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比亞投資局:高盛在2008年坑了我們12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876

盡管布蘭克梵恩一直努力傳遞其正面形象,但他治下的高盛帝國近來仍然麻煩不斷。我們知道高盛給希臘的木馬計(詳見華爾街見聞鏈接),也看到了丹麥政府差點因與高盛的交易而倒臺(詳見華爾街見聞報道),而最近利比亞又起訴了高盛,想要討回2008年的12億美元舊賬。 利比亞投資局在倫敦起訴高盛,而最近披露起訴文件首次描述了事件的全過程。在2008年初(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個月),高盛幫助利比亞做了12億美元的高杠桿投資,下註六只股票會在接下來的三年內上漲。利比亞的這些投資血本無歸。利比亞投資局稱高盛沒有解釋這些投資且拉高期權價格,導致利比亞方面完全未能理解交易的性質,而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取了3.5億美元的利潤。 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投資: 如果利比亞人當時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投資,他們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在購買六只股票的三年期平價看漲期權。如果股價上漲,利比亞將賺取(高杠桿)利潤;如果下跌,利比亞將損失所有投資。 這六只股票分別是花旗、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桑坦德銀行、安聯、ENI(意大利原油公司)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這些投資基本上都同時包括一個遠期合約與一個看跌期權。利比亞的訴訟文件里稱這實際上相當於對這些股票的長期看漲期權。 下面就花旗的交易舉個例子: 利比亞在2008年1月針對花旗股票的交易使其相當於持有購買2230萬股花旗股票的期權,這些股票價值約57億美元。但只有到2011年初之前,這些股票的價值升至59億美元才能賺錢,因為利比亞支付了2億美元的期權費用。如果到期這些股票價值低於57億美元,那麽利比亞將損失全部2億美元投資。 這筆交易包含一些保護條款。如果花旗股票在未來九個月內下跌,期權的行權價格可以下調10%。但即便如此,只有這些股票價值至少在51億美元以上時利比亞才能獲利。 事實上,當這些期權到期時,這些股票的價值是:1億美元! 基本上利比亞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這些股票,尤其是金融股。如果利比亞當時購買的是股票而非期權,那也不至於損失全部投資。 彭博專欄作家Matt Levine(他曾在高盛工作)稱這些交易非常愚蠢,他表示: 我此前曾假設這些交易都非常複雜,但(從訴訟文件披露看)實際上完全不是。 從利比亞的起訴文件看,利比亞主要的訴求認為: 1. 他們當初就不應該做這些交易,以及 2. 高盛出售的期權價格過高 Levine用彭博的工具對利比亞的投資做了一個粗略的測算: 利比亞認為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了3.5億美元的期權費。但Levine估計實際大概在1.28億美元,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利潤是在交易達成之際就獲得的,並非整個交易期間的實現利潤。 當然,兩個數字都很大。不過相對於針對超過50億美元股票的三年期交易而言就不那麽大了。而且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高盛無疑會做對沖,但這些交易都是針對波動非常大的股票的買入期權。這也並非高盛希望做的交易。隨後發生的股市大幅波動也會讓高盛不那麽好受。 如果從資本占用角度看,如果高盛為了維持這些交易,在三年期限內鎖定了52億美元的資金,那麽其利潤率大概在0.8%-2.2%之間。考慮到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這樣的回報率並不高。 當然,這筆交易背後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利比亞的訴訟認為高盛當時的北非銷售Youssef Kabbaj糊弄了他們。當時是高盛VP的Kabbaj在摩洛哥讓利比亞投資局的團隊很“歡樂”。 訴訟文件稱: Kabbaj讓利比亞人覺得他是“自己人”(他在拜訪利比亞時經常帶化妝品和巧克力等禮品給利比亞人)。 Kabbaj的攻勢顯然很成功,直到2008年3月,當一些利比亞投資局的官員有幾天沒有聽到Kabbaj的消息時,他們打電話給Kabbaj詢問是否出了問題,Kabbaj還向他們保證沒問題。 利比亞的官員也曾對這些交易感到“困惑” 在利比亞投資局內部,在這筆交易執行前後也存在困惑。尤其是,直到2008年7月,利比亞投資局的董事和員工還弄不清楚這些交易是直接的股票投資還是某種類似股票的所有權,抑或完全是結構化的金融工具,並且沒有理解真實的倉位。 直到2008年7月初,一位澳大利亞律師才向利比亞投資局解釋了這筆投資的真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57

底薪低於基本工資 被老闆坑了?

