2012年弱了很多,但因為有搜狐視頻覆蓋數億人群的推力,影響力並沒有削弱很多。騰訊推廣資源比搜狐只多不少,qq、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騰訊視頻……我要是小馬哥,我就賭一把,下總動員令,讓騰訊所有的資源去推這個節目,甚至買或者置換央視、分眾、航美等電視、戶外廣告資源,跟都市報等媒體合作,跟娃哈哈、藍月亮聯合營銷,讓零售終端的娃哈哈和藍月亮的每個產品上都印上騰訊視頻的品牌,讓消費者無論在哪個角落都知道騰訊視頻,在這個春節檔,把騰訊視頻的地位拉升畢其功於一役。如果小馬哥敢這麽做,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都要顫抖的!其他理由請大家補充哈……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盧旭成 | 編輯:weiyan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40

【案例】紙牌屋爆紅背後的秘密:大數據生產力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3.html

《紙牌屋》背後的秘密

早期,Netflix是北美家喻戶曉的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主營業務是通過郵寄方式租賃DVD來賺錢。然而,在互聯網時代,這個盈利模式逐漸式微。於是,Netflix轉向在線流媒體播放,但轉型並不成功,一直被資本市場唱空。

和中國視頻網站一樣,Netflix也在尋求突圍之道,2012年開始向上游進軍,準備推出自己的自制劇。

不過,在決定拍什麼、怎麼拍上,Netflix卻一反常規,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數據。

原來,Netflix從創立開始,就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在這個網站上,用戶每天產生高達三千多萬個行為,如收藏、推薦、回放、暫停等;Netflix的訂閱用戶每天還會給出400萬個評分,300萬次搜索請求,詢問劇集播放時間和設備等。這些都被Netflix轉化成代碼,當作內容生產的元素記錄下來。早些年,這些數據被Netflix用來進行精準推薦,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日漸成熟,Netflix開始將其用於倒推前台的影片生產。

這次,Netflix的工程師們發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戶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

Netflix決定賭一把,他們花1億美元買下了一部早在1990年就播出的BBC電視劇《紙牌屋》的版權(幾乎是美國一般電視劇價錢的兩倍),並請來大衛·芬奇擔任導演,凱文·史派西擔當男主角。

事實證明,他們賭對了——《紙牌屋》不僅是Netflix網站上有史以來觀看量最高的劇集,也在美國及四十多個國家大熱。嘗到甜頭的Netflix,2013年將繼續推出4部自制劇。

聆聽數據的聲音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隻言片語」,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數據的聲音——社交媒體上數據的聲音。

Netflix只是掘金數據的先行者之一,中國的跟隨者們正在紛紛出現。

2013年3月,搜狐買下《紙牌屋》的中國獨家網絡播放權。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覺醒的故事。

據負責採購的搜狐視頻版權影視中心高級總監馬可對媒體透露,早在2012年5月份,他們就在美國的一個看片會上看到了《紙牌屋》的信息,當時只有這部劇的題材和陣容,並沒有確定播出平台。搜狐當時也沒有拍板要買,只是留下了一個印象。

到2013年春節前,看完樣片,馬可們猶豫了:這麼高端的片子,市場會不會不接受?他有一個感性理由:一些內部高管說,自己很喜歡看,但他太太完全看不下去。

但春節期間,馬可就發現,這部劇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一些相對有話語權的圈子裡口碑不錯,而且開始發酵了。他還注意到,一些字幕組甚至加班加點啟動了盜版。

一些網絡上的主流精英人群為這部片子背書,增加了搜狐的信心。馬可判斷,這部劇的用戶群特徵應該是:有閱歷和話語權,高收入。

在諸多視頻網站裡,搜狐視頻一直力推的自我定位是優質美劇引進平台。如果引進這部劇,一方面會給搜狐「優質美劇品牌」定位加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吸引廣告主以更高價格為貼片廣告埋單。

權衡之下,搜狐決定立即引進。春節之後,他們就決定新增一個臨時性採購,只用了兩週時間,便完成了全部流程。

2013年3月2日,《紙牌屋》在搜狐上線,接下來的10天裡,這部劇便不負眾望,迅速衝到了排行榜前幾名。

馬可們也賭贏了。他們的決策並不像Netflix一樣依靠的是多年來的數據挖掘成果,而僅僅只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隻言片語」,但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聆聽數據的聲音——社交媒體上數據的聲音。

聚焦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上留下了海量的數據,這些痕跡的拼圖,顯影出不同事物之間隱秘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聯繫,比如羅大佑演唱會和大眾車之間的關係。

社交媒體上的數據,正是目前許多中國的數據公司致力挖掘的領域。

清華大學畢業的鄂威從事廣告精準營銷已經有6年的時間,他觀察到,社會化媒體對用戶行為改變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加。不管是買車買房等大宗消費,還是吃飯喝茶等日常消費,消費者更傾向於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上尋求朋友的建議。鄂威判斷,企業在社會化媒體上的傳播,將來有可能成為跟搜索一樣大的市場。於是,在2009年一次北京地下車庫的聊天當中,鄂威與朋友一拍即合,創建了孔明社交管理。

鄂威提供的,是一個類似於「社交管家」的軟件,幫助企業對微博、人人網等社會化媒體進行管理。比如說,在孔明社交的後台,粉絲們一旦評論、轉發,信息都會分類顯示,管理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級別回覆和處理,提升效率。如果有負面評論,其負面關鍵詞抓取和監控的技術便會發揮作用,提醒管理員優先回覆處理,進行引導。對一些企業大號來說,這項技術非常實用,因為如果單純靠人力來做此種監控,成本高不說,反應也很可能不及時,讓負面輿論發酵從而影響企業品牌。

不過,這些都只是低層次的應用。「我們最終的工作,是希望能幫企業去找到他潛在的客戶,分析他們有什麼樣的特點,什麼樣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根據這些再去做針對性的營銷方案,促進實質交易。」鄂威說。

鄂威給南方週末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說買車,有的人可能會在微博上直接發個信息,說要買車,抓取這個數據之後,就可以直接給對方推送汽車廣告。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直接說,那就要去找,「信息實際上有很多維度,我們要知道的,是什麼樣的維度跟我們想明確的問題——比如買車——是有關的」。

鄂威透露,他們在做數據挖掘時就有一個驚奇的發現:去聽過羅大佑現場演唱會的人,對上海大眾的車興趣度會提高30%,「為什麼這樣?分析起來也是有道理的,比如這款車的受眾是35歲左右的,居家型的,希望提高生活品質的男性,和羅大佑的受眾非常一致。」

不過,這並不一定是真的原因,真的原因其實也不那麼重要。在風靡業界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被稱為「大數據時代預言家」的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提出的一個重要洞見就是,放棄對因果關係的渴求而關注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只要知道某些事物之間有關係就夠了。

谷歌有一個名為「谷歌流感趨勢」的工具,它通過跟蹤搜索詞相關數據來判斷全美地區的流感情況。如果有大量人搜索一些關鍵詞,比如溫度計、流感症狀、胸悶等,系統就會進行跟蹤分析,創建地區流感地圖(灰線)。其結果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虛線)大體一致。資料來源:谷歌網站美國:流感樣疾病(ILI)數據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影響力」即貨幣

想想看吧,同樣買個冰淇淋,你花的5美元和奧巴馬花的5美元就是不一樣——「美國總統之選」的招牌就是招財利器!

