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股衝擊兩萬點?美國資金湧入日本股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89

雖然不少美國基金經理還在懷疑日本是不是真能走出經濟低谷,但越來越多的經理已經在買日本股票。

《華爾街日報》股市報導記者E.S. Browning昨日專欄文章中提到,追蹤全球金融機構資金流向的機構EPFR Global公佈,過去11周,投資日本股市的基金淨流入資金79億美元,這一規模是此前11週日股淨流入資金的六倍。

Browning還提到,管理資產3630億美元的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看多日股。該司只強烈推薦兩家美國以外地區的股市,一是在國內經濟增長有起色的西班牙,另一個就在日本。該司投資策略師Matthew Weir認為,也許已經到了增持日股的轉折點,但日本經濟並非真正好轉。也就是說,日本股市有吸引力和該國經濟基本面的關係不大。

Weir說,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對日本感興趣的「主要動機」是估值。根據收益、現金流和賬面值衡量,目前日本股票的市價比上世紀70和80年代的均值還低。而管理資產800億美元的Wilmington Trust首席投資官Tony Roth提到,美股價位遠超歷史平均水平,分析師預計的標普500股指市盈率為17.6倍,該股指十年平均市盈率為13.9倍。日股的預計市盈率和十年均值分別是14.7倍和15.8倍。

Roth提供的數據不意味著美股一定下跌,但從投資的角度看,股指股價較低的通常回報更高。此外,Weir認為,日本大企業對股東會更加友好,會提高股息、增加回購。這也讓日股更有吸引力。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就提到,一些市場人士看好日股今年漲至20000點,比如美國銀行上月報告預計,到今年12月,日經225股指將升至20000點。這一結果與彭博去年12月調查策略師和投資者的中位預測結果不謀而合。

不過,Browning指出,日元貶值雖然有助於日本出口貿易,但也有基金經理擔心它會影響日本股市回報的美元估值,大多數經理都用了對沖以求自我保護。而現代史上日本政府未能徹底推行改革的前車之鑑則是日股的一大風險。另外,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趨勢正讓國內年輕一代的財務負擔增加。

Browning提到,管理資產2.45萬億美元的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組合策略師Lori Heinel就根本沒有增加日股持倉,她懷疑日股的前景。Heinel對日本的信心比歐洲多,但她認為,「就美元角度說,更好的機會還是在美國」。

今日公佈的日本GDP修正值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長1.5%,明顯低於初值2.2%。日經225股指早盤因此一度下挫1%至18785.5,後又反彈。BBC援引分析師觀點稱,GDP數據顯示,日本去年還在努力走出經濟衰退的低谷。

20150309Nikkei2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81

每年兩萬億, 環保成投資新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5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0 08:29 編輯

每年兩萬億, 環保成投資新風口
馬維輝

剛剛結束修改30多稿的“水十條”,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又來了。

在2015第十六屆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環保“十三五”規劃最大的變化就是改變了過去以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思路,轉而以質量改善為核心。

編制的最大難點,則在於對“環境小康”的理解。吳舜澤表示,2020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不可能,也不現實,“十三五”期間保基本、保底線才應是“環境小康”的核心思路。

不搞“環保大躍進”

“十三五”規劃可能是近幾次五年規劃里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中國經濟全面進入“新常態”了,想從“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平推過來已不太可能。

無獨有偶,環保“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思路也進行了調整。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誌全歸納為三大轉變:從總量控制導向轉向質量改善導向,從防治一次汙染轉向防治二次汙染,從單獨控制特別汙染物轉向多向控制多種汙染物。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從總量轉向質量。過去抓總量控制,每年核算一下數字,比前一年減了多少,結果最後常常演變為“數字遊戲”。減排年年超額完成任務,但公眾的實際感受卻是環境越來越差。現在改為質量目標,與公眾感受更加接近。

不過,總量目標仍會保留。吳舜澤說,“十三五”期間會繼續把總量控制作為約束性指標,再適度增加一些質量控制的約束性因子。

眾所周知,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理解“環境小康”成了環保“十三五”規劃編制的一個難點。吳舜澤表示,大家對此可能有些誤解。在他看來,2020年很難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系統平衡,總體判斷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

據吳舜澤分析,短板還是在生態環保和農村,而且全國960萬平方公里、31個省、300多個地級市,不可能同步進入“環境小康”,一定有一部分城市或地區要掉隊。在這種情況下,保基本、保底線才是“環境小康”的核心思路。

至於保底線的內容應包括:治理重度灰霾天氣,消滅黑臭水體,切實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還要健全環境風險全過程管控機制,及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保障群眾健康等。

吳舜澤表示,基於小康指標的環保“十三五”規劃目標應該是:到2020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土壤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系統完整,生態文明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

例如,到2020年,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率先達標,長三角達到目前珠三角的水平,京津冀達到目前長三角的水平;到2025年,長三角達標,京津冀達到2020年長三角的水平;到2030年,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全國80%的城市都要達標。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環保“十三五”保底線,既是現實的選擇,也更加合理。因為環境問題是幾十年快速發展造成的,治理起來也需要“歷史的耐心”。