2014-05-26  TCW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一席保證二十二K的談話,引來旗下集團員工梁小花的薪資單曝光,本薪十六K的梁小花,加上多種不同津貼,實領三十一K。到底郭董有沒有違法?梁小花有沒有被郭董給坑了?瞭解老闆不肯告訴你的薪資單秘密,才能保障自己權益。

依照規定,僱主要負擔員工勞保保費的七○%、健保保費的六○%,同時須每個月提撥勞工投保薪資的六%,存到員工的勞退專戶,做未來退休金。勞保、勞退、健保三個帳戶的投保薪資級距互相勾稽,所以僱主若偷吃步,三個帳戶就同步受影響。看梁小花的薪資單,比對自己的,解讀時有哪些眉角要注意?請兩大專家,勞動部專門委員黃維琛與一○四人力銀行人資發展部資深經理江錦樺,為上班族盤點最常見疑問。

常態性津貼視為薪資,應全額投勞健保

Q1:我的本薪(底薪)低、但津貼多,雖然實領薪水高於基本工資,但本薪卻不到基本工資,我的老闆是否違法?

A:勞基法並不是只看本薪,而是將常態性領取的所有薪水津貼,都列入保障範圍。如果這些是每月常態性領取的薪酬,就應全都視為薪資,必須全額投保勞保與健保。

仔細檢視,梁小花除了本薪外,固定額伙食津貼、輪班津貼、全勤獎金、加班費,雖然本薪只有十六K,但加上津貼後實領三十一K,高於勞基法最低工資,公司並未違法。

Q2:我的本薪遠比實領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我的年終獎金、平日績效獎金?

A:如果公司用本薪計算年終獎金,就有可能。不同公司對於本薪的定義不同,有的公司本薪已內含大多數津貼,有的本薪扣除所有津貼。甚至,有公司本薪因歷史悠久金額極低,是以倍數做為計算員工不同職級額外福利的依據。求職者最好在應徵時就問清楚年終獎金計算基準。

失業給付、育嬰津貼以實領薪資做為投保級距

Q3:我的本薪遠比實領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未來我領失業給付、育嬰假六成薪津貼的實際金額?

A:不受影響。失業給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都是由勞保給付,投保級距就是每月實領的薪資。就算你的本薪是七K,但只要平均每個月都領四十K、僱主誠實申報你四十K的薪資投保級距,實際請領時還是給付四十K的六成薪。

唯一的例外是不屬於勞保、勞退體系的公務員。公務員也有本俸(本薪)與實際薪資的差距。例如,初等考試錄取的公務員,本俸只有十一K,但加了職務加給後,實領約有三十K。雖然公務員年終獎金把職務加給也算進來,但是育嬰津貼卻是以本俸的六成薪計算,這也是許多公僕媽媽請育嬰假時,看到津貼實際金額會嚇一跳的原因。

Q4:我是常常往外跑的外勤人員,在前公司是實報實銷所有的計程車、大眾運輸車資,到了新公司不能報車資,改為每月給付固定的交通費。會如何影響我的勞保、勞退權益?

A:兩家公司的做法皆合乎法規。

車資若採實報實銷,是公司費用,不列入員工薪資;反之,每月固定給的車馬費則視為員工薪資。要注意的是,前者不用課稅、不納入勞健保的投保金額,所以繳稅少、健保費也少,但勞退、勞保的投保等級也因此較低;後者需課稅,勞健保支出較高,但勞退提撥退休金也較多,各有利弊。

舉例來說,若平均每個月車資花費三千元,跳槽時計算加薪幅度時,要記得扣掉這三千元固定支出,免得實際上反而遭減薪。

Q5:我的薪資單上列了每月伙食津貼一千八百元,老闆是不是想藉此名目,少幫我保勞保、減少勞退提撥金額?