基於微博等社會化媒體而誕生的公司,目前已經非常多。這些社交化媒體管理工具,針對的用戶既有企業的,也有個人的。甚至還有一些應用,正在試圖將個人的影響力進行量化打分,從而實現「商用」。

在這方面,目前走在最前面的當屬Klout,它主要是通過排名算法和語意分析對用戶在Twitter、Facebook 和 LinkedIn 等社交網絡上的活動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一個可以具體量化你影響力的分數。影響分數高低的因素包括——活躍粉絲數量,你發的消息的轉發率、原創率與粉絲的互動等等。

別小看了這些分數。Klout有一個著名的口號:影響力即貨幣。想想看吧,同樣吃個冰淇淋,你花的5美元和奧巴馬花的5美元就是不一樣——「美國總統之選」的招牌就是招財利器!

基於這樣的判斷,一些商家開始身體力行。2012年2月份,企業軟件巨頭 Salesforce 引入了一個服務:讓客戶公司可以根據投訴客戶的 Klout 打分來靈活處理投訴,Klout值越高的客戶的投訴事件將得到越快處理,而且公司的態度和服務也會更加周到。奢侈品購物網站Gilt Groupe也開始根據顧客的Klout 的打分為其提供不同的折扣。

根據Klout的平台經理預測,未來,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將可以免費使用機場的貴賓休息室,住更好的酒店客房,並從各大品牌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折扣。

這些企業為何這麼「勢利眼」呢?理由其實很簡單:一定程度上,那些更有影響力的人往往在事業上更加成功,也更有購買力。就算這些人既沒錢又沒權,起碼他們還有很多「粉絲」。假如企業得罪了這些客戶,一個負面評論可能會傳達給更多的人,對公司品牌的影響也更大。

目前,Klout已經是明星級的創業公司,員工不到百人,已經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投資,估值也早已經超過了2億美元。

任重道遠

「大數據其實最核心的不在於『數』,而在於『大』和『據』,所謂的『大』,是指數據積累到一定的量級;而『據』,就是找出論據,為企業決策做參考。」

不過,如果僅僅將「大數據」的概念侷限在社交媒體上,就顯得太窄了。在中國,大數據的商業化,依然任重而道遠。

生於1981年的洪倍算得上是中國數據行業發展歷程的親歷者之一。2006年,他和同齡人閆曌一起創立了一家名為AdMaster(中文名為精碩科技)的公司,主要業務是經營網絡廣告投放。彼時,正值網絡廣告興起,在廣告主與互聯網媒體之間迫切需要一個有效的通道,因而精碩科技的模式也很簡單,事先購買很多網站的廣告位置,然後再把它們打包賣給廣告主。洪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他們在金融和快消領域,做到了行業領先的位置,不過,很快他們就開始了轉型。

大概在2009年左右,隨著網絡廣告在企業廣告的支出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企業主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廣告效果,一個新的市場——廣告效果監測開始出現。

精碩科技的第一次轉型從這時開始,他們將自己定位為獨立於廣告主和媒體的第三方廣告監測機構。

兩年前,隨著大數據的概念越來越熱,精碩科技又開始了第三次轉型——進軍大數據領域。「這才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做的事業。」洪倍說,這麼多年的技術積累,他們現在終於等來了機會。截至目前,精碩科技已經完成了前後兩輪共計2000萬美元的融資。

實際上,從做廣告效果監測開始,洪倍就一直在和數據打交道。

「我們說的大數據,其實最核心的不在於『數』,而在於『大』和『據』,所謂的『大』,是指數據積累到一定的量級;而『據』,就是找出論據,為企業決策做參考。」在洪倍看來,互聯網發展這麼多年,數據的量級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在怎麼找出這個「據」上,「現在狀態是,大多停留在『有數據,無認知』上。」

據洪倍介紹,五年前,一個數據分析公司挖掘一個數據可能需要三個月,但是現在,3秒鐘或者0.3秒鐘就夠了。數據的挖掘速度已大大提高,但這並不代表人們對數據的認知已經提高。洪倍說,在他們合作的客戶中,其實很多手上都有大量數據,但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怎麼去看這些數據,也不知道它的價值在哪裡。「我們得首先從客戶教育開始。」

不過,隨著大數據價值的凸顯,一些企業也認識到其中的機會。各大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等,都組建了自己的數據挖掘團隊。而銀行、保險、電網等擁有大量行業數據的公司,也紛紛在這方面開始佈局。

「AdMaster將來要做的,是營銷數據處理公司。」洪倍說,「這個營銷,不僅僅是廣告,而是真正地為『運營』服務。」洪倍解釋說,原來他們的廣告效果監測,大多是事後的或者是實時的,而未來的大數據,則是在企業決策之前就提供意見和參考——就如同Netflix用數據來倒推影片生產一樣。

洪倍預估,這個過程,在中國至少還需要3-5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4

圍住神經貓,朋友圈瞬間爆紅是如何煉成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4/144406.html
i黑馬註:黑馬哥前兩天就在朋友圈看到了那隻神經貓,不過沒太在意,沒想到這兩天這只神經兮兮的貓以秒速情形迅速在朋友圈爆紅。當黑馬哥瞭解到這個小遊戲僅僅開發了一天半時,頓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你說,怎麼就這麼大捏~跟隨黑馬哥看一下爆紅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吧!

「無心插柳」是泥巴怪公司給《圍住神經貓》大熱現象的總結,這個原本只為「拉點用戶」而花一天功夫做的HTML5小遊戲,兩天之內就成為了微信朋友圈最流行的娛樂。
 

■ 柳成蔭
 

面對這種意料之外的爆紅,《圍住神經貓》的開發團隊卻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本來是某個大公司旗下的一個小項目組,共有16個成員,計劃中的項目是做個「正經的在線兒童社區」,此類小遊戲並非團隊的主要方向,他們只是「無意中發現可以在微信上分享HTML格式的小測試或小遊戲來聚攏用戶,於是就花了1天時間做了這麼個小東西」。
 

\

遊戲實際流程(Gif打開可能較慢)


《圍住神經貓》不是他們開發的第一個小遊戲,在此之前,他們曾開發「青蛙過河」之類的產品進行測試,他們為自己定下的總體基調是「簡單好玩能攀比」,但直到這周《圍住神經貓》上線的前兩天,這種開發行為還屬於夾縫中求生存的小打小鬧。
 

但《圍住神經貓》不同,開發組成員鮑陽(化名)目睹了這個遊戲爆發的全部過程,第一天看到公司的人零碎地轉一轉,接下來兩天就沉寂了下來,但後台數據還在增長。到了第三天下午,他突然發現公司以外的朋友開始轉,到了第四天上午,他發現自己朋友圈裡基本80%的朋友都轉發了這款遊戲的成績分享,《圍住神經貓》已經成了一個現象。
 

根據觸樂網記者得到的數據,僅今天上午,就有230萬個玩家進行了遊戲,這是前一天同時段的400倍。由於今天一早就引起了話題性,各媒體和社交平台都開始自發傳播,按照病毒推廣勢頭預估,今日玩家數量應該超過數千萬,樂觀地估計,甚至可能過億。
 

