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部專家:加快建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623.html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5月31日頒布。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戰峰6月1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重大任務。

土壤治理短板是缺長效機制

董戰峰介紹,從國際經驗,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在土壤汙染治理上主要體現在四個“重視”:重視立法與標準體系建設、重視汙染者付費機制構建、重視投融資機制創新、重視社會治理機制完善。

董戰峰說,盡管造成當前我國嚴重的土壤汙染態勢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缺乏長效機制一直是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工作的短板。他分析說,總體來看,我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尚面臨六大問題,需要盡快系統考慮予以突破。

投入需求量大。根據歐美國家經驗,土壤保護成本、土地可持續管理成本(重點是防控風險)與場地修複成本基本上是1∶10∶100的關系。由於我國因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土壤汙染問題十分嚴重,無論是削減存量,還是控制增量,防範風險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土壤治理的投入規模可能會是十萬億元規模。

責任體系未建立。土壤修複既有存量修複治理問題,也有增量風險評估、管控與治理問題,情況比較複雜,責任主體不明確,歸責範圍不清晰,汙染修複治理責任難以分工落實,損害求償機制和汙染收費機制無法確立。

激勵機制不完善。修複治理的融資機制缺失,無法有效調動和發揮社會資本力量;汙染治理責任分擔機制沒形成,治理費用和渠道問題難以解決;修複治理市場機制不到位,土壤修複治理的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無法實現等。

法制標準不健全。盡管立法工作已經進入議程,但是法律法規體系健全尚需時日。土壤汙染治理修複有關的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產業標準、技術指引等還存在缺項和短板,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和標準、技術導則體系的系統化建設。

社會治理不得力。因土壤汙染發生的環境權益侵害事件時有發生,健康和財產損害救濟機制還不完善,公益訴訟機制尚不健全。

配套能力不到位。土壤修複治理效果評估技術方法未建立,治理技術清單,特別是BAT(最佳適用技術)技術清單,需要盡快研制;從事土壤汙染治理調查、評估和修複治理的從業人員少,專業人才缺乏,修複治理企業資質管理和招投標機制還不健全;土壤環境質量本底不清晰、汙染場地風險評估關鍵技術參數還不夠,汙染場地修複治理的監測、評價、治理技術裝備缺乏。

“四管齊下”推動汙染治理

“建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長效機制需要綜合考慮、系統調控、理清重點、明確方向。”董戰峰建議“四管齊下”,推動我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長效機制建設。

他說,我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必須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基礎上,註重技術標準和基準制定基礎性工作,解決土壤汙染防治法律法規過於分散,缺乏系統法律框架,地方立法空白等。形成法律法規-基準標準-導則指南-政策措施鏈條體系,逐步實現土壤汙染修複治理“控制增量、消化存量”。

“其次,責任公平分擔是基礎。”董戰峰解釋說,土壤汙染治理要堅持汙染者付費原則,對於造成的損害責任,無論是財產性、精神性還是其他生態環境損害都應明確。修複治理責任主體要明確,責任範圍可以逐步擴大,盡快由財產性、健康損害向涵蓋生態環境損害轉變。對於歷史性遺留的汙染性土壤修複治理要一分為二,政府要起到主導和引導功能。

此外,形成有效的激勵是關鍵。董戰峰認為,政府不僅要加大土壤汙染修複治理的資金投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政策,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力量,逐步由政府主導、市場為輔向財政引導、企業施治、市場為主、社會參與格局轉變,形成健全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市場化機制,解決土壤修複治理資金缺口過大問題,推進建立完善的專業化、市場化的土壤修複治理產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最後,健全社會治理是核心。”董戰峰說,應重視加強涉土環境信息公開,充分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創新公眾參與方式,形成便利的公眾參與渠道和靈活的參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在土壤汙染修複治理中的決策參與、監管監督作用,推進土壤汙染損害公益訴訟,保障公眾環境健康權益。