A:不用擔心。你老闆不但沒有偷A 你的退休金,還貼心幫你節稅哦!所得稅法規定,勞工每個月可享有一千八百元的免稅伙食津貼,但是這個項目依然被勞保局視為每月固定薪資。所以列出這個項目不影響勞退、勞保、健保投保級距,反而還能減稅。如果公司沒列出伙食津貼,可以考慮爭取,以方便自己節稅!

獎金改季結利息公司賺、投保額變低

Q6:我的本薪比實際薪水低,會不會影響我的加班費?

A:公司必須依照實際薪水作加班費的計算基礎,否則就是違法!

依照勞基法,加班費是以正常上班時間的實際薪資除以三十做為日薪基準,再依加班的時間乘以一三三%︵每日加班兩小時內︶或是一六六%(每日加班兩至四小時)計算。

實務上常聽到黑心僱主以本薪計算加班費,或是將勞健保、員工福利金等金額扣除之後的薪資,才用來當加班費計算基準,這都是可向勞動部檢舉的違法行為。

Q7:公司說為了作業方便,把每月結一次的獎金改為每季才結一次,除了利息被公司賺走以外,我在勞保、勞退上吃虧了嗎?

A:是的,你可能被公司佔便宜了。根據法規,如果獎金每月發放,將被視為薪資,但若每季一次、半年一次才發放獎金,就不算常態收入,將降低受僱員工勞保、勞退、健保的投保金額。

Q8:我是月薪二十萬元的高薪一族,公司說變動薪資多一點,能讓我省健保費,這是真的嗎?

A:公司說的有點道理。勞保最高保額為四萬三千九百元,勞退最高投保薪資則是十五萬元,但是,健保費最高級距到十八萬元。

因此,月薪高於十五萬元的高薪族,反而希望領少一點月薪, 例如月薪從二十萬降為十五萬元,差額改以高額的獎金、年終領薪,以便多節省一些健保費支出。

二代健保實施後,當高薪一族的年終獎金、紅利加總超過投保薪資四倍(四個月月薪)時,超過部分必須繳交二%的補充保費。所以算到底能省的很有限,該繳的還是逃不掉。

Q9:如果員工發現僱主違法,怎麼辦?

A:雖然勞動部固定抽查企業是否違法,但全台有高達六十多萬家企業,仍容易有漏網之魚。不如直接向勞保局檢舉。可以書面或是上勞保局網站,提供具體情節、公司名稱、尤其是公司地址,都能在獲得保密的狀況,立案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14

【專欄】那些被互聯網思維“坑了”的家裝O2O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94.html

i黑馬註:借著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出現了一批模式多樣的家裝O2O,但這些思維的運用出了叉子,只是某一些關鍵點的運用,也不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穆峰


“互聯網思維”是曾被用爛的一個詞,甚至一個人思路不清晰,都可以被說是有“互聯網思維”。國內“X布斯”的“專註、極致、口碑、快”七字訣更是讓這一思維滿天飛。


其實,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互聯網思維”,而是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生產力,使得這些反應生產關系的思維方式在商業層面形成了邏輯。

有人說毛澤東思想就是互聯網思維一樣,“分田地”是農民的剛需,“為人民服務”就是一切以用戶為中心,“統一戰線”就是開放平臺,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等等。因為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思維,用戶導向,重視人的價值。但片面理解,淺嘗輒止,不能體系化應用及解決問題,反而在家裝O2O領域“害人不淺”。

家裝是大宗消費行業的最後一片電商藍海,之前發展起來的齊家網、一起裝修網、土撥鼠、土巴兔、新浪工長俱樂部、星皖工長俱樂部等家裝O2O全是中介模式,成為用戶與家具建材經銷商、裝修公司、設計師、施工隊等中間平臺,但複雜的裝修流程讓各種管控流於形式,還是會出現用戶的吐槽與售後不滿。

於是乎,借著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出現了一批模式多樣的家裝O2O,但這些思維的運用出了叉子,只是某一些關鍵點的運用,也不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問題一:重設計視覺體驗,但忽視售後口碑,所見非所得的問題沒有解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呵呵,穆峰這廝可不敢戲謔諸位業界人士。是這樣的,現在以設計為導向的家裝O2O一打開網站,裝修案例很炫、很酷,設計很極致,用戶一看,留著哈喇子憧憬著:我的房子要是裝成這樣就好了,再看一下價格貌似還能接受,就合作吧,結果跟想要的有差異。怎麽回事?因為,用戶看到的整體裝修圖是施工+主材+家具+軟裝,而這類的平臺基本解決都是施工+主材的硬裝部分,但對看到的裝修圖起主導決定風格是家具和軟裝,而這些此類平臺基本不涉及;還有,這些公司還需要整合裝修公司或施工隊才能完成整個裝修,心理想著要給用戶裝好,但過程控制容易出問題。你想想,裝修出來,用戶能沒意見沒?

