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美銀行再現「瘦身」熱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10/t3878986.htm

 以銀行為代表的主要金融機構紛紛以裁員和重組的方式來維持、改善盈利能力。美國和歐洲經濟前景堪憂,更為嚴格的金融條例頻繁出台,金融機構「瘦身」熱或將延續。

  在歐美經濟的一片撲朔迷離之中,9月伊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傳出消息將進行大規模的業務重組,計劃將現有六大業務板塊整合成消費者個人服務和機構服務兩大部分。預計此舉將直接導致約600家分支機 構關門大吉,而因此丟掉飯碗的員工人數高達3-4.5萬人,佔到美國銀行現有28.5萬僱員人數的逾10%。在此之前,已經有2500名美國銀行員工被 裁,並且據其之前的一份聲明,截至9月底還將有3500名員工不得不捲鋪蓋走人。9月6日,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莫尼漢(Brian T. Moynihan)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表示:「是時候簡化美國銀行的組織構架了????我們不再需要依靠規模取勝。」
認為是時候進行一定程 度的業務調整收縮、精簡員工編制的顯然不只美國銀行一家。幾乎是在美國銀行業務重組消息見報的同一時期,在大洋彼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9月7日宣佈,為 了配合集團匯豐控股(00005.HK)控制成本的策略,計劃未來三年削減約3000個香港地區職位,約佔香港員工總數2.9萬人(包括恆生 (00011.HK))的10%,主要涉及後勤人員。這將成為匯豐銀行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裁員行動。而在8月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匯豐控股總裁歐智華 (Stuart Gulliver)已經明確表示,至2013年年底,匯豐將在全球削減3萬個職位,達成同期集團節省成本25-35億美元的目標。首批五個簡化架構的市 場,除香港地區外,還包括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及美國。
儘管已是夏末秋至,但整個夏天蔓延在歐美銀行乃至金融機構間的「瘦身」熱潮顯然未見任 何偃旗息鼓之兆。7月,有歐美諮詢機構發佈調查稱,金融機構此輪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將影響約9萬名員工的生計。而彭博財經的統計則顯示,2011年以來,全 球50家最大的銀行發佈的裁員計劃,涉及總人數已近6萬人,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規模。在美國和歐洲經濟依然躑躅不前之時,銀行和金融機構為 求自保,不得不通過大刀闊斧的成本壓縮來維持良好的「造血」功能。
而骨牌效應則在更早就傳至了中國,雖還未見裁員,但股市下跌導致業務縮水, 被視為香餑餑的投資銀行也正在經歷著降薪風潮。國信證券早在半年前已經對保代的薪資結構做出調整,隨後平安效仿跟進,近日業內又傳出中信證券投行著手降薪 20-30%的消息。中外金融機構齊齊準備過冬了嗎?

  裁員「多米諾」
  對於剛經歷了2008年次貸危機重創的金融機構來說,裁員從來都是家常便飯,而進入2011年以來,也陸續有金融機構零星裁員的消息傳出,但很明顯,與入夏以來這場動輒就裁掉僱員總數10%的「瘦身」運動相比,規模與幅度都不可同日而語。
推倒這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則是高盛。6月底,高盛知會紐約州勞工部,「將因經濟原因裁減當地僱員」。隨後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9月末到2012 年3月底,高盛將裁員230人。儘管由於業績不佳,高盛的證券業務每年都會進行常規裁員,但此次「動刀」的意圖顯然不僅於此,按照計劃2012年公司將致 力於將非補償性支出削減10億美元。差強人意的7月業績表現後,高盛將裁員人數上調至1000人。
雖然迄今為止,高盛的裁員仍侷限在美國本 土,規模也相對較小,但正如1982年IBM的一紙裁員公告引發大批公司跟進一樣,這一次,高盛也扮演了同樣的角色。整個夏天,巴克萊銀行 (Barclays)、瑞銀、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摩根士丹利、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相繼發佈了裁員公告,直至最近的匯豐和美國銀行,幾乎所有的裁員方案均以「千人」甚至「萬人」為單位(附表)。有些裁員僅針對某個區 域,例如瑞士信貸將要裁減的2000個崗位都在歐洲,而像匯豐這樣橫跨多個區域的行動也不在少數。


此外,各大銀行還想盡辦法把崗位從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區轉移,從美國本土的紐約轉至人力、租金 成本更低的鹽湖城或是尤他,而更普遍的目的地則是印度、菲律賓等國家。高盛在宣佈裁員的同時,就表示將把一部分業務從美國轉移到新加坡,對失業率接近 10%的美國來說,類似轉移的打擊與大規模裁員並無二致。

