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保健酒“围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2/150642.html
在刚刚结束的郑州糖酒会上,曾经策划“背背佳”的蔡芳新,带来了茅台的白金酒。不过,在白金酒意气风发、大举入场之际,它的前辈和榜样——黄金酒,却静静地躺在经销商的库存里暗自伤感。黄金酒的横空出世,也曾异常高调。2008年1月,史玉柱乘坐着专机前往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碰面。一个是耳熟能详的酒业大王,一个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保健品大亨,黄金酒概念十足。在 试水阶段,史玉柱旗下的巨人投资首先是从山东市场和河南市场开始运作。2008年4月至10月间,随着黄金酒在青岛、新乡两地的试销成功,史玉柱和五粮液 签署了一份长达3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巨人投资更是投入了3亿元广告费,开始启动全国市场。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衔着“金钥匙”出身的黄金酒,并没有给经销商带来预期的实惠。一位四川经销商称,“原以为黄金酒的强势广告轰炸,会一炮打响,再加上‘史玉柱’这块金字招牌,当初想都没想,就将100多万货款打过去了。谁知,黄金酒在终端的销售远没有想象中的好,至今我们仍有不少库存。”湖南省一位做酒10余年的经销商分析指出,抛开黄金酒的市场定位等因素,其价格体系的设定实在太“外行”,“单瓶装的黄金酒出厂价格为88元,与终端136元仅有48元的差价,在总代和终端之间还有二批商,没有一个丰厚的利润回报,经销商当然都不愿意用心去做”。在这位经销商看来,“黄金酒出现叫好不叫卖的情况,并不奇怪。”但正是在此背景下,2009年8月,茅台推出白金酒,高调杀入保健酒市场。在酒业著名策划人朱玉增看来,“白金酒无非是想抢黄金酒的一个概念,以最小的推广费用让消费者最快时间接受这个品牌。”甚至,连蔡芳新为白金酒打造的广告语,也与史玉柱当年的脑白金有异曲同工之妙:“升级送礼,今年流行白金酒”。“从道德层面上来说,白金酒借助别人的概念腾空出世无异于剽窃。但从商业角度来谈,蔡芳新联手茅台踩在史玉柱这个‘巨人’肩上运作白金酒,不仅符合商业规律,而且还很聪明。”朱玉增说。当初,史玉柱获得打造黄金酒的机会,是因为五粮液集团下属保健酒公司经营惨淡。被委以重任。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戴传典亦曾表示,“白金酒是茅台集团全面进军中国保健酒市场的标志。”不过,概念只是概念,销售额才是硬道理。
私有化浪潮:中概股的「圍城效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30/0NNDEzXzQxMzY0NQ.html資本市場恰如一座圍城,城外的公司擠破腦袋想衝進去,置身其中的公司又費盡周折想逃出來。
3月2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河南眾品食業(HOGS.NASDAQ)宣佈,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CEO朱獻福提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朱獻福有意以13.50美元/股的現金價格回購所有非其本人持有的在外流通普通股。
眾
品食業並不是近期唯一期望退市的中概股。一個月前,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啟動退市。3月26日,馬云致信阿里巴巴股東,希望
股東們能對公司的私有化予以體諒。「儘管私有化的過程非常艱難痛苦,但我們寧願有一個不完美的變革,也不願看到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
而在3月12日,優酷網(YOKU.NYSE)與土豆網(TUDO.NASDAQ)宣佈以100%換股方式合併,交易完畢後,土豆網將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此時距土豆登陸納斯達克僅7個月而已。
在它之前的2月14日,盛大(SNDA.NASDAQ)宣佈,公司特別股東大會多數股東投票贊成、批准了CEO陳天橋擬23億美元收購盛大在美發行股份的提議。其理由是,公司私有化後將不再承受資本市場對業績短期營收、利潤等的壓力,可以踏實去做好長線業務佈局。
如
今,中概股的退市名單中,正不斷地增加著新成員。據羅仕證券日前統計,2011年間,共有2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佈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退市,這個數字
遠遠超過了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IPO22億美元的總融資額。其中,同濟堂、康鵬化學、中消安、盛大網絡、環球雅思等10家已經完成私有化交易並退市,
而近期仍在進行私有化交易的,有亞信聯創、中房信、國人通信等。羅仕證券預計,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不僅在美國市場,在香港和新加坡,同樣的一幕正不斷上演。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在2010年,赴美上市中國企業數量達到創紀錄的45家,融資額高達38.86億美元,甚至出現了一週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美國市場的盛況。
只
是,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還來不及享受資本市場的盛宴,便遭遇了2011年最冷的寒冬。在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康雁看來,此時的退市潮反映了企業
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企業上市往往是為了獲得資金,但資金的獲得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用圍城的比喻很形象,說到底,這是一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和演變的必
經過程。」
資本桎梏
盛大網絡的退市,從去年10月17日公佈私有化計劃至今年2月15日正式完成,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
從
2009年起,這家試圖成為「網絡迪士尼」的娛樂公司就進入了擴張期,其業務橫跨遊戲、文學、音樂、視頻、旅遊等,希望從版權內容輸出的源頭打通產業鏈。
願望雖然美好,但過長的戰線對資金周轉及管理形成了嚴峻挑戰,盛大內部各種問題逐漸爆發。而當酷6的收購導致整個集團「很受傷」後,盛大便開始了接連的調
整。
在推出私有化計劃前,盛大網絡的股價一度跌破30美元。而其手中高達14.17億美元的現金以及擁有的盛大遊戲(GAME.NASDAQ)股權已值每股約32美元。這意味著,公司構築的娛樂帝國夢想並不能激發資本市場的興趣。
這
與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處境相似——阿里B2B公司的營收下滑也導致股價長期不振。根據其最新財報,B2B去年四季度營收增幅15.5%,創近年最低。純
利下跌6%,亦是連續9個季度來首次下跌。艾瑞統計數據顯示,阿里B2B的市場份額最近2年整體下滑,8個季度下降了13.4%。對此,馬云在今年1月的
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未來三年整個集團的主旋律就是「修身養性」,加強內部建設。
資本市場估值不高、不被投資者關注、交易不活躍是盛大網
絡及阿里B2B私有化的重要原因。事實上,中概股在美國市場幾乎都遭遇了類似的煩惱。網易CEO丁磊幾年前參加兩會時就表示後悔讓公司上市。因為海外投資
者對國內公司的產品和業務不熟悉,用戶和投資人兩個群體毫無重合,使得中概股的估值處於底部。搜狐CEO張朝陽也曾在投資者會議上公開表達了對搜狐市盈率
的不滿,認為搜狐的股價根本沒有反映出公司的價值。
「如果管理層經過預算,發現公司的股價值30元,但實際股價只有20元,那麼公司的融
資成本就很高。」康雁稱,「因為這相當於我每發行一股新的股票就要賠10元。」此外,企業在上市後還需持續不斷地支付服務費,包括信息披露、審計、法律等
方面的成本。每次發佈季報、年報時,企業還要接受公眾放大鏡般的審視,一旦業績低於預期,大股東、董事會便會面臨投資者的壓力。
就盛大而
言,在退市前的一年內,每季的業績表現皆難如人意。當時轉型調整中的盛大正面臨營收走高而淨利走低的局面。若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盛大網絡
2011年第二季淨利潤為880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4.8%,環比下降89.71%,而2011年三季報顯示,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盛大網絡歸屬於普
通股股東應佔淨利為970萬元,同比下降89.97%,這些都讓公司面臨著較大的聲譽和公關壓力。再看阿里巴巴,它的退市公告或多或少地顯示公司擔心股價
疲軟會影響整體的品牌形象。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它自身的監管成本、運營成本和決策效率成本也在不斷地增加,而資本市場的價值又在向下走,對企業而言,每年付出大量的成本只是為了維持這麼低的市值,就顯得不太值得。」博斯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滬初指出。
另一種可能是,「當企業市值很低的時候,它會面臨惡意收購等現象。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旁落他人。」徐補充道。
私有化浪潮:中概股的「圍城效應」
從這個角度看,當企業不缺錢,或作為上市公司的成本大於其收益時,通過私有化退市就成了理性的舉動。
即便如此,這並不能掩蓋公司的潛在損失。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對資金鏈提出了更高挑戰。
「如果你的現金流不是很好,就要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這會讓企業在短期內背負更高的成本。」康雁解釋道,「而股票不需要馬上分紅,也沒有義務在短期內對股東作出回報。」
在
知名IT評論人謝文看來,私有化並不值得提倡。「一家公司往往請了很多律師、財務顧問,經過若干交易才上了市,而退市又要花很多成本,太過折騰。而從歷史
上看,真正的好公司或百年老店沒有一家是這麼幹的。」他說道,「看一家企業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花多大力氣在資本層面,花多大力氣在產品服務層
面,又花多大時間在市場公關層面。不少中國企業,都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公關、市場和資本遊戲上。」
私有化的另一大隱性成本則表現在人才的獲
取上。用謝文的話說,員工們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大多是希望公司上市後能獲得可觀回報,而這條路被堵上後,很多一流人才便會蠢蠢欲動。「別的公司有上市和增
值前景,我何必到你這裡來?比如雅虎股價在過去幾年一蹶不振,很多一流人才都走了,儘管公司的架子還在那,看起來還盈利,但實際已削弱了未來發展的動
力。」
緩解浮躁
從公開信息看,陳天橋是在2010年底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2010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提出了新的轉型思路和新業務佈局。
和阿里巴巴一樣,盛大也同樣需要「休養生息」,以及更謹慎地、用波瀾不驚的方式部署整個產業鏈。然而美國資本市場關注的是業績與回報,它們並不會給予上市公司足夠的耐心。這在無形中給了盛大諸多壓力。
這
種狀況在海外上市公司中並不鮮見。近幾年,中國公司如潮湧般湧入海外資本市場。相比於國內嚴格的審批制度,海外上市的低門檻與業績盈利的低要求,以及國際
投資者對中概股的熱捧,成了許多企業爭相在海外IPO的助推力。但經歷海外市場的洗禮後,不少公司發現每季度的財報發佈都成了一道檻。
一位盛大的前高管稱,陳天橋在過去數年間變得越發急躁,賭性也更加嚴重。他曾試圖借爆髮式的投資換取業務的迅速突破,但結果是讓盛大上下陷入浮躁的心態中。
但事實上,業務轉型與戰略升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來實施,這很有可能影響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況且,納斯達克與中國概念股的蜜月期早已過去。
「有
些時候,資本市場未必是利於企業發展的,」康雁認為,「遇到重大戰略轉型期的企業,必須進行一些長期的虧損性的投入來扭轉態勢,而資本市場的短期性無法支
持企業的長期投入。」管理層與資本市場的出發點不同,就會展開利益的博弈,「這時私有化,就能不在資本市場的干擾下進行長期佈局。」
此外,上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束縛大股東的手腳,尤其對海外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股東想對公司進行業務調整、資產重組,都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內部討論、監管部門批准等流程,不僅時間長,而且大股東往往不能「隨心所欲」。
或許,退市能減緩盛大的焦慮。而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對出口貿易的持續負面影響下,阿里集團同樣需要自我調整。
去年6月,阿里集團提出「大阿里」戰略,奠定了阿里巴巴旗下B2B、B2C業務的基調,從而將各業務線打通。
而今,盛大和阿里有了更加從容的跡象。對於阿里集團而言,私有化為公司實現更大的目標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外界並不能排除這些退市公司是否會考慮進行PPP(Public-Private-Public,即上市、退市、再上市)。這意味著,它們從低迷的海外市場退市,回到估值較高的國內或者其他市場重新上市,市值可能會因此增長好幾倍。
「這取決於公司當下的交易動機。」康雁稱,「如果你認為私有化可以讓你更好地集中核心業務,那麼公司可以趁此機會做中長期的打算。如果私有化僅僅是因為股價太低喪失了融資功能,那麼你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另一個市場將股票賣的更好。」
這種交易型的私有化,面臨的是另一重挑戰。用徐滬初的話說,私有化後的公司再上市時,必須要對公司的歷史有一個回顧和交代。
「你一定要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不好,就會對再度上市產生很大的影響。」換言之,公司再度上市時,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它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如果沒有一種更好的盈利模式,便會對定價產生影響。
「這其中的風險很大。」徐滬初表示,「如果純粹從財務角度出發而退市,將來就很難有故事可講。而一旦涉及戰略意圖,大家便會以期待的心情對待公司的再度上市。從這個角度看,盛大和阿里都已經把後面的故事鋪墊好了。」
鳳凰圍城
|
|
鳳凰古城“進城收費”模式折射出我國旅遊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一些弊端:缺乏人本主義取向;權力為資本鋪路;政府與民爭利 ◎ 鄭戈 文 鳳凰古城因沈從文而知名,但沈先生卻很少著筆于鳳凰古城的風光。 《邊城》敘事的背景是小鎮茶峒,而不是他的家鄉鳳凰縣。在 《湘行散記》和 《湘西》中,他提到鳳凰古城的故人,提到鳳凰屯墾兵子弟,提到鳳凰縣苗巫主持的大儺酬神儀式。他寫道: “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幼貴賤,生死哀樂種種狀況,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較多,也較熟習。 ”鳳凰古城的旅遊價值,也恰恰在於那裡的人,他們的居住環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習俗儀式。與杭州、麗江等地方不同,鳳凰古城里多數人願意買門票進去一看的單一景點並不多。吸引人們到此一游的是這裡的古樸民居、民俗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保持這樣的人居環境,才能保持鳳凰古城的旅遊價值。近日來,鳳凰古城被當地政府“圍城賣票”的事情成了輿論關注熱點。 其實,在此之前,烏鎮、周莊、平遙等古鎮便已經實行了“進城收費”而不是單一景點門票的收費模式。 2007年,當麗江把 “古城維護費”提高到每人每天80元的標準時,也曾引起“圍城”爭議。只不過,鳳凰古城事件發生在“微博時代” ,其受關注的程度和被評論的次數自然遠勝從前。 鳳凰古城模式折射出我國旅遊經濟,乃至迄今為止整個經濟發展道路的一些特點。首先是缺乏人本主義的取向,當地居民被物化,被當成道具,甚至看成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其次是政府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用權力為資本鋪路,或者直接用 “全民所有”的資產 入股,成為股東,全民所有變成國家所有,國家所有變成政府所有,而政府所有容易淪為官員所有,化公為私,導致合法性危機;最後,由於上述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喪失了中立、無偏私的管理者或規制者品格,變成下場踢球的裁判,乃至與民爭利。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的現象反復出現,發展的意義以及可持續性成為令人焦慮的問題。 上述三個特點在鳳凰古城事件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古城居民黃田帶女友回家見父母,因女友是外地人而被要求買門票的事情雖然是個孤例,但卻戲劇性地凸顯出了政府單方面出台的政策對當 地居民正常生活的負面影響。即使不用憲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與自由來度量這種影響,其妨害民生之弊已是十分明顯。另一個引起輿論詬病的因素是政府以國有土地入股,與商人共同經營當地旅遊資源,而未能充分考慮和保護當地居民的私權。 點綴在沱江兩岸的吊腳樓,它們的主人至少是享有長期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所有權的吧?居住在古城的人民,他們和他們的客人總該享有無障礙的通行權吧?政府在私人的物權上設置負擔,一方面應徵得權利享有者的同意,另一方面應給予補償。不把私權保護納入考慮範疇,無成本地行使行政權力,這顯 然不是法治政府所當為的。 片面重視門票收入也暴露出鳳凰政府的短視。與杭州市政府自2002年以來逐步免費開放西湖大部分景點的做法相比,鳳凰政府顯然更急切地想要直接獲取收入,在一次分配時就切蛋糕,而不是從當地經濟增長和稅費方面獲益。 近年來,由於過度城市化和商業化,鳳凰古城作為一個旅遊景點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這種背景下,驟然出台全城一票制的收費政策,對當地旅遊業的影響很可能是負面的。與當地居民因利益受損而聚集抗議的反應不同,遊客更多會採取“用腳投票”的方式,選擇不來鳳凰古城。政府本來應該先投入、再收益,採取措施維護和修復古城風貌,抑制過度商業化,對商舖和服務業進行整頓和管理等。這些都屬於公共服務的範疇,是政府的應盡職責,本不待收門票費便應行之。只有在本地吸引力提升到很高水平的情況下,旨在增加門票收入的措施才不會適得其反。 這些道理本來是顯而易見的,在公開、透明的決策過程中也很容易得到揭示和論證。鳳凰古城 “圍城收費”之所以陷入如今騎虎難下的窘境,與當地政府的決策未遵守相關程序也有關係。首先,鳳凰縣政府未遵守 《價格法》的規定,未在制定門票新規時召開聽證會,徵求消費者、經營者和其他利益相關人士的意見,論證其必要性、可行性。 其次,聽證、徵求意見以及可行性論證不僅是價格法的要求,也是我國依法行政基本國策的題中應有之意。除此以外,包括提前通知、公佈在內的信息公開制度也是依法行政的必備要素。正在審議中的《旅遊法》便貫徹了信息公開的原則: “景區門票價格變動應提前6個月公佈。景區應當明示另行收費的遊覽項目。景區部分核心遊覽項目因故不能開放或者無法提供服務的,應提前告知並相應減少收費。 ”這部法律雖然還沒有通過,但將門票變動提前公佈、免得遊客到了地頭才知道,卻是一個為民著想的政府理應做到的基本步驟。 最後,政府應當對人民負責,對民衆意見有積極的回應,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固執己見、堅持到底。鳳凰古城門票新規實施至今,輿論和公衆的反饋基本是負面的,鳳凰政府雖然也承諾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但在最核心的門票政策上卻 “咬定青山不放鬆” 。這種單方面作出武斷決策後又拒絕給民衆一個交待的態度,顯然不符合 “執政為民”的要求。 作者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
遊戲vs互聯網“創業圍城”:VC的錢沒那麽好拿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55.html