當然你要說了,不這樣的話,用戶不上套,看到幹巴巴的設計圖無法促使下單,這也是為設計提供在線3d渲染工具的酷家樂火爆的原因,決定用戶是否簽約的第一因素就是設計,但你給用戶那麽高的期望值,又重重將其摔下來,不罵你祖宗十八代才怪了。口碑是長期積累的,是決定了你的企業能否可持續的重要因素。這里就不舉例了,免得得罪眾多大仙兒,類似的家裝O2O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

問題二:片面強調用戶體驗,而忽視實際需求。家裝作為用戶最複雜的生活類大宗消費,因為不專業、很繁瑣,複雜的裝修流程,那麽多的主材品類里品牌又參差不齊,用戶不知所措。他們希望簡單、透明的裝修服務,但有的家裝O2O過分去放大用戶體驗,比如將裝修所有流程模塊化,用戶可以去選擇,但缺乏選材知識和設計搭配的他們,豈不是又得抓耳撓腮,到處搜索比價,而且選來選去不見得便宜。比如極客美家,過度將用戶選擇碎片化,反而費時費力,看似透明實則也會讓用戶產生選擇綜合癥,另外由於還是承擔了之前裝修公司資源組織者的角色,雖然傭金收入上僅有5%,但鏈條長,玩家多,實現所見即所得也有困難。所以一定要清楚,用戶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麽?在產生矛盾時得把我好臨界點。

問題三:平臺思維害人害己,家裝O2O商業模式貪大求全。創新最容易犯的錯是不聚焦,一上來就想做平臺,往往是找死。縱觀家裝O2O們,從設計、選材到施工幾乎都占全了,而像做家具定制的“互聯網木匠”麗維家、酷家樂等產品聚焦的公司反而更受投資方親睞。因為小處著眼,容易貼近用戶需求心理,還能小步快跑,容易試錯,快速叠代。若整個家裝產業鏈都涉及,可想而知投入有多大,再過兩三年家裝O2O的風口就來了,又笨又重跑得慢,到時候趕不到風口只能做成小生意;趕上了,那時候再考慮做平臺吧!這也是我要裝修網(原團裝網)從家具建材團購會跳出來做裝修單品極致的出發點。

事實上,互聯網思維本身沒問題,但要想清楚,要做或者已經做的這個東西,它的用戶是什麽人?用戶在什麽場景下使用,會出現哪些問題?現有的資源做這個事情夠不夠?不夠的話怎麽解決?幾年後能做到什麽樣子?等等都需要去思考。

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個多元化的概念,包括便捷、免費、用戶體驗、數據思維、開放、分享、創新驅動等要素,所以還是要體系化運用,不要厚此薄彼,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要做的事業,而不是生意。

 

作者:穆峰,社會化營銷及O2O研究者,網唇互動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社會化媒體營銷周刊》刊主,自媒體《家居電商周刊》主編,50多家媒體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10年營銷策劃、公關傳播、網絡營銷經驗,著有《中國式營銷的江湖規則》(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微博@穆峰 微信mufengbra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穆峰
 

土耳其被美軍給坑了?都是“臂章”惹的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833

5月26日, 法新社發布了一組軍人照片。這組照片拍攝時間為25日,地點為敘利亞距離“伊斯蘭國”大本營拉卡市大約60公里的法提薩村。照片中有多名美軍士兵,其中至少一人佩戴著“人民保護部隊”的臂章。這組照片一經發布,便惹惱了土耳其。