推進“六大長效機制”建設

董戰峰對記者表示,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挑戰巨大,需要加快長效機制建設,從根本和長遠上為土壤環境質量改善與維護,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健康居住環境。推進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六大長效機制建設。

創建公平合理的政、企責任分擔機制。政府除了直接投資實施修複治理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重視通過政策機制創新,推進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對於可以明確責任歸屬的使用者、產生者、運輸者等,則按“汙染者付費”原則落實這些企業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經濟責任。建立土壤汙染損害賠償制度。

形成穩健的土壤修複治理投入機制。建議將土壤環境保護各類必要費用整合進環保預算科目,並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提取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土壤環境保護,建議從各地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土壤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中央和地方按照2∶8的比例分成使用。設立兩層級的土壤汙染治理基金,國家土壤汙染治理基金主要由中央財政資金、各地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環境稅費等構成;地方土壤汙染治理基金主要由本級財政資金、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讓收益、市場融資構成。基金實施專門用途管理,可采用商業委托專門的職業化理財公司來管理基金,使其良性運作並保值增值。

建立有效的土壤修複治理融資機制。對涉土行業嚴格實施綠色信貸,加大對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工作的信貸支持,對汙染場地修複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政府提供擔保來負責降低貸方的風險。推進將環境風險管理納入綠色信貸評估技術體系中,開發促進棕地物業發展項目的融資產品,嚴格限制造成土壤嚴重汙染的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開土壤汙染保險,實行強制和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在有色金屬、化工醫藥、電鍍等重點行業實施土壤環境汙染強制責任險,對企業部分保費進行補貼鼓勵企業投保,建立並逐步完善環境責任險制度,形成土壤汙染風險分散的社會化機制。

構建完善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市場機制。完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創新債券、股票、創業板塊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土壤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土壤修複產業,對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先進且具有示範意義的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優先予以扶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創新市場經濟政策機制。嚴格限制造成土壤嚴重汙染的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行土壤汙染第三方治理。

推動形成有效的多方社會治理機制。將涉土企業的環境信用作為新時期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要內容,對重點行業涉土企業實施環境信用評價機制,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賬戶。

建設強有力的實施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法律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黨政領導轄區土壤環境質量負責制,對領導幹部離任實施生態審計,建立嚴格的土壤汙染任追究機制。建立土壤汙染監控系統及信息平臺,加強土壤環境保護的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完善土壤汙染健康信息系統。積極推進土壤環境信息平臺的研發及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11

弱勢反彈如期而至 估值修複何時起航?

在連續5個交易日收出陰十字星之後,7月21日,上證指數終於再度收出小陽線,不過偏長的上引線也同時意味著市場的拋壓並未減少,股指後續若想繼續反彈還需成交量有效放大的支撐,否則很難避免再度探底的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兩市股指盡管早盤一度出現沖高回落,但隨著券商股、上海國企概念等板塊的輪番拉升,股指很快出現回升,一度漲勢喜人。不過由於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尾盤時券商股的回落和次新股的大舉殺跌,使得股指的漲幅收窄,創業板指數更是翻綠報收。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39.01點,上漲11.11點,漲幅0.37%,成交2003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7.21點,上漲27.35點,漲幅0.25%,成交3566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65.13點,下跌3.40點,跌幅0.15%,成交1043億元。

從盤面來看,盡管全天藍籌股板塊整體較強,帶動股指出現了回升,但尾盤時領軍板塊之一券商股的沖高回落,以及人氣板塊次新股多只個股的放量殺跌,都對股指尾盤的回落產生了直接影響,同時也使得投資者對於後續走勢存有疑惑。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認為,上證指數3100點、創業板指數2300點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交密集區,壓力較大。盡管周四市場出現了小幅反彈,也並不能對市場整體趨勢構成太大影響,更不用說還留下了長長的上引線。市場總體的壓力仍然存在,震蕩格局演變到最後必然是方向性的選擇,在這種時候做好防禦性的預案是非常必要的。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稹等認為,最近兩周的走勢比較完美的告訴我們,市場活躍資金還在努力支撐指數,MA5和MA10都有較強的支撐力量,每次指數下跌1%的時候,逢低加倉的資金都比較踴躍,賺取短線利潤的欲望強於破位的恐懼。另一方面,這種反複震蕩的弱勢反彈也暗示目前市場存量博弈的本質。市場在連續慢漲之後難免迎來短暫的調整,但中期走勢概率仍然偏向高估值向合理估值的修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77

