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叛亂犯的光明路 真明麗集團主席樊邦弘

2010-02-25  tnm





二○○九年底,上海世界博覽會主場館演藝中心進行燈光測試,燈光一暗,LED燈瞬間照亮園區夜空。樊邦弘微微頷首:「這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有鶴山與揚州的萬盞路燈,以及多條高速公路的隧道燈…。」

高中叛亂 留污點

三 十八年前,還是高中生的樊邦弘被調查局逮捕,以「意圖動搖國體」的叛亂罪囚禁,釋放後仍被跟監十餘年,親友以為他此生將是一片黯淡;三十八年後,他的真明 麗集團一年生產百億個小燈泡,產品超過千種,占全球一半市場,二○○九年營收超過新台幣六十億元,中國大陸媒體封他為「燈帝」。

從叛亂犯到全球燈帝,樊邦弘用「荒謬!」形容自己人生。

在花蓮高中讀一年級時,樊邦弘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在校內做壁報、開讀書會,卻被學校開除。熱血的他轉到台北念高中,加入社會主義青年會讀書會時,被調查局逮捕。

蹲了二個月政治黑牢,樊邦弘連高中學歷也沒有,隔年咬牙拚上世新編採科。

畢業後,他雖然考上中央新聞通訊社,卻沒被正式任用;轉找私人公司工作,前腳面試完,後腳調查局就上門問話。

代理燈飾 賺桶金

悶了二年,一個電視節目經理見他英文不錯,找他代理美國Tivoli燈飾,沒想到二個月後公司因股東意見不和而歇業。

樊邦弘接下代理權,到各舞廳兜售舞台燈,三萬元成本的燈賣給米高梅舞廳收了十四萬元。「那晚我樂得睡不著,那盞燈簡直指出我的未來。」他將燈泡嵌進透明水管發明「水管燈」,可任意彎曲作舞台造型,拜一九八○年代台灣舞廳大好之賜,樊邦弘累積第一桶金,成立真明麗。

「舞廳的生意看似利潤高,實際上黑道橫行,錢有一半收不回來。」樊邦弘轉做外銷,一口氣下了二百萬元訂單,貨品卻全堆在倉庫沒人要。又曾為了要代理一家荷蘭燈具,進了三萬美元的貨,但遭人仿製,價格殺到四分之一,再次陷入絕境。

在台四處碰壁,樊邦弘到海地、曼谷設廠,卻都做不起來。

娶得嫩妻 始出運

三十三歲最潦倒時,經人介紹認識二十二歲、當行銷業務的翁翠端。「我是政治犯,生意屢次失敗,誰敢跟我在一起。」樊邦弘大笑:「她年輕,不怕,那時我真是衰到『連鬼都怕』!」

「因為我不是鬼是人啊!」翁翠端不服輸接口:「那時做燈飾的人江湖味重,他卻老實,只是老得像二個孩子的爹。後來才知道是被失意折騰成這樣。」

說也奇怪,結婚後樊邦弘運勢直線上升。當時壽命只有數百小時的傳統燈泡,仍占大半市場,迷你鎢絲燈泡壽命雖長,價格卻是三十倍。「我覺得迷你鎢絲燈泡一定是未來主流。」

而當時台灣工資開始飆漲,一九八九年樊邦弘賣掉房子,帶著一千萬元與妻子到廣東鶴山建立生產基地。那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同年,許多台資與外資都裹足不前,樊邦弘卻說:「正因如此,當地政府給我很多方便。一到大陸,生產成本馬上降七成,留在台灣的人怎麼打得過我?」

垂直整合 建帝國

當時真明麗以組裝為主,無法自行生產迷你燈泡。樊邦弘找來擁有核心技術的光鴻電子,讓出五成股權合夥經營。光鴻有技術、真明麗有下游通路,雙方密切搭配,迷你燈泡產量從每月百萬顆迅速成長到千萬顆。

「中國大陸就是強在他們的積極性跟學習力,不然怎麼會發展出山寨機這種東西呢?我一定要做大,才不會被追上。」曾經因為商品被仿製而瀕臨破產的樊邦弘,在大陸更有危機意識,他打算五年擴充五倍產能,卻嚇到合夥人,光鴻決定分手,樊邦弘很乾脆用現金買回股權。

他 堅持擴產計畫,連鎢絲都自行生產、買塑膠原料自己拉銅線包塑膠成為電線,規模大到一度成為台塑外銷塑膠粉到廣東省的前十大客戶,打造出燈飾垂直整合帝國。 這個龐大帝國每年成本下降三成、報價下調一至二成,用殺價戰術不斷擊斃對手。二○○○年,真明麗在全球裝飾燈泡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五成,成為全球最大的裝飾 燈泡廠商。

良率嗆聲 百分百

在燈飾界打滾二十年,樊邦弘清楚,改朝換代正是最易乘風而起的時機,他說:「當年迷你鎢絲燈泡是傳統燈泡價格二、三十倍時,我就開始做,等價格殺到三倍時,就全面取代傳統燈泡;LED價格只要降到迷你燈泡三倍,就會全面取代。」

樊 邦弘決定跨入LED照明,起初只買現成LED取代迷你燈泡,但價格壓不下來,他複製迷你鎢絲燈泡的一條鞭經驗,自己設晶圓廠、作封裝,再製造成下游的照明 或裝飾燈成品。由於全球晶圓短缺,樊邦弘回台灣發行TDR,募集二十億元資金增設十五台磊晶機,以一二•九元掛牌,二月初價格為一三•六元。

