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只看兩項數據 颱風天也敢放行 復興空難給台灣的三個教訓

2014-08--04  TWM
 
 

 

復興航空澎湖空難造成四十八人死亡、十人受傷的慘劇,學者認為,僅以能見度、雲幕高兩項標準作為起降判斷標準,有所不足,應考慮將風速、風向納入機場起降標準,也讓飛機起降與否回歸飛航專業,不受外力干擾影響。

撰文‧何欣潔

七月二十三日晚間七時,麥德姆颱風海上警報尚未解除,復興航空自高雄飛往澎湖馬公的GE-222班機,在馬公機場降落時,墜毀於機場附近的西溪村民宅前院,造成四十八人死亡、十人受傷,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空難事件。

「天氣這麼差,為何還要飛?」這不但是台灣所有民眾的質疑,甚至連CNN、NHK等國際知名媒體也都如此追問,認為航空公司冒險出航,導致意外發生。

誰讓機師不能專業判斷?

回顧事發當時,中央氣象局雖在下午五時三十分取消澎湖的陸上颱風警報,但自下午四時至六時之間,澎湖地區的陣風平均達九級以上,已達台北捷運「減速或調整班距」的標準。直到飛機出事的晚上七時,陣風仍有七級強度,時雨量也高達每小時二十六公釐,當地雷雨交加,天氣相當惡劣。但根據民航局的標準,只要能見度達八百公尺,便可合法放行,其餘交給航空公司自行規範。

「何時不能飛?」這個問題需要基於高度專業作出最嚴肅的判斷,容不下一絲一毫的「非專業」考量;在幾種「不專業」的可能性當中,首先可討論的,是「誰讓機師不能專業判斷」?

空難發生後,「有人關說要求起飛」的耳語傳出;對此,當晚有航班降落馬公機場的華信、立榮,以及復興航空等均一致否認。澎湖縣唯一一席的立委楊曜則強調自己上任之後,「從來沒有做過這種要求!即使是趕著開刀、急救的鄉親要讓軍機後送高雄,我都不曾要求軍機飛,更不可能要民航機飛,絕不會拿鄉親、旅客的安全開玩笑。至於前任立委是否曾在惡劣天候施壓航空公司,我並不清楚。」而澎湖縣前立委林炳坤方面也表示,從未給航空公司任何壓力,一向尊重專業、安全第一。

然而,在一連串的否認聲中,也有某業者員工私下透露:「若不飛,民代會來施壓,這早已是常態。」他並表示,即使不是民代施壓,單是消費者「拍桌子瞪眼睛抗議」,難免也會讓航空公司做出「專業上打折扣」的決定。

起降標準為何不含風速?

其次,現行的「起降標準」是否有欠專業,亦是各界討論重點。航空運輸專家、逢甲交通運輸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這次的空難事件,顯示台灣現行的規範有所不足,「目前僅以能見度、雲幕高兩項標準作為起降判斷,未來應考慮將風速、風向納入機場起降標準,並建立航空公司、機長、航管的三方溝通機制,讓飛機起降,回歸真正的飛航專業。」李克聰分析,颱風天的天氣「瞬息萬變」,雖然能見度符合起降標準,「但也許側風很強,導致飛機降落時無法順利逆風下降,造成低空風切現象,進而發生危險。」事發後,有人將本次空難與二○○○年的新加坡航空空難相比擬,當年十月三十一日晚間,桃園機場因象神颱風風雨過強,導致新航SQ-006班機衝出跑道,爆炸起火,釀成八十三死、四十四傷的悲劇。當晚天氣同樣符合起降標準,卻仍然造成意外。前立委王昱婷曾據此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認為起降標準僅考慮能見度,有所不足,應將風速大小納入機場關閉標準,但最後仍未見相關規範出爐。

對於外界的呼籲,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回應表示,各機型所能承受的風速不同,民航局過去已要求各公司必須訂定內部規範,針對各機型明訂不同的風速起降標準,以ATR-72型為例,馬公機場二十跑道只要飛機尾風不大於十五浬、頂風小於五十浬、正側風不大於三十五浬,即符合降落標準。民航局會以「抽查」與「接受檢舉」的方式,處罰「偷飛」的航空公司。李萬里並點名,「遠東、復興航空過往曾有多次違規紀錄。」至於本次復興空難發生時,各航空公司是否也有違反風速起降標準、逕行偷飛的情形?李萬里僅表示,一切等調查結果出爐才能確定;相關內部規範、裁罰紀錄文件,也不方便對外公佈。

機場警報系統不足?

