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要將新聯發科帶往一條國際大廠的路」 蔡明介不得不買晨星的三大盤算

2012-7-2  TWM




聯發科買下晨星了!這幾乎是今年半導體業最大購併案,到底是什麼讓聯發科非買晨星不可?蔡明介在盤算什麼?

撰文‧賴筱凡

六月十三日,聯發科股東會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這麼對股東信心喊話著:「聯發科最壞的情況已經過了。」沒有太多的解釋,卻已是蔡明介對所有投資人的最大暗示,為接下來的購併案埋下最大伏筆。

九天後,一封蔡明介親自署名的信,低調地寄進聯發科六千名員工的信箱裡,原以為是應景的端午賀函,卻爆炸性地宣布了今年半導體業最大購併案。

蔡明介與梁公偉握手言和

震撼產業分析師

選在下午三點半的時間,地點就在證交所的記者室,歷史性畫面就此上演,當蔡明介與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握手言和,大談合併細節,「差不多就跟看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與死對頭GooGle董事長施密特坐下來喝一杯咖啡,那般地不可思議。」一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如此形容。

然而,歷史上,賈伯斯跟施密特「那一杯咖啡」喝得並不愉快,甚至加深兩人間的嫌隙,但蔡明介跟梁公偉卻演出不同結局。聯發科決定用公開收購的方式購併晨星,預計砸下一一五○億元,收購晨星四八%股權。

整樁購併案有多不可思議,觀察半導體產業多年的大和國泰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直接在出具給客戶的報告上,大打五個驚歎號,才能表達他對這起重大購併案的震撼度。

當年精準看出山寨手機商機,大力叫進聯發科的陳慧明,讓他在外資圈闖出一片天。他最清楚聯發科是怎麼坐上股王寶座,以及後來遭逢晨星、展訊等追兵,最後讓出股王大位的歷史。一路觀察聯發科所遇到的瓶頸與挑戰,因此,當聯發科決定要購併晨星時,陳慧明的激動之情已溢於字裡行間。

只是,當激情過後,回歸理性,蔡明介為什麼選在此時出手購併晨星?一連串的疑問開始排山倒海而來。據了解,啟動整樁購併案的關鍵,其實是梁公偉。「梁公偉一直有他自己的壓力,不論是晨星掛牌後股價不如預期,或是內部團隊流失的問題。」業內人士不諱言,二○一○年,晨星轟動一時的掛牌後,梁公偉的壓力不小。

「如果回歸到聯發科,蔡明介思索的重點,恐怕是聯發科的成長動能遇瓶頸。」一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將聯發科所有產品線攤在桌面上,一一指出聯發科過去在大陸手機市場坐擁九成的優勢不再,光儲存(如DVD等)產品有穩定獲利,卻難有爆發力,聯發科要重返往日榮耀,最後只能寄情於3G晶片。

然而,購買晨星對聯發科3G手機晶片開發的加分,其實有限,「聯發科去年就推出第一款3G手機晶片,晨星卻要到今年第三季。」業內人士直言,大、小M(聯發科與晨星的英文皆以M字開頭,業界以大M代表聯發科,小M代表晨星)手機晶片研發實力的落差,不言可喻。

盤算一:

當2.75G晶片只剩六十元?

「說實話,手機晶片部分,晨星能替聯發科加分多少?幾乎沒有。」陳慧明一言道盡這些年聯發科與晨星間的競爭,坐收漁翁之利的,不會是台灣人,「養大批團隊,做出二.七五G手機晶片,殺到最後一顆只剩二美元(約六十新台幣不到),這樣的競爭對大、小M都不好。」另外,晨星最大強項電視晶片橫掃千軍,握有逾六成市占率,聯發科卻僅有一五%,「蔡明介很清楚,不論聯發科怎麼做,電視晶片要拉近跟晨星的競爭,實在太難。」業內人士分析,「可是,買進晨星就不同,以逾半市占率來說,等於晨星電視晶片的營收直接加了進來。」儘管業內很理解蔡明介這種「屢攻不下,就把它買下來」的收編作法,但花逾千億元買晨星,不會只有基於收編考量。「我們看一樁購併案,最後還是得回歸本質,重點是購併後一加一能不能大於二。」陳慧明說。