在他看來,發展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前不久,他到英國倫敦調研,發現英國能夠克服霧霾不是因為放棄了工業化,而是由於開采到更加清潔的油氣田,能源結構發生改善,才使得汙染下降。

“特別要警惕‘環保大躍進’,如果是以犧牲發展換來的,就有可能發生大問題。”常紀文說,如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各種“十條”都將是水中月、鏡中花。

企業如何分享盛宴

即使不搞“大躍進”,新政策的出臺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利好也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吳舜澤的計算,近年來,我國每年的環保投入約為一萬億元,而“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頒布後,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上升到每年兩萬億元左右。

以上海為例,環博會高峰論壇期間,上海環保局局長張全表示,過去15年,上海已經實施了5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政府承諾每年的環保投入不低於GDP的3%。就在今年,上海市又推出了新一輪的“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在空氣、水源、土壤、工業等八大領域安排了230多個重大項目和中小項目,3年累計要投入1000億元左右。

這其中,很多都是環保企業的機會。張全舉例說,上海的VOC總量還比較高,相當於十年前的二氧化硫,遍布於工業的各個領域。重點企業大概有2000家,都需要進一步改善治理,環保企業可以“積極跟進”。

另外,上海市政府還打算把原先一些體制內的業務讓渡出來,例如一些環境監測和環境咨詢業務,將從事業單位讓渡給市場,這樣還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企業嗅到了商機。臺灣仁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專員呂奕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中國臺灣地區,大陸“更有錢”,環境治理的力度也更大,所以非常希望能與大陸的地方政府或企業合作。

本報記者在中國環博會現場采訪,幾乎所有的受訪企業都表示,生意比以前好了。常州金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雪琳表示,他們企業不做廣告,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客戶主動找上門購買他們的設備,主要原因是政府對排汙企業要求更嚴了,過去,排汙企業只需要買一套“假設備”,檢查來了應付一下,平常都不用開;現在,治汙設備不但要有,而且必須運行。

不過,在常紀文看來,企業有些過於樂觀了:環保產業要想發展,還有一個瓶頸就是“缺錢”,因為環保是要“花錢”的,而地方政府目前普遍負債累累,民眾為環境服務買單的意願也並不高。政府希望通過PPP的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解決資金問題,但社會資本目前仍處於觀望階段,積極性不高。如果不解決資金問題,環保產業還是發展不起來。(轉自:微信號:馬維輝(chinatimes))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00

華爾街最大券商掌門人:美股將衝破兩萬點!

2015-06-22  TCW


今年第一季,摩根士丹利以九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億元)的營收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單季新高,淨利更是大幅成長六○%至二十三億九千萬美元,成長幅度遠超過競爭對手高盛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堪稱今年來華爾街的獲利成長王。

攤開摩根士丹利第一季財報,最亮眼的成績來自於證券業務部門,其中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較上一季增長近四成,固定收益和外匯業務的營收以十九億美元創下兩年 來新高,而背後的掌門人,就是執掌摩根士丹利最核心業務的全球機構證券業務總裁——戴赫龍(Colm Kelleher)。

六月十一日,掌管摩根士丹利近五成營收的戴赫龍,暌違三十年再度來台,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這位愛爾蘭出身的銀行家,談吐雖然內斂,卻有著金融界人士罕見的幽默感。

當我們問他:「摩根士丹利的證券業務是華爾街第一名嗎?」他馬上接口:「不僅是最大,而且還是最好。」當我們再問道:「華爾街人士該長什麼樣子?」時,他想也不想就說:「無聊(boring)。」

每一年,有一半時間在紐約、一半時間在倫敦的戴赫龍,堪稱是華爾街最了解美國、歐洲經濟情勢的金融界掌門人,他旗下掌管的證券業務年營收高達一百六十九億美元,目前是摩根士丹利最大的業務板塊。

二○○七年,戴赫龍接任摩根士丹利財務長,不久後華爾街出現前所未見的動盪: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和貝爾斯登被購併,市場點名下一個倒台的將是「大摩」摩根士丹利。

隨著危機越演越烈,戴赫龍大刀闊斧削減了約三分之一的資產負債表,同時也提升了資產品質與流動性,此外還與現任執行長戈曼(James Gorman)共同擬定戰略,讓中國的中投證券和日本的三菱日聯證券願意入股已瀕臨破產邊緣的摩根士丹利,經過一連串財務重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最後轉型 為銀行控股公司,成為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中,唯二存活下來的大型券商。

去年,摩根士丹利被《國際金融評論》選為年度最佳銀行,除看中二○一四年全球二十五大購併案皆有摩根士丹利的身影外,也肯定他們能拿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上市案—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的最高額承銷獎金。

根據研究公司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五月底,摩根士丹利重返美國科技業購併業務以及全球承銷業務市占率第一寶座。在台灣,摩根士丹利今年靠著國泰人壽購併印尼銀行、中信金購併台灣人壽及大陸信銀等四個國際購併案,同樣位居台灣投行界的購併王。

看美國升息Q4是最佳時間點,衝擊信貸市場最大

現年五十七歲的戴赫龍,一九八九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之後,曾管理過固定收益與股票部門,更擔任過歐、非、中東,與亞太地區的負責人,金融危機期間更以財務長和策略聯席主管,成為帶領公司轉型的核心團隊成員,長期被華爾街金融圈視為最可能接任大摩執行長的熱門人選之一。

一年之中,他有大半時間在世界各地拜訪客戶,實地觀察全球經濟變化,以下是《商業周刊》第一手的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美國聯準會最有可能在什麼時間點升息?