今天的VC們大多把網絡遊戲與移動遊戲劃分到互聯網創業項目中,而實際上,這兩者卻存在本質的區別,H是一位在遊戲圈摸爬滾打近十年的圈內人,曾創立過多家遊戲公司,隨後又在互聯網圈打拚創業,本次他匿名向我們分享了遊戲公司創業與互聯網圈創業的三大不同。
通過這些分享,可以看出雖然遊戲是互聯網領域的一個應用分支,但卻自成體系,與互聯網公司的創業路徑有著顯著不同,運營與產品思路也大相逕庭。
第一大不同:遊戲產品不能逐步完善
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研發思路是小步快跑,產品即使初期很簡陋,也可以通過隨後的版本迭代更新進行完善,但遊戲產品卻不是這樣,無論端游還是手游,面向用戶開放時就需要具備比較完善的功能,一旦第一炮沒有打響,基本上也就意味著這款產品成為了歷史。這方面的典型產品有網易的《天下2》和樂動卓越的《傭兵天下》,兩款遊戲推出後均受到市場冷遇,最後不得不回爐重造。
第二大不同:抄襲不是問題
H說,如果在互聯網圈創業,需要時時刻刻提防競爭對手的抄襲行為,其中的典型如蘑菇街抄襲美麗說,口碑網抄襲大眾點評,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在互聯網圈創業,產品、市場和運營思路一旦被競爭對手抄襲,很可能給對手趕超自己的機會。視頻行業剛剛興起時,56網曾保持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領先地位,但優酷通過完全抄襲的方式模仿56,最終成為了該行業的領頭羊。
但是在遊戲圈,抄襲卻不是什麼問題。遊戲領域更像是一個創意產業,所有創意產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成功需要一點點運氣。史玉柱在《征途》大獲成功後,曾完全照搬這款遊戲的玩法和系統製作了一款名叫《巨人》的全3D遊戲,結果卻是《征途》繼續大紅大紫,《巨人》遭遇滑鐵盧,自己抄襲自己都沒有成功,所以遊戲圈中出了自身產品質量要過硬外,天時也是決定因素。
類似的案例還有邢山虎製作的《我叫MT》大獲成功,但是《傭兵天下》卻兵敗如山倒,最後不得不回爐重造。最後,這位說不得大師不得不感嘆,創業就像擲篩子,堅持下去才會有搖到豹子的那一天,但是多會能搖到豹子,只有天知道。
第三大不同:遊戲圈的錢很好拿
H說,自己在遊戲圈混的時候,每天最羨慕的就是那些做互聯網的人,O2O、移動互聯、P2P這些專業術語整體掛在嘴邊,顯得無比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去了互聯網圈創業後,又發現身邊做互聯網創業的朋友最羨慕遊戲圈,因為只有遊戲業離錢最近。好的項目只要做個DEMO就會有一堆風投像瘋子一樣投給你錢。
但其實做互聯網的未必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更多的互聯網創業者是屌絲出身,並且一直屌絲著。而做遊戲的人也未必離錢很近,現在的遊戲團隊想要找VC、天使投資人給錢,成功的幾率比互聯網創業要小得多,煤老闆們雖然捨得給錢,但是除非那些初出茅廬不懂深淺的人才會拿煤老闆的錢,一般有經驗的創業者即使賣房賣車做啟動資金也不會去拿煤老闆的錢,原因很簡單,拿了他們的錢後,創業失敗有一定被追殺的幾率,創業是實現人生理想,而非玩命。
總結
有人說婚姻像座圍城,城外的人拚命想要進來,而城裡的人卻整天盼望出去。其實遊戲圈與互聯網圈的創業也是類似,兩者之間存在巨大差別,但因為缺乏瞭解和溝通的渠道,都只是覺得對方所處的行業看起來很美。
圍城中的創業
http://www.eeo.com.cn/2014/0321/257926.shtml經濟觀察網 湯夢娟/文 新東方合夥人之一的徐小平曾給一位友人的建議,他勸友人的孩子放棄銀行的工作,去創新型的創業企業工作,並認為那才是未來成功的機會,絕對比呆在銀行要好得多。
這建議倒也符合成功的規律。雖然銀行是近些年大學生就業的首選,但那只是給芸芸眾生的普通大道,路雖平坦,但絕不會爬得太快太高,想成功,尤其是迅速地成功,取得比較大的成就,只能獨闢蹊徑。
恰好最近公司一個關鍵技術崗位最近出現了空缺,提出離職的同事已經在公司工作了兩年多,最近被兩個朋友說服,準備一起創業。也許現在正是創業的好時機,尤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雷軍不是說了嘛,站在颱風口,豬都會飛上天。現在移動互聯網的颱風吹得正勁,辭職衝向颱風口似乎正當其時。
在做了各種的離職面談、職業規劃,甚至創業分析之後,這位同事最終義無反顧地辭職。公司只能抓緊招聘,好在春節之後是最佳跳槽季,金三銀四嘛。也許是運氣好,招聘進展得還算順利,很快候選人就談妥入職了。
巧的是,這位入職的新人剛剛結束了創業,重新回歸職場。
在前年年底,他所在的外企因為虧損被出售,所有的技術由收購方接管,整個技術部門被解散。在拿到一筆不菲的遣散費後,他和幾個哥們決定創業,當時雷軍關於颱風和飛豬的言論還沒有發表,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在IT圈子裡面,也不算太新鮮。
可惜創業不是你想愛,想愛就能愛。創業不單純是個技術問題,或者是個銷售問題,或者是個管理問題,創業對人綜合能力的考驗,只有創業之後才能體會。
談起創業的各種艱辛,他一時說不出來太多,只說感受太深刻了。原來雖然工作壓力大,忙,但工作目標是由領導規定的,符合SMART原則,目標清晰、可衡量、各管一攤,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工作起來有各種資源的支持,包括團隊、其他部門、企業的品牌、資金等等。
創業的時候,想要任何資源都需要自己去一點點蒐集、尋找、積累;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安排、協調,甚至衝在最前面親力親為,困難的時候,比如沒找到合適的阿姨,甚至打掃衛生的事情都得自己去做。
最終,由於產品設計的思路還是小眾了一些,產品雖然有了一些客戶,但沒有更多資金投入的話,很難形成規模。最終,高房租和高工資壓垮了他,企業難以運營下去了。處理了各項事務,他決定再找工作,還是打工更適合自己,踏踏實實地做好團隊的一員。
一個職位的招聘,切切實實地折射了創業的圍城故事。創業大概就是這樣,飛上天的可能性吸引著大家衝進圍城,但圍城內成功的往往只是少數,大部分人會鎩羽而歸,重出圍城,回歸職場。
【小敗局】兩面針如何從第一品牌身陷多元化圍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6/144738.html兩面針,這個連續15年產銷量第一的「本土第一牙膏品牌」,巔峰時期大舉多元化擴張,最終陷入分兵作戰,多線虧損的境地,而作為主營業務的牙膏也淪為少人問津的市場末流。如今,深陷多元化困局的「兩面針」或已體會到腹背受敵的痛楚。房地產、造紙、日化業務全線虧損,牽制大量精力和財力,無法充分回歸牙膏主業發力。而這一困境的根源在於戰略選擇的失誤——「輕易放棄了不該放棄的主業後,又盲目選擇了並不擅長的多元業務。」
兩面針在中草藥牙膏研發、生產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這意味著更低的進入門檻和更高的成功幾率。早在1978年兩面針前身「柳州牙膏廠」就研製出中國第一款中草藥牙膏——「兩面針藥物牙膏」,此後,柳州牙膏廠改製為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並與國防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建立技術合作,還從西方引入先進制膏、灌裝、包裝工藝,大規模淘汰更新設備。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巨大的資金技術投入使得兩面針迅速搶佔牙膏市場份額 ,從1986年到2001年連續15年本土產銷量第一,成為與高露潔、佳潔士等洋品牌三足鼎立的「本土牙膏第一品牌」。
兩面針這一時期的成功,在於對牙膏業務的持續投入和專注創新 ,把中草藥配方與西方先進製造工藝結合,大規模生產符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高性價比產品。靠著主營的牙膏業務,兩面針在2004年成功上市,並在2006年達到銷量巔峰,牙膏業務營收3.12億元。
隨著中華、黑人、黑妹、冷酸靈、六必治等品牌的加入和發力,中國牙膏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兩面針試圖避開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低端市場,分食高端牙膏市場的蛋糕,因而主動停售部分毛利偏低的側翼產品,放棄了大片低端市場份額,但是表現平平的高端牙膏產品沒有能贏得高端市場的認可。最終,兩面針不得不放棄商超等高端渠道,借助批發渠道重新開拓低端市場,由此導致牙膏業務全面潰敗。2006年之後,兩面針的牙膏業務開始走下坡路,2007年牙膏銷售額驟降至1.78億,2013年銷售額僅為0.79億元,市場份額已不足1%。
兩面針很早便投資了中信證券,一度是其十大股東之一。多年來,中信證券的股票分紅為兩面針提供了維持經營的穩定收益,承擔了「造血」的功能。2007年,兩面針高位拋售中信證券股票,套取大量現金,但並未及時加碼正在下滑的牙膏業務,而是轉入多元化擴張。
熱衷於多元化擴張的企業應該認清一個基本的事實:什麼是你的核心能力?這是一切戰略的起點,它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家企業「可以做什麼」、「能夠做什麼」以及關鍵的「可以不做什麼」。
牙膏業務之外,兩面針涉足尿巾、衛生巾、洗滌用品、醫藥、三氯蔗糖、紙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室內裝修、進出口貿易、酒店一次性用品等龐雜的業務。這些業務之間存在協同的可能性,但核心能力並不突出,具有一定的經營變數。
根據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報,合併報表的8家子公司,除鹽城捷康三氯蔗糖有限公司、兩面針酒店用品和廣西億康藥業三家公司外,5家出現虧損,其中投資2.2億元的柳州兩面針紙品有限公司虧損5512萬元,原因是新聞紙需求萎縮,未來需要與衛生用紙更多結合才可能扭虧。另一方面,由於產能過剩,三氯蔗糖業務也面臨利潤下滑的風險。
公司經營的成敗取決於核心能力的堅持、創新和發揮,以及對短期機會和誘惑的抵制或揚棄。 眼前唾手可得的商業和投資機會通常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短期利益,卻往往以犧牲長久發展為代價,建立在組織能力之上的競爭優勢才是保證一家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動力。
兩面針目前的多元化業務中,最具核心優勢的還是中藥牙膏。事實上,「兩面針」這個品牌本身就是一種草藥,具有醫治牙痛的功效,只是市場營銷的原因而並不被大眾所知。當新一屆管理層終於意識到這一點,調整組織架構,建立口腔事業部,推出升級版的中藥消炎止痛牙膏,並對經銷商許以優惠,試圖打開高端中草藥牙膏市場的銷路,重振牙膏主業。
然而面對云南白藥這個後發先至的對手,身陷多元化圍城的兩面針如何在高端中草藥牙膏市場破局?
石化圍城難題
|
|
國務院多次發文敦促整改全國近3萬處油氣管道安全隱患,並力推管道企業和地方政府厘清責任範圍,走出膠著的磋商博弈◎ 財新記者 黃凱茜 實習記者 張真真 文立秋過後的黃島石化工業園區,還卷著夏末的熱浪。華歐北海花園小區沿街的樓房外立面,裹著維修腳手架和深綠色圍網,齋堂島街和秦皇島路的丁字路口周圍,路面的維修和建築廢墟的清理還沒結束。 這一切都在喚醒人們關於去年那個寒冬的記憶。 距離2013年11月22日發生的黃島驚天一爆,已經過去了差不多300個日夜。 城鎮化的加速和城區不斷向外擴張,曾經將油氣管道、化工廠與市區隔開來的空間已然日益逼仄,“ 化工圍城”或是“ 城圍化工”的問題相互交織。許多原先取道城市遠郊的原油管道被城市建築不斷逼近、甚至直接在正上方占壓,或是與市政民用管網設施交匯,都給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惡因。據國家安監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共排查油氣管道隱患29436處,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處隱患。 目前中國陸上的油氣管道共有966 條,長近12萬公里,央企、地方所有的油氣管線分別為10.4萬公里和1.6萬公里。在國家安監總局排查出的油氣管道隱患中,被占壓的有11972處,安全距離不足的9171處,交叉穿越的8293處。 “11 · 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之後,國務院安委會牽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油氣輸送管線安全專項排查整治,力度空前,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部門亦多次發文,敦促石化管道企業加快隱患整改進程。今年9月1日國務院安委會的通知中,更明確了整改時間表,分為“ 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及排查重大隱患和密閉空間隱患兩步,要求爭取在2017年完成全部隱患整治工作。 然而國務院安委會、安監總局在調研和整治過程中發現,由於整改難度大、涉及方面廣、投入資金多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多種原因,隱患整改進度比較緩慢。半年來完成整改的隱患,僅占隱患總數的12.6%。 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孫華山也承認,油氣管道隱患整改工作涉及單位多、投入大、難度高、任務重,排查出的6992處需要政府和企業聯動解決的隱患中,重大隱患就有2200處,整改任務十分艱巨。 黃島教訓 從國務院對黃島“11 · 22”事故的調查結果來看,中石化管道公司和青島市政府被“ 各打五十大板”,這也反映出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應該對油氣管道的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應急處理和建設規劃的協調負有同等重要的責任。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總經理夏于飛在今年3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總結指出,黃島事故自身原因包括隱患排查治理不夠仔細和徹底,安全生產大檢查存在走過場現象,存在大量死角和盲區,事故發生之前的多次安全檢查、管道監測都沒有發現事故段的安全隱患,也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此外,公司各級單位的應急管理體系不健全,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應急救援人員對崗位職責和應對措施不熟悉,甚至存在違章操作的現象。 而國務院的黃島事故調查報告指出,中石化曾在2009年-2013年先後三次對事故管道外防腐層及局部管體進行檢測,都未能發現事故段管道嚴重腐蝕等重大隱患。而因管道腐蝕導致原油泄漏,搶修現場未進行可燃氣體檢測,盲目動用非防爆設備進行作業是引發爆炸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國內有約13% 的油氣管道服役時間超過20年,于1986年投產運行的東黃複線管道正是其中之一。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工程師郭振學介紹稱,管道服役期間發生事故概率一般遵循“ 浴盆曲線”,即管道投產初期的事故多發階段,管道穩定工作期的事故率平穩降低,隨後會因管道腐蝕和設備老化導致事故頻率上升。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經理邵予工指出:“有些管線運行了將近30年,基礎數據保存不全,甚至圖紙都沒有保存完好,施工資料和原圖紙不符,現在我們在對每一條管線重新進行勘察和探測。國家規定18毫米、25毫米小管徑的管壁厚度都要有3毫米,而我們檢測到年代比較早的大管徑管道,被腐蝕後的壁厚只有不到4毫米。”除了管道企業自身的內因,地方政府規劃與管道規劃相衝突的問題愈發凸顯。隨著經濟建設的擴張,土地資源稀缺,地方政府規劃部門冒進的土地規劃並未將管道的安全距離考慮在內。 東黃複線最初沿著海灘興建,管道沿途修建成海堤,之後發展成為現在的秦皇島路。2004年-2013年的黃島化工區衛星遙感圖顯示,在2004年之前,秦皇島路的北側還是一片海灣,此後經填海造陸修建了麗東化工等化工企業,南邊的齋堂島街兩側,居民樓也陸續興建起來。 沿著齋堂島街走向的一條排水明渠,在違規蓋上水泥板成為暗渠之後,為泄漏的油氣形成了爆炸空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樑曾對媒體指出,“ 油氣管線泄漏以後之所以進入了排水暗渠,我們最後查到了規劃問題。先有油氣管線,後面又規劃了排水暗渠,規劃部門是政府的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有責任”。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如君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國油氣輸送管道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推進會上表示,在管道管理的部門職責劃分、管道規劃、管道保護、責任落實、檢測運行、隱患排查等方面,我國的法律要求不明確,管理、協調機制不完善,監管難以形成合力。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嚴大凡指出,目前已有一系列的國標,如輸油、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範等,明確規定了油氣管道與其他建築物之間必須保持的安全距離。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油氣管道保護法》,這一國家法律做了更嚴格的原則規定。 然而《管道法》的執行力度在實際操作中並不能很好的達到法定要求,“像黃島這樣把排水暗渠交叉建在輸油管道下面間距僅一米的地方,顯然是違反規定的。政府規劃部門審批失職,企業的管道運行部門沒有及時發現和上報隱 患、安全評估不到位等,都是事故的誘因之一”,嚴大凡稱,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在全國絕非個例,若能在後來的工程建設之前及時進行協調,採取改線繞行等方式是可以解決的。 國務院安委會督辦管道安全治理的第一階段“ 打非治違”,還包括了對不法分子在郊外原油管道上打孔盜油行為的從嚴打擊。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石化所轄管道有記錄以來累計被打孔超過9000次,其中山東省是重災區,案件數占69% ;其中今年發生388次,山東省占297次, 占77%。2005年至2014年,管道因為打孔盜油累計停輸時間長達8411小時。 “ 過去一年有1000多次打孔盜油,已經‘習以為常’了。”邵予工說,“當時監測到漏油的時候就麻痹大意,以至於處理得不及時果斷。”他表示,現在的打孔盜油的流動性和專業化程度很強,從打孔、裝閥門、運輸到銷贓,已經形成一條龍的“產業鏈條”。 黃島大遷移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島,還是一片與青島市主城區隔海灣對望的荒灘郊野。 