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口味偏好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5.html


投資消費股時, 很多人都不知不覺被自己的口味或偏見所影響, 但是大多數買某一產品時, 或許沒有太多的考慮或講究.

舉一例, 國內的長城, 張裕等紅酒相比起外國的紅酒, 無論口感, 味道都可能遜色很多, 不習慣該味道等可能覺得難以入口, 之後更加不想再試.

如果你是根據這個來投資的話, 可能你永遠都不會買張裕, 中國食品. 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 這也許是該地的本土文化和習慣所致.

因為國內的消費者一向就飲開張裕, 長城等紅酒, 而且很容易接觸到, 價格也能接受, 他們覺得紅酒來本的味道就是這樣子, 就好像湖南, 四川等地習慣吃辣椒一樣, 你不喜歡吃辣, 不等於別人不喜歡. 也像日本喜歡吃魚生, 有些鬼佬喜歡吃生牛肉, 這些都不是人人能夠忍受到的.

所以投資時, 應該避免將自己的習慣帶到別人的身上, 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說康師傅的即食麵, 不及公仔麵好食, 但是問題是公仔麵在國內買不到, 而已國內的消費者未必習慣這種口味.

我自己亦想不明白, 雪花啤酒明明比青島難飲好多, 但是為何在國內這麼受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

維他麥: 會根據中國人的口味進行產品改良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6/1NNDE4XzQzNDE1Nw.html
了一幅衝向亞洲的藍圖。

光明集團斥資12億英鎊購買英國麥片頭牌60%的股權,這給擁有80年歷史的維他麥描繪了一幅衝向亞洲的藍圖。

目前,光明食品對英國維他麥公司股權收購已經進入最後政府有關部門審批過程。《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特意到英國維他麥總部進行了實地探訪,並對維他麥首席執行官吉爾斯·特芮爾(Giles Turrell )進行了專訪。

倫敦北部的凱特林(Kettering)小鎮的綠色田園中,有一片低矮的畫著橙色麥穗標誌的白色廠房,那就是英國麥片「大佬」維他麥的總部。88英畝的土地,50英里之內的麥田都是其麥源。

「在英國我們非常成功,出口至全球80多個市場,但這些市場佔有率都相對較小。所以光明的投資給了我們增長的機會。」特芮爾告訴記者。

特芮爾透露,雖然光明食品的管理團隊考察過維他麥多次,但董事長王宗南5月3日與獅子資本(Lion Capital)和維他麥共同簽訂有關協議之後的第二天,首次到訪維他麥廠區,對維他麥的生產車間、經營情況等進行了直觀的考察。

事實上,近兩年維他麥在產品開發以及設備廠房等方面都投入很多。目前最需要的是開拓更廣大的市場。

當 談到中國人很少有人以麥片為早餐時,特芮爾說,他不指望短期內改變中國人的早餐習慣。但是他相信,維他麥的產品一定會得到更廣泛的亞洲市場和人們的歡迎。 至於會首先向中國引入何種產品,特芮爾表示,目前已經有少量的維他麥麥片和阿爾本(Alpen)麥片條等出口中國及亞洲市場。他說:「我們必須仔細研究現 有的產品組合。在產品方面應該會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和生活方式進行改良。我們正在和光明集團一起研究到底首先從哪些產品入手。」

特芮爾透露,在收購完成後,維他麥目前的管理層暫時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光明方面會派駐人員參與到維他麥總部的日常管理和經營中來。

「無論怎樣的企業,經歷這樣的收購,一定會在員工的內心造成觸動或者恐慌。而且這也沒有100%的保證說不會有變化。我們所希望的是保證英國這裡的員工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畢竟維他麥70%的生產力和業務在英國。」

2011 年,維他麥的銷售額達到了4.16億英鎊,今年將向5億英鎊邁進。但也有媒體報導稱,維他麥2011年1月舉債6億英鎊。對此,特芮爾給予了否認。「這 20年來,淨銷售一直增長,這是一個高利潤的產業,有著健康的資產負債表。我相信,光明食品所投資的是一個財務穩定、業務強大的公司項目。是的,我們是負 債,但這只是維他麥經營的一種模式而已,就像很多其他公司一樣,但是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來管理好這些債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8

少陽談何謂市場口味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00079

7月時,我們與讀者討論揀股的心得時,我個人傾向建議,FATA以外,市場口味變化這一因素亦非常值得留意。尤其是近年港股資金面增加大量內地水喉,了解他們的思考模式是這兩年的勝負關鍵。相關理論可參考近期「名人的足跡」內索羅斯的反射理論,這對認識市場規律非常重要,能否領先市場大多數半步,看透反射理論將對股票操作十分有用。始終,炒股、投資都好,都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博奕。(記於729日的文章)

對於「市場口味」這個話題,我們沒有太詳細的評論,想不到林少陽會在8月初以專業文章,深入地分享了他的見解——即他早有研究的「估值牛熊」的一部分。『……自2007年第四季開始,中港股市便一直處於估值熊市當中,至今仍未擺脫估值持續下調的陰霾。然而,期間曾出現過好幾個行業的短暫估值牛市,包括20093月至201010月的消費零售股,20093月至今年5月的高息股,以及20093月至今(?)可能仍然維持估值持續上調升勢的逆經濟周期穩定增長股。

隨著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息率悄然由20127月中的1.46%,回升至昨日的兩年高位2.72%,我們幾可肯定,高息股的估值牛市,應該已告一段落。我們當然並不是說高息股將出現股價絕對值的大幅回落,畢竟盈利及派息如能穩定按年增長812%的股份,只要目前息率仍夠吸引(例如預期今年股息率仍在4%以上),而美國債息的上升速度不是太快的話,這批股份的股價仍然不至於急跌,而每年4%並持續上升的派息,將抵銷股價回落的潛在損失。

