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視頻新貴們的圍剿計劃

http://www.eeo.com.cn/2012/0505/22597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陽 搜狐正在釋放分拆視頻上市的信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日前在Q1財報電話會 議上表示,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視頻廣告需求,將為視頻業務組建獨立銷售團隊。這一舉動被外界廣泛解讀為搜狐視頻獨立分拆上市的重要步驟——為財務核算徹底 掃清道路,而此前搜狐視頻的銷售團隊與門戶共用,無法獨立考核、核算。

在中國網絡視頻發展歷史上,經過第一波網絡帶寬的淘汰,視頻網站只剩下優酷、土豆、酷六這三家上市公司具備絕對實力,而隨後搜狐、百度、騰訊這三家 互聯網巨頭殺入戰場,從而掀起了以版權為壁壘的新一輪「資本」競爭,這輪靠拼「爹」完成的洗牌導致了一批視頻網站的出局,最終行業剩下優酷、土豆、搜狐視 頻、愛奇藝等有限幾家,視頻網站的競爭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多寡頭階段。

用盈利鋪路

事實上,優酷與土豆的合併其實可以被視為優酷花出了三倍於土豆市值的高價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而這場併購優酷並未付出現金,一切花費是由華爾街買單,而這種模式很難被其他公司複製,所以併購整合未來在視頻行業的巨頭之間發生的概率已經極低。

與優酷和土豆不同,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都是「上面」有雄厚的資金——搜狐暢遊一直是張朝陽的提款機,騰訊和百度也是中國互聯網最富的兩家上市公司,三家公司在流量上更是不在話下。

搜狐視頻、愛奇藝們不著急上市是個偽命題。現在視頻網站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搜狐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搜狐視頻一年的內容成本高達4900萬美元。而百度向SEC遞交的文件顯示,愛奇藝帶來的虧損超過2億元。

這一波視頻「富二代」網站的上市步伐深刻反映出整個視頻行業競爭格局與階段的變換——在競爭格局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整個行業開始將盈利作為目標。

而優酷創始人古永鏘試圖通過合併土豆保持優酷的馬太效應則催生出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在優酷和土豆合併後一個月即出爐了VCC組織——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異結成的同盟「視頻內容合作組織」,三家要對熱播影視劇進行集體採購。

據張朝陽在搜狐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的披露,相對於搜狐獨立購買,這個聯盟成立後能夠降低三分之二的版權成本。搜狐視頻意在盈利,為上市鋪路。

視頻新貴的圍剿計劃

而接下來版權或許將成為困擾優酷和土豆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其購買2013年版權時將遇到三大門戶的強勢資本;另一方面,已購版權將可能不能通過再分銷降低成本。而目前優酷、土豆手中的佔市場50%份額的版權大多是2012年的影視劇。

由於虧損,土豆去年通過5000萬元與樂視成立合資公司獲得內容版權,但優酷不能分享。為了對抗優豆合併帶來的市場馬太效應,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第一步應該是困住樂視網。

樂視網並非一家純視頻網站,而是靠版權分銷盈利。但今年開始,最熱播的《甄嬛傳》三大巨頭公司——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均抵制購買。

分銷渠道的堵死導致前期投入高昂成本總攬版權市場的樂視被這場軍備競賽嚴重消耗了現金流。

樂視網招股書和年報披露,該公司2010年末擁有的電視劇版權5萬集。樂視網2012年1月發佈的一則報告顯示,在全國2010年生產的14685集電視劇中,有6000集左右沒有被播出。播出的8000集當中僅有3000集進入衛視黃金時段,熱播劇不超過1000集。

其2011年年報顯示,網絡視頻版權分銷收入佔樂視網全年總營收的59.5%。僅靠廣告,根本無法彌補該公司在版權上的高額成本。而沒有了充裕資金的樂視網,不能再持續購買版權。土豆網所與之合資的公司兩年版權使用權將受到很大縮水。

接下來,三家門戶將拒絕再與樂視、優酷和土豆換劇。一位知情者透露,以前,幾大視頻網站公司通過購買獨家劇,然後彼此之間互換來節省一部分成本,現 在這個遊戲中將不再有優酷和土豆。搜狐、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家之間將採取互相換劇的方式來豐富內容。此外,三家還將聯手購買2013年70%的影視版權, 從源頭上控制版權市場。

未來,視頻格局也許仍存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20

正和島上的中國社交試驗:企業家們的Facebook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24/228692.html

2012年6月1日,劉東華折騰了快兩年的「正和島」正式上線。

這天,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的會議大廳裡,坐滿了來自多名政界、商界、學界的領袖精英們。這樣的情景對劉東華來說再尋常不過,這位《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前社長被稱為是中國「最靠近財富的人」,柳傳志、王石、馬云這樣的大佬從來都是他所創辦的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座上賓。然而,這次的聚會與以往任何一次他親自操辦的活動或者會議都不同,在傳統媒體業講了20多年企業家故事的他,這次終於讓自己成了故事的主角。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

自2010年底從《中國企業家》雜誌辭職出來,劉東華利用幾乎每一個他所出席的公開場合來為自己剛剛創辦的公司造勢。

然而,和其他創業者總是樂於將談話的重點放在產品和策略的完美上不同,劉東華似乎更願意讓人意識到他正在做的事情對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意義重大。在他 的演講中往往充斥著理念和價值觀,人們一次次地被他巨大的決心和洶湧的激情淹沒,卻往往很難真正瞭解他的那個「島」究竟是個什麼島,島上有什麼。他身上永 遠無法洗去的傳統媒體人那種理想主義氣味,甚至讓人們開始質疑這個創業故事能夠成功結局的可能性。

但他聲稱,他之所以總在談價值觀,是因為價值觀就是DNA,是老子口中的「道」。「我和正和島現在處在一個『道生一』的過程中。我做事是從DNA開始。」在他眼裡,馬云做互聯網,李書福做汽車,也是先從DNA開始,看趨勢、看必然。「李書福八年前就跑到福特去,讓人家把沃爾沃賣給他;馬云十年前說的話和今天一模一樣。但是世界一邊嘲笑他們,他們講的東西卻一天天地變成現實」。

正和島的DNA是什麼?「我的夢想是要打造一個誠信體系,一個匯聚正能量的平台,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的優化。寫文章、演講是一種方式,但現在有更好的 方式。你讓那些最成功、最健康、有榜樣力量的企業家都聚集在一起,把對的邏輯告訴大家,同時告訴大家這個邏輯不但是對的,榜樣都在這兒,不這麼做可能取得 一時一地的成功,但早晚會出事,因為他把是非扔掉了。」他說,通俗來講,正和島就是一個「好人裡面的能人俱樂部,能人裡面的好人俱樂部」。

作為中國「最靠近財富」的人,劉東華也不可能在商業上「無知」。如果不能夠找到一種最好的方式來將他在20多年裡積累的那些高端資源和深度信任,變成巨大的商業價值,他不會下這麼大決心來改變自己原本的人生路徑。

「為什麼我做這個事這麼自信呢?是因為我們過去的全部積累,支撐的全是這個事。」他常常對人說,自己從1999年開始就在琢磨這件事了。而他看到的 「必然」一天天來到眼前,變成現實:企業家現在不僅會上網,連微博都會用了;各種硬件設施和終端也都準備得差不多了;自己說了那麼多年的正和島原來大家聽 不懂,現在也都能聽得懂了。

而且,劉東華認為這事只能由他自己來做。「靠一本小小的雜誌聚集那麼一批巨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沒有新的方式留住這些人,這些人會離你越離越 遠,企業傢俱樂部等於用一個更緊密的形式把這些人聚在一起。我做俱樂部,定位是萬年老廟。但正和島是一個千年老店,它是承載責任和使命的平台,但首先是一 個商業平台。否則你只能去化緣,讓人家給你錢實現你的理想。我做嚴肅媒體這麼多年,但最好的嚴肅媒體從商業上來看就是一個公益機構,沒任何未來,能支撐自 我循環已經很了不起了,你怎麼放大?」在他看來,正和島找到了一種模式,能夠像瘟疫一樣,把個性化的價值生產和標準化、規模化的價值放大很好地結合。他得 意地說,「我們的商業模式牛得很!能掙大錢,大得超乎想像。」

跨界的挑戰

和很多「苦哈哈」的草根創業相比,「正和島」無疑是一場「豪華創業」。 聲稱自己之前從未在利益上對他的企業家朋友們有所要求的劉東華,這次除了信任,還收到了後者的慷慨投資作為回報。第一批給「正和島」投資的20多人的股東 陣營中,很多是知名的商界大佬。這些看起來更像是「友情投資」的「小錢」相當於其他的創業者投資額度已經很大了,總額大約有1000萬人民幣。而據稱「正 和島」目前的估值就達到了3億。

「從一方面講是好事,另一方面則不是好事,你沒有壓力,沒有這種緊迫感。」「正和島」總裁黃麗陸說。黃從2001年進入《中國企業家》雜誌任分管經 營的副主編,牛文文離開雜誌社創辦《創業家》雜誌後,黃麗陸接任總編輯的職務兼管雜誌的內容和經營工作。2011年,黃決定從中企出來,和前老闆劉東華一 起創業。

