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潤式重組再現:收購山西康興源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4/2MMDAwMDIyODU2Mw.html

3月22日,華潤集團宣佈,已同山西康興源藥業達成合作意向,對後者實施重組,將其打造成華潤醫藥集團山西公司。

雖然山西康興源藥業在業界名不見經傳,但此次收購是華潤醫藥集團繼控股北京醫藥集團後,在醫藥領域再度出手。與此前重組北藥模式相似,華潤依然通過與當地政府「結盟」輸出華潤旗下其他產業的投資,來換取醫藥領域入場券。而這背後則是醫藥流通巨頭貼身肉搏的火藥味。

重組康興源

康興源藥業是山西省首批GSP認證企業,擁有全國部隊系統醫院銷售網絡以及山西省和華北地區數百家醫療銷售機構網絡,是一家典型的地方性醫藥流通企業。

華潤方面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通過重組後的華潤醫藥集團山西公司,在山西太原投資15億元打造輻射全省的集藥品物流、新藥研發和原料藥生產於一體的省內最大的醫藥產業基地。而山西康興源藥業就將成為華潤山西公司的主體之一。

不過,其在業界的知名度並不大。

對於華潤選擇這樣一家重組對象,同為國內藥企巨頭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收購標的已經不多,而且在幾大流通巨頭的追捧下,收購PE已經是水漲船高。

控股北藥後,華潤躍升為全國第二大醫藥集團。面對國藥和新上藥在全國的攻城略地,華潤醫藥不可能無動於衷。半年多來,華潤醫藥以北京醫藥股份為平台併購整合了山東中信醫藥、江蘇禮安醫藥和河南愛生醫藥,而華潤集團與山西省政府的牽手也早在半年前已經謀定。

去 年9月,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期間,華潤集團就與山西省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十二五」期間,華潤將向山西投資1500億元,這是過去幾 年間華潤在山西投資總額的10倍。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煤炭、水泥、電力、商業等各個領域,這些不僅是華潤的主業,也是山西省政府力求突破煤炭產業單一性的 重要領域。而華潤本身的業務結構非常豐富,橫跨12個行業,主營業務涉及零售、電力、地產、燃氣、食品、醫藥、啤酒等,與山西的轉型需要有著非常明顯的契 合點。

對於醫藥產業,當時雙方約定,省政府將積極支持華潤進一步擴大在山西的投資發展,並在審批進度、股份比例、政策優惠、人員安排等方面 予以積極協調。山西雙鶴藥業有限公司就是華潤旗下企業與山西省醫藥集團的合作成果。華潤集團計劃借助雙鶴藥業這一平台,擴大華潤醫藥在山西的投資。

華潤是一家在香港註冊和運營的中央企業,擁有6家香港上市公司。2009年,華潤總資產4169億港元,員工達30萬人,是世界500強企業。

華潤北藥謀赴港上市

央企與地方政府的結盟並不是新模式,華潤的競爭對手國藥集團過去一年也與多個地方政府談妥合作,國藥入場、替代當地流通企業,並且伺機收購當地醫藥工業企業。國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所掌管的另一家央企中建材一些投資也往往成為合作對價。

華潤此前對北京醫藥控股,也是這一模式複製。

2010 年4月,華潤集團與北京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的合作基礎源於對北藥集團的收購重組。在北藥集團此前的股權結構中,華潤持有50%的股份,北京 市國資委實際控制另外50%股份,通過重組後,華潤醫藥集團將獲得北京國資委手中的50%股權,而對央企林立的北京市來說,讓出北藥集團的控股權更主要的 對價是華潤醫藥集團和華潤微電子業務的管理總部落定京城,成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稅源及產業規劃的主力之一。

「現在央企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都很好,爭取央企的投資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績了。」一位關注華潤的藥企人士表示。

在 他看來,華潤「入主」北藥後,醫藥產業集團「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新華潤、新上藥和國藥三大集團爭相尋求併購整合、擴張勢力。近日,上海醫藥分銷控 股有限公司以1.5億元收購了浙江台州醫藥53%股權,從而增持至60%。與此同時,國藥控股對浙江台州另一家醫藥商業企業溫嶺醫藥100%股權的收購也 將收官,貼身肉搏的火藥味十足。業界判斷,中國的醫藥商業將先於中國的醫藥製造業率先進行產業整合。

而華潤北藥的整體上市,已經被列入華潤 集團「十二五」規劃。醫藥被視為華潤核心業務和重點優先發展的板塊。華潤醫藥總資產約287億,年營業額逾345億元。旗下擁有北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華 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長征富民金山製藥有限公司。華潤北藥集團總裁李福祚1月18日公 開表示,華潤北藥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經營規模過千億元,同時計劃在香港主板整體上市,並爭取進入香港藍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9

國美「壓榨」供應商現象再現

http://www.eeo.com.cn/industry/it_telecomm/2011/05/08/20084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麗 石俊 2011年的五一的3天假期對於國美而言,值得振奮。據國美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2日,僅北京國美五一黃金週銷售額同比增長近兩倍。

飄紅的銷售業績,並不能讓國美的供應商們高興起來,甚至有供應商在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的博客中爆料,已經有部分供應商決定五一之後停止給國美供貨2-3個月,其原因就是國美的費用過於高昂,供應商已經無法承擔。

一位國美大家電供應商向本報爆料稱,一直以來,進入國美的渠道,供應商要承受十多種渠道費用,本已叫苦不迭,現又在原有基礎上費用增加了10%左右。增加名目分別是,差異化型號主推費用(將提取銷售額的5%)和單店銷售提獎費用(將提取銷售額的1%)兩項。

供應商們感覺到,現在的國美顯然有回歸「黃光裕時代」的趨勢,態度非常強硬。此前陳曉在的時候,渠道費用問題還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減少一些,但是現在,一分都不能少。

根據國美最近戰略調整,國美將在2011年新開480家門店,優化一線城市,抓住二線城市增長機會。國美的大規模擴張需要資金的支持,供應商們感覺到國美正在將自己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沉重的渠道費

五一的大規模優惠活動是國美進行大規模擴張的一部分,國美為五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4月15日,國美電器和三洋彩電簽訂了五年合作協議,並且雙方成為排他性合作夥伴。在五一期間,三洋一款32吋液晶電視在國美僅售1899元,42吋液晶電視價格跌破3000元。

與此同時,國美各個區域的門店也進行了大力度的促銷。

國美總裁王俊洲在4月21日國美開通網上商城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美的採購仍佔具行業優勢,在大規模採購下,國美能夠做到價格最低。

如此大幅度的優惠活動,消費者欣喜不已的同時,卻是供應商的叫苦不迭。

一位大家電供應商爆料說,每當節假日國美要貨量都很大,但是很多供應商都不願意給國美很多貨,因為一是銷售不好就會造成調價虧損,一旦調低 價格,就會給供應商造成很大的損失;二是一旦貨物進入國美,每當節假日國美就會將價格調的很低,這次五一就是例子;三是給國美的貨放進國美倉庫超過2個月 就會造成滯銷,國美除了按天收取倉儲物流費之外,也會繼續打折銷售,要麼強制要求供應商退貨。

據瞭解,為了在此次五一促銷活動,國美在4月初就開始準備貨源,與各廠家談判促銷費用的收取,用於五一的價格戰。以一台創維彩電為例,32 吋LED,供貨價格是4999,國美之前已找創維收取了每台400元的促銷費用並讓供應商簽字確認,但真正五一來臨時國美會繼續在4999減去400的基 礎上再打7折,促銷的這部分費用會在節後找供應商收取,如果供應商不簽字確認這個費用,國美則不給結算回款。

除了在價格上儘量讓供應商讓利,供應商在國美的回款速度也讓供應商有所抱怨。據悉,國美給供應商的回款也並非是將貨物給到國美之後就能拿回款,而是根據供應商賣出的貨物進行回款。很多供應商稱國美不是經銷商,而是代理商。

一位供應商稱:「舉個例子,我5月發給國美500萬的貨,到了賬期只賣了100萬的貨,那國美的採購只會讓我回100萬的款,這100萬的 款還要扣除月返20萬,國美打價格的費用5萬,這些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如果有退貨的話還要把退貨款減去,其實真正供應商回的款是很少的。」相比之下,供應 商供應給蘇寧電器的貨一旦進入蘇寧倉庫,就能拿到回款。

除此之外,國美管理上的「不規範」也讓供應商頭疼不已。據供應商反映,要想盡快在國美那裡得到回款,要必須與國美的採購、財務搞好關係,而且國美的招待費用驚人,無論是主管還是店長,經常去找供應商報銷費用或者提供支持。