和前文提到的《青蛙過河》相仿,項目組的初衷是找幾個受眾大的小遊戲改編,「神經貓」也不例外,遊戲的玩法可追述到2007年日本遊戲設計師Taro Ito製作的《黑貓》(Chat Noir),這幾年國內的仿品Flash遊戲也不鮮見。
 

\

 

遊戲的原型之一——《黑貓》
 

模仿其他作品的玩法,使用未經授權的美術素材,這些行為對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惡搞遊戲而言,或許不算太大問題,但對有著大公司背景(據記者調查,該遊戲開發組只是公司旗下的一小支項目組)的產品來說,卻是難以規避的風險。
 

《圍住神經貓》爆炸式的流行並不在項目組的考慮之內,當名氣達到一定程度,先前的小問題便有可能成為大隱患。版權糾紛正是他們可能面臨的最大隱患。按照鮑陽的話說:「節操方面的問題一開始委實沒放在心上,誰一開始能想到(人數)就這麼破千萬了。」
 

相比玩法,更麻煩的是美術素材的問題:遊戲裡的「神經貓」採用了日本漫畫《全是貓》的形象,但在項目組在開發時並沒有取得《全是貓》漫畫形象的授權。
 

\


「其實我們倒很想和漫畫作者溝通下的,一方面道個歉,一方面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鮑陽對記者說。觸樂網獲知,這家公司目前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關於版權方面的問題。
 

■ 一個遊戲,一條段子
 

回到「神經貓」本身,可能這個遊戲已經在你的朋友圈刷屏,與其看遊戲介紹,不如自己去嘗試一下——饒是如此,我們依然會簡單介紹一下:遊戲規則像一個異化版的圍棋,有著適度的隨機性和巧妙的數學謎題,玩法也足夠輕量。在遊戲中,你所做的就是通過點擊圓點圍住神經貓——這種遊戲玩法既適合點開就玩,又有一定的重複深度和挑戰性。
 

《圍住神經貓》大概具備了一個流行小遊戲的很多優良特徵:上手簡單又不失挑戰性;醒目位置大大咧咧地顯示著網絡流行俗語;欠欠的貓形象加賤賤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默認分享模版「我沒有圍住它,誰能幫個忙」和「我用X步圍住神經貓……你能超過我嗎」,恰到好處地撩撥起玩家攀比的心態。
 

但以上所有的分析,在這類現象級事物面前,總免不了事後諸葛亮的嫌疑,所謂的分析跟廢話沒什麼區別,因為它本質上是個「段子」式的產物,你會分析一個微博上轉發過萬的段子有什麼必然轉發過萬的理由麼?
 

沒人能說清楚「神經貓」的成功路線,哪怕是項目組自己,也只能從身邊親朋好友的分享來感受遊戲詭異的擴散速度。開發組成員試圖還原遊戲傳播過程中的節點,第一個節點是「神經貓」遊戲引擎的官方網站把該遊戲置頂,此外是是幾個專門收集HTML5遊戲的微信公眾平台把「神經貓」放到了很顯著的地方。「但這些平台的訂閱者我覺著大部分都是開發者」,鮑陽隨後補充,「所以我相信這些算是自然結果的里程碑,大部分流量應該還是民間的病毒傳播。」
 

所謂的「自然結果」,是指遊戲傳播到一定數量級後,會有媒體和名人自發傳播,比如「神經貓」傳播到今天,果殼和知乎上便出現了一些相關的技巧討論,進一步推動影響力擴張,此時的傳播路線已不可考。
 

\


像人氣明星張亮也會在朋友圈分享「神經貓」
 

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開發組表現出了足夠的冷靜。他們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相互吐槽。有成員說:「我們加個廣告條就能賺大錢了,別做什麼兒童社區了」,還有人假裝沮喪:「前面三年做的工作毫無價值」。有人揶揄序和美術同事,開玩笑地說一些「苟富貴,勿相忘」之類的話。鮑陽告訴記者,「內部的氣氛很歡騰,但基本上還是保持著理智的平常心做該做的事。這件事帶來的後續效應,相信即便我們不去想不去看,也會慢慢成型的。」
 

作為當事人,對整件事情的感想又如何?鮑陽的回答有些意味深長:「為團隊高興是肯定的,但我們只是身處這種速朽的現象,無非是搭上大浪尖的小雜魚而已。」
 

■ 遊戲越傻,人們越愛玩?
 

時長關心應用市場排行榜的朋友或許會發現,自打《Flappy Bird》開了個壞頭,《2048》推波助瀾後,這幾個月的大眾「喜聞樂見」手游經常呈現出「返祖」的現象。時不時有簡單到極致的手游名列免費榜前茅,我們固然讚許那些設計巧妙,短小精悍的創意佳作,但當這類產品開始扎堆出現,並且俘獲大多數人的目光,這事就變得不那麼正常起來。況且這些手游很多都稱不上「設計巧妙」,視覺表現粗糙,全部內容靠一個創意來支撐——還往往是剽竊來的創意,粗暴地考驗反應力和直覺,是這類遊戲的一大特徵,以至於有媒體曾發出「遊戲越傻,人們越愛玩?」的感慨。
 

\

 

美區免費榜前五名一度被各種《100個球》之類的「小遊戲佔領」
 

類似的產品我們能看到很多,換皮的《Flappy Bird》和《2048》不多談,《別踩白塊》《100個球》《The Line》《瘋狂伐木工》《一個都不能死》……這些小遊戲已不能像早年那批小遊戲那般設計精巧讓人眼亮(如《割繩子》《切水果》等),彷彿受到「鳥和2」一夜爆紅的啟發,一部分遊戲開發者突然抱起了中獎的心態,反正成本簡單,只要找到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表現形式玩法,就有可能獲得爆髮式的成功。就在眼前,中國區App Store還有一款主打重口味的摳鼻屎遊戲《X鼻科醫生:鼻屎狂》打入了免費榜前列——類似的遊戲有很多,但似乎搏出位就能獲得更多的關注。鮑陽對這種情況也表示困惑:「我是從小玩FC長大的,眼看著市場上流行的東西越來越看不懂了,真心想說句『No Country for Old Man'。」
 

在觸樂網的評測中,曾對在美國區短暫流行的現象級遊戲《100個球》給出過這樣的討論:
 

說到底,所謂的「優點」都不能證明《100個球》是一款優秀的手機遊戲,我們還是沒有回答一個問題:《100個球》為什麼會流行?這個問題的背後還有無數個相似的問題:《Flappy Bird》為什麼會流行?《2048》為什麼會流行?
 

縱觀這一系列彷彿流水線生產的小遊戲,他們有無數的共同點:規則簡單、操作無腦、畫面單一、難度偏高但沖分只依賴簡單重複,最奇怪的是,他們都沒想過,也沒準備好流行。對於絞盡腦汁試圖火一把的開發者來說,這些奇奇怪怪的非正規軍真是讓人恨得牙癢癢。流水線小遊戲們沒有豐滿的故事,當然也就沒有新手村,沒有結局,除了有趣的規則,他們必須依靠社交網絡推波助瀾。在互聯網冷酷的數據流水裡,他們可能和一條微博段子、一個Doge Meme沒有本質區別,流行與否,取決於網民手中的分享按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15

(創新日報)爆紅過後 足記何處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680.html

(創新日報)爆紅過後 足記何處去?