雖說在「中企」時代,劉、黃二人也曾在紙上筆端遍閱中國互聯網界的風起云湧,甚至也曾親自指導建立「中企網」,但這與真正做出一款互聯網概念的產品 並依靠它來賺錢,顯然完全不是一回事。「紙媒是粗線條,我有一個想法,用文字、用印刷形式表達出去就完了。但一個社交網站的特點是什麼?你的任何想法,一 定要落實成非常清晰的邏輯關係。首先它的合理性、需求是真的還是假的;它的客戶是什麼人、行為方式是什麼樣子的;這個邏輯關係要轉化成互聯網產品的語言是 什麼樣子的,之後技術人員、開發人員還要根據互聯網的語言去把這個產品設計出來;然後再去運營,在運營過程中還要講互動感怎麼樣,界面交互性如何如何等 等,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細節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摳,去不斷地讓它更加地符合使用者的預期,或者使用者的習慣。這對於做紙媒的人來說是最難的。」

去年12月份之後,劉東華和他的團隊集中精力做了兩件事。首先是對過去大半年的創業過程做了一次復盤,在對人才問題的反思上,決定迅速組建新的技術 產品團隊,並邀請曾先後供職於新浪和中國移動(微博)的技術骨幹王祺擔任總裁及CEO。第二件事是進入新一輪的產品設計。比如,將原有的線上產品包括社交 網站和其上的三個附加產品——每日一問、推薦制資訊和攢局,改成只是網站本身和一個推薦制資訊。通過對產品的重新聚焦,來真正滿足企業家們在互聯網上最核 心的需求。

經過4個多月的重新設計和開發,今年5月10日開始,「正和島」網站開始真正向先期的「拓荒者」島民開放。在此之前,很多企業家甚至不知道「正和 島」僅接受邀請成為會員,這一方面是由於劉東華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相對線上產品的把控,劉在「公共產品」上的佈局更顯得心應手一些。從去年7月份 開始,當線上產品還在摸索設計的階段,劉東華就把「正和島」的理念和價值觀從內部團隊交流傳播到公共層面,官方微博「正和島標準」建立;正和島網站的一個 重要輔助產品「正和島手機報」也在春節之後正式推出,採用的也是每天一條推薦資訊的形式,「我們鎖定的目標客戶,包括一些媒體的管理者、企業的市場部員 工、總裁助理等,因為他們都會影響真正的企業家用戶。」黃介紹。

實際上,這個「島」的開創者和管理者們似乎並不甘心就此隱去「媒體人」的身份。比如,這家公司有一個獨立的編輯部負責官方微博、手機報內容以及一本 線下出版物《決策參考》。這個10人左右的團隊由中國企業家網前主編金錯刀擔任執行主編,「這個團隊肯定不夠,上線之後可能就會擴展非常快。」黃麗陸說。 《決策參考》走的也是推薦制的道路,主要刊登由知名的專家、企業家或官員推薦的、他們看到的最好的有價值的文章。

同樣,在市場運營方面,「正和島」也很容易讓人想到《中國企業家》雜誌和依託它成立的中企俱樂部。這也是黃麗陸自去年12月加入「正和島」以來最重 要的一部分工作內容,多年來的媒體運營經驗加上劉東華豐厚的人脈資源提供的支援讓他在這方面駕輕就熟。「為了使產品能夠在上線之後活下來,我們把線上產品 和線下活動非常緊密地結合起來,實際上我們更注重線下。早期,東華覺得我們是互聯網概念,所以要主推互聯網,這是對的。但實際上企業家人群對線下活動依賴 是非常強烈的,他們要擺脫一種孤獨感,需要面對面,光在網上分享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在整個戰略層面略做了調整。線上為主線下為輔,以線下帶動線上,但實 際上進入到運營層面之後我們才知道,線下部分的重要性更大。」

和典型的「極客」創業不同的是,「正和島」非常看重線下的活動和品牌推廣。「因為我們是高端產品,要先去積累,不能說產品都出來了運營卻跟不上,我 們不是在做一個大眾互聯網,它的速度不是爆髮式的,而是漸進的。」相應的,黃麗陸認為,企業家之所以會上「正和島」,正是因為它與微博等社交媒體相區別的 那些特性。「如果排序的話,他們首先看重的還是正和島提倡誠信的理念和價值觀;第二,這個商業模式他們認為是有價值的,尤其是比較年輕的,這樣一個高端的 人脈與價值分享平台是符合他們的社交需求的;第三個應該說可能也和我們自身有關吧,很多相熟的企業家覺得我們做事的方式還是挺對的。」

企業家們的Facebook?

加入「正和島」之前,王祺在新浪全程參與了新浪微博從無到有的過程,加盟中國移動之後也主要是負責「移動微博」產品的開發。「」對於一直苦於技術短板的劉東華來說,王祺這位微博專家無疑是擔任CTO的最佳人選。

然而,「正和島」絕不是一個企業家版本的新浪微博,「我們只是先找一種讓企業家們認可的產品形態,來滿足他的這種可能需求,所以第一眼看上去非常像微博,但這個人群中還有很多人並不是上網人群,他們接受信息還是傾向於文字閱讀類的消費。」王祺說。

為了全方位地貼近中國企業家這個群體,「正和島」在產品設計上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服務的分層次性。線上的網站和推薦制資訊只是產品之一。在線下,會 有每日推送的手機報、會員內部流通的《決策參考》月刊和間隔時間更久一些的島民交流活動。線上線下產品層次不同,期待不同,覆蓋人群的等級和規模也不同。

「因為企業家人群的特殊性,正和島不是靠單一功能去影響所有人,而是從和他最密切的生活體驗出發,把正和島放到他的日程表裡面去。至少在目前來講, 網站並不是全部。很多企業家覺得每月收到一本《決策參考》就夠了。相對活躍的企業家會使用正和島的蘋果、安卓客戶端以及網站。還有一部分人覺得用短信接收 手機報,價值就已經很好了。這種人是可以向上延伸和引導的,他如果覺得很有意思,要麼升級手機,要麼上網。所以,正和島實際上是一個擁有多個產品構面的平 台。」

除了使用時間,這個群體的另一個特性是重內容而不重形式。這也決定了正和島在產品定位上與微博等產品有著本質的不同。

王祺提到了他最近看的一本書:《認知盈餘》。大意是說即使是再忙的人,他也有某段時間是不可計劃的,那段時間就是他的認知盈餘。而未來的互聯網產品就是要賺取每個人的認知盈餘。

「企業家天天要做的是決策,普通網友的認知盈餘通過微博的放大就已經很有意思了,企業家的高水平的認知盈餘時間就是正和島的服務體系。用10分鐘去 批閱一份文件是不可能的,但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分享自己的想法,去拓展人脈。在微博上,受眾不對稱,一句話傳到最後很可能被斷章取義,同樣一句話放在企 業家這個人群裡邊,共鳴就會很多,哪怕他一天發兩條短信,也比發微博帶來的價值大。」王祺解釋道。

更重要的是,在王這個技術極客眼中,正和島也許「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國最名副其實的社交網站。它的產品看起來雖然簡單,但是抓住了價值最核心的點, 就是讓企業家低門檻的互動,和自己的合作夥伴和上下游、社交圈子互動。反過來看中國現在的微博產品還不能算真正的社交網站,它更像是一種社交化媒體。推而 廣之之前許多名噪一時的SNS,現在來看其實不是在做社交,不是在真實地反映社會關係,因為沒有線下的實質人際關係做依託。

「Facebook為什麼能夠走得更遠發展那麼快,根本原因是它是線下生活的社交化體現。在正和島,每個用戶所使用的身份都必須是真實的,是經過嚴 格認證的,他們會根據這種真實的身份形成自己的圈子,比如一個企業家屬於中歐的圈子,其特定的身份歸屬感會非常強烈,這本來就是企業家內心的一種訴求。他 們可能沒有時間參加到我們線下的社交活動,但是他的歸屬感會讓他繼續留在這裡,但微博可能玩一段就不玩了,因為沒有留下的理由。開始的時候只是獵奇,之後 發現每天都是閒言碎語,如果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這個東西就放棄掉了。」

然而,王祺強調,同樣不能簡單地將正和島等同於一個企業家版本的Facebook,因為相對於一個大眾社交網站,正和島在產品設計理念上必須時刻牢記企業家人群的特性。他們需要絕對的安全私密性、希望產品簡單到不需要特別學習就能使用,也不需要令人眼花繚亂的應用等。

另外,為保證平台的價值不被越來越多的用戶稀釋,除了設置付費的門檻和不同層級的產品和管理來隔離不同的人群,在一些的產品細節上,比如「加金」功 能,也積極鼓勵會員之間建設性的交流和分享。一個人收穫別人獎勵的「金幣」越多,說明他在圈子內的聲望越高、正能量貢獻越大,同樣也代表了他的信用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金幣」是可以用真實的貨幣來購買的,這也為了正和島未來的盈利模式預留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收到劉東華的邀請加入正和島之前,王祺也曾有自己的創業計劃。但他認為現在所做的「更有意思」,他相信,這場試驗如果成功了會改變未來。「我個人的 一個觀點是,互聯網產品拼的還是運營。所有的技術都是可以通過投入來達到差不多的品質。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對企業家人群的理解,不光理解,還要能夠觸 動。這就是運營。別人也能做出類似正和島的東西,但它不能觸動各種大佬和企業家層面的人群,真正在上面活躍,這樣你的運營是不可信的,再好的產品也沒有 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9