至此,美軍在敘利亞的角色不止是軍事顧問和教官了,他們還成為了庫爾德武裝部隊並肩作戰的“盟友”。

都是“臂章”惹的禍

在這組照片中,軍人的著裝上看不到可以識別其身份的標識。然而,他們的防彈背心上有美國國旗,衣袖上還綴有敘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的標牌。據《華盛頓郵報》分析,從照片看,這些軍人包括著裝、武器都具有從事秘密行動的美軍典型特征。

“人民保護部隊”是“敘利亞民主力量”的主力。另一方面,土耳其卻認定,“人民保護部隊”屬於土耳其反政府武裝土耳其工人黨在敘分支,與後者同屬恐怖組織。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5月27日指責美方,如果美國不把“人民保護部隊”認定為恐怖組織,就表明美國在反恐問題上執行雙重標準。

美軍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發言人沃倫5月27日在巴格達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對媒體表示,美國認為“人民保護部隊”與庫爾德工人黨沒有關系,並非恐怖組織。相反,美國認為“人民保護部隊”是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力量,美國將持續對該組織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

美國務院發言人托納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明,美軍佩戴友軍臂章的傳統由來已久,這是美軍與友軍建立信任的一種方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都有先例。美軍士兵佩戴“人民保護部隊”臂章一事不會影響美土關系,表示美軍已及時糾錯,並與土耳其進行了溝通。

美方一面命令當事美軍摘下臂章,一面表示會繼續支持土方認定的“恐怖組織”,“與虎謀皮”。

與虎謀皮打“兩種戰爭”

在敘利亞反恐問題上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惹怒土耳其了。美國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土耳其研究項目主任索內爾·恰阿普塔伊認為,這場風波反映出美土關系之間的“長期問題”:美土在敘利亞“實際上在打兩種戰爭”,華盛頓方面重點打擊“伊斯蘭國”,而土耳其安卡拉致力於推翻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

2014年6月以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異軍突起,將中東乃至整個世界攪得周天寒徹。美軍意識到如果該組織過分壯大,顯然會威脅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在打擊IS行動中,庫爾德人是美軍最倚重的夥伴。2014年10月,美軍首次向敘利亞邊境Kobane戰地的庫爾德人空投了武器彈藥。2015年11月,一些美軍士兵出現在敘利亞北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城鎮科巴尼,這是美軍地面部隊首次被公開證實出現在敘利亞。奧巴馬的特使布雷特·麥格克說,這支50人的特種兵部隊的任務是“組織”當地武裝,給庫爾德當教官來了。今年4月25日,奧巴馬宣布將向敘利亞增派250名軍事人員,他表示,美國此前派駐50人特種部隊在幫助庫爾德打擊“IS“發揮了關鍵作用,基於這一成果增派部隊以延續目前對“伊斯蘭國”的作戰勢頭。英國《衛報》分析指出,隨著俄軍開始介入敘利亞內戰,美國等西方國家意識到僅靠輔以空襲作戰的“代理人戰爭”,是難以在短期內使局面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的。

美國對庫爾德人的重要援助,引起了土耳其政府的嚴重不滿。土耳其是美國重要北約盟國之一,美國曾在2004年宣布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為恐怖組織,而庫爾德工人黨武裝攻擊目標是土耳其政府。

在土耳其,庫爾德人長期以來鬥爭的目的,就是要求土耳其政府能夠承認其少數民族身份,並獲得更多的民族權利。多年來,土耳其庫爾德人的政治抗爭,已經從“庫爾德工人黨”(PKK)開展的暴力鬥爭和恐怖襲擊,逐步轉向政治參與的非暴力方式。庫爾德工人黨成立於1979年,試圖通過武力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處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建立獨立國家。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庫爾德人間有著堅固的親緣紐帶,不同於PKK在兩伊所受的冷遇,敘利亞當地庫爾德人對支持PKK更為積極主動。“安卡拉不會允許敘利亞庫爾德人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之間建立一條走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土耳其政府不願武裝庫爾德人介入軍事沖突。由於土耳其國內存在政府與庫爾德分裂勢力武裝鬥爭的問題,所以土在反恐問題上與美國一樣實行雙重標準,既不想讓IS的勢力在其國內生根發芽,又想利用IS的力量消滅庫爾德人勢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24

