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1 AppleDaily
昨日講股市指數狂狂狂升逾 1.6萬倍的 M字頭國家,不是 Malaysia,是 Mexico。墨西哥的車輪鮑好味,墨西哥股市更好味。
■墨西哥的股市指數是 Mexico Bolsa Index, 1978年 10月底基數 0.78,只在 82年曾低過基數,一兩年之內升一兩倍等閒事,前晚收 12795, 27年下來,升了 16403倍, 10萬元變成 16.4億元(當地貨幣計)。再看看以美元計究竟升了多少? 1978年, 1美元兌 0.0227墨幣,今日兌 10.965墨幣,這些數字看得人頭昏腦脹。簡言之,墨幣在 27年來貶值了 98%!
以當地貨幣計, 10萬元變成 16.4億元。以美元計, 10萬元「只」變成 3280萬元,實際升幅 328倍其實也令人大流口水。
同一時期,生指數由 673點升至 13717,只升了 19.4倍, 10萬元變 204萬元,遠遠落後過墨西哥股市。如果有門路又早知,當年在墨國買股票,投下 30萬港元,今日變成近億元,可以腳仔搖搖矣,買凱旋門也不會肉赤。
墨國貨幣名「墨西哥披索」,屬官方法定貨幣,獨立、自由浮動。現在每 1港元兌 1.41墨西哥披索。
■本港股民投資港股,回報遠遜於投資墨西哥股市。人家騎馬我騎驢,回頭還有推車叟。有些國家的股民更慘,就是日本股民。
日經指數在 89年 12月尾見 38957歷史高位,現在是 11037, 15年半下來,慘跌 72%, 10萬元投資只剩下 2.8萬元。期內,生指數由 2800點至今升幅 3.9倍, 10萬元變了 49萬元(相等於在日股投資所蝕下的 17.5倍)。期內日圓上升, 1美元由兌 143日圓變為現時的 108,日圓升值 33%抵銷不了日股下跌的損失。
日股在 89年見頂爆煲,絕對避不過,過得初一過不了十五。當年日股 PE高到離譜,我手頭電腦資料只「去到」 93年 7月,當時日經指數已跌至 2萬點, PE 125倍。 89年見頂之時, PE當在 200倍以上。
現在,日股平均預期 PE降至 19倍,正常得多,再有三災六病,殺傷力也不會太大。
■豐控股( 005)年賺 924億元,裕元工業( 551)年賺 23.7億元,誰的僱員較多?中移動( 941)年賺 396億元,中國網通( 906)年賺 87億元,誰的僱員較多?下周一講。
(趣味統計系列之三)
何車
2005-05-22 AppleDaily
上市大企業員工眾多,似兵馬俑,如雄獅軍團。上市小公司人丁單薄,小貓三兩, 1隻手掌「數晒」。
■上周六兩條問題,今提答案。豐控股( 005)年賺 924億元,是裕元工業( 551)的 39倍,業務又遍全球,直覺上員工一定多過裕元,錯。裕元員工 25.2萬,較
豐高出 7千 3。國內勞工市場緊張,假設每名員工月薪提高 140元,則裕元 1年的工資支出,便增 4.23億元,吃掉了裕元 1年盈利的 18%。數有湊巧,現年度首季,裕元業績倒退幅度,正是 18%。
中移動( 941)年賺 396億元,是中國網通( 906)的 4.6倍,直覺上員工又一定多過網通,又錯。網通員工 9.28萬,較中移動多 4千 7。
■上市公司員工最多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 857),達 42.42萬。若然請中石油所有員工吃一餐似樣的晚飯,胡錦濤要做 4百多年國家主席,所得才夠結帳;曾蔭權好得多,但也要做十多年香港特首才夠付鈔。
■上市公司員工最少的,是金匡企業( 286),只有 2人,屬 Two Man Band,不包括執董與非執董各 3人。將軍多過兵,只此 1家。