中國IT大佬們的參政狀況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728.html
昨天(1月8日)《華爾街日報》做了一個牛逼閃閃的互動數據圖《中國富豪們的參政狀況》,越來越多中國富豪以各種形式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各類政治組織。華爾街日報這裡所說的「政治組織席位」指的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等六個國字頭組織,針對的是1024位國內各界富豪。
現在虎嗅將其中的IT富豪群體單列出來,並結合2012胡潤IT富豪榜,將IT圈內富豪的參政議政狀況扒一下。由於你懂的的原因,這裡只做個列舉,如有錯誤和遺漏,還請慧眼如炬的你補充指證啊!
1、李彥宏 百度 ¥460億元
去年12月10日,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一次執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百度CEO李彥宏當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這個位置上本來坐著的是蘇寧電器的老總張近東。
在此之前,李彥宏曾擔任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山西省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李彥宏是無黨派人士。
2、馬化騰  騰訊 ¥360億元
無黨派,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常委,深圳市第四、第五屆人大代表,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數字中國聯合會理事會員。
3、張近東 蘇寧易購 ¥230億元
無黨派,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江蘇省人大代表。
4、丁磊  網易 ¥215億元
廣東省人大代表
5、陳天橋 盛大網絡 ¥118億元
2003年 當選中國共青團中央候補委員
還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上海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上海信息服務業協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6、王文京 用友軟件 ¥62億元
曾擔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第九屆、第 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7、楊元慶 聯想 ¥49億元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8、史玉柱 巨人網絡 ¥40億元
2004年,史玉柱當選安徽黃山區人大代表。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及九屆全國工商聯合會執委
9、雷軍 小米科技 ¥24億
他曾於2000年12月出任北京市政府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50

國企老總們的仕途路徑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17

再見老總做官

國企老總入仕再掀新一波。4月11日,中石化集團原總經理蘇樹林,被福建省人大常委會任命為代省長,此前他已被中共中央任命為福建省委副書記。而幾天之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王志剛則調任科技部黨組副書記,並被特別註明是主持科技部黨組工作。

蘇樹林現年49歲,生於虎年。因掌管大慶油田得力,曾有綽號「東北虎」。

南下福建之前,蘇樹林在石化系統內履歷完備,也曾涉足政壇。1999年,他從大慶石油管理局進入中石油核心領導層,歷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等職。隨後蘇由商轉政,2006年調任遼寧省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這被認為是蘇人生軌跡的重大變革,因為按照慣例,從國企老總入仕途者,基本也就一去不回頭了。

不過機緣難料,僅一年後,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因受賄案發,蘇樹林又臨陣受命,到中石化接任其職——從省委組織部長又到中石化老總,其打破常規的程度遠超蘇樹林的上次轉身。

初上任,蘇樹林主導中石化剝離非主營業務資產,此後又花費巨資啟動了「川氣東送」工程。因其諸多改革,這個屬虎的老總被擅長比喻的媒體評為「心有猛虎輕嗅薔薇」。

而調至科技部的王志剛,則身兼國企經營者和專業技術型官員的角色。1999年至2002年,王志剛擔任原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後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立,王志剛歷任副總經理、總經理。

中電科集團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王志剛執掌期間,提出軍民結合發展的「第二次騰飛」,要求總體走企業化、市場化的道路,亦是軍工改革干將。

王志剛也在國家航天軍工重大項目上頗有成績。嫦娥探月工程一位設計師說,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當天,王志剛作為嫦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坐鎮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控制室現場。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王志剛調入科技部後,在探月工程嫦娥三號時是否繼續擔任副總指揮還需相關部門的確認。

上述人事安排被外界解讀為各有深意。比如曾有地方經驗的蘇樹林被調往福建,頗有降大任於斯人的意味。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月前剛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重化工業是其重要環節,擬建成四個石化行業基地,深化閩台石化、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對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蘇樹林的石化系統背景和地方組織部長經驗都適合在福建施展。

至於王志剛,長期從事科研和科技產業工作,但較少地方經驗,所以在部委這樣的條條管理部門,亦是合適。在科技部官方網站上,其職位為黨組副書記,排名在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之後,在原科技部黨組臨時牽頭人張來武之前。汪玉凱認為,萬鋼為民主黨派,王志剛的職務可以視作「常務黨組副書記」。而觀察人士分析,王志剛為科技部新添了一名「產業型」的高官,他的到來,將對中國科技「產學研」結合有所裨益。

啥樣的老總能做官

其實高管入仕早有先例,比如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任中國石化總經理;前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曾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從組織工作的角度,國企梯隊也是黨的幹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說,重要企業的高管,實際上已經是中央候補委員。這其中,有現任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等。

多年來,尤其是十六大以來,每年都有國企高管華麗轉身政界。此前的2003年,中海油總公司原總經理衛留成調任海南省代省長,後任省委書記。幾年間,衛留成將企業管理理念植入政府部門,在他任上,海南省已有多名地方國企高管獲居政府要職。

2004年,中鋁董事長郭聲琨調任廣西黨委副書記、政府副主席,後升任廣西黨委書記。郭聲琨以其產業的特長,逐步將廣西打造為中國最重要的鋁業基地。

此後,2005年,東風汽車總經理苗圩被任命為武漢市委書記,2010年底接任工信部部長。2007年,中國一汽總經理竺延風調任吉林省副省長;同年,寶鋼集團總經理艾寶俊被任命為上海市副市長;2008年,華能集團董事長李小鵬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2009年,中鋁總經理肖亞慶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秘書長。

履歷顯示,相當一部分調任中央或地方大員的國企高管有如下特點:首先都是出身諸如石油、電力、航天、汽車、金屬這樣的重點行業,所在企業規模頗為龐大,對產業發展舉足輕重,由此老總協調各方面的經驗也頗為豐富。

另外,上述國企老總入仕為官的地方,往往並不發達,需要其發揮舊有的行業資源優勢和現代企業管理經驗,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事實上,高管入仕是延續黨政領導幹部交流的一貫思路。1990年,中央出台了《關於實行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幹部交流制度的決定》。2006年《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出台,指明了中央與地方黨政機關、黨政機關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的官員交流與選任。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中央、地方、國企之間交流的省部級官員超過100名。

高官「轉商」與老總「對調」

事實上,不僅僅有老總入仕,亦有高官「轉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出於專業性考慮,中組部一般不會調動政府高官擔任大型國企高管正職。但在行業內部,官員出任高管也屬平常,就省部級層面來說,這種變化,多發生在專業的技術性高官身上。

比如,1999年時任信息產業部副部長的楊賢足出任中國聯通董事長;2003年,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張春江也曾與中國網通集團總裁奚國華位置互換。

2007年,云南省副省長李新華調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再之前,他是云南云天化集團董事長。同年,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吉曉輝正式出任浦發銀行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此前,他是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調往上海市政府的。

而市縣兩級,官員轉為老總的情況則更普遍一些。成都國資委主任李小新在2009年透露,成都區縣國企負責人95%是政府官員,一些國企負責人還由職能部門的領導兼任。

而在國企高管和政府官員身份的切換中,一個問題也被提出。2011年上海市「兩會」,市政協委員王德培在提案中說,國企管理中流行把行將退休的行政官員安排至國企擔任高管,有悖於按現代企業制度改制的方向。

除了官員擔任老總之外,大型央企老總本身富有中國特色的調整,也頗有規律。

此次原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調任福建後,石油系統高層亦有相應變動。4月8日,中組部有關負責人前往中石化、中海油,宣佈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調任中石化集團董事長,而中石油副總經理王宜調任中海油集團董事長。

實際上,這種彼此競爭的大型央企老總對調的情形早不罕見,此前的2004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互換公司老總。原中國聯通的老總王建宙調任中國移動;原中國移動的老總王曉初調任中國電信;原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常小兵赴任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

此間專家說,類似國企老總的「互換」,除了體現國企屬於國家,要求諸位老總「換位」思考行業發展之外,也多是為了行業調整等一些具體目的。比如2004年的電信老總互調,就被業界認為,是遏制當時國內電訊行業惡性競爭的局面,為電信重組鋪墊。

而這次石油系統的老總互調,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此次人事調動取長補短,意欲推動上述石油公司在石油的上游開採、下游煉化以及海上石油勘探上有所延伸。而深諳資本運作、海外併購經驗與海外合作之道的傅成玉入主中石化,也將加快其海外拓展的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73

天使大腕們的投資「脈門」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491.html

【中國企業家網】盤點投資界的那些大腕天使們,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與喜好。比如:

徐小平喜歡「忽悠」,給他講夢想就可以。李開復難被忽悠,需要經得起推敲的故事。雷軍喜歡投資大公司出來的,要找熟人推薦。薛蠻子是大小通吃,什麼都投,弱點是告訴他別人要投,並且再打點折扣基本就搞定了。蔡文勝喜歡草根和千萬用戶,有用戶就有一切。熊曉鴿首先會看市場,相比團隊和項目而言,更重視的是團隊。……

資本是創業者夢寐以求的因素之一,創業者如何找到天使投資人?遵循天使人的投資脈門,「投其所好」,才能找到匹配的最合適投資人。中國企業家網就公開資料,整理出這些業界大佬們具體投資原則,供大家參考。

薛蠻子:4個「最愛」


在天使投資人裡,薛蠻子可能是歲數最大之一。在他眼中,創業和投資其實本質上一定首先是興趣,興趣是頭一位的。所以作為創業者,首先要有一個清醒的自知之明,做的那件事是不是有巨大的興趣,有興趣不在乎,這事也沒法做。而作為投資者,對創業者的判斷,則側重在哪裡是創造者薄弱的地方,比如你是做技術的,一定要找非常優秀的市場營銷人員、管理人員。

