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銀壞賬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1.html
今日止凡其中一隻愛股建行 (0939) 股價大跌, 原因是一家內地企業要破產, 產生30億人民幣的壞賬。

30億是多少呢? 相比去年建行的盈利超過1690億, 佔不到1.8%, 與建行的資產比較更是微不足道, 建行在今年第一季已經賺超過500億人民幣。說實在點, 30億人民幣其實在香港買一塊大少少的地都不夠, 今天北角地王都要成近70億港元。

不過, 當然淡友一定說30億只是一個開始, 民企破產潮可能一觸即發, 到時建行、工行的壞賬率不會再是2%以下, 而是回復10%, 20%。

這是信心問題, 甚至是中國的經濟前途問題, 短期預測的話, 錯的機會很高, 說中了也不過是好運, 而長期預測的願景反而比較穩妥。長期下來, 20年後, 建行絕對不會是幾蚊可以買得到的, 中間的高低波幅, 當是給大家入貨的機會吧。

今天有朋友問我買什麼股票, 而我又是說來說去都是三、兩支, 今次就推介他建行, 因為我鐘意「親佢病、攞佢命!」。不過, 明天入貨, 等多一個月才入貨, 還是等多一年才入貨, 朋友覺得要看功力, 我就覺得靠運數, 平均成本法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2

曹仁超:內房內銀消費股長線低估 曹仁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41026001013xc5.html

又到每年萬聖節的日子,最近兩星期美股與港股都嚇死鬼,無端端可以回落200點,事後又什麼事都沒有,講來講去都是「財政懸崖」。根據已故金王胡漢輝先生名言:「所有已知消息都在市場內反映!」

目前恆指PE只有10倍多,較過去42年(自1970年有恆生指數以來)恆指平均PE 14倍低30%,較目前道指PE17倍低近50%。如明年恆指PE重返14倍,即恆指可見30000點,如見17倍,恆指更可創新高。為何今年恆指PE如此低?理由是香港投資者未能忘記2007年10月後的金融海嘯。

奧巴馬股VS羅姆尼股

2009年3月起,奧巴馬政府透過QE、QE2、OT1、OT2及QE3,令各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由2007年的6萬億美元,上升到最近的18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30%,刺激美國股市,帶動房地產價格回升。

至於大選後如何?如奧巴馬連任,對能源股不利,因為將進一步開採油頁岩與離岸石油;對跨國企業亦不利,因為稅率上升,但對藥物股及醫療股有利。

如羅姆尼上台,對藥物股不利;對美元及黃金有利,事關恢復金本位。

貨幣政策可為經濟帶來短暫繁榮,卻不能改變經濟大方向。目前美資銀行有超過3萬億美元資金無法借出去,只存放在美聯儲收取0.25釐息,令美聯儲進一步增加貨幣供應,對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小。

富人減少房地產投資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上月在青島舉辦的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2008年至2011年的新興市場GDP,平均每年上升5.5%,財富平均每年上升18.4%,其中又以亞洲地區最多,平均每年上升20%。」波士頓諮詢公司今年7月調查報告顯示,全球85%以上私人銀行、80%以上對沖基金、75%以上私募股權基金聲言今後幾年增加對新興市場的配置,帶來全球財富管理中心東移。

普華永道公司研究報告估計,2013年新加坡將取代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私人銀行中心,客戶對財富管理要求亦提升。據貝恩諮詢調查顯示,目前客戶追求財富安全和財富順利繼承,投資項目更是橫跨貨幣、資金市場、房地產、貴金屬、衍生產品、私募股權,甚至包括藝術品等綜合理財方案。

富裕社群投資組合正減少房地產所佔比重,由2006年佔總投資的24%,下降至2012年的15%,增加投資的項目有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及結構性產品。金融危機後國際社會要求增加財富管理透明度,要求強化資訊披露,建立防火牆,並要求把影子銀行納入監管範疇,加強保護投資人利益。

今天股市形勢是:一、估值已到了十分吸引的水平;二、防守性領域最吃香,進取型領域早已遭到拋售;三、大部分股份可提供3到5釐回報,已較債券吸引。

今天,面對中產階級日益膨脹的中國,為何投資者對內房股、內銀股及內地消費股怕得要死?短期情況如何?我不知道。中長線看肯定undervalued(低估),目前買這類股份可媲美2000年買黃金。

識時勢者為俊傑

展望香港未來,越來越肯定自2008年起GDP進入低增長期,而且時間十分長,可能長達十五年到二十年。年輕人如因此而氣餒頗令人失望,他們可能忘記,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懂得把握時勢者才是真英雄。記得1969年底一位開假髮廠的巨亨找我,理由是他看淡假髮行業,看好股票。在《明報晚報》閱讀我的文章後,決定重金請本人代他投資股票,撥出2000萬港元代他投資。1970年恆生指數由100點,一直上升到1973年1月的1200點,上升12倍,這2000萬港元投資,一下子變成2億港元。

其後,本人開始看淡並建議沽出1億港元股票去投資房地產,當年住宅樓每平方英呎150港元。起初老闆並不反對,可惜1973年1月見股市越沽越升,到1973年3月他終於忍不住氣叫我少管,並在假髮廠內找來一位廠長代他投資股票。這位廠長把我沽出的1億港元資金,在恆生指數1700點時以每股12.8港元買入1000萬股信德集團,因他的買入,令信德股價一度升上18港元,雖然本人大力反對,可惜已失去老闆的信任,本人只好去結婚,不再理會公司業務。

到1974年12月,這1000萬股信德股票以每股85港仙(1仙=1分)沽出,老闆之後結束那間投資公司,再將那筆資金投資電子廠……兩年前,這位多年不見的舊老闆來電說,現住在觀塘某老人宿舍,叫老曹有空去探探他。

從1970年的2000萬港元,到1973年的2億港元,只是時勢造英雄。反之在1973年能夠把握機會沽出股票做房地產者,今天已富甲一方!證明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是懂得把握時勢者才是真英雄。

