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9/4NMzA3XzM1Mzc4Ng.html
「莊家」在A股市場是一股神秘而又常見的力量,它備受詛咒,又備受「推崇」。「跟莊」、「追隨主力」依然是散戶投資者最為流行的股票「投資策略」之一,眾多的股評文章也熱衷於分析「主力資金」的動向。
「莊家」似乎無處不在又難覓蹤影,但他們的面紗也並非不能揭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魯桂華在一份學術報告中用學術手段來「識別」莊股,並揭示了莊家坐莊的四大手段:盈餘管理、公司重組、股票股利和分析師薦股。
這項研究證明:莊股具有顯著更高的操控性應計(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即莊家與上市公司存在合謀坐莊的可能;同時有莊的概率越高,該股票被分析師推薦的概率就越高,這表明分析師與莊家存在合謀的可能。
魯 桂華用已經被確定為莊股的樣本來推斷莊股的特點。他選取了44個被有關部門基於證券操縱理由處罰的股票和30只可推斷為莊家資金鏈斷裂而連續跌停的股票作 為莊股樣本,他發現:兩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戶均持股數、流通股比率和顯著低的流通股數量,滬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股權集中度,深市莊股具有顯著高的大戶持股 比率。魯桂華的研究表明,用這些變量來衡量莊股的誤差是可以控制的。
坐莊行為的嚴重後果是,第一擾亂股票價格對基本面的反映,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第二惡性的財富再分配:用持股集中度位於兩市最高的25%(或10%)作為莊股衡量的標準,發現2004年至2007年間,莊家從散戶處轉移財富數量達3271(或2888)億元。
該 報告《股市操縱行為的成因、手段與經濟後果:會計視角的實證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結題報告。這項研究還指出: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改變A股市 場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坐莊行為;坐莊行為仍然是解釋A股市淨率和市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莊股操作模式的證據仍然存在,莊家和散戶之間的財富分配效應仍然存 在。
坐莊第一式:盈餘管理
要通過財務報表掌握公司的真實運行情況並不容易,如果這張報表的數據是被「管理」過的,那就更難了。
魯桂華的研究結果表明,坐莊行為與盈餘管理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並且這一正相關性隨著有莊概率的上升而上升。這表明上市公司可能和莊家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
按照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的定義,盈餘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換言之,盈餘管理就是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
魯桂華表示,盈餘管理的方式包括:會計方法的選擇或會計方法的變更,安排真實的交易,操縱應收、應付或預收、預付等應計項目等。如果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通過盈餘管理提高的盈餘水平又與股票價格正相關,那麼莊家操縱行為就有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相互串通了。
通過數據研究,魯桂華發現,從淨資產報酬率的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2/3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從總資產報酬率角度分析,自1994年至2009年間,有近半數的A股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
這就意味著有近2/3的公司針對淨利潤實施盈餘管理,而近半數的公司在針對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這同時也意味著有近1/6的公司針對非營業利潤實施盈餘管理。(總資產報酬率是根據營業利潤計算的,而淨資產報酬率是根據淨利潤計算的)。
魯桂華注意到,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每股非操控性應計和每股操控性應計,都與股票價格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市場對盈餘管理的代理變量——操控性應計——進行了定價。
而 且,市場不能區分操控性應計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的定價含義,因此,盈餘管理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坐莊的手段。如果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坐莊,那麼他們可以 直接進行盈餘管理以策應股票價格的上升。如果莊家不是上市公司或大股東,莊家有可能和上市公司串謀,以盈餘管理推動股票價格的上升。