LED 同業不以為然:「台灣LED廠五○%產能是能做背光源與LED電視的高亮度LED,良率非真明麗一蹴可及。」樊邦弘回嗆:「亮的LED拿去做照明,不亮的 做聖誕燈,良率根本是百分之百;自己做自己用,可以簡化規格,不像一般LED廠要依照客戶需求,搞出幾千幾百種規格,浪費成本!」

霸王柔攻 蓋酒店

樊邦弘既有霸氣也懂得柔軟,真明麗來往的客戶超過四千家,他二○○五年乾脆建了一家六十間房的酒店,免費讓客戶住;接送客戶的車隊有三十部,司機二十餘人,為的是讓客戶住進真明麗,接受量身訂做服務。「只要他們住進來,通常都逃不掉了。」翁翠端笑著說。

他又在全中國大陸各城市設立二十五個服務處,教客戶如何安裝布置及售後服務。這種做法讓真明麗在價格之外,又具備附加價值,也才能在上海世博及中國大陸的四兆元「十城萬盞」(十個城市裝設一萬盞LED路燈)計畫搶得先機。

當年那個熱愛馬克思的少年,從被監控的叛亂犯,繞了一大圈卻在社會主義的土地上,建立起龐大的資本主義燈飾帝國。「如果當年有其他的路,我一定不會做這行啊…」回首過往,樊邦弘喟嘆地說:「人生就是這麼荒謬跟不可理喻吧!」

真明麗 就是門牌

真 明麗的地址只有「廣東省鶴山市共和鎮」,沒有路名,更沒有巷弄號。車行高速公路轉下共和鎮交流道,一望無際的荒野中矗立著一千畝的廣大廠區。樊邦弘在一個 只有2千人的小鎮打造廣達一千多畝的生產基地,光是工人就有當地人口的6倍多。「真明麗不用門牌,真明麗就是共和鎮。」司機說。

荒蕪中的帝國要維持也辛苦,一切都得自給自足。翁翠端說,初期常有北方來的搶劫集團打劫員工,等公安趕到時劫匪早就搶完閃人,真明麗只好組織自衛隊捍衛帝國安全,以暴制暴才制止惡行。

樊邦弘小檔案

生日:1953年9月12日

學歷:世新編採科(三年制)畢

婚姻:妻翁翠端,育有5女

經營哲學:規模做大、薄利多銷

後記

90年代,樊邦弘到大陸發展後,曾跟從前的戰友陳映真會面。一開始,他拿出託妻子千辛萬苦從香港帶來的2本《壹週刊》,說:「你不要辦什麼《人間》雜誌了,讀讀這本吧。要先迎合市場口味,賺到錢,再談思想。」

沒想到陳映真勃然大怒:「這浪費資源!是垃圾!」把《壹週刊》往垃圾桶扔,現場一陣尷尬,2006年陳映真在北京中風,2人再也沒見過面。

20年,讓當年的2個戰友思想走向2個極端。只是,本刊老闆應該沒料到,《壹週刊》會成為2位熱血馬克思信徒的嫌隙主因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0

說史130627傑弗遜傳(13) 弗拉斯叛亂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27/%E8%AA%AA%E5%8F%B2130627%E5%82%91%E5%BC%97%E9%81%9C%E5%82%B313-%E5%BC%97%E6%8B%89%E6%96%AF%E5%8F%9B%E4%BA%82/

說史130627
傑弗遜傳(13) 弗拉斯叛亂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六)──「無為君子」阿當斯

1798年7月,美法的準戰爭狀態已持續了接近一年。總統阿當斯宣佈,正式廢除兩國在1778年獨立戰爭期間簽訂的所有同盟條約。
為應付隨時爆發的大戰,除了《客籍法》和《勘亂法》這些「安內軟件」外,聯邦黨當然不會忽略「攘外硬體」—錢糧和兵源。 為此國會通過了增收稅種和稅率的法案,以充軍需。

鑒於「準戰爭」到目前為止都是海上的衝突,國會通過了擴建海軍計劃。 計劃包括重設獨立戰爭後被裁撤的「海軍陸戰隊Marine」。***(此部隊一直存在至今,其與「海軍Navy」平行編制的模式,似乎是美國的「特色」。)另外還要大量建造軍艦和船塢。
戰爭部長 麥亨利本來就並非能幹之人,擴軍的工作量更令他應接不暇。於是,阿當斯乘機設立「海軍部」,委任 司徒德 Stoddert為海軍部長Secretary of Navy,以建立強大的「美國海軍」,這是他第一個親手委任的部長。

當然,在那個「海權論」還未出現的時代,陸軍才是「戰爭的根本」。 國會同時亦授權總統建立四支新部隊。然而由於民間反對聲音很大,最終只建立了一支由12個步兵團和6個騎兵隊組成的「新陸軍」,作為直屬於聯邦政府的正規部隊。
在阿當斯心目中,有資格統領這支部隊,以至全國陸軍的,唯有華盛頓一人。 他親到維農山莊迎請出山,華盛頓一時未有答應。 阿當斯反複陳情,國家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並許諾「總司令」職務,只有在真正開戰時才會生效。
華盛頓思量再三,終答應重掌帥印,唯要求副手需由其「愛徒」漢密爾頓出任。阿當斯當然不樂意這樣的安排,但為了借重華盛頓的威望,還是同意了。
1798年獨立紀念日,華盛頓被拜為「中將Lieutenant General」(當時美國最高的軍銜),出任「陸軍高級軍官Senior Officer of the Army」。