陳慧明很清楚,這兩年來,一談到聯發科的故事,就是三G晶片。他嘗試用「國中地理」來比喻三G晶片市場,「高中地理」則是四G晶片的新戰場。「聯發科跟晨星就像兩個中學生,拼了命想在『國中地理』拿高分,可是,能在『國中地理』,不代表『高中地理』就能讀的好。」三G手機晶片市占率一攤,「結果很明顯,兩家公司的『國中地理』,考的都不太理想。」他說。

盤算二:

高通專利長城下的突圍

延攬周漁君之後,最新的成績單,就是堪稱聯發科殺手級產品「MT6577」晶片的誕生,能應用在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電腦的新晶片,「不只已打入華為,甚至大陸新崛起的手機品牌奇虎360,都將用這顆晶片開發新手機,對戰小米機。」陳慧明說。

但這樣就能跟高通競爭了嗎?顯然實力上還有一大段差距,但買了晨星,新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團隊規模將是全球第二大,手上有了資源,才有能力打下一戰,「這就像進入明星高中,不一定考的上台大,可是能進明星高中,未來考上台大的機會相對大。」在陳慧明口中,蔡明介買下晨星,短期加分不多,卻對長期研發實力有所助益。

「高通在3G的專利牆,就像大陸封鎖網路消息的金盾系統般,幾乎是一道長城,即使用聯發科的3G晶片,聯發科的客戶還是得付給高通一筆授權金。」業內人士說,姑且不論高通的3G專利牆包圍,讓蔡明介有志難伸,3G技術門檻,更是讓聯發科屢屢吃苦頭。

突破不了高通3G專利城牆,讓聯發科每賣一顆3G晶片,就得付給高通約五美元權利金,甚至蔡明介仰賴的手機部門大將、聯發科執行副總暨第二事業群總經理徐至強,轉而求去。

蔡明介宛如面臨內憂外患的君王一般,守著聯發科這個王國,外有高通的專利高牆圍堵,還有晨星這個追兵,內有徐至強、前財務長喻銘鐸離職後的人事動盪,「內部氣氛當然不會好,可是MK沒有為此就多有苛責。」聯發科內部員工透露。

走了一個徐至強,蔡明介急欲尋覓手機晶片的技術長才,最後找上了待在高通超過二十年的中國首席技術長周漁君。身為五年級生的周漁君,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在南加州大學完成碩、博士學位,進到了高通。直到一九九三年大陸開始投入CDMA(行動通訊系統之一)手機試驗,周漁君才被派到大陸去,成了高通深耕大陸市場的關鍵推手。

盤算三:

搶先布局四G新藍海

「新的技術長來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針對聯發科的強弱項,重新訂產品功能、產品藍圖。」業內人士說,周漁君上任後,隨即著手調整聯發科產品研發,投入4G就是一大關鍵。

業內人士分析,高通在3G專利布局相當綿密,縱使聯發科跨過技術門檻,六月推出第三顆強打雙核心的3G手機晶片,明年第一季更將進一步推進到四核心的3G手機晶片,但始終繞不過高通3G專利城牆的包圍。

「聯發科在四G的勝算,絕對比三G大。」陳慧明說。確實,高通在四G領域的專利還很分散,出身高通的周漁君絕對比誰都清楚這點,才會做出搶進4G的決策。於是,今年四月,聯發科用十.三億元買下瑞典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大廠Coresonic AB,「這個技術,是跨進4G的必要門票,買下這家DSP廠,幾乎等同宣示聯發科要進入4G市場。」至此,蔡明介為聯發科擘畫的新策略方向,已然成形:在2G市場,收購晨星後,逾六成大陸手機晶片在手,可望終止殺價泥巴戰;3G晶片既然破不了高通的專利包圍,不如直接將戰線拉進4G這個新藍海。

端午節的周末,外資報告如雪花般寄送到客戶信箱裡,沒有太多意外,外資分析師們都給了這樁購併案掌聲跟正面看法。「電視晶片超過七五%的市占率,大陸手機晶片超過六○%市占率,新聯發科的經濟規模更大,成本管控效率也會更好。」陳慧明在他的第一手報告中如此寫著。