坐莊第二式:公司重組
不消說,A股上市公司重組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暴富神話。因為短期看來,重組後的公司於重組前具有本質的變化,業績大為改善,烏鴉變鳳凰,而許多上市公司在重組前後,股價往往會有非常詭異的波動。
魯桂華的研究表明,莊家會充分利用公司重組謀利,而且坐莊動機會影響上市公司重組業績的改善。
一般情況下,業績相對較差的公司才需要進行報表重組,對會計報表的改善導致重組當年業績上升,同時,炒作業績相對較低的公司的股票,可以降低莊家的建倉成本,但莊家也需要利好消息來誘導後續行情,因此重組當年業績趨於上升。
但是,魯桂華認為,坐莊的豐厚獲利,必然弱化了坐莊者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以獲利的動機,因而坐莊重組也未必能持續提高公司業績,重組後業績下降並且再次弱於行業平均水平是可能的。
他 提供的數據顯示,滬市戶均持股數超過兩市公司戶均持股數的90%或75%分位點的公司(即持股集中度最高的10%或25%的公司),這一事實發生的次年具 有顯著高的重組概率,即滬市公司有莊的概率越高、重組概率也越高,但對於深市,魯桂華的實證研究「無法拒絕深市坐莊行為獨立於重組行為的假設」。
實 證證據表明,報表重組動機顯著存在於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坐莊重組動機顯著地存在於滬市上市公司中,重組並沒有顯著提升重組公司的財務業績;由於公司的核 心競爭力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重組並不會持續地改進公司業績,因此重組後三年,存在坐莊現象的重組公司業績迅速滑坡的事實也是成立的。
「重 組誘導行情,行情保證莊家在二級市場上獲利豐厚,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的動機自然就不足了。」魯桂華認為,坐莊行為,不僅造成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而 且還導致上市公司質量的退化。如何識別、根除股票價格操縱行為,不僅涉及到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而且還有助於誘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將注意力放到提 高公司持續競爭力上來。
坐莊第三式:股票股利
派送股票股利,也就是公司以增發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它至今依然是A股市場上被追逐的題材之一,尤其是所謂的「高轉送」。分股不分利的做法,已經備受爭議。魯桂華用實證數據說明,股票股利是坐莊的主要手段之一。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股票股利都是坐莊行為。
早 已有學術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有很強的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使投資者產生財富存量增加的幻覺;有學者用投資者幻覺來解釋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後價格上漲現象,並發現 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東對股票股利的興趣不大,而流通股比率高的公司傾向於發放股票股利。也有研究者指出「高轉送」跟莊家操縱股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魯桂華的實證數據表明,滬深兩市有莊概率高的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概率顯著高,派發股票股利後,戶均持股數和深市公司的大戶持股比率顯著下降,表明股票股利確實與莊存在密切的聯繫。
研 究還發現,51.72%的股票股利公司在210個交易日內完成填權(即除權後的股票價格向除權前的價格回歸),在除權日前120個交易日至除權日後210 個交易之間這一窗口內,滬深兩市全部股票股利公司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回報率為108.16%,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超額回報率達52.07%。
而且這一回報率、超額回報率均與股票股利發放前一年末的戶均持股數顯著正相關,戶均持股數高的公司組別,這一回報率和超額回報率,均顯著地高於戶均持股數較低的公司組別,表明股票股利後股價漲幅與有莊也有著密切的聯繫。
莊家頻繁的對倒,給它帶來高額的印花稅、交易佣金成本,同時通過委託理財等方式融入的資金並不便宜,因此,只有將股票價格拉升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證盈利。但將價格拉得過高,其一是可能誘使其他投資者大量地賣出,其二價格過高,個人投資者可能買不起,從而致使莊家出貨困難。
魯桂華認為,股票股利為莊家將股票價格控制在最優的範圍之內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工具。而上市公司可以配合莊家通過調整每股股票股利來隨之調整除權以後的股票價格,從而形成投資者的價格幻覺,為莊家隨後的價格拉升或出貨提供煙幕!