法美之間的「準戰爭」最終還是沒有打起來,華盛頓直到去世那一天,仍沒有再度「躍馬沙場」,而「新陸軍」則由其副手漢密爾頓一直擔任「代理指揮官」。
漢密爾頓很用心操練這支新部隊,並對其寄予厚望。他期望「新陸軍」不但能擊退法國的入侵,更能在自己的率領下西征南討,建立他夢想中的「大美國」。為了能做到「同心同德」,他在「新陸軍」的指揮系統中徹底排斥共和黨人,全部以聯邦黨親信擔任。

然而,漢密爾頓的「鷹派」形象,早就引起了阿當斯的戒心。 是以,阿當斯盡了一切的努力,掣肘漢密爾頓的行動,以免他把國家帶向戰爭的深淵。 阿當斯和共和黨人應當慶幸,在「新陸軍」成軍之際,戰爭狂熱已開始消退。 「新陸軍」自始至終沒有馳騁疆場的機會,唯一的「戰績」,只是「平定」過一次民變。

聯邦黨人為戰備擴軍橫徵暴斂,人民早已心生怨懟,南部各州尤其怨聲載道。
1799年,賓夕法尼亞東部的農民,在地方領袖 弗拉斯John Fries的領導下,拒納新增的賦稅。 阿當斯毅然宣佈該地區處於叛亂狀態,並派500名「新陸軍」外加數個民兵團前往平亂。
相比「威士忌之亂」,這次「民變」更加「兒戲」。漢密爾頓帶兵抵達之時,當地已回復了秩序。「新陸軍」根本未發一槍,聯邦黨人竟然「無恥地」宣稱單是「新陸軍」的軍威已把暴亂「扼殺於萌芽階段」!此等恬不知恥的說法,讓共和黨人抓住把柄。他們指責聯邦黨人面對「小型騷動」,竟然展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暴露了「軍事專制主義」的本質,他們正在把「英國的毒血不斷地輸入美國」。

正當舉國上下認為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事情又出現了轉機。 法國政局變動,督政府倒臺,執政府上場。 「第一執政」拿破崙為專心應付歐洲主戰場,於是「遠交近攻」,四處放風要與美國重修舊好。
1799年初,阿當斯決定再派代表赴法和談。不過一如以往,國會通過的人選都是「漢派」聯邦黨人,只要一抓住法國的「無禮之舉」,漢密爾頓又可以乘機發難了。以梅利Murray為首的三人使團拖拖拉拉,過了幾個月才起行赴法。

法國外交部仍是由塔列朗執掌。不過出乎意料地,美國使團一踏足法國,即獲得部長大人熱情和禮貌的接待,令梅利等人受寵若驚。 塔列朗在 “楓丹白露宮”設的「洗塵宴」上,將「XYZ事件」推得一乾二淨,聲稱之前有無賴三人冒認外交部長代表,招搖撞騙,事敗潛逃,已發出通緝令云云,美國佬被「吹到啤一聲」!

梅利等人在法國的熱情款待下又「堅持」了幾個月,終於還是在1800年9月,與法國簽訂《法美楓丹白露條約Fontainebleau Treaty》(亦稱「1800協定 1800 Truce」)。法國承認美國的海上中立,並免除美國在之前同盟關係中的大部分義務,美國則給予法國「最惠貿易國待遇」作為交換。

這個塔列朗也算是是一個能人,這裏忍不住要介紹他一下。 他本來是一個「神學家」,1775年擔任修道院院長,1780年任法國教會總代表,大革命時期以「革命主教」的形象聲名鵲起。他在督政府任外交部長,並在後來的執政府、拿破崙帝國中一直坐鎮此職,更一度兼任大帝的宮廷侍衛長。拿破崙被放逐後,元老院公推塔列朗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大臣。路易十八復辟,他仍然繼續執掌外交部。歷事幾朝,位極人臣,差可比擬中國五代的「長樂老」馮道。非當世人傑,何能如此?梅利等幾個區區「美國嘍囉」,又豈是他的對手?

就在美國三人代表團在歐洲與塔列朗「周旋」之際,美國本土發生了一件大事。1799年12月12日,「國父」華盛頓將軍在維農山莊與世長辭,享年67歲。按照其遺願,下葬山莊的家族墓地。葬禮一切從簡,不致悼詞,所有紀念活動只限於山莊之內。
阿當斯派特使齎唁函並禮炮十一門,前往維農山莊鳴炮致哀。為表哀悼,兩黨暫時放下黨爭,國會休會一天,全體人員佩戴黑紗,並以國會名義發表悼詞。 為紀念華盛頓的不朽貢獻,國會通過把新建的首都特區命名為「華盛頓」。*** 時至今天,美國以華盛頓命名的城鎮數逾百所。

華盛頓溘然而逝,漢密爾頓正式執掌「新陸軍」。 然而,正當他意欲有一番作為之際,美法卻已重歸和平。民心思治已久,國會經過一番激辯,通過逐步撤銷「戰時體制」。賦稅回復原狀,動員令解除,《客籍法》和《勘亂法》先後被廢止。 鑒於國外形勢,海軍沒有「執笠」,不過,由漢密爾頓一手建立,並寄予厚望的「新陸軍」,就被強制解散了。

漢密爾頓嘗試鼓動聯邦黨人反對「廢法」,但卻未能得手。 一來因為民意近乎一面倒地渴望「回復和平」,然而,也許華盛頓的離世,才是造成這種改變的最重要原因。*** 長久以來,華盛頓一直充當著漢密爾頓的父親、老師和保護者。 漢密爾頓(尤其是在聯邦黨內)得到的支持,不少都來自對華盛頓的尊重;對漢密爾頓的批評,不少也被華盛頓的威望所消解。 失去了華盛頓的調和,本來就桀驁不馴的漢密爾頓,與不少黨友的關係日益惡劣。有些本來就對他的專橫跋扈不滿的黨內人士,此刻亦乘機與他劃清界線,靠攏到較為溫和的阿當斯身邊。