支付寶出現宕機,官方回應正在修複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2/157601.shtml

支付寶出現宕機,官方回應正在修複中
i黑馬 i黑馬

支付寶出現宕機,官方回應正在修複中

支付寶出現故障,i黑馬在支付寶App上進行轉賬驗證,發現頁面提示“網絡不給力,暫時無法獲取付款結果。”

i黑馬訊7月22日消息 今日上午11時許,支付寶出現故障,i黑馬在支付寶App上進行轉賬驗證,發現頁面提示“網絡不給力,暫時無法獲取付款結果。”

83.pic_hd

今天上午十一點多,支付寶官微做出回應,表示是華南機房故障造成此次事故,目前相關業務已經在恢複中,建議受影響的用戶稍候再試。同時表示,大家的資金和信息安全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785368353949834800

2015年05月29日,支付寶也出現過宕機兩小時事件。當日下午5時左右,部分用戶反映支付寶出現網絡故障,賬號無法登錄或支付。支付寶官方表態,該故障是由於杭州市蕭山區某地光纖被挖斷導致,晚上7時20分,支付寶方面宣布用戶服務已經恢複正常。

支付寶 宕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75

南極臭氧空洞開始修複 中國履約淘汰臭氧層物質25萬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597

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發言。(環保部供圖/圖)

每年的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9月9日,環保部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主辦的2016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在北京環境國際公約履約大樓舉行。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科學》雜誌於2016年6月30日刊發的研究報告表示,有證據表明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開始修複。

上述研究結合了氣象觀測氣球和衛星在2000年-2015年期間從南極臭氧層上空收集的數據。研究發現,自2000年以來,南極臭氧層空洞平均每年以40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縮小。利用計算機模擬季風速度和溫度變化,這項研究的作者估計,臭氧層中氯和溴的含量大約減少了一半。

1984年,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臭氧洞,隨後多個國家於1987年簽署《蒙特利爾議定書》,分階段限制氯氟碳(CFCs)這種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

“十二五期間,我國共淘汰5.9萬噸含氫氯氟烴的生產量和4.5萬噸的消費量,分別占基線水平(2009-2010年平均值)的16%和18%;削減含氫氯氟烴產能8.8萬噸,占應削減的總產能的16%,超額完成了第一階段含氫氯氟烴淘汰10%履約目標。”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2016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上說。

“目前中國已經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25萬多噸,實現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在上述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說,“中國第一階段HCFCs淘汰行業計劃項目采用低全球溫室效應潛能值(GWP)的替代技術占比高達76%,在淘汰HCFCs同時實現了年減排溫室氣體86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另外,上述《科學》雜誌文章作者之一、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蘇珊·所羅門(Susan Solomon)認為,科技創新在當前臭氧層保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替代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大技術創新和推廣力度,出臺《含氫氯氟烴重點替代技術推薦目錄》,修訂完善替代品標準法規,並通過產業政策、政府綠色采購、綠色產品認證、輿論宣傳引導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綠色低碳替代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趙英民說。

參加2016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的還有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高風、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李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執行秘書蒂娜玻比利、蒙特利爾議定書多邊基金秘書處秘書長愛德華多迦南等。

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了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保護是其中三大核心之一,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這個問題,是本世紀人類的一個重大挑戰。《蒙特利爾議定書》當前面臨著發展的關鍵時刻,締約方正在根據2015年達成的“迪拜路徑”決定,積極溝通磋商,力爭在2016年達成氫氟碳化合物(HFCs)減排的修正案。《蒙特利爾議定書》未來可能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和義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69

