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企业钱荒困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2952&time=2011-06-25&cl=115&page=all

小企业倒闭潮并未出现,但已普遍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实质性的改善前景
财新《新世纪》 记者 霍侃

 

  小企业总能最先感知经济冷暖。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甚至倒闭的传言频现,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人视之为风险苗头。

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紧绷、融资成本抬升、工资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力。郭斌/CFP


  中国小企业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财新《新世纪》从小企业较为密集的浙江和广东了解的情况显示,小企业大规模倒闭的说法尚难以得到确证。

  “个别企业倒闭的现象有,但‘倒闭潮’还没有看到。”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秘书长陈文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企业的订单并不少。该协会参与了5月中旬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小企业融资情况调研。

  最坏的局面暂未出现。但不可否认,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紧绷、融资成本抬升、工资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力。

  为了帮助小企业纾困,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意在通过差别监管,鼓励银行投放小企业贷款。但多家银行认为,小企业贷款监管新政不够细化、欠缺可操作性,“看得见、摸不着”。正规融资渠道能否真正疏通,尚需观其后效。

未见“倒闭潮”

  在小企业“倒闭潮”传言盛行之时,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

  “从小企业面临情况的复杂性看,可以说比2008年更困难。”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亿联担保公司董事长沈立刚接受财新 《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当时小企业面临的困境相对简单,主要是外需订单减少,企业的应对策略是从美国市场转向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向内销,是营 销策略和市场的转换。

  “目前则是多重因素叠加,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沈立刚说,企业招不到人、工资上涨,原材料涨价、利率提高,利润空间变得很薄,“最初投资决策时可行的项目,现在也变得不可行了。”

  尽管如此,沈立刚认为,“倒闭潮”的说法言过其实,“起码目前还没有看到”,以后是否会出现,要看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

  上述广东省的调研显示,通胀压力和物价高位运行并预期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压力趋大,财务状况偏紧,进一步削弱企业信贷融资、还本付息能力,“但未发现有社会流传那种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批倒闭的现象。”

  陈文说,目前企业的订单并不少,关键是资金紧张,很多企业有订单却没钱去做,“上游企业都不能赊账了,得拿现金去买原材料,很多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压了两三个月的货期。”

  调研结果与企业微观层面感受接近。在东莞金鑫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春林看来,周围企业的经营还算正常,没有大规模倒闭,很多小店铺、小作坊开业,说明大企业的订单还不错,能溢出一些订单给小作坊做,“只是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压力比较大。”

  近两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到回归稳健的快速转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

  在银行贷款规模非常大的2009年,小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盛宴。“小企业很惊讶地发现,有银行向自己主动营销贷款。”沈立刚说,结果一批 当时本来活不下去的企业缓过来了,本来不敢做的一些项目也有钱做了,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转向,信贷规模收缩,银行对有限的贷款资源再分配,调整客 户结构,收回了在银行看来免疫力相对较差的小企业的贷款,“资金一涝一旱,很多小企业会受伤。”

  贷款收放之间,受伤最重的,反而是那些把资金投向实业的小企业。沈立刚说,浙江省制造业居多,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后,想抽出来是很难的,一旦收缩,企业资金流就会大受影响,“现在不少企业是这种情况,上下游企业资金关系很紧张,应收账款大量出现。”

  此外,也有部分企业把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还有大笔钱在楼市,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上的资金,来保楼市里的钱,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紧的重要原因。

无水可放

  在银根收紧的大背景下,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难度加大。广东省的调研显示,一季度,该省中小企业户数合计155.7713万家,资金需求满足度为38.44%;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生额,占贷款总发生额的比例为79.85%,环比下降3.45个百分点。

  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个新问题,只不过其严重程度随着货币信贷环境的宽松或紧缩,时弱时强。

  5月下旬的调研后,陈文总结出,抵押物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信用记录,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的这些因素一直存在,导致达不到一些银行的贷款标准。

  这与中国银行宁波北仑区支行信贷部的一位人士的感受吻合,“有些小企业即使有抵押,但没有审计报告,在中行的内部评级中就很差,根本进不了信贷系统。”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信贷评级更为灵活,“不看报表看品行”。但在货币政策趋紧的调控背景下,却面临“无水可放”的瓶颈。“由于银根收紧,一些小银行去年11月就没有信贷额度了,企业排队到现在都没有钱。”陈文说。

  广东省的调研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难点与去年有所不同,融资成本加大成为突出问题。

  来自正规渠道的银行贷款成本不菲。中金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达到13%-15%。沈立刚介绍,浙江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也在15%左右。

  目前,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为满足存贷比的考核要求,通常会要 求企业做1:1的配套存款,但小企业通常很难有富余的钱用于存款,就得把已经贷到的钱存入银行,然后用这笔存款再做质押贷款,或者承兑汇票,相应的成本都 由企业承担。此外,小企业贷款一般需要第三方担保,沈立刚介绍,亿联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是年息3%,其他公司更高的担保费有年息5%。

  民间借贷利率也明显上涨。沈立刚介绍,目前浙江民间借贷,经营好的小企业,利率最低可以拿到年息15%的钱,与银行贷款成本相当,但对于一些资金链特别紧张的企业,利率可能高达月息5分、合年息60%。浙江中小企业局介绍,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在25%-30%。

  广东省在调研中发现,该省中小企业最近一次民间借贷月息在3%以下的占55%。一季度东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23.62%,比年初上升0.97%。

正规渠道待疏堵

  广东省的调研显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仍以大型银行为主,四大国有银行与股份商业银行占57%,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占31%,同业拆借、民间借款占7%,信托公司、典当行等其他渠道占5%。

  从商业银行流向小企业的资金,堵在哪里呢?不同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银行,面临的瓶颈各异。一位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银行小企业贷款的制约因素有三个,一是资本充足率,二是存贷比考核,三是贷款规模。

  陈文建议,为鼓励银行主动服务中小企业,人民银行可在目前的调控政策之下,不考虑各银行的存贷比等因素,确定中小企业专项信贷规模,并确保专项规模投向政府希望的方向。

  近期,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十项措施,试图通过差别化监管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几乎所有银行都面临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监会正在起草修订中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资产执行更高风险权重,其结果是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金短缺将成为银行业普遍问题。

  针对资本金约束,《通知》提出,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对于运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 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未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在满足一定前提下,也可视为零售贷款。这意味着,小企业贷款的风 险权重将从目前的100%进一步调低。

  来自浙江台州的浙江民泰银行行长郭伯成认为,风险权重调整对小银行是好消息,因为该行的资产业务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消耗资本的,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很大。

  存贷比考核指标,是二季度多家银行信贷投放面临的硬约束,此次在小企业贷款中有所突破。《通知》指出,优先支持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其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申银万国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董樑认为,小微企业贷款突破贷存比考核意义重大,将改善当前信贷偏紧格局,发行金融债也解决了存款不足的硬约束。

  多家银行对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感兴趣。郭伯成认为,这为小银行扩大负债业务增加了一个渠道。包商银行小企业金融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如果能让银行在信贷额度用完后,发专项金融债,当然是好事。

  不过,上述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主要是针对存贷比达标压力较大的银行,现在有银行感兴趣,但是否发债还要银行权衡发金融债的成本收益。

  为解除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通知》提出,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对于银监会出台的措施,有银行认为“没法执行”。一位股份制银行小企业贷款部门负责人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满足一定前提下”“适当提高容忍度”,都没有量化指标,不知道能否达到这些标准,感觉政策“看得见、摸不着”,需要监管部门尽快详细解读。

  郭伯成也建议,在几条原则性规定基础上,期待监管部门尽快拿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对于银行的这些疑虑,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原则性的规定恰恰体现出政策的弹性,由于全国不同规模和东中西部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尽相同,如果监管政策“一刀切”,制定细化的量化标准,可能会对某一类银行产生约束。

  例如,不良贷款率指标,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新增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很低,甚至低于全部贷款的不良率,但农商行和农信社等支持涉农小企业的机构,不良率则较高。

  “监管政策的调整,是机制上的变化,引导银行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做,把贷款资金投向小企业。”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财新《新世纪》记者赵静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1

國泰蔡宏圖的困局與轉機 失落的王者

2011-7-4  TWM




台灣金融史會記下2011年6月23日這一天,因為從這天起,富邦金的股價正式超越國泰金,從這一刻起,60歲的蔡宏圖,一生都踩在雲端的他,所有順遂、光環、如意,都將暫停,他的人生第一次面對如此強而有力的競爭者,他會就此挫敗?或者重返榮耀?

此刻,敗將不言勇,但他痛下決心、含淚耕耘,誰敢說,沒有重執權杖的一天?

撰 文‧顧文煦、劉俞青 研究員‧陳兆芬六月二十三日近午時分,位在台北市信義區國泰金控大樓地下室的主管餐廳,平常人聲鼎沸,但今日卻彌漫著低迷詭譎的氣氛。經理級以上主管三五 成群坐落,交談話聲放輕,有的竊竊私語,大家心照不宣中沒有說出口的:「這一刻,真的來了!」因為此時,股市交易盤上富邦金跳動的股價是四十三.三元,國 泰金則是四十二.八元,這是五十年來頭一遭,也是台灣金融史上歷史性的一刻,富邦金股價正式飛越國泰金,蔡宏圖失去金融股王的榮耀皇冠,拱手讓給蔡明忠。

如 果說「富邦金PK國泰金」是今年金融業最重要的一場賽事,那麼這場比賽早就悄悄開打;今年三月,臉書(facebook)上兩邊員工就開始倒數計時,各自 都有員工開立隱匿討論區,只是,就像兩邊股價消長一樣,富邦金的員工臉書上一路氣勢高昂,而國泰金的討論區則是低迷一片,「今天差距持續縮小」、「快被追 上了」、「應該就是這個禮拜了」,類似主題不斷出現,終於,就在六月二十三日開盤不到十分鐘,富邦金股價一舉超越國泰金,國泰金的員工臉書上一片嗚鳴。

「雙蔡」對決:蔡宏圖首敗股價被富邦金超越 拚市值第一保衛戰但事實上,這場堂兄弟的戰爭絕對不是今年才開打,早自十年前,金控各自成立,號角已經響起,而直到今年,即使股價未定,但勝負已昭然若揭。

因為六月十日國泰金的股東會上,今年六十歲的董事長蔡宏圖,頂著一頭灰白的頭髮,起身向所有小股東深深一鞠躬,這一鞠躬,不僅是蔡宏圖對於國泰金去年的獲利表現,向股東抱歉,更是對長期以來,國泰金的「無為而治」,向股東致上深深的歉意。

不待兩個禮拜後的股價呈現,從這深深一鞠躬開始,蔡宏圖已經提前向外界宣告,國泰金讓出坐了五十年的王位,台灣金融業龍頭就此易主。

台 大法律系畢業、二十八歲取得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博士回國、三十八歲正式從父親蔡萬霖手上接下國泰人壽董事長一職,六十歲之前的蔡宏圖,人生可說一路踩在 雲端之上,令人歆羨。他是國內所有企業家族中,第一位完成「首富接班」的第二代(他的父親蔡萬霖已是台灣首富,他自父親手上接下首富地位),一路走來,國 泰人壽始終是台灣金融業的不敗天王,從他的視野看出去,沒有對手,不見追兵。如果外界以「銜著金湯匙出生」形容這些接班的企業集團負責人們,那麼蔡宏圖的 「含金量」之高,絕對在所有企業家之上!