戴赫龍答(以下簡稱答):我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時間會從今年六月延遲,然而無論是九月還是十二月,如果延遲得太久,大家將會質疑美國經濟復甦的狀況。我們 可以觀察到遠期利率市場九月份已經偏低,如果這再持續低到十二月份,雖然還不會是個大問題,但是聯準會將不得不開始運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特別是當其他國 家已經開始走向正軌。

問:所以第四季是升息最好的機會?

答:很有可能,我不是經濟學家,我是從市場觀察認為這是正確的時機點。

問:一旦開始升息,全球市場將受到什麼影響?

答:目前的遠期利率將上升,我認為市場將以標準化的方式來回應。目前全球都在關注固定收益產品以及共同基金的增長,如果利率政策無預警緊縮,將導致市場的錯亂,所以重點應該是如何管理,以及該有漸進式的預警訊號,不然極端風險(tail risk)很可能會出現,造成市場震盪。

問:哪個市場最有可能受傷?

答:我認為信貸市場影響會更大,特別是投資級的信貸市場。我們也看到美國的政府公債在去年十月十五日出現明顯訊號,當天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盤中一度暴跌三 十九個基點。而過去四週(編按:五月十四日到六月十一日),歐洲的公債殖利率進入低點,歐洲出現史上最糟的五個交易日,我認為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交雜其中, 其中一個是市場沒有足夠的存貨,所以引起震盪。

看美股後市本益比18倍可接受,買股仍有利可圖

問:美國道瓊指數如今已達到歷史高點,美股也已經超過九百天沒有修正,做為華爾街最大券商,你認為美股的榮景還有多久?

答:如果你還記得的話,二○○八年市場經歷過一大波修正,我們必須了解這是一個從低基期回復的過程,所以不能和長期週期來比較。從相關性更高的S&P 500指數來看,目前股價本益比達到十八倍,價格雖然已經偏貴,但不是過度昂貴,特別是在擴展初期的階段。

此刻市場還處於量化寬鬆的環境,大量資金助長了股價的攀升,特別是零利率的環境下,人們開始願意將資金放在高風險的標的上,這些都讓價格不斷上漲。而本益 比十八倍雖然已經偏高,但還不是一個瘋狂的價格,長遠來看,股票對財富累積以及退休準備更為有益,而固定收益產品對資金則有更好的保障。

問:所以你認為美股仍會繼續上漲?

答:從整體趨勢來看,股市還是要修正。但是長遠來看,股市是經濟增長的指標,而全球景氣正在增長,股市仍會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問:你提到S&P 500指數目前本益比已經達到十八倍,這是歷史新高嗎?

答:從歷史來看現在確實偏高,過去曾經有更高的情況然後快速修正。但是如果企業的盈利擴張,經濟復甦的速度增快,本益比就會再修正回到正常水平。我認為十 八倍的本益比現在是可以接受的,資金會流入股市,是因為人們預期景氣在復甦,和銀行幾乎零利率的環境相比,進入股市的回報當然更好。

問:就你來看,股市什麼時候會出現泡沫?我們該如何觀察?

答:做為一個投資人,你必須要有平衡的投資組合,隨著我們的壽命延長,必須要有現金的部位,投資人應該要有長期流動性佳以及高配息的投資,此外也還要有另類投資的輔助,為退休金做些規畫,才能在風險可控下保持收益。

問:除了美國已經脫離QE外,歐洲、日本甚至是中國都還在大玩資金遊戲,就連國際貨幣基金(IMF)都試圖說服美國聯準會不要貿然提高利率。

答:各大央行的董事會都是經濟大蕭條下的好學生。我認為如果二○○八、二○○九年聯準會不採取行動,我們都將面臨一連串蕭條,所以他們是在做正確的事,問題不在於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而是當他們撤出資金之後,市場是否能維持價格。

無論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還是日本央行總裁黑田,都必須竭盡所能的避免財政破產,但政策必須達到結構性改革才行。在美國,你會看到銀行紛紛改革,在歐洲有更靈活的 經濟活動,像法國、義大利必須要貫徹結構性改革,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愛爾蘭和葡萄牙的經濟已經開始復甦。貨幣政策雖然是一個非常強硬的手段,但是貨幣政 策若能加上財政結構改革,將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我尊重IMF的看法,但是也許不是評論聯準會該做或不該做什麼,畢竟IMF也有錯的時候,像是他們曾經要求英國放緩財政緊縮政策,但是當時英國並不照IMF的要求去做,如今英國的經濟卻已經復甦。

看陸股隱憂仍有許多未知,中國監管機構有責透明化

問:如果美國聯準會真的升息了,歐洲、日本和中國的股市將會有什麼影響?就我們所知,德國、日本和中國正享受資金熱潮所帶來的牛市,美國升息將會干擾這個狀況嗎?