在這種狀況下,很多經銷商開始縮小對國美的授信額度,減少對國美不必要的發貨和壓貨。

擴張回籠資金

除節假日的活動,國美在今年初宣佈的大規模開店計劃也讓供應商心生排斥。因為越多的店面開張,就意味供應商在每家門店的投入越多,而其帶來的回報卻並不令供應商滿意。

3月28日,國美電器(000493.HK)公佈了2010年報。國美CFO方巍總結稱,2010年國美銷售收入增長19.32%。國美共新開門店139家,並關閉39家低效門店,淨增100家門店,門店總數由往年的726家上升至826家。

從黃光裕入獄之後,國美就陷入了黃氏家族與陳曉為首的國美管理層之間的內鬥之中,其中黃氏家族一直排斥陳曉,認為陳曉無法將國美帶入正確的 發展軌道的重要原因,就是陳曉並沒有沿用黃光裕時代的「跑馬圈地」的政策進行大規模擴張,相反陳曉還關閉了很多單店效益不好的門店,這使得國美優先於蘇寧 的門店數量的優勢不再。

黃氏家族一位成員就稱,關掉一家門店,相應的就要開兩家門店,雖然短期看來門店的效益不好,無法帶來業績,但是門店的戰略意義是不容忽視的。而陳曉的關店政策,在黃氏家族看來,正是國美被蘇寧超過的重要原因。

陳曉走後,杜鵑入駐黃光裕之前的辦公室進行辦公,重新執掌大局,並請回了大中電器的創始人張大中作為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

杜鵑回歸後對陳曉時代的發展規劃做出了調整。2010年6月,陳曉為國美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到2014年國美電器的有效門店數將達到 2000家。3月28日,張大中宣佈了對國美之前的五年戰略規劃做出新調整,其中核心意思就是要將門店數量與單店效益並舉,並宣佈將在2011年新開 480家門店。在這樣的調整下,國美在2011年的門店數量將達到陳曉時代2014年的水平。

國美大規模開店,無疑會給國美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國美2010年財報顯示,國美的資本性支出在2010年達到5.55億元,比2009年 資本支出的3.32億元增加了67.17%,主要用於新開門店和門店改造,以及網絡設備購置,和對庫巴網的注資。而2010年,國美僅新開門店139家, 關閉了39家,淨增門店數隻有100家。

2011年,國美將新開480家門店,同時國美又成立了一家獨立的網絡公司——新銳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王俊洲介紹,國美對這家公司的注資將會持續進行。

供應商們感覺國美正在將資金壓力向他們進行轉移。

一位供應商介紹,陳曉時代國美的開店速度在一個地級市是一年最多增加1-2家門店,但杜鵑上台之後一個月會在一個地級市同時新開4-5家門 店,而且不怎麼關心每家店的效益,僅供應商的專櫃製作費用1個月就高達10多萬,導致供應商在地級市所有的渠道利潤都不抵對國美的投入。

陳曉離開後,國美的強硬態度也重新回歸。據供應商稱,本次五一不論黑電白電,國美促銷費根本沒法談,「陳曉時代的費用可以談判,國美會承擔不足10%,但至少減輕供應商10%虧損,但現在根本沒有談判的砝碼。」

除此之外,國美每開一家新店,供應商要繳納的費用也是五花八門,以至於很多供應商對國美大規模開店反映冷淡,甚至排斥。

供應商介紹,國美開480家店,如果供應商每家店都要進駐的話,花費相當驚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例如在深圳一家門店一年的費用大約 是,新店的裝修費用2萬;進店費,好的位置下不來10萬;開店促銷費,一般在3到5萬,如果不給的話,供應商就很難拿回回款;還有一些隱形費用,例如花籃 費等一些雜費,還需要一萬左右。如果一個品牌在國美單店中,一年的收入不到800萬或1000萬,供應商基本上是虧損的。

另外,供應商也介紹說,一般而言,自建渠道的利潤率在10%-20%,但自建物流的投入非常大,一般兩三年內都是虧損的,而通過渠道商的利 潤在8%-16%,但這是賬面毛利,若扣除物流平台費用,促銷員工資等後,利潤大概要減少5%-8%。雖然在國美的利潤很低,但是因為國美佔據了很多供應 商近一半以上的銷售量,所以很多供應商並不敢放棄國美。

除了進店費用原因,供應商因為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家電連鎖門店趨於飽和,大規模開店並不能提高銷售額,反而會降低單店的營收,加大供應商的開支。

對此,記者一直聯繫國美集團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前未獲正面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3

歐美銀行再現「瘦身」熱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10/t3878986.htm

 以銀行為代表的主要金融機構紛紛以裁員和重組的方式來維持、改善盈利能力。美國和歐洲經濟前景堪憂,更為嚴格的金融條例頻繁出台,金融機構「瘦身」熱或將延續。

  在歐美經濟的一片撲朔迷離之中,9月伊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傳出消息將進行大規模的業務重組,計劃將現有六大業務板塊整合成消費者個人服務和機構服務兩大部分。預計此舉將直接導致約600家分支機 構關門大吉,而因此丟掉飯碗的員工人數高達3-4.5萬人,佔到美國銀行現有28.5萬僱員人數的逾10%。在此之前,已經有2500名美國銀行員工被 裁,並且據其之前的一份聲明,截至9月底還將有3500名員工不得不捲鋪蓋走人。9月6日,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莫尼漢(Brian T. Moynihan)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表示:「是時候簡化美國銀行的組織構架了????我們不再需要依靠規模取勝。」
認為是時候進行一定程 度的業務調整收縮、精簡員工編制的顯然不只美國銀行一家。幾乎是在美國銀行業務重組消息見報的同一時期,在大洋彼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9月7日宣佈,為 了配合集團匯豐控股(00005.HK)控制成本的策略,計劃未來三年削減約3000個香港地區職位,約佔香港員工總數2.9萬人(包括恆生 (00011.HK))的10%,主要涉及後勤人員。這將成為匯豐銀行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裁員行動。而在8月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匯豐控股總裁歐智華 (Stuart Gulliver)已經明確表示,至2013年年底,匯豐將在全球削減3萬個職位,達成同期集團節省成本25-35億美元的目標。首批五個簡化架構的市 場,除香港地區外,還包括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及美國。
儘管已是夏末秋至,但整個夏天蔓延在歐美銀行乃至金融機構間的「瘦身」熱潮顯然未見任 何偃旗息鼓之兆。7月,有歐美諮詢機構發佈調查稱,金融機構此輪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將影響約9萬名員工的生計。而彭博財經的統計則顯示,2011年以來,全 球50家最大的銀行發佈的裁員計劃,涉及總人數已近6萬人,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規模。在美國和歐洲經濟依然躑躅不前之時,銀行和金融機構為 求自保,不得不通過大刀闊斧的成本壓縮來維持良好的「造血」功能。
而骨牌效應則在更早就傳至了中國,雖還未見裁員,但股市下跌導致業務縮水, 被視為香餑餑的投資銀行也正在經歷著降薪風潮。國信證券早在半年前已經對保代的薪資結構做出調整,隨後平安效仿跟進,近日業內又傳出中信證券投行著手降薪 20-30%的消息。中外金融機構齊齊準備過冬了嗎?

  裁員「多米諾」
  對於剛經歷了2008年次貸危機重創的金融機構來說,裁員從來都是家常便飯,而進入2011年以來,也陸續有金融機構零星裁員的消息傳出,但很明顯,與入夏以來這場動輒就裁掉僱員總數10%的「瘦身」運動相比,規模與幅度都不可同日而語。
推倒這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則是高盛。6月底,高盛知會紐約州勞工部,「將因經濟原因裁減當地僱員」。隨後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9月末到2012 年3月底,高盛將裁員230人。儘管由於業績不佳,高盛的證券業務每年都會進行常規裁員,但此次「動刀」的意圖顯然不僅於此,按照計劃2012年公司將致 力於將非補償性支出削減10億美元。差強人意的7月業績表現後,高盛將裁員人數上調至1000人。
雖然迄今為止,高盛的裁員仍侷限在美國本 土,規模也相對較小,但正如1982年IBM的一紙裁員公告引發大批公司跟進一樣,這一次,高盛也扮演了同樣的角色。整個夏天,巴克萊銀行 (Barclays)、瑞銀、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摩根士丹利、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相繼發佈了裁員公告,直至最近的匯豐和美國銀行,幾乎所有的裁員方案均以「千人」甚至「萬人」為單位(附表)。有些裁員僅針對某個區 域,例如瑞士信貸將要裁減的2000個崗位都在歐洲,而像匯豐這樣橫跨多個區域的行動也不在少數。