然而,這些順遂、如意、光環,都在此刻暫停,從六月二十三日開始,蔡宏圖的人生首次面對競爭,而且 是強而有力的競爭,他的堂弟蔡明忠所執掌的富邦金控,股價已經超越國泰金,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挑戰市值的「實質超越」!如果按照市場上法人估計,這一刻, 恐怕不會讓富邦金的股東們等待太久,屆時,蔡宏圖將真正拱手讓出父親交給他的王位寶座,台灣金融業進入「富邦時代」。

一般人恐怕很難想像, 原來,首富也會困頓、也要承受高壓,然而,此時此刻,對六十歲的蔡宏圖而言,肩上的擔子多麼沉重,責任何等艱鉅,與他非常親近的友人說:「最近蔡宏圖頭髮 灰白了許多,這是他人生最困難、壓力最大的時候。」然而,面對這個股價被超越的關鍵時刻,蔡宏圖選擇以一貫的沉默面對外界的質疑,而私下,他只淡淡地向身 邊友人說:「企業經營要看長期……」 (台語)。雖然只是這麼簡短的一句話,顯然他心裡認為,今日股價雖然輸了,但是企業經營是看長久、長遠的未來,只要能夠逆勢突圍,總有重返榮耀的一天。

對 此,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進一步解讀,今天的股價,是昨天的努力,今年的努力則會反映在明天的股價上,「如果國泰金是經營上的問題影響股價,我會很擔心,但 今天的股價其實只是一時匯兌波動導致的損失而已。」對於富邦金股價超越國泰金,他認為,「看到別人好,不要去惱怒別人,應該是去謙虛學習別人哪裡做得好, 謙虛檢討自己,從根本上來改善。」這是不服輸的蔡宏圖。沉默的背後,是人生試煉的開始。

困局一:首富到「首負」

兄弟分家 貸款六百億買蔡鎮宇股權然而,這場首富人生的試煉,要從一年前的兄弟分家談起。

去年上半年開始,國泰三太子、也是蔡宏圖的弟弟蔡鎮宇,決定與哥哥徹底分家,「賣股求去」,從此兄弟之間畫出一道清楚的分際線,只剩親情血緣,不再有任何事業股權糾葛。

為了這一道清楚的分際切割,蔡宏圖自己籌措二百億元,另外再向銀行團貸款一筆有史以來最高的六百億元個人聯貸案,買下蔡鎮宇手上所有國泰金的股權,共計一五%,從此,「首富」也是「首負」,蔡宏圖經常向友人自嘲,自己是「全台灣負債最多的『首負』」。

六百億元的負債,對一般人而言,是十輩子都還不起的天文數字,但對首富而言,又何嘗不是沉重的負擔?把過去五年國泰金的稅後純益加總,都不到這個數字,一位財務出身的前大型金控副總說,「這筆負債將從此影響蔡宏圖的行事格局與企業經營」。

翻開銀行團紀錄,今年一月十四日、二十八日,蔡政達、蔡宏圖兄弟以控股公司萬寶開發、霖園投資名義,向兆豐銀行、台灣銀行質押二十九.六四億餘股,近達三成的股權,以兄弟二人家族所持有約四五%的股權來看,質押成數以六○%計,再以國泰金從籌措聯貸到簽約撥款的近半年,股價落在四十六至五十四元的水準來看,單筆擔保品的價值是綽綽有餘。

困局二:還款壓力重

國泰金若沒賺錢 首富也繳不出利息此外,國泰集團的龐大資產絕不只有國泰金而已,包括國泰建設、其他以家族名義擁有的海內外資產,都隨著蔡鎮宇離開,必須進行切割,也因此,蔡宏圖籌措的資金才會高達八百億元,壓在他肩膀上的負債何其沉重!

負 債過高,對蔡宏圖來說,除了還息與還本的壓力外,一位前金控高層指出,相對富邦金不但沒有負債,而且有電信、有線電視等現金流事業,手上資金闊綽,足以讓 蔡明忠兄弟大舉擴張版圖,而對蔡宏圖來說,過高的負債,不但影響其再增資能力,同時對個人將形成巨大包袱,讓人變得保守,不敢衝刺,影響攻擊力道,這個心 態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所在。

和尋常百姓一樣,除了這筆和天一樣高的負債之外,每年如何償還債權銀行十二億元以上的利息費用,勢必也成為他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然,家族擁有國泰金超過半數的股權,每年國泰金的配息自然是蔡宏圖「還息」的主要金源。但問題是,如果國泰金不賺錢,每年配不出息來,即使身為首富,也會和一般百姓一樣,面臨繳不出利息的窘境。

今 年四月決定去年國泰金的配息政策,其實便頗出乎市場預期之外!因為去年國泰金每股稅後盈餘只有○.四二元,但向來保守至上的國泰金,卻配息大放送,發放現 金股息每股○.六元,股票股利○.二元,讓小股東們樂不可支,殊不知身為國泰金最大股東的蔡宏圖,當然是「超配息政策」的最大獲益者,畢竟國泰金每年發送 的現金股利一向是蔡家人最重要的現金來源,應付家族所有生活相關的龐大支出。

回顧過去歷史,除了二○○八年,國泰金的現金股息至少維持○.五元以上的道理就在於此,何況如今每年還平添了十多億元的利息支出,由此可見維持穩定的營運績效,以求帶來穩定的現金股息,對蔡宏圖的重要性!

事實上,國泰金已經公告收購國泰投信百分百股權,出資二十七億餘元,而蔡家以相關法人公司套現至少十餘億元,也提高手邊的現金水位。

困局三:經營陷苦戰

海外投資匯損高 壽險受富邦威脅然而,儘管這筆負債勢必成為日後壓在蔡宏圖心頭的沉重負擔,已是不爭事實,但蔡宏圖心上最大的壓力,恐怕還是眼前國泰金的營運壓力。

國泰金旗下的國泰人壽至今仍是國內最大壽險公司, 可運用資金高達二.八兆元,姑且不論眼前股價漲跌,這個穩固如山的實力都讓人不敢輕忽。但過去台灣保險業者經常大嘆資金被長期鎖在國內,讓業者無法尋求更 多元有利的投資管道。終於,這個聲音金管會聽見了,於是在○八年上半年,一舉將保險業的投資上限從三成五放寬到四成,龍頭國壽、新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第一時間將資金往海外送,但沒想到,沒多久卻「躬逢」全球金融海嘯,市場盛傳兩大壽險公司受傷慘重,至今無法回復。

但根據國泰金發言系統明確表示,國壽確實投資約四千億元於房地美、房利美公司所發行的債券,但目前收息還本正常。截至目前為止,國壽因為金融海嘯所產生虧損只有約一二○億元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擔保債務憑證),國壽均已提列虧損。

但真正讓國壽「燙」到的,其實是匯兌損失。由於一.一兆元的海外投資部位,只要一%匯兌損失,就是上百億元的驚人損失,國壽在無法完全避險的現實環境下,只能忍痛吞下這筆虧損,這或許才是蔡宏圖心頭最大的隱憂。

此外,長期的低利環境,壓得全體保險業快喘不過氣來,也讓龍頭國壽更是備感壓力。

加 上近幾年蔡家兄弟分合的紛擾造成內部人事更迭,許多內部經理人採守身自保策略,都讓國泰金這部大機器真到了必須「大修」的年分,因此,國壽這幾年的本業就 是不見起色,去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市占率,國壽二八%,富邦人壽來勢洶洶,已經逼近到二七%,今年以來富邦更是已經接連奪下好幾個月的冠軍,今 年的FYP冠軍很可能就要換人做。而即使是整體保費收入的市占率,國泰、富邦也已經來到二十四:十九的比數,差距一年比一年縮小當中。

曾幾何時,國泰人壽獨領風騷的風光不再,後起之秀步步進逼,怎奈,大象就是跳不起舞來?

轉機一:經營大整頓

國 泰證董座換人 銀行業務積極搶業績國泰人壽大樓位於台北市仁愛路四段,蔡宏圖的二十六樓辦公室裡,面對仁愛路方向擺放一架高倍數望遠鏡,過去,他透過鏡頭可以居高臨下, 眺望大台北的繁華地景,讓千絲萬縷的思緒得以暫時放空,也可以俯瞰金融帝國底下汲汲營營的眾生,細細體會金融股王、台灣首富的滋味。然而,六月二十三日以 後,金融股王換人了,蔡宏圖發現自己被超越了,哪怕只是些微差距,對蔡宏圖來說,輸了就是輸了。

蔡宏圖不會不清楚自己所處的局勢有多艱困,他身邊人士透露,自從今年初,他打點好所有的聯貸事宜之後,回過頭來,他開始用心整頓軍心,明眼人都嗅出,這半年來,國泰金有些不一樣了。

今 年四月,蔡宏圖出手打出第一張牌,國泰證券董事長換下自己人、也是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的女婿孫至德,換上行動力、業務能力十足的前證交所副總經理朱 士廷,很多人詫異之餘,開始感受到,「蔡宏圖這次玩真的」。只是國泰金需要更多的「朱士廷」,蔡宏圖也必須禮賢下士找來更多的「朱士廷」!

朱士廷就戰鬥位置,緊接著,國泰金又在六月二十八日宣布與美國Conning公司合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未來,結合集團內壽險投資部、證券、投信各部門的合作,國泰想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資產管理平台,已經隱然成形。

此外,過去依恃業界老大的身分,老坐在辦公室裡等業務上門的國泰世華銀行,開始有業務壓力了,近期很多企金的案子,國泰世華頻頻跳出來搶案,這在過去是幾乎沒有的事,但最近半年來,統統都發生了。

轉機二:酌量釋股

吸引對岸參股 亦可大筆資金進帳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不可能的事!大象真要跳舞,沒有人敢輕忽實力。

確 實,股權完成轉讓之後,未來權、責合一,蔡宏圖與哥哥蔡政達在國泰金的持股至少超過四五%,不排除高達五成,只要酌量釋股,哪怕是小小的五%股權,以目前 的股價,立時可以進帳超過二百億元,一位投資銀行界人士表示,如果釋股能夠用來作為引進策略夥伴,尤其是引進中國金融機構參股,將立刻化負債壓力為股價助 力,提供股價莫大的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蔡宏圖家族仍然保有高持股,不影響經營權。

之前曾傳出中國工商銀行要入股國泰金二○%股權,成為重要策略夥伴。未來只要相關條件成熟,此事若能成真,將可解除其債務壓力。

至於已經登陸六年之久的國泰人壽,儘管還在埋頭耕耘的階段,但保險業和銀行不同,保險業的耕耘期長,國泰金高層透露,未來五年之內,就可損益兩平,一旦達此目標,中國布局將令人難以忽視。國壽此時的沉默,也許只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

黎明可能真的不遠了。影響保險業經營最大的變數正是「利率」,但綜觀全球經濟趨勢,升息趨勢已然確立,利差損的影響將隨著升息逐漸消弭,而整體升息的環境,對龍頭國壽的經營挹注也會最大,如果這一切都實現,此時,會不會已是國泰金的谷底?