「30來歲的,幹過幾年,打過工,看過創業公司的辛酸苦辣,還願意嘗一嘗;這時候,幾個人組一個團隊,找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找一些天使投資,這可以;不要說你剛剛有一個商業計劃書,就天天找一些大的投資人,天天找馬云、馬化騰。」這是薛蠻子眼中的一個標準創業團隊的最好情況。

一直以來,薛蠻子看似不管什麼行業,幾乎什麼都投,大小通吃。其實對於創業項目,薛蠻子指出,一定要有一點前瞻性,可能是你在打工期間看到了一個需求,這個需求是目前沒有被解決,而你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簡單、易行、細分的。因為市場像天一樣大,切入點一定要像針一樣細,「在一個細分市場中找到你們所有的刀,所有的好鋼用到刀刃上,用到極致,這是唯一的。」

想要拿到薛蠻子的投資,他的「最愛」是:

1、這個人對事情本身的興趣和痴迷遠遠大於金錢;

2、 這個人有沒有基本的道德水準,看他對人、朋友、親人的態度怎麼樣;

3、 這個團隊有沒有凝聚力,團隊凝聚力的大小決定了大家能否齊心協力做成這個事情;

4、創業者情商最好要高一點,對於情商特別低的創業者我比較害怕。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很難搞,就容易鬧出不愉快。

李開復:「四看」與「兩少」


從谷歌中國離開後,李開復一直對大學生創業極為關心,於是創辦了創新工場,並形成了一種「天使投資+孵化器+創業指導」的全新商業模式。近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接受鈦媒體專訪,解讀了創新工場投資創業公司的原則。

人、趨勢和執行力是李開復投資的三原則。雖然大部分投資公司在風投時,基本屬於「投人」模式,而創新工場是在「所有贊成投人的公司裡面,最考慮其他因素的。」李開復會很全面的去考慮行業趨勢,這個項目是不是順勢而行,「因此我們綜合考慮人、趨勢還有團隊的執行力。這三者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另外兩個並重。」

投資創業者「四看」

首先,創業者必須有對產品和領域的熱情。你必須深深的愛著你的產品,熱愛鑽研你的領域。我們並不想找一個只想賺錢的投機型團隊,如果你想做一個旅遊的產品,可是你本身不熱愛旅遊,你如何說服投資人信任你。

第二,創業者必須對相關產業和領域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比如說,你想做一個移動設備上的社交產品,那麼你必須能夠說出幾大知名移動端社交應用的優劣勢。當然,你要懂得比我們團隊要多得多才行。畢竟這是你最愛的東西,你對產業的熱愛,會讓我們覺得你更加可靠。此外,有優秀的產品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創業者必須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如果是僅會寫很漂亮的PPT,business plan,嘴裡講的很美,但是真正能做成事情的人,即使面試的時候會很加分,但最終執行的時候你要懂得如何去選擇。口齒不清晰是ok的,但是做事不紮實,不能落實是不行的。

最後,創業者最好是一個富有吸引力、有人格魅力的領導者。因為創業的過程會出現各種挫折,所以你必須能夠凝聚團隊,碰到問題但能讓團隊保持信心,感到幸福,保持團隊特色。無論你性格如何,你得做到讓團隊可以死心塌地的跟隨你。

警惕「兩少」

1、少投無經驗者,屢敗屢戰的創業者更受歡迎

創業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創業者的個人品質,還關係到他之前的創業經驗,有經驗的創業者後來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創新工場「更傾向一些有經驗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第一次創業者」。

2、少對擔心的「瑕疵」存僥倖心,警惕「墨菲定律」

「If any 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這就是墨菲定律,意思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如果創業者有任何瑕疵,讓你有任何擔心,我保證在未來的五年,這個事情會造成問題。所以你不要抱著僥倖的心態。」

比如你覺得這個創業者有點虛榮,整天說大話,會不會以後不做事,不用問了,答案是會;或者說這個創業者,雖然他的商業計劃做的很漂亮,但是很虛啊, 以後執行力會不會欠缺。肯定會;比如創業者不好相處,會不會有點冷冰冰的,會不會自私,會不會和合夥人出問題。不用問了,一定會。

雷軍:三條投資原則

這些年,通過做公司和思考,作為創業者的雷軍總結出他在互聯網創業的「七字訣」秘訣:專注、極致、口碑和快。那麼作為天使投資者的雷軍,對於投資有何秘訣呢?

在同行眼中,雷軍有兩個特點,一個他偏喜歡大公司出來,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而他之前沒有做過。第二,你要想辦法找到他身邊熟悉的人來做介紹人,具備這兩點基本上就能搞定他。

對於項目,就雷軍個人風格而言,他不是特別關注商業模式,而是市場規模。關於人,雷軍更偏愛平均35歲的創業者,他們有經驗,這樣的成功率要高很多很多,「這是因為中國比拚的是執行力,還沒有到創意稀缺的時代。」

而對大學剛畢業的人,雷軍是不投的。在他看來,剛畢業的都最好不要創業,而最好是要麼找個創業公司,要麼找個大公司,先提高技能,有相應的商業網絡,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再創業。

雷軍曾總結自己的三條投資原則,第一條就是人要靠譜、不熟不投;第二就是大方向沒問題;第三個就是小方向被驗證。

「因為這樣才會有成功率,我想他們來找我,肯定也就是想聽聽我這樣的意見,覺得這個方向行不行,覺得這個切入點對不對,覺得找這幾個人合夥好不好,然後我想更多的是,我給他們一些這樣的建議。如果這件事情被我認可了,或者投了點錢的話,我覺得成功的概率還是提高了蠻多。最最重要的可能是,我給他們提供了一種信用,就說這件事情雷軍看好了,已經投錢了,其實在今天這個商業社會裡,有時候信用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了我投的那點錢。」

徐小平:投資如看人


徐小平在創投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在他看來,天使投資最深的哲學,就是堅定不移的判斷人,而不是判斷模式。徐小平認為,天使投資人,應該有一顆天使的心,即對創業者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如何判斷人,徐小平有自己的四個角度:

1) 學習力: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學習能力,比如學歷就代表一個人過去的學習能力。

2)工作力:包括工作經驗、技能和資源等。

3)影響力:也叫個人魅力,就是感染他人的能力。

4)堅持力:能夠克服困難走過去。

另外,徐小平會從三個角度來判斷團隊:

1)團隊吸引力:團隊成員之間是否有那種互相愛慕仰慕的情感,覺得能跟這個人一起工作很棒。

2)團隊互補力:團隊成員間互補,但也不單純的是指能力,也包括性格。

3)團隊協調力:一堆人一起做事,一定會有衝突,團隊從衝突走到妥協的能力非常重要。

「天使階段沒有數字可以查,只有夢。」除了投資就是投人的常識性認知,投資人還應該具備與創業者「同床共枕」的衝動,即一起做夢的激情和勇氣,創業才能成功。

蔡文勝:喜歡草根和千萬用戶

「單憑一個創業企劃書就能拿到投資已經成為傳說。」天使投資人、4399董事長蔡文勝分享了他在尋找和挑選創業者時看中的三點:第一,從用戶角度看產品價值;第二觀察用戶規模,規模越大,賺錢就容易;第三,看創業的團隊。

第一、用戶角度。「你做的這個事情,未來可發展的空間有多大。比如你現在告訴我你做的產品是基於PC方面的項目,我就沒有多大興趣。因為在我看來PC已經開始沒落,這個趨勢很清楚,大家也都知道。」

第二,用戶規模。「產品初期,比如說關於小遊戲的項目,一天100萬的流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賺不到多少錢。但如果對於某些行業,比如鋼鐵,雖然網站一天的訪問量在三萬,但它是有價值的,因為中國鋼鐵廠也就幾百上千家,它的訪問量足夠,而且這個行業的價值太大了,你要賺它的錢就容易。」

第三,團隊。「十年前,4399都是一個人在做,但07、08年開始,個人再去做大一個產品、一個公司就很困難了。hao123在03年的時候,一天已經是一千萬的訪問量,但整個中國沒幾個人知道是誰做的,也不知道有這個網站,可以說是市場給了三年的時間,讓它慢慢來做。但是今天,大家每天都在想做什麼公司賺錢,包括大公司也虎視眈眈,很少有那種時間讓你三年的時間慢慢來,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團隊,能夠很快的把事情做起來,包括找到一些互補。」

關於尋找項目,網站出生的蔡文勝指出,會比較關注個人流量方面,「龐大的站長資源和市場上第一時間瞭解到的產品相關數據,是兩個很重要的渠道。第三個就是朋友同人之間的介紹。」

熊曉鴿:只琢磨3件事

作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熊曉鴿有自己的投資哲學。在他看來風投就像漂流,一定要看對河流,看對河流往前劃就行了,只要不被淹死,總能游到目的地,到的早一點兒賺錢就會多一點兒,到晚一點兒賺得就少一點兒。

「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資,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場,二是產品,三是管理團隊。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個項目進入的時機,還要觀察項目的團隊對資本的複雜態度。」

對於團隊和項目哪個更重要?熊曉鴿指出,選對了河流,團隊就是划船的舵手,本事好一點兒就不翻船,能夠很快到達終點;本事差一點兒可能就會翻船,所以團隊是這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我一向以為,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只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瞭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後投資的神來之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文/姚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98