而在青島進口原油碼頭、中石化青島煉油公司在黃島區東北海岸紮根之後,下游配套的化工廠和物流公司紛至遝來,有工廠就有居民,有居民就有社區,一併聚集在這個曾經的荒灘上,居民區、學校、醫院、商舖、化工區已經和黃島開發區中心城區連在了一起。 王如君認為:“ 符合規範是對管道的最低要求,符合了也不一定安全,規範的制定往往是由事故推動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而逐步完善的,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必須進行整改,難度再大也要進行。”2011年,中石化曾提出將黃島市區內的管道往城外遷移,但是直到爆炸事故發生的時候,管道改線方案仍未得到規劃部門的審批以及環評的結果。 據財新記者瞭解,中石化在今年1月成立了黃島輸油管道遷移工程項目部,遷移事故發生地周圍皇島路和劉公島路的23條各類原油、成品油管道,其中有四條是地方化工企業的管道,全部遷移至沿海新建的遼河路專用管廊帶,預計將在今年12月底投產。 中石化黃島油庫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稱,該段遷移項目所涉管道長度約為 5公里,中石化方面的計劃總投資約為 5億元,中石化總部已經劃撥了部分資金。目前中石化方面已和地方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公用部分的投資由中石化負責,但是牽涉到其他化工企業的管道,仍需要進一步磋商費用的分攤。 這部分管道的改線,只是中短期內應對安全隱患的權宜之計,未來更大的遷移計劃已經初現雛形。在青島市的遠期規劃當中,黃島區西海岸的石化園區,就要被遷移向西30公里開外的董家口一帶。 財新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2013年12月30日發佈的《關於做好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搬遷工作的通知》中稱,青島市政府已統一安排,計劃將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的現有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整體搬遷至董家口經濟區,由董家口經濟區管委會協助企業辦理土地、規劃、環保、安全和項目核准等審批手續,由青島港在董家口經濟區已經規劃的儲油罐區內,為搬遷企業提供油品碼頭及配套輸油管線進行裝卸作業。此外,開發區管委會將牽頭研究制定各企業搬遷補償安置具體政策,搬遷有關事宜經積極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另行組織簽訂正式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通知》中稱,力爭2015年12月底完成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的現有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的全部搬遷工作。開發區管委會已於今年年初牽頭擬定《儲油罐區(輸油管線)搬遷框架協議書》,簽署主體由青島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青島董家口經濟開發區、青島港口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12家搬遷企業四方組成。 在青島市的遠期經濟開發方案中,董家口經濟開發區被列為重中之重,規劃了石化、冶金和裝備製造業三大產業園區,並配套了若干40萬噸級別的礦石碼頭和30萬噸級別的原油碼頭。石化產業包括1500萬噸/ 年的煉油工程和200 萬噸/ 年的乙烯工程,相應的深加工裝置和下游化工配套項目亦將隨著新的煉油和乙烯工廠重新聚集。 “ 政府也希望通過新的經濟開發區的調整,把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庫,以及中石化青島大煉油項目搬走,並按照新的安全標準新建。從董家口修建的碼頭和油庫,還要修一條到東營的管道,現在的投資都已基本到位。”中石化黃島油庫的工作人員表示,位於董家口的原油碼頭已在今年7月接卸了第一船原油,油罐區第一輪的前期評價已經完成,計劃是2015年上半年開工,開工後三年建成。發生事故的東黃複線和東黃老線,也將全部被計劃中修建的董家口到東營的新管道替代。 據財新記者瞭解,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內,全國範圍內若干與城區臨近的大型煉油化工項目,都將隨著當地新一批興建的經濟區而遷移。包括中石油大連石化和中石化的金陵石化,已經分別納 入了大連市和南京市遠期的新建石化園區規劃和相應的搬遷規劃當中。其中大連市在長興島和西中島規劃了多達100 多平方公里的石化園區,與中石油方面達成協議,2018年在西中島建成新的大連石化的一期1500萬噸/ 年煉油項目,原來在大連市內甘井子區老廠區的員工將逐步轉移到新廠區。 孰進孰退? 雖然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給出了管道安全隱患治理或是化工園區搬遷的時間表,但落到具體的操作層面,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地方政府來說,都是無比艱巨的任務。 安監總局總工程師黃毅曾公開表示,全國油氣管線超12萬公里,存在與供水、供氣等城市管網交叉重疊的情況,有些企業管網需要自己解決,有些需要政府協調多個部門解決。是遷移地面建築物還是遷移管網,情況很複雜,“ 改造過程中,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也都需要統籌”。 雖然國家層面希望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形成協商和共同治理隱患的框架機制,《管道法》第53條亦有規定,“ 對違 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要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需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組織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但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從來都是因地制宜、一事一議,具體到每一個地區、每一條街道甚至每一棟樓 房,都需要具體和關聯方反複多次磋商。據瞭解,直徑700毫米左右的管線,光是建設成本大約就是每公里1000萬元,除此之外,管道沿線地面的徵地、拆遷的協調成本和賠償費用,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王如君表示,對於管道隱患,尤其是一些需要政企聯動解決的隱患,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誰來牽頭整改、誰來出錢,這是單一部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統籌解決。 嚴大凡同樣指出,管道改線在技術上難度不大,主要涉及資金、徵地等各方面的協調,管道企業要向地方政府購買或租賃土地。 他認為:“ 油氣管道是企業的資產,新建管道的成本和費用當然是由企業進行投資。但如果要將現有管道改線,應該本著‘ 誰犯規、誰要改、誰出錢’的原則——如果是管道企業違反安全規定,政府就應監督管道企業投資改造;如果涉及多家企業,應由政府方面組織協商費用分擔、工程規劃等事項。”針對頭一個半年反映出來的整改進度緩慢的問題,國務院級別的部門已經下決心,甚至“垂簾聽政”。 楊棟樑曾在安監總局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些隱患根據具體情況分級別 督辦落實,“ 企業自己能改的這是一級,跟政府協調能改的是一級,同時政府和企業都改不了的,跨省就上升到省的一級,還解決不了,就上升到國務院安委會這一級”。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安委會已抽調了16個部級幹部,並和專家一起成立了16個調查組,一個組負責兩個省進行抽查暗查,梳理調查結果之後,共下達了32份整改通知書。 盡管國家多次發文督辦,地方政府和管道企業的協調仍然僵持,導致半年內的整改率頗低。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是,管道從城市穿過,地方政府需要對管道承擔安全責任,但這又難以直接給區域帶來太多的經濟效益。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南京輸油處處長沈躍軍介紹稱,途經城市和市區周邊的管道在徵地的時候,國家批復的是臨時施工用地,施工完後進行埋填。《管道法》中又規定周圍五米內不能蓋樓和種莊稼,帶來的損失不是小錢,但這方面的損失並沒有補償的細則。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經理邵予工透露,中石化內部也在探討管道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 今年批復成立管道儲運專業公司的同時,還提出了未來可以成立區域性的管道分公司,區域公司就可以有和地方共同投資聯營的可能性,這樣就可以把利益放在地方。”他說,“雙方都在想辦法。”位於浙江寧波的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提供了地企協調改造管道隱患的借鑒——共識的迅速達成,仍然是建立在地企雙方都能分享利益的基礎之上的。 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副總經理顧躍光表示,寧波北侖區政府和鎮海區政府分別與鎮海煉化聯合成立了地企合作領導小組,推動油氣管道管理和隱患整治的工作。鎮海煉化位於北侖區段的管道一共有14公里,其中有8.5公里重新規劃建設一個新的管廊帶,預計2016年建成之後,管道占壓和間距不足的問題 都能夠解決。 這是鎮海煉化和北侖區政府合作協商的案例,雙方協議中明確新建管廊的地上部分的徵地拆遷等由政府解決,地下管線的工程建設由中石化承擔,計劃投資8.1億元。顧躍光透露,之所以能較為順利的達成一致,主要是因為這一段管廊的改造和北侖區濱江新城的開發相契合,所以北侖區政府也比較積極。 據鎮海煉化發展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對舊版管道的走向圖、地形、埋深等數據資料重新勘察、補測和更新,並將電子化的檔案報給地方的規劃局,管道和市政管線、公路、鐵路、河流的交叉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共享,作為未來規劃的參考數據庫,完成進度已經超過80%。 中石油大連石化搬遷規劃目前進展較為順利,原因也比較類似——大連石化老廠區距離目前大連主城區已經非常近,搬遷到大連瓦房店市的西中島,“騰籠換鳥”可以帶來巨額的“ 級差地租”,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有動力。但對於一些土地價格差異並不明顯的地方來說,管道安全隱患治理和化工園區搬遷仍將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 2013年11月25日,青島膠州灣邊的港池內,雖然受到風向影響,海面石油基本被吹回灣內,但由於吸油氈的打撈需要人工作業,所以還有部分石油沒有完成清理。現場的清汙公司還出動了吸油機等專業設備,加速清理。工人正在清理海面原油。 |
滬港通破解“貨幣圍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34
人民幣國際化“新紀元”
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下,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迅速突破一萬億元。但是由於市場中可供投資的渠道和產品缺乏,其中超過80%以存款憑證和活期存款方式留在了銀行體系內。
大量人民幣存款最終又以跨境貸款與貿易融資的方式流回內地,變成了國內“影子銀行”體系中的一部分。
人民幣因此面臨著兩重尷尬:如果不能通過對中國市場的投資獲得與中國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回報,勢必影響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信心。但因此而簡單地放開資本項目管制,國際熱錢的大進大出對市場的沖擊,將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管理帶來空前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貨幣監管當局選擇了一條循序漸進、逐步開放的人民幣“回流”管理模式:從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這樣的產品型渠道,到放寬融資資金使用限制的政策調整,再到自貿區這樣的區域性開放,人民幣“回流”中國投資市場的通道正以多元化的試點模式逐步推開。
滬港通機制的推出,無論從政策覆蓋廣度還是市場影響的深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前期的試點模式,因此而被海通國際的研究報告稱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新紀元”。
“資金池”與“防護罩”
在剛剛簽訂的“四方協議”中,對有關貨幣流通與使用的規定顯示,在滬港通機制下,滬、港兩地投資者可分別以人民幣和港幣在本土證券市場內,購買對方市場的上市公司股票,並通過交易結算系統以人民幣結算。
由於這一機制內的跨境資金流動全部是人民幣,所有的貨幣轉換均通過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完成,所以隨著滬港通的開通,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交易規模和人民幣需求將迅速增長,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也將大大加速。
隨著滬港通開通開即,這一“滬港通”效應已經逐步顯現:從7月份開始,美元對港元多次觸及7.75的強方保證,並引發了香港金管局的多次入市幹預,為承接相應美元沽盤,自7月份以來已累計向市場註資超過580億港元。與此同時,人民幣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升值走勢,7-8月人民幣即期累計升值近1%。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在“四方協議”簽訂當天召開的投資策略發布會上表示,據瑞銀統計,海外投資者通過QFII等渠道在A股市場持有的市值在6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加上滬港通3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額度,境外投資者理論上可持有的A股市值可達9000億港元。
而在高盛同日召開的投資策略會上,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預計,隨著A股明年有望納入MSCI、富時旗下的全球指數,海外投資者希望配置於A股市場的資金規模高達1.3萬億美元之多。
市場觀察者們開始擔心中國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面臨新一輪的熱錢湧入,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8月初的香港業績會上表示,作為長期的制度安排,滬港通會循序漸進地推進,他並不擔心會吸引大量熱錢流入香港。
李小加的信心來自滬港通獨特的交易額度控制機制:經過“總量對盤”,兩地結算總額度(滬股通3000億元,港股通2500億元)和日均額度(滬股通130億元,港股通150億元),均以兩個市場平衡後的凈額方式進行控制。
與此同時,在滬港通體制內跨境流入國內股市的人民幣,在賣出股票時只能通過香港交易所通道“原路返回”國際投資者賬戶,也是為了避免其成為“新熱錢”。
格力電器的內外機構圍城現象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7107677
證券市場紅週刊作者:陳紹霞 QFII青睞有加VS公募基金持續減持
2014年,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10億賭約始終是各大財經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喧囂的背後,鮮為人知的一點是,當各大財經媒體都在關注10億賭約時,格力電器卻成為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最受QFII青睞的上市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QFII持續增持格力電器,QFII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比例一度突破30%的監管紅線;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公募基金近年來持續減持格力電器,基金合計持股比例下降過半。格力電器似乎是一座圍城,曾經重倉持股的基金逐步淡出,另一方面,隨著政策面將QFII持有A股比例上限由20%上調至30%後,QFII對格力電器情有獨鍾,大舉進入。其玄機何在?
QFII大舉增持,持股比例一度突破30%紅線
2014年2月19日,深交所網站披露,QFII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票7.84億股、佔格力電器總股本的26.7%,此後一年多來,深交所每一個交易日盤後持續發佈QFII合計持有的格力電器股票數量和持股比例。
一些網友注意到,格力電器是滬深兩市兩千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惟一一家由交易所持續發佈QFII持股總數和持股比例的上市公司。為什麼?
深交所持續披露格力電器QFII持股信息,是由於QFII對格力電器的持股比例達到了應披露的要求。深交所發佈的QFII交易實施細則規定:「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總和,不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所有境外投資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A股數額合計達到或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的26%時,本所於次一交易日開市前通過本所網站公佈境外投資者已持有該公司A股的總數及其佔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深交所還規定,一旦QFII合計持股比例超過30%,應在5個交易日內對超過上限的部分予以減持。根據深交所發佈的QFII信息,QFII合計持股格力電器的比例曾短暫突破30%的紅線。
由此可見,之所以深交所只披露格力電器的QFII信息,是因為只有格力電器的QFII持股比例超過了26%(且長期保持在26%以上)的應披露要求。