轉機三:升息趨勢

利差損影響逐漸消弭 挹注國壽經營如果加上台灣國內對保險業法規上的逐漸鬆綁,例如日前金管會保險局又宣布未來外幣保單不列入海外投資四五%上限的計算範疇,光是這一解釋的改變,國壽海外投資就增加二千多億元的額度,只要資產管理穩健得宜,又將有助於未來獲利的提升。

國泰金檢視避險與資產的結構,預計七、八月大概就會調整完畢,避險成本可以明顯降低。李長庚認為,股價是果,重要的是今天可以做什麼,國泰人壽的匯兌成本過高,獲利不理想,如果可以透過這些調整,改善這些因,股價自然會反映出來。

多年來,國泰金看似文風不動,但實際上實力驚人,就如同蔡宏圖外表溫文儒雅,事實上骨子裡活潑外向,愛玩愛鬧。

篤 信佛教、曾經每早起床讀《心經》、《金剛經》的蔡宏圖,運動形態也傾向文雅溫和派,屬龍的他在台灣最常打高爾夫,也參加政商名人組成的大蟲隊,早些年時, 他則喜歡帶全家到國外享受滑雪度假之樂,可惜隨著事業繁重、年歲漸增,近年來也少有閒情逸致出國滑雪;如今平日若有空,蔡宏圖就打太極拳、練瑜伽、打坐, 運動形態結合宗教信仰,顯得很「速配」。

正因為「宅」的濃度很高,蔡宏圖娛樂嗜好也走室內路線,聽歌、K歌、看國內外影集電視劇、打麻將是 他心頭的休閒三好,前二者可以跟老婆共賞或獨處時自娛。他也曾提過,欣賞日本帥哥演員木村拓哉的演技,對於木村拓哉早期佳作多能如數家珍,至於打麻將更是 假日重要活動,《聯合報》系發行人王必立、創投大老王伯元、台灣松下董事長洪敏弘等都是好牌咖。

發憤重整旗鼓

與 富邦競爭 勝負仍是未定之數蔡宏圖外表看來沉穩內斂,其實附中、大學時代的他活潑外向,既能玩又會讀書,蔡萬霖對這個外形挺拔、腦袋好的兒子呵護備至,從小,蔡宏圖 就是備受關愛的小獅王,以獅王之尊睥睨世界,從回台接班,肩負台灣最大金融集團的掌門人大任後,無憂無慮的歲月漸行漸遠,蔡宏圖進入爾虞我詐的競爭商場, 接替父親蔡萬霖繼續打造龐大的金融王國,他每一步走得謹慎,寧可保守錯失先機,也不要犯錯,這種經營哲學,其實與他獅子座躍動的本性大相逕庭。蔡宏圖曾經 因媒體報導「國泰富邦談合併」讓他認為影響、損害國泰名譽,而決定提告,可見惹毛了他,獅子還是會發威的。

分家雖然增加蔡宏圖的負債,但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反而是正面的。據一位前金控高層指出,以前他們兄弟未分家前,「一個當家,另一個就不管事!」不像蔡明忠兄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真有 不同意見時,爸爸蔡萬才還是會出面協調,「所以蔡明忠兄弟是最佳組合,但是蔡宏圖與蔡鎮宇兄弟則因理念不合,難以共事。」以前兄弟兩人互相掣肘,現在蔡宏 圖一人當家,他說了算,反而更好做事。

股票市場是現實的舞台,今日股王,可能是明日黃花,蔡宏圖○八年輸過一次,那一次他輸給金融海嘯,更 輸給自己,○七年獲利才高奏凱歌,隔年就遇上金融風暴,蔡宏圖接班以來,第一次遭逢從天堂到地獄的境遇,才被迫交出政權,由老三蔡鎮宇改革,蔡鎮宇轟轟烈 烈大幹一年多後,兄弟之間關係卻越來越緊張,最後終究走上決然的分家之路,進而導致六百億元負債的誕生,帶來家族與個人空前的財務包袱。

富 邦金股價超越的這一刻,何嘗不是市場對富邦積極擴張有成,國泰象步維艱地回應呢?這一連串的因導致的果,篤信佛教,勤讀佛經的蔡宏圖,這一次,該怎麼替自 己解這人生的結呢?敗將不敢言勇,然而國泰金發憤重整旗鼓,靜待對岸鴨子划水布局,流淚收割之日,屆時,又何嘗不是蔡宏圖奪回金融股王權杖的一天?而那一 天,誰敢說不是明天?

蔡宏圖的困局與挑戰

國泰金

營運不佳

第一季子公司國壽持續虧損15億元,蔡宏圖在股東會上為去年表現向股東道歉,他該如何治軍重整?

利差損如何因應?

隨著市場升息,這塊負擔可望逐步減輕。

海外虧損如何彌平?

國壽目前海外投資1.1兆元,在無法全然避險的現實環境,只要新台幣升值1%,匯損就超過100億元。

國泰人壽近五年獲利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Q1

獲利

(億元) 235 -20 27 -65 -15

個人負債600億

蔡宏圖以個人名義聯貸600億元(利率2%),是目前全台個人負債最多的人本金如何籌措?

600億元從何還起?釋股?引進策略性投資人?

繳息錢從哪來?

每年必須繳付銀行12億元的利息,錢從哪裡來?

蔡宏圖的質押狀況

持股公司 累計質押股數 債權銀行 質押占股本比率萬寶開發 1,722,720 千股 兆豐國際商銀 29.2% 霖園投資 1,241,705 千股 台灣銀行富邦金步步進逼 國泰金節節敗退2011年6月23日金融股股王換人,這結果並不令人訝異,從兩大集團的作為,就可預見今日的「王」位交替局面。

富邦集團

做對了什麼?

搶進電信業 市值大增2003年接掌台灣大,並拿下台灣固網經營權,進軍台灣電信產業,集團市值大增1600億元。

金融海嘯

大舉加碼台股480億

2009年初,富邦人壽在台股低點勇敢進場,加碼480億元。

購併ING安泰人壽吃下大補丸2009年用200億元購併ING安泰人壽,資本總額增加6億元,躍升國內第二大金控。

參股中國廈門商銀

2007年繞道海外子公司香港富邦參股中國廈門商業銀行,取得19.9%股權,是第一家台資銀行成功參股中國本地銀行。

國泰集團

做錯了什麼?

不敢進場 錯失台股漲幅

因金融海嘯損失慘重,遲遲不敢進場,逐步減少台股投資比重,以致錯失09年台股從4100點起漲的漲幅。

新台幣升值

海外投資匯損嚴重沒有完全避險,匯兌損失慘重。

錯失房市上漲良機

2003年SARS風暴房市重挫,國壽沒有逢低買進不動產,近十年來不動產部位幾乎呈停滯狀態,錯失資產增值的最佳時機。

金融海嘯海外投資高達1兆元金融海嘯,國壽誤踩地雷損失120億元,投資房地美與房利美4000億元債券,但此筆收息正常。

國泰金獲利能力大幅落後富邦金國泰金(2882) 富邦金(2881)

董事長 蔡宏圖 蔡明忠

資 本額(億元) 1015.4 857.5 市值(億元) 4325.8 3674.6 集團市值(億元) 4573 6780 總資產(兆元) 4.78 3.49 去年獲利(億元) 43 207.2 去年EPS(元) 0.42 2.33 第一季EPS(元) 0.19 1.20 員工人數(萬人) 4 3 客戶數(萬人) 1170 900 集團事業版圖 金融、建設、醫院 金融、電信、百貨、媒體、彩券註:市值以6/24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7

1.7萬件專利「陪嫁」 谷歌逆轉Android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4NMDcyXzM1Nzc4NQ.html

當三星、HTC等Android廠商要麼被蘋果告上法庭,要麼被微軟課以巨額專利費之際,「盟主」谷歌終於出手,以雷霆萬鈞之勢。

北京時間8月15日晚,谷歌(Nasdaq:GOOG)宣佈已與摩托羅拉移動(NYSE: MMI)達成最終協議,以每股40美元的現金將後者收歸麾下,交易總價約125億美元。

摩托羅拉大中華區總裁孟樸介紹,目前摩托羅拉全球的專利超過1.7萬件,現在還有7000多件專利在全球各地申請當中。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會加速之前一系列針對Android訴訟的妥協與和解過程。」8月16日,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谷歌本來在Android訴訟中因自身專利有限,缺乏抗衡和博弈的空間,但現在谷歌已經掌握了幫助Android廠商反擊的武器。

抵禦蘋果、微軟專利大棒

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每股40美金的現金收購價格,較後者此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63%。

「大幅溢價的原因在於,摩托羅拉手中握有谷歌所急需的專利。」一位手機業界人士認為,當微軟、蘋果組合將業已破產的北電專利以驚人的45億美元高價拿下之後,谷歌已經迫不及待。

受此交易影響,摩托羅拉的股票在隨後的交易中大漲55.78%,收於38.12美元。谷歌表示,這筆收購已經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通過,但是仍需獲得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同時還需要得到摩托羅拉股東的同意。預計交易將於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

在前谷歌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看來,谷歌的做法目的非常明確。「此舉是為了專利,而非軟硬件整合。」李開復認為,谷歌是個信仰開放的公司,其提供免費的Android就是為了推廣生態系統。

「我們收購摩托羅拉就是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專利實力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有利於我們抵禦來自微軟、蘋果和其他公司的反壟斷威脅。」在解釋這次大手筆收購的動機時,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顯得非常直接。

自谷歌在2007年底發佈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以來,憑藉免費和開源,Android攜眾手機廠商一路攻城略地。不到三年時間,Android勢頭早已超越微軟、塞班、RIM,甚至壓過蘋

果的風頭。

但 是,最近Android陣營接連遭遇的專利難題讓其支持者三星、HTC等廠商疲於應付。以依靠Android而崛起的智能機廠商HTC為例,其每賣出一部 Android手機都要向微軟支付5美金專利費。另外,今年7月1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行政法官初步裁定HTC侵犯了蘋果於今年3月所控的 10項專利權中的2項。如果裁定最終成立HTC手機將面臨在北美禁售的風險。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此前接受採訪時直言,此次專利問題絕不是僅僅針對HTC,而是整個Android陣營。

如今,Android陣營在全球已經有231家運營商合作夥伴和78家開放手機聯盟合作夥伴。但是在蘋果、微軟的緊逼之下,要讓彼此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Android廠商自發形成專利聯盟顯然不夠現實。

易觀資本首席分析師劉冠吾表示,越來越嚴重的專利危機「已經成為安卓系統發展的桎梏」,所以谷歌的當務之急就是立即解決掉這個眼前的麻煩。

收 購摩托羅拉最直接的好處無疑就在於此——既然各個Android廠商無法自己共享專利,那就只有谷歌出面整合。作為在通信領域有幾十年歷史的摩托羅拉,其 在通信技術、產品方面積累的1.7萬件專利一旦歸於谷歌,將大大加強谷歌的專利話語權。目前,谷歌自身在移動方面的專利積累只有幾百項。

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收購摩托羅拉之後,之前由蘋果挑起的一系列針對HTC、三星等Android廠商的專利訴訟,將面臨新的走向。

谷歌的選項

在之前的北電專利拍賣中敗給由蘋果、愛立信、微軟等組成的財團之後,谷歌錯失了6000多項的專利。隨後谷歌一直在尋找可以補充自己專利短板的機會。

「其實單從獲取專利的角度,黑莓製造商RIM或者無線技術開發商InterDigital都可能是谷歌更好的收購對象。」某國產手機廠商人士告訴記者,業界一直在等谷歌出手收購其中一家,但沒想到最終會是摩托羅拉。

手 握大量專利的InterDigital最近被納入了巨頭們爭奪的視野。「收購InterDigital的好處更直接,既可以彌補專利不足,又不會給影響到 和其他Android廠商的合作。」前述手機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摩托羅拉自己生產手機,谷歌收購它之後,難免會讓三星、HTC等其他Android手機廠 商心生疑慮,擔憂自己從谷歌得到的支持是否會由此減弱。

InterDigital總共擁有 18000 項龐大專利庫,其中1300項直接與手機通信傳輸有關。在競購的消息傳出後,InterDigital的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