創業板退市第一股誕生!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逾萬名股東全被坑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8/1020404.html

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每經記者 朱萬平


今日(7月8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完成對欣泰電氣(300372,SZ)涉嫌欺詐發行以及信披違法違規案的調查工作,依法向欣泰電氣及相關責任人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深交所也在官網上表示:欣泰電氣將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更將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7月12日複牌 最快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今日除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欣泰電氣涉嫌欺詐發行一事進行了明確表態之外,欣泰電氣今日也一口氣發布了8份公告。

欣泰電氣在公告中表示:7月7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證監會對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董秘等多位高管在內的共計17名相關人員和公司本身予以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907萬元,除對相關人員處以罰款外,對公司董事長溫德乙、總會計師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對於欣泰電氣的退市程序,公司表示,股票將於7月12日開市起複牌,交易30個交易日後,預計於8月23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在公司股票停牌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股票上市的決定。自7月12日起欣泰電氣股票複牌交易的30個交易日期間,證券簡稱將調整為“*欣泰”,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比例不變。

對於上述情況,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博士對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欣泰電氣最快將於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出資5.5億設先行賠付基金

 

與此同時,對於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和相關保薦人的處罰也被披露。7月8日晚間,興業證券(601377,SH)公告稱:公司及欣泰電氣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擬決定,對公司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合計罰款2460萬元;對蘭翔、伍文祥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擬對蘭翔、伍文祥分別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興業證券同時還披露了擬設立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的情況,其表示公司作為出資人,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在基金設立公告刊登之日起正式成立,興業證券將於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設立前將出資額劃付至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資金監管專戶。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還註意到,對相關中介機構的違法行為,證監會表示已進行調查,並已對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發送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東易律師事務所還在調查中。

張曉軍強調,證監會對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堅決打擊、絕不手軟。證監會將凍結或限制行政責任當事人的原始股份,並關註相關股東減持合規性;加強對欣泰電氣監管,確保欣泰電氣正常生產經營,對於其首發剩余資金采取專戶監管等。

 

欣泰電氣或破產 1.3萬戶中小股東受傷

 

 欣泰電氣退市後無疑將更加命運多舛。今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欣泰電氣董事長溫德乙時,其表示,自己事前並不清楚公司將要被強制退市,但心里也有準備。由於自己身背6.26億元債務,公司退市後,將不得不走破產程序。“公司一年銷售額才不過1.4億元,6億多的債務我肯定還不上。”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的“風雨飄搖”讓大量持有其股份的機構和個人叫苦不叠。 

首先看私募。資料顯示,在繼今年3月創勢翔投資首次舉牌欣泰電氣後,創勢翔又在3月30日至4月20日期間,通過旗下管理的多個信托產品多次增持欣泰電氣股票,截至2016年4月20日,創勢翔投資累計持有公司股份1715.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0%,已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對於增持欣泰電氣的目的,創勢翔表示主要是對A 股市場未來的樂觀判斷以及對欣泰電氣股發展前景的看好。兩次增持均價在13.28元~14.02元/股之間,截至5月20日,欣泰電氣停牌前股價報收於14.55元,創勢翔前後共計耗資2.32億左右。如果欣泰電氣退市並破產,創勢翔投資投入的逾2億元巨款或面臨巨虧。

再來看匯金公司。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顯示,匯金公司為其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數為137.13萬股,占欣泰電氣流通股本的1.52%。

(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來源:公司公告)

這些機構不幸踩雷,普通投資者也沒有逃過。據欣泰電氣一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欣泰電氣普通股股東戶數為13313戶。

 

  • 每日經濟新聞
  • 宋思艱
  • 每經記者 朱萬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16

這些年維基解密坑了希拉里多少回

美國大選電視辯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對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而言,除了要抓住一切機會打擊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外,還要防著背地里的“暗槍”,比如維基解密(WikiLeaks)時不時抖出的關於希拉里的猛料。

自從今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以及民主黨全國競選委員會的數據系統一度被黑客攻陷後,關於民主黨,尤其是希拉里的猛料一直源源不斷。

維基解密最新公布的猛料顯示,希拉里曾在華爾街的有償演講中,大力吹捧銀行界人士,並承認自己有點“體會不到中產階層的苦”。由於給華爾街金融機構做演講的報酬高達6位數,希拉里方面一直拒絕公開這些演講的內容。