蘋果推送iOS 10.0.2更新,修複了新耳機線控失靈問題

9月24日消息,蘋果公司今日正式推送iOS 10.0.2系統更新。作為一次小幅更新,iOS 10.0.2大小只有50.1M,主要修複了EarPods耳機線控偶爾失靈的問題。

另外,iOS 10.0.2還修複了導致部分用戶在開啟“iCloud 照片圖庫”時“照片”會退出的問題。

iOS 10.0.2在修複一些錯誤的同時,也增強了iPhone或iPad的穩定性。

此前有部分iPhone7用戶發現,當耳機接入iPhone7幾分鐘之後,蘋果全新的Lightning接口EarPods耳機的音量鍵會定期失效,無法用線控調節音量,訪問Siri或接電話。蘋果很快就這個問題給出回應,稱公司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通過軟件更新來解決。據了解,部分iPhone7用戶發現,當耳機接入iPhone7幾分鐘之後,用戶仍然能夠聽到音樂,但是EarPods耳機上的音量鍵完全失效。用戶不僅無法直接通過線控調節音量,而且無法使用快捷鍵接聽電話或者激活Siri語音手。綜合來看,這些用戶使用耳機大概5分鐘後就開始出現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73

普京:特朗普確認願修複美俄關系 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

11月21日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20日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向其確認,願意修複美俄關系,普京對此表示認同。

據報道,普京20日在利馬APEC峰會結束後的一個新聞會上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願意實現美俄關系正常化,我也這麽告訴他。我們尚未商定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此外,普京當天也向奧巴馬致謝,並稱隨時歡迎其再訪俄羅斯。“我告訴他,我們很高興在俄羅斯與他見面,只要他願意、能夠或者想要去俄羅斯”,普京說。

另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消息,普京在談及特朗普時還表示,特朗普選前言論與現實政治有很大的區別。

在回答他是否認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會阻礙亞太經合組織貿易發展的問題時,普京稱:“不會。”他表示:“我們都非常了解,幾乎在所有國家,選前言論與現實政治都有很大的區別。至於特朗普先生有關讓企業返回美國並在自己的國家保障工作崗位的言論,有什麽不好?”

特朗普先前多次對普京表示贊賞

此前,特朗普宣布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就收到了普京的祝賀:“我想祝賀美國人民完成了選舉周期……我們聽到美國總統候選人選前發表希望恢複俄美關系的聲明……俄羅斯準備盡全力,將俄美關系恢複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美國大選競選期間,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表達對普京的贊賞。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普京比奧巴馬強太多了”、“他(普京)對自己的國家有巨大的掌控力”。特朗普甚至展望當選後,“會與普京相處很好”。

特朗普的熱情也得到了普京的回應,普京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對美國總統競選發表看法,稱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耀眼、非常有才華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38

上海:2017年底建立土壤汙染修複項目庫 力推PPP模式

為了改善土壤環境,上海提出要在2017年底前建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項目庫。同時推廣PPP模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汙染防治。

2017年1月6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以農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設用地中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明確監管的重點汙染物、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設定分階段目標指標,逐步實現土壤安全利用。

所謂的重點行業,是指化工石化、醫藥制造、橡膠塑料制品、紡織印染、金屬表面處理、金屬冶煉及壓延、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及使用、農藥生產、危險廢物收集利用及處置等行業企業以及儲油庫加油站、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處置、汙水處理汙泥處置等市政設施;

重點汙染物,則是指鎘、汞、砷、鉛、鉻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氯代烴、苯系物、石油烴等有機汙染物。

標準更高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上海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都要達到95%左右,高於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提出的90%的指標。

到2030年,上海要求上述兩個指標提高到98%左右,同樣高於“土十條”的95%的指標。

為了實現上述量化指標,《實施方案》提出,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汙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