深交所網站顯示,2012年12月5日,QFII合計持股格力電器4.85億股、佔其總股本的16.05%。此後,隨著證監會上調QFII持股比例上限至30%,QFII大幅增持了格力電器,持股比例由16%上升至29%以上。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沒有30%的持股上限,QFII持有格力電器的比例很可能已經超過了30%。
公募基金持續減持格力電器,持股量下降過半
與QFII持續增持格力電器、對格力電器格外青睞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近年來,公募基金持續減持格力電器股票,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數量下降過半:
2012年末,基金合計持股格力電器股票97002萬股,佔格力電器總股本的32.25%,2013年末基金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數量下降至71337萬股、持股比例降至23.72%,2014年6月末,基金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數量進一步降至48093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5.99%。一年半間,基金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數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在此期間,QFII大幅增持格力電器股票,持股比例由16%上升至29%以上。

近年來,曾經重倉持有格力電器的公募基金持續減持,持股比例下降過半。而QFII卻大舉增持格力電器,乃至一度突破30%的紅線。格力電器機構投資者間顯現出圍城現象,其背後有何玄機?
格力圍城現象簡析
事實上,早在2012年,QFII持股上限為20%時,QFII持有格力電器股票比例就達到了16%的交易所應披露要求,此後,隨著證監會將QFII持股比例上限由20%上調至30%,QFII又持續加倉,持股比例上升至29%以上。可見,QFII長期以來一直堅定持有格力電器。
2014年前3季度,格力電器股價下跌了15.1%,在此期間,QFII持股比例由年初低於26%(2014年2月19日首次達到26%的應披露比例)上升至當年9月末的28.62%,2014年4季度,格力電器股價上漲了33.9%,在此期間,QFII持股比例由28.62%上升至年末的29.45%,其間一度突破30%的紅線而遭遇強制減持。可見,無論是在格力電器股價下跌期間,還是在格力電器股價上漲期間,QFII都持續增持格力電器股票。
近年來,無論格力電器股價短期內上漲還是下跌,QFII不斷增持格力電器股票,以至於越跌越買、不離不棄。由此可以看出,QFII買入格力電器股票,不是追求短期內股價的上漲,QFII對格力電器的投資應該是一種基於其內在價值的長期投資行為,而不是追逐其短期價格的波動而獲取波段收益。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持續減持格力電器,則難免有朝秦暮楚、追隨市場熱點之嫌。分析顯示,基金持續減持格力電器,緣於其追逐市場熱點的投資風格,而不是基於價值判斷。
事實上,基金對格力電器持股比例持續下滑,並非始於2012年。在上一輪以大盤藍籌股為主導的牛市行情中,大盤股備受基金青睞,基金對格力電器的持股比例曾於2007年末達到41.03%。此後隨著A股走熊、大盤藍籌股走弱,小盤股、垃圾股逐漸成為市場熱點,公募基金追隨市場熱點,持倉逐步轉向小盤股、甚至垃圾股,格力電器遭到基金的持續減持。
被基金持續減持的不只是格力電器,大盤藍籌股在此期間都遭遇基金大幅減持,以銀行股為例,2007年末基金持有的招商銀行股票佔流通股本的65%,至2014年6月末,基金持有招商銀行股票佔其流通股本的比例僅為5.33%(詳見表3)。

從基本面來看,格力電器多年來經營業績持續增長,2007年~2014年間格力電器淨利潤由12.7億元增長至141.2億元,7年間增長了10.1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1.1%,最近3年其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也高達39.2%;格力電器披露的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2014年格力電器淨利潤由上年的108.7億增至141.1億,同比增長了29.8%(關於格力電器的基本面,筆者擬進一步撰文分析探討)。
由此可見,基金過去多年來持續減持格力電器股票,並不是由於格力電器基本面惡化,而是由於基金追隨市場炒作熱點,棄大盤藍籌、增持小盤股、甚至垃圾股的投資風格所致。
去年10月初,筆者曾撰文《A股市場重回莊股時代》,對去年前9個月A股市場股價與業績表現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大盤藍籌股的業績表現遠優於小盤股,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成長性,皆顯著優於小盤股,但股價表現卻遠遜於小盤股。

以格力電器為例,2013年期初淨資產收益率為40.65%、市值20億以下的小盤股2013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僅為0.74%;2010~2013年間格力電器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48%,市值20億以下的小盤股同期平均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50.3%;去年前3季度格力電器股價下跌15.1%,而市值20億以下股票的股價平均漲幅高達69.5%。
由此可見,公募基金近年來持續減持包括格力電器在內的大盤藍籌股,增持小盤股甚至垃圾股,並不是基於價值判斷,而是基於短期股價表現,追逐市場炒作熱點的行為。
分析表明,格力電器的圍城現象是由於QFII與公募基金投資理念、投資風格的不同所致。公募基金熱衷於追逐市場熱點,拋棄大盤藍籌,QFII對格力電器的投資應是基於其內在價值的長期投資行為,而不是追逐其短期價格的波動以獲取波段收益。■
(作者係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
【化工圍城】不倒的煙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6609.html
【化工圍城】不倒的煙囪
一財網 劉若曦 攝影記者 吳軍 2015-10-13 23:07:00
當地各大論壇不時會出現對於長利玻璃廠汙染的討論,《第一財經日報》隨訪多位附近居民,都對長利玻璃廠頗為不滿。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其周圍樓盤依然熱銷,有的樓盤距離長利玻璃廠甚至僅有約500米。
編者按:長利玻璃廠曾因排放不合格的煙塵給附近居民帶來諸多不便,可謂怨聲載道。但令人驚訝的是,冒出的白煙似乎並不能阻礙人們在其附近購房的熱情。華潤、萬科、佳兆業等諸多房企在此附近均有項目。
自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發生後,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危化品安全隱患檢查,杭州、中山、南寧、成都等城市不斷查出安全隱患,武漢也不例外。

2015年10月10日,武漢,長利玻璃廠空中俯瞰圖
湖北省武漢市的三環線白沙洲大橋附近,風景優美,碼頭、大學城、博物館以及各類特色小區等一應俱全,這原本是一片安靜的樂土。然而,一處冒著白煙的煙囪卻顯得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煙囪的主人是武漢長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利玻璃廠”)。9月14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來到位於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的長利玻璃廠,工廠周圍塵土飛揚,不斷有汽車駛過,白煙繚繞於工廠的上空。
本報記者註意到,附近的工人並不多,走到門口只有保安在守門,多時之後里面才有個別人員的身影出現。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99年的長利玻璃廠主要經營平板玻璃制品生產、加工、銷售。截至去年底,公司資產總額達13.42億元;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23億元,納稅總額為5067.42萬元。公司官網自稱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玻璃制造企業。
當地各大論壇不時會出現對於該廠汙染的討論。記者隨訪多位附近居民,都對長利玻璃廠頗為不滿,“這個玻璃廠一直說要搬遷,但是並沒有搬離。”
令人困惑的是,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其周圍樓盤依然熱銷,有的樓盤距離長利玻璃廠甚至僅有約500米。

2015年10月10日,武漢,長利玻璃廠與附近居民區近在咫尺
難擋樓盤熱銷
本報記者在長利玻璃廠的南門附近看到這樣一個廣告牌:“華潤置地紫雲府,前行500米左轉。”
按照路牌指示,記者走進華潤置地紫雲府樓盤售樓處。華潤紫雲府的樓盤就在武昌工學院的旁邊,從長利玻璃廠步行不足20分鐘。
“我們這邊賣得很好,目前90平方米的房子剩余不多了。”一位何姓置業顧問告訴記者。當被問到長利玻璃廠的汙染是否會對樓盤造成影響時,該置業顧問解釋稱:“我們離長利玻璃廠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如果說我們這里被汙染了,那基本上白沙洲都算被汙染了。”
華潤置地(武漢)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開始建造華潤紫雲府一期,當年9月開始預售。2013年10月,一名自稱是武昌工學院教師的網友在人民網地方留言板稱,長利玻璃廠長期汙染環境,其雖已在漢南建廠,但是張家灣廠區依然還在生產,尤其是夜晚排汙現象嚴重,秋冬季節在西北風的作用下,學校空氣都是很刺鼻的味道,嚴重威脅人身健康。
本報記者註意到,當地環保部門對於上述排汙事件也予以了關註。武漢市環保局在其後留言稱,已於當年11月8日對涉事的長利玻璃廠予以檢查,發現脫硫石膏堆場汙染防治設施不完善、外排煙氣中有少量煙塵外溢、脫硫石灰的投加量不足等問題。同時,當地環保局稱,長利玻璃廠正計劃組織搬遷,有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然而,今年9月中旬,記者實地考察發現,該工廠仍在生產作業,依然冒出白煙。
令人驚訝的是,長利玻璃廠的存在似乎並不能阻礙人們在此購房的熱情。9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數據顯示華潤紫雲府一期總套數1270套,目前一期住宅可售8套;華潤紫雲府二期總套數2242套,目前可售住宅542套。
無獨有偶,位於長利玻璃廠附近的萬科金色城市銷售情況也表現良好。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數據顯示,萬科金色城市二期僅有2套住房可售,已經出售1168套。
雖然上述開發商樓盤都賣得很好,但置業顧問也意識到長利玻璃廠的汙染確實是一個問題。萬科金色城市置業顧問胡小姐對記者說:“我們這邊離(長利)玻璃廠有一定距離,而且未來該玻璃廠要搬走,聽說有開發商會拿到那塊土地。”
本報記者走訪發現,除了萬科、華潤等知名樓盤外,長利玻璃廠附近還存在諸如天地源等中小型開發商開發的樓盤和一些居民小區。
令人欣慰的是,也有媒體報道稱,長利玻璃廠已經開始遷移,其在武漢漢南已經有新的工廠,未來這個地方將全部遷走。

隱患還有多少?
“武漢很多化工廠搬遷了,但部分廢棄工廠里面也有黑作坊,這些黑作坊也會出現安全隱患。”多名武漢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
2013年10月,武漢江漢區黃陂街49號一個堆放副食調料雜物的平房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2015年9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黃陂街49號附近遍布群租房以及倉庫,而這附近居民小區林立。也有新樓盤正在待建,比如其周邊和記黃埔的世紀江尚樓盤就正在修建並已於今年5月預售。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發生後,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危化品安全隱患檢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杭州、中山、南寧、成都等城市不斷被查出有化工廠安全隱患,武漢也不例外。
今年8月,湖北省委督查室,湖北省、武漢市安監部門、交通部門組成檢查組,在全省範圍內突擊檢查危化品儲存安全。
當地檢查組到陽邏開發區武漢新港集裝箱有限公司和武漢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下稱“武國集箱”),突擊檢查危化品港口儲存安全,發現多處安全隱患。檢查組認為:“(安全隱患)一旦處置不當,極易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在兩家公司所在的平江大道平江西路路段上,本報記者註意到,金色水岸居民小區與武國集箱危化品倉庫僅一街之隔,裙樓周圍分布著各色小吃店、汽車修理廠和公共休閑場所。
地圖測距工具顯示,武國集箱與金色水岸的直線距離僅40多米,即便算上一些公共區域,兩者間的距離也不到60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發現,武國集箱於1998年4月16日成立。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則顯示,金色水岸小區於2006年8月22日獲得土地使用證。
武漢有這樣的情況,其他地方呢?“我們有一個倉庫在很早以前就建好了,但是後來周圍也不斷出現了居民小區,我們也知道存在安全隱患,但是這些不是我們的錯。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管理相對規範,可是三四線城市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化工安全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閱讀:
【化工圍城】一場耗時21年的油庫搬遷
【化工圍城】中國最大焦化汙染土地向何處去?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資本跑馬圈地,難解移動醫療的盈利圍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6/153635.shtml
導讀 : 從現有的盈利模式來看,資本的跑馬圈地真的能夠解除移動醫療在盈利上的圍城之困嗎?

經歷了2014年的融資新高,移動醫療在2015年仍有43億美元的流入。盡管國內資本寒冬之說盛行,移動醫療企業依舊在2015年下半年公布了數起巨額融資。
但國內的移動醫療項目五花八門卻又大同小異,從現有的盈利模式來看,資本的跑馬圈地真的能夠解除移動醫療在盈利上的圍城之困嗎?
頻受資本青睞,移動醫療的“膨脹”
去年12月份,就醫160成功登陸新三板奪得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稱號,隨後經歷了人事變遷的華大基因也成功IPO。其中就醫160在2013-2015年虧損超過4000萬元,和移動醫療關系不大卻成為醫藥行業啟明燈的華大基因,2014年的凈利潤也不過2812萬元。移動醫療的“膨脹”和資本的青睞不無關系。
掛號網此前也獲得3.94億美元融資,估值在15億美元以上;不久前平安好醫生對外宣稱正在籌劃A輪融資,估值將達到30億~40億美元。除此之外,春雨醫生的C輪融資額為5000萬美元,丁香園也獲得騰訊的7000萬美元投資,杏樹林、貼心醫生、紫色醫療等企業也公布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消息。尋醫問藥、快速問醫生等也透露了準備融資的計劃。
可以說整個移動醫療行業都似乎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BAT也打算涉獵,其中騰訊就已經在StartUp Health的融資報告中,它與高通風投、Rock Health、Venrock在投資數目上並列第五。
但這些移動醫療公司真的如此值錢嗎?舉一個例子,一位移動醫療從業者在聊天時透露說,他們公司將要完成B輪融資,金額在3千萬美元以上,折合成人民幣已然達到了2億元。這家移動醫療企業的主要產品是醫生社交APP,目前僅有不到20萬的註冊醫生,而問及用戶活躍度的時候,這位朋友卻三緘其口。
不難想象,憑借這20萬註冊醫生可以講出一連串的故事,諸如醫生社交、多點執業、在線問診、病歷管理等等。但一個無法掩飾的事實是,單個註冊用戶在B輪融資上的價值已經超過1000元,這還是不考慮活躍率和醫生忠實度的計算結果。諸如此類的公司還有多少,投資者們是再清楚不過了。
盈利模式尷尬,燒錢該如何回血
之所以用“尷尬”一詞來形容移動醫療項目的盈利模式,真正盈利的移動醫療企業並不多,所謂的盈利模式更像是在畫餅。於是乎,很多移動醫療大佬也紛紛用燒錢來形容移動醫療當前的競爭狀態,那麽這些可能盈利的發展模式能夠讓投資者回血嗎?
我們不妨先來盤點下國內移動醫療企業主流的盈利方法。
其一,流量廣告。包括尋醫問藥、快速問醫生在內的一些老牌醫療信息網站,雖然在媒體上名不見經傳,依靠PC端的流量廣告卻也有著不錯的收入,至少目前都處於盈利狀態。不過,這種盈利模式恐怕還不屬於移動醫療的範疇,至少和移動醫療的故事內容有些許不符,事實上快速問醫生和尋醫問藥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線問診APP,依靠PC的流量優勢在移動端的成績可圈可點,但在APP上顯然難以複制補丁式的廣告推送。目前來看,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的主要利潤來源也是流量廣告,這種盈利模式本身沒有競爭壁壘,也並非是可以打動投資者的利潤來源。
其二,流量分享。移動醫療的一個重要盈利思維就是流量變現,和多數移動互聯網服務本同末離。流量分享的形式有很多種,廣告只是其中的一個,在大數據時代,很多移動醫療企業都試圖通過大數據把流量倒給上下遊的醫療服務。比如說可以把年輕女性用戶導向美容機構和一些女性疾病服務商,為醫療器材、醫藥廠商導入用戶,甚至可以利用入口優勢向醫院和醫生收取傭金。但流量變現也可能面臨危險。一方面,醫療本身就涉及用戶隱私,本身就缺少醫療服務資質的移動醫療很可能遭致用戶的反感甚至起訴。另一方面,如果用戶體量上不去,所謂的流量變現仍是無稽之談,也就註定了醫療行業會淘汰不少參與者。
其三,O2O。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上門送藥是O2O,春雨醫生等嘗試的線下診所也是O2O。一些掌握了掛號等入口資源的移動醫療玩家還在考慮導診、支付、診斷信息推送等一系列流程,從而打通服務醫院、患者、醫生的三段,一端是銜接醫院,一端是連接線上,並通過收取傭金等方式盈利,本質上也是O2O。百度利用百度外賣的騎士團隊嘗試了上門送藥、阿里也和滴滴一道試水了醫藥O2O,這類服務的大規模普及仍未出現,特別是在國內的醫療體制下,醫藥O2O的前景值得期待但困難重重。微醫集團等通過分級診療、互聯網醫院等嘗試更大層次的醫療O2O,這張餅能否畫完還不得而知。
其四,醫療保險。2015年國內商業健康險領域可謂異常活躍,先是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與健康保險相關的通知、辦法,盡管不夠解渴,但已破土動工;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積極試水,高歌猛進這一巨大潛在市場。與之同時,移動醫療便成了保險公司謀求的合作夥伴,但未來移動醫療能否成為健康險方面的主心骨還不得而知,在健康險之外,移動醫療還需要謀求更大的醫療保險市場。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移動醫療還在嘗試擴大在線問診的規模,從而向醫生收取服務費而實現盈利,在群狼環伺的情況下,能夠生存到最後的移動醫療企業才能真正嘗到這一甜頭。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醫療的門檻要遠高於其他行業,如果醫生們在醫院坐班時都要排隊掛號,他們還有精力去在線問診嗎?而那些門可羅雀的醫院和醫生,又怎能吸引到患者的興趣?況且院長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會讓移動醫療分一杯羹嗎?在線問診的爆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移動醫療需要更大的格局
移動醫療能否如其所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國家的醫療改革能否如期完成,而且從春雨醫生到微醫集團再到好大夫在線,盡管各方在布局上有所差異,盈利方向卻極為相似。對比國外的移動醫療現狀,國內的移動醫療企業需要更大的格局。
首先,海外或許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歐美發達國家早已實現了分級診療、自由執業等國內醫療從業者期許已久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移動醫療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好比說,雖然國外推行自有執業,很多醫生便缺少了有效的病歷管理工具,國內相關的免費服務有很大的競爭力。再好比說,不少國家推行了家庭醫生制度,國內很多APP在嘗試在線問診、團隊互助等服務,在國外或許更有市場。當然,移動醫療公司能夠看到更多的機會。
其次,從各自為戰到合縱連橫。正如艾媒咨詢師所說,國內移動醫療市場的快速增長離不開移動運營商、信息平臺系統提供商、醫療設備制造商、APP應用開發商等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但現有的移動醫療模式仍徘徊於提供咨詢、掛號、交費等醫療服務外圍。通過移動醫療建立平臺,從而聯合醫藥企業、民營醫院、醫療設備、保險公司等,由線上走向線下,讓移動醫療不再是空殼子,醫療設備制造商不再單純的賣設備,醫療保險有更多的切入點,或許大有可為。
再次,服務醫院還是取代醫院?2015年不少移動醫療和傳統醫院的院長們可謂勢不兩立,根本原因就是移動醫療傷害了院長們的利益,甚至想要取代醫院。對很多移動醫療創業者來說,懷著服務醫院的形態沒準更有出路。傳統醫院接受了第三方軟件公司的HIS等醫療系統,也開放了掛號、轉診等互聯網入口,如果移動醫療能夠轉變思路,讓在線問診變成解決醫生和患者接觸的平臺,將管理權還給醫院。根據醫院的數據流入,結合互聯網上的大數據幫助醫院對數據進行理解、整理、分析和組織,幫助醫生和醫院進行診斷決策等等。又何嘗不是移動醫療的一種存在形式。
國內的移動醫療APP已經近3000多款,業界討論最多的仍是移動醫療能夠走多遠的問題,顯然資本的湧入只會讓移動醫療的競爭更加激烈,絕不是移動醫療企業活下去的保障。資本總會破滅,故事總會結束,那時移動醫療又將如何收場呢?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lter,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圍城”三年 湖南鳳凰古城暫停收費背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28