未來十五、二十年應是香港GDP低增長期,但不代表沒有機會。經濟循環,三年一小浪、九年一大浪。潮起潮落,總有人得失。年輕人不要慨嘆生不逢時,應該有非富不可的勇氣,成功非僥倖,而是要懂得把握時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44

內銀勁賺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417.html
建行 (939)公佈2012年全年業績, 賺過2000億港元, 的確厲害。記得三數年前建行還是賺1000億上下時, 工行(1398)就賺過1500億上下, 後來兩家內銀大哥一年比一年賺得多, 今天建行也賺2000億了。

2000億, 比香港政府今年的盈餘還要多出幾倍 (好像500多億), 比匯控(005)在2012年所賺的 (大約1000億港元) 還要多一倍。同時, 建行的成本率繼續改善 (本身已經大幅跑贏匯控等國際級銀行), 股東回報率更是匯控所定立目標 (11%) 的一倍有多。

很多人非常擔心內銀的壞賬, 今天的壞賬數字下降到不足1%, 上年爆出來的30億壞賬事件, 相對2000億盈利實在雞毛蒜皮, 不要忘記, 匯控、渣打(2888)向美國交的罰款也不至這個數字吧。同時, 銀行最需要的息差亦有進步。面對這樣的數字組合, 實在不明白為何內銀的市盈率以及其股價多年來仍然是個位數字。

當然, 除了擔心壞賬率外, 做假賬亦有人擔心, 不過這是對上市文件信心不足, 本身不應該買賣股票。就算數千家上市公司總有一家甚至數家做假賬出事, 其賬目亦難以多年做假下去, 更何況要每年做出賺過千億的假賬呢? (大大話話上市盤數都10年了)

最核心的擔心可能是中央對國企的控制, 阿爺批准賺多少才能賺多少, 很多人認為這條路走不通。這是對資本主義的崇拜問題, 認為自由市場及自由公司永遠是對的, 美國公司文化, 即把利潤最大化就一定是最好的。

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是不對, 尤其對大股東, 控制權不在手的感覺很不好受, 好像「孩子基金」如果不能對領匯 (823) 有控制權, 一定不會入股, 入股後就會控制公司事事賺到盡, 把盈利最大化。但這個考慮對小股東來說, 影響又沒有那麼直接吧, 反正也沒有控制權, 阿爺控制著來賺取巨大的盈利, 沒所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99

無錫直擊內銀巨債「蒲頭」

2013-03-28  NM
 
 

 

上週三,全球最大太陽能股之一、在美國主板上市的無錫尚德,因拖欠內地九大銀行逾七十億元人民幣債項,被無錫法院宣布破產,消息震動整個財經界。表面上,這是一間從內地「走出去」的民企,因瘋狂併購及管治不善,導致欠下巨債無力償還。實質上,是過去地方政府為谷政績、替企業包底、再由內地銀行向企業無限「放水」濫借的典型案例。「水源」,正是○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央推出的四萬億元救市方案。不過自今屆人大、政協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批示內銀要「自己擦屁股」後,無錫尚德這間光伏(即太陽能)公司首當其衝,而九大內銀因其問題巨債,亦紛紛中伏。

記者走在無錫街頭,深深感受到這裡較其他內地城市「先進」:在新發展地區的馬路兩旁,豎滿一支支裝上太陽能板的圓柱;泊在路邊的單車,設太陽能防盜系統,泊車位亦以太陽能運作;無錫尚德位於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廠房,就更誇張,辦公大樓的整個外牆,裝上了兩塊超巨型的太陽能板,恍如玻璃幕牆,氣勢磅讛。

知名度僅次「無錫排骨」

這家無錫尚德,在Google search上搜查,排序僅次於「無錫排骨」。創辦人施正榮曾是中國首富,更「紅」到出國際,有「綠色英雄」之稱,被英國《缳報》選為「拯救地球五十人」,又被《時代周刊》譽為「環保英雄」。公司在無錫落戶,連帶全國其他太陽能公司亦爭相在這裡設廠,人人富起來。不過,記者上週在無錫街訪,原來現在人人都對無錫尚德恨到「牙癢癢」。「政府很豬頭!破產就好了!」無錫人李小姐說,無錫人都知地方政府在尚德身上,花了過億元,「最討厭這個尚德,政府的錢不就是納稅人的錢!你說是不是?」另一無錫人周先生也嘆道:「唉,我本來就不看好新能源,不好做,都是政府搞的鬼!但這麼容易就破產?」無錫尚德的確是吃無錫政府的「奶水」長大,其起與落,正是內地政府、銀行及企業之間「三角關係」的最佳寫照。

起:政府補助撐腰

○○年,原籍江蘇、在澳洲研究太陽能電池的「海歸派」施正榮,回流並創立太陽能企業,本想落戶上海,最後被無錫政府的誠意「感動」,落戶當地。連當地的士司機肖先生都知:「當年尚德本來想在上海浦東發展,是無錫政府和市委,硬把這項目拉回來,想把無錫發展成一線城市嘛。上海出什麼條件,無錫出更好,稅收優惠啊、土地啊,這些年來,政府資金、政策都補貼很多。」當時施正榮只須掏出四十萬美元現金,其餘六百多萬美元資金,由六間有政府背景的企業承擔。當然無錫市政府亦有「回報」,成功向中央取得逾億元國家和省市各類科技研發基金,前總理溫家寶甚至曾參觀無錫尚德廠房。這種招商引資的「你爭我奪」,在內地極為平常;私募及創投基金傲揚投資集團總監尹滿華,便體驗過這種「關切」:「大陸鮋地方政府,其實同一間公司無分別,為引資會用盡方法。好似我去常州武進區投資一間公司,剛拍板落實,隔籬市個市長第二日就打來,話如果我取消單deal(交易),搬去佢個市,條件會好一倍!」他解釋說:「佢懐要升官發財,必須要政績,即係就業、稅收,所以會為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和地方,有時連廠都幫你起埋﹗」