另外,只從專利數量的角度來看,黑莓製造商RIM也是重要選擇項,因為RIM在無線方面擁有的專利數量最多,目前已經達到了三千多項,但收購會更有難度。「現在RIM的市值仍然較高,而且可能會涉及到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審查問題。」上述人士說。

移動2.0論壇創辦人王利傑表示,最終谷歌選擇了摩托羅拉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Android最早就是從摩托羅拉內部孵化出來的,核心的專利也有很多在摩托羅拉手上」。

谷 歌CEO拉里·佩奇稱,「摩托羅拉完全致力於發展Android平台是我們收購摩托羅拉的原因之一。」早在2008年,摩托羅拉就豪賭Android,將 Android作為其全部智能手機的唯一操作系統。而其他Android陣營的大牌廠商如HTC、三星都有支持Windows Phone等多個操作系統,三星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BADA。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智能手機已經進入了由蘋果、谷歌、微軟所主導的 「三國時代」,摩托羅拉只不過是第一個被吃掉的廠商。谷歌首席法務官大衛·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也在交易之後舉行的電話會議上稱,為了建立專利組合,以確保Android和其他業務的成功,「我們將繼續收購專利」。

Android專利戰走向

事實上,在IT行業沒有誰不會用到其他廠商的專利,除非雙方專利存在有數量級上的差距,不然一般都能通過交叉授權等方式達成和平共處。而谷歌之前的問題就在於它在這方面的專利儲備實在太少了,所以才會遭到蘋果和微軟的專利打壓。

游云庭認為,從操作層面來看,如果蘋果與HTC的官司沒有達成和解,「谷歌很可能會利用摩托羅拉和不久前收購的IBM專利,對蘋果以及Windows Phone手機發起訴訟」。

為了應對訴訟,谷歌本月已經從IBM手中收購了一批專利。美國商標專利局的資料顯示,IBM共有超過1000項專利轉移到了谷歌,覆蓋面包括微處理器、存儲架構等。

在一位運營商人士看來,巨頭之間的專利戰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其實真正受損的還將是下游企業,「因為蘋果、微軟、谷歌這些巨頭之間可以通過收購專利互相制衡,一般的設備商就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其他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將很難誕生了。該人士認為,現在唯一能和三強相對抗的只有運營商組成的聯盟,「單家也不行,要運營商聯合起來整合產業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1

以宏碁經驗為借鏡 要走蘋果「造雲」的路 高鶴軒帶友訊走出困局的三大策略

2011-9-26  TWM



近幾年成長陷入瓶頸的友訊,日前換上新經營團隊。新任董事長高鶴軒說,今年宏碁大跌一跤,讓經營團隊體 認到雲端事業的重要,也成為他跳出來帶領友訊的重要因素。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 國內網通股龍頭友訊科技日前更換經營團隊,由創辦人高次軒的弟弟高鶴軒接任董事長,原財務長陳睿緒接任總經理。高鶴軒接受本刊專訪不諱言指出,﹁我們是看到宏碁電腦跌一大跤,深受警惕,董事會決定由操盤雲端策略七年的我出任董事長。﹂高鶴軒的一席話,點出友訊的問題與困境。一九八六年,友訊創立之初,高次軒就把有軟體長才的弟弟高鶴軒找進友訊,出任美國分公司第一任總經理。高鶴軒沒讓哥哥失望,成功帶領友訊打進美國市場,後來又派任大中華市場。

高鶴軒擁有完整資歷,他和高次軒又持有友訊四.七八%股權,他接任友訊董事長,市場並不意外。只是,剛接 下大位的高鶴軒,卻面臨友訊成立二十五年最嚴峻的考驗。

友訊以自有品牌D-Link搶下全球消費性網路市占第一,還獲得﹁日不落國企業﹂美譽,但二○○七年高次軒因癌 症病逝後,友訊獲利逐漸走下坡,從○七年的三十三億元高峰,下滑到去年不到十五億元,之後接手董事長的老臣 李中旺與總經理兼執行長曹安邦試圖挽回頹勢,但仍難敵大環境的變化。

策略一

人事大洗牌   

團結集團人才這幾年,包括被中國競爭對手TP-link(深圳普聯技術)超越,加上歐美市場需求不振,國際大廠如思科又亟思振作,讓友訊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窘境。未來兩到三年,對高鶴軒來說,正是友訊突圍的關鍵時刻。

面對連串的問題和挑戰,高鶴軒心裡早有腹案。﹁這幾個月,我們反覆討論,有明確的共識。﹂在內湖的友訊總 部,高鶴軒表示,經營團隊看到蘋果與宏碁等公司近年演變,體會到雲端服務的重要性,而他就是負責友訊雲端發 展的關鍵人物,﹁七年前,就是我和哥哥一起做雲端的。﹂在訪談中,高鶴軒提到蘋果與宏碁不下十次。他說,產 業競爭非常激烈,往往一個策略方向偏差,就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近來宏碁非常辛苦,就是只重硬體,缺乏雲端 策略;而當年賈伯斯從iPod發展,可能也沒料到雲端影響力如此巨大,蘋果的成功驗證,只有雲端應用才是品牌成 長的關鍵。

高鶴軒樂觀地認為,﹁友訊是最像蘋果的公司。﹂因為,七年前友訊就積極以Web 2.0的概念,發展安防監控的應 用服務,﹁回頭來看,原來以前講的Web 2.0,就是今天的雲端概念!﹂如今,身為PC業龍頭的宏碁,確認雲端是 未來發展重心,並斥資三億多美元買下iGware雲端公司;而身為網通業龍頭的友訊,也以雲端作為新的二十五年發 展策略。﹁我們一直很關心宏碁的發展,當年哥哥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學弟,友訊與明泰分家,也是借鏡宏碁經 驗。﹂高鶴軒在公司經營上,承襲高次軒腳步,師法宏碁作法,瞄準雲端商機。不過,在領導風格上,高鶴軒與哥 哥截然不同。「我的個性比較敢衝撞!」留著一頭長髮,穿著牛仔褲,以業務行銷見長的高鶴軒,與大三歲的高次 軒沉穩內斂的個性迥異,以前兩人就是互補角色,「哥哥坐鎮總部,在幕後指揮決策,我就在美國前線帶兵打江山
。」

策略二

推雲端產品   
抵抗中國削價因此高鶴軒一上台,就改變友訊原有的組織架構,自己仍在第一線帶兵打仗,並把財 務長陳睿緒升為總經理,還在美國、台灣及中國設三位技術長,﹁陳總坐鎮總部,而中國市場有獨特的網通規格,美國則是技術龍頭,需要不同的人才幫忙打不同的仗。」高鶴軒說。

此外,高次軒過世後,友訊更換多次經營團隊,董事長從最初創業團隊成員的李中旺,後來又由張傳財接替,總 經理則由曹安邦擔任,但友訊的業績並沒有起色。面對人事更迭,高鶴軒也不得不承認,「過去組織比較鬆散,向 心力不夠。」他接手後,第一要務就是凝聚公司向心力,整合資源,準備重新出擊。

至於友訊要如何與中國最大勁敵TP-link競爭,高鶴軒直說,「我們不跟他們玩削價競爭的遊戲。」從深圳發跡的 TP-link,靠著比友訊便宜一半的價格優勢,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成長速度超乎預期,去年營收已經逼近新台幣一八 七億元,超過友訊的二分之一,去年還在中國消費性零售通路拿下五五%的市占率,搶下第一。

對於中國業者的威脅,高鶴軒意識到,若猛打低價戰,友訊絕對不會是TP-link的對手,因此他眼睛眨了一下說,「低價戰我們也許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我們可以發展雲端網通產品,像雲端路由器、雲端交換器,拉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這樣我們的產品和他們的產品就有很大的區隔。」

策略三
布局網路攝影機    領先台廠除了雲端服務,在產品策略上,高鶴軒也鎖定安防監控的商機,成為友訊的新產品定 位。「你想想看,銀行、工廠、企業哪個不需要安防監控的軟硬體,IP camera(網路攝影器)是以後一定會發展起 來的產品。」他開心地說,「如今大陸的台商,幾乎都用我們的網路監視系統,像鴻海、康師傅、新普、旺旺、元 祖都是。」高鶴軒打區隔戰,策略是否奏效還有待觀察,不過法人認為,友訊低階零售消費者端市場不敵中國廠商
,高階電信和企業用戶端又難以和思科等大廠競爭,因此轉向發展雲端網通產品和IP camera等利基市場,是不得不 走的一條路。而且雲端和IP camera等產業在兩到三年內就會起飛,屆時就會為友訊帶來營收上的貢獻。

但友訊上半年營收一五八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僅○.八二元,仍不盡理想,對高鶴軒來說,如何帶領 友訊重返榮耀,恐怕是一大挑戰。

高鶴軒 出生:1952年 現職:友訊董事長
經歷:友訊美國分公司總經理、友訊大中華區總裁學歷:淡大電機系、交大電子計算機研究所 友訊(2332)
成立:1986年 資本額:64.7 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高鶴軒 總經理:陳睿緒
主要產品:自有品牌之網路集線器、交換器、網路介面卡等。

營運狀況: 營收(億元) EPS(元)2009年 310.1 0.8 2010年 338.5 1.9 2011上半年 158.23 0.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0

華神集團的「利卡汀神話」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yMMzA3XzM5NDAyMA.html

隨著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故事的破滅,華神集團(000790.SZ)的抗肝癌藥——利卡汀項目也開始遭遇市場的質疑。

2011年12月,華神集團下跌了35%,進入2012年之後,截至1月6日,華神集團下跌逾8%。

記者瞭解到,雖然四期臨床報告有顯著的療效,但是「利卡汀」不僅面臨市場難銷的困境,而且其治療的侷限性依舊明顯。儘管華神集團業績增長,但利卡汀的盈利狀況卻仍未改善。

誰製造的神話?

和眾多生物製藥概念一樣,華神集團擁有的利卡汀項目也有一個神奇的光環——作為一种放射免疫靶向藥,放射免疫靶向療法是近三年才在國內出現的一種治療癌症的新方法,目前主要用於肝癌的治療,醫學界現在有種聲音,放射免疫靶向療法將是今後攻克癌症的大方向。

華神集團公告顯示,利卡汀是全球第一個運用單克隆抗體進行核素標記實施靶向治療肝癌的基因藥品,肝癌治療的有效率達到38%,其研究成果目前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

浙江一位私募人士日前告訴記者,華神集團目前的業績增長主要是鋼構業務和中成藥業務的增長,「但是這兩個業務還不足以支撐起股價的大漲,在過去幾年,華神集團之所以能從3塊多錢,一直漲到27塊錢,完全依賴於利卡汀的概念。」

2007年7月7日,華神集團發佈上半年業績預虧公告,虧損約460萬元左右。

虧損的原因,華神集團表示由於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華神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神生物)開辦費用在一季度全部確認為管理費用,加之其國家一類新藥利卡汀的市場推廣工作也在當年全面展開,當期費用支出較大。

不過,其股票在之後不跌反漲,2007年7月11日,華神集團發佈《關於與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簽訂共建「上海利卡汀臨床研究發展中心」協議》的公告,其股票也在該利好消息刺激下當日漲停。

在2007年7月,華神集團上漲了17.82%;8月,該股繼續上漲13.02%。

隨著利卡汀項目的露面,華神集團成為機構和研究員爭相追捧的股票。根據華神集團2007年半年報顯示,華夏平穩增長、寶康消費品、華寶興業收益增長、基金景陽、大成價值增長和華寶興業行業精選基金全部在2007年二季度重倉殺入。

而在2007年一季報中,僅有華寶興業動力組合一隻基金出現在華神集團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