2016年3月31日,鳳凰古城北面的壁輝門。在暫停收費之前,古城有31處驗票點,坊間傳言有不下31種逃票方法。(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有一段時間,古城內“能鬧的”客棧可以讓住客憑身份證免費入城。“這把我們搞死了,住古城里面就不用花148元,誰還住古城外?”韓銀妹直接跑到縣政府討說法。結果是古城內客棧的“福利”統一取消。
“我們原來每賣出一張門票,給政府22元。現在國家不讓收‘兩費一金’了,門票這一塊兒的收益權,他們想按照同等的比例(以別的名義)享受。”古城公司內部人士說,“我們提了一個數,好像是15塊,但沒談攏。”
暫停圍城驗票的消息一經擴散,客棧老板吳榮賢就接到了三四通退房的電話。原本打算清明來的遊客紛紛改期,有的遊客會多問一句:“到了五·一真的可以免費進城嗎?”
“這是最冷清的一個清明。”
2016年4月1日傍晚,湖南鳳凰邊城小溪客棧老板韓銀妹坐在客廳沙發上,她邊吃晚飯邊抱怨,樓上10間客房當晚只訂出去兩間,“以前哦,我這張沙發都能賣280!”
鳳凰縣政府3月下發的一紙公函是導致古城生意變差的直接誘因。三年前,湖南鳳凰古城突然由免費開始收費,遊客需要購買148元門票才能進入古城。然而今年3月30日,鳳凰縣又令人意外地宣布從4月10日起,暫停鳳凰古城圍城設卡驗票方式,保留古城景點驗票方式。
鳳凰縣委一位相關負責人解釋:暫停圍城收費,是因為反對聲音一直比較大。
鳳凰古城再次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於這項政府決策的直接相關方——居民、政府、合作公司和個體經營業者來說,到底誰受益,誰受損?“圍城收費”又是為何走入了死胡同?
“圍城是由縣政府主導的”
4月2日,天空下起了雨。在古城西北角驗票口,遊客還要刷驗身份證,並交費148元方可入城。這種收費方式始於2015年,是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城公司”)推出的與身份證系統聯網的“智能門票”。
清明假期第一日,湖南鳳凰古城表面上還是人頭攢動,但南方周末記者並沒有感到多擁擠,只是沱江泛舟景點那里排起了長龍。生意的好壞,只有經營業者最清楚,沱江下遊回龍閣,晚上七八點還有一溜客棧掛出告示牌:“臨江有房。”
蔣利亞經營的客棧開在沱江上遊風雨橋邊,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提問,蔣利亞透過玻璃窗俯瞰著霧蒙蒙的古城,點燃了第四支煙:“小城故事多。”
按照當初的“收費新政”,古城門票每張售價為148元,里面包含景區內的10個景點。但是,國民革命軍少將陳鬥南的宅院並不在其中。不圍城的時候,古城內的景點各賣各的門票,遊客要想來參觀這個古宅要花40元。收費之後,遊客已經很少有人特意來參觀陳鬥南的宅院了。
4月1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陳宅,只見宅院緊鄰東門城樓,門匾上書“文光射鬥”,落款是光緒二十八年。外墻上還掛著鳳凰縣旅遊局頒發的“平安景點”標牌,宅院的大門卻緊閉著。古宅主人、陳鬥南後人陳啟偉就坐在天井中央的太師椅上,有遊客敲門,他也不應答。
陳啟偉心里當然有怨氣。每天入城時,他從不肯說一句鳳凰話證明自己是本地人,故意一言不發往前沖。有時驗票員一路追著他來到古宅門口,喊:“你聾了還是啞了?”可陳啟偉覺得自己沒必要多費口舌:“這房子產權是我的,他們憑什麽圍起來?”
作為本地居民,陳啟偉當然不用買票,但遊客逃票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古城有31處驗票點,坊間傳言有不下31種逃票方法,最基本的包括學幾句方言裝本地人,或者背個菜簍裝餐館夥計,但這些只是初級方法,失敗率極高。
“在鳳凰,家里要是有個地道進古城反而掙錢了。”韓銀妹開玩笑說。韓銀妹的客棧開在東關門外。4月1日,她告訴前來住宿的一對情侶說,可以拿著她家的單據,從東關門進古城。
這是韓銀妹“鬥爭”的成果。圍城第一年,她組織東關門外兩條街的所有商鋪罷市,每家至少出一人,二三百號人聚集在城門外高喊:“路是人民的路,為什麽要收錢?”
他們的努力取得了效果,政府和古城公司做了部分妥協,遊客從東關門入城可以遊覽古城的三分之一區域。然而這顯然不能滿足遊客的全部需求,韓銀妹只好對情侶補充一句:“驗票的晚上11點下班,到時再進去看夜景。”
有一段時間,古城內“能鬧的”客棧可以讓住客憑身份證免費入城。“這把我們搞死了,住古城里面就不用花148元,誰還住古城外?”韓銀妹直接跑到縣政府討說法。結果是古城內客棧的“福利”統一取消。
三年來,鳳凰縣的居民對這項“新政”一直頗有微詞,甚至引起了極大的“不高興”。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鳳凰縣政府內部文件顯示,古城居民和商戶為反對卡點驗票持續上訪。這份文件總結說:“信訪維穩壓力很大,造成不穩定因素”。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采訪當地居民獲悉,2016年3月,估算著“圍城協議”三年期滿,古城內八百多家住戶聯名給政府寫請願書,要求取消現行驗票方式,如不取消則要求賠償損失。將近20頁信紙,八百多個簽名,每個名字上覆著鮮紅的手印。
“輪到政府坐莊了”
三年前,鳳凰縣政府曾表示,鳳凰古城的管理與保護面臨極大人力、財力困境,充斥零負團費、環境臟亂、欺客宰客等現象。實施“一票制”等管理服務新體系的目的,不僅可以控制景區內客流量,提升旅遊體驗,還可以依靠門票收入,加強古城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
“圍城是由縣政府主導的。”3月31日,鳳凰縣委副書記時榮芬向南方周末記者坦承,“當時也不是說實施幾年會停。我們就是想,鳳凰休養生息不是一年兩年,要三年以上。於是我們幾家就約定,三年之內大家緊密合作,三年之後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拿出新的方案。”
古城公司則把“圍城收費”歸咎於“一個談判的過程”。一位古城公司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我們對古城的客流量有一個預估,覺得門票收費可以帶來收入的增長。不過,當地居民肯定不用買票,古城這麽多關卡,如果老百姓都要帶人進城,我們是沒有執法權的,所以一定要依靠政府才行。”
三年後,預期目標實現了嗎?至少官方口徑與民間觀感差別很大。按照縣政府和古城公司的數據,遊客年年在增長,2013年,鳳凰全縣共接待遊客842萬人次;2014年956萬人次;2015年1200萬人次。今年春節黃金周,鳳凰古城人流量達到了42萬人次的高峰,每天進出的車輛5萬臺。
3月30日下午,在鳳凰縣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鳳凰古城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姚文凱說:“現在看來,圍城收費和遊客人數沒有直接關聯。”
時至今日,無論鳳凰縣政府還是古城公司,沒有人公開承認“圍城協議”是敗筆。但從門票收費暫停這一結果看,他們之間的“合作”肯定早就出現了裂痕。
在古城公司內部人士看來,他們和政府合作破裂的原因是利益分配問題,核心則是“兩費一金”(旅遊資源有償使用費、旅遊宣傳促銷費和價格調節基金)從有到無。2015年10月,湖南省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兩費”不在其中。2016年1月,國務院決定停征價格調節基金。
“我們原來每賣出一張門票,給政府22元。現在國家不讓收‘兩費一金’了,門票這一塊兒的收益權,他們想按照同等的比例(以別的名義)享受。”上述古城公司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是一分錢不給政府也不可能,我們提了一個數,好像是15塊,但沒談攏。”
鳳凰縣政府內部文件中也不避諱這個問題:“通過征收‘兩費一金’從門票收益中獲得古城保護資金的協議條款,存在政策障礙,已經無法實施。”“(古城公司)只把控門票銷售權,而不履行對其他兩家公司的保底分成約定的義務等,政府的‘兩費一金’也難於征收到位……”
當年參與“圍城協議”的還有兩家公司,他們分別經營南華山景區和鄉村遊路線,後者由鳳凰縣政府控股,董事長是副縣長蔡龍。據知情人士介紹,當時政府的本意是整合鳳凰的旅遊資源,借古城的知名度帶動鄉村遊,不過三年下來效果並不理想。
如今在官方話語體系中,鳳凰古城取消一票制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帶動鄉村遊。“鳳凰這張門票四兩撥千斤。”在鳳凰縣委副書記時榮芬的設想中,圍城驗票取消後,遊客的選擇就多了。來鳳凰的人們可以在古城街道上走走,不看古城的景點,然後買鄉村遊的門票去鄉下苗寨度假,“我們是湘西的龍頭嘛,要嘗試走‘全域旅遊’的第一步。”
這恰是讓古城公司最憤怒的地方。“‘鳳凰古城’既然是我們的商標,如果我不允許,任何商業用途是不能用這四個字的。”上述古城公司內部人士說。
“想簡單一點,政府也是經營者。”在客棧老板蔣利亞眼中,鳳凰的局勢剛好湊成一桌麻將:古城、南華山、鄉村遊三個“大佬”陪縣政府坐一桌,鄉村遊和縣政府還是一家人;原來古城公司錢多,話語權比較大,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輪到政府坐莊了”。
政府賺了錢,老百姓呢?
鳳凰是湘西一座小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鳳凰是中國文學大家沈從文的故鄉,它也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鳳凰古城開始被普通中國人註意到是從本世紀初開始。2001年,鳳凰縣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時正在經營張家界黃龍洞景區的葉文智出價8.33億,從鳳凰縣政府手中買下了古城內八處景點50年的經營權,隨後成立了古城公司。
這是一筆大生意。此後十多年,鳳凰縣政府和古城公司攜手將破舊的古城打造成了聞名全國的旅遊勝地。2013年,“圍城收費”開始了,這讓政府一下就有了錢。根據當時約定的比例,三年下來,政府從中收取“兩費一金”共計1.19億元。2015年,鳳凰縣全年的財政收入還不足8.33億。
“收入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時榮芬對南方周末記者肯定地說。
政府靠賣門票賺了錢,可老百姓未必得到了好處。圍城這三年,鳳凰的遊客到底多了還是少了,從來是個謎。客棧老板吳榮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不收古城門票,具體人數很難統計,要靠我們交的稅來倒推,其實是藏富於民。這三年說是來的人多了,但我們客棧的入住率不會騙人。”
吳榮賢是苗族人,2012年他和妻子在古城南華門旁邊開了一家客棧。開客棧第一年,刨去近20萬的開支,吳榮賢和妻子賺了十六七萬。沒想到第二年古城就開始圍城收門票,這讓他們的收入銳減。
以前鳳凰古城沒有淡旺季之分,春夏秋三季都是遊人如織,冬天相對人少一些,一收費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鳳凰古城正規註冊的床位數在4000至5000之間,旺季入住率約七成,淡季不滿五成,“國慶以後到第二年3月,可能三成都不到”。吳榮賢說,圍城三年,吳榮賢的客棧每年利潤在10萬元上下,入住率下降兩成,“尤其到了冬天入住率更低。我才知道什麽叫做寒冬。”
“寒冬”時,吳榮賢在周末常看到附近縣市的中小學生,一車一車地被拉到南華門。他們穿著校服,老師帶隊橫穿古城,走到虹橋就上車離開,不購物,不住宿。看到這一幕,吳榮賢和朋友們都譏笑說:“這是他們請來刷單的吧?”
土家族人龔道平跟吳榮賢的感受差不多。龔道平在最熱鬧的東正街上擺攤賣苗藥。古城沒收費前,他的一小包飛龍草賣20塊,生意最好的一個月能賣出兩萬元。然而收費這三年,他沒有哪個月賣出過一萬塊。
“如果2015年真有400萬遊客,意味著很多客棧不會倒閉,很多人不會混不下去。”4月1日,曾經在鳳凰古城做生意的肖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肖江不是鳳凰人,2007年他在回龍閣開了一間客棧,“圍城收費”之後,肖江的生意每況愈下,後來他幹脆關閉了客棧,離開了鳳凰。
無論政策怎麽變,肖江是打定主意不再回鳳凰了:“回不去了,口碑已經壞了。”
“五一真的可以免費進城嗎”
暫停圍城驗票的消息一經擴散,客棧老板吳榮賢就接到了三四通退房的電話。原本打算清明來的遊客紛紛改期,有的遊客會多問一句:“到了五一真的可以免費進城嗎?”吳榮賢只能照實回答:“我現在知道的和你一樣多。”
相較而言,已經開了十年的永豐橋路上的老湯粉館老板娘很樂觀,她預計4月10日以後,生意會變得和三年前一樣紅火。但是,她並不領任何人的情:“就是他們幾家分多分少沒搞好,才取消門票的。
為了立此存照,在南沱街上賣苗族服裝的田井群把暫停景區驗票的公函照片收藏在手機里,“這是政府蓋了章的”。她很懷念從前的好日子,那時一個黃金周抵得上現在一年的收入。雖然即將回到過去,但她卻不相信遊客會暴漲:“說不定要開收古城維護費,這個費那個費。看景點還要再收148元,一樣的。”
鳳凰縣政府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正式取消圍城收費前需要經過一些程序,這讓邊城小溪客棧的老板韓銀妹很擔心:“他說暫停,那到時不收費也沒錯,繼續收費也沒錯。”
無論未來如何變化,國民革命軍少將陳鬥南的後人陳啟偉反正不想再等了。他最近一直在修繕古宅,打算盡快開門,重迎遊客。
夕陽照進天井,陳啟偉摩挲著老照片上黑白的吊腳樓、石板街,長嘆一聲:“鳳凰很美,鳳凰很複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蔣利亞、吳榮賢、龔道平、肖江為化名)
小米們的圍城與工具的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7/156129.shtml
小米們的圍城與工具的未來
尹生
小米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是所有工具模式或遲或早都會遇到的,突出圍城只有四種思路。
黑馬說:搶走小米份額的那些挑戰者也不一定是最終的勝出者,小米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是所有工具模式或遲或早都會遇到的,突出圍城的四種思路:跟隨產業生命周期變化,適時做出戰略調整,從純產品模式到運營模式,廣告收入資本化,適時鎖定資本影響力。
文 | 尹生
在周一的文章《小米的時代結束了,壞在不夠偏執》中,尹生認為“當小米喪失對銷量、估值高增長,以及傳播議程的控制力時,通常所說的小米時代就結束了”,但我並沒有說,那些從小米手中搶走份額的公司,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最終的勝利者可能壓根不會出現在小米的那些主要競爭對手中。我很認同Keso在《免費工具的宿命》一文中的觀點,即像獵豹、小米MIUI這樣的免費工具軟件都面臨一個尷尬的、甚至有些悲觀的局面,即為了生存下去要麽轉向內容,要麽采取簡單的廣告變現,而前者很難,後者則會傷害用戶體驗。
實際上,不僅在免費工具軟件領域,收費的工具軟件(小到仍然在堅持收費的殺毒軟件,大到各種套裝的數據庫和管理軟件),甚至作為互聯網工具的硬件(包括手機、PC、周邊智能硬件、物聯網等),如果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遲早都會面臨同樣的處境:
一方面,基於產品來定價的模式,都會有一個產品生命周期問題,有的很短,但像手機這樣的產品周期都較長,這意味著當這種產品的整體市場傾向於飽和時,將進入一個由換機者支撐的緩慢增長時期,這時行業的競爭可能轉向供應鏈效率、品牌影響力等,為此可能催生整合,但也可能被新的產品定義者改變規則,比如曾經的諾基亞、現在的三星,甚至蘋果都飽受這一規律的困擾。
另一方面,在一些領域工具產品的研發制造成本已經急劇下降,同時由於工具的普及導致的互聯網對經濟的深層影響,使互聯網的價值從工具轉向內容和業務,這些又為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創造了條件,那些現在仍然很小、功能不如它們、但采取完全不同模式的競爭者——比如工具免費、業務收費——遲早會在新的框架中強大起來,並對其構成完全替代。
這符合顛覆式創新的過程,即一項顛覆式創新在開始時,表面看起來並不會對既有的產品和業務構成威脅,因為它的功能不如既有者那麽強大和完善,體驗也很粗糙,但由於往往更便宜(在這里是免費),因此用戶迅速增加,在大數據應用就是未來的時代,用戶的增加往往意味著為數據應用能力的快速積累和提升提供了條件,這些會反哺到性能和體驗上,最終在既有產品和業務最拿手的領域也超越它們。
換句話說,小米目前的處境,和諾基亞、三星、蘋果已經或正在遭受的挑戰類似,都是作為一家硬件工具提供商發展達到特定階段後的必然後果,而那些暫時獲得市場份額的挑戰者如果無法從根本上跳出盛極而衰的周期律,遲早也會遇到問題。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在此試著為小米們提出以下幾種突圍思路:
突圍思路一:跟隨產業生命周期變化,適時做出戰略調整
比如,當手機市場從早期的發燒友市場轉向大眾市場時,用戶對產品的價值訴求會發生巨大變化,早期發燒友強調的是開放的、可參與定制的模式,而大眾用戶強調的是性價比、品質、用戶體驗,以及由此重新定義個性化品牌,這一階段供應鏈和品牌運營將變得極其重要。
又比如,早期制造成本較高,而隨著產業成熟,技術穩定性、生產效率和規模效應提高,產品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同時隨著工具的普及,建立在其基礎上的各種業務也隨之發展,行業的價值將由工具向業務轉移。因此,兩種力量的作用下,小米創業初期提出的“硬件免費+內容和服務收費”的模式將成為可能。
但前提是:它的硬件必須在整體性能和體驗上最終實現顛覆,這對小米而言,不僅包括硬件本身的性能和體驗,也包括藉由內容和業務項目構成的延伸性能和體驗,還包括性價比的顛覆,在安卓系統絕大部分的應用和業務都是開放通用的情況下,現實的選擇就是努力在少數內容和業務上形成核心優勢,從而對硬件本身實施價格補貼。
突圍思路二:從純產品模式到運營模式
純產品模式主要是功能訴求,更多的是依靠研發、生產和銷售,除非專利保護且不可替代,否則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一種模式,尤其在圍繞互聯網的相關領域,因為產品的更叠越來越快,生產環節成為每個對手都可以接入的公共資源,而銷售環節的互聯網化又為競爭對手的進入降低了門檻。
運營模式包括品牌,供應鏈,用戶運營,背後更多的是公司整體能力,且一旦建立很難再短期內被超越。蘋果公司是品牌和供應鏈運營的典範,也部分地采用了用戶運營,但它並不徹底,用戶運營在它那里只是產品模式的附屬品,而不是完全獨立的,按照後一種思路,蘋果應該不停擴大其用戶基數,將價值轉向內容和業務,或至少從iOS出發,建立幾個基於全網的內容和業務,突破它自身設置的囚徒困境,又或者,不停擴大產品矩陣,放大其既有模式的價值。
小米一直希望采取用戶運營模式,但其供應鏈沒能完全建立起來,而品牌則在從發燒友到大眾市場時沒有準確進行重新定義,導致既有的個性化被稀釋,而新的個性化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它而言,最大的挑戰,仍然是需要在性能和體驗上實現超越,這既包括首先成為一家優秀的手機/硬件公司(以分擔業務缺乏的壓力),也包括在內容和業務上提供更多的明晰的性能和體驗貢獻。
突圍思路三:廣告收入資本化
一些工具提供商在開始用戶運營後,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盈利模式,而廣告是最為普遍的模式,比如奇虎360、獵豹等,甚至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廠商也是這種模式。
但就像前文提到的,廣告模式會涉及到用戶體驗問題,而且除了在搜索引擎等少數情況下,廣告作為一種用戶價值的效率和用戶認可度都較低,它們與用戶對工具的功能價值訴求部分相矛盾,無法對用戶的工具忠誠度產生額外幫助,而當工具本身的增長放緩、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時,廣告將成為無根之木。
而廣告收入資本化,就是利用工具對用戶的影響還很大時,將那些重要的廣告機會用於培養自己的潛力業務,這些新的業務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戶價值,從而延長工具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它們一旦站穩腳跟,將提供穩定的、可持續的增長動力。無法通過工具本身賺取可觀利潤,同時又缺乏在潛力市場有競爭力的業務,正是讓360、獵豹、小米等公司卡殼的地方,這也必然是它們下一步的突圍方向。
突圍思路四:適時鎖定資本影響力
曾經推動小米神話的動力之一,是它借助銷量增長、營銷和資本確認建立起來的資本影響力,但資本總是有其回報預期,而且遲早要求兌現,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結構化鎖定。我的一位公號(jia-zhi-xian)用戶“老曾阿牛”、一位資深的中概股觀察者認為,小米沒有利用形勢大好時IPO,是其失誤之一,我深以為然。
比較早實施IPO,也許不能讓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價值最大化,但它能優化資本結構,將不同預期回報周期進行搭配,同時,能利用資本市場看好時進行溢價募資,以便對核心業務和供應鏈進行投資,或幹脆進行現金/換股收購。
總的來說,當一家創業公司處於高速增長期時,各方面的力量對其的預期都會較高,但客觀上其未來又必然會面臨他們預期的急劇下降,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提前進行布局,利用資本影響力來填平和夯實現在與未來預期之間的鴻溝。
[本文作者尹生,ID:價值線(jia-zhi-xian),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小米
未來
工具
贊(...)
分享到:
歐盟圍城:英國公投對一體化進程的影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42.html
6月23日是英國退歐公投之日,無論投票結果如何,由英國退歐公投引發的爭論並不會隨著投票結果而煙消雲散。因此,值得我們重新反思的,不僅是大不列顛的未來是否還在歐盟,更重要的是,歐盟的未來又在何方?
歐洲一體化受挫
在此次英國退歐公投中,支持留歐者更多從政治、經濟上提出了警告,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也認為退歐對英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至少要到2030年才能消除,蘇格蘭又或因英國退歐而獨立;而支持退歐者則大多打出移民牌。特別是支持留歐議員考克斯的遇襲身亡,給支持退歐者更增添了一層不理性的色彩。
盡管英國對於歐盟成員國身份的爭論由黨內鬥爭和歐洲難民潮引發,但從長期來看,英國觸發退歐公投並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引起的一時情緒高漲,而是來自於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再思考。
歐洲一體化進程本身就是一個國與國之間不斷競爭和妥協的過程。
歐盟從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創始12個成員國正式更名為歐盟,至今已成為一個擁有28個成員國、人口超過4.8億的大型區域一體化組織,其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
成員國加入歐盟經過縝密的權衡,比如英國最初選擇加入,是為了維持在歐陸的影響力和平衡作用;法德則為了釋懷戰爭的創傷;一些小國加入歐盟,是為了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一些東歐國家的加入,是為了制衡俄羅斯的影響。
從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的離心傾向開始,歐盟內部問題不斷。歐洲國家內部社會不安全感和內顧傾向加速,右翼民粹激進政治力量擡頭,成員國之間的利益出現分化,紛爭不斷。難民潮、恐怖襲擊等事件,更是促使歐盟成員國之間在2015年重新設置邊境。
英國退歐公投,反映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持續效應,對歐盟的政治生態、一體化信心和內外政策所產生的消極影響。退歐情緒不只是英國一國對於舊日輝煌的緬懷和底層民眾的情緒宣泄,而是歐洲各國積壓已久的矛盾體現。
歐盟的未來在何方
英國的退歐公投,無論結果如何,都反映出一系列的矛盾:歐盟一體化日益加深過程中,民意與精英政治之間的矛盾;主權與一體化之間的矛盾;國家利益與歐盟利益之間的矛盾;歐盟成員國中心國家與邊緣國家之間的矛盾。
而這四個矛盾的產生,從歐盟各國內部來看,在於其國家內複雜的政治考慮和社會資源分配;從國家外部來看,在於歐盟的超國家機構與國家力量之間的對抗與牽制。由於一體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享受歐盟帶來的利益同時,不可避免地需要讓渡出一些利益;而隨著一體化加深,這些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
因此,在一體化加深的過程中,歐盟機構如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與歐洲法院這些享有淩駕主權國家之上的超國家權力機構的權力向誰負責、由誰制約的問題,是歐盟未來所必須解答和面對的。
盡管英國退歐公投使得歐盟的前景難言樂觀,但不管英國是最終選擇退出歐盟,還是利用公投向歐盟爭取更大的權利,從短期看,都意味著歐盟一體化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成員國身份的自由退出選項,也是歐盟一體化進程自我修複和完善的過程。此次公投如同之前的希臘危機、難民危機一樣,並不會造成一體化進程的根本逆轉,而只是曲折演進過程中的一個波瀾。
對中國的影響
此次英國退歐公投對中國造成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盡管一些分析認為,會影響到部分中國企業以倫敦為基地拓展至歐陸的發展戰略,可能造成人民幣匯率下跌。
其實,即使英國公投結果真的選擇退出歐盟,是否真的會造成這些消極影響,也要取決於英國退出歐盟後與歐盟國家的退歐協議和未來與歐洲國家的雙邊協議。
探討這些不確定性風險為時尚早。但可以預見的是,英國退歐之後,勢必會倒逼英國尋求拓展歐盟之外的市場,而中國則將成為英國減少對歐洲依賴的重要爭取對象。目前,中國在英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雖日益上升,但還不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中英貿易遠遠低於歐盟與英國的貿易規模,可上升空間還很大。
而隨著英國退歐公投帶來的對於歐盟一體化的反思浪潮,也將促使歐盟各國註意多面下註,更多挖掘歐盟之外的市場和夥伴,這一戰略訴求與我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相契合,有助於推進我國與歐洲國家的戰略對接。
歐盟一度曾被視為國際社會國家之間一體化發展的典範,但如今我們看到,一體化進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把歐盟變成了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在總體民意並不支持一體化進程加快的情況下,英國退歐公投反映了歐洲國家對於歐盟未來發展的擔憂。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持觀望態度,這對於歐盟來說是一次自我修複的挑戰和機會,對於中國來說則意味著機會與風險並存。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網紅的圍城
最近在回想三年前,還沒有網紅這詞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都是什麽樣的呢?
一萬加粉絲的我,和十萬加粉絲的林老濕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呢,那會兒還談著戀愛,養著蝸牛弟,練著瑜伽;林老濕就更牛了,養了一只貓、兩只鸚鵡,並且楞是教會鸚鵡把《鈴兒響叮當》唱了出來。
雖然閑是我倆走上公號狗這條不歸路的原因之一,但在網紅這個圍城中走的時間越長,體驗的形式和分支越多,回頭才更發現,城里城外唯一不變的本質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第一層自由選擇的權利叫做“不喜歡就取關”。每晚七點,全中國的電視臺只有一個節目可以看;但網紅經濟中,再大的V都不是權威,人生苦短,如果不是深愛,用戶幹嘛要苦苦湊合。
從今年大家都在討論的微信公號打開率不足5%就能看到,單純得到粉絲的人,贏不了粉絲的心,擁有沒有黏性和活躍度的粉絲群體是沒有意義的。
大的平臺也是一樣,你看FB最關註的一項指標之一就是用戶停留時間。16年Q1的業績顯示,用戶平均每天在FB、INS及Messenger(不包括WhatsApp)花費的時間達到了50分鐘;橫向比較,YouTube是17分鐘,雅虎9分鐘,LinkedIn2分鐘,Twitter只有1分鐘。
過去一年股價的表現就挺明顯了。