股票股利發放以後,流通股股數會增加,即使換手率不變,除權後按新股計算的成交量仍會顯著地高於除權前,而放大後的成交量,可能會誘使個人投資者改變對後市的看法,從而有助於莊家的後續操縱行為。
同時,填權行情普遍存在於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因此個人投資者對填權的預期,為莊家進一步做高價格或出貨套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研究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完成填權行情的股票股利公司大概在除權後三個月完成填權行情。38.65%的填權行情在30個交易日內完成,約70%的填權行情在90個交易日以內完成。填權現象存在的普遍性,莊家才有動機通過股票股利來誘導中小投資者的填權行情預期。
實證數據表明,無論滬市、深市兩市的全部股票股利公司,還是滬市、深市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最高的25%的樣本單位,股票股利發放後,戶均持股數或大戶持股比率都顯著地下降了。這表明,在股票股利發放後,一部分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資者(莊)出售了他們所持有的股票。
研 究還發現戶均持股數高的樣本組中,戶均持股數沒有下降的樣本具有顯著短的填權期或較快的除權後價格漲速,這表明沒有出貨的莊家快速拉升股票價格動機的存 在。同時,戶均持股數高的且戶均持股數下降幅度較大的樣本組,具有顯著較長的填權期,這一證據與莊家出貨後股票價格漲勢放緩的發現是一致的。
坐莊第四式:分析師薦股
同樣是備受爭議的券商分析師,在魯桂華的研究結論裡,逃不脫與坐莊的干係。
魯 桂華以某主流媒體旗下兩家財經報紙2009年、2010年股評欄目為樣本,經過統計研究,沒有發現分析師薦股與淨資產報酬率、成長性和風險的會計度量指標 之間的顯著關係。分析師的薦股與基本面數據並無顯著關係,即意味著分析師幾乎不怎麼看基本面;同時,薦股前6個月或前1個月股票的回報率越高,薦股的概率 越高。
這些證據表明,分析師似乎更多地用技術分析指導他們的薦股。而根據財務理論,弱式有效市場上,根據過去的成交價和成交量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走勢,是不可能的。但是,A股市場上的分析師卻樂此不疲地關注技術面。
把分析師薦股與莊股特徵結合研究,魯桂華發現,有莊的概率越高,分析師推薦該股票的概率越高。這一經驗發現證明,莊家與分析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合謀。即使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的2009年,這一現象仍然存在。
這 一局面的形成,魯桂華認為跟中國股市分析師的構成有關。根據成熟資本市場的慣例,分析師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受僱於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買方分析師,其報告是 機構投資者的商業機密,是不會公開的。第二類是受僱於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的賣方分析師,其報告是向市場推介證券的宣傳單。第三類,即受僱於獨立的證券諮詢 機構的第三方分析師,他們的主要客戶是不確定的中小投資者,因而他們是代表散戶的主要力量。
「如果賣方分析師想將5元的股票吹成10元,第三方分析師會不會揭穿?如果揭穿,是否會增加他們的市場聲譽,從而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的客戶?正是因為第三方分析師的牽製作用,賣方分析師才不敢將稻草吹成金條。」魯桂華認為。
但是,A股投資者沒有付費使用分析師報告的習慣,所以A股市場至今還沒有真正的第三方分析師。沒有了第三方分析師,基金經理和賣方分析師串通將稻草說成是金條,就沒有了牽制力量,基金經理也就不需要買方分析師了。
「在這一背景下,分析師的利益何在?他們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時,會在多大程度上危及散戶的利益?」魯桂華在著作中發問。他認為,分析師與莊家合謀,這意味著股票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在加強對坐莊行為監管的同時,要加強對分析師行業的監管。
(說明:此項研究中,盈餘管理、公司重組、股票股利和分析師薦股四部分的採樣區間分別為1999年至2009年、1997年至2003年、1992年至2002年、2009年~2010年)
| ||||||