個人對委員們的VIE提案的一點淺見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3198209

此次兩會,兩位全國政協委員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將對VIE這事提交提案。張近東呼籲,中國商務部、證監會正研究制定針對VIE模式的監管規定能夠儘早出台。他建議:1、完善外資准入監管,明確將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進行規範。2、拓寬境內融資渠道,在政策層面扶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在A股上市,幫助電商企業在境內就可以解決融資需求。3、適當放寬國內電商企業國外直接上市的條件,培育真正的享譽全球的民族電商品牌。李彥宏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與看法。在投資併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對於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或採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逐步梳理不同類型的VIE結構企業。

        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譯為「可變權益實體」),在國內被稱為「協議控制」,是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VIEs(可變權益實體)。VIE模式標準框架是在境外設立離岸控股公司,然後由離岸控股公司的名義在香港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並以該全資子公司在中國境內成立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並以該外商投資企業以協議而非通過直接投資形式間接控制內資公司,從而達到合併內資公司財務報表的目的。VIE模式能有效的規避2005年10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了《關於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05】75號)(「75號文」)及商務部於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分別進行修訂並發布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令」)。若依據「75號文」及「10號令」,中國境內的公司若是期望去海外上市,流程比較複雜。先得在境外設一個特殊目的公司,得商務部;然後,特殊目的公司併購境內公司,得商務部及證監會批;再次,特殊目的境外上市交易,得中國證監會批;最後,上市融資完成,得向證監會、商務部匯報,外匯還得接受外匯管理局的監管。可謂層層把關,層層審批,層層監管。VIE模式目前已成為中國境內公司赴海外上市主要的法律架構模式。自新浪第一個使用VIE模式並於2000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以來,10多年來有200至300家內資企業通過VIE模式實現了海外上市。

      VIE模式因為2011年支付寶事件飽受質疑。2011年第一季度,根據央行要求,已經在申請牌照期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須向央行作出書面陳述,即「是否存在境外投資人通過持股、協議或其他安排擁有其實際控制權」。隨後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均就自己股權狀況向央行作出表述。央行的規定,如果有外資結構,就要上報審批。故馬云單方面終止VIE協議安排。馬云單方面終止VIE協議安排引發悍然大波。馬云支付寶事件引發美國證監會(「SEC」)對於VIE的安全性及風險問題的關注。其後新東方VIE調整引發美國證監會調查。2012年7月11日,新東方發佈公告將北京新東方股權結構由11位股東持有更改為俞敏洪100%持有。而新東方VIE股權結構調整引起了SEC的注意,並對新東方的VIE展開調查,同時在做空機構的大幅渲染情況下,新東方股票一度因該事件暴跌。最終,在耗費數百萬美元的調查費以及SEC在俞敏洪「較為滿意的保證」之後,此事方算塵埃落定。

      VIE模式就這樣遊走於中美監管層的視線邊緣。VIE模式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途徑。那麼VIE是否如張近東所提「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張近東認為「VIE模式目前境外資協議控制模式存在著管理隱患,因這種模式本質上是併購行為,而』經營銷售在國內、投資上市在境外』的現實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之外,缺少有效的監督。」因此應「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

      VIE模式最初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海外上市,而是為了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象2002年2月21日國務院發佈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鼓勵、允許、限制及禁止的行業予以了規定,以及另外201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新浪採用VIE模式初衷應是規避中國政府限制外資進入電信業政策的規定,而2000年時,並未有「75號文」及「10號令」。也就是說VIE模式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二是規避「75號文」及「10號令」。

      「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有其兩難之處。作為VIE模式的關鍵步驟,採用協議形式控制境內內資企業,發生在中國境內,是聯繫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與內資企業最核心的步驟。就該步驟本身而言,該步驟的目的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意味著協議控制在法律上予以支持。而協議控制在法律上合法化,意味著對於政府相關部門需對進入限制及禁止外商投資企業及外國投資者進入的行業的企業進行實質性審查,否則限制及禁止外商進入這一條就會成為空話。而如果限制及禁止外商進入這一條採用實質審核的方法,這意味著採用VIE方式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將不再有效。這樣自然就會造成VIE方式的絕跡。所謂的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以及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進行規範實質上就是要杜絕協議控制。

       杜絕VIE協議控制很可能會杜絕或減少外國投資者資金對於某些限制或禁止外資進入行業介入。以互聯網為例,中國限制外資進入電信增值業,外資持股比例不能超過49%。在過去的十來年裡,中國大小眾多互聯網公司通過VIE協議的模式從海外融到了大量的資金,另外一些互聯網公司通過VIE模式登陸海外股市。而外國投資者通過曲線界入中國互聯網不僅為中國互聯網提供了資金,還帶來的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為中國互聯網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如果此時一旦杜絕VIE協議控制,將會令外資大量的回轍,這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講將會是致命或毀滅的打擊。因此在考慮對VIE協議控制監管同時,需要有配套的企業融資

      「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並不能徹底解決「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的問題。VIE只是規避「10號文」和「75號文」的其中一種方法,象股東變更國籍、購買「殼公司」、信託模式等都是規避「10號文」和「75號文」的手段。另外「10號文」和「75號文」的目的其實旨在將境內公司海外上市納入監管範圍,但是VIE協議控制卻是利用了境內境外監管錯位,避稅港離岸公司信息保密的特點,從而規避國家的監管。因此,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在實際操作上也存在管理執行的難度,也很難說就能解決「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的問題。

     因此,個人認為對於VIE協議模式,不能採用直接堵的方式,而是採用疏導方式。疏導意味著對於VIE協議控制本身就不要對其採取措施,而是對於VIE協議一些產生的因素採取一些政策予以調整。張近東提到的「2、拓寬境內融資渠道,在政策層面扶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在A股上市,幫助電商企業在境內就可以解決融資需求」,以及「在投資併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訴求,實質上都是在建議放寬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限制或禁止進行的行業或者放寬一些審查條件。就比如廣告行業,放寬了外資持股比例後,即允許外資擁有中外合營廣告企業多數股權,但股權比例最高不超過70%(《外商投資廣告企業管理規定》第23條,搞VIE協議併購的自然就減少了。

      而對於李彥宏提到的「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這將意味著政府將對返程投資的特殊目的的公司及自然人與其他類型的外國投資主體予以區別對待。個人認為,由於現在中國移民之風比較盛行,也有存在一些控制VIE的中國自然人在進入敏感區域後移民,從而變成實質外國投資者。因此,建議附加一條「若掌握VIE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的中國自然人移民或將其股權轉贈非中國居民,則該公司涉及敏感領域的資產應收歸國有」。

      因此,基於委員的建議及個人基於VIE分析,個人認為,VIE暫時不可納入監管,可適時放在外資允許、鼓勵投資的範圍,另外對於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但若掌握VIE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的中國自然人移民或將其股權轉贈非中國居民,則該公司涉及敏感領域的資產應收歸國有。同時,簡化「75號文」及「10號令」審批手續,建議改成備案制,增加企業對海外籌資收入的自由支配權,減少外匯管理局的干預。成立海外IPO融資基金,對海外IPO成功的企業在其備案的情況下成功IPO予以獎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48

對沖基金大佬們的投資建議不管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630

那些華爾街專家的粉絲們恐怕高估了偶像提供的投資建議的價值。如果根據紐約最富盛名的對沖基金會議的投資建議進行操作,投資者的成績單恐怕會非常慘淡。

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的Ira Sohn投資會議聚集了許多對沖基金界的大佬,通過分享他們對於市場的看法來為一項癌症研究籌款。

華爾街見聞總結了對沖基金各大佬的成績單:

FT的分析結果顯示,去年會議上的投資建議對於投資者來說收效甚微。假如投資者遵循去年12位演講者的每一條建議,投資收益率將會是19%,但同期即使是被動盯住美股指數的基金收益率也高達41%,遠超19%。

投資建議中,有些看法被明確證實是錯誤的,包括那些來自最著名的基金經理的建議,比如Greenlight的David Einhorn和華爾街見聞讀者熟知的Ackman。

表現最佳的反而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基金經理,如Glenview Capital的Larry Robbins以及Coatue Management的Philippe Laffont——而這兩位,很遺憾今年都不會繼續作為演講者出現在會議上。假如按照前者的建議進行投資,回報將達到60%。在高等法院就奧巴馬的醫療法案做出最後判決前,他就始終堅稱醫療行業的股票值得購買,同時他建議投資者賣出電力傳輸公司ITC的股票。

Laffont則提到了兩支股票,從事數據中心業務的Equinix和來自英國的寬帶服務供應商Virgin Media,後者在2月份被Liberty Global以2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兩支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高達80%。

反觀兩位大佬,比起上述兩位就遜色許多。

儘管Ackman演講的標題是「大視野」,但卻僅僅關注了一支股票——百貨連鎖公司JC Penney。由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股價相比當時已經下跌了37%。

Greenlight Capital的創始人Einhorn則快速講完了一份長達137頁的PPT。其中一些建議,比如賣空日元兌美元以及買入日本社交網絡公司等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假如投資者聽信他的建議賣出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的股票,將會損失66%的投資收益,因為在政府財政刺激的影響下公司業績飆升;同時假如買入他推薦的蘋果公司,投資者的損失將達到16%。平均來說,他的建議只能讓投資者微弱盈利0.7個百分點。