以領匯(823)為例,市場平均預期明年3月底止年度每基金單位派息約1.6港元,以昨日收市價38.3港元計算,息率約4.17%。現時領匯的息率,仍然較美國10年國庫債券息率有1.45%的風險溢價,這跟領匯過去多年來與美國國債息率的溢價差不多。……當然,……市場給予領匯的風險溢價,未來是否維持於1.46%的水平?這是一個變數,因更高的風險溢價將令股價下跌,反之亦然。

上述這個變數,其實是市場口味變化,導致股票的估值上升及下跌。持續的估值上調,本欄稱之為估值牛市,而持續的估值下調,我們稱之為估值熊市。估值牛市通常在通脹及利率持續回落的環境出現,如1983年至2000年的美股,以及1970年代初至1989年尾的日本。

觸發估值牛市結束進入估值熊市的催化劑,通常是經濟泡沫的爆破,而這通常伴隨著持續寬鬆的信貸環境,通脹悄然重臨利率持續上升,直至企業的邊際利潤率不足以抵銷邊際利息開支。在很短期之內,過度的信貸與固定資產投資,導致投入資金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持續下滑,並跌至低於最後一筆信貸的利率,高負債公司開始錄得虧損,為求自保他們會透過削減毛利以維持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希望達致現金收支平衡(cash breakeven),即使按那個盈利水平,收入並不足以抵銷固定資本的折舊開支,但由於那是已出之物,企業管理人為求生存,已不能願得那麼多。最後,整個行業都陷入危機之中,直至較弱勢的競爭對手,被擠壓出市場,供求重新回復平衡為止。(簡單講,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反射理論」和「榮枯相生理論」的一整個過程!)

無論經濟周期是升是跌,盈利仍能保持長久穩定並有若干增長的股份,我們稱之為具經濟壟斷(economic franchises)特質的企業。投資者不須為上述的經濟盛衰周期而頭痛,因為他們的估值方法,將遠比領匯複雜多變難測。

本欄想指出的是,掌握市場對某個行業的估值上調(re-rating)或估值下調(de-rating)潛質,與分析企業盈利變化同等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像領匯等的高息股估值上調的大方向,很可能已於今年5月劃上休止符。我們不禁要問,那麼,假如有資金將逐步從這批高息股中撤離,是否意味著將有另一批的股份,將出現估值上調的機會?這確是值得本欄深思的重要課題……』刊於82

事實上,抓住「市場口味」,可以說是近年獲得alpha的必然途徑。如果我們有能力適時將資金由一種「口味」轉去下一種「口味」,那麼,不論大市是牛或熊,我們都能夠賺到alph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1

少陽續談市場口味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08197

看過基金經理的表現後,我們再回到「市場口味」這個話題。實際上,「市場口味」就是大趨勢中的中期投資主題;它可以是行業周期、投資概念,是有條件脫離大市引力的投資項目。這也解釋了為何「市場口味」在過去幾年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再看看林少陽談「市場口味」的下篇。

……即使在一個漫長的估值熊市之中,市場偶然亦會偶然出現短暫的估值牛市,即使大市不具備相關條件,這個小型估值牛市,亦可能發生於個別行業,情況就如2009年初至2010年底的零售消費類股份,2009年初至今年5月的高息公用股份,以及可能是2009年初至今仍然持續的澳門賭業股以及逆周期增長(如燃氣及資訊科技)股。

今年5月底,可能是另一個板塊輪轉(sector rotation)的序幕,暫時已知的,應該是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的估值牛市,應該正式宣告結束。至於逆周期增長股如澳門賭業股,燃氣股,以及最近炒得火熱的資訊科技股,則暫時仍未知是否已經暫告一段落。

……做投資最困難,亦是最好玩的地方,正正在於我們在分析時,永遠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可能性。最佳的方法當然是每次做投資之前,都做到萬無一失算無遺策,但這等待的機會成本可以很高,因此,對很多務實派的投資者來說,掌握重點,當機立斷,隨機應變,可以說是解決偶然心思不夠周全或分析盲點出現時的次佳方案。

對於下個估值牛市幾時到臨,本欄暫時未有任何答案。不過,承續上期關於美國以致全球利率一旦上升,為資產估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投資者不宜對此掉以輕心。現時,對環球投資者來說,環球經濟最大的矛盾在於美國經濟看來已率先復甦,美國可能有減少量寬甚至提早加息的壓力,而歐洲日本以至中國,則受到當地經濟仍然處於下行周期,或接近觸底但仍然未能復甦,美國的加息行動,勢將對上述地區資產價格的相對吸引力,可能觸發資金從上述地區流出。今年六月份,全球市場已為美國退市預演了一場撤資走火警。

基於上述判斷,本港經濟,在旅遊酒店出口及地產市場通通與美元表現掛勾的大前提下,確實有見頂回落的風險。另一方面,政府的種種限制樓市買賣措施,加上港股成交的持續低迷,對總數達10萬名的地產及股票經紀,其經常性收入造成重大的打擊。

至於中國經濟的狀況,遠比本港經濟複雜,未必能夠用三言兩語便能說得通透明白。現時看來,關鍵仍然在於整個銀行體系,仍然是為共產黨屬下的大型國企服務,導致國企借貸利率嚴重被低估,而民企的利率則嚴重被高估,結果是大型國企胡亂舉債,進行巨額的固定資本投資,以及種種欠缺經濟效益的形象工程,最終付鈔的投資者,最後恐怕會是多間上市商業銀行的股東,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透過從香港借用回來的高地價政策,苦苦支撐著目前巨額缺乏經濟效益的基建項目。

現時與2007年最大的不同,在於股票市場早已對上述潛在的經濟下行風險,提早反映於相關股份的股價之中。目前中港股市最大的潛在利好因素,就是其目前已經頗為偏低的市場估值,以及早已極之欠缺效率的市場運作。……雖然,全世界都不看好中國的前景,但我們在面對當前現實的時候,不妨同時保持足夠的務實與樂觀的心情,等待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轉角位的來臨。』刊於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67