此外,各大銀行還想盡辦法把崗位從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區轉移,從美國本土的紐約轉至人力、租金 成本更低的鹽湖城或是尤他,而更普遍的目的地則是印度、菲律賓等國家。高盛在宣佈裁員的同時,就表示將把一部分業務從美國轉移到新加坡,對失業率接近 10%的美國來說,類似轉移的打擊與大規模裁員並無二致。

  業績表現差強人意
  包括總部位於倫敦的匯豐,英國乃至 歐洲的銀行皆因近幾個月甚囂塵上的歐元區、特別是希臘的債務危機而步履蹣跚;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機構則仍在試圖擺脫次貸危機和房市塌陷所帶來的致命影 響。各家的難題雖不盡相同,但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幾乎如出一轍:糟糕的股價走勢和差強人意的業績表現。進入2011年以來,歐美銀行和金融股儼然成了價格下 跌的重災區,遠不如同期道瓊斯和標普500的表現(附圖)。


以美國銀行為例,不僅有數十億美元的次貸壞賬,同時還在吃力地「消化」著之前收購的美林和美 國曾經最大的抵押貸款商全美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2011年二季度,美國銀行因花費85億美元(撥備140億美元)了結與抵押債券投資者間的糾紛,當季收入下滑54%至135億美 元,淨虧88億美元。上月,美國國際集團向美國銀行提起總額100億美元的訴訟,而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也打算將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十餘家銀行告上法庭,並 提出索賠。由於出現流動性危險,美國銀行先是獲得了巴菲特50億美元的注資,並在隨後出售了其所持有的10%中國建行股份的半數,籌集大約83億美元現 金。
美國銀行的遭遇絕不僅僅是個案,瑞銀2011年二季度股東可分配利潤驟減約44%,巴克萊上半年稅前利潤下挫24%。唯一的例外大概要數 匯豐了,其上半年的稅前利潤從一年前的111億英鎊小幅增加至115億英鎊,核銷的壞賬和其他信貸風險約計53億英鎊,同比減少了30%。從區域來看,拉 美、亞洲和中東對利潤的貢獻度從上年的64%增加到76%,歐洲則從32%下跌至19%,北美市場維持在5%左右。而從業務領域來看,商業、零售銀行業務 以及財富管理利潤的提高彌補了投資銀行近60億美元的盈利下滑。匯豐控股總裁歐智華表示,只要巨額預算赤字和高負債率持續影響經濟活動,美國和歐洲經濟都 會維持目前的疲軟狀態,與此同時,頻發的金融條例以及未來規則的不確定性都將拖累銀行未來的盈利表現。不難猜想,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匯豐才會在中期業績 喜人的情況下,依然高舉裁員、收縮以求降低成本的大刀。

  從多元回歸核心業務
  為了改善業績表現,伴隨人員的精簡,以往各大銀行被拉得過長的業務戰線也開 始收縮。過去,業務多元化是銀行乃至金融行業的主流,而眼下,久病未癒的他們開始反思,剔除過多的旁枝末節,回歸核心業務。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在不景氣的 大環境下便於銀行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業務,另一方面同樣也符合它們降低成本的初衷。
匯豐從年初開始在拉美地區、美國、英國、法國和中東地區 進行業務重組,並因此裁員5000人。而俄羅斯和波蘭等20個國家的零售業務,以及三塊保險資產也均囊括在裁撤的計劃方案之內。在美國,匯豐在對信用卡業 務進行戰略評估後,宣佈將主要位於紐約上州的195家分支機構以10億美元的價格轉手給了第一尼加拉金融集團(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 Inc.)。緊接著,其又宣佈與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簽定協議,後者擬斥資327億美元接手匯豐控股美國信用卡業務。此外,匯豐還計劃剝離其在加拿大的零售經紀業務,在上述地區全面收縮個人消費者 業務、尤其是最終退出美國次貸消費者市場的意圖十分明顯。
可以料想,在市場環境未有改善以前,銀行陸續退出非傳統業務的舉動也將持續,這就 意味著2011年夏天開始蔓延的銀行「瘦身」運動在未來數年內都可能保持現有熱度,從而引發更多金融僱員的下崗。而事實上,市場人士大多同意,更加嚴格的 國際金融條例的出台,有毒債券的橫行以及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深化都將成為這場大規模「瘦身」運動得以延續的主要推動力。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Banking)於9月中提交了關於銀行業改革的最終報告,其核心建議是禁止零售銀行從事投行業務和自營交易,其他內容還包括投資銀行的資本金比率不得低 於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以及銀行解體時優先照顧儲戶等。很難說這一方案不會為其他多數國家的銀行業改革提供借鑑,而一旦各國均出台類似的政策條例,起碼在 一定時期內,業務精簡和裁員將依然是銀行業的普遍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3

上海票商再現大案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4153.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震驚上海灘的23億元票據大案剛剛落下帷幕,又一位溫嶺女商人捲入一起特大票據案。

涉及此次事件的「票商」叫胡敏莉,為上海媛婷服飾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目前在派出所申報的掛失票據達6000多萬元,還有不少債權人沒有報案的,加起來可能牽涉上億元的資金。」相關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

12月7日,記者從相關渠道證實,胡敏莉票據案正由上海市閔行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偵辦。

虧本的票據生意

據悉,胡敏莉是浙江溫嶺人,以「媛婷服飾」的名義在上海從事一些票據生意,進入圈子的時間並不長。

「胡敏莉是由上海本地一位王老闆介紹進這個圈子的。我跟胡第一次接觸是在今年的7、8月份。」一位拿著被掛失票據的鋼材老闆萬峰(化名)告訴記者,「胡敏莉大約四五十歲,外表看起來精明幹練,似乎是個做事業的人,沒想到這麼不可靠。」

工商資料顯示,媛婷服飾的註冊地在浦東新區宣橋鎮。該公司的註冊資金為1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針紡織品、絲綢製品、服裝服飾、鞋帽、襪等。

資 料顯示,該公司自2008年開始經營。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媛婷服飾確實是一家在運作的公司,但是生意規模並不大。自從從事票據生意後,胡敏莉是利用低息買 入貼高息賣出,也就是說,一般胡向企業收取票據後,承諾一個月或20天左右,可以不用貼息或貼3%左右的利息給企業。而胡拿到票據後,又以6%-7%的高 息將票據轉給下家獲得現金支票,因此很多手裡有票據的客戶都願意去胡那裡兌現。

但對於胡來說,則看起來是在經營虧本的票據買賣。「除非她在做其他高利潤買賣,需要大量的現金周轉,否則這本身就是虧本生意。如果本著虧本的初衷去套取大量現金,那這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詐騙。」萬峰認為。

然 而,現在錢不見了,胡敏莉卻認為跟自己無關。「她現在說有1.6億元錢給她妹妹拿去填補銀行的窟窿了,因此她認為要找責任人應該去找她妹妹,跟她無關。」 萬峰告訴記者,事實上,這個胡敏莉口中的「妹妹」,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總之根本找不到人影。記者也未曾找到這個「妹妹」。

事情發生後,一群已經將票據交給胡敏莉而未收到錢的受害者,目前已經在各地紛紛掛失這些票據。

那些從胡敏莉手中用現金換得票據的中間人,也已經將這些票據在不斷地支付給下游供貨商,萬峰就是這中間人之一。

「問 題是這些票據具有支付功能,我們給了供貨商,供貨商可能又會將票據支付給他的下家,或者再轉入票據市場。這樣一來,下游的企業會十分混亂。目前這些票大多 是今年9月份左右的票據,因此粗略估計到明年3月份之前,票據市場都將是一片亂象。」萬峰介紹,他所知道涉案的票據已經達到40-50張左右,牽涉面之廣 難以估計。

「目前是年底了,很多小企業一年的利潤都很難賺到上百萬,現在手裡突然拿著一張價值百萬的廢紙,即使到事情處理後票據解凍了,那也得耽誤近一年的時間。小企業根本扛不起。」此事的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向上海市閔行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求證,經偵支隊以該案正在經辦為由,拒絕向記者披露詳細內情。

受害人鷸蚌相爭

問題是,目前以胡敏莉為分界線,上下游已經在開始一場博弈。

博弈的關鍵是上游票據是否認可為掛失。很多票據不是在同一個城市或地區流通,這就在管理上和處理上造成了一些差異。

「胡敏莉的票據大量是從江蘇邳州和徐州收來的,當地的法院往往會受理他們的掛失要求,將這些票據定為掛失票。但對於我們下游來說,我們已經將錢給了胡敏莉獲得這些票據,而且我們流入下游的程序也是合法的,這個責任不應該由下游承擔。」萬峰表示。