在2007年,賣方研究員也加大了對華神集團的推薦,在4篇關於華神集團的報告中,長江證券研究員葉頌濤佔據了其中的三篇,均為維持「推薦」評級。

華 神集團隨後的歷年年報顯示,利卡汀項目2007年其為公司創收282.3萬元。2008年其營業收入達到1017.43萬元,增幅為 260.38%;2009年營收增至1591.78萬元,同比實現56.45%的增幅;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2083.20萬元,增幅為30.87%。

其股價,也從2008年11月6日的3.17元低位,一路上漲到2010年11月26日的27.51元高點,歷時兩年,股價上漲近8倍。

但 是機構卻在悄然中放棄了被一度看好的利卡汀項目,華神集團2007年三季報顯示,持有最多流通股的華夏平穩增長和寶康消費品基金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 列;2007年年報顯示,僅剩下大成景陽領先(基金景陽封轉開)和大成價值增長還在堅守其中;2008年一季度,華夏系基金捲土重來,華夏復興、華夏紅利 和華夏大盤三隻基金先後殺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另外,中海優質成長基金以持有198.723萬股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東。

到了2008年年報披露,華夏系基金已經達到5只基金同時重倉,分別是華夏優勢增長、華夏大盤、華夏紅利、華夏策略精選和華夏復興基金,在隨後的2009年一季度,華神集團股價上漲了78.81%。

也正是這個季度,華夏基金全部撤離,一直到時隔一年之後,華夏基金才再次現身華神集團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同時,華安系兩隻基金也現身華神集團2010年一季報中。

華神集團2010年半年報顯示,招商核心、廣發大盤、澤熙瑞金1號、博頤2期和博頤精選重倉介入,但是三個月後,它們全部撤離。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機構輪番介入華神集團的時期,利卡汀尚沒有進行第四期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說,機構炒作的還是概念,對於利卡汀究竟能不能治療肝癌,機構並不關心。如果他們真的看好,為何不一直持有呢?」

果然,2010年三季度之後,華神集團再無基金介入,其股價也開始一路下滑。也就是說,在華神集團因為利卡汀概念而暴漲的時候,機構在背後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

利卡汀的困境

資 料顯示,利卡汀項目技術來源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細胞工程中心(國家863計劃西安細胞工程基地),是「八五」、「九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863計劃)。2001年華神集團與第四軍醫大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後經三年合作完成了臨床試驗,於2005年4月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利卡汀的治療 作用主要通過131I發射的β射線的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以及抗體片段對目標抗原結合封閉特定信號轉導途徑而實現。

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錢曉宇此前預計,利卡汀未來三年將保守實現100%的年收入增長率,毛利率達到80%。對此,其大膽給予了該項目2010年100倍的PE估值。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華神集團公告顯示,2011年是利卡汀項目首次邁過盈虧平衡點的第一年,也是其四期療效獲確認後的首個完整的會計年度,但2011年上半年,利卡汀銷售情況卻首次出現下滑。

記者注意到,華神集團2011年半年報顯示,以其為主的生物製藥產品當期實現營收785.98萬元,同比下降6.47%;更重要的是,該產品的毛利率也開始持續下降,從上年同期的68.4%降至61.84%。

2011年12月26日,華神集團發佈業績預告: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2.25% — 68.27%,原因系銷售規模同比增加所致。但遺憾的是,華神集團並沒有透露是鋼構業務、中成藥,還是利卡汀的銷售規模增加。

上述浙江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利卡汀目前每支售價28800元,市場普及率還無法達到,目前是做學術推廣,「何況,利卡汀作為肝癌的靶向治療藥物,由於需在具有特定資質和防護設備的特殊病房使用,上市以來銷售推廣受限,短期內出現較快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小。」

利 卡汀在杭州地區唯一的一家臨床測試醫院是浙江省腫瘤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利卡汀的治療方式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不同,「首先在患者右大腿根 部的股動脈上,開一個直徑兩三毫米的小孔,然後將一根微導管通過動脈血管,一直插到離肝癌組織最近的肝動脈,最後將利卡汀通過微導管注入肝癌組織附近。但 是,由於其注射時候放射性很大,醫生必須穿上厚重的防輻射服,即使治療一週內,與輻射治療病人還需保持一兩米的安全距離,因此這也有其推廣的侷限性所 在。」

據記者瞭解,利卡汀在浙江腫瘤醫院的臨床試驗主要集中在三種適應證上:一是和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使用;二是用於手術後復發或轉移的病人;三是用於其他治療手段都已經不能用的超晚期肝癌病人。

據 實地調研過的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利卡汀並非仙丹妙藥,「它只能消滅小股殘留的腫瘤,特別是對手術後減少復發、轉移效果還可以,但如果讓它去對付巨大的 腫瘤,雖然也能殺死一部分,但殺不了全部,並非一些研究員鼓吹的那麼神奇,這也是為何基金不願意再買這個股票的原因之一。」

對此,上述醫生也坦言,有些使用了利卡汀的肝癌病人,還是有去世的案例存在。

2010 年11月17日,華神集團發佈的四期臨床試驗總結報告,受試樣本數為341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其中167例做了利卡汀聯合TACE治療,另174例僅做了 TACE。結果發現,做了利卡汀聯合TACE治療的167人,6個月和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87.79%和74.97%,而僅接受TACE治療的174 人,6個月和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83.23%和65.59%。

上述基金經理還告訴記者,他調研結果顯示,利卡汀最大的侷限是只能識別肝癌細胞,「如果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別的部位,如胃部,那利卡汀就不能進行治療了。」

還 有一點,上述醫生告訴記者,由於利卡汀屬於放射藥,有效期只有48小時。「只有患者需要使用,我們才和廠家訂貨。廠家生產後會放在鉛盒中空運過來,到了醫 院就必須馬上治療,否則利卡汀就會開始衰變,治療效果就會降低或失效。這也可能也是困擾利卡汀大面積推廣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醫生和患者接受新藥有個過程,而華神集團此前並無成熟的醫院營銷經驗,特別是缺乏新藥營銷的經驗,因此市場推廣難度較大。

可見,在利卡汀光環的背後,依舊存在著諸多困擾,重啤乙肝概念破裂後,華神集團為何也遭遇大跌就不難理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7

風投餐飲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4MMDQwXzM5NTg4MA.html

2011年,中國證監會加強了餐飲及連鎖企業的上市監管,將擬上市餐飲企業的年利潤標準,由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廣州酒家、俏江南、淨 雅餐飲集團、順峰集團、老字號「狗不理」等已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的眾多餐飲企業處在了遙遙無期的等待之中。A股IPO的大門已經掩上,很多企業開始謀求 轉戰H股,但同樣不被投資人看好。管理不規範、財務不透明、盈利能力差,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資本市場,都對內患重重的中餐企業投下不信任票,資本市場對餐 飲業的信心已經出現波動。

上市不成,與投資企業矛盾重重,在2007、2008年扎堆進入餐飲行業的風險投資,恐怕是最憂慮的一方了。何 時退出?採用什麼方式退出?是他們當前面對的棘手問題,在投資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可能還會選擇觀望一段時間。但是,如果企業上市之路遲遲不能暢通,未來 我們或許會看到風險投資與所投餐飲企業之間有關退出的較量。

鼎暉與俏江南的蜜月期

當王功權 代表鼎暉創投和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簽定增資合同時,一定認為自己挖到了金礦,那時距俏江南向證監會正式提出上市申請29個月,距王功權「私奔」離職31個 月。如今,已經很難釐清是僑江南上市擱淺促進了王功權的離去,還是王功權的離開拖累了俏江南的上市進程。事實是,從今年3月遞交上市申報材料後,證監會就 沒有任何回應,俏江南被晾在那裡,上市的希望已經越來越渺茫。

時間回到2008年,小肥羊剛剛成功登陸港股,餐飲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投資高潮。俏江南試圖引入私募投資的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大熱門,「當時起碼有30家創投機構去看過俏江南」,某投資人說。有PE託人詢價得到的答案是「估值不低於20億元」。

同年9月,鼎暉創投與俏江南簽定增資協議。在增資之前俏江南的註冊資本僅為1400萬元,鼎暉創投注入與2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佔有其10.526%的股權,以張蘭為法人的上海俏江南投資有限公司佔股85.658%,另有一位小股東持有剩下的股權。

鼎 暉創投為投資俏江南,成立了一家公司,CDH Beauty (HK)Limited(簡稱鼎暉江南),並通過它向俏江南注資並持有俏江南的股權。這家公司註冊在香港,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都是王功權。此次投資僑 江南,由於金額大、估值高,鼎暉在合同中埋入了對自己有利的保護性回購條款,這成為日後僑江南上市受挫時與投資人矛盾最大的問題。

俏江南引入PE後將原來單一股權多元化,為適應上市公司的要求,需要構建一個市場化的、開放的公司治理結構。根據鼎暉和俏江南的協議:「(鼎暉)向公司提供股權激勵建議方案,協助公司建立健全合法有效的薪酬管理體系及激勵約束機制。」

2010 年初,張蘭請來了原麥肯錫合夥人魏蔚擔任CEO。同年3月,張蘭將俏江南4.7%的股份,以1508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遠騰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註冊在 香港,法人是魏蔚。以鼎暉進俏江南約20億元的估值計算,4.7%的股份價值為9400萬元,這相當於張蘭向魏蔚讓利近8000萬元。

張蘭還轉讓3.889%的股份給安勇,將1.217%的股份給史海鷗。價格分別為1248萬元和391萬元,這同樣是友情價。此二人都為俏江南高管。同時,鼎暉江南也向上述幾人作了相應轉讓。轉讓完成後,鼎暉江南持有俏江南9.926%的股份。

用股權留住高管的同時,張蘭還從外資餐飲連鎖企業引入了一批職業經理人。以上舉措,可以看到張蘭要做一個規範的上市企業的決心。

圍觀俏江南上市

然 而,事情進展並不順利。自從俏江南高調宣佈上市計劃後,便開始官司纏身。先是爆出地溝油事件,緊接著又出現加盟店「死魚上桌」醜聞,張蘭一邊與加盟店對簿 公堂,一邊又和投資人爆出不和。今年6月,時任俏江南CEO的魏蔚離開,接著,很多當初從外資企業挖來的職業經理人也離開了,張蘭的兒子汪小菲接任CEO 職位後,俏江南的家族化特徵更加明顯。汪小菲這位僑江南的二代掌門人,上任之初便宣稱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俏江南帶上市,不過至今,他做得最成功的還是與女明 星之間分分合合的緋聞。

現今,俏江南暴露出來的問題反映了其管理的混亂。有業內人士指出,俏江南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招募加盟,但實際上 並沒有系統的控制方案,從原料到菜系、從經營到管理、從選址到監控,俏江南都沒有統一路徑。而且,從大規模複製的標準看,俏江南規範的也不夠,IT管理平 台偏弱,有些流程無法通過系統保證,就必須依賴人。而俏江南50多個門店,7000員工,400來道菜,須管理幾萬份東西。當其進一步擴張,它的信息流和 人流的複雜性,就會呈幾何數增長,管理能力跟不上很難不出錯誤。

A股上市擱淺之後,消息人士透露,俏江南正修改上市方案,計劃於2012年轉赴香港上市。但是無論對俏江南還是投資人來說,香港都不算是前途光明的選擇。且不說當前港股上市的難度如何,首先同樣行業,港股估值較A股低。