盡管美國政府方面認為俄羅斯是竊取民主黨機密信息的背後主使,旨在施加對今年美國大選的影響,但普京政府一直予以否認,並不斷譴責美國政府的這一“潑臟水行為”。不管盜取機密信息的背後主使是誰,在美國大選的沖刺階段,手里有料的維基解密絕不會甘於寂寞。

“兩面派”的希拉里

為了慶祝該組織成立10周年,仍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避難的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已放話,將從本周開始、連續10周爆猛料。猛料的內容也多種多樣,被阿桑奇點名的就有科技界巨頭谷歌公司、石油、戰爭、武器販賣,以及當下正火熱進行的美國大選等。當然,阿桑奇也不忘賣關子,他並沒有透露爆這些猛料的具體時間。

有意思的是,盡管阿桑奇及維基解密並不打算在本次美國大選中“選邊站”,但鑒於事先獲得不少關於民主黨的秘密郵件,因此希拉里成為了維基解密的重點關照對象。也難怪,從維基解密公布的絕密信息中,總能看到希拉里的身影。

不過,維基解密公布的這些絕密信息對民主黨而言,的確殺傷力不小。比如,此前希拉里“公郵私用”的“郵件門”事件直接導致當時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舒爾茨辭職,希拉里還差點與聯邦調查局(FBI)對薄公堂。

此次,維基解密公布的希拉里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演講,也與希拉里在公開拉票中,民主黨希望把她塑造成的“中產階層代言人”、“力推中產階層的美好生活”形象嚴重不符。據維基解密公開的信息,在一次於高盛發表的秘密演講中,希拉里就稱美國的中產階層是一群“失敗者”(bucket of losers),不可能在大選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而民調也關註到了希拉里這些“心口不一”的論調,正如“郵件門”後的民調顯示,每次維基解密爆出希拉里的“心機”,她的支持率明顯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屢被維基解密傷害

除了在第二輪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前公開希拉里對“中產階層”的定性外,維基解密沒少給希拉里的競選過程添亂。

除了發酵最嚴重的“郵件門”外,在今年7月底召開全國黨代會的前3天,維基解密突然披露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1.9萬封郵件。這些郵件顯示,民主黨的高層人士曾暗中支持希拉里,排擠其黨內主要競爭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競選。郵件還顯示了一系列民主黨高層和媒體合謀操縱輿論,組織攻擊桑德斯和特朗普的傳播策略和口徑,以及諸多希拉里和民主黨籌款違規的內幕。

當月,維基解密還爆出猛料,稱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期間,給包括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提供武器。維基解密的文件顯示,希拉里稱授權相關部門將美式武器出售給親利比亞反對派的卡塔爾政府,旨在推翻利比亞當時的卡紮菲政權。同時,還授意將這些武器運送至敘利亞,暗中資助基地組織以及當時的“敘利亞之友”(即後來的“伊斯蘭國”),以推翻阿薩德政權。

對於頗具爭議的槍支管控問題,維基機密的文件顯示,希拉里對於這一問題的立場比奧巴馬還要嚴格。盡管希拉里一直力挺控槍,但她顯然希望更進一步,比如鼓勵槍擊案的受害者起訴槍支制造商、取消槍支展覽、普查購槍者背景等。

對於非洲裔美國人,在維基機密的文件中,希拉里是這麽評價的:世界上有兩類人,第一類是哪怕給予一半機會,也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比如猶太人、印度人、中國人等;至於黑人等,無論給多少機會,他們都一事無成。希拉里將這兩類人歸類為:一直以來都出類拔萃的,以及從來都一事無成的。

除了這些政務上的機密,維基解密還對希拉里的健康狀況特別關心,尤其當後者在9月初的集會上昏倒時。文件顯示,希拉里早在2012年就通過心腹打聽,有沒有類似於讓長途車司機在長時間高度緊張狀態下保持清醒的藥。她還囑咐心腹們要特別關註一款用於防治帕金森病的Provigil藥品的研究進展,甚至具體到該藥的副作用。