金匡歷盡滄桑,在 73年初「盲俠」滿街走時代上市,原名夏香集團,有人叫它做「下鄉」(耕田),在海運大廈經營海天酒樓,不斷換殼, 90年重組,變東方紅地產、國際德祥,最後金匡。「神童輝」羅兆輝、「殼王」陳國強等曾是主席。金匡現價 0.275元,是細價股。但當年股價經近年併股、供股、配股、發 CB等 adjusted,奇高無倫, 90年 10月 3日最高 15294元。沒有誇張,單單 96年至 03年, 10合 1、 20合 1及 100合 1,已令當年 2萬股變成今日的 One share only。
由逾萬五元蒸發至今日 0.275元,跌幅很易計錯, To be exact,是 99.9982%。 99年中至 00年 1月,市傳「猛人」入股及發展「能源節省器」業務,股價由 353元飛上 4608元(經 adjusted), 7個月內 10萬元變成 131萬元;但由 00年 1月至今, 5年下來,卻瀉掉 99.9940%, 10萬元只跌剩 Six dollars only。金匡證明不是金糠,演藝界有人感受殊深。
「猛人」入股,原來是長和系公司買 CB。「能源節省器」業務,原來去年營業額是零。今天,金匡最大股東是華人置業( 127),持 58%,其次和記黃埔( 013)與長江基建( 1038)共持 15%。
■金匡去年盈利 1025萬元,員工兩個, Earnings Per Staff(也是 EPS)高達 513萬元,控亦只是 38萬元,厲害吧?未算。 1家 W字頭的正常公司, Earnings Per Staff高逾 1000萬元,它的總舵主在 97年曾經競選特首。想找線索,可找來「上車落車」今年 1月上半月的剪報。答案明天揭盅。
趣味統計系列﹙之四﹚
何車
2007-05-25 AppleDaily
昨日問題,由 87年 10月股災至今,新世界發展( 017)的股價升幅是: 1 0.5倍以下; 2 0.5至 3倍; 3 3倍以上?答案是 1。
■ 87年美國股市引發全球股市災難, 10月 27日,生指數低見 1980(只不過在此前 12個交易日,
指創 3969),屍骸遍野。 17年下來,
指升至 13719,升幅高達 5.9倍,當年低位投下 10萬元,今日變成 69萬元,未計股息收入。
■中大型地產股中, 17年來升幅最大的是基地產( 012),由 2.57元升至 34.70元,升幅 12.5倍;李兆基稱王,薑始終是老的辣。
新鴻基地產( 016)升 946%,長江實業( 001)升 945%,以 1個百分點之微,「屈居」第 3。新地昨升 0.50元,長實昨跌 0.25元,若非這一兩個價位的變化,以前日收市價計算,則長實升幅 949%,較新地的升幅 939%為大,在三甲中排第 2。 17年下來,地的盈利由 6.04億元增至 18.60億元;新地由 18.35億元增至 55.49億元;長實盈利由 15.81億元增至 123.80億元。全部都交出成績表。
■在名牌大型地產股中, 87年 10月股災至今,新世界發展與合和實業( 054)升幅同是 39%(均經股本變化 adjusted),合和於中國開放後初期,進軍國內基建業務,已故股壇老手香植球,有名句形容:「草繩綁大笨象」(意即合和的發展會失控),他的上市公 司「泰盛發展」在合和的持股量,由 20%以上減至零。不過,合和由 03年沙士前至今,升幅 2.7倍,「段速」快得多了。
■股價低過 87年 10月股災的,有聯合地產( 056)、世紀城市( 355),當年百利保( 617)尚未上市。麗新發展( 488)在 88年 3月分拆上市,經 adjusted後的股價,由當時最低的 1.673元跌至昨日 0.118元,跌幅高達 93%。若由 94年 1月的歷史高位 5.07元起計,灰飛煙滅程度更達 98%; 10萬元頂價上車,今日只餘 2千元股票。
■ 10年前的 5月底,你投下 10萬元買控( 005),今日,變成 37萬元,成績不錯。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仍然會買
控,還是買全球最大的銀行股花旗銀行?