  業績表現差強人意
  包括總部位於倫敦的匯豐,英國乃至 歐洲的銀行皆因近幾個月甚囂塵上的歐元區、特別是希臘的債務危機而步履蹣跚;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機構則仍在試圖擺脫次貸危機和房市塌陷所帶來的致命影 響。各家的難題雖不盡相同,但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幾乎如出一轍:糟糕的股價走勢和差強人意的業績表現。進入2011年以來,歐美銀行和金融股儼然成了價格下 跌的重災區,遠不如同期道瓊斯和標普500的表現(附圖)。


以美國銀行為例,不僅有數十億美元的次貸壞賬,同時還在吃力地「消化」著之前收購的美林和美 國曾經最大的抵押貸款商全美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2011年二季度,美國銀行因花費85億美元(撥備140億美元)了結與抵押債券投資者間的糾紛,當季收入下滑54%至135億美 元,淨虧88億美元。上月,美國國際集團向美國銀行提起總額100億美元的訴訟,而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也打算將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十餘家銀行告上法庭,並 提出索賠。由於出現流動性危險,美國銀行先是獲得了巴菲特50億美元的注資,並在隨後出售了其所持有的10%中國建行股份的半數,籌集大約83億美元現 金。
美國銀行的遭遇絕不僅僅是個案,瑞銀2011年二季度股東可分配利潤驟減約44%,巴克萊上半年稅前利潤下挫24%。唯一的例外大概要數 匯豐了,其上半年的稅前利潤從一年前的111億英鎊小幅增加至115億英鎊,核銷的壞賬和其他信貸風險約計53億英鎊,同比減少了30%。從區域來看,拉 美、亞洲和中東對利潤的貢獻度從上年的64%增加到76%,歐洲則從32%下跌至19%,北美市場維持在5%左右。而從業務領域來看,商業、零售銀行業務 以及財富管理利潤的提高彌補了投資銀行近60億美元的盈利下滑。匯豐控股總裁歐智華表示,只要巨額預算赤字和高負債率持續影響經濟活動,美國和歐洲經濟都 會維持目前的疲軟狀態,與此同時,頻發的金融條例以及未來規則的不確定性都將拖累銀行未來的盈利表現。不難猜想,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匯豐才會在中期業績 喜人的情況下,依然高舉裁員、收縮以求降低成本的大刀。

  從多元回歸核心業務
  為了改善業績表現,伴隨人員的精簡,以往各大銀行被拉得過長的業務戰線也開 始收縮。過去,業務多元化是銀行乃至金融行業的主流,而眼下,久病未癒的他們開始反思,剔除過多的旁枝末節,回歸核心業務。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在不景氣的 大環境下便於銀行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業務,另一方面同樣也符合它們降低成本的初衷。
匯豐從年初開始在拉美地區、美國、英國、法國和中東地區 進行業務重組,並因此裁員5000人。而俄羅斯和波蘭等20個國家的零售業務,以及三塊保險資產也均囊括在裁撤的計劃方案之內。在美國,匯豐在對信用卡業 務進行戰略評估後,宣佈將主要位於紐約上州的195家分支機構以10億美元的價格轉手給了第一尼加拉金融集團(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 Inc.)。緊接著,其又宣佈與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簽定協議,後者擬斥資327億美元接手匯豐控股美國信用卡業務。此外,匯豐還計劃剝離其在加拿大的零售經紀業務,在上述地區全面收縮個人消費者 業務、尤其是最終退出美國次貸消費者市場的意圖十分明顯。
可以料想,在市場環境未有改善以前,銀行陸續退出非傳統業務的舉動也將持續,這就 意味著2011年夏天開始蔓延的銀行「瘦身」運動在未來數年內都可能保持現有熱度,從而引發更多金融僱員的下崗。而事實上,市場人士大多同意,更加嚴格的 國際金融條例的出台,有毒債券的橫行以及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深化都將成為這場大規模「瘦身」運動得以延續的主要推動力。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Banking)於9月中提交了關於銀行業改革的最終報告,其核心建議是禁止零售銀行從事投行業務和自營交易,其他內容還包括投資銀行的資本金比率不得低 於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以及銀行解體時優先照顧儲戶等。很難說這一方案不會為其他多數國家的銀行業改革提供借鑑,而一旦各國均出台類似的政策條例,起碼在 一定時期內,業務精簡和裁員將依然是銀行業的普遍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