一財網 言嘉寧 2015-08-26 22:23:00

“有很多人在微博里給我們留言問足記還活著嗎?我們活著。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推廣,現在也可能完全銷聲匿跡,但是融資後我們會把錢用在刀刃上,哪怕燒錢也是門藝術。”宇文卿說。

再次去辦公地點拜訪,足記還是那個足記,只是辦公面積不再僅僅局限在那個容納十人左右的小小玻璃房,而是還包括了門口旁的幾張桌子——團隊已經擴張到了21人。除了更加忙碌,足記的聯合創始人宇文卿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講起足記仍是恬淡而平靜。

7月末,足記宣布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由成為資本、紅杉資本、光源資本等共同投資,他們的天使輪投資機構光速安振也在這輪繼續跟投。

提到現在的發展情況,“記者來得少了”、“不敢說循序漸進,還是在摸索”是宇文卿首先提及的感受。目前足記有3000萬用戶,估計“活著的”是1800萬,日活躍用戶在200萬左右,其中60%的用戶在20~29歲。

爆紅後的反思

足記的成功源於“圖片+字幕”的大片模式,這引發了過去的爆紅,也帶來了日後的桎梏。

“爆紅時很焦慮,也很崩潰,團隊的心情並不是外界想的那麽開心。一方面不太想讓那麽多用戶再加入,另一方面也有點浮躁、驕傲的心態,不知道要做什麽。”宇文卿對《第一財經日報》坦言。

在她看來,有三方面本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是用戶的引導。產品爆紅之後,一周內吸引了大量用戶,形成了人帶人的傳播,但並非所有用戶都了解如何使用。“當時應該多做一些百度知道的問答,引導用戶進一步使用。”

其次是謹慎選擇合作。當時接到了一些主動找上門卻並不合適的偏硬廣性質的合作,雖然是資源互換,然而給用戶的體驗不太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技術調整。團隊自己也清楚底層架構可能無法承載大規模用戶的負荷,但是出於穩定增長的判斷和人手不夠的現實,並沒有及時進行調整。而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長期工程。

“現在用戶流失和我們自己有關系。我們要改版,產品要加速。因為產品不流暢,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在幹通宵。創始人楊柳負責產品,管理技術的進度,但她不懂技術。還好我們後來找到了CTO。”宇文卿說。

而現在,產品的改進計劃已經排到了明年,團隊有著明確的奮鬥方向。對於未來,宇文卿覺得“用戶還是要看我們的路怎麽走。我們和一些用戶做了溝通,他們覺得朋友在足記的不多,還是會分享到朋友圈。我想社交這一塊,還是特別關鍵的。人會找一個存在感,不然就可能不會用了”。

不想被“大片”局限

爆紅之後帶來的改變除了團隊人數增加,更多的是業務路線的調整。宇文卿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更多的功能,玩得更好”。

“有用戶會覺得那麽多大片都不想看了,我們在10~11月份整個相冊會有一個大的調整。我們會讓用戶有更加自由的社交,引導用戶對大片的處理,做一個原創的基地,創造自己的電影故事。”宇文卿說。

從電影方面著手,似乎是最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兒。由於電影、傳媒和互聯網的基本上資源都在北京,宇文卿開始經常出差,忙碌了半年多,雖然跟電影的合作仍處在摸索階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2015上海動漫展就是足記與微票的一次合作。在展覽上,微票為足記開放了展臺一角,足記可以發放帶有臺詞的貼紙、掃碼抽獎還有品牌露出。更進一步的合作還包括提供一些臺詞配字幕、開放取景地,但由於牽涉到費用問題,後者暫時還很難實現,甚至這樣的合作本身也不能帶來營收。

同時,足記也在鼓勵片方開通賬號發布電影預告和海報,通過與用戶的接觸增強產品的黏性。

此外,如何引導用戶也是關鍵。

為了實現圖片的社交化,足記團隊也同北京市團委合作,發動用戶拍攝自己的青春故事。“這個活動有4000人參加,但是能完整講故事的用戶還是很少,但這是我們今後想要引導用戶的方向。”

這種引導還包括開啟學生們的創作熱潮形成故事性的影集、鼓勵攝影師和導演用足記進行分鏡頭劇本創作、與熱點結合讓用戶曬出秘密花園的塗色成果……這些都是足記為留住用戶所付出的努力。

在更長遠的計劃里,足記甚至把與旅行社和景點景區的合作也納入了考慮。但這只是構想,因為人手不夠暫時還不會進行。

“有很多人在微博里給我們留言問足記還活著嗎?我們活著。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推廣,現在也可能完全銷聲匿跡,但是融資後我們會把錢用在刀刃上,哪怕燒錢也是門藝術。”宇文卿說。

有圖有料,盡在第一財經日報!快來掃碼關註哦~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93

國外危機公關也不好做,澳男寫歌吐槽Jeep爆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3/154226.shtml

導讀 : 企業,無論大小,是資深品牌,還是中小創業者,品牌危機都難以避免,做好危機公關將因此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是所有企業公共關系部門要做的。

     近日,克萊斯勒公司旗下的Jeep公關一定是焦頭爛額,一名澳洲車主因為所購Jeep屢出問題,返廠維修了5次未解決。這位哥們兒一氣之下寫了一首歌來諷刺Jeep是“檸檬車”,很多視頻中將該曲譯為《誰買Jeep誰傻缺!》,從視頻網站出現到微博、微信朋友圈流傳,最終新聞客戶端推送,這個視頻火了,卻給Jeep帶來難以想象的品牌危機。

在此事件前,美國也發生過《美聯航弄壞吉他》事件,導致美聯航股價暴跌10%,被稱為“1.8億美元的品牌危機”,看來危機公關不僅是中國存在,更是全球的問題。企業,無論大小,是資深品牌,還是中小創業者,品牌危機都難以避免,做好危機公關將因此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是所有企業公共關系部門要做的。

如何做?就是本文要談的一些事情。

檸檬車是什麽梗?

檸檬車在中國還是比較陌生,但在西方這種說法很流行,檸檬外表金色口感極酸,有著外表好看卻難以下咽的含義,同中國古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詞類似。在美國部分州法中,主要是保障汽車買主的權益。檸檬法的名稱起源於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所發表的一篇經濟學論文,因為這緣故,西方一些國家對於出廠後有瑕疵問題的汽車,通常也會稱呼其為檸檬車(Lemon Car)或直接就稱為檸檬。

 

22222

(百度指數“Jeep”近日走向)

可見,不僅是中國,問題車在美國、澳洲一樣是困擾車主的問題。該視頻首發在YouTube,短短時間就有200多萬人觀看,流傳中國後也很快引起關註,不過目前很多鏈接已經打不開(原因你懂得),看來國外知名品牌在處理品牌危機時,能花錢刪了傳播源也是會這麽幹的,效果有,但對於當下複雜的信息傳播環境,作用只能說呵呵。從Jeep百度指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因為該視頻的走紅,隨之Jeep的關註度翻了一倍,這對於Jeep的品牌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美聯航弄壞吉他》事件

澳男寫歌吐槽Jeep“檸檬車”事件,讓人很容易想到2009年發生的《美聯航弄壞吉他》事件。事件很簡單,加拿大鄉村歌手戴夫·卡羅爾乘坐美聯航的飛機,後來其他乘客告知其看到行李搬運工把托運的吉他很暴力的丟進行李艙,之後他找美聯航投訴,卻遭遇近一年的“踢皮球”。最後忍無可忍卡羅爾寫了首歌《美聯航弄壞吉他》並拍成MV放在Youtube上,10天之內,這首歌的點擊量接近400萬次。

美聯航形象因此受損、股價下跌,並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股價暴跌10%,相當於蒸發掉1.8 億美元市值,而且還被數以百萬計的人指責。最終,美聯航一改過去的冷漠和推諉,付給了卡羅爾賠償金,還聲稱要用這個視頻培訓員工提高服務水平。無疑,澳男寫歌吐槽Jeep“檸檬車”事件爆火之後,Jeep將迎來形象、銷量的負面影響,而澳男的問題也會被特殊解決。

為此我思考了幾個問題:

首先,不出問題、不被吐槽的企業有嗎?