上海在全國較早開展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可控。但與大氣、水相比,土壤汙染防治基礎較為薄弱,土壤汙染防治綜合體系尚待完善,總體上處於起步階段。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上海市土壤汙染類型以有機汙染為主,工業園區、重點行業企業周邊區域,以及部分使用年限較長的交通幹線兩側存在有機汙染物累積,但土壤狀況還有待進一步詳查。

要防治土壤汙染,就要先全面摸清土壤環境狀況。《實施方案》稱,要以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和潛在汙染場地為重點,深入開展全市土壤汙染狀況詳查。

2017年底前,完成潛在汙染場地排查,形成潛在汙染場地清單,建立潛在汙染場地優先管控名錄。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汙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汙染地塊的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

同時還要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5年開展1次。

化肥使用量要下降20%

為了保護耕地,《實施方案》稱,對於被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的優先保護類耕地,要實現嚴格保護,確保其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到2020年,上海市耕地實現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面積14萬畝。

而在農業生產中,也要加強監管,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在2015年基礎上削減20%左右。全市畜禽養殖規模控制在200萬頭標準豬以下,加強水產養殖汙染防治。

嚴格控制和預防土壤汙染,還要嚴控工業企業汙染排放,促進工業企業集聚發展,有序搬遷或依法關閉對土壤造成嚴重汙染的企業。同時科學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畜禽養殖等設施和場所。

《實施意見》尤其提出,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汙染防控。以鉻、汞、鎘、鉛、砷等為重點,開展涉重企業重金屬汙染物產生和排放狀況調查,建立涉重企業全口徑環境信息清單。嚴格執行重金屬汙染物排放標準,落實總量控制指標,將重金屬汙染物指標納入許可證管理範圍。

針對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半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等重點防控汙染物,嚴格審批相關建設項目,對排放鉛、汞、鎘、鉻、砷5種重金屬、氯代烴以及多環芳烴等汙染物的新增產能和淘汰產能實行“減半置換”。

同時加強電器電子、汽車等工業產品中有害物質控制。2020年,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8%。

土壤修複大市場

毫無疑問,土壤汙染修複是個大市場,也為不少企業帶來了商機。

永清環保(300187.SZ)就表示,逐步將土壤修複業務打造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持續拓展耕地修複,確保耕地修複成為重要的業績貢獻點之一。2016年也中標了多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工程。永清環保2015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業總收入7.73億元,同比減少14.18%,但是土壤修複業務營收1.34億,同比劇增166.81%,毛利率達到30.30%,成為公司業績提升的關鍵。

《實施意見》要求,按照“誰汙染,誰擔責”的原則,造成土壤汙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承擔治理修複的主體責任。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也要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多元化投入機制。

上海提出,汙染場地的治理修複,以擬開發利用為住宅、商業、學校、醫療、養老場所、遊樂場、公園、體育場、展覽館等環境敏感性用地的潛在汙染場地為重點。

到底有多少汙染治理修複項目?為了搞清楚這一點,上海提出制定土壤汙染治理修複規劃,明確重點任務,責任單位和分年度計劃,建立項目庫,2017年底前完成。

同時要動態更新這個項目管理數據庫,落實土壤汙染治理修複終身責任制,實施治理修複場地的長效跟蹤評估。

土壤汙染修複投資量大,《實施意見》提出,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汙染防治。

同時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推動受汙染耕地和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汙染地塊治理修複。有序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

上海還提出,加快完善覆蓋環境調查、測試分析、風險評估、治理修複工程設計與施工等環節的產業鏈,培育一批綜合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59

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複新材料:每畝成本不超30元 明年有望量產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研制成功一種新型納米複合材料,能夠高效抓取和轉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且畝均成本不超過30元。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世界上約30%的不凍土都是酸性土壤,不僅造成農業減產,還會激活重金屬離子,加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汙染,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目前土壤修複常規處理方法有植物修複和化學修複兩種,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長、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標不治本,這也是制約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汙染治理的關鍵技術瓶頸。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研制出一種複合納米材料,將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複配,使其由聚集態變為松散態的網狀結構,既能將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夠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元素,同時還能將“六價鉻”等有害元素轉化為安全元素“三價鉻”。