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市場正吸引非常多的資金進入,通過滬港通有大量資金北上,投資於中國的資本市場,MSCI也可能將其納入指數。但我認為美國如果升 息,陸股將會修正,但不會是非常劇烈的修正。然而中國市場真正的核心問題,是陸股還有很多未知的部分,中國監管機構有責任讓其更加透明化。

問:所以這代表全球投資人對美國升息的態度可以樂觀看待?

答:我覺得美國聯準會有做了非常建設性的解釋,如果你認為世界經濟正在好轉,股市仍是非常好的投資選擇。

看希臘難題政府褲帶勒得不夠緊,讓歐盟更反彈

問:很多人擔憂希臘問題也許會是今年的黑天鵝,歐元區與希臘的債務協商一直沒有達成協議,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如果希臘會是個黑天鵝,那他在過去四年早就一直都存在了。我曾公開講過希臘處於一個非常糟的狀態,而目前的短期協議可能會帶來一些衝突,最終導致資本 管制。根據條約,目前希臘政府無法退出歐元區,而且大部分的希臘人民是想繼續留在歐盟,所以希臘政府必須做出讓步,就像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以削減養 老金支出、勒緊褲帶執行結構改革,來符合歐盟和IMF的要求。然而希臘在歐盟成員國眼中是做得太少,所以目前歐盟反對陣營的情緒越來越高張。

短期來看,因為歐洲大量實施量化寬鬆,所以希臘問題並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長期來看,這對歐洲匯率是個嚴峻的問題。

問:所以整體來看,今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局勢究竟是悲觀還是樂觀?

答:我認為前景相當有建設性。我所擔心的是市場結構問題,例如流動性是否充裕、投資者有沒有信心等問題,然而我們目前還不夠清楚,這些也連結到我們一開始對美國升息的看法,但是我們已經明顯看到股市好轉,雖然挑戰很多,但總體局勢趨於良好,我持積極的看法。

我不會使用樂觀這個詞,我曾經擔任過財務長,對財務長而言,是不可能會說出「樂觀」(optimism)這個評語。(大笑)

問:你們執掌全華爾街最大的證券業務,現在客戶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美股什麼時候會修正嗎?

答:人們投資有各自不同的理由,有槓桿操作、貸款等等,當然人們會擔心指數什麼時候修正,但影響他們投資決策的還是對經濟的看法。如果你相信景氣正在復 甦,那你的資產就要有所配置,我覺得現在投資人握有太高的現金,因為他們擔心升息後的修正,但總體來說,我覺得現在是滿有建設性的時刻。

問:你覺得道瓊指數很快會破兩萬高點嗎?

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大趨勢向上是確立的,因為股市代表國家的價值,如果你相信經濟將持續成長,股票就會再上漲,但同時我認為也會有一些修正在其中。我個人也投資股票,對股市的長期表現有信心,我敢把我的退休老本放在上面。

【延伸閱讀】從基本面看,美股上漲空間還有24%?大摩預估S&P 500指數2016年Q1漲跌幅

●如果美國企業2015年EPS年增11%,2016年EPS年增7%??˙樂觀看法 2,600 +24%

●如果美國企業2015年EPS年增4%,2016年EPS年增6%??˙持平看法 2,275 +9%(以6月12日2,094點做比較基準)

●如果美國企業2015年EPS年增6%,2016年EPS年增5%??˙悲觀看法 1,700 -19%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11

就因為廣深限購 深圳車牌均價近兩萬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4/933080.html

由於深圳加入限購陣營、外地車牌上牌難度增大、國四車回遷、專車大量湧現以及限外傳聞等原因,廣州車牌價格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最低成交價累計上漲116.7%,半年翻了一倍多。

____.thumb_head

廣州、深圳實行限購後,新車上牌量略有下降,但周邊城市新車的上牌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最近幾個月,我們在廣州、深圳兩地4S店的汽車銷量還處於不斷增長中,但在廣深這兩個限購城市的新車上牌量略有下降,確實有部分車主上了外地的車牌。廣深限購對汽車銷售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正在不斷進行渠道下沈,鼓勵經銷商拓展二三線市場,廣州和深圳之外的廣東其他地區4S店、二網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一家日系車企高管7月23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由於深圳加入限購陣營、外地車牌上牌難度增大、國四車回遷、專車大量湧現以及限外傳聞等原因,廣州車牌價格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最低成交價累計上漲116.7%,半年翻了一倍多,平均每月上漲近2800元,6月廣州車牌個人平均成交價是27672元,環比上月增長28.7%,這是2012年8月廣州車牌啟動競價以來拍出的第二高價,業內認為,預計廣州即將公布的7月車牌價依然呈現上漲趨勢。

廣州一家自主品牌4S店有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廣州車牌價格快速上漲,並非是市場升溫而引發的,今年來銷售一直處於低迷中,而車牌價格不斷上漲,購車成本持續上漲,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廣州部分4S店的生意。“自廣州2012年7月限購以來,我們一直有通過與周邊城市的4S店合作,協助在我們店里購車的部分車主到深圳、東莞、佛山等周邊城市上外地牌,但今年深圳限購後,到深圳上牌的通道被堵,而東莞等地現在對車牌管得也越來越嚴,我擔心生意越來越難做。”