而約翰保爾森的建議,則完全反映了其鮮明的投資風格——贏就贏到極致,輸就輸的痛快。CVR Energy的股價接近翻番,但從事金礦生意的AngloGold Ashanti卻接近腰斬,第三支股票Casino group Caesars上漲了17%,但同樣需要投資者有一顆大心臟——因為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0%。總體來看,三支股票的收益率為+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1

債王們的賭註:美債收益率上漲時機未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54

看空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又一次受挫了。

今年春季不平衡的經濟數據讓投資者們忙得手忙腳亂,這些投資者中不乏債券王國裡的大佬們。他們今年一開始就壓住美國經濟擴張加速將導致美債價格波動,結束長達30年之久的固定收益牛市。

那些收回看空債市觀點的大佬包括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和貝萊德(BlackRock)固定收益投資負責人Rick Rieder。此外另一個債券大王Jeffrey Gundlach也認為現在看漲美債收益率還不是時候。

金融危機之後,格羅斯和Rick Rieder都曾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在收益率接近紀錄最低水平的環境下持有美國國債是具有風險的。然而,在經濟增長不慍不火、美聯儲寬鬆政策對債券價格提供了支撐的背景下,令人恐慌的債券下跌並沒有發生。

據巴克萊銀行統計,從2009年底開始,美國國債的總回報率已經達到19%,包括價格上漲和利息在內。即使上週五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後國債價格下滑,也基本上與2012年底的水平相當,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五波動到1.740%,也不到2010年4月危機後的4.01%的水平。

投資者表示,債券熊市的逆轉將突出慢增長、低利率環境下的投資風險。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另一位債券大王Jeffrey Gundlach表示,

「現在押注美債收益率上漲還不是時候。經濟增長依然疲弱,不允許美聯儲考慮減少資產購買項目的規模。」

從美聯儲2009年開始購買債券,看空債市的投資者就預測這會導致通脹風險增加,這樣一來美聯儲就會承壓撤回QE,從而導致債券價格受挫。這樣的預測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都只是泡影。每年的第一個季度,美債收益率都會出現上漲,讓投資者有恐慌情緒,但是這種因基金經理拋售引發的小規模債券拋售很快就會給疲弱的經濟數據讓步,然後收益率會一直在低位保持到年底。

今年目前為止,情況也與前幾年類似。

格羅斯警告投資者:應該避免十年以上期限的美國國債,因為低收益率會增加持有者的風險,通脹升高會侵蝕美債持有者的購買力。

而貝萊德公司也警告:長期國債的上漲是有限的。

今年3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去年底的1.78%一度上漲到2%上方。但是增長勢頭抵不過疲弱的經濟數據。

4月初,格羅斯就一改口風,不再看空10年期美債,但他依然認為30年期美債會下跌。與此同時,據Rick Rieder透露,貝萊德卻在4月買入了大量30年期美債。他依然認為美債收益率會在接下來幾個月上漲,所以購買了30年期債券作為短期策略,但他還透露,最近美債價格上漲之後,他上週賣出了一部分這些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8

地產商們的發跡史:王石倒賣玉米 潘石屹海南炒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359.html
王石:王石倒賣玉米淘來第一筆資金

1983年5月7日,在王石的生命中是一個重要的標記。這一天,他乘廣深鐵路抵達深圳。當他看到一個巨大的建設工地般的深圳,「興奮,狂喜,恐懼的感覺一股腦湧了上來,手心汗津津的」,強烈地意識到這塊塵土飛揚的土地孕育著巨大的機會。

一天,王石去蛇口的路上,看見高高聳立著幾個白鐵皮金屬罐,那裡面儲藏著玉米。美國大陸穀物公司與深圳養雞公司合資的飼料生產企業——正大康地,需要大量的玉米。廣東不產玉米啊,經打聽,玉米來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其中來自東北的玉米卻不是直接從東北運來的,因為解決不了運輸。

神秘的命運開始造化王石了。

他找到正大康地,說他能解決運輸,他可以組織來玉米,「你們要不要?」

「要!馬上就可以簽合同!」

不過,王石還並不知道東北和深圳之間的運輸情況,是巨大的誘惑使他硬著頭皮往前闖。

經過兩三通打問,確定了廣州海運局的海運。

於是,玉米生意開始了。

特發公司立即設立了一個「飼料貿易組」,組長王石,獨立核算。

玉米到了,「飼料組」需要一個組員。樓下的無線電裝配車間,拉出來一個又瘦又小,像個童工的小夥子,他叫鄧奕權,他成了王石的第一個員工。

第一次30噸的玉米生意成交。

王石在自行車後座上夾了兩個條紋塑料口袋,去到養雞公司。

「我來收錢。」他向養雞公司的袁經理揚了揚手中的編織袋。

「發票呢?」袁經理問。

發票是何物,王石不好意思問,但他立刻想到,無非就是收款證明一類的東西。

王石回到特發公司,對財務部的小張說,「給我開個收款證明!」

暨南大學財會大專班的畢業生不懂「收款證明」。

「你就寫收到誰多少錢,特此證明。就行了。」

小張一邊嘟嚕著「從來沒有開過這樣的證明」,一邊照辦。還加蓋了財務章。

再騎上自行車,後座還是放著編織袋,特發公司飼料組王石組長又到了養雞公司。對袁經理說,「給,發票。」

袁經理笑得嗆了喉嚨,一邊咳嗽一邊帶王石「參觀了發票的真面目」。

「他們要發票。」王石又是回到特發的財務室了。

「早開好了,我還納悶不開發票怎麼能收到錢。」小張說。

再次來到養雞公司財務室,王石「徹底糊塗」了:塑料袋仍然沒有用處,卻拿到兩張一模一樣的薄紙——銀行轉賬單。

特發公司財務室的小張告訴王石,這個轉賬單就是錢,如果對方賬上有錢的話。

用王石的話說,在這兩來兩往的經歷中,他「深刻感受到業務知識的貧乏,尤其財務方面,更是個門外漢。」 「從那以後,我每天下班無論多晚,都要看兩個小時財務書。還學著記賬,下月初跟財務的對照。三個月後,我閱讀財務報表沒有障礙了。」


馮侖:曾是牟其中第一幕僚

馮侖1959年生於陝西西安,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獲法學碩士學位。曾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從事理論研究及企業策劃、經營、組織、管理工作。1991年領導創立了萬通公司。

1988年,馮侖在海口將1萬台彩電批文遞給某外貿公司老總這批文是國務院體改所提供給馮侖的「費用」,交換來了30萬元,他用這筆錢建起了 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

1989年因政治原因體改所解散,馮侖也「失業」了幾個月。此後,他投靠了當時聞名全國的南德集團老總牟其中,最初擔任政務秘 書,月薪250元。一年後,馮侖成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工資也漲到850元,但馮侖很快體會到家族企業的弊端,於1991年離開牟其中。

1991 年,馮侖用3萬元從某信託公司換來了500萬元投資,緊接著從銀行貸來1500萬元,開始了房地產經歷,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

1992年起萬通進軍 北京,馮侖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廈一起吃住達三年之久。後來萬通系六兄弟因為在公司發展策略上意見相左而「離婚」,分家時,馮侖對潘石屹說:「我要罵你三個月,罵完之後就說你好話。」作為補償,馮侖允許潘石屹把萬通的成功都歸到自己身上。


潘石屹:海南炒房得第一桶金

1963年,潘石屹生於甘肅天水農村,小時候父親是「右派」,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命運的第一次轉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秋天,父親平反了,一家人從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搬往清水縣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須將家裡所有的糧食拉到縣城糧站交公,換成甘肅省糧票,這個任務落到了長子潘石屹的肩上。200多斤糧食,一輛平板車,20多里土路,成年之後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幾,對當年14歲的「小潘」來說,這趟送糧路的艱辛不言而喻,「兩個坡道怎麼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邊等人幫忙。」

不久,潘石屹轉學到縣城高中,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從農村到縣城,感覺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認為,這是他人生的開始。一年後,潘接到來自省城蘭州一所中專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在蘭州:自我介紹引來哄堂大笑

由於通訊落後,潘石屹很晚才拿到錄取通知書,當他一個人踉踉蹌蹌來到蘭州的時候,學校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站在教學樓前,一身行囊的潘石屹不知道應該找誰報到。

「趕了10多個小時的火車,太累了,坐在樓梯口一會兒就睡著了,」潘石屹回憶說,中午時分,迷迷糊糊的他才被人推醒過來。「你是我們班的,跟我來吧!」叫醒潘的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師。

金老師將這個遲到的學生帶到了教室,介紹給同學們認識。「我忘記當時自己說了一句什麼話,印象很深的是我剛一開口,全班便哄堂大笑。」潘石屹猜測,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關,直到今天,他的西北鄉音依然無改。

「那時候,整天都是低頭走路的,從來不看天,到畢業了也不知道學校教學樓究竟有多高,不像現在,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先看看他的高樓。」潘說,那是一段埋頭讀書的日子。

兩年後,在全年級600個學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位於河北的石油管道學院,三年大專畢業之後,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廣州、深圳。「從冰天雪地的北方來到鳥語花香的廣州,突然覺得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個人都過得那麼開心。」

春節一過,潘石屹便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於沒有邊境通行證,這筆「創業資本」首先是花了50元請人帶路,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現實中的深圳並不像走馬觀花時看到的那麼美好溫馨。潘石屹為三餐而奔波,不久進了一家諮詢公司,「其實就是皮包公司,電腦培訓、給香港人當跑腿的、接待內地廠長經理旅遊,什麼能掙錢就干什麼!」