承:市值近千億港元

○五年,無錫政府送佛送到「西」,為尚德成為在美國首間上市民企做好準備,其間控制尚德七成五股權的國有股東集體退出。美國主板上市後,尚德不斷擴充產能,營業額由○五年的二億二千多萬美元,攀升至○八年近廿億美金。一家盈利只有三千二百多萬美元的公司,市值竟然達一百二十億美元,市盈率高達三百七十五倍!意氣風發的施正榮,更曾致公開信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對方支持太陽能業,稱陽光是人類「與未來溝通的另一種語言」。無錫尚德配股,獲投資銀行高盛、英聯等垂青;由於發展太陽能的原材料、尤其多晶硅的需求激增,價格被推高,他說:「多晶硅由○三、○四年約廿幾蚊美金一公斤,升到去○八年的四百蚊。」為此無錫尚德與多晶硅供應商簽了近六十億美元的十年期貨合約,由此種下了禍根。

轉:內銀借貸「托市」

○八年一場金融海嘯,就將無錫尚德「打殘」;隨後,海嘯蔓延至歐洲,歐債危機爆發,歐洲國家自己都「勒緊褲頭」,自然削減對太陽能之補貼,加上供應過多,令光伏產品價格插水,對於有一半生意來自歐洲的尚德,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再者,美國又推出反傾銷稅打擊來自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多晶硅價格暴跌至二十美元,打回原形,令尚德損失慘重。○八年第四季,尚德錄得季度虧損六千五百萬美元,毛利率僅百分之零點六。這時內地宣布四萬億救市方案,一眾內地銀行大力放水,為無錫尚德等民企製造「巨型水泡」。同時間,北水南調,不少公司打覑「新能源」的旗幟,亦排隊來港上市抽水,如大唐新能源(1798);另一方面,從事環保電廠的保利協鑫(3800)亦「轉投」太陽能發電懷抱,加上其他光伏股,一時間「五光十色」。翻開尚德的年報,銀行貸款由○五年上市時只有五千六百萬美元,增至去年八月底的十四億四千萬美元﹙約九十一億元人民幣﹚,七年間激增二十五倍,負債比率突破百分之百。

結:爆煲無力挽

來到中國銀行的無錫分行,職員徐小姐直言,中行是尚德的「頭號債主」,「以前銀行批得很鬆,尚德來借錢,沒有東西做抵押,全是信用貸款,政府扶植的企業,怎想到會破產呢!為了發展業務,就算出問題,也得放貸,有政府在背後撐覑嘛,以為尚德千年不還,萬年不賴!」年報顯示,○五年至一一年期間,中國銀行供尚德借取的信用貸款,達三十四億元人民幣,而國家開發銀行,亦在一一年底尚德股價跌至幾毫時,批出十九億元人民幣信用貸款,當中還未計由兩間銀行牽頭、達十二億五千萬人民幣的銀團貸款,讓尚德繼續以收購自救。不過,一名審閱過尚德資產的會計師質疑指︰「不斷收購,提升產能,賭市場需求,肯定輸鰦!點解銀行咁驚?如果鱓錢買鮋係無形資產、技術同產能,咁真係貼牆紙好過!」去年尚德榮登財富中國500強「虧損榜」第二位,為一眾走向行業低潮的太陽能股,如保利協鑫、興業太陽能(750)等,敲響警鐘。不過施正榮繼續錢途「光明」,與公司有多宗關連交易。一○年,尚德與亞洲硅業簽署了總額達十五億美元、為期七年的長期供貨合約。翌年五月,亞洲硅業卻明目張膽成為施正榮家族的控制企業;搵銀模式與一眾民企老闆「相似」。

四萬億救市「埋禍」

中行及國開行充當「大好友」,某程度獲地方政府擔保;去年九月,無錫市時任市長朱克江親自出面,要求銀行拯救,免得尚德破產,無錫市臉目無光。不過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要求整頓銀行業後,就以無錫尚德突然破產告終。投資銀行德銀估計,中銀過去向太陽能企業的借貸總額達二百億元人民幣,分分鐘凍過水。內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增武直言,○八年金融海嘯後、內地銀行「大放水」,能否收回成為疑問︰「四萬億資金主要經商業銀行流到市場,去到基建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等,銀行壞賬風險值得關注。」基金經理尹滿華說得更白︰「尚德係龍頭企業,信譽高,政府都要靠佢交稅,就算有咩事銀行都覺得政府會包底,所以一定易借錢。今次政府無俾錢救,真係好意外,市場好大回響。相信中國政府未來方向,都係會『減少干預』o架!」屆時內銀的貸款質素,便徹徹底底露出水面。

國開行真面目

國家開發銀行近年「大水喉」的姿態惹人注目,如為港交所(388)提供高達一百四十億港元信貸額度,「鯨吞」倫敦金屬交易所。另外,去年底泰國正大集團有意接手礇豐(5)的平保(2318)股票,有傳亦由國開行向正大提供貸款,涉資四百四十億港元。「大水喉」如此豪氣,背後當然有靠山。國開行董事長陳元乃中共元老陳雲之子,而陳雲與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皆是中共八大元老,關係密切。陳元更於本月中結束之政協會議中,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於九四年成立的國開行,亦有「中國第二財政部」之稱,過去投資於「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新農村建設」、「走出去」等大型基建項目,於一一年的貸款額高達五萬五千億元人民幣。故此,國開行批出的貸款,往往被市場視為國家行為,地位昭然可見一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20

風雨欲來 勿碰內銀

 
2013-06-13  NM

 