聯邦黨陷入了全面的分裂。 阿當斯也許是眼看與漢密爾頓和解無望,在他任期的最後一年,終於把內閣中的那三個「漢粉」換掉。 國務卿由 馬歇爾John Marshall出任,負責安定國內外形勢;德斯達 Dexter先接掌戰爭部,後改任財政部長,處理減賦裁軍事宜。

另一方面,民主共和黨則形勢大好。 聯邦黨最後還是得走回共和黨最初倡議的「美法和平路線」。而且,減賦裁軍等措施在聯邦黨黨內的互相傾軋下,還搞得一塌糊塗。 共和黨一直堅定不移地與聯邦黨的「專橫暴政」鬥爭,贏盡民心,傑弗遜此役可謂大獲全勝。

就在這個人民渴望「無為而治」,厭惡「大政府」;傑弗遜與共和黨民望高漲;聯邦黨禍起蕭牆的背景下,1800年的總統大選終於來臨了。
究竟傑弗遜能否順利登上總統寶座?聯邦黨人又會否乖乖將政權拱手相讓?漢密爾頓是否甘心就此罷休?他與阿當斯的鬥爭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61

馬航客機被導彈擊落 烏克蘭叛亂分子自露馬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052

昨日晚間,一架馬航客機在烏克蘭近俄烏邊境頓涅茨克(Donetsk)地區被導彈擊中後墜落,機上298人全部遇難。 彭博新聞社專欄作家Leonid Bershidsky對此評論稱,烏克蘭政府之所以堅稱是親俄派分子擊落了馬航客機,正是由於他們發現了一個俄羅斯社交網站Vkontakte的賬號釋放出的蛛絲馬跡。該賬號記錄了親俄叛軍軍事指揮官Igor Girkin(又名Igor Strelkov)的很多行動。幾乎是在客機被擊落的同一時間,該賬號發布信息稱擊落了一架飛機。 當地時間昨日下午4:20,這家馬航的波音777客機與空中交通管理員失去了聯系。而這個Vkontakte賬號在烏克蘭事件4:37發消息稱:“剛剛在Snizhne附近擊落了一架Antonov An-26運輸機。”Snizhne正是馬航客機出事地區附近的一座小鎮。 隨後,該賬號又發布消息稱:“我們警告過他們,不要在我們的領空內飛行。我們這里有一段視頻:一架飛機被擊落了。這架飛機墜落在一堆煤炭的後面。沒有涉及居民區,安安分分的人們不會受到影響。” 圖: 而社交網站Vkontakte的負責人事發後表示,軍事指揮官Strelkov與這個有點炫耀自誇的Vkontakte賬號內容無關。上述內容是被人從一個親俄派論壇中複制轉載過去的。而那個論壇上的人們通常會慶祝一些不辨真偽的事情。 彭博社專欄作家Leonid Bershidsky發文稱, 即使這些轉載內容是真實的,那麽親俄派如此確定就是他們的同誌擊落了飛機也是無可厚非的。這將不是第一架被Strelkov的人擊落的飛機。由於親俄派沒有自己的空中武裝力量,因此,烏克蘭政府軍沒有一個人使用防空導彈。 更為真實的版本是,親俄派認為他們的地對空導彈瞄準的是一家烏克蘭軍事運輸機。烏克蘭政府使用這樣的運輸機為那些被叛軍包圍的士兵投放必需的物資,而這一地區距離馬航客機事發地並不遠。 雖然表面上看Strelkov和他手下人的嫌疑被洗清了,但無可否認的是,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沖突的確是他們引發的。Strelkov手下的高級幹部中有一些軍事狂熱分子,這些人曾多次參與當地社會沖突,僅僅因為他們喜歡。Strelkov的社交網站賬號充斥著親俄派叛亂分子與他們所稱的無能的、笨拙的烏克蘭政府軍發生沖突的很多細節內容。而這批幾乎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武裝力量自稱為國民自衛軍(National Guard),他們都是由近期的社會動亂活躍分子組成。這些人也沒有任何戰鬥經驗。這里充滿了憤怒的、嚴重缺乏訓練的人,他們卻持有高級軍事裝備。據俄羅斯國有媒體塔斯社報道,最近,這些叛亂分子最近還配備了Buk地對空導彈。這種導彈具有擊落高空飛機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12

專訪共和黨“叛亂”發起人:我們的目標是讓特朗普“白忙一場”

穿過雄偉的美聯儲克利夫蘭分行大樓,走進一棟破舊的老式建築,電梯直達頂樓,就能看到“解放黨代表”(Delegates Unbound)運動的總部。

就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擠滿了美國共和黨內的“叛亂分子”。他們發起的“解放黨代表”運動,目標是讓即將參加下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們擺脫初選結果的限制,根據自己的“良知”投票選出本黨總統候選人。

要實現這一目標,“叛亂分子”需要獲得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112名成員中的至少28票,從而推動章程委員會形成“少數派報告”,並將“解放黨代表”的提議提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一旦提議通過,今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投票規則就不受初選結果限制,會讓已經獲得初選勝利的特朗普 “白忙一場”。

當地時間14日下午,“解放黨代表”運動的聯合發起人戴恩·沃特斯(Dane Waters)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盡管遭到了共和黨高層和特朗普陣營的聯合鎮壓,沃特斯和他的同僚們本周還是密集約談了一些章程委員會成員,希望說服他們同意“解放黨代表”。

沃特斯對第一財經表示,“解放黨代表”運動顛覆共和黨黨內初選結果的努力並非“反民主”,而是幫助已經後悔的選民修正自己的錯誤,因為特朗普在初選時誤導了他們。他也否認自己是共和黨內的“造反派”,因為黨代表選舉本黨總統候選人本就是不受束縛的,他們需要做的是為自己的“良知”投票。

黨代表需要“再教育”

第一財經:“解放黨代表”運動是如何發起的?