最後,則是機場的設備是否專業不足?在本次空難中,最有機會扮演關鍵角色的設備,就是國內目前僅有桃園、松山機場配備的低空風切警報系統(LLWAS)。

根據民航局研究指出,低空風切是「航機的隱形殺手」,不易偵測,也不易掌握。當航機遭遇低空風切時,輕則發生顛簸,重則可能造成航機重落地甚或墜毀。

根據一三年的招標資料顯示,汰換桃園及松山機場低空風切警報系統的招標金額達四四三六萬元;雖然所費不貲,但人命無價,李克聰建議,各機場均應添購低空風切警報系統,「除了有助防止空難,當面臨外界壓力時,若有清楚的規範、儀器的數據,也可以幫助專業人員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判斷,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他強調,民眾霸機、民代關說現象時有所聞,但起降標準規範不足,也讓各方的非專業意見有了干擾機會,影響了專業判斷的空間。

「話雖如此,但就算今天有更嚴格的標準訂出來,政府、民代、民眾能不能全力支持?如果不能,再多的規定也沒用,航空公司也得『偷飛』。」這是某位業者的私下心聲。

說到底,屢見不鮮的機場櫃枱抗議畫面、民代關說施壓的潛規則,這些「非專業干擾專業」的常態,恐怕才是釀成巨災的隱形兇手。讓飛機起降完全回歸塔台與機師決定,則是基本、正常、想當然耳的合理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6

特朗普連最大債權人是誰都沒搞清,也敢提談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644.html

特朗普又大放厥詞了。他放話說自己能為美國債務訂立新的合約。

上周,特朗普暗示說,自己能通過和美國債權人重新談判而讓後者接受更低的利率。

聽起來真是精明得不要不要的。不過,特朗普真的用腦子想過這樣做的受害者是誰嗎?他到底知不知道美國19萬億美元債務的債權人是誰?

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是誰

近年來,眾人的關註點似乎都放在了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權人這一點上。中國持有美國相當不少的債務——近7%,但卻不是美國政府債券的最大持有者。

美國政府債券的最大債權人是誰?正是美國公民和美國的實體機構,比如州及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聯邦儲備系統——他們持有美國67.5%的債務!

美國國內持有的12.9萬億美元美國債務中,包括政府信托持有的5.3萬億美元,個人、養老基金、州及地方政府持有的5.1萬億美元以及聯邦儲備系統持有的2.5萬億美元。

外國政府僅持有美國32.5%的債務而已。國外債權人中,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持有1.25萬億美元;其次是日本,持有1.13萬億美元。

特朗普的提議震驚了整個金融界。購買美國債券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行為之一。人人都預期美國債券能夠產生良好回報。

“特朗普先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經濟政策專家邁克爾·斯特拉因(Michael Strain)說,“這好比是債券市場表態說,‘我們要建一堵墻,讓墨西哥出錢。’”

“全球金融系統構築於美國債券是絕對安全資產的理念之上,”經濟學家道格·霍爾茲-伊金(Doug Holtz-Eakin)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如果特朗普要在這個基石上砸個坑出來,那麽全球金融系統就會受損,將會出現全球經濟性的衰退。”

政府債務及預算專家瑪雅·麥克吉尼亞斯(Maya MacGuineas)說:“其實美國債券的持有者大部分是在美國國內。對於我購買的債券,我怎麽可能希望它的價值比購買時更少呢?”

多少年來,爺爺奶奶們把美國債券當做禮物送給自己的孫子孫女。退休人士購買債券,因為它比股票安全,且有每月穩定的收益。各個年齡階段的投資者都持有美國債券,目的是讓自己的退休生活和投資組合風險更小。

需要記住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任何債務談判實際上都和美國公民有關。

災難性的戰略

對於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來說,重新談判債務條款是一種常見做法。債權人願意接受較低的利率是因為,和一分錢都拿不到相比,這還是比較理想的結局。但美國政府顯然不是什麽“垃圾債券”公司。

特朗普在之後接受CNN采訪時,收回了上述有關美國債務的言論,並改口說,他真正想要做的是,讓政府想辦法以更低的價格回購一些債券。

然而,經濟學專家們紛紛表示,這對美國來說是一種災難性的戰略。

首先,只有在財務狀況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企業才會進行債務回購,此舉被視為警告信號。如果美國政府要回購債券,那非得要等到經濟狀況真的非常糟糕了才行。

其次,回購會讓美國和全世界的投資者認為,美國是在債券市場玩什麽花招。這將引發巨大的不確定性,並可能連續多年擡高美國的借款成本,因為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率。

再者,如果特朗普以較低價格回購債券,受到傷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和日本等持有美國債券的國家,還有數百萬美國人——他們購買債券,為的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投資,或是降低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

最後,聯邦政府也沒錢進行回購操作了。美國已經背有19萬億美元的沈重債務,特朗普的計劃是在要求政府為了購買老債券而發行更多新債券。或者,特朗普會要求美國央行進行購買,而此舉會引發通脹,甚至是惡性通脹,進而導致食品、房租等各種價格飆漲。

地平線投資公司(Horizon Investment)首席投資戰略師格雷格·瓦利亞(Greg Valliere)這樣評價說:“特朗普實在是太沒下限了,他這是在森林里玩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