以 在香港上市、規模和市場定位與俏江南接近的小南國(01147.HK)為例,保薦人美林銀行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小南國估值介於26億?40億元,2012 年的預測市盈率在13?20倍,中間訂價則為16.5倍。對於鼎暉來說,俏江南上市時估值不低於20億元才算打平。而對於俏江南來說,以16.5倍的市盈 率來計算,2012年的淨利潤得超過1.2億元才能實現,對比2009年已經成功上市的湘鄂情(002306,股吧),2010年淨利潤也只有5800萬 元。

2011年8月,創始人張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引進他們(鼎暉創投)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早就想清退這筆投資,但鼎暉要求翻 倍回報,雙方沒有談攏。」這暴露出A股上市擱淺,使得俏江南與鼎暉之間的矛盾加劇,這筆買賣對雙方都不那麼划算了。然而,張蘭請神容易送神難,要想清退鼎 暉並不那麼容易。

根據鼎暉投資俏江南的回購條款:因為非鼎暉方的原因,造成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上市,或者俏江南的實際控制人變更, 鼎暉江南有權退出「俏江南」。退出的方式由俏江南選:鼎暉將股權轉讓給張蘭或張蘭認同的第三方,或者「通過法定程序減少註冊資本以及減少股東數。張蘭要想 鼎暉江南同意減少註冊資本,就必須開出鼎暉江南能接受的價格。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俏江南營運正常,鼎暉的這筆買賣還不會虧。

目前,俏江南正全面回購加盟店,張蘭也一再向媒體表示,自己與鼎輝的關係很好。「我們並不著急上市,上市並沒有時間表。」等等。

錢吹不大餐飲企業

2007年,高調注資真功夫的今日資本與聯動投資如今也是心情焦灼。曾經宣稱要把真功夫打造成中式快餐業的麥當勞的今日資本,面對的卻是真功夫的「離婚」風波,無窮無止的內部紛爭,上市之路看不到盡頭,3億元巨額投資面臨著退出危機。

而 成功上市的小肥羊走到今日,也沒有發展成為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強勢品牌,在市場中漸漸暗淡,被百勝餐飲集團收購後已經著手私有化的進程。餐飲企業在公開 市場中表現出來的種種不足使得投資人熱情銳減。更有投資人直言不諱:餐飲企業根本不適合上市!2008年前後扎堆投資餐飲的風投們如今大多面臨著艱難抉 擇,如何退出已經成為他們的困局。

「中國的風險投資還很年輕,這五六年剛剛起來,所以投資風格有跟風的特點,但是風投往往不瞭解行業的經營特點,運營過程中出現困難,餐飲行業就是如此。」熟諳餐飲行業的投資人說。

餐 飲行業的運營比較複雜,不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而是人力密集型。對於餐飲業來說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行業人才。比如新開的店要有一個培育期才能實現盈利, 像俏江南這樣定位高端的大型店起碼要培育一年,剛開始新店都是虧的。可是投資人不能接受,企業規模大了反而利潤會下降。

在管理能力、人才 儲備跟不上的情況下,資金進入餐飲企業,促使企業快速擴張反會成為負擔。俏江南這樣定位高端的餐館,實現複製需要更高的標準化和更細緻的管理,大廚像藝術 家一樣對菜品精雕細琢,顯然對廚師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國外很多有名的餐館不是上市企業,甚至也不是連鎖經營。

風投投資餐飲行業懂不懂也很重要,全球範圍來看,懂餐飲的投資商不是很多。

膠著的資本市場

近兩年,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這些現實中的壓力迫使餐飲企業渴求資金,上市的願望前所未有地強烈。然而,資本市場的行為方式從來不是雪中送炭,只是錦上添花。

多 家國內上市不成的餐飲企業轉戰H股上市,業內人士表示成功可能性不大。必須在公司管理和業務模式上做好準備才能考慮上市。目前餐飲行業本身的商業環境還不 成熟,比如大家都不怎麼開發票,都不給員工上保險,因為這樣才能夠有利潤。但是,一家上市企業不能這樣做,如果一家餐飲企業因為上市了,增加了這些成本, 那麼他與不上市的同行就處於競爭的下風,結果反而是利潤下降,甚至是不盈利。從行業的角度看,餐飲行業總體來講還不具有上市的成熟條件。

中國的風險投資,主流的退出方式還是IPO。目前,一大批投資了餐飲企業的資金臨近退出期,上市環境短期內也看不出轉變的跡象,如何退出投資項目恐怕已經成為風投們頭疼的問題。

如 俏江南這樣含有回購條款的投資協議,如果到2012年底仍沒有實現上市目標,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投資人與經營者因股權回購而爆發的爭端。對於那些經營不善的 投資項目,未來很可能在私募市場打折出售。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已經出現一些私募基金,收購早期不良的股權投資,自己重新運作。對於中國的風險投資來說, 這些項目投資期限還不長,沒有到非作出艱難抉擇的時刻,觀望、膠著還是當前的主題。

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到一家上市的餐館吃飯嗎?這個問題早些時候人們一定覺得無所謂,但是隨著食品安全日益令人擔憂,健康有機成為新的飲食潮流,恐怕一家品牌良好,管理規範,在公開市場中接受監督的餐館會成為多數人的選擇。

「我一直認為企業IPO並不僅僅是現金流的問題,企業在一個公開的市場上運作需要很強的自我完善能力,上市有助於企業打造品牌。」業內研究員張亞男說。隨著奔赴上市的餐飲企業管理不斷完善,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資本市場大門重新向他們敞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7

「父子」,還是「兄弟」?——收購後的整合困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181

整合比收購更重要,更難。每一個中國公司都希望在這段複雜關係中找到話語權和協同效應,但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2011年西歐某一項目競標現場,最後一輪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來自中國、加拿大、西班牙和阿聯酋的企業。最是氣氛緊張時,中國企業與賣方在競標流程上出現了嚴重分歧。

「中國企業突然要求賣方做審計,讓對方無法理解。」普華永道企業購併合夥人路谷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國際慣例中賣方要等到雙方簽署併購意向(MOU)之後進入盡職調查階段才會做審計,在競標階段獲得的資料是有限的。」

這與國內的情況截然不同,「兩種流程」讓競標雙方互相難以理解。

競標現場的尷尬,只不過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個障礙。即使在花出大把銀子併購成功,依然可能只是買了個教訓。

「80%的併購不成功,因為整合問題。在這一點上,國際上做了多年併購的企業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普華永道企業購併合夥人錢立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企業現在還是新手,把握交易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整合能力要在併購2年後才能看清楚。

「普瑞還是普瑞」

中國買家通常會採取「讓權」的方式來消除顧慮。

「外國企業對中國人成為全球買家已經不再排斥,但是一旦真的成為公司股東的時候,心裡還是打鼓的。」錢立強說。

與被收購對象有關的供應商、客戶、中層管理者、技術工人等各個層面的人都會對中國企業的收購行為產生不安。為此,中國買家通常會採取「讓權」的方式來消除顧慮。

2005年,北京第一機床廠(簡稱北一)全資收購德國科堡公司,後者在全球重型機床行業排名第一,且技術世界領先。為了安撫德國工人恐被裁員的心理,北一提出了「科堡還是科堡」,除戰略層面與北一一致外,還把企業交給德國管理者自主經營,自己不參與具體業務。

「這就是均勝收購普瑞的模板。」郭志明說,「我們當時向普瑞提出的口號就是『普瑞還是普瑞』。」

和德國眾多中小企業一樣,普瑞是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董事會,設6人監事會。按規定,其中的2人必須來自僱員,股東指派的4人包括均勝董事長王劍峰、副總裁郭志明,一名由均勝外聘來的汽車電子零配件專家,最後一位是機構股東DB-AG的合夥人,直至2012年底才會離開。

「為了平穩過渡,DB-AG的股東要一點點退出。」一位普瑞內部人士說,普瑞目前是寶馬、奧迪等公司的供應商,客戶在得知普瑞由中國企業接手後也會有顧慮,怕中國股東把自己的技術拿去向自己的競爭對手披露。一切都要慢慢來。

普瑞原本的管理層有3名DB-AG的管理人員,均勝在完成74.9%股份收購後也沒有撤掉其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加入了由均勝派出的第四人。按照德國公司法規定,四個管理層經理中兩兩合作簽署一份合同,即在法律上對外生效。兩兩一起簽合同,甚至可以賣掉公司。

郭志明說,「管理團隊的穩定是核心,他們在普瑞都有超過10年的經驗,可以讓普瑞的中層和基層員工瞭解均勝,穩定中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的信心。他們也需要過渡期,畢竟一開始還不能確定企業被中國企業拿去後,自己會受到什麼影響。」

安撫員工、保證技術工人不流失是整合的又一難關。2012年1月27日德國法蘭克福當地政府宣佈三一重工全資收購普茨邁斯特獲得通過之後,普茨邁斯 特員工因為對中國企業有顧慮,擔心會失去工作,第一時間舉行了遊行。遊行最終是在三一和普茨邁斯特共同保證不會裁員的情況下結束的。

均勝、三一等中國買家如此謹言慎行,皆因全球併購後未能實現戰略協同效應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明基併購西門子事業部案,TCL併購法國湯姆遜電視機事業部案等。

獨立經營VS戰略協同

 

幾乎每一個中國買家都會向收購方保證不同程度的「一國兩制」,並試圖在這段複雜關係中找到獲得話語權和戰略協同效應的立腳點。

2012年3月28日將是吉利宣佈全資收購沃爾沃2週年的日子。

「吉利和沃爾沃之間有什麼可『整合』的呢?」龍年正月十六,沃爾沃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寧述勇雙肘架在大班椅上,皺眉重複著這個設問句,沃爾沃屬于吉利,但是業務是獨立的。沃爾沃員工是沃爾沃員工,吉利員工是吉利員工。

2010年8月,吉利正式接管沃爾沃之後宣佈,沃爾沃管理層將擁有執行商業計劃的自主權,即保留獨立運營。吉利和沃爾沃的關係不是「父子」,是「兄弟」。

近期,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採訪中特別強調吉利與「獨立運營」的沃爾沃之間應有超出財務投資的戰略性合作:「吉利併購沃爾沃不會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投資,吉利是一個汽車公司,所以一定要讓沃爾沃幫助和支持吉利更好發展。」

但在正式接手的18個月中,沃爾沃與吉利兄弟之間關乎戰略層面的合作幾乎為零。

在宣佈收購沃爾沃的發布會上,李書福特別提到的獲得沃爾沃100%知識產權和使用權,並可通過沃爾沃獲得部分福特汽車專利的使用權,但目前均未使用。

「有權利用,和用不用是兩回事。」寧述勇說,「沃爾沃的技術太貴,放在吉利汽車上一下子成本就上來了,不合算。」

在關鍵的營銷上,吉利和沃爾沃同樣沒有交集。「沃爾沃不用吉利的銷售渠道,也不會借道。兩個產品、品牌完全不一樣。即使沃爾沃以後實現國產化,也只是降低了關稅而已。吉利進入的中低端城市,沃爾沃很難進入。」寧述勇說。

目前,吉利與沃爾沃相關聯的溝通渠道只有兩條,都是通過唯一和沃爾沃「沾邊」的人——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實現的。

「李書福在董事會上可以影響沃爾沃的戰略,告知管理層公司的發展方向,戰略是什麼樣的,朝什麼方向走。」寧述勇說,再有就是通過2010年11月建立起的沃爾沃-吉利對話與合作委員會。

委員會類似於管理決策機構,解決運營層面的問題,如果重大到一定程度將進入董事會討論。目前委員會共由9名成員組成,分別是吉利和沃爾沃雙方的全球CEO、中國區CEO、全球採購、全球研發負責人,以及主席李書福。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