二月二十一日這天,一堆專業投資機構與精打細算的投資人,都忙著搶兌換人民幣。「這是因為,從去年底以來,這次難得能以不到新台幣五元就買到人民幣一元。」合庫財務部協理黃鈴翠觀察。 以當天人民幣收盤價六.○九一四元兌一美元計算,人民幣當週貶值幅度,等於去年全年升值幅度的近一成五。累計從一月中高點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的波段跌幅高達約一%,只有二○一二年上半年美元兌亞幣狂暴升值時,差可比擬。 為什麼貶?總體經濟面雖有新興國家匯率弱勢、代表製造業需求的二月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不佳等負面因子,但市場對大貶的共識就是:官方強力促貶。促貶的背後理由,竟反而更堅定了外界對人民幣長期穩步升值的看法。 錢荒解除警報,貶值嚇游資 理由之一,從史上罕見的急貶走勢來看,這明顯是對外匯高度管制的中國官方,想藉由放大升值、貶值幅度,逐步建立人民幣浮動機制。令外界對人民幣自由化進程更樂觀。 理由之二則是大陸錢荒現象解除警報。鉅亨網金融發展中心經理林洸興指出,當中國民間缺錢,中國人民銀行就放手讓人民幣升值,吸引熱錢流入;當游資過多,則促貶嚇走一些投機資金。 林洸興分析,去年十一月人民幣兌美元在六.○九元附近盤整好一陣子,之後才突破壓力,在今年初升值到六.○五元。由此看來,這次已經貶到堅實的支撐區,再往下也不會偏離盤整區太遠。 觀察這幾年人民幣走勢,也可發現固定模式。在五一、十一、農曆春節長假前,以及六月底、十二月底財報結算前夕,人民幣總會因為資金需求而升值,等假期與結算日過後,則明顯回貶。預估這波在五一長假前就可見到匯價起漲。「所以說,現在進場的確是個好主意。」林洸興說。 目前包括渣打、星展等外商銀行都預估今年人民幣升值漲幅將有二%水準,而且台灣各主要銀行也都推出三%以上的人民幣優惠利率定存,升值與利息兩者相加,報酬率至少五%。這也是為什麼此次急貶,成了專家眼中人民幣穩步升值途中,難得的進場好時機! | ||||||
| ||||||
行政院國發會才剛砸兩百億元成立一筆創投基金,台北市長柯文哲馬上跟著宣布,要募集百位創投,集結成「天使俱樂部」。政府成了台灣最大的創業莊家。 國發基金要鼓勵創業,現在的做法幾乎都朝美國矽谷的網路模式看,反而讓在矽谷起家的台灣成功創業家,擔心這些創投基金會泡沫化。 趨勢張明正建言:要抓出主軸,找有番薯味的 在矽谷創立趨勢科技、二○一三年成立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一年平均要看數百個新創案件的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說:「台灣過去沒有seed fund(種子基金),現在有,是好事。」 但他更擔心的是,如果沒抓出主軸,只是撒錢,反而會形成一種投機風氣。許多人將打著創業之名,看什麼題目在矽谷紅就去迎合,或抄襲國外成功案例,如此一來,兩百億很可能重演二○○○年的網路泡沫。 「不要一直想學矽谷。那種學經歷漂亮,待過Google啊、Facebook什麼的最好都給他掃掉。越被看好的,失敗越快!」張明正說:「應該要找到是有『憨吉味』(台語:番薯味)的。」 所謂番薯,就是從土裡長出來,生命力強,任何環境都能活,是有台灣特色的創業方式。 早期一卡皮箱跑遍全球的台商,就是擁有張明正口中的「番薯魂」。「英文講得二二六六(零零落落),也從來沒有在怕,而且做的事業都是要有利眾生的,」他認為,新一代聲稱要創業者,雖然學經歷漂亮,點子看起來也炫,但往往陳義過高,缺乏瘋狂、執著、fun(有趣)等特質。 在看過眾多創業案的張明正眼裡,台灣特色就是像聯發科、大立光這種關鍵零組件廠,應該在這基礎上,延伸到行動通訊、雲端科技等領域,圍繞著物聯網這個主題,從上游硬體到末端的軟體服務,形成一條龍的產業鏈,「所有(天使創投)的火力集中到這邊,一直攻、一直攻,主題才會出來。」 政府帶頭拚創業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沒有選對題材、抓出清晰主軸,在矽谷創業成功的張明正眼裡,屆時不管是兩百億或是一百位天使,都將成為泡沫化的一部分。 | ||||||
從地產到銀行,再到券商,近日A股正在上演藍籌股輪番暴動。上周五和本周一短短兩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幅百點,昨日再度站在闊別半年多的3100點。
然而,股市的上漲並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最新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單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不及預期,而1~7月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速則創下今年新低。與此同時,7月份信貸跳水、社會融資大幅回落,房貸占新增貸款比例超過100%,M1/M2剪刀差加大,均體現民間投資和實體經濟投資意願繼續降低,經濟發展動能減弱。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此輪股市上漲的原因在於,目前中國正處於資本過剩時代,當充裕的流動性恰逢A股市場風險偏好上升,一輪大盤藍籌的暴動行情隨之而來。
“風險偏好在提升,這是(股市上漲)最簡單的邏輯。”上海某中外合資公募的基金經理如是稱。
一項利率指標提前預示了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8月10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7%,降至2.69%。東興證券認為,這一可代表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的指標進一步下跌,對權益類市場估值提升有一定的拉動作用,有望使低風險偏好資金繼續聚焦高股息率的價值股。而上述合資公募基金經理稱,他提前把倉位加到了90%以上,基金凈值已有不錯反映。