FB吸引用戶的重要舉措之一是News feed,針對用戶興趣編輯新聞,給用戶提供恰當的內容,從而增加對用的價值,增加用戶黏性。最終Q1他們的營收增長了59%,凈利潤增長有186%,月活達到16.5億(已經比全中國的人口都要多了)!

畢竟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這年頭還有什麽比投入的時間更能代表真心的呢?如果你連用戶的註意力和時間都吸引不來,那還摻和啥呢?
第二層自由選擇的權利在於做真正的自己。是可以通過人設走向事業人森巔峰,但如果和本人差太遠最終崩掉的話,也是挺麻煩的。

先看最成功的案例,已被哈佛商學院奢侈品管理MBA課程收錄的Chiara Ferragni。

雖然她大學學的是法律,但明顯宇宙第一博主更喜歡時尚相關啊(無數做著金融心卻愛著別的金融圈人士應該好好學習下人家的精神)。結果也正是因為做自己喜歡、有熱情的事,她活成了人生贏家的樣子。
中國的話,比如廣受大家喜愛的石榴婆,本職工作是國際新聞記者,結果從買買買、寫淘寶店開始,變成了現在廣告多的接不完,年收入能過千萬的自媒體,做自己真的不只是口號啊。
還能再從那篇刷爆朋友圈的快手文章中看個栗子。有個叫做山東小闖的小哥,長得有辣麽一絲絲像劉強東的他,上傳過悶灌白酒、褲襠擋爆竹等等視頻,成為了所謂農村生活現狀的典型代表。

在那篇文章後貌似小哥是一下子紅了,我看過一次之後他在快手的直播,小哥特別誠懇地對著鏡頭說:“你們看,我今天有這麽多人看,全是靠自己努力這麽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也沒人幫我(中間省略500字)真的特別感謝大家!”
雖然我至今對他都有點理解無能,但至少他展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之後也火了);畢竟網紅經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去中心化,新聞聯播講究和諧,明星講究完美,但你不用像過成他們的人設啊。就像微信公號的口號一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及粉絲)。

所以我不是很能理解網紅培訓學校,網紅真的可以集體生產出來的麽?
第三層自由選擇的權利是知道自己始終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有時候追求者太多,女生難免會挑花眼一樣;今年網紅面對的渠道選擇也是一個一個應接不暇的。
Q1時候原創內容類自媒體是香餑餑,要是天天沒被幾個廣告商追問能不能接廣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混這圈子的;Q2就換成小視頻和直播輪流上了,各大平臺真的是變著花樣的拉人去做直播啊、拍視頻的(我就吐槽一點直播平臺跟主播們七三的分成比例,誰還敢說對沖基金經理收費貴呀);中間還蹦出來過像分答這樣的小蝴蝶。

撩你的人多,並不代表各個都是你的真愛啊。有大佬總結過FoF選基金經理的標準:希望基金經理可以專註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不要隨市場逐流,大盤股好的時候押大盤,小盤上去又去炒小盤,勇於堅持自己只擅長單項體操項目,比打腫臉嘗試全能冠軍更加值得信賴。

新事物、新平臺是需要嘗試,但因為每個平臺所需要的技能不同,沒有人能夠掌握全部技能。舉個栗子,短視頻火了Papi醬的時候,直播一直很火啊,但你們看她什麽時候才來直播的?如果Papi醬是靠直播出道而不是短視頻,你們覺得她能成為今年的網紅第一人麽?
該做內容的就好好做內容,該陪伴粉絲的就好好陪伴粉絲,該多曬臉的就多曬臉啊,能把跨界全部做好的,那是既能演又有顏還偶爾會寫的,我趕腳世上只有唯一的梁朝偉了。