沃特斯:多年以來,我一直致力於改革共和黨,比如它的初選體制,以及黨代表的授權問題。當特朗普出現後,我們成立了“解放黨代表”組織,賦予它正式的形式。這一組織由我和其他人一起建立,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授權問題上“教育”黨代表們。

我們通過給黨代表們打電話、發郵件,通過州級領導跟黨代表一對一談話,努力把這一信息傳達給他們:他們擁有決定任何事情的自由意誌,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良知”投票。

第一財經:這樣做的話,顯然不利於初選獲勝的特朗普,你們和他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沃特斯:我們有道德,我們有價值觀,我們是正派人士,我們希望團結這個國家,而非分裂它。

沃特斯在克利夫蘭總部講話

“攻堅”章程委員會

第一財經:如果要阻止特朗普的話,你們有沒有私下聯絡其他黨代表,乃至全國代表大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成員,從而獲得足夠多的支持?

沃特斯:問題的實質是,我們在根本上相信黨代表們本來就是不受束縛的,他們本就應該為自己的“良知”投票。如今在章程委員會中發生的事情是,他們試圖將黨代表們束縛住。而昂魯(Kendal Unruh,“解放黨代表”運動在章程委員會中的旗幟人物)等人正在做的是,使本就存在的規則得以適用。

而對你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沒錯!我們正在私下聯絡章程委員會的其他成員,這樣的討論每天都在發生。

第一財經:截至目前,你們在章程委員會中獲得了多少成員的支持?你們是否已經拿下了提交“少數派報告”所需的28票?

沃特斯:我相信已經有足夠多的章程委員會成員支持我們的主張。在章程委員會為共和黨和全國代表大會擬定規則期間,我們一直密切關註形勢變化,有許多談判、許多事情正在發生。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不讓章程委員會的一些成員阻撓“解放黨代表”的主張。

第一財經:在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前的關鍵一周,你們還采取了哪些實質性行動?有哪些關鍵代表需要重點攻克?

沃特斯:我們一直在提醒章程委員會的成員們,這個國家的其他人正在註視著他們。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多麽重要。 現在的現實是,對於特朗普的得誌,美國公眾感到非常沮喪,章程委員會的成員們需要做的是結束這種情況。我們不斷提醒他們,特朗普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我們已經一對一地找過不少委員,他們已經知道他們的選擇有多重要,我們還要提醒他們要為共和黨代表們服務,而不是為他們自己服務。

第一財經:如果最終你們成功阻擊了特朗普,你們認為誰可以替代他?

沃特斯:任何人都行。等我們實現了目標,創造了一條新的道路,自然會有潛在候選人走上這條道路。但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讓章程委員會確保有這麽一條道路,在這之後,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考慮挑戰特朗普。

美國老百姓後悔了?

第一財經:美國大選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許多人感到好奇的是,為何在特朗普走到哪都能引發抗議,同時有那麽多人反對他的情況下,他還能俘獲如此多的支持者?

沃特斯:這並不奇怪。我的意思是,對於美國政府的運作模式,對於如何與華府互動,美國人民感到非常沮喪。他們支持特朗普的事實表明,他們已經不再奢望改變現狀。

但問題在於,當特朗普一開始參選的時候,民眾認為他是這個樣子的人,但6個月之後,人們看到的卻是另外的一個樣子。所以當人們談論為何在初選時選擇了特朗普時,他們才意識到他們一開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如果現在再來一次投票,人們不會把票投給特朗普。

我的意思是,許多選民現在已經改變了態度,你可以看看民調:52%的共和黨人不想要特朗普,他們想要其他人。(註:NBC和《華爾街日報》6月27日的民調顯示,只有45%的共和黨選民對特朗普成為總統候選人表示滿意,另有52%的選民表示他們希望換成其他人。)我認為這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財經:但現在的問題是,初選結果已經塵埃落定,無論如何努力,你們都會被一些人貼上“反民主”的標簽。

沃特斯:事實上,我們才是支持民主的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民主程序。對於這個問題,我要進行澄清:特朗普從來沒有獲得超過50%的支持率,百分之四十幾的支持率並不能代表人民的意願。根據現在的民調,我們所做的才是民主的事情,現在黨內的主流民意就是:拿下特朗普,換成其他人。

在初選時發生的事情是,人們第一天認識某個人時,感覺挺喜歡他,但幾天後,他們發現了其他事情,然後改變了主意。人們改變主意並不奇怪。如果通過撒謊,並誤導人們以為你是另外一種人,可以被視作一套成功的競選策略的話,那特朗普無疑非常“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04

西方白人草根 “叛亂”有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40

6月15日,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脫歐派”船只駛過議會大樓。(新華社/法新/圖) 

近期希拉里再陷“郵件門”,讓特朗普的民調首次反超了希拉里。要是擱一年前,可能誰都未曾想到,這位遭遇媒體夾擊和黨內精英狙擊的“大嘴”房地產商能走這麽遠。無獨有偶,在大洋彼岸的英格蘭,許多白人也不顧精英們苦口婆心的勸阻,執意把英國推向了脫歐的道路。

先是英國脫歐,接著希拉里也“藥丸”?“知道”(zn_zhidao)和你聊聊西方白人“叛亂”的原因究竟何在。

2016年會開啟一個西方的 “叛亂”新時代嗎?