「這是道防火牆,李書福不代表吉利,只是沃爾沃董事會一員,在其中發表個人意見。」寧述勇說。

由李書福自身維繫起的溝通渠道在過去1年多的時間裡摩擦不斷。

2010年11月11日,對話合作委員會成立6天後,李書福即在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對沃爾沃的品牌價值,我個人和沃爾沃管理層有不一樣的理解。」

這源自「大小車之爭」——李書福希望沃爾沃能夠生產符合中國人心理需求的大車,並在豪華車市場上和奧迪、寶馬一較高低。但被李書福稱作「工程師文化」的沃爾沃團隊更傾向於做環保的小車,而且馬上推出針對寶馬7系的豪華車為時太早。

1個月後,2010年底的廣州車展上,沃爾沃依舊帶著北京車展上出現的排量越做越小、價格越來越低的S60和S80L登場,人氣與李書福一直想沃爾沃與之競爭的寶馬、奧迪等豪車不可比,甚至遜於英菲尼迪等日系車。

2011年4月,沃爾沃登陸上海車展的概念車「天地」屬大型豪華轎車,可與李書福一直為沃爾沃定位的奔馳、奧迪等豪華車型一較高下。這被外界解讀為沃爾沃團隊對中方收購者的「妥協」。

「『天地』完全是瑞典人的想法,沒有吉利的痕跡。」寧述勇說,「其實車的原名是Universe(宇宙),瑞典人想要做得本土化一點,就起了『天地』的名字。我們當時還和他們商量就用Universe原名,但是瑞典人太固執沒有聽,堅持用自己理解的本土文化。」

辛苦將海外資產拿到手的中國買家,面對的是另一場名為「整合」的角鬥,在這裡,普遍的勝率只有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8

小微企業困局難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322_all.html

  作為中國經濟中對景氣最為敏感的主體,小微企業的日子近兩年來一直很不好過。

 

  歐債危機陰云籠罩,海外訂單遭遇寒冬,勞動力和生產成本不斷攀升,企業融資困境始終未得到改善,小微企業微薄的利潤不斷受到侵蝕,生存狀況愈發艱難。

  2011年下半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集團,先後對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數千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今年初完成。這個歷時 近半年的調查顯示,三地發展模式雖有差異,但所面臨壓力卻驚人的相似,而且儘管扶持政策頻出,小微企業嚴峻的生存狀況卻絲毫不見好轉。

成本逼人

  過去一年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大幅上升的成本。由於勞動力供需比日趨緊張和物價不斷上漲,小微企業的用工成本和生產成本日益沉重。

  過去兩年間,國內多地上調了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以東莞為例,其最低月工資在2009年為780元,2010年升至920元,2011年進一步增至1100元。

  市場定價工資水平也在節節走高。伴隨物價上漲,生活成本的攀升推高勞動者的預期工資。多數受訪者告訴財新記者,2011年工人工資普遍較 2010年上漲20%-30%,部分基數較低的行業甚至出現50%的漲幅,而這種趨勢還在延續。這對利潤本就薄弱的小微企業來說,已經成為最大的威脅。勞 動密集型的小微企業更視之為夢魘。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日前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提出, 中國的劉易斯轉折點在2004年已經出現,人口撫養比則將在2013年達到最低點,兩者之間只有九年時間,遠遠少於日本、韓國在兩個轉折點之間三四十年的調整期。「走在經濟發展階段的前面,勞動力短缺會前所未有地表現出來,工資上漲的壓力還會繼續。」蔡昉稱。

  各地區、各行業的勞動力供需狀況不盡相同,勞動力緊缺和用工成本增加程度也有所區別,但工資薪金上漲的趨勢已是毋庸置疑。

  「人工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去年給2500元,今年就得漲到3000元,不漲工人就跳槽。現在哪兒都缺人,熟練工放走了也不好找,就只好加 薪。」北京聯志興誠冷氣設備有限公司經理王連智向記者抱怨。在他看來,企業成本上升最大的就是人工成本,但企業主在工資談判上的籌碼越來越少,只能接受, 而利潤又很難跟上,長此以往,企業經營很難維繫。

  另一方面,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也在侵蝕企業微薄的利潤空間。「能源化工產品一漲價,製冷材料就跟著漲,但我們沒法給客戶提價。過去一年裡,因為這些成本上漲,接近七成的利潤都沒了。」王連智稱。

  青島博翔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孫經理告訴財新記者,其公司主要經營人造草坪,由於其銷售群體的特殊性,所以過去一年業務和訂單量未受太大影響, 且公司仍打算擴張規模。不過,原材料、用工、房租水電等生產經營成本不斷增加,企業利潤正受到嚴重擠壓。「我們上游漲價,但對老顧客,你能說不給優惠還提 價麼?」

  對原材料依賴比較大的行業,如家具百貨、服裝服飾等,對原材料的上漲極為敏感。按照阿里巴巴的調研,在環渤海區域裡,這些行業認為原材料上漲對 經營影響較大的企業數均超過60%。與此同時,這些以加工、代工為主業的小微企業,由於議價能力較弱,無法完全轉移增加的原材料成本,未轉移部分只能通過 縮減利潤的形式由自身承擔。

  「我們的感受要比官方的CPI數據高很多,個別品種價格漲幅可能翻番了。」天津坤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小軍稱,由於其公司產品定位更多面 向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所以品質要求不及歐美發達國家,利潤率也相對較低。「一旦人民幣升值或者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可能就不賺錢了。」劉小軍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認為,針對生產成本上漲,政府能做的就是在小微企業繳納員工保險和公積金福利等方面給予補貼,「政府越來越多要求小微企業規範經營,但這會帶來很大生產壓力。政府可以給予補貼緩解壓力」。

  某些中型企業可以通過產業轉移來應對成本上升,但這條路徑並不適合小微企業。很多小微企業的發展更多依賴於本地資源,訂單並不充裕,對新市場的開拓也往往依賴於親友圈子。至於產業升級,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也知道高端產品利潤率高,但轉型談何容易?產品線要升級,工人要培訓,錢從哪裡來?一旦虧了,企業也就倒閉了。」瀋陽一家從事機械零部件製造的小型製造業企業負責人稱。

訂單兩難

  出口型小微企業面臨著更多的痛苦。發達經濟體的需求銳減,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出口。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主要貿易貨幣均出現不同程度貶值,2011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近5%,議價能力缺乏的小微企業步履維艱。

  由於技術水平相對薄弱,產品競爭力欠缺,客戶黏性較低,小微企業往往會最先受到危機衝擊。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課題組的一份調查問卷 的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24家目標企業中,出口訂單同比大幅度減少和有所減少的企業佔47.2%,而小型企業的這一比例高達49.3%。

  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小微企業在訂單方面的狀況略有差異。按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阿里巴巴集團的調研結果,較之長三角和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訂單壓力更為明顯,這可能與當地企業訂單較多依託大企業有關。

  當地接近60%的受調研小微企業承認受到大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影響。此外,環渤海區域因為沒有形成長三角和珠三角那樣的產業集群效應,專業市場相對不發達,也少有商會等組織支持,訂單壓力更加明顯。

  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訂單狀況略好。申銀萬國近期在對珠三角地區調研後,稱當地電子、家電和玩具類企業訂單並未明顯惡化,較去年10月甚至有所上升,不過訂單開始出現變短、變小、變急的趨勢。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長三角地區。財新記者在溫州調研發現,很多企業訂單量仍然充沛。一些生產生活必需品的低端製造業訂單量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不過,由於受到匯率波動、資金周轉瓶頸等因素影響,企業為迴避風險,正在減少或者乾脆拒絕接受長期訂單。

  「去年上半年生產一個打火機是五美元,簽單時一美元兌人民幣六塊六,但三個月後人民幣升到六塊五。本來就是薄利,這樣的升值我們承受不起。」溫 州東方輕工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中堅告訴財新記者,簽單時很難將匯率變動風險囊括在合同中,所以企業對於接受長期訂單非常謹慎。

  發達經濟體的復甦遙遙無期,歐債危機隨時可能引發更大風險。這個寒冬對於那些依賴出口的加工企業來說格外漫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面對諸多的不確定形勢,小企業將開拓新的國際市場作為首要的應對措施。其次則是開發新產品和轉向內銷。在接受調查的小型出口企業中,考慮三種應對之策的比例分別為53.9%、42.1%和34.2%。

  天津坤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小軍告訴財新記者,歐債危機對企業訂單的影響十分明顯。「儘管新客戶佔了訂單的三分之一以上,但主要還是依靠老客戶,但這塊下降明顯。只能通過B2B平台或者展會去尋找新客戶,但競爭壓力很大,效果也十分有限。」

  大連一家服裝企業老總對財新記者表示,去年的經營壓力明顯增加。該企業以高檔西裝出口日韓為主,部分訂單可以以人民幣結算,因此匯率風險相對較小。

  「不過,確實能感受到冬天來了。在談判過程中,底氣也不是很足。」他年內打算將業務向國內轉移,但感覺壓力頗大。「國內競爭更殘酷,且擴張成本過高,不管是房租、人工、稅負,要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畢竟,外貿政策或者交易流程都相對規範,一旦改做內貿,你就要考慮很多其他的方面。很難說你的投入能和產出能成正比。」在他看來,稅收因素也 是企業不願意改做內貿的重要原因。「做出口畢竟還是有退稅的,可一旦改作內貿,稅率可能會更高,而且在實際操作中問題也會比較多。」

融資死結

  民營企業信貸難,在小微企業身上更為明顯。小微企業貸款量相對較小,但由於它們多存在輕資產、資信評級不足等先天障礙,貸款能力要遠遠弱於大中型企業。

  不少小微企業主在接受調查時均反映銀行貸款難度大,即使最終成功貸款,由於手續過於繁瑣且申請週期長,也會影響企業資金周轉。缺乏足夠擔保和抵 押而導致貸款失敗的案例十分普遍。多數存在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只能通過親友或者民間融資的方式獲取資金,這需要承受遠遠高於銀行的資金成本。

  部分受訪者表示可以通過個人信貸的方式獲得貸款,但這同樣需要抵押物,且貸款額度較小,很難解決企業經營的資金缺口。

  銀行對小微貸款缺乏興趣。雖然國家政策逐步向小微企業傾斜,但落實到操作環節,銀行仍存在諸多擔憂。這也可以從銀行處得到證實。一家位於東北的 城市商業銀行信貸員告訴財新記者,即使目前又到了沖貸款的時點,該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依然興趣不大。「沒有抵押,肯定是做不了貸款的」,該信貸員說。即便是 發展前景良好的高科技企業,由於其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其信貸申請在初審階段就很難通過。

  「貸十個100萬和貸一個1000萬銀行收入一樣,可前者成本就高出太多了。」該信貸員稱,其部門人力有限,而很多小企業財務流程不規範,對其調研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並不願過多地接手小額信貸業務。

  「根本就不敢想從銀行貸款。廠房都是租的,哪裡去找抵押物啊?」北京聯志興誠冷氣設備有限公司經理王連智對記者表示,公司資金短缺時只能通過親友周轉,年利率甚至要達到25%。

  小微企業資金緊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貨款拖欠狀態較為嚴重。北大和阿里巴巴的聯合調研結果顯示,認為2011年客戶拖欠貨款對企業經營影響 較大的企業數比例為30%,相比2010年上升6%,升幅僅次於員工工資上漲和國內外訂單減少兩個因素,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