一方面,流出票據的上游企業因為沒有收到錢,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又企圖通過法院的認定將責任轉嫁到下游企業;而另一方面,下游企業則顯 得頗為混亂。像萬峰一類的使用過票據的中間人,他們不希望下游的企業票據到期後無法兌現,於是在輾轉聯絡通知相關票據持有人,讓他們及時申報權利以對抗上 游的掛失;對於持有人來說,則更是要首先承擔票據被掛失或凍結的風險,不管哪種,必須要承受近一年的時間風險是可以肯定的。

「在胡敏莉被警方控制後,他們不是問胡敏莉去要錢,而是想辦法把責任轉移到我們下游,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萬峰談道。

據悉,上游企業包括東方航運、海天化工等,都損失數千萬元票據。

「據我們的接觸,胡敏莉名下擁有兩套房子都在徐匯區繁華地帶,價值均在3000萬元以上,加上她名下運作的公司,還值一點錢。」萬峰說。

事 實上,經記者調查發現,胡名下的產業並非「媛婷服飾」一家公司,至少還包括一家名為「上海傑尼服飾實業有限公司」和一家名為「上海猶森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的企業,其工商註冊資料中的法人代表均為胡敏莉,兩家公司的註冊資金分別為2000萬元和3000萬元,註冊地點均為浦東新區六灶鎮。

相關知情人士證實,事實上,包括媛婷服飾在內的多家公司,其辦公地點其實都設在了閔行。

記者致電上述公司時,上海傑尼服飾實業有限公司的一位張姓負責人表示:傑尼服飾目前仍在經營,並承認票據相關業務是由胡敏莉名下的另一家公司具體操作,且票據往來的業務一般由胡敏莉親自接洽。

而當記者致電「媛婷服飾」時,對方以撥錯電話為由拒絕回應。

票據商地下鏈條

「目前這些票據主要流通的行業就是鋼鐵行業,其他行業很少會有這麼大量大數額的承兌。」萬峰告訴記者,由於鋼鐵業利潤不高,很多中間商往往從承兌匯票中套取一點利潤,這讓鋼鐵行業的票據流通十分盛行。

舉例來說,如果供貨商不能提供發票給中間商,則中間商不但可以以承兌匯票支付貨款,而且在價格上還能享受約10%左右的優惠空間。對於供貨商來說,雖然拿到的是承兌匯票,且價格低了10%,但是相對於要付出17%的稅收,則還是有一定的避稅空間。

「民間這種通過接受承兌匯票避稅的做法非常普遍。增值稅是以進項稅抵扣銷項稅的,如果兩者的差額越小,則交的稅也越少。」一位從事票據生意的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推動票據盛行的除了有市場需求外,還有其他因素。

「銀行職員參與民間票據市場的事並不鮮見。很多民間票商的生意都是銀行職員介紹的,具體如何利益分成要看怎麼談。」上述人士稱。

「胡敏莉的事件中,聽說也牽涉進了銀行、稅務的相關人員,主要是在江蘇那邊,有一位已經退休的銀行行長,可能是想搞點副業,結果現在江蘇警方那邊正在查這件事。前段時間也來上海調查過。」萬峰告訴記者。

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產業鏈末端企業在收到承兌匯票後,迫於自身資金的壓力,往往選擇將尚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當銀行沒有辦法滿足其貼現需要時,這些票據便流入民間票據市場。

民間票據市場的存在,不僅比銀行的貼現率低,而且不需要對持票人進行嚴格的材料審核,這使得大部分票據自然流入到民間票據市場,持票人也更多地依賴地下票據市場貼現。

有數據顯示,由於中國票據市場融資類票據——商業本票尚未推出,銀行承兌匯票仍佔據商業匯票市場95%左右的份額。

從民間票商以套利販票攪渾市場,到正規金融機構職員掩護參與,隨著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監管失控加劇,和以逐利為目的的地下票據融資的「虛假」繁榮加深,因此而受害的中小企業數量也可能在增加。

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海市閔行公安分局經偵支隊還在偵辦此案,本刊記者將做後續追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1

電解鋁再現全行業虧損 分析人士預計,大規模減產將至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2/1296323.html

隔3年,中國電解鋁行業再現全行業虧損。

「今年八九月份之後受到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電解鋁價格開始下滑,目前已經下滑至15500元/噸,陷入全行業虧損。」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熊維平昨天在公司轉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電解鋁企業將要再次面對嚴冬。」

儘管15500元/噸遠高於金融危機期間最低的11000元/噸左右的價格,但是目前的形勢與3年前已有很大不同。「那時候生產電解鋁的煤炭和電力價格,跟現在都有很大不同。」熊維平強調,目前全行業電解鋁平均完全成本在16500元/噸左右。

考慮到物價壓力放緩,從12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了電價,全國平均銷售電價上調0.03元/度,這進一步加大電解鋁行業虧損程度。

根據齊魯證券分析師閆磊測算,按照國內電解鋁冶煉行業14500度/噸的耗電強度測算,行業噸鋁成本將增加435元,此次電價上調後,國內電解鋁冶煉企業噸鋁毛利率將下降至虧損235元。

這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百川資訊有色行業分析師張如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全行業電解鋁平均完全成本在16500元/噸左右是比較客觀的數據,有的企業成本更高,如西南地區有鋁廠噸鋁成本居然高達18000元,噸鋁虧損2000多元。

熊維平告訴本報,今年1~9月份中國鋁業公司贏利近40億元,但是從10月份開始利潤進入下行階段,1~11月利潤下降到了30多億元。

價格的低迷,已經讓電解鋁企業開始減少。張如風介紹,進入12月份以來,因電價上漲以及其他原因減停產的電解鋁產能約為63萬噸,儘管相比目前2105萬噸的開工產能來講,鋁冶煉企業減產有限,尚不足以對鋁價形成支撐,但是預計後期或將出現此類電解鋁企業大規模減產。

百川資訊統計,目前全國電解鋁企業開工率已經下降至83.6%,在10月份之前開工高達88%以上,「這其中原因有企業撐不下去減產,也有今年新建產能遭遇價格低迷推遲開工時間的因素。」

「目前還不是電解鋁企業最難過的日子。」在張如風看來,由於電費一般都是月末入賬,鋁廠也許還未能真正體會到電費上漲帶來的虧損和資金緊張,然而, 時逢年關,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若有企業再有固定資產投資(或在建工程),其資金周轉會問題將更加嚴峻,彼時將是電解鋁企業最困難的時候。

張如風預計,電解鋁價格還有下行空間,下一步的低點可能會跌至14800元/噸。

價格低迷主要還是緣於下游需求難有起色。電解鋁兩個最主要的終端(房地產、汽車)消費都開始明顯下滑。

「國內電解鋁廠面臨進口電解鋁增加和國內電價上調的夾擊,大規模減產將至。」張如風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8

12306再現「鐵路綜合徵」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31.html

 對這個國家來說,每年的春運都是一場怨聲載道的搶票大戰。2012年春運,全路啟用的 鐵路網路售票系統12306.cn上線不久即告失敗——網站時常癱瘓,用戶無法登錄,即使登錄後訂單也無法提交,甚至有人支付成功卻沒能買到票。諸多問題 集中爆發,網站建設招標的往事更讓鐵道部背上了內部交易的質疑。

  「網絡售票,對於鐵道部而言,這已經是值得肯定的進步了。」多位受訪的技術專家對財新《新世紀》表示,12306雖遭當頭棒喝,暴露出鐵道部在項目招標、運營模式、「大規模並發事務處理能力」等方面的痼疾,但這個好不容易起步的「服務創新」不應半途而廢。

估計不足?