今年,金融市場一直關注大陸銀行,由地方債、影子銀行至近日貿易融資造假,都一一暴露內銀的資金問題。卒之在上週末,內銀同業拆息突然挾高至九釐,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傳聞導火線是光大與興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出事,令金融市場風聲鶴唳,就連央行也未有加大「水喉」,考驗着銀行實力,一旦資金鏈斬纜,衍生骨牌效應,隨時引爆一場金融危機。

上週四,原本徘徊在四釐水平的上海銀行同業隔夜拆息(SHIBOR),突然出現「異動」,由5.98釐抽升至上週六的9.58釐,創下歷史新高。翌日雖回落至7.49釐,但仍是偏高水平。所謂「銀行同業拆息」,指銀行與銀行之間或其他金融機構在市場上互相拆借資金的息率。息率颷升,反映銀行間資金市場缺水。無獨有偶,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農業銀行(1288),上週四招標發行短期債券,原定計劃發行二百億人民幣(下同)債券,但其中逾八十億元債券無人認頭。可見,內銀水緊問題,迫在眉睫。

內銀捲「違約」醜聞

拆息抽升,即時觸動市場神經,一時謠言四起,矛頭直指正安排來港上市的光大銀行,指其對興業銀行的債務違約高達上千億元,兩間銀行皆是無阿爺「照」的股份制銀行,及後雖已雙雙否認,但有市場人士指,光大向興業拆借的六十億資金到期未能找數,而光大亦於上週五繳納違約金。區區六十億元已觸發一場資金恐慌,可見內地銀行水緊問題已十分嚴重。前工銀亞洲董事暨總經理黃遠輝解釋,中央眼見市場資金收緊仍繼續收水,是今次拆息爆升的主因﹕「國內唔係一個完全自由嘅拆借市場,央行控制銀根,對市場影響好大。通常放長假前(本週一至三為內地假期),銀行嘅資金會較緊張,人民銀行不但無放水,仲繼續發行央票收水,內銀憂慮央行會進一步收緊資金池,便急急拆入資金。」另外,有中資分析員亦透露,市場猜測銀監會會就銀行間的拆借實施新的限制,「所以四大銀行暫時不願意拆借予其他銀行,令拆息突然大漲。」他又指,臨近第二季季尾,銀行要向銀監會「交數」,符合核心資本充足率等要求,須預備充足資金,亦令不少內銀要跑數科水。

興業進取搾到盡

事實上,同業拆借原是銀行之間增加流動性的方法,但由於拆借的款項不會計入貸存比率,不少內地銀行於是藉此搵食,賺取息差,當中以捲入是次風暴的興業銀行,最為進取。○四年,恒生銀行(11)首次「跳出」香港,便是斥資超過十七億元人民幣入股興業銀行,以其為「盲公竹」,進軍內地市場。總資產高達三萬二千億元的興業,位列內地股份制銀行(非國有銀行)第二位,僅次於招商銀行(3968)。興業去年業績異常標青,淨利潤增長三成六,冠絕一眾股份制銀行。翻開興業銀行去年年報,同業資產(銀行用以向同業拆借,賺取利息之各類資產)高達一萬二千億元,佔其總資產比例高達三成六,規模與銀行傳統放貸業務「叮噹馬頭」。其中,存放於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款項更颷升超過一倍至一千六百億元。興業爭住向其他銀行放數,無非想「搾到盡」,有銀行業分析員解釋︰「根據大陸銀行嘅貸存比率,一百蚊存款,最多只能借七十五蚊出去,剩番二十五蚊無理由擺喺度做idle money(閒錢)o架!要賺盡利息,好多時會將呢筆錢借俾同業,拆息有四釐。因為銀行同業業務不受貸存比率限制,無須繳納存款準備金。」業績顯示,興業在同業業務的收入十分「和味」,一二年的同業業務貢獻了超過一百億元的利息收入,是其利潤增長的火車頭。但是,濫用拆借工具,亦成為資金市場波動的元兇之一。

光銀上市「撲水」

另一主角光大銀行,兩年前已宣布來港上市,但都因市場不景氣而打退堂鼓。上月底捲土重來,再次遞交上市申請,集資最高二十億美元,講明是用以補充核心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一○年在上海A股上市的光大,賺錢能力在股份制銀行中排第六(招商第一,興業第三)。去年起用提高資本充足率為名,頻頻在內地市場抽水,集資上限約二百六十億。翻開年報,截至去年底,光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額按年增加三成二。另外,逾期貸款更按年激增六成七。近年,不少爆出「拖數」的民企,都是光銀「客仔」,包括「高危」的鋼鐵、航運及光伏業。上月,光大銀行武漢分行入稟要求上市造船企業鳳凰償還逾三億元貸款,去年底,上海鋼貿商爆出違約潮,光銀亦是其中一間向法院追討的銀行。是次再鬧出「違約」醜聞,大大打擊其上市大計,不但港交所要把好關,散戶亦要擦亮眼睛,避之則吉。

打假出口「斷財路」

近日,中央高調大力打擊「假出口」,內地銀行亦牽連在內。內地海關揭發,有商家向廠方買貨時,要求開出假發票,然後將同一箱貨,在中港關口一日內來回數次。如此一來,原只是一千萬元的貨物,就變出一億元的「生意額」。商家獲得的報關清單,一來可用來申請出口退稅,再運返內地又可申請減免更多增值稅。二來,由於銀行根據商家的貿易量開出信用狀(L/C),商家便可得到銀行不斷「放水」。商家之後就變身「大耳窿」,將貸款借予其他公司,或購買金融產品,賺取息差。由於開信用狀一向是銀行重要的業務,如今中央打擊「假出口」,銀行肯定大受影響,可謂雪上加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56

內銀的系統性風險 艾薩 Isaac Sofaer


2013-07-18  NM  
 

 

談及內銀,聰明的分析員和經濟師同樣認為,中、小型銀行的風險較四大國有銀行高;不過,依我之見,這是錯的,實情是所有內銀都十分脆弱!它們埋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巨大的銀行危機,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表外業務「有毒」

一方面,內銀少報了許多問題貸款,資金成本上升,毛利持續受壓;另一方面,銷售高息的理財產品,其「有毒」程度與○八年觸發美國次按危機的債務抵押債券(CDO)不遑多讓。銀行透過表外(Off balance sheet)業務,隱藏貸款,誇大資本充足率。簡言之,內銀「烏煙瘴氣」!