由於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兩年後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剛剛建省的海南設立分號,認為「不能錯過歷史機會」的潘主動請纓南下海南,迎來了他自認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階段。

「初到海南,感覺就是熱鬧。街道上談戀愛的、作詩的、彈吉他的,什麼都有,每個人都有夢想,就是沒錢。」回憶這段歷史,潘石屹眼睛發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小偷經常光顧,夜裡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潘石屹像講電影故事一樣:「人剛剛躺下,電燈突然滅了,那肯定是發電機被偷了,於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動了、棄機而逃。」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臥室———一個廢棄的水塔裡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半年後磚廠停產,潘石屹重回海口。隨著經濟低潮的來臨,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決定留下來碰碰運氣。「理個發兩塊錢還要砍價砍成一塊。晚上睡在沙灘上,還要把衣服埋在沙堆裡,生怕被人偷了。在別人房間看春節聯歡晚會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趕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與人合夥註冊成立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雖然後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很快,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進入設立程序。正在潘石屹暗自歡喜的時候,卻接到了有關部門的一個電話:「你們捅婁子了,幾個部委領導要聯合聽你們匯報工作!」

潘石屹來到國家體改委。「一進門,幾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講,一邊念一邊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領導提醒潘石屹:「小夥子別太緊張,我們只是來聽聽新政策的實踐情況的。」最後,一位司長拿著潘帶過來的「股權證」樣本稱讚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規範,一張股權證都這麼正規,外地企業有的就拿收據代替,這算是對北京萬通的一點正面表揚。這一次,北京萬通挖到數億元的利潤,潘石屹開始嶄露頭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同年10月兩人結婚。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SOHO中國的大局面。
孫宏斌:柳傳志借給他的50萬元做順馳

1988年,山西人孫宏斌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進入聯想,很快成為聯想企業發展部主管,分管聯想北京以外的所有業務,其時,楊元慶僅是聯想的一名工程師。

1988年,25歲的孫宏斌進入聯想,後成為聯想企業發展部主管,分管聯想北京以外的所有業務。1989年10月,孫宏斌在聯想成立企業部,迅速建立了13個獨資分公司,營業額達到2400萬元。1990年曾因挪用公款罪孫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

1994年,出獄的孫宏斌懷揣著柳傳志借給他的50萬元,離開北京來到了天津。在幽靜的天津五大道,他租了一個臨街的小院子,辦起了一家小小的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並給公司起名叫順馳。

2003~2004年,順馳創造了一年內同時向十幾個城市擴張的紀錄。所到之處,順馳往往高價拍地,他聲稱順馳當年的銷售收入將達到100億元,這個數字將遠遠超過當時行業排名第一的萬科。短短兩年內,順馳取得中國地產史上前無古人的戰績,版圖擴張至全國10多個省、16個城市。

2004年的宏觀調控讓他第一次上市融資之路斷絕。

2006年,他從經營10年的順馳幾乎淨身出門,地價開始飛漲。

2008年,他悄然把雷曼兄弟引入自己的「第二人生」融創,金融危機到來,雷曼破產,上市再成畫餅。

2009年底,好不容易熬到路演的一天,投資者又不捧場,定價可能過低,老孫習慣性黯然離開。

2010年10月,融創掛牌前數日,政府再度出令限制購房,融創上市當天即跌破發行價(3.48港元/股)。破發這對於經歷過牢獄之災,及4次IPO(前三次以失敗而告終)的孫宏斌來說,不是大事。

現在的融創中國及孫宏斌讓業界不能小覷。從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時間裡,融創的營收從30.11億元增長至106.04億元,淨利同期由1.74億元上升到23.56億元。

2012年融創中國營收43.02億元,同比增長224%;淨利5.23億元,同比增長65%;合約銷售額125億元,同比增長84%。在持續的宏觀調控形勢下,融創是為數不多的可以保持全面高增長的上市房企。

談及自己多舛的經歷,孫宏斌曾對《中國企業家》雜誌表示:「人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吃點虧,年輕的時候不冒險不對。我們的企業是吃虧比較多,再想想挺好的,活得挺精彩的」。

柳傳志曾對出獄後的孫宏斌表示過讚賞:「坐了4年牢,還沒有沉淪,態度還很積極,年輕人能這樣很不容易。
張力:從公務員到商人

富力集團董事長張力公務員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創立富力集團,從此發跡。

張力1973年參加工作,從工人做起,後來在廣州郊區二輕局做團委副書記。1986年,張力任花園村酒店總經理。不久又被借調去籌建白雲區政府辦公 樓。這段時間裡,張力發現自己做生意的秉賦。於是1988年,張力決定辭去公務員工作。最初他是做裝修,後來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創辦富力集團。

張力剛開始主要是搞裝修,從接小工程起步,斷斷續續做了5年時間,積累了二三百萬元左右;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資2000 萬元,組建了廣州天力地產公司,即富力集團的前身,從此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合作。因為資金有限,他們剛開始時候主要以郊區或者城郊結合部地帶的樓盤為 主,多是廉價的宅張力—-公務員出身基地和市區舊廠房的拆遷地塊。
張寶全:從木匠到房地產富豪

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軍人出身,1990年代初期創辦今典集團,從此發跡。

張寶全從事過很多職業,包括下過鄉、當過木匠等等。1976年底,他參軍入伍,1984年任戰地記者隨部隊上過老山前線,1988年轉業後考入北京 電影學院導演系,著名導演謝飛是他的班主任。1992年他來到深圳,打算在深圳發展。後又到了海南,在這裡,張寶全得到某金融企業的賞識,他也因此創建了 房地產公司和海運公司,並通過海運挖到自己第一桶金。

張寶全號稱京城裡書法寫得最好的地產老總,是中國作協、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但他父親是江輪船長,母親是普通工人,家有兄弟姐妹6人,在他的 成長環境裡,很難發現商人或文人的早期教育的影子;以短髮形象深入人心的張寶全在就讀電影學院期間曾經留過長發;1992年4月,他來到深 圳,住在沒有空調的招待所裡,曾計劃在朋友工廠裡打工,要求月薪1000元,但朋友以「你是個文人不合適」為由拒絕;他在海南註冊了一個公司,就他 一個人,身兼秘書、打字員、老闆等多個角色,有人說這是典型的「皮包公司」。
吳亞軍:從記者到女首富

吳亞軍至少在出身上並沒有顯赫的背景。1964年,她出生於距離重慶五十多公里的合川縣(2002年成為重慶合川區),這裡因古代戰場「釣魚島」而聞名。如電影《歲月神偷》中的場景,住在合川營盤街一大院中的吳家並不富裕,大院十多戶人家多年共用一間廚房。

1980年,她考入西安工業大學,學的是航海工程專業,對魚雷控制系統頗有研究。而她的丈夫蔡奎,當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的是通訊專業,熟悉導彈制導,後任重慶機場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以致公司內部有人開他們夫妻的玩笑說『一個指得準,一個炸得狠』。」龍湖集團執行董事秦力洪說。

20歲大學畢業後,吳亞軍進入一家國營儀錶廠做技術人員,一干便是4年。直到1988年進入《中國市容報》做記者。一位曾於1990年前後與吳亞軍同在這一報社呆過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吳在做記者和編輯期間並沒有太出眾的表現,未曾引起同事們的關注。

但也許是在媒體歷練過的原因,吳亞軍口才甚佳,愛讀書。在龍湖沒有向全國擴張時,龍湖公司手冊及牆壁上的「警言名句」,幾乎皆出自她手。一位熟悉她的朋友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吳亞軍從小喜歡看書,「中學時期常被抓住課堂上偷偷看小說,只是由於成績優秀,老師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1994年,她借助報社平台,成立重慶佳辰經濟文化促進有限公司,正式下海經商。公司的註冊資本為200萬元,當時有四個股東,中國市容報社、蔡奎、吳亞軍的母親高超和重慶亞泰工貿發展公司,各出資50萬元,分別持股25%。而亞泰工貿的法定代表人是蔡奎。

據招股書稱,第二年,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增至1000萬元,其中吳亞軍和蔡奎分別增加了480萬元和270萬元的投資,使得他們二人持股比例達到了85%,中國市容報社的持股量被大大稀釋,幾年後被兩人全部收購。

創業短短一年時間,吳亞軍和蔡奎就能夠再拿出750萬元的真金白銀,這部分資金從何而來,不得而知。「當時有十來個人左右,主要做裝修、賣進口建材,」吳亞軍在接受重慶一家當地媒體記者採訪時稱,「當時我在想,為什麼做這個公司?先是生存,然後是掙錢,掙錢完了就是發財,我發財完了就是大家發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1

互聯網大佬們的「屌絲」創業史:馬化騰缺錢曾想賣QQ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082.html

李彥宏:美國教授的一句話刺激創業

我剛剛到美國的時候,語言不是特別流暢,更關鍵的是我轉了專業,我在北大學的是情報學專業,在美國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當時我看上了一個教授的圖形學項目,申請進入他的實驗室,他問了我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我沒太聽懂,有些問題我確實不知道,所以回答的不好,他最後一個問題問我什麼呢?他問:中國有計算機嗎?我當時覺得很受傷,因為我自己問題回答的不好,導致美國的教授都開始懷疑中國有沒有計算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件事情讓我覺得有一天一定要在計算機領域做出一番事業來。