不僅廣州車牌競價呈現上漲趨勢,深圳車牌競價也日益激烈。深圳自宣布限購以來,至今已舉行5期小汽車指標競價與搖號。其中,在第5期小汽車增量指標價格競價中,最低成交價及均價較上期均出現大幅上漲,個人最低成交價驟漲至1.78萬元,較上期的12000元上漲超過48%,平均成交價格19496元,有1.3萬人因為出價過低等原因沒有買到指標。

廣深相繼限購之後,東莞新車上牌量激增。東莞車管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新車上牌共計142604輛,而去年同期東莞新車上牌數量為98132輛,同比增加45.32%。其中東莞在今年2月新車上牌量突破4萬,達到42460輛,同比增加了264%,6月上牌輛也接近3萬輛,同比增長50%。業內認為,除了剛需釋放外,周邊城市的限牌政策也促使了東莞上牌量迅速增長。

在廣深限牌後,東莞今年可能躍居廣東省新車上牌量冠軍城市的寶座。中汽聯發布的一份乘用車上牌量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東莞以93915輛車的數據成為廣東省第一,而佛山為87874輛,排在第二位。

不過,東莞相關方面並不願意為廣深購車者提供穿越限購的“綠色通道”。東莞市交警部門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戶籍是廣州、深圳的車主來上牌肯定不行。根據東莞車管所上牌的流程,上牌需提供本地居住證或身份證,轄區片警還會配合車管所上門核查車主住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考慮到限購的廣深汽車市場空間有限,車主在廣深購車而跑到外地上牌的打擦邊球模式並非長遠之計,部分整車廠鼓勵經銷商渠道下沈到二三線城市,深耕當地市場。“廣東二三線城市的空間很大,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比一線城市快許多。”上述日系車企高管說。

  • 第一財經日報
  • 黃濤
  • 李溯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0

駭客大肉搜 打中伊斯蘭國死穴 匿名者組織,十天揪出兩萬個帳號

2015-11-30  TCW

巴黎恐攻事件,成為駭客組織匿名者向伊斯蘭國宣戰導火線,不僅靠社群力量打網路游擊戰,組織結構也是攻防關鍵。

十一月下旬,駭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宣稱已攻下兩萬個伊斯蘭國(IS)推特帳號,並掌握多名聖戰士個資。十一月十三日的巴黎恐怖攻擊事件,成了網戰槓上聖戰的導火線。

英國媒體《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爆料,匿名者分支組織紅信徒(Red Cult)最早是與旗下記者聯絡,先提供一份包含上千個臉書、推特帳號的名單,以及一份今年稍早便已曝光的電郵信箱與網路位址。

隨後幾天,匿名者陸續更新肉搜進度,截至十一月二十三日為止,至少已憑空生出兩萬個名字,分布範圍拓及突尼西亞、索馬利亞、阿富汗等國,其中甚至包括伊斯蘭國在歐洲招兵買馬的關鍵人物。

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則追蹤到,就在匿名者一步步曝光伊斯蘭國成員真面目時,有個被標記為伊斯蘭國聯絡者的特定帳號隨即在另一個聊天軟體電報 (Telegram)發布資訊:不要打開任何陌生連結、經常改變位址、嚴禁在推特或電報上與陌生人交談。

上述三點指令被美國媒體謔稱「防駭三絕招」。.難不成,向來凶狠冷血的伊斯蘭國真怕了匿名者?如果從伊斯蘭國和匿名者組織運作的本質來看,答案或許為「是」。

IS搞社群戰爭

網上「建國」,再教唆殺人八月初,《紐約時報》刊登一篇評文,分析蓋達組織、伊斯蘭國這兩大惡勢力,誰比較恐怖?雖然文中列舉多方專家看法,但確實指出,白宮似乎比較擔心伊斯蘭國,最主要原因是,它主導一場史無前例的社群媒體運動。

因此,儘管它的規模遠輸蓋達,卻能巧妙煽動網民情緒,發揮槓桿力,激發追隨者在各地搞破壞。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指出,伊斯蘭國的領導階層,並未將攻擊西方國家當成核心任務,相反的,他們只想鼓勵西方人打西方人;促成這種結局還不須太費工夫,只要「出一張嘴」就好。

科米分析,伊斯蘭國是一種「眾包」型組織。核心成員到全世界有如播種一般布下成千上萬名「推銷員」,讓他們在推特、臉書等社群媒體聯絡並篩選潛在的追隨 者;新血獲得認可後,再整批一起轉移到層層加密的應用軟體、電子郵件彼此聯絡。到了這一步,情報組織就很難破解程序了。

他強調,伊斯蘭國玩的是教唆殺人伎倆,和蓋達組織慣用的一拳重擊大不同。

蓋達組織為確保行動成果一如預期,總是動員自己人展開攻擊,然而,一旦遇到威力更強的武器猛攻,加上首腦被擊斃後群龍無首,組織力量頓消。其中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至少美國本土已有十四年不再發生任何一起蓋達組織攻擊事件。

都玩大組織的小團體

戰法相仿,駭客出擊立見血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布魯金(E.T. Brooking)觀察,伊斯蘭國的運作本質與駭客組織很像:表面上看不到固定的核心領導人,而且結構鬆散、無序,但事實上檯面下潛藏著數十位資深成員下 指導棋,彈指發出一個單字就能發起一場核心運動。