最後回答開篇的問題,沒有網紅的時候,生活好像真的是閑的比較無聊,雖然做了公號狗後,少了非常多的個人時間,但至少我也成了個自帶流量的網紅wannabe了不是。
好了,我上半年的微信公號總結到此,些些(下周大工程真的就要出來了,等著啊)。
蝸牛妹坐標中環,犀利解讀中港金融市場,橙新聞及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
八卦什麽,偶爾也是不要不要的~~~
微信號:hkwoniumei
圍城
沈大師2017年開市即揚言,內地所有走資渠道,已全數被堵塞。
此話絕對可信,以往地下黑市交易、就算仲生存,都係獲半官方渠道默許、換言之仲夠膽幫襯、就同個人上報自己走資,已經毫無分別。其他靠銀聯、Visa等簽帳,亦已經被堵塞,加埋今次5萬美元設限,相信令走資壓力大大減少!
話說,外管局上周五廣發英雄帖,要求各外匯交易銀行行長,擕同助手周六出席重大會議。
心水清會知,部委要求見面也許等閒事情,但要求帶同肋手一併出席,就絕非飲茶吹水咁簡單,豈可不予以重視?
可能英雄帖效應,將上周五港股通忽然大批資金湧入一併聯想,內地大媽的確相當擔心,緊得比預期緊。
公平啲講、外管局亦唔算為資金外流設新關卡,因為條例早已明文規定,除升學或個人醫療/保險用途,無論買壽險或買樓,都白紙黑字表明禁止,但問題係以往執法不嚴,外管局隻眼開隻眼閉、而家執正來做,內地當然迴響好大。
仲有一招可以話無心插柳,就係今年起本港銀行全面實行OECD既CRS、即係共同匯報標準,簡單講,就金融、財務機構、必須向所有客戶進行盡職調查,一旦帳戶超過600萬,帳戶持有人就需要提供稅務居住地自我證明。
呢點對中資券商可謂有巨大殺傷力,近日證監已經發現,十多家中資券商對戶口資金來源,缺乏盡職調查,最簡單就係帳戶內突然增多數百萬元,但戶口又未見買賣,幾日就以送禮籍口調走,擺明就係走資,聽聞中環中心對呢類活動非常關注,短期就會對中資券商出手。
五萬美元兌換維持不變,出來結果緊得較預期鬆,但一紙白紙黑字如同宣誓聲明文件,萬一行差踏錯,來年被列入黑名單,兌換額度被斷,難度在買樓要斷保、在港買保單要斷供?
落閂圍城既成事實,一如外界估計,一日未見效,一旦繼續落,最惡劣情況索性半資本管制,甚至加息。
其實見到人民日報所講既公開呼籲,掉轉來做都係賺多過蝕,正是此地無銀,你係內地居民,又信唔信人民日報?
內地既中產過去係受惠階層,隨著阿爺加強改革力度,往往令佢地首先受惠,因此都下意識同意放棄政治訴求、以換除無憂既生活。但事至如今,到底係捍衛資產緊要、定係繼續做乖乖順民,大家心中必有答案。
而上述揣測亦帶出一個問題,周行長為首金融部委,七、與三,二保揀一,到底匯率不能穿七重要,抑或儲備不能少於三萬億來得緊要?
打從小川兩度現身外管局,並帶聯同被稱為外匯儲備高手的副行長殷勇一併到訪,內地分析界已基本上百分百確認,中央政策,七可以穿,但儲備要守緊。
學瑞信陳昌華所言,今次外管局措施未郁到個人每年兌換上限5萬美元規定,但如果美元繼續強、何止七算,八算亦未必係鐵底,他日日後再落閘,未必是危言聳聽,走得梗係走為上著。
過去幾年香港受惠人民幣離岸中心加快發展,無論金融定相關內需都成為同惠行業,但今時今日,以陳昌華之觀察,三大目標互相矛盾:金融穩定、人民幣匯率、以及開放資本帳,你係領導人會放棄邊樣先?答案呼之欲出!
以CNH拆息的不尋常長期高企,不單反映是今日人民幣資金池萎縮,而是整個離岸人民幣中心仲有無存在價值。今日或許部分人仍然興奮話內地資金要走資有利樓市,他日資金全部落閘,唔通到時真係靠首置客撐起樓市?
天水圍城風水實習(2017年1月8日)
今天跟老師到天盛苑居屋屋苑中層5室睇風水,先睇巒頭:(1)西鐵路軌玉帶環腰聚財,算係好嘢;(2)不過高架橋呈反弓之勢,不時有重型車輛行過,車速快更是下坡而去,(1)加(2)最多只屬財來財去格局:閱讀更多 »
河北省常務副省長:防止雄安新區出現房地產“圍城”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關心指導河北雄安新區設立的?為什麽選擇雄安新區?河北下一步要做好哪些工作?據新華網報道,近日,記者專訪了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臨時黨委書記袁桐利。
要求保持歷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新華網: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關心指導河北雄安新區設立的?
袁桐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科學論證、到現場實地調研,有力推動了雄安新區的設立。在決策過程中,總書記總攬全局,既給予宏觀指導,又註重細節、提出具體要求,令我印象深刻的有這麽幾個方面:明確提出了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即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強調要做到“四個堅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同時把白洋澱整體納入雄安新區規劃管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要求雄安新區建設體制機制新高地,實施負面清單管理,要求凡是市場機制能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行政審批,激發市場活力。
還要求做到先謀後動、規劃引領,用先進的理念、國際一流水準進行城市設計,每一寸土地都要求我們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工建設,不留歷史遺憾。還要求我們保持歷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發揚工匠精神,穩紮穩打,一茬接著一茬幹。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為規劃建設好雄安新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雄安新區具備了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最基本條件
新華網: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為什麽選擇雄安新區?
袁桐利:在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一些區域選址建設雄安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綜合考慮區位、交通、生態、開發空間等方面因素,經過反複深入科學論證選定的。
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京津保腹地,距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距離相對適宜;交通比較便捷,現有京港澳、大廣、榮烏高速和京廣客專、京廣高鐵、津保鐵路等軌道交通,與北京新機場聯通便捷,對外交通通達性非常好;生態環境優良,緊鄰華北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河湖水系比較發達,森林、植被、濕地等生態系統較為完備;資源承載能力較強,地質條件整體穩定,水、地熱等資源非常豐富,適宜開展城市的規劃建設;現有開發強度較低,只有雄縣、容城、安新縣城所在地有一定的城鎮建設,其他區域基本為鄉鎮、村莊和農用地;發展空間充裕,起步區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這些優勢,使雄安新區具備了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最基本條件。
防止出現房地產“圍城”等問題
新華網:建設雄安新區,河北下一步要抓好哪幾項重點工作?
袁桐利:圍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近期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工作,確保新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著力加強各項管控。把管控貫穿於新區前期規劃建設的全過程,啟動新區全面管控方案的實施,對規劃、土地、建設項目、戶籍人口、不動產交易實施嚴格的管控,防止借機炒作,也防止出現房地產“圍城”等問題,確保市場平穩有序。二是加快完善各類規劃。組織編制好雄安新區相關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三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科學設置新區管理機構,整合優化行政資源,實施大部門制、扁平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通過定向招聘、公開招聘、競爭上崗,聚集高端人才,確保一流人才建設一流新區。四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我們要在土地、財政、金融、投資等方面加強政策研究、積極探索創新,加快組建新區的投融資平臺,通過市場化手段,包括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區開發建設,這樣來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
房企“鐵三角”圍城:前4個月賣了53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5/1101781.html
編者按
【 近日,克而瑞發布房企2017年前4個月銷售排行榜,碧桂園首次突破兩千億級,萬科實現1915.7億元,恒大實現1440億元。房地產三強似乎已構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鐵三角”。也就是在去年,這三家企業剛過“三千億”級大關,而今年前四月,同樣是這三家企業,用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千億級”銷售額。
細看這個排行榜不難發現,時間越往後推移,上述三強與TOP10其他房企越拉越大,比如第TOP20僅250億元,第TOP50強僅不足百億元。這意味著,或許到半年報時,前三強銷售額是TOP30強的總和甚至TOP50強的總和,市場集中度越來越具有磁石效應,大魚吃小魚遊戲,而非鯰魚效應。】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羅偉
當前,重新註重規模競爭似乎成為2017年房地產行業共識。即使面對政策調控的持續深化,大中型房企在過去的4個月也走出一條高光的業績曲線。碧桂園、萬科、恒大領銜的一線房企構築成了“鐵三角”,碧桂園的銷售額更是已經攀升到“兩千億”量級。在過去,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日前,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1~4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顯示,碧桂園銷售額達到了2006.6億元,萬科實現1915.7億元,恒大實現1440.3億元,三家領頭房企實現總銷售金額5362.6億元,甚至超過排名其後的10家房企的銷售額總和,行業集中度愈加明顯。
億翰智庫的報告認為,此種趨勢對成長型房企來講,需要關註去周期化趨勢,尤其是在投資節奏上,地價低時多拿,地價高時適當少拿,但絕對不能不拿,否則企業成長的連續性會受到制約。
“鐵三角”領先業績榜
調控在深化,大中型房企在過去的4個月依然收獲了豐厚的業績。從榜單分析,第一名、第二名都維持在了“兩千億”左右的量級,TOP3門檻達到了1440億元,遠超去年上半年第三名的1221億元,TOP10和TOP50門檻也分別達到了420億元和89億元,顯示出行業集中度的再次提升。
與去年同期業績比較,今年前4月已完成去年上半年整體業績的主要集中在TOP50房企,前10強房企中有6家,前30強房企中則有17家已達成此目標。
億翰智庫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張化東認為,“三千億”以上量級的龍頭房企在經營上已經明顯的去周期化,無論是春節淡季還是春季旺銷期,單月業績基本均在400億元以上,其背後是企業投資節奏的去周期化以及城市布局的全面化、均衡化。
碧桂園在此方面的趨勢明顯,無論是投資端還是銷售端。在拿地節奏上,去年前8個月基本保持每天一塊地的進賬速度,僅在當年9~11月份略有放緩,但當年底再次重啟高速拿地模式。在銷售端,其前4個月業績已經超過2000億元,按照現在月均500億元的速度,全年完成6000億元業績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恒大在前4月的銷售速度有所放緩,在營銷措施上收窄折扣幅度,提高利潤。從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情況看,恒大仍然處於慣性延續之中,推貨節奏平穩。億翰智庫的報告預計,進入二季度以來,恒大明顯開始發力,大量新盤將在二季度及之後陸續入市。
經歷股權之爭風波的萬科雖然表示對規模排名“不在意”,但在營銷節奏方面,卻沒有放緩的跡象。今年春節後萬科就開始加大推貨力度,其中3月份的新推貨量是平時單月的2~3倍之多,創下行業單月636億元的銷售紀錄。
萬科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凈利潤出現明顯下滑。對此萬科解釋,由於銷售額翻番、經營管理規模擴大,一季度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同比分別增長38.8%和29.3%,同時受融資規模擴大的影響,一季度萬科財務費用也有所增長。此外,由於一季度結算項目中包含了一批合作比例較高的項目,使得當期少數股東損益占比較高。
萬科董秘朱旭表示,第一季度萬科竣工和結算規模有限,竣工面積占全年竣工計劃的比例僅為5.1%,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對全年業績的參考意義不大,公司預計2017年全年凈利潤同比仍將保持增長。
中小房企突圍壓力
在房企規模的競爭中,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對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大。陽光城總裁張海民就表示,現在的土地儲備排名就是五年後的房地產公司排名。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表示,前4月從拿地金額來看,碧桂園和保利繼續穩居前兩位,首開、遠洋晉級TOP10。1~4月,碧桂園和保利分別以535億元和474億元繼續穩居拿地金額前兩位。
總體來看,在2016年熱點城市量價齊升帶動下,房企取得良好的去化效果,資金較為充裕。盡管2017年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加碼,但仍不能減弱房企拿地熱情。2017年1~4月,房企拿地意願依然強烈,TOP10企業拿地總價高達3460億元。
相比三大巨頭的全國性布局對沖周期風險,區域布局型房企在規模競爭上缺乏力度。億翰智庫的報告認為,首開、首創等出現增長受困,在榜單排名上均出現不同程度後退。究其原因,是因為一線及強二線短期內住宅去化仍然有支撐,但新增供應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一線及強二線城市政策多已是史上最嚴,後期市場調整將顯著放大市場不確定性。
作為此輪調控供給側的著力點之一,公開土地市場的競拍限制繁多。從2016年的多城市土拍新政,包括提高保證金、規定現房銷售、增加持有物業比重和年限等,到近期上海出臺招標掛牌複合式新土拍政策,無一例外地提高了企業競爭門檻,封堵中小房企試圖通過傳統高周轉模式繼續發展的路徑。
除去公開市場,並購將是中型房企突圍的路徑之一,“閩系”房企陽光城成為典型的代表。陽光城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陽光城新增土地儲備項目25個,總建築面積97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0%。其中,企業以招拍掛方式獲取了12個項目,總建面141.9萬平方米,以收購方式獲取了大量土地儲備。
億翰智庫的報告認為,此種趨勢對成長型房企來講,需要關註去周期化趨勢,尤其是在投資節奏上,地價低時多拿,地價高時適當少拿,但絕對不能不拿,否則企業成長的連續性會受到制約。
房企樣本·碧桂園
碧桂園前4個月攬金首破兩千億 已完成全年目標50%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楊軍
近日,克而瑞及億翰智庫公布的數據均顯示,碧桂園以2006.6億元銷售金額超越萬科、恒大,再次奪得流量銷售金額榜首,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50%。
回顧2017年開局以來的房企銷售業績,碧桂園連續4個月成為“銷冠”,首次實現4個月銷售金額突破2000億元,刷新行業規模紀錄。同時,萬科、恒大均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分別以1915.7億元、1440.3億元位列第二、第三名,加固了房地產業三強鼎立的行業格局。
目前,政策調控“緊箍咒”不斷收緊,加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給行業巨頭提供了一個規模擴張的良機,在公開“招拍掛”、收並購以及合作拿地方面高歌猛進。
銷售金額實現同比增長209%
2016年,萬科、恒大、碧桂園確立三強鼎立的行業格局。2017年開局以來,三強之間的爭霸賽不斷刷新行業認知。
2016年,萬科用4個月時間突破銷售金額1000億元大關,刷新行業紀錄。2017年,碧桂園用4個月實現銷售金額2006.6億元,成為行業首個4個月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房企,其擴張速度較2016年行業最快增速提高一倍。
回顧碧桂園前3個月的銷售數據,分別為486億元、386.6億元以及634億元,同比2016年前3個月增速分別為288.9%、246.7%以及229.9%%,每月均以超200%的增速前進。截至2017年4月,碧桂園以2006.6億元銷售金額實現同比增長209%,為規模房企中增速最快的公司,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50%。
從前4個月的業績增長情況來看,房企在加速擴大規模,以提高市場占有率。金額榜單門檻進一步提升,TOP3和TOP30的4個月入圍門檻均已超出去年上半年水平。其中,TOP30門檻已經達到178億元,超越去年上半年的174億元。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在其公眾號發文分析認為,4月房地產市場成交繼續分化,一二線樓市成交仍處於相對低位,這對重點布局一二線的房企業績產生了壓力。三四線樓市的崛起則對相應布局的企業提供了業績上漲動力,特別是龍頭房企,在三四線城市布局較廣,業績增長幅度更大。
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碧桂園的主戰場是在三四線城市,隨著公司實力的增強,開啟了一二三四五線城市全線出擊的戰略格局。碧桂園將在三四線城市按照市場需求推出貨量,做好供應。
在鞏固三四線市場的同時,碧桂園不斷加碼一二線市場的布局。明源地產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策分析認為,一二三四五線城市全面發展的房企在面對政策調控和市場變化時具備足夠的戰略縱深,業績受影響較小,有利於保持業績的穩定增長。
同策咨詢研究院總監張宏偉認為,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布局了大量的項目,多數城市受政策影響較小,碧桂園獲得了業績放量的窗口期和規模增長的好時機。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的產品在性價比方面有綜合競爭優勢,能夠在短期內開發大盤,為大規模的銷售提供產品保障。
前3個月拿地已用預算44.7%
2016年,碧桂園的全年銷售金額為3088.4億元,實現業績翻番,順利完成“尖叫目標”。
碧桂園對外公布的2017年業績目標為4000億元。按照其目前的增長態勢來看,這一目標相對保守。對此,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則表示,到了年中,能夠做到的話,碧桂園會對業績目標進行調整,2016年也進行了調整。