據介紹,這種新型的土壤修複材料畝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複過程直接融入耕種流程之中,不僅使用便捷,相比傳統修複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可以制作成粉劑、液體、顆粒等各種形式。專家表示,該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明年有望實現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86

政協委員:大數據平臺可在草原生態修複中起大作用

生態修複越來越離不開大數據,草原大數據平臺就是這樣的工具。

全國政協委員、蒙草生態董事長王召明在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期間稱,草原生態大數據涉及生態修複、草牧業完整產業鏈的過程數據,如育種、播種、施肥、收獲、儲運、草牧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可以被大數據平臺一一記錄在案並隨時查詢,用來指導草原生態修複,服務於農業和畜牧業。將來憑借種質資源庫和大數據平臺,可以實現生態修複的標準化和產品化。

草原生態修複的真正目的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得到重視。國家的發展理念也發生轉變,“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事實上,重視保護生態環境以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更是被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當前,我國有60億畝草地,草地資源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屏障。但我國人均草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草地面積在逐漸縮小,90%的草地面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草原保護與修複,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王召明在內蒙古草原進行調研時發現,由於我國畜牧業所需的優質牧草缺口較大,農牧民種植牧草的積極性很高,但究竟該種些什麽、怎麽種,缺乏科學指導和數據支持,常常出現種植失敗,造成經濟損失,也影響了草原的生態建設。還有一些地區,為了綠化生態,選擇了進口的草種。這些進口的植物,因為來自異國他鄉,種植後水土不服,既耗水又不易成活,後期維護成本高昂。

他表示,搞草原生態修複,種樹種草不是目的,目的是把生態系統變好。一塊草地要種什麽草、怎麽種,必須有章可循,有典可查。新時期下,要科學地保護和修複草原,就必須重視大數據的應用。在實踐中,要修複某一塊草地,必須掌握某一區域的年降水量、土壤特性、適種草種等一系列生態數據,生態建設才能有的放矢,精準施策。

在王召明看來,大自然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不管自然環境如何惡劣,總有適地適情的鄉土植物。以阿拉善的沙冬青為例,這種草曾經和恐龍處於同時代,堪稱植物界的活化石,具有耐寒耐旱的超強生命力,是修複荒漠化土地的最佳植物。草原生態修複就是要發現諸如沙冬青這樣的植物,繁育並應用它。而植物的生長特性、種子來源及種質特性、土地的肥力、地形的坡度、地勢狀況、光照的時間和強度、降水量的多少、病蟲害的侵襲等,每一個因素都伴隨著大量的數據,同時存在規律性和突發性,他們相互交織共同影響作物的生長。記錄和整理這些數據,可以為生態建設和農牧業生產提供參考和指導。

2014年,蒙草的科研人員組建了一個科研小組,將歷年來蒙草對鄉土植物的普查和調研數據匯集整理起來,並廣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資源、氣候、植被等方面的基礎數據,與地理信息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內蒙古1130種植物特征與病蟲害信息約207萬字1.8萬張植物照片錄入數據庫——這項浩繁的數據整理工作,花費了兩年的時間。

蒙草將這些數據在“一張圖”上整合挖掘相關關系,完成了草原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大數據平臺已經收集了大量的“水、土、氣、人、草、畜、微生物”等相關數據。科研團隊利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移動采集技術,從不同尺度感知草原植物生命與環境信息、觀測資源宏觀布局,在檢測植物生長信息的時空變異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草原大數據平臺的機遇

目前,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的牲畜仍處於中度和輕度超載狀態,每年全國仍需要從國外進口100萬噸苜蓿幹草、30萬噸草種,這種局面無疑加劇了全國草原建設和人工飼草料供給不能滿足畜牧業高速發展的需求矛盾日趨尖銳,嚴重制約了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016年以來,由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錫林浩特兩大草原出現自1953年以來的最大幹旱,初步建成的蒙草大數據平臺開始發揮作用。通過大數據監測,指導牧區經濟合作組織和規模化養殖企業科學合理地利用草地資源。