確實,當聯發科購併晨星後,一個IC設計業的龐然大物現身,超過上萬名的工程師,手機研發團隊規模直逼高通,將讓新聯發科更具競爭力。

六月二十四日,炎熱的午後,本刊透過電話聯繫上蔡明介,儘管沒有對購併案做進一步評論,話筒另一端的他,傳來的語氣再堅定不過,打造新聯發科的雄心表露無遺:「我要將新聯發科帶往一條國際大廠的路,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大、小M糾纏多年,最後結為親家時間聯發科、晨星交手過程2008/07晨星收購法國晶片團隊VMTS,間接打入LG供應鏈,並計畫跨足TD手機晶片市場,成為聯發科TD手機晶片最強勁的對手之一。

2008/09晨星複製聯發科在手機公板的成功模式,引燃殺價戰火。

2009/01聯發科大客戶三星轉單,電視晶片訂單轉進晨星。

2009/12聯發科與軟體供應商景發科技共同控告晨星半導體兩名員工侵權,認為員工可能大量複製相關重要軟體及機密文件前往晨星任職。

2010/05聯發科為捍衛市占率,展開更積極的價格策略,除了MT6253降價外,低階市場的MT6223也降價約一成,以防堵競爭對手展訊和晨星。

2011/01聯發科離職員工跳槽到晨星,並洩漏商業機密,經法院一審判決洩密有罪,處以9個月刑期,准予易科罰金27萬元,聯發科認為判決太輕,提出上訴,2012年上訴遭法院駁回。

2012/03Andriod在智慧電視和智慧型手機市場成為主流,全球電視晶片龍頭F-晨星(3697)積極卡位,並在上海招募相關人才,與聯發科大搶人才。

2012/06聯發科宣布收購晨星,「新聯發科」備受市場囑目。

整理: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7

勁敵攜手合併 挑戰全球兩大龍頭 新聯發科牽動IC設計產業版圖

2013-09-09  TWM
 
 

 

一波三折、延宕逾一年的聯發科與開曼晨星合併案,終於在八月二十七日解套。中國商務部決定有條件地同意這兩家IC設計公司的合併案。合併案在取得中國商務部准許後,兩家公司決定將合併基準日延到二○一四年二月一日。

若以去年全年營收來看,聯發科與晨星為國內IC設計業者的前兩強,合併之後,新聯發科營收規模可望逼近台灣去年三至十名等八家IC設計公司的總和,並躋身全球第三大無晶圓半導體廠(fabless),僅次於高通(Qualcomm)及博通(Broadcom)。

一樁合併案,成就一家IC設計業的新巨獸,勢必將對台灣、甚至全球整體的IC設計產業版圖,帶來連動影響。而一連串影響的起點,首先在於這個問題:人怎麼用?

六千研發大軍

左抗高通 右擋大陸同業聯發科手機晶片研發人員約三、四千人,晨星相關的研發人員也有一、二千人,在合併後,新聯發科在手機晶片相關的研發人員數目,將達到六千人左右。這批研發生力軍,在聯發科的戰略地圖上會擺在什麼位置,已經引起不少國內業者的高度關注。

簡單地說,人力大增的另一面是人力成本大增,聯發科必須善用這群生力軍創造更高的營運成長動力,而創造成長動力的方向有兩個,其一是集中火力繼續強打通訊晶片,「其二,也是我最擔心的,聯發科會不會開闢新戰場,切入新的產品線?」某外資研究員表示,如果聯發科搶進類比IC等新市場,那麼,雖然聯發科可望持續成長,但國內其他IC設計業者的版圖空間必將受到一定衝擊。

當然,聯發科也可能不走另闢戰場的路線,而是會利用新增的人力資源,與死對頭高通進行更加白熱化的正面對決。

首先,聯發科併入晨星之後,雖然研發人員高達六千人左右,乍聽之下規模可觀,但若與高通的二萬五千人研發大軍規模相比,仍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事實上,聯發科內部人員也曾透露,「研發人力根本還不夠用。」其次,聯發科若能集中火力,的確有機會在4G晶片時代,一舉大幅拉近與高通之間的競爭差距。

顧能(Gartner)研發副總洪岑維表示,以目前全球4G晶片市場的發展來說,高通幾乎是領先各家業者長達一年的時間,但中國市場的後續發展卻有可能改變整個戰局。隨著中國移動在4G╱LTE電信設備布局動作頻頻,聯發科也已釋出四核心與八核心等積極布局策略,若能成功卡位中國4G市場,高通將不再獨大,聯發科可望搶下市場第二大,甚至有機會坐二望一。