趣味統計系列(之六)
何車
2007-05-26 AppleDaily
《蘋果》 10年前創刊,當時買入豐控股( 005), 10萬元投資今日變成 36.7萬元(加入 10年股息逾 8萬元,總共變成 45萬元)。期內
控股價由 33.50元升上 123元,升幅 2.7倍,大大跑贏
生指數;
指期內由 9407升至 13562,升幅僅 44%。
■控贏得股東的掌聲,但在與其他主要股市的龍頭銀行股相比,表現只是「貌僅中姿」、「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美國、西班牙、加拿大、英國(不計
控,
控亦在英國上市)與意大利的當地龍頭股,都跑贏
控。過去 10年,買入大型銀行股,長期持有,腳仔搖搖,買入日本銀行股例外。
■過去 10年升幅最大的巨無霸銀行股,是美國花旗銀行,由 6.51美元升至 47.71美元,升幅高達 6.3倍,現時市值高達 19359億港元。同類股中,控 市值 13764億元,僅次於花旗,約為花旗的 7成。若將 Investment Banking算在內,雷曼兄弟更厲害,由 9.88美元升上 92.27美元,升幅 8.3倍, 10萬元變 93萬元。其他港人熟悉的貝爾斯登、摩根士丹利與美林,升幅依次為 5.9倍、 4.9倍與 3.6倍。
■日本銀行股過去 10年獨憔悴,代表東京交易所第一板所有銀行股的 Topix Banks Index,由 700跌至 277,跌幅 60%。外國人投資日本銀行股,輸得更慘烈,期內美元兌 84日圓升至今天 108日圓,計入價因素,以美元做本位的投資者買日本銀行股,大蝕 71%。
■艾爾敦在豐服務 37年前後,昨日職務告一段落。 1968年
豐(未成為「控股」)股價多少,已難計算。我的資料「去到」 86年 3月,為 5.71元, 19年升幅 20.5倍。艾爾敦現時持有 45.2萬股
控股份(值 5560萬元),不知會否有少少遺憾「
得少」?
■本港 1973年發生股災,本港股民捱了痛苦的 21個月。美國 1929年發生股災,美國股民捱了痛苦的 32個月。兩地股民在兩地股災中,究竟誰輸得慘?答案明日揭曉。
趣味統計系列﹙之七﹚
何車
2007-05-27 AppleDaily
本港 1973年股災與美國 1929年股災,都屬特級的。在兩次股災中,本港股民傷得較美國股民重。
■美國杜指在 29年 9月見 381, 32年 7月瀉至 41。 34個月下來,杜指慘瀉 89%。
本港指在 73年 3月( 9日)見 1774, 74年 12月( 10日)見底 150。 21個月下來,
指慘瀉 91%。
■港股災情,以 2個百分點之微,慘過美股。然而,港股回鄉則快得多。 81年 6月,指重見 1774以上,用了 8年時間,返回 73年股災前水平。美股首次回見 29年災前水平,在 54年 12月,歷時剛好四分一個世紀。
■ 73年本港何以發生股災?用甚麼世界滯脹(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沒趣一齊來)引發嚴重經濟效果來解釋,當然了當,但比較複雜。
1個簡單理由,就是當年港股「炒過龍」。股票沒有一定公式計算的合理價,升至過度偏高的地步,企業盈利與經濟條件沒法支撐,就得下跌。所謂攀得高,摔得慘。