匿名者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團體組織,最強的破壞力在於他們能同時發起並完成許多道執行目標,好比逼迫特定網站下線、標記可疑的社群網站帳戶、定位宣傳影音來源,及入侵聖戰宣傳論壇等行動。

所有成員的角色,往往以隨機方式凝聚並發散,就幫助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國家軍隊來說,確實能發揮作用。

美國前四星上將麥克克里斯托(Stanley McChrystal),是成功狙擊賓拉登的幕後大功臣。二○○三年,他赴伊拉克重返海豹部隊接任指揮官,曾好幾個月施展不開手腳,甚至發現自己帶領的最 精銳反恐部隊,看起來反倒像有頭無腦的蝦兵蟹將,癥結全在於他們玩不過一小群游擊兵亂無章法的出手攻擊,又一溜煙消失在人群的戰術。

這位退休將軍在五月出版的著作裡坦承,直到他與其他核心決策者開始模擬敵人思維,打破由上而下的指揮系統,開放資訊透明共享,並分散決策權,放手讓最小單位成員自主行事,滲透敵軍組織,才終於在二○一一年解決全球公敵。

麥克克里斯托定義,無論是打擊反恐,或是在網絡交織的商業圈求生存,「大組織裡的小團隊」才是最佳戰鬥形態。

若將這項邏輯套用在匿名者身上也是貼切形容:他們在推特上的戰鬥指揮中心,是由四個帳號編制成一組,全世界志願者從四面八方源源不絕的輸入可疑帳號到這個 單位,由一組人馬監控,只要出現活躍行動的跡象,就可能被標記成恐怖分子歸檔,然後再由其他任務編組成員接手追蹤。

匿名者四人小組負責人米克(Mikro,化名)說:「我們認為,應該向全世界喊話,讓大家都知道,伊斯蘭國並不如他們想製造的印象那麼偉大;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全世界,如果人人都能挺身對抗,政府就更有能力可以辦到。」

撰文者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2

兗礦集團“瘦身”新動作:三年減員分流兩萬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494.html

1月17日兗礦集團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減員不同於裁員,搞減員提效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常規做法,兗礦的減員包括人員正常退休、老區向新區轉移等多個途徑。

Pbu280687_0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彭斐

在整個行業遭遇有史以來最冷的寒冬之際,曾占據煤炭行業利潤半壁江山的兗礦集團的改革又有新動作。

據悉,為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控制用工數量,兗礦集團決定2016年實行分流減員,並於1月11日頒布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關於2016年減員增效工作的意見》。按照“三年減員分流2萬人”的總體目標,兗礦集團2016年的工作目標是:減少分流各類用工6500人,力爭7000人;節支降本增效8億元。

對此,1月17日兗礦集團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減員不同於裁員,搞減員提效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常規做法,兗礦的減員包括人員正常退休、老區向新區轉移等多個途徑。

上述兗礦集團人士稱,“我們現在是六大能源基地,但10萬職工中有9萬人集中在山東本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兗礦集團2016年的工作目標中具體減員分流人數的6500人,包括7個途徑,主要方式為退休與分流轉移。具體為:員工正常退休1250人、特殊工種退休1200人、因病退休退職120人、解除勞動合同780人、清退勞務用工900人、保留社保關系250人、分流轉移2000人。

在上述兗礦人士看來,近十年來,煤炭行業一直在搞減員提效,這是一個常規的做法,在增加設備投入、技術更新前提下,減少一線人員,以此來提高勞動效率,並帶動產能提高。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兗礦集團的發展過程堪稱中國煤炭行業最具代表的縮影。在神華與中煤這兩大集團之前,兗礦集團曾占據中國煤炭業龍頭老大地位十多年之久,1998年最輝煌時企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的58%。

兗礦集團在煤炭業的黃金十年中,先後在內蒙古、新疆、貴州及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如今,兗礦集團在冊職工9.2萬人,加上非在冊用工多達10余萬人;除了煤炭、煤化工外,曾涉足酒店、房地產、鋁業等行業。多年攤子鋪下來也積累了很多弊病,集團有82個處級單位、處級幹部多達847名。

早在2014年初,時任兗州煤業董事長的李希勇說,公司計劃未來3年在中國裁員18%,約1.3萬人,並將山東總部的1.5萬名員工轉移至新開發區域,降低薪資成本。在2014年的改革中,兗礦總部機構、處級管理人員、在崗管理人員分別減少40%,2015年機關人員將再縮減10%,縮減的人員向新建項目轉移。

據《經濟觀察報》此前報道,2014年兗礦集團投產7大項目,按照以往配比至少要增加5000人,但企業沒有增加一名員工。

兗礦集團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原來的規律,建一個新項目就招收一批工人,但現在的分流轉移既減少了老區的人員,又減少了新項目招工數量。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改革的不斷落實,2013年曾陷入巨虧的兗礦集團,在煤炭價格下滑的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實現盈利。《齊魯晚報》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煤炭價格下滑影響效益近70億元、全國95%以上的煤炭企業陷入虧損的情況下,兗礦集團實現利潤20.66億元。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彭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04

四千二與兩萬五的差別

2016-03-07  TWM

日本象印炊飯鍋一個要價2萬5000元,對比台灣電鍋4200元,價值落差在哪?是台灣技不如人,設計美學不夠,還是……國民不挑米飯,差不多就好的態度?