這件事情後來逐漸變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術去改變世界,這個理想應該說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但是我每過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網上有人說,因為我太太拔了後園子裡的菜我才回國創業,其實不是,追根溯源,是當時美國教授的一句話讓我更加有動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馬化騰:曾經缺錢想把QQ賣掉

1998年,離開潤訊通信的馬化騰帶著炒股賺來的一筆資金和5位同學共同創辦了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帶著對互聯網事業的熱誠,初生的騰訊開始在尋呼與網絡中尋找發展空間。

那一年互聯網產業在中國正處在蓬勃初期,網民才300萬,不到現在的零頭。同許多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曾經成為騰訊公司最大的問題,公司經營一度舉步維艱。「我們曾為湊出必須的營運資金而四處奔波、夜不能寐」,馬化騰後來說。為了能讓騰訊存活下來,馬化騰和幾位創始者開始做網頁、系統集成、程序設計來賺錢,帶著產品去向運營商推銷,被人拒之門外是家常便飯。

1999年2月,騰訊開發了網絡即時通信工具——騰訊QQ。馬化騰把QQ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使用,不到一年就發展了500萬用戶。然而,QQ的大量下載和暴增的用戶量這時卻成了公司的「包袱」,對於這家「缺錢」的初創企業來說,別說更新設備,就連一兩千元的服務器託管費也是巨大的壓力。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在朋友的勸說下,馬化騰開始想要賣掉QQ。然而在談判中,一些ICP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QQ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籌錢。銀行沒聽說過憑「用戶註冊量」可以辦抵押貸款,國內投資商關心的不是技術,而是騰訊有多少固定資產。一連談了4家都沒有達到底線,馬化騰決定留下QQ自己養大。

馬云: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在辭職之前,馬云便開始了創業。當時在杭州,需要翻譯的人很多,然而那麼大的一個杭州卻沒有一家翻譯機構,身為英語教師的馬云看到這種情況,就決定利用自己英語的優勢來創辦一個翻譯社。1994年,杭州第一家正式在工商局註冊的翻譯公司——海博翻譯社成立了。「海博」是英語希望「hope」的音譯。

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人民幣,可光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云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馬云後來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裡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1995年,辦翻譯社錢沒賺多少的馬云,卻憑超強的活動能力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名氣。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聘馬云為翻譯到美國收賬。接下來的一切就像好萊塢影片中的情節一樣:美國商人想賴賬,掏出一把槍將馬云禁閉在房間中長達兩天。

馬云在驚恐不安中被釋放,又丟失了隨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掙了600美元,正是這600美元,為他鋪就了通往網絡世界的道路。

受到驚嚇的馬云逃脫之後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悄悄從洛杉磯飛到了西雅圖。在西雅圖會過朋友後,馬云去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那家公司的人告訴馬云,想查什麼在電腦上一敲就能出來。「我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按鍵。我當時想,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呢?我要是把它弄壞了就賠了。」

馬云如此回憶當時的心情。但嗅覺靈敏的馬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直覺,他覺得互聯網這東西將來肯定有戲,互聯網將改變世界!

1995年3月夜,杭州的馬云家裡擠滿了人,這些都是馬云4年來在教書時結識的外貿人士,馬云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Internet的商務需求。「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裡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丁磊:註冊域名受電信工作啟發

1993年,丁磊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寧波,被分到寧波電信局。在電信局丁磊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Unix和電信業務。到了今天,丁磊對當初付出的艱辛還頗感欣慰:「我幾乎每天晚上12點才離開單位,因為單位有Unix電腦。網易後來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把握了Unix精華分不開。」

這段電信局的生活給丁磊後來的發展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啟發,最經典的就是數字域名申請的故事。丁磊在開發基於瀏覽器的免費電子郵箱系統時,一邊想著技術上的問題,一邊想著域名。丁磊認定免費電子郵箱要成功一定要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中國人26個英文字母的發音在電話里根本無法講得清晰,3個字母的域名又都被註冊光了,「怎樣的域名才好記?丁磊幾乎每天都在想這個問題。

這天凌晨2點,丁磊忽然想到可以用數字表示域名,中國人對數字的發音特殊乾脆,而且163、169在中國已經具有了指向Chinanet和電信局以及Internet的含義,上網的人天天都要撥163,對它認識得不能再認識了。想到這,丁磊從床上跳了起來,撥163上網,查詢了一下163。net和163。com這兩個域名,謝天謝地,還沒有被註冊。趕快註冊了這兩個域名,丁磊又去睡覺,卻怎麼睡也睡不著了,他越想越美,就又從床上跳起來一口氣註冊了188。net、188。com、166。net、166。com、126。net、126。com、127。net、127。com。丁磊後來說他對數字的敏感來自他的電信生活,因為電信人對數字太認識了。

1995年7月,丁磊一個人離開寧波電信,經歷了三次跳槽,丁磊開始冷靜下來思索問題。考慮了大概5天,他決定自己來嘗試一下,創辦網易。網易公司成立時只有3個人,所謂的公司不過是一間7平方米的房間,幾個人就擠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踏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公司的資金只有20萬元錢,很多人問丁磊第一筆錢是怎麼來的,其實這些錢大部分是丁磊以前存的(這筆錢原本是用來在廣州買房子安家用的,丁磊語),還有一些向朋友借的,再一部分是替別人寫了很多的計費軟件賺來的。

張朝陽:草船借箭宣傳公司

95年之前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當時很多同學在美國覺得很孤獨,早早結婚過穩定的生活,每天回家過日子或者去實驗室唸書,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們不一樣,耗費了很多時間在玩上面,導致我拿PHD的時間有點長,但是壞事變成好事了。95年年底,我提著破箱子拿著一千美元一個月的工資回國了。

96年底我終於幫ISI搭好架子,我必須開始自己創業。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龐帝談融資,第一次融資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筆資金20多萬美元。

當時基本是全國媒體都到場,我要利用這次機會讓他們宣傳宣傳我們。有人提問,這次為什麼到中國來?尼葛洛龐帝回答說,我這次首先做了一個重要的投資,這個投資就是由張朝陽創辦的愛特信公司,我想看看這個公司怎麼樣。

當時所有的媒體一下子嘩然,第二天《中國經濟時報》《北京青年報》都進行了報導,再加上現場的效果,愛特信從此出名,我也開始有點名氣。這個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調動了瀛海威公司40個人的市場部的力量,尼葛洛龐帝的訪問也成為中國數字化元年。

俞敏洪:白手起家被逼下海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後回到家裡餵豬種地。由於知識基礎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敗得很慘,英語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1979年,縣裡辦了一個外語補習班,俞敏洪擠了進去,這是他第一次學習外語。1980年,俞敏洪堅持考了三年後,最終考進了北京大學西語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從農村來的學生,開始不會講普通話,結果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大三的一場肺結核又使俞敏洪休學一年,人也變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畢業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接下來是兩年平淡的生活。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其努力了三年半後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

為了謀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課教書,後來又約幾個同學一塊兒出去辦托福班,掙出國的學費。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盤被打碎了:因為打著學校的名頭私自辦學,北京大學在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著名的三角地櫥窗裡高調宣佈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教師的職務,為了挽救顏面不得不離開北大。儘管留學失敗,俞敏洪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瞭如指掌;儘管沒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對培訓行業越來越熟悉。

離開北大後,俞敏洪開始在一個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辦培訓班,學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費。這一年他29歲,他的目標是掙一筆學費,擺脫生活的窘境,然後像他的同學和朋友一樣到美國留學。

盧躍剛在他的《東方馬車》一書中生動描述了俞敏洪這段創業經歷:他在中關村第二小學租了間平房當教室,外面支一個桌子,放一把椅子,「東方大學英語培訓班」正式成立。第一天,來了兩個學生,看「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那麼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倆,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記冊乾乾淨淨,人影都沒有,學生滿臉狐疑。俞敏洪見狀,趕緊推銷自己,像是江湖術士,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活說死說,讓兩個學生留下錢。夫妻倆正高興著呢,兩個學生又回來了。他們心裡不踏實,把錢又要回了……

儘管困難重重,但拚死拚活幹了一段時間後,俞敏洪的培訓班漸漸有了起色。

眼看著培訓班越來越火,俞敏洪漸漸萌生了自己辦班的念頭。1993年,在一間10平米透風漏雨的小平房裡,俞敏洪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俞敏洪說,最初成立新東方,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每天能多掙一點錢。作為一個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齡,連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不起,連為老婆買條像樣的裙子都做不到,整個家庭無家可歸,連家徒四壁都談不上,自己都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當時他曾對自己說:只要能賺到十萬元錢,就一輩子什麼也不干了。

楊致遠:放棄寫論文創建門戶

雅虎是由中國台灣人楊致遠創立的,他生於1968年,1993年他和費羅(Filo)一起成為斯坦福大學工學院的研究生。

他們喜歡在萬維網上衝浪,並把他們所喜愛的站點編成一個名單以便尋找。有次他們靈機一動,決定將這一名單在網上公佈,供網友使用,並將這一名單叫做「Jerry『sGuidetotheWorldWideWeb(通往萬維網的楊致遠指南)」

沒有料到這一行動大受歡迎,發生了轟動效果。於是,1995年他們便放棄了寫畢業論文,而專門從事創建網絡門戶的工作,並把主要站點的名單起了新名字「Yet Another 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另一層次式的正式指南)」,它的縮寫詞Yahoo便成為這一網絡門戶的名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