白人草根們站在舞臺中央,成為“叛亂”的主角。他們用兩次投票華麗地完成了對主流政治的逆襲,用成功佐證著川普的那著名的金句——“所有政客都是資本家的狗!”

一戰英國脫歐 再戰川普爆冷

52%:48%,主張英國脫歐者最終勝出。這是西方草根叛亂的第一戰果。

全世界都知道,歐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擁有28個成員國。但對草根們來說,哪又如何?評論家們說,英國脫歐會導致全球市場恐慌,英鎊會重挫;英國近年來獲得外國直接投資年均增長超20%,脫歐後投資將一落千丈,甚至出現負增長……問題是那又能如何?4%不多,但足夠決定聯合王國未來一段時間的命運。

卡梅倫辭職了,歐美官員紛紛對公投結果表達遺憾,全球政治家都變得惴惴不安。明顯“躺槍”的是日本,由於全球避險資金大量湧入導致日元快速升值,使得本就增長乏力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中國也會面臨風險:過去十多年,許多中國企業看重英國較歐洲大陸更為寬松的市場以及國內英語人才的優勢在英國進行了大量投資,意圖將英國打造為開拓歐盟市場的橋頭堡,而現在橋頭堡一夜之間可能不複存在。

如果說英國脫歐是個“意外”,那麽又如何評價大西洋另一側,川普的橫空出世?

就這個川普,對統治了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政治正確”極盡冷嘲熱諷。他從參選之初,就公開標榜自己的政治不正確,他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界建隔離墻,還要對穆斯林關閉美國國境……他被各大媒體斷言為曇花一現的小醜,被美國政界大佬集體封殺,但最終他憑借著白人草根的關鍵性支持橫空出世。

英國成功脫歐與特朗普預選大勝的背後,實際上是兩國草根民眾對於左傾政策和“政治正確”的強烈不滿。

7月19日正式獲得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提名。這是7月16日特朗普在美國紐約參加競選活動時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圖)

“政治正確”招惹了誰

歐美國家曾有過一段令人發指的種族歧視史,而“政治正確”就是對這個錯誤的矯枉過正。後來這個趨勢愈演愈烈,從不能冒犯少數族裔,擴展到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LGBT、不能冒犯不同信仰或政見持有者等等。這一原則政商通殺,許多政要都因此栽過跟頭。近期的一個例子是,2014年洛杉磯快船隊老板因為私下對女友和黑人來往不滿,在被揭發後被強制要求出售球隊並被逐出了NBA商圈。

矯枉過正,最初還能被理解。然而,隨著這股思潮的不斷自我強化,其保護弱者並追求個人機會平等的初衷最終被異化成了苛求結果的平等,事情就大條了。

比如,公司和大學被要求按照族群在總人口的分布率來安排招工、招生的指標。據調查,為了平衡各族裔學生的數量,申請哈佛的亞裔學生SAT成績要比白人學生高140分,比拉丁裔學生高270分,比非洲裔學生高450分才可能獲得與其相等的錄取機會。筆者的一位白人朋友也曾經在小組面試表現出色的情況下敗給了同組的另一名黑人學生。事後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那位黑人學生雖然面試表現並不突出但出身貧寒且是同性戀,對填補公司每年必備的少數族群配額極有裨益。

最慘痛的教訓則來自2015年美國的加州聖貝納迪諾槍擊案。案發前,兇犯(穆斯林)的鄰居早已發現不少疑點,卻因為生怕被人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不願去報警,最後造成14人死亡,21人受傷。因此一些英美人無奈地認為,異性戀白種基督徒已成為受逆向歧視的弱勢群體,因為他們不會得到任何法律和政策的照顧:宗教/同性戀保護,女權運動,移民/少數族裔權益法案等皆與其無緣,而爭取自己利益又很容易被視為歧視他人。所以,也難怪“政治不正確”的川普能收獲意外的支持。

至於歐盟,多年福利主義使得不少成員國深陷債務、失業泥潭。偏偏英國是個另類,英國崇尚自由貿易和創新,在效率和解決失業方面獨樹一幟。但結果卻是其他歐盟成員國的人大量湧入英國找工作,據BBC報道至2016年在英的歐盟移民數量已達300萬人,他們為英國經濟做出了貢獻,但也讓本地人的福利、住房和教育等公共領域變得不堪重負。更令當地人不滿的是,這些歐盟移民大多數並非英國所需的高技術人才,但卻按照歐盟的規定享受高額福利。這深深刺激了中下層民眾。

此外,難民危機以及頻發的恐怖襲擊事件也令英國人警惕。歐洲當然需要移民,歐洲白人的生育率長期徘徊在1.2-1.4左右,不靠移民勞動力就是大麻煩。然而,由於歷史和文化原因,德法等國往往只能吸納來自中東和北非的移民。這些移民的信仰和文化與本地白人迥異,歐盟對其堅持多元包容拒絕強制同化,久而久之逐漸在社會內部形成一道深深的裂痕,少數族裔高發的犯罪和恐怖襲擊就是現實證明。

而英國與德法等國不同,英語早已是世界語言,全世界都可以源源不斷向英國輸送高質量且認同英國文化的精英。因此在移民問題上擁有主動權的英國有權選擇保守的移民政策,而無需和激進的歐盟捆在一起直面社會撕裂的風險。