今時今日,銀行並非借錢給信用良好的企業,貸款透過理財或信託產品由表內流到表外,去到融資有困難的人手上。銀行從中收取比官方規定的更高利率,以為自己是贏家,但可能純屬一廂情願,事關這些產品內容不詳,欠缺透明度,抵押品又不清不楚,假如出問題,金融業前景暗淡。

另一邊廂,投資者對銀行銷售的高息產品趨之若鶩,縱使這些產品涉及借錢給「手緊」的房地產公司,又或給地方基建項目做融資,例如在遙遠的邊境興建道路。在某些例子,這些貸款完全沒有條款保障債權人,既無抵押品,就算有,通常只是個人擔保,估值又存疑。或者,投資者並不關心條款,他們認定共產黨會「包底」,充當銀行和投資者的「提款機」。不過,「提款機」總有感到厭煩的一天,最終捨棄他們。

政府未必「埋單」

歡迎來到膨脹中的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終有一天,這個泡沫會爆破,即使是造物者亦不屑收拾這個爛攤子!銀行將被狠狠地教訓一場,被迫以社會維穩之名,向投資者補償損失,股東資本因而遭到蠶食。所以,賣掉內銀股吧!同時,減少房地產股的持倉比例,只持有最好的。資源股同樣「大鑊」,事關他們受到產量下跌及商品價格下降的雙重打擊。更甚者,許多公司負債過高,又或資不抵債,最終會被迫還債,對資產價格構成下跌壓力。

我很抱歉的說,恒指成分股內有十五至二十間公司,以及約十多間其他上市公司,已無能力償還債務。年報顯示,它們的債務不斷高速擴張,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出奇地,銀行卻不斷借錢給他們,即使眼見債務逐漸逾期;與此同時,他們在債券市場以高息借短錢「應急」,又或發明想像豐富的理財工具「吸水」。事實上,只有貪婪的投資者才會上當,他們餓得像多日無進食的流浪狗!

我的感覺是,有些投資者似乎喜歡「倒錢落海」,又或者對於自己身處的境地,懵然不知,直到警鐘響起,為時已晚,他們才向政府申訴。雷曼債券的投資者能取回本金,並不代表香港或內地政府永遠會為出事的金融產品寫「包單」。因此,我的忠告是,堅守業務實在、透明、穩定的公司,每年賺取百分之八的回報,總好過一夜間失去一半的本金!

祝君好運!

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94

揭穿內銀「假高息」

2013-08-01  NM
 
 

 

七月派息旺季,一眾內銀股小股東經「影子銀行」一役嚇餐飽後,終於嘗到甜頭,皆因內銀大都派五至六釐高息,例如招商銀行,每手有$396落袋。但股息未袋好,上週三,招行已率先打頭陣,啟動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下同)的A+H股供股方案,向股民伸手拿錢。本刊統計後發現,盈利屢創新高的內銀股,慷慨派息的同時,另一邊廂其實密密以供股、發債等手法,向市場「吸水」。招商、中信行等四間內銀更是「吸水」多過「派水」,所謂股息逾半來自股東荷包,亦即羊毛出自羊身上。

港上市的八間內銀(不包括重農行),繼續大賺,去年合共賺八千八百九十億元,即平均每日賺二十四億。持有工行、中行及招行股份的內銀股擁躉梁先生最「happy」,事關股息十分和味,「買內銀都係貪佢夠穩陣,同埋派息高,好似工行、中行呢轉都收咗幾千蚊股息,算係咁啦!」至於招行的股息,要本週三才送到股東手上。不過,公司管理層似乎已急不及待為股東「炮製」另一個驚喜。

招行最勁「抽」

上週三,招行突然宣布,啟動兩年前已拍板的A+H股供股方案,每十股最多供二點二股,集資不多於三百五十億元,用以提升銀行資本充足率。根據公告,招行率先向內地股民「伸手」,配售三十點七億股A股新股,待H股供股計劃獲中證監核准後,再向本港股民「招手」。美銀美林估計,招行供股價為每股9.32元人民幣,較招行A、H股昨收市價,折讓只有一成多,不算「賣大包」。聽到供股消息,持有約五手(每手五百股)招行股票的梁先生無奈道:「心情咪好似招行公布完供股後嘅股價咁,潛咗水囉!佢兩年幾前都抽過水,供股比例好古怪,搞到我揸住好多碎股!我買入價平均一股二十一至二十二元,依家仲未返到家鄉。」翻查記錄,招行在一眾內銀股中,計及發債,為最勁「抽」的一間。○六年,內銀捲起來港上市集資潮,招行集資逾二百億港元。七年以來,埋單計數,招行利潤翻了六倍,合共賺了$1,685億,總派息三百億元,聽落慷慨;不過,累積抽水額卻高達八百三十億元。其中一○年三月,直接向股東伸手「要錢」,推出A+H股供股方案,抽水約二百一十三億元,佔七年間派息總額的七成。即其間所派的每十蚊股息中,變相有七蚊來自股東「荷包」。換句話說,小股東呢頭有錢落袋,「望兩望」,又要嘔番出來供股!其中中信行單是供股一次,已「吸乾」股東所得的派息。而交行、民行(1988)的股東,收一蚊股息要「嘔一半」出來供股,息率並不太和味。