與此同時,銀河證券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過去一周,公募基金倉位普遍得到提高。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由85.04%、80.86%、62.03%上升至87.71%、81.05%、64.70%。
銀行股無疑是公募等機構加倉的一大熱門板塊。在告別橫盤5個多月的窄幅震蕩行情後,中證銀行指數實現七連漲,累計上漲7.43%。截至目前,銀行板塊估值約6.2倍。另據券商統計,截至7月末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為5.94倍,相比A股估值折價71%,估值基本平穩;銀行板塊整體市凈率為0.90倍,相比A股估值折價55%。
此外,銀行股憑借其估值優勢,在很多大資金投資眼中屬於絕佳的打新市值配置板塊,這也是其短期暴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2016年新股申購施行“先申購,確定中簽後再繳款”的政策後,參與網下配售的C類投資者,基本只需要在兩市分別持有1000萬A股非限售流通市值即可參與網下打新,其資金成本大幅降低、收益率則顯著提高。
申萬宏源策略測算,當前的打新年化收益率高達39%。“噴湧而至的大戶們為了打新不斷地增加藍籌股的配置,階段性形成了對藍籌板塊的支撐作用。”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8月13日,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總數快速攀升,從1月的1078戶增加到現在的3976戶;根據證監會網站統計,已備案的網下配售投資者已經達到9984戶(部分賬戶產品到期未註銷),結構上來看,近兩個月主要增長來自C類投資者數量的急劇上漲,僅第十批就增加了746戶。
銀行股上漲之後,地產股也不甘落後。8月12、15日,短短兩個交易日,地產板塊大漲逾10%,受恒大增持影響,處於風口浪尖上的萬科A更是連續兩日漲停。
國內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地產股暴動的邏輯主要基於兩個方面,一是受寶萬之爭以及恒大增持事件影響,外界對於萬科和地產股的關註度升溫。對於買入者來說,他們應該是相信短期內會有一定的浮盈。
在這位基金經理看來,相比萬科這一事件驅動型機會,經濟基本面以及降準預期升溫則是刺激地產股集體走高的更重要原因。央行近日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7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為23.44萬億元,較上月減少0.19萬億元,連續第九個月下滑。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下一階段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降準的概率將進一步增加。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亦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從目前來看,降準概率可能大一些。
不過,前述合資基金經理則對記者稱,地產股最近兩日大漲與降準預期無關。“2016年的地產肯定會是大資金投資者標配的一個選項,無論是購房還是買房地產股,其實都是這個邏輯。”
相對低調的券商股也在近兩個交易日爆發。12、15日,券商股漲幅2.46%、5.58%。券商股爆發還與深港通開通預期相關,港交所日前透露,為迎接深港通,香港結算完成開發及測試所需系統,現在技術上已準備就緒,只待監管機構批準。2014年滬港通即將正式推出時,漲幅最大的就是券商板塊,因為滬港通使交易量增加,利好券商的業績。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深港通開閘,券商股是最直接的受惠者。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整體估值的提升,一些機構人士也逐漸感受到了風險。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稱,A股現在非牛非熊,大盤短期漲幅不過3300點。市場還需要一年時間去消化去年股災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期不具備牛市條件。截至8月15日,創業板市盈率為76倍,相比過去一輪牛市發動時20多倍的估值,足足高出了約兩倍。
近半年以來,相對風頭日盛的樓市,A股可以說波瀾不驚,大盤圍繞3000點時漲時跌,街頭巷尾也沒有多少人再談起。但最近發生的恒大“坐莊”事件,一下子打破了這種平靜。
事情起因是梅雁吉祥11月1日晚公告對上證所的回複函:公司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原第一大股東恒大人壽,截至2016年10月31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已被全部減持。投資者對於梅雁吉祥似乎並不陌生,2015年的幾大妖股之一,監管層當時也重罰了幾個該股的操作者。