其次,如何避免小問題造成負面輿論風暴。

最後,防範於未然該如何做?

回答第一個問題:不出問題的企業不存在,不被吐槽的企業也不存在。只是程度問題、輿論關註大小問題、解決了和沒解決問題。我們以被尊崇為電子藝術品的iPhone為例,iPhone 6發生過“彎曲門”事件,iPhone 6s發生過“芯片門”事件。先說為何是企業就會出問題,原因有二,一、企業盈利性質導致成本控制和質量間的矛盾性(只有相對的質量好,沒有絕對的質量好),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管理專家A.V.菲根鮑姆首先明確提出質量成本的概念,並最終引入中國;二、競爭加劇導致企業推出產品或服務的節奏越來越快,只要快(只有相對的慢,沒有絕對的慢)就會有隱患,以互聯網來說為了搶節奏推出各類App或產品Beta版已經是常事,而頻繁的產品更新背後其實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有問題就會有吐槽,另外,由於規模化經濟使然,標準化產品難滿足多元化需求,也是吐槽存在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企業出現嚴重事故導致危機,比如說三鹿事件,已經不是危機公關範疇的事情,所以不在本文談論之列。但其他的一些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如果造成重大危機,就是企業應該要有能力處理的。比如澳男吐槽Jeep“檸檬車”和《美聯航弄壞吉他》事件,嚴格意義來說並不是非常大的嚴重事故。但卻造成了超出事件影響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數十萬倍的損失。從美聯航主動賠付到聲稱用視頻培訓員工提高服務水平來看,主動認錯,積極消除影響是最好的辦法。而澳男事件中,雖然沒有相關Jeep解決問題的最新動態,但Jeep同樣采用美聯航的做法來應對該危機應該是沒什麽意外。當是危機已成既定事實,危機公關最好的解決的辦法就是1、誠意。2、誠懇。3、誠實。

另外,還有一些不能說的方法,比如可以用扭轉視線、“禍”水東引等招數。比如,iPhone彎曲門事件發生在2014年9月iPhone6上市不久,庫克宣布出櫃在2014年10底,雖然不能說兩件事之間一定有關聯,但庫克出櫃的新聞沖談了輿論對彎曲門的聚焦是真實存在的。奔馳在中國也發生過砸車門,奔馳車在處理問題之外,發聲車主奔馳車問題因為未使用指定燃油所致,將棘手問題“拋出”去,也是不錯的解決方法,而被用爛了的“臨時工”可謂成為“禍”水東引的失敗案例了。

 

333333

(2014年10月期間,百度指數藍線“彎曲門”綠線“庫克出櫃”趨勢走向)

第三個問題:兵法有雲,上戰伐謀,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危機公關最高的境界是,永遠不出現危機,所有的品牌危機都胎死腹中。但如何做到防範於未然呢?我們要先弄明白一些問題,為何有些小事件會造成大負面輿論?小事件終成為大負面的必要條件都是什麽?如何在成本允許下制作十分有效的前置解決方案?

從傳播學“引爆點”中反推如何防範潛在的品牌危機?

為何小事件總能產生大影響?

以澳男吐槽和《美聯航弄壞吉他》事件來講,問題車和航空出行行李損壞事件可謂已經是世界性,具備了全民討論的必要條件。而客戶如澳男、卡羅爾以糟糕的經歷吐槽,很容易引起其他有類似經歷客戶的共鳴。另外,通過歌曲這容易傳播的形式,或砸車門這樣異常行為的眼球效應,在去中心化信息時代很容易引起輿論風暴。

我們不在以品牌危機來看待這些事件,將之簡化為傳播問題來剖析。由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書籍“引爆點”(The Tipping Point)中提到的一個觀念,書中將產品爆發流行的現象歸因為三種模式: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及環境威力法則。

我們用引爆點理論,來分析下,為何一些在企業看來並不是很嚴重的事件,最終會釀成讓品牌遭受重創的危機。

個別人物法則:從澳男和卡羅爾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非常符合引爆點三法則中的個別人物的描述,聯系員、內行、推銷員。第一澳男和卡羅爾前者是多才多藝的普通人,後者是具有公眾人物屬性的歌手,具備能將信息快速傳播出去的聯系員屬性;第二他們都是客戶,內行屬性不言而喻,所說話語非常具備可信度;第三他們都是懂得如何借助互聯網傳播的人群,制作視頻短時間內吸引數百萬的網友觀看就是佐證,所以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信息推銷員。

附著力因素:在引爆點理論中,曾對於信息爆炸時代能夠產生大能量的內容做過描述,大部分信息我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而對於哪些很容易被註意和記憶的內容,往往會很容易形成流行。我們知道在澳男和卡羅爾之前,問題車和航空行李損壞問題是十分常見,網絡吐槽也是層出不窮的,從美國檸檬法出現,還有在美聯航事件前不重視服務體驗的中國就在1996年頒布實施《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著重規定了有關行李損壞或丟失的條款。這些常見的糾紛或許已經是企業方經常遇到,所以以前沒出大品牌危機,也就慣性的認為之後也不會出現。一旦有人將這些稀松平常引不起輿論爆炸的信息制作成容易傳播的形式,用引爆點的三法則來說,讓小事件擁有了附著力因素,瞬間就會讓企業嘗到苦果。

環境威力法則:引爆點中指出流行的趨勢需要一個發展的溫床,當一個環境形成的時候,一點小火苗就可能引發連鎖發應。因為客戶作為個體在面對企業是弱勢群體,因此很容易引發受害者心態。在歌曲《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中有這樣一句歌詞:“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到底我是做錯了什麽,我的真情難道說你不懂”,比如現代商業宣揚的“客戶就是上帝”等理論加重了這種現象。只要客戶和企業間有矛盾,龐大的客戶群體就會天然的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由於客戶間的聯系是點狀的,以大企業來說比如肯德基、可口可樂、蘋果為例,這些點狀的客戶群,一旦具有附著力因素的維權信息將點連成線和面,環境威力就會顯現出來。

我們從引爆點三法則中已經知道,小事件終成為大負面的必要三條件。對應這三個元素,企業就可以在成本允許下制作十分有效的前置解決方案。

談論方法之前,先看一下iPhone是如何應對問題機情況的。2015年《每日經濟新聞》有篇報道,iPhone用戶吐槽手機交給蘋果零售店維修,10臺iPhone 6 Plus中,大概只有兩臺可以修好,剩下的就只有“換”和“不換”整機兩種選擇。其實之所以換整機因為維修困難,為了保證品質只能選擇換整機這種一刀切的手段,雖然依然被吐槽霸權主義,但相比不斷維修不斷出問題引發的品質危機,結果要好的多。