吸水壓力升溫

事實上,踏入一三年,多間內銀磨拳擦掌,準備向市場融資。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已相繼宣布,計劃在未來二至三年,向市場融資二千七百億元。銀行如此急於補充資本,一名內銀股分析員解釋﹕「一來,經濟不好,銀行壞賬增加;二來,今年初,銀監會推出了中國版的巴塞爾資本協定,監管標準更高,要求銀行補充核心資本,減低槓桿。如果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於新的要求,隨時被迫減少發放信貸,拖慢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撰文,把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視為中國金融業面臨的五大挑戰之一。他指出,過去五年,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兩成,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兩成六,假如五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消耗水平,未來資本補充壓力不小,到了一七年,資本缺口累計達一萬六千億元。

農行、民行未達標

在中國版的巴塞爾資本協定下,在二○一八年年底前,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要求不低於11.5%和9.5%,其他銀行則分別不低於10.5%和8.5%。截至今年第一季,八間內銀中,農行(1288)及民行仍未達標,而招行則僅僅「擲界」。其中,民生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九間來港上市的內銀股中最低的。去年,該行在香港配售新股,集資一百一十二億港元,令去年底止核心資本水平增至8.13%。但按照新的資本要求,今年第一季,民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回落至只有7.8%,低於標準下限的8.5%,成為內銀中對資本需求最大的銀行。雖然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指,該行早前已發行二百億元人民幣的可換股債券,隨着半年後逐步轉為股份,料資本狀況將改善,故年內無股本融資計劃,但屆時小股東利益亦會被攤薄。除了頻頻在小股東袋中拿錢,內地銀行業壞賬高企,加上中央收水,內銀隨時再爆。所以,高息莫貪,小股東隨時「贏粒糖輸間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57

馬雲掃低蚊型內銀

2013-10-31  NM
 
 

 

本週共有六隻新股殺到,當中以時隔三年再來港上市的內銀股最矚目,打頭陣的是下月六日上市的重慶銀行(1963)。抽水僅四十六億元,資產規模在一眾內銀股中排包尾,但亦因細隻易炒受追捧。散戶鍾情內銀,近日十分火熱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卻高調炮轟內銀「沒有用好牌照」,又指「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已半隻腳插入金融業的阿里巴巴,旗下小微金融服務,專做小微企業貸款,累積借貸額已超過一千億元,其中一個戰略據點正是重慶市。在重慶銀行業中排第五的重慶銀行,前有國有銀行攔路,後有馬雲強勢追逼,生存空間被蠶食,上市後亦難有發圍。

乘著新股氣勢,本週三截止認購的重慶銀行,已錄得超額認購,招股價五元六角至六元五角,估值超過一百七十億,下月六日掛牌。市傳有「重慶首富」之稱﹑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亦入飛撐場。九六年成立的重慶銀行,大股東是重慶市國資委旗下的渝富,而○七年入股的大新銀行(2356),則持股兩成。重慶銀行董事長甘為民在上市記者會多次強調,銀行食正中國西部發展概念,尤其是GDP增長較快的重慶市。不過,身為地區性銀行,重慶銀行一直被大型國有銀行騎住,在重慶市貸款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只得百分之四點四,排第六。首位是佔一成三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618),而工行(1398)、農行(1288)、建行(939)及民生銀行(1988)分別排第二至第五位。要食住當地經濟增長火車頭,還要先排隊。另外,甘為民指銀行過去三年逐步轉型,主攻小微企業貸款,現佔總貸款的三成五,超過二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兩年後有望增至四成以上。但這個憧憬,很快被「門外漢」馬雲擊破。

阿里力攻重慶

中銀監在今年七月初,推出「金融國十條」,其中第九條指,鼓勵民間資金成立銀行。「依家(內地)銀行根本唔借錢俾小微企業,民營銀行的對象就係小微企業,可以相輔相成。」民生銀行前行長王浵世向本刊表示,中央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是有意改善現有的貸款問題。市傳首批民營銀行,可在明年初獲發牌照。牌照未出,不少實力雄厚的民企已蓄勢待發。其中,最進取的正是因發展淘寶而手握巨額現金的網商阿里巴巴。今年三月,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但事實上,馬雲已分別於一○年及一一年,成立浙江阿里小貸及重慶阿里小貸。重慶公司註冊資本為十億元,高於浙江的六億元,可見阿里一早視重慶為橋頭堡。阿里小貸擊中金融市場缺口,發展迅速。至今年四月底,總額戶超過廿四萬戶,累計貸款超過八百億元,而據阿里巴巴集團七月的公佈,阿里過去三年放貸額逾一千億元。換言之,阿里小貸用三個月就多做二百億生意,等於重銀上半年向小微企業的貸款額。九月,阿里與民生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金融平台。民生銀行行長洪崎亦承認,馬雲是銀行小微金融的最大競爭者。上週六,馬雲出席浙商論壇時,再次大講金句﹕「有抱怨的地方,就是有機會的地方,金融也是一樣。」更指中國銀行業只服務了兩成客戶,他看中的是那八成沒有被服務的企業。如今,阿里巴巴氣勢如虹,集團估值達八千億元,財力雄厚。另一邊廂,騰訊亦應深圳市政府「邀請」,籌組財團經營傳統性銀行。家電一哥蘇寧,亦獲批註冊「蘇寧銀行」這名字,為申請民營銀行鋪路。民營銀行大門一開,勢必進一步蠶食重慶銀行這類地區銀行的生存空間。