中國市場固然可能是聯發科營運大躍進的跳板,但中國本土晶片業者的崛起,也是聯發科的潛在威脅。洪維岑認為,陸廠在無線通訊晶片市場並不會對聯發科帶來威脅,即使是展訊,或者是海爾旗下的海思,短期內也難以迎頭趕上。

電視晶片三年限制條款

台灣廠商先行受惠搶攻山頭整體而言,這樁合併案最有利的發展,是讓聯發科在國際擂台上,取得直接挑戰全球龍頭廠高通的機會。但聯發科所做出的犧牲,則是中國商務部同意合併案的附帶條件,晨星的電視晶片等非手機晶片業務,三年內仍須與聯發科維持獨立競爭現狀。這就表示,聯發科在三年之內,難以將晶片解決方案應用在智慧電視、機上盒等其他平台或系統之上。

其實,要說這樁合併案對國內IC設計產業的影響,那麼,比起聯發科可能的攻城掠地動作,這則附帶條款所帶來的效應,其實更加迅速而立即。

為什麼會有三年的限制條件?因為在中國液晶電視晶片市場,晨星、聯發科市占率合計為八成。在擔心中國電視晶片被壟斷下,無疑地,中國商務部希望培植大陸電視晶片公司。

不過,中國商務部的如意算盤還沒打完,已經有台灣廠商先行受惠。由於中國大陸電視客戶對於聯發科與晨星依賴度高,因為擔心在兩家公司合併後,電視晶片來源由二變為一,為了避免供應商集中的風險,已先行分散訂單。

自聯發科、晨星去年六月宣布合併以來,在這期間,聯發科手上的東芝(Toshiba)電視晶片訂單已部分轉單到瑞昱;晨星既有的三星、大陸品牌電視晶片訂單亦有部分轉單至聯詠;甚至由矽統、凌陽合資新成立的傳芯,也分食到部分的索尼、樂金的電視晶片訂單。

在這當中,瑞昱或許是最受關注的受惠者之一。公司不僅在電視晶片著墨多年,並已獲日系客戶訂單,今年下半年更是積極透過整合型電視晶片,搶攻聯發科與晨星等兩家公司在大陸電視廠的山頭,法人皆將電視晶片視為瑞昱下半年業績的觀察重點。

過去競爭激烈的兩強,如今牽手合併,代表著商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如何透過合併的效益在市占率大戰上贏得商機,才是經營者的極高智慧。

台灣前十名IC設計公司

營收排行榜

排名公司2012年營收(億新台幣)年增率(%)1聯發科99214 2F-晨星3745

3聯 詠3705

4群 聯3302

5瑞 昱24612 6奇 景21716

7立 錡1103

8瑞 鼎10516 9奕 力10516 10創 意90-1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8

紫光合並聯發科的三個挑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215.html

紫光合並聯發科的三個挑戰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2 21:55:00

紫光想並購聯發科趕超高通,目前仍然不現實,從業務以及內外部環境來看,挑戰較大。

17億美元收購展訊,9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收購華三,38億美元入股西數,6億美元收購臺灣力成,在資本並購市場上,紫光成為了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中最為“瘋狂”的投資者。而伴隨著蛇吞象式的連續交易,紫光掌舵人趙偉國的一言一行備受外界關註。

近日,趙偉國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透露,“如果開放、我願意和聯發科談合並”,希望臺灣能開放陸資入臺投資、設立研發中心,並可進入董事會。

事實,通過快速並購,紫光目前已經成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上的龍頭企業。而在業務上,紫光旗下子公司也形成了對包括聯發科等臺灣企業的沖擊。

趙偉國表示,高通賺那麽多錢,聯發科、展訊、RDA一旦合並就能超越高通,這是可以合作賺錢機會。

他進一步分析,錢進臺灣,才可以把人才留在臺灣、讓產業繼續留在臺灣發展;進入董事會則是掌握公司經營資訊,並不會涉及研發技術,這樣就符合臺灣政府想要的“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如此一來,臺灣的企業賺錢、臺灣政府稅收增加、GDP也才會提升。

雖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於趙偉國的言辭回應道“雙方想法不謀而合”,但在外界看來,並購聯發科趕超高通,目前仍然不現實,從業務以及內外部環境來看,挑戰較大。