  據報導,籌建網絡售票系統從2006年起就提上了鐵道部工作日程,但時任部領導並不熱心,項目進展緩慢。

  一位瞭解12306網站上線過程的人士透露,鐵道部在徵詢設計方案時,IBM、思科等業內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均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來自鐵道部信息科技中心、鐵路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專家對各家方案進行了評審。

  「沒有一家供應商提出的方案是完美的,思科的方案相對不錯,但領導為了平衡,沒有全套採用人家的方案。」針對12306網站遇到的問題,他表 示,由於鐵路政企不分的體制,導致12306沒有採取商業化的運營方式,「從技術上講思科和IBM提出的方案或許更成熟,但包括成本在內的很多東西並不是 技術人員能夠決定的,導致一些成熟的技術和商業手段在當時的環境下未能得到採用」。

  除了成本,安全亦是鐵道部進行方案取捨時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鐵道部認為國外公司進入會涉及安全問題,這樣的考慮並非沒有道理,華為在美國屢 次受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安全因素。」最終承建網絡售票系統的合同花落鐵道部下屬機構鐵路科學技術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

  但網絡售票系統面臨的挑戰還是遠遠超出了承建方的預計,從2011年12月28日開始預售春運火車票,12306瞬間成為全球最熱門網站之一。

  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5日起,12306網站連續5天日均點擊數超過10億次,訪問量環比激增10餘倍。根據專業互聯網分析網站Alexa 1月12日發佈的統計數據,7天內訪問12306網站的用戶佔全球互聯網用戶的0.902%。」

  據一位內部人士向財新透露,12306網站最高一天的點擊量達到19億次,「當時設計方案時,預計整個系統的流量一個多G就夠了,沒想到網站開通第二天瞬間流量就超過了2G;原先設計的日點擊量是10億次,現在最高是每天19億次,完全超越了想像」。

  鐵道部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李舒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坦言,「由於系統設計時估計不足,導致在節前春運售票過程中,互聯網售票日交易量超過 設計能力(最高達到166萬筆),系統部分時段性能下降。」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當初系統的設計目標是滿足日售票交易100萬筆。

技術之罪?

  12306網站為何頻頻癱瘓?最早外界的疑點集中在帶寬上。李舒揚也表示,12306的帶寬已從最初的400M增加到1.5G,但仍遠遠不足。

  但這一說法很快就受到很多技術工程師的質疑,「這不只是帶寬和硬件的問題,更大的問題出在了網站的系統架構上」。在諸多技術網帖中,「大規模並 發事務處理能力」成為焦點,「目前的12306網站無法完成大規模、高並發的訂單處理」,是眾多技術人員達成一致的觀點。但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外界尚 無從知曉。

  「從前端頁面到後端的數據處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的架構。看不到相關的架構模式、設備參數、數據及算法等,很難判斷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問題 了。」一位資深網站架構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查詢與支付操作的同步異步問題,票務數據庫的一致性問題,應用服務器和基礎數據庫的緩存架構等,都可能 是12306網站架構的弱點,任何一方面出問題,都可能造成網站癱瘓。

  在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蔣東興看來,12306網站的首要問題是業務模式設計,他認為:「沒有科學的業務模式,靠技術架構來解決問題效果有限,且代價太大」。

  蔣東興指出,現在的12306網站是一種「搶時間」的業務模式,在每天的8點、10點、12點和15點放票。相對於數量有限的火車票,人們春節 回家的需求剛性且迫切,所以「搶」成為共同心態,刷不到票的持續點擊刷新頁面,更有一些技術公司專門有軟件工程師寫出插件,利用機器人自動刷新頁面。他 說:「春運高峰時段超過10億次的點擊量就是這麼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無效點擊。」有媒體統計稱,平均500次點擊才能買到一張火車票。

  系統設計對現實情況的預估不足,業務模式的錯誤,加上存在的系統架構缺陷,共同造就了12306網站癱瘓的窘境。由於12306互聯網購票系統 是基於鐵道部全路客票系統構建的,除網絡購票外,全路客票系統還需承載電話訂票、車站窗口、代售點等一系列售票渠道,票務數據庫的接口面向多個渠道,在保 持數據一致性及庫存票務更新等方面,12306網站面臨的情況比其他電子商務網站更為複雜。

  而在互聯網人士看來,將原有的企業內部解決方案通過簡單升級變成面向公眾的互聯網服務,無疑是一場災難。「互聯網會以幾何數量級放大用戶規模, 之前是全國幾萬個車站窗口和代售點,現在上億網民都成了售票員。」阿里云計算總裁王堅對財新分析,這樣來看,12306的癱瘓也就不足為奇了。

  無奈之下,鐵道部只能採取數量控制的方式維持網站運轉。鐵科院電子所副所長朱建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售票高峰期,會對網絡購票的登錄用戶數以 及登錄後並發提交訂單的數量進行動態上限控制,「從用戶數來看,按照每分鐘能放1萬人登錄的數量控制」。與此同時,從1月5日起,鐵道部還調整網上購票流 程,用戶購票成功後,系統將強制退出,再次購票需重新登錄。

多開分店?

  蔣東興認為,鐵道部今年春運的網絡售票雖遭當頭棒喝,但這個好不容易開始的「服務創新」不應半途而廢。在他看來,12306網站項目首先要解決 上游的業務模式、系統模型、分配算法等方面的問題,然後才是中游的排隊算法、分佈處理,最後是實現技術選擇、程序優化、系統調優等問題。他建議,今年春運 的網絡售票已經來不及進行大調整,可先找運行專家調優,同時找開發者優化程序,盡快橫向擴大運行資源以扛過春運,然後重新設計業務模式,開發新系統。

  這也基本上是鐵路部門的思路。廣鐵集團客運處副處長陳曉梅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鐵路部門正在研究實施「開分店」式多網運作,為12306網絡購票系統減壓,但今年春運期間尚難以實現。

  不過在制度經濟學家們看來,單純的售票渠道拓展並不能根本解決買票難題,「在現有體制下,運力配置和票務計劃掌握在鐵路部門手裡,存在大量的供 票合同戶、保障戶、關係戶,車票的計劃、配置、供應、發售等環節不可能公開、透明、合理,也不可能杜絕票販子和囤積居奇現象,車票供不應求的問題會持續存 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1

香港樓市再現小陽春 車位租金回報超越住宅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4MNDE2XzQwOTk4Mw.html

3月初的一個週末夜晚,路過家附近一個地產中介的店舖,驀然發現裡面燈火通明,幾個做地產中介的朋友居然還在加班。這種情況似乎有點久違了,儘管這 家地產公司在香港屬於一線品牌,其店舖也位居香港藍疇屋菀的集中地,但去年香港房地產二級市場持續低迷,放盤和看盤的人都少得可憐,這家地產中介公司常常 人浮於事,常常是傍晚便已經打烊。

推門跟地產中價朋友閒聊一番才知道,近期香港地產市場開始回暖,炒家開始再度光臨。不過受制於政府推出 的短炒印花稅(SSD),這一輪地產炒家投資目標仍顯謹慎。中介鄭太說,現在買大房的主要是「剛需」一族,而對於炒家來說,當前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從投資住 宅轉向商用物業和車位,或者就是乘低位時掃入較便宜的小面積住宅,以抵消SSD的成本。

車位租金回報急升

鄭太說,在港島傳統藍疇屋苑太古城一帶,由於車位少、投資總成本小、加上租金回報率高,已經成為近期的熱門之選,一些較好位置的車位價格已經是五年前的三倍,遠遠跑贏附近的私人住宅價格。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不少炒家入場。投資車位在香港過去屬於小投資項目,但近年來,卻成為一些資金雄厚的地產炒家的熱衷對象之一。

鄭 太介紹了港島區車位受歡迎的幾個主要原因:首先,車位買賣不受限於政府的SSD懲罰稅,稅務成本較低;另外,車位不用裝修,也不用擔心租客損壞,加上面積 較小,因此可以只交少量的地稅和差響費,令整個交易的成本大大縮小。特別是在港島區,土地產權年限為999年,一些車位也因此根本不用交地稅。

其 次,由於港島區可建樓土地基本已經開發殆盡,而政府部門又嚴格控制每個樓盤應有的車位數量,因此即便車位價格和租金猛漲,目前靠近寫字樓附近的車位仍然脫 銷,一些租客即使願意加租也找不到位置。從鄭太經手的交易來看,當地的車位租金也從幾年前的上千元(港元,下同),猛漲至近2600元。

第 三,銀行同樣也可以為車位交易提供槓桿,這對於大炒家來說,進一步減少了自有資金的佔用,他們用較少的本金便可以大量掃貨,製造壟斷效應。鄭太經手的一個 車位老炒家,一擲數百萬元,一口氣掃下了附近某豪宅區停車場的20個車位——此法足以左右該大廈乃至周邊的車位租金價格,同時也進一步製造車位供應緊缺的 情況。

香港人退休後政府部門並不發放退休金,所以很多人靠房養老。這位老炒家光每個月的車位租金,足以令他過得比寫字樓裡的白領要舒服得多,這從側面也反映出港人把房地產更多是當作投資的一種手段。