這一手段,用在Jeep車上就是無效的,還是那個問題,就是成本允許情況下。那如何在成本允許下制作十分有效的前置解決方案呢?對應三法則,一一處理,只要做到讓引爆點三法則都消散,在現有的情況下,就能有效地前置解決這些潛在的危機,把危害壓縮到最小。

第一條:設立特別人物名單,這是有悖現代商業一視同仁的理論,但從現實中來說,某些個別人物具備把小事做大的潛質,優先考慮差別解決這類人群的問題。以我身邊朋友快遞物品經歷來說,因為是大V物品損壞很快得到解決。當然這個名單要是隱形的,是能做不能說的存在,畢竟如果公開化對特別人特別處理,同樣會產生品牌危機。這可以從客戶購買產品開始,就搜集客戶相關信息,用大數據分析為掌握的客戶資料做人物畫像,對一些具備KOL潛質的人做紅線人群。

第二條:關於附著力因素是沒有先手解決方案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讓一些具備註意力、易記憶的內容一旦出現,會以光速傳播。但可以針對性的做一些先入為主的手段,有一個案例我覺得很有代表性。1985 年,一位用戶向海爾反映,工廠生產的電冰箱有質量問題。CEO張瑞敏突擊檢查後發現倉庫確實有76臺不合格的產品,就在很多員工十分猶豫時,張瑞敏做出一個決定:開一個全體員工的現場會,把 76 臺冰箱當眾全部砸掉!而且,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如果之後再有用戶因為合格問題砸海爾冰箱,就不會產生瞬間爆炸效果,因為輿論的關註點是新鮮事件,一旦海爾砸冰箱在前,就很難在用類似手段吸引關註。當然這只是個案例,不具備普遍性。對於一些存在的問題,企業應該提前制作和傳播一些具備附著力因素的內容,解釋問題原因或溝通與客戶的情感距離,這樣當《美聯航弄壞吉他》這樣的歌曲出現後,客戶不是一面倒的批評吐槽,一些提前溝通過客戶或許還會成為“自幹五”為你減弱危機的危害程度。

 

444444

小米手機銷量和銷售額半年增長趨勢

第三條:環境威力法則中,說的是當一件事具備普遍性,那麽就十分危險,遍是幹草的草原很容易星火燎原。所以提高質量,將產品質量問題作為一種重要成本(品牌越大,產品質量的成本比重就要放的越高),越是知名的企業越要認清,知名度是把雙刃劍,以Jeep為例,2014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旗下的Jeep發布數據,2014年其全球銷量達到101.7萬輛。據普華永道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600萬輛。而且由於品牌是眾所周知,一旦出現危機信息就會瘋狂傳播,所以要企業要對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做個數據值,根據數據值的高低調整在質量上下的成本比重。以小米為例,2011年手機銷量是700萬左右,2015年幾乎翻了十倍,那麽相應的質量成本比重就要提高,如果仍然用2011年的應對思維在2016年處理品質問題,很容易造成品牌危機事件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16

一個人,一支筆,靠碼字年賺百萬,六神磊磊為何能爆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3/154523.shtml

導讀 : 微信公號大V、骨灰級金庸迷、花露水、磊神、嗜書狂、網紅、專欄作家……自從紅了以後,六神磊磊被貼上很多標簽。

生活中的六神磊磊靦腆害羞,渾身散發著書生氣(圖片為受采訪者提供)

生活中的六神磊磊靦腆害羞,渾身散發著書生氣(圖片為受采訪者提供)

本文原載於商界網

采訪微信公號大V六神磊磊的地方,是在重慶渝北一家靜謐的咖啡廳。

這是他經常出沒的場所。他常宅在這兒寫稿、讀書。

每日下午兩點開始,咖啡廳的一個角隅,一杯茶、一部手機和一臺電腦,他開始用文字與世界對話。屋內飄著悠揚的輕音樂,任憑迸發的靈感思緒穿梭於微隙的氣息,舒倘,漫長,把天地間一切空虛盈滿。他時而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時而在筆記本上勾勾畫畫,一篇篇把社會熱點綁上金庸作品解讀的文章就這樣流傳……

咖啡廳外,這麽一個靠碼字為生的文人,靠一個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在互聯網上聲名鵲起,享負盛名:粉絲50萬,爆款文章閱讀高達100萬+,一條公號的收入十余萬,年收入上百萬。

什麽時候寫字能這麽掙錢?

貼滿了標簽的80後

微信公號大V、骨灰級金庸迷、花露水、磊神、嗜書狂、網紅、專欄作家……自從紅了以後,六神磊磊被貼上很多標簽。

但放在兩年前,沒做公號前,知之者甚少。

正如金庸原名叫查良鏞,六神磊磊是網名,他本名叫王曉磊,江西人,標準的80後。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小時候,他開始接觸關於金庸武俠世界的連環畫和電視劇,但真正讀金庸的原著,是初中。初中時的寒假,還記得是在英語老師家補課,他看見同學拿著一本盜版的《神雕俠侶》在看,就借過來看了。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我記得那時候有一陣看得特別勤,持續了大半年,一天到晚拿著書看。最瘋狂的時候,是偷偷摸摸地躲在被窩里,用手電筒照著看。但很快就被我媽發現了,沒有持續下去。我看金庸的武俠比較快,比如《連城訣》,一個晚上就看完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不知被他啃了多少遍,幾個長篇的甚至讀了十幾次、二十幾次。他也沒想到,二十年後,讀金庸的書竟為他的人生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2007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碩士畢業後,懷著對文字的熱愛毅然來到山城進入新華社重慶分社工作,成為一名時政記者。直到2016年年初從新華社辭職,他的記者生涯,足有八年。受金庸的影響,他做事帶有三分俠氣。

剛參加工作兩月,渝湘高速公路修建受堵,而渝湘高速被稱為“扶貧路”,連接的都是重慶到湖南的貧困地區。

他一個人去了,憑著滿腔熱情去暗訪,回來寫了一篇報道引起重視,加快了這條路建設的進程,感覺蠻有成就感。修高速路的同誌為表示感謝,專門創作一首七律詩送給他,稱其為“高速幾日戰果輝”。

“既然學了新聞、做了新聞,總是希望能夠發出自己的能量和聲音。”王曉磊說,當記者就像打仗一樣,隨時準備待命。“洗澡時候手機都擱在旁邊,擔心電話打過來,怕聽到哪里有安全生產出問題了,哪里有群眾事件了。最累的那段時間,有一種要死的感覺。”

每個人都是一條欲望之河,深淺不一而已,不經歷一遭,定欲壑難平。

作為媒體人,王曉磊時常為工作熬夜,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出差。一個大忙人,怎麽想起做公眾號?