比如某片草原,通常年份的載畜量是30萬頭牛,如氣候幹旱導致載畜量下降,就要及時減畜。同理,如果某片草原的長勢良好,沒有足夠的羊來啃食,則還要及時增補羊群。有了大數據平臺,就可以通過人工幹預,對某一區域範圍內的草原生態平衡做出響應。

王召明稱,大數據平臺基本完成了內蒙古地域範圍內的數據集成,這當然不夠,整個中國的幹旱半幹旱區的面積還有那麽大,無論是氣候還是動植物資源,差異都非常大,青海、新疆、西藏等地,也同樣需要這樣的大數據平臺,支撐生態建設和農牧業生產。去年9月22日,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的現場,圍繞“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複”的主題,他就建言,要繼續完善和建設這個大數據平臺,指導全國的草原生態保護。

為此在今年的提案中,他建議,第一,國家應出臺政策,支持有一定發展基礎的企事業單位廣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資源、氣候、植被等方面的基礎數據,與地理信息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為生態修複提供大數據模型;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拓寬數據獲取渠道,創新數據采集方式並不斷更新完善,因為土壤里的植被情況是動態變化的,數據庫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

第二,政府職能部門應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建立“農林草畜”完整的生態平衡管理機制。目前,我國農業、草業、林業、水業和畜牧業更領域,從信息與管理體系上相對獨立,應用“煙囪”和數據“孤島”林立。而生態管理又是個綜合體,不能分而治之,應該讓這些數據互通共享,發揮綜合效益。

第三,鼓勵地方政府將大數據作為管理生態系統的手段,實現“用數據決策”。構建生態環境數據庫,一個重要目的是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實現決策科學化。在實踐中,政府可以利用大數據建立生態評價指標、生態風險預測預警機制,提高生態綜合保護、利用的科學化水平,提升生態保護參與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17

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推進土壤改良修複工程 全面提升耕地質量

一直以來維持高投入、高產出的我國農業生產模式,讓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耕地質量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農產品產量減少、品質降低,並且汙染物超標的土壤中出產的農產品還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在2017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稱,凈土才有潔食,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迫在眉睫。

日益凸顯的耕地質量問題

我國長期缺乏耕地質量保護的有效機制,耕地質量問題逐年累積並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瓶頸。

目前,我國耕地土壤退化嚴重,土壤肥力差。據統計,我國酸性土、鹽堿土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60%以上,耕地質量退化嚴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降低。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期相比,全國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約0.8個單位,全國鹽漬化土壤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25%。根據2014年12月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數據顯示,中低產田占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耕地土壤肥力差。

其次,農業生產者認知不足,導致耕地質量持續惡化。

盡管政府已經頒布實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土十條”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但從實施效果來看,我國農業面源汙染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如當前大部分地區肥料還存在施用過量(特別是蔬菜和果樹等過量超標)、施用方式不合理等問題,耕地質量持續惡化,如何把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作物種植結構優化、平衡施肥技術推廣落實到千家萬戶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耕地汙染問題凸顯,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土壤是大部分汙染物的最終受體。目前,由於固體廢物、汙水灌溉等多種原因,造成耕地重金屬等汙染問題加重,耕地汙染導致土壤理化性狀變差,降低了耕地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嚴重威脅了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2014年4月,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點位超標率是16.1%,其中具體到耕地,中國就有333萬公頃耕地因遭受汙染而不宜耕種。另外,農田“白色汙染”問題也不容忽視,據統計,每年約有50萬噸農膜殘留在耕地里,在15-20厘米的土層形成不透水、不透氣的難降解層,對耕地質量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還有,企業紮堆進入土壤調理劑行業,產品技術良莠不齊。