對於很多內地投資者來說,汽車和摩托車車位似乎並不是主流的地產物業投資對象,但是在香港,情況卻不同——如果有人告訴你,投資一個摩托車的車位能有近三成的年回報率,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在香港,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 近期香港媒體披露,富豪李澤楷開發的貝沙灣樓盤今年新放出一些摩托車車位,結果被哄搶一空。當地地產中介表示,每個車位市價約在1.8萬元,而1月份的摩 托車車位租金價格已經躥升至500~700元,粗算下來,租金回報率已經高達33%以上。一些相連的摩托車車位甚至出5萬元的高價也一位難求,在車位推出 一個月內,成交量便高達50宗,比當月的住宅交易量要火爆得多。

低息之魔製造小陽春

鄭太和她的同事都認為,車位的瘋狂和租金的狂升跟政府推出SSD後炒家轉至車位及商舖有關,但筆者認為,背後主要原因仍然是全球愈演愈烈的低息環境。

眾 所周知,香港自金融海嘯以來一直維持著低利率環境。受到聯繫匯率制的影響,香港只能緊跟美聯儲的低息政策,但和美國不同的是,美國的流動性目前並沒有大規 模流出銀行體系,而香港的銀行沒有毒債減值壓力,因此低息環境令銀行系統的流動性氾濫,銀行資金充裕,也希望符合條件的企業及個人增加貸款。

近期全球央行持續低息的政策,令香港投資者進一步強化了低息預期。

流動量氾濫的結果,是對於物業這樣的另類投資市場形成較大的價格泡沫推動力。在香港,近年來除了住宅物業、商舖、車位,其他如紅酒、藝術品、古幣及郵票等另類投資項目均出現價格泡沫化情況。

甚至連香港金管局也加入另類投資盛宴。該局副總裁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香港外匯基金在2009年成立了首家附屬公司Eight Finance進行另類投資,到2010年又再增設三家全資投資附屬公司,專門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債券,以及海外物業。

另類投資仍需謹慎

但正如目前有人擔心傳統市場可能再次調整一樣,像房地產及車位這樣的另類市場能否持續2011年的繁榮景象,仍然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話題。

筆 者認為,炒賣車位的好處是成本小但收入穩定,由於成本低,通常只有幾十萬元,因此即使銀行借貸利率升高,形勢仍然可以控制。但其主要缺點是流動性不如股 票。另外,香港人碰到有股災時,首先就是賣股票,然後是賣車,但既然把車賣了,也就沒有人租車位了,所以車位的租金和價格跟股市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此外,車位投資受地段影響比較大,住宅及寫字樓的繁榮程度直接決定車位的租金回報是否足夠高。

從 銀行提供的住宅按揭利率趨勢來看,過去一年,大多數銀行已經不再提供優惠的「H加」利率(即由香港銀行業同業拆息率加一個浮動利率),而多用銀行的「P 減」利率(即5%~5.25%左右的優惠利率減去一個固定利率),這導致實際利率已經攀升了一倍,從原先的接近1%,急劇升至近期的2.5%左右,住宅的 利率壓力正悄然上升。

香港雖然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其實主要是全球的流動性在此彙集,而從另一角度來說,當全球有風吹草動,首先撤離的也是 這些「國際流動性」。今年國際上有多項政經因素交叉影響市場,如美國大選、歐洲債務問題,以及中東問題等等,這些不明朗因素是否會衝擊到資本市場的流動 性?帶來相關產品的價格波動,也需要投資者密切關注。

(作者係本報駐香港特約撰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4

「丁蟹效應」再現 港股估值逼近兩輪危機底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0/2NNDA2XzQzMTA2NQ.html

什麼是「丁蟹效應」?通俗來說,就是每當鄭少秋演出的電視劇或節目播放時,股票市場都會暴跌。你不信?本月21日,鄭少秋的新劇《心戰》將在香港無線推出。上週末電視熱播鄭少秋玩千面人的預告片,週一(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10倍」的魅惑

鄭少秋向來被香港股民視為「股患」,每當他有新劇播出港股必定暴跌且屢試不爽。

故事還要回溯到1992年10月,當時他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播出,劇中他飾演的丁蟹在股票還是熊市時借助拋空恆指期貨而牟取暴利。但哪想到,在電視劇播出後,恆指一個月跌幅竟超過20%,達到了一個熊市標準。

丁 蟹效應還不只出現在港股市場。2007年8月,《大時代》在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期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在6個交易日狂挫1202點;3年後的5月10日, 《神醫大道公》在央視首播,次日滬指即創出當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斷刷新年內新低。面對「丁蟹效應」,鄭少秋本週笑言稱,股迷大可在新劇播映期間抄底 賺錢。

事實上,決定是否抄底港股,最關鍵在於其估值是否足夠便宜,但這正好也成了某些專業人士的困惑之一。

申銀萬國(香港)聯席董事王雅媛就在微博上評論道:「按數據(恆指歷史市盈率)來看,應是買的時候。即使不買,也不應該清倉。但偏偏股價是越來越低。」

恆生主板過去的市盈率大部分時間都在10倍至25倍間波動,其歷史上的最低點發生在1982年,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回歸談判之際,恆生指數平均市盈率在當年11月跌至5.57倍。

《每 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粗略統計發現,恆生主板市盈率低於10倍的主要時期包括: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股市遭受重擊, 恆指市盈率在1974年9月至12月間跌至7~9倍;1983年,中英談判陷入僵局,恆指市盈率當年全年徘徊在7~8倍;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恆指 市盈率當年9月至12月間跌至9倍;1997~1998年,亞太金融風暴背景下,恆指市盈率由1997年7月的19倍跌至1998年8月的8倍;2008 年,次貸危機全面擴大,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18倍跌至12月的8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3月,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破滅,儘管恆指市 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26倍跌至12月的12倍,但全年依然堅守在10倍以上。

然而,始自2011年4月的一輪暴跌最終還是令港股市盈 率變成了個位數。去年9月,恆指市盈率跌至9倍,有「中國女股神」之稱的劉央旗下的西京投資更是在9月進行大舉拋售,基金原先持有的12只股份均被清倉, 一股未留。當時市場紛紛議論,已跌至10倍以下的港股應該非常有吸引力。有分析人士就表示,料港股市盈率1年內回歸11倍合理值。然而,市場後續發展實在 令人沮喪,此後的恆指市盈率一直徘徊在9~10倍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恆指市盈率再度跌破10倍至9.71倍,逼近過去兩輪危機底部。

更接近底部

那麼,我們能否就此判斷,港股正在接近一個大的歷史底部?

輝 立投資諮詢資深銀行研究員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單純以估值看,港股確實正處於一個相對的底部,但這並不絕對。首先以大盤來看,經歷了從去年10 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後,近期仍將處於調整中。其次從外圍看,歐債前景並不明朗,在風險因素穩定前,港股都不大可能大幅反彈。比較肯定的是,港股接近大底部的 概率較大,上行空間也較大。至於牛市什麼時候到,現在還說不清楚。預計恆生指數短期還有5%的下行空間。

目前港股的成交量可謂清淡,這一 點從港交所的財報即可窺見一斑。本週一(5月7日),港交所(00388.HK)公佈了1季度業績:截至3月31日,港交所實現淨利潤11.48億港元, 較去年同期下跌7%。而淨利潤下跌主要就是受到交投萎縮的影響。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港交所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7%,僅 632億港元;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19.5萬張期貨合約及29.9萬張期權合約,整體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情況更進一步惡 化,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港交所現貨市場日均僅成交602.5億港元,較一季度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減少近5%,同時較去年同期萎縮21%。

「中等市值的股票還會下跌10%~20%」,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資深研究員盧志威告訴記者,「由於希臘還會大選,增加了新一輪金融危機風險,恆生指數預計還將下跌5%~8%。」

播出時間 受影響地區

及股市

 影響詳情
1992年10月,《大時代》  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4日內下跌598點  
1994年11月,《笑看風雲》  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累積下跌超過2000點
1995年5月,《香帥傳奇》  香港恆生指 兩劇同時播出後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5年6月 ,《男人四十一頭家》 
1996年2月,《天地男兒》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9月,《新上海灘》   香港恆生指數  曾於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7月,《神劍萬里追》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輕微突破14500點後即反覆向下,其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0年9月,《世紀之戰》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八個交易日內急瀉2469點(14.5%),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2900點(17.1%)。
  2003年夏天,《大時代》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因企業欺詐風暴表現疲弱
 2003年10月,《非常外父》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期間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3月,《血薦軒轅》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日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5年3月,《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3月15日)下跌90點,但及後持續反覆向下; 恆生指數在3月尾較節目啟播時相比跌幅曾多達550點(4.0%)。 
2006年4月,《潮爆》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完畢前未能衝破17000點,並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後,恆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6年7月,《御用閒人》    全球股市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大跌561點(5.0%)。
 2007年2月, 重播《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啟播後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5月,《謎》  香港恆生指數   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後反覆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恆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7月, 《香港傳奇-榮歸》  香港恆生指數   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跌幅曾多達1181點(5.2%)。在節目播放完畢後,恆指卻未能止跌。