2013年12月他在北京參加封閉式培訓,不能回家,業余時間未免無聊,遂想要做點事情。“我這樣有創意的年輕人怎能如此虛度光陰呢?”他回憶道,語氣有點頑皮。

開始他想做“讀新聞聯播”,可新聞聯播就得天天“讀”了,有套牢之虞;於是改“讀金庸”。相對解讀時事來說,解讀小說他更擅長,且題材不那麽敏感。

至於為什麽把自己的網名取名為“六神磊磊”,他說,來歷並不複雜:“我這人特招蚊子,夏天不得不渾身塗滿花露水,結果家人就用花露水牌子給我起了這個外號。

這答案,還真有點讓人忍俊不禁。

“其實,我只是一個寫字的人”

那段培訓期間,他的公號“六神磊磊讀金庸”正式開通,處女作《教主最不虔—讀〈笑傲江湖〉之一》一經發表,就掀起不小的波瀾。這種對金庸小說片段的現實化解讀,配以詼諧犀利的文風,很快獨樹一幟。

很多人認識六神磊磊,是從《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開始的,當時這篇文章幾乎刷爆朋友圈。殊不知,《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遠遠不是他的爆款,甚至連他的閱讀前十都沒有進入。

“一個公眾號要吸納和維系龐大的粉絲群,僅靠幾個爆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每一篇都能吸引到足夠的註意力。”他說。

他的第一個爆款應該是《金庸、古龍、魯迅會怎麽寫爸爸去哪兒》,其次是《金庸江湖里的三個宣傳部長》,以及郭美美事件後的《大人物戰鬥過的地方》、快播事件背後的《請捂臉,堅持直播的勇氣!》等等。

兩年過去,六神磊磊的公號早從一個小號逆襲成大V,粉絲50萬,一條公號的廣告收入就有十余萬,年入上百萬。而他也搖身一變成為網紅。

對於普通的微信公號運營者而言,閱讀達到10萬+,都會高興好一陣子。而六神磊磊的文章基本上每篇的閱讀都能上10萬+,高達100萬+。

以至於,以綜合評估新媒體渠道價值體系的平臺,“新媒體排行榜”的創始人徐達內從閱讀數量、粉絲活躍度等等多個維度,預估他的粉絲有200萬左右。其實,只有50萬。

當下,內容創業如火如荼。從去年年底至今,幾起融資事件都與內容創業有關。

公號P2P觀察的運營公司拿到了上市公司漢鼎股份1000萬的投資,倒推可得估值5000萬;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完成了A輪,估值號稱過億;大象公會完成了A輪融資;從時事類型成功轉型到財富類的公號“政商參閱”宣布獲得1500萬融資。

當然,還包括一條、羅輯思維這些更鼎鼎大名的創業項目,還包括吳曉波的獅享家投資矩陣。

采訪當中,記者問王曉磊,“六神磊磊讀金庸”算是內容創業者的標桿嗎?有何規劃和布局?

對此,他回答:“我只是一個寫字的人,不是一個商人,所以談不上是內容創業者。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賺點錢,為我能安心地寫書就行。以我這麽陋的學問,這麽差的文筆,可是有賴於今天的互聯網和讀者,已經讓我過得比我所描寫的那些偉大的人——杜甫、李賀、駱賓王、李商隱等等舒適很多。我已經很滿足。”

據他透露,其實大大小小的有七八家投資機構找過他,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六神磊磊火了後,圈內的人開始研究他,膜拜他,有不少介紹所謂運營攻略的文章,說他這個標題、定位、角度真好,又“垂直”、又“細分”,打點精準,讓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當你成功了,說什麽都是對的。然而,想當初對他來說,可是一個“最可怕的創意”,陷入“尷尬恐懼癥”的境地。

六神磊磊談到了幾點,而每一點對公眾號運營者而言,都或是致命的:

1、土里土氣、近乎兒戲的筆名。有人曾說,有些公眾號名字很low逼,比如六神磊磊,格調低,很土鱉。他說,如果上天再給一個機會的話,他一定會稍微取得高大上點。

2、偏得幾乎稱為作死的題材。看到這個名字,大抵一切不喜歡金庸的人,都會自動無視這個專欄;

3、商業變現幾乎看不到希望。一個讀金庸的怎麽商業轉化?難不成把這個號做火了賣給金庸先生?

4、所謂的自媒體電商問題。一個讀金庸的能賣什麽呢?

“難道我去賣管制刀具?龍泉寶劍?或者楊過同款玄鐵大寶劍?”六神磊磊插科打諢地告訴記者。

對於公眾號,他準備不足,一無所知,創意失敗,更新懶惰,曾經幾次想要關掉不寫了,但幸運的是,一直熬了下來,直到今天。

為何這麽多人愛看六神磊磊的廣告?

六神磊磊的公號運營半年,擁有龐大的粉絲體量後,廣告商開始紛至沓來。可事實是,他仍舊常處於焦慮之中。一切都是速朽的,他清楚一個賬號保持持續的生命力的難度。

後來,他開始發廣告。但內心慎得慌,擔心掉粉。事實卻是,寫廣告也漲粉。

他以為讀者會紛紛說:你變了,你怎麽這樣,你怎麽做這麽壞的事。但結果沒有。平時很挑剔的他們,這時候比想象的寬容得多。

甚至有些讀者以猜出是什麽品牌的廣告為樂,在後臺留言故意說:不看到廣告就不開心。“其實誰會不看到廣告就不開心呢?我理解他們是故意的,這是一種寬慰和鼓勵。”

但六神磊磊接廣告有他的原則,30個廣告,他會拒絕29個,只接1個。他的原則有兩點,一是不能損害粉絲的利益,二是要自己認同的品牌。雖然,拒絕的都是白嘩嘩的銀子,卻從不後悔。

也許,有人會問,怎麽寫出像六神磊磊一樣的爆款文章?

竟然寫廣告都能漲粉,說明讀者對好內容的需求是相當缺乏和饑渴的。對爆款文章的打造,他提到了幾點個人心得:

第一個心得是,不要刻意取悅讀者。讀者是取悅不了的,他的感覺,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你不是的人,去取悅他們,咱們現在都說內容營銷,我覺得關鍵是性格營銷,要做一個有趣的人。

當然,還要有讀者意識(用戶思維)。當站在讀者的角度想,如果讀者手機突然彈出這篇稿子,會不會願意看。

他舉了一個例,去年他接了一個手表廣告,恰逢第二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他原初想到的題目叫做《金庸世界的四種最美的愛情》,閱讀也肯定有10萬+,然後就睡覺了。

但睡到半夜,感覺這個標題差點意思,從床上跳起來就把標題改為《世上最美的愛情,金庸四個故事就寫盡了》。原先的標題或許只有關註金庸的人才會去看,但改後的標題則不一樣,對愛情感興趣的人都會去看,受眾面得以擴大。但誰又對愛情不感興趣呢?當時閱讀達到60萬+。

任何行業就是走心。誰走心,讀者愛誰。要走心,要有誠意。六神磊磊說,他的文章,即使把廣告去掉,都會是一篇好文章。

還有,不要低估受眾的品位。有天晚上確實沒稿子寫了,六神磊磊就想寫個關於唐詩的東西,很長,幾千字,丟出去,心想這下可能沒人看了。可出乎意料,點擊率特別好,大家都在轉。

當時,他挺震撼的,本來會以為在朋友圈里轉的就是倉央加措,沒想到貌似枯燥的唐詩也有人看,而且這麽長的文章,五千多字的文章,純正能量的東西有人看。所以,千萬不要低估大家,低估受眾。

尾聲:像螞蚱一樣活著

2016年年初,六神磊磊受邀參加《魯豫有約》節目。陳魯豫問六神磊磊:“您覺得您還能堅持寫多久?”