去年以來,險資開始圍獵A股上市公司,但買的多是頗有投資價值的個股,一度被認為是資本重新重視實體經濟。然而在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報公布後,不少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如恒大集團旗下的恒大人壽在今年第三季度一舉買了9395萬股梅雁吉祥,占其總股份達到4.95%。鑒於梅雁吉祥的“前科”,投資者對恒大人壽此舉頗為詫異。
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在梅雁吉祥10月25日晚公布恒大人壽持股達4.95%後,梅雁吉祥連續漲停,10月28日則以13.9%的振幅,換手率達39.52%,隨即在10月31日,梅雁吉祥發布了恒大人壽已全部減持完畢的公告。
無獨有偶,11月3日晚間,棟梁新材發布公告稱,截至2016年10月31日,恒大人壽通過旗下賬戶傳統組合A和萬能組合B合計持有棟梁新材股票15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5%,恒大人壽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而10月26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恒大人壽通過旗下賬戶共持有棟梁新材股票1178萬股,占總股本的4.95%,位列前十大股東。粗略測算,恒大人壽僅在這兩只股票上的短線盈利就達到3億元之多。
從公眾得知恒大人壽大舉進駐,到上市公司公告退出,僅僅幾天時間,於是它們也被稱為恒大人壽的“偽舉牌”公司。且恒大人壽對“偽舉牌”公司的持股比例也驚人一致,均逼近5%,除了上述兩家之外,三季報顯示,恒大人壽對積成電子、國民技術、金洲管道的持股亦分別為4.96%、4.95%、4.96%。很明顯,較高的持股比例,既能依托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釋放了進場的信號,同時又未觸發5%的舉牌線,而免於6個月內不得減持的規定。
毫無疑問,恒大人壽這種短線操盤手法,實屬“坐莊”行為。這種行為將對恒大帶來的負面影響暫且不提,但在A股大莊家徐翔被逮捕一年之後,相關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禁而未絕,發人深思。
回顧股災後一年多以來,監管層對於股市亂象的整治,雖然力度很大,但不良生態卻此起彼伏。實際上,A股誕生至今的二十多年,計劃色彩一直頗濃,監管時而“缺位”,時而“越位”,導致市場一系列基礎制度建設缺失,“土壤”還未肥沃,汙染卻已嚴重,當下不耐心科學地修複,再好的模式與制度也很難生根發芽。
而最大的特質莫過於A股是一個散戶市場,根據中登公司數據,截至今年9月,A股市場投資者為11365.54萬,其中自然人11334.04萬,非自然人31.50萬;另從6月末投資者市值的分布情況看,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比高達93.88%;在股票的日常交易中,則有80%由個人投資者完成。散戶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引發羊群效應,助長助跌在去年從牛市到“股災”均有體現。
因此,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刻不容緩。因為相對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專業能力、投資策略、防範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和資金擁有量上具備優勢,其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在市場中具有相對穩定性。10月下旬被敲定的養老金入市,就被寄予厚望,因為養老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將成為A股重要的長線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甚至有觀點認為,隨著養老金的入市,A股有望逐漸進入真正的機構投資者時代。
與此同時,對於投資者的引導與教育亦十分重要。毫不諱言,目前A股投機屬性強於投資屬性。其中緣由,除了上市公司經營與分紅需要樹立規範理念外,投資者熱衷“賺快錢”,缺乏價值投資理念亦難辭其咎。此外,一些即將退市個股、已確定下折的分級基金B份額也曾在市場反彈中遭到哄搶,說明部分投資者缺乏最基本的證券投資知識,也折射出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
換言之,恒大“坐莊”能夠秒賺數億元以上,表面上反映的是監管層的“缺位”與操縱者的不端。深層次則折射出A股的不良生態,散戶為主的市場,投機性太強,且投資者教育遠遠未能跟上,這些都是任重道遠但義不容辭的改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