72年秋,置地公司發動牛奶公司收購戰,王德輝的華懋支持周竣年爵士(牛奶主席)抗拒收購,一場「華洋大戰」爆發。最後置地成功收購牛奶(牛奶位 於薄扶林的牛棚,在二十多年前改建成置富花園)。最後收購牛奶高潮迭起,大小股票股價幾乎天天漲,愈來愈多小市民,發覺「炒股可以發達」。 指由 72年 8月的 440點,至 73年 3月股災前一刻,升上 1774,升幅 3倍。置地的 PE,炒上 60-70倍,其他一些名氣大的地產公司, PE更飆升達 100倍。
港股有甚麼能耐,值 100倍 PE?結局當然是由瘋狂走到滅亡,到 75年尾指跌到 150點時, PE跌至幾倍,「合理化」了。
處谷底時,新鴻基地產( 016)的預期股息率高達 20厘,此時成為新地股東,發達是必然的事。當年投下 10萬元,今天也不知變成了多少個千萬元。
■「金魚缸」、「盲俠」與「魚翅撈飯」在 72年底 73年初首次出現,當年股災前其實已有不少「預警訊號」,只是太多人貪性戰勝理智,難逃一,明天續談。
趣味統計系列﹙之八﹚
何車
2005-05-28 AppleDaily
本港 73年特級股災前,股民炒得瘋狂,其實災前已有「不良訊號」。股市升跌循環不息,將來若然察覺有若干類似現象,最好離場。
■ 72年尾 73年初,「金魚缸」、「盲俠」與「魚翅撈飯」等名詞,首度出現。當年的交易所,設有股票參觀室,與股票交易堂有玻璃相隔,人稱之為「金魚缸」。以後,上經紀行炒賣或打躉,叫做「去金魚缸」。
「盲俠」源自日本明星勝新太郎在日本電影中飾演的盲俠,指用耳仔炒股的散戶。已故股壇老手香植球,亦是「盲俠」,人稱「象棋盲俠」,棋藝了得,用布蒙雙眼與人對弈,仍然得勝,只是因為太傷神,得勝過程已「煲」掉兩包香煙。
「魚翅撈飯」指當年狂潮,金錢來得太易,經紀與炒家中午「飲茶」不只「叫點心」,亦「叫翅送飯」。
■特大股災前,已有幾十種「不良訊號」或徵兆,版位不夠,現選其 10。
1當年遠東交易所(遠東會)的「金魚缸」,股民插針難下,勞動消防人員以防火或安全理由,「驅散人群」。
2原本只有香港會、遠東會及金銀會等 3家交易所,陳普芬等人開設第 4家交易所,名為「九龍會」。然後,陳日新等籌設第 5家交易所,名為「亞洲交易所」,但為港府禁止。
3大量新股上市,甚麼天線、電腦,炒到穿破天花板。地產公司只要有一兩塊地,再買多些少物業,即可上市,公司名稱如缸瓦店,似五金舖。去不到香港 會、遠東會等交易所上市的,跑去九龍會掛牌。「垃圾股」正是鬼子佬口中的 cats and dogs,此刻開始流行。招股章程,用 manual的打字機打字,粗劣難看。
4華資名牌經紀行免費贈送「股票手冊」,人群將經紀行的玻璃門迫破。
5置地與九倉大送紅股, 1股送 5股。
6十家八家華資地產公司印刷新股,互換對方新股,等同官家免儲備而印刷新鈔票。某部份股票本來規定有禁售期,但一樣在市場流通,照樣交收,無人理會。
7收購謠言滿天飛,謠言本應止於智者, 但世間智者到底不多。這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亦屬不幸。話說某財團傳聞收購某酒店股,有近水樓台的人據說見過收購草擬文件,只差大班簽名作實。酒 店股由十多元炒上百四元,最後某專業行業的一些人,燒得遍體鱗傷。這隻酒店股,現今仍有掛牌,尚未返到指千七點時的家鄉。
8經紀周五收市後,跑到台北、南投或澳門,燒燒錢,唱唱歌,減減壓,周日回港,周一再戰「缸」湖。
9報章擴大財經版,港聞報章改為財經報章,新的財經報章面世。亦有報章記者,認為已經「上岸」,不再當記者,跑去做「個體戶」,實行 Trading for a living。