面對維基解密對民主黨以及希拉里的種種打擊,有輿論認為,阿桑奇和他的維基解密就是要破壞希拉里的競選,但阿桑奇在此次10周年的講話中表示,稱自己“無意傷害希拉里”。“他(特朗普)和希拉里都被自己的野心蒙蔽了雙眼,只是大家的表達方式不一樣。”阿桑奇如此評價今年的兩位總統候選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65

中國市場低迷坑了蘋果?安卓市場份額升至近九成

11月4日消息,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周四發布報告稱,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第三季度占據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87.5%的份額。在Android市場份額繼續增長的同時,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卻從13.6%降至12.1%。而Windows和Tizen的合計市場份額從2.3%跌至0.3%。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754億部,與去年同期的3.542億部相比增長6%。這主要得益於新興市場較低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如亞洲、非洲和中東。其中,印度和南非的表現最強勁。Android設備第三季度的出貨總量達到3.286億部,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3%。

蘋果iPhone出貨量從上年同期的4800萬部跌至4550萬部,蘋果發布的財報顯示,iPhone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出貨量同比出現下滑。Strategy Analytics在報告中稱,這主要是受iPhone在中國和非洲市場的低迷表現所拖累。

Strategy Analytics總監伍迪·奧(Woody Oh)表示,“谷歌依然面臨著若幹個挑戰。因為數以百計的制造商支持,Android平臺已經顯得過於擁擠,幾乎沒有幾家Android設備制造商能夠盈利。谷歌推出Pixel欲把Android放在首位,事實上是在向自己的硬件合作夥伴開火。”

谷歌上月發布了Pixel和大屏幕的Pixel XL兩款智能手機,這也是谷歌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硬件發布活動之一。市場分析師當時就曾表示,谷歌的這種做法,可能會給依賴於Android的制造商帶來抵觸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蘋果iOS的市場份額在第三季度出現了下滑,但蘋果在9月才發布了iPhone 7,且在月底才開始正式發售該產品。市場分析師預計,在截至12月末第四季度,蘋果iOS的市場份額將有望重新回升。

另外,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包括黑莓、微軟和三星電子開發的其它移動操作系統,合計僅占據了移動操作系統市場0.3%的份額,幾乎已可以忽略不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18

周顯﹕說是保障 實是坑了投資者

1 : GS(14)@2018-01-22 06:15:28

【明報專訊】前兩天講起嚐高美集團(8371),違反招股書承諾,只有12倍超額認購,卻把公開發售數目回撥至50%,結果果然跌穿了上市價,抽新股者個個輸錢,不在話下。

要知道,這機制的基本原則,是之所以要增加公開發售數量,皆因股票太受市場歡迎,需求太大,因此要增加供應,以平衡需求。但是,如果需求並不是那麼大,貿然增加供應,股價必然下跌,這是不易的真理。

根據以往的經驗,超過15倍才開始回撥,超過50倍才回撥至50%,對市場是最適合的,也即是說,對上市價以及上市以後的價格穩定、成交量和流通量,是最有利的,也是市場已經習慣了的,如果貿然改動,先不講有沒有改進,市場必然不習慣,首先的壞後果,就是有人遭殃、輸錢。

無按機制回撥 輸死認購者

抽大飛、甚至是頂頭槌飛,以至券商,對新股借出90%,以至95%孖展,其基本原則,都是如此:中得多,意即市場流通量少;中得少,意即受歡迎,因為認為輸贏波幅不會超過10%,才會有九成孖展的新股政策。

如果個個頂頭槌都中足100%,真的是跳樓都唔掂,就像嚐高美,3條友各中幾百萬,人人輸一百幾十萬,喊都無謂。換言之,這其實是動搖了整個市場某些基礎。

倘是證監所為 令人髮指

在上篇文章,我罵的是上市的book runner,但細看公告資訊和聽市場消息,卻應該是監管當局認為它流通量不夠,暗示要它超額回撥。這實在令人髮指:申請不夠,發回要它重新招股就可以了,也可以效法同日上市的金泰豐(8479),上市文件講明一半公開發售,股民也輸死無怨。如今突然改掉招股條件,股民給打個措手不及,九成孖展申請者更會輸凸,這做法究竟叫保障投資者,還是明坑投資者?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08&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