去年中國到外國觀光的人次高達一億三千五百萬,其中來台的有四百一十八萬,到日本則是四百九十九萬;在日消費近五千六百億日圓,逾日本全年觀光收入四分之一。他們近半數人買免治馬桶蓋,而內鍋羽釜是「南部鐵器」高檔電子炊飯鍋,要價十萬日圓,也銷路暢旺。去年首季每位中國遊客在日本購物花費,平均是三十萬日圓。

二○一四年中國來台自由行旅客,平均在台待七天,購物花費約五千三百人民幣(來自一線城市)至六千五百人民幣(二、三線城市),大約是在日購物的三分之一。

中國朋友在日本風靡採購的免治馬桶蓋、電子炊飯鍋等,大約是台灣科技產業和RD技術人不會入眼的常民生活產業用品。這些結合智慧化應用的生活產品,對台灣科研水平、設計水準絕未構成進入障礙。真正的障礙也許是我們產業與科研人士生活存在感的不足。創意的甦醒從生活的甦醒開始。從未覺察、體驗好吃米飯境界的工程師,怎能設計出被國民追逐的炊飯鍋?

生活存在感,設計不只是「手感」、「美學」而已。為什麼我們的國民電鍋四千二百元,象印炊飯鍋兩萬五千元?價值落差是差在哪?是技不如人?設計美學不如人?還是國民不挑剔米飯,差不多就好的常民生活態度?

RD設計重點在把米煮成熟飯,最好節能省電,技術宅男和企業老闆都沒吃過非常非常好吃的米飯嗎?所以儘管台灣的稻農早已種出媲美越光米的稻種,台灣「知識經濟」時代的工程科技人員,還是沒做出可以賣兩萬五千元、能炊出讓國民吃出幸福感的炊飯電子鍋。

在日本一流料亭如京都嵐山吉兆,結尾白米飯一定是由女主人為客人親自盛飯,奉上可比美前面佳餚的米飯,表達盛情與心意。

未來台灣廠商在生活產業的智慧化,應思考著重於垂直市場:從應用情境出發,結合擅長的硬體設備,如物聯網設備,大數據應用等,以創造對客人更貼心的產品與服務模式。台灣對旅客是不是不要再只賣鳳梨酥、面膜、鐵蛋了。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李仁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12

綠色投資盛宴:未來5年中國年均需兩萬億以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104.html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7日表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已申請獲批綠色債券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發行綠色債券550億元,中國在綠色基金、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6月7日至8日,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在北京召開。在峰會的一個分論壇上,馬俊指出,目前政府已不能滿足中國大量綠色投融資需求,官方需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提供多樣化的綠色金融工具,建立風險預警和分擔機制,如建立綠色擔保基金等。

所謂綠色金融,是指支持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類金融活動,包括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基金、碳金融等工具和相關的政策激勵來動員民間資本投資於綠色產業的各種安排。

峰會發布的《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系列研究報告預計,未來五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用於低碳建築、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

中國綠色產業資金缺口巨大。根據測算,綠色產業在今後五年內每年需投入約3%的GDP,也就是年均兩萬億元以上。在全部綠色投資中,政府出資占比約為10%~15%,社會資本比重將占到85%~90%。

中國已提出了使全國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的目標。馬駿表示,無論是新常態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國內需求,還是實現應對氣候目標的國際承諾,中國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城市的綠色發展戰略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築和能源作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門,其綠色化進程也成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馬駿說。

聯合國城市與氣候變化問題特使邁克爾·布隆伯格表示,中國的引領促成了巴黎氣候協定的最終達成,而現在中國正在尋找用於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投融資途徑,以達成其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邁克爾·布隆伯格認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可以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規模。他在擔任紐約市長期間,曾借助私營部門的力量創立了清潔供熱基金,推動建築投資轉向更為清潔的燃油取暖項目。該PPP項目幫助紐約市在短短6年內將碳排放量降低了19%,空氣質量達到了50年來最佳水平。

針對如何進一步促進綠色金融和低碳發展投融資,馬駿認為,很多綠色項目回報率無法達到資本市場要求,需要一定政策激勵,政府應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撬動作用。由於綠色項目還款期普遍較長,其主要融資渠道銀行因期限錯配問題難以提供大量長期貸款,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拓新融資渠道,提供多樣化綠色金融工具。

馬駿建議,相關方面可以建立環境風險分析和管理機制,引導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減少對汙染性高排放產業的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和各類工程項目的環境信息透明度。

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由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落實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聯合簽署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有關倡議,推動中美在低碳城市發展領域的務實交流與合作。

為落實《中美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有關要求,2015年9月中美雙方在洛杉磯成功召開了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型城市峰會,搭建起節能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經驗分享的平臺。中美雙方共同商定將峰會作為中美固定合作機制,每年在雙方城市輪流舉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89