挑戰一:雙方業務高度重合

事實上,從業內企業的整合、到產品上的較量,再到人才上的挖角大戰,展訊和聯發科之間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

有學者認為,大陸半導體產業大發展的時機尚不成熟,趙偉國的表態,更多是為了敦促臺灣半導體產業實行更開放的政策。即便紫光真有此意,展訊與銳迪科的產品線與聯發科高度重合,雙方若真走到那一步,合並後的整合將異常痛苦。

展訊的負責人李力遊今年4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展訊將競爭對手定位為高通和聯發科,可以說目標定得比較高,團隊也會比較累。“但相信五到十年內,在出貨量上展訊是有可能變成世界第一的,而收入指標一定也會比現在好很多。”

此前,紫光集團就宣稱將在五年內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IC產業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而喊話背後則頻頻顯現資本動作。

除了業務上的正面交戰,還有人才的搶奪。

在紫光完成對展訊的收購後,業內就有傳聞說展訊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鏈人才完整,將赴臺廣招人才,通過獵頭公司以大陸芯片廠S公司為名,向高通、博通、英特爾等在臺設立的公司,以及聯發科、晨星等本土IC設計大廠的工程師展開獵才動作。

李力遊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展訊招了1000多人,主要是用於幹部團隊和研發團隊的建設,而對知識產權的投入,去年和前年相比也增加了200%,今年則同比增長了50%。而業內曾經傳出展訊為了獲得高質量人才,曾經直接到臺灣聯發科門口進行招募,並且開出“加三成”的高薪誘惑。

挑戰二:IC設計業仍是兩岸“禁區

臺灣目前已經向大陸開放了IC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但IC設計業一直是“禁區”。

比如說,此前臺灣地方政府已經允許大陸資本在臺投資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也允許臺灣12寸晶圓廠前往大陸投資建廠,但到具體的項目上卻是設立重重關卡。

“紫光展訊申請在臺灣設立分公司,被臺灣地方政府幹脆利落的否決了,理由是擔心人才流失。但是,紫光的主要競爭對手臺灣聯發科,在大陸可以說是暢行無阻。”趙偉國曾經在一場內部交流會上表示,(國家)要向臺灣地方政府施壓,開放芯片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是臺灣品牌又是臺灣制造的芯片及其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

在他看來,芯片是重科技產業,不僅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而且應該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在兩岸的商業問題上,應該“商業對等”。

而在此前,曾有傳聞稱紫光對美光科技拋出橄欖枝,後者是全球排名第三的DRAM芯片供應商,但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下文。

“之前聯想收購黑莓、中國企業收購AMD等多個傳聞之所以不被業界看好,原因就是安全,黑莓雖然江河日下,黑莓手機卻是美國甚至許多歐洲國家軍方的主要供應商,AMD的X86技術也是美國政府嚴格禁止向中國出售的核心技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

可以看到,對於敏感產業,不管是區域還是國家,並購仍需要突破較多困難。

挑戰三:市場變化較快

從外部環境來看,集成電路產業仍然是一個“燒錢”的行業。

2015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明顯放緩,同時PC市場也持續低迷,芯片巨頭高通和英特爾分別面臨業績下滑困境。而聯發科、展訊的加入,使得價格戰進一步激烈,並且持續拉低行業毛利率。

可以看到,置身第二梯隊的部分廠商已經開始撤退並且尋求出售。行業龍頭高通也宣布了一系列戰略調整計劃,其措施包括裁員、加強投資管理、引入新董事等,同時明顯加速新興業務落地。英特爾的註意力,現在也聚焦到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興領域。

國際廠商並購通常是一個做加減法的過程,高精尖的技術會得到保留,而留給其他廠商的,則是利潤較低的產業機會。

事實上,目前對於紫光質疑最多的仍是創新能力。資本的並購暫時並未為紫光帶來行業地位上認可,而如果沒有持續創新,紫光背後的產業鏈則很難有持續的發展。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紫光模式中的“資本永動機”的前提是國家大環境、行業大環境、市場大環境持續向好,只有持續向好才有資本持續投入。但當外部環境一旦發生大的變化,危機將會顯現。

對此,趙偉國表示,相信中國經濟會起來,相信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