上市搞足六年頻撻Q

在夾縫中求存的重慶銀行,上市集資成為惟一出路。早在六年前,銀行已籌備在內地A股上市,但一直「上唔到」。去年,中央一刀切,停止所有A股IPO申請,至今年四月,中證監更中止重慶銀行上市審查。A股抽水不成,惟有轉戰H股。十月初吹風時,銀行估值逾二百億,若以反映銀行股估值的市賬率(PB)計,高達一點四三倍,定價比建行的一點二二倍還要進取。不過,由於市場反應冷淡,重慶銀行亦面對現實,將市賬率降至零點八八至零點九九倍。但是,水位仍不算多,就算以下限定價,仍較競爭對手重農行的零點八七倍市賬率為高。有基金經理表示,以定價來看,即將上市,現正路演的徽商銀行,較重慶銀行看高一線,他表示﹕「重行和徽商嘅估值,同其他內銀好接近,近期掛牌首日就升幾成嘅情況,肯定唔會再出現喺呢兩隻銀行股身上,重慶銀行定價太貴啦。」翻開盤數,重慶銀行的搵錢能力,亦較對手輸蝕。截至六月底的淨息差只得二點七九釐,遠落後於重農行第三季的約三點四釐。而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亦較重農行為低。有內銀分析員認為,地區性銀行受資金流動性影響較大﹕「最近內地銀根非常緊,細銀行存款低,要靠同業拆息嚟借錢,如果央行收水,呢類型銀行影響好大。」另一位分析員更指,內地規定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如重慶銀行,要在一六年前達成新的資本充足水平,即百分之十點五,「未來內地對銀行嘅資本水平要求愈來愈高,細銀行喺流動性方面點同國有大銀行去爭呢?而且民營銀行牌照申請都傳咗好耐,呢啲影子銀行見光之後,對細銀行嘅衝擊好大。」

牆頭草兩邊倒

提起重慶,很多人即聯想起剛被判無期徒刑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重慶銀行身為地區銀行,固然沾上政治風險。現任行長的甘為民精於捕風捉影,「西南王」薄熙來掌權時,甘對薄的「旨意」亦步亦趨,一一年公開支持薄提出的「五個重慶」,首九個月便批出三十三億針對性貸款。後來薄熙來指要縮減貧富差距,甘為民即指已遵照指示,增加向小商戶和農民的貸款數量。薄熙來落馬,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政才上場,強調要統籌重慶的城鄉發展。甘為民又對長官意志「早有思考」,已經將農業小微企業納入為重點貸款對象。事實上,這類規模較小的地區銀行,其政策往往容易受該區掌權者的左右。投資者買其股票,除了看年報,更要審時度勢。除了外憂,還有內患。持有重慶銀行百分之六股權的非執行董事尹明善,九月底已向內地媒體透露,將聯同其他重慶企業,斥資五至十億元作註冊資本,成立民營銀行,連名字也有雛形,名為重慶就業銀行。由於資本規模較小,市場認為民營銀行的客戶對象將是小微企業,即重慶銀行的主要客源。連股東也「唔俾面」,擺明車馬另起爐灶搶客,散戶一旦上市當日追貨,隨時變成當造大閘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55

少陽談內銀股平又如何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14291

三中《決定》忽然成為啟動市場期望已久的改革紅利的扳機,市場資金瘋狂投入已落後好些日子的中資股,當中以中資金融股有最強爆升動力。作為一個趨勢派信徒,我們也進場投機一番;不過,我們的選擇是保險股而非內銀股,因為這個板塊面對的宏觀問題實在太多太麻煩,令回報與風險不成比例。

今天,我們轉載林少陽在11月初的一篇文章,讓大家從中了解市場對這個板塊的updated看法。『第三季業績已屆尾聲,除了國內電力股遠超市場預期之外,大部份公布業績的股份,表現均與市場預期差不多,今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欄對內銀股的一些看法。

內銀股已公布的第三季業績,一面倒出現盈利增速持續放緩的現象,個別銀行甚至開始出現第三季度盈利,較第二季度倒退的現象。而當中部份原因,乃第三季貸款撥備有所上升,另外理財產品銷售開始放緩,亦影響了內銀的佣金收入。

雖然第三季內銀撥備比率有所回升,但是他們全部仍然處於1%的超低水平。雖然日本目前的經濟情況,與中國不可同一言語,但是我們即管以這兩個經濟規模相當的國家,其銀行撥備比率作價參考。最新的一兩個財政年度,日本銀行的撥備佔總貸款比率大約在22.5%左右,雖然這個數據已較高峰期佔總貸款比率超過5%大幅改善,但是中國的銀行的撥備比率,竟然是低至令人難以置信的0.51%之間!

現時,由於持續多年的經濟不景,日本企業的財務槓桿比率,很可能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經過多年的樓價及物業成交量持續萎縮,過去兩年日本家庭置業的需求跌至歷史新低,由於大部份家庭的淨借貸,主要來自物業按揭,我雖然手頭沒有即時的數據在手,但相信這兩年日本家庭的淨負債比率,亦很可能是過去24年以來最低的。反之,自2007年國際金融海嘯以來,中資企業仍然持續在增加借貸,中國家庭目前的負債比率,按照國際平均水平而言,仍然不算過高,但趨勢是持續向上。

當很多投資者在說內銀的估值極之低廉的時候,那是相對其過往的估值慣性,而且主要衡量的基準,是內銀股表面上看來極之偏低的市盈率。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在2005年底第一家內銀股中國建設銀行(939)在本港掛牌上市之前,內銀股並未受到自由流通市場投資者的估值考驗,而到目前為止,他們在國際市場流通只有短短的八年歷史。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單是日本的銀行股,全球的銀行股近年的市帳率,都是處於歷史性的偏低的水平,以日本銀行股為例,他們的市帳率,大部份介乎0.91.2倍之間;若按市帳率計算,這個估值與內銀股的估值大概一致,但是日本銀行的撥備政策,遠比中國銀行保守。

究竟現時日本的銀行資產負債表較為穩健,還是中國銀行較為穩健?相信不用我多說,讀者應該很容易得出答案,未來壞帳進一步惡化的機會,亦比內銀股為低。然而,即使本欄對內銀股的未來盈利前景,並不是很樂觀,尤其是在習李新政之下,他們似乎是傾向透過壓縮銀行的邊際利潤,以激發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力。但是,縱然如此,我們相信,內銀股的生死,其實是牢牢地控制在中國政府手上,一日中國政府仍然是他們的控制性股東,內銀是不可能倒的,除非有人瘋狂到以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將會在可見的將來倒台。五年後的事,沒有人能說得準,但對我們這一代人有意義的假設,似乎是我們必須假設中國政府即使有意壓縮銀行的邊際利潤率,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亦不會在短期之內失控。