在當前土壤汙染及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等退化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土壤調理劑行業發展迅速,從事土壤調理劑生產的企業數量迅猛增長,產品種類花樣繁多。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技術、管理、推廣和應用等多層面的問題,比如市場散亂,企業盲目跟著國家項目投入生產,產品紮堆、技術單一、效果不佳等。土壤調理劑產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是影響我國耕地質量提升、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實,近年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針對提升土壤質量開展了大量具體的工作,如農業部從2005年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已推廣測土配方面積10億畝以上,累計投入資金92億元;2006年開始啟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累計投入資金40多億元;財政部2016年下達了土壤汙染防治專項資金68.7億元,專門用於土壤汙染防治相關工作以及2015年已經啟動的重金屬汙染重點防控區綜合防治工作;2016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業內將其稱之為“土十條”,正式吹響了土壤修複治理的號角。2017年2月,農業部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提出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運營模式改善土壤貧瘠化、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問題。

推進土壤改良修複工程

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萬連步提到四項舉措。

一是統籌考慮配套建設,建立土壤修複系統工程。

土壤與水、大氣甚至整個生態系統都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土壤修複和耕地質量提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統籌考慮大氣、水等各方影響因素,在頂層政策設計上要統籌考慮、全局設計、整體發力。

建議在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等重大土壤保護、修複項目中,整體規劃設計,明確對灌溉水源、周邊企業布局排放的要求,對配套工程建設、農產品質量納入考核目標,推進耕地、大氣、水、農產品質量“四位一體”的保護與提升,建立一系列保護耕地質量的法律法規,達到頂層設計、全面規劃、科學管理和強化保護耕地資源的目的,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汙修複等不同層面,全面提高我國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強化科技在土壤汙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

從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角度來看,大部分土壤調理劑產品的原料為廢棄物,對土壤調理劑產業的扶持,不僅有利於廢棄物消除,也有利於環境保護。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設立重大專項研發基金和成果轉化基金,優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課題,鼓勵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通過優先試點,以點帶面,帶動土壤修複行業的發展。同時,建立政策性基金,在具備條件的重點企業建立試點,為農民買單、定點試生產試用,最大程度的改善土壤環境。

三是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土壤修複工程。

我國土壤修複行業的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僅為0.5%,而其中僅有7.1%的比重用於修複耕地,土壤修複工程任重道遠。

目前土壤修複參與模式單一,主要以政府招標采購企業土壤調理或土壤修複產品的形式進行。建議通過進一步完善標準技術體系,研究制定土壤汙染修複相關產品標準、檢驗方法標準、安全評價和應用技術規範等,建立明確的土壤修複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為耕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壤調理劑企業的規範發展提供依據。完善現有產品招標模式,避免低價低質競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土壤修複工程。

四是通過稅收、運價優惠等方式,促進土壤修複產業發展。

2015年9月1日起執行的《關於對化肥恢複征收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對土壤調理劑產品實行與化肥一樣的征收增值稅政策;另外,鐵路作為土壤調理劑的主要運輸途徑,《鐵路貨物運輸品名分類與代碼表》中沒有“土壤調理劑”這一品名,只能按照“其它有機肥料等”這一品名發運。

這些因素對土壤調理劑企業造成很大負擔,而土壤調理劑產品大多為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類型,因此建議將土壤調理劑列入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在鐵路貨物運輸品中增加“土壤調理劑”,並將其列為享受鐵路運價優惠的產品。

五是落實責任主體,建立土壤改良效果責任追溯制度。

土壤修複、改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健全耕地質量保護投入機制與共同責任機制,落實土壤質量保護責任主體。在土地流轉中,將耕地質量的量化指標納入土地經營權證中,土地流轉的受讓方要履行土壤保護的責任,建立土地流轉中耕地質量維護獎懲機制,促進耕地質量的提高。土壤改良是一項長期過程,為了在土壤改良過程中避免出現短期行為,建議建立起土壤改良效果責任追溯制度,保證投入和產出達到科學、實效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