一句話,脫歐,才是英國人認為的長治久安之計。

精英不行我們上

歐美國家從世紀之交開始了“向左轉”的進程,到現在也沒停下來。政治上表現為工黨、社民黨、綠黨大面積長期坐莊,經濟社會政策上大興福利主義,更可怕是在思想文化領域,比如在一次對當前美國資深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持左翼自由主義與持右翼保守主義觀點的學者的數量比竟然達到了驚人的314:1,而這一數值在1960-1990年間僅僅在3:1左右波動。於是,在現實中持保守主義觀點的人就不大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主張。還有一個證明就是,川普和脫歐派的支持者在完全匿名的網絡調研中所呈現的比例,要比當面采訪和電話采訪中的比例高出許多。

在政治學語境中,保守主義和中國人日常所說的“保守”沒什麽關系。保守主義在西方通常被稱為道德的最後防線,它起著制衡左翼自由主義的作用,防止左翼的主張因為脫離實際而傷害民生。

歐美精英喜歡左翼自由主義情有可原。在全球資源高度整合的今天,資本和人力已實現了跨國流動,而處於金字塔尖的精英階層通過自由派政策則能夠坐享其紅利。對於資本家和企業主而言,寬松的移民政策帶來廉價的勞動力,而執行反歧視政策更可以為企業掙得美名,可謂名利雙收。

以接受了大量難民的德國為例,工廠正式雇傭一個工人的時薪為15-30歐元,還要繳納各種社保福利。而假如以提供技術培訓為名接受難民作為勞工的話,工廠不但不需要付一分錢工資還能從政府那里收到補貼,受損失的只是辛苦繳稅的中產們。除企業主外,歐美的大學亦從海外學生手里賺得瓢盆滿缽,如英國的海外留學生便在2015年為其教育產業貢獻了23億英鎊的利潤,而博士級別的留學生更是歐美各大實驗室和商學院的研究主力。

在精英們大享全球紅利的時候,缺乏教育和流動性的白人草根生存狀況卻每況愈下;無論歐美,移民都對當地的草根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由於長期在全球化中處於不利地位,素有保守主義傳統的英美草根已對支持自由派的精英階層失去信心。他們情願冒經濟衰退的風險也誓與精英政治決裂,為當前的左傾政策踩下急剎車。

專攻國際政治和英國史的日本慶應大學教授細谷雄一2016626日在《讀賣新聞》撰稿表示,美國的特朗普現象和在日本反對安保法案的示威遊行等,都可以視為非精英人士對一部分專家、精英分子的叛亂。在英國,脫歐派的主體支持者恰恰是上了年紀並體會過入歐三十年的工薪階層;故西部農業區和北部工業區均是一邊倒的脫歐。而以金融著稱的倫敦和以教育產業為主的牛津、劍橋和艾克賽特市則成為了脫歐海洋中的留歐孤島。在美國,許多川普的支持者直言對其執政能力並不抱希望,只是想一改美國政壇的風氣。一些對政治素來漠不關心,從未投過票的底層民眾甚至表示將專程為支持川普而去投票。因此,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大火其實並非人們所想象的“黑天鵝”,而是民主制度下的必然結局:由於草根階層始終占社會的多數,在一人一票的制度下,英國脫歐或者美國誕生川普也只是個時間問題。事實上對於目前已深陷左傾泥潭的歐美而言,草根們略顯短視的民意恰恰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糾錯制度,值得各方深思和重視。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5

亞馬遜、谷歌在監視,蘋果在觀望,這些“叛亂者”正在試圖掌控醫療行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0/161793.shtml

亞馬遜、谷歌在監視,蘋果在觀望,這些“叛亂者”正在試圖掌控醫療行業
動脈網 動脈網

亞馬遜、谷歌在監視,蘋果在觀望,這些“叛亂者”正在試圖掌控醫療行業

科技企業數年來對醫療的數字化改進終於不再是徒勞。

本文由動脈網(微信ID: vcbeat)授權i黑馬發布,編譯劉露詩。

《經濟學人》最近明顯加強了對科技+醫療的關註,文章中對科技對醫療的影響進行了大膽的預測,並把革新醫療的期望放在了醫療以外的科技巨頭上,如谷歌、亞馬遜、蘋果等。事實上,IBM、微軟兩大巨頭對醫療的投入也很兇猛——在科技醫療逐漸發展壯大的中國,這篇文章顯得頗有參考意義。在此,動脈網(微信:vcbeat)將其論述和觀點進行了詳細整理。

科技企業數年來對醫療的數字化改進終於不再是徒勞。傳統醫療玩家的寶座坐得舒舒服服,卻突然發現其掌控地位即將不保。

常識告訴我們,拯救心臟驟停的患者,要點在於爭分奪秒。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能夠背誦心臟複蘇術,這是與之合作的美國心臟病協會教給她的。作為一個健康助理,Alexa還在積累其他的醫護技術,包括陪伴老年人、回答兒童的疾病治療方法等。在不久的將來,她可能還會幫助醫生在騰不出手時做語音記錄或者提醒患者及時吃藥。

亞馬遜Alexa只是數字信息化開發程度較低的醫療行業中的一個嘗試。由於過嚴的監管、較高的醫療創新成本,科技行業在醫療上的嘗試幾乎是一篇宏大的失敗史。不過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醫療的數字化進程開始加速,此方面的投資也在飆升。

3ca9b7b851d0c84952d4071bf69863a7

醫療加速數字化的一大原因,是潛在的成本節約。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許多國家都面臨著醫療衛生花費增長的壓力,而很大一部分花費其實是由低效率造成,完全可以避免。對同樣的病,不同的治療方法會產生天差地別的醫療消費。在富裕國家,約有五分之一的醫療花費都是浪費之舉,如錯誤或不必要的治療方法。消除這部分做法,將帶來潛在的巨大收益。