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打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比方。

“我覺得一個寫字的人,隨時要做好被人忘記的準備,你會有幹氣象的時候,也會有苦低垂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是一只螞蚱,但是必須是一個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充實自己的螞蚱,我們要努力地蹦達著,然後靜靜地等待秋後的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75

《奇葩說》爆紅背後,投資人如何尋找下一個馬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992.html

“你過去十幾年有這麽好的人脈,為什麽不梳理一遍看看誰是下一個馬東?”

2016年初,當馬東等《奇葩說》團隊創立的米未傳媒在創新工場的協助下拿到第二筆融資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複開玩笑似地對負責該項目的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說。

圖1 李開複

實際上,王肇輝是業界較早知道馬東離職愛奇藝去創業的人,並且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投資機會,把馬東帶到了李開複的辦公室。創新工場對馬東創業項目米未傳媒的投資,也是其有史以來最大一筆人民幣投資,結果不到半年投資回報達到6倍多,米未傳媒的估值從3億漲到20億。

受到馬東米未傳媒的啟發和李開複的支持,王肇輝成立了創新工場子基金“如川基金”,主投文化內容和體育,目前已完成2億元人民幣的一期募集。

王肇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川基金的投資方包括李開複、沈南鵬、徐小平、蔡文勝、陳可辛、韓寒、胡海泉和國足隊長鄭智。

李開複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評價:“對於馬東創業項目的成功投資,讓我們看到了肇輝在文化娛樂方面的眼光和人脈,毫不誇張地說,他是創新工場在各方面嗅覺最敏銳的人之一,而且在人脈方面,他顯得獨一無二。”

圖2 王肇輝

接下來,如川基金如何找到下一個馬東?

王肇輝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其實馬東具有三重屬性:一個是馬東自己的形象和符號,同時擁有傳統電視的積澱和互聯網的經驗;二是他找到互補性的合夥人團隊,他的兩個合夥人雖然和馬東年齡相差不小,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變現,但馬東和他們能夠高度合作;三是變現能力強,變現路徑清晰。事實上,創新工場在找到馬東的米未傳媒時,自身的變現能力已經很高。

換句話說,只要是有一定品牌價值、互補性團隊和現金流的文化娛樂團隊,王肇輝稱自己會毫不猶豫會投資。

他透露,目前如川基金已經投資了包括黃磊、黃西、顧爺在內的創業項目。他評價道,顧爺不僅僅是一個網紅,還有變現的能力,包括在畫展和衍生品以及內容制作領域的變現,可以說是一個“複合型的網紅”。

而在王肇輝宣布離職的同時,創新工場宣布前《IT經理世界》雜誌創辦人、總編輯王超加盟創新工場,擔任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及CM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92

冇爆款,冇爆品,Everlane自己卻爆紅了

20153月,Gap創意總監Rebekka Bay離職,她是COS的人,一生簡約,一如所料,點會在這間垃圾公司做得長?

Rebekka Bay 201210月入職,此前是H&M旗下品牌COS的設計師。Rebekka 的作品卻始終有著一股北歐簡約風格,這讓食Junk Food慣了的美國人顯得有些難以接受,也就導致門店銷售數據的明顯下滑。其實,Gap早已經被大眾市場遺棄,除了剛好路過,很難再找到走進店內的理由。

同年8月,Everlane成功請到Rebekka來領導Everlane的產品設計團隊,咁就對啦,這個沒有實體店的電商品牌,2011年才誕生,在美國市場超速發展,2015年一年收入就暴增4倍。當Uniqlo在美國市場發展沒那麼快時,Everlane就像是升Le版電商優衣庫,早就找到了新的爆點。

2012
年,Everlane的註冊用戶就達到了35萬人次。2015Everlane的毛利潤就從810萬美元一躍到3600萬美元左右;收入是之前的四倍,他憑什麼可以在美國大獲成功?

Everlane的產品理念很簡單,就是「10年都不過時」,就好像Rebekka的老東家COS,商品力求外觀設計上的永恆之感。這是個很難以捉摸的事情,簡約的設計,中性的剪裁,高品質的面料,強大的供應鏈,低廉的價格且保證品質,這一切是不是有點耳熟?這不是好似Uniqlo?審美標準在不斷變化,而服裝想要經典、TimelessClassy品質必須極為講究,你估咁易?

由於Everlane是電商,產品定位非常明確:擺脫中間商,Value for Money,為客戶提供低價格、高品質的服裝。普通Cotton Jersey T恤的成本價只要6 -7.5美元,但放在精品店裡面就要50 - 60美元。

CEO Michael Preysman發現:服飾奢侈品的零售利潤可以高達其生產成本的8 -10倍,於是,就瞄準這樣的價格差,他希望盡可能削減傳統零售的銷售成本,同樣的衣服,在網路上只賣15美元。


為了教育消費者,告知客戶自己的品牌優勢,Everlane在官網上的每一件產品都詳細地提供了相關所有資訊。從產品的生產到零售系統中的層層疊疊,再到消費者的手中,Everlane直接省略了中間一大步,把整個供應鏈呈現到消費者眼前,使其知道服裝在哪裡生產,成本如何,自己花的錢到底值不值。


Everlane商品的標籤上,消費者不僅僅可以看到商品是哪兒產的,還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成本結構。比如一件白恤衫的標籤上會顯示,10.77美元花在棉布、線和扣子上,剪裁用了1.22美元,8.35美元是縫製用的,物流運輸需要4.61美元,最終成本為24.95美元。這樣一件衫在Everlane上的零售價是55美元,而同類產品價格在110美元上下。

Everlane
還把連衣裙的資訊描述得極為詳盡。在網站上,它的生產成本被一一羅列:22.17美元的布料成本、12.39美元的人工成本、2.99美元的稅。這樣一條成本為30多美元的連衣裙在其他零售店裡會賣190美元,而Everlane只要98美元。

在其網站上有和生產過程相關的各種流程圖和引人入勝的產品故事,工廠的資訊也被詳細地公佈在網站內,包括工廠和工人照片等。

因為降低了成本,所以Everlane從不打折,不僅如此,Everlane的廣告支出只占到了該公司總支出的5%,他們並沒有利用傳統的廣告或市場行銷手段,而是通過口碑擴大自己的粉絲。

沒有進行傳統的廣告推廣,不過自2012年起,Everlane上有35萬郵件註冊用戶。Everlane的行銷郵件非常誘人,它會向消費者發私人郵件,你可以在郵件中讀出寄件者的關切之情。直接效果是2014年上半年,他們品牌首次在網站上推出褲子,目前已有12千人下單購買。

Everlane另一個主要的曝光管道是社交媒體,TumblrInstagramEverlane的主要推廣平臺。很多消費者最初知道這個牌子時是從Instagram得知,在IGEverlane的所有圖片都充滿了品牌所傳遞出來的風格——簡約、清新、大氣,又親和力十足。

Everlane也有賣鞋,在過去的12個月裡,售出了三萬雙鞋。但點試呢?他們將這些鞋子將放在紐約、三藩市、洛杉磯的星級酒店,Everlane租了幾個房間,消費者只要在網上提前預約就能試鞋。

但是,就算消費者試的鞋很合腳,它也不會當場出售,你還是需要到它的官網上去訂貨,並貨送到家。線下體驗的存在旨在為Everlane推廣品牌概念以及試穿,埋黎睇,埋黎揀,不過冇得賣,死未?所以,我們又反挖了Everlane的人,來打造另一個平台,吹咩

仲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5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