q;合和實業( 054)發現假股票。
●上市公司送認股證,最多只能 5送 1。認股證歷史上,最多曾: 1 1送 5; 21送 5-10; 3 1送 10-15; 4以上 1-3全錯?答案下周一揭曉。
趣味統計系列(之九)
何車
2005-05-30 AppleDaily
窩輪可令人創業興家,亦可令人蕩產傾家,炒家當有體會。窩輪在本港實際已有 32年歷史,第 1家發輪的,是置地公司;發輪奇才輩出,奇才中奇才是羅旭瑞。
■置地在 73年發行「債股」( Loan Stock),由「債券」及「窩輪」組成,分 3樣東西掛牌: 1債券與窩輪「套裝」,附有「 Cum-warrant」字眼( Cum即「包括」),買入者代表持有債券及窩輪,市價是下列 2及 3兩者相加; 2只有債券部份,附有「 Ex-warrant」字眼( Ex即「不包括」),買家只買入債券的部份,市價隨市場利率變化而作反方向上落; 3單純窩輪的部份,市價隨置地股價上落而變化,這就是本港窩輪的始祖。
這隻本港窩輪始祖,飛沙走石, 73年至 75年底,跌剩零頭,期內指由逾千七點跌至 150點,當年在港掛牌的置地當然也是跌剩零頭。但由 75年最低位起,至 80年代初期窩輪屆滿時,置地股價回升十倍八倍,置地窩輪大約狂升了 50倍,當年有錢有膽有識者, 10萬元變了 510萬元。
■ 87年股災前後,本港窩輪市場熱熱鬧鬧,火火紅紅,花樣百出。李明治的聯合系公司,發行「輪中輪」,持有者提前行使,可獲送壽命較長的窩輪。何鴻燊的信德 集團( 242),發行 2067年 12月 15日到期的極長壽窩輪,跨越了「 50年不變」的期限,行使價 2.92元,最終集資金額 7.99億元。到 2067年,何鴻燊若仍然健在,將是 145歲高齡,何猷龍亦已 90歲。「一拖二」、「一拖三」常見,冷門股亦照拖;華人置業( 127)有 91年、 93年及 95年到期的窩輪,冷門股美麗華( 071)照樣是「一拖三」,有 90年、 92年及 94年到期的窩輪。
羅旭瑞出場了。他的腦筋轉得比德昌電機( 179)的摩打更快,財技可能比陳國強更了得。世紀城市( 355)旗下的國泰城市(當年主要資產是銅鑼灣法國醫院對面的國泰酒店,當年電腦代號 206), 87年 1股送 16份窩輪(電腦代號 415與 416,分為 8份在 89年底到期及 8份在 94年底到期),另外 1股送 1股紅股,再 1股拆細為兩股。試想想,只要用一些本錢「托住」正股,窩輪價水漲船高,將窩輪派發(沽售)或仍然持有,誰人得益最大?
上市公司濫發窩輪,窩輪最後若兌為正股,是原本股數的若干倍。最後,聯交所「火滾」,規定上市公司最高發輪的比例,是「 5送 1」,即窩輪最後兌為正股,新增股數只能是原有股數的 16.7%以下。
■國泰城市在 87年大送窩輪後,滿懷大志, 88年曾欲蛇吞象,狙擊大酒店( 045),當然沒有成功。 91年,出身自新鴻基證券及振通的賴焯群,取得國泰城市的控制權,自任主席,公司易名為茂基集團( MKI Corporation)。茂基後由鄧永鏘任主席,今已不存在,當年的電腦代號「 206」,現由「德祥企業優先股」所使用。
■ 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不是好名詞。全球數以十萬計上市公司中,有無採用 White Elephant英文名稱?明日揭曉。
趣味統計系列﹙之十﹚
何車