消費者對數字醫療的態度明顯比前幾年更開放,包括遠程醫療、移動醫療APP,以及用數字模型來進行醫療成果預測的分析方法等,都得到了更廣的應用。測血壓等指標時,也更多用到了自動診斷、可穿戴傳感器等。

局面顛覆,三類玩家爭權奪利

如果把醫療的數字化定義為一場改革,那麽這其中一定會誕生贏家和輸家。數字醫療觀察者Andy Richards認為,目前行業內有三類玩家正在為“醫療價值鏈”的掌控權而戰。

第一類玩家是“傳統型創新者”,即制藥公司、醫院、醫療科技公司,比如通用醫療、西門子、美敦力和飛利浦;第二類是“在位者”,包括醫療保險商、藥品福利管理機構,以及像英國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這樣的醫療單一支付體系;第三類是“叛亂者”,如谷歌、蘋果、亞馬遜等瘋狂制造醫療保健相關APP、預測診斷系統和新型醫療設備的科技企業,正從醫療的數字化過渡中逐漸獲利。

“傳統型創新者”面臨的威脅是,醫療記錄即將全面電子化,新的患者信息將會從基因測序、傳感器甚至社交網絡中獲取。而政府、保險商將更清楚哪些治療方式是有效的,並向醫療結果導向的報銷模式靠攏,這意味著“傳統創新者”生產的產品即使再高科技,療效不好就不會被購買。

數字醫療投資顧問Marc Sluijs說,接下來的大問題就是藥企是否會成為這場改革中的最大輸家。越來越全面的數據會讓藥物市場進一步透明化,告訴人們哪些藥物是沒有效用的,哪些治療根本就用不著服藥。

數字化之下,傳統選手紅利消失

投資管理公司Polar Capital合夥人Dan Mahony認為,醫療數字化給藥企帶來的挑戰中,糖尿病藥物首當其沖。證據表明,體育鍛煉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情,甚至防止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患病,對此,新的醫療服務也將出現。比如,美國大型保險公司UnitedHealthcare(聯合健康集團)就開展了一個新項目,讓特殊教練幫助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鍛煉來預防病情惡化。

對於保險商來說,給客戶發放能讓他們每天多運動一會的可穿戴設備,可比經年累月的醫藥費便宜多了。盡管人們經常戲稱,像Fitbit這樣的運動可穿戴設備最終的結局都是在抽屜角落里自生自滅,但在一些與保險商合作的項目中,它們能有效幫助人們增加運動量。數據顯示,Pokémon Go這款行動遊戲自去年上市以來,全世界的玩家們已經走了近90億公里。

由谷歌醫療資本、谷歌Verily、法國藥企賽諾菲於去年聯合創辦的Onduo公司,就是誕生於上述的背景。Onduo公司會幫助糖尿病患者謹慎用藥、改變生活習慣,後續還會輔助有糖尿病風險者控制病情。對於賽諾菲來說,Onduo是一個很好的對沖投資項目——2015年,賽諾菲失去其重磅糖尿病註射產品Lantus的專利權,面臨著銷售下滑的局面。

這種思想轉變對藥企來說很不容易。數字創新意味著產品銷售將更加結果導向,如果藥企繼續以銷量為中心,而非以患者為中心,它們將面臨出局的危險。

有的大型醫院既是“在位者”又是“傳統型創新者”,同樣也會受到數字醫療潮流的影響。遠程醫療形式的興起、疾病的預防早診都會導致入院率的下降,尤其是在商業化醫療體系中,最賺錢的急診營收將會大幅減少。病情最嚴重的患者將接受專科服務,比如Evolution Health公司,就在美國15個州照護了200萬重癥患者。它聲稱能減少20%的急診病例、40%的住院病例。

醫療科技爆發,科技巨頭將發揮強影響力

不過醫院也將迎來好消息:更多機器學習的項目能從掃描影像和化驗結果中作出診斷。近期,倫敦皇家自由醫院的醫護人員開始使用一種可以實時分析醫療數據的APP,它出自谷歌的人工智能子公司DeepMind之手,能夠識別出有急性腎衰竭風險的患者。醫院方表示,這款APP已經為護士們省下了不少時間。

而為醫院提供這些便利的醫療科技企業們,還有更大膽的設想。它們說,醫療照護將很快進入家庭,心臟病、腦震蕩、皮膚癌、耳部感染的診斷和檢測都可以通過APP和傳感器來完成。去年,FDA通過的醫療健康APP和設備多達36種。

對於一些醫療數據監管不太嚴密、上醫院看病又困難重重的發展中國家,數字醫療科技的增長更加顯著。比如中國,2016年最大的風險投資就進入了其數字醫療領域,即平安好醫生的5億美金融資。

從短期來看,有定位功能的醫療APP將爆發式增長,遠程問診服務會迅速增長。而從長期來看,科技巨頭公司會產生最大的影響力。亞馬遜、谷歌都在密切註視著醫療行業,而蘋果則在決定要進入哪個醫療領域。

巨大的改變已經不可避免。投資者希望出現十億美元級別的醫療科技獨角獸,醫療支付者著眼能大量省錢的科技。當然,這其中最大的贏家還是患者,他們通過醫療科技獲得更好的治療,或者因為數字醫療的技術而根本不會成為患者。

原文來源:經濟學人

作者:Christian Assad-Kottner,介入心臟病學家、職業醫療科技極客。

醫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