重口味攻擊 甜品新戰場



 
2014-05-08  NM

 

旺角廣華街,以前是模型和汽車用品的集中地。○九年,人氣點心店「添好運」在那兒開業,更獲得米芝蓮一星,令這條偏僻的街道人氣急升,其後陸續有其他食店進駐。

「添好運」雖然已搬離廣華街,但近一年在廣華街插旗的食肆有增無減,以甜品店為甚。在不足三十米的範圍內,竟開了八間,包括賣創意甜品的甜牙牙、主打雪糕西瓜盅的明師傅和綿綿冰先鋒糖百府等等。已有三間分店的沛公甜品老闆曹捷沛,因其中一間位於女人街的分店加租,令他決定搬遷,今年二月走入廣華街大混戰,並出動重口味攻擊——榴槤,做甜品的主要材料。他就如喜歡吃榴槤的人一樣,並沒有把別人放在眼內,淡淡然地說:「我做好自己就得!」

廣華街和煙廠街一帶近一年變化很大,以往汽車用品、模型店等已相繼搬走,換來是不少新派食店,甜品鋪就有八間,競爭激烈。每逢週末夜晚,這兩條街道旁,泊滿不少私家車,都是來吃甜品、消夜,甜品鋪職員為拉客,不時走出門外大叫:「食嘢呢邊啦!」記者所見,甜品鋪當中,以主打十層窩夫等創意甜品的甜牙牙最受歡迎,不時有十人、八人的人龍在外守候;而明師傅、嚐糖亦爆滿,一些不願等位的客人,便流入其餘的甜品屋。土屋老闆Carrie,指在煙廠街開業年半後,不斷有人跟風開店,她不滿地說:「佢哋咁樣做梗係唔明智喇,分薄曬啲客源!」

最新加入戰場的是沛公甜品的曹捷沛,他竟以近年分店愈執愈多、賣綿綿冰的糖百府做指標,說:「呢度多咗咁多甜品鋪,糖百府都唔走,佢都掂,我點會做唔掂?」糖百府○九年開業時,高峰期最多有二十三間分店。近年,因擴張過度,加上綿綿冰熱潮不再,執剩八間。沛公本來在女人街開店,但店前密麻麻的牌檔,阻隔了途人的視線;入夜後,又有不少南亞人聚集,嚇怕年輕人,生意一直只是收支平衡。年初業主更把租金由三萬加至五萬幾,令曹捷沛決心搬走,「嗰間鋪一百呎都唔夠o架!」他找鋪時,已知廣華街有七間甜品店,但新店月租八萬八千元,卻有六百多呎,可放三十二個座位。他認為當其他糖水鋪要排隊時,更可「執雞」:「呢度係甜品街,會愈來愈爆,行家生意好做唔曬,就流過來我呢邊。」

攻勢一打造榴槤專門店

這裡共有八間甜品店,當對手生意多時,客人是否一定流入他的鋪呢?記者觀察多天,發現最受客人歡迎的「甜牙牙」,幾乎「常滿」,門口排隊的客人都甚少「轉會」,寧願花時間輪候。嚐糖面積較細,經常有客人流去嚐糖或明師傅,當兩者都滿座時,才有客人轉移到沛公。曹捷沛樂觀地說:「我係最新入來嗰個,捱打住先。」沛公於尖沙咀寶勒巷及荃灣已有兩店,分店賣燉品、班戟、中式糖水等。但來到競爭激烈的廣華街,由於其他甜品店已一應俱全,曹捷沛為突圍,故意把這裡打造為榴槤專門店。他更抱住「識食,一定食貓山王」的心態,新鋪採用成本昂貴的榴槤之王——貓山王,做千層蛋糕的材料。曹捷沛每日從街市買入貓山王,每個約五磅的貓山王成本三百五十元,可整一個直徑八吋的蛋糕,每個蛋糕可分成八件,每件賣六十四元,毛利不足三成,「貓山王濃郁得嚟又唔會膩,鍾意貓山王嘅客人一定唔會投訴,雖然係賺得少啲,但用嚟打響名堂,引啲客入嚟都抵。」不過貓山王不易買到,曹捷沛找了多個街市,現只在荃灣有兩間水果店願意大量供貨。歐氏夫婦上週經過沛公,嗅到榴槤飄香,亦特意停下來選購,「第二度冇榴槤蛋糕,最多有榴槤班戟,而且係用貓山王做材料,自己買好貴,買件來試嚇。」除了貓山王,亦有定價較平的D24榴槤蛋糕,前者每日賣三十份,後者賣一百份;他亦將榴槤融入中、西式甜品中,如模仿中式腸粉的「榴在心中」,用椰汁做成「腸衣」,包裹著榴槤果肉;也混入榴槤焗酥皮和奶昔等。來自中西區的食客Annie,是沛公的熟客,喜歡這裡款式多有新鮮感,「之前有到滿記食榴槤甜品,但款式唔夠呢度多。」