丁祖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按照目前的增長態勢,碧桂園具備沖擊6000億業績的能力。張宏偉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碧桂園2017年完成6000億銷售業績問題不大。
截至2016年12月,碧桂園在國內的總土地儲備為1.66億平方米,未售部分土地儲備貨量總計高達11986億元。包括2015年和2016年帶入貨量1273億元及4890億元的2017年預計新推貨量,碧桂園2017年可售貨量達到6163億元。其中目標位於一二線城市的貨量為3528億元,占比57.2%;目標位於三四線城市的貨量為2635億元,占比42.8%。
在土地市場上,碧桂園並沒有放慢擴展的步伐。碧桂園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碧桂園獲取了111宗土地,新增土地預期建築面積為2035萬平方米,土地成本為670億元,花費拿地預算的44.7%。在1~3月新增土地中,按面積計算,三四線城市新增土地占比68%,一二線城市占比32%;按金額劃分,三四線城市占比41%,一二線城市占比59%。
據碧桂園財務資金中心副總經理左瑩透露,考慮到貨量的安排,2017年,碧桂園有1500億元的現金支出用於拿地,當然會根據市場情況、現金的流入和其他方面的開支進行定期的調整。
此外,由於實行合夥人制度,碧桂園項目的開盤時間縮短至6.2個月,現金流回正周期縮短至8.4個月。加之依靠高周轉快速開發模式,碧桂園2017年的新增項目將源源不斷地進入2017年可售貨量,為2017年的業績增長儲備原材料。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碧桂園東莞茶山項目采用的SSGF工法將在碧桂園各區域公司試點,未來將全面推廣。該套體系的創始人碧桂園莞深區域副總裁孫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試點的茶山項目來看,SSGF工法采用全穿插施工,能將整體建造周期縮短6~8個月,同時能節省1/3的施工人力以及1/3的建築成本,保證建築品質達到精良水平。
房企樣本·融創中國
前4個月銷售金額達596.1億 融創直追龍湖備戰第二賽季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楊軍
進入5月,各房企紛紛備戰二季度,從多數房企公布的2017年銷售目標中簡單計算可以看出,其銷售額平均增長均值為20%,其中,融創中國以銷售目標2100億元,增幅達到39%,成為已公布房企中增幅最大的企業,從1~4月來看,融創中國銷售金額達到596.1億元。
而與融創中國業務、布局相似的龍湖地產,在2017年的銷售目標上則略顯保守,定為1100億元,兩者之間正好相差一千億。從1~4月的表現來看,龍湖地產的銷售金額為602.3億元,突破千億似乎已無懸念。
2016年,房企千億軍團已增至12家。多種研究報告也表明,中國房地產業正快速步入“寡頭時代”。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4月房地產市場成交繼續分化,一二線成交仍處於相對低位,這對重點布局一二線的企業業績產生了壓力,對於融創來說,實現2100億元的銷售目標,下半年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融創推盤重心在下半年
融創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53.4億元,同比增長54%,毛利48.5億元,同比增長70%,毛利率13.7%,同比上漲1.3個百分點。
一季度報顯示,融創一季度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人民幣455億元,同比增長81%,合約銷售面積約250.6萬平方米,僅3月單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222.7億元,同比增長92%。
對於1~4月份的表現情況,融創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7年重點推盤時間集中在下半年,全年融創可售資源達到4185億元。
當前,融創已完成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的全國化布局,截至2016年底,已布局44個城市,新增土地儲備5394萬平方米,總土地儲備7291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4973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新增土地儲備中有2/3為收並購所得。對此,融創方面表示,目前熱點城市土地價格過高,尤其在公開市場獲得價格合理土地的機會較少,隨著調控的持續和流動性的收緊,預計2017年土地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未來在拿地方面將更加謹慎,並將更加重視並購市場的機會。
相比之下,從龍湖地產的策略來看,會把2017年可售貨值盡量布局在上半年。截至2017年3月,龍湖地產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430.2億元,同比增長218%,合同銷售面積282.5萬平方米,3月單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185億元,合同銷售面積112.5萬平方米。
龍湖地產表示,今年的發力歸功於2011年開始的戰略布局,預判今年市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供貨選擇往上半年前置。
房企規模之爭已白熱化
根據克而瑞公布的榜單,一季度前10強的門檻提至330.6億元,同比大幅上漲69.5%。上市房企的銷售數據增長驚人,碧桂園、首創置業同比增長幅度均達250%,萬科、招商蛇口、新城控股等同比翻倍,中國恒大、融創中國、金地集團、世茂地產等多家房企增速均超過50%。
除此之外,房企梯隊間的差距也逐漸擴大。規模房企和品牌房企的優勢越加凸顯,根據克而瑞公布的1~2月榜單中就明顯看出行業集中度有升高的趨勢,三大龍頭到百強企業之間的規模化比拼更加激烈。
中指院方面預測稱,到2020年,千億以上規模企業數量將達21家,3000億以上將達6家,2家將超5000億,500億至1000億的房企數量將達38家。未來行業集中度將快速提升。
以前30強房企為代表,融創中國2016年新增土地儲備5394萬平方米,總土地儲備7291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4973萬平方米;龍湖地產在2016年積極擴張土地儲備,共獲取39塊土地,總建築面積為946萬平米。克而瑞數據顯示,1~4月,中海、綠地等房企的土地儲備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710%、38%。
為了擴大規模,滿足行業重新定位需求,各大房企積極采取多元化補貨模式,合作拍地、項目入股、收並購案例明顯增加。融創執行總裁汪孟德在一季度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三五年內,融創房地產主業要占98%以上份額,對於規模企業來說將面臨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根據目前土地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土地價格高企,單純以土拍市場拿地已經無法滿足融創的規模化擴張需要。就目前融創集團再度舉牌金科股份持股增至25%來說,中原地產研究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該收購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做大管理規模。此前,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以並購的方式獲取項目。
西部力量
調控外溢地產江湖生變:中西部11家房企躋身百強
每經記者 蔡雅蕓 每經編輯 羅偉
樓市調控的力度仍在加大,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加入調控的隊伍;另一方面,政策顯效,諸如深圳、北京曾經“高熱”的一線城市正在退燒。
近日,在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1~4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來自中西部的房企占據了11個席位,其中榮盛發展、金科集團分別以217.2億元、205.4億元銷售額成為11家中西部房企銷售突破200億元的龍頭房企。
同樣是上述研究機構,在其對外披露的2016年房企銷售TOP100中,來自中西部的房企只占據了9個席位,新躋身榜單的兩家房企是中迪禾邦及康橋地產。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璐表示,一方面2016年以來樓市處於上行通道,房價上升助推了重點布局熱點城市的房企銷售額的增長,另一方面,樓市調控讓重點城市的需求外溢到了中西部城市。
受益於都市圈及調控效應
銳理數據董事會主席羅紅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中西部房企的先天優勢就在於他們的土地儲備主要集中在市場潛力爆發的市場,而這些市場正好覆蓋了京津冀、重慶、成都、合肥、武漢等熱點區域和城市。
羅紅衛說,“去年底到今年初,限購全面開花前市場火熱,使得百強房企中很多在前四個月就完成了大半年的業績目標。”
戴德梁行董事魏曉龍表示,由於這11家房企全國化的布局沒有完成,知名度沒有那麽高,但在區域內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從區域角度說,榮盛在河北、金科在重慶、藍光在成都,都是領頭羊。這些第二梯隊的房企是“地方諸侯”。
記者註意到,本次領跑中西部房企排名的“河北王”榮盛發展,此前就因雄安新區的設立而成為關註焦點。梳理其項目分布情況就會發現,榮盛發展僅在河北地區的項目就達32個,剩余的52個項目則分布在17個城市中。
榮盛發展一位要求匿名的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公司業績的大幅提升,與京津冀樓市的火熱有著直接關系,榮盛發展作為本土企業,環渤海、京津冀、京滬高鐵沿線也一直是公司的戰略方向。”
渝派房企的領頭羊金科,在其2016年25個新增地塊中,有8個位於總部重慶,其他分散在合肥、成都、鄭州、南寧、濟南等城市,本土市場重慶的銷售金額以147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中西部房企逐步壯大發展的過程其實有著其特殊的市場契機,魏曉龍認為,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城市的房企完成對“小魚”的兼並後,才會觸及中西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的房企在成長初期沒有遇到這些大魚,所以能利用市場空檔完成自身體系建設。
何以突圍“面粉貴過面包”
“現在想做一個‘小而美’的房企幾乎是不可能的。”魏曉龍說,“如今可供房企選擇的余地不多,隨著行業集中度的越來越高,用行業里的一句話總結就是,要麽做大做強,要麽等著被收購。現在這11家房企已經是區域龍頭,想被收購沒那麽容易,但那些沒有擠進榜單的房企,其實很多已經被巨頭收購了。”
“出於企業對規模的需求和發展,該拿地還是得拿地。”金科地產中西部區域公司董事長羅利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當前,中西部房企在布局“全國化”時,目標城市多為樓市調控的重點城市,地價高企、房價受限。這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大挑戰。羅紅衛坦言,中西部房企走出去的時候,仍會面臨水土不服的困惑,。
從榮盛發展來看,2016年其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先後獲得土地80余宗,截至報告期末,其土地儲備建築面積2570萬平方米。
記者從金科股份了解到,去年該房企土地總投資達208億元,獲取34宗土地,土地儲備1846萬平方米,通過收購、合作的項目有10個。
4月底,河南本土實力房企之一的正商地產今年前4個月其總銷售金額91.1億元,躋身房企銷售百強榜第49位。記者註意到,2016年正商地產銷售額261.2億元,銷售面積270.7萬平方米,且在鄭州市場排名榜首,已遠超同樣屬於河南房企的建業地產。
房企樣本·華僑城
混改窗口期推全域旅遊 華僑城押註雲南謀第二總部
每經記者 黃博文 蔡雅蕓 每經編輯 羅 偉
定位為以文化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央企華僑城,正在刻意淡去地產商的形象,轉而在文旅板塊大手筆布局。
近日,華僑城集團宣布與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以下簡稱世博集團)、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文投集團)戰略重組正式落定。
這是繼華僑城與雲南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之後的資本舉措,標誌著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戰略布局雲南正式拉開大幕,成為央企參與地方國資改革的重要樣本。
“全域旅遊”落子雲南
根據公告,華僑城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投資雲南世博、雲南文投,增資擴股完成後,華僑城通過其設在雲南的全資子公司持有世博、文投各51%的股權比例,雲南省國資委持有其余49%的股權。
雲南旅遊(002059,SZ)由雲南世博控股,持股比例49.52%。因此,通過控股雲南世博,華僑城也實現了對雲南旅遊的間接控股。控股後,華僑城共計持有雲南旅遊57.07%的股權,雲南旅遊的實際控制人由雲南省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另據披露,華僑城參與雲南旅遊的定增方案也已獲批,通過華僑城雲南公司100%認購雲南旅遊的11.3億元定增。
華僑城方面表示,此次創新地采用了央企、地方國企平臺公司合作的新模式,對於雲南旅遊產業升級意義重大。同時這也是華僑城集團“文化+旅遊+城鎮化”及“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的重要實踐。對於華僑城而言,這一舉動也有著參與國資改革上的重要意義。
華僑城新創的“全域旅遊”模式也將在雲南落子。在5月3日股東大會上,華僑城董事總經理王曉雯透露,雲南將落地華僑城的第一例全域旅遊模式。在計劃中,華僑城將把雲南作為第二總部,在“十三五”期間投資2000億元對雲南旅遊文化產業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千億資產規模的新雲南世博和五百億資產規模的新雲南文投。
雲南財經大學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雲南的旅遊資源非常多元、充足,但也存在“小而散”的狀況,僅靠華僑城的一己之力是難以改變的。如今華僑城聯合了本土世博、文投、城投三大資源平臺,也能很大程度上整合當地資源,增加雲南旅遊產業升級的勝算。
逐步淡化地產商身份
華僑城將自身定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領跑者、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引領者、中國全域旅遊的示範者”,對於另一重地產商的身份,不願更多提及。
雲南旅遊年報顯示,2016年,雲南旅遊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66.8萬元,同比下降17.20%。國金證券認為,地產銷售不佳是雲旅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2016年,雲南旅遊地產板塊利潤總額同比下滑97.62%。
4月26日,華僑城集團內刊發文指出,華僑城集團總經理段先念表示,上市公司房地產業務比重較大,其業績波動將會影響上市公司效益,同時影響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可以考慮采用地產戰略合作聯盟的模式,自己只做平臺,由專業的地產公司做房地產開發。
華僑城集團2016年業績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54.81億元,同比增長10.07%;實現凈利潤68.88億元,同比增長48.44%,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在投入方面,華僑城顯示出戰略傾斜,2016年旅遊綜合業務的支出成本占總營業成本的57.11%,比上年增加33.97%,可見華僑城在發力“地產+旅遊”戰略時,投入比例也發生了改變。
根據華僑城2017年的工作計劃,將全力推進雲南、海南全域旅遊。加快對雲南旅遊資源的整合,推進三亞、海口等全域旅遊項目的落地,實現對知名景區的托管運營。
【水貨圍城】小童畀篋轆爆甲入急症 居民諗計反擊
1 :
GS(14)@2015-02-12 13:37:00
水貨客問題困擾北區和屯門居民多年,日前於北區工作的Cary曾向我們反映有水貨客拖行李箱「轆爆」小童的腳甲,又因為水貨客連同行李箱佔據輕鐵,屯門居民要乘搭輕鐵往往要等候兩、三班車,即使能夠上車,車內環境亦極為擠迫和危險,部分家長擔心子女安全和遲到,甚至被迫改用的士送子女上學。北區居民不滿政府及建制派壟斷的區議會無力解決問題,成立組織「北區動源」,計劃參選區議會,迫使當局正視問題。
Cary到上水火車站外訪問了成立不久的「北區動源」,成員之一的家浩透露,他們原來互不相識,是政府「啟發」後才走在一起,除年輕人外也有年長的北區區民,各自有不同的專業。他表示「北區動源」的成員皆認為北區居民可以多走一步,改善自己的社區。另一位成員Alex表示,他們會積極考慮參選區議會;他們一班年輕北區居民很希望把年青的力量、聲音、創意帶進議會,以新思維向政府施壓,從而改善水貨客問題。成員阿Dick則狠批,上次選舉後建制派壟斷的北區區議會,四年內對解決水貨客問題毫無建樹。阿Dick引用民調稱,北區區民認為水貨客影響生活的民意清晰,但過往反對水貨客的示威中,該區居民參與度非常低,他慨嘆北區居民始終較為保守。他期望新組織成立後能匯聚北區居民,同心向政府施壓。《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認同他們「自己北區自己救」的理念,呼籲公眾支持他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12/19039380
股票掌故 |
香港股票資訊 |
神州股票資訊 |
台股資訊 |
博客好文 |
文庫舊文 |
香港股票資訊 |
第一財經 |
微信公眾號 |
Webb哥點將錄 |
港股專區 |
股海挪亞方舟 |
動漫遊戲音樂 |
好歌 |
動漫綜合 |
RealBlog |
測試 |
強國 |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
龍鳳大茶樓 |
文章保管庫 |
財經人物 |
智慧 |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創業 |
股壇維基研發區 |
英文 |
財經書籍 |
期權期指輪天地 |
郊遊遠足 |
站務 |
飲食 |
國際經濟 |
上市公司新聞 |
美股專區 |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
娛樂廣場 |
波馬風雲 |
政治民生區 |
財經專業機構 |
識飲色食 |
即市討論區 |
股票專業討論區 |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
建築 |
I.T. |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
打工仔 |
蘋果專欄 |
雨傘革命 |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
地產 |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