由於內銀股現時的估值,已假設了他們當中,部份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並不健康,有需要作出大額的撥備,令未來一段時間內,部份內銀將可能出現短期的虧損狀態,情況就像2008年度的華電(1071)一樣,即使在一年之內由盈利15億人民幣,轉為倒蝕逾30億元,其市帳率一度跌至0.4倍以下,但並不代表公司將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現時,中信銀行(998)的市帳率已低至0.8倍以下,那是市場給予投資者的警告訊號。市場目前的共識是,中信未來很可能會蝕掉2成或以上的股東資金,即每股潛在虧損可能超過0.8人民幣,或超過1港元。當然,閣下可以不相信市場投票的結果,認為中信銀行目前的估值是極之偏低。可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市場的投票結果,往往是恰如其份,例外的只是少數。

上述的分析,或者已成為市場的共識,結果是內銀公布了不太令人滿意的季度業績之後,他們的股價都沒有太大的負面反應。然而,若與最低位的中資電力股比較,我們傾向相信,中資銀行股的最壞時候尚未到臨。然而,我並不是說,投資者應做空內銀股,因為我們深深知道,與中國政府對賭,押注內銀會倒閉或股價大幅縮水,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是極之危險的賭博。』刊於111

我們簡單一句作conclusion:「唔值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06

談中國的債務和內銀股 巴黎的價值投資

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0.html
巴黎:

筆者喜歡數字,因為數字不騙人,如果把一些數字結構地陳述,便有很強的啟示。

張五常教授說,他不懂宏觀,只懂微觀,他的社會經濟的宏觀預測,都是把微觀經濟的各個個體一起加起來吧。

筆者反過來把總體的數字顯現如下(東方證券分析的中國經濟數字),把它當作是一間超級企業。朋友可以設想這是一萬間一模一樣規模的公司,看看這些公司是否安全。


中國這間超級公司不是負債得太多,而是負債得太小
以一間正常公司而論,這間中國超級公司不是負債得太多,而是負債得太小,

長期資產借貸比
長期資產組成大多數是物業,其借貸比是非常、或過份地不成比例安全2004 =4%, 2012=6.7%
 RMB in Billion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 長期物業       48,617      58,595      66,588      83,055      86,665     110,934     123,847     139,741     157,070
(6)長期負債         1,939        2,191        2,622        3,477        3,837        5,586        7,821        9,226      10,551 

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借貸比
從過去九年公司存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資產,對比短期債務的上升非常大,2014=3%,2012=75.6%。按這個增幅,市場上普遍估計2013年有5萬億的理財產品,應該大體不假,這種增幅可能讓人不安,
 理財產品             30            45            70           192           267           379           775        1,530        2,368 
 信托理財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83               140               197               375           1,857 
 (7)短期負債         1,004        1,106        1,342        1,591        1,871        2,596        3,438        4,381        5,587 
快速流動現金比
論証其理財產品安全度,筆者以更安全的會計快速資金比(Quick Liquid Ratio)計算,即假如這些產品出現下跌,承借的一方有沒有流動資產償還。下列的快速資金,只包流動資產中的可馬上變現的存款,如果是一間公司,有1-1.5倍已經是非常了不起兼安全,而這間超級中國公司2012年是8.8倍。

 (7)短期負債         1,004        1,106        1,342        1,591        1,871        2,596        3,438        4,381        5,587 
 (3) 快速資金       13,007      15,366      18,629      25,721      26,179      33,583      39,293      42,324      49,401 
  快速資金倍數           13.0          13.9          13.9          16.2          14.0          12.9          11.4           9.7          8.84 

ROE
因為不派息的企業,每年的資產的上升,便是本年的盈利加上年的淨資產。而這間超級公司的服務,上至穿梭機、下至倒垃圾也有,亦即各行各業的年收入的總數GDP,就是它的營業額Sales,因此便可以計算倒超級公司的Sales Profit Margin及ROE如下:

GDP = Sales (RMB)      15,987      18,569      21,568      26,673      31,473      34,054      40,174      47,465      51,830
淨資金上升 (net profit) ‘000000       14,329      13,419      25,869        7,690      35,272      23,796      27,494      31,002
Net profit % ‘000000 77%62%97%24%104%59%58%60%
 ROE  ‘000000 19.0%15.0%23.8%6.1%24.0%13.5%13.6%13.4%

財產品壞帳的影響
上面的總流動償付率已表明,整體來說是沒有問題,但我們斷不能以為資產負債是平均分佈到每一個人身上,因此,總有人是無錢還,我們假定有10%的理財產品,即5000億是有問題,而這些借款人只能償付5成,其餘2500億變成壞帳。雖然quick liquid ratio顯示借款人是有100%
家當的,還要視乎產品的細節有關銀行有沒有保證償付責,但筆者試保守假定全屬銀行背上身,以今天以下10間內銀共6萬億市值計,只佔4.2%。筆者在此強調,這十間銀行每年的ROE都是15%或總共能賺1萬億以上。

Company namePrice-to-Mkt CapReturn %
book ratio
建設銀行1.141.35萬億20.08
中信銀行0.711787.28億24.63
中國銀行0.979358.71億15.85
農業銀行1.171.10萬億18.25
民生銀行1.072189.82億24.10
交通銀行0.793809.68億21.41
工商銀行1.181.67萬億19.19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78314.34億23.53
招商銀行1.233164.95億20.00

結論
從數字表明,中國的總體負債率是非常低,其償還能力非常良好,按這些數字顯示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然是非常不成熟。多數人都認為是結構出現問題,筆者是非常同意,我的同意是它的借貸長短不對稱結構的問題,使它過去一直太安全,而不是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