在五天內最多曾暴瀉2504點(11.4%),直到被稱為港股「大奇蹟日」的8月17日後恆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8月 ,《潮爆大狀》、

《大時代》 

 全球股市 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爆發下跌。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暴跌1202點(8.8%)。 

2007年12月,《一擲千金》  香港恆生指數  在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歐洲 富時100 

 由節目開始播放,截至10月27日,恆指由 17788點跌至11015點,累跌6773點,美國道指由10483點跌至8378點,累跌2105點。
2009年3月-4月,《檯球天王》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當日恆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
2010年5月-6月,《神醫大道公》

  香港恆生指數

A股

5月10日,A股雖然收盤時微漲,但盤中曾創出近期調整新低2646點;5月11日,A股市場再度大幅暴跌,創一年來的收市新低。
  2010年5月-6月,《望父成龍》 香港恆生指數   香港恆生指數再度下跌,最後導致股市反覆不定。
 2012年5月7日,《心戰》鄭少秋預告片    香港恆生指數   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丁蟹效應是中國及歐美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1]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恆生指數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 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本身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 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她出演的劇集播了那麼久,股市就沉了那麼久,真夠糟糕!」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2004年3月,跨國證券經紀公司「里昂證券」更煞有介事地為「丁蟹效應」發表研究報告,詳細解釋相關規律,此舉讓很多股民深信不疑。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 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藉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 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員認為「丁蟹效應」純屬巧合而已。他解釋,鄭少秋的劇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間上演,那時適逢半年結,市況較波動,而且鄭少秋早前上演的劇集,在時間上遭遇較大型的經濟回落週期,所以股市才出現較大跌幅。

《榮歸》: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說: 「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借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 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神醫大道公》:鄭少秋在 接受專訪時高聲疾呼自己實在冤枉:「如果那樣,肯定有很多人都可以發財了,只要關注自己的動態搞投機就可以了。」 對於「丁蟹效應」是否真實這個問題。鄭少秋表示:我好希望我可以左右股市,我自己也有買藍籌的。如果我能有這「呼風喚雨」的本事,現在肯定會賺翻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電視上每天都在播這句話,就是專家也不能夠肯定地隨便下結論,何況我一個外行。我只管做好自己本職,演好戲,大家喜歡看,給我 捧場,我就開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7

大陸建設七十億北、中獵地 改寫區域地價新高 沉潛千天 殷琪重回營建本業再現鋒芒

2012-7-23  TWM




沉潛近三年的高鐵前董事長殷琪,今年以來積極在北、中兩地獵地。在政府打房的當頭,她逆勢用高價在房市寫紀錄,還是看得出她直爽的個性依舊未變。

撰文‧梁任瑋

二○○九年九月,殷琪從高鐵董事長黯然下台後,媒體就甚少出現她的新聞,直到近一個月,欣陸投控(蕫事長為殷琪)旗下的大陸建設大手筆砸七十億元購地,喚 起外界對殷琪的記憶。大家共同的疑問是:「消失在媒體前近千天的殷琪重出江湖了?」今年六月二十七日,從未離開大台北推案的大陸建設,首度跨足中台灣,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姿,向力麒建設買下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八一四坪土地,每坪三二七萬元、總價近二十七億元的成交價,創七期地價新紀錄。

當市場還在討論大陸建設進軍台中的消息,一周後,殷琪又再砸近四十四億元買下北市信義計畫區碩果僅存的B7土地,同樣改寫區域地價新高;在十天內投入七十億元在土地市場。

殷琪手筆之大,連一向買地不手軟的遠雄、興富發建設都望其項背。一向不競標國有地,也甚少高價搶地的大陸建設,之所以「轉守為攻」積極獵地,與大陸工程近兩年在公共工程接案量驟降有極大關係。

六十七年前,殷琪父親殷之浩創辦大陸工程,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營造廠,也是台灣少數擁有甲級營造廠執照的上市公司,參與過十大建設、圓山飯店、高鐵等台灣重要工程。

公共工程案少 轉積極獵地○七年高鐵通車之後,國內已甚少有重大建設工程,加上營造業毛利殺到見骨,大陸工程手上的工程陷入青黃不接窘境。一○年,大陸工程下市,轉以欣陸投控上市,控大陸工程與大陸建設兩家子公司。

欣陸投控執行長洪義乾坦言,雖然去年大陸工程簽約量一百億元,但在大型土木工程簽約金額首度「掛蛋」;簽下的一百億元訂單,全都集中在台灣建築業住宅興建,這對由公共工程營造起家的大陸工程來說,是一大警訊。

因此,殷琪不得不將重心擺在成立僅兩年的大陸建設。其實早在一○年底,大陸建設就砸五十.五億元買下北市南京東路、松江路口的亞洲信託大樓,每坪售價高達 九七六萬元,至今仍是南京東路沿線的地王。大陸建設內部主管透露,「殷董完全授權給大陸建設董事長張良吉買地,只要土地在他那邊審核過關,殷董就全力支 持!」今年五月中旬,欣陸投控舉行股東會,張良吉語帶玄機透露,「土地庫存量還是不夠!」還稱讚台中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果然,一個月後就以每坪三二七 萬元,創中台灣土地成交新高價,震撼台中房市。

七月九日,殷琪又乘勝追擊買下信義計畫區信義路五段、松勇路口編號B7一千餘坪土地。據了解,殷琪找來厚生與桓邦建設公司一起投資,由大陸建設拿出四十 三.五六億元,厚生與桓邦各出二十二億元。厚生集團與大陸建設在板橋新板特區合作推出「橋峰」;桓邦建設曾在B7土地後方推出過「慕夏四季」豪宅。除了借 助兩家豪宅規畫能力,背後目的也是要分散風險。

充分授權各公司專業經理人其實,B7這塊土地在已經開發成熟的信義計畫區本來就是塊「名地」,原本有三十幾個地主,其中不乏家族持有;接觸過的建商不下二十家,但最後都卡在總價太高而無法談下去,後來大陸建設透過仲介接觸,溝通期長達一年之久。

很多建設公司主管萬萬沒想到,B7竟花落一向保守買地的大陸建設,而且是在房地產景氣多空未明的這個時間點,不得不佩服殷琪的勇氣。

一向很有個人風格的殷琪,有別於其他建設公司董事長親力親為的模式,她充分授權給各子公司專業經理人發揮。一方面是過去幾年殷琪投入全部心力在台灣高鐵, 因此大陸工程內部早已建立一套運作機制。因此,她離開高鐵公司之後,雖然唯一的舞台只剩下欣陸投控,但對於同事來說,並未與往常有太多變化,「能夠見到殷 董仍是平日工作中難得的小僥倖。」殷琪敢愛敢恨的性格,反映在她與高鐵之間的愛恨情仇,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九年九月,殷琪交出高鐵董座大位後,就陸續接 受雜誌專訪,大吐苦水,暗示政府有計畫逼退她,還將四年多前提出爭議協調案一古腦兒全說出來。

今年六月,台灣高鐵舉行董監事改選,五大原始股東的董事中,這幾年陸續在賣高鐵股票的大陸工程正式退出董事會,改由投資五億元的台橡公司當選一席董事;太 平洋電線電纜也退出董事會,改由轉投資的太合投資公司取得董事席次。其餘三家原始股東富邦銀、長榮、東元則繼續擔任董事。

熟悉高鐵人士指出,大陸工程與台橡都是殷琪父親殷之浩創辦,兩家公司各自獨立,經營事業也不同;但殷琪掌控的浩然基金會對兩家公司都有持股,因此可解讀成,大陸工程雖不再直接參與高鐵經營,但改由另一家友好企業,繼續關心高鐵。

看來離開高鐵的殷琪,少了鎂光燈光環,回歸營建本業,還是藏不住她的個人鋒芒。

大陸建設創下北、中台灣購地紀錄時間 地點 面積(坪) 金額

(億元) 紀錄

6月27日 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市政北五路 814 26.62 七期土地新高價7月9日 台北市信義路5段、松勇路口 1059 43.56 信義計畫區土地新高價合計 1873 7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49