  拖欠貨款的狀況在環渤海區域更明顯。由於當地很多小微企業主要為當地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配套生產,而大中型企業付款流程複雜、漫長,在經營形勢 較好的時期,小微企業尚能承受,在經濟不景氣時,大企業自身資金也受到衝擊,漫長的支付流程更會對下游小微企業形成巨大壓力。多數小微企業選擇拖欠自己的 上游企業進行緩解,使得壓力進一步傳導。

  對一些出口企業來說,出口退稅時間過長也會對企業流動資金產生壓力。「從申報到最終到賬得半年時間。就算你手續都全了,也總有理由拖著你。到最後,企業流動資金不夠,就只能慢點接訂單。」一家從事金屬原材料出口的企業負責人稱。

  「對於那些下游回款比較慢的中小企業來說,部分可以做應收賬款質押。如果下游是國企,相對風險小些,銀行還勉強可以做,但如果是私企,或者應收 賬款過度分散,銀行就不願意做了。」東北某城市商業銀行信貸員稱,部分中小企業雖屬優質,但風險評估過於複雜,因此信貸流程可能較長。「但很多企業流動資 金短缺是時點性的,這種狀況走銀行太慢了,銀行也沒有足夠的人力去挨家公司做風險評估。」

  他認為,要使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興趣增加,財政就必須對中小企業給予足夠貼息,降低銀行風險。另外就是金融創新,開發出新的信貸產品。「對中小企業來說,放寬對抵押品和質押品的要求最為立竿見影。不過,銀行層面不太願意這樣做。」

  另一家面臨上市的城商行信貸員對記者表示,由於擔憂不良率上升影響上市,管理層對小微企業貸款並不積極。按照證監會日前公佈的信息,目前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待審企業中,共計有14家城商行、農商行排隊上市。諸多城商行處於上市敏感時期,對不良率的管控也更加嚴格。

  該信貸員對記者表示,儘管監管層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額增幅和增速均有量化指標,但很多銀行都是被動在做。「對銀行來說,風險和利潤永遠是最主要的。中小企業風險高,假如最後出了問題,不良率上來了,政府不會為我們買單。」

  此外,接受採訪的信貸員,很多都對近期擔保公司暴露出來的問題表現出擔憂,稱這可能會導致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縮緊。去年,中擔投資信用擔 保有限公司深陷資金鏈困境的報導見諸報端,此後,部分銀行內部開始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特別是民營擔保機構的風險重新審視。這種狀況不僅僅出現在面臨上市窗 口、風控要求更嚴格的城商行身上,很多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亦開始對此制定更嚴格的要求。

何以解困

  近幾年來,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對小微企業扶持的新政策層出不窮。特別是2011年,一系列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接連出台,中央扶持小微企業的意圖異常明顯。但小微企業的實際感受卻並不明顯。

  很多企業主表示,國家扶持政策的獲得程序較為繁瑣,而且在具體操作環節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相比之下,小微企業更希望看到融資途徑的拓寬和稅負的減免。

  針對中小企業信貸難的問題,銀監會雖亦做出努力,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中小企業融資債券,並對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方面給與量化要求,但實踐中極 難落實。由於缺乏高效全面的徵信系統,銀行在中小企業信貸方面或謹小慎微,不願貸款;或難有足夠的人力,實現中小企業信貸流程審查流水化作業。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認為,加強社會徵信體系的建立和改善銀行傳統信貸流程,設計出對中小企業更具針對性的信貸流程至關重要。「而且,這些 信息應該向更多機構開放,而不僅僅開放給正規的銀行金融機構,對於小型金融機構或者民間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都應該開放。」

  他認為,只有對非銀行的信貸主體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才能與銀行形成互補,推動信貸技術創新,提升小企業信貸的服務能力和效率。「針對不同的小額貸款公司應給與不同的信貸評級,對那些做得比較好的,比如著力解決100萬以下貸款需求的,應該給與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看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必須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將此作為「傳動器」,通過引入競爭來提高服務效率,並降低融資成本。

  「如果這個事情沒有幾家做,那就貴上加貴,如果有很多人做,各想奇招就可以改善服務效率。」周其仁稱,針對小微企業的困境,財稅政策也必須發揮 更多作用。「各國多多少少對小微企業都會有一些政策優惠。當然這個優惠能不能用得好?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要普遍用,不能變成有關係才能拿到。」

  本刊記者邢昀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3

國內造船業遭遇生死劫 80%船廠陷入停產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5/zONDE3XzQwNjczOA.html

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連續暴跌。

2月2日,指數報651點,創有史以來最低點,意味著全球消費市場疲軟。其作為全球經濟景氣度最重要的指標,反映的是鐵礦石、煤炭、穀物等原料的海運價格,直接原因則是航運市場極度低迷。這樣的慘狀直接波及到了上游的船舶製造業。

浙 江台州作為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製造業基地,一直面向國際市場,曾經上演了瘋狂的「台州模式」,如今行情急轉,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訂單荒」,而整個行業迎來 的將是一場生死劫。更有台州業內人士指出,台州如今80%的船舶製造企業已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台州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文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 承,台州已有多家船舶製造企業關停,行業併購、整合和轉型、升級將是未來的主旋律。

毫無疑問,台州已成為當前國內船舶製造業的一個縮影。

80%船廠停產、半停產

2月17日,台州椒江渡口。

鮑會亮站在自家船上,在風中來回踱步。往年的這個時候,他駕駛著貨輪正往返於台州、上海之間的海上。而在他所處的椒江邊上,停滿了噸位不一的貨船。

「沒 有貨,只能等。」鮑會亮告訴記者,他經營的貨輪為1000噸位,主要周轉來自上海的國際海運貨物,但自今年春節後就一直沒有出船。就在2011年上半年, 他一個月出4次船,更早的時候,一年純收入達60萬元左右。在鮑周圍,其他貨輪的處境與他一樣,甚至更慘淡,都沒有生意可做。

而在其背後,則是比鮑會亮們處境更為艱難的當地船舶製造業。航運業的低迷在船舶製造業上體現得更為突出。

新金融記者沿著靈江、椒江調查,江邊的造船企業內大都靜悄悄的。

「太糟糕了。」一見面,周安(化名)就不停地感嘆,企業自去年上半年就已沒有訂單可接了。

周 原本經營房地產業務,在業界頗有影響力。2006年,在航運投資熱的時候,投資1億元進入船舶製造業,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賺得缽滿盆滿,可是隨著形勢的 變化,行業一路走低,不斷出現關停企業。他的企業也沒有逃出關停的命運,選擇了等待機會重新開張。在他看來,他的企業還不是最為糟糕的,不少船企已關停了 3年之久,廠區至今大門緊閉。

在他看來,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這樣的「等待」還要繼續,需要多久則是一個未知數。

就在台州的船企們著急地等待、觀望時,黃林育卻忙得不可開交。

黃是台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台州經委)重工行業處處長,最近一直忙著「賣輪船」,他告訴記者,前幾天又有一家國外船舶中介公司找到台州經委,想打包收購20多艘「滯銷」散貨輪和油輪。這些船都是台州本地船廠製造,噸位在1萬多噸級別,已經閒置了很長時間。

「我 不是在賣船,是在協調,幫助企業賣船。」黃林育說,對方開出的價格是造船成本價的70%左右。他向記者介紹,台州是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製造基地,目前擁有 100家船舶製造企業,長期以來主要面向歐洲、美洲等國際市場,在國際海運市場陷入最低谷時,台州造船業的困境不可避免。

在浙江宏信船舶 有限公司(下稱宏信船舶)副總經理秦劍的印象中,停產現象在2010年開始大面積出現,2012年春節左右最為集中。他分析,2011年,全球航運業低 迷,多數航運企業虧損經營,要求延遲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的現象頻繁出現,進一步造成造船企業流動性資金大幅收緊。

台州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向記者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12年1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199萬載重噸,同比下滑71.1%,環比下滑36.5%。這是兩年來單月新接訂單量首次跌破200萬載重噸,也是全球船市五年來最差的開年數據。

在中國,1月份新接訂單26萬載重噸,環比大幅下滑54.4%、同比下滑79.1%,是自2009年6月以來單月最低值。

「目前台州造船業處於訂單荒,有80%的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秦劍介紹,真正進行生產的也僅僅是幾家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1

【問對職場】海歸困局:從「非你莫屬」到普通龜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638

近日,李開復在微博上發起抵制職場節目《非你莫屬》的活動,強烈抨擊《非你莫屬》中主持人和嘉賓對一位年輕海歸求職者的不尊重,短短數日就有近30 萬人投票抵制該節目。看完節目視頻後,我有兩個感觸:第一是被主持人和嘉賓的刻薄無知所震撼。在節目中愣說海歸的簡歷造假。事後網友發現簡歷大有可疑的居 然是嘉賓!第二,作為一名海歸,深感留學經歷在中國職場曾經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

一、海歸的職場困局

(問對網/圖)

80年代海歸說「出去看一看,世界無限大」,國人說「盼你回來,你瞭解外面的世界」。大部分80年代的海歸歸國後從事「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工 作,貢獻可圈可點。9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進入人才飢渴期,大批企業及院校引進留學生,並以引進留學生為榮。海外學歷如耀眼的光環,幫助留學生輕取常 人奮鬥多年才能獲得的位置。李彥宏、張朝陽等海歸創業者的成功令國人對海歸的敬仰達到巔峰。

好景不長,2010年前後,海歸們的職場優勢一落千丈,2011年的一份統計報告稱,海歸的起薪在3000-5000左右,僅略高於本土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到2020年時,海歸還能保住這僅存的一點點優勢嗎?

二、海歸不再是小群體

海歸作為一個巨大的、具有特殊性的群體,其職場發展狀況值得全社會關注。海歸曾經是個小群體,是一種「稀缺動物」。正如80年代北京大街上的老外, 很容易遭人圍觀。近幾年,隨著歐美就業難度的增加以及國內收入的提高,海歸數量年年攀升。2007年至2011年間,海歸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 43%,2011年高達19萬人。可以說,海歸從一種稀缺動物發展為一個巨大的群體。我想在咱們問對網這個平台上,有海歸經歷的人大概也成千上萬。

失去光環,對巨大的海歸群體當然不是件開心的事情。對社會來說,也許不見得是件壞事。

三、海歸群體的本質

10-20年前的海歸的整體水準遠比現在的海歸高。海歸,這曾經的「金龜」群體,淪為了「普通龜」。現在,國人知道:國外也有野雞大學;缺乏工作經 驗的海歸不見得比本土大學生能力強;留學生的口語一樣磕磕巴巴。《非你莫屬》的這位海歸是個例,他在鏡頭前毫無自信、面對指責一味忍讓。其他海歸水準怎樣 呢?比他強多少呢?

四、你想成為海歸嗎?

作為留學生,我想給打算出國的朋友幾點建議:

1、缺乏工作經歷的海外經歷是低價值的。海外的精彩在校園中只能體驗到冰山一角。而海外的工作經驗、管理經驗對個人職業發展更為重要;

2、誓讀名校。以MBA為例,排名前幾名的哈佛、斯坦福,和排名30多名的學校差距不是30名這麼簡單,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就如拿GDP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和排名30多的濰坊對比,不具備可比性;

3、從投資的角度,出國的性價比相當低。每年動輒20萬人民幣的學費,4年下來弄不好比中國大學多了100多萬元的投資。如果你立志回國發展,想靠工資掙回這100萬還真不容易。需要多久?我想也許是一輩子;

4、從感性的角度,想出國就出吧!有想法有能力就去實現,人生決策不能光看性價比,幸福感很難量化。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環境和生活方式,興許是留學的最大收穫。

(作者林夏鳴系問對網的特約顧問,資深戰略諮詢顧問。問對網是一個解決工作裡實際問題的專業問答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