美團回應:“裁員兩萬”系謠言 將起訴造謠媒體

10月28日消息,針對“北京時間”、“品途商業評論”兩家媒體分別發布報道《哺乳期員工都被辭 美團陷入第四輪裁員風波》及《新美大裁員2萬人,“帶血”O2O的一聲嘆息》,美團點評官方今日表示,這些報道中存在大量捏造的不實內容,對美團點評構成嚴重詆毀、誹謗,目前美團點評已采取法律手段向不實報道媒體《北京時間》(北京時間股份有限公司)“品途商業評論”(北京品途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業務戰略升級和運營效率的提升,美團點評餐飲平臺對相關支持崗位做了組織優化,涉及調整的人員占全員比例約為1%,與個別媒體所稱“裁員比例50%”相去甚遠。對於處於孕期、產假期、哺乳期的三期員工,全部優先保留職位,並不存在強制優化,“哺乳員工都被辭”的說法系子虛烏有。

美團點評表示,不實報道中“被強制離職的美團員工將可涉及1000多個城市的近2萬人,裁員比例或可達到50%”的說法純屬虛構,謠言發布後被大量媒體、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有組織地傳播與擴散,嚴重損害了美團點評的企業商譽。呼籲媒體夥伴甄別不實信息,拒絕擴散捏造言論。

對此,法律界專業人士認為,依據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此類信息和文章的發布者或轉載者,以及相應網絡服務平臺,已涉嫌侵犯美團點評的商譽,應立即刪除相關侵權內容,並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08

每年社保就業支出近兩萬億,政府間責任待劃清

在厘清社保責任的政府與市場邊界後,政府間的責任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大難題。

上海財經大學近日發布《國際社會保障動態——社會保障的政府責任》(下稱“橙皮書”)。

橙皮書主編、上海財大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著社保相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政府間責任的不明晰,將對社保支出在地方的落實和實效產生影響。她建議我國應理順各級政府間社保支出的分擔情況,明確社會保障的事權和支出責任。

央地社保責任不明晰

於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5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001億元,同比增長16.9%,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已連續三年超過10%。其中,中央負擔4.38%,地方負擔95.62%。這筆錢主要用於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補助,包括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就業補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項目。

“但地方社保支出中又包含了中央的轉移支付,這與我國的財政體制特征相一致。大量轉移支付的存在,使得兩者之間支出責任劃分缺乏規範,甚至處於模糊的狀態。隨著社保相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這種政府間責任的不明晰,將會直接影響到社保支出在地方的落實和實際效果。”於洪稱。

她建議,中國應該理順各級政府間社保支出的分擔情況,明確社會保障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對於全國範圍內基礎性的社保事權上移中央,區域性的由地方負責管理的社保事權則下沈地方,同時理順事權、支出責任與轉移支付三者之間的作用機制。

“對於我國的社保體制,課題組進行了問卷調查,總體來看,民眾基本認可當前的社保體系,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財政有更多作為。相對而言,年輕人對於強制繳費較為反感。今後,政府需要更好地發揮社保的功能,也需要更詳細地向民眾說明社會保障的功能和意義。”課題組成員張熠副教授稱。

就在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將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並規範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

意見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並明確各承擔主體的職責。未來中央將根據基本公共服務的受益範圍、影響程度,按事權構成要素、實施環節,分解細化各級政府承擔的職責,避免由於職責不清造成互相推諉。

瑞典、新加坡和美國模式

各國社保制度不同,政府承擔的責任也有所不同。此次橙皮書重點選取瑞典、新加坡和美國作為代表,分別就福利國家型、強制儲蓄型、市場主導型社保模式下的政府責任展開深入研究。

於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代社保制度中,政府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也不應忽視市場的作用,政府應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在總結了以上述三國為代表的三種典型社會保障模式後,再來回看中國的社會保障體制的發展沿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新加坡的社保制度以強制儲蓄為基礎,體現了機會公平和底線公平思維,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家庭保障在弱化,對於基金投資的幹預等問題,使得新加坡的社保體制在未來可能遭遇危機;而美國傾向自由主義,政府在社保制度的介入非常有限,但美國註重底線公平,尤其關心老年人和窮人的保障,並且註重分散社保風險。張熠在發布會上表示。

對於瑞典,課題組研究人員認為,作為北歐福利國家的代表,瑞典社會保障體系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一個發展歷程,逐步從政府不介入到較少介入,再到較多介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瑞典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在朝多元化發展,家庭和個人的作用在加強,政府的作用相對降低。

在中國社會保障中的政府責任和現實問題方面,課題組在研究後發現,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形成和不斷完善的時期。如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社會保障進入完善階段,政府社會保障責任在這段時間內有擴張趨勢。社會保障項目有所增加,如高齡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待遇也有顯著增長,這一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覆蓋面的擴展,在社會救助和反貧困領域,政府體現出強責任特征。

截至2015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5833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66582萬人,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數達到6.7億人,參合率為98.8%。

“目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減貧負擔和人口老齡化的局面,對於社保的需求不斷上升,但政府財力增速在下降,需要統籌考慮各項社保的平衡發展。”課題組稱。

據悉,橙皮書已經連續發布六年,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國外社會保障的發展情況和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