【血荒求治·上篇】黑市再現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14/100472624.html
黑市

  「要血嗎?」「血頭」出現了。201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一家三甲軍隊醫院的獻血大廳門口,一個穿藍色上衣和牛仔褲,胸前斜挎黑色小包的30多歲平頭男人,用低沉的嗓音向進門的行人兜售血液。

  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大門口的立交橋上,也三三兩兩站著不少「血頭」,他們大多三兩成群,男性居多,胸前斜挎小包,看著從血液中心門口進出、行色匆匆又面露難色的行人,便會主動詢問「互助獻血嗎?」

  夏國慶就是這樣遇到「血頭」的。今年年初,她拿著獻血單在醫院北門遇到一穿紅衣的高個男子,4000cc血液開價2萬元人民幣。經討價還價,商定紅衣男子為夏國慶找九個「獻血人」湊3600cc血液,剩餘400cc由夏建慶的兒子獻血補足,夏國慶支付1.2萬元。談妥後,紅衣男子拿走了夏國慶的獻血單。

  輸血的那天,夏國慶按約定來到醫院輸血科,紅衣男子領來的九個陌生人已經早早排在輸血科門口的隊伍裡。夏國慶被告知:「這些人獻完血後確定患者到血就可以付錢了。」

  這批「獻血者」是被招募來的。他們和夏國慶素不相識。今年20歲的蘇亮,即是被招募的九人之一。他在出租屋裡上網時看到廣告,「獻血即拿到500塊錢」,就聯繫上了招募賣血者的趙紅軍。

  互助獻血範圍依法為「家屬和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醫院一般是直接告知患者家屬,再由家屬找親戚朋友籌集。由於親友關係很難驗證,給了「血頭」盈利空間。北京市曾規範獻血流程,要求醫院和血站都要驗證獻血者身份,患者家屬必須在醫院填寫《互助獻血申請書》中獻血者姓名、身份證號等完整信息,醫院蓋章後,再拿到血液中心,血液中心也要核對獻血者身份證號等信息是否與《互助獻血申請書》一致。

  不過,多位「血頭」稱,醫生也知道患者家屬獻血的困難,為了能找到血液做手術,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些醫院仍會先給患者家屬空白的《互助獻血申請書》,家屬找到獻血者填表後,再拿到醫院蓋章即可。實際上,夏國慶拿到的就是空白《互助獻血申請書》。

  紅衣男子拿走夏國慶的《互助獻血申請書》後,在醫院輸血科出示給值班工作人員,並為九人填寫《互助獻血登記表》。蘇亮接受警方調查時透露,「血頭」要求他們驗血前都自稱患者親屬。

  4000cc血液抽取完畢後,拿到了等量的獻血證。「血頭」陪同夏國慶把獻血證交給醫院護士確認到血,付款後,交易才算結束。這批血液統一進入醫院血庫後,血庫再根據夏建慶的血型配置血液,準備手術。

  時隔近十個月,面對財新記者時,夏國慶稱:「他們的血都輸給了我弟弟,一滴都沒有浪費,沒有血,哪能救命?」

  買血代價不菲。按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全國統一價,醫院臨床用血每200 cc紅細胞收費220 元。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這僅是採集、檢測、分離加工、儲存四部分成本費用,實際成本達380元,採供血機構的人員成本、血液中心的運行都由國家財政支持,以此降低患者的用血開支。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血液的黑市價格是每400cc血液支付1500元-2000元,「400cc血能裝一礦泉水瓶呢,1500塊錢還多嗎?」一位「血頭」說。

  司法卷宗顯示,每次交易,負責「搭單子」的王海濤一夥跟患者家屬收錢後,會按獻血人數以每人500元-550元錢支付給招募賣血者的趙紅軍、薛勝凱等人,他們再從中按每人50元-150元抽取後,再支付給獻血者。在給夏建慶獻血400cc後,蘇亮得到了500元錢。

  也不是每位患者都能輕易支付這筆開支。財新記者採訪中碰到的京郊李女士幾經猶豫,最後還是跳過「血頭」,跟其找來的獻血女孩達成協議,400cc血以800元的價格支付給獻血女孩,比「血頭」2000塊錢的要價便宜很多。

  不過,「血頭」們對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信心滿滿。「互助獻血規定是家人和朋友,但很多外地人來北京看病,能有幾個親戚朋友在身邊?大部分人最後都得找我們。」一個叫楊陽的「血頭」對財新記者說。他不過20歲出頭,身材瘦弱,但深諳互助獻血運作。

風險

  哪裡的醫院供不上血,哪裡就會有「血頭」出現。

  執法部門加強了對血液黑市的打擊。對於等血救命的患者和家屬們而言,求助於「血頭」仍是救命稻草。2012年10月16日,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獻血大廳,財新記者到達時,恰有兩名「血頭」被警察抓獲。10月19日,在一家三甲軍隊醫院獻血大廳,兩名便衣警察,分別喬裝成醫生和家屬在人群中走動,防止賣血者混入其中。

  不乏患者對賣血者表示同情。夏國慶說:「醫院沒有血,我們實在是沒辦法,「血頭」沒賺很多錢,就算從醫院買血,也要花錢,政府為什麼要抓人?」「血頭」們也並不認為自己犯法。王海濤等人的辯護律師在法庭上辯稱,「血頭」能組織血液買賣,主要問題是患者對血液的需求,這是法律上的漏洞,雖然被告人違犯了法律,但客觀上挽救了被害人。

  經匿名群眾電話舉報,向夏國慶賣血的張立輝、李朋曉、趙紅軍、薛勝凱等人被抓獲。隨後,王海濤、趙云龍等「血頭」也相繼落網。一個多達12人、分工明確的賣血網絡暴露在公眾面前。2012年9月25日,海淀法院開庭公開審理,王海濤的辯護律師在法庭上辯護稱,血液經過醫院檢測,是安全的,組織賣血「社會危害性不大」。

  但衛生專家們並不這麼認為。國際紅十字會早在1948年就向各國呼籲無償獻血,各國逐漸達成共識,只有無償才能保障血液安全。據劉江介紹,之所以中國下決心建立無償獻血制度,就是因為一旦血液來源和利益掛鉤,就必然導致血液提供者隱瞞真正的健康狀況供血,甚至頻繁供血,從而釀成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流行。「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一些省份出現大量艾滋病,就是由賣血經濟導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卓小勤說。

  劉江坦承,「互助獻血的缺點就是誘發了賣血。」廣東汕頭中心血站2007年曾做一項調查,對象是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親友互助獻血者1383例和街頭自願無償獻血者13809例。調查顯示,親友互助獻血組五項監測不合格率和血液ALT(丙氨酸轉氨酶,用於檢測肝臟是否有炎症、肝細胞受損)、抗-HCV、梅毒不合格率明顯高於街頭自願無償獻血組,另外兩項檢測乙肝和艾滋的HB sAg、抗-H IV不合格率差異不顯著。

  劉江向財新記者透露,從2011年起,北京市互助獻血驟然增多,2011年開始比例是3%,預計2012年將達到10%。以北京市每年40萬人次獻血折算,這意味著有4萬人次屬於互助獻血。

  今年23歲的山西人孫某,1米58的個頭,頭髮沾滿灰塵、瘦小的身體包裹在淺黃色運動服裡。2012年10月10日,已經失去工作多日的孫某第一次嘗到賣血的甜頭。從網上看到招募信息後,他聯繫「血頭」小宇,到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400cc,小宇給他400元作為回報。10月16日,錢都花光後,孫某再次來到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想要獻血換錢,「可惜我沒有換身份證,那個量血壓的(醫生)認出我來了,說你不是前兩天才獻過血了麼,我就沒獻成」。

  次日,孫某再次前往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他躲開前一天認出他的那位醫生,用別人的身份證成功獻血,又拿到了400塊錢。「我和身份證上的人比較像,他們沒有發現。」孫某不無自豪地說。

  醫護人員告訴財新記者,這些賣血者的血液將統一按血型收入血庫,再按各醫院上報的計劃隨機分配給不同血型的患者。一旦供血者未能如實填寫健康狀況,而丙肝、艾滋等患病信息的檢測存在窗口期,就可能有問題血液混入,再通過血站進一步傳播。

  財新記者獲悉,從2011年8月11日起,因互助獻血買賣血液亂象突出,又難以抓到確鑿證據,武漢已經叫停了互助獻血。衛生部也表態,將地方互助獻血比例納入考核績效,若大於5%,每超過1個百分點,將扣血站1分。

  對於更多缺血城市,擴大的血液供需缺口如何彌補,目前尚無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