攻勢二靠外賣迎戰

「榴槤呢家嘢,鍾意嘅人就好鍾意。」雖然鋪頭成功吸引愛吃榴槤的客人幫襯,但榴槤的問題是:「唔鍾意的人,就點都唔鍾意。」曹捷沛經常遇上一個問題:「一班後生仔來,只要有其中一個人話唔食榴槤,跟住成班朋友都唔食去第二間。」他在新鋪劃出一個外賣區,希望客人即使在朋輩壓力下,即使不進內吃榴槤甜品,也可以買外賣。他指目前外賣佔廣華街分店每日營業額的三成,節日更上升至五成。其他甜品店,日間時段比較淡靜,但沛公卻經常有外賣生意,「每日下午六點前,平均來計外賣都有四千元收入o架。」沛公也有售非榴槤類甜品,如燉雪梨、果凍。但一些受歡迎的甜品,如雪糕、涼粉及豆腐花卻欠奉,「雪糕打個電話,乜嘢味都有,豆腐花用豆漿同石膏撞一撞就有,呢啲咁簡單嘅嘢,人哋嚟我度食有乜意思?」他向高難度挑戰,其主打的蛋糕,一般有十四層,都是員工用人手一層蛋皮、一層忌廉,逐層鋪上,花的是心機;近期他設計了M&M朱古力豆蛋糕,亦是用人手逐粒朱古力鋪在蛋糕面。大部分榴槤甜品的名字,他都度過,希望跟客人造成話題,如「似水榴槤」即榴槤特飲、「榴戀季節」即榴槤布甸。每當勞累時,曹捷沛會想,「學人哋整綿綿冰,幾蚊成本賣到四、五十蚊。我做咁多工序,先賺到一千蚊嘅時候,人哋已經賺多我一個零。」但冷靜下來,他又繼續放心機在榴槤甜品上,「我唔係想賺快錢,我想學發記、松記,分店唔係好多間,但可以慢慢建立到個名,長做長有。」

攻勢三長期減價

賣榴槤甜品另一個缺點是當造期有限,通常在十月至翌年年初,其餘的時間,榴槤的質素就較參差。以往在舊鋪賣榴槤甜品,試過有兩個月,找不到好榴槤,存貨又用盡,結果在那兩個月間,榴槤甜品一律停售,「其實街市仲有得賣,但啲質素我接受唔到,我寧願唔整榴槤甜品,唯有貼告示同客人講對唔住。」沛公在觀塘區工廈設有中央廚房,可以存約三個月用量的榴槤果肉。現時新鋪貼上「新店半價」優惠,除了「吸睛」,亦是控制存貨及成本的招數,「正常情況都係繼續半價,但擔心工場嘅榴槤存貨用晒,又或者有時入貨價突然間抽升,就會做番正價!」為了這盤生意,曹捷沛天天對著榴槤,但原來他和妻子都接受不了榴槤味,「我根本吞唔落肚,但試過有客人覺得榴槤蛋糕怪怪哋,我為咗令佢有信心,即刻喺佢面前試味。其實係佢初次食貓山王,啲味道比較濃,唔慣。」今年四十多歲的曹捷沛是麵包店學徒出身,曾和哥哥合資開餐廳,「餐廳都有賣糖水,不過我啲客話鍾意我嘅糖水多啲,哈哈!」曹捷沛笑道。他發現自製的甜品受歡迎,因此經營餐廳七年後,決定放棄茶餐廳,○八年在荃灣開設第一間「沛公甜品」,一○年又在尖沙咀的寶勒巷開設分店。不過,近年因為租金成本上漲,荃灣和尖沙咀店分別只賺約二萬元。曹捷沛現在天天留在新鋪,把希望都放在這裡,「人哋睇就係競爭,但我相信呢度每間鋪都做得好,吸多啲人來,成為香港最旺嘅甜品街,就人人都有錢賺。」

營業資料#(4/14)

營業額:$340,000租金:$88,000人工:$70,000^食材:$110,000雜費:$40,000盈利:$32,000^包括五名員工

開業資料#(2/14)

(2/14)租金:$400,000*裝修:$500,000工具:$200,000雜費:$60,000總投資:$1,160,000*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連經紀佣金等#旺角廣華店

行家拆局總有人倒下

黃逸璋認為,出現「協同效應」前,會有甜品店捱不住先倒下,「話呢度係旺角甜品新戰場,係名副其實。因為旺角租金貴,要做飲食,就要喺呢啲邊緣位置開店。」1. 支撐過冬天:我知仍有甜品店打算進駐糖水街,競爭咁大,最後有一、兩間會輸。冬天就係考功夫的時間,有實力嘅先捱得過,捱得過才有機會贏。2. 選址避老鼠:雖然都係同一條街,但由於煙廠街係街市,夜晚多老鼠,客人自然會選擇經登打士街轉入去廣華街先,沛公係第一間店,有著數。3. 別讓客等:接待能力是勝負的關鍵,食甜品嘅客多數唔肯等,最少座位嘅店會先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540

粗观AXTA,巴菲特的新口味 徐佳杰

http://xueqiu.com/7813497513/40263020
这次木有图,慎入。
(扯闲篇:港股那么热闹,我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人,所以找个地方清静清静,来扯扯美股)

继完成$比亚迪(SZ002594)$     ,$迪尔(DE)$     ,$卡夫食品(KFT)$     等大买卖之后,巴菲特又在前天完成了一笔“小买卖”。
耗资近5.8亿美金从凯雷集团购入了$Axalta Coating Systems(AXTA)$     公司8.7%的股权。
时间仓促,没有太多准备。今天偶们先来“粗粗”看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来日方长,未来有机会再细细地看。
躺枪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 


1、从哪里来?

2014年年初私募股权巨头凯雷集团杜邦集团收购其高性能涂料业务,并更名为AXALTA,并迅速于当年进行了IPO。
目前该公司市盈率260倍,市值71亿美元,较IPO时已上涨40%有余。
巴菲特购股价为美股28美元,略低于市价。
涉及公司:$凯雷(CG)$     $杜邦(DD)$     

2、干啥的?
简单来说,是做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环保涂料。


3、有什么特别?

a、帮助客户节省成本

先摘一段来自官网的话
3-WET(三涂一烘)系统使用的是特别配制的中涂漆,可以应用于轻型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其他需要减少高温烘烤的需求。喷涂传统底漆之后,需要进行烘干和打磨,这就需要高温烘炉和打磨线,构造昂贵,运营成本高。而使用更加节能的闪干区域,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每一层涂层都可以在前一涂层未干燥的情况下施工,或者只需很短的闪干时间。这种技术创新,可以让轻型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用更小的、更低能耗的闪干区域,代替传统的大型烤房,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安装烤房的资本支出

伦家特地上网找了下资料。他们家的漆比普通漆的优越之处在于,不仅仅可以节省下游厂商大量的空间和资本支出,同时又能节省时间。普通漆料喷涂一辆汽车需要7步,而Axalta只需要五步。

b、护城河
漆业,尤其是这种专业的油漆行业,客户粘性是非常高的。原因在于每换一个种类的漆,就需要重新适应其性能,喷涂方式等。对下游厂商来说,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巨大。所以他们往往愿意忍受上游厂商适当的涨价而不选择更换其他厂商更廉价的产品。从这一点上来说,Axalta貌似拥有一条令人称赞的护城河。


4、该不该跟风?
这个问题俺也回答不了。但是这家公司一经上市,就迎来了巨大的争议。原因就在于:财务状况不佳。[吐血]
究竟哪里不好内?偶们好好看一看。
a、损益表

行政费用:公司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付出了巨大的行政支出。原因在于公司分拆之后需要巨量的人员安置,处置费。
根据2014年年报显示,一次性的人员安置费就达到了2.23亿美元,达到了总行政费用的25%之多、
然而既然是一次性的,假如我们将他加回,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还是略乐观的。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占销售比不高,且维持稳定。较乐观。
利息费用:2.17亿!仅这一项就占毛利的14%,确实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他究竟借了多少债!偶们继续看)

b、资产负债表


现金及等价物仅3亿8千万元,勉强能够覆盖每年需要的利息。
资产负债率达到82%,应该是分拆后所带来的债务激增。

c、现金流量表

可喜:资本支出控制得当,仅为折旧的57%。未来财务压力可控
可忧:汇兑损失巨大(2014年的汇率情况大家懂的,不怪他)
            现金净流出,入不敷出财务压力大。

d、具体债务情况


IPO时显示该公司上年度公司长期债务共38.74亿元,2014年降低为36.56亿元。其中三分之二为美元借贷,总值21.65亿美元。利息约4.85%,并不高。
但这些长期债务将会在2018年到期。以公司目前的营收状况,许多证券分析师都认为,他可能需要过桥贷款进行偿债。

总结:
1
、该公司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财务优秀的公司。尽管我们不怀疑他的护城河以及其产品质量。但高负债和高行政支出,仍然让人望而却步。
2、如果去除掉一次性开支(即人员安置费用),可为公司增厚近3亿元的利润,这样一来市盈率便降至20倍附近。
3、公司分拆后承担了巨额债务,短期盈利能力恐怕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想短炒一把的童鞋请注意:这家公司恐怕不适合你。不是所有的巴菲特股,都叫比亚迪……。
但未来该公司清偿完所有债务之后,利润还是值得期待滴!

尤其该公司又将中国市场视为重中之重,并预测该市场未来的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9%
下图摘自年报:


好啦。居然说是“粗粗地”说一说。那就先说到这儿。
巴菲特最近的口味风格,确实转变得很奇怪滴说!
码子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哦!伦家很辛苦的!
(所以看完记得关注伦家啦,魂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65

超級稻遇冷 消費者口味變刁會讓袁隆平心血白費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20.html

超級稻遇冷 消費者口味變刁會讓袁隆平心血白費嗎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10-21 13:53:00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

袁隆平是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大功臣,超級稻如雷貫耳,名動中外。

但是時移世易,超級稻在慢慢走下神壇,質疑聲這些年越來越多。安徽部分地區種植超級稻絕收,讓袁隆平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也讓這位老科學家格外郁悶。國慶假期後,袁隆平發表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回擊質疑,這篇文章中也做出了這樣的表示:“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超級稻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口感不佳。袁隆平說未來的超級稻會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提升稻谷的質量,解決品質不好的問題。

水稻是中國人的主糧,現在每年的產量超過2億噸,已經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的階段。

換句話說,吃飽飯已經不是問題,吃好飯才是問題。

85歲袁隆平設定的目標是,超級稻單產能夠實現每公頃16噸的水平,到90歲前實現單產17噸。

本文作者的擔憂是,袁隆平費盡千辛萬苦也許實現了單產17噸的目標,消費者卻並不買賬,不喜歡吃超級稻,這位科學家的心血會不會付諸東流了?

湖南是袁隆平的故鄉,也是袁隆平研發出超級稻的風水寶地。不少湖南人吃米飯有個習慣,喜歡吃幹、硬的米飯,秈米剛好有這樣的特性,超級稻屬於秈米。

到了上海,柔軟可口、粘性油性均大的粳米更受歡迎,是當地市場的主流消費品種。

不只是上海,粳米特別是粳米中的東北大米,在全國已經迅速成為主流,而秈米的市場份額日漸衰減,秈米中的早稻有些已經成為飼料用糧,幾乎是低端的代名詞。

當然秈米中也不乏精品,泰國香米其實就是秈米的一種,另外秈米中的晚稻由於生長周期長,口感要比早稻好得多,在南方仍有一部分市場。

但是從全國來看,口感更好的東北米已經超越了超級稻,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這樣的消費趨勢轉型,看看數據就一目了然。

2002年,湖南稻谷的產量是2119萬噸;到了2013年,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562萬噸,總體有所增長,但是比較平緩。

再來看看黑龍江,2002年的時候,媒體報道稻谷產量是921萬噸;到了2013年,官方統計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221萬噸,是2002年的2.4倍,增幅遠遠超過湖南。

東北大米油性大、韌性強、有嚼勁,食味上不僅超越湖南的秈米,而且也超越了同屬粳米的蘇北大米,得以侵蝕蘇北大米的傳統市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強勁增長已經清楚的說明了這個趨勢。

國內消費者現在需要的是吃好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出高價吃好大米。在黑龍江五常陸家村,有機大米的價格賣到一斤20元,銷路並不成問題。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近年來,都投入大量資源在東北建大米加工廠,花重金推廣東北大米,南方的秈米在這些大型企業的產品線中僅僅是從屬和輔助的角色。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

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6

資金換“口味”買價值股 回暖行情持續性待看

金融板塊持續發力、滬指持續站上3000點關口,近期的A股市場暖意漸起。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嗅覺靈敏的資金方早已更換“口味”,棄成長股買傳統價值股,這其中不乏持股大戶“國家隊”。在業內看來,短期價值股確實占優勢,但中長期則仍舊是成長股有空間。

“目前市場確實有回暖的跡象。”但這也再度引發市場對行情持續性的討論。有觀點認為,高股息率股先企穩意味著目前處於階段性底部,但也有極端觀點認為,目前僅是短暫反彈還是會跌下去。多數業內人士則是持觀望的態度,“後續還需觀察”。

資金換口味 棄成長股買傳統價值股

過去的一周,滬指持續站上3000點關口,尤其是8月12日表現不俗,以1.6%的漲幅沖高收至3050.67點,當日藍籌股強勁發力讓先行指標上證50指數攻克闊別一年的年線。而在行情偏暖之勢中,資金方的持股風格早已有所變化,這其中“國家隊”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銀行、房地產板塊在上周整體表現不俗,並持續發力。8月12日,滬指先抑後揚,午後13:30之後驚現多波搶盤潮直至收盤,其中上周四普漲的金融股再次發力,房地產、銀行、非銀金融等板塊表現不俗,分別收漲4.66%、2.57%、2.35%。

有多方業內人士表示,房價上漲、業績好是地產股上漲的支撐因素之一,銀行股業績好於預期則成為金融板塊走強的基石,而深港通“好事將近”的消息則成為一大催化劑,整體而言,金融板塊強勁上攻,為市場註入強勁的做多動力。

在金融板塊表現大好的同時,市場的資金的風格也已發現了一定的變化。從近5個交易日的資金流向來看,申萬一級行業28個板塊的資金流向數據顯示,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建築裝飾、采掘等7個板塊呈資金凈流入狀態,前三個板塊分別凈流入資金94.99萬元、76.54萬元、47.14萬元;而計算機、電子、有色金屬等7個板塊凈流出資金在30萬元以上,其中計算機板塊凈流出61.21萬元。以8月12日的資金流向來看,房地產、非銀金融、銀行三個板塊資金凈流入較多,均在58億元以上;而僅電子、有色金屬、食品飲料、家用電器、農林牧漁5個板塊成資金凈流出狀態。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的不斷披露,類似的資金動向在“國家隊”持股方面也展露無遺。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部分銀行股上有增持的記錄,其中其對華夏銀行(600015.SH)的持股由一季度的3.35%增持至二季度的3.62%,浦發銀行(600000.SH)則是由一季度的2.6%持股增持至2.77%。

但一向青睞新興產業的另一只“國家隊”代表——全國社保基金則在今年二季度持股風格發生較大變化,棄新興行業個股買傳統產業股票。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新進的行業主要有消費類、有色金屬、化工等傳統產業,而對計算機、通信等新興產業的個股減持較多。

這樣的顯現在機構持倉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據國金證券策略團隊調查發現,8月5日至8月11日期間,主要管理類投資者偏好於焦煤、白酒、建築建材、部分化工、農業等板塊,而大多數品種本期遭遇減倉,減配較多的集中在計算機、半導體、航空、新材料等。

“相對來講,市場配置上處於迷茫的階段,板塊輪動過快,配置主線不明朗,“偏消費類”板塊與“漲價類”板塊仍受機構認可度相對較高,但存在獲利盤的壓力,“煤炭、醫藥生物、白酒、部分化工漲價”偏好相對明顯;主題上對“G20、二胎、深港通、教育、國改”等有所偏好,對高估值PE純主題的子板塊大多選擇回避。”國金策略團隊在報告中如是稱。

市場回暖 反彈or反轉?

近期的A股市場暖意漸起,尤其是上周五深港通“好事將近”的信號釋放,一度催化行情大漲,且資金風格轉換偏向低估值高股息率個股,那麽目前的A股市場是迎來階段性反彈還是反轉行情?

“目前市場確實有回暖的跡象。”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認為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國際市場大幅回暖;二是經歷了去年到今年的三次股災,市場進入正常市場或者是震蕩市;三是回暖不代表市場會高歌猛進,仍然還在一個大的箱體之內,只是從下軌慢慢回到中樞;四是8到9月份從深港通、養老金、以及G20,市場本身有回暖的要求。

其中,8月12日深港通的好消息可謂是一大催化劑。當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未將深港通寫在戰略規劃進展中並非有意為之,“深港通是肯定要做且不用寫的事情,越來越沒消息表示消息越近。”此外,證監會新聞發布會12日透露,證監會成立了深港通專項工作小組,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深港通今年將擇機開通。

事實上,進入8月份以來,市場有關深港通的開通預期逐步升溫。在馮耀東看來,短期價值股占優的主要原因可能跟深港通預期加強有較大的關系。

“6月來,高股息的藍籌價值股及業績穩定的消費價值股表現優異,價值股的上漲有助於市場估值中樞的擡升,市場熱點也在逐漸醞釀中。”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目前市場已經具備投資價值,處於階段性底部,而2014年以來三次階段性底部,都是高股息率股先企穩。

但一上海的資深券商人士認為,目前以反彈為主,三季度的反彈主要是因為二季度跌的太多了,但反彈的高度應該不會太高,“漲的話一個季度足夠了,四季度可能還會跌下去”。

“現有行情能持續一陣,但目前只能看到回到箱體上軌。”馮耀東認為,回暖行情的持續性後續還需要再做觀察。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也在其微博中稱,“翹翹板的市場,存量博弈,不過如想上3500點之上,漲藍籌股才能行。今天動了一下,不知是否能持續,持續就有機會。”

對於當前市場資金的偏好,廣發基金資產配置小組認為,在結構分化的行情下,市場認可度較高的投資標的為“資產荒”下追逐的高安全邊際、高分紅、高股息的類債券品種;此外,國企改革仍然具備一定的交易型機會。

不過多位接受本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市場主要偏向業績為王、低估值高股息類個股,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還是看好成長股的投資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56

舉牌資本A股獵食路徑揭秘:“口味”與動機皆有不同

近一年多來,一浪接一浪的舉牌潮儼然成為A股市場一出備受關註的大戲。參與其中的主角也由股權投資基金為首的PE轉換為各路險資,再更替為如今以恒大為首的產業資本,各路資金在A股市場“搶食”也有著各自獨特的“口味”與動機。

而各路資金進入A股市場獵食的同時也在二級市場及上市公司層面掀起波浪。舉牌概念股一時成為市場追捧的題材,而上市公司方面則築起高墻抵禦“野蠻人”,一個個教科書般的生動案例也在持續上演。不過,在業內看來,以A股大跌、資產配置荒、實體經濟吸金能力下降以及行業洗牌等為背後推動力的舉牌潮或許還將持續。

誰在導演舉牌大戲

就在上一個交易日(10月28日),作為舉牌概念明星股的廊坊發展遭遇第四次舉牌,舉牌方仍為產業資本大鱷恒大地產。類似的舉牌事件在A股市場不勝枚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共有126家上市公司被各類投資者舉牌,涉及增持248次,經測算涉及股份的成交金額約2200億元,其中今年三季度以來有20余家上市公司被舉牌。

從各路資金舉牌的時間以及參與主體來看,2015年以來,上市公司被舉牌集中發生在2015年7-9月、2015年11-12月以及2016年7-9月三個時間段。其中2015年7月至9月期間,以中科招商等股權投資基金為首的PE、保險資金同臺共舞掀起舉牌潮;2015年11月-12月期間,前海人壽和安邦保險陸續舉牌萬科A引起市場高度關註,各路保險資金彼時也紛紛加入舉牌大戲;但到2016年7月至9月,保險資金逐步退居後線,以恒大為代表的產業資本躍升為主角。

在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團隊看來,舉牌主體可以分為股權投資(私募、大型股權投資公司)、金融資本(公募基金、信托、資產管理計劃)、產業資本(實體企業)、保險(各類險資)和個人五類。

以資金關註的行業來看,2015年以來,各類舉牌主體多青睞於房地產、商業貿易、化工、機械設備、休閑服務、醫藥生物等行業。其中2016年7月至9月,以綜合行業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別為廊坊發展、ST慧球、*ST山水、武昌魚;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個股也較多受到資金寵愛;食品飲料、休閑服務等行業也開始受到資本關註,上市公司分別是伊利股份、莫高股份、麗江旅遊、西安旅遊。

各資本方“獵食”的背後也總有著相應的投資邏輯及選擇標的的標準。在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看來,保險資金更偏向於價值股和成長股,對標的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穩定度、分紅、未來成長空間等有一定的要求;產業資本則主要是並購資金,重視的是標的公司是否與其有協同效應,有謀求第一大股東的訴求;股權投資資本則更多重視的是能否獲利,偏好股權較為分散的上市公司,以更好的影響第一大股東,以起到掌控上市公司作用。

“各路資本舉牌動機各有不同。”李立峰團隊認為,險資舉牌註重財務報表合並和戰略投資;產業資本舉牌動機多樣,主要通過舉牌搜集到大量股權籌碼、並度過一段“場外觀察期”後將進駐董事會並參與上市公司管理,進行產業整合;股權投資舉牌傾向於股權分散的小市值公司,這有利於其通過少量資金就取得話語權,進一步完成將自己的項目資源註入上市公司的意圖。

不同的舉牌動機之下,各舉牌主體選擇投資標的的條件也各有不同。“險資舉牌傾向於高ROE、低估值水平的公司,產業資本傾向於股權分散、低估值水平公司,股權投資資本更傾向於小市值的公司。”李立峰團隊具體分析稱,產業資本會更偏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小於30%、PE小於30倍等條件;股權投資資本則更關註具備市值占比前30%的股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小於30%、凈資產規模小於5億等條件的公司。

舉牌效應發酵

洶湧舉牌潮背後,到底是何種原因促成。而各路資本大鱷進入到A股市場也發酵出一系列的問題,概念股遭遇炒作、上市公司抵禦“野蠻人”,這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又意味著什麽?

在馮耀東看來,近一年多來,舉牌事件頻發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的市場暴跌導致很多公司跌出一定的投資空間,產業資本也可以更好的進行並購;二是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資金冗余較多而投資方向缺少,出現資產配置荒現象;三是每一次市場大跌和經濟環境惡化的時候,各個行業都要經歷一次比較大的洗牌,這個過程中容易發生舉牌或者並購事件。

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則認為,各類資金舉牌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投資意願低迷,實體經濟吸引資金能力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資本市場中尋找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且目前A股無論是縱向比還是橫向比較都不貴,舉牌成本低廉。

然而,各路資金進入A股市場獵食的同時也掀起了二級市場以及上市公司方面不少風波。其中,舉牌事件對於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顯而易見。

以備受市場關註的廊坊發展來看,在今年4月份遭遇恒大地產首度舉牌之後,7月27日至7月29日再度遭遇恒大地產二度舉牌,緊接著,8月4日迎來第三次舉牌。相應的,從7月27日開始,廊坊發展的股價一路上揚,從13元/股左右的價格到8月18日沖至短期最高點36.58元/股,期間股價漲幅為150.11%。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天宸股份在公告被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舉牌後,複牌首日便獲得漲停;梅雁吉祥在獲恒大系青睞之後,連續拉出三個漲停板。

舉牌概念股也開始在A股市場風行。但在馮耀東看來,投資者投資舉牌概念股不能盲目追漲,需要具體看舉牌主體的意圖,若是投資股票的成長空間,重點在股權收益這塊,可以有所關註,但若舉牌主體謀求的是第一大股東地位,則投資的目的不一樣。

“從舉牌方來看,產業資本和私募資本舉牌對股價提振更明顯。”魏偉在其研報中分析指出,因為保險資本一般作為財務投資者迚入上市公司,而產業資本和私募資本的進入則會帶來產業整合、資產註入方面的預期,可能的控股權之爭對中小股東也極成利好。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遭遇舉牌並非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連續遭遇恒大地產舉牌之後的廊坊發展就曾做出過反擊,原大股東通過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超過恒大地產,奪回第一大股東位置,並曾擬通過修改《公司章程》等方式來防禦“野蠻人”,但最終未果;ST慧球則因是否公告外來者“入侵”一事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扛上”,由此最終導致被ST,而外來者的舉牌也讓原本控股權不明的ST慧球更加迷霧重重。

以萬科A抵禦“野蠻人”為代表的案例也已被稱為資本市場生動的教科書。即便如此,舉牌事件依舊在持續上演,或許於長期而言並非不是好事。東吳證券首席證券分析師丁文韜在其研報中表示,長期來看,目前很多產業整體增速放緩,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小公司很難靠原有的外延式擴張的模式發展,行業進入大並購階段,金融資本在此階段可深度參與推進產業的整合升級。

“舉牌事件頻發,說明二級市場參與的熱度在提升,越來越多的資金參與進來,說明二級市場具有了一定的投資價值。”在馮耀東看來,可能未來像舉牌或者產業資本進入資本市場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相關】

A股舉牌圍獵潛規則:隱性一致行動人潛行

借助二級市場收購股份,並意圖控制上市公司,躲在背後的一致行動人暗中行動,在短線交易時限內買賣獲利。愈來愈頻繁的舉牌,隱瞞乃至出現隱性一致行動人,似乎已經成圍獵上市公司的潛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09

“口味記憶”與投資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lt.html

    上篇小文《周末一樂:學不了還得學》(2017-09-15)說道,一位徒弟送來的“沃倫·巴菲特摯愛之選”櫻桃味可口可樂,我覺得味道並不怎麽好。今天,我們聊了一會兒有關口味與投資的話題。


    徒:你說這款可樂能否暢銷?

    我:估計很難。

    徒:為何?

    我:對於大多數飲食品,人都有“口味記憶”的,即多吃(喝)會厭。只有少數飲食品人是沒有“口味記憶”的,比如,對於中國人來說,米飯、饃饃或面條,大多數人吃不厭。再比如,世界三大飲品,茶、咖啡、可可,也是這樣。而大多數水果是沒有這種特性的,如果你每天三餐飽吃(喝)某種水果(汁),用不了多久就會吃(喝)厭。鑒於此因,在“原味”可樂上添加什麽水果的品種都難以廣銷。

    這種情況在其它一些飲品上也同樣如此,比如,牛奶,最暢銷的還是原味牛奶,而任何一款果奶似乎都難以越銷越大。再有,白酒,“原味”白酒大致有三種,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想在這上面搞什麽果酒,勢必很難獲得顯著效果。這是“口味基因”決定的。

    多年以前,娃哈哈強勢推出一款“非常可樂”,聲稱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風靡一時,曾經一度銷量超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呢!可現在呢?誰還想得起它?“非常可樂”敗落的原因是,一是沒有“口味基因”基礎,二是缺乏“可樂文化”。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好多年前,肯德基推出一款“椰子蛋撻”。那時,我是肯德基“神秘客戶”,於是一家肯德基店店長特地免費讓我品嘗,聽取意見。我吃了,雖然覺得味道不錯,但我預言:此款蛋撻不會有什麽前景。店長問:“為什麽?”

    “肯德基品種具有全國適應性特點,而就全國範圍而言,椰子並非大多數人習慣和愛好的,連暢銷多年的“椰子汁”都漸漸衰弱了,這款椰子蛋撻怎會暢銷不衰?”我答。

    果然不出所料,沒多久,這款蛋撻就不見了。雖然肯德基的幾款蛋撻都很不錯,但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原味蛋撻。

    ……

    徒:這樣啊!

    我:巴菲特通過自身實踐,深諳“口味記憶”的道理。他看到,可口可樂具備兩大先決優勢:1、可口可樂也具有世界三大飲品(可可、咖啡、茶)沒有“口味記憶”的特點,習慣喝它的人是喝不厭的。他從小到老就一直喜歡喝可口可樂,如今每天還在喝。2、可口可樂獨特而保密的配方具有強大的“護城河”。所以,巴菲特長期重倉投資可口可樂。

    同理,巴菲特也喜歡煙草行業,他曾說:“我會告訴你為什麽我喜歡香煙生意……香煙的成本只有1美分,可以賣到1美元。而且它的品牌忠誠度高得很。”

    在A股市場上,也有類似於可口可樂的標的,比如,貴州茅臺,它是醬香型“原味”白酒,習慣喝的人不會產生“口味記憶”而喝厭;特別是,這款白酒產於貴州茅臺鎮,在當地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經由獨一無二的赤河之水釀制而成,再加上它歷史悠久的品牌力,築成了一條很寬的“護城河”。貴州茅臺的價值也確實不斷地在增長。是不是?

    如此思考而投資也可說是遵循了《投資“第一性原理”》(2017-09-02)。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呢